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可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可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可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素质教育理论

编者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为创造性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特编辑整理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起之初并不是“至上而下”进行的。这既是说,素质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内含着基础教育素质化的本质要求的结果。因此,应该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问题作深入探讨,并首先找到其站住脚、深入下去并使之走向科学化,以作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指导。一般认为素质教育立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素质教育的科学指导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次,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系统科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设计与功能的整体优化。 3、心理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心理保证。 4、人才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首先,人才学中关于合格人才、专门人才、杰出人才三类人才的划分以及人 才的成才规律的揭示,给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启示。其次,人才学中关于人尽其才的研究表明,所谓人尽其才,并不是仅仅尽其现有之才,还必须不断提高其潜在的才能。 5、未来学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因此应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有传统教育相现代教育转化,既有注重经验的传统教育,向注重信息知识的未来化教育转变。第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内向型、书斋型人才的局面,转向培养既关心现实,又关心未来,有深谋远虑,为未来铺路,为后人造福的外向型开拓性人才,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具有极强应变能力的人才。第三,素质教育必须开放,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有关教育的方面发展。 6、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依据。 7、社会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的现实要求。首先,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我国的国情是其实施的广阔背景。其次,无 论是当代教育还是未来教育都应是一种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活动。第三,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本身,而应包含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从生理又可以从心理方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其中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水平,即通过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养,如现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等。 2、什么是素质教育? 简言之,它是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选拔”和“淘汰”教育。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教 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他批评只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一类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性不强,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由于CT的广泛应用,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凌晨发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所以往往延误诊治时机。要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脑缺血进程和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代影像诊断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CT和MRI诊断新进展 一、头颈动脉血管狭窄影像诊断 (一)头颈动脉CTA 1.基本原理和方法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是螺旋CT 的一项特殊应用,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 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扫描,根据需要头颈CTA扫描范围可从主动脉弓到颅底或全脑;经肘静脉以 3.5ml/s的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50~60ml;选主动脉层面,使用智能触发技术,CT值设为150HU~200HU。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VR)。应用机器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全面显

示血管。 2.头颈CTA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似的诊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报道显示颈动脉CTA和常规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系数达82%~92%。颅内动脉的CTA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血管。可以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及烟雾病或血管狭窄。应用螺旋CT 重建显示脑静脉系统,称脑CT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 CTV)。目前,此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 3.头颈CTA新进展-64排螺旋 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很快,可完成3期以上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和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成像,如脑、颈部、肺动脉、主动脉及四肢血管等,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它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使其在血管成像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其在头颈、脊柱CTA上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或长段脊柱、脊髓CTA; (2)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如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压迫,根据程度可分为级:I级,椎动脉平直,无压迫;II级,椎动脉受压迂曲,管腔无狭窄;III级,椎动脉受压,管腔狭窄。(3)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特别是在颈动脉CTA;0.6mm~0.625mm层厚的原始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CT

n03 岩石的强度理论

3 岩石的强度理论 3.1概述 岩石的应力、应变增长到一定程度,岩石就要发生破坏。用来表示岩石破坏条件的函数(极限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力函数关系(应力准则)或应变与应变函数关系(应变准则),以前者多见,即σ1=f(σ2,σ3)或τ=f(σ))称为破坏判据或强度准则。它是判断岩土工程是否安全的依据或条件。强度准则的建立,应反映岩石的破坏机理。所有研究岩石破坏的原因、过程及条件的理论,称为强度理论。 强度准则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因此通常用坐标不变量表示。常见的坐标不变量包括主应力σ1、σ2、σ3,应力不变量I1、I2、I3,应力偏量不变量J1、J2、J3。 岩石强度准则反映岩石固有的属性,因此一定要来源于试验,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归纳分析,而得到强度准则。岩石由于本身性质的差异和受力条件的不同,其破坏形式复杂多变,破坏机理多种多样,因此,人们提出许多岩石的强度准则。 目前应用较广的强度理论有库仑准则、莫尔强度准则、格里菲斯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等。 3.2库仑准则 最早提出的强度准则或塑性条件(1773年)。最简单、最重要,工程中很常用。通过摩擦试验、压剪试验或三轴试验等确定岩石的库仑准则。 库仑认为,岩石的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岩石的强度是由岩石本身的抗剪切摩擦的黏结力和剪切面上法向应力产生的摩擦力构成的。剪切破坏面上的强度准则为: τtan σ φ =c ? + 库仑准则的破坏机理是:材料为有正应力情况下的剪切破坏形式,即压剪破坏。剪切破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与正应力无关的黏结力c,使材料颗粒间脱离关系,另一部分用力克服与正应力成正比的摩擦力σtan?,使面间产生错动而破坏。 库仑准则(即上述的方程)在σ—τ坐标系中为一条倾斜的直线(图5-1),直线斜率为tgφ,直线与σ轴的夹角为φ,在τ轴上的截距为c。 图5-1 库仑准则 如果岩石试件上作用着σ1和σ3,使岩石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则由σ1、σ3确定的莫尔圆与库仑强度曲线相切,切点的位置为破坏面的位置(见上图)。由图可知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

