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1[201011-25]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1[201011-25]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1[201011-25]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1[201011-25]

茶文化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是以茶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2、茶谚:茶谚是社会上流传的简单通俗易记而又富有哲理地反映出茶叶生产、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富有经验和道理的固定俗话(语句)。

3、茶叶冲泡:是指用开水将成品茶的内含化学物质浸出到茶汤中的过程。

4、茶政:所谓“茶政”,无非也就是国家对茶叶生产、贸易、税收等所颁布和制订的一些规定、制度、法令和政策等内容的总称。

5、茶法:是指历代封建政府为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加强对茶叶生产者、交换者、消费者的剥削,以垄断茶利而实施的有关政策和制度、法令。

6、禅茶一味:禅味与茶味同一种兴味。指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从而在饮茶过程中求得美好的韵律和精神开释。与禅宗的静心、自悟相似相通。【指的是禅味与茶味同一种兴味,即禅宗的坐禅(静心)悟道与饮茶的静心品悟相似相通了。】

7、茶道:茶道指的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理念通。即通过饮茶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形式。

8、温润泡:指的是置茶后冲入沸水,随即将茶汤倒出的过程。

9、贡茶:即产茶地向皇室进贡的专用茶。

10、茶艺: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11、品尝:是指茶叶评审中赏形、闻香、观色、品味的过程。

12、无公害茶:指的是茶叶中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或夹杂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茶叶产品。

13、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和加工,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出的,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的无污染、纯天然茶叶。

14、冲泡:是指用开水将成品茶的内含化学物质浸出到茶汤中的过程。

15、茶具:亦称茶器或茗器。通指人们在泡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茶道“四谛”为( A )。

A.和、静、怡、真 B.精、行、俭、德 C.廉、美、和、敬

2、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形主要是在( C )过程形成的。

A.精制 B.再加工 C.初制

3、龙井茶的外形特征是( A )。

A. 扁平挺直尖削,光滑匀齐,色泽绿润

B.条索纤细卷曲似螺,

C.毛毫披满全身,色泽银绿隐翠

4、茶艺表演时,主泡居中,左右助泡,站成形(B )。

A.一字 B.品字 C.丁字

5、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早发现于茶的( C )。

A.食用功能 B.饮料功能 C.药用功能

6、、茶叶贮藏过程中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为( B )。

A、≦0℃

B、0—5℃

C、≧5℃

7、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饮茶对癌证( C )。

A、可减少发生

B、无任何作用

C、可预防和治疗作用

8、区别真假茶主要观察叶片的( A )。

A、叶脉

B、大小

C、形状

9、绿茶审评是( B )

A、先嗅香气后看汤色

B、先看汤色后嗅香气

10、“三道茶”是( C )的饮茶习俗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白族

11、茶叶可防癌治癌,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是( B )

A、红茶和黄茶

B、绿茶和乌龙茶

C、白茶和黑茶

12、茶叶审评时品尝茶汤的适宜温度是( B )

A、30℃

B、50℃

C、70℃

13、“酥油茶”是( C )的饮茶习俗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14.“茶道”一词最初见于( B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15.泡茶水温,应以能充分引发茶的滋味、香气,而不破坏为( A )原则。

A.营养物质 B.茶叶汤色 C.茶叶内质

16.好茶要用好水泡,泡茶最好的水是( A )

A、泉水

B、河水

C、自来水

17.史书中记载发现利用茶叶的人是(B)

A、王褒

B、神农

C、陆羽

18、茶文化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 C )。

A.物质(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精神(文化)层19.绿茶茶汤久放要变成红黄色,是因为茶汤中的( A )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而形成的。

A、茶多酚

B、咖啡碱

C、蛋白质

20、饮茶可提神醒脑,主要是因为茶叶中含有( B )

A、茶多酚

B、咖啡碱

C、蛋白质

2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位于( B )

A、浙江省

B、四川省

C、湖北省

22、古人说“候汤最难”,意思指( A )

A、烧水的程度

B、煮茶的程度

C、泡茶的时间

23、英国一天中最著名的饮茶是( C )

A、早茶

B、晚茶

C、午后茶

24、饮茶能减肥降酯,助消化,主要是( A )两种物质的作用

A、多酚类化合物和生物碱

B、维生素和芳香物质

C、粗纤维和碳水化合物

25.一般冲泡红绿茶时茶水比例为( B )

A、1∶18

B、1∶50

C、1∶80

26、我国对茶的称呼统一称为茶,是在( A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27、茶具又称茶器,陆羽《茶经》把烧茶泡茶的器具称为( A )

A 、茶器 B、茶具 C、茶洗

28、紫砂壶的第一个知名作者为( B )

A、金沙寺僧

B、龚供春

C、时大彬

29.在天然水中,( C )是泡茶最理想的水。

A.河水 B.井水 C.泉水

30、用上投法冲泡碧螺春茶,水温要求在( B )左右。

A.80—85℃ B.90—95℃ C.95—100℃

三、填空题

1.茶艺表演的服饰应大方,衬托茶艺主题。

2.泡茶时,茶叶投放量、茶水比例、泡茶时间、是决定茶汤的三个要素。

3、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唐以前代表茶的字,常见的有-荼、椵、蔎、茗、荈等字。现今茶之字,源出茶之正名荼,而荼之正名源出产茶之地蜀人、巴人约定成俗的口语之汉语译音。在这五个早期的茶名中,荼的重要性显然比后“四个茶名”为高,这不仅是因为荼作为茶名出现的时间最早、使用频率最高、持续历史最长。而且还因为后“四个茶名”正如“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那样,都依赖与荼比照才为人们所确认。因此,荼被人们看作是茶之正名。

4、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四种特性,即社会性、群众性、民族性、区域性。

5、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是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主要标志。

6、“茶道”一词最初见于唐代的《封氏闻见记》,中国茶道的核心理念是和。

7、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汤味浓用茶量以茶水比例而定。

8、茶艺表演中茶叶的选用宜精良忌粗老,茶具协调忌乱套

9、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即一为提神、二来助消化、三是不思淫欲。

10、目前茶艺馆的经营特色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11、高档绿茶泡茶水温为 85℃、乌龙茶泡茶水温为 100℃。

12、我国明代是制茶工艺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

13、我国产茶历史悠久,公认的古代茶圣是陆羽,现代茶圣是吴觉农。

14、宋代著名的窑口有建窑 ,烧制的黑釉盏中的佼佼者,最著名的是天目茶碗黑紫兔毫盏。

15、品饮绿茶或其他细嫩的茶类,不论用何种茶具均宜小不宜大,因用大杯则水量多、热度高,易使茶汤有熟汤味,不鲜爽。

16.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形制完备的专用茶器具诞生于唐代,由陆羽创制,共 24 件。

17.茶器具材质的硬度关系到泡茶的好坏,其中玻璃硬度最高,瓷器的硬度高于陶器

18、目前茶艺馆的经营特色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种类型。

19、冲泡乌龙茶时“淋壶”的目的是清洗和保温。

20、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汤味浓,用茶量以茶水比例而定。

21、我国是茶的故乡,其饮茶历史至少有 2000 多年。

22、陆羽的《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

23、绿茶与红茶的加工方法不同,绿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杀青。

24、我国是茶的故乡,其饮茶历史至少有 3000 。

25、龙井茶素有色、香、味、形四绝之称,其品质特征是色绿、香郁、

味甘、形美。

26、绿茶属不发酵茶,红茶属发酵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

27、饮茶的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我们今天的饮茶方式是在明代形成的。

28.茶艺表演的服饰应大方,衬托茶艺主题。

29.在绿茶制造过程中,要保留绿色,防止多酚类氧化。

30.茶艺表演用茶必须精良,茶具协调。

31、品饮乌龙茶有三忌,一是空腹不能饮,二是睡前不能饮,三是冷茶不能饮。

32、宋代著名的窑口有建窑 ,烧制的黑釉盏中的佼佼者,最著名的是天目茶碗黑紫兔毫盏。

四、判断题:

