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始发井、出土井施工方案

1-始发井、出土井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工程概况 (1)

1.工程名称 (1)

2.工程概述 (1)

3.主要材料 (1)

4.工程地质及水文 (2)

⑴气象及水文情况 (2)

⑵地质概况 (2)

5.危险源及有害因素辨识 (3)

二、施工平面布置 (3)

1.道路 (3)

2.施工用电 (4)

3.施工用水及排水 (4)

4.临时设施布置说明 (4)

5.施工平面布置图 (5)

三、施工要求 (5)

四、技术保证条件 (6)

1.排水系统工程 (6)

2.土石方工程 (6)

3.竖井支护和衬砌工程 (6)

4.监控量测 (7)

第二章编制依据 (8)

1.设计图纸 (8)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8)

3.现场实地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 (8)

4.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和验收依据如下 (8)

第三章施工计划 (9)

一、施工进度计划 (9)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9)

1.施工主要材料计划 (9)

2.主要施工设备计划 (10)

3.周转材料及临边防护材料计划 (11)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11)

一、技术参数 (11)

1.始发井参数 (11)

1、2号始发井主要支护参数表 (12)

2.出土井参数 (15)

3.始发井、出土井回填参数 (17)

二、总体施工方案 (17)

三、锁口圈梁施工技术 (18)

1.锁口圈梁开挖 (18)

2.锁口圈梁钢筋安装 (18)

3.锁口圈梁模板支立及混凝土浇筑 (18)

4.竖井井口围护及上下爬梯 (19)

四、2号始发井超前大管棚施工技术 (20)

1.施工工艺 (20)

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1)

六、砂浆锚杆施工技术 (26)

1.施工工艺 (26)

2.施工方法 (26)

3.施工技术措施 (26)

4.施工注意事项 (27)

七、工字钢架施工技术 (27)

1.施工工艺 (27)

2.施工方法 (28)

3.施工技术措施 (29)

八、钢筋网施工技术 (29)

九、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 (30)

1.施工工艺 (30)

2.施工方法 (30)

3.湿喷混凝土技术要求 (31)

4.质量标准 (31)

十、二次衬砌及底板施工技术 (32)

1.衬砌模板 (32)

2.混凝土浇筑 (33)

3.混凝土振捣 (33)

4.拆模及养护 (34)

5.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4)

6.质量标准 (35)

十一、施工通风管理及管线布置 (35)

1.施工通风管理 (35)

2.管线布置 (36)

十二、质量保证措施 (36)

1.组织保证措施 (36)

2.质量保证体系 (38)

3.质量保证措施 (39)

4.检测试验手段及措施 (40)

5.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42)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3)

一、安全生产目标 (43)

二、组织保证措施 (43)

1.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43)

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44)

3.安全纪律 (46)

4.组织保证措施 (46)

5.安全教育 (47)

6.制度保证 (48)

三、技术保证措施 (48)

1.技术准备 (48)

2.技术交底 (49)

3.物资准备 (50)

4.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50)

5.雷电期间作业安全措施 (51)

6.竖井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

7.特殊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52)

8.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52)

12.有毒有害气体管理措施 (56)

四、现场消防管理措施 (56)

五、文明施工措施 (57)

1.临建布置 (57)

2.现场管理 (59)

六、应急预案 (60)

1.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60)

2.组织机构 (61)

3.应急救援器材配备 (63)

4.培训与演练 (64)

⑴人员培训 (64)

⑵方案演练 (64)

5.应急响应 (64)

6.应急救援预案 (65)

7.安全事故应变措施 (66)

七、监测监控 (72)

1.技术标准和依据 (72)

2.监测仪器设备 (72)

3.监控量测的必要性 (73)

4.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及频率 (73)

5.监测控制措施 (74)

6.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75)

7.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76)

8.施工巡查 (77)

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77)

第七章计算书及附图 (78)

二衬模板支架计算说明书 (79)

1.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扫描件 (85)

2.T3~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施工进度计划图 (85)

3.T3~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施工平面布置图 (85)

4.T3~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85)

