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媒介融合时代广电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考_熊艳红

媒介融合时代广电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考_熊艳红

媒介融合时代广电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考_熊艳红
媒介融合时代广电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考_熊艳红

的多功能化竞赛中,网络和手机新媒体走在电视新媒体的前面。而后两者的融合也许是新媒体多功能化比赛的结束。

互动化。网络和手机新媒体的互动性与生俱来,无需赘言,唯有电视新媒体的互动化尚在艰苦追赶之中。五花八门的机顶盒和数字电视机也花了不少“银子”,但是并没有把电视媒体和观众的互动推进多少,甚至电视机的互联网化在业界和观众市场也应者寥寥。也许,电视机的大块头(和电脑、手机相比)天生就不适宜做“互动”运动。但是,不宜互动和不能互动是两回事。

身媒体化。这是笔者新造的一个词语,尚待实践检验。顾名思义,身媒体化就是媒体的人体化和人体的媒体化两个相互推动的过程的统一。媒体的人体化是指,新媒体日益小巧、无线、可移动和智能化,已

经变成随身和贴身之物,甚至成为身体和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体的媒体化是指,作为个体,人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承载者、制作者、传播者。其实,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我们的眼睛就是摄像机,我们的脑海就是电视机,我们的耳朵就是收音机,我们的大脑就是海量的信息存储器,我们的记忆、我们的思维模式就是信息的搜索引擎。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手心上拨电话、看电视、上网,我们的记忆可以下载或者搜索,所依赖的技术设备可以缩小到微不足“道”,视而不“见”,依靠人体的生物电和体温就可以为之提供足够的、永不间断的动力来源。如果我们认为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的“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没错,那么,面对今天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我们同样也可以说,“人体是媒体的回归”。

媒介融合时代

广电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考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熊艳红

媒体机构的传播平台体系,是媒体机构内部不同子传播平台。它包括传统广播电视传播平台、各种新兴媒体传播平台等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关联组合而成的节目内容分发传播系统。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兴媒体形态不断涌现,新兴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之间,各类新兴媒体之间在内容、业务、技术等方面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媒体形态相互渗透、相互提升,用户对不同媒体形态青睐程度差异明显。为应对这一发展态势,国内外广播电视媒体纷纷加强传播平台建设,以扩大媒体覆盖面和影响力。本文将重点梳理国际一流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以期提供参考。

摘 要: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加强自身的传播平台体系建设是广电行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一直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媒体传播平台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国际一流媒体在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广电媒体加强传播平台体系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 广电媒体 传播平台体系 建议 中国广播

一、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加强传播平台体系建设

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广电机构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尚未形成体系,与受众的消费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加强广播电视传播平台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1.受众视听内容消费多元化,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近年来,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群集中,年轻群体在传统广播电视上的消费时间越来越少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2007年以来15~44岁人群的每日电视收视时长在逐年下降,2010年

15~34岁人群的电视平均收视量仅为55岁以上中老年观众收视量的一半,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逐年扩大。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相反,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传播平台的受众增长迅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4.85亿,手机网民达3.18亿,家庭宽带上网网民达3.90亿;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用户分别为3.82亿和3.01亿,使用率达78.7%、62.1%,分别居互联网网络应用的第三位、第七位,保持了一贯的领先地位;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也分别达到了45%和21.3%。受众获取视听节目的渠道已经不再单纯依靠传统广播电视平台。作为我国舆论宣传主阵地的传统广电媒体,具有内容、渠道、用户、品牌等优势,在新形势下,必须拓展传播平台。

2.广播电视媒体不同传播平台还没形成有机体系,影响各平台及整体传播效果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广播电视平台、手机广播电视平台等方面的拓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来看,不同平台之间还没形成强有力的关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提升效应不明显。一方面,网络、手机等新兴传播平台仅能使用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已播内容,无法借力其采访、素材资源,导致传播的时效性、针对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性、互动性的特征在传统广播电视平台中的利用率低。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只有十多家机构在传统电视台播出过来自网络广播电视平台的节目,而且多数是偶然行为,没有形成常态。导致这一现状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广电媒体新媒体平台建设运营观念、投入、技术等方面的制约的原因。

由于传播平台体系的不健全,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以网络广播影视平台为例,广电媒体与商业媒体差距较大。根据中国网站排名网2011年9月17日的数据,国内综合排名前100名的网站中,腾讯、新浪、优酷、搜狐、土豆、酷6等商业网站排名较靠前,而传统广电媒体开办的网站,只有中国网络电视台进入前100名,位居第32名。(见表1)

商业网站名称综合

排名

电台电视台

网站名称

综合

排名

腾讯网2中国网络电视台32新浪网3国际在线263

搜狐网4中国广播网426

优酷网6东莞阳光网480

网易9东方宽频564

土豆网14齐鲁网676

奇艺网16金鹰网1257

迅雷网22江苏网络电视台2166

酷6网24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3211

我乐网42太湖明珠网2560

PPTV45安徽网络电视台4308

六间房74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7291

表1 影响较大的商业视听网站和电台电视台网站综合排名对比

与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国际一流媒体相比,我国广电媒体的差距也非常大。根据Alexa网站2011年9月19日的数据,BBC网站的全球综合排名居41位,CNN网站为52位,而我国处于发展前列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国际在线(CRI)、中国广播网(CNR)分居415位、900位和1371位。(见表2)

媒体名称全球

综合

排名

日均I P访

问量

日均PV流

所在国

页面浏

览比例

所在国

以外页

面浏览

比例BBC41131640006542508039.40%60.60% CNN52122280003998556066.60%33.40% FOXNEWS17243680001118208082.70%17.30% Hulu27123340001330380091%9% CNTV4152016000687456092.70%7.30% CRI900744000259656089%11% CNR1371648000296136096.70% 3.30%表2 影响较大的国际媒体网站和国内媒体网站影响效果对比

二、国际一流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英国BBC、美国CNN等国际一流媒体相继建立了互联网在线传播平台、移动终端传播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广播电视平台一道形成了种类丰富的传播平台群。在此基础上,它们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外部广泛合作等多种手段,促使不同传播平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整个媒体机构影响力得到大大提升。归纳起来,它们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1.实施内部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打通各传播平台形成合力