1、所谓白茶,就是茶汤白、茶叶白的茶。(×)

2.矿泉水都可用来泡茶(×)

3、茶自从被发现、利用起就有了茶文化。(×)

4、茶叶冲泡时,不同的茶类,茶水比例不一样(√)

5.巴蜀是茶文化的发祥地。(√)6.红茶开汤后应先看汤色后嗅香气,绿茶则先嗅香气后看汤色。(×)7.宋代斗茶盛行,“茶色白,宜黑盏”,品茶以通体黑釉的“建盏”为上品。(√)8.普耳茶采取壶泡,以10克茶叶冲入沸水300ml。(×)

9、茶叶贮藏过程中要求茶叶含水量为3—6%。(√)

10、宋朝的贡茶主要是大小龙团。(√)

11、选择紫砂壶时,按住气孔,如果倒不出水(禁水)就是好壶。(√)

12.评茶汤的温度一般以60—70℃为好。(×)13.茶馆的文化品味,应体现以为服务员的文化素质主题。(×)

14、具有陈味的茶都不好。(×)

15.一般高档绿茶冲泡时投茶方式以上投法和中投法较好(√)16.中国茶道是以饮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17.茶叶冲泡前先要烫杯,其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18、喝茶可醒脑提神,是因为茶中含有茶多酚。(×)

19、我国名茶中君山银针属白茶类。(×)

20、“高山云雾出好茶”是指可出产各种茶类的茶。(×)

21.泡茶时“主泡”是指主要泡茶的人。(√)22.选择紫砂壶时要求茶壶的柄、嘴、口在同一水平线上(√)

23、我国的茶具中最流行的是“景瓷宜陶”(√)

24.第一个写出茶叶专著《大观茶论》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 (√)

25.市场上销售的保健茶都是用茶叶加工的(×)

26、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茶人应有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

27、“茶道”一词最早见于日本。(×)

28.泡茶时“主泡”是指主要泡茶的人。(√)

29、乌龙茶的品饮过程中,一看、二闻、三品,重在闻香。(√)

30、选择紫砂壶时,按住气孔,如果倒不出水(禁水)就是好壶。(√)

31、日本饮茶是在公元805年由中国传往日本的(√)

32、乌龙茶因制作工艺复杂,品饮最讲究,又称为工夫茶。(√)

33、茶叶冲泡之前要烫杯,其作用是可以温杯和进一步洁杯。(√)

34、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的品种名,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35、茶道成熟于唐代。(√)

36、在专用茶具出现之前,饮茶是以食器、酒具代替的。(√)

37、花茶品质以香气为主,通常以鲜、浓、纯三方面来评。(√)

38、名优绿茶传统的贮藏用灰贮法。(√)

39、寺院专设烧水煮茶的僧侣称为“施茶僧”(×)

40.冲泡红茶时,若茶汤冷后出现混浊即“冷后浑”现象,说明该红茶品质好。(√)

41、日本的“茶圣”是荣西禅师(√)

42、古人说“侯汤最难”意思是指泡茶时间不好掌握(×)

五、问答题:

1、浅谈泡茶过程中“温润泡”的作用及要求。

概念:置茶后冲入沸水,随即将茶汤倒出称之。其作用有三:

①、是将茶叶中的杂质或附于表面上的杂味去掉,使之更纯净;

②、是让茶叶先吸收温热和湿度,助其舒展,为香气和滋味的发挥作好准备;

③、是将茶叶中的青草味稍加去除。

要求:用水量少(约为冲泡用水的1/4~5),时间要短(约10-15″)。

2、日常生活中饮茶有哪些误区?

在日常的饮茶生活中饮茶方面的失误和不妥之处,主要表现为:

①用保温杯泡茶;茶叶维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温恒温水中损失,效用和口味易降低。

②用沸水冲泡;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

③爱饮头遍茶;头遍茶中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应让茶水发挥“洗茶”的作用,弃之不饮。

④过量饮茶;损害大脑,诱发痴呆症;导致过于亢奋,影响睡眠,引发茶醉。

⑤饭后即饮茶。易导致体内缺铁,甚至诱发缺铁性贫血病;造成便秘,不利健康。

3、茶圣陆羽《茶经》及其对茶文化的贡献

《茶经》是陆羽的代表作品,成书于公元780年,被后人公认为世界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对茶文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

①、构建了传统茶学知识体系;

②、奠定了中华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③、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鉴别茶叶品质优劣的方法有哪些?

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鉴别茶叶的色、香、味形。其鉴别方法为观外形、察色、闻香、尝味。

①观形: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综合体现,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外形标准。

②察色:观茶色、汤色和叶底色。

③闻香:闻干茶香和湿闻。

④尝味:尝茶汤的滋味,冲泡3分钟后,汤温在50℃时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分辨出茶的优劣。

5、简述茶叶冲泡有哪四要素?

茶叶冲泡后是为了品尝,要泡出真香实味的茶汤,必须掌握好如下四个要素:A茶水比例:一般红绿茶茶水比例1:50,乌龙茶1:18-20,砖茶1:80。

B冲泡水温:高挡绿茶850C,一般红绿茶95—1000C,乌龙茶1000C

C冲泡时间:一般红、绿茶、花茶2-3次,乌龙茶1分钟(每泡增加15秒)。

D冲泡次数:一般红绿茶2—3次,乌龙茶7次有余香

6、简述基本茶类加工关键工艺及品质特征。

我国基本茶类分为六大类,其加工关键工艺及品质特征如下:

⑴绿茶:杀青,成茶品质表现为,清汤绿叶。

⑵黄茶:杀青-闷黄;成茶品质,黄汤黄叶。

⑶黑茶:杀青-渥堆;成茶深褐乌润,茶汤橙红、紫红色。

⑷白茶:萎凋-干燥;干茶灰绿,茶汤杏黄、淡黄色。

⑸青茶:萎凋-做青-炒青;干茶青褐光润,茶汤金黄、橙黄。

⑹红茶:萎凋-发酵;干茶乌褐光亮,茶汤红艳明亮。

7、茶叶保健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茶叶中富含丰富的营养、药理保健物质,科学合理饮用茶叶,能起到如下保健功效:

①. 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益思少睡。

②. 补充维生素,提高人体健康素质。

③. 提高食物营养水平,调整代谢关。

④. 具有三降功能、防癌、防治冠心病。

⑤. 增强抗病能力,防止衰老。

8、简述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揭示出高度的

①.物质与精神的结合: 君子之交淡如水;寒夜客来茶当酒。

②.高雅与通俗的结合:高雅的茶诗、茶画;通俗的茶摊、茶馆。

③.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富营养保健功能;精美的茶具、多彩的茶品,艺术化的茶艺。

④.实用与娱乐的结合:茶产业出口创汇、创收;生态茶园旅游观光。

总之,在茶文化中,蕴涵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9、如何养护紫砂壶?

⑴新壶在使用前,必须做一番处理,目前常用的处理法可分为两种,其一为传统式,其二为简便式。

传统式:取一口不带异味的锅,装水淹进紫砂壶二厘米以上,然后放放紫砂壶;用小火慢慢加热至沸,放入一大把重火烘焙的茶叶煮三分钟,然后将茶叶捞起再用小火煮三十分钟,取出茶壶自然阴干。

简便式:用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烫洗,放一般的茶叶泡后倒掉。

⑵旧壶:一般是每次泡完茶后用清水洗净,自然阴干。

10、茶艺师在冲泡茶叶前要向客人介绍些什么?

①茶叶名称:龙井茶

②种茶的文化背景和产地:产于浙江,既是茶名,又是地名、茶树名、等。

③品质特征:清汤绿叶的绿茶;红汤红叶的红茶;金边绿叶、汤色金黄的青茶。

④冲泡要点及如何品尝:红茶开汤后应先嗅香气后看汤色,绿茶则先看汤色后嗅香气。

11、浅谈茶艺和茶道的关系

“艺”是泡茶,饮茶之术,是中华茶文化的主体内容,是一个可见可摸的物化的室内艺能展示过程,是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在细细品啜一杯香茗的同时,不仅讲求表现形式,而且还注重精神内涵,将饮茶放到精神享受、艺术享受的层面上。

“道”是指导茶艺之理念,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注重精神内涵。

有道无艺,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12、茶馆的茶品定价,主要根据哪些因素?

