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

央行首提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存准金率或下调

称CPI同比涨幅有继续回落的可能;货币政策近期已开始逐步微调

本报讯(记者苏曼丽)昨天,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首次提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对比二季度的措辞,央行并未提及“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控重心发生微妙变化。

物价稳定基础不牢固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CPI自8月起连续回落,10月份跌至5.5%。央行认为,8月份以来CPI环比增速显现放缓迹象,目前看同比CPI 涨幅有继续回落的可能。若国内外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物价涨幅回落还可能加快。不过央行仍然认为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

“当前物价仍在较高水平,尤其是在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条件仍将持续、前两年国内需求扩张较快的大环境下,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轻易改变。”央行表示。此外,目前经济内在扩张的压力依然存在,物价调控不能松懈,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中国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及非贸易品价格等可能会有持续和刚性上升的过程,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加剧通胀预期,物价对总需求扩张的敏感性也会更强。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宋启超表示,由于前期紧缩的持续,加上食品价格季节性等因素,通胀正处于阶段性的快速下降进程,明年通胀形势将明显好转,中国将告别高通胀时代。

货币政策微妙变化

CPI逐步回落之际,货币政策的方向也发生微妙变化。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对于下一阶段调控思路表述中,今年一、二季度报告中重点提出的“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未出现。

央行昨天表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近期,央行已经开始逐步微调货币政策。央票利率连续三期下降,10月份信贷投放环比大幅上涨20%,资金面紧张局面得以缓解。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调控政策的关注点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从抑制通胀逐步向兼顾经济增长转变,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已进入前瞻把握和审慎平衡的阶段。

存准金率下调概率上升

本报讯(记者苏曼丽)通胀的回落,为政府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提供了空间。近期央行也频频释放微调信号,而专家预测最快今年年底央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面临着通胀下降,但经济增速却因为外界形势不明朗和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因素可能迅速下滑的大环境,中国应该尽快放松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的软着陆。他预测央行将很快调降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本月底或者下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是关键时间窗口。

国泰君安分析报告指出,1年期央票利率低于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释放了降息的信号,预计接下来将会看到存准率的下调、然后是基准利率的下降。目前年底下调存准率的概率显著上升,而2012年1季度以后存在降息可能。

但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目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时尚早,他表示,但从短期来看,政策完全反转的时机尚未成熟,毕竟目前的通胀率仍高于4%的官方目标。更重要的是,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8.5%-9%的水平,政府还没有必要通过降息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全面放松货币政策。野村证券指出,今年内央行将保持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不变,但会通过公开市场进行微调。

动态、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方式可能成为央行的首选。央行昨天在报告中也透露“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刘利刚认为,为了给中小企业减负,央行将对中小型银行采取幅度更大的准备金率调降幅度。

■相关

央行称目前货币供应适量

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M2增速快速下滑,已经从上年末19.7%的高位回调至今年9月末的13%,市场担心货币供应量的萎缩将影响到经济增长。不过,央行昨天表示,考虑金融创新导致的货币供应量低估,当前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需要基本相适应。

“在上一轮稳健货币政策时期(1998-2007 年)M2增速平均为15.9%,在加入金融创新等因素后,目前实际货币增速只比这一平均水平略低一些。”央行表示,如果再考虑到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货币存量,以及中国经济增速趋稳,那么现在的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的需要是基本相适应的。

目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企业与居民投资渠道日渐丰富,分流了企业与居民存款,使货币供应量有所低估,央行也正在逐步扩大M2的统计范围。刚刚公布的10月份M2数据中,央行首次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纳入M2统计范围。

此外,央行还指出,银行表外理财资金、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存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供应。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央行接下来可能将银行表外理财资金、境外金融等机构在境内的存款等数据逐步纳入M2中。(苏曼丽)

全球经济面临三大风险

本报讯(记者苏曼丽)央行昨天发行的报告指出,欧债危机、美国政治僵局和恶化的金融状况、发达经济体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全球经济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

央行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导致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若危机进一步向核心国家蔓延,可能引发全球系统性风险,目前欧元区正在会同IMF等国际机构探讨如何加速实施纾困方案,如果危机的救助和处理能取得市场认可的成效,将有助于提振信心,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除了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整顿的政治僵局、持续疲弱的住房市场及不断恶化的金融状况也为全球经济带来风险,目前的状况可能持续抑制美国的复苏势头,从而影响全球经济。此外,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跨境资本无序流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制定难度加大。央行表示,虽然商品价格近期趋稳,但由于需求较为旺盛,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仍有可能维持在高位。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希望加息以抑制通胀上涨,而另一方面由于发达经济体利率普遍较低,加息可能吸引更多热钱涌入。

央行: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水平回归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2011年11月16日

内容摘要

2011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更趋平衡,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1 万亿元,同比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同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稳健货币政策成效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增长向常态水平回归,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相适应。2011 年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为78.7 万亿元,同比增长13.0%。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9%,比年初增加5.68 万亿元,同比少增5977 亿元。前三个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9.80 万亿元,融资方式多元化发展。9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8.06%。9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549 元,比上年末升值4.21%。

当前经济增长趋稳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中国经济本身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框架,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管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分析,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优化融资结构,推动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从过去的五个月来看,经济增长保持稳定,通胀压力依然显著,中央紧缩的政策保持不变,人民币利率和汇率进入了一个不断上升和升值的通道,房地产市场博弈依然处于僵滞观望状态。上半年的中国经济,总体可以概括为:宏观稳定,微观调整,适度通胀,经济总体表现为稳定趋好的形势。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在10%左右的潜在增长区间,全年经济增长总体有望实现9.8%左右,CPI有望保持在5%左右的高位水平。

一、长焦镜头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双高”经济是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中国经济目前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经济层面的二元经济转型基本结束,经济进入刘易斯拐点后的农业商业化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工业化驱动、城市化抑制的发展模式,以及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高增长、高通胀”为特征的“双高”经济增长周期。下面具体分析一些数据,来说明我们的结论。

消费物价指数(CPI),自从2009年10月份走出负增长以来,持续上升,201

0年11月份达到5.1%的高位,2011年3月份达到5.4%,4月份保持在5.3%,5月份维持在5.2%,6月份跃升至6.4%。如果考虑到2011年1月份CPI指数篮子调整的因素,按照去年的CPI统计指数的话,今年3—4月份CPI已经达到6%左右。通胀的压力在持续上升。本轮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成本压力,包括国际能源资源和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经济处于刘易斯拐点后农业商业化阶段,或者说工业化中后期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由此推动的劳动成本上涨,将是一个持续影响中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因素。这预示着中国结束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阶段,进入了一个高增长伴随着高通胀的经济增长阶段。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样自2009年11月份走出负增长以来,在2010年5月达到7.1%,一直保持在6%左右的高位,在2011年3月份达到7.3%,在4月份保持在7.2%,5月份维持在6.8%,6月份继续保持7.1%。PPI在2010年4月达到6%以上以来,一直保持着高位运行。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能源资源和大宗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内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并保持高位水平的现实。

