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大全

三年级上册一、

P18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即:摄氏度℃

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

【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

【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

【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

【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

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

【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

【实验步骤】 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3、再把橡皮泥团捏成一团,放入水中时,它又沉入水底;在浮着的小瓶内装上物体,放入水中,小瓶沉入水底;再把鸡蛋放在没有盐的水中,鸡蛋又沉入水底。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重量;(3)改变水的密度。四、P60第21课空气的成分【实验名称】分析空气的成分【实验目的】了解空气的成分【实验器材】盛有红水(便于观察)的水槽、去掉底的塑料瓶(集气瓶)、蜡烛、火柴、粘有蜡烛油的玻璃片。

【实验步骤】 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入水槽内。 2、在没有点燃蜡烛时,罩上塑料瓶,此时瓶内外水面相平。 3、点燃蜡烛,再把塑料瓶罩上,我们看到蜡烛火焰慢慢熄灭,同时水慢慢涌进瓶内,水面高出瓶外。这说明燃烧消耗一部分空气,即一部分空气支持燃烧(氧气)。 4、小心拧开瓶盖,划燃火柴,迅速伸入瓶口,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这又说明燃烧剩余的空气不再支持燃烧。不足:拧开瓶盖时,外面的空气进入一部分,即使很迅速也会影响到现象,火焰不会立刻熄灭或者是根本不熄灭。因此,塑料瓶换为集气瓶。改进:4、一手按住瓶,一手伸进水中托住玻璃片,移出水槽,正立在桌上,迅速移开玻璃片,划燃火柴伸入瓶口,观察到火焰立刻熄灭。玻璃片的不足:把玻璃片放入水槽中,玻璃片与水槽底紧紧贴在一起,不易取出,用力大了,易划伤手。改进方法:把玻璃片向下的一面均匀粘上几滴蜡油,使用方便好用。

【实验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支持燃烧的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氮气组成。

【实验说明】实验课中只要用到火柴,必须准备污物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年级下册一、

P4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

【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

【实验步骤】 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 2、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动时橡皮筋变得更长些)。说明: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运动摩擦力大。 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说明】 1、“被拉动的物体”用“钩码盒”代替,在改变物体轻重时,只改变盒内钩码数即可。 2、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 3、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不能用测力计拉动

物体比较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

二、P10第5课有趣的磁铁

【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金属片、玻璃片、木片、纸片、塑料、水槽(盛水)、泡沫板、支架(铁架台)

【实验步骤】 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发现磁铁只把铁制物品吸起来,说明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的泡沫板上。过一会儿,观察到两块磁铁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以上现象说明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 3、拿起另一块磁铁,用它的两端分别去靠近水槽中或悬挂着的磁铁,发现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说明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 4、再拿起磁铁去靠近大头针,发现两极吸的大头针多,而中间吸的大头针少。说明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实验结论】 1、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磁铁有两极,有指南北的性质。 3、磁铁的两个磁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吸。 4、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三、P21第8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名称】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实验目的】了解太阳下物体影子有方向、长短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材】手电筒(“电筒光”代替“阳光”)、铅笔(代替阳光下的物体)

【实验步骤】物体不动,拿手电筒模仿太阳从早晨到中午、到傍晚,一天中在空中的运动,观察现象。发现: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

【实验结论】影子总出现在背光一面;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不同和长短变化的不同。

四、P30第11课灯泡亮了

【实验名称】探究基本电路的组成(或:探究灯泡亮的秘密)

【实验目的】学会连接电路,了解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

【实验器材】电池及电池盒、开关、导线、灯泡及灯座等

【实验步骤】 1、用导线把电池(装入电池盒)、开关、灯座(固定好灯泡)依次连接起来。 2、合上开关,灯泡就亮起来了。 3、打开开关,灯泡就灭了。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灯泡)四部分。

【实验说明】实验步骤中,让学生明白各部分的作用: 1、开关:控制灯泡亮灭; 2、电源:电的来源; 3、用电器:用电工作的机器,统称用电器; 4、灯座、电池盒是附属部分。

五、P33第12课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实验名称】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实验目的】会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泡连接在一个完整电路中

【实验说明】小学阶段不必出现“串联”、“并联”两个名词。让学生明白共有两种连接方法:一种是手拉手,另一种是并排连接,形象掌握即可。六、P35第13课谁的本领大

【实验名称】探究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实验器材】塑料、玻璃、橡胶、纸板、木头(干、湿)、石头、金属丝(铜、铁、铝……)、电流表

【实验说明】 1、能把各种材料连接进电路,看灯泡亮不亮;区分常见导体、绝缘体。 2、有意识地准备干、湿两种木块。连接干木块时,灯泡不亮,说明干木块不容易导电;连接湿木块时,由于电路电流小,灯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据这一现象确定湿木块不容易导电,从而属于绝缘体,这时教师应引导用更精密的仪器电流表来检测,从而认识到湿木块是导体。 3、区分好“容易”、“不容易”与“能”、“不能”的不同。

