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jkwca2010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习讲义 第四章

Djkwca2010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习讲义 第四章

Djkwca2010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习讲义 第四章
Djkwca2010中级经济师考试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习讲义 第四章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第四章生产管理与控制

第一节生产计划

一、生产能力(掌握)

(一)生产能力概念

生产能力是生产系统内部各种资源能力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着能否满足市场需要。

组织条件下,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或所能加工处理某种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生产可能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含义:

(1)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按照直接参加生产的固定资产来计算的。

(2)生产能力必须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相联系。生产能力可进一步细分为单机(台)生产能力、环节生产能力、综合生产能力。

(3)生产能力反映的是一年内的实物量。

(二)生产能力的种类

生产能力按其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

【例题1·单选题】(2009年)新企业在进行基本建设时,所依据的企业生产能力是( )。

A.查定生产能力

B.计划生产能力

C.设计生产能力

D.现实生产能力

[答疑编号71604010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设计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搞基本建设时,在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写明的生产能力。

(三)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

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1.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数量是指计划期内用于生产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数量、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的面积。

·设备的数量应包括正在运转的和正在检修、安装或准备检修的设备,也包括因暂时没有任务而停用的设备,但不包括已报废的、不配套的、封存待调的设备和企业备用的设备。

·生产面积中包括企业厂房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的面积,一切非生产用的房屋面积和场地面积均不应列入。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有效利用时间。

·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同现行制度、规定的工作班次、轮班工作时间、全年工作日数、设备计划修理时间有关。

·生产面积的有效利用时间,一般不存在停工修理时间,可直接根据企业是连续生产还是间断生产的不同要求,分别按日历数或制度工作日数确定。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 (四)生产能力核算

企业生产能力的核算依据企业的产品品种、生产专业化而不同。 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对于品种单一、批量大的企业,生产能力常用产品的实物量表示,通常可以直接按设

备组生产能力、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对于流水线生产则可以依据节拍进行计算。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M=F×S×P或

式中:M——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设备数量;

P——产量定额,也称“工作定额”,是在单位时间内(如小时、工作日或班次)规定的应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应完成的工作量;

t——时间定额,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工人或班组生产一定产品或完成一定的作业量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

【例1】已知设备组有机器20台,每台机器一个工作日的有效工作时间是l5小时,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60件产品,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求该设备组一个工作日的生产能力是多少?

解: M=15×20×60=18 000(件)

【例2】某车间单一生产某产品,车间共有车床l0台,全年制度工作日为250天,两班制,每班工作7.5小时,设备计划修理时间占有效工作时间的10%,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0.5小时,那么该设备组的年生产能力是多少?

解:

(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

式中:M——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

F——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

A——生产面积;

a——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

t——单位产品占用时间。

【例3】某车间单一生产某产品,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车间生产面积l 000平方米,每件产品占用生产面积2. 5平方米,每生产一件产品占用时间为2小时,问该车间的生产能力?

解:

(3)流水线生产能力计算

式中:M——流水线的生产能力;

F——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

r——流水线节拍。

【例4】某齿轮生产企业的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流水线每生产一件齿轮需10分钟,求该企业流水线每日的生产能力?

解:

【例题2·单选题】(2009)某企业的齿轮生产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流水线节拍为5分钟,该流水线每日的生产能力是()件。

A.85

B.90

C.96

D.100

[答疑编号71604010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M=F/r=(8×60)/5=96件。

2.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代表产品法和假定产品法两种。

(1)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这种方法以选定的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然后通过换算系数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选定代表产品。代表产品是反映企业专业方向、产量较大、占用劳动较多、产品结构和工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步骤2:以选定的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 d——以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

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设备数量;

t d——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步骤3:计算其他产品换算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K i——第i种产品换算系数;

t i——第i种产品的时间定额;

t d——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步骤4:计算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①将具体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Q di=K i·Q i

式中:Q d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

K i——第i种产品换算系数;

Q 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

②计算各具体产品产量占全部产品产量比重(以代表产品为计算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 i——第i种占全部产品产量比重;

Q d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

③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例5】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各种产品在铣床组的台时定额分别为

40台时、60台时、80台时、160台时;铣床组共有铣床l2台,两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年节假日为59天(一年为365天),设备停修率为10%;计划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年产量为100台、200台、300台、50台。试求铣床组的生产能力?

