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1-4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1-4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1-4
小学教育《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1-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一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2.瑞奇总结归纳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

作用。

A.传递策略 B.组织策略

C.管理策略 D.微观策略

2.对每一类的学习,要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其公式是:要得到X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

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3.(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心理测验时期”

B.“目标中心时期”

C.“标准研制时期”

D.“结果认同时期”

4.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这位学者是( )。

A.奥苏伯尔 B.加涅

C.梅里尔 D.皮亚杰

5.依据教材中的观点,教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 )特点。

A.组织性、高效性、先进性 B.目的性、可控性、适应性

C.目的性、高效性、可控性 D.可控性、灵活性、适应性’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 )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 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 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7.任何行为都是由特定环境(或情境)决定的,都是在“刺激一反应”的条件反射中形成的。这是( )的观点。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论

8.(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A.呈现策略 B.管理策略

C.传递策略 D.组织策略

9.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

A.理论 B.工具

C.方法论 D.模式

10.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

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

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

四、实践题(共20分)

应用教材中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优点:

(1)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而具体的指导。行为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因此当确定好教学活动的行为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清晰地按照教学目标指明的方向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清楚的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按照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进行,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

(2)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由于行为目标是清晰的、可观测的,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可以直接用行为目标来测量和判断,这使得教学评价就得清晰而客观。

缺点:

(1)如果教学目标都采取行为目标的形式,那么教学就会趋于强调那些可以明确识别的要素,而那些很难测评、很难被转化为行为的内容就会被忽视而消失。

(2)行为目标将学习分解成为各个独立的部分,认为各个独立的部分是可以分别对待的,这就破坏了学习的整体性,不利于通过整体性学习来陶冶学生的个性。

(3)事先明确规定教学目标的做法也存在问题,因为这些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很可能成为不适合实际情况、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东西。

2.(1)确定学习者的需要;

(2)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

(3)建构评价过程;

(4)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

(5)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

(6)安装和维持系统。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A 2.A 3.C 4.A 5.B

6.A 7.A 8.D . 9.B10.A

四、实践题(共20分)

课外活动设计的一般原则有:

(1)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2分)

(2)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个性特点和合作能力为主要目的;

(2分)

(3)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兼顾,使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2分)

实例(10分)。

注:整体和判卷教师灵活掌握4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2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四个方面。

A.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

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D.校长、教师、教室、学生

2.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召开分析会议

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策略,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

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

3.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B.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优劣

C.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D.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4.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的观点。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论

5.(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A.从微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C.从宏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

6.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 )。

A.学习动机越弱越好

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

C.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

D.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作用

7.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 )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14个 B.9个C.6个 D.4个

8.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

B.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

C.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

D.非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活动领域和主题模式

9.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案;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或是当情感目标的社会性目标特别重要时?的情况,最好采用( )设计。

A.小组讨论 B.讲演教学C.课堂问答 D.演示教学

10.将教学方法系统划分为师生认识活动、师生交往活动、师生评鉴活动和师生实践活动4个分系统的是( )。

A.李秉德教授 B.班华教授

C.巴班斯基 D.威斯顿和格兰顿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一般要经历哪4个步骤?

22.学者伯顿和梅里尔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类成哪6类内容?

四、实践题(20分)

23.依据教材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作简要分析。

试卷代号:1 1 6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C 2.A 3.A 4.A 5.A6.C 7.A 8.A 9.A10.B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三、筒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又分为三个小的步骤:首先是课程目标的提出;其次是单元目标的提出;再次是课时目标的提出。

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也称为教学目标的取向),即根据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四种目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

第四个步骤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22.(1)标准的需要;(2)感到的需要;

(3)表达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5)预期的需要;(6)紧急事故的需要。

四、实践题(20分)23.分析要点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用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媒体对其

教学特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一种教学媒体,其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分)(1)可适应性。(1分)

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1分)

②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1分)③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1分)(2)可利用性。(1分)

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1分)②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1分)

③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1分)(3)低成本性。(1分)

媒体的利用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它的低成本性,该特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

①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1分)②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1分)

(4)高效能性。(1分)

注:整体和判卷教师掌握7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3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 )四个方面。

