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第一章序言

企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作为商品经济高级形式市场经济的发展,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生产的主要载体与组织形式。市场经济的本质注定了任何企业,都像宇宙中存在的任何事物一样,都面临着随时夭亡的危险。鉴于现代企业(特别是现代大型企业)发展,不仅影响到企业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与人生价值的实际,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加尽心地去呵护它们,让它们在经历一切风险和磨难之后仍能健康地成长便成为每一位企业管理者、政府及经济学家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元化、大集团化成为近年来现代企业界追求的目标。现代大中型企业的跨领域及跨行业发展,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并化解经营风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经营管理问题。组织关系的日益复杂及部分企业管理者的贪大求全、好大喜功,使很多企业逐渐丧失了原来的优势及立足基本。韩国现代、安然、凯马特、环球电讯等巨型企业相继倒下,这再一次激起了我们对大型现代企业的新一轮深思。其中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资产高达634亿美元,已创下美国破产历史上的最高记录。美国安然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以电力和天然气交易起家,在能源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安然公司。正是这样一个增加迅速、影响巨大的跨国公司,也同时成为美国历史上崩溃最快的公司。这不仅折射出现代企业在投资战略、商业诚信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应了现代企业部分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及法律风险防控制度的缺失。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不仅在美国,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许多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大型企业)也同样面临着安然曾经面对的类似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这既可能给中国公司带来更加丰厚的竞争回报,也可能给中国公司带来更多的风险。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大型企业集团的

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其中有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宣告破产。在中国每天有2740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破产。

事实上,法律风险贯穿企业的始终,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已经认识到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存在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潜在的风险而不自知。公司风险主要有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其中前两种风险分别是以不可抗力和市场因素为特征,具有不可控性。而法律风险是以势必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具有可控性。但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安然、世通公司、帕玛拉特、安达信、中国人寿、华为、长虹、中航油等这些公司未重视法律风险,给公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树立企业管理守法经营意识,直接关系公司是否能够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当前,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大中型企业为防范与化解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在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控体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如何从制度角度加强公司对法律风险认识、评估、管理制度,将其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及公司法律事务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形成事前防范、事中跟踪、事后完善的现代公司法律事务管理方式,并最终实现公司决策、经营、管理工作的合法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仍将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加以探讨与完善。

本篇论文在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企业如何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司法律风险的动态防控机制,为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提供有效依据与合理规范,实现事务风险管控的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如何确立法律参与公司经济活动的程序与环节,保障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事务处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如何确立法律参与公司经济活动的程序与环节,保障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事务处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概括性论述。

第二章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第一节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

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其构建与运行有赖于市场规则的建立与完善;市场规则由商业习惯、公序良俗、法律规则等组成,而其他市场规则则有赖于法律规则的保障。简单地说,企业法律风险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不了解或违反法律规范而产生不利结果的风险。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其从成立、日常经济管理到解散终止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的保障与约束。无论是决策、人事的方面,还是财务、商业等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风险,只要因不了解或违反有关市场主体、市场运营、行业管制、劳动和人事制度保障等各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而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最终都可归结到法律上的风险。因为产生企业运营管理风险的深层次原因都离不开最终通过国家法律予以调整的企业运营不可避免的涉及国家、社会、企业自身和个人等方方面面利益冲突。而这些利益和矛盾冲突就是产生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一系列原因或条件。

第二节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

探究一个事物存在的内在因素,必然要探究事物产生、发展的内在根源。一个现代企业之所以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和扩张,与该企业长期所采取的经营方略或经营方式分不开的,而其经营方略或经营方式在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相应的法律风险。只有了解现代企业的发展历程,才能有效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与化解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纵观现代中国企业的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其经营方略与主要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种:第一,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利用政治方面的力量。第二,大规模举债或融资,迅速实现企业及其资本的扩充。公司通过不动产打包抵押,通过某种“信托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对外发行债券或股权。第三,现代企业在融资和举债过程中,建立了众多的关联企业与子公司,组建了“金字塔”式公司治理体系。通过不断的使用和完善金融重组技巧,组建的各类子公司或合伙公司,利用“金字塔”式的多层控股链,来实现以最少的资金控制最多的公司的目标。另外,在现代大中型公司与其关联企业及子公司之间隐藏着多种复杂的

合同关系,公司借此达到隐蔽债务、避税以及人为操纵利润的目的。第四、企业股权结构集中,一股独大,战略决策个人随意大。第五、企业本身没有守法经营,发生了大量违规操作的行为。企业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利用法律空间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但若其放弃了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那么其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便成为迟早的事情了。暗箱作业,将债务、坏账转移到分支公司;利用财经审计的巨大漏洞,进行秘密交易以及“内幕交易”;隐瞒真实信息并制造虚假的报道,误导股民及公众视听。第十、实行家庭式管理,致管理模式单一,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管理失控行为,无法有效遏制内部职工的职务性违法违规行为,致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现象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对此关乎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具体原因或条件(成因),按照如下方面进行一些概括性描述:(一)企业及企业工作人员之间存在利益在统一的基础上存在对立的一面。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组织形式,其的运营首先体现为人的因素,其运营的风险也必然首先是人的风险。企业经营好坏,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基本可以控制并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于个人私欲极为强烈的管理者,其在进行管理或决策时,必然首先考虑其个人的私利并有可能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惜让企业承担更大的法律风险。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在选择用人时,本身就存在着对所用人员道德的一种赌博。(二)企业政策或制度存在的缺陷或者政策与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也是导致或产生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内在潜因。组织管理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中的企业,不能光靠企业领导个人的权威和能力,科学的管理其实最主要是指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然而面对不断壮大且变化的公司经营业务来说,制度建设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企业运营的效率与风险总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这就犹如一把双刃剑,如我们为偏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制定的一些管理制度,其中也必然暗含着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增加。(三)企业自身规模超大、机构庞杂也是现代企业内部存在法律风险的重要因素。随着竞争的全球性及日趋激烈性,现代企业都在不断地进行(有时甚至是盲目的)扩张,已经成为一个个超大型的“经济巨人”,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复杂化、经营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多样化已大大超乎前人的想象。为了更加有效的组织生

产要素,企业自身的组织机构也变得异常的复杂,企业自身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信息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控制企业运营法律风险控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在此情形下,当企业被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控制或操纵时,尤其是当企业背离了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时,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很可能就是全局性的、致命性的。(四)与市场竞争对手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生,参与竞争的任何一方都会想方设法尽可能为自己争得有利地位,包括会利用竞争对手对方的一些弱点、在法律方面的疏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五)政策及法律法规自身变化的原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调整更新,每个企业都会遇到昔日合法或不违法的事情,今日或明日可能就变成非法的。企业一旦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了解不到或了解不全面,就可能导致被置于法律关系的不利面,甚至导致违法行为的出现。(六)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非企业方面的