1)、按地段因素定价:不同地段、区位,有着不同消费效应,此乃茶品定价要素。 2)、按成本因素定价:茶馆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按原料成本定价是制定价格的基本依据。

3)、按营业时间定价: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可制定不同的消费价格。晚上是一天中的黄金消费时间。

13、如何储藏茶叶?

答:存放茶叶要注意茶叶的含水量和环境因素及包装用品。应尽可能满足:

①茶叶含水量是:茶叶贮放最适合水量是3-6%,一般超过7%变质加快。

②温度:适宜温度 0—5℃。温度高易变质。

③湿度:干燥。若包装不严,当相对湿度60%以上时,易变质。

④光线:避光。光线直射茶叶,能加快某些内含物质的氧化和陈化。

⑤氧气:隔氧。防茶叶内含茶多酚,抗坏血酸等物质氧化变质。

⑥包装甪品:无异味,能密封。茶叶具吸附性能,易染异味。

14、简述有机茶生产的标准要求:

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添加剂及转基因技术,只允许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产品中不得含有高于检测限量的农药残留量,着重在生产过程的控制与有机生产系统的建立。依据行业标准要求,向专业认证机构提出申请,获取有机茶认证资格和证书。

15、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①、酝酿和萌芽期

②、形成与发展期

③、丰富与成熟期

④、曲折迂回期

⑤、复苏振兴期

16、明、清时期有哪些制壶大师?

明代:制壶大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号称“四名家”。在之后,有号称“壶家三大妙手”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

清代:最著名的当属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徵等人。

16、紫砂壶泡茶有哪些好处?

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泡茶好处:

①经久使用,能汲附茶香,蕴蓄茶味。

②传热不快,不致烫手;即使冷热聚变,也不会破裂;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③热天盛茶,不易酸馊;

④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形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

17茶叶分类的意义、方法

(一)分类的意义:

茶叶分类是依据茶叶的特性分别归类,其目的在于说明同类茶的特性及不同类茶的差异,便于行业内、行业间、贸易者、消费者等相互间的沟通。

(二)分类

我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依据方法多种多样

1、依生产季节可分:明前、雨前、春、夏、六月、秋、白露、冬茶

2、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程度来分:依次是绿茶(不发酵)、黄、白茶、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

3、依据加工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

①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18、简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发展的成因。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在公元735年,官方修文

书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将民间变革的茶字正式刊载录用其中,[茶]:字形简单,词义明确,易于区别,用以专指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茶这一植物(树木),替代习用的荼。此字;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的问世,以及大量茶书、茶诗的涌现,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释、道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专门贡奉给朝廷饮用的贡茶出现及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禅教的兴起有关(武则天信佛教),僧人认为茶的作用有三德:“一为提神益思、二助消化、三是不思淫欲”,故寺庙崇尚饮茶,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僧人们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加工茶,从而推动了寺院经济和茶叶的发展。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主要表现为茶区的面积扩大(与现在的茶区的面积差不多,有13个省43个州产茶)。

19、简述茶与荼两字间的关系。

[茶]字,初唐时期人们为了避免一物多音(多名、多义)带来的混淆而不得不变革,创造了用以专指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茶这一植物(树木)及茶鲜叶的加工产品。[茶]:字形简单,词义明确,易于区别,出现在中唐之前及公元735年,官方修文书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中,用以替代习用的荼将民间变革的茶字正式刊载录用其中,。此字,既保持[荼]这个早期正名的字形,又赋予其从木观念的新字。荼:唐以前代表茶的字之一。而荼之正名源出产茶之地蜀人(指现今的川西盆地地区)、巴人(重庆地区巴岭山脉地区)约定成俗的口语之汉语译音。当今的茶以荼作为比照才为人们所确认。因此,荼被人们看作是茶之正名。

20、紫砂茶具的造型、创作风格有几种?

紫砂茶具具有造形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具体来讲:

其造型主要有:几何体型;自然型;筋纹型。

创作风格表现为:文人壶[重气质,单纯朴素];民风壶[山水人物,虫鱼花鸟];外贸壶[包金边,加制金银提梁]等三个方面。

六、论述题

1、中华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有何异同?

中华茶文化是种雅静、健康的文化,不拘泥于形式,注重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表现出"和、静、怡、真"的精神四谛。总之,在茶文化中,蕴涵着进步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它以健康、向上及平和的心态,去鼓励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理想和目标。

日本茶道:其茶事活动被看成是日本人民生活的规范和心灵的寄托,重形式。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突出的是“和、敬、清、寂”四谛。"寂"是日本茶道的核心、灵魂。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宽松、自由的氛围。

中华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相同之处:

都表现出的是:在品茗活动中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通过品茶,对人们进行礼仪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炼,建立起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新型人际关系。

最大的区别表现为:

中国茶道怡悦性:展示出了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特征。日常生活之中,它体现出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特性。参与中国茶道,可抚琴歌舞、吟诗作画、观月赏花、论经对弈、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日本茶道的"清、寂":带有浓烈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整个的茶事活动要求在安静、神情庄重氛围下;主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个茶事活动。日本茶道的"清、寂"

相饽于中国茶道怡悦。

2、何为茶艺?简介名优绿茶的冲泡及品尝方法。

茶艺就是在茶事活动的表演过程中,通过品茗融入哲理、伦理、道德礼法和教育来陶冶情操、品味人生、修身养性,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茶艺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艺是中华茶文化的主体内容,是一种可见可摸的物化的室内艺能展示过程。

所谓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技艺。指茶人在茶事活动中既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的同时,又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诸多要素。当泡茶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茶艺中,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人们在细细品啜一杯香茗的同时,还讲求表现形式,注重精神内涵,将饮茶放到精神享受、艺术享受的层面上。

名优绿茶:特指原料优质细嫩、精细加工,色、香、味、形俱优的茶中珍品。

在冲泡绿茶类的名优茶时:按茶叶冲泡及品尝的科学、适用、艺术的方法原则来沏泡:常用的方法是:

1、用茶量:一般用茶3克,茶水比例1:50;

2、适宜的茶具:容量 200毫升的透明玻璃杯、白瓷杯、瓷盖碗;

2、选择好水冲泡:即用清轻甘洁的泉水(软水),快火急烧,开沸后冷凉至85°C左右冲泡茶叶,冲水至八分满;

3、冲泡时间:一般是3-5分钟;

4、冲泡3-4次。

茶叶冲泡好后,按下列程序进行品尝:

应深吸气状先闻茶香;

然后观看茶汤绚丽的色泽;

接着待其温热时细细品啜尝滋味;

最后不仿欣赏一下叶底的色泽及形态,以全方位的姿态来感悟各种名优绿茶的风韵。

3、怎样鉴别真假茶?

