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持辽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地方财政研究

支持辽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地方财政研究

支持辽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地方财政研究
支持辽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地方财政研究

科研要报

2015年第11期(总第85期)

2015年11月1日

●赵 凯 支持辽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与生态文明开启了“宜居”建设的序幕。2014年国务院《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政策目标。宜居乡村建设的提出,使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由于宜居中含有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意蕴,必然导致支持乡村建设的财政政策发生转向,更加注重向民生、生态倾斜。民生、生态观念渗入财政政策的时间较短,传统财政支出的体制结构还存在路径依赖,面对新的问题,必须予以回应和调整。本文通过对我国可居、安居与宜居不同乡村建设目标下财政政策特征的分析,指出支持宜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政策应具有财政政策设计的合理性、财政政策选择的科学性、财政政策运行的民主性以及财政政策实施的效率性。基于对辽宁省部分地区的实证调查,发现现阶段支持宜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政策在四个向度上均存在问题,基于此,课题组从宏观维度和微观维度提出了完善路径,并针对辽宁的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辽 宁 省 财 政 学 会

支持辽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研究*

东北大学赵凯

“宜居”就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社会普遍认同,改变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认识,成为新的城市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聚居乡村迅速增加,然而小城镇和聚居乡村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明显滞后与城市。乡村居民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迫切向往以及“宜居”乡村建设对社会经济、人文、生态的重要意义,使得政府开始注重乡村的“宜居”问题。宜居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宜居乡村建设,是要让更多的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关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良性格局。乡村环境建设离不开公共政策的

*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14C028)相关成果。强力引导。传统财政支出的体制结构还存在路径依赖,面对新问题,必须予以回应和调整。

一、财政政策支持宜居乡村建设的历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单一发展目标是我国“十五”规划前的政策着力点,在这一目标引导下国家行为始终追求经济增长,基础环境的改善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在这一逻辑下,人居生活条件的改善只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始终处于附属地位。这一时期财政支持侧重主要是乡村居民温饱、饮用水困难等基本生活需求,财政对农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如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在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改善方面投入薄弱。

2003年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此后我国开始实施比较完整系统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其中财政农侧重由单一追求农业经济发展,向兼顾农村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转变。这一时期开始关注农村生活安全和便捷,农村建设的品位标准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公共卫生、危房改造、村际之间的公路建设等成为财政支持的重点。这一时期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财政也不断增加对乡村内基础建设的支持。

尽管在我国乡村建设上“宜居”这个词的始见于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但事实上“十一五”规划后我国就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开启了宜居乡村建设的序幕。在宜居乡村建设目标下,绿色、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成为乡村建设的追求。与此相适应,财政支持乡村建设的侧重延伸到村庄内环境公共事务建设,如村庄绿化、公共照明以及村庄环境保护等。环境优美和生态舒适的村庄环境建设进一步获得有力的财政支持。这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出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村庄内环境改善提供了资金保障,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则专门用以乡村环境保护。据统计,2008年至2013年,全国各级财政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391亿元。而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投入额度也逐年加大,截至2013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95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260多亿元。

辽宁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也取得了重大成效。2007年辽宁省成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首批试点省,省财政厅专门建立了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金进行小康环保行动。2010年辽宁省又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试点省,通过“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的方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从2010-2014年,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域累计投资约34.75亿元。2008年至2014年,辽宁省累计用于饮用水的水源地保护、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工程建设的资金达到28.7亿元。

随着2014“宜居”乡村建设目标的明确提出,从2014年起,辽宁省开始有计划实施“百千万宜居乡村创建工程”,这也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支持。宜居乡村建设在以往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展开,在辽宁省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实施。

二、对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的理性分析与现实考量

(一)理性分析——基于政策价值的思考

公共财政支持乡村建设要契合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理性的政府应基于此设计、选择财政政策及其运行模式。支持宜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政策应遵从以下四个标准。

1.财政政策设计的历史合理性。历史合理性就是财政政策设计时要考虑政策所面对的历史阶段性。我国乡村建设开始的较晚,宜居乡村建设的理念更是刚刚明确。同时大规模运动式的小城镇建设对我国乡村传统与环境的破坏性也已显现,城乡一体化程度在我国还较低,我国计划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时,因此仍将有大量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我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区域差异较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乡村环境治理起点低的问题。另外农村发展始终存在资本短缺的问题。正确认识我国乡村建设的历史阶段性有助于制定和设计与政府财政能力、村庄发展现状相匹配的财政政策。

当前财政支持乡村建设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这种阶段性和渐进性,取决于公共财政的承担能力和村庄发展的区域性特征。应根据不同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不同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选择的科学性。财政政策选择的科学性就是财政政策选择要符合财政的“公共性”本质。

首先,财政的公共性要求乡村建设中财政介入的领域要科学。由于长期历史形成的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往往使人们误以为所有领域的乡村建设都应该由政府“买单”。事实上,宜居乡村建设中所涉领域,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分析,既有“纯”的公共性领域,也有含有市场因素的“准”公共性领域,还有更接近于市场的“弱”公共性领域,乡村建设的公共性程度决定着财政介入的责任边界与责任权重。财政政策设计要按照财政公共属性和市场经济的规律,安排财政资金扶持领域,按照乡村建设所涉领域“公共性”的权重排列财政投入先后顺序。财政要更多地承担基础性公共性领域建设责任,对需要通过融资等建设的领域财政应发挥辅助性的支持作用。

其次,财政的公共性要求财政责任的划分要科学。鉴于中央与地方分别在各自的事权范围内承担公共财政责任,全国性的、跨区域的公共产品应由中央财政支出供给,区域性的公共产品应由地方财政支出供给,准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村民共同承担支出。