5.竖井钢管围护图 (85)

6.竖井上下楼梯图 (85)

7.竖井出碴作业示意图 (85)

8.T3航站楼站-T2航站楼站区间左线纵断面设计图 (85)

9.T3航站楼站-T2航站楼站区间右线纵断面设计图 (85)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土建10107标T3航站楼站~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工程。

2.工程概述

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T3航站楼站~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位于重庆市江北国际机场跑道保护围栏东侧约160米,在新建T3航站楼站、3跑道施工范围内。T3航站楼站~T2航站楼站区间线路为东西走向,由T3航站楼站后配线区出发穿越机场第二跑道、第一跑道、滑行道、联络道、停机坪、机场交通换乘中心及航站楼高架桥最后到达T2航站楼站。区间周边现状主要为重庆建工机场改扩建施工区、中建八局机场改扩建施工区、四川场道机场改扩建施工区及原两路至石屏国道等。

始发井、出土井为竖井结构;1、2号始发井分别位于左、右线K32+157~K32+173,长度为16m,开挖深度约24m,设计围岩级别为Ⅳ级,开挖断面为16.76m×11.76m 的矩形,锁口圈梁开挖断面为19.6m×14.6m的矩形;1、2号出土井分别位于左、右线K32+072~K32+081,长度为9m,设计围岩级别为Ⅳ级,1号出土井开挖深度约12m,2号出土井开挖深度约23m;1、2号出土井开挖断面为9.64m×9.34m的矩形。

平面布置见附图2:T3~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平面布置图。

3.主要材料

⑴钢筋:热轧HPB300、HRB400级钢筋,所有钢筋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

⑵管棚:Φ133×5管棚导向管钢管,Φ108×8管棚钢管。

⑶钢架:Ⅰ20a、Ⅰ16工字钢。

⑷锚杆:Φ22、Φ25砂浆锚杆。

⑸混凝土及砂浆:锁口圈梁、竖井井壁二次衬砌及井底铺底采用C35商品混凝土;

竖井井壁初支喷射混凝土采用C25混凝土;竖井回填采用C20混凝土;锚孔灌注M30砂浆;超前大管棚采用0.5:1~1:1水泥单液浆。

⑹水泥:采用普通硅酸水泥,强度等级为42.5级。

4.工程地质及水文

⑴气象及水文情况

气象:重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雨连绵,无霜期长,多云多雾的特点。

水文:该段地下水为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具有补给条件单一、短途径流、就近排泄、无一定的方向性的特点,场地的地下水水量较小。

⑵地质概况

①地形地貌

拟建T3航站楼站~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工程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由于地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现有飞行区及新建T3航站楼站、3跑道施工范

围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形和地貌都有较大改变,地表平整。该段地面高程约411.5~410.8m。

② 地质构造

该段位于川东南孤形构造带,华莹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线路位于重庆向斜东翼,岩层产状较陡。岩层倾向300°~330°,倾角22°~37°,优势产状318°∠30°。线路沿线未发现断层通过。根据区域资料,岩体受应力作用相对微弱,岩体层面结合较差,岩体结构面受构造裂隙控制。

根据场地基岩露头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层面结合差,层面局部充填粘性土。主要发育J1、J2裂隙。

③地层岩性

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测绘,结合工程地质钻探并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砂质泥岩、砂岩。

④不良地质现象

在拟T3航站楼站~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工程场区范围内未发现断层、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5.危险源及有害因素辨识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竖井井壁坍塌、火灾、火药爆炸、放炮、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淹溺、中暑、高处坠落以及物体打击事故等。

⑴竖井周边:竖井深12~24米且其周边施工活动频繁、使用周期长,应采取合理、有效的临边防护措施,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确保施工安全。

⑵文明施工:施工现场紧邻重庆江北机场跑道及原两路到石屏国道,行人、车辆众多,施工时必须确保文明施工、减少噪音、振动、工程废弃物等对周围人、建(构)筑物、车辆的影响,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⑶夏季施工:由于本工程将度过雨季与炎热的夏季施工阶段,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暑及雨季防排水措施,防止竖井进水淹溺,保证作业安全。