传统广播电视平台、网络平台、移动平台等各具不

同的属性,在内容编排、服务方式上差别很大,但它们在内容采编播、用户互动等多方面各具优势,能互相利用。为形成合力,国外一流媒体纷纷重组内部机构、再造业务流程,跨平台整合内部资源,集中各平台的优势功能,达到“1+1+……+1>n”的效果。英国BBC通过机构重组,在经营管理委员会下组建了新闻团队、视觉团队等几个不同部门,每个团队都面向全平台运转。例如,新闻团队每一条新闻的策划都必须考虑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平台的需求,同时利用不同平台的功能;视觉团队制作的视频节目内容可在全部平台上播出。美国CNN通过不断的改革,逐步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体系,业务流程按照新闻采集、制作、播出等功能划分,并且建立了国际国内总任务台(Media Operation),成为连接新闻采集和各栏目的中心枢纽,所有的新闻素材都汇聚到总任务台,各栏目所有的内容需求也都汇聚到总任务台,总任务台根据需求统一调度新闻采集,及时满足各栏目的合理需求。福克斯(Fox)新闻频道的组织结构也是在大编辑部的统一管理下,统一策划选题,统一调度记者,所有的新闻稿和线索都通过内部网络供不同平台和部门各取所需。这种机构重组、流程再造实现了媒体优势资源的共享,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节省了服务成本,而且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子平台越多,运营成本越小。

2.广泛合作,取长补短,扩大媒体覆盖范围

传播平台体系建设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长,国外一流媒体在内部建设传播平台的同时,也纷纷利用具有影响力的外部平台,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用户达到率。主要有几种不同的实现方式:(1)在合作伙伴的平台上提供服务。英国BBC与设备生产商、网络服务商等广泛合作,推广其iPlayer客户端。目前,苹果公司的多款产品以及2008年后的大部分智能移动终端平台,英国维珍传媒的付费数字电视点播平台,以及微软的Xbox、索尼的Play Station 3以及任天堂的Wii等游戏平台中都有iPlayer客户端。美国CNN也在2010年推出了iPhone、iPad版应用程序。这些合作伙伴平台的用户基础广泛,与他们的合作,能迅速扩大媒体到达范围。

(2)与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站合作,通过这些平台推广节目内容。BBC的iPlayer服务、BBC在线,CNN的网络在线平台、iPad和iPhone移动平台,ABC的新闻频道等都与Facebook、Twitter等知名社交网站进行整合,用户在收听收看节目时,可以方便地向朋友推荐节目、分享信息、评论内容。

(3)合作建立新的传播平台。不同的媒体机构,通过联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创建全新的运营平台。美国视频网站Hulu的推出就是这一合作方式的典型案例。该网站由美国NBC环球和新闻集团创办,迪斯尼旗下ABC也加盟。Hulu拥有三家公司的新闻、专题、电视剧、体育节目等节目资源,以及大量内容提供商的节目。目前,Hulu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专业视频传播平台之一。

(4)借助外部技术力量,优化传播平台体系。传播平台体系建设对科技要求高,研发投入大。根据BBC年报初步估算,截至2011年3月,BBC iPlayer的研发和运营费高达约2250万英镑。单个的媒体机构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全部平台体系的技术研发和运营。与专门的技术服务商合作成为解决途径。例如,英国BBC与微软公司联合开发新一代数字广播技术,与专业视频搜索引擎公司布林克斯(Blinkx)合作,使得BBC网站能给用户提供更精确的检索服务。新闻集团收购战略数据公司(Strategic Data Corporation),利用其广告优化技术,在新闻集团互联网服务中对用户进行精确定位和深度分析,提高广告投放的效率。

3.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参与互动的窗口,激发用户主人翁意识

用户参与互动是扩大和巩固用户最有效的途径。国外一流媒体在传播平台建设中,特别是新媒体平台方面,非常注重用户的参与性,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参与互动的窗口。BBC在线的子网站都提供了博客、社区、论坛、留言板等板块,让用户在浏览网站时随时参与互动,已成为用户最受欢迎的内容。大多数互动平台内容都是事先经过过滤的,以避免承担人身攻击和诽谤的法律责任。

国外一流媒体在提供互动窗口时,加强打造有品牌的互动平台。BBC的《你来说》(Have Your Say)是一个同时在网络、手机、广播、电视平台播出的时事互动栏目。用户能通过互联网上传、手机短信/彩信、电邮、微博等多种方式,提供图文及音视频的新闻事件、线索及评论。CNN的“我报道”(iReport)平台,供用户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多种方式提供新闻事件线索。内容设计上,既有用户自选主题,也有网站设定的主题(例

如“9·11十周年”)让用户提供相关内容。截至2011年9月16日,笔者通过CNN网站统计,注册的市民报道者约83.7万。CNN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用户参与报道的积极性、提升用户的主人翁意识。例如,有价值内容会在CNN电视平台播出;根据用户提供新闻的贡献、受欢迎程度等,每月都会评选出“超级明星”;2010年,举办了首届“我报道”颁奖典礼,对30位市民报道者颁发了不同类型的奖项,包括突发新闻报道奖、原创报道奖、引人注目映画奖(照片和视频)、实况报道奖、个人专题报道奖和采访奖。Fox新闻频道的UReport、ABC新闻频道的iCaught等,都成为用户参与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重要品牌。

4.在传播平台内容和形式上做足功课,增强用户体验

内容是传播平台赖以生存的源泉,是传播平台体系天然的组成部分。优质的内容、友好的用户界面,是增强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国际一流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都在这两方面做足功课。

以高质量、丰富的内容带给用户视听盛宴。国外一流媒体在传统广播电视平台建设中就显示了强大的内容制作和集成能力。在媒介融合时代,各大媒体均将现有的内容资源跨媒介整合,提供丰富的内容。BBC网站拥有300万个不同内容网页,其最大特色是信息量大、内容多元化、多媒体化。针对不同平台的特征,差异化提供内容。例如BBC专门为手机用户制作流行电视剧的剧情回放和预告短片;新闻集团对电视剧《24小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剪成短片供移动终端平台传播,制作了《24小时》的游戏产品供不同平台使用。对档案资料的开发,也成为国外媒体传播平台内容提供的一大特色。BBC拥有超过100万小时的档案资料及相关素材,目前BBC正在对其历史资料进行数字化转化,通过多平台供用户收听收看。到2010年第二季度,BBC已完成了一半的历史资料的数字化转换,预计到2015年将完成全部资料的数字化。国外一流媒体也链接大量其他机构的内容供用户参考。在BBC网站上,一条新闻报道末尾会集成其他机构对该主题的报道,并标注免责声明。