GDP增长,自2009年3月走出经济周期的谷底6.1%以来,在2010年3月达到11.9%的高位,到2010年12月回归到9.8%,到2011年3月保持在9.7%。经济相对保持在潜在经济增长趋势水平。根据我个人2008年的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趋势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这是一个经济在各种要素充分配置下的自然增长水平。中国经济工业化驱动、城市化抑制的现实,使得城市化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尤其是中等收入水平阶段,结合国际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起飞与工业化发展,中国依然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潜在经济增长趋势水平,也就是说,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率。

通过对比GDP与PPI、CPI的变动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即进入“双高”经济增长周期。

二、短焦镜头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双缓”趋稳是今年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投资的逐步退出,经济增长中的政策刺激效应在消退,市场的配置机制逐渐发挥作用,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沪综指数、发电量等指标反映了这一特征。“双缓”趋稳将是今年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2009年4月达到最高点56.6,2010年4月为55.7,到2010年11月降为55.2,到2011年3月又回到53.4,4月为52.9,5月到52,6月下降到50.9。PMI的持续下降,表明整体经济过热的情形结束,通胀与增速同时出现放缓的趋势。这一放缓的趋势,反映了经济调整中增长与政策预期趋于稳定,通胀与增速放缓,即“双缓”特征。“双缓”特征是上半年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下半年和全年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沪综指数,自2010年6月走出最低点2398.37点,到2010年9月达到最高点3655.66点以后,一路平稳保持在2800点左右,2011年2—4月份保持在2900点左右,5月跌落到2743.47点。沪综指数走出低谷,回到2800点左右,也反映了经济调整中增长与政策预期趋于稳定,经济趋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发电量,从2011年1月份的3672亿千瓦时,经2月份的3101亿千瓦时,到3月份的3830亿千瓦时,4月份又降到3664亿千瓦时,5月份同比上升12.1%,为3775亿千瓦时。今年以来,发电量总体高于本轮周期谷底,尤其是2010年的总体水平3500亿千瓦时。发电量回升并保持较高位的稳定运行,反映了经济趋稳的力量在形成,与“双缓”特征相对照,说明经济结构在发生着调整和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提高。

房价指数,自2011年以来,无论是国房景气指数还是销售价格都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即100—104点区间。房价指数,反映的是经济中的金融投资和通胀预期。房价指数稳定,说明经济整体是趋稳的,通胀是趋缓的,增长是趋缓的。这一特点也反映了“双缓”趋稳的经

济特点。

对比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沪综指数、发电量和房价指数,我们可以得出,从经济实际运行层面和企业运行层面看,经济表现出了“双缓”趋稳的特征和趋势。

三、流动性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货币供给回归常态,增长趋于理性是今年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货币投放量,狭义货币供给M1从2009年8月超过广义货币供给M2以来,一直持续到2010年12月,进入2011年1月以来,M1增速低于M2,并维持在同样的增速水平。M1增速自2009年8月超过M2,到2010年1月达到38.96%的最高点,一路维持稳定的下降,进入2011年,低于M2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增速水平,即1月13.6%、2月14.5%、3月15%、4月12.9%、5月15.1%。M2增速则从2009年9月达到最高点的29.31%,降到M1以下,到2010年7月下降到最低点17.5%,8月回升到19.2%,并一路维持较为稳定的增速水平,到2010年12月的21.2%,开始下降到2011年1月的17.2%、2月的15.7%、3月的16.6%、4月的15.3%。通过对照M1和M2增速与GDP增长速度,我们可以发现,2009年8月以来,包括整个20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最终消费需求拉动的。进入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相关刺激消费的政策逐步淡出和上轮经济周期中消费抑制的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刺激与补充性贡献逐步回到一个理性的增长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从2010年开始一直维持在18%的增速水平,进入2011年3月以来,逐渐下降并保持在17%左右。这也反映了消费的政策刺激作用在消退,消费增长回归理性水平。与此相对应,进入2011年以来,企业投资和供给存货等的经济推动力量正在趋于稳定。这说明经济面无论是企业、政府、消费者,还是市场,都回到一个理性增长水平和状态。伴随GDP趋稳增长的M2增速的放缓,反映了企业微观结构调整与管理的改进,也反映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

新增贷款,自2010年3月恢复相对稳定,到2011年1月的趋于上升,说明企业信心在恢复,这反映了企业在政策刺激退出或资产配置上的流动性的调整,说明企业内部资产结构在发生调整,经济面在回归稳定。

工业增加值,自2010年11月增长13.3%,跳到2010年12月最高点15.7%,进入2011年以来,依次为2月份14.1%、3月份14.8%、4月份13.4%、5月份13.3%,与M2增速相对照,说明企业的赢利能力正恢复到与市场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水平。

四、总供求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分析:供给优化、需求调整,转型发展,趋于稳态平衡增长是今年经济的一个总的特征。

根据三次产业的调整和投资、消费与出口三驾马车的结构优化趋势,经济在宏观层面表现出了趋于内在稳态平衡增长的趋势。这一内在稳态平衡增长的趋势正反映了经济战略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趋于软着陆的总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总供给GDP,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但相比于2010年全年和四季度,分别回落0.6%和0.1%。总供给显示经济趋稳向好。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这说明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态势相对良好,由此表现了经济在结构上的调整和优化。同时,第一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表明总供给层面的农业和原材料正在形成有效的供给能力,为抑制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维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持续稳定良好的供给环境。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方面说明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环境逐步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逐步形成,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在替代政策的刺激作用。总供给

呈现出的结构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型,经济结构正在优化,供给趋于平衡的稳态增长趋势正在形成。

总需求,包括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2010年全年投资278140亿元,增长23.8%;消费154554亿元,增长18.4%;进出口总额1831亿美元,增长6.4%。相比而言,进入2011年以来,1—2月份投资17444亿元,增长24.9%;消费29018亿元,增长15.8%;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1—3月份,一季度投资39465亿元,消费42922亿元,进出口总额-10.2亿美元,FDI303.4亿美元,外储余额30447亿美元,增长24.4%。1—4月份投资62716亿元,消费56571亿元,进出口总额114.3亿美元,FDI84.64亿美元。根据1—4月份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的数据分析,以1—2月份为基数,三四月份的投资、消费和净进出口的增长率分别约是1.26%—1.33%、0.48%—0.95%、-0.86%—1.70%。从这一短期增长趋势看,投资增速在下降趋稳,消费和出口在上升并趋稳。这一结果显示了总需求层面经济增长的结构在趋于合理,消费和出口,替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这显示了中国经济在刺激政策退出的过程中,呈软着陆趋势,市场的力量在加强,经济稳定向好的趋势在显现。

根据总供给的结构优化与总需求的结构调整,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趋势是趋稳向好的。

五、总的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结我们以上的分析,2011年经济总的形势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特点、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和市场力量的逐步恢复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双高”运行特征决定了经济处于稳定向好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的状态;处于刺激政策退出和市场逐步恢复过程中的“双缓”趋稳特征,决定了今年经济增长无论是增长还是通胀都相对会趋于缓和;货

币供给回归常态,增长趋于理性的流动性特征决定了今年经济不会出现过度通胀,同时经济也会趋稳;供给优化、需求调整,转型发展,趋于稳态平衡增长的总供求特征决定了今年经济一个总的形势是经济趋于软着陆,总供求趋于稳态平衡,经济内在增长动力逐步稳定形成并支撑经济增长向好的趋势。