3.财政政策运行的民主性。民

主性就是财政政策在运行过程中要遵从财政“公共性”本质,财政政策的决策和运行应能够充分反映民意,接受利益相关人的意见与建议。财政政策运行的民主性体现在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上。保障财政政策运行过程中民主性十分重要。要防止财政行为的随意性和单向性,要多方位的、积极吸引利益相关人参与到财政政策的运行中,改变公共财政单向性投入的运行模式,建立与利益相关人共同协商的多向性的公共财政运行模式。这就要加强财政政策运行的公开与意见反馈机制,并使其制度化。

4.财政政策实施的效率性。效率性就是要从成本——效益角度对财政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财政政策实施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率,二是社会效率。经济效率就是财政政策的实施要考虑经济诉求,在财政政策实施中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使财政政策对预期的目标产生“积极影响”。社会效率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社会发展的潜在条件和后继条件,实现最佳的社会效果。加大和保障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投入,平衡区域发展并使社会受惠的范围与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农村公共性投资,还要注重与村庄特定环境的战略匹配。

(二)实践考量——基于辽宁部分地区调研反馈

问题之一——村民视角的问题反馈

课题组分别选取辽宁省部分典型地区实地调研,先后到沈阳市辽中县、大连市旅顺口区、本溪市桓仁县、阜新市彰武县、营口市大石桥市等地村庄调研。发放问卷200份,共收回问卷143份,有效问卷121份。由于经费的限制,问卷调查并不是采用全省各地区的科学的抽样调查,各地区的样本只反映出一定的情况,并不具有统计上的代表性。但结合其他三项调查手段,即对村民的直接访谈、政策实施者直接访谈、现场实际调研,以上问卷调查仍可以在客观上反映出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辽宁宜居乡村建设中财政支持已发挥积极的作用。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进行宜居乡村的建设,农村居民在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上,农村牲畜粪便有效利用上都有明显改善。民居的生活环境、周边环境都有很明显的改变。

通过对村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课题组发现,尽管辽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从村民的视角,辽宁宜居

乡村建设中财政政策的运行和实施存在以下尚需解决的问题:(1)在宜居乡村建设中,对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牲畜粪便处理设施建设村民意愿强烈,几乎所有村民都普遍反映建设重点在于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这与当前财政政策支持方向相符。尽管村庄普遍开展了宜居乡村建设,但很多村民仍不十分了解宜居乡村建设本身。对乡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半数以上的村民表示了解一些,但了解不全面。(2)对于宜居乡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多数村民认可政策执行中能够征求村民意见,但在评价获取相关信息是否方便上,有相当多的村民认为不方便,说明村民对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民主运行的心理预期较高。在本村宜居建设财政资金运用的透明度上多数村民不满意,调查问卷反映出村民评价的主观倾向,说明财政资金运用的透明度尚未达到村民基本满意的程度。(3)对于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的实施效率,绝大多数村民认同宜居乡村建设带来了村庄环境的改观。在决定宜居乡村建设效果的因素上多数村民将政府资金投入放在首位,绝大多数村民认为保持宜居乡村建设长期好的效果应当主要依靠政府加大投入,建议政府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问题之二——政策基层实施者视角的问题反馈

课题组通过对基层管理者的访谈发现,从基层管理者视角,辽宁宜居乡村建设中在资金均衡性、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协同上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1)存在资金不均衡现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仍然是政府财政投入的主要方面,访谈和调研显示目前政府支持乡村建设的重点仍然是发展农业生产,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有时很难保障村民生活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在乡村建设中村民对政府的依赖程度高,越是贫困地区村民对政策提供的帮助有越高的偏好。政府投入资金有时会发生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村民自身投入资金缺乏。(2)政府投入资金之间协同问题。宜居乡村建设除了国家、省市的财政补贴外,还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基层政府如乡镇一级则十分困难(除少数经济发达的村庄除外)。上级财政及环保部门负责乡村基础设施工程的招标建设,设施的后续费用如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要由基层政府承担,而这笔支出常常不被列入政策支出范围。几乎全部受访者都反映认为基层各级财力有限,宜居乡村建设项目

运行和维护资金缺乏。

原因之一——财政政策运行的理性偏差

(1)财政政策运行的科学性问题。由于传统上偏好于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逻辑依然在相当程度存在,导致在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投入上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地区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在支持宜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支出规模上,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都在不断增加,财政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3年农村环保财政支出占全国环保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3%、3.6%、3.3%①,比例较低。而农村人居环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建制镇用水普及率达到81.7%,燃气普及率达到45.1%,绿化覆盖率却只达到15.4%②。这说明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投入应该进一步关注财政资金的领域分配结构问题。

另外,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乡村建设存在区域失衡。乡村建设的区域不平衡导致了宜居乡村建设对政府财政支持的需求产生差异。这说明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投入应该进一步关注财政资金的区域分配问题。

①数据来源:历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

②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环境公报。

(2)财政投入责任承担的合理性问题。在乡村建设的这些领域,政府责任权重是有差别的。宜居乡村建设中村庄风貌整治与美化,更主要的是地方政府事权范围。然而,我国在财政责任结构上长期存在中央与地方责任权重失衡的现象。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上,国家的政策趋向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由中央带动地方、上级带动下级。因此,乡村环境建设的大量资金依赖于地方配套解决。进一步改进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成为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3)财政政策运行的民主性问题。在乡村建设上我国仍然没有完全建成基于村民自治的私人自愿行动机制,财政上缺乏吸引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方式。宜居乡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以项目为依托的,在程序上要求由下级行政机关、村委会组织向上级财政审批部门申报。这一过程中常常造成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财政资金分配不公。受限于财政信息的不对称村民在宜居乡村建设中主体角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财政政策实施的效率性问题。“三农”问题涉及广泛领域,由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分别负责。这些部门掌控不同的公共扶持资

金,并且分散在财政支出的不同项目中,形成了财政支农资金运用中的“碎片化”问题。政策之间相互制约现象时有发生,而不同渠道的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上又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重复,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目前,通过资金整合提高公共财政资金运行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然而,财政资金整合工作涉及相关政策协调、机构职能配合,情况复杂。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使其产生政策与资金的合力效应,是公共财政支持宜居乡村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原因之二——财政政策实施的现实阻却