2006年第2期(总第313期 )EDUCATIONAL RES EARC H N o.2,2006 Ge nera l,No.313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 [摘 要] 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要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方式,以更高的定位来思考素质教育问题。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将素质教育放在社会系统中来研究;继续完善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方法取向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挖掘素质教育的成功样态,从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概括、丰富素质教育理论。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育改革;教育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教育界涌动着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素质教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需要我们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把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内涵,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素质教育研究的演进 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在我国出现并受到重视,有深厚的实践基础、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与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素质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概念,素质教育理论也在不断丰富。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 “素质”概念受到教育理论界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0世纪80年代中期,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理论界开展了关于教育思想的讨论,如《教育研究》杂志于1986年第4期至1987年第4期开设“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专栏,重点讨论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提高民族素质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开始撰文专门论述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人才素质等问题。从讨论中可以看到,“素质”从一开始提出就不仅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 *本文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素质教育的理论、政策研究”项目的子课题“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朱小蔓、高宝立、刘惊铎、宗秋荣、杨雅文、金东贤、张平、武思敏。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随着放射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该专业从临床医学中的一个辅助性学科跃升为支撑性学科。现代的医学影像学对先进科学技术依赖之深决定了它必将随着现代科技的前沿迅猛发展,进而对临床医学整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宏观影响 (一)形态学信息显示方式的改变 医学影像学目前显示的信息类型已经从简单的二维的模拟影像转 科有重要的意义;脑功能性成像已 开发了若干年,且已在广泛的临床 应用中;CT与MRI的肿瘤灌注成像 已逐步开展,以提供参数性诊断信 息;心脏与其他实质性器官,如肝 脏,灌注成像将提供相应器官微循 环改变的更直观的信息;心脏的 MR向量成像是研究心腔内循环状 况的新方法;分子影像学与基因影 像学的出现反映了医学影像学几乎 同步地冲入了这些崭新的医学领域。 这些还只是新的信息模式的一部份。 这些新的信息模式给临床医生提供 了大量新的有用的诊断信息,直接 影响对疾病的病情与预后的判断。 (四)对医学基本理论的冲击 医学影像学的迅速进展和新的 信息类型涌现,对临床医学乃至基 础医学的冲击已经到了必需改写教 科书的程度。如MR皮层功能定位研 究已发现了传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不了解、甚至描述不正确的神经反 射投射路径;脑与心肌的灌注成像 可直接提供缺血的脑或心肌存活状 况,从而需要彻底修改传统的治疗 方案;介入放射学的多种技术开发 使教科书中很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的描述要作重大修改。事实上, 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是当前外科手术 中蓬勃发展的微创技术的先驱。 二.医学影像学对主要应用领 域的影响 (一)中枢神经系统 1.卒中 传统的CT检查对缺血性 卒中诊断的时间盲区达24小时或更 久;传统的MRI诊断缺血性卒中的 时间盲区也为12小时左右;MRI扩 散成像、MR灌注成像以及发展较晚 但应用更普及的CT灌注成像可提早 到发病后2小时作出诊断。缺血性卒 中的溶栓治疗是公认的介入性治疗变为: 1.数字化影像 可用为各种重 建、重组和数字化存贮与传输的基 础; 2.复杂的重组影像 可作2D、3D、 4D显示、内窥镜显示、曲面重组、多 平面重组、最大强(密)度投影、最小 强(密)度投影、遮蔽表面显示、容积 再现等; 3.除形态学信息以外还可作功 能性信息和代谢性信息的显示; 4.可作不同类型信息(CT、MRI、 PET……)的融合显示与形态学、功 能性与代谢性信息的融合显示。 当代的影像学信息可以把相当 于大体解剖学的形态学信息乃至远 较大体解剖学信息丰富的各类信息 直观地提供给临床医生,使临床医 生免去解读常规的二维模式信息以 及横断层面信息的困难,得到丰富 的、很多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提供 的信息类型。 (二)形态学信息显示时相的改变 信息显示中时间分辨力的提高 已从早期的“实时重建”,发展为动态 器官的实时动态显示和多期相采集, 从时间的概念上扩大了采集到的信 息的“质”与“量”。如肝脏的多层CT 动态扫描已经可以准确地分辨动脉 早期、动脉期、动脉晚期、门脉流入 期、门脉晚期等期相,从而可捕捉到 以往不能显示的病变和/或表现。 此外,MR扩散成像、MR灌注成 像、CT灌注成像等除特定应用外,也 具有显示时相方面的优势,如可以 显著地提早脑缺血病变的显示时间, 从传统CT的发病后24小时提早到发 病后2小时。 (三)新的信息模式不断涌现 近年开发并日趋完善的脑白质 束成像(tractography)是基于MR扩 散成像发展的扩散张量成像(tensor imaging)的直接结果,对神经内、外

