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年科学探索之路

百年科学探索之路

百年科学探索之路
百年科学探索之路

百年科学探索之路

——那些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前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作为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需要对其每年的发现和发明进行了解和学习,同时关注当今世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概况。本期将为大家介绍100多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在生物学上的主要成果,梳理生物学的发展历程。正文: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

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评选。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质奖章

诺贝尔奖所设立的各个奖项反映了该奖项所在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进展以及学科优势所在地,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生物学发展的成就和发展方向,文章为大家总结100多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生物学成果。

一、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兰德斯坦纳的杰出贡献对于人类血型的杰出研究成果不仅为安全输血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摩尔根果蝇实验

他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确立了伴性遗传规律。并发现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连锁、交换和不分开等现象,建立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把400多种突变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制成染色体图谱,即基因的连锁图。

三、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无论是以X射线引起的基因突变还是自然界的突变,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进化过程中的“一砖一瓦”,也即: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基本的材料。穆勒正是通过自然界提供的事实和他的实验证据告诉人们一种信念:正是突变过程造成了我们所研究的进化,而进化过程又是可以进行人工干预而加快的。

四、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DNA和RNA的合成机制的发现对分子遗传学、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基因诊断以及基因组计划等现代遗传学的各个重大问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6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

六、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遗传密码表

遗传密码的破译,就等于编著了一本生命科学的词典,二这本词典适用于一切生物,这些生物就是按照这本词典查找和翻译自己的蛋白质,又按照这本词典传递着生命。这个发现又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是20世纪生命科学中最令人激动的成就之一。

七、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限制性内切酶为基因工程打开了大门,也为人类改造基因提供了工具。

八、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这项技术是“七十年代生物医学方面最重要的一项方法论进展”。他们从事的遗传工程研究能导致对从癌到感冒等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本性的变化。

九、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生物学往往是为人类服务的,而癌症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原癌基因的发现,为人类攻克癌症找到了着力点。

十、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朊病毒的发现是人类对生命形式的新的认识,改变了DNA和RNA遗传的理论垄断性。

十一、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端粒(黄色片段)

这两项发现从基因的水平解释了生命的衰老和死亡机制,为人类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未来可能延长人类寿命提供了可能。

十二、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领域的贡献。

现代生物学研究偏向于解决人类健康问题,这三项研究为人类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命运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手段。

创新之路第三集观后感完整版

创新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创新之路——放飞好奇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孩子的成长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又是什么,好奇对于教育来说又起着怎样的作用?一个时代的发展,印证了一种可能的实现,而教育普及化的实现,是国家的崛起,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是更好的生存。 当我们提到教育时,很难不联想到日本近几年快速的发展背后义务教育的改革,我们将时代回溯,日本不过是海中的渔村,守着古老的文化,而明治维新,打开了国门,这一举动源于好奇,也源于渴望走出去的心态。这是日本的机遇,他看到了西方优秀的教育方法以及文化发展,决定改革,决定开创东方一个新的阶段,于是,多处经济体开始崛起。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近几年的在地震中的人口损失以及财产损失,六级以内的大地震死亡人口不过十,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一个奇迹的数字,却仍然让日本地震中心加强了对公共设施的再造以及安全方面的修整,这背后的原因让我们深思——从幼儿就开始的详细的有关地震的防范措施以及逃生方法,还会将目前减震的最新方法通过模型模拟展现给孩子们,让好奇与探索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我们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却很少做到从孩提抓起,也很少去关注这份好奇背后带给教育的力量。 生命诞生前的话剧这一系列震惊当时的作品,我们很难想象,这一组照片的背后是作者强烈的好奇心在做支撑,才能让这份研究的热情持久不息,他靠着那份超乎常人的好奇心与耐心,完成了一次次的进步,不断尝试,创造奇迹,没有人教他怎么去做,完全就