(1)投入的可持续难以保障。经济是发展的基础,财政收入的有限制约了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的方案选择,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也是保障宜居乡村建设的持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经济,尤其在现有情况下创新发展乡村经济是宜居乡村建设需要解决的前提问题。

(2)市场机制没有形成。从我国,乡村生活性基础设施投入所需规模大、周期长、外部性强,宜居乡村建设中市场因素还处于发育萌生阶段,市场因素没有形成于公共财政相辅相成的因素,导致财政成为支持宜居乡村建设的绝对主力,而我国目前财政能力有十分有限。

(3)传统落后的淡漠文化。乡村生活性基础设施投入所需规模大、周期长、外部性强,对农民经济收入增涨短期效用不明显,村民自觉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我国村民长期历史形成的对政府的等、靠、要观念,以及对事不关己的公共事务的淡漠文化,也是制约财政政策有效实施的人文因素。

三、完善辽宁宜居乡村建设财政政策的建议

财政支持宜居乡村建设的存在问题在全国各地具有共性,共性问题包括宏观维度的和微观维度的,同时辽宁区域性特点也决定财政支持辽宁地区宜居乡村建设必然要符合地区特点。

(一)宏观维度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间的协同。宜居乡村建设中财政政策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加强政策间的协同。首先,促使农业发展、乡镇工业产业长期健康地发展,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宜居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支持宜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政策要与促进农业发展、乡镇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相协

同。其次,加快进行税收改革,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税费政策体系,建立城乡之间财政、税收利益协调机制,是在宜居乡村建设中财政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2.发挥财政诱致性作用以形成协同伙伴关系。要发挥财政诱致性作用,引导地方政府、村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乡村建设,开拓宜居乡村建设的资金渠道。首先,要通过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竞争性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的积极性,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励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手段筹措资金。其次,要继续建立和完善财政奖补机制,有效激活农民自筹劳资的积极性。在财政政策设计上应有激励农村社区参与的制度空间,完善乡村自治组织的议事决策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提升受益村民的主体责任和社会力量的伦理责任。第三,财政政策还要唤醒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社会责任感,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授能性和赋权性制度框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改善公共财政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发挥民间资本作用。

3.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市场机制形成。宜居乡村建设完全依靠财政投入是不科学不符合现实。现阶段,乡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近年的实践探索表明服务于农村的金融资金和民间资金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改变当前财政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财政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宜居乡村建设。其次,要鼓励政策性融资,通过财政贴息、无偿补助、专项扶持基金等促进乡村建设投融资。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通过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优惠方式,帮助宜居乡村建设市场体制的形成。另外,还可以创建政策性投资开发公司,以弥补现有政策性银行在环保投融资方面的不足,还可配套创建政策性担保或保险公司,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

(二)微观维度的建议

1.地方财政资金安排的合理化升级。一是采取差别化的财政投入策略。在宜居乡村建设上不能搞一刀切,必须遵循历史客观实际,采取差别化的财政投入策略。要根据需求结构状况,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合理确定财政资金的使用规模和使用方向。地方政府在大的方向上与中央政府一致外,要通过合理的预算制度安排,灵活地处理财政支出的优先序位,满足不同地区的

发展需要。差别化的财政投入机制不是投入资金上的差别对待,是在投入技术上采用差别方法,即根据区域差异,采取不同的财政支持策略。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财政政策要进一步调动金融手段,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增加村民收入,进而改善村民自身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力,形成良性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财政投入要首先保障农民的生活底线,资金要投向房屋改造、改水改厕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障差别化财政投入的实效,要改变经济目标考核标准,避免为了政绩,将公共财政投入富裕地区,使其锦上添花,而不顾贫困地区的基本保障。二是适当安排省以下财政支出。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应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责任关系,切实改变基层政府财力较弱而支出责任较大的状况。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建立健区域内财力差异控制机制,均衡地方财力分配。

2.地方财政政策选择的科学化升级。一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当前情况下,我国在三农问题上的财政投入还存在只偏重农业生产的倾向,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农支出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所占比重较大。针对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和农村居民发展的支出比重相对不足。推进宜居乡村建设,要在财政上重视乡村发展的需求,对其予以特别支持,在地方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按照宜居乡村建设领域的属性,科学安排财政资金投入的优先序位,首先要保障纯公共产品的提供,其后要保障提供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二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运行机制。调动地方财政投入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最根本的途径是改革政府间财政支出的权责划分,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对称,然而这将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相当长时期内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是一个现实选择。目前由于对转移支付的运行缺乏规范,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常常被地方政府改变用途。有必要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能够切实提高地方政府的支农能力。

3.地方财政政策运行的民主化升级。一是扩大村民参与权范围。过分依赖国家财政的作用,可能换来的是乡村环境非持续性发展。村民的参与是宜居乡村建设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农村环境美化的关键因素。广泛利用村民易于接受的媒体方式开展宜居农

村建设宣传,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其间。改变财政政策运行只注重信息公开、建设项目招标公示等信息方面,将公开的重点转向提升财政资金具体分配和使用透明度上。在乡村建设中村民作为主体至少应当享有对公共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知情权,及财政资金公平使用请求权以及落实这一请求权而必需的诉权。二是完善政府回应机制。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有权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形式等行使监督权。目前村民对监督权的认识存在误区,除非涉及自己切身利益通常情况下很少主动监督,造成这种现象虽然与村民主观观念相关,也与政府长期形成的服务态度有关。以往政府充当管理者,常常以管治面孔出现于村民面前,造成村民的畏难心理。现在政府充当的更主要的是服务者角色,对村民与社会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应及时回应,并建立资金使用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及对村民诉权的积极回应机制,以调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村民的参与文化。

