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学作业练习

景观生态学作业练习

景观生态学作业练习
景观生态学作业练习

1.什么是景观?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

空间上镶嵌出现的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组合。在区域尺度上,景观是不重复的且对比性强的结构单元。它具有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

2.何为景观生态学?国际景观生态学有哪些主要流派?各有什么特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学科。

欧洲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整体论和生物控制论观点,并以人类活动频繁的景观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北美景观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和空间异质性。

3.何为斑块?斑块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斑块是指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具有同质性的非线性地表区域。(2)①干扰斑块——特点:干扰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难以预料,持续时间也长短不同,后果各不相同。干扰斑块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是干扰后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②残存斑块——特点:基质受到广泛干扰而本身未受干扰;残余斑块的周转率取决于环境恢复速率。③环境资源斑块——特点:相当稳定并与干扰无关;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④引进斑块——特点:人的管理,存留时间长,其分布面广、量大,遍及全球且影响深远。

4.什么是廊道?廊道的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

(1)外观上不同于两侧环境的狭长地表区域。(2)①线状廊道:廊道是狭长条带。植被基本上是边缘占优势。

②带状廊道:廊道是较宽条带。其宽度是可以造成一个内部环境,含有内部种,每个侧面都存在边缘效应。

③河流廊道:是沿河流分布的,与周围基质不同的植被带。包括水道、河床、河岸植被组成。

5.什么是本底(基质)?如何判断景观中的本底?

(1)基质(或本底)是指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在景观中起控制作用的景观元素。(2)判别标准:

①相对面积:当景观的某一要素所占的面积比其他要素大得多时,这种要素类型可能是基质,它控制着景观中主要的流。②连通性:当两景观要素面积相当时,可判定连通性较高的类型为基质。③控制景观动态:当前两标准都相当时,判断哪一种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作用大,也可以认为是基质。

6.什么是网络?网络景观有哪些结构特征?

(1)网络:是由廊道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2)①网络中的交叉点或终点又称结点可以为动物迁徙提供暂时的庇护和食物来源。②组成网络线之间的平均距离或者线所环绕的景观元素的平均面积称为网眼大小。道路网络的网眼大小对野生动物的觅食、筑巢和迁移起重要作用。

7.景观边界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功能?

(1)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与生态过渡带通用)

(2)特点:①异质性:在一定空间尺度上,景观边界具有相邻景观的部分特点,因此异质性高。②动态性: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上,景观边界具有脆弱、敏感和不稳定性等一系列动态特征。③宏观性: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景观边界是一个景观功能单元,因此景观边界是一个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实体④尺度性:在某一个尺度上观察到的景观边界,会在较小或更大尺度上消失。(3)功能①廊道:景观中的许多流是沿景观边界流动的,此时的边界相当于廊道。②屏障:穿越景观边界的流在质、量和速度上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③源:由于景观边界两侧物质和能量水平的差异,导致生态流自景观边界向相邻景观单元的净流动,起到源的作用。④汇:边界附近的物种丰富度往往较高。⑤生境:景观边界有其特有的物种和环境特征,因此也成为一种栖息地类型。

8.何为景观异质性?有哪些基本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不同大小和内容的斑块、廊道、基质、网络共同构成了异质景观。(2)①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依赖于尺度②时间异质性③功能异质性.目前景观异质性研究还是以空间异质性为主,时间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研究还有待深入。

9.干扰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及意义?

(1)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2)①火干扰:火可以促进或保持较高的第一生产力;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物种的结构和多样性②放牧:直接改变草地的形态特征、草地生产力和草种结构。③土壤物理干扰:土地的翻耕、平整为物种的生长提供了

有利条件,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状况,导致地表粗糙度增加,为外来种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所,从而增加物种的丰富度。④土壤施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促进某些物种的快速生长,而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往往造成物种丰富度的急剧减少。⑤践踏:它可以产生空地,为外来物种的侵入提供有利场所,同时阻碍原来优势种的生长。⑥外来种入侵:人类活动或其他自然过程有目的或无意识地将一种物种带到一个新的地方,对本地种构成干扰。

1.试述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1)等级理论: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是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系统元所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受制约性。(2)空间种群理论:①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上的物种数目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绝灭两个过程;当迁入率与绝灭率相等时,岛屿物种丰富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即虽然物种的组成在不断更新,但其丰富度数值保持不变;离大陆越远的岛屿的种迁入率越小(距离效应),岛屿的面积越小种绝灭率越大(面积效应);②聚合种群理论—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互相联系的2个或2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地种群斑块系统。③渗透理论—当介质密度达到某一临界密度时,渗透物突然能够从介质的一端达另一端。④源-汇系统理论—源和汇共同组成了一个物质迁移系统。2.什么是尺度效应?如何理解尺度的相对性?

