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9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年1月第21卷第1期随着改革开放,国家教育部恢复大学英语教学(以下简称CET)至今已有30余年。这其间,国内学者与教师通过借鉴国外语言学、心理学与语言教学等理论等对包括教学策略在内的CET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研究的视野主要局限于老生常谈的教学法领域,贯穿了从开始的语法翻译法到目前普遍流行的交际教学法(以下简称CLT)。这种研究的结果造成的错觉是似乎方法决定一切,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法,就拥有先进的教学策略,就能教好外语。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国外的外语教学研究经历了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围绕着一个简单而理想的教学方法的研究”[1]

的“方法时代”到目前“对方法的一种选择而非对一种可选择

方法的研究”[2]的“后方法时代”的重大跨越。上世纪90年

代后期至最近几年许多知名学者在反思语言教学方法及其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后方法理论。如:圣迭戈州立大学Kumaravadivelu 教授在2002 年的英国约克大学第36 届IATEFL国际学术年会上批判了纯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反方法”、“超越方法”和“后方法”的理论观点[3]

;旧金山州立大学语言学教授Brown 以及国际知名教授J. C. Richards进一步指出外语教学正步入“后方法时代”;坎特伯雷基督教堂大学Stephen Bax博士以《交际法的终结》为题撰文质疑流行的交际语言教学法[4]。

本文就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理论及其教学策略框架加以评述,进而对CET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及其策略研究因无法摆脱规定性的教学法的束缚而忽视具体情景。后方法理论研究和发展为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本文以后方法理论及其教学策略框架为依据,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研究,提出并探讨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框架。

关键词:后方法;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0)01-0096-04

谢贤春

(茂名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一、后方法理论参量的评述

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的三个重要的参量是:特殊性、实践性和可能性。

(一) 特殊性

特殊性指的是包括教师和学生、本土情况、教学设置、课程和学校情况、时间和教学资源等在内的教学具体情境[5]。任何语言教学都具有特殊性,都离不开教学、社会和文化等特殊的情境。“语言教学应该对处于特殊社会环境中和特殊教

学环境中追求特殊教学目标的教师和学生保持敏感”[6]

由此可见,特殊性强调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师通过自我教学观察、反思和行动进而了解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的特殊教学情境,教学对象与内容[7]。因此,特殊性要求教师要结合特定情境和立足本土外语教学。无论哪一种外语教学理论不可能是万能的,只有结合特殊性所包含的特定情境,才能发挥作用。外语教学应该尊重特殊具体情境、只有立足本土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实践性

实践性主要是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联性。 “后方法使教师能够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构建教学实践者自身的教学理论体系”并“使教师能产生符合具体情境和针对课堂教学的改

革实践”[8] 。实践性鼓励老师“将其实践理论化并将其理论化的东西进行实践”[9]。

长期以来教师采用所谓大师或理论家们所创设的理论并

以此指导教学,即专家“生产”理论,教师“消费”理论。

65—),男,江西赣州人,茂名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功能语法、二语习得。

2010年第1期97

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但是,专家生产的理论可能经常和教师的实践和具体情境脱节。因为并非所有的理论符合特定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实践性发掘适合自己的更加多重结构和目标明确的探究型的教学理论。

(三)可能性

对老师和学习者而言,由于各自的社会地位、经济和政治背景,生活经历不同,课堂成为了不同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形态相互撞击的场所。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外语教学的可能性使得课堂参与者能够在搁置个人相互不同社会经历的同时去学习各种语言知识。搁置个人相互不同社会经历并非否认个人身份,相反,外语教学的可能性“相对其他教育,(外语)语言教育更能提供给参与

者不断寻求自我主体和自我身份的挑战和机会”[10]

Kumaravadivelu 指出特殊性 、实践性和可能性三个参量之间有着不可避免的界限模糊性。其关系是相互交织、互动而协同的,三者结合协同鼓励外语教师超越教学方法并促使其意识到外语教学不存在普遍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使用适合自己具体情境的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哪一参量都格外关注外语教师并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教师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和实践性的认识,其意义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的行动研究提高自身教学理念,提出或整合出适合自身特殊情境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提高对可能性的认识,有利于制定出符合我国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宏观的教学大纲和微观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为策略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实践者[11]。