以友好的收视界面带给用户愉快的体验。视听内容需要有序组织、快速查找,才能有效达到用户。在视听内容海量时代,国外媒体在传播平台建设中,更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CNN推出的iPad应用,提供三种不同的视图。用户可以在缩略图模式下,快速浏览新闻标题,选择感兴趣的新闻,再阅读详细内容。BBC在线网站进行了多次改版,用户登录后可以定制自己的主页模块,iPlayer用户可以将部分节目在广播电视台播出前下载到终端,在广播电视台播出后就可以正常收看。此外,BBC的手机电视大多是通过3G移动通信网运营商合作,画面比较流畅。

国际一流媒体传播平台体系的完善,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覆盖面以及经济效益。Alexa网站2011年9月20日的数据显示,BBC在线的日均IP访问量达到了1316.4万,日均页面浏览量达到6542.5万,CNN网站的日均IP访问量达到了1222.8万,日均页面浏览量达到6542.5万。这些举措也促进了其媒体平台在英国的影响力。BBC在线在英国以外地区的页面浏览量占总浏览量的60%。根据BBC环球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2011财政年(2010年4月1日到2011年3月31日),BBC来自网站和手机平台的收入达到8190万英镑,比上一个财政年增长31.5%,占BBC环球公司年收入的7.1%。

三、对我国广电媒体加强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媒介融合发展势不可挡,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正视这一发展趋势。在目前已有基础上,着力传播平台体系的建设,提升覆盖面和影响力。

1.提升不同传播平台的联动效应

高效的传播平台体系必须要保证不同子平台之间的联动,形成真正的有机系统。目前,我国广电媒体的运营体制还是以频率频道为基础构建,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业务流程,资源浪费严重,不同传播平台合作困难。必须在处理好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以内容生产、传播平台建设为主线的扁平化结构重组,再造流程。同时,通过技术提升,在技术层面打通各平台,而不仅仅是把内容分发到各平台,而是使各平台之间能便捷地互动。比如,通过增加推荐功能,使得一个平台的用户能够便捷地向其他平台推荐节目;增加断点续看功能,使得用户能在不同平台连续享受同一内容等。

2.增强用户的参与空间

在新的媒介格局下,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关键仍然

是吸引、维持和扩大用户群体,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盈利来源。目前,国内广播电视媒体在论坛、社区、博客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通过对论坛发帖量等观察,人气还是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主题与大型门户网站、专门的社交网站的论坛在设置上没有差异,在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吸引用户参与。广播电视媒体在建立用户参与空间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内容优势。例如,依托知名栏目、知名主持人建立互动空间,聚拢爱好相同的用户,让用户对节目创意、选题、内容、形式等提出意见,使用户真正感受到参与内容生产的过程。这样的节目也能更加贴近民众,获得更高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提升媒体影响力。例如,近期中国网络电视台播客平台“爱西柚”与央视一套《天生我才》的合作,对扩大“爱西柚”与《天生我才》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以我为主加强外部合作

我国广电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影响力的扩大同样必须借助外部力量,目前在这方面已开始探索。例如大

量电台电视台的频道、节目通过大型门户网站传播其内容。根据笔者2011年9月21日的统计,26家频道、20家地面电视台通过新浪提供直播,大量频道、栏目提供点播服务,在新浪、腾讯开通博客、微博供用户互动的节目、主持人也非常多。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但总体效果非常有限。究其主要原因是在与这些机构合作过程中,广电媒体没有掌握主动权,只是免费或者少量收费被动提供节目。而这些门户网站获得节目后,并没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加工和品牌经营。例如,在新浪,卫视提供的点播节目只是按照播出时间和热度两个维度全部显示于页面,没有导航,用户很难发现其中的精彩节目和精彩片断,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广电机构在对外合作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合作机构提供平台,自身根据平台的特征,对节目内容、节目编排、用户界面、互动环节等进行深度开发,并进行合理的宣传、用户使用引导,形成品牌。

主动拥抱新媒体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中心主任 李 涛

当前,快速发展的以互联网、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媒体,并没有与广播这个传统媒体划出鸿沟,与传统媒体界限模糊、彼此影响、相互依靠,正是当下新媒体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

新媒体是什么?实践者和研究者给出了五花八门的定义。我更喜欢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感性描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而要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必须基于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必须基于我们已经很熟悉的终端:计算机、手机和电视机,当然还

——对央广新媒体发展的思考

摘 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直在主动拥抱新媒体。自1998年中国广播网组建以来,新媒体业务不断发展,现在中央电台的新媒体业务已经整合成央广新媒体。本文介绍了央广新媒体的业务范围、发展方向,以及央广新媒体准备实现发展目标的规划路径。

关键词:央广新媒体 业务范围 发展方向 发展目标 中国广播

有iPad等等。

央广新媒体是什么?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撇开概念,从央广新媒体板块的业务来看,其已与计算机、手机和电视机亲密地拥抱在一起:跻身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中国广播网,已经有了订户可观的两份手机报,今年手机电视的利润有望达到2千万元人民币,手机有声阅读业务年初刚刚启动势头不错,互联网电视和车载视听业务正在建设过程中。

这些业务板块这些新媒体业务哪一个都离不开电信运营商。2011年9月初,在杭州的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我看到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之前只有一层的工作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 白皮书 (201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 2015年12月

版权声明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2019年文档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媒体融合,是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 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媒体融合是互联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有机整合,它通过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的多元化,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只有实现优势互补,彼此融合,才能弥补单一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形成传播市场的强大合力。 一、新兴媒体崛起对传统广电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根据美国学者布雷德利测算: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 :3.5 ,电视采访成本高于报纸三倍还要多,电视采访的高成本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绝对性价比并不具备优势。广播成本虽然相对较低,然而它处在被报纸和电视双重挤压的尴尬境地,影响力和传播力越来越弱化。与此相反,新媒体因为借助网络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还迅速地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这对传统广电媒体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减弱 (二)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市场占有率下降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手机的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打破了时空障碍,网民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 体实现了在全球任何时 间、任何地点的瞬时直播,从而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以及舆论影响力日渐增强,导致依赖“眼球经济”的广电媒