⑷火灾、触电:本竖井工程较深且竖井内空间小,必须做好临电布置、防护及竖井内通风措施,防止火灾及触电事故。

⑸机械伤害、车辆伤害:本工程有钢筋加工、锚杆、钢架、管棚、压力注浆、混凝土喷射、碴土吊运、碴土运输等众多施工机械和车辆,必须制定相关操作规程,避免机械及车辆伤害。

⑹放炮:本竖井工程采用光面控制爆破施工,爆破作业施工时需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爆炸事故、竖井井壁坍塌及爆破振动对周边环境、人等的影响。

⑺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由于本工程较深且竖井内空间小,必须防止地底有毒有害气体溢出及井底缺氧对作业人员的伤害事故。

二、施工平面布置

1.道路

⑴主干道:竖井位于原两路至石坪国道东侧150米,交通便利,本工程需修建一条与既原两路至石屏国道相接的施工道路,即可满足土石方出碴及材料设备运输需求。

⑵施工便道及出入口

①场内临时施工便道:围挡内场地用混凝土硬化,硬化标准满足重载车辆行驶。

②道路进出口:场内便道与场外道路接口处设立路面清洁岗和冲洗设施,防止车辆带泥上路。

③洗车设施:在进出场路口设置车辆冲洗台,与进出场路口道路相连,平台四周设排水沟,并在洗车台旁边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方能排入场区临时排水系统流出场区。

2.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从机场方提供的电源接口引至竖井口,考虑明、暗挖段的施工需要,安装1台800KVA容量变压器。为了满足施工期间意外停电的应急需要,施工现场配备一台100KW发电机。

3.施工用水及排水

⑴施工用水:从机场方提供的供水接驳点引至生产区域,主供水管采用φ100mm 的钢管沿场地四周铺设,管路每100m设置一个阀门,在各用水点设置节能水阀,强化节约用水。

⑵施工排水:

在施工场地及竖井井口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锁口圈混凝土应高出地面50cm,以防止地表水进入井孔内。

竖井采用顺做法施工、水泵抽排水。中部设一临时集水坑,防止地基受水浸泡,抽、排至施工区沉淀池。

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必须集中收集进沉淀池,待沉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至场外管网。

施工道路及临时用水、用电具体措施详见专项方案。

4.临时设施布置说明

⑴办公区及生活区:办公区、生活区设置于施工施工区西侧大里程段征地红线范围内,与施工区分开。

⑵工具库房:材料、工具库房在施工区一侧搭设,所有材料(建筑材料、周转材料、消耗材料等)进场后在规定区域堆码整齐,以便于管理。

⑶钢筋加工房:钢筋加工房设置于施工现场。

⑷砂石堆场:砂、石按周计划用量按时进场,运至现场施工点。

⑸为了保证安全,竖井井口周边2m范围内严禁堆载弃土和其它材料,并沿竖井井口周边临边设置钢管护栏及安全网,护栏底部设置0.2米高的挡脚板,防止作业人员及杂物坠落。

5.施工平面布置图

将施工场地四周围挡封闭,并做好广告宣传。在场地内合理布置砂石料场、水泥库、搅拌站、洗车池、沉淀池、配电房、空压机房、材料库房、加工棚、值班房等。

T2~T3航站楼站始发井、出土井平面布置图附后。

三、施工要求

⑴本工程施工前核对整个场地的放线,并与设计总平面图相互校对,确保各结构物放线图准确,衔接顺畅。

⑵施工前,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图核实工程范围及周边现有建(构)筑物的位置、结构形式、基础埋置深度等情况,据此做好处理,确保其安全。

⑶现场发现局部存在不稳定岩块或外倾结构面处,施工时应对其及时处理。

⑷本工程必须严格按设计工序进行施工,确保竖井在施工期间的稳定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严防竖井井壁垮塌、高空坠物等工程事故发生。

⑸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预警工作,充分利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指导施工,严格施工程序,不得任意省略。