4.地方财政政策实施的高效化升级。一是灵活整合财政资金。对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对支持乡村发展的各种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并不是简单归并,应当根据地区发展规划,以使用效益为导向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对资金进行适当归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支农资金的集中使用,发挥资金积聚的增效优势。建立资金整合平台,纵横协调,形成资金整合的各部门相互协同的联动机制。二是建立财政政策实施的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监督为主体的多元监督构架。健全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反馈机制,积极吸进村民和广大社会民众参与监督。明确财政资金支配部门,建立资金使用和资金管理的问责制度。建立财政扶持资金跟踪问效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第三方评价主体在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职能。三是建立定期的评价机制。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评价,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尤其在宜居乡村建设中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有着突出位置,因此,财政政策实施的绩效评价中要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参数值。另外宜居乡村建设的目标效果在短期内往往不易呈现,给财政政策实施的绩效评价带来一定难度。要改变现有的财政资金使用评价标准,改变以往过多地追求数量和短期效益的做法,在评价中将环境改善质量和长期效益纳入评价范围。

(三)基于辽宁特点的建议

1.优先支持问题突出影响面广的村庄。当前辽宁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突出问题是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虽然目前大伙房水库水质保持二类水体标准,但水库上游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辽宁宜居乡村建设中财政向特大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倾斜,具有重要的多重复合效应。与财政支持乡村建设的常规领域相比,选取大伙房水库周边村庄优先扶持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表现在:(1)以解决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为目标,财政政策实施的效益性突出。解决最突出、最紧迫的、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环境问题,包括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一方面有利于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对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2)资金来源有保障,政策实施有刚性。财政部和环保部以协议的方式,分别与十多个省政府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协议,明确中央与地方资金的配套比例及资金保障,其中首批就有辽宁。应以此为契机改善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宜居建设。

2.重点支持能对宜居建设起示范作用的村庄。重点支持宜居建设效果好的示范村庄,一方面可以发挥其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则是其对宜居文化在乡村的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示范村庄所展示的生态环境效益目标与公众利益相容性,会促使更广泛的村民直接参与乡村建设。着力支持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乡村与城市在经济、生态、文化功能上的相互协调。

3.同步发展绿色经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动生态旅游区建设,把宜居乡村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创新乡村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加快清洁生产在农村的实施,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

【责任编辑:寇明风】

(如有领导批示,请与省财政科研所联系)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03号邮编:110002

电话:(024)22709936电子邮箱:czkyyb@https://www.doczj.com/doc/5f13771477.html,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直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直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用房出租 出借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房屋租赁借用 【发文字号】吉财国资[2017]888号 【发布部门】吉林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7.11.06 【实施日期】2017.12.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直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财国资〔2017〕888号) 省直各部门、单位: 为规范省直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非办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结合我省资产管理实际,制定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办法》 吉林省财政厅 2017年11月6日

省直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发【2013】13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直各类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用房出租出借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非办公用房是指除办公用房以外的房产。 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由基本办公用房(办公室、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和附属用房两部分组成。 (一)基本办公用房 1.办公室。包括领导人员办公室和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 2.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图书资料室、机关信息网络用房、机要保密室、文印室、收发室、医务室、值班室、储藏室、物业及工勤人员用房、开水间、卫生间等。 3.设备用房。包括变配电室、水泵房、水箱间、锅炉房(或热

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

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 经济实力: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省份,工业以资源类、重化工为支柱,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近年来受重工业产品需求下降、经济数据“挤水分”等因素影响,全省经济增速低且波动较大;且常住人口净流出及人口老龄化加重,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已跌至全国各省排名中游。2018年受益于工业品价格上升,装备制造、石化等支柱产业增速较高,新动能发展较快,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回中速增长区间,加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万亿元,居全国第14位,与上年持平;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但增速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辽宁省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回升,对经济提振作用增强。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7%,较上年提升3.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1万亿元,同比增长6.7%,较上年提升3.8个百分点;出口实现0.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2019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但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1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实现0.23万亿元,同比下降1.5%。总体看,辽宁省经济仍易受工业品价格影响,新动能尚未能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 从下辖地级市情况看,受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等影响,辽宁省各地市经济发展差别较大。2018年,受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上升、房地产市场活跃等综合影响,辽宁省各地市经济均实现正增长,但除葫芦岛外其余各市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大连和沈阳经济实力在省内依然保持显著领先地位,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在全省均占据绝对优势,系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2018年大连和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668.5亿元和6292.4亿元,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全省总量的50%,同比分别增长6.5%和5.4%;鞍山、营口、盘锦、锦州和抚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均在千亿元以上,排名中上游,抚顺为2018年新增跨入千亿元的地级市;位于内陆辽西北的阜新地区生产总值仅446亿元,在全省各市垫底。2019年上半年,除抚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3%外,其余各地市均实现正增长。投资、消费及出口对辽宁省各地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分化较大,各地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差别各异。 财政实力:2018年受益于工业品价格回升,带动钢铁等行业税收大幅回升,

辽宁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关于印发辽宁省省直单位银行

辽宁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关于印发辽宁省省直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账户管理 【发文字号】辽财库[2009]153号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沈阳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09.03.23 【实施日期】2009.03.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辽宁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关于印发辽宁省省直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辽财库〔2009〕153号) 省直各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省各中心支行、营业管理部,各商业银行:为加强省直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根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省直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省财政厅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制定了《辽宁省省直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账户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是强化资金监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勤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各