体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甚至出现收入断崖式负增长。相关报告显示:2015 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全线下降,广告市场下降幅度在7.2%左右,而新媒体广告却保持着稳健增长。市场份额下降,经营收入锐减,这都给市级广播电视台未来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新形势下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扩大主流媒体传播范围,占领新兴舆论阵地,构建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已成为当前广播电视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目前市级台还存在很多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严重束缚媒体生产力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一)固步自封,投入不足虽然媒体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对于大部分市级台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来说,依然还保持着过去的惯性思维定势,栏目和节目始终没有跳出传统媒体的业务范围和运作模式,忽视市场需求与用户体验。媒体融合发展需要投入,培育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媒体融合方面只是简单地开个微博微信号,若不及时推广与更新内容,最终可能成为“僵尸账号”,成为急功近利迎合潮流最终又食之无味的“鸡肋”看点。 二)人才匮乏,管理落后 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市级广播电视台普遍面临着新媒体人才严重匮乏、传统业务骨干频频流失、一线缺口大、二线冗员多、能干事的人引进不易留住也难的困境。由于传统媒体与新兴 媒体运行规律和传播规律不同,已有新闻采编人员普遍遭遇“本领恐慌”。而一些市级台管理较为落后,行政化、机关化色彩较浓,业务考评和薪酬激励上并没有完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

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8 第2卷第5期 十九大专栏以“新的宣传、经营业态下,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主题,结合绵阳广播电视台的实际,对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进行以下思考。 一、媒体融合的基本情况从2014年开始,绵阳广播电视台筹建全媒体中心,搭建新闻中央厨房,以官方手机客户端《直播绵阳》建设为核心,推进资源整合,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通过“新建平台——打通渠道——重塑工作流程——重新定义表述语境”,全媒体中心以手机客户端《直播绵阳》为抓手,以“新闻中央厨房”为平台,整合新闻宣传资源,实现融合发展,并以新媒体发展反哺传统广播电视栏目。 2016年下半年,《直播绵阳》将成功经验和技术平台向各县市区推广,支持绵阳的各区、市、县低成本、短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移动传播终端。直播三台、直播平武、直播北川、直播盐亭、直播梓潼等手机APP相继快速建成。市县两级电视台APP独立运行又互联互通,互为二级页面,共同发展用户、共享用户。 目前,《直播绵阳》系列手机APP平台成为绵阳市用户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APP。截至2018年8月底,《直播绵阳》注册用户近9万,下载安装用户约45万。 二、媒体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促进媒体融合,以媒体融合为引领实现创新发展,既是绵阳广播电视台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对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认识,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紧迫性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移动端优先发展这个大趋势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成为全媒体中心一家之事,谋划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工作欠缺主动性、积极性,新媒体整体包装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整体联动,缺乏相关方面的有效支撑与互动。 (二)媒体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化,不是单纯的传播形态改变,不是简单地建设起所谓的“两微一端”,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型。是要借助于互联网思维,使我们生产的内容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尚任重道远。 比如:“全能记者” “超级记者”我们提了许多年,但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得上这个称号的凤毛麟角。伴随广播电视行业的“唱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奢侈,部分编辑记者 功力欠缺,思维方式固化,满足于按部就班,新闻敏感不强、 对口联系不足、表达方式陈旧老套,出精品难,出有影响力的重头稿件难。 再比如:台部分自办节目在新媒体的呈现,往往是简单地进行复制粘贴或“忠实”的节目上载,“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不能以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对节目内容进行再加工,从根本上忽视传播效果。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互动不足“用户中心” “服务意识” “产品思维” “交流互动”,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以来,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目前,从移动端来讲,我们已经让这些理念植根于发展之中。但从传统电视栏目角度讲,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传统电视栏目创新发展步伐较慢。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更加趋向于对新媒体的单向打造而忽视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反哺。 (四)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融互动不足以《直播绵阳》为抓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并不代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直播绵阳》是唯一抓手。到目前为止,各部门、各栏目“两微”的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与指导,新媒体矩阵尚未形成,“两微一端”缺乏有效沟通与互动,未形成整体合力。 三、推进媒体融合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从大处讲,是党中央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战略举措;从小处讲,是绵阳广播电视台生存发展的必然,事关每一位员工切身利益。目前,本台媒体融合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全台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从上到下,从骨子里转变观念,对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给予最大热情和支持。尤其是要牢固树立移动端优先这一理念,关注新媒体,维护新媒体,善用新媒体,为新媒体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二)坚守优质内容,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媒体融合进程中,新闻已经从单纯的报道逐渐演变成了丰富多彩的产品,媒体架构、采编流程、生产机制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演变,作为主流媒体来讲,媒体的属性不会变,用优质内容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的新闻理想不会变。智网时代,主流媒体有责任担当优质内容的供给者,而这也将是成就主流媒体主流地位的优势所在。 内容生产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技术的不断更新,也给表现力不断提供着新的载体。文字、视频、照片、动图各有所长,近年来大家趋之若鹜的直播也许即将被各色短视频夺去市场。新媒体语境下,着眼传播效果,我们必(下转第10页) 摘 要: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是传统主流媒体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内容生产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有责任担当优质内容的供给者,有责任着力提升“四力”,更好地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关键词: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5-0008-02 广播电视台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张 静 (绵阳市广播电视台,四川 绵阳 621000) 作者简介:张静,女,汉族,山东荣成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辑。

2019年全国广电媒体融合调研报告(下)