解:以丙产品为代表产品,则铣床组的生产能力为:

相关计算如表4-1所示。

表4-1 代表产品法生产能力计算表

设备负荷系数(η)=600/660=0.909,因为η<1,即铣床组能力大于计划产量。

(2)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在企业产品品种比较复杂,各种产品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差别较大,不易确定代表产品时,可采用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的方法。假定产品通常是同系列或同类产品的一种假定综合产品。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l: 确定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t j。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w i——第i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比重;

t i——第i种产品的台时定额。

步骤2:计算设备组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 j——以假定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

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设备数量;

t j——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步骤3:根据设备组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出设备组各种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M i=M j×w i

式中:M i——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M j——以假定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

w i——第i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比重。

【例6】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各产品在钻床组的台时定额

及计划产量如表4—2所示。设备组共有钻床16台,每台钻床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 400小时,试用假定产品计算钻床组的生产能力。

解:详细计算及结果见表4-2:

表4-2 假定产品法生产能力计算表

二、生产计划的概念与指标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运作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任务的计划和对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

生产计划工作是指生产计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它通过一系列综合平衡工作,为生产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个优化的生产计划。

优化的生产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销售机会,满足市场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机会,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化。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分为中长期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几个层次。(掌握)。

(二)生产计划指标(掌握)

生产计划应建立包括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及产品产值四类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指标体系。

1.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规定生产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种类。

产品品种指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按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来确定。

·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中所讲的市场引力是指市场吸引企业的能力,从四方面体现:产品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市场容量、该产品对国计民生的影响程度。

·企业实力从四方面体现:本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企业原材料供应能力、该产品销售能力。

2.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受若干个质量控制参数控制。对质量参数的统一规定就形成了质量技术标准。

在执行质量标准上有几种形式,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等。

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指标,主要是产品平均技术性能、产品质量分等;

·一类是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的指标,如质量损失率、废品率、成品返修率等。

3.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

确定产品产量指标主要采取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

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法或保本点法。它是根据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产品产销量、生产总成本和利润具有一定关系来分析判断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达为:

E=T r-(F+VQ)

式中: E——利润;

T r——销售收入;

F——固定成本;

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Q——产销量。

其中,T r=P×Q;

P为产品价格。

Q= F/(P-v)

【例7】某企业某年计划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价为5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为250元,其固定成本为600万元,根据以上资料确定该企业产销量不赔的最低量。

根据盈亏平衡图,可看出此时Z=0因此,Tr=F+V.Q即,P.Q=F+V.Q

由此可得到:

因此,企业不赔的最低产销量为24 000件,企业要想盈利其产销量必须高于24 000件。

【例】某出版社预出版一本书,合作费2000元,稿费3600元,印刷成本每本2.2元,

售卖每本3.6元,求保本点印刷量。

解:3.6x=2.2x+3600+2000

x=4000

4.产品产值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以便进行不同行业间比较。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熟悉)

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步骤,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调查研究

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

3.综合平衡,编制计划草案

4.生产计划大纲定稿与报批

四、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掌握)

产品生产进度应做到:保证交货时期的需要、均衡生产、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和产品的生产技术特点。

(二)成批生产企业

通常方法是:

1.将产量较大的产品,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大致均匀地分配到各季、月生产。

2.产量较少的产品,用集中生产方式参照用户要求的交货期和产品结构工艺的相似程度及设备负荷情况,安排当月的生产。集中生产可以减少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作业准备的工作量,扩大批量,有利于建立生产秩序和均衡生产,但其可能与用户要求的交货期不完全一致。

3.安排老产品。要考虑新老产品的逐渐交替。

4.精密产品和一般产品、高档产品和低档产品也要很好搭配,以充分利用企业各种设备和生产能力,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

安排进度时应注意到:

(1)优先安排延期罚款多的订单。

(2)优先安排国家重点项目的订货。

(3)优先安排生产周期长、工序多的订货。

(4)优先安排原材料价值和产值高的订货。

(5)优先安排交货期紧的订货。

第二节生产作业计划

一、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熟悉)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工作的继续,是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

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编制企业各个层次的作业计划。它包括产品进度计划、零件进度计划和车间日程计划。要把企业全年分季的产品生产计划分解为厂级和车间级的产品与零部件月度计划,用零部件生产作业计划作为执行性计划,并做出车间日程计划,把生产任务落实到车间、工段和班组,落实到每台机床和每个操作者。

(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它包括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设备维修、工具准备、技术文件准备、劳动力调配等内容。

(3)计算负荷率,进行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设备、生产面积等)之间的细致平衡。这里的平衡不同于生产计划阶段的粗能力平衡,它与各项任务在设备上加工的先后顺序直接相关,与车间的日程计划直接相关。

(4)日常生产的派工、生产、调度、执行情况的统计分析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计划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要使生产计划规定的该时期的生产任务在品种、质量、产量和期限方面得到全面落实。

(2)要使各车间、工段、班组和工作地之间的具体生产任务相互配合紧密衔接。

(3)要使生产单位的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能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生产能力。

(4)要使各项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有切实保证。

(5)要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流动资金,降低生产成本,建立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实现均衡生产。

二、期量标准(掌握)

期量标准,又称作业计划标准,是指为加工对象(零件、部件、产品等)在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方面规定的标准数据。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1.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有:节拍或节奏、流水线的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

·节拍是指大批量流水线上前后两个相邻加工对象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节奏是指大批量流水线上前后两批相邻加工对象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为了保证数最上的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

2.成批轮番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成批轮番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有:批量、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生产提前期等。