假茶是指用外形与茶树叶片相似的其他植物的嫩叶做成茶叶的样子来冒充茶叶,如柳树叶、冬青树叶等。

真茶与假茶的判别,除专业机构可采用化学方法分析鉴定外,一般都依靠感官来辨识。

首先可闻香,具有茶类固有的清香的是真茶;如果有青腥气或其它异味的是假茶。其次,可以观色,真茶的干茶或茶汤颜色与茶名相符,如绿茶翠绿,汤色淡黄微绿。红茶乌润,汤色红艳明亮。若假茶则颜色杂乱不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一致。另外,还可以从叶底来进行识别,虽然茶树的叶片大小、厚度、色泽不尽相同,但茶叶具有某些独特的形态特点,是其他植物所没有的。如茶树叶片背部叶脉凸起,主脉明显,侧脉相连,成闭合的网状系统;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为16~32对,上密下疏,近叶柄处无锯齿;茶树叶片在茎上的分布,呈螺旋状互生;茶树叶片背部的绒毛,基部短,多呈45°~90°弯曲。这些特点,都是茶树独有的。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真茶、假茶是可以鉴别出的,但真假原料混合加工的假茶,鉴别难度就较大。

最后,茶叶冲泡后的茶汤长时间熬煮会有白色咖啡碱结晶析出。

4、茶与健康有何关系?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化合物,许多是人体需要的,与代谢关系非常密切。茶性温和, 茶是心理治疗舒解剂、心理治疗平衡剂,具有提神益思、洁齿明目、生津止渴、祛湿退热、消食化痰、杀菌消炎、止痢、治疗霍乱、伤寒、解毒醒酒之功效;长期饮用可增强血管壁弹性—调节血管的渗透性,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重去肥,抵抗辐射而产生的白血球缺乏症等作用。

但喝茶有利有弊,不能说有益无害。

首先:喝茶一定要选择品质纯正的茶,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冲泡品饮,尽可能避免进入饮茶的误区;

其次:不要饮用浓茶、霉变茶、串味茶、焦味茶、隔夜茶、久泡茶、冷茶、烫茶;

再者:应控制好每一天的饮茶量:一般健康成年人10-25g/天;年老、体虚弱、孕妇(胎儿)≤5g/天为宜。

最后:应结合自身健康状况来品饮茶叶,有下例情况者最好少饮或不饮:早搏、心房纤颤,心跳过快—心动过速的冠心病人;

不常喝茶之人,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习惯性便秘的人,

神经衰弱、常失眠、心动过速、胃肠溃疡:不宜

临睡前:不宜;饭前后:不要多喝茶

服用镇静剂、催眠药的前后,不宜饮茶;更不宜用茶水送服药物。否则影响药效,甚至失效。

5、简述我国饮茶的演变过程

饮茶始于西汉,从西汉至今,烹茶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①煮茶:唐宋时期常用,现今一些少数民族也用。

步骤:第一步先烤茶,将饼茶碾末过筛;第二步煮茶,当水二沸时(边缘如涌泉连珠),用竹筅边搅边投入茶末;第三步酌茶、斟茶。

②煎茶:唐朝煮茶法(煎茶-现今基本不用)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③点茶:宋代多用,它与煮茶相比只煮水而不煮茶。将饼茶碾成粉末过→另用茶瓶煮水→温茶盏→放茶末→注少许开水调成糊状→冲水用茶筅不断搅茶汤。

④泡茶:从明代开始才普及,取适量茶叶于茶杯→冲1/4—1/3开水温润泡1分钟→加开水至七八分满。

6、试述安溪乌龙茶的艺术冲泡程序(详细步骤)

1)、茶具组合:

20世纪80年代:烹茶四宝

现在的茶具:紫砂壶和盖碗、品茗杯、茶洗、电热随水泡

2)、冲泡程序:

治器→备茶→候汤→热罐→淋杯→置茶→冲茶→刮沫→淋壶→运壶(关公巡城)→分茶(韩信点兵)→奉茶。

3)、结合冲泡解说词①焚香静气②活煮甘泉;③热壶烫杯;④观音入

宫;⑤悬壶高冲;⑥春风拂面;⑦瓯面酝香;⑻三龙护鼎;⑨行云流水;⑽观音出海(关公巡城)⑾点水流香(韩信点兵);⑿敬奉香茗;⒀鉴赏汤色;⒁细闻悠香;⒂初品奇茗;

7、怎样喝茶才科学艺术?

喝茶人人都會,但要冲泡得好喝,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技术不一,泡出来的茶汤會有不同的效果。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及艺术性。就是瞭解各类茶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冲泡程序;以科学冲泡方式,使茶叶的品质能充分的表现出来。

首先:喝茶环境要优美、洁雅、安静;

其次:泡茶用具还要根据所饮的茶品特性,选配用实用性高与艺术性高的茶具;

第三:了解茶性,以最好的程度来沏泡茶品。即冲泡茶叶时要把握如下要素:A茶水比例:一般红绿茶茶水比例1:50,乌龙茶1:18-20,砖茶1:80。要选用优质的泉水来沏泡;

B水温:高挡绿茶850C,一般红绿茶95—1000C,乌龙茶1000C

C时间:一般红、绿茶、花茶2-3分钟,乌龙茶1分钟(每泡增加15秒)。

D次数:一般红绿茶2—3次,乌龙茶7次有余香

品茶是一个发展个性的表演艺术,是艺术创造和艺术享受的过程。喝茶就要喝好茶,不为摆阔场,但求得实惠。当一杯好茶冲泡好之后,要艺术的按赏形、闻香、观色、品味、看叶底的品尝要素及次序来品评欣赏

8、如何选购品质纯正的茶叶?

选购品质纯正的茶叶,应根据“新、干、匀、香、净”和“一看、二闻、三摸、四品”的原则进行。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条索,开汤品尝。具体如下:

所谓“新”,是避免使用“香沉味晦”的陈茶。一般把当季甚至当年采制的茶叶称新茶,因为新茶香气清鲜,汤明叶亮,给人以新鲜感。新的绿茶呈嫩绿或翠绿色,有光泽;而陈茶则灰黄,色泽暗晦。新的红茶色泽油润或乌润,陈红茶色泽灰褐。

“香”,指香气高而纯正。抓一把茶叶先哈一口热气,再置鼻端嗅干香。闻到板栗香、奶油香或锅炒香者,则为好绿茶。优质红茶,尤其是工夫红茶,则呈甜香或焦糖香。茶香纯正与否,有无烟、焦、霉、酸、馊等异味,也可以从干香中鉴别出来。

“匀”,指茶叶的粗细和色泽均匀一致;

“干”,指茶叶含水量控制在≤6%。感观检测:把茶叶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能捏成粉末即可。

“净”,是指净度好,茶叶中不掺杂异物。

其次冲泡品赏,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鉴别茶叶的优劣。

闻香:主要是湿闻(热、温、冷闻);

察色:观茶色、汤色和叶底色。要求清澈透明,均匀一致;

③尝味:尝茶汤的滋味,冲泡3分钟后,汤温在50℃时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分辨出茶的优劣。

④观形:外形是茶叶品质的综合体现,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外形标准。叶底要完整、一致。

9.泡好一壶茶有哪些基本要求(泡茶技巧)?

要泡好一壶茶必须掌握三个技巧,即:了解茶性,正确使用茶具,以最好的程度,冲泡出茶叶的最佳品质。

①、了解茶性,不同的茶类其品质持征不一样,因此对茶具水温,茶水比例,冲泡时间的要求不同。

②、茶具选择,高挡绿茶宜用无花玻璃杯及白瓷杯;花茶及中低挡绿茶宜用盖碗;红茶用白瓷杯或涂白釉的紫砂杯;乌龙茶宜用紫砂茶具

③、最好的程度,指茶水比例,泡茶水温,泡茶时间及泡饮次数。

A茶水比例:一般红绿茶茶水比例1:50,乌龙茶1:18-20,砖茶1:80。

B水温:高挡绿茶850C,一般红绿茶95—1000C,乌龙茶1000C

C时间:一般红、绿茶、花茶2-3次,乌龙茶1分钟(每泡增加15秒)。

D次数:一般红绿茶2—3次,乌龙茶7次有余香

10.试用典型实例描述中华茶文化发展历程

追本溯源,我国历史上自茶被发现利用直到唐代以前,茶多是以生叶直接或羮饮作为食用或药用。至唐代开始才有了人为的加工制作,形成的中国的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1)在公元735年,官方修文书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将民间变革的茶字正式刊载录用其中,替代习用的荼。[茶]:字形简单,词义明确,易于区别,用以专指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茶这一植物(树木)。

2)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的问世,以及大量茶书、茶诗的涌现,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