⑹本工程严格按照“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工作(必要时可进行施工勘察),并及时反馈与设计不符的岩土工程问题,以便及时修改完善补充设计。

⑺施工准备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以确保施工能连续、快速、安全地进行:

①按工程要求进行备料,钢筋、水泥应在交货时提交质量检测证书,复检结果必须合格。

②钢材应专门建库堆放,避免锈蚀。

③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⑻竖井初期支护应随土石方开挖及时施工,并注意观察竖井井口周边岩土的稳定情况,埋设监控量测点,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监控量测。

⑼加强施工阶段的环境排水管理,做好竖井井口临边的防排水工作,场地内必须采取硬化封闭处理,以避免水害事故发生。

⑽在竖井井口周边设置钢管临时护栏、挂安网,以策安全。

⑾始发井、出土井利用完后,采用C20素混凝土及碎石土回填。其中碎石土回填压实度不小于83%。

四、技术保证条件

1.排水系统工程

⑴施工前完成场地硬化工作,并将竖井井口临边处的临时排水沟及施工场地内的临时排水沟、沉淀池施工完毕,锁口圈梁混凝土高出地面50cm,及时在其顶部安装防护栏杆、搭设临时防护棚,以避免地表水灌入竖井内。

⑵竖井采用顺做法施工、水泵抽排水。中部设一临时集水坑,防止地基受水浸泡,以保证及时排除竖井渗水或其他积水,抽、排至施工区沉淀池。

施工道路及临时用水、用电具体措施详见专项方案。

2.土石方工程

⑴竖井采用顺做法光面控制爆破施工,边挖边护原则,开挖时人工配合岩石劈裂机开挖,每循环开挖高度不超过1米。

⑵汽车吊吊运碴土时,施工人员、机具物品严禁进入碴斗下方物体坠落范围的半径之内。其制动、吊运装具和安全装置必须完好,并定期检验可靠性。

⑶出碴车辆在作业时,其制动、转向系统和安全装置必须完好,并定期检验其可靠性,大型自卸车应设示宽灯或标志。

⑷施工区,根据具体情况(弯度、坡度、危险地段)设置反光路标和限速标志。

3.竖井支护和衬砌工程

⑴原材料

①钢筋、锚杆、钢板、钢管及工字钢等钢材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材质证明,

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检作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②水泥应在交货时提交质量检测证书,复检结果必须合格;砂石料的杂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③商品混凝土进场须提供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报告单及各种原材料复检查报告,各种原材料复检查报告必须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⑵支护和衬砌工程

①始发井喷锚初衬厚度为280mm,二衬厚度为500mm;出土井喷锚初衬厚度为240mm,二衬厚度为500mm。

②锚喷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施工前,认真检查和处理锚喷支护作业区的危石,施工机具布置在安全地带。

③竖井采用先初喷40mm厚喷射混凝土,再安装锚杆的施工方式。锚杆孔位、孔径、孔深及布置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内积水和岩粉应吹洗干净。

④工字钢架制作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⑤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作业分层由下而上逆做法施工。

⑥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以初期支护与岩土层密贴为原则,及时对初衬背后空隙注浆填充,初衬背后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左右。

⑦初衬钢拱架设纵向拉结筋,拉结筋必须与拱架可靠焊接;锚杆端部与钢拱架可靠焊接。

⑧钢拱架在洞外加工成榀并试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钢拱架安装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节点准确到位且连接可靠。

⑨二次衬砌分层、分段由下至上施做形成稳定的竖井结构。

4.监控量测

⑴竖井施工过程要对周围重要的建(构)筑物、地表沉降观测及结构自身的受力、变形进行跟踪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若开挖后的岩土实际情况和地勘报告不符,及时通知业主、勘查、设计、监理等各方,根据施工监测结果对施工步骤及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做到安全可靠、防患于未然。

⑵监控量测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业主等各方共同认可后方可实施。本工程监测项目包括: 地质和初期支护状况观

察、倾向水平收敛量测、锚杆拉力、地面建筑爆破震动监测、井口水平位移、井口垂直位移、地表下沉、地层内位移、支护结构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隙量测等。