·批量是指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入或出产的数量。

·生产周期是指一批产品或零件从投入到产出的时间间隔。

·生产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批相同产品或零件投入的时间间隔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或零件在各工艺阶段投入或产出时间与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

3.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有: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等。

随着生产条件和生产数量的变化,期量标准要做出修订。

【例题3·单选题】(2009)节拍作为生产企业的一种期量标准,适用于()生产类型的企业。

A.单件

B.小批量流水线

C.成批轮番

D.大批量流水线

[答疑编号71604020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批大量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有:节拍或节奏、流水线的标准工作指示图表、在制品定额等。

三、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熟悉)

厂级生产作业计划是由厂级生产管理部门编制的。它根据企业年度(季)生产计划,编制各车间的月(旬、周)的生产作业计划。

·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分两个步骤:正确选择计划单位;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作业任务。

·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为每个车间正确地规定每一种制品(部件、零件)的出产量和出产期。

·安排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随车间的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而不同,主要有在制品定额法、累计编号法、生产周期法。

l.在制品定额法

在制品定额法也叫连锁计算法,适合大批大量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这种方法是运用预先制定的在制品定额,按照工艺反顺序计算方法,调整车间的投入和出产数量,顺次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

本车间出产量=后续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半成品外售量+(车间之间半成品占用定额一期初预计半成品库存量)

本车间投入量=本车间出产量+本车间计划允许废品数+(本车间期末在制品定额一本

车间期初在制品预计数)

【例8】某机床企业运用在制品定额法来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相关数据及计算如表4—3所示。

表4-3 在制品定额计算表

2.提前期法(累计编号法)

提前期法适用于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提前期是预先制定的期量标准,它是指产品(零件)在各车间出产(或投入)的时间同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天数。

公式如下:

本车间投入提前期=本车间出产提前期+本车间生产周期

本车出产提前期=后车间投入提前期+保险期

提前期的原理就是首先解决车间之间在生产时间上的联系,然后再把这种时间上的联系转化为数量上的联系。也就是将预先制定的提前期转化为提前量,确定各车间计划期应达到的投入和出产的累计数,减去计划期前已投入和出产的累计数,求得车间计划期应完成的投入和出产数。

提前量=提前期×平均日产量

本车间出产累计号数=最后车间出产累计号十本车间的出产提前期×最后车间平均日产量

本车间投入累计号数=最后车间出产累计号十本车间投入提前期×最后车间平均日产量

3.生产周期法

生产周期法适用单件小批生产类型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采用生产周期法规定车间的生产任务,就是根据订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为每一批订货编制出产品生产周期进度表,然后根据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进度表,确定各车间在计划月份应该投入和出产的订货项目,以及各项订货在车间投入和出产的时间。通过产品投入和出产进度表,就可以保证各车间的衔接,协调各种产品的生产进度和平衡车间的生产能力。

第三节生产控制

一、生产控制的概念

生产控制是指为保证生产计划目标的实现,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分析偏差和合理调节的系列活动。

生产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控制是指从生产准备开始到进行生产,直至成品出产入库为止的全过程的全面控制。它包括计划安排、生产进度控制及调度、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内容。

·狭义的生产控制主要指的是对生产活动中生产进度控制,又称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生产管理的有效性:完成进度计划+降低成本

二、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熟悉)

生产控制包括三个阶段,即测量比较、控制决策、实施执行。

制定标准+测量比较+控制决策+实施执行

(一)确定控制的标准

制定标准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产品质量特性、生产数量、生产进度规定一个数量界限。

制定标准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类比法。类比法即参照本企业的历史水平制订标准,也可参照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制订标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标准也比较客观可行。

2.分解法。分解法即把企业层的指标按部门按产品层层分解为一个个小指标,作为每个生产单元的控制目标。这种方法在成本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3.定额法。定额法即为生产过程中某些消耗规定标准,主要包括劳动消耗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

4.标准化法。标准化法即根据权威机构制订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控制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等等。这种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用得较多。当然,也可用于制订工作程序或作业标准。

(二)根据标准检验实际执行情况

这是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活动的实际成果进行检查、测定,将测定结果与标准比较,找出差距,弄清差异的性质和程度,然后分别处理。

偏差有正负之分,正偏差表示目标值大于实际值,负偏差表示实际值大于目标值。

正负偏差的控制论意义,视具体的控制对象而定。如对于产量、利润、劳动生产率,正偏差表示没有达标,需要考虑控制。而对于成本、工时消耗等目标,正偏差表示优于控制标准。

(三)控制决策

控制决策就是根据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用于纠正偏差的控制措施。一般的工作步骤是:

1.分析原因。

2.拟定措施。

3.效果预期分析。

(四)实施执行

三、生产控制的方式(掌握)

根据生产管理的自身特点,常把生产控制方式划分为以下三种。

【例题4·单选题】(2009)通过获取作业现场信息,实时地进行作业核算,并把结果与作业计划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提出控制措施。这种生产控制方式是( )。 A.事前控制 B.事中控制 C.事后控制 D.全员控制