四年级上册一、

P4第2课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 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二、P12第5课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一)搅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到: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结论: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二)用热水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到: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结论: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三)研碎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相同时间。观察到: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没研成粉末的溶解得慢。结论: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说明】 1、本课是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以来,第一次引导他们自行设计对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好相同和不同材料,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 2、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会使物体溶解得更快。

三、P20第9课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量筒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四、P28第11课植物的叶(二)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五、P30第12课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 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六、P34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实验名称】热空气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漏气的塑料袋。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

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用手摸一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

【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说明】 1、规范使用酒精灯。 2、本实验中要引导孩子:(1)感觉:塑料袋热,而且有一股上升的力量,说明里面的空气已成为热空气。(2)看:塑料袋鼓起来,说明里面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松手后,看到塑料袋上升。说明热空气轻会上升。 3、如果用“纸蛇”实验,先把纸蛇提起,观察到纸蛇不转。再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纸蛇转动起来。这样对比观察,更有利于说明热空气的性质。

七、P36第14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一)压缩空气实验

【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

【实验器材】注射器、橡皮。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吸进空气。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说明】手压活塞,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

(二)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器材】气球、曲别针、透明板、塑料线、小车。

【实验步骤】 1、把曲别针做成一金属环,粘贴在气球上。 2、让金属环穿过拉直的塑料线,把线拉平。 3、将气球吹起松手,看现象。

【实验现象】气球吹起松手,会在铁丝上飞行。

【实验说明】此实验还可以这样做:把气球吹足气,固定在小车上,松手看现象:看到小车会运动。

【实验结论】气球内部的气体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反冲。

八、P40第16课瓶“吞”鸡蛋的秘密

【实验名称】研究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目的】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实验器材】玻璃杯、硬板、水。

【实验步骤】 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将硬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2、先用手按住硬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到,硬板不会掉下来。

3、将倒过来的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

【实验现象】将杯子倒过来松手,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不会掉下来。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实验说明】 1、瓶“吞”鸡蛋是本课的一个导入实验,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以引人大气压力实验探究。注意:选择瓶口要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鸡蛋剥去外壳,为了封闭好,鸡蛋沾上水会更好,而且实验时小头朝下。 2、还可这样做实验: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迅速塞住瓶口,鸡蛋被“吞”进去。 3、实验完毕,鸡蛋不易取出。可见本册教学参考书P201瓶“吐”鸡蛋的实验。

九、P40第42课水流有力量

【实验名称】研究水流的力量

【实验器材】小水轮、盛水的容器、大烧杯。

【实验步骤】先检查小水轮转动是否灵活。(一)流量大小 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 2、先水流量大,后水流量小。

【实验现象】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得慢。【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二)水位高低 1、在烧杯内盛满水,用同样水流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 2、先在高处流下,后在低处流下。

【实验现象】水从高处流下,小水轮转得快;水从低处流下,小水轮转得慢。

【实验结论】水的高度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三)流速快慢 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 2、同样的水流量,先流速快,后流速慢。

【实验现象】水流速快,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速慢,小水轮转得慢。

【实验结论】水流速越快,水流的力量越大。

【最终结论】水流的力量与流量、水位、流速有关系。

【实验说明】 1、如果学校器材没有小水轮,可用身边材料代替制作。详见教学参考书P216. 2、控制“流速一样大”,可用注射器、橡胶压缩球、水龙头等材料代替。

3、实验中,对比实验的相同、不同条件要控制好。每次实验时,水要倒在小水轮的叶轮外端,效果更明显。

十、P46第18课杯子变热了(一)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污物桶。

【实验步骤】 1、使用时,一手扶着酒精灯,一手打开灯帽,口朝下竖着放在酒精灯附近。 2、划着火柴,自下而上划过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 3、给物体加热时,用火焰的外焰(外焰的温度高)。 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相关了解】 1、酒精灯的构造有三部分:灯身、灯芯、灯帽。 2、酒精灯加入量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要对燃。 3、酒精灯火焰从外到内分:外焰、内焰、焰心。 4、熄灭酒精灯时,千万不要用嘴吹,以免引起火灾。

【实验说明】本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的营养中就用到了酒精灯,第四单元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中,使用酒精灯比用蜡烛效果好。而教材在本课才有酒精灯的规范使用的要求,建议老师可自行把这一操作在学期初就让学生了解,以更有利于教学。

(二)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

【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底、立柱、铜棒、凡士林、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1、在铜棒的五个孔内填满凡士林,铜棒外表用干布轻擦一下,使每个孔内凡士林基本相同。 2、在每个孔中心插一根火柴,并使火柴头垂直向下。 3、用酒精灯给铜棒固定加热。

