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置背景

课程设置背景

课程设置背景
课程设置背景

环保与责任同行生态与教育相依

——垃圾分类教育课

一课程设置背景

工业化的发展使社会向现代化的迈进,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与此同时带来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也使人类深受其害。面对我国现在较为薄弱的生态系统,再漠然视之是不可取的。“少年智则中国则,少年强则中国强”,如何培养少年的环保意识应成为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做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干出第一棒”,把目光聚焦在教育的开端——正在成长的小学生。从小学生抓起,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二、教育方案相关信息

1 环保教育的执行机构:学校相关部门

2 教育的对象:小学生

3 教育的场所:实地、学校室内

4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其环保意识。从“垃圾分类”这一环保小方面入手,传达环保理念,以小见大。

5 教育思路

以探究式的教学,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以学生亲身实践、感悟环保知识为主,以教师讲授环保知识为辅,进行环保教育互动。

6 教育目标

6.1 知识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2)了解垃圾的分类

6.2 技能目标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分析、分类、比较的能力

6.3 情感目标

将环保意识升华为心中的价值观

7重点难点

7.1 重点:知道垃圾的简单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7.2 难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8 教育方法:探究法、游戏法、对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9 教育方案的创新性:

(1)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以老师教授为主体。

(2)探究式教育,逐步推进,从课堂到实践感悟,实践宣传,再到组成小组时刻环保,层层推进,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3)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丰富的形式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4)以垃圾分类一点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传达环保理念,让环保这一大主体具体法、形象化,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环保的概念,不是虚无的口号。

10 教育的预期效果

小学生是极主动的个体,接受能力强。教师通过有趣的实验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角色扮演、实地感受、社区宣传渗透环保理念,让其感受到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并自觉地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使之建立“环保意识”。

11 教育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我们用的教育方法比较适合小学生,比如做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小学生是比较感性的,带他们去实地观察,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

(2)我们的所教的知识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不深奥,小学生很容易接受。

(3)我们的上课的需要的材料都比较简单,一般的学校都有。

三教育活动设计

1教育目录

(1)垃圾污染危害大环保分类从我起(课堂)

(2)聚焦生活小环保争当环保小卫士(实践课)

(3)自己动手小宣传感悟环保树理念(实践课)

2课堂设计

(1)垃圾污染危害大环保分类从我起(课堂)

课前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三样旧的废弃物

教师准备好影片、相关道具

1游戏引入:同学们,寻宝游戏大家都玩过吧。今天我们也来玩一个游戏——把“垃圾宝宝”安全准确送回家。老师会给在不同的地点放置有相关线索的锦囊。大家就组成送宝队伍,根据提示去找锦囊,看那支队伍先帮垃圾宝宝找到家。(锦囊里是关于垃圾的分类知识)

(教具:准备好的落叶、菜叶、废电池、塑料袋、纸张等日常垃圾废品)、几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别写有“可回收垃圾”、“有害不可回收垃圾”“无害不可回收垃圾”等、一张画有锦囊位置的地图等)

2情景感悟:大家做得很棒,根据老师给的信息都把垃圾宝宝准确地送回了家。事实上我们生活也是根据这些信息把垃圾分成好几类的。那对不同的垃圾我们是怎样处理的呢?可以把他们都放在一个家吗?在我们来看一下小白兔和大灰狼是怎样处理它们家的垃圾的吧。

教师拿出事先布置好的(1)小白兔的家(垃圾分别按不同种类放在一个地方,家里很整齐)大灰狼的家(垃圾乱扔,家里凌乱)

3教师提问:大家说说对这两个家的感受(引导其说出垃圾分类的优点)

4动手操作:相信大家都是想拥有一个跟小白兔的家一样整洁的家,那么让我们学学小白兔,5个人组组成一个小家庭,把我们今天带来的废弃物分一下类吧。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怎么分,也可以参考老师写在小黑板上的分类知识。看哪个小家庭分得最好。

6录像对比:把垃圾分类放在同一个箱子以后一个家就整洁了很多,那对于整个地球家园呢?

播放垃圾遍布的《受伤的地球》,再转优美的音乐,打出“每个人捡起地上的垃圾投入相应的箱子”的字,画面转为“美丽的家园”,用鲜明的画面感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那要想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家园里,我们该怎样做呢?