2019年全国广电媒体融合调研报告(下) 2020年01月31日 (二)平台建设:高质量打通传播阵地,建立多方合作传播机制 在互联网端口形成新的传播力量,建设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正在成为各地媒体的共识。 “主力军”加快挺进“主阵地”,是山东广电融媒体资讯中心今年最核心的任务。截至2019年10月中旬,“闪电新闻”客户端装机突破2900万,全平台覆盖用户超过3.5亿。对于自有渠道的建立,山东广电的App每月发稿8000多条,并向央视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合作平台输送大量优质内容。 (三)内容设计:重大活动与常态化策划并行,更注重本土用户利益关联 除了平台建设的火热,内容策划也是今年各大媒体发力的方向,尤其是在重大主题主线报道中检验融媒生产水平。今年,春节、两会、五四青年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都成了省级媒体的实战“练兵场”。这些作品形态丰富、品类多元。地方媒体在设计这类作品时,更注重建立与本土用户的利益强关联,形成情绪共鸣。例如,浙江广电集团新蓝网就以“光影流转七十年,浙里再出发”为主题,实践了以“光影博物馆”为载体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快闪创意体验活动。 三、市级媒体:外部机构融合依次推进,内部机制改革大刀阔斧 目前,市级媒体融合的传播阵地建设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建立自有渠道,形成与本土受众的自然粘合力;另一种是借助第三方渠道,将自身优质内容与高覆盖人群的端口有机结合起来,并尝试与头部平台建立合作项目,实现优势互补。 从2019年各地媒体的实践来看,两种传播形态都有较为迅猛的表现。 借助第三方平台建立协同机制方面,无锡广电颇有心得。2019年,无锡广电新媒体中心尝试阶段性和抖音平台进行合作,积极参与抖音“无锡运河记忆”话题,多个视频成为爆款;他们还策划了首届“我就是超级妈妈”视频大赛,活动期间有数万人关注抖音活题“我就是超级妈妈”,多平台总播放量近300万次,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除了重大报道以外,常态化融媒内容生产更加精准,今年市级广电媒体更多注重密切联系本地用户群,推出可观可感的新媒体产品。例如长沙广播电视集团“智慧长沙”与最高人民法院、湖南省高院合作,推出三场“决胜执行难”全媒体直播,全网点击量近亿次,获得最高法、中央政法委点赞。 此外,东营、衢州、宁波、邯郸等地广电陆续推出《电视问政》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升级后的电视问政节目更加注重大小屏的联动,不仅大小屏同播,还将群众集中关心的问题投放到线性直播中。如河南广电《百姓问政》栏目就开通了网络互动和电视热线,百姓可以针对各类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8年较为流行的机构融合,2019年继续在市级媒体间推进。3月,湖北省鄂州市将日报社与广播电视台整合成立了省内第一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同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将日报社与广播电视台两家市属媒体整合成立了张家口市新闻中心。 除了外部整体融合,内部革命在2019年成为新的关键词。传播生态系统正在重塑的今天,专业生产机构的生存危机依旧存在,常规运行也依旧有很多阻力,这种阻力有外部平台的竞争压力,也有内部机制建立的利益牵绊。自我革命势在必行,其中关键一步就是加快减员增效的步伐。 今年4月,绍兴市新闻传媒集团组建完成,随后新闻传媒中心在组织、干部、薪酬、制度4个方面进行了大力度改革。据媒体报道,其人员岗位设定上实施全员双向选聘,中层岗位从原来的112个核减到75个,精简33%;行政岗位精简35%,同时定额增加采编、经营等一线岗位。 除了绍兴市,新一线城市的媒体也在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领导班子由13人核减至9人,减幅31%;职能部门核减编制43个,缩减8%,集团人员比改革前缩减700多人,同时关停并转让了4家经营不善的下属公司。 当媒体融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变量已经不再有较大的变动,此时就更需要理顺内部关系。虽然这种阻力的突破会面对一定的利益冲突,但为了更好的融合势能,就需要更科学设计机构内部关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这其中,需要各广电机构合理平衡运营成本、人员成本、效益成本等多方面的关系。2019年地方广电媒体的融合变革中,这方面的发力比重也慢慢变多。 四、县级融媒体中心:集中建设发力关键年,逐步实现全覆盖 (一)建立规范:为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营造良好环境 2019年是县级融媒体加速建设的关键之年,随着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度的不断推进,将有多个省市陆续提前完 成2020年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目标。这其中,宏观政策的引导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为基层的落地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 今年1月,广电总局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以行业标准的形式从基础建设、指挥调度、功能设置、平台搭建等方面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行业规范。4月,中宣部新闻局和广电总局科技司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至此,县级融媒体中心5项标准规范已全部发布实施。县级融媒体中心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为指导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关键性、基础性技术支撑。 今年10月,《县级融媒体中心管理与服务规范》湖州市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这意味着全国首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地方标准正式发布。一系列政策规范的出台,为各地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二)密集建设:挂牌上线迎来“小高峰”,县级融媒加快落地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有着主观和客观的双重诉求,而进入2019年,各地的建设、挂牌也进入了一个“小高峰”。首先,直辖市领头,区级融媒中心陆续挂牌上线。今年,北京全市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均已建立;上海首批10个区级融媒体中心成立;天津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除了直辖市以外,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在加速推进。据媒体报道,福建广电网络全面加快县级融媒体平台全省落地;浙江目前已挂牌53家,今年将率先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江西已经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 今年县级融媒体的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模式:一个全面整合报社、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和人才优势的新型研究机构——江苏省县级(区域)融媒体发展研究中心,7月5日在江苏正式成立,据介绍,“一报九校”共建将秉承“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作者:潘界泉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2019年第07期 摘要: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其路径是以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自主建设顺应时代、更有价值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以此为核心和突破口打造融合传播体系;其目标是以媒体融合促生态质变,在新时期的传播格局中营造一个权威、开放、领先的芒果全媒体生态;其根本任务是通过运用全媒体策略,创新全媒体表达,占据宣传高地,充分履行党媒使命责任,形成以我为主、引领舆论的全媒体主流传播矩阵。 关键词: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全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9)07-058-04 DOI:10.19483/https://www.doczj.com/doc/5513636977.html,ki.11-4653/n.2019.07.016 1.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 2018年6月,迪士尼从“全球第一大传媒帝国”的宝座上被人取而代之,新王是流媒体巨头奈飞(Netflix)。2019年3月,迪士尼对21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收购正式生效,除了福克斯的电影公司、电视台,明眼人都看得出迪士尼这笔超500亿美元的收购大单里,最核心的收购对象是流媒体HULU。以互联网为圆心的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万物皆可为媒”的互联网新媒介已经圈占了绝对比例的受众。人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人在哪里,舆论场就在哪里。毫无疑问,互联网就是最大市场和舆论场。 狭义的媒体融合,指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后产生质变,衍生出全新的媒介形态,例如报纸加WEB,变成电子报。[1]广义的媒体融合,是除媒介形式融合外,一切有关的媒体要素,包括机构人员、作业模式、资源渠道、技术体系、产品IP等等各个层面的全面聚合融合,使之新体系化、新生态化。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融合是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最好选择,是互联网时代,为图存和发展,传统媒体必须采取的策略行动。未来的传播格局必定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为主的、多媒体融合传播的格局,而这种格局,是绝对的主流。 人类生活方式因互联网而改变,而传媒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因子和基础要素,其受影响的程度和速度令人瞠目。仅仅十数年,互联网新兴媒体的迭代发展速度,以及与受众的关联程度,就超过了过去几百年傳统媒介所能达到的峰值。从最初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到后来跨媒体传播的合作,再到如今的媒体融合大势,传统媒体甚至还没来得及适应江山易主的角色转换,就因为手段窄化、渠道弱化、生态老化的现实而被迫成为媒体融合的一部分。融合才能生