原因主要包括意外事件、不可抗力、外部侵权等。

第三节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法律风险

(1)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2)企业并购、分立法律风险:企业分立、合并涉及公司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潜在的法律风险较高。

二、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所谓合同法律风险指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企业作为合同因合同条款不利或履行不力或其他外部因致其合同目的落空或合同利益受损的可能性。现代企业最终都需要合同开展经管管理并获得企业利润,然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生活或某些组织个人的投机取巧、言而无信,订立或履行合同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利益受损甚至导致一个正常企业的破产或解散。结合同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状况,合同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合同条款不全面或签订不利于自身的合同条款,致无法有效追究违约方法律责任或因欺诈而使企业财产或经营遭受损失;(2)合

同条款违反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或因合同不符合生效要件致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效,无法达到订立书面合同的目的;(3)盖有企业公章或合同专用章的空白合同被本企业或其他人员违规或违法使用,从而与善意第三方形成不符合本企业的合同;(4)合同主体、合同相对方的实际履约情况未做合同审查,从而因欺诈或合同履行不能而致利益受损;(5)合同档案管理不完善,致公司商业秘密外泄或无书面依据去追究合同相对方的违约责任;(6)其他合同法律风险。

三、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创造性智力成果,按照中国现代法律主要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及专利权。21世纪作为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作为一项企业独立权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关注知识产权的深入保护,致企业商标、域名被冒用或者商业秘密被他人利用或非法利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人才战略及劳动者权利保护,对此国家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上述劳动法律法规,不仅包括了《劳动法》等劳动领域的基本大法,更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地方权力或执行机关制定的大量的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培训、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不同效力层次或不同区域范围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1)招聘录用风险,诸如:员工招聘广告风险、欺诈录用风险、招用学生及未成年工风险、零工资风险、违法收取履约保证金风险等;(2)劳动合同风险,诸如试用期问题、劳动合同效力问题、违约金问题、保密及竞业禁止问题、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等;(3)员工待遇风险,诸如:工资的不足额或不按时发放、发放工资不按规定造具工资表或工资清单、不支付加班工资、不买或不按规定买社保、不提供规定安全保护条件、超时加班、特殊员工未予特殊对待等;(4)风险监管制度风险,诸如:规章替代合同、规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原则精神、风险监管制度未经民主讨论通过或未经公示或宣传等;(5)企业人员及违规人员处理与分析风险,诸如:违规人员处罚、不按规定辞退员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五、企业税收法律风险

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或不利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少交了税,或者因为涉税行为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内部人员失控法律风险

内部人员失控法律风险是指企业股东、管理人员或普通员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风险监管制度或劳动合同及其他协议而造成企业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管理重点在于人的管理,而由企业人员及企业的利益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企业内部人员失控的现象发生的潜在可能性。(1)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或挪用公司财产或财产利益,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违反风险监管制度或劳动合同约定,接受他人财物而为他人谋取不适当的利益;(2)企业内部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公司风险监管制度或岗位职责要求,严重失职或滥用职权直接或间接损害公司利益;(3)内部人员以不适当方式获取、披露、利用公司商业秘密损害公司,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任职企业相同或相同的组织损害公司利益;

七、诉讼与仲裁法律风险

企业作为市场交易主体,从设立到清算的全过程中都在从事各种交易活动;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必然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由于主体利益的差别,无论是交易活动,还是管理活动,必然产生不同程序的矛盾或摩擦。当这种矛盾或摩擦无法协商解决的,就可能诉诸于法院、仲裁机构。企业存在企业不能完全控制或控制的败诉因素,就存在诉讼或仲裁风险。(1)对已方有利事实的证据材料风险;(2)时效与管辖风险;(3)法律法规依据不断变化的风险;(2)法官或仲裁员素质风险。

八、企业外部法律风险

企业外部法律风险即企业非自身的外部不抗力、意外事件、外部侵权等产生损失的可能性。(1)不可抗力风险,所谓不可抗力风险即因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控制的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2)意外事件风险,即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任一方的事件的发生致企业受损的可能性;(3)外部侵权风险,即企业的财产或财产利益因外部欺诈、胁迫或其他手段而受损的可能性。

第四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1)不重视法律风险而致企业破产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了不重视企业法律风险就可能导致企业的重大损失甚至破产。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出,企业破产的重大因素就是企业疏于防范或控制法律风险。(2)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损失的发生。

(3)在一定程度上,现代企业就是法律引导与规范的产物,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从法律层面上来说就是组织并进行法律风险防控。

(4)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不断积累资产和财富,减少因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5)企业和任何事物一样,从成立之日起就作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存在;除了获取正常商业利润外,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效防范与化解企业法律风险,不仅是股东利润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及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保障。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可行性

尽管企业自设立始就存在发生法律风险的可能性,而且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日趋复杂多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即使一个企业制度再完善也不能从完全杜绝法律风险的存在。但并不代表企业法律风险是不可控的。无论是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存在,还是内部法律风险存在,大多都是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健全,体制不完善,或都企业内部人员行为严重失控造成的。

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任何组织都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也必然受一般性社会规律的约束。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必然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企业管理者只要为企业创造良性发展的条件,企业是可以在人为创造的客观环境获得正常发展。

纵观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来说,企业法律风险多是人为控制不力造成的。控制了现代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改善并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加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建设,针对各个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内部人员失控,是可以防范与化解法律风险的。

从国外企业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的实践上来看,一些跨国企业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法律风险防控制度,有效面对了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及跨国家、跨区域、跨行业众多的问题。

另外,鉴于防范与化解企业法律风险不仅关系到每个具体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所属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很多国家已把企业法律风险提升到战略程度上加以重视,相关企业法律法规多有防范与化解企业法律风险的规定。2005年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与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在京召开了国有重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国际论坛。国务院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保障和促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讲话,对国有重点企业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保障企业长远竞争力,我国很多企业在防范与化解企业法律风险方面已做了有益的尝试,也获得一定的宝贵的经验。有些甚至出现严重亏损的企业因及时采取了有效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防控解,而重新走了企业正常发展的快车道。

第五节法律风险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

一、法律风险风险防控及监管制度创设的必要性

规避和防范现代企业的法律风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要求现代企业必须了解和熟悉法律,加强对企业人员(包括普通工作人员)法律风险防控的宣传与培训,充分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性服务来实现对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防范。此外,法律风险防范措施能否发挥功能或功能发挥大小还取决于企业整个自身的环境。根据国内外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实践经验,只有实现事前防范为主,事中化解和事后补救有效结合,才能够减少或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进而保障了公司正常、持续、健康的运转。

