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分论(不喜欢翻书,可是没人整理,只好自己来了TT这次牺牲大了)

民法分论(不喜欢翻书,可是没人整理,只好自己来了TT这次牺牲大了)

民分重点笔记

整理的很辛苦,各位童鞋都感谢我吧!真是整理的人都有点傻了~

东西很多,要再简便的我也没办法了,凑合着吧!真是不舍得啊,啧啧

民法分论

一、人身权

(一)人身权的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

特征:1人身权具有专属性 2非财产性 3法定性

分类: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物质性人格权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组成。精神性人格权由人格尊严、人身自由、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信任权、性自主权组成。

(二)人格权的概念: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而必须具备的人身权利。

特征:1人格权是依法享有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2维护人格尊严所必需的权利 3是民事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 4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权利5绝对性

一般人格权的概念:是相对于具体人格权而言,是以民事主体的全部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总括的权利。

特征:1权利主体具有普遍性 2权利客体具有高度概括性 3内容具有广泛性

每种人格权的大体含义:(物质型人格权)1生命权:自认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的权利。 2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从维护其生命机能的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为内容的权利。 3身体权:是指自然人维护其身体完整并支配某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具体人格权。

(精神性人格权)1人格尊严权:民事主体享有的人格获得尊重,不受歧视和贬损的权利。 2人身自由权:之自然人享有的维护其身体,行动和思想自主,不受约束、控制或妨碍的权利。 3姓名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和改变自己的姓名并排除他人干涉和侵害的权利。 4肖像权:之自然人对自己享有的再现、使用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5名誉权:民事主体就自己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6信用权 7荣誉权:民事主体对自己的荣誉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

8隐私权: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中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知悉或披露的权利。9性自主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保持其性纯洁,依照自己意志支配性利益的具体人格权。

二、物权

(一)物权法的概念:是调整人对物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1物的占有关系 2物的归属关系 3物的利用关系

(二)物权的概念:民事主体依法对特定的物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特征:1主体上——对世性 2客体上——特定性(特定物 物权

的客体一定是物,所有给付行为都是债权客体。)3内容上——支配性 4内容实现方式上——绝对性 5效力上——排他性

(三)物权的效力 <每个效力都要会举例说明>

1物权的优先效力(A 物权间的效力 先设立的物权优先于后设立的物权 B与债权相比,优先于债权 物权破除债权 有担保的债权优先于无担保的物权 C物权优先购买权)

2物权的排他效力(A物权人可以排斥任何人的干涉 包括所有人的干涉 B一物一权——所有权)

3物权的追及效力:物权的标的物无论转至何人之手,物权人都有权追及其物

4物上请求权效力:物权认为维护其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而对他人享有的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的请求权。

性质:A纯为债权 B物权作用的后果 C是一种准债权 D以物权为基础的独立的请求权

与债权的区别:基础不同 是物权效力的一部分;是独立的债

目的不同 恢复物的圆满状态;填补损害

要件不同 通常不问对象有无过错;以过错为前提

抗辩理由不同 唯一可以抗辩;不可抗力等合法占有

5物权的支配效力:物权人的对物权标的进行支配行为的效力。a直接支配 b间接支配(所有人间接支配 抵押权人间接支配)

(四)物的概念:广义上的物泛指世间一切物理上所称的物。狭义上的物是指作为物权客体的法律上的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并能为人力所支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客体。

特征:1非人格性 2有价性 3有体性 4可支配性 5特定性和独立性

物的分类:1动产与不动产 不动产是指性质上不能移动或者虽可移动但移动会损害其价值的物。(土地、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 动产是指在空间上能够移动并且移动不损害其价值的物。(汽车、船舶、飞机等可以移动但在法律地位上已经近似于不动产)

2特定物和种类物 特定物是指具有独立特征不能用其他物替代的物。(如名人字画)

种类物是指具有共同特征而能以品种、规格质量或者度量衡加已确定的物。(如大米、钢材)