【实验现象】用凡士林粘的火柴,自加热一端按顺序落到桌面上,离火焰最远的火柴最后落下。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传递方向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实验说明】 1、为了防止“热辐射”原因使火柴依次掉下来,在第一根火柴和酒精灯之间,可用一纸板隔开。 2、凡士林不要用蜡烛油代替。

十一、P48第19课水变热了

【实验名称】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木屑(锯末)、液体对流实验器。

【实验步骤】 1、在烧杯的水中,加入木屑,放在酒精灯上方的石棉网上加热。

2、仔细观察,水中的木屑在水底上升,上升到水面又下降,到达水底又上升,在水中形成对流。

3、用烧杯从液体对流实验器上口注满水。

4、用钢笔在上口滴两滴墨水,看到墨水下降。用酒精灯先给矩形管的一侧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

5、我们看到下降的墨水顺着加热一侧上升,上升到顶部,从旁边一侧下降,墨水循环流动起来。

【实验结论】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实验说明】 1、木屑不易过碎,也不易过大,用水泡过再用,效果会更好。 2、如果有“液体对流演示器”,用它来引导会更容易些。

十二、P50第20课它们会生热吗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

【实验目的】了解平时棉衣、棉被等是保温材料,而不生热;不同材料保温性能不同。

【实验器材】温度计、毛皮、毛巾、海绵、棉花等。

【实验步骤】 1、将四支温度计上端分别拴好棉线,并记录下初始温度。 2、分别用毛皮、毛巾、海绵、棉花包住四支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 3、观察记录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它们不会生热,只是保温。

【实验说明】 1、所用的温度计提前拿到上课教室10—15分钟,以免温度计在实验室拿到教室使用时,两室温度不同影响到实验结果。 2、用材料包液泡的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更不准用手握着包好的部分来观察数据。 3、区分好“保温”、“生热”的不同含义。

四年级下册一、

P2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研究温度计的秘密】温度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用过。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温度计的知识,如种类、构造、发明人,再让学生玩玩温度计,看有什么新发现(手捂、哈气,发现有红色液体上升并下降等,这时让学生猜是什么原因使液体上升和下降?)要知道其中的秘密可利用实验材料做温度计,让学生讨论做法(把小瓶倒满水,盖上插吸管,做个模拟温度计)然后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热水上升,冷水下降)。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使液面上升或下降?引导:小瓶里面的水变多或变少了吗?那是什么多了?(是体积变了)看看不同液体的温度计是不是也会放在热水里液面上升、在冷水里下降?比较一下哪种温度计上升比较快?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牛奶、醋、饮料、酒精等所有液

体都会遇热体积变大,我们说“膨胀”;遇冷体积缩小,既“收缩”。其中,酒精上升最快。最后让学生想办法给温度标上刻度,比一比哪组温度计最准确。

二、P4第2课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研究气体、固体热胀冷缩性质】 1、把一气球套在烧瓶口上,看到气球是瘪的;放入热水中,看到气球鼓起来,说明烧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再放入冷水中又看到气球又变瘪了。 2、首先找一铜球与铁环,使铜球刚好穿过铁环。再用酒精加热铜球一段时间,用铁环从底部往上套金铜球,发现不能通过了,因为铜球受热膨胀了,再放入冷水,让球再一次通过铁环。

三、P14第6课岩石的风化【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用镊子夹一小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进冷水中,反复几次,看其表面裂缝或掉下石屑。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页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

四、P19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分析土壤的成分】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有气泡出现,说明土壤里有空气;再尽量搅拌,然后静止,发现沉淀物分层,说明有大颗粒的沙河小颗粒粘土;最后用滴管取上层清水少许,放在小碟中加热,烧干后,有“脏”痕出现,说明土中有溶于水的物质,同时有气味,变色,说明含腐殖质;把土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颜色变浅,说明有可燃腐殖质。

五、P22第8课土壤的种类【认识各种土壤的不同特点】用捏团,看颜色、颗粒的方法,比较土壤粘性、颗粒不同。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分别加入同样干燥、同样多的砂土、壤土和粘土,在同一高度同时倒同样多的水。过一会儿,比较它们的渗水性不同,进而说明透气性也不同。

六、P31第11课认识光【研究光的传播路线】将三张在同一位置带有小孔的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通过小孔观察蜡烛火焰,说明只有三个小孔与火焰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火焰;或用以细纸筒,闭上一只眼,通过纸筒看灯光,只有通过直纸筒才可以看到,而弯纸筒看不到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七、P33第12课玩镜子【认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 1、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是正立的。物体与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球面镜(1)凹面镜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2)凸面镜:只成正立的缩小像。