概括地说,2011年中国经济总的表现是,内在自主稳态平衡增长,高通胀趋缓保持高位运行,表现在总供给层面的优化抑制了通胀进一步升高,总需求层面的结构优化支撑了经济内在平衡稳态增长。货币流动性层面全年将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水平,经济逐步实现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和企业管理创新。

此外,根据我个人先前对中国经济研究形成的一个战略分析框架和判断指标,即,“经济面上看江苏(山东),政策启动看广东(浙江)”,我们对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四省经济进行分析发现,一季度四省GDP增长分别是11.6%、11%、10.5%、10.4%,都保持了一个稳定向好的局面。结合我们先前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趋势的研究,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将保持在10%左右。由此,我们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保持在潜在增长水平区间,将实现9.8%左右的增长。

新浪财经讯东北证券(15.15,-0.47,-3.01%)于2010年12月18日(星期六

(9.76,0.23,2.41%))在长春举办“2011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会”,探讨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走向,分析股市运行趋势、行业投资策略。

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祝宝良:尊敬的矫董事长、杨总裁、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东北证券的投资策略报告会。我对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一个判断,结合十二五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大家都知道,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比较困难又比较复杂的一年,是两个问题兼而有之的问题。从困难程度来说,没有2009年那么困难,保增长不是主要任务。复杂程度也没有今年这么复杂,今天所谓复杂,很多问题我们看不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不知道。也不知道中间会孕育什么风险。在2009年预计今年的时候,大家说今年的膨胀压力会比较大。从今年三月份,一系列调控政策就出台了。包括限制房价的政策。到了5月份,当时在人民银行开会的时候,很多学者又担心中国也会出现通货紧缩,那个时候觉得中国经济的复苏强于任何国家的程度。 3月份,又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开始货币放量政策。中国通货膨胀成为比较大的解决。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中央经济会议说了,把调整经济结构还是作为未来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这就显示出了今年宏观调控的一些复杂程度。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宏观调控的很多政策,经济界也好、理论界都在探讨,政府更多采取了行政手段。我个人也认为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可能行政手段有时候比经济手段更管用一点。应对房地产的一些政策等等,大部分行政手段用的比较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说经济手段还是起着主要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今年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中央经济工作有一个基调,把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还继续强调要把处理好三个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通胀预期的关系,还是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重点。这是一个提法。

第二个,巩固和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果。过去两年我们对经济危机已经取得成效,未来还要巩固和发展这个成果。

从这两句话的解释,我们知道2011年的主要经济工作,我们提出15个字的方针,还是要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促改革、惠民生。我给简单介绍为什么这么考虑这个问题。

今天我想讲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怎么看。第二对当前的经济增长存在哪些矛盾和问题,结合世界经济发生的一些变化。第三个问题,给家简单讲讲,按照现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济明年大概是什么趋势。这样三大问题。但是讲这三大问题之前,肯定要有结合。第一结合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明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哪些方面要贯彻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建议,比如在改革上,在一些结构调整上,哪些地方可以先突破的。第二,离不开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很多政策,我们也在强调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关系,世界经济形势不一定接受了,外界怎么变,我们怎么变。现在不是了,中国的因素也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因素了。我变了,世界不变,世界在变,我怎么变。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关系比较复杂了。我们也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完以后,新华社的通稿里,第一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说出来了。以前中国对世界经济怎么判断,我们很少说,只是一个大的判断而已。

这一次,我们对世界经济怎么判断,第一次出现在新闻稿里。这说明中国的作用在加强。

反过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互动作用在加强。我们既要判断好世界经济的判断,又要判断好世界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要结合在一块。从这三个角度看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以及明年经济的走势。

怎么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我刚才简单讲,中央经济会议有五大判断,对今年的经济形势。

第一,国民经济确实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按照现在的增加速度,可能要达到10.3%。这样高的速度,比去年要提高1.2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增长速度,从今年7月份开始,已经稳定。这是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成果是非常好的。这个过程中,消费增长是比较快的,投资增长比较稳定,外贸出口超过我们想象的,开始恢复了。这一点,大家也说,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1929年相比,全球化没有变。各个国家没有把自己的市场封闭起来,这是和历史上历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不一样了,各个国家尽管碰到这么大的困难,但是没有把市场封闭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特别强调最近社会上有一些说法,中国今年以来应对房地产的政策失败了,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今年以来中国在房地产的调控里,取得的成效是非常大的。判断房地产的成效有两个指标,第一房地产的价格,基本上我认为是稳定住了。尽管9月份以后,环比又有所上升,部分城市的房价有所抬头,但是没有房地产宏观调控,可以想像在流动性这么宽松的情况下,房价上升是不可控制的。第二,在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的同时,房地产的投资速度下来了,保持很快的增长。这对未来一年到一年半的房地产供给,特别是商品房的供给,打下了基础。预示着未来房价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这是我们讲的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农业获得了丰收。尽管粮食价格、蔬菜价格在上升,但是粮食丰收不容易的。连续四年过1万亿斤。

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有成效的,包括区域之间的结构,高耗能、高污染的限制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要素转移,现在我们做资本市场的,特别关注区域间的要素转移,大量的生产要素,工厂,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确实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大家也都关注区域性的板块,反映了区域之间的发展。我认为中国七个大的结构调整,区域结构是很大的,大家可能觉得区域政策太多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区域的发展这几年还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第四,民生有所改善。民生的改善主要表现为社会覆盖面的加强,特别是农村的养老保险在加强。现在已经覆盖到23%的县。另外,农村的新农合水平在提高,这两块实际上预示着未来农村的消费增长是有一定潜力的。这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意义也是很深远的。一旦农村的社保体系建立得更好一点,我们讲农村的一些消费,包括农民的收入,消费的提高,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第五,关于改革还是有一定成效。像人民币汇率改革、林权制度等等改革,特别是文化产

业的改革。在十二五规划里,专门有一章专门讲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确实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两个角度来说,服务业的发展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还有一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没有讲,价格问题,今年9月份以前,控制通胀预期还是有成效的,但是9月份以后,为什么突然全国的价格在上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胀预期发生了变化,这和美国的放量货币政策分不开的导致,全球通胀预期上升,引发了中国9月份物价上升。

但是控制通胀角度来说,今年整个控制通胀的成效,相对2009年底的预期来说,是小了。可能过了一年,很多人都忘了,2009年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的时候,很多人通胀可以过10的,实际看起来,尽管百姓对通胀的压力还是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控制通胀还是有效果的。

有没有问题呢?我个人讲到的,大概今年从长期来看,中国结构性问题、体制性问题,结合在一块,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结合在一块,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结合在一起,中长期的问题要解决了,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很多问题,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包括收入分配,但是我们也看到,中长期里面,体制结构问题,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这七个大的结构问题,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在七个大结构问题里,我认为解决比较好的是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这几年有所进展,但是进展不大。需求结构依赖于收入结构,大家在十二五规划制定之前,社会的期望值非常大。但是我看到中国的十二五规划里,我一再和社会各界人士强调,我说理解收入分配,十二五规划里有四大亮点。第一,科学发展方式是主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这是一个亮点。第二个亮点,在产业上,我们提出新能源产业,十二五里列的七大产业政策,和社会上说的不一样,排在第一个是互联网和新兴技术,第二个是节能减排上,这个顺序是有一定含义的。说明未来我们的发展是靠绿色、新能源汽车。有一些成熟的技术可以大大地发展,包括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可能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要大。产业里还有两大突出的,一个是海洋经济,几年以前我们提出过,我个人理解,包括三个含义,第一叫做海上运输,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比较敏感,因为涉及到海洋主权争端问题。第二渔业,简单的摩擦,比如前一段的撞船事件。还有海上的旅游。第四块是海洋资源。还有一块是和临港资源的发展。这一块亮点,涉及到海洋经济战略,这是未来要发展的,可以找到一些亮点在里面。