(1)尺度效应是指随尺度变换分析而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如随着尺度增加而造成的景观格局的简单化,景观多样性的减少等。(2)①尺度对斑块的影响:随尺度变换板块的面积都会产生变化,但不同形状斑块的变化方式不同②尺度景观面积的影响:随尺度的增加,各景观类型的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③尺度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景观多样性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多样性指数越小,其变化幅度越大。

3.试述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异质性原理(2)格局过程关系原理(3)尺度分析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7)景观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原理.

4.试述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①地质地貌:对景观形成起着基底作用②气候因素:气候影响岩石风化、地貌形成、土壤发育、植被发育、植物区系、植被生产力等,从而影响景观并产生景观分异③土壤因素:土壤为植物和土体内的生物提供生长空间、矿物质、水分。土壤是景观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④植被因素:植被是重要的景观元素,植被是景观生产力的基础,植被是景观分类的重要依据⑤干扰因素: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后破坏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基础和环境状况。

5.何谓景观生态流?他有哪些类型?其基本动力和媒介各是什么?

(1)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能量在各个空间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2)生态流的类型: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3)生态流的媒介: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人。(4)生态流的驱动力:扩散作用、重力作用、行为作用

6.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方式有哪些?运动方式对动物分布格局有何影响?

(1)巢域内运动——动物的巢域常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大小、形状和位置。但巢域的大小和形状不但受动物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各种景观分布格局的限制。(2)疏散运动——是指接近成年的动物个体从其出生地向新巢域扩散的单向运动。新巢区距老巢一般很远,疏散运动扩大物种的分布范围。(3)迁徙运动——是指动物于不同季节在相隔地域间进行的周期性运动。能够避免不利的环境因素和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

1.如何判断景观是否发生本质性变化?

(1)景观的基质发生了变化。(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部空间格局的改变。(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2.景观变化的驱动力有哪些?

①景观动态与干扰:景观动态是一个复杂的多尺度过程,对绝大多数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景观可以看做是干扰的产物,干扰对景观动态有重要作用。②人类在景观变化中的作用:人口因素给景观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政策对土地利用有重要影响;人类文化对景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景来建造和改变着景观。

3.阐述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景观是区域综合体,因而对其分类应体现出综合体的特征。(2)主导因子原则:景观分类要反映出控制景观形成过程的主要因子。(3)实用原则:对景观类型的划分,应因其实用目的而定,对同一景观而言,不同的研究者,其目的不同,研究的侧重也不同,因而对景观的分类也就不可能一样。(4)等级性原则:景观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都存在着等级。

4.景观分类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生态—土地分类:根据水文特征(坡度、坡向等)和土壤类型来划分。(2)景观性质分类:按照由植被和土壤特征所反映的景观自然度来划分。(3)根据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景观分类:根据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程度划分景观。(4)按照生态流的景观分类:根据能量、物质和信息将景观系统分类的方法。

5.阐述城市景观的特点?

(1)以人为主体:城市是在人为活动下建造起来的,城市中的自然条件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干扰;城市内部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主要靠人为活动来协调和维持。(2)城市景观具有很大的不稳定(3)城市具有较低的景观多样性(4)城市景观具有较高的破碎性(5)城市景观具有梯度性

6.文化景观的概念及其特点?

(1)文化景观是指人们为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通常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的景观,也称人文景观.