八、P36第13课筷子“折”了【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把一白色薄纸剪成长等于杯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一半涂黑,并在涂黑处刻一条缝,贴在外壁。让手电筒光通过缝射入杯内,在缝对面做一记号,再加入水,就看到光线发生了偏离;或用激光灯照射一光线,做一记号,不改变等位,前面放入透明物质,再看光线的改变。

九、P38第14课彩虹的秘密【研究彩虹的秘密】基本掌握三棱镜分解光的方法。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反复调整,七种色光排列顺序不变。再推想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散布者细小水珠起到三棱镜作用,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彩虹。或用教材P38第一幅照片中的方法也可以。

十、P41第15课飞旋的陀螺【认识光的合成】 1、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弄成红、绿、蓝三种颜色,沿半径切开一个槽,将它们沿槽口交错在一起,在心中插一硬棒做成陀螺。分别拨动圆盘,调整三个扇形面积大小,改变三种颜色比例,看色彩组合:红+蓝=紫,红+绿=黄,红+绿+蓝=白光。 2、给陀螺涂上颜色。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按照自己想法任意涂,但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按P41标准七色来涂。陀螺旋转起来,就可看到七色变成灰白色。这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的光叠加,形成白色的视觉效果。本课用时较长,不易做成功的活动是第三个:研究善变的光。教材以三种不同的光的组合形式为例子,引导学生设计更多实验。活动时,让学生吧手电筒蒙上各种颜色透明纸,进行色光混合实验发现:红+绿=黄,红+蓝=紫,红+绿+蓝=白光。教学时应注意:光的三原色指红光、绿光、蓝光;颜色的三原色是红色、黄色、蓝色。

十一、P54第21课测量重力【测力计的使用】 1、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3、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

五年级上册一、

P5第2课火山【研究火山的成因】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加热模拟地球内部温度高。把土豆泥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放在小瓷盘中,隔石棉网加热近10分钟,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二、P7第3课地震【研究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用细木棍、竹片做地壳。用手挤压毛巾,模拟地壳在受力时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再用力折竹片模拟岩层的断裂,手感到振动,即地表也发生震动。

三、P10第4课做一块卵石【研究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半瓶做流水的河道。把碎石子或砖头放入水中,拧紧盖,用力摇晃模拟水的冲去。过一会儿,看到石子变小了,棱角光滑了。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四、P20第7课声音的产生【研究声音产生的秘密】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五、P22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研究谁能传播声音】在桌子一端轻轻敲击,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找一发声物体如闹钟或手机,让其不断发出声音,包好塑料袋放入

水中,还能听到声音……种种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向四面八方传播。

六、P56第20课蒸发(一)研究水蒸发时周围的变化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温相同的水,发现室温下棉纱中的水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不断下降。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二)研究怎样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对比实验: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实验结束时,比较出:加热可以加快蒸发。通风、蒸发面积大两个条件好对比。

七、P58第21课沸腾【研究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液泡不要触到烧杯壁和杯底,且要完全浸入水中。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很快从水面冲出。当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水不停翻滚,不断减少,水的温度不再上升。

八、P60第22课凝结【研究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对比实验:两个同样的玻璃杯,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温水,同时盖上一个冷瓷盘和烤热的瓷盘。过一会儿,看到冷瓷盘上有水珠,而热瓷盘上没有。总结出: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九、P62第23课水的三态变化【研究水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结冰】此实验需要冰块、食盐、冷开水。把冷开水倒入试管,放上温度计,再把此装置放入冰块和食盐的混合物中。过一会儿,会看到试管内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是0℃。

十、P65第24课小水滴的旅行(一)模拟雨的形成课本P65照片中两幅都行。此实验需要少许冰块。(二)研究露和霜的形成在热水杯的水蒸气上方,放一个较冷瓷盘(上方放冰块)。过一会儿,瓷盘上有一些小水珠,可称为“露”。用一深色金属盒盛上冰和盐的混合物,使金属盒保持较低温度,放在含水蒸气较多的湿手帕上。过一会儿,金属外壁上有小冰晶出现,可称为“霜”。总结:露是水蒸气遇冷0℃以上凝结形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遇冷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五年级下册一、

P3第1课食物到哪里去了【研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把舌根翘起出的唾沫快)并摇匀。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发现:无唾液的变蓝,有唾液的不变蓝。说明:唾液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二、P6第2课我们的呼吸【实验名称】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人的各种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和呼出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实验器材】水槽、水、广口瓶、胶管、玻璃片、火柴、玻璃管。【实验步骤】在通过游戏捏鼻憋气后,学生会提出“人为什么总不停呼吸?”这时,引导学生研究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有什么不同。可以做以下两个实验:实验1:比较呼出和吸进气体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