部门各单位要提高认识,把银行账户管理工作提高到加强廉政建设的高度上,各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工作负责,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好本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工作。 二、按照《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 省直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掌握《账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了解账户核算的内容,以及账户设立、变更、撤销的程序,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对归集核算住房公积金的专用存款账户、核算财政安排基建资金的专用存款账户、以及其他不符合规定开立的银行账户要抓紧撤销;能够归并实行分账核算的银行账户,要一律归并。地税部门要对本单位现存的税收收入过渡账户重点进行清理,对于不需保留的账户予以撤销,对于确因工作需要予以保留的账户,由省地税局统一提出保留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在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统一开户。各单位账户清理工作原则上要在4月底结束。 各商业银行对尚未经省财政厅审批而开立省直单位账户的,要积极督促其尽快补办相关手续,对在4月底前仍未补办相关手续的账户,要停止该账户办理结算业务。 三、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银行账户开户审批和备案手续 省直各单位要将银行账户清理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省财政厅。其中,属于2008年下半年账户统计调查工作中漏报的账户要及时向财政厅补报;属于单位账户清理工作中撤销归并的账户,要及时向财政厅备案;对账户清理后确需保留但未经财政审批的账户,要及时报财政厅审批。省直各部门要在本部门账户清理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将上述情况分别汇总后,提供有效文件依据到省财政厅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如逾期未办理,视同单位开设“小金库”,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四、及时办理银行账户变更与撤销备案手续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辽宁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规定》的通知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辽宁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规定》 的通知 【标 签】土地增值税预征 【颁布单位】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文 号】辽地税发﹝2006﹞86号 【发文日期】2006-06-14 【实施时间】2006-03-02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土地增值税 注释: 法规第三条因如下原因被废止: 发文标题: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 发文文号:辽地税函〔2010〕201号 各市地方税务局,省局大连分局: 为加强全省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管理工作,完善土地增值税预征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 税﹝2006﹞2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辽宁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规定 一、为加强和完善土地增值税的税收管理,制定本规定。 二、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在土地增值税未清算前,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预征土地增值税;对列入政府“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包括“棚户区”改造项目)经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并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暂不预征土地增值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收放款(不含本规定第六条清算后的预收房款),预征土地增值税。 三、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率如下: 1、住宅(不包括商务住宅)预征率为1%; 2、商务住宅、非住宅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预征率为1.5%-3%,具体预征率由各市地方

税务局在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并报省地方税务局备案。 四、纳税人取得转让防地产收入和预收房款,应按规定期限向房地产所在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申报纳税。对未按规定期限预缴土地增值税的,从限定缴纳税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 五、纳税人在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项目结算后,能提供该项目真实、合法相关资料的,可以到主管地方地方税务机关申请清算,多退少补。 六、对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项目,凡转让的房地产的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的,对有可能造成税款流失的,经县(区)以上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批准后,征收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按照已转让房地产的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面积的比例,确定清算部分相对应的扣除项目金额对已转让的房地产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多退少补。剩余部分按已清算的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占已转让的房地产收入的比例核定征收率计算征收。 七、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要加强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掌握和监控税源,根据建设工程形象进度,建立预征档案,跟踪管理。 八、本规定由辽宁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九、本规定自二00六年三月二日起施行。省局辽地税﹝1996﹞103号文件第六条、辽地税财﹝1998﹞361号文件第一条、辽地税函﹝2004﹞326号文件第六条中有关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关联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吉林省劳动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社会保险公司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吉林省劳动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社会保险公司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文 件 号】吉劳险字[2000]4号 【颁布部门】吉林省其他机构 【颁布时间】2000-02-13 【实施时间】2000-01-01 【时 效 性】有效 各市、州、县劳动(人事劳动)局、财政局、社会保险公司,省直有关委、办、厅、局,中直有关单位,部队驻吉林省有关单位: 为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政策并与新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接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用人单位缴费基数及“平均工资”指标使用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用人单位原则上仍以本单位全部职工缴费工资之和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但是,当本单位全部职工缴费基数之和小于本单位工资总额时,则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将统一后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使用的“全部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指标,一律调整为统计部门公布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指标。请在核定职工(个人)缴费基数和计发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时认真掌握。采用199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和60%作为核定2000年职工缴费工资的上限、下限标准。对下岗职工也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做为缴费工资基数。 三、对于财政不拨款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比照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四、对于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30日期间正式办理因病退休手续的人员,经市、州劳动局复核,确属办理病退时实际年龄和连续工龄均符合国家规定病退条件的,其符合统筹项目的基本养老金,由复核之日起改原单位支付为社会统筹支付。 五、本通知从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吉林省劳动厅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社会保险公司 二000年二月十三日

2020年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

2020年辽宁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报告 经济实力:辽宁省是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引擎,已建立起以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及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但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且对国有企业依赖程度高,民营经济不发达,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近10年来全省经济呈“V”型增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9万亿元,同比增长5.5%,低于全国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排名第15位。2019年,辽宁省投资和消费增长,进出口贸易下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5%,较上年降低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0万亿元,同比增长6.1%,较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实现0.73万亿元,同比下降4.0%。2020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万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1%,较2019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增速较上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5%,较上年同期下降7.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实现0.49万亿元,同比下降7.3%。总体看,辽宁省经济增长持续承压。 从下辖地级市情况看,2019年,受区域经营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辽宁省各地市经济除抚顺市外均保持