第四节 岩石强度理论

第四节岩石的强度理论?研究岩石破坏原因、过程及条件的理论—岩石的强度理论。 ?将表征岩石强度条件的函数称为岩石的强度准则, ?而将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函数称为岩石的破坏判据。

一、一点的应力状态 ?1、正负号的规定 ①压为正,拉为负; ②剪应力是使物体产生逆时针转为正,反之为负; ③角度以X轴正向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所形 成的夹角为正,反之为负。 ?2、一点的应力的表示方法 三个正应力:σ x 、σ y 、σ z ,正应力的 角标为正应力作用面的外法线方向;

剪应力的角标为: 第一个角标表示剪应力作用面的外法线方向;第二个角标表示剪应力作用的方向。三对剪应力:在平面问题中,独立的应力分量只有三个, 即: σx 、σy 、τxy τxy =τyx τyz =τzy τzx =τxz

3、平面问题的简化 ?①平面应力问题(垂直于平面方向应力为零),?如薄板问题; ?②平面应变问题(垂直于平面方向应变为零),?如大坝、路堤、隧道横断面等问题。 ?不论那一种平面问题,用弹性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所得的结果,可以互相转换: 平面应力计算公式中的E用E/(1-μ2)、μ用μ/ (1-μ)代入,即可将平面应力问题的 计算公式转换成平面应变问题的计算公式。

4、基本应力公式 如图所示: 以二维平面问题为例任意角度倾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下: τ xy τ yx τ yx τ xy σ x σ y σ y σ x σ n τ n α

α τ-ασ-σ+ σ+σ= σ2sin 2cos 2 2 xy y x y x n α τ+ασ-σ= τ2cos 2sin 2 xy y x n 若上述公式对求导,即可求得最大、最小主应力的表达式如下: 2 2 3 122 xy y x y x τ+??? ? ? ?σ+σ±σ+σ= σσ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新进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新进展 2013年12月31日06:42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杭州)2013年8期第75~83页作者:程贵孙芮明杰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554 一、引言 为应对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而演变成为全球经济危机,世界各国把发展新兴产业当作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复兴的突破口,并把新兴产业看成是抢占新一轮国际经济制高点和主导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产业。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民消费需求低迷,产业竞争能力下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构想,并将其作为我国破解资源约束、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大经济举措,更是我国立足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着眼未来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抉择。国务院从2009年9月份开始连续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于2010年10月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纲领性文件,将七大产业列为未来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提出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目标,确立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立场和决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国外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产业演进、产业选择、产业发展、政府职能建设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成果。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是从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开始的,国内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近三年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文献如“井喷之势”迅速膨胀起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有价值的结论。因此,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可以为后续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者们理清研究脉络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拟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产业特征、产业选择、发展规律与模式等相关问题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研究展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字面含义来看,需要界定“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两个概念。首先,“新兴产业”是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界定产业的,是指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中成长阶段的产业。 Porter(1980)[1]将新兴产业定义为新建立的或是重新塑型的产业,其出现原因包括科技创新、相对成本结构的改变、新的顾客需求,或是因为经济与社会上的改变使得某项新产品或服务具备开创新事业的机会。Blank(2008)[2]认为新兴产业是充满未知性的产业,通常由一个新的产品或创意所形成,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如对产品的需求、潜在的增长潜力以及市场条件都不确定,而且没有原有的轨迹可循。Claude(2003)[3]认为新兴产业要符合四个特征:(1)与突破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相关联;(2)创新需要发展的核心能力;(3)对应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前期;(4)具有高不确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另外一个关键词是“战略性”。赫希曼(1991)[4]将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视为同一概念,指出战略产业是对经济发展起带头作用的先导性产业部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所体现的经济学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所基于的主导技术的未来性和突破性;二是产业所面向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规模巨大。第一个特征决定了主导技术的投资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更加“耐心”的投资和更加多样化的高强度学习和探索;第二个特征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绩效涉及一国发展的深层次经济利益。国内研究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更多强调的是产业的“战略性”特征,代表性的观点可归纳如表1所示。