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实验2、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把玻璃片移开一小口,将点燃的火柴伸入瓶内,看到火立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三、P14—15第5课凸透镜【研究凸透镜的作用】放大、聚光作用比较容易探究,重点是成像作用。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大致成一直线,适当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能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放大或缩小的像,实验能总结出: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四、P18第7课保护眼睛【研究近视眼的成因】准备两个直径相同、凸度不同的两个透镜,先用凸度较大的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再让“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向远处移动蜡烛,图像模糊;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凸度较小的能形成清晰像,看清了远处物体。说明近视的晶状体凸度变大,才看不清远处物体。

六年级上册一、

P14第5课蜡烛的变化方法有:1、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遇冷。2、点燃。教材P14有个实验记录表:蜡烛在点燃、熔化两种实验方法下的现象。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 为看清点燃时的变化,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烟尘、水蒸气)。实验得知,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二、P16第6课食盐和水泥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一)食盐的变化器材: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方法: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二)水泥的变化器材: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方法: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总结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三、P19第7课铁生锈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变化现象,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交流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重点是培养对比实验的能力。做“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需要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实

验方法:(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2、半瓶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三)观察记录铁生锈的情况: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P39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主要是模拟实验。

四、P41第14课白天与黑夜先根据照片及讨论,引出:地球上有昼夜,昼夜最主要的不同、造成昼夜不同的原因。再让学生想“站在宇宙中”,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设计实验。师生共同研讨出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观察实验现象。这时,使学生注意地球仪不要转动得太快。调整手电筒与地球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地球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最好找个有毅力的孩子负责手电。实验中一般会出现两种转动地球仪的方法:一个由西向东,一个由东向西。到底怎样转动,让大家根据平常看到的现象来判断:车向东行驶景物向西,车向北景物向南。思考:当看到景物由东向西时车该向哪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为了观察更清楚,首先确定一观察点(北京、上海都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会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经过探究得出了地球仪由西向东转,手电筒光线照亮半个地球不能移动,观察一个地方的昼夜变化。

五、P47第16课四季更替说说生活中对四季的认识。说明四季带来的主要变化是气温和昼夜的长短,昼夜长短也影响气温。这样开始使学生精力集中到四季变化主要是气温变化造成的。气温变化原因猜想一、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形成一月初147100000千米冬季近日点七月初 152100000千米夏季远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二、地球自转根据前面学的知识,自转一周为24小时,如果是自转形成,四季变化应当每天一次。三、地球公转让学生探究如何公转: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 1、(1)一年循环一次,得出周期一年;(2)方向应从星空逐渐西移,认识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如果地轴直立、地轴不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注意观察,太阳直射点是南北变化的吗?此时学生发现太阳直射点只射赤道。明确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北端指北极星。发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南北半球接受到太阳光照射面积是不同的。引导学生: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阳光照射面积大,北半球受到热量多,气温就高,是夏季;反之,北半球是冬季。当直射点在赤道时,南北半球照射面一样大,热量一样多,从而形成了四季。

六、P49第17课弯弯的月亮 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圆缺变化的,十五是圆的,初三是弯的…… 2、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明确月球不停自西向东绕地球运动。 3、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亮面背着地球叫新

朔日。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可找有插座的灯泡、球,老师手持“月球”,用来模拟月球的球体,它明亮的一面要面向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它就自转了一周。这里先让学生找月相特征:初一初八二十二十五一旦发现这四大月相的变化,以图方式画出来,就易推测整个月。这样很直观地推出: 1→15,小→大,弯→圆,这样的规律。

六年级下册一、

P8第4课通电的线圈本课是在三年级“电的本领”单元认识了解了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的另一个作用:电生磁,即电能与电磁能的转化。通过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特性、制作电磁起重机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磁性大小的因素。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的基本构造,使学生了解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极的装置叫电磁铁。它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然后让学生利用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自制电磁铁。方法很简单: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可以了。第二、三圈线绕在第一圈上,最后一圈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在小组汇报结果时,引导学生发现电磁铁有以下特性:磁力有大小;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本课的难点、重点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和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1、电磁铁的磁力研究(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结果会发现: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缠绕圈数多,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

2、电磁铁的磁极研究(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3)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结果发现,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二、P14第6课摆的秘密上课一开始,出示一个摆,告诉学生:这叫摆。摆由摆线、摆锤两部分组成。示范:自然松手,来回一次叫摆动一次。让学生明确两点:1、摆线要拉直;2、手不能加力。否则会产生干扰。摆有快慢之分。让学生猜测: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其实,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有许多。一般教材都把: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摆线长短这三项作为研究对象。要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必须控制好另外两个因素。其实,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从而减少一个因素。做对比,每次研究都只有一个变量。改变条件没有改变条件研究过程发现摆锤重次数最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设计一个摆。猜了不说,数了才算,使学生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

三、P30第13课风从哪里来本课是在学习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基础上研究风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准备】大可乐瓶、小刀、蜡烛、蚊香(或香烟)。【实验方法】把大可乐瓶底去掉,用小刀在可乐瓶筒下部剪出一个小门。把蜡烛放在筒