然而无论是加强企业人员的法律风险防控意识,还是利用内外人员提供专业法律服务,都离不开制度保障与规范。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在企业由简单的小生产行为演变为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行为的过程中的必然性产物,而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是围绕如何实现制度与人的互动结合来进行的,其中制度的完善是第一位的、前提性和保障性的。现代企业通过这些制度建立起实现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指引和约束的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控制。一个大型跨国企业,如果其自身组织和运营不能建立在“法制化”的轨道上,那么其运营中难免出现导致危机产生的内部管理失控现

象。诸如安然公司、凯马特等大型企业的破产,不能不说是与其内部风险防控制度失控有相当的关系。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要有效进行现代化管理,防控与化解企业法律风险,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监管制度。企业的设立行为、决策行为、管理行为、生产行为、经营行为,通过健全制度、理顺流程、完善表单、规范文本加以约束与规范。企业只有根据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外部环境,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风险监管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才可能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全程的动态监控。同时,对于企业风险监管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保证企业风险监管制度合理合法并符合企业长远战略目标。

二、企业法律风险监管制度概念、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本论文所指的风险监管制度即法律事务承办机构通过对法务人员基本行为的规范及违规违法行为的追究,对制度、函件、合同的管理,对诉讼风险的有效控制,对公司法律风险的报告、提示、预警、分析、评估,从而有效防范与化解公司法律风险的各种法务规范的总称。从上述意义来说,企业风险监管制度就是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制度体系的泛指。制度是指制度是企业的基本行为规范及其实现目标必须遵循的过程方法,包括狭义的制度与流程;体系是指若干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的整体,有自己独立的表现形式,是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和形式的文件化系统。

企业风险监管制度作为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制度体系,为保障风险监管制度完整性、科学性及有效落实必须有自己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保障法律风险监管制度的前瞻性与全程性,重在防患于未然,全面提高企业法律风险事前、事中、事后防御能力,以切实减轻企业的损失。事前控制重在建立公司自身的预报系统,确保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于未然;过程控制重在公司自身的预防与化解机制,确保公司法律风险有效防止、及时发现;事后控制重在建立公司自身补救机制,确保公司法律风险的最小化。(2)确立法律参与公司经济活动的程序与环节,保障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事务处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战略发展目标。(3)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应当与公司自身的管理体系相融合,并且渗透于商业风险管理的每一环节,成为商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构不能与公司自身的管理体系相冲突,同时需要考虑建构成本与效

益相一致原则。(4)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司法律风险的动态防控机制,为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提供有效依据与合理规范,实现事务风险管控的常态化、规范化、程序化。注重各个环节、各项内容及公司各个实施部门的统一协调,有效实现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的目标(5)为法律事务经办机构的各种制度创设、更新提供有效规定与根本依据,确保法律风险监管制度体系的统一与完整。(6)结合现代企业的具体情况及自身环境,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抓住工作重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中,有不同的工作重点。比如生产型企业与销售型企业,在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中,前者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管理以及技术创新与保护等工作重点,后者更加注重合同管理、客户资料的保密和销售网络的完善等工作重点。

三、风险监管制度的基本内容

(1)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监管体制,建立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作为公司权力机关直接领导下的风险监管领导机构,负责重大或较大法律风险事务的决策、组织处理、及风险事务的审批;设立公司法律事务承办部门作为公司法律事务经办的常设机构,负责非诉事务、诉讼事务的处理;在集团所属公司设立法律事务联络专员,协助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开展法律事务处理。

(2)实现公司对制度、合同、函件审查的制度化、常态化。经企业规定负责人批准定期对公司制度、合同函件执行情况进行审查,改进并完善相关风险监管制度,并对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对相关风险监管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且跟踪整改情况。

(3)建立并完善风险咨询、事务评议制度,做到公司各种业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及时发现、及时完善,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各种事务风险。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对于集团所属职能部门、经营公司日常业务活动中经常遇到的法律疑难问题,经职能部门或经营公司提出申请或企业规定负责人移交,应按规定给予口头或书面的解答;实施事务风险评议制度,经企业规定负责人批准或交办法律事务承办机构有权定期或不定期对于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的风险或规章进行调查评议;在法律事务承办机构权限范围内的或经企业规定负责人批准的报告,作为当事职能部门或经营公司改进工作的行动方案。

(4)建立风险提示与预警制度,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在风险评议、咨询或日常检查工作中认为其他部门或公司的经营管理存在较大法律

风险的,可以发出风险提示通知书。经过风险提示的事项或法律事务承办机构认为存在重大法律风险的事项可向企业规定负责人提出预警申请,经批准后给予预警。

对于部门内的事务或部门所属人员超过时限的处理事项可以直接予以预警。无论部门内外,对于给予一次预警的案件与事务,应做好记录并加强监督;对于二次预警的或部门人员给予扣分处罚。

(5)实行公司年度风险报告制度,通过全面调查和梳理公司经营所涉的法律事项,并就公司年度商业安排制定出法律风险防范重点,提出防范预案。

(6)对需由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处理的各种外发公文、内外法律事务进行风险级别的分类,对外重要公文或内外重要法律事务属于规定中级风险级别的经承办人提请或领导交办,提交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执行主任或执行主任指定的风险监管员审核签字后始得行文或处理;属于高级风险级别的,经企业规定负责人交办或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执行主任提议并经企业规定负责人批准交风险监管会议审议并出具书面报告以资企业规定负责人决策时参考。

风险级别及风险处理分类表

风险级别事务分类表

(7)完善主营业务相关事务为核心的诉讼事务的各项制度与流程。

建立各项事务处理逐级审批制度,涉及诉讼的和解、调解、费用减免、退还或其他重大事项由法律事务承办机构负责人以上人员批准,并应安排风险监管员参与调解或和解。

实行重大疑难案件或事项风险评议制度,经申报被法律事务承办机构部门负责人认定为重大、疑难案件应及时移送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评议,确定策略与解决方案。

建立健全重要事项备案制度。对于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制度、决策、投资等重大事项应送法律事务承办机构进行备案,法律事务应对备案事项进行及时审查,发现风险及时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8)建立时间管理制度,所有案件或其他待处理事项,按照法律规定及公司风险监管制度,确定其轻重缓急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时限,法律法规规章或公司风险监管制度没有规定的,参照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实施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会议制度。根据本部门的或各科室的工作特征,定期召开部门或科室会议对所属人员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听取各承办人员的工作汇报;统一配置各科室及法律顾问资源,集中解决一些当前存在的或公司确定的重大工作。针对各种非计划内的重大事务,应及时召开会议迅速制定并落实工作方案,必要时提请企业规定负责人召开集中会议。

(9)实行疑难案件或事务的上交与转移制度。对于有合理原因自身无法办结的事项或经三次预警的事项,应根据法律事务承办机构部门负责人的批示移送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另行指定承办人或组成承办小组。根据企业规定负责人批示或经风险监管会议提议并经企业规定负责人批准的事项,可提交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讨论并做出解决方案。