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 道德相对主义的界标 张言亮 卢 风 〔摘要〕 本文主要在理论上划清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界限。在对“道德”与“相对主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相对性、道德多元主义、道德地方主义,强道德相对主义与弱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区分。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分类;总结了道德相对主义的一般论证模式;阐明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对立面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家族相似概念。最后陈述了必须拒斥道德相对主义的理由,即道德与法律有内在的联系,有普遍有效的法律,便有普遍有效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关键词〕 道德 相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 〔中图分类号〕B82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539(2009)0120026204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很难对一个人或者一个行为作出正当或者错误的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正当或者错误的理解,并没有绝对的正当与错误。现今流行的各种道德理论都有各自的核心概念和原则,但是,这些概念和原则是不可公度①(incom2 mensurability)的,因而当不同道德理论的核心原则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似乎没有合理的方法去衡量它们的是非对错②。 为能直面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首先必须辨析“道德相对主义”的内涵和外延,给“道德相对主义”划定明确的界标。本文将从以下四个角度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细致的阐释,并提出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的理由。 一、辨析“相对主义”与“道德” 在阐释什么是道德相对主义之前,有必要分别对“相对主义”和“道德”这两个常用术语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按照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tanford Encyclo2 pedia Philosophy)的说法,“相对主义并不是单一的教义,而是一族观念,这一族观念的共同主题是说一些经验、思想、评价甚至实在的某些重要方面与其他某些事情相关。比如,证明的标准、道德原则或真理据 说有时是相对于语言、文化或生物构成的。”从这个简单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主义”是个与其他重要哲学观点纠缠在一起的复杂观念。要想理解相对主义,必须对相对主义涉及的其他观点有所了解。也就是说,在谈相对主义时,一般是谈一个主题(或观点)与其他多种主题(或观点)的相互关系,这个主题(或观点)无法离开其他诸多主题(或观点)而得以阐释。相对主义的大致结构是:X相对于Y而存在(或X与Y有关)。有各种不同的相对主义。据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解释,X是因变元(dependent variables),表示“什么是相对的”,Y是自变元(independent varia2 bles),表示“相对于什么”。X可指代重要概念、重要信念、直觉、认识评价(Epistemic Appraisal)、伦理(道德)、语义学、实践、真理、实在;Y主要指代语言、文化、历史时期、内在认知构架(Innate Cognitive Archi2 tect ure)、选择、科学结构、宗教、性别、种族或者社会身份、个人等等。当然,还可以根据特定考虑在这个结构中加入变元和自变元不同的值。显然,“道德相对主义”只是“相对主义”这一族概念中的一个而已。如果我们选定“道德”为自变元的值,那么,根据“道德”与因变元的关系,就可以得出十种以上关于“道德相对于Y”的不同组合。如,道德是依赖于文化的,道 ①②“不可公度”也被译作“不可通约”,它原是一个数学用语。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用这个术语来说明不存在衡 量或比较不同科学理论的中立的标准,麦金太尔则用这个术语来说明在不同的道德理论之间缺乏统一的衡量和比较标准。 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道德话语最显著的特征是歧见叠出,道德争论无休无止。他举了三个在现代道德领域争论颇多的例子:正义战争、人工流产、公费医疗和教育。从对这三个例子的分析中,很容易发现现代道德哲学话语中相对主义的气息。