A.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

C.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 D.校长、教师、教室、学生

2.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召开分析会议

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策略,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

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

3.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其主要目的在于( )。

A.为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于其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

B.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之优劣

C.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D.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

4.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的观点。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情境认知理论

5.(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A.从微观上看 B.从中观上看C.从宏观上看 D.从性质上看

6.依据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关系的描述,则( )。

A.学习动机越弱越好

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

C.学习动机的强度以适中为宜

D.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作用

7.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在研究了40多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 )步骤,这些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一般要素。

A.14个 B.9个C.6个 D.4个

8.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

B.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

C.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

D.非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活动领域和主题模式

9.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于像“有一些问题并不只有一个答案;虽然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有较难的概念,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或是当情感目标的社会性目标特别重要时?的情况,最好采用( )设计。

A.小组讨论 B.讲演教学C.课堂问答 D.演示教学

10.将教学方法系统划分为师生认识活动、师生交往活动、师生评鉴活动和师生实践活动4个分系统的是( )。

A.李秉德教授 B.班华教授

C.巴班斯基 D.威斯顿和格兰顿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1.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一般要经历哪4个步骤?

22.学者伯顿和梅里尔把与教育有关的需要分类成哪6类内容?

四、实践题(20分)

23.依据教材并结合个人经验,对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作简要分析。

试卷代号:1 1 6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C 2.A 3.A 4.A 5.A6.C 7.A 8.A 9.A10.B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三、筒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又分为三个小的步骤:首先是课程目标的提出;其次是单元目标的提出;再次是课时目标的提出。

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也称为教学目标的取向),即根据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这四种目标各自的优势和缺陷,确定哪些目标用行为目标

的形式,哪些目标用形成性目标的形式,哪些目标采用表现性目标的形式。

第四个步骤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等为依据,对经过上述第三个步骤而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22.(1)标准的需要;(2)感到的需要;

(3)表达的需要;(4)比较的需要;(5)预期的需要;(6)紧急事故的需要。

四、实践题(20分)23.分析要点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用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媒体对其

教学特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一种教学媒体,其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分)(1)可适应性。(1分)

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1分)

②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1分)③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1分)(2)可利用性。(1分)

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1分)②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1分)

③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1分)(3)低成本性。(1分)

媒体的利用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它的低成本性,该特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

①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1分)②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1分)

(4)高效能性。(1分)

注:整体和判卷教师掌握7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4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史密斯一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情境性学习方式有哪些特点?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 )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

A.中间层次B.具体层次C.低层次D.高层次

2.( ),教学媒体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既可以用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又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将大大改进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行。

A.从微观上看B.从中观上看C.从宏观上看D.从性质上看

3.(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别化教学的形态、教学日程安排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A.宏观策略B.管理策略C.传递策略D.组织策略

4.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

科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这是( )。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

C.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5.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 Eisner)的观点,解决问题的目标是( )。

A.不能预先规定的B.特定的行为

C.预先规定的D.开放性的

6.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

A.信息源与信息的接收者之间的中介物B.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C.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D.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形式

7.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教学目标被分为( )领域。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

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

C.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这3个

D.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和原认知领域4个

8.(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的类型、教学反馈的特点等的组织决策。

A.呈现策略B.管理策略C.传递策略D.组织策略

9.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

A.理论 B.工具C.方法论 D.模式

10.就一般情况而言,学习需要分析的过程包括的4个基本步骤是( )。

A.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B.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

C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D.计划、收集资料数据、分析认知水平、整理和分析

四、实践题(20分)

依据教材的观点和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

试卷代号:116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教学设计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二、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大环节。

(2)将教学分析明确地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环境分析;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三是学习任务分析。

(3)三类教学策略:一是教学组织策略;二是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三是教学资源管理策略。2.第一,学习的任务情境应与真实情境相类似,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

‘第二,教学的过程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资料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范式,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第三,采用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价,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反映学习的效果。

三、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D 2.B 3.B 4.A 5.A6.B 7.A 8.D 9.B10.A

四、实践题(共20分)

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分)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和理论。他认为:“为了顺利地达到科学地组织教学的目的,非常重要的是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来充实现有的原则体系。这条原则要求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出这样一种方案,在该条件下,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观点的提出,对教学设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4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