7学生感悟,发言。

8总结:每个人小小的一个环保举动,垃圾宝宝就能回到自己的家,我们就会有美丽的家园,让我们快乐成长。

9课外延伸:设计《垃圾宝宝在我家》的故事,在下一次课上演出。

(2)聚焦生活小环保争当环保小卫士(实践课)

1教学准备:

1、调查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现象。

2、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3、调查身边的已被垃圾污染的环境及垃圾分类方面做得很好的地方,从学校去的路线。

2教学过程

一、首先带领学生参观被垃圾污染的环境,在参观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会变

成这样,有什么解决办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二、再带领学生参观环境优美、卫生的地方,在参观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里

环境这么美好,人们做了哪些努力”,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三、向学生提出问题,“看看身边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在你看来,哪

些变化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小组讨论,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接着老

师对学生们所说的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想出更好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

四、延伸话题,展示课前收集的生态被破坏的图片和资料,“结合刚才资料以及之前参

观时小组的讨论结果,大家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小组讨论,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一个

代表发言,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3)自己动手小宣传感悟环保树理念(实践课)

1 在学过垃圾分类的知识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怎样跟大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教师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垃圾分类的标志、做小黑板报等,并在实践课带领他们在社区宣传,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环保的理念。

2 课外延伸:在班里建立侦探小组,任务为侦探身边出现的垃圾的属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创造身边环保的生态环境。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本文立足于思考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主要论析: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前提限定性、结构合理性及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不可否认,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多类型和多层次的,但无论何种类型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如何设置或设置什么样的课程,都无一例外地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因为,课程设置绝不是简单地排列或组拼课程,简要地讲是指在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之前,依据教育培养目标所规划或安排的课程方案,它内在地设定着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和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规定着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达成教育培养目标的质量和效益。本文立足于思考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主要论析: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前提限定性问题 思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首先应关注如下两个方面的前提限定性问题:(1)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及价值取向;(2)当前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特征限定及其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及价值取向 不同的教育活动,都有着自身的属性特质,确证着与其他教育活动的相异及区别。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除具有师范性、成人性、在职性等一般特点外,其属性特质主要体现在:(1)面向所有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而不是单纯地指向个别、少数或部分;(2)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学历达标或资格确认性的培训,而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知识更新或补充性的、层次提升性的;(3)是多类型和多层性的,其目标指向不是单一的或统一标准性的,而是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上述属性特质,不仅内在地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充分体现这些属性特质,而且也内在地规定着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以及功能定位,这是教育活动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内在逻辑,因此,思考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问题,首先要在观念上清晰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属性特质。 虽然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着不同类型和层次,而且其目标指向也具有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09:55:0 [字体: ] 8]来源:? 作者:zj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

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俄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从1952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在我国使用最早的一个概念。1912年1月,中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之后曾长期沿用这一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也曾颁布过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至1952年刚好沿用约四十年。目前台湾的中小学仍使用课程标准一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程标准是我们本民族长期使用过的一个固有概念,而教学计划、大纲则是舶来品。并且,教学计划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歧义,让人误解为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中,国家教委已正式用“课程计划”取代了“教学计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说明 一、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全市中小学全部实行5天授课制。小学每天6课时,上午4节,下午2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0节,除此之外每天下午第二节后可增加一节活动课。每周5节活动课可安排班队(团)活动1节,科技文体活动4节。班队(团)活动一般安排在周一或周五,各班可组织班会或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可以搞科技、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或学校传统活动。小学安排语文课表时,可考虑周三到周五的下午连续安排两节语文课,用于作文教学,课表中标志"语文",也可标志"作文",需要进行作文教学时,进行作文教学,不上作文时,可进行语文其他教学。为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可适当专门开设写字课。 初中每天7课时,上午4节,下午3节,周学科课时数为35节。除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外,每周保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开2节,富余课时适当安排班、团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初中各年级在安排语文课表时,可在下午的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机动课时(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3以后),便于作文教学,课表中可标志作文,也可在上一节标志语文,下一节自习。 二、部分课程设置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必开设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种。3--9年级加强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要加强指导,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校很据实际,机动安排,保证每学期一周,不在课表显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每周可安排一至二节。书法是国家课程,3—6年级为必修课,每周一节,初中阶段是选修课。地方课程是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民族教育等省教育厅要求开设的课程,学校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地域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优良传统、物产资源等特色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的学校课程资源。1-6年级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一节(3—4年级有富余课时可多安排一节地方课程),初中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安排2节。 三、中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科学1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1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科学2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英语课程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思路

本课程一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话题都以对话训练作为切入点,先说后听,加大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把培养一定的实用口头交际能力作为本教程的重要任务。先读后写,加强应用文的实用文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满足生产一线业务人员实际的涉外交际需要。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围绕同一话题展开,语言基本功与实用的日常和业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理

念,教学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提高英语教学实际效率。(1) 将听说、读写与综合运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设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2) 采用课堂教学、听力训练、自主学习、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课堂设计使学生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从而有勇气开口练习说英语,使学生从“练”中学,亲身体验从“学懂→学会”的全过程,享受成功。(3) 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针对三级考试的具体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博闻强记的能力,加大对听、说和写的实用技能的训练。