第三章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监管制度分论

第一节构建现代企业风险监管体制

一、现代企业法律事务处理机构的模式

鉴于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众多法律风险,为了保障法律风险事务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防范与化解企业法律风险,大中型现代企业大都相对独立的法律事务处理机构或人员,负责企业内部的法律文件的起草或审核、对外解决或处理有关的法律纠纷、提供专项法律意见、参与商业谈判、进行法律法规的信息收集或整理等各项企业法律事务。总结起来无非如下几种法律事务处理体制模式:第一、设法律事务处理专员并外聘法律顾问,由外聘法律顾问负责公司重或较大法律事务处理,由法律事务处理专员处理部分法律事务的处理与公司法律顾问进行联络与沟通,该种模式多运用于中型或中型偏小企业;第二、设法律事务处理机构并外聘法律顾问,由外聘法律顾问负责公司重或较大法律事务处理,由法律事务处理机构处理部分法律事务的处理与公司法律顾问进行联络与沟通,该种模式多运用于中型或中型偏大企业;第三、设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或类似机构作为企业法律风险事务作为公司权力机关直接领导下的风险监管领导机构,负责重大或较大法律风险事务的决策、组织处理、及风险事务的审批;设立公司法律事务承办部门作为公司法律事务经办的常设机构,负责非诉事务、诉讼事务的处理;在集团所属公司设立法律事务联络专员,协助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开展法律事务处理。

但是很多企业内部的法律事务承办机构门或法务人员多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法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激励机制不完善,很难发挥对其他部门的监督和制衡作用,只能对所属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或外部纠纷进行一定程度上事后补救,几乎不能主动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或外部纠纷进行及早发现、处理和整治,无法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补救的动态补救机制。因而一些企业虽已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处理机构,但内部违法违规及外部纠纷事件仍时有发生,本来是小的违法违规事件演变成大的恶性事件,企业最终蒙受了本该可以避免掉的损失,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损失。现代企业如何构建与自身情况相符的风险监管体制,从而有效实现对损害企业利益的危机行为做到“事前防范”、“事中处理”、“事后救济”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的制衡和监督作用,成为风险监管制度如何构建的重要命题。

二、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监管体制的构建

现代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每个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监管体制如何构建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中型与中型偏小企业多采用第一种模式或第二种模式,而大型与中型偏大企业则我采取第三种模式。本人专门就第三种模式如何构建进行讨论。具体来说,一个现代化大中型企业的法律事务处理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风险事务决策、审批机构的设立、风险事务具体处理机构设立、及外聘法律顾问制度的创建。

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作为公司决策机构负责直接领导下的由法律事务承办机构部分人员及外聘法律顾问参与的风险监控的领导、审批机关。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对公司决策机构负责人负责,由公司决策机构负责人、法律事务承办机构负责人、部分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工作人员、及外聘法律顾问组成,公司决策机构负责担任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主任,法律事务承办机构负责人担任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执行主任。风险监监管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或较大事务的审核批准,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执行主任负责委员会具体事务的管理的管理工作及风险事务初审工作。

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作为风险事务的领导及审批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①提交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②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③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④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⑤审查讨论重大诉讼仲裁案件并提出风险监管意见。⑥办理公司决策机构授权的有关全面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风险监管会议由风险监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执行主任负责召集并主持,执行主任无法召集或主持的,由执行主任指定人员召集或主持。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与的,始得召开风险监管会议。一般事项经参加会议成员三分之二有效表决即可通过;重大事项经参加会议成员全体表决同意始得通过,但主任或执行主任否决的应另行召开风险监管会议。如果委员会主任参加的会议以主任的意见为最终决定。

企业法律事务承办机构作为现代企业处理法律事务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公司风险事务审查、合同审查、制度与函件管控、内部人员违法违规事件调查、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离职人员处理与分析、承办部分诉讼与仲裁案件及其他法律事务处理。企业可根据自身法律事务的处理需要,配备相应岗位及人员。一般来说,中型与中型

偏小企业可设法务经理一名负责法律事务承办机构人员的管理及较大法律事务处理、合同审查员一名负责合同的审查草拟、设法制专员一名负责制度、函件、风险事务管控及劳动争议处理、诉讼专员一名负责公司诉讼与执行事务处理、内审专员一名负责公司违法违规事件的查处。大型与中型偏大型企业,在上述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增加人员编制数量,并分别设立综合科负责合同、制度、函件、风险事务审查、离职人员协助处理与分析、内部人员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设诉讼科负责诉讼与执行事务(如果诉讼事务繁杂,可分设执行科与诉讼科)。

此外,鉴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程度及其法律事务承办机构的有限性、局限性、偏私性决定了其必需借助外聘法律顾问所提供的法律专业性服务来帮助企业避免法律事务承办机构及其他相关人员隐瞒潜在法律风险的可能性并提升法律事务处理能力。为保障与规范外聘法律顾问有效适当处理交办法律事务,充分运用公司的顾问资源并发挥外聘法律顾问的作用,应制定外聘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对法律顾问的任职条件、聘用与解聘、具体职责、监督与制约做出明确规定。通常来说,企业应与通过审查合格的法律顾问签订《法律顾问服务合同》,合同对法律顾问具体处理事务及应承担的义务加以明确。根据法律顾问服务合同的总体安排,与外聘法律顾问就委托事务另行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对委托代理的取酬、监督及考核做出具体安排。公司每年根据法律顾问提交的工作报告及述职,对所有外聘法律顾问进行总评,并根据总评议决定是否续聘法律顾问还是另聘法律顾问做出安排,并结合法律顾问的日常表现及总评结果,决定公司法律事务分配法律顾问的方案。

第二节现代化企业治理制度的构建

一、企业治理结构概论

企业治理,“狭义地讲是指有关企业决策机关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运营管理的根本,随着现代企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的日益复杂化,公司治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公司管理者、学术界及政府机关的重视。对企业来说,是否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因为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及企业战略决策的及时正确性。一个企业治理健全的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以较低成本筹集到较大数额的资金,而且有利于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迅速有效地做出决策,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