产业里的第二个亮点,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个亮点,关于国民经济收入调整的问题。通篇看十二五规划,不是简单的把富人的收入通过捐助拿给穷人,不是简单分蛋糕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大蛋糕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发展,通过发展解决就业,通过就业解决收入分配。没有就业,不可能解决收入分配。我们也提出来,要防中国收入陷井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怎么样保证就业,除了发展经济,第二块就是加快培训。中国提出来叫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概念。

第三个办法,这两个问题肯定解决不了收入分配问题,提出公共服务均衡化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的教育保障、医疗卫生,以及刚才说的新农合、农村的

养老保险,这些改革的意义是重大的。

第四,如果这些问题还解决不了,真正强调收入分配。把一部分有钱人的钱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到技术阶层,把国有企业一些利润转移给社会保障,这里提到国有企业利润的改革,高端工资的限薪问题、劳资谈判问题、个人所得税的调整问题。过去大家在十二五规划之前,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第四个方面,这是过分了。当时我也觉得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有钱人不高兴。我见到一个校长,他说,我一个大学校长,我的工资买不起一个房子,有个副部长也说,买不起房子。一个高管年薪100万了,他说我的水平在国外能够拿到2000万甚至7000万,我的收入也低了。所以从下到上,没有一个人对收入是满意的。所以在这次十二五规划里,把收入分配问题讲得很清楚。针对这个问题,明年第一年在收入分配会调整,农村、社保、养老保险,个人所得税能不能做一些解决。国有企业的利润、分红的比例能不能提高一点。针对这些方面的改革会多起来。

这是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还有体制性的问题。说的比较多的有这样三大问题,可能是需要解决的。

第一,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力事权划分问题,地方政府承担很多事权,但是没有财力,地方政府解决它的事权两个主要办法一个是卖地,第二是建立融资平台,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贷款解决当地的一些基础建设、社会事业建设。这两个问题是从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好、十二五也好,提出加强县级政府的财力投入。中央的转移支付和地方的转移支付往县级增长递增,要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大的问题,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和地区的垄断资源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甚至市场资源问题。一方面大家知道节能减排也好,要靠产品价格改革,另一方面老百姓感觉这些资源都是国家在控制,为什么要涨价,这里还有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问题,资源税问题。存在着非常多的矛盾。

主要还是资源性产品价格、环境成本,金融价格、利率市场化问题。这两个问题又连在一起。十二五规划提的非常清楚,加大市场化力度。这个问题,明年会重点解决。今年的通货膨胀现在开始起来了,我们当时就说,中国经济好的时候,通货膨胀,影响了居民的利益,经济不好的时候,也不敢改,企业困难,增加了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到底什么时候是很好的时机?我们现在回头看,5月份是一个时机。现在看起来,这个有难度,但是不改,确实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央通过行政手段拉闸限电,通过要素配置解决。这是长期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十二五规划里都有一些说法,落实到年度工作要去做。

从年度分析上,我们更加关注一些短期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压力在加大。

第一,膨胀压力在加大。讲到原因,当然原因很多了,第一,通胀压力,第二货币存量,包括原材料成本上升。第四,受到气侯的影响,像蔬菜的问题。光这样说,问题解决不了,说怎么应对,没有把物价上升的原因搞清楚。我们也说,回头看,和2004年的物价上涨,当时由于粮价上涨引起的,CPI也达到 3.9%,第二轮2007年-2008年的物价上涨。第三轮就是这一次了。我说2004年的物价上涨就是农产品(13.56,-0.18,-1.31%)供给不足,导致粮价上

升,那个时候的总供给、总需求包括货币需求不复杂,解决办法很清楚,就是增加供给。从2004年开始,中央政府把农业税补贴了,增加农产品供给,连续七年粮食丰收。2007-2008

年的物价上涨,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高于13%、14%,中国消费拉大,拉动全球商品经济的上升,根源在于中国经济过热。这一轮,中国GDP只有10%,我们的工业有些产能还是过剩的。全球的经济增长复苏慢下来了。从全球来说,在全球产能过剩情况下,带来了通货膨胀。如果全部是中国的成本推动性,也解释不了。为什么说成本推动性,为什么涨的是蔬菜、房地产?成本没有增加,个别成本有的是增加了,所以解决这一轮的问题,我们说这一轮通货膨胀所有的因素都在一块了,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既有通胀预期问题,搅在一块。中央的办法很清楚,从供给上、打击投机上,控制通胀预期上来解决。当时有人说为什么不加息,为什么不动用货币政策,社会上说法很多,包括这一次,大家预期市场要加息。我的解释是,看看国十条有没有作用,因为我说不清楚这次通胀的原因是什么,货币政策肯定要回归稳健,不回归稳健是不可能的,因为物价上涨最终是货币因素。但是短期金融货币是不是就能把物价减下来,肯定做不到。全球的产品价格上涨,不是中国需求引起的。是美国的货币问题引起的。所以,我认为当时出来国十条,我认为非常正确。但是社会上很多学者在质疑,发改委又在搞限量。这次经济通胀因素很复杂。

也有学者说了,这一轮在通胀预期前提下,还有期货市场,我要解决这个经济问题,在通胀预期情况下,流通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时候要治理流通领域。国16条基本从这个角度来说的。但是如果没有效果,其他的政策还要去做的。这是第一个问题,通胀的压力在加大。

但是不管哪些原因,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

这里我稍微花点时间讲,我认为这一轮中国经济通货膨胀不是短期的问题,可能是中长期问题。问题是美国的货币放量政策什么时候退?美国是结构性失业,过去几年,美国把低端产业都赶走了,通过推升房地产把经济拉起来,多的人可以做建筑工人,把就业解决了。等建筑不行了,这些人又失业了。美国没有办法了,要搞产业化,但是没有三五年,产业化起不来。只有量化宽松,财政赤字已经到了10%,继续扩张,我们觉得他的经济很难。流动性陷井,政策有作用,但是作用很小。包括新能源技术进步也比较慢,制度创新也没有多少,宏观调控政策也没有多少,全球的经济复苏确实非常缓慢、非常曲折的过程。

美国什么时候退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但是要从10%降到4%,两三年退不出来。他要不退,全球的热钱往发展中国家流失,挡不住,全球就会通胀。我们在十二五提出要解决劳动报酬要和劳动生产率同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要和工资一样,结果就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生产力的压力做不到了。2004 年、2005年之所以降,是因为老百姓工资不涨,价格就稳定住了,传导不下去了,物价就不长了。这一轮就可以往下传导,工资和物价联动的机制开始了。所以也讲到物价的机制,中长期的问题。这次在十二五规划里,把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结构、通胀预期放到十二五规划里了。