(2)①文化景观的空间和非空间性(区域性):a、人们为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实施的改造利用,是具有空间形态的地理存在。b、人们依附于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所表现的生活方式,是非空间形态的物质、精神存在。

②文化景观的分异与趋同(运动性):a、分异是指一个地域中各文化景观类型各自独立发展,相互差异性不断增强,且不断产生新类型的过程。b、趋同是指一个地域上各种文化景观类型相互渗透、融合、同化,其景观类型不断趋于单一的过程。

③文化景观的稳定与变化(时代性):从时间序列上看,文化景观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个区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演变成文化景观的镶嵌体。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景观时间结构及其组合,它们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差别。

④文化景观的扩展和跃迁:文化景观在地域上一般是连续分布和逐渐过渡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种连续分布趋势会突然被集聚分布的小块异质文化景观地块所干扰。文化景观绕过这些异质文化景观地块后才能继续向远方延续分布。

景观生态实习报告

附:景观生态学作业要求:1、实习报告:要求融合各景观元素,写一份自己的设计报告(可画图,也可不画),结合我们参观的京华园(旅游型景观元素)、小刘庄“(生产型)、人工湿地(生态型)、文庙(文化型)进行设计。 2.平时作业:写一份报告,论述景观生态规划中,整体人文思想是怎样在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中得到体现的。 两项作业均要求用A4纸手写,每页下方标明页数,封皮写标题、姓名、学号、院系、班级。考完试一周内交。 第1章绪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化,人文景观的合理规划成为彰显农村资源特色,实现资源价值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和脱贫致富的可靠途径。然而,人文景观的不合理开发及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土地被大量侵占、资源被巨大浪费、环境被严重污染,以及生态与文化景观特征迅速消失等等。因此,以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契机,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构建人文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模式,培育农村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已十分迫切。本课题选取人文景观类型为调研对象,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工农业生态系统、居住生活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融贯整合研究。希望通过典型示范基地的建设,寻求农村规划建设中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1-3 目前国内对于新农村规划真实理论的研究文章和著作都比较多。由文献可知,基本上每一本新闻学原理著作,在论述人文景观利用有效性时都会提到整体保4-6护利用的理论,对于整体利用的概念也是各有说法。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正步入快速城市化时期。2005 年北京市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2006 年新年伊始,在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推动下,北京市的规划重点逐步转移到新农村规划中来。在北京市规委和农委的推动下,北京市掀起了新农村规划热。然而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影响和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较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多样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主要源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人文景观中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传统聚落等,具有脆弱性、易变形等特点,一旦变异,很难恢复。因此,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应作为发展新农村人文景观的重要主题,要尽可能防止农村人文景观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破坏,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人文景观的开发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在这里,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在保护人文景观的同时将传统民居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3 第2章新农村规划与人文景观的关系2.1 新农村的规划类型由于许多农村正处于向城镇转换的过程中,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所以,新农村建设必须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就目前我国农村的总体形势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需要区别对待。2.1.1 中心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作用,郊区农村重点发展为城市提供生活必需品的都市农业和休闲娱乐服务的第三产业。积极建设成为特大城市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农牧产品工业基地和休闲度假基地。用城市的理念规划农村,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2.1.2 商贸流通型建设模式以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业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 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 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列 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属 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 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 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 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有 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 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 道 B )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 )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国科大信息检索作业

国科大2013年秋季《现代信息检索》第一次作业(第一章到第五章) 以下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习题1-4 a.时间复杂度O(x+y)。因为倒排记录表记录的文档号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在扫描Brutus对应的倒排表的时指针指向文档 号为x,扫描Caesar对应的倒排记录表的指针对应的文档号为y,如果xy,caesar指针后移。 b.时间复杂度是O(N),N是全部的文档数。因为结果集的大小取决于文档数N,而不是倒排记录表的长度。 2、习题1-7 对于原始的查询,按照倒排记录表的长度从小到大查询会节省查询复杂度 (tangerine OR trees) = O(46653+316812)=O(363465) (marmalade OR skies) = O(107913+271658) = O(379571) (kaleidoscope OR eyes) = O(46653+87009) = O(300321) 即顺序为:(kaleidoscope OR eyes) AND (tangerine OR trees)AND(marmalade OR skies) 3、习题1-10 UNION(p1,p2) answer ←{ } while p1!=NIL and p2!=NIL do if docID(p1)=docID(p2) then ADD(answer,docID(p1)) p1<- next(p1) p2<-next(p2) else if docID(p1)