[答疑编号71604030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事中控制是通过对作业现场获取信息,实时地进行作业核算,并把结果与作业计划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例题5·多选题】(2009)根据生产管理的自身特点,生产控制方式有( ) A.螺旋控制 B.360度控制

C.事前控制

D.事中控制

E.事后控制

[答疑编号716040302]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根据生产管理的自身特点,生产控制方式有事后控制、事中控制、事前控制。

第四节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是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为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监督、检查、调度和调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指标。

广义上生产作业控制通常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库存控制,生产调度等。

一、生产进度控制(熟悉)

(一)生产进度控制概述

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基本方面,其任务是按照已经制订出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数量以及产品和生产过程配套性,保证生产过程平衡进行并准时产出。

进度管理的目标是准时生产,即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生产需要的数量,既要保证交货期,又要保持和调整生产进度。为此,必须自始至终掌握各种零部件的投入产出时间、数量以及配套性。

(二)生产进度控制目的

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

(三)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掌握)

生产控制的核心在于进度管理,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出产进度控制。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分配作业、测定差距、处理差距、提出报告等。

1.投入进度控制。投入进度控制是指在产品生产中对产成品的投入日期、数量,及对原材料、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投入进度是进度控制第一环节。

2.工序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是指在生产中对每道工序上的加工进度控制。

3.出产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是指对成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控制。更广泛的考虑,还可以包括对产品的配套控制和品种出产均衡性的控制。

二、在制品控制(掌握)

(一)在制品概念

所谓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入库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部件和产品。

通常根据所处的不同工艺阶段,把在制品分为毛坯、半成品、入库前成品和车间在制品。

(二)在制品控制

在制品控制是企业生产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各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在制品所处位置、数量、车间之间的物料转运等进行的控制。

(三)在制品控制的工作内容(熟悉)

1.合理确定在制品管理任务和组织分工。

2.认真确定在制品定额,加强在制品控制,做好统计与核查工作。

3.建立、健全在制品的收、发与领用制度。

4.合理存放和妥善保管在制品。

(四)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为了保证数量上的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

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多的在制品,又会使生产场地拥挤,流动资金占用增多,运输保管费用增加。

不同的生产类型制订在制品定额的方法也不一样。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大量流水线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1)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订。流水线内部的在制品分为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四种。

·工艺在制品:正在加工或检验的在制品

·运输在制品:在流水线内运输过程中的在制品

·周转在制品:相邻两道工序之间生产率不平衡而形成的在制品

·保险在制品:为防止事故,保证流水线能正常工作而设置的在制品。

(2)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定额的制订。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有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之分。

·当上一流水线的节拍与下一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时,只包括运输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节拍不一致时,则只包括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2.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成批生产条件下可按车间内部在制品和车间之间半成品来确定。

(1)车间内部在制品。它是指在定期成批轮番生产的情况下,根据产品(或零件)的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和批量来计算。

(2)车间之间的半成品。它是指车间之间的中间仓库中的在制品,由周转半成品和保险半成品组成。

周转半成品的占用量处在经常性变动之中,因前车间入库和后车间领用的情况不同而有多种形式。周转半成品定额就是计划期末的半成品占用量。保险半成品定额根据统计资料确定。

【例题6·单选题】(2009)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企业()的必要条件。

A.增加资金周转

B.降低生产场地占用

C.减小运输保管费用

D.有节奏的连续均衡生产

[答疑编号71604030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库存控制(掌握)

(一)库存控制的概念

库存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暂时闲置但可用于未来的资源储备,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狭义上讲是指用于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或满足顾客需求的物料储备。

库存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二)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库存控制落实到库存管理上就是降低库存成本。

1.库存管理成本

(1)仓储成本,是指维持库存物料本身所需花费,包括存储成本、搬运和盘点成本、保险和税收以及库存物料由于变质、陈旧、损坏、丢失等造成损失及购置库存物料所占用资金的利息等。(2)订货成本,是指每次订购物料所需联系、谈判、运输、检验等费用。它与订购次数有关。(3)机会成本,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由于库存不够带来的缺货损失,其二是物料本身占用一定资金,如不购买物料而改作他用会带来更多利润所造成损失。

2.降低库存措施

(1)降低周转库存,基本做法是减少库存批量。(2)降低在途库存,主要策略是缩短生产、配送周期。(3)降低调节库存,基本策略是尽量使生产和需求相吻合。(4)降低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一种额外持有的库存,预防不测缺货影响生产和销售,起缓冲器作用。降低安全库存主要努力是使订货时间、订货量接近需求时间和需求量。

3.库存控制基本方法

库存控制基本方法有定量控制怯、定期控制法、ABC法等。

(1)定量控制法,又称订货点法。它是连续不断地监视库存余量的变化,当库存量达到某一预定数值(订货点)时,即向供货商发出固定批量的订货请求,经过一定时间(固定提前期)后货物到达,补充库存。其库存量能得到严格控制,减少积压和紧缺,但需要随时检查库存,管理工作量大。订货量不变,订货时间变化。