通胀的压力,我认为不是短期的问题,还是中长期的问题。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可能是滞胀,发展中国家肯定是通货膨胀。但是涨到什么程度,我们还不好说。还有其他的因素来决定。

第二个问题,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

总的来说,目前房地产的调控价格没有调到位,如果调狠了,可能真的把房地产价格调控下来了。结果就是开发商商品房的住房不愿意干了,未来还有风险,如果不调,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之下,价格可能很厉害。结果,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十二五,提出两个机制,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这个提法是对的。包括明年要搞1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建设部的算法,要投入2万个亿。现在房地产投资接近5万个亿了,光靠保障性住房来投,不一定把房地产投资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不够。房地产的调控难度,我认为还是加大的。

这里也简单展开讲一下,我们的投资三大块,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十二五以政府背景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一块可以灵活投资,如果投资下得快了,可以把这块投得高一点,但是这里地方政府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本投资来源于信贷,把信贷紧得过多,这块投资可能也会下来。如果信贷不过紧,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点,十二五规划不要盲目压制。

国内需求快一点,投资就会快一点。从房地产调控,我们看到明年通胀的速度会下降一点。

第二点,粮价可能还有上升的问题。只要是农民多库存一点,城市居民多库存一点,粮食价格就会困难。因为生产周期很难。如果老百姓看不到明年粮食丰收,粮食问题就会绷得很紧。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千方百计地保证粮食问题。

第三点,稳定外需难度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贬值美元谁升值?肯定是发达国家升值。整个外需,加上世界经济,明年复苏缓慢一点,稳定外需的难度还是挺大的。外需少了一块,投资又少了一块,明年的经济增长和今年相比总的来说会弱一点。

还有一个难度,节能减排难度在加大,毫无疑问,现在开始用行政手段,应该用一些市场手段,比如调整资源产品的价格,短期不会大幅度提高。

一方面我们看到需求有往下的趋势,一方面通胀压力很大,这个情况下,既要稳定增长,要管理好通货膨胀,肯定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防止通货膨胀对一些低端人群的伤害。这就是说我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归正常的政策趋向。

明年的经济形势,我认为有五个问题。第一要稳增长,第二防风险,第三调结构,第四转改革,第五惠民生。

防风险,我认为有四个风险。第一通货膨胀的风险,管不好,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大一点。第二,房价的风险。第三,人民币汇率大幅度上升的风险。第四,热钱的风险。调结构,不用说了,农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都要调,中央经济会议上有一句话,今年无论如何要培养出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比较好、大型的企业和产业。我要支持它,怎么支持,财政的政策要支持。过去两年我们也知道,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支持企业搞技改、技术创新,我们也投入了不少钱,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一个企业支持一个亿,就成了微软。如果支持4万家,什么也没有,最后都发工资了。

我们也希望证券部门、投资者们,要看清楚,如果支持的力度小,就没有机会了。强调以后,主管部门应该贯彻这个问题,政府的资金用来撒胡椒面,这是有问题的。

第四个亮点,改革要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提到要精心设计,怎么理解,写报告的人要进行解读。但我个人认为,调结构很重要的一块是通过改革促进的。改革有时候要冒点风险的,比如资源性产品价格的问题。你永远找不到最好的机会,但是你可以找到一个相对好的机会。财政有很多钱,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革。

惠民生,包括廉租房的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经济总体上可能回落一点,预计9%-10%之间。这是大家对中国经济预测初期的问题,没有过10的,也没有降到9%的以下的。大家对明年的GDP的看法基本一样。

第二个差异,可能是在物价上。如果今年什么价格都不改革,没有任何新涨价因素,按照现在的大约的估计,翘尾因素可能在2.3%。明年上半年,2 月1号是春节,1月份的物价可能要涨得非常高,1月份又是元旦、又是春节,环比要涨1%,这是最基本的。恰恰我们看到的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两会期间,物价翘尾因素很快。

工资物价基本联动的话,我们预测调节水价、电价、加上资源性改革,考虑到工资物价联动,如果改了,明年1月1号改,影响全年的CPI1.5个百分点。这两个加在一块,接近4%了。还有一些新涨价的因素,粮食价格、油价,有人预计油价明年要涨到100美元。这样看起来,明年要把物价改革,又想把物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难度是比较大的。

结果就是中国控制的资源性价格改革,可以选时机,不一定马上就改。我们也认为明年的膨胀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预计应该是在4%,或者略高一点的水平上。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传出一些数据,财政赤字9千个亿……市场上的预期就是这样。我们看到这个结果,经济在9,物价在4,按照这个匹配,和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比,都是好的。困难程度没有去年大,但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比,还是不错的。从经济基本面上,房地产价格抑制的态度来说,今年的资产价格不会太差。

我的报告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通胀与增长并存,政策趋向积极稳健

——2011 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0 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

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2011 年我国GDP 增长9.5%左右,比2010 年回落约0.5 个百分点;CPI 上涨4%左右,高于2010 年0.7 个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

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 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 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

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12.6%,比上年同期加快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 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GDP 分别增长11.9%、

10.3%和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

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尽管2010 年前11 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没有变化,名义上一直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政策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从“宽松”转向“趋紧”,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回落(图2),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连续两次动用加息手段。财政政策刺激力度也比预期的要小,原因在于财政收入增长加快,财政支出增长慢于预期,财政赤字率(即财政赤字额/GDP)约为1.8%左右,明显小于3%的预期水平。

2.三大需求趋于协调,内生性增长动力明显增强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拉动型特征十分明显,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2.3%,最终消费的贡献率为

52.5%,净出口的贡献率则为-44.8%(表1)。在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2010 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明显改善,协调性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降低,净出口贡献率明显提升。费、投资和净出口)来看,2009 年中国经济的投资一是投资增长明显回落,动力切换结构优化2010 年前11 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1 万亿元,名义增长24.9%,比去年同期回落7.2 个百分点。由于去年投资价格为负,今年为正,扣除价格因素后,今年投资实际增幅回落更加明显。根据我们测算,今年1-11月投资实际增长21%左右,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4 个百分点。在增长放慢的同时,2010 年投资结构也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央项目增长持续回落(图4),前11 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9.0%,比去年同期的31.8%回落了12.8 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投资依然高涨,前11 个月增长36.5%,高于去年同期18.7 个百分点;三是第三产业投资快于一、二产业,前11 个月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9%,明显快于第一产业的16.6%和第二产业的22.7%;四是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东部地区。1-11 月,东、

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分别为21.5%、27.1%和26.5%。二是政策继续显效,消费需求平稳较快增长。受消费刺激政策延续和完善、经济景气回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11 个月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增长18.4%,同比加快3.1 个百分点,实际增速与去年回落约1 个百分点。2010年消费热点集中在与政策刺激密切相关的汽车、家电和建材三大领域。比如前11 月,汽车

产销双双突破1600 万辆,全年将突破1800 万辆,将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三是对外贸易恢复性高增长。今年前11 个月,全国出口名义增长33.0%,进口增长40.3%(图5),而去年同期则分别是同比下降18.9%和15.7%。今年出口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外部环境好于去年;二是低基数效应,去年出口增长为负19%;三是稳出口政策效应继