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意义

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意义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五个深度融合: 一是内容融合,积极优化内容生产,带动媒体内容深度融合。就是在内容产品的生产、内容生产的技术,以及内容生产的流程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改革; 二是渠道融合,积极创新传播渠道,带动媒体渠道深度融合。可以理解为“网络+终端”,在实际运营层面,还包括连接双方的接入平台。“网络”是指信息传播经过的通道,而“终端”是指使最终的内容产品得到呈现的设备。渠道融合的关键在于将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渠道改造成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渠道; 三是平台融合,积极构建生态系统,带动媒体平台深度融合。是指用户由于各种功能的需要,在不同的群体里边,组合在一起。通过用户平台建设,汇集海量用户,形成用户数据库,实现用户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及应用。就是要将由不同用户入口形成的用户平台有效地连接起来,将不同的用户数据库有效地打通,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的大平台; 四是经营融合,积极革新商业模式,带动媒体经营深度融合。是传统媒体根据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对其以广告为

主的商业模式进行彻底变革,在新的体制机制下形成可依托市场资源良性运转的新商业模式。经营融合主要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两大部分; 五是管理融合,积极重构体制机制,带动媒体管理深度融合。要求主流媒体对其网上、网下的传播内容实行“统一管理”;特别是在未来形成内容聚合的媒体平台之后,需要对平台中的所有内容负有导向管理的责任。 正文 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一年多来,湖北广电集团按照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媒体融合实践,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借用中央关于媒体融合意见中提出的“五个融合”作为工具,来梳理并解读湖北广电集团的实践。 这五个方面到底指什么?我们结合对国内外媒体融合实践的认识,尝试初步给它一个定义。所谓内容融合,是指在内容产品的生产方式、技术应用、生产流程方面的融合举措;渠道融合,更多是指使用什么网络、使用什么终端、使用什么接入平台;平台融合,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就是用户平台的打通和建构;经营融合,是指媒体在组织架构、产品推广、用人机制、运作机制特别是商业模式上的探索;管理融合,主要是如何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保持正确舆论导向,实现网上网下的导向管理标准统一。

以改革创新推进广电媒体融合

以改革创新推进广电媒体融合-新闻学 以改革创新推进广电媒体融合 胡丹李艳方 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黄冈广播电视台牢固树立“新闻立台、人才强台、创新活台、产业兴台”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模式,强化舆论引导,加强经营管理,向着打造有较强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主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双提升。 一、把深化改革放在广电事业发展的首位 广播电视是我国传播阵营中的重要媒介之一,也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信息渠道来源。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宣传阵地,扩大正面舆论影响,对基层广播电视台而言,不仅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也是能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民生问题,更是自身事业做大做强的发展问题。地级市广电台处于我国电视事业格局“四级办台”的夹心层,既有来自传统媒体的竞争比拼,也有来自新媒体的全新挑战,传统的运营方式无论是质量还是效益都处于下滑状态。破解发展之困,必须正确把握形势,正视差距,找准问题,对症施治。 (一)拓展生存空间是广电发展之要。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之间的多重竞争已经展开。一是不同层级的广播电视媒体争夺受众。中央台、省级台凭借其政策、覆盖、内容、资金和人力的优势,无情地挤占着市级广电的受众与广告市场,市级广电进一步被边缘化;在地市层面,市级广电与县市级广电的受众群高

度重合,同质化、同步化竞争加剧;二是广电与纸质媒体竞争全方位化。从广播电视与报纸等纸质化媒体之间的竞争发展来看,已经由各有特色、各据一方的格局,逐渐演变为电视、纸媒、网媒、移动终端等全领域的融合型媒体之争,受众、广告资源重合度高。三是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压力加大。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蚕食着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造成传统媒体的受众流失、规模减小。因而,主动顺应环境之变,自觉实施改革,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必然。 (二)破解体制机制之困是广电发展之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双元管理体制,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困境。一是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装备、高技术、高投入、高消耗的事业,财政投入的有限资金杯水车薪,使广播电视在设备更新等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二是长期的事业单位性质,广电事业在企业化管理上缺乏足够的市场意识和科学的管理考核体系,无法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三是广播电视缺乏灵活高效的制播方式,使得电视节目制作节奏缓慢、成本高企、质量不稳、创新不足,特别是在与时俱进跟紧观众需求方面反应滞后。推进制播与运营相分离,适应市场化、企业化发展需求,理顺体制机制是推进改革的突破口。 (三)实施人才工程是广电发展之本。广电台的发展根本靠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懂政策、会管理、善经营的行管人才和一支业务精、作风硬、能打主动仗的业务人才。目前,事业单位性质的广电台没有自主用人权,历史累积原因造成机构人员臃肿,有限的经费使用效率低。同时,适合于广电发展需要的特殊人才、优秀人才,由于种种限制无法按需引进,或者因为待遇、身份等问题留不住人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不对口、聘用人员队伍不稳定等,已经成为市级

媒体融合整体解决方案

媒体融合整体解决方案 步入全媒体时代,各级媒体机构纷纷探索媒体融合业务,积极开展新型制播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即媒体融合平台),可全方位满足各广电媒体机构在融合新闻生产、融合节目制作、多屏互动播出、媒体智慧运营等方面的需求。 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以融合资源环境为核心,支持互联网媒体资源、UGC/PGC内容资源、合作伙伴资源、台内各系统内容资源的统一聚合。聚合后的媒体资源由融合资源环境进行统一的管理、展现、共享,形成面向全台(集团)的融合资源库。除了支持对媒体资源进行管理外,融合资源环境也是面向全媒体融合生产的公共基础平台,媒体融合平台的人员/权限、计算能力、存储资源、应用工具等也由融合资源环境进行统一管理。 此外,在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中还预置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包括全媒体指挥调度工具、收录采集工具、节目制作工具、文稿撰写工具、内容审核工具、资源管理工具、互动播出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等,在融合平台中即可以完成所有的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新媒体内容生产工作。各种生产工具基于标准接口访问融合资源库,而且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组成各种“逻辑”上的工作群组,从而提供灵活、强大、可扩展的生产制播能力。 鉴于台内已经有新闻系统、制作系统、媒资系统、播出系统等,而且这些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融合平台可以与台内已有的各种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在内容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方面为原有业务系统提供强大支撑,优化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提升原有业务的工作效率。未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和