PBL病例一重症肌无力

PBL病例一:重症肌无力 患者黄某,男性,21岁,农民,住院号为4789,主因双眼睑下垂、复视6个月,加重伴四肢无力2周于2002年12月12日收入院。患者缘于6个月前麦收时过度劳累后出现双侧眼睑下垂、复视,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于湖南省湘雅医院就诊,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60 mg,每日三次口服,病情好转后自行停服,2周前感冒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双上肢抬举费力,为进一步系统治疗,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主症: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复视,四肢无力,行走困难,双上肢抬举费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倦懒言,无咀嚼、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纳可,夜寐安,二便调。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外伤、精神病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 入院后查体:T36.7℃、P86次/分、R19次/分、BP120/78mmHg,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活,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咬肌及颞肌力可,双上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可,肘腱反射(+),Hoffmann sign(-)。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可,跟、膝腱反射(+),Babinski sign(-),踝阵挛(-),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行肌电图示:低频电刺激衰减明显,高频无递增;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肌疲劳试验阳性;胸腺CT示: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正常;髋关节X光片正常;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待回报。 根据其典型的临床症状、肌电图、新斯的明试验、肌疲劳试验,西医诊断为“重症肌无力(ⅡA型)”。中医诊断为“痿证(奇阳亏虚型)”。 诊断:重症肌无力 1.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2.何谓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3.为什么溴吡斯的明能治疗重症肌无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治疗方法? 4.重症肌无力会遗传吗? 5.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的关系? 6.重症肌无力治疗有何新进展?

最新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文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 文 论文一般比较麻烦,连格式都得做好,写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知道了格式,找到了材料,就方便多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已经开始注意到环境污染的全球性影响,环境污染的程度在不断扩大,而且大规模的事件发生也频频不绝,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甚至是生存的基础。全球的气候开始变暖,臭氧层遭到日益的破坏,多种生物频临灭绝,森林减少,海洋污染,水污染、雾霾、危险性废物等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环境的严重恶化,造成了环境不能得到一个持续的稳定,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我国的七大水系水质均遭到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太湖、滇池水质,检测呈现为劣V类;其次是海河,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等水质遭到轻度污染。综合我国的水环境,可以为分以下几点:①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遭到污染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都非常严重;②最主要的污染为重金属污染;③湖库水中氮、磷等浓度高,负荷大,甚至出现异常营养;④新型、复合型污染物严日趋扩大;⑤水资源超过开发限制,工业用水极度浪费。 全球的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染污,上述情况也均有显现,不过发达都对水

污染给予了有效的治理。目前,国际上对于水浸染,采取了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我国也相继开发和使用了多种水质监测系统。美国开发了S treeterPhelps等模型体系和水质模型,以便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描述。我国对于水污染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还在进一步进行中,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距离,不过我国所构建的湖库等水域富营养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有着突破性进展。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始了水环境治理以及修复的工作,同时获得了明显的成果。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治理水污染的技术手段,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态法。我国在不仅对三湖、三河进行有效治理,而且对另一些湖泊、河流等给予了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不过依然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我国迫切需要辨认、识别以及预测重大的水环境问题缘故,分析水污染的潜在发展走向,将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恢复以及饮用水安全做为重点保护方向,合理的制定出水环境的保护方案以及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的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日趋城市化,更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土壤环境逐步受到污染。我国的受污染土壤大部分是因农药、重金属所至,矿区、石油以及固体废弃为主要污染来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的土壤污染呈局部扩散至区域、从城市扩散到农村、单一发展到复合的多种交叉污染特征。土壤的浸染日趋严峻,已经不只是净土洁食的问题困扰,而是已经发展到土壤的侵蚀、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土壤污染,不过目前对于土壤污染的状况了解并不完全,缺少一个系统的掌握。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我们的课题也正是从学生周边的数学素材入手研究,符合新课标标准。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代表人物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这一核心思想,正适合指导我们所研究的乡土数学资源的利用。 (三)陶行之教育思想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即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实行教育的社会化。只有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教育资源于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促使人类个体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目的。因为世上永远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具有社会所拥有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无所不在的教育资源。 (四)心理学中的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有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谁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