(2)定期控制法,又称订货间隔期法。它是每隔一个固定的间隔周期去订货,每次

订货量不固定。订货量由当时库存情况确定,以达到目标库存量为限度。这种方式管理比较简单,但与生产现实有时会脱节,明明已缺货了但未到期不能订货,当存货多时还要少量订货,很不经济。订货时间不变,订货量变化。

(3)ABC 分类法,又称帕雷托法。分清主次、分类管理。

【例题7·单选题】(2009)按照ABC 分类法进行库存控制,A 类物资具有的特征是( )。

A.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1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70%左右

B.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7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10%以下

C.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2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20%左右

D.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50%左右 [答疑编号71604040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将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10%,而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70%左右的物资定为A 类物资。

四、生产调度 (熟悉) (一)生产调度的概念

生产调度就是组织执行生产进度计划的工作,对生产计划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发现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 础知识讲义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征 (一)税收的基本涵义(掌握)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对税收内涵的理解: 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的过程。 5.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例题1·单选题】(2007年)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取得的财政收入。 A.经济权力 B.信用 C.政治权力 D.经济实力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A.国家 B.财政部 C.中央银行 D.税务局 [答案]A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掌握)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税收的强制性 指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无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税收对具体纳税人而言具有无偿性,但是对于全体纳税人而言由具有返还性。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特征是指税收的确定性和征收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例题·多选题】(2004年、2006年、2007年)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A.自觉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 [答案]BCE 二、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 1.纳税人(掌握)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利、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与纳税人可能是合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在存在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税种)的情况下是分离的,在不存在税负转嫁(如所得税税种)的情况下,二者是合一的。 【例题·单选题】(2005年)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影响因素: ①消费者偏好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正相关 ③产品价格 负相关 ④替代品的价格 正相关 ⑤互补品的价格 负相关 ⑥预期 预期价格↑,需求↓ ⑦其他因素 ▲ 需求函数:假定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d=Qd (P ) ▲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 线的位移):其他因素变动(如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 ◇ 以上规律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也有例外: 特例一:钻石与价格之间有时呈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特例二: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二、▲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假定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s=Qs (P ) ▲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产品价格 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 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 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化):假 定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 ▲ 供给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移):价格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如成本等),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Qd=Qs 时→Po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模型(运用:最高限价分析,保护价格分析) ▲ 最高限价(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某些生产者的成本) P

工商管理几个知识点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同心多元化经营战略。也称集中化多元化经营战略。指企业利用原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制造与原产品用途不同的新产品。如汽车制造厂生产汽车,同时也生产拖拉机、柴油机等。同心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较强的技术关联性。 (2)水平多元化经营战略,也称为横向多元化经营战略。指企业生产新产品销售给原市场的顾客,以满足他们新的需求。如某食品机器公司,原生产食品机器卖给食品加工厂,后生产收割机卖给农民,以后再生产农用化学品,仍然卖给农民。 水平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销售关联性。 (3)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也称为纵向多元化经营战略。它又分为前向一体化经营战略和后向一体化经营战略。前向一体化多角经营,是指原料工业向加工工业发展,制造工业向流通领域发展,如钢铁厂设金属家具厂和钢窗厂等。后向一体化多角经营,指加工工业向原料工业或零部件、元器件工业扩展,如钢铁厂投资于钢矿采掘业等。 垂直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产品加工阶段关联性或生产与流通关联性。一般而言,后向一体化多角经营可保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风险较小;前向一体化多角经营往往在新的市场遇到激烈竞争,但原料或商品货源有保障。 (4)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也称混合式多元化经营战略指企业向与原产品、技术、市场无关的经营范围扩展。如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电讯,后扩展经营旅馆业。整体多元化经营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其它资源,故为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所采用。 企业价值链: 主体活动:原料供应-生成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 辅助活动:企业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法: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法:宏观环境分析法、行业环境分析法、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 企业稳定战略:无变化战略、维持利润战略、暂停战略、谨慎实施战略 企业紧缩战略:转向战略、放弃战略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1.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属于() 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操作风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整,管理失误或者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参见教材P156。 2.在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知道货币的功能通常由()掌握。 A.中央银行 B.财政部门 C.财政性银行 D.商业银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给机制。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控。参见教材P136。 3.下列财务指标中,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盈利能力的是() A.净资产收益率 B.营业利润率 C.资产周转率 D.主管业务净利润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盈利功能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所有者对企业投资部分的盈利能力,也叫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或净资产利润率。参见教材P251-252。 4.下列合同中,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A.买卖合同 B.抵押合同 C.委托合同 D.保管合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的分类。保管合同、借用合同等都属于实践合同。参见教材P252。 5.线性回归模型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是() A.最大二乘法 B.最小残差和法 C.最大残差和法 D.最小二乘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参见教材 P198。 6.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B.实行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C.国际收支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 D.国际收支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评价来解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参见教材 P169。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前言 (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 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 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09年教材情况 整体而言,初级经济基础的内容大致变化了30滋右。第一、二部分变化较小。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913980672.html, (1)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去掉了货币职能的内容,增加了货币发行的内容(113~115页);