3)专门贡奉给朝廷饮用的贡茶出现及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

4)禅教的兴起有关(武则天信佛教),僧人认为茶的作用有三德:“一为提神益思、二助消化、三是不思淫欲”,故寺庙崇尚饮茶,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僧人们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加工茶,从而推动了寺院经济和茶叶的发展。

5)宋徽宗赵佶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在(公元1107年)亲自撰著茶书《大观茶论》,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绘就的【文会图】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郁郁乎文哉”时代的真实写照,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

6)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7)清朝(公元1644--1911年)年间:六大茶类的兴起。

促使茶区的面积扩大,茶产业迅猛发展,茶作为饮料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普天下盛行品茶。使萌芽于晋代、南北朝茶文化得到了弘扬、发展,最终使原产于中国的茶成为国饮并走向世界。

11. 新茶与陈茶的签别

好饮茶的人讲究“茶要新,水要活”,一般认为要新茶、活水才能泡出好茶。新茶与陈茶的界限是:每年3月新茶上市以后,上一年的茶就是陈茶了。陈茶因贮藏时间长,内质发生变化,品质大多有所下降。对大多数茶来说,以新为好。但是这并非通例,因为也有一些反例,如龙井新茶在石灰缸中贮存一二个月后,比刚炒制的反而更觉清香;福建的武夷岩茶,隔年陈茶更加芳香馥郁,滋味醇厚;广西的六堡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北的茯砖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越陈越香”。鉴别新茶与陈茶的方法看

色泽----新绿茶青翠碧绿,陈绿茶色暗无光,新红茶色乌泽润,陈红茶色泽灰暗。

尝滋味----新茶滋味鲜爽醇美,陈茶淡而无味。

闻香气----新茶清香,陈茶低浊。

12.高山茶与平地茶怎样甄别?

几乎是所有的茶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前者的香气特别高,滋味特别浓。

高山茶与平地茶的比较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由于生态环境有别,不仅茶叶形态不一,而且茶叶内质也不相同。相比而言两者的品质特征有如下区别: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而平地茶的新梢短小,叶底硬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少光。由它加工而成的茶叶,香气稍低,滋味较淡,条索细瘦,身骨较轻。在上述众多的品质因子中,差异最显的是香气和滋味两项。平常茶人所说的某茶“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就是指茶叶具有高香、浓味而言的。

……茶文化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满分40分。) 1.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2. 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鼎盛 B、文人推崇 C、朝廷诏令 D、茶叶发展 3. 煎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 A、煎茶的技艺 B、庵茶的技艺 C、煮茶的技艺 D、泡茶的技艺 4. 茶道精神是()的核心。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 5. 雅志、敬客、行道是()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砚文化 6.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色。 A、绿 B、浅绿 C、黄绿 D、密黄 7. 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红茶(),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香。 A、甜香 B、熟香 C、清香 D、花香 8. 红茶的呈味物质,茶褐素是使(),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 A、茶汤发红,叶底暗褐 B、茶汤红亮,叶底暗褐 C、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D、茶汤发红,叶底红亮 10. 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维生素C的氧化及()、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 A、茶褐素 B、茶黄素 C、维生素 D、茶色素 11. 明代茶具的代表()。 A、青花瓷器 B、景瓷宜陶 C、彩釉瓷器 D、金属茶具 12.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 13. ()的特点是质地透明,光泽夺目,但易破碎,易烫手。 A、瓷器茶具 B、玻璃茶具 C、金属茶具 D、竹木茶具 14. 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的优点。 A、陶土茶具 B、漆器茶具 C、玻璃茶具 D、金属茶具 15. 茶海是用来()。 A、取茶渣 B、均匀茶汤浓度 C、盛取干茶 D、嗅茶香 16.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认为“水老”,茶汤品质()。 A、茶叶下沉,新鲜度提高 B、茶叶下沉,新鲜度下降 C、茶浮水面,鲜爽味减弱 D、茶浮水面,鲜爽味提高 17. 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茶叶。 A、普洱茶 B、紧压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 18. 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 A、带金属味 B、汤色加深 C、香气变淡 D、汤味变涩 19. 城市茶艺馆泡茶用水可选择()。 A、纯净水 B、鱼塘水 C、消防水 D、自来水 20. 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净度来看。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我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点理解 By cy 因为父母的缘故,喝茶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初时只是把它当成一种喝水的方式;现在,才终于理解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深入到历史和社会之中,深入到我们的情感和和生活之中。 第一次听说陆羽是在初中的时候,活动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与茶有关的知识,自然也少不了陆羽和他的《茶经》。开始只是出于好奇看了看那篇不长的古文,觉得不过尔尔,好像并没有想想中的那么惊人。平实的语言,简单的介绍,并不像想象中的文采斐然,意味深远。可是,那么一篇小文就这样流传下来,作为对于茶和茶文化的经典阐释。那时,我其实更喜欢裴汶的《茶述》:“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寥寥数语,道出了中国人寄托于茶中的眷恋。人们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多的有着情感上的依恋或者说是文化上的解读。而我曾以为,《茶经》似乎并没有对于文化的解读。 再读《茶经》是大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带着老师给的任务出差到安吉,品着当地的白茶,想着西湖的龙井——喝了这么多年的茶,龙井只是品尝过几次,但就那么几次,却是让我一直恋恋不忘的——这次总算是走到了西湖边,总要买点喝喝。可是其实我对于茶叶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如何判断茶叶的优良,实在是处于文盲的状态。在我的意识中,茶叶的品质虽然有高下之别,但是那些天价的茶总有些过分的夸张,不过是商业炒作的结果。无非是树上的一些小叶子,不该贵的那么离谱的。为了不在买茶的过程中受骗,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关于安吉白茶与西湖龙井的相关内容。我翻着一页页的介绍,突然想起茶不仅是我们口中的饮品,也是那些美丽的传说,是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纽带,是心情的寄托,也是茶农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它深入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我再次阅读了《茶经》。这一次,多少有些惊叹。学习了四年文化人类学之后,再读从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几乎各个方面介绍了茶的《茶经》,以一种客位的角度来审视与茶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在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茶文化以茶作为符号基础,系统的整合,为人们所共享,代代沿袭。这些,刚好满足了“文化”所有的特征。 选择中国茶文化的课程,一个方面是我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导师的指定。研究区域中茶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作物品种,直接影响着茶农的生活质量。而不同茶叶品种的比较,和与茶叶种植和生产相关的文化特征也是茶叶产地重要的社会文化特质。而这方面的研究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还是空白。带着这样的任

茶文化期末复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4001 《茶文化》期末复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哪部茶学专著?() A.《大观茶论》 B.《茶经》 C.《茶录》 D.《茶述》 答案:B 2.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A 3.清神、全真是哪位茶人提出的茶道功用?() A.皎然 B.卢仝 C.陆羽 D.赵佶 答案:A 4.《大观茶论》的作者是谁? A.赵佶 B.李白 C.神农氏 D.陆羽 答案:A 5.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散文是?() A.孙楚的《出歌》 B.西晋杜育的《荈赋》 C.王微的《杂诗》

D.晋宋时期的《搜神记》 答案:B 6.《神农百草》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中毒,吃了一种植物得以解毒,这种植物是() A.北沙参 B.莲子 C.茶叶 D.金银花 答案:C 7.“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是历史上哪位皇帝提出的?() A.朱元璋 B.赵佶 C.朱棣 D.乾隆 答案:A 8.“清、敬、怡、真”的茶精神思想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 A.陈文华 B.林治 C.周渝 D.吴振铎 答案:D 9.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以上文字出自哪首茶诗?() A.《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B.《谢木韫之舍人赐茶》 C.《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D.《一字至七字诗?茶》 答案:A 10.“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出自哪部茶学著作? A.《大观茶论》 B.《茶经》 C.《茶述》

D.《茶录》 答案:C 11.饮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由烹煮饮茶法,变成了清饮泡茶法的时期是?() A.明清时期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A 12.茶字是由哪个汉字演变出来的呢? A.荼 B.槚 C.茗 D.茶 答案:A 13.茶字萌芽于哪个朝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B 14.以下不属于乌龙茶的选项是? A.大红袍 B.铁观音 C.大叶乌龙 D.正山小种 答案:D 15.茶字确定于哪个朝代? A.隋朝 B.汉朝 C.唐朝