是一个人靠着一份意念,他不仅为世人展现了图片中的震撼,也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们看到爱因斯坦,他将好奇心纳入科学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中创造了一个个在新时代中崛起的国家,是他们赋予科学永不湮灭的辉煌,又是好奇带给这些科学家们异于常人的力量。 观察、疑问、探索、求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我们了解到好奇在生理上积极的状态,发现这是一种类似于幸福快乐的感受。孩子本身是一块白板,是教育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新一代领路人。英国的大学开设丰富的课程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本能,德国为了快速发展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这为后期德国工业的快速强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教育塑造了经济体如今的模样,让各个国家与世界全方位接轨,实现民族的崛起。我们用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去完善下一代人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备我们的课程、法律以及一切能够帮助他们努力成长超越的机能。曾经的英国经历过这样一段历史,大量的童工被工厂雇佣去做危险而艰难的工作,一天工作15甚至20个小时,为了去改变社会对待孩童的不公,卡尔·马克思尝试通过思想改变扭曲的社会,去建立更加完善的青少年法律制度。教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应用与社会,同时适应社会的发展,造就时代的变迁。 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下一代,乃至国家的下一个世纪将要面临的挑战与进步,而怎样教育,如何运用教育这个长期进行的手段就要结合各国的经验,结合各种积极的因素,例如增

创新之路第十集观后感

创新之路 ——未来 科技发展到如今,大多数的人们已经体验到了科技带来的活力与方便,人工智能替代了大部分夜以继日的苦劳力,人们更多的坐进了办公室;生物方面的进步也成功的使得人类的寿命增长,在很多癌症面前,人类不再不堪一击;而是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找到对症的药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地完成高难度的数据统计与流量计算。在我们享受这些丰富的智慧果实的同时,是否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科技带来的社会发展以及全球性的进步有没有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危害?在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未来,将会是怎样呢? 现今,最具代表性的新时代科技产物便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很多的电影都描述过有关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世界大战,甚至有学者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当我们看到会跳舞的、会服务人类的、甚至是能模仿人类情绪的机器人的时候,更多的感觉是什么?是新奇,是自豪,是遐想,因为他们标志着世界在不断的进步着,我们可以从人工智能中获得很多,不论是大量的数据还是高难的计算,又或者是更早地在工作中解放双手,我们看到阿法狗打败世界冠军棋手李世石,感叹人工智能的强大,惊讶于他既可以运用人脑不可及的计算又能模仿人类进行情绪化的选择,但是如果有那么一天,人工智能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超越人类,并且那个时候人类已经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开始退化,变得不再认真思考也因为不再自己操作艰难的体力劳动而变得不再那么追求强壮的体魄,那么人类的未来真的会产生一系列的危险。造福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掌控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让最后演变成人机大战地情景。 人类的基因组计划是另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也是新世纪以来一项跨国跨学

科的重要科学探索工程。它以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为目的,为探索人类自身奥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我们选择了多国联合共通过合作并共享科技成果的时候,就说明了我们强烈的渴望生物进步地需求。我们希望更多的造福那些病人、先天性缺陷的人、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为很多我们曾经认为的不可能提供希望。在未来,有理由相信,当遗传图谱被解密,遗传病的产生有了精确化的推演,这些疾病不再困扰我们,遗传性结肠癌,遗传性乳腺癌等将不再存在;细胞可以快速再生,每一个器官都可再造,也许,长生不老也可以逐渐实现。这的确是一项人类的伟大创举,毫无疑问。但与人工智能一样,越高新的科技,越有强大的负面效应。侏罗纪公园不只是故事,基因战,生物武器也可能跟随诞生。杜绝此类事件,需要在基因科技发展的同事,跟进相关的法律约束,限定技术的产出和应用,避免被不法分子掌握。 未来,光明与黑暗并存。强大的科技将解决大量现今的难题,但同时也不断为我们带来强烈的隐患。如何避免负面效应,如何降低可能的危害,是科技发展中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让我们怀揣一颗攻克这一难题的决心,拭目以待。