系统的升级换代,可以逐步将原有的业务整合到新的融合平台中,实现进一步的融合。 在内容发布运营方面,全媒体融合生产与运营平台除了能够满足电视、广播的内容生产要求外,还可为各种新媒体业务(如网络电视台、两微一端、IPTV、OTT、互动电视等)以及广播、报纸等提供内容生产及运营服务,助力各广电媒体机构开展广电的“互联网+”业务,进行多渠道拓展和多业态运营,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课题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课题 习近平这样提出要求1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 特别课堂 25日上午,在习近平带领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这次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紧迫课题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重要判断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重磅要求 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

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实现路径 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要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媒体融合具体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媒体融合趋势地体制机制为保障,整合电视、报纸、网络“三一体”媒体地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地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地新型多媒体采编中心,着力提升媒体竞争力,促进本台完成向新媒体融合地转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品牌融合:策划重大活动打造品牌塑造平台 报网互动融合并非空洞地融合,需要不断设计促进融合地载体,通过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联系机制.以特色内容建设为目标,以打造共同栏目、共同品牌为切入点开展融合.有了共同语言,便会增进交流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增进联络增进感情,进而将常态化融合机制落到实处.报网资源地重新配置和内容地实质互动,可收到“报网双赢”之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经营融合:整合营销打造赢利平台 当前,地方城市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广告投放规划也趋多元,一些客户不再单独考虑纸媒一种,希望也有其他新媒体形态可以提供,比如,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户外媒体地投放.在这样地广告需求下,媒体应加强经营上地融合,为一些广告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或者捆绑打包,附加赠送,为产品营销打造全新地度传播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新闻融合:形成合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传媒无论如何发展,都会遵循“内容为王”地原则.融合有助于做出有影响力地新闻.要让报纸与网络实现从形式到内容地融合,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地对一个问题进行报道,在服务地方工作大局上下功夫,成为党委政府与老百姓、群众与群众之间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地“连心网”.题材上互相借鉴,各尽所长,报纸尽量刊发深度报道,真正做到报网互相补充和联动,从而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重点内容: 、成立全媒体采编中心.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在采编中心进行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全媒体运作.把各个业务板块进行合并,并具备跨平台、跨网络地发布运营能力,一次生产多次包装发布,从内容层支持跨媒体组合编排,实现视频、图文交叉叠加,最终形成全媒体平台地全方位立体资讯服务发布体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建立组合信息终端平台.集电视、网站、报纸、手机等为一体化终端平台,并为此进行一体化地内容设计和生产,而不再将每个终端视为各自独立地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不管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所有传来地信息,都通过组合信息终端平台发布.这个系统支持文图、音视频、短信等多种信息录入和远程写稿.全媒体采编中心人员可以共享这个平台,采编中心在平台选稿、分发稿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建立统一地全媒体数据库.搭建起六大信息存储仓库,即: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历史资料库、成品稿库等组成地多媒体数据库,努力使其成为区域性、专业化、多媒体地数字信息服务平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成立多媒体制作中心.集中对所有栏目进行统一地制作、包装、发布.所有录制设备集中在一个场地,每天或每周,由部主任根据其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下派工单.设备集中使用、人员集中调配,节目(栏目)科学播出,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和新闻地传播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生产,积极建立商业动作模式,建立新型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地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地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传统媒体向客户端、微信、微博、手机和等智能终端推广,广告业务向网络信息类、数据服务等平台延伸.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三、采编流程

“四全”媒体的实践与应用——河北广播电视台智慧融合媒体云

“四全”媒体的实践与应用——河北广播电视台智慧融合媒体云 “四全”媒体的实践与应用 ——河北广播电视台智慧融合媒体云 河北广播电视台梁栋 河北广播电视台作为河北省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是政府沟通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是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政治使命,承担着及时传递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声音与重要举措的任务,承担着反映河北人民诉求的责任。现在台内各频道、栏目,完成了贯穿全天的时政和民生新闻、体育、娱乐等节目的生产和发布,每天有数小时的直播,每年还有数十次大型活动的现场报道。为了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融合移动互联,电视制作中心在融合媒体中央厨房的架构下结合云平台高清制作网进行了智慧融合媒体云的探索和实践。 1 项目简介 河北广播电视台智慧融合媒体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架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层应用、分期建设的思路构建云基础架构,实现融合媒体云综合管理、服务功能;重点支撑河北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业务系统。按照规划,2017年6月,投资近1500万元完成云平台高清制作网建设;9月,投资近500万元建成河北广播电视台“中央厨房”。云平台高清制作网和“中央厨房”紧密结合构成了智慧融合媒体云一期项目,2019年即将开始二期建设。 智慧融合媒体云不再局限于广电行业本身,而是“大智移云”与各产业、各方面深度融合发展的融合媒体和智慧信息服务创新平台,定位于为“媒体服务,智慧河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1.服务媒体融合:为河北广播电视台提供开展融合媒体业务所需要的融媒体生产、新媒体运营、大数据分析等全套云服务,助力传统媒体机构快速实现新型融合媒体转型; 2.服务智慧河北:为河北省内机构、团体、公司提供视讯生产、发布、爆料、互动、行业大数据舆情以及民生、文化、教育、政务等便民服务,实现全效媒体。 智慧融合媒体云一期项目的服务设计主要是针对B2B的服务。未来,将考虑面向河北省内个人,推出B2C服务,实现全员媒体,同时尝试将更多的业务向全国、全球扩展。 智慧融合媒体云按照大数据、多租户、云平台的技术规范进行打造,能够实现大规模、高并发、跨地域的平台服务能力。基于云计算的设计理念,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体系,模块化功能设计,让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随着业务开展范围的扩大和用户规模的增加而线性扩容。基于软硬件技术共享,内容自动汇聚,可视化信息传播,用户统一认证,用户行为跟踪记录等机制,实现技术、内容、渠道、用户、数据、管理的多元共享和集中管控。 2 总体架构设计 2.1 基础层(IaaS)