茶文化课教案设计(1)

茶文化 第一课时华夏茶史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二、新授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韩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第二课时茶叶的分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古代茶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二、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一、茶艺溯源 自从2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的茶人们提出“茶艺”这个概念以后,20多年来已被海峡两岸的广大茶文化界人士所接受,在大陆各地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看到“茶艺馆”的招牌,在各种大小茶文化盛会及茶艺馆中,“茶艺表演”也往往成为重要节目。在各种视听媒体中,“茶艺”也是一个出现率较高的名词,并已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 应该说,“茶艺”一词的创造和“茶艺馆”业的形成,是台湾茶艺界对祖国茶文化事业的重要贡献之一。依我之见,从中华茶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茶艺”一词的出现,则具有更高的学术意义。 众所周知,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茶道”一词,但其内涵并无明确的界定,往往指煮茶之道和饮茶之道,有时也泛指饮茶过程中所领悟之道。如《封氏闻见记》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里的“茶道”显然是指煎茶之道,以技术层面为主。宋人重视斗茶,但斗的是点茶的技术,并无道德方面的要求,因此,宋代的茶书不谈茶道。直到明朝的张源《茶录》中才重提茶道:“茶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也。”但是这“茶道”仅仅是造、藏、泡等纯技术层面的要求,也无品茗悟道等精神的东西中国历代茶人不太谈“茶道”,不将老百姓日常的饮茶之道硬抬到“非常之道”的高度,中国古代也没有专谈茶道的论著,这是不争的事实,毋庸讳言。现在有许多文章和著作大谈茶道,论证茶道在中国自古有之,不让日本专美于世。然而更多的是从古籍中发掘出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零星章句,然后以自己的现代意识加以深化,加以升华。但这些最多只能说是现代茶人对中国茶道的理解和阐述,并不等于古代就有如此丰富、如此完备、如此理想的理论体系,至于这些理解和阐述是否就是准确无误,能否为大家所接受,形成共识,更需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并不以个人意志或地位而转移。 茶追传到日本,被发挥到极致。自从唐代中国茶道传入日本之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相当于中国明朝中期(十六世纪),“在绍鸥、利休等一大批伟大的茶人们的卓越的努力之下,日本茶道终于发展成为具备有深远的哲理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的一大综合文化体系;从那时起,‘茶道’一词逐渐被使用起来。至十八世纪,‘茶道’已成为人人皆知的词汇和事物。”但足即使在日本,“茶道”的概念也不是那么确定的:有时它指“具有深远的哲理”的精神层面,如归纳为“和、敬、清、寂”四规:有时又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如“煎茶道”、“末茶道”和“茶道表演”等,这里的茶道就是只指泡茶方法等技术层面。当台湾的茶文化界为了恢复弘扬品饮茗茶的民俗而创造“茶艺”一词时,最初的用意是“‘茶道’虽然建立于中国,但已为日本专美于前,如果现在提出‘茶道’恐怕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湾来;另一个顾虑,是怕提出‘茶道’过于严肃性。中国人对于‘道’字是特别庄重的,比

中国茶文化基础的知识点整理.doc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 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 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 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4、白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如:银针白毫、白牡丹等。 5、黄茶类:属微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在制茶过程上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闷黄。如:君山银会、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6、黑茶类:黑茶属后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褐,故称黑茶。如:云南普洱、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普洱茶:性情温和,降血脂,美容减肥等。 7、再加工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是基本茶类,以这些基本茶类作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类。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苹取茶、果味茶、减肥茶、药用保健茶和茶饮料等。 第二部分中国十大名茶五大名泉 一、十大名茶 1、西湖龙井 2、碧螺春 3、铁观音 4、信阳毛尖 5、都匀毛尖 6、大红袍 7、六安瓜片 8、祁门红茶 9、黄山毛峰 10、君山银针 二、五大名泉

茶文化复习题(一)

复习题 1 题 —第 6 2 题。选择一个正确的 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体内的 1. ( )饮用茶叶主要是散茶。 A. 明代 B. 宋代 C.唐代 2. 六大茶类齐全的年代是( )。 A. 明代 B. 清代 C.元代 3.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 )。 A. 《品茶要录》 B 《茶具图赞》 C. 《榷茶》 4. 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 A. 朝廷诏令 B . 社会鼎盛 5. 唐代茶叶的种类有( )。 A. 粗、散、末、饼茶 C.青、红、末、饼茶 6. 宋代斗茶的主要内容是看( )。 C.民间时尚 D.文化进步 B. 绿、白、粗、散茶 D.黑、黄、散、粗茶 )。 A.香味、滋味 B.汤色、汤花 C.叶片、叶底 D.汤稠、汤 7. 《大观茶论》的作者是( )。 A.蔡襄 B.赵佶 C.丁谓 D.陆羽 8. 点茶法是( ) 的主要饮茶方法。 A.汉代 B.清代 C.宋代 D.唐代 9. 品饮乌龙工夫茶的起源时代是( )。 A.明代 B.清代 C.宋代 D.唐代 10. 茶道精神是( )的核心。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 11. 时兴乌龙茶艺的地点是( )。 A.潮汕和漳泉 B.泸苏和京津 C.绍杭和温宁 D.莆仙和榕 12.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 )色 A.绿 B. 浅绿 C.黄绿 D.密黄 13. 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 ) A.茶汤发红,叶底暗褐 B.茶汤红亮,叶底暗褐 C. 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D.茶汤发红,叶底红亮 15. 茶叶保存应注意水分的控制,当其水分含量超过 5%时,就会( ) A.增进品质 B.提高香气 C.加速变质 D.促进物质转化 16. 茶叶保存应注意光线照射,因为光线可加速各种( ),对茶叶储存极为不利。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脂质反应 一、单项选择题(第 括号中。) D.汉代 D.汉代 D.《茶经》 A.红茶清香,绿茶甜香,乌龙茶浓香 C. 红茶浓香,绿茶清香,乌龙茶甜香 B. 红茶甜香,绿茶花香,乌龙茶 熟香 D. 红茶甜香,绿茶清香,乌龙茶 甜香 ),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教学内容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探索茶文化的人越是越来越多,茶文化的知识众多,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文化的概念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茶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为茗品。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茶文化赏析在线作业1

茶文化赏析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5-23 22:19:57 一、单选题 1. (5分) ? A. 《试院煎茶》 ? B. 《水调歌头》 ? C. 《次韵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 D. 《行香子》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茶之艺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 A. 《茶录》 ? B. 《茶养生记》 ? C. 《问茶》 ? D. 《茶述》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 茶之道 展开解析 “君不见,昔时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出自轼的( )。 荣西禅师写的一本茶学著作是( )。

答案B 解析 3. (5分 ) ? A. 明清时期 ? B. 晋时期 ? C. 唐宋时期 ? D. 朝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茶之饮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 A. 皎然 ? B. 陆羽 ? C. 裴汶 ? D. 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 茶之道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5. 在哪一时期的瓷茶具明显取代了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 ) 哪位古代茶人茶性的体验为“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力致和”?( )

? A. 沸水 ? B. 85~90 度 ? C. 75度左右 ? D. 80度左右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茶之饮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6. (5分) ? A. 食用 ? B. 药食同源 ? C. 饮用 ? D. 药用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茶之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7. (5分) ? A. 高档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茶,适用多少度水温冲泡?( ) 茶叶最初的利用方式是( )。 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是( )。