二、CET教学与及其策略研究

(一)CET教学现状1.教学规模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在外语学习上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12]。目前中国一千多所高校(除个别高校采用了CET选修)都开设了CET教学。其规模和包括教育管理职能部门、教师和学习者等在内的参与者,在全球的二语或外语教学中是首屈一指的。其中学习CET学生人数约超过千万而 CET教师数量也近十万之众[13]。对如此庞大的规模的CET教学进行教学策略研究,其巨大的价值和意义毋庸质疑。如何提高CET教师的包括教学策略在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CET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对教学策略的研究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2. 教学策略与方法

出于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的种种压力,全国高校纷纷采取手段适应学生的需要以期其承担未来社会的角色。于是,各校采用了一些宏观措施,如: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课堂少讲,多注重互动的学习环境,将数字辅助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对教学方法,尤其是对CLT的

推广使用。CLT有先进的一面,如: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进行教学,强调语言的实际使用,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如特别强调听和说的实用交际,并且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CLT在大学英语教学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效果,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影响,给大学应教学带来了活力[14]。然而,随着CLT的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其缺陷也不断暴露出来,如:对具体情境不够重视,使得教学模式几乎千篇一律;CLT实质上是以方法为中心,是“老师教外语的方式”,并非一定能产出交际语言学习(CLL,Communicative Language Learning);CLT对CET的读写译和语法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由此可见,过分强调教学法,哪怕是最先进的CLT的作用是不科学的。外语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具体情境,其次才是考虑采用什么方法问题[15]。

3.CET策略研究现状

目前无论是对CET教学策略还是CET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略感单薄。通过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发现,从1979到2009年在中国所有期刊发表的关于学习者策略研究论文共34篇,期间对CET教学策略的研究才33篇[16]。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拘泥与教学法框架内对教学法主要流派,特别是CLT的发挥和诠释,其他的也是从心理学的认知与元认知、情感教育、多媒体、师生关系以及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培养等角度进行论述。综观发表的研究论文,结论是CET教学策略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后方法时代CET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一)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时代外语教学策略框架在外语教学进入后方法时代的宏观背景下,Kumaravadivelu提出了一个使教师能够生成符合自身特定情境和课堂技能所需要的策略框架,包括了“学习机会最大化”、“感知误配最小化”、“促进协商式互动”、“提高学生自主性”、“培养语言意识”、“激活直观启发”、“情境化语言输入”、“综合语言技能”、“确保社会关联性”和“提升文化意识”十条宏观策略 [17]。

“学习机会最大化”就是视教学为一个提供和利用学习机会的过程,教师要达到一个教学管理者角色和教学传播者角色的平衡;“感知误配最小化”是要认识到教师的主观意愿和学生的解读存在着潜在的误配并尽量做到感知误配最小化;“促进协商式互动”是确保有意义的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互动。学生仅仅有互动和反应是不够的,应该发动和鼓励学生加入话题或讨论;“提高学生自主性”是帮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还要学会解放,让学生对学习能做到自我知道和自我监控;“培养语言意识”是开发学生普遍和批判的语言意识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规范和功能的语言特征;“激活直观启发”是提供学生以丰富的文本数据,使之能推断和认识语法用法和交际使用基本规则。此策略还可

总第21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98

用于帮助学生构建语法结构;“情境化语言输入”是指在语言学、社会和文化情境下,语言用法和使用如何被塑造。“综合语言技能”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的整体综合;“确保社会关联性”要求教师有必要对社会、政治和教学发生的教育环境保持高度敏感;“提升文化意识”强调将语言学习者看成是文化语料提供者的必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对他们的知识、主观作用和身份进行奖励 [18]。

这些宏观策略是宽泛的教学指引,是一组描写式的、不受限制的开放选择,不同于原先的教学方法的规定性和绝对性。他主张确保理论中性和方法中性,旨在通过具有操作性而非规定性的宏观策略,帮助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和特殊需求,开发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微观策略和教学技巧 [19]。

(二)后方法时代CET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CET应该尊重自身的特殊情境,不应该去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作为外语而不是二语教学的中国CET有着自身的背景。具体体现如:学生离开课堂,其真实的英语交际难以实施,即使在CET课堂内的交际也较具模拟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教师、资源和学生起点或水平方面差异较大;由于高校扩招,CET往往是两个或三个班合班上课等等。由于CET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上特色情境,照搬国外的先进经验是不科学的。后方法并非反对方法,而是有针对性和批判地看待和使用教学法和教学策略。外语教学应该符合国情、校情、学生状况、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等,教师应该在分析具体情境(context)的基础上实施变通(alternative)、有时甚至是折衷(eclectic)的教学策略与手段 [20]。