(1)系统思想。综合考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力求使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发挥其最优功能。(2分) (2)整体思想。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注重从整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2分)(3)效率思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效率角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以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低效现象。(2分)

最优化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教学理论。理想化的最优化思想往往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环境条件,而注重于从理论上探讨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优良的成绩指标。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者的主观愿望,对学生或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离开了每个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凭主观设计所谓的“通用”、

“万能”的最优方法和标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行不通的。(4分)

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际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它的实质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运用系统和综合的观点,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和刨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争取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比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相对于该种条件下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4分)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一 [ 2012-4-5 9:02:00 |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育现实的需要 近年来,全国上下加紧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但一件件惨烈的学生安全事故仍然在我们的身边发生:2009年11月27日桂林市一民办学生持刀将一学生捅伤致死;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踩踏事故,8死26伤;2010年5月全国发生多起校园周边及校园内学生伤害事件,死伤数十人,面对歹徒我们的学生毫无自救能力,有些学生竟无逃跑意识……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危险也与日俱增,纵观学校教育,虽然学校安全教育天天喊,但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使教育机构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认知教育,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质量的关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生存教育出现缺失,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需进一步探索。 2.地理位置和生源现状的需要 我校位于桂林市北辰路37号,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001人,农民工子弟占全校学生的2/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且位于交通主干道,比邻桂林火车始发站,地理位置复杂,外来人员聚集,安全隐患较多,学生家长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学生疏于照顾和教育,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较弱,通过此研究,重点提升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3.教材特点的需要 2007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重点。此后,一些地区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分年级编写了一部分教材,供中小学使用。认真分析这些教材,发现内容大多取材于城市,重点供城市学生使用。而对于广大的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很多教材不完全符合农村教学实际。本课题着力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开发出一套适合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 4.教育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但各种危机却频频而至,无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还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无论是人类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弱肉强食、互相残杀,还是人们为了追求成功而遗忘的幸福……无不腐蚀剥落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面对着人类的问题和灾难。国际上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和生态上的祸害,就必须从生命安全教育做起,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本课题力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危机、勇敢面对困难,珍惜自我的生命,能奉献于社会,这将是我们教育的元基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提高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拥有快乐、成功的人生,是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 调查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村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及目的 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起步阶段,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错与对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全面或不深刻的,这就呼唤着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为后人所传颂着。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 2、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家庭现状看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2.1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2多数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影响孩子成长。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学生家长大部分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这种情况,数学学科显得更为严重。这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愿。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成长但缺乏引导方法,培养目标盲目。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是不惜血本的,为孩子请家教,报名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外兴趣班,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样做孩子是否愿意,是否真的有效,结果可想而知。 2.3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孩子成长抛在一边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 育学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城乡结合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完全区别于城区小学及农村小学,笔者结合自身任教经历,分析了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现状与策略 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城市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域不断地向周围扩散,城市的生产要素也随之不断地向周边移动,从而形成城市建成区与郊区接壤的城市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的小学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不同,其学生主要来自本地居民和外地迁入流动人口家庭,学生生源情况相对复杂。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特有的家庭教育,这些特点给当地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从自身任教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碰到问题谈起,针对性提出了几点对策,望对改善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区域的小学英语教育有所裨益。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师资严重短缺,缺乏专业英语教师 自2001年秋实施《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以来,英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已经全面普及,专业英语教

师需求缺口较大,城乡结合地区的小学更是如此。城乡结合地区学校的财政一般较为紧张、编制有限,引进合格英语专业教师条件有限,英语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并存在有以下特点: 1、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重;其次是任教年级交叉,“班级多、内容杂”。城乡结合地区的许多家长不想让孩子在农村读书,但又不想或者负担不起高昂的择校费,于是大批的孩子涌入了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里,使得该区域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加短缺,任务更加繁重。英语教师教学任务如此繁重,往往使得教师们疲惫不堪,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再者由于财政、编制等原因,各个学校为减轻学校负担,他们的一般做法是从现有的教师中培养英语师资,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再加上乡音浓重,夹杂方言,以讹传讹,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也延续其他课程的“简单讲授、重复练习法”,在实践中缺少观察研究的视角,钻研能力低,而任教几年的专业老师出现职业懈怠现象,使得原有的专业知识淡忘,教师应付教学任务的现象比较普遍。 2. 教学设施的配置及利用不足、搁置严重,教学模式单一 英语教育特别是小学生的英语教育,更应该通过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教师教案评价标准