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试图通过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乡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发展性的运作机制,即我们的研究是动态的,学校和乡土资源“双极”互动,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通过研究,积累相关材料,建立本校数学教学中乡土资源库,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环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执笔者赵中建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素质教育研讨会综述在教育部有关领导的支持和倡导下,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0—12日在上海华东师大召开。来自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自治区教委的领导、高校和中学负责人以及教育理论工作者共160多人出席了这次学术会议。新华社等17家中央和上海的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或报道了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专门发来贺信,并希望师范院校和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更要注意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坚持面向基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加强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主动参与中小学校的改革,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师范大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会代表们从不同的视角着重讨论了素质教育的理论问题、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素质教育与教师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一、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其研究了解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助于较正确地理解素质教育概念本身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的与会代表从政策导向的角度探讨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大致将这一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尝试阶段(1988 —1993),实验推广阶段(1994—1996 )和全面实施阶段(1997—)。酝酿尝试阶段以1988 年第一篇出现“素质教育”一词的文章为标志,之后便陆续在教育界引发了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其焦点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弊端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不是一种概括?素质教育作为针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能否成为向“应试教育”开战的旗帜?素质教育是否具备这样的号召力和推动性?这一时期,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界,决策部门的政策文件中未对素质教育进行直接的引用和专门论述。1993 年 2 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指出中小学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并提出中小学要“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作为政策性指导,《纲要》对素质教育实践的初始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实验推广阶段,由于《纲要》的肯定和明确指向,素质教育的探讨很快达到高潮。探讨的问题更加集中,指向更加明确,特别是基层学校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和根源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湖南汨罗市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经验标志着一个重要转折点,使改革实验从学校扩展为区域性,从而为第三阶段在全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素质教育实践发展的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以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为标志,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推开。1997年9月,原国家教委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对历时数年波及全国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交流,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具有实质性的全面部署。烟台会议是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志性会议,素质教育由初期的自发改革到区域推进的实验阶段,进而成为有统一领导、有规范文件、有实施步骤、有操作措施的整体配套的全国性改革,是一个不断递进、不断深入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也有与会代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10年来素质教育的研究历程,作了相对有所区别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于对教育与人的关系的探讨(1987—1989)。这时的素质教育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表示了对受教育者的关注,把重心集中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主体意识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为素质教育的提出作了理论上的铺垫。第二阶段为素质教育观念的萌生(1990—1993)。进入90年代以后,研究者一方面批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另一方面已开始探讨日后引起许多争议的素质和素质教育问题。在这些研究中,素质教育的观念已初露端倪。在此后的论述中,隐约反映出了“素质教育”的形成逻辑:经济发展有赖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要承担起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素质教育”。 1994年至今被认为是素质教育形成的第三阶段。1993年以后,教育理论界从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教育行政决策部门也积极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校长、教师也越来越多地加盟到素质教育的行列中来,他们探讨素质教育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高勇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100053 脑血管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是一类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 疾病的总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性不强,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由于 CT 的广泛应用,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凌晨发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 所以往往延误诊治时机。要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脑 缺血进程和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代影像诊断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 CT 和MRI 诊断新进展 CTA 扫描范围可从主动脉弓到颅底或全脑; 50?60ml ;选主动脉层面,使用智能触发技 MPR 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 , MIP ) 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 , VR 。应用机器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全 面显示血管。 2. 头颈CTA 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 明,合理应用CTA 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似的诊 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报道显示颈动脉 CTA 和常规血管造影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相关系数达 82%?92%。颅内动脉的 CTA 能清晰显示Willis 环及其分支血管。 可以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及烟雾病或血管狭窄(图 1)。应用螺旋CT 重建显示脑静脉 系统,称脑CT 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 CTV 。目前,此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 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 3. 头颈CTA 新进展-64排螺旋64排螺旋CT 扫描速度很快,可完成 3期以上外周静脉 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和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成像,如脑、颈部、肺动脉、主动脉及四肢血 管等,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它配有 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使其在血管成像方面的 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其在头颈、脊柱 CTA 上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或长段脊柱、脊髓 CTA (图 (2) 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 如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压迫, II 级,椎动脉受压迂曲,管腔无狭窄; 特别是在颈动脉 CTA 0.6mm ?0.625mm 层厚的 原始图 CT 值分为,富脂软板块(CT 值V 50HU )、纤维化 一、头颈动脉血管狭窄影像诊断 (一)头颈动脉 CTA 1.基本原理和方法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 )是螺旋CT 的一项特殊应用, 是指静脉注射对 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 CT 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 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扫描,根据需要头颈 经肘静脉以 3.5ml/s 的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术,CT 值设为 150HL ?200HU 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 2); 根据 程 III 级,椎 度可分为级: I 级,椎动脉平直,无压迫; 动脉受压,管腔狭窄(图 ( 3)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 像可 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 3)。