内,把点燃的香放在门口。【实验现象】点燃筒内蜡烛时,烟由瓶外流向瓶内;不点燃筒内蜡烛时,烟不流动,在门口上升。【原因解释】当点燃筒内蜡烛时,瓶内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压力变小;瓶外空气压力大,流进瓶内,带动了门口的烟,空气流动形成风。

四、P32第14课降落伞《降落伞》是在激发学生喜欢降落伞后,先让学生制作降落伞再玩降落伞。【实验准备】做伞面的胶质桌布、丝巾、牛皮纸、塑料……,做悬挂的重物、橡皮泥、橡皮、玩具人…,线绳、剪刀。【实验方法】让学生制作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降落伞。制作时应注意形状的对称性,栓线绳不能过多过短。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验证猜想。【实验结论】降落伞降落有快慢之分。影响降落伞快慢的因素有:重物的重量、伞面的大小、伞面的材料等。【最后说明】五年级上册“水循环”单元和六年级部分实验,教学参考书上都有很详细的介绍,没有再做特别介绍。另,以上解释也仅为一家之见,敬请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利于我们长清区科学实验之整体水平的提高。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姓名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 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5、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7、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8、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9、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10、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11、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2、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3、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 14、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 变化。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5、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6、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7、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8、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9、牛奶中加入醋、啤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都不能喝,加入盐和糖可以喝。 20、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21、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 22、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23、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 (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 (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50个科学小实验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 实验一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器材: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二 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小刀、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 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 用小刀切割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切割蜡烛,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实验三 (一)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坩埚、火柴、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方座支架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二)实验名称: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火柴、盘子、小勺、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酒精灯、水泥。 实验步骤: 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四 实验名称: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一) 实验器材:汽水瓶4个,电吹风1个,纯净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4个汽水瓶分别编号A、B、 C、 D。 2.用电吹风将A瓶内吹干后迅速放入一枚铁钉,并立即用瓶盖将瓶口盖住。将蜡烛融化后封住瓶口的缝隙,使其与外部的空气无法接触。 3.在B瓶内装入一满瓶煮沸的水,使水将铁钉完全浸没。再用瓶盖将瓶口盖住,并用相同的方法用蜡烛将瓶口的缝隙封住。 4.在C瓶内装入少量纯净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但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5.在D瓶中加入少量的纯净水并加入少量食盐,将铁钉一部分浸泡在盐水中,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也不封口,使其与外部空气接触。 6.将4个试验瓶放在家中观察一周(每天观察一次)。 实验结论: 1.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2.在有盐的情况下,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实验名称: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二) 实验器材:三枚相同的铁钉、三个相同的试管、三个试管塞、干燥剂一小袋、水适量。

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下册汇总(苏教版).

苏教版三----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材料 实验 类型周次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2了解土壤 用实验证明土壤里 含有空气 烧杯、玻璃棒、土壤、水 观察 1 用实验证明土壤里 含有腐殖质和水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 发皿、玻璃片、烧杯、土壤 演示 1 3肥沃的土壤 做肥料袋袋子、土、水果皮、菜叶、水自制 2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喷壶、水、平盘、有植被土壤 和无植被土壤各一块 演示 2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 探究种子里面有什 么 用水泡过的蚕豆、放大镜、镊 子 分组 4 2根和茎探究茎的作用芹菜的茎、红墨水、烧瓶 观察 4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 研究固体的共同性 质 桌、直尺、玻璃、红领巾等学 生自己身边的物品 观察 7 探究固体的混合前 后重量和体积的变 化情况 黄豆、米、面粉、天平、量筒 分组 7 2把固体放到 水里 探究固体的沉浮 蜡烛、小瓶盖、粉笔、布、水 槽、树叶、苹果、铁钉 分组 8 3认识液体 研究同体积液体的 重量 油、水、蜂蜜、量筒、天平 分组 9 4把液体倒进 水里 研究液体的沉浮油、水、蜂蜜、烧杯演示9 研究液体混合前后 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情况 酒精、水、天平、量筒(量杯) 演示 9 5使沉在水里 的物体浮起来 探究使物体上浮的 办法 水槽、盐、糖、味精、玻璃棒、 汤匙 分组 10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2气温有多高测量气温温度计分组12 3雨下得多大制作雨量筒大饮料瓶、剪刀、硬纸片制作13 4今天刮什么 风 制作风向标 硬纸板、大头针、泡沫板、小 珠子 制作15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到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现象。(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 2. 演示研究土壤成分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 2、酒精灯使用:(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3)用外焰加热。(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 4、交流实验现象。