针对CET教学的现状特点,结合后方法理论的我们提出如下探讨性的教学策略。

1.具体情境策略

尽管很多学者对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与反方法理论颇有微词,但是其可贵之处在于对以方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的批判性思维 [21]。因为无论再先进或时髦的教学法,如果脱离了现实的具体情境,都无法取得积极的效果,更谈不上为教学目的服务。CET应摆脱以方法为中心,转而策略性地以内容和学生等具体情境为出发点来考量教学策略和手段。一味地追求方法是否最先进,是否采用交际教学法等都有背于外语教学的根本。我们不反对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应该符合教学的具体情境[22] 。

2. 折衷策略

“折衷的教学方法可能是应对不同的课堂的最佳方法”[23]

既然教学方法应符合具体情境,那么针对不同特点的课堂可采取折衷的策略。折衷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及满足学生需求所采用某种或多种实用与合适的方法的教学策略,也是方法、具体情境和文化折衷的教学策略。前者是如何与何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策略,并加以开创性灵活地使用;后者是教学法应服务于教学的具体情境和教学内容的策略。折衷教学策略还可表述为“在教学中并不奉行某一种方法而是采取折

衷的态度” [24]

。但必须强调的是,折衷策略不是随机和任意

的,而是针对具体情境和教学目标等的实用的折衷。

3. 教师课堂角色策略

在课堂内,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参与者、组织者、激励者、资源提供者、学习辅导者、观察者和形成性评估者等[25]。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有意义的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给学生最大化的学习机会。应在大纲的指导下注重课堂微观策略设计,启发和激活学生的语言认知与语用能力,构建新的综合语言技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对语言讲解或是对学生活动归纳时,要避免教师主观意愿表达与学生理解的歧义,做到感知误配最小化。

4.多媒体、人工智能与课堂相结合策略

由于不断扩招,教师不足和大班教学是近年来CET的不得已的现实。单一传统课堂已不能胜任CET。多媒体、包括网络在内的人工智能等以其高效便利的特点,在CET中大显身手。然而,他们只是课堂的辅助,不可能替代课堂教学。大信息量的优质课件的制作、网络作业的提交、多元化的网络学习及评估平台只有结合CET课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文化语用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根植于其中的文化密不可分[26],任何语言活动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课堂教学不是脱离文化的语言文字教学,而是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现象通过语言的反映,也是社会文化语用现象。教师应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语用充分重视,在缺乏真实语言课堂环境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语用能力 [27]。文化知识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语言文化内涵使学生对语言更易于掌握。注重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或对CET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势必产生积极的作用。

6. 评价与测试策略

 根据学生需求,语言被教授的同时也应被测试[28]。包括形成性和终结性等在内的评价测试手段是外语教学重要策略之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CET其作用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的手段。通过设计和操作具有效度和信度的测试,教师可对自己的教学的进度和质量、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充分掌握,从而达到积极的指导教学的反馈作用。教师应避免造成消极的应试教育,避免以考试指导教学,避免教学服务于考试。相反,评价与测试应该服务于教学。

结 语

后方法时代的CET教学和策略的研究是多元的、描写性的和选择性的,但绝不是规定性的。在后方法背景和理论指导下,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境,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而不是靠寻求所谓理想和先进的教学法来生搬硬套。如,CLT的直译是“交际教法”,而非CLL“交际学习法”,其交

2010年第1期99

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框架探讨

际的意义于学习者是值得商榷的 [29]。有效的教学策略应符合“实践性、特殊性和可能性”原则,应在具体情境中加以修正或和其他教学的因素加以折衷。教师应在基于自己的具体教学情景中构建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涵盖内容过于宽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有关教学策略的探讨只能提出个框架,希望能抛砖引玉,唤起CET教师的教学策略意识,更新教学理念,理性分析所在学校、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状况和需求等特定具体情景,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Brown, H. 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Post Methods”Era : Toward better diagnosis , treatment ,and assessment[A]. In J. C.Richards & W. A. Renandya(eds.)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 [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9-18.

[2]Richards J. & Rodgers 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Teach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244-255

[3][6][7][8][10]Kumaravadivelu, B. Method, antimethod, postmethod[A]. In A. Pulverness(ed.).IATEFL York Conference Selections. Whitstable,Ken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Language[C].2002: 11-19.