(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去掉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内容,增加了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的内容(134~137页)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 (1)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重新叙述了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那部分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143~144页; (2)增加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153~159页),删掉了原有的第二十二章品牌策略 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 (1)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去掉了管理学及其特点、组织环境的内容 (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增加了沟通的内容(200~202页) 第六部分法律 变动最大,基本上是全部修订。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一)试卷题型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题量分布为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二)合格标准 考试合格的标准每年有所浮动,但基本上是总分的60%初、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和各专 业知识与实务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40分。全国2007、2008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均为84分。

工商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企业战略与经营决策 第一节企业战略概述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 ? 企业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与控制: 企业战略的制定 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实现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为指导方向,综合分析行业的动态变化,评估和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 ? 企业战略的实施 企业战略实施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 ? 企业战略的控制 第二节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 (二)行业环境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3.战略群体分析 (1)战略群体是指一个行业内执行同样或相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或地位的一组企业。 (2)战略群体分组的分析方法: ①聚类分析,可用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 ②分类分析,可用于小样本分析。 (3)各群体经济效益的差别,实际上就是各战略群体竞争的结果。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条件,是竞争取胜的根本。 企业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结构、企业文化、企业资源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二)价值链分析 ? (三)波士顿矩阵分析 ?

企业综合分析: 进行企业综合分析常用SWOT分析法,其最早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利用它可以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相互综合,从而能够以一种“匹配”的观念形成相应的战略。 第三节企业战略类型与选择 基本竞争战略: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企业一般竞争战略有三种,即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及集中战略。 ? 企业成长战略: 成长战略也称扩张战略.是一种在现有战略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企业稳定战略与紧缩战略: 第四节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经营决策: ? 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也称主观决策法。 ? 定量决策方法: 第二章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节公司治理及其运行机制 企业的组织形式和道德风险: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 (二)道德风险 公司制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而两权分离又容易引发行使企业经营权的经理人的道德风险。 ? 公司治理机制: (一)公司治理 ? (二)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 公司所有者: 一般而言,所有者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或产权)的拥有者,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1.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第一部分经济学 3.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a)需求是指在 一定时间和 一定价格条 件下,消费 者对某种商 品或服务愿 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4.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5.影响需求最 关键的因素 还是:该商 品本身的价 格 6.市场供给是 所有生产者 供给的总和 7.影响供给的 因素主要 有:产品价 格、生产成 本、生产技 术、预期、 相关产品的 价格、其他 因素,包括 生产要素的 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8.市场上商品 或服务的供 给量和市场 价格呈正向 关系变化 9.需求价格弹 性指,需求 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 度,是需求 量变动百分 比与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 比率 10.通常可以 把需求价格 弹性分为三 种:1)当需 求变量百分 数大于价格 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大于1时, 叫做需求富 有弹性或高 弹性;2)当 需求变量百 分数等于价 格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等于1时, 叫做需求单 一弹性;3) 当需求变量 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 分数,需求 弹性小于1 时,叫做需 求缺乏弹 性; 11.影响需求 价格弹性的 因素:替代 品的数量和 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 性、商品用 途的多少、 时间与需求 价格弹性的 大小至关重 要 12.影响供给 价格弹性的 因素:时间 是决定供给 弹性的首要 因素、资金 有机构成不 同影响供给 弹性的大 小、供给弹 性还受生产 周期和自然 条件的影 响、投入品 替代性大小 和相似程度 对供给弹性 的影响也很 大 13.消费者收 入变动与需 求的变动呈 同方向变 化。价格与 需求之间的 这种呈反向 变化的关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网上如何学习工商管理的知识

网上如何学习工商管理的知识 专业介绍:工商管理学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 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 资源、企业投资等。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各高校依据不同需要有所不同) 工商管理在研究生阶段为工商管理硕士。 目前,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企业和商业亟需与世界标准接轨,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类 的人才在我国现有的环境下严重供不应求,该专业的学生只要认真 完成学业,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在实习过程中把握机会认真 锻炼,任何一家有前途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能为同学们提供一展抱负的空间。 此外,该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就是参加 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培训。目前,MBA是国际公认的极有发展前途的学位,学位持有者不仅可在工商 企业和政府部门任职,也可在金融机构、经纪(中介)机构、商务咨 询机构、企业诊断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基金组织 等各种企事业单位任高层领导职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有企 业改革的全面推进,民营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一批职业企 业家的成长。可以预见,在中国的人才市场上,对MBA的需求量将 会越来越大。 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何削减商业成本,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如何根据市场前景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工 商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工商管理的主体课程包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方法论、管理信息 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西方企业管理(英文)、运作管理、质量管理、跨国公司管理、商务策划、组织行为学、研 究与开发、项目管理、管理沟通、企业管理专题、企业管理软件、 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012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 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012年经济师考试常见知识点 考试内容:熟悉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例题1.单选题」(2008年)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抽象劳动是()。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形成商品的价值 C.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D.劳动的自然属性 E.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答案]ABCE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1.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3. 生产和成本理论。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 市场结构理论。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决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 国际贸易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企业管理知识点总结