35个幼儿喜欢的科学小实验

35个幼儿喜欢的科学小实验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以下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 1、会变色的花 材料准备: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 材料准备: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专题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专题 实验目的:了解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放大镜、挂历纸、剪刀、胶水 实验原理: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实验过程: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 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实验现象:自制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实验结果:自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明显增加了。 2.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摆的秘密) 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 实验过程: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 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现象:2号摆和1号摆摆的一样快; 3号摆比1号摆摆的快。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实验名称:揭示钻木取火的道理 实验准备:火柴、黑板 实验方法: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4.制作名称:自制电磁铁 制作准备:绝缘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 制作方法:把绝缘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可以了。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准备: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过程:(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2)改变电流的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3)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 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改变电流的方向,电磁铁的两极发生变化;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两极会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改变电流的方向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过程: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 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2.线圈缠绕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实验结论:1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增强。2增加线圈缠绕的匝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增强。 7.实验名称:证明古人“腐肉生蛆”的说法是否正确(生命的起源) 实验器材:锥形瓶、棉塞、三脚架、酒精灯、肉。 试验过程:把肉放在两个有水的锥形瓶中,A瓶不加棉塞,B瓶加上棉塞,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然后冷却。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A瓶肉块腐烂且生蛆,B瓶肉块腐烂但不生蛆。 实验结论:“腐肉生蛆”的说法是错误的。 8.实验名称:研究模拟风形成的过程。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蜡烛、橡皮泥、小塑料瓶。 实验过程:1.在桌上点燃一支蜡烛,火苗没有飘动,这说明周围没有形成温差,即没有风。 2.用大可乐瓶,去底去盖,再在侧壁用小刀挖一个洞,把小塑料瓶(去底)口卡 进大可乐瓶的侧壁洞口,并用橡皮泥封严。

小学生21个科学小实验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13个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 一.烧不断的棉线 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 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 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二.烧不断的棉线 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 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 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三.糖的燃烧 思考:小朋友,糖可以燃烧吗?什么条件下糖才可以燃烧? 材料:糖1—2块、火柴1盒、烟灰少许、盘子1个 操作:1 将方糖放在盘子上,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 2 在糖上放烟灰少许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 三.水制放大镜 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

材料: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 操作: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四.汤匙变磁铁 思考:你知道金属汤勺为什么变成了磁铁? 材料:金属汤匙、磁铁、铁钉、曲别针 操作:1、用金属汤勺去吸铁钉、曲别针 2、准备一支金属汤匙,手里拿一块磁铁慢慢地在汤匙上来回摩擦。 3、汤勺将铁钉、曲别针吸起来了 4、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汤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五.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思考:横放在桌上的一叠硬币为什么会自动倒下呢? 材料:十枚硬币、磁铁 操作:1. 将十枚硬币叠成整齐的圆柱形横放在桌面上 2. 拿磁铁在硬币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这叠横放的硬币 3. 横放在桌面上的硬币自动倒下 六.不同的承载量 思考:为什么卡纸变形后,它的承载量会不同 材料:纸卡1张(30×20cm)、相同高的纸盒两个、硬币若干枚 操作:1、一张卡纸悬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纸盒上,纸上只能放两枚硬币。 2、把纸卡折成波浪形状,架在相同高的纸盒上,波浪形状的卡纸上能放多枚硬币。 七.神奇墨水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科学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实验方案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3、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4、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5、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6、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7、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观察。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现象即使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它的细胞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实验结论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因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 放座支架、单摆(小铁锁或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 实验方案1.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2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内摆摆的次数。 实验现象1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2、摆线短的摆动的次数多,摆线长的摆动的次数少 实验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短摆动的快,摆线长摆动的慢。

实验三:摩擦生热的实验 实验名称 摩擦生热的实验 实验材料木板、砂纸、铁丝、火柴、手钻。 实验方案1.两人合作,用手钻钻木板。 2.搓手。 3.用砂纸打磨铁丝或弯折铁丝。 4.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实验现象1.过一会用手摸钻头,感到钻头变热了。 2.感到受变热了。 3.过一会感到砂纸变热了,用手摸铁丝,铁丝变热了。 4.火柴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会产生热量,能量可以转化,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实验四:通电的线圈 (一)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我的材料: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 我的方案: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绝缘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我的发现:1、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相同圈数,串联电池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2、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绝缘包皮细电线缠绕圈数多的吸起大头针多。 我的结论:串联电池节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二)影响电磁铁极性的因素 我的材料:电池、电池夹、包皮细电线、铁钉、小刀、指南针。 我的方案:1、组装电磁铁。2、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接近指南针,找出电磁铁的两极。3、改变电池的正负极,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4、改变线圈胡缠绕方向,观察电磁铁两极变化情况。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下册(10个) 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细胞 教材简析: 在学生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这些现象对于学生说往往是一个个难解的谜。本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型:观察分析 学习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字等资料、科学记录表、橡皮泥。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标本(每组准备一套含洋葱表皮、口腔上皮细胞、叶子细胞)、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字等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细胞。 教师出示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教师下发细胞玻片标本、相关资料和科学记录表,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利用画图方式做好观察记录。在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发现,展示