中 国 茶 文 化

第一章茶史1、茶树的来源::我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树的来源:药用。2、茶业的发展:1)秦汉三国时期:(1)“掌茶”已是周朝朝廷中的一个部门,其职责是及时收集茶叶用以祭祀。(2)秦汉之时,既是巴蜀茶业繁盛时期。(3)三国时期荆楚一带的茶类生产和制造技术达到和巴蜀水平相当。《三国志·吴志》吴皓常以茶代酒。2)两晋南北朝时期:(1)荆汉地区的茶叶质量已超越巴蜀。3)、隋唐五代时期:江浙成为茶叶中心。唐朝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采制宫廷用茶的贡培院(浙江湖州)。茶始有字,茶始有书,茶始销边,茶始收税。4)两宋元代茶业的发展:茶业重心向东南转移:宋代茶叶发展,突出表现在福建和岭南茶叶的兴起。建安(建瓯)是福建的产茶中心,生产贡茶——龙凤茶。建安设立北苑贡焙。5)明清茶业的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废团、饼茶,认为其重劳民力,改为芽茶。明清时期台湾茶区得到较大的发展,栽培面积、生产数量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我国六大茶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黄茶(按加工工艺的不同划分)。4、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第二章茶叶的分类1、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 2、我国茶类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 3、三国时期《广雅》记载,时人已有将茶叶先做成饼。 4、(同大题第三题)现代茶叶分类:A基本茶类(1)绿茶:炒青绿茶(龙井、碧螺春等);烘青绿茶

(黄山毛峰等);晒青绿茶;蒸青绿茶(2)红茶: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工夫红茶(祁红、祁门红茶);云南红茶——滇红。(3)乌龙茶(青茶):闽北乌龙(水仙、大红袍);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白芽奇兰));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广东乌龙(凤凰单从)。(4)白茶:白芽茶(白毫银针);白叶茶。(5)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黄小茶;黄大茶(霍山黄大茶)。(6)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B再加工茶1、花茶2、紧压茶3、萃取茶4、果味茶5、药用保健茶6、含茶饮料5、茶叶的鉴别(考三种)(1)绿茶:干色墨绿,汤色碧绿,板栗香、熟豆香,滋味鲜爽,叶底嫩绿。(2)黄茶:干色带黄,汤色纯黄,香气纯正、带甜,滋味醇和,叶底黄色。(3)黑茶:干色油墨或黑褐,汤色褐黄或褐红,香气陈香或陈酿,滋味陈醇,叶底黄褐。(4)青茶:干色砂绿,天然花果香、香气清高,汤色橙黄或橙红,滋味浓醇、醇厚,叶底红边(点)绿叶。(5)白茶:干色灰绿、满披茸毛,汤色浅黄或杏黄,香味清和、毫香显露,滋味醇和微甜,叶底灰绿或铁灰、叶脉微红。(6)红茶:干色乌润,汤色红艳,香味甜醇、焦糖香,滋味甜醇,叶底红亮。6、茶叶加工工序(1)绿茶:鲜叶加工技术:鲜叶—杀青—揉捻—干燥(关键是杀青)(2)黄茶:鲜叶加工技术: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3)黑茶:鲜叶加工技术: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4)白茶:

茶艺师中级工理论试题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茶艺师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依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命制, 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在试卷标封处填写、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 A )不属于培养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 A 、努力提高自身技能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努力做到“慎独” D 、检点自己的言行 2、茶艺服务中与品茶客人交流时要( D ) A 、态度温和、说话缓慢 B 、严肃认真、有问必答 C 、快速问答、简单明了 D 、语气平和、热情友好 3、下列选项中,属于真诚守信的基本作用的是(D ) A 、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 B 、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 C 、树立企业信誉 D 、提高技术水平 4、《神农本草》最早记载茶为( C )的书籍。 A 、食用 B 、礼品 C 、药用 D 、聘礼 5、擂茶在宋代为(A )之称 A 、茗粥 B 、米粥 C 、豆粥 D 、菜粥 6、( D )茶叶的种类有粗、散、末、饼茶。 A 、汉代 B 、元代 C 、宋代 D 、唐代 7、宋代( D )主要容是看汤色、汤花。 A 、泡茶 B 、鉴茶 C 、分茶 D 、斗茶 8、点茶法式是( B )的主要饮茶方法。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9、清代出现( B )品饮艺术。 A 、信仰毛尖茶 B 、乌龙功夫茶 C 、白毫银针茶 D 、白族三道茶 10、茶艺的主要容是( B ) A 、表演和欣赏 B 、泡茶喝饮茶 C 、种植和加工 D 、精致和营销 11、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工作中和劳动中应遵循的与( C )紧密相联系的道德原则和规总和。 A 、法律法规 B 、文化修养 C 、职业活动 D 、政府规定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线

杭州茶文化[1]

杭州茶文化 杭州茶文化之一茶文化 一、茶地营养价值与功用 茶是中国人地传统国饮,随着饮茶习俗地历史演变,日常地茶风茶礼渐渐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性,有了许多约定俗成地讲究. 茶地利用,是从食用、药用才发展到饮用地.今天云南少数民族中,还有把茶用盐腌得水淋淋当菜吃地习俗. 以茶当药,与茶自身地品质分不开,因为茶对人体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人体所需要地种元素,已查明茶叶中有种之多,茶是人体营养地补充源. 经分析鉴定茶叶内含化合物多达种左右.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地成分,称之为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类脂类、糖类及矿物质元素等,它们对人体有较高地营养价值. 、饮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地多种维生素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其中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和族维生素),可以通过饮茶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饮茶是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地好方法,经常饮茶可以补充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地需要. 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地抵抗力和免疫力,在茶叶中维生素含量较高,一般每克绿茶中含量可高达毫克~毫克,高级龙井茶含量可达毫克以上,比柠檬、柑橘等水果含量还高.红茶、乌龙茶因加工中经发酵工序,维生素受到氧化破坏而含量下降,每克茶叶中剩下几十毫克,尤其是红茶,含量更低.因此,绿茶档次越高,其营养价值也相对增高.每人每日只要喝克高档绿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地日需要量. 由于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茶叶用沸水冲泡也难以被吸收利用.因此,现今提倡适当“吃茶”来弥补这一缺陷,即将茶叶制成超微细粉,添加在各种食品中,如含茶豆腐、含茶面条、含茶糕点、含茶糖果、含茶冰淇淋等.吃了这些茶食品,则可获得茶叶中所含地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成分,更好地发挥茶叶地营养价值. 、饮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蛋白质和氨基酸 茶叶中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地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茶叶中地氨基酸种类丰富,多达种以上,其中地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是人体必需地八种氨基酸中地六种.还有婴儿生长育所需要地组氨酸.这些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虽不高,但可作为人体日需量不足地补充. 、饮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地矿物质元素 茶叶中含有人体所需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钙、钾、钠、镁、硫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铁、锰、锌、硒、铜、氟和碘等.如茶叶中含锌量较高,尤其是绿茶,每克绿茶平均含锌量达微克,高地可达微克;每克红茶中平均含锌量也有微克.茶叶中铁地平均含量,每克干茶中为微克;每克红茶中含量为微克.这些元素对人体地生理机能有着重要地作用.经常饮茶,是获得这些矿物质元素地重要渠道之一. 、饮茶可以减肥 茶叶含有咖啡碱、黄烷醇类、维生素类等化合物,能促进脂肪氧化,除去人

茶艺师中级题库

1、当劳资关系发生纠纷时,纠纷初起阶段解决纠纷的机构有()。 A,劳动仲裁委员会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C,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人民法院 2、黄山毛蜂外形的品质特点是()。 A,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白毫 B,形似雀舌,匀齐壮实,锋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 C,条索紧结,肥硕雄壮,色泽乌润,金毫特显 D,形状瓜子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大小均匀,色泽绿中带霜(宝绿) 3、“色绿、形美、香郁、味醇”是()茶的品质特征。 A,碧螺春 B,龙井 C,铁观音 D,双井绿 4、泡茶用水要求水的浑浊度不得超过(),不含肉眼可见悬浮微粒。 A,30 B,40 C,50 D,60 5、茶艺是()的基础。 A,茶道 B,茶诗 C,茶文 D,茶歌 6、品茗赏花插的花称为()。 A,斋花 B,室花 C,茶花 D,轩花 7、明代饮用茶叶主要是()。 A,团茶 B,饼茶 C,粒茶 D,散茶