续显效。还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出口表现十分耀眼,如甘肃增长1 倍以上,西藏增长94%,云南增长78.5%,江西增长67.1%。-50从全球贸易环境来看,尽管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图6)仍在低位波动,全球贸易

形势仍不乐观,但我国对美、日和欧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迅速恢复。前11 个月,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338.8 亿美元,增长33.3%,占同期我国

进出口总值的16.2%。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468.9 亿美元,增长29.5%。日本为我国第三大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2677.9 亿美元,增长24.9%。中国

和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2630.1 亿美元,增长33.6%。

3.工业生产快速反弹,月度增长持续回落

工业增加值占我国GDP 近一半的比重,从历史数据观察,我国工业生产与GDP 增长高度相关。受出口恢复、内需旺盛、企业回补库存和低基数四大因素影响,2010 年前11 个

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同比提高5.5 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同比增长13.6%和16.7%。近几个月工业生产减速,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加大了强制

节能减排调控力度,对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实行差别电价。

4.通胀水平温和上涨,新涨价因素不断增大

进入2010 年,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CPI 由1 月份的1.5%逐月回升到11 月份的5.1%,达到28 个月以来最高。1-1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比上半年扩大了0.6 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扩大了1 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今年前11 个月,有8 个月份环比正增长,只有3 个月份环比为负增长。从表面上看,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和房租价格上涨引起的,但实际上,我国物价正处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扩散的关键时期,CPI与PPI 由交替循环波动在2010 年下半年变为同步上升的趋势(图9),更加增大了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

5.综合警情指数在稳定偏热区间波动根据我们开发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分析系统”,11 月份,我国宏观经济综合警情指数

在稳定区间,但紧邻趋热界限的区域波动(图10)。构成综合警情指数的10 个指标中,财政支出处于过热水平,货币供给(M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

总额在趋热区间,受节能减排硬性约束,发电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在衰退水平,金融机构贷款和财政收入处于稳定水平。二、2011 年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三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将不断衰减,人均GDP 突破4000 美元后面临掉入“中等收入陷进”的风险,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和“未老先富”带来的挑战,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刻不容缓。要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重大挑战和问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由之路,这必将对未来若干年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1 年世界经济将由前期超常规政策刺激下的恢复性反弹转向平稳甚至低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趋紧。美国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虽然GDP 同比增长已连续3 个季度为正,但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业依旧低迷,银行放贷能力尚未复苏,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尚未有实质性好转。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短期内对本来疲弱的经济复苏来说很可能是雪上加霜,在财政重建和刺激经济的“二难选择”中,2011 年欧洲经济很难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日本经济在对美国和中国的双重依赖中有所恢复,但其受外部影响较大,未来仍有不确定性。总之,发达国家在低增长中继续加大货币供应,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不仅在发达经济体增长疲软的情况下也不可持续,而且还面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压力,最后很可能形成殊途同归的一个结果,即“滞涨”,这是明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二)“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

1.投资增速依然较快,但增速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是GDP 构成的要素之一,与经济增长有

同步的趋势。对明年投资而言,

既有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总体上投资增长将小幅放缓。有利因素包括:各地区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高涨,“新非公36 条”等政策促进民间投资。不利因素主要是房地产在调控中的走势仍不明朗,财政政策效应衰减、调整支出结构并且加大对非增长性项目支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将对投资产生抑制。初步预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0%左右,明年低于2010 年的增速。

2.扩大消费继续显效,消费继续较快增长随着已有政策效应的发挥,城乡居民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就业形势的好转,扩大内需的成效日益显著。与此同时,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依然受到多方面压力:一是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经济发展提升较为缓慢;二是通胀水平走高,特别是食品、住房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持续高涨打击消费者信心,消费者预期指数在2009 年以来的缓慢提升后又迅速跌落(图1)。初步预计,2011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比2010 年放缓1 个百分

点;实际增长13%左右,也比上年回落2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是GDP 构成的要素之一,与经济增长有同步的趋势。对明年投资而言,既有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总体上投资增长将小幅放缓。有利因素包括:各地区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投资热情高涨,“新非公36 条”等政策促进民间投资。不利因素主要是房地产在调控中的走势仍不明朗,财政政策效应衰减、调整支出结构并且加大对非增长性项目支出,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将对投资产生抑制。初步预计,明年固定资产投

资将增长20%左右,明年低于2010 年的增速。

2.扩大消费继续显效,消费继续较快增长

随着已有政策效应的发挥,城乡居民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就业形势的好转,扩大内需的成效日益显著。与此同时,消费需求增长的动力依然受到多方面压力:一是居民收入

增长相对经济发展提升较为缓慢;二是通胀水平走高,特别是食品、住房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持续高涨打击消费者信心,消费者预期指数在2009 年以来的缓慢提升后又迅速跌落(图11)。初步预计,2011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比2010 年放缓1 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3%左右,也比上年回落2 个百分点。甚至变为负拉动。另外,外需疲弱、节能减排和投资放缓等因素也将抑制工业生产的增长。初步预计,2011 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3%左右,比2010 年回落2 个百分点。

(三)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从目前来看,推动2011 年物价进一步上涨的因素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很大,这一压力一方面来自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来自于国际粮价震荡和上涨在

国内的传导。二是要素价格上升,成本推动型通胀成为主要形式。由于“刘易斯拐点”临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已成定势。三是流动性过剩仍将助长通胀。一方面由于明年信贷投放大约7 万亿左右,仍处于历史高位,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国际资本流入增加,导致2011 年流动性过剩状况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有:一是经济减速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总供求关系将朝着有利于物

价稳定的方向发展。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稳。受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复苏乏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11 年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出现大幅飙升的可能很小,这将减缓输入性通胀压力。三是货币政策转向稳健,货币信贷增长将恢复常态,这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

综合上述因素来看,影响2011 年我国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在成本推动方面。因此,化解和解除通胀压力的政策重点不仅仅是抑制需求,还要把改善供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初步预测,2011 年全年CPI 上涨4%左右,高于2010 年0.7 个百分点(表3),其中翘尾因素2.3%,新涨价因素1.7%。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势展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势展望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2007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主要表现为: 1.1.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 前三季度GDP增速累计为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分季度依次为11.1%、11.9%和11.5%。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丰收。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猪牛羊禽肉总产量继续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在11.5%左右。

。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 2.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 投资增速高位回落,1-9月为25.7%,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消费增速为15.9%,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三大需求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合理变化。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1.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

。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都继续大幅增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951亿元,同比增长36.7% ;2002-2006年,企业利润年均增幅高达35%以上。2004-2006年,当年财政增收由5000亿元上升到近7700亿元,今年1-3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可突破5万亿元,增加额可突破1万亿元。