园林实训方案

萍乡市武功山职业中专 园林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实习基地是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其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按照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本着“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突出职业优势,提高投资效益”的原则,特制定本计划。 一、实训、实习基地现状分析 1. 校内实训基地 园艺专业现有5个专用实训室,1个200亩的综合实训基地,1个10亩的植物园。近三年投入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园林树木护理。在实训室规划和建设上,将实训室功能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完成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技能和职业意识;第二个层次完成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三门主干专业课程《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传统的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践的教学组织方式,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形成;第三个层次完成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训练,根据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强化训练。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2. 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建有实训基地5个,供教师实践锻炼和毕业生生产实习,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与生产紧密结合。校外实训基地详见表2。

2.主要问题 经过近10年的建设,目前初具规模。已有植物生理生态实训室(观赏植物实训室)、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切花保鲜实训室(在建)、温室等,目前缺花艺设计室、花艺作品陈列室、园林设计模型室等。植物生理生态实训室(观赏植物实训室)设备落后。 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3年主要建设花艺设计实训室、花艺作品展示室,植物与病虫害标本室,园林设计含模型室,以及温室、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功能完善等。 (一)教学团队建设 1.鼓励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在企业实践1个月。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主持或参与精品课程、示范性基地专业、示范性基地建设以及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高至100%。 2.鼓励专任教师通过学历进修、短期培训、参加学术会议,提高职称与学历,提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能力。争取有1~2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1~2名教师晋升副教授职称。 3.不断选聘行业企业中的技术能手与能工巧匠进入教学团队,聘请他们担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工作。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00%,并且进行动态调整,优中选优。 (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年度实施计划 2009~2011年城市园艺实训中心建设年度实施计划

景观生态学测试试题

景观生态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值分析MATLAB大作业(计算机学院开设)

7.编程实现题 %{ 在微电机设计计算中需要查磁化曲线表,通常给出的表是磁密B每间隔100高斯磁路每厘米长所需安匝数at的值,下面要解决B从4000至11000区间的查表问题。为节省计算机存储单元,采用每500高斯存入一个at值,在利用差分公式计算。从差分表中看到三阶差分近似于0,计算时只需两阶差分。当4000≤B ≤10500时用牛顿前插公式;当10500≤B≤11000时用牛顿后插公式;试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求任一在区间[4000,11000]内的函数值。 %} syms y0 y0=[1.38,1.48,1.58,1.69,1.81,1.94,2.10,2.28,2.50,2.76,3.06,3.41,3.83,4.33,4.93]; b=input('enter the number of b:'); if b>10500&&b<=11000 t=(b-11000)/500.0; r=4.93+0.6*t+0.1*t*(t+1)/2; disp(r) elseif b<=10500&&b>=400 k=(b-4000)/500; m=floor(k); t=k-m; r=y0(m+1)+(y0(m+2)-y0(m+1))*t+t*(t-1)*(y0(m+3)-2*y0(m+2)+y0(m+1))/2; disp(r) else disp('the number is out of consideration') end clear

15.用正交多项式(格拉姆-施密特)作最小二乘拟合的程序 syms alpha; syms beta; syms a; syms p; x=input('enter the value of x(for example:[1,2,3,4,5]):'); y=input('enter the value of y(for example:[1,2,3,4,5]):'); w=input('enter the value of weight(for example:[0.1,0.2,0.3,0.4]):'); n=input('enter the value of n:'); m=length(x); alpha(2)=sum(w*x)/sum(w); a(1)=sum(w*y)/sum(w); p2x= x-alpha(2); alpha(3)=sum(w*x*(subs(p2x,x))^2)/sum(x*( subs(p2x,x))^2); beta(2)=sum(w*( subs(p2x,x))^2)/sum(w); a(2)=sum(w*y*( subs(p2x,x)))/sum(w*( subs(p2x,x))^2); for k=3:m+1 alpha(k+1)=sum(w*x*((subs(p,{k,x},[k,x]))^2)/sum(w*( subs(p,{k,x},[k,x]))^2); beta(k)=sum(w*( subs(p,{k,x},[k,x]))^2)/sum(w*( subs(p,{k-1,x},[k-1,x]))^2); a(k)=sum(w*y* subs(p,{k,x},[k,x]))/sum(w*( subs(p,{k,x},[k,x]))^2); p=(x-alpha(k+1))*subs(p,{k,x},[k,x])-beta(k)*subs(p,{k-1,x},[k-1,x]); end, for i=1:n+1 F=0; F=F+a(i)* subs(p,{i,t},[i,t]); end