教师教案评价标准 精品文档 教师教案评价标准 教师教案评价标准 教师教学考核标准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素质,规范工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学校管理的科学途径,坚持全面衡量和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试行量化管理,逐步将教师的考核规范化、数字化,通过考评记分制,为学期末考评、年度考核、职称晋级、树模评优提供依据,切实发挥好考核的杠杆作用,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二、考核范围:全体任课教师。 三、考核领导小组 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刘若丹 副组长: 王振陆、李占友 成员: 各教研组长 四、考核办法及原则 按照每项要求对每一位教师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作为教师考核分。 1、促进性原则: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品牌建设。 2、合理性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

1 / 5 精品文档 则,做到优质优奖。 3、导向性原则:体现“重过程、比结果,重团队、比素质,重全面、比质量”的导向。 4、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 5、坚持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五、考核项目 分三个级别指标: A级指标分教学常规工作、教学绩效、教研成果三个方面;比例分别为50%、40%、10%。 B级指标分备课、上课、教学研究、培优辅差、作业测试、上交材料、教学绩效、教研成果等八个方面。 备课 考核要求: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案规范完整,教案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作业布置、板书、反思等。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写教案,教案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过程设计精当,重难点突出,环节、课型完备。教案要分课时书写,备课要有3课时的提 2 / 5 精品文档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标签:城乡结合独立群体家庭教育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城乡结合部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它的主要社会特征是:经济较为发达,外来人口多,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各种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以及不同文化素质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在本论文中,城乡结合地区特指烟台开发区。 二、研究的必要性 从大方面讲,我区部分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不同于城市学校,也不同于农村学校,是处在两者之间的独立群体。生源十分复杂:绝大部分是菜农、农民、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妥,以致很多学生在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方面存在问题。立足实际情况,我确立这一论文题目,旨在引导家长利用家校合作搞好家庭教育,从而促使学生成长。如前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就其现实性来说很值得研究。 三、合作的现状 1.学校方面 我们学校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了非常好的平台,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也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对某些教育问题达成共识的最佳时机。 1.2举办家长开放日。我们学校在每学期中期会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请家长们参观学校的环境、班级和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和学生取得的荣誉,让家长对学校有个全面的了解。让家长们走进课堂,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让

优质课评价标准

音乐优质课评价标准 授课老师——年级、科目---- 时间---- (项目评价标准权重评分) 一、课件制作(10分) 1.表现手法新颖、富有趣味性,背景和配乐得体。2 2.构思精巧,构图清新,画面灵活,声、光、色搭配和谐,有表现力2 3.画面流畅,节奏紧凑,层次分明,图形图像与解说及说明文字协调一致,图像清晰稳定,画面美观,动画流畅,画面切换过度自然。3 4.选题科学合理,有用多媒体展示的必要,不牵强附会。2 5.切实能够提高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富有启发性。2 二、教案设计(10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容量合适,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2 2.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及认知特征分析,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2 3.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2 4.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协作性学习。4 三、课堂实践(50) 1.精心组织教学环节,课堂结构严谨,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流畅自然。10 2.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等作用,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师生交流自然,学习气氛民主、和谐。5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5 4.师生“双生”地位明显,双边活动比例恰当,时间分配合理。5 5.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5 6.学生主动性发挥好,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教学时效性强。10 7.教学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10 四、体现音乐课特点(30分) 1.首先,音乐课和其他课有相通之处。音乐课是学校众多学科之一,所以它的教学模式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相通之处,音乐课的教学流程和其他学科有相似之处。要有导课、讲授新知识、当堂训练、小结等环节。5 2.音乐课有学科特点。要有歌声,要有节拍声,偶尔还会有舞蹈参与进来。10 3.好的音乐教师的课有自己的个性。如有的老师的课的特点是激情四射,有的风趣幽默,有的轻松自如,有的结构严谨等等。10 4.音乐教学来不得半点虚假。音乐教师在表面风光的背后,要经得起专业技巧的考验,音乐优质课中要体现老师的基本功素质。10 5.音乐教师要有时代感。走在时代前沿,比如衣着,比如流行歌曲,要时刻保持新鲜感,不要让学生感觉音乐老土。5 总分: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文化重塑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文化重塑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进程加快,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当代城乡结合部,这里正逐渐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群体,同时也孕育出了一个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有其独特性。对这类学生如何教育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特性,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作一些探究。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 1.道德观念薄弱。多数学生的集休主义意识不强,对长辈不够尊敬,缺乏爱心,自私自利的思想较为严重;在性格情感上,不少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情感较为脆弱。受以上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堪忧: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科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不够;学习上缺乏毅力与意志力,没有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拼搏意识;作业习惯较差,或者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敷衍了事,没有改错的习惯;在课堂上不爱思考问题,没有掌握思维的方法,