[4][15][20][23]Bax, S. The end of CLT: a context approach to languageteaching.ELT Journal [J], 2003(3): 278 - 287.

[5][9]Kumaravadivelu, B. 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 Mahwah[M].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6:170-173 .

[11][19]陶健敏.Kumaravadivelu B.“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J],2007,(6):58-62.

[12]周世范.《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新论》序. 外语教学 [J].2005,(1):21.[13]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90226_402540710.htm(2009-2-6)[2009-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4][21][29]谢贤春. 后方法理论背景下的交际法反思与大学英语教学原则探讨.教学研究[J].2009(1):60-63.

[16]CNKI中国知网. [EB/OL].

http://dlib.edu.cnki.net/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 [2009-5-9][17][18] Kumaravadivelu, B. A postmethod perspective on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World Englishes[J], Vol. 22, No.4, pp. 539-550, 2003.

[22]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5-37[24]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2): 50.

[25]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1:56-62.

[26]Rivers.W.M Teach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M] The 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 Chicago.1981:315.

[27]刘建达.语用能力测试研究:现状、问题与启示[J]. 外语研究.2008 (4): 53-58.

[28]Carroll,B. Testing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M].Oxford:Pergamon. 1981:8.

On the Teaching Framework of CET in the Post Method Era

Xie Xianchun

Abstract: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strategic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ET) has ignored the context since it cannot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prescriptive teaching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post method theory provide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ith new ideas and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we set out to review some parameters regarding the post method theory, and then, based on this theory we proceed to discuss the CET in term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inally, we propose and analyz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CET.

Key words: post method; CET; teaching strategy

大学英语教学法整理

C o m m u n i c a t i v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语言理解和表达) 1. The knowledge involved in language processing In conclusion, when trying to work out the meaning of a piece of language or trying to express your own meaning, you need to use all the three types of knowledge: the knowledge of language(语言知识----语法、词汇、句子), discourse knowledge (语篇知识),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背景知识). Differences Between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1) Spoken language is simpler than written language. (2) Spoken language has the lighter lexical density. Lexical density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content words per clause. (3) Written language tends to use nouns instead of verbs (4) Writing is context independent, whereas speech is more closely tied to its context. Some features of spoken language: ^ contraction (缩写) ^ hesitation (停顿) ^ filler ? ^ repetition ^ self-correction ^ restarted utterance(重新表达) ^ demonstrative words (指示词 this one, over there, near the door) Definition to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1) Classroom goals are focused on all of the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form /function /appropriation) and not restricted to grammatical and linguistic competence. 语篇教学: 如:----Your phone! ----I ’m having a bath.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试行) 一、改革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6年4号文件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要求》)又一次指导和推动全国各高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根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还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要求》建议,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是12个学分,不到整个必修课144个学分的10%);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师生比合理;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反思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反思 英语精读是英语教学五个模块即精读,泛读,写作,听力和口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反思篇一从本质上看,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课,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用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进行自由交流,这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生的客观需要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表现的评估者[1]. 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研究者和教师将目光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但如何将封固并沿袭多年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切实转变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教师就要彻底放弃那种以我为主,一个人说了算的落后观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以及角色关系等方面进行彻底变革,将学生放在英语教学的中心位置,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抹煞教师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想怎样学就怎样学,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活动,而是强调教师在更多地了解学生个体

知识结构和需求后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交流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Mehan认为,“教师应首先是很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者、监督者和评估者”。 [2]组织者而非单纯的讲授者,教师就应本着教授语言技能而非灌输语言知识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前收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资料,课中结合本班学生的语言水平和 需求安排合适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是评估者,他们不仅仅能够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纠正错误,而且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learner autonomy)是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探索中发展而来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程设置、教材编纂、课堂活动、教师决策等一系列因素朝着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方向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否定语言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教学普遍是“以教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只是“授人以鱼”,而不“教人以渔”,结果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编排上应尽可能从智力上和情景上体现学生的水平,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创造一种氛围,提供一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地去学习。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应该尽可能