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意义:1.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追求远大理想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我们大学生要追求远大理想 理想不是空想,也不是幻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古人尚且懂得苦尽甘来的道理,何况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呢?难道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有的学生一军训就请假,一吃苦就叫累,一整理内务卫生就有意见,感觉管得严,不适应,甚至有的同学因为受不了管理而退学。现在的青年,就是吃不了苦,娇生惯养,但是在这里讲什么先进性教育,什么三个代表之类的有点浮夸,养成吃苦耐劳,自食其力的美德,不仅仅是21世纪新青年们所需要的良好道德素质,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们都应该共同树立的美德,大人们不应该仅仅指着青年们的鼻子,要求他们去怎样怎样,更应该看看自己,是否给青年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有些仕族的大人们,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正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们来说,他们就像刚刚诞生的婴儿,很容易接受那些新鲜世界给他们的新鲜感觉,而当他们看到那些大人么的时候,你觉得青年们因该怎么做?是否觉得那样很威风,去盲目的效仿,我觉得这样很是可怕的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确立自己的目标,找到活着的勇气和信心,使内心没有缺失感,让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成就事业的动力。 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也是我们人一生永恒追求和探寻的主题!我们不一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和信念,即使知道未必表示我们能够做到,甚至做好,所以我们才会有人会在晚年的时候为青春而悲叹,为理想而祭奠!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崇高的理想,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我们大学生如何做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自己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我们会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成就自身并且塑造和改造自然社会。在大学阶段,是我们青少年最具挑战的阶段,因为我们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是我们树立“做什么人”的关键时期,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佛家云: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全在这一念之间。因此在大学这个充满诱惑和浮华的时期,为了不使我们的青春和人生埋葬在大学的懵懂里,我们就必须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完成人生这一重要的课题!。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崇高的理想,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我们大学生走什么路。在大学时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许许多多的抉择和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让我们宝

《走创新之路》

《走创新之路》 第一框创新与科技发展 教师寄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各种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1.认识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掌握创新的必要性 2.认识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知道怎样把握好奇心 学习重点:掌握科技发展靠创新的原因 学习难点:怎样认识把握好奇心 学习过程: 一、新知预习 1、阅读“人类文明发展史”(详细内容见教材),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分析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科技发展靠发展? 3、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 二、自主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材料分析:材料一“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材料二:2008年6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指出,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坚定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结合材料学生自主感悟总结:创新与科技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 2.调查了解、分组讨论: ⑴你知道我国目前在科技领域有哪些成就?说出来与大家共享。⑵科技创新对国家和民族振兴有何作用? 案例探究:阅读教材“葛晓峰成长历程”材料,小组探究讨论: 1、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 2、列举你知道的由好奇而走上发明创新之路的典型事例。 课堂辩论:以“是不是有了好奇心就一定意味着成功”为话题展开辩论。(注意事项:分为正反两组,由组长主持,语言要精炼,论据要有力) 经验交流:说一说你对什么有强烈的好奇心,打算怎样正确把握,从而探索奥秘,走向创新之路。 三、课堂小结,分享心得 我的收获: 四、达标测试 单项选择题 1、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硬件的运行速度和信息容量不断增加。体积和耗能不断减小;软件从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程序发展到高级的系统集成软件;功能方面除了最初具有的数值计算功能越来越强外,还逐渐发展了信息处理、网络通信、控制管理和多媒体等功能。这一事实说明() ①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②创新依靠科技发展;③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④科技发展靠创新;⑤计算机是瞬息万变的,人类永远跟不上它的变化; ⑥科学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计算机的进步。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②③⑥ 2、兴起于20世纪40 -5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 B、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生物技术、纳米技术、

10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

10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 2016纪录片《创新之路》可以说是万众创新的启示录,破除了这些专家创新恫吓的魔咒,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新思路。 10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1】 今天的中国已经意识到,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从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借鉴什么,需要思考什么,很多都在摸索之中。纪录片《创新之路》希望带着中国创新面临的问题,去到曾经给世界带来创新的国家和正在创新的国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两个维度中,为中国创新寻找他山之石,为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一份思考的力量。 什么是创新,创新如何去做,创新与国家繁荣有着怎样的关系,与当今世界格局有着怎样的关系,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纪录片《创新之路》所专注的重点。创新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体系,创新对世界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如何呈现创新及创新的意义,纪录片《创新之路》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最终选择了科学、人才、教育、法律、政府、市场、资本、创新者、世界未来等九个方面来探讨创新生长所需要的土壤,这不代表创新所有的方面,但却是与当下中国社会、中国创新最有关联的方面。希望这些内容可以撬动中国人对创新的思考。 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媒体如此系统地思考创新恐怕还是第一次。在时间上,纪录片《创新之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探讨历次工业革命、科技革新,为不同国家、产业带来的命运转折。在空间上,摄制组奔赴工业文明以来相继崛起的世界创新强国,寻找它们创新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机制,寻找它们走过了哪些弯路,最终以纪录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希望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实践者提供借鉴。 历史上,“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都曾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一百多年前,硅谷是一片田园景象,瑞典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是创新让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

主题二 20世纪前20年救国之路的探索

主题二20世纪前20年救国之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18山东潍坊,11)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B.共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2.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2018湖南长沙,16)下图是1914年12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C.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