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现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发表时间: 2007年07月07日 12时16分阅读次数: 1271 简要描述: 通过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评估、识别、防范、控制,确立法律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序和环节,从制度上保证合法经营、依法决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企业法律建设,解决了法律应当做什么、到什么应当由法律做的问题,通过设定法律风险控制事项,确立法律顾问对经营决策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程序,从而防范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河南天地律师事务所李建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造就了大批明星企业和知名企业家。曾几何时,鲜花、掌声和福布斯排行榜的荣耀,使他们成为国人的骄傲。令人沉重的是,以国企老总褚时健、私企首富牟其中、乡企大佬禹作敏为典型的中国知名企业家纷纷身陷囹圄,以“央视标王”爱多、“目标宏伟”的三株集团、“股市明星”德隆集团等为代表的辉煌企业纷纷破产。然而,悲剧不但没有结束的迹象,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苗头:唐万新、黄宏生、顾雏军、张海、涂景新、周正毅、袁宝璟……锒铛入狱,郑州亚细亚、马胜利造纸集团,上海冠生园、金华有毒火腿……相继垮台。发生在这些知名企业和企业家身上的悲剧,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想的启迪。俗话说:幸福的家庭各有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从细节看,每个企业或企业家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缺乏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或完成以后,不了解法律风险在于何处,更不知道规避风险的必要技巧。 殊不知,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活动中,风险如影随行,风险与利润是成正比的,成功的经营者即要获得利润,又要规避风险。而对于企业而言,法律风险无疑是最大的风险,也往往是最致命的风险,如前文所述,多少富豪、多少企业,由于一个小小的法律风险而倒闭、破产。 诚然,有人将部分知名企业家的个人遭遇归结于“原罪”,认为是当时的机制存在问题,而不是企业家个人的错。的确,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因法制不健全,外部干扰严重、游戏规则不平等,企业和企业家的财产权缺乏合理的保障,为争取生存发展空间,不得不“打擦边球”,那都是无奈之举。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加深,社会已认可“市场经济是有序经济,有序经济是法治经济”。如果还想着靠钻法律空子来发财,就十分危险了。可喜的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存在法律风险已被企业家所认识,但认识深度还远远不够,也尚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因为对于风险,需要进一步地识别、评估、防范、进而选择和获取增加企业经济价值的机会,才能达到保障企

企业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济行为越来越严格地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而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风险。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调整。企业从设立到运行、从决策到管理方方面面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行动的。如果企业对于法律风险估计不足或处理不当,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推动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企业法律风险”这一用语第一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04年6月1日实施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中。所谓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引自国务院国资委法规局于吉局长的讲话)。当企业违反了法律,或者行为不符合法律规范,或者缺乏防范意识,都会产生法律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 1 、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在设立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的发起人是否对拟设立的企业进行充分的法律设计,是否对企业设立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计划,是否完全履行了设立企业的义务,以及发起人本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拟设立企业能否具有一个合法、规范、良好的设立过程。 2 、合同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的重点。因为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合作双方中的任意一方无论主观或客观因素最终导致合同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使一方当事人利益受到威胁时,风险已经降临。因此说,合同作为一种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的手段或者工具,具有动态性,双方当事人通过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最终需要确定某种财产关系或者与财产关系相关的状态的变化,得到一种静态财产归属或类似的归属关系。而在实现最终的静态归属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影响最终归属关系的视线,当合同利益的取得或者实现出现障碍,一种根源于合同利益的损失风险就展现出来。 3、企业并购法律风险: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总称。从法律风险的角度看,企业收购并没有改变原企业的资产状态,对被收购方而言法律风险并没有变化。因此,企业并购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兼并中。企业兼并涉及企业法、竞争法、税收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且操作复杂,对社会影响较大,隐蔽性的法律风险较高。近年来国内外著名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因对法律风险的预期不足而导致损失的案例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如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案: 2004年,TCL并购了汤姆逊彩电业务、吞购了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希望可以通过对海外这两个强势品牌的收购来提高TCL集团的声誉度。同时,也能获得彩电和手机业务的核心技术,两大强势业务的发展,也能帮助TCL形成规模经济。连锁效益下,TCL集团的彩电以及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也能为集团带来丰厚的回报,正好弥补了因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而暂时出现的巨额亏损。然而,就在TCL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没有多久,产业的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TCL集团2005年度第3季度财报披露,TCL集团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4.46亿元,前3季度亏损总额达11.39亿元,现金流-7.87亿元。

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其防范培训大纲

《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其防范》 培训大纲 主讲人:冯涛 电话: E-mail: 课程目的: 首先,企业管理面临日益繁杂的法律环境。从公司设立、生产要素获得,到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再到公司解散或破产,无不牵涉到法律以及法律风险。加入WTO后,我国公司不仅要在国内法律求生存和发展,而且还要直面国际法律环境。 其次,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法律就是关于竞争的规则。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熟悉竞争规则。现在这些规则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你不关心哪些规则与你和你的企业有关,难保什么时候会因为违反规则付出经济的代价甚至自由的代价。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肯定是个善于运用法律规则的企业,而一个聪明的企业家,应当是一个知道如何防范法律风险的企业家。 课程时间:2天 课程对象:中高层管理者 讲座大纲: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讲劳资纠纷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劳动合同关系成立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二、依据单位规章制度开除职工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三、劳动合同的续订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四、劳务派遣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五、招聘广告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第二讲公司股东、董事之间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拟定《公司章程》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二、大股东不参加股东会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三、董事、监事、经理个人履行职责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四、不能确保公司财产的独立性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五、公司犯罪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六、企业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第二部分:企业外部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讲企业签订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一、违反签订合同基本原则的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合同违反公平原则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同违反合法原则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合同违反公平原则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二、合同成立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承诺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表见代理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举证责任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4、通过传真来签订合同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三、合同主要条款欠缺可能导致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合同主要条款约定不明确时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合同履行地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缔约过失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四、违反合同的履行原则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合同履行中的单方面中止和解除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协作履行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适当履行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4、情势变更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五、违约责任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外观主义的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合理预见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违约金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4、未违约方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如何规避企业经营法律风险