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2.家庭教育缺失。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95%左右只有初中或初中未毕业的知识水平,对教育的认知偏差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教育的环境不理想。家庭教育的方法欠科学,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仍然是高压式的“棍棒教育”等。在与学校校沟通方面,许多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不了解,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家校不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形成合力。 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一)区域环境因素。城镇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人际关系淡漠。小学生本就模仿性强,没有识别能力,不能辨其真伪,因而就良莠不分,不假思索地仿照,养成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气。(二)家庭教育滞后。城乡结合部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家长不注重对子女的正确教育,同时也不具备正确、科学教育孩子的素质和方法。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变策略 目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初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现就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特点,提出如下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1.净化周边环境。学校、社区、公安密切配合,整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最新小学教育学题库

小学教育学题库 绪论 一、解释概念 教育学 二、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的科学。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 的,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3、英国学者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先把教 育列为一门独立学科。捷克教育家在1632年写成的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教育著作;德国教育家又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他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这个以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 ____________ 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 4、以美国教育家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5、20世纪,我国的教育家根据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出现了的《》,开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学原理的先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6、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三、判断 1、教育学在古代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中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3、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模式,事实求是地肯定其积极因素,批判其消极因素,是我国当代教育 学学科发展和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简答 1、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 一、解释概念 1、学校教育 2、广义的教育 3、义务教育 二、填空 1、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如下三种不同的主张:(一),(二)_______________(三)。 2、劳动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 3、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种不同的教育:(一)(二) (三) (四)(五)。 4、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分,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和 ______________两个发展阶段。 5、教育的功能包括功能和功能两大方面。 6、教育的社会功能只要是指,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只要是指。 7、现代教育是以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水平下的教育,它的基本特点是:(1),

城乡结合部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研究

城乡结合部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大朗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研究的内容、取得的成果以及劳动对“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培养有着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和作用作了阐述。 【关键词】城乡结合劳动教育实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2-02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大朗小学地处广州北部的白云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吃好住好使90及00后一代孩子劳动意识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差,衣食住行通通父母包办。因此,作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应着力于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大朗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过程 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渗透,首先要争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努力,以学校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力度,明确劳动教育任务、目标,开设劳动教育技能课 (二)促进教师群体对劳动教育高度重视,学校把劳动课纳入课程规划 (三)搞好家庭――学校联系,共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促进孩子参加各样劳动 (四)使劳动教育注意针对性、艰苦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大朗小学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限: 2013-2015共两年。具体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语文学科、班会课中进行研究。低年级以一(1)班、二(1)班为实验班;中年级以三(3)、四(3)班为实验班;高年级以五(2)班、六(2)班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照班。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布置任务,追踪,数据分析等工作。 (二)研究方法 比较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收集法 四、实验操作过程 (一)开设以劳动课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优秀教师的标准-评价细则