企业管理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企业法律形式: 个体企业,合伙制企业(两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具有完全责任),合作制企业(劳作者持股),无限责任制公司(两及以上股东,不论出资完全责任),有限责任公司(按出资负责),股份有限公司(2-200发行股票) 企业组织结构: 直线型组织结构(一个头),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 管理特征: 目的性,组织性,人本性,创新性,艺术性,综合性,不确定性,系统性 管理二重性: 自然属性(指挥劳动)社会属性(监督劳动) 管理思想: 泰勒-美:科学管理原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思想革命,要科学的挑选工人使工人进步,人与管理保持合作,吧管理职能和实际操作分开,差别计件付酬)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除了经济还要关注心里,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生产效率取决于态度和周围人关系) 企业战略特点: 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协同性 企业战略层次: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业务部门战略),职能战略

竞争五要素分析: 潜在加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讨价还价的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购买者,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战略管理过程: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公司战略: 稳定发展战略,增长战略,紧缩战略,国际化战略 战略分析过程: 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企业内部战略要素分析 3.战略选择 4.战略的评估 5.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 硬件要素: 生产技术(生产流程,设备工具,技术) 生产设施(设施布置,布局,联系) 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大小,性质) 生产一体化程度(方向,程度,平衡性) 软件要素: 生产技术(计划决策规划,方法,手段) 生产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市场变化) 生产质量(质量检验,控制,保证体系) 生产人员(工作态度,素质要求,激励机制) 生产类型划分: 按工艺特性划分,生产特点划分,产品专业化程度划分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单元经济学 第一讲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前言 课程简介 课程结构 课程流程 课程简介 冲刺班主要是面向考试,有以下特点:围绕考纲模拟考堂 明确重点集中突破 面向通过争分夺秒 活学活用多快好省 课程结构 经济学基础中级主要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内容。西方经济学核心内容是市场价格的形成。市场价格形成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研究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而需求中重要的是消费者,供给中重要的是生产商。所以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生产和成本。厂商和消费者通过市场达成交易,所以还要研究市场理论。众多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的入手点是国民收入。因为市场失灵,要引入宏观调控。 第一部分本讲主要内容 本讲的主要内容有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弹性是需求和供给相对价格的变化量。 第二部分本讲重要考点及典型例题讲解 重要考点 考点1 需求概述Ⅲ 知识点1:需求的定义 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可见,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知识点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产品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心理预期 其他因素 知识点3: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价格与需求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做需求规律。我们把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考点1 典型例题单选题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A.需求下降 B.供给下降 C.供给不变 D.需求不变 答案:A 考点:1 解析:根据需求规律,价格上升,需求下降。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C.气候情况 D.替代品的价格 E.互补品的价格 答案:ABDE 考点:1 解析:气候情况不直接影响需求。 考点2 供给概述Ⅲ 知识点1:供给的定义 供给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以生产提供能力为前提:供给≠生产,供给=愿意销售∩能够销售

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点

1.名词解释 (1)什么是管理,什么是企业管理?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最有效、最经济的行动,是对行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财、物等)进行合理配置的综合性活动。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目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并达成预定的产品数量、达成预定的产品品质、如期完成任务、减少费用支出的要求。 (2)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3)什么是企业责任? 企业责任:是指企业在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所应该履行的义务。 企业责任的内容:对员工、社区、生态环境、国家、消费者和社会的责任。 (4)什么是企业的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是指企业管理系统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观念、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相应改变管路方法和手段使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适应。(5)什么是决策?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含义:1、决策的主题即可以是组织,也可以使组织中的个人2、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既可以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选择,也可以是对这种活动的调整。3、决策选择或调整的对象,既可以使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也可以使在特性方向下从事某种活动的方式。4、决策涉及的时限即可以是未来较长的时期,也可以仅仅是某个较短的时段。 (6)什么是控制? 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它可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行动完成是朝着达到组织目标方向进行的。控制系统越完善,管理者越容易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简单题 (1)企业管理的特征? 1、企业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2、企业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现代企业管理追求多目标的经营管理,倡导自由式经营管理和动态管理;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2)简述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指经营和管理企业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最基本的管理理念和规则。主包括系统原理、分工原理、弹性原理、效益原理、激励原理、动态原理、创新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等。 (3)怎样看待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可观规律。一方面,管理是由一些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科学知识体系,是有规律可循的;另一方面,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和传授而掌握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艺术性:强调其实践性,无实践则无所谓的艺术。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管理的艺术性反映的是千变万化的管理现象,而管理的科学性则反映了纷繁万千现象中的规律,并使之上升为理论、原理和方法。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二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和转化的。管理的艺术可以上升为科学理论,管理艺术又需要理论指导;管理科学理论的运用必须讲究艺术。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假设小李的收入增加10%,此时她对某商品的需求减少5%,则该种商品属于()。 A.低档品 B.高档品 C.奢侈品 D.必须品 正确答案:A, 第2题 最低限价的目标是()。 A.保护消费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B.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C.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D.保护生产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B, 第3题