如何规避企业经营法律风险 如何规避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现代社会,企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商事主体,形形色色的企业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元素,企业承载着盈利的使命,然而,在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也如影相随。 据中国法律网讯:现代社会,企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商事主体,形形色色的企业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元素,企业承载着盈利的使命,然而,在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也如影相随。可以说,企业从产生、发展到消亡,每一个环节都布满风险,但其最终的落脚点或者说最终的风险必然是法律风险。那么,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增强控制法律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实现企业运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日益成为各大企业管理人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中航油(新加坡)、安达信……这些“血”的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在今天,企业的生产盈利水平与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家企业不注重法律风险的防范,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成果也许只需轻轻的几次电脑鼠标点击就在数秒时间内灰飞烟灭。因此,笔者认为,在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每个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更需要熟悉掌握法律风险的来源及其预防措施,这样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才能将企业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为企业的永续经营和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一、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切断法律风险发生根源。 所谓企业法律风险,就是指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已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无处不在就像市场机遇无处不在一样。“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产销行为……”,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如果还只是停留在这种事后救火的法律救济方式上来维护合法权益,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企业管理者可以不精通法律知识,但不可以没有法律意识。笔者认为,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完全是可以事前预防的。即便是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还是频繁发生了,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够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还不够深,在法律风险防范上的投入还不够多(包括精力和金钱的投入)。据统计,美国企业平均支出的防范法律风险的费用占企业收入的1%,但是中国呢?大多数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严重不足,法律风险防御能力很弱,因法律风险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就更高。 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经营存在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注意它,防范它,任其发展。因此,注重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进一步熟悉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的安全检查,把隐藏在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及时发掘出来,事先采取防范或预防机制规避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切断法律风险发生的根源。 二、防患于未然,定期进行法律风险评估。 企业要“长治久安”,需要具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和风险防范规避机制,预先知道风险的所在并进而设法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随着我国法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也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法律意识要有一个大的提升,即从“救火”意识到“防火”意识;从法律救济意识到法律防范意识;从依法维权意识到依法治企意识。总之,要使我们的法律意识完成一个从被动意识到主动意识的提升。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工作措施 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企业法律风险的工作上面,让法律风险防控办法真正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参与公司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如出现重大的经营决策失误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的经济立法时常都在颁布、更新,法律、法规浩如烟海,企业领导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生产经营,为职工谋福利,为国有资产增值的同时,又要对国家法律法规精通熟悉,面面具到,这是任何人都很难做到的,因此为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做好公司领导政策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在企业重大决策未形成决定前将对该项决策的法律意见充分的陈述和说明,及时提出法律发面的意见,便于领导决策时作参考。 二、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作出预测 企业决策本身就包含风险,毫无风险的决策是没有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要对各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使企业选择风险最小,获利最大的方案,并提出法律上的建议和意见,使风险能得以避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参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延伸到企业的体现,是依法管理企业的依据。坚持以预防风险的原则,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约束和指导各项管理工作关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沿着法治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良性有序的发展,以避免或防止一切不必要的偏差和失误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谈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基本手段,贯穿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资各个环节的纽带,合同的谈判、鉴定、履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合同订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同能否正常履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特别是一些重大经济合同,一旦出现问题,直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把好合同的签订关。经济合同的审查把关是从技术、经济、法律三个方面进行的,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参与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和谈判,主要是从法律上审查,保证合同合法、严密性,可行性,其中包括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和履约能力;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合同的条款是否完备,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文字表述是否清楚;双方签订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手续。比如一些建筑工程合同按规定,除双方签定以外还需要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签章。合同的经济、技术方面是否可行,应主要由业务部门进行论证并对此负责,论证的结果将成为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审查合同时考虑的因素。 五、代理企业参加经济纠纷的解决,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控体系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控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企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风险。这些风险中有自然风险、销售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等之分,商业类风险随机多变,具有不可预期性和防控性,而法律风险则是可防控的,如果未正确对待法律风险,将给企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所以,防控企业法律风险需要企业建立健全一系列的体系和制度,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耗,节约经营成本,使得企业在危机四伏的 经济战场中能稳健前进。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所谓风险就是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发生差异所带来的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可能发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将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损害,这就是风险。《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所谓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及特点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 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企业外部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所谓企业外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包括立法不完备,法律变迁,执法不公正,竞争对手或合同相对人的人为因素及不可抗力等。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企业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的发生。所谓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表现为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违法经营等。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 企业法律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关于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 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提高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显得日趋重要。据了解,许多法律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制度不健全、监管失控、法律意识淡薄等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依法经营观念、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积极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国资监管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一、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无论是在计划体制下设立的国有企业,还是在市场引 导下催生的民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往往处于次要地位,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防范机制多数没有形成,因而,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在遭受法律风险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企业的各种行为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因此任何企业都要重视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国有企业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依法制定重大经营决策,切实将企业改制改组、经营管理、兼并重组、纠纷处理等工作纳入规范的法制轨道。

增强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注重加强对全体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尤其是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了解法律风险是什么,会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能理解到法律风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他们肯定会有意识地去防范风险。目前已经有一些案例对企业做出了警示,企业高层对此也逐渐重视。例如这些年企业贷款担保纠纷比较多,有些企业缺乏对贷款人资产状况及偿债能力的详细了解和分析,只凭借业务关系或是私人关系就为人提供贷款担保;有些甚至是贷款人与银行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这些都为企业带来了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法律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如果具有法律风险意识,就能够主动将与法律相关的业务交由法律部门进行审核,而不是走走过场,公司的重大决策也应该有法律事务人员直接参与。同样,也要注重培养企业员工,这也是法律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全员法律宣传教育和培训学习,使全体员工尽快形成依法获取权利、行使权利和保护权利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按章操作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不断充实相关法律知识,时刻保持法律的警觉性,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构建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企业要健康成长,必须建立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的飙升速度远远大于风险防御体系的建设速度,更谈不上制度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很多企业出了事才想到法律事务部门和法律

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与思考

摘要::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这与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我国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也普遍存在问题,那就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普遍较差。企业法律风险由不规范行为所引起,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之分。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自身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保障,必须强化法律风险意识。企业在运营中应当注重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抓重点、提高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内部监督与考核、进行“法律诊断”、加强合同、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管理,一旦卷入法律纠纷,就应当应当及时、优化、全面地处理法律纠纷。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尤其是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作为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宠儿们”,自它们诞生之日起,像宇宙中存在的任何事物一样,它们中每一个独立个体都面临着随时夭亡的危险。所以,如何更加尽心地去呵护它们,让它们在经历一切风险和磨难之后仍能健康地成长便成为我们人类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法制建设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仍然很不平衡,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法律漏洞和法律风险,引起的法律纠纷不断。这些法律纠纷案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制度不健全、监管失控、法律意识淡薄等,反映出企业在依法经营观念、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制度控制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最大可能地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一、现代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在一个法治的国度里,现代企业所存在的决策、人事、财务、商业等管理和运营方面的风险最终都可归结到法律上的风险。因为产生企业运营风险的深层次原因都离不开最终通过国家法律予以调整的企业运营不可避免的涉及国家、社会、企业自身和个人等方方面面利益冲突。而这些利益和矛盾冲突就是产生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一系列原因或条件。对此关乎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原因或条件问题,我们不妨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做一些更为具体的分析。 (一)企业自身内部存在的风险因素。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组织形式,其的运营首先体现为人的因素,其运营的风险也必然首先是人的风险。人,在企业中可大致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类。当然,这一分类又具有极大的相对性,因为在一个企业中总有相当比重的人对下是管理者同时对上又是被管理者。企业经营好坏,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们基本可以控制并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在选择用人时,本身就存在着对所用人员道德的一种赌博,而这种赌博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其次,从制度层面上讲,企业自身制度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或产生企业运营法律风险的内在潜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管理企业,不能光靠企业领导个人的权威和能力,科学的管理其实最主要是指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正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精心整理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工作措施 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企业法律风险的工作上面,让法律风险防控办法真正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参与公司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如出现重大的经营决策失 三、参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延伸到企业的体现,是依法管理企业的依据。坚持以预防风险的原则,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约束和指导各项管理工作关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沿着法治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良性有序的发展,以避免或防止一切不必要的偏差和失误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谈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基本手段,贯穿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资各个环节的纽带,合同的谈判、鉴定、履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合同订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同能否正常履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特别是一些重大经济合同,一旦出现问题,直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把好合同的签订关。经济合同的审查把关是从技术、经济、法律三 因素。 企业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一是通过诉讼的方式,将发生的纠纷诉之法院,在争议各方当事人的参与下,由审判法官依法审理,作出判决。二是采取非诉讼的方式,即不通过法院,代表企业与对方调解,在保证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情况下,签订调解协议,并对调解协议进行公证,在公证书上约定执行条款,如果对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就可以依据公证书上的执行条款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六、管理企业经济合同