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

1)转变学习观念 ?从心理上克服轻视与畏难两种倾向 对于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由于大学英语学习中不再出现新的语法现象,课本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难,便容易有"大学英语没有什么可学的"的想法,只简单地应付课堂学习,课下不再花费时间。这种做法的后果是这些中学里英语成绩不错的同学在经过一年、两年的学习之后,英语水平几乎没有什么提高。另有一些同学课上听不懂老师的英文讲解,也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新单词越积越多,一直都处在很被动的学习中,时间一长兴趣大减,而英语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两种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大学英语的学习特点。 ?及时转变学习重点 在经过中学六年的基础学习之后,大学英语的学习要在继续进行基本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一步一步将其转化为应用语言的能力。亦即不能总是局限于"点":一个单词,一个语言点,一种语法现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要广泛地阅读,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思想。同时,一定的输入量(阅读、听力)后必须有一定的输出量(写作、口语),将学到的表达方式加以应用。 ?培养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寻求个人发展,一定要做好独立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英语学习本身是一项完整的心理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活动,需要各种因素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智力因素,如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语言环境时可以通过想象来弥补,如练口语时的自言自语需要想象自己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跟别人对话,单词记忆有时想象也起着很大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志的约束会形成一种习惯,之后会产生兴趣,这样就形成了好的学习心理机制。另外,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至关重要,有困难与问题应主动与老师交流,寻求建议。新的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模式,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英语学习从高中向大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做一个有条理的人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对英语学习起一定的作用,过于不拘小节,笔记、资料随手丢的习惯一定要改掉。从一开始就准备一个记事本,准备几个夹子,把学习资料收放好;准备一些卡片,随时随处都可以记下所看到的英语习惯表达方式,因为英语学习不应拘泥于时间地点的限制。 2)改变学习方法 ?制定合适的自学计划 学习计划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前者可设定本科四年英语所要达到的程度,后者则可给自己规定每个学期、每月、每周或每天应学习的内容。长期计划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而短期计划则会提醒自己每天都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制定计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简单而又切实可

英语教学反思英语版

english teaching summary first、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render english classroom atmosphere to create a relaxed and happy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second、the full study on materials, careful preparation, increase interest in each aspect of teaching. it’s always from easy to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deal with learning materials and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sider a certain degree of stimulation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to make the students’ thought is always in a positive state, so that their interest gradually upgrade. secondly, we should increase the teaching links third、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oriented” to let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 the past teaching often emphasizes the teachers leading, but only consider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and students’ mind is seen as the container that can be filled with knowledge.so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 are ignored. teachers should put the pupils as life with growth potential who contain the mechanism main body development.teachers should realiz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potential, drive the development the basic view of human nature is the premi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f educators believe that human nature is lazy, shiftless, the need for strict teachings is to enlightening conscience, then the authority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the most effective. the traditional the teachers dign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author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modern education view is that human nature is positive and upward with the potential for growth and progress.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otential. the promotion of human, and authoritative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no doubt kill creativity and endowment of childre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atience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a teacher of good behavior. teachers job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problems, which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but also the soul.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is hard, because they must deal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countless students should be faced with a warm heart patient. most of th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poor students , their english learning persistence and patience are poor, so while learning their mood is often in a state of suppression. they feel that learning is boring. therefore, in the classroom besides to give them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nd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especially for their questions and doubts, even simple we teachers should also be patient to answer, and give support and praise, so to eliminate their heart fear and sense of loss is very favorable. ⅰ prepar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ⅱ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for most of the time, all of the students were very hard-working. it seemed that they had grasped all the knowledge effectively in this period. however, i found some