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x/dy=-1/3,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 时,愿意放弃()单位商品X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 A. 1/2 B. 1 C. 3 D. 1/3 正确答案:D, 第4题 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 A.只位于无差异曲线上 B.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 C.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的交点上 D.既不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也不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上 正确答案:B, 第5题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 A.外部性 B.市场失灵

C.信息的不完全 D.企业内部能够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正确答案:C, 第6题 美国经济学家()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本质》,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A.克鲁格曼 B.汉密尔顿 C.弗里德曼 D.科斯 正确答案:D, 第7题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 A.生产者数量的多少 B.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C.消费者数量的多少 D.进入障碍的大小 正确答案:B, 第8题 价格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市场是()。

2020年新编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03名师资料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3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考试内容: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 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个人企业 个人企业也称为业主制企业,在个人企业中,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2.合伙制企业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即公司资本和财产不属于出资人所有,而属于公司法人。按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是:(1)公司为股东所有;(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企业中,( )属于法人企业。 A.个人企业 B.合伙制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C. D.股份有限公司 E.合作制企业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 A.公司为股东所有 B.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答案]ABCD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考试内容: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

企业管理知识点总结

企业法律形式: 个体企业,合伙制企业(两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具有完全责任),合作制企业(劳作者持股),无限责任制公司(两及以上股东,不论出资完全责任),有限责任公司(按出资负责),股份有限公司(2-200 发行股票) 企业组织结构: 直线型组织结构(一个头),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 管理特征: 目的性,组织性,人本性,创新性,艺术性,综合性,不确定性,系统性 管理二重性: 自然属性(指挥劳动)社会属性(监督劳动) 管理思想: 泰勒-美:科学管理原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思想革命,要科学的挑选工人使工人进步,人与管理保持合作,吧管理职能和实际操作分开,差别计件付酬)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除了经济还要关注心里,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生产效率取决于态度和周围人关系) 企业战略特点: 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协同性 企业战略层次: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业务部门战略),职能战略 竞争五要素分析: 潜在加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讨价还价的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购买者,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战略管理过程: 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公司战略: 稳定发展战略,增长战略,紧缩战略,国际化战略 战略分析过程: 1.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企业内部战略要素分析 3.战略选择 4.战略的评估 5.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

硬件要素: 生产技术(生产流程,设备工具,技术) 生产设施(设施布置,布局,联系) 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大小,性质) 生产一体化程度(方向,程度,平衡性) 软件要素: 生产技术(计划决策规划,方法,手段) 生产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市场变化) 生产质量(质量检验,控制,保证体系) 生产人员(工作态度,素质要求,激励机制) 生产类型划分: 按工艺特性划分,生产特点划分,产品专业化程度划分 企业生产单位组成: 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生产服务部门 质量含义: 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型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及特点 三全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四个一切观点:一切为用户服务,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一切按PDAC循环办事 PDCA循环: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 朱兰三部曲: 质量计划 质量控制(三部曲重要环节) 质量改进 质量体系认证: 第三方认证体系(IS09000标准) 人力资源的特征: 人力资源能动性,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二重性(即需要投入资源也可以创造资源),人力资源时效性(工作时间),人力资源的社会性(社会属性) 人力资源的构成: 人力资源数量,人力资源质量

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企业管理基本知识 1、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包括: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公司机构主要有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组成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 2、企业及企业管理基本概念: (一)企业概念与特征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及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以获取盈利为目的,依法设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具有技术和组织特征,企业的发展状态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展水平。 (二)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

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实施的。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由若干个职能构成。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优化调配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使组织高效地达成组织目标。 3、管理知识: (一)计划 计划对管理的意义:计划是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是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手段,计划是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计划是管理者制定控制标准的依据。法律敎育网 (二)组织 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没有目标的人的集合不能称为组织。分工与合作是组织运营并发挥效率的基本手段。组织必须具有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 建立组织部门的原则:目标任务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关系);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三)领导 领导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领导者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 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构成。 (四)激励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所引起的。

最新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所有曲线.pdf

2018年经济基础所有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2018最新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讲义

目录 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的含义 买的数量。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 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 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同 方向变动。 ④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 力。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⑤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 油、家用电器和电。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迟购买。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类别含义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也有例外,如也有钻石价格与其需求成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5、供给的含义: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②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7、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