《景观生态学》实习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景观生态学》实习报告 (2015 - 2016 学年第2学期) 姓名:袁程 学号:311405040226 专业班级:自环1402班 指导教师:乔卫芳 ----------------------------------------------------------------------------------------- 成绩:评分人: □优:实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实习报告内容完整;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动手能力强;能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总结全面、客观,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 □良:实习目的较明确,态度较端正;实习报告内容较完整;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总结全面、客观,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中:实习目的较明确,态度较端正;实习报告内容基本完整;基本掌握各项操作;基本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总结客观,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及格:实习目的基本明确,态度基本端正;实习报告内容不太完整;基本各项操作;不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习总结不全面。 □不及格:不予评论。

实习名称: 校园景观生态设计调查报告 随着高等院校不断的发展,校园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校园的教师与学生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1、校园功能分区及道路系统规划 1.1校园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校园景观规划最基本的要求。根据各类校舍的使用功能分类组合,各得其所,分区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既方便使用,又避免干扰。现代新型校园功能分区应重点体现以下几点:功能分区应注意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基地原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印痕;巧妙运用基地的山水、树木、创建“生态校园”;做到文化上的和谐统一以及园林景观衔接过渡上的自然完美,合理利用土地应体现“低密、高容、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了实现“生态校园”保护校园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适当预留土地供后人发展,校园建设在不提高建筑密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向空中及地下发展。 1.2校园道路系统规划 路网构成要体现“一举三得”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能使交通便捷、顺畅、可达率高;机动车形成环路,最好人车分流;其次,路网布局能合理划分出功能分区,用地比例和谐;再次,路网建设能形成若干校园景区 1

园林树木栽培学(扬州大学)资料

园林树木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Cultivation of Garden Trees) 课程编号:083342 08332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园林、园艺 选修课程:植物学、园林树木学、树木营养学 后续课程:园林树木选择与应用,植物景观学,景观生态学 总学分:2.5 (其中实验学分:0.5) 教学目的与要求: 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园林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既包含园林树木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营养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体现在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中的实践应用技能和技巧。园林树林栽培学,是讲授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传授园林树木栽植、培育、养护的方法和要求,以能用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景观、最经济的手段达到园林树木工程施工的目标。 课程教学以新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园林树木栽培学”为教材,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验实习教学环节,使同学们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基础原理,了解园林树木栽培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掌握园林树木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备指导、组织和实际园林树木栽培施工的能力,胜任高级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第一章园林树木(2学时) 第一节园林树木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 二、栽培学分类 第二节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 一、生物学应用 二、生态学应用 本章重点:分类特生 本章难点:分类应用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节园林树木的结构与功能 一、结构特点 二、功能作用 第二节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特征 二、生长发育条件 第三节园林树木个体的生长发育 一、年生长发育周期 二、生命生长发育周期 本章重点:生长发育周期 本章难点:生长发育规律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生长环境(4学时) 第一节园林树木生长的环境因子 一、土壤 二、水分 三、光照 四、温度 第二节城市环境特点概述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林业生态工程学知识讲解

林业生态工程学

课程概述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是水土保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它以现代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保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份: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等几个方面: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 生态系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防护林学理论。 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 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 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林业生态工程评价的基本原则;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社会效益评价方法;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制定与评价方法。 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分析与生态系统诊断方法;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与指导思想;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步骤;规划设计报告编写及注意事项。 教学特点