3主物和从物 主物是指独立存在,使用中能够发挥独立效用的物(如台灯灯罩、手表表带);从物是指尽管能够独立存在,但使用中只能起辅助和从属作用的物。

4原物和孳息 原物是指根据自然属性或者法律规定能够产生收益的物(如果树、存款本金)孳息是指由原物产生的收益,如鸡下的蛋、存款利息等。

法定孳息是原物更具法律的规定所产生的收益,又称间接孳息,如存款利息、股票分红、房屋租金等。

(五)物权的分类:1自无权和他物权

自物权是所有权 他物权:非所有人根据法律或所有人的意思,对他人财产具有有限支配。

2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权利物权 A不动产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 B动产权利——质权(移转占有是质押) C动产和不动产——抵押

3主物权和从物权 从物权从属于另一个物权 (如地役权)从属于主债权

4完全物权和定限物权 完全物权是所有权 定限物权是他物权

5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准物权 ( a共同点:都是他物权 b不同点:支配的价值、存续的期限、权利性质不同)

6有期物权和无期物权

(六)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类型、各类物权的内容以及创造方式均有法律直接作出规定的原则。

内涵:物权的种类强制原则、内容的强制原则、效力的强制原则、物权的公示方式(强制)原则

2物权绝对原则:是指物权人绝对行使其支配权原则,即物权作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仅凭权利人意思即可实现且得对抗任何人的权利属性。

一物一权原则:一个物只能同时存在一个所有权或者互不排斥的两个以上的物权。

内涵:一个物权的客体只能是一个物;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同一物可并存不矛盾的数个物权;一个物的某个部分不成立单个所有权

3公示公信原则:物权发生变动时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让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公示方式:动产交付不动产 登记)

公信原则:物权变动符合法定公示要求,即取得可信赖的公信力。

公信原则的内容:登记记载的权利人在法律上推定其为权利人;凡是信赖登记所记载的权利而与权利人进行的交易,在法律上应当受到保护。

(七)物权变动原则

1物权的变动是指物权产生、变更和消灭。

物权变动应遵循公示和公信原则。

不动产登记:对土地、房屋等建筑物之类的不动产变动进行的一种公示方法。类型: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

动产的物权变动1公示方式——交付

2交付方式 A现实交付(实物交付)动产物权的出让人将动产的占有实际转移给受让人,其直接占有

B观念交付:简易交付 在物权发生变动之前标的物已经发生转移

指示交付 双方在物权发生变动之前,标的物在第三方手中,将对第三人的返还请求转让给受让人。

占有改定:标的物由出让人继续占有。

(八)物权的保护方式:

途径:1公力救济途径 2私力救济途径 (自力防卫、自力取回)

物权请求权:是指当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有被妨害之虞时,物权认为排除妨害或防止

妨害发生,的对现实妨害或将为妨害之人请求一定行为之权利。

1确认物权 2排除妨碍 3恢复原状 4返还原物 5赔偿损失

(九)所有权的概念: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特征:1权能上具有完全性 2在客体上具有有限性 3在地位上独立人有自主性 4在期限上有恒久性 5在效力上有弹力性:所有权的全部或部分与所有人分离,但不一定丧失所有权。

内容:1占有权:所有人对物进行实际控制的权利(占有分为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无权占有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

2使用权:根据物的使用价值发挥其功能满足生产物和生活的权利。

3收益权:民事主体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基于财产产生物质利益的权利。

4处分权

(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业主对建筑物的住宅、经营性用房专有部分享有的所有权以及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的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特征:1权利主体身份的多重性 2权利客体上的整体性 3权利内容上的复杂性

相邻关系的概念:是指相互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互给予便利或者接受限制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1相邻关系的主体具有多属性、相邻性 2相邻关系的客体具有单一性、特定性。 3相邻关系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从本质上讲,相邻关系是指土地或房屋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行使权利的延伸。

法律设置不动产相邻关系的目的是:尽可能确定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之间的和睦关系,解决相邻的两个或者多个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因行使权利而发生的冲突,维护不动产相邻各方利益的平衡。