。 人民得到实惠较多。 4.人民得到实惠较多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预计达到1200万人,大大超过了全年900万人的目标。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推进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判断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达经济体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但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略好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经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普遍疲软,因此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低迷,但近几个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工业活动和贸易均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首先,英国投票退出欧盟的影响仍有待充分显现,预计未来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并对信心产生更大影响。其次,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尤其脆弱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压力加大。最后,新兴市场国家仍需实施大幅度的财政调整,尤其需要警惕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国内风险的加剧,尤其是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何时加息是全球货币政策趋向的重要参考。在今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会议决议以7:3票数通过,决定维持0.25%-0.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就未来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官员仍保留了2016年加息1次的余地,中长期利率预期也被下调。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2016三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略超市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幅略有回落,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经济增速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季度CPI温和上涨1.6%左右,PPI涨幅为负1%左右。 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减缓,总体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而去年同期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为1.6%。因此与去年相比,累计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显示平稳增长的特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看,8月份促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一、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 6.7%。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发展加快,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受益于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较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52.8%,较2015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

图1 2015年1季度-2016年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下同。 二、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中国政府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6年10月份,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引领和支撑。前三季度,全国农业经济基本稳定,“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受恶劣天气影响,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2015年减产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2015年减产91.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 三、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成绩 宏观形势与市场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金融模拟 专业:金融银行 学号:0819148-0819151 学生姓名:张业陈宁媛严倩璐宓琳晔 2011 年11月

目录 ●全球经济大环境--------------------------------------------1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 ●证券资本市场概况-----------------------------------------2 ●行业分析-----------------------------------------------------3 ●公司财务分析-----------------------------------------------4

一、全球经济大环境 1.世界经济现状简述: 今年注定又是复杂多变的一年,且不说日本因受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的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从美国的债务上限风暴、评级首次下降;欧洲继希腊经济动荡后各国都日益疲软,欧元贬值;到如今“占领华尔街运动”更是风生水起,大有遍布全球的趋势;不得不令人感叹,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局面,需要国际社会密切沟通,建立良好的风险抵御机制。目前,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表现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并为未来的经济稳定增长埋下隐患。联合国预计,世界生产总值将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3.1%和3.5%,但是复苏可能遭遇挫折,使得增长降至2%以下。如果一些风险因素转变成为现实的话,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可能重新陷入衰退。因此,总体来说,2011年对于大部分国家不是腾飞的一年,而是复苏的一年。之后,笔者想具体表达下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看法。 2.占领华尔街运动 这是一场对不公金融体制表达不满而举行的运动,始于今年9月17日,上千名美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聚集在曼哈顿,视图用抗议声、横幅来“占领”华尔街,他们认为那些金融高管正在把他们的获利建构在基层群众的重压、损失之上。你要问是怎样的损失?我们用数据说话,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发布的报告,对金融危机三年来美国经济社会状况做出了悲观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 万人,为52年来最高;收入在贫困线一半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为2050万人,为36年来最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数量从2009年的4900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万人。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所得,相比1999年下降了12.1%,收入最高的10%的人同期只下降了1.5%,而同期收入显著增长的唯一人群是最富有的1%的人群,他们拥有总收入的约1/5。显然那社会1%在享受着富裕的乐趣,而剩下了百分之九十多却不得不为就业、生活必需品等发愁。这样极度的社会不平衡必然会引起动荡。 对于此次事件最多的思考是有关于资本主义是否“没有未来”,笔者认为这不是此次事件的本质,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如今经济金融体制的问题,而无关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难道财富的分配不均只出现在资本主义?显然不是,亚洲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贫富差距的显著性也不低。这也是笔者想重点讨论此次事件的原因。这次运动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游戏,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诱因。健康的金融市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因为它唤醒了闲置睡大觉的资金,让钱快速流动起来,提高货币使用效率。而当这个市场不稳定的时候,许多危机便浮上水面,这从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噩梦”可以体会到,政府救市是拯救金融市场的最大方法,但是从总体和长远利益看,政府救市就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少数人的贪婪,救的不是百姓,而是金融机构的高管和一些金融投机客,让赌局别散,他们好继续捞钱。 所以,政府一定要理性地分析金融市场,切不可盲目地用简单注资的方式救市,因为政府救市的钱都来自百姓的纳税,决不能牺牲99%的人的利益去满足1%的人的贪婪,否则,必然会引起公众的愤怒。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已经更加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迫切性、重要性,因此,好好思考如何正确救市,是各个政府的当务之急。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刘庆斌管理学教研部讲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及政策的介绍,让学员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结合地方政府对经济的部署,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把握哪些行业在当前的调控中是被约束的,更好的改善地方经济的增长的动力。 [中心内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介绍,把握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作为经济就增长的动力来源,以及如何结合地方经济状况,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驾驭能力,更好的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和了解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让我们的学员可以了解加大调控力度的行业,这样以更好的去应对,我想这是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导语] 我今天给大家谈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明年的走势;第二个就是想谈一下这一轮宏观经济增长的动力;第三,谈一谈这一轮宏观调控的一些主要措施以及明年的宏观政策走向。 [正文]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明年走势分析 (一)宏观经济基本状况 首先,我想谈第一个问题,从2003年年中开始的这一轮宏观调控,到现在应该说已经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到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保持了%,增长势头呢略有回落。但是,还是一个高速度增长的势头。

其次,我们的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大幅度地增长,居民的收入也以比较高的速度在增长。还有消费增长也比较快,前三个季度我们城镇的新增就业达到了810万人,完成了全年计划目标的90%,城市下岗职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达到了390万人;随着就业的增长,居民的收入也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2450元,实际的增长速度达到%。那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02元,实际增长%;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前三个季度消费增长速度达到13%,这就为中国经济的需求的增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这个形势的的表现就是我们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贸易顺差增加比较多,我们前三个季度出口增长同比速度是%,进口增长16%。贸易顺差达到了683亿美元。应该说对外的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第四个方面,表现的就是我们的财政收入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势头。金融运行也比较平稳。前三季度的财政收入增长%,支出增长%。收入大于支出超过3800亿元。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我们解决一些经济生活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解决一些我们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比较好的物质条件。 前三个季度,货币的增长速度也是相对比较平稳,广义货币的增长达到%,这个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到九月末,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是%,也保持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 另外,就是我们的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在得到加强。你比如说像煤、电、运,这些过去一直比较紧张的部门,目前情况有所缓解。粮食的产量在去年增加增产700多亿斤的基础上,今年有望继续有所增长。部分地区的房价也有所回落,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房价还保持着上升。这是我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好的一些方面。 (二)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的宏观经济运行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也是对我们未来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的方面。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2018国际经济宏观形势分析

国际经济形势 2016 年美国经济平稳增长,2017 年一季度增速达到2.04%,同比环比均创新高;欧元区经济受益于货币宽松政策、弱势欧元和原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下降,经济状况企稳,2017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50%;日本经济在出口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下,也获得了正增速。截至2017 年4 月失业率数据显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缓慢下降,其中美国失业率下降至4.4%,欧元区失业率下降至9.3%,日本失业率下降至2.8%。整体看,外围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1、美国经济:稳健复苏 2017年,美国经济稳健复苏,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达到2.5%左右,但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失业率下降,就业率尚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劳工收入增长缓慢,储蓄率上升,影响了国内消费的增长。美联储继续加息并开始“缩表”。美国总统特朗普新的税改方案将对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巨额国债将制约经济的发展。 2017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上升态势。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声言要给企业和中产阶级大幅度减税和准备放松对金融监管等刺激经济的措施,这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些正面的影响,GDP的增长开始加速。一季度美国经济开局季节性疲弱,但明显好于2016年同期,二季度出现明显反弹。前两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分别增长1.2%和3.1%。三季度,尽管有飓风影响,GDP环比折年仍增长3.2%,保持较好走势。主要机构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略快于2017