4.(2018湖南衡阳,8)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5.(2018山东潍坊,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发生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十月革命影响 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 6.(2018湖北黄冈,18)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7.(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7)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8.(2018山东烟台,7)“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旗帜是()

创新之路创新之路观后感·3篇

创新之路创新之路观后感·3篇人类历史每前进1步,都伴随着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创新是1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1个企业繁华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为此,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经营质量,努力实现生产力的逾越发展,已成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历史选择。 创新的成果需要市场来验证。只有通过了市场的认可,创新才能走到消费者中,才能发扬光大。作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中国市场是众多企业和投资人争抢的新大陆。面对扑朔迷离,瞬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各个方面的信息,其实不断做出创新的决策。决策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享誉全球的诺基亚,是曾连续14年蝉联手机市场的霸主,解救了芬兰濒临绝境的经济。但是在渐渐兴起的智能手机进入市场时,诺基亚的管理层却毛病的判断了其未来的趋势,定义智能手机只是小众市场,而错失了良机,在根本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创新成绩了苹果的传奇,也导演了众多公司在市场上的交替更迭。 资本的注入加速了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数以万计的天使投资人在市场中不断寻觅着商机。他们成绩他人的梦想,同样成就了自己。正如投资人们冒着风险投资项目,10次里有9次是失败的,但是只要成绩了1次,其收益大大可以弥补其他的损失,企业创新也1样,不要惧怕失败,再坚持1点点,或许成功就会出现了。 创新不单单是少数人思考的问题。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有都可以参与其中,不管气力大小都有1方发挥自己的天地。1个想要改变的动机,1颗坚定而仁慈的心,和1项小小的技术革新,也能够成

绩1个意义非凡的创新。借助创新,1个人的气力看似微小却也有改变世界的可能。而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就是由众多个人气力共同创造的。乔布斯不是原创发明人,但是乔布斯对手机进行重新整合成绩了苹果手机。硅谷也不是原创发明的所在地,并没有发明创造,但是硅谷善于想办法使这些技术为人所用。 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我们需要整合中西管理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特点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个环节。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向竞争与合作和统1的竞争理念的创新。其实,这是为适应全球经济1体化的客观要求。目前,国际上原来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纷纭掀起合作浪潮。例如:电子产品领域中美国的IBN与日本东芝的同盟;汽车行业中美国的福特与日本丰田公司的同盟;电器装备制造业中美国通用电器与欧洲西门子同盟。现今世界出现的这类竞争与合作相统1的现象,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而是知识经济时期要求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观念创新的表现。《创新之路》提供了1种思考,1种趋势,1种方向。总结创新规律,提供历史镜鉴带着中国的问题与希冀,在全球范围寻觅答案,共赴1场对国家突起、人类未来的探访。企业家们可以以此为镜,以梦为马,放开手脚,大胆去探访自己的创新之路。 创新之路创新之路观后感·2中国科技部与央视2套合作,联合制作了10集记录评论电视片《创新之路》。本来,偶然从第6集《政府的作用》看到的。然后在网上搜索,从头到尾基本上基本过了1遍。 感到这是1部做得不错的电视片。固然,也存在1些硬伤,主要体现在对创新的鉴赏力关注得不够。

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2010-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测控技术班级:测控09-1 任课教师:卢诚姓名:CHNlyt 学号:090340101YT 成绩: 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的近代,从治经由乱再到治,这是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过程,也即所谓“始衷终”的发展变化。中国的近代,又是一个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即所谓“亘古未有之巨变”。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