第二章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

2.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现场实地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

4.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和验收依据如下

⑴《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⑵《锚杆挡板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

⑶《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⑷《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⑸《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

⑹《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⑺《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11-1986);

⑼《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技术规范》(JGJ80-91);

⑽《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⑾《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

⑿《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⒀《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⒁《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320-2011);

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⒆《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⒇《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高边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

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渝建发【2002】47号);

(2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2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程》JGJ33-2012

(23)《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高边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渝建发【2002】76号);

(24)《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

(25)《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2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7)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

第三章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T3航站楼站~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工期为135个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6月14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4年10月26日。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已完成组织进场,各种设备均已完成检修、检校,能满足施工需要。

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见附件《T3~T2航站楼站区间始发井、出土井施工进度计划图》。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1.施工主要材料计划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计划,做好备料、供料工作和确定堆场面积及落实运输车辆,施工用主要材料计划见下表:

施工主要材料计划表

2.主要施工设备计划

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

机械设备配备表

3.周转材料及临边防护材料计划

为保证工程正常高速施工,根据工期安排,并充分考虑施工流水划分和施工进度要求,主要周转材料及临边防护计划详下表:

主要周转材料需用表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一、技术参数

1.始发井参数

⑴1、2号始发井初期支护采用钢架和锚喷网支护,钢架采用工20a工字钢钢架,间距100c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28cm,φ10钢筋网间距20cm×20cm,锚杆采用φ

22砂浆锚杆,长度3.0m,间距为1.0m×1.0m(环纵);锁口圈梁、井口加强围护段及二次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模筑。

⑵2号始发井超前支护大管棚采用φ108mm×8mm无缝钢管,共93根,间距50cm (其中西南角无管棚支护),管棚长9~14m,管棚导向管采用φ133mm×5mm无缝钢管,共93根、每根长150cm,在施做锁口圈梁时预留预埋,管棚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灰比:W:C=0.5:1~1:1,当地下水较发育或浆液扩散范围较大时,注浆浆液应改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拟采用0.5~1MPa,注浆过程中根据地质、注浆目的等控制注浆压力。

1、2号始发井主要支护参数见下表:

1、2号始发井主要支护参数表

1、2号始发井支护示意图

2.出土井参数

1、2号出土井初期支护采用钢架和锚喷网支护,钢架采用工16工字钢钢架,间距100c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24cm,φ8钢筋网间距20cm×20cm,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度3.0m,间距为1.0m×1.0m(环×纵);锁口圈梁及二次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模筑。1、2号出土井主要支护参数见下表:

1、2号出土井主要支护参数表

1号出土井支护示意图

2号出土井支护示意图

3.始发井、出土井回填参数

由于始发井、出土井处于机场改扩建第三跑道区,TBM盾构施工使用完后,需对四个竖井进行回填处理。其主要回填参数见下表:

始发井、出土井主要回填参数表

二、总体施工方案

1.始发井、出土井开挖、初支采用从上向下分层施作的方法,遵循“竖向分层、随挖随支”的施工原则。先施工锁口圈梁和井口加强围护段,同时做好竖井口排水、防洪和安全防护。竖井开挖进尺≤1.0m,边挖边支、同时加强量测及时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竖井开挖至距离区间结构顶部5m处,控制开挖进尺,减小爆破对区间隧道围岩的影响。

2.始发井、出土井开挖并完成初支后,由下而上分段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3.出碴采用50T汽车吊,将碴土提升至地面临时碴场,挖掘机、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将碴土运至机场方指定弃碴场。

4.始发井、出土井施工步骤如下:

⑴测量放线,定位锁口圈梁平面位置,埋设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⑵施工场地硬化,井口截、排水沟、安全防护施工。

⑶开挖、施作锁口圈梁,同时安设φ133管棚导向管,施作管棚。

⑷顺做法从上向下分层开挖井身土石方。

⑸打设系统锚杆,钢拱架、连接筋、网片安装。

⑹锁脚锚杆打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