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1 国嘱学苑 历方非矧㈣理论研柏新也展 谢蕾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 [摘要]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政府失灵、合约失灵、历史传统文化因素;非 营利组织作为解决福利国家危机的妥协方式,也会发生志愿失灵、组织目标转移等问题;非营利组织与 政府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合作型、补充型、对抗型。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政府,市场,公共物品。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14(2002)01—0089—04 过去20年里,一大批民间非营利/非政府组织在世界美国内涌现,有学者称之为全球范围内的“结社革命”Llj。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以及实践家的广泛探讨,研究领域包括:非营处组织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框架下,非营利组织与国家、市场之间的关系,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影响等等。 一、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界定问题 由于各国对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制度空间的关注焦点有所不同,所以对于非营利组织这样一种组织形态的叫法多种多样,例如“志愿者组织”(VoluntaryorgaIlization)、“慈善组织”(philaIlthrDpyorganization)、“免税组织”(ta)【一exeⅡlptsector),也有称作“独立部门”(independentsector)。所以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非营利部门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塞拉蒙(LesterM.Salamon)认为,对于第三部门的研究就是探索建立一个概念和实证术语的过程【2】。由此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很难成为一种形态明确的组织,它们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的界限区分不够明确。 综合各种不同的概念界定,可以这么认为:“非营利组织”(NP0)是具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和固定的成员——领导结 构的、超出政府机构和私人企业而独立运作、并且发挥特定社会功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关注于特定的或普遍的公众、公益事业的民间团体。“非营利部门比较研究项目”中心的有 关研究对其特征作了概括归纳L3j:组织性(fonIlalo聊im.tion),指合法注册,有成文的章程、制度及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民间性(non鼬vemmental),又称非政府性,即不是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隶属于政府或受其支配;非营利性(nonpr06t—dist舶uting),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利润分配;自治性(self—goveming),指拥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志愿性(voluntaw),指成员的参加和资源的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在上述定义和基本特征下,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形态得到了确认,可以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比较,也可以减少意识形态对相关研究的影响。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起源问题 有关理论对非营利组织产生原因的解释,是从第三部门这个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部门分解问题开始的。“第三部门” [收稿日期]2001一11—08 [作者简介]谢蕾(1977一),女,北京市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与政府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89?

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研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研究 篇一: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 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 1.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私权属性 私法体系 2.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技术科学 政治学 社会学 伦理学 经济学 政策科学 3.版权产生于文化领域; 专利产生于科技领域; 商标作用于商贸领域。 4.知识产权以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对象: 理论方面:法律价值、法律功能、法律原则;

规范层面: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法律技术; 操作方面:法律解释、法律适用、法律活动。 学术:学理与术用的关系——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 二、知识产权的学科属性和研究范式 (一)私人权利:知识产权的民法理论分析 1.私权属性的理论分析工具 如何看待知识产权的私权性: 第一,是私人权利,即私主体的权利; 第二,是私有的权利,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知识财产享有的独占的权利。 2.知识财产私权化的社会动因 先进的知识能产生力量,有产权的知识能创造财富。 3.对知识产权公权化的批判 知识产权在西方国家被称为制度文明的典范,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科学的立场。知识产权只是一种制度的工具,不应对其顶礼膜拜,应防止知识产权权利的滥用。尽管现代公法渗透到私法的各个领域,但知识产权的私法属性不会发生变化。 (二)政策工具:知识产权的政策科学分析 1.知识产权的政策科学基础 2.知识产权政策效益与政策失灵

3.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政策运作的基本方法 (1)实用主义 知识产权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美国在1790年颁布了《专利法》和《版权法》,美国的发展与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密切相关。 由于世贸组织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trips协议的生效,是发展中国家也迈上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高台阶。 (2)国家利益立场 知识产权是美国创新的基石。 中国从20XX年起发明专利的数量开始超过美国。 据wipo数据报道,20XX年全球的发明专利中,中国占据27%,美国占据23%,日本占据14.6%,韩国占据8%,欧洲占据6%。 (三)信息产权:知识产权的经济学分析 1.产权界定的经济学分析工具 2.信息产品的产权模式选择 3.知识产权制度效益分析 (四)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管理学分析 1.知识产权的资产要素分析 2.知识产权的资产转化过程 以量布局,以质占优,以效益取胜。 3.企业知识产权的资产运用战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