公司运营中常见的 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公司运营中常见的6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导读】:企业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都存在法律风险,我们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知道法律风险,而且要知道其发生的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更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的发生。 企业运营中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6类风险: 一、公司治理中的法律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家族式企业在监督上的不力,规章制度对权力的设立不明确,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二、劳动人事法律风险。 最为常见的是职工工伤,劳资关系处理不当引发风险。还有就是企业为节约成本,缩短培养过程,迅速上项目,常常采用“挖墙脚”引进高级人才,这可能遭遇被挖企业的索赔和专利商标等侵权指控。反过来,企业自身培养的人才无端流失,被挖墙角,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也是一大风险。 三、企业融资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经营中出现资金不足,常见的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股东追加投资,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等。比如:对于银行贷款,一不小心可能陷入“高利转贷”,“违规发放贷款”“贷款诈骗”等金融诈骗黑洞。 对于民间借贷,可能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法律风险;如果股东追加投资或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会遇到股权结构及治理结构调整,利益分配的约定等问题。 如果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法律风险评估与防范要求更高,否则鸡飞蛋打人财两空,教训是惨重的。

如果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国家有严格的规则和制度,对法律风险的控制要求极高,必须法律、财经等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辅导,否则会落入“擅自发行 公司股票债券罪”的泥坑。 四、签订履行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一般来说,主要是经济合同违约纠纷,大多数经营者只注意到了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及索赔问题,而忽视了前合同义务及后合同义务,因此导致纠纷的不在少数。第二,企业家从传统观念上习惯于熟人圈子的交易行为,有的口头上达成所谓的“君子协定”,时间一久,由于个人信用发生变化,或个人对当时的约定细节理解认知不同,从而引发风险。 最后,我们特别要注意一个市场准入制度的存在,很多交易行为必须首先审查交易对象的主体合格性,和一个没有交易资格的人去做生意,其结果和风险可想而知。 五、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企业无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比如从来没有专利检索和商标待查制度,使得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侵权指控时处于被动,比如我们的百布优品牌中的儿童版系列版本,封面设计就涉嫌侵犯“喜洋洋与灰太郎”剧本的在先权利,建议我们设计部门要在外观设计上做一些实质性的变动,不能图省事而引发风险。 六、行政管理法律风险。 由于公司内对行政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上的漏洞引发违规问题,被有关执法机关(比如:环卫,工商,税务,劳动监察,消防等部门)进行处罚。这种引起风险很划不来。 以上法律风险是企业常见的风险,我们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 内部原因: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控体系

[法学]企业法律风险及防控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企业在经济迅猛发展得背景下将面临更多得机遇与挑战,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得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得风险。这些风险中有自然风险、销售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与法律风险等等之分,商业类风险随机多变,具有不可预期性与防控性,而法律风险则就是可防控得,如果未正确对待法律风险,将给企业带来相当严重得后果.所以,防控企业法律风险需要企业建立健全一系列得体系与制度,采取积极得措施,从而能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得损耗,节约经营成本,使得企业在危机四伏得经济战场中能稳健前进。 一、企业法律风险得概念 所谓风险就就是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得结果之间发生差异所带来得损失或损害得可能性。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得结果可能发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将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损害,这就就是风险。《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法律风险得概念。所谓企业法律风险,就是指企业预期与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带来负面影响得可能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得成因及特点 (一)企业法律风险得成因 法律风险产生得原因有很多,根据引发法律风险得因素来源,可以分为企业外部法律风险与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所谓企业外部法律风险,就是指由于企业以外得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引发得法律风险。包括立法不完备,法律变迁,执法不公正,竞争对手或合同相对人得人为因素及不可抗力等。由于引发因素不就是企业所能够控制得,因而企业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得发生。所谓企业内部法律风险,就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得法律风险。表现为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违法经营等。 (二)企业法律风险得特点 企业法律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法律风险得可预期性.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及了法律风险得可预期性,也正就是基于法律风险得此特点,我们才能采取积极有效得措施应对.而产生这一特点得基础则就是法律法规得指导性。法律风险得可预期性也就是企业整个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得价值所在. 2、法律风险得普遍性。现代市场经济下导致得激烈竞争,市场经济行为得频繁与企业管理机制得复杂必然给企业带来相当普遍得法律风险。 3、法律风险得多样性。企业法律风险得多种表现形式导致了法律风险得多样性特征,在解决与应对这些多样化得法律问题时所涉及得将分别就是不同部门得法律,这本身也就就是企业法律风险得复杂多样化。 三、企业法律风险得表现形式 企业法律风险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企业设立得法律风险 企业设立就是企业产生得起始,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得法律问题,如果没有对涉及到得法律问题进行及时得解决,那么必会在企业设立之后长期存在并影响企业,成为潜在得法律风险。设立阶段常见得法律风险有企业形态选择得法律风险、出资得法律风险、股东资格得法律风险、行为限制得法律风险等。其中最大得风险就就是企业设立不成功,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设立登记及设立必备条件上得生疏。 (二)企业治理结构得法律风险 ”治理机构”一词就是由美国经济理论界提出得,我国公司法关于治理结构确立了公司组织机构由从事公司经营活动得决策、执行与监督机构为公司最高领导机构。公司通过股东会、