增长,但14个地级市中有9个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其中,大连和沈阳经济实力在省内依然保持显著领先地位,投资、消费和出口规模在全省均占据绝对优势,系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2019年大连和沈阳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001.7亿元和6470.3亿元,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全省总量的50%,同比分别增长6.5%和4.2%;鞍山、营口、盘锦和锦州地区生产总值均在千亿元以上,排名第二梯队,抚顺跌出千亿元;位于内陆辽西北的阜新地区生产总值仅448.1亿元,在全省各市垫底。2020年上半年,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辽宁省各地市经济除盘锦和阜新实现增长外,其余均下降。投资、消费及出口对辽宁省各地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分化较大,各地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差别各异。 财政实力:2019年受益于非税收入增长,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增长。但2020年前三季度受重点行业税收支撑作用减弱,三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下降。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2.40亿元和20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下降2.9%,税收占比均在70%以上。2019年,受益于土地出让收入增加,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241.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9%。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51.5亿元,同比下降9.8%。此外,辽宁省获得上级补助收入规模较大,2019年达2611.19亿元,同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吉林省省直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吉林省省直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 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会议差旅 【发文字号】吉财党群[2015]904号 【发布部门】吉林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5.12.31 【实施日期】2015.12.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吉林省省直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吉财党群〔2015〕904号) 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厅、委和各直属机构,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高法院,省高检院,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省委和工商联:为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差旅费制度关于标准应适时调整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省直机关国内差旅费管理,提高差旅住宿费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根据《财政部关于调整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行〔2015〕49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调整《吉林省省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吉财行〔2014〕398号)规定的差旅住宿费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省外差旅住宿费标准。省外出差执行财政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所辖地区当地差旅住宿费标准(详见附表一)。 二、调整省内差旅住宿费标准。根据我省各市(州)、县(市、区)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宾馆市场价格)及景区季节性热点影响等因素,省内出差,拟划分三类标准(详见附表二)。 三、调整后的差旅住宿费标准是省直机关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上限标准,各类人员应当坚持勤俭节约原则,根据职级对应的住宿费标准自行选择宾馆住宿(不分房型),在限额标准内据实报销。 四、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差旅费制度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加强出差审批管理,从严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严格差旅费预算管理和报销审核,控制差旅费支出规模。对违反差旅费管理规定的行为,有关部门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 附件:1.中央和国家机关国内差旅费标准调整表 2.吉林省省直机关省内差旅住宿费标准调整表 吉林省财政厅 2015年12月31日 附件一: 中央和国家机关国内差旅住宿费标准调整表 单位:元/人.天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转移支付 【发文字号】辽财预[2016]273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6.04.26 【实施日期】2016.04.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 (辽财预〔2016〕273号) 省直各部门,各市、绥中县、昌图县财政局: 为进一步加强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结合《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5〕230号)和《辽宁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辽政发〔2015〕60号),我厅制定了《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财政厅 2016年4月26日

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5〕230号)和《辽宁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辽政发〔2015〕6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以下简称“专项转移支付”),是指省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无偿给予市、县(市、区)政府(以下简称“市县政府”),由接受转移支付的市县政府按照省政府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的预算资金。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资金来源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三条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专项转移支付分为委托类、共担类、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等五类。 委托类专项是指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属于省事权,由省委托市及市以下实施而设立的专项转移支付。

吉 林 省 财 政 厅 -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财产[2010]596号 关于明确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范围和职责的通知 省直各有关部门、单位: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财政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吉政办发[2009]19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吉政办发[2009]43号)精神,省财政厅作为省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省直部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工作,接受省财政厅的指导和监督。

为更好地理清职责,经省编委会同意,现就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范围和职责通知如下: 一、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管理范围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范围包括: 1、省委序列部门机关本级; 2、省人大办公厅机关本级; 3、省政府组成部门机关本级; 4、省政协办公厅机关本级; 5、省高法和省高检机关本级; 6、民主党派机关本级; 7、省政府直属特设机构机关本级; 8、省政府直属机构机关本级; 9、部分群团单位机关本级; 上述行政单位机关本级包括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机关服务中心。 10、省直17个事业单位本级; 11、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 名单详见附件。 二、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管理职责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吉政办发[2009]43号),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在上述管理范围内,承担的具体职责包括产权界定、清查登记、资产处置和调剂。具体为:(一)产权界定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范围内单位之间发生国有资产产权

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省服

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专项资金管理 【发文字号】辽财流[2014]339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6.09 【实施日期】2014.01.0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辽宁省财政厅关于修订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15) 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辽财流〔2014〕339号) 各市(不含大连)、绥中县、昌图县财政局、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加强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辽政发〔2014〕1号)要求,我们起草了《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报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确保做实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计划,2014年各市具体安排的项目计划可按本办法规定

程序于7月底前报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财政厅 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6月9日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辽政发〔2014〕1号),为促进我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省财政设立“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省委、省政府“简政放权”和“两转变、一整治”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采取年初下达指标、年末考核清算方式,用于配套各市及省直管县(以下简称“各市”,不含计划单列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当地服务业发展。用于省直管项目的专项资金,由省统筹安排,按照相关办法管理。 第三条省财政厅会同省服务业委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管理、考核清算等;省服务业委等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负责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doc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 务问题的通知 发文单位:辽宁省国家税务局 文号:辽国税所[1999]236号 发布日期:1999-12-27 各市国家税务局: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规范化管理,适应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现对企业所得税征管中有关业务问题明确如下: 一、计税工资问题 1、对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以下简称“工效挂钩”)的企业,可由企业提出工效挂历钩方案,经市国家税务局审核,报省国家税务局审批后执行。未经审批的,一律按照计税工资标准执行。 2、对实行总挂总提、总挂分提的工效挂钩,其计税工资按照省(市)国家税务局审批后的分劈工资指标据实扣除,对需要层层分劈审批的工资指标,各市要及时审批。未经税务机关审核

批准的工资指标,当地国税机关不予承认,并按计税工资标准进行纳税调整。各市要严格审查指标内的工资项目,对不属于工效挂钩范围内的列支项目要进行纳税调整。 3、对企事业单位超过1年的合同制职工以及季节性职工发放的工资,可视同在册职工计算计税工资,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 4、对企事业单位职工买断工龄,自愿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给职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扶持金等,在不短于3年摊销期摊销的部分,允许在税前扣除。 二、各项费用包干计税扣除问题对企业实和销售大包干,差旅费、电话费等包干费用,以有及发放的清欠款奖等,本着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及时收回应收帐款,加速资金周转的原则,1999年度暂由市局审定,允许据实在税前扣除。 三、对企事业单位税前扣除项目的原始凭证,必须使用合法凭据。凡属经营性的项目,应使用税务部门印制(或监制)的发票;凡属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应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合法凭据。