生命的密语——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基因组学作业参考

?生命的密语? ——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 姓名:学院:培养单位:学号: 姓名:学院:培养单位:学号: ----------------------------------------------------------------------------------------------------------------- 进入国科大已经一月有半,对于自己所在实验室的科研内容已经有了相对具体的了解,也适应了国科大相对紧张的课程进度。迎面而来的都是具体的专业知识和局限的研究内容,尽管我们都是抱着对生命科学的热情而来,还是在现实的科研环境中略感枯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由于对生命科学这个学科的了解太少。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真正醉心科学魅力的人来说,这种文化渗透在他们的筋骨血脉之中,成为一个科研群体独有的性格传承,让科研人和科研事业两相吸引。就像爱因斯坦说过的,人知道的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从而对未知更渴望和敬畏。对于刚刚踏上科研道路的我们来说,正是“无所知”,造成了“无所求知”。 所以,这一次作业,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静下心来了解一段生命科学“咿咿学语”的岁月。我们如今已经熟稔于胸的遗传密码子,这门精密简练的语言,是如何普知于世的。 第一部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遗传密码子破译史 一、三联体密码子的提出及其性质——理论研究阶段(1953-1961): 事情要从沃森克里克这对分子生物学创始人开始讲起。 1953 年,克里克和沃森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文章《DNA 结构的遗传学意义》,引起了许多人DNA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诸多猜想,这其中包括物理学家伽莫夫。 基于DNA双螺旋模型的基础,伽莫夫上提出一种设想,并于发表在1954年登上了《Nature》。他把双螺旋结构中由于氢键生成而形成的空穴用氨基酸填

景观生态实验指导-海淀的浪荡汉子

练习一 数据准备与软件认识 请同学们把“实习”文件夹(讲义和数据)拷贝到D盘下。 一、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流程 我们做景观格局分析用的是Fragstats 3.3版。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中文版参考书,但Fragstats的英文帮助很详细。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主要的技术流程有两个: 1、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分类——将分类文件导出成Arc Grid格式——用Fragstats 3.3计算(Arc Grid)——用Excel读取结果文件*.land,*.class等等,然后进行后处理。(这个过程需要用到遥感软件ERDAS 8.6;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Workstation;Fragstats 3.3) 2、遥感图像手工矢量化、目视解译(用ArcView或ArcGIS Desktop均可,生成shp文件)——将shp文件导出成Arc Grid格式——用Fragstats 3.3计算(Arc Grid)——用Excel 读取结果文件*.land,*.class等等,然后进行后处理。(这个过程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Desktop或ArcView;ArcGIS Workstation;Fragstats 3.3) 讲解:遥感数据前处理过程 后处理就是将Fragstats算出的指数重命名、归类,这是因为Fragstats表示法和国际通用的景观指数缩写不同。 二、FRAGSTATS软件的运行环境 FRAGSTATS是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森林科学系开发的一个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它有两种版本,矢量版本运行在ArcView环境中,接受Shp格式的矢量图层;栅格版本可以接受ARCINFO、二进制图形、ERDAS等多种格式的格网数据。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栅格版本可以计算最近距离、邻近指数和蔓延度,而矢量版本不能;另一个区别是对边缘的处理,由于格网化的地图中,斑块边缘总是大于实际的边缘,因此栅格版本在计算边缘参数时,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依赖于网格的分辨率。 我们采用的是栅格版本,其运行环境要求ArcGIS Workstation的支持。请注意:虽然FRAGSTATS栅格版本可以计算多达277个景观指标,其中斑块指数22个,类型水平指数123,景观水平指数为132个,但许多指标之间都是高度相关的。 三、数据浏览 大家检查一下手中的数据,在“D:\实习\”文件夹里。 1、有三个Grid文件,分别是1984、1991、1999年北京城区土地利用图。Grid文件在Windows 的操作界面下显示成文件夹,但大家打开文件夹之后,会发现很多后缀是adf的文件。Grid 文件是一种通用的栅格文件,可以被所有的遥感、地信软件打开。 其余文件包括遥感影像数据文件和影像分类后的文件等,也可用GIS浏览。 2、检查Fragstats结果文件:northbj99.class和https://www.doczj.com/doc/5213686112.html,nd,并用EXCEL打开编辑。 3、实习指导书 数据列表 路径文件名格式说明 北京北城1984年土地分类图 实习\数据 northbj84 Grid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景观: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生态学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斑块及斑块动态: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如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和居民区等。斑块动态是指斑块内部变化和斑块相互作用导致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程度。 景观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侧重于三方面: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功能异质性。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如,景观单元面积、形状和多样性,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等。 尺度推绎: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 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 景观变化: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景观不断变化。 景观指数:指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适合定量表达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关联的空间分析方法。 内缘比:斑块周长与斑块面积之比,指斑块的边缘效应。 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生态交错带:不同景观斑块空间邻接会产生与斑块特征不同的边缘带。 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边缘效应: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