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 所谓,十年寒窗,一朝成名。我们做为大学生,想要成长成才,做到成功,其实需要很多的东西,这是我们在大学需要学的,需要做的。成长的,并不是年龄,而是心智,成才,说难也难,说简单它确实也不简单。在成功的人眼里,它很简单,在失败的人眼里,它犹如高峰。我们正是要从这些前人的经验,和自己10多年的苦读中学会成长,学会舍弃,学会收获。既是激励,也是奋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活下去。 身临其境,才知道大学不是温室,更不是游乐场。十几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继续深造的机会,我们的身份还是学生,我们的任务仍然是学习。 从如何确定人生目标到如何组织学习,从如何参加社会实践到如何创业与理财,这些是我们这一批90后需要学习的。 纵观90后的成长,我们经历了太多中国的大变革,世界的大变动。经济上富裕,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这就是我们,有的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个性十足,但也可以兴趣爱好广泛,关心天下大事。不是吗? 想要成长,想要成才,出了学习,我们也应该增强各项实践,要知道技能已经成为企业招聘的核心,只有真正掌握了一门好的技能,才能够降低学历的制约,成为社会最需要的人。难道高考是唯一成才之路? 在目前的大学学历教育体系下,众多的普通院校只是传授学生更多的书本知识,无法培养学生求职时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对人才的需求也由以前的追求好学校、高学历、注重文凭的片面性向更注重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用性转变。当前影响中国IT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的短缺,所以,企业现在已经不注重学历,不管你是高中生,中专生,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进IT企业。在当下的90后中,我们缺乏的最多的就是感恩与责任。因为我们出生在什么都不缺的时代,所以,有时候,我们缺乏的正是80后所特有的。 这是一个多元化、用实力说话的社会,形形色色的PK锻造了我们坚强的心理。无需假惺惺地拱手让贤,无需偷偷摸摸地暗渡陈仓,无需提心吊胆地暗箱操作,一切都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比个明白、辨个真假。在这个竞争时代,他们对于网

创新之路观后感

创新之路观后感 “创新”一直是我国发展的关键词,而创新究竟是什么?创新应该怎么做?中国创新有过怎样的成绩,而未来又该寻找怎样的道路?这就是十集纪录片《创新之路》思考和创作的出发点。《创新之路》由科学技术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于2016年5月30日至6月8日每晚21:10在CCTV-2财经频道首播。 纪录片《创新之路》通过不同主题探索人类创新和财富相互成就的历史,寻找创新生长的土壤,梳理创新规律,呈现创新的光荣与梦想。这也是中国电视界首次大规模梳理世界创新话题,涉及知识产权、大学制度、技术革新、创新制度等。 该片主创团队由完成《大国崛起》、《华尔街》、《货币》等重大选题的骨干成员组成,并汇聚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在创新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拍摄的国家和地区涉及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韩国等。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之路》这部纪录片的文稿由吴敬琏先生亲自修改。吴敬琏先生表示:“最近国家又提出了这个科技创新的规划,我们怎么能够在吸取过去这个三四十年这个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照别的国家的历程,能够取长补短,来加快进程。我们进科学院的时候,那个时候科学规划,第一科学规划颁布以后,都唱歌都唱得,要什么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这种教训还是很多的,如果能够,能够做出一个片子来,从世界看中国,那世界的高度来看中国,使得我们今后的路走

得更好、更有效,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 《创新之路》的主创团队由完成了《大国崛起》、《华尔街》、《货币》等央视重大纪录片的核心成员组成,团队奔赴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挪威、芬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中国创新寻找他山之石。《创新之路》十集共450分钟的篇幅,逐一探讨科学、教育、政府、市场、法律、资本、人才等因素如何影响着创新,不是提供一种具体的创新方法,而是提供一种思考,一种方向,一种规律。 这是中国带着自己的问题第一次讲述全球创新故事的努力。这是中国电视界第一次大规模梳理世界创新,并用最先进的影像语言进行表达的尝试。不仅呈现当代创新,更追溯至工业革命时代,探索创新背后的制度、传承及影响,以整部世界现代史的厚重来承载对创新的思考。 纪录片《创新之路》采访了脸谱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特斯拉汽车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等几十位世界顶尖创新企业家;沃伦·巴菲特、彼得·蒂尔等众多知名投资人;以及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在内的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近百位来自政界、企业界、投资界、教育界的各国人士将在纪录片《创新之路》中与观众一同激荡思想,共赴一场对国家崛起、人类未来的探寻。 最近国家又提出了科技创新的规划,我们怎么能够在吸取过去三四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照别的国家的历程,取长补短,加快进程。如果能够做出一个片子来,从世界看中国,拿世界的高度来看中国,使得我们今后的路走得更好、更有效率,这个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学案(1)之令狐文艳创作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 令狐文艳 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教学案(1)戊戌变法 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2、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和简单经过。 3、分析总结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和分析局势发展趋势的能力。 2、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解题能力。 3、提高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变法派变法维新、富国强兵的决心和英勇气概 2、认识顽固派阻挠变法、腐朽没落的本质。 3、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观念,做忧国忧民 之士。 学习重点: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前前后后的局势和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之一: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学习任务之二:戊戌变法的经过简述 1、1895年公车上书: 2、1895年6月11日-9月21日百日维新: 3、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代结果): 学习任务之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原因: 合作探究,共解疑惑,回扣目标,总结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达标题:变法派的历史活动大事记: 教学反思:

创造性思维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对大学生成长作用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1、抽象思维: 亦称逻辑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3、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4、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5、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6:收敛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7、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 8、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9、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 大学生目前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考试内容、方法引导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以成绩分数、是否听话评价学生,阻碍了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经过12年拼搏进入大学,不少学生是考试高手,但应用、创造能力都显得苍白。我国的留学生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却大大逊色于欧

《创新之路》观后感

《创新之路》观后感 中国科技部与央视2套合作,联合制作了10集记录评论电视片《创新之路》。本来,偶然从第六集《政府的作用》看到的。然后在网上搜索,从头到尾基本上基本过了一遍。 感到这是一部做得不错的电视片。当然,也存在一些硬伤,主要体现在对于创新的鉴赏力关注得不够。 集差不多是个序言;第二集讲述了近、现代科学发展背景;第三集是“放飞好奇”,本节认为,讲述创新于好奇;其实,科学发现的基础于好奇,而技术创新并不完全源于好奇。定位不是很对。这一集还提到了熊.皮特的理论:经济发展并不只是原料,工时,价格,而是具有原来不可预料的新元素;第四集是“大学的作用”,还没有细看。第五集是专利制度的作用,第六集是讲政府的作用,这一集逻辑上不连贯,前面讲“创新是可遇而不可求”,后半集则说要守株待兔;第七集与第八集则说市场与资本的作用,这其实已经是创新的延伸处理了;第九集是“一个人的力量”,再一次强调了创新的个人作用,似乎没有非常照顾历史唯物主的脸面。第十集是“未来”,还没有看,大概是预料未来的创新特点吧。 感到中国观念在进步。该电视片其实关系到不少饶有兴致的课题,当然本文无意对于与社会理论密切相关的内容作

深入探讨。 有一点值得作简短说明,那就是《创新之路》对于“创新鉴赏力”关注不够。“创新鉴赏力”其实非常重要。鉴赏力不但关系到从事创新的人们选题、预判,直接关系到人们选题的取向,也关系到市场与投资人预判,准确的取向。如此重要的话题,居然编辑们没有注意到。当然编辑们其实立即面对这方面忽视引起的苦果:由于编辑们的“创新鉴赏力”不够好,题材选出问题了:例如其中说马斯克打算送几百万人去火星,并形成自给自足的社会,显得很没谱,模糊了“创新”与“信口开河,异想天开”界限,这与该片相对严肃的论题显得很不协调。如果编辑具有良好的“创新鉴赏力”,如此不靠谱内容应当毫不犹豫地过滤掉。可惜,编辑不太重视这个“鉴赏力”,因此问题在所难免,当然也情有可原。 附录: 以上是早几天发布的原文,重看了电视片《创新之路》,有一些收获,在基本不改动原文,用附录的方式逐步补充上来,与大家分享。 其实,早几年我曾经就创新问题有过一些思考,XX年以“探索创新客观规律,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题,作文讨论创新的一些相关问题,并参加当年的李政道先生发起的“创新论坛”征文,被收入会议文集,已经在本博置顶; 片中提到阿波罗飞船在1968年“平安夜“实现了首次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之路