吉林省民政厅、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社

吉林省民政厅、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基层组织管理 【发布部门】吉林省民政厅中共吉林省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6.07.05 【实施日期】2016.07.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吉林省民政厅、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 指导意见 各市(州)民政局、党委组织部、财政局,长白山管委会社会办、长白山开发区工委党群工作部、长白山管委会财政局,各县(市、区)民政局、党委组织部、财政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民发〔2013〕178号)要求,现就加快发展全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发挥其服务城乡社区居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专业优势,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对化解社会矛盾与问题、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区和谐、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以来,我省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作为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积极探索,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由于我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推进力度不够、专业氛围不浓、经验积累不足、专业服务效果不强等问题,与我省促进社区建设发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要求以及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各地要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夯实党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培养壮大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广泛深入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 二、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需求、促进社区和谐、推动社区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育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为基础,以普及应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与方法为关键,以深化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为保障,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为构建和谐吉林、改善基本民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按照立足省情、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突出重点的要求,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度,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一批数量充足、服务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科学设置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构建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力争到2020年,每个城市社区至少配备2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社区自治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发布2018年全省性及省本级部门和单位非税收入项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发布2018年全省性及省本级部门和单位非 税收入项目目录的通知 【法规类别】税收征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辽财预[2018]51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财政厅 【发布日期】2018.02.09 【实施日期】2018.02.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发布2018年全省性及省本级部门和单位非税收入项目目录的通知 (辽财预〔2018〕51号) 省直各部门、单位及直属机构,中直有关单位,各市财政局: 为做好2018年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非税收入优惠政策,依法依规组织征收非税收入,继续全面透明的反映非税收入项目目录,根据财政部更新公布的《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及《全国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停征排污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财税〔2018〕4号)、《财政部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18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20号)和《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物价局<关于清理规范省

级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辽财税〔2017〕387号)等文件规定,我们编制了《2018年全省性及省本级部门和单位非税收入项目目录》(以下简称《非税目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减少项目37个 (一)删除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5个。省委机要局的密钥服务费1个;人防部门的人防工程四项费用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镁资源保护费、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盐品质量监督检验费3个;新闻出版广电部门的初级、中级新闻(报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费1个;党校部门的培训费1个;国土部门的土地登记费1个;环保部门的排污费、环境监测服务费2个;住建部门的房屋登记费、房屋转让手续费2个;人社部门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职业水平考试费、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费2个;卫生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预防性体检费、卫生监督防疫监测费(卫生检测费)、委托性卫生防疫服务费3个;检察院的案卷材料复制费1个;财政部门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费1个;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计量收费2个、营商环境建设监督部门的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1个;交通部门的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1个;农业部门的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费1个;水利部门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1个;海洋渔业部门的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检验费1个;畜牧兽医部门的新饲料添加剂质量复核检验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委托检验费、兽药委托检验费3个;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费、药品检验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费、日用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医疗器械产品检验费6个。 (二)合并项目减少2个。住建部门的垃圾排放管理费、居民卫生费并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统一管理,减少2个。 二、调整项目7个 新闻广电部门的有线电视初装费、有线电视月租费2个,不再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全省先进会计

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全省先进会计 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吉财会[2008]284号 各市、州、县(市)财政局、长白山管委会财审局,在长中、省直各单位,各财经高校,各会计师事务所: 为了贯彻落实《会计法》和《财政部关于开展2008年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财会[2008]6号)要求,表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业绩突出和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会计工作者,树立当代会计工作者楷模,塑造会计行业良好形象,激励广大会计人员崇尚诚信、依法理财、开拓创新、勇于奉献,决定开展我省2008年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评选表彰先进会计工作者,是我省今年会计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及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优秀人才,认真核实先进事迹材料,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高评选工作质量,确保先进会计工作者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公认性。 二、制定方案,布置落实工作任务。各地及有关部门要根据省财政

厅制定的《吉林省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尽快将评选工作布置到位,认真组织实施。并于6月10日前将实施方案上报省财政厅会计处。各地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按要求和规定程序评选推荐先进会计工作者候选人,以保证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先进事迹。各地及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媒体,加强对先进会计工作者先进经验、先进事迹的宣传,树立榜样的形象,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影响力,大力弘扬正气,营造会计诚信氛围,引导广大会计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检查督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省财政厅将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地及有关部门检查指导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开展情况。对于在工作中组织有力、措施有效、工作到位的地区和单位,将及时给予通报表扬;对于组织工作不到位、走过场的地区和单位,将给予通报批评,以促进评选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对在评选表彰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及工作开展情况,要向省财政厅会计处和相关部门反映。 附件:1.吉林省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实施方案 2.吉林省先进会计工作者候选人推荐表 3.对填写推荐表和报送其他有关材料的说明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清缴欠税暂行办法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清缴欠税暂行办法 【法规类别】税收违法处理 【发布部门】辽宁省国家税务局 【发布日期】1999.01.01 【实施日期】1999.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清缴欠税暂行办法 (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大清缴欠税的力度,压缩滞纳欠税,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辽宁省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增值税、消费税、金融保险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其它税种的欠税清缴与管理。

第二章欠税的确认 第三条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法定期限或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解缴税款,以及纳税担保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的行为。具体范围包括: (一)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款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未缴纳入库的税款。 (二)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核定其应纳税额,并限期缴纳,逾期后仍未缴纳入库的税款。 (三)纳税人被查补的税款在《税务处理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未缴纳入库的税款。 (四)经税务机关批准缓征税款到期后未缴纳入库的税款。 (五)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解缴代扣代缴的税款。 (六)纳税担保人未在担保的期限内缴纳所担保的税款。 (七)其他未按规定期限缴纳或解缴的税款。 第四条欠缴税款发生时间的确定。 凡税法明确规定纳税期限的,从规定纳税期限届满的次日起确认为欠税。 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纳税期限的,从税务机关依法确定的纳税期限届满次日起确认为欠税。 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纳税人,采取分期预缴方式纳税的,凡于次月1日起至 10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的,不视为欠税。对未结清的税款,从次月11日起确认为欠税。 纳税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公休假日的,可以顺延。