共有的概念:所有权主要是独立所有权,即所有权归唯一的权利人——独立所有权人所有。

特征:1在主体方面,共有的权利主体具有多元性 2在客体方面,共有的权利客体具有统一性

3在内容方面,共有的权利内容具有双重性。

分类:1法定共有和约定共有(法定依据法律,约定依据合同) 2按分共有和共同共有

(十一)所有权取得的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1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已有的所有权和所有之一直为根据,直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某种方式或者行为取得物之所有权。①劳动生产取得 ②收取孳息取得 ③国家强制取得 ④拾得遗失物取得 ⑤无主物取得 ⑥添附取得:将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或劳动陈国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财产。 ⑦先占取得:占有人以所有人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所有权的事实。⑧善意取得:(即时取得)无权

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如果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处于善意则其权利依法受到保护。构成要件:a 标的需为不动产、动产。b 让与人无权处分 c 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 d受让人有偿取得不动产、动产 e 受让人必须是与让与人基于民事法律行为而取得不动产、动产。

⑨时效取得:是指物权处分人在法定条件下占有他人之物或行使他人的财产权利(准占有),持续地经过法定期间,即依法取得该物的所有权或者其他财产权的法律制度。 ⑩货币取得

2所有的继受取得:是指主要一民事法律行为取得物的所有权之方式。①买卖 ②赠与 ③互易 ④继承和遗赠 ⑤取得法人终止后遗留的财产 ⑥ 其他继受取得方法

3拾得物、收藏物的处理: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拾得人应当即使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十二)用益物权的概念:非所有人对他人实物在一定范围内享有的占用、使用、收益的权利。

特征:①用益物权是一种权利人对标的物已占有、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

②用益物权是一种他物权、定限物权和有期限的物权

③用益物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

④用益物权一般以不动产为客体

种类:1地上权:在他人土地上建造房屋修建桥梁种植树木的权利。 特征:①属于物权②存续期长(70年)③存续期间,权利人对土地有占用、使用、收益的权利,地上权本身有处分权。④标的物是土地而非工作无,地上权不因工作物的消失而消失。

2 地役权 :为有效使用经营自己的不动产而使用他人的不动产。 特征:①自己不懂唱需异地,他人不动产供役地②为了使用自己的不动产而设立③从限制供役地的使用权④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

3典权:一方支付典权,对他人不动产想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特征:①设在他人不动产上②以使用、收益为目的③支付典权(一般低于买卖价)④期满回赎,回赎期满视为绝卖

4永佃权:①在他人土地上享有物权②从耕种、畜为目的牧③支付佃租成立④具有永久性

(十三)担保物权的概念:为确保债权实现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之上设立的优先受偿的权利。特征:1从属性 2不可分型 3物上代位权 4担保物权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 5担保物权是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权利

(十四)抵押权的概念: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特定财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享有的

担保物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可就按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优先受偿。

特征:1约定担保物权 2标的物为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 3不转移占有 4期待优先受偿

最高额抵押权的概念:是指为担保债务履行债务人或第3人队一定期限内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度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特征:1从属性缓和 2所担保的债权的特定性缓和 3需预定最高债权额 4时限以对债权进行结算为必要

(十五)质权的概念:指债务人或第3人将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享有或控制,作为债权,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出现约定的情况,可以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拍卖、变卖的价款优先受偿。

特征:1以占有为公示方法 2标的物为动产或所有权以外的财产权利 3具有留置效力 4内容上与抵押权不同

留置权的概念: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所享有的留置其已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予以留置,并就该动产折价或者拍卖、买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特征:1留置权是一种法定担保物权 2是以动产为客体的担保物权

3是具有两次效力的担保物权 4具有不可分性

5具有从属性

成立条件:积极要件 1需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2占有的动产必须与债权有牵连关系

消极要件 1动产是债权人通过侵权行为而占有的 2留置动产违反公共秩序或者善良风俗,不得成立留置权 3动产是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 4动产的留置不得与债权人所承担的义务相抵触

(十六)占有的概念:是指对于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支配力的一种事实状态。

构成条件:1在主观上必须有占有的意思 2在客观上必须有占有人事实上支配控制某物的现实

效力:1 权利推定 2 善意取得制度 3占有人与恢复请求权人的关系 4占有的保护

(观念占有、现实占有、占有改变的概念会判断)