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法整理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语言理解和表达) 1.The knowledge involved in language processing In conclusion, when trying to work out the meaning of a piece of language or trying to express your own meaning, you need to use all the three types of knowledge: the knowledge of language(语言知识----语法、词汇、句子), discourse knowledge(语篇知识),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背景知识). 语篇教学: 如:----Your phone! ----I’m having a bath. 可以说,语篇教学是对一个词,一个句,一段话的言外之意、相关文化、相关背景的一种学习。 Differences Between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1) Spoken language is simpler than written language. (2) Spoken language has the lighter lexical density. Lexical density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content words per clause. (3) Written language tends to use nouns instead of verbs (4) Writing is context independent, whereas speech is more closely tied to its context. Some features of spoken language: ^ contraction (缩写) ^ hesitation (停顿) ^ filler ? ^ repetition ^ self-correction ^ restarted utterance(重新表达) ^ demonstrative words (指示词this one, over there, near the door) Definition to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1)Classroom goals are focused on all of the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form /function /appropriation) and not restricted to grammatical and linguistic competence. 2)Form is not the primary framework(syllabus教学大纲) for organizing and sequencing lessons. Function(使用)is the framework through which forms are taught. 3)Accuracy is secondary to conveying a message. Fluency may take on more importance than accuracy. The ultimate criterion for communicative success is the actual transmission and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大学英语反思性学习应基于成人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需求,帮 助学生生成学习准备,开展灵活自主的合作学习。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强调听说会看更得会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三个方面对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进行重大改革,包括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听说为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模式转变为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都能达到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由此,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和软件 系统也开始“转型”,强调听说领先,从应试型向实用和兴趣型转变。在新教材中,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规范,而且更具有趣味性。此次面世的新教材,重视开发学习者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教材首次提出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教材中课程的设置完全针对了改革后的新四六级英语考试。在改革后的四六级新题型中,听力部分所占比例就由20%提高到35%。而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不久前透露,教育部正在设计新的四、六级英语考试方案,新的题型将增加语言的实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更突出听、说能力的测试比重。年后要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4解决英语听说问题。”张尧学表示。 强调实用教你如何写求职信为了更好地体现实用性,新教材内容还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感、思想、生活经历“度身选材”,让学 生更熟谙西方文化内涵,更适应国际交流的要求。教写求职简历、奖学金申请信和制作英文网页,学会讲英语笑话,熟悉了解西方节日庆典的来龙去脉,掌握重要国际组织的名称、功能,这些以前教材中没有选入的极其实用的知识内容,此次都写入新教材中。 让学生感兴趣展现语言之美值得一提的是,新出版的这套教材中,还设有“ Enjoy English ”部分,第一次将英语教育与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学习之外,通过教材感受英语的语言之美。对此, 南开大学公外教学部的梁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以往学生们大多觉得英语教材枯燥乏味,确实有选材内容与时代脱节、缺少趣味性及缺乏英语经典之作等方面的原因,此次新教材选材理念的转变,有助于改变学生们仅把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观念,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能真正体会到语言之美。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建议:大英教材也应有中国味南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科研中心主任梁伟副教授在赞同新教材转变的同时,梁老师也提出了自己 对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在选材上的建议;;适当增加有关中国本土内容 的英文材料介绍。他表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中一个现象需要引起注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大全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大全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反思大全 篇一: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2、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

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daily,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对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与探索完整版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与探 索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与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思和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反思,指出学生应该对英语学习持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而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学习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00-00 1.从教师的层面进行反思: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总导演。 经过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内容的总设计师。所以每一节课进展的如何,这和教师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一位合格的教师首先是英语口语在课堂上表达要流畅,其次,老师要幽默风趣,而且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要不断的给学生输入正能量,以适应时代和课本的发展需求。整节课进展的顺利与否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有着很大关系。这就体现了教师即是一场舞台演出的总导演,每一场的演出是否光彩华丽,是否深受同学们

的欢迎,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对课程的总设计和他所具有的教学的综合水平。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 其次,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向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语言技能的输出。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同学及老师之间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有效地交流。另外,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如个人演讲、整体讨论及小组讨论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的为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 第三,教师是语言环境的营造者和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要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最佳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语境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给学生营造的良好的学习语境,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 2.从学生的层面进行反思: (1)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正确对待英语学习作为学生,端正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态度会导向积极的行动。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是一种负担,这不仅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最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 ~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 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 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见附3:《大学英语参考词汇表》)。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小学英语教学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英语发音,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它犹如一根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听说训练极为重要,训练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途径: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语言环境。 1.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中文,尽量尝试通过手势、眼神、动作和口令等辅助手段来组织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例如:当某个教学环节要结束时,老师说“One, tw o, three”或者以chant的形式“Close your book, close your book!”,让学生一边chant 一边迅速坐端正“Sit upstraight,(repeat)”。 2.我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尝试用英语打招呼;凡是英语课上,就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果学生迟到了,就必须说“S-orry, I’m late. May I come in?”老师也会有礼貌地回应“Come in, please!” 二、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它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我在教学中,经常请几人一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演,成效较大。例如我在教三年级Unit2 B Let’s talk的重点句型“This is ***.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时,先创设birthday party的情景,B来到A的party上,A通过双方介绍让B与C互相认识。通过学生之间的策划交流和生动的表演,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了该重点句型,达到了人人能说的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说能力。 A: Hello, B. B: Hi, A. Happy birthday! A: Thank you! A: This is C. / This is B. B: Nice to meet you, C. C: Nice to meet you, too. 三、反馈信息、即时巩固。 英语的听说训练反馈一定要及时。在教学中,学生对刚学的内容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但如果不及时巩固,不仅会很快遗忘,而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与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至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因此信息反馈,必须及时。例如,在学完三年级Unit 2 A Let’s do时运用竞赛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我说:“Touch your eye.” “Touch your mouth.” “Touch your nose.”等,学生立刻做出相应的动作。当某个小组代表最迅速地做出正确的