广电媒体思维变革与媒体融合

广电媒体思维变革与媒体融合 在媒体融合的大形势下,传统媒体尤其是广电媒体的存在,依然有独有的优点,同时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媒体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关键中的关键是传统媒体急需加快和新媒体融合的速度;另外,传统媒体还要学习、运用并且践行互联网思维。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完全掌握媒体将来的走向和趋势,找到传统媒体得以继续发展的方法。想要促成媒体的完全融合,我们仍然需要在传播手段、传播范围、资源配置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此促进媒体的完全融合。把这作为出发点,广电媒体就能着手产业链加以重组和改造。 标签: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全媒体发展 随着新媒体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以及多平台竞争等客观存在的事实,促使着广电媒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媒体融合进程,从而摆脱自身困境,以此来重获新生。这就像美国的著名传播学家罗杰·菲德勒所说的那样,“通过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传播系统,我们将看到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它们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进和适应。”由此看来,现如今,广电媒体也认为依靠自己主动的促成“演进”和“适应”,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最佳选择。事实是,近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广电媒体早在促进全媒体真实而完全地融合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多实践,比如在技术、内容、多媒体终端产业等各个方面的融合等等,但是,事实结果说明,如上我们已经做出的诸多尝试,依然有诸如定位不清晰、覆盖范围有重复、权益交叉、获利方式不明晰等等情况出现。在眼前促进媒体融合的多种可供选择的方式方法中,笔者认为广电媒体需要从自己的现状出发,合理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传统的广电媒体需要由内而外,由首到足,由点到面地加快推进自身创新发展以及与新媒体融合的进程。 一、传统的广电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独有的特性 传统的广电媒体,拥有着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是作为媒体的最普通特性,而另一方面是展示其自己的、独有的特性。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日趋成熟,上述的特性全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里面甚至还包括着一些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互联网以其自身巨大的包容性,几近超越了其他全部的媒体,甚至可以包容其他媒体所存在的差异。另外,互联网这一新兴的媒介出现之后,在相当多的方面都改变了人们对媒介、传播以及接收对象的既有定义,这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播媒介、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以及评价标准,甚至是人们的思考方法还有媒体的获利方式。针对这一情况,有人做出预言说传统媒体的前景堪忧,纸媒将死、广电媒体同样生机不在。用媒体特质的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在被互联网冲击并且造成重大影响的传统媒体中,广电媒体首当其冲。但是,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是,传统媒体中的报刊所受到的影响最为突出,原因有二:第一是纸媒的出现最早,時间最为悠远。第二是它作为传统

媒体融合方案

媒体融合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体制机制为保障,整合电视、报纸、网络“三一体”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多媒体采编中心,着力提升媒体竞争力,促进本台完成向新媒体融合的转型。 1、品牌融合:策划重大活动打造品牌塑造平台 报网互动融合并非空洞的融合,需要不断设计促进融合的载体,通过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联系机制。以特色内容建设为目标,以打造共同栏目、共同品牌为切入点开展融合。有了共同语言,便会增进交流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增进联络增进感情,进而将常态化融合机制落到实处。报网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内容的实质互动,可收到“报网双赢”之效。 2、经营融合:整合营销打造赢利平台 当前,地方城市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广告投放规划也趋多元,一些客户不再单独考虑纸媒一种,希望也有其他新媒体形态可以提供,比如,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户外媒体的投放。在这样的广告需求下,媒体应加强经营上的融合,为一些广告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或者捆绑打包,附加赠送,为产品营销打造全新的360度传播效果。 3、新闻融合:形成合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传媒无论如何发展,都会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融合有助于做出有影响力的新闻。要让报纸与网络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地对一个问题进行报道,在服务地方工作大局上下功夫,成为党委政府与老百姓、群众与群众之间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连心网”。题材上互相借鉴,各尽所长,报纸尽量刊发深度报道,真正做到报网互相补充和联动,从而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二、重点内容: 1、成立全媒体采编中心。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在采编中心进行统一

2017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7年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2) 1、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公司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 (2) 2、公司拥有开展IPTV 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相关业务资质 (2) 3、公司具备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的技术和人员基础 (3) 二、项目投资概算 (3) 三、项目实施方案 (4) 1、项目实施主体 (4) 2、项目选址 (4) 3、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4) 四、项目效益情况 (4) 五、项目涉及的环保问题 (5)

全媒体融合云平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各类运营资源,充分挖掘和分析数据资源,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强大的支撑,同时全面支撑新媒体公司各种业务的拓展工作。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可支撑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开展各类新媒体业务,支持码流自适应、多屏发布及互动等先进技术,使得业务可多元化开展,具备网站、社区、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等多通道多终端的互动能力,可实现对各类媒体业务的全覆盖。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1、国家政策环境支持公司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 国家近年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尤其是广电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公司所运营的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受《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的鼓励和保护。建设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将助力公司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为全媒体融合云平台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公司拥有开展IPTV 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相关业务资质 经广东广播电视台授权,公司独家运营与广东IPTV 集成播控服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计划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动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步伐,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着力从坚持导向引领、规范管理、创新机制、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入手,力求在新的起点上凝聚起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正能量,开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把握正确导向,引领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无论怎么融合、怎么发展,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内容为王”,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递正能量。 一是坚持党管媒体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新闻媒体原则,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媒体从业人员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使命担当,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社会效益至上,扭转唯发行量、点击率、销售额的倾向,积极创作生产出更多传递正能量、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努力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二是坚持正确工作导向。新闻媒体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渠道,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坚守主阵地,伸张正义、褒扬正气。这就需要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盗版行为,广泛开展网上“扫黄打非”专项执法行动,真正让新闻媒体在融合发展中保持舆论生态空间清朗明净。 三是坚持公共惠民服务。新闻媒体担负着党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使命,在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公共惠民服务。这就需要不断整合我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探索建立数字农家书屋,开展全民数字阅读活动,实施数字广播电视村村响和数字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二、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需要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规范管理。媒体的融合发展本身就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良莠不齐。只有不断提高媒体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在规范媒体融合中实现繁荣发展。 一是在转变职能中体现管理。在深化机构改革、积极转变职能的新形势下,需要不断强化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媒体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切实履行好媒体融合发展的管理职责,大力推动媒体资源整合,着力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新兴媒体可管、可控,在不断融合中推进发展。 二是在依法行政中规范管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对互联网出版、数字出版、传媒企业行政审批效率,激发新兴媒体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媒体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多种管理手段,坚持融管并重,实现媒体融合和监管同步到位,不断加大对新兴媒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三是在主动作为中强化管理。推进媒体融合和繁荣发展,不仅要靠上升的媒体融合数量,更要靠上乘的媒体融合质量。这就需要媒体行业管理部门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改进作风,主动作为,牢牢抓住媒体融合质量这个关键环节,突出加强对重点出版物的“三审三校”审读监管,探索建立新媒体监管系统,切实加强出版发行、内容制作、渠道传播等全方位、全时空的立体监控,切实消除管理盲区和死角。 三、创新推动机制,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