8、接待蒙古族宾客,敬茶时应用(),以示尊重。 A,右手 B,左手 C,单手 D,双手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礼仪最基本要素。 A,语言 B,行为表情 C,服饰 D,道德 10、相传苏东坡非常喜欢杭州()的泉水,每天派人打水,又怕人偷懒将水掉包,特意用竹子制作了标记,交给寺里僧人作为取水的凭证,后人称之为“调水符”。A,龙井泉 B,仆夫泉 C,玉女泉 D,虎跑泉 11、过量饮浓茶,会引起头痛、恶心、()、烦躁等不良症状。 A,失眠 B,糖尿病 C,癌症 D,高血压 12、《食品卫生法》的监督机构是()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卫生防疫部门 C,卫生厅 D,卫生局 13、不同种类的茶叶中维生素含量最高的茶类是()。 A,乌龙茶 B,红茶 C,绿茶 D,黑茶 14、苏东坡诗中提到陆羽遗却的一道泉是指()。 A,安平泉 B,仆夫泉

智慧树知到《茶文化与茶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茶文化与茶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公元前3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从野茶树上采摘新鲜绿叶,冲泡成()。 A:茶水 B:药物或滋补品 C:饮料 D:汤 正确答案:药物或滋补品 2、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是()。 A:茶、牛奶、咖啡 B:茶、咖啡、可乐 C:咖啡、牛奶、可可 D:茶、咖啡、可可 正确答案:茶、咖啡、可可 3、明代在制茶上,改蒸青为() A:炒青 B:嗮青 C:杀青 D:烘青 正确答案:炒青 4、1992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召开成立大会,也将弘扬茶文化列为工作任务. A:宁波

B:杭州 C:北京 D:上海 正确答案:宁波 5、宋代斗茶最关键的工序为点茶与击拂,最精彩部分集中于()的显现。 A:汤花 B:色泽 C:味道 D:香味 正确答案:汤花 第二章 1、“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饮茶歌?诮(qiao)崔石使君》诗中“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A:陆羽 B:皎然 C:卢仝 D:白居易 正确答案:皎然 2、中国茶道的四大功能() A: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B:感恩、美德、友爱、团结 C:感恩、宽容、结缘、平等 D:感恩、包容、分享、平等

正确答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3、佛人饮茶最早是在汉代。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作为“茶禅一味”的禅茶必须是传统的茶之雅与对佛法的领悟的有机结合。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英国维多利亚下午茶的创始人是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英式下午茶茶点的食用顺序应该遵从味道由淡而重,由甜而咸的法则。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茶道考试试题与答案

茶道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茶艺 2、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 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 3、茶道 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 二、简答 1、请简述一整套茶具包括哪些工具,且说明每个工具的用途? ⑴茶罐:储存茶叶的罐子。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不同材质的茶罐,比如存放铁观音或茉莉花茶等香味重的茶,宜选用锡罐、瓷罐等不 吸味的茶罐。而普洱茶在存放过程途中需要与空气接触,产生缓慢 变化,使香气与口感得到提升,因此存放普洱茶最好选用透气性好 的纸、质地的茶罐。 ⑵茶壶:茶具中最主要的泡茶器具,可称为茶具之王 ⑶茶盘: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玩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承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的水。 ⑷茶道组(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①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②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

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 用茶匙。 ③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④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⑤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⑥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 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⑸品茗杯:是用来品饮茶汤的杯子。 ⑹盖碗:用来冲泡茶叶。既可以用来做泡茶器具泡茶后分饮,也可以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用。 ⑺公道杯:用来盛放泡好的茶汤,再分倒入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同,滋味一致,同时能够沉淀茶渣。 ⑻过滤网:泡茶时放在公道杯口,用来过滤茶渣。 2、请简述泡茶过程,以普洱茶为例? 冲泡前,细心观察干茶状态和预测茶质,这对跟着来的冲泡来说,很重要。其中包含着仓储状态,茶性成熟度,原料的生长形态及优 劣预测等。 方法如下: 观察干茶条索、紧结程度、嗅气息,进行预判。预判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茶性以便于冲泡。 在沸水洁具后,趁器皿尚热时,把茶置入密封闷一下;通过呈现 的气味判断茶品的仓储和茶品的风格、韵味。如果茶味混浊不清, 出现异味、潮味或霉味之类不适气味时,必要采取泡前预处理(临场 快速醒茶)后再进行冲泡。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当今价值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当今价值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的故乡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的称谓。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习俗在汉、唐、宋代就已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以后更传至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证明我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同样也是茶叶的原产地。 关键字:茶的故乡茶文化茶的功效中国茶道茶的现世价值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对于当今社会,茶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饮食文化,而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的体现。 一、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的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中国,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二、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茶”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

中国茶文化的简介

中国茶文化的简介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 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 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 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 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 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 《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 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 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 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 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 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 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 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 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真正学术意义上的茶文化研究始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受到当时兴起的“文化热”大气候的影响,中国茶文化研究也得到迅 速发展,并很快建立起茶文化研究机构、学会、团体等。 中国茶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大陆已有湖北、四川、浙江、河北、辽宁、福建、山东、新疆、云南、宁夏、贵州等省级茶文化学会或协会成立,还有湖州、广州、昆明、思茅、桂林、宁波、绍兴、抚顺、汕头等市级茶文化 学会和协会的成立。这些研究机构和学会、协会、团体的建立,对 开展茶文化研究和交流,推动茶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起到了积 极作用。 (二)出版和发表了一批中国茶文化研究论著 综观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是发表了数千篇茶文化论文。以《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为代表,该刊是国内容量最大的茶文化杂志,每期约300页,刊发 各类文章130篇左右,每年出2辑,现已出31辑,计约发表文章4000篇。初步统计,20多年来全国刊发的各类茶文化文章约有 6000篇,其中研究论文约3000篇。 二是出版了六百多部茶文化著作。近年来茶文化热不断升温,茶文化著作出版也日趋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共出版的各类茶文化书籍有600多种。 (三)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在茶史研究、茶 艺和茶道研究、陆羽及其《茶经》研究和茶文化工具书编纂四个方面。

1、茶史研究 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中国茶史的研究起步最早,目前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热门。 茶学宗师庄晚芳的《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1988年),朱 自振的《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也为茶史学科建设 作出重要贡献。 郭孟良的《中国茶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是一部简明的 中国茶史读本。中华茶人联谊会编辑的《中国茶叶五千年》(人民出 版社2001年)是第一部编年体的中国茶史著作,对近现代茶界大事 记载尤详。 断代茶史著作有梁子的《中国唐宋茶道》(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廖宝秀的《宋代吃茶法与茶器之研究》(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96年),沈冬梅《宋代茶文化》(北京:学海出版社1999年),丁 文的《大唐茶文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孙洪升 《唐宋茶业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还有少量 地方茶史著作如《浙江省茶叶志》、《四川茶业史》等。另外,一 些综合性茶著如《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文 化大辞典》中也涉及到中国茶史的内容。 各种杂志上还发表了一批关于中国茶史的研究论文。 当前中国茶史研究的趋势,一是专门史研究,二是断代史的研究,三是综合研究,朝茶学通史方向发展。茶史研究的时间跨度基本集 中于古代(清代及其以前),对20世纪中国茶史的研究则非常不够。 然而20世纪是中国茶学、茶叶科技发展最重要、成就最大的一个世纪,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研究。 诚如凯亚所说,中国茶史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关先秦的茶史,扑朔迷离;汉魏两晋南北朝茶史,语焉 不详;中华民国茶史,新中国50年茶史,亦待补阙如之憾;至今尚无 一部涵盖中华民国、新中国50年的全面、系统、科学的茶史著作。 除陆羽、吴觉农外,古今众多杰出茶人尚无传记。中国茶史研究中 还存在着许多缺憾和空白,亟待从学术上去填补、开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