三、债法

(一)债的概念:是依照法律或者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特征:1债权是一种请求权 2债权是一种对人权 3债权具有平等性,具有相容性 4债是一种财产权

债的分类:1 按原因 意定之债(合同之债)、法定之债(包括侵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缔约过失之债) 2按主体多少来分 单一主体之债、多数人之债(按各方当事人各自享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可将多数人之债分为:按分之债与连带之债)3按标的来分 特定之债、选择之债 4按性质 种类物之债、特定物之债

(二)债的保全:债权人为确保债

权实现而采取的防止债务人财产减少的法律手段。

代位权:债权人为确保其债权不受损害以自己的名义代替债务人行使权利的权利。

撤销权:债权人对债务人实施的危害其债权的行为,有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罗马法的罢诉权)

(三)债的担保是指法律为保证特定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而特别规定以第三人的信用或者一特定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义务、债权人实现权利的制度。

债的担保方式: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基本常识要掌握;保证、定金)

(四)合同的概念:是平等主体的自然化,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特征:1 合同是2个或2个以上当事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是2个或2个以上当事人意思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3 合同是有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订立的。

4合同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的分类:1 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单务:合同中只有一方享有权利,另一方承担义务的关系;双务:合同中双方互相权利、互负义务的关系)

2物权合同和债权合同(物权:产生物权变动的合同 债权:产生请求权的共同)

3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诺成: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 实践: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还需交付标的物才可成立的合同。)区别:①合同是否成立②确定成立的时间

4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有名:有法律明文规定加以类举的合同)

5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6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五)合同的订立的概念:又称“缔约”,是指缔约人相互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状态。

成立要件:1有两方以上的缔约主体 2缔约主体意思表示一致

1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成立要件:①要约必须是特定人作为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必须向相对人发出 ③ 要约必须以订立合同为目的 ④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和确定

要约的撤回与撤销:撤回:(生效之前)撤回通知限于或与要约同时到达 撤销:撤销的通知于承诺发出前到达

要约的失效:①承诺期满 ②拒绝 ③依法撤销④受要约人对要约作了实质变更

要约的生效:①通常:合同成立时生效,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时候 ②特征手续 ③附条件 ④附期限

2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成立要件:①承诺必须有受要约人想要约人作出 ②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 ③承诺必须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内作出

方式:明示的承诺、默示的承诺

效力:①通常承诺生效,合同成立 ②承诺到达要约人是生效 ③

承诺的失效(撤回通知在承诺之前或同时到达;承诺迟到)

合同订立的特殊程序:1要约交错:双方当事人互为内容相反或相容的要约,合同成立。

2意思实现:根据习惯,交易性质或要约人声明,无需承诺通知,根据客观的事实认定要约人有承诺的意思,从而成立合同的现象。

(六)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或过失违反险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害,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构成要件:1缔约一方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 2给对方造成了信赖利益的损失 3违反险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过错 4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义务产生的依据是什么? 违反了先合同义务确定的义务是什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事实互提供虚假情况 3违反保密义务 4因当事人一方的过错 5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七)合同的格式: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却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或条款。

合同的条款:①主要条款和普通条款 ②实体条款和程序条款 ③ 明示条款和默示条款

(八)合同履行抗辩权的形式:

1同时履行抗辩权:无履行顺序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于他方未为对待给付时,有拒绝给付的权利。

2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有履行先后的合同,先履行一方在后履行一方有难以对待给付之虞之时有权中止合同,拒绝先为履行。

3后履行抗辩权(顺序):有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履行。

(九)合同违约责任的概念:合同当时人违反合同约定,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承担违约责任:1继续履行 2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高于损失,要求降低违约金;低于损失,要求提高违约金;违约金与定金排斥作用,支付延迟违约金仍继续履行)3赔偿损失

(十)不当得利之债的概念:没有合法根据,是他人受损而自己获得利益行为,因不当得利产生之债市不当得利之债。构成条件:1一方获得利益 2他方有损失 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4没有合法根据

无因管理之债的概念:是指无法定或约定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因无因管理所生的债市无因管理之债。