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辽宁省工业产业

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辽宁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专项资金管理 【发文字号】辽财企[2013]186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3.03.19 【实施日期】2013.03.19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制度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通知 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辽宁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辽财企〔2013〕186号) 各市、绥中县、昌图县财政局、经济和信息化委: 现将《辽宁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3年3月19日

辽宁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辽政发〔2011〕17号)和《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辽委发〔2012〕16号)精神,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支持工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提高产业丰厚度和竞争力,省政府决定设立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为加强和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产业集群的公共研发和检测服务平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资助、展会补贴、表彰奖励等促进我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以集群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以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检测为重点,加大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省重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第四条鼓励科技资源丰富、科研力量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知名高校院所的研发、检测部门剥离出来,面向集群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组建较高水平的

辽宁省国税局应税服务业普通发票开具系统用户操作手册(客户端)

辽宁省国税局应税服务业普通发票开具系统--用户操作手册(客户端) 用户操作手册

目录 1机打发票开票的办理与操作流程(流程图) (3) 2客户端硬件设备的安装 (5) 2.1机打发票系统软件安装 (5) 3客户端软件开户注册 (8) 3.1必要说明 (8) 3.2开户注册操作流程示意图 (9) 3.3开户注册操作步骤 (10) 4客户端软件登录 (20) 5系统设置 (22) 5.1用户管理 (22) 5.2权限管理 (24) 5.3修改密码 (26) 6基础信息管理 (27) 6.1企业基础信息 (27) 7发票库存管理 (28) 7.1库存分配 (28) 7.2库存回退 (30) 8发票开具管理 (31) 8.1发票开具 (31) 8.2发票补打 (36) 8.3发票作废 (38) 8.4发票冲红 (41) 9发票日常管理 (45) 9.1空白发票异常报告 (45) 9.2成验旧传递单 (47) 9.3生成缴销传递单 (50) 9.4提交删除验旧传递单 (53) 9.5提交删除缴销传递单 (55) 10查询统计 (59) 10.1发票开具情况查询 (59) 10.2发票领用存查询 (60) 10.3发票核定信息查询 (62) 10.4发票电子记账清单查询 (63) 10.5开票点开具情况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11系统维护 (65)

11.1客户信息维护 (65) 11.2货物信息维护 (69) 11.3常用原因维护(作废原因和冲红原因) (74) 11.4备注维护 (79) 11.5发票信息恢复 (84) 12系统管理 (85) 12.1开票点管理 (85) 12.2打印设置 (88) 12.3网络参数设置 (90) 12.4日志管理 (91) 12.5数据库备份 (92) 12.6数据库还原 (93) 13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96)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日期】2014.06.03 【实施日期】2014.06.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财政局、工信局,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公主岭市财政局、经济局,县(市、区)财政局、经济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的管理,按照《吉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吉林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重新修订了《吉林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4年6月3日

附件: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规范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作用,根据《吉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政发[2014]10号)、《吉林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吉财预[2014]291号)和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由省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从2014年起设立,期限五年。 第三条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区域发展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重点扶持、绩效优先的原则选择确定使用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四条引导资金扶持的对象:在吉林省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小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网上申报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网上申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辽宁省国家税务局网上申报管理,方便纳税人网上申报,提高办税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网上申报是一种电子申报方式,是指经税务机关批准的纳税人,在法定申报期限内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登录辽宁省国税局网站,进入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纳税申报,将申报数据传输到税收征收管理系统,完成纳税申报。 第三条网上申报实行纳税人自愿的原则,税务机关积极鼓励和引导纳税人采用网上申报方式。 第四条各税种管理、信息中心等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积极指导、规范各税种网上申报工作,做好网上申报与“一窗式”管理工作的衔接工作,巩固和提高增值税“一窗式”管理水平。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范围包括全省采用网上申报方式的纳税人、各级国税机关和技术服务单位。 第六条网上申报通过辽宁省国家税务局网站(http://ln-https://www.doczj.com/doc/5f13771477.html,/)的“网上纳税申报系统” 进行连接,无偿供纳税人使用。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能 第七条各级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网上申报系统的组织推广、宣传和业务管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网上申报系统税务端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主要包括确保内部网络、设备安全畅通和稳定运行,负责对纳税人网上申报系统的培训实施;流转税、所得税、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各税种申报的业务指导;计统部门负责税收缴款凭证以及税款入库的管理。

第八条办税服务厅要设置网上申报专用窗口,为实行网上申报的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鼓励和引导纳税人实行网上申报。专用窗口主要功能是受理纳税人网上申报登记、变更、注销的申请,处理网上申报出现的各种问题,接受网上申报的咨询,及时反映和传递网上申报有关情况以及处理结果等。 设立网上申报登记岗、网上申报报税比对岗、网上申报异常情况处理岗、网上申报咨询服务岗,其主要工作职责分别如下: (一)网上申报登记岗 1、负责受理纳税人登记、变更、注销网上申报资格; 2、负责纳税人网上申报资格认定,发放网上申报用户密码; 3、在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以前,将当月已办理完毕网上申报手续纳税人的名单以及《网上申报登记(变更、注销)申请申请审批表》(见附件一)移交给管理部门归档。 (二)网上申报报税比对岗 1.负责受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报税业务、负责在网上申报管理服务平台的“防伪税控比对”模块,进行“一窗式”比对、数据传输和税收缴款书打印,以及纳税人其它申报事宜; 2.负责接收纳税人的纸质申报资料。 (三)网上申报异常情况处理岗 负责申报、比对异常情况的核实及结果处理等。 (四)网上申报咨询服务岗 负责专线电话受理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有关网上申报和涉及税收综合管理软件有关事项的问题以及其它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