思考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之路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之路异常艰辛,它需要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打击外国资本主义帝国和中国顽固的封建势力。首先要推翻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而正确地开辟属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继而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清政府周旋于洋人和人民,当洋人威胁时逆民而顺夷,当民众反抗情绪高涨时反之而行。但不能消除三者的矛盾,因此爆发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此时各国推行了“中立政策”,力避干涉中国的内战。后来到各国无法从太平天国中攫取利益时侯,“中立政策”变成了各国向清政府勒索的政策。随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趁机剥削着中国人民的土地和财富,但清政府在平定内战时不得不向外国侵略者采取绥靖政策。此时,中国不断沦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目标。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但是这个在帝国主义控制下的腐败政府,不可能真的进行对外反侵略战争。北洋军战败,日本胜利并签订《马关条约》。当时出现了士大夫层中的“救亡运动”,即“维新变法”,但他们并不团结广大人民的力量和他们的政治主张基本上未超出改良主义范围导致其失败。也出现下层人民反抗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他们反对外国侵略者实质上是和封建专制统治者相对立的,封建专制统治者并没有真正支持人民的爱国运动,只是加以狡诈而恶毒的欺骗。随后八国联军侵华并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既维持了清政府的权位,又保障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统治势力。因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912年辛亥革命的爆发,证明了帝国主义者到底能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国的命运,而彻底地推翻了清政府。但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袁世凯胜利而革命失败了。原因既有帝国主义者的支持,又有革命势力向帝国主义采取调和妥协的态度。帝国主义以为他既同清政府同样地驯服,又比清政府更强更稳固,是最合理的“强的人”。但其签订“二十一条”等举国愤怒行径促使爆发了“二次革命”等加速其灭亡。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新兴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参加了革命;五四运动后两年,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此后具有彻底地反帝国主义的性质的人民爱国运动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展开了。我们可以看到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传播。之后,经过中苏邦交的建立和国民党的改组与国共合作几件事,中国人民的反帝革命运动高涨。 这时,意味着中国救国探索之路翻开了新民主主义的新篇章。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合作,停止一切内战来共同抵制外侮。1945年,通过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国际援助,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1946年,国民党挑起了全国性内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年抗战顺利结束。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解放人民。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顺利完成了。但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放眼未来。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相信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巨大的凝聚力,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防止再出现落后就挨打的屈辱历史。并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我们对内要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潮流;对外要发展友好外交,并建立良好的国际联盟,寻找互相信任并鼎力支持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同抵御敌人的挑衅。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一班 朱绮琴1208020115

创新之路第三集观后感

创新之路——放飞好奇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孩子的成长对一个国家的意义又是什么,好奇对于教育来说又起着怎样的作用?一个时代的发展,印证了一种可能的实现,而教育普及化的实现,是国家的崛起,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是更好的生存。 当我们提到教育时,很难不联想到日本近几年快速的发展背后义务教育的改革,我们将时代回溯,日本不过是海中的渔村,守着古老的文化,而明治维新,打开了国门,这一举动源于好奇,也源于渴望走出去的心态。这是日本的机遇,他看到了西方优秀的教育方法以及文化发展,决定改革,决定开创东方一个新的阶段,于是,多处经济体开始崛起。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近几年的在地震中的人口损失以及财产损失,六级以内的大地震死亡人口不过十,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一个奇迹的数字,却仍然让日本地震中心加强了对公共设施的再造以及安全方面的修整,这背后的原因让我们深思——从幼儿就开始的详细的有关地震的防范措施以及逃生方法,还会将目前减震的最新方法通过模型模拟展现给孩子们,让好奇与探索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我们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却很少做到从孩提抓起,也很少去关注这份好奇背后带给教育的力量。 生命诞生前的话剧这一系列震惊当时的作品,我们很难想象,这一组照片的背后是作者强烈的好奇心在做支撑,才能让这份研究的热情持久不息,他靠着那份超乎常人的好奇心与耐心,完成了一次次的进步,不断尝试,创造奇迹,没有人教他怎么去做,完全就是一个人

靠着一份意念,他不仅为世人展现了图片中的震撼,也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们看到爱因斯坦,他将好奇心纳入科学研究,在不断的探索中创造了一个个在新时代中崛起的国家,是他们赋予科学永不湮灭的辉煌,又是好奇带给这些科学家们异于常人的力量。 观察、疑问、探索、求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我们了解到好奇在生理上积极的状态,发现这是一种类似于幸福快乐的感受。孩子本身是一块白板,是教育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新一代领路人。英国的大学开设丰富的课程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本能,德国为了快速发展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这为后期德国工业的快速强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教育塑造了经济体如今的模样,让各个国家与世界全方位接轨,实现民族的崛起。我们用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去完善下一代人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备我们的课程、法律以及一切能够帮助他们努力成长超越的机能。曾经的英国经历过这样一段历史,大量的童工被工厂雇佣去做危险而艰难的工作,一天工作15甚至20个小时,为了去改变社会对待孩童的不公,卡尔·马克思尝试通过思想改变扭曲的社会,去建立更加完善的青少年法律制度。教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应用与社会,同时适应社会的发展,造就时代的变迁。 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下一代,乃至国家的下一个世纪将要面临的挑战与进步,而怎样教育,如何运用教育这个长期进行的手段就要结合各国的经验,结合各种积极的因素,例如增加好奇心、自信心以及进取心的建设项目,鼓励孩子们从小善于探索身边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