优秀教师的标准-评价细则 一、正确的学生观: 知道学生是在不同教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能运用学生如何学习和发展的知识来了解学生,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 (1)尊重所有学生,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经历、特长和需要进行相应教育。 (2)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努力防止学生掉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3)知道如何改变教学,以适应学生已有的技能和经验;知道如何树立学生信心. (4)善于通过观察、谈话、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及时适当调整课程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多尝试着去观察. 二、广博的学科知识: 明确所教学科观念、其它学科和现实世界中应用之间的重要联系,能及时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进行反思。 (1)掌握的学科知识远远超过授课所需。非常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并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了解数学方面的新进展。 (4)熟练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楚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能在教育教学中抓住知识的关键,以探索的形式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规律。 (5)掌握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把各种观念和方法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6)了解丰富的学科历史知识,利用对数学的感情,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满好奇和热情,并从中得到乐趣,巩固学习的信心。 三、丰富的教学实践: 勤于自我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筛选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评价。 (1)注重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选用最恰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练习题 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生物起源说、______、劳动决定说和生活需要说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2.生产力进步、文字发展和______等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出现。 3.我国制订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 4.1986年我国颁布______,标志了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了法制轨道。 5.______已经成为目前各国小学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态势。 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存竞争的学者是() A.孟禄 B.利托尔诺 C.沛西·能 D.巴拉诺夫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 A.融合 B.分离 C.对立 D.矛盾 3.为中国小学教育“艺术化”阶段奠定实践与思想基础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孟子 C. 老子 D.孔子 4.中国的学校化教育基本成型于() A.五帝时代 B.夏商周时期 C.秦代 D.汉代

5.早期学校化小学教育中,西方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是() A.三艺 B.四艺 C.六艺 D.七艺 6.西方“学科化”小学教育课程,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的() A.“经验”课程 B.“生活”课程 C.“活动”课程 D.“教材”课程 7.建立起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形态的标志是颁布实施() A.《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 B.《钦定学堂章程》 C.《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D.《奏定学堂章程》 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 小学教育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至今展现出哪些基本形态? 3. 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1. 我国与西方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异同点? 2.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心理模仿说 2.阶级分化 3.壬寅学制 4.《 * 义务教育法》 5.走向学习共同体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向城市边缘地带包围城市的城郊地区,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这些人子女大部分都进入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接受教育。但是生存状况与城里的人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中一部分人意识到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不足导致了教育方法的不当,得到的结果适得其反,还有部分人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到学校便不管不问了。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由农民转变来的城里人.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也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不要求子女参加劳动不爱好音体美,认为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还有的家长却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忙着挣钱。也疏于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了,稍不称心就乱发脾气。这几年突出的现象是小学生开始有了手机,家庭好的还配了电脑,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盲目攀比浮躁的风气,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有些孩子还形成了两面派的分裂人格,往往在学校是好学生,而在家里却是小皇帝。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很少顾及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的自尊,不仅用粗鲁的语言指责、骂孩子,有时还会棍棒相加。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 德育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八章德育 [日期:2008-10-18]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云南省事业单位2010年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考试培训火热报名中,选择了千万不要错过... 文山州201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考前培训班招生详情查询红河州201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培训详细信息查阅 一、名词解释 1.德育 2.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3.德育的社会功能 4.德育的任务 5.道德教育 6.政治教育 7.思想教育 8.小学德育 9.小学德育过程 1O.爱国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 )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4.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社会实践教育 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基础B.途径C.关键D.内容,

6.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7.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手段B.方法C.途径D.内容 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9.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1.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1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3.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14.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导向性原则 15.( )是为达到德育自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所以,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学习与工作的成绩以及生活的质量,进而影响我们一生的成功与幸福。孔子告诉我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自然坚固。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如何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认清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调查,居住在本地的学生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和初中文化的占多数,这些学生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们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背景相对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家庭条件好的,家长重视的学生基本上都选城内学校就读。城乡结合部学校招收的学生多属打工族、经商族的孩子。他们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往往产生溺爱,疏于管理,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甚至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学生行为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家长多数是忙完农活忙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和社会文化转型的原因,引起单亲家庭特别多;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 二、城乡结合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1、耐心辅导、不断鼓励、持之以恒。 一年级刚进校的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行为习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没有行为习惯的概念,这时需要家长协助。正如上面说过的那样,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印度 C.希腊 D.埃及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5.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 )问题。 A.法律 B.权利 C.责任 D.义务 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表 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1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 )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1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1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