年。IMF 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和2018年美国的经济增速将在2.2%和2.3%;通胀维持在2.1%左右;失业率分别为4.4%和4.1%。OECD 12月发布的报告预计,2017年和2018年,美国GDP增速将分别为2.2%和2.5%。美联储 FOMC 12月会议将美国2017年和2018年GDP增速预测均上调至2.5%。 不过,美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投资者对实体经济信心不足,美联储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三批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印出了3.963万亿美元的钞票,但只有760亿美元进入了实体经济。绝大部分的钞票进入了股市、债市和房市,造成了虚拟经济的繁荣,三大股指迭创新高的同时泡沫隐现,一旦破裂或大幅度下跌将对经济造成较大影响,股市的繁荣也造成了严重的两级分化。 2018年美国经济最大的利好因素是实施特朗普税改法案。这对个人普遍减税会刺激国内消费的增长,可谓立竿见影;对GDP的增长也会迅速见效。它不仅有利于美国经济,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因为美国的消费品绝大多数源自海外进口,这对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对美国出口是个利好因素。 特朗普税改法案对国内企业对实体经济增加投资是个利好因素,有利于美国实施再工业化,也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从长远来看也是个利好因素,也会带动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税制改革。全世界有不少国家的企业税高于美国,这就迫使这些国家调整税率。 由此判断,2018年美国经济的增长会比2017年略好一些,GDP 有望增长2.6%~2.7%。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程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证书权威机构认证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 目前合作权威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中央编办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登记号:210000005343)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该证书是对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继续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证明。持证者,说明其通过了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与测评,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作为学员能力评价,考核,聘用和从业的重要凭证。 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培训收益: 1、提升对宏观经济形势与趋势的把握,提升业绩和绩效; 2、把握当前金融政策新动态与变化,选择具备竞争力的市场策略; 3、学习经济的周期性,发现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形成行之有效的对策。 培训背景: 当前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经济增速的下滑、成本上涨等因素已成为所有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放眼世界,经济形势同样扑朔迷离。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找到发展之路,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当前经济政策分析 一、中国经济面临的瓶颈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式分析 1、欧债危机仍是影响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 2、美国经济问题 3、日本睡醒了 三、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形势分析 1、经济数据

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成绩 宏观形势与市场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金融模拟 专业:金融银行 学号:0819148-0819151 学生姓名:张业陈宁媛严倩璐宓琳晔 2011 年11月

目录 ●全球经济大环境--------------------------------------------1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 ●证券资本市场概况-----------------------------------------2 ●行业分析-----------------------------------------------------3 ●公司财务分析-----------------------------------------------4

一、全球经济大环境 1.世界经济现状简述: 今年注定又是复杂多变的一年,且不说日本因受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的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从美国的债务上限风暴、评级首次下降;欧洲继希腊经济动荡后各国都日益疲软,欧元贬值;到如今“占领华尔街运动”更是风生水起,大有遍布全球的趋势;不得不令人感叹,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局面,需要国际社会密切沟通,建立良好的风险抵御机制。

目前,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表现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并为未来的经济稳定增长埋下隐患。联合国预计,世界生产总值将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3.1%和3.5%,但是复苏可能遭遇挫折,使得增长降至2%以下。如果一些风险因素转变成为现实的话,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可能重新陷入衰退。因此,总体来说,2011年对于大部分国家不是腾飞的一年,而是复苏的一年。之后,笔者想具体表达下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看法。 2.占领华尔街运动 这是一场对不公金融体制表达不满而举行的运动,始于今年9月17日,上千名美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聚集在曼哈顿,视图用抗议声、横幅来“占领”华尔街,他们认为那些金融高管正在把他们的获利建构在基层群众的重压、损失之上。你要问是怎样的损失?我们用数据说话,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发布的报告,对金融危机三年来美国经济社会状况做出了悲观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 万人,为52年来最高;收入在贫困线一半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为2050万人,为36年来最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数量从2009年的4900万

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波涛依旧

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地缘政治的影响冲击更加频繁,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美国经济有所回暖,但美元升值与全球经济风险仍拖累其复苏,下半年加息概率较低;欧洲经济低速运行,英国“脱欧”及频发的恐怖袭击严重打击投资与消费信心,增加了欧洲央行货币宽松概率;日本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负利率政策收效甚微,新刺激政策有望出台;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逐步见底,整体情况有所改善,分化现象仍存。 美国经济有所回暖, 下半年加息概率较低 2016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放缓。6月28日美国商务部将2016年第一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速由初值0.5%大幅向上修正至1.1%。2016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表现有所回暖。从制造业运行情况来看,第二季度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上升,6月达到53.2%,创一年以来新高。消费保持温和增长,6月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由5月份的94.7降至93.5,但仍维持高位。 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有所回暖,主要受制造业扩张以及消费改善的影响。一方面,制造业新订单和生产指数增长带动制造业活动持续扩张,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和美元升值对制造业的不利影响有所减弱;另一方面,就业增长和低利率环境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助推作用,美国国内需求有所增长。但长期来看,美元过度升值、企业投资疲软以及全球经济风险等因素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美国经济增长。通胀与就业数据有所改善。通胀稳步回升,6月cpi同比及环比增幅均不及预期,但与前值保持一致。4~6月cpi分别同比增长1.1%、1.0%和 1.0%,且分别环比下降0.4%、0.2%和0.2%。 预计美联储下半年加息概率较低。尽管制造业、消费、就业以及通胀等数据均在6月份呈现回暖,但预计美联储下半年加息概率仍然较低,主要源于内外部两方面因素影响:从内部来看,第一,美国就业整体状况依然疲弱。尽管就业市场数据在第二季度末大幅反弹并超出市场预期,但该数据尚未反映英国“脱欧”公投影响,并且第二季度月均新增就业人数仅为14.7万人,仍然难以反映就业市场的整体性回升。第二,美国贸易赤字规模较大。受油价上涨推升进口总额、美元走强拖累出口等因素影响,第二季度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一)世界经济态势 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国更是遭到世人的怀疑,是否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根据2014年的经济发展态势,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逐渐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2014年美国经济一片向好,并且即将成为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主力军。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季率增长3.9%,经济可谓强劲反弹,而且这一态势在近一年两年内有维持稳定的趋势,经济发展预期良好。另外,尽管在2014年年初欧洲遭遇乌克兰危机,欧洲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这种复苏呈现一种不均衡状态。欧洲复苏的主动力是德国。法国的表现是经济衰退放缓。像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债危机国家正在逐渐退出国际援助计划。虽然2014年世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新经济体呈现减速现象。例如中国2014年以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由于金融风险和政治问题也放缓经济增长的步伐。总体来说,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良好,新兴经济体发展基本稳定,发达经济的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短时期内这种良好势头有望继续保持。国际环境整体有利于中国经济稳步运行,但新兴经济体减速将对外需造成一定冲击。(二)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1)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表一表二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上表可知2014年GDP增长速度和2013年相比有所放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