企业股权投资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从近年来国有企业所发生的法律纠纷来看,在公司资本的形成与维持、股权转让中债务承担以及投资清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现就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分析如下: 一、股权投资对象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风险点:(1)国企不能成为普通合伙人;(2)投资于不规范私募基金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近年来,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资(VC)越来越多,常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设立,一些国有企业也投资其中。《公司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不得成为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同时,《合伙企业法》规定,除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外,公司可以向合伙企业转投资。故国有企业或国有独资公司只能成为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否则将被认定无效。 防范:国企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投资;对投资对象应作深入细致的尽职调查,如投资对象承诺保底和高额回报的,应值得警惕。 二、股权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股权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出资设立;二是股权受让;三是参与增资扩股。 (一)直接出资设立中的两大法律风险,即虚假出资和非货币出资。 1、虚假出资的风险点:(1)已出资股东也可能为其他股东的虚假出资行为“买单”;(2)出借资金协助他人进行虚假出资的,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司法实践中,债权人会把债务人的所有股东都作为被告,特别是信誉好、资产多的国有企业股东。上述规定加大了企业对外投资设立公司及出借资金的法律风险,相关纠纷可能因此大幅增加。极端情况下,即使国有企业出资到位、即使仅持有少部分股权,也可能会承担100%的赔偿责任,最终还面临向虚假出资股东追偿无着的风险。 防范: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应加强对其他股东的资信调查;除自己足额出资外,还必须认真监督其他股东的出资情况。 2、非货币财产出资的风险点:出资财产的价值或权属存在瑕疵。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一、企业风险的分类 1、自然风险 2、商业风险 3、政治风险 4、法律风险 二、企业法律风险界定 所谓企业法律风险,指企业所作出的具体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不合法、不规范,导致法律可能对企业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产生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 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为了有效管理法律风险,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1)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应充分考虑法律风险评估与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等因素。 (2)审慎管理的原则 要在尊重法律、保持诚信前提下,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不应违反法律的强制性和义务性规定。 (3)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管理等密切相关。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等活动只有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原则 法律风险发生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法律风险管理必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5)纳入决策过程的原则 企业所有决策都应综合考虑风险,以便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6)全员参与、全过程开展的原则

法律风险产生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法律风险管理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并承担相关责任。各方人员分工负责,以形成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7)持续改进的原则 法律风险管理是适应企业内外部法律环境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各步骤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闭环。随着内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应该持续不断地对各种变化保持敏感并做出恰当反应。 四、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理念 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 事后救济为辅(诉讼仲裁、成本、风险) 五、法律风险的特征 1、法律风险成因的规律性 不知法、不守法、不用法 2、法律风险形式的广泛性 涉及企业合同风险、用工风险、治理风险、知识产权、刑事风险等 3、法律风险的责任的强制性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均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执行。 4、法律风险发生一定程度的可控性 因为法律是公开的,对主体行为及后果具有预见性,因此风险发生一定程度是可控的。重要的是知法、用法、守法。 六、企业法律风险主要表现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合同风险 2、用工风险 3、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4、企业治理法律风险 5、刑事法律风险 七、合同法律风险的具体提示 合同法律风险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特别应关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的风

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述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种类与后果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的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范而导致的,与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是一种与法律权利和义务相关的商业风险,以势必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但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控制的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可分为外部环境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首先,所谓“外部环境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的发生。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壮大和经营业务拓展的进程中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抗风险能力较弱,防范法律风险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必须重点考虑的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也理应成为企业的自觉追求。其次,所谓“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由于引发因素是企业自身能够掌控的,所以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防范的重点。企业作为法律主体,经营管理中的一切事务和法律责任都必须相应承担,但是一些企业从决策、项目承揽、业务设计到计划、财务、人事、合同等,很多缺少严谨的制度,任何闪失都可能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

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只有尽快提高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将一切经营风险主动控制在事前状态,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毕业论文 我们从现状来看,法律风险控制并未引起企业的重视。如果不能及时妥善的解决法律风险问题,后果就是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一是成本增加,例如公司被起诉违反合同,不仅要赔偿对方的直接损害,还要补偿对方的利润损失,而该损失及可能是实际损害或合同总额的10倍至100倍;公司违反政府部门关于生产经营方面的行政法规,受到行政机关就违法经营额5倍至10倍的罚款;公司的主要客户或经销商拖欠大量的货款,而无担保债权人等;二是失去商业机会或商业优势,法律风险事项会对公司信誉带来极大的危害,有可能使业务陷入恶性循环,信誉的丧失会使商业伙伴丧失信心,继而引起收入下降本文由收集整理,投资者丧失信心,阻碍企业的生存发展。 (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1、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损失的发生。 2、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不断积累资产和财富,减少因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论文网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

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购规划相匹配。足以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韩国的大宇公司的海外并购就是前车之鉴,当年的扩张成主要是关注企业海外市场规模,但终因资金链的断裂而未能续写神话。一些著名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60%-70%的合并案例是失败的。其中,3/4收购企业的股价下降20%以上,36%的企业能维持其收入增长,67%的中国企业无法获得交易时承诺的效益。 经营风险。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有环保风险、知识产权、劳务、合同管理、公司治理以及母公司责任等等。不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危机。1989年埃克森公司瓦尔德茨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因为违反被收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被控要求40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江苏中江公司在“走出去”之初,曾经因为承建一条1800万美元的公路,而亏损2900万美元。 东道国法律、财税制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当前,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国外企业,必须执行《萨班斯》法案,美国一些州已根据《萨班斯法》出台了州法律,中国公司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统计显示,大型美国公司履行《萨班斯》法中的有关“完善内部控制”的条款,第一年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平均成本就高达430万美元,而在美的中国企业了解这些州法律非常重要。 跨国产权风险。

简述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简述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以及防范 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设立、变更、经营、解散过程中,因法律调整其行为而产生的遭受损害的可能性。法律发生变化,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随之变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企业也越来越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以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性质 (一)客观性。企业做为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从设立至解散,一直处在法律的调整之中。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尽管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因为它非常抽象,所以很多企业忽视了它的存在.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法律风险,降低经济损失,以赢取最大经济利益。 (二)连锁性。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有的涉及金额上千万,有的是涉及金额仅几千元的劳动仲裁案件,一旦发生,引起的关注面将会非常广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较大金额的诉讼或仲裁案件要进行公告.这可能对公司形象造成影响,影响大众心理以促使企业股价的跌涨。 (三)专业性。企业遇到的法律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法律纠纷.普通的法律纠纷与日常生活非常密切,律师在了解案情时比较容易.企业是专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营利的社会组织,很多法律问题与技术问题结合在一起.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会遇到大量的土地勘察、工程造价、预结算、工期签证等技术问题,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没有技术人员的参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解决企业法律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最好是由企业法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顾问律师配合或者由专业型的律师来完成。 应正确评估法律风险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如果过高地估计了法律风险的地位,规定有些合同没有法律顾问的签字不能签订或者为了合同条款的完美而在谈判中错失交易的良机。必须正视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如果忽视了它,就有可能遭受损失。例如合同条款中未约定违约金条款会导致索赔时举证困难;不去申请商标注册可能会导致商标被别人抢注;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不合法会导致劳动仲裁案件的败诉.正确对待法律风险的态度是: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必须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事中加以控制、事后加以补救。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风险的一种,当交易获利的可能性大于法律风险时,要冒法律风险去实现交易的成功,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风险的种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