(完整版)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 开水养鱼¤ 水中点灯¤ 水往高处走¤ 绿枝化妆¤ 绿叶爱心¤ 向往光明¤ 柔弱的 纸神奇的纸¤ 蛋壳成了“顶天柱” ¤ 智能答题器¤ 蜡烛也坐跷跷板¤ 难舍难分¤ 摔鸡 蛋的学问…… 小实验大学问 ——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开水养鱼”“水中电灯”“绿枝化妆”“绿叶爱心”“蛋壳成了顶天柱”……这些名字是否引起你十 分的好奇心?如果告诉你,这都是些实验的名称,你是否想立即动手,亲自操作,到科学世界去探索? 本书介绍的100个科学小实验可以带你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动物是怎样生活的,静电是怎样产生的,柠檬汁如何点亮灯炮,一张普通的白纸怎样才能承受一个灭火器的重量……本书将指导你如何动手动脑,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请注意,这些答案蕴藏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中,你的亲自参与无比重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只有亲自参与,你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你的亲自参与无比重要! 这100个小实验所用的材料大多都是家庭必备的物品,你完全可以独自完成。比如家里的调味品柠檬汁加上一点儿发酵粉,就可以做成汽水;比如把一个鞋盒子做成迷宫,把土豆放进去,可以让土豆在里面走迷宫……有些实验需要讲求操作方法,你得耐心地重复多次才能成功。有些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你必须用三天五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成功。有几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你需要成年人的帮助。 做这些实验,除了能增长你的科学知识,还能丰富你的生活。在科学实验中生活,多么有创意的生活!你不是经常为作文没有什么东西好写而苦恼吗?那么,请您动手做几个小实验,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你就能写出好文章。你可以写下自己的成功,也可以写出自己的失败;你可以写出一帆风顺的喜悦,也可以记下多次实验失败的苦恼;你可以写自己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的,你也可以写自己的新发现……“我手写我心”,写出你心所思,这是作文的全部奥秘。好了,你已经急不可待了,是吗?那么,就请你动手吧!愿这100个实验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第一章 柔情水科学理 开水养鱼 你需要:水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酒精灯小鱼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6、摆的秘密 1、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 实验过程: 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7、钻木取火 2、实验名称:揭示钻木取火的道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小实验) (1)实验准备:火柴、黑板 实验方法: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8.9通电的线圈 3、制作名称:自制电磁铁 制作准备: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 制作方法:(1)、用导线在铁钉钉帽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把导线两头的外皮用刀刮去,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电磁铁就制作好了。 4、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准备: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线圈缠绕的方向不变,改变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变,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随着连接电池正负极或线圈缠绕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5、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实验 材料: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导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导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第1 细胞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构造及其使用)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调焦螺旋等几部分构成。 第2 我从哪里来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第3 人的一生 1、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2、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4、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 第4 我像谁 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保持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稳定,使生物能够世代繁衍;而在一定条件下,变异能使生物的特征有所改变,使之能够适应新环境,不断发展。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第5 让身体热起来 1、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人体消耗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工作、学习、娱乐、运动)等。 2、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第6 摆的秘密 1、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有:(1)秋千;(2)钟摆;(3)吊灯;(4)海盗船。 2、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3、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 4、实验:摆摆动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摆摆动得快慢可能和摆线长度、摆锤重量以及摆动幅度有关。 我的方案:1、用铁架台、细线、钩码组装一个摆,测量并记录他1分钟摆动的次数。2、在()、()相同的条件下,改变(),再次测量并记录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 第7 钻木取火 1、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2、生活中有很多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如:双手摩擦取暖、滑滑梯、切割机切割金属、商场扶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摩擦、流星等。 3、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简单易学的55个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学得55个科学小实验- - 开发儿童智力、简单易学得55个科学小实验 筷子得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得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与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得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与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得挤压,使杯内得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得压力大于杯内得压力,使筷子与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得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与装有水得两个同等重量得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得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与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得瓶子比装沙子得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得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得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得下滑速度比装水得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得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得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得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您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得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得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得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得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得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得空气干燥(尤其就是在冬天),如果您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得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与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得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得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她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得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得原因,就是因为它得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您能用这种方法将其她混合得原料分离吗? 带电得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得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得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得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得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得电。 2 两个气球上得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您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得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得图案不就是画出来得,就是怎样制作出来得?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细胞》《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我像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的内容奠定基础。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针对生命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指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科学知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生命的基本特征,即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能搜集整理信息,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 五、教学措施: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六、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4课,各用1课时,共用4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