构成条件:1管理他人事务 2有为他人利益而管理事务的意思 3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

四、继承法

(一)继承权的概念:依据法律或

有效遗嘱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特征:1继承权是一种财产权 2权利主体只能是与被继承人有一定亲属关系的自然人

3 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权利 4客体只能是遗产 5实现以特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为前提 6接受和放弃,取决于继承人的意志

接受、放弃、丧失的原因:1接受 2丧失:①故意伤害被继承人(不问既遂、未遂、动机)不包括伤害致死 ②为了剥夺遗产而伤害其他继承人 ③ 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继承人有悔过表现且被继承人表示原谅,不剥夺)④伪造篡改,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3放弃:①时间应该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②表示方式为明示,若没有表示视为接受,放弃也要明示③放弃继承不得附条件④不得因放弃继承而不履行法定义务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1配偶 (继承开始时,夫妻关系尚存)

2子女(亲生子女、养子女、又抚养关系的过继子女、丧偶儿媳与女婿)

3父母(亲生父母、养父母、过继父母)4兄弟姐妹(同上) 5祖/外祖父母(亲父母的养父母、养父母的亲父母、养父母的养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祖父母与外祖父母)

顺序:1配偶、子女、父母 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代位继承的概念:是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的已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继承的法定继承制度。

特征:1被代位人须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子女 2代位继承人须是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

3被代位人未丧失继承权 4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人应继承的遗产份额

5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

转继承的概念: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其应继承的份额转由其本人的继承人继承的情形。

成立要件 :1继承人于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 2须死亡的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未放弃继承权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1死亡时间不同(代位是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转继承则是后于被继承人死亡)

2主体不同(代位只能是被继承人已亡子女晚辈的直系血亲;转继承是继承人的本人的任何继承人)

3范围不同(代位只在法定继承中适用;转继承适用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三)遗赠的概念:是指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将其个人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组织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并在遗嘱人死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

遗赠抚养的概念:是遗赠人和抚养人之间关于抚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其财产在其死

后转归抚养人所有的协议。

遗赠抚养与遗赠的区别:1协议:双方行为 遗赠:单方行为 2协议:有偿行为 遗赠:无偿行为 3协议:生前生效 遗赠:死后生效 3协议:合同行为 遗赠:遗嘱行为

(四)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

1清偿原则:①概括继承原则 ②限定继承原则

2清偿方法①继承人只有一人,以其继承的一场全部价值为限,清偿全部债务

②继承人有2个以上,有一株的,在所得遗产价值内清偿,无遗嘱的按比例清偿

③遗产已被分割 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先由法定继承人用所得遗产清偿

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两者按比例

五、侵权责任法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民事主体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归责原则:确定侵权责任归属,所依据法律准则。

①结果原则:只要有损害的结果就应承担责任 ②过错责任原则:只对有过错的行为承担责任

③过错推定原则:侵害人就其侵害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④无过错原则: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情况下,行为就其无过错行为损害,也应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二)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1违法行为 2损害事实 3因果关系 4主观过错 (具体内容看书)

(三)共同侵权的概念:是指2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合法民事权益,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行为。

特征:1主体须为复数 2行为人有意思上的联络或者行为上的关联 3损害结果具有统一性 4数个共同加害人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责任的连带性

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又称准共同清泉行为,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实施有侵害他人权利的危险行为,并造成损害结果,但不能确定何人是加害人的侵权行为。

构成要件:1数人共同或者相继实施了危险行为 2数人的行为均具有危险性 3加害人的不确定性 4实施危险行为的熟人在主观上是具有共同过错 5结果的统一性

(四)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1正当理由的抗辩事由 2外来原因的抗辩事由①不可抗力: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②受害人过错 减轻加害人责任

受害人故意 免除加害人责任

③第3人过错:由第三人承担责任,但加害人先行承担责任,事由追偿责任

(五)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1全部赔偿原则 全部包括:人身、财产、精神 方式:一次性全部支付 2损益相抵原则 :赔偿权利人基于享受损害之同意赔偿原因,受有利

益,应将利益从赔偿额中担保 3过失相抵原则 4 衡平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