关于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新策略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新策略的思考 [摘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上机考试已成为四、六级考试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分析了四级机考与传统四级考试的区别,探索了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四级机考策略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作为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主要鉴定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作了相应改革。 一、上机考试与传统纸笔考试的不同 2005年6月的四级考试全国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新题型测试。新的四级试题的主要特点有几个方面:第一,听力比重有了大幅增加;第二,阅读的考查方式多样化;第三,考试程序进行了调整。2008年12月的四级考试全国有50所高校推行了机点考试。四级CBT(Computer Based Test)与传统的PBT(Paper Based Test)相比,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几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考试形式。答题的介质由纸笔更换为计算机与网络。 2.考试内容。传统的考试题型包括:听力理解(35%)、阅读理解(35%)、综合测试(15%)、写作(15%)。而机考题型包括:视频理解(25%)、听力填空(10%)、会话跟读(10%)、阅读理解(30%)、语法句型(10%)和话题写作(15%)。在机考题型中,纯粹听力的题目仍然和新四级纸笔考试一样,占35%的比重,而跟读题可以划入听力口语的范围,其他除纯粹阅读以外的题型都是以听力材料或阅读材料作为话题引入的,并不能完全并入听力板块。纯粹阅读的题目从新四级纸笔考试的35%降至30%,但仍有其他题目可能与阅读有关。整体来看,上机考试的新四级是以听和读全面带动说与写。 3.考试时间。传统的纸笔考试是从上午9点至11点20分,而新四级机考时间为上午9点至11点,比原来少了20分钟。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反思总结范文

2020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反思总结范文 Job Summary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反思总结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对前一时间的工作学习活动等以书面形式形成的文字材料. 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 好工作,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 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反思总结范文一 非常荣幸来到会山中学,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讲台。开始我的教学生涯。也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在这半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把一学期来的工作作一总结: 一、教学工作 这学期主要担任一年级的生物、八年纪的生物和九年纪的化学的教学及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第一次上岗,对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家庭情况等我都不清楚,必须得摸索教材,所以工作起来很吃力。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在考试中就显现出来了。第一次月考以及期中考试,我带的帮成绩都很不理想:

二班和一班相比,差距都比较大。所以,我自身感到压力也很大。从这两次考试中,我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我认识到,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的。我为了教学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老师没有把他们“看扁”,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领班工作。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反思

大学英语教学反思 蔡秀国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要不断取得进步,保持自己的新鲜性,除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随时进行教学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近30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以下方面感受并经历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变迁: 1、教学理念 2000年前后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界经历了一个理念上比较混乱动荡的时期,我们也恰是在这一时期登上了三尺讲台。而后随着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在国内各大高校不断探索实践,我们的教学理念从最初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 2、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及学生需求的提升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语法翻译法转向了以语言交际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对话或讨论为主的交际教学法,而后又迈向了现今比较流行、人性化的任务型教学法:课堂上不再单纯的就课文讲解课文,而会根据文章的文体,内容等设置具体的任务,学生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解决任务,从而使其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都得以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就个人而言,本人在教学上努力探索适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认真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上做到与学生最大限度的互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话剧表演、辩论等,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锻炼提高口语水平,改进他们的听、说能力,积极为学生寻找、增加许多书本之外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班任课教师期间,为配合大学英语教改的实施,本人积极学习掌握有关网络课堂的相关技术,不断扩充自己在此方面的知识,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对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推行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3、教学手段 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大学英语教学感触最深的便是教学手段的日渐更新,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加录音机(听力),到黑板、粉笔加语音室(听力)到目前的多种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网络课堂(自主听力),这种种变化无疑深刻的体现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我们要采取的教学手段、方法都要随之改变,尤其面对已逐渐与我们产生代沟的98后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工作之余一定要时刻进行教学反思,以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大学英语教研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