2、高职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高职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无论是听说,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其设置都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3、工学结合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师与学生可以分批深入企业进行参观与随岗实习;聘请有实际国际贸易实际经验的企业人员来校讲座;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创办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模拟商务环境中进行实际操练,进一步缩短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在加强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 (2)开设英语角,由专门指导教师进行定期指导。英语角由英语俱乐部管理和组织,定期举行,每期设主题活动。 (3)注重学生交际实践,多举行口语竞赛,朗诵比赛,词汇竞赛等英语活动,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免费开设英语口语班,辅导学生参加湖北省各级口语比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在参赛的同时向兄弟院校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我国中小学当前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摘要:伴随着21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在发展,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然而,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都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发展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培养个体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 关键词: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从课程标准、设置到教学大纲、教材甚至是各年级的教学进度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这对保证学校基本教学质量具有根本的意义,但是,统一的过多过死,就会缺乏灵活性。这严重的脱离了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的实际,也不利于儿童和青少年个性的发展。而且课程结构配比不合理,重理轻文,重外语轻母语,重文化课轻素质拓展课;课程内容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反映科学思想的较少,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课本要求与考试要求不一致;学科内容量多难度大;课程之间的相互独立,缺少横向渗透。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中小学课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单一的课程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课程设置要考虑到经济文化发 展的不同需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不同的志愿和能力,并据此提供多种类 型的课程,改变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状况。应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以适应经济文化发展不同的的确的不同需要。 2、注重课程人格化,全面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已从重 视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到“学会美心”,舞步关注儿童,青少年发展的需 要和人性的开发。因此,课程改革应该按照儿童、青少年发展的需求来进行, 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 3、教材编写多方参与,实行专职编辑,教师和专家相结合。目前我国的课程改 革,既要立足于本国课程发展的实际,又要从多角度考察和借鉴世界各国的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 来源:作者:zj[字体:大中小] 09:55:08]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 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文章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汽车专业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就业为导向分别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规范课程设置程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有效对策。 标签: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职业发展 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汽车行业日新月异,而很多学校却存在因人设课和闭门设课的情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学习内容。使用过去的课件和教材教学,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与未来的就业情况不相符,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出现实际培养情况与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的情况。 (2)课程设置中课程结构不合理。在高职院校中,课程的结构即课程体系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得知,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过多,忽略了基础课程的编排,同时选修课程所占比例较低。学校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他的综合能力则被忽视,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专业人文精神没有进行足够的塑造,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课程设置程序不规范。饱受诟病的课程设置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并不是因为高职院校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行动,而是以往的各项改革举措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制度缺失这一根本问题。由于制度缺失,致使课程设置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对策 (1)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需要进行竞争,并从中获得优势地位,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相较于过去的人才需求,现如今企业更加倾向于专业型人才,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汽车专业建设指导会议,邀请社会中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参与专业建设,根据汽车行业的升级转型情况进行分析,不断结合市场发展的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落实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特别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 (2)以学生为本,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一直都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在实践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要求及规范

核心课程建设容要求及规(讨论稿) 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中,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项目,影响围较广,对学院的课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示作用。核心课程建设容的要求与规如下: 一、资源入库前的总体属性要求: 1、Title(标题):资源的名称; 2、Creator(创建者):资源的创建者、作者; 3、Subject(主题):资源的主题容; 4、Description:(描述):资源的容、介绍信息; 5、Date(日期):资源制作及上传时间; 6、Type(类型):资源所属的类别,系统也可自动识别; 7、适用专业 8、关键字:时间、主题、涉及系部; 9、扩充属性包含:适用课程(可以多个),资源来源等等。 二、教学文件类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定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2、容要求: 含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或pdf。 4、获取途径: 根据学院骨干建设目标与要求,由学院教务处提供模板,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组织撰写,聘请专家论证,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后调用。

(二)课程标准 1、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容的具体规定。 2、容要求: 含有课程标准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或pdf。 4、获取途径: 由各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参考学院提供的模板,自制本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经系重点专业负责人审核,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实施。(三)课程设计 1、定义: 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狭义指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及进度的规划。 2、容要求: (1)含有课程设计的各要素。(学院提供模板) (2)课程设计以2课时为教学组织单元。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或pdf。 4、获取途径: 由各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标准,参考学院提供的模板,自制课程设计方案,经系重点专业负责人审核,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实施。 (四)教学设计 1、定义:

小学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r c a u s e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九里坪中心小学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为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我校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并根据《谷城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 规范义务阶段学校办学行为的通知》(谷教文【2012】121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积极落实课程方案,现将我校课程设置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我校严格按照通知中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计划表 开齐了各门学科课程,一、二年级在校学习时间每周26课时,每天课外活动时间1课时,在校周活动总量31课时,其中品德与生活3课时,语文8课时,数学4课时,音乐、美术各2课时,体育4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3课时; 三、四年级周课时数30节,每天课外活动时间1课时,其中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科学2课时,英语2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美术各2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实践活动课6课时。五、六年级周课时数30节,每天课外活动时间1课时,其中语文6课时,数学5课时,科学3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音乐、美术各1课时,体育3课时,英语3课时,实践活动课6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和课外活动课时设置: 一、二年级地方与学校课程共3课时,分别为:安全教育1课时、心理健康与健康教育1课时(单周心理健康,双周健康教育)、班队会1课时;课外活动5课时,分别为: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1课时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写字)1课时、阅读活动1课时、科技活动1课时、文艺活动1课时。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国家、省课程方案,现重新修订聊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严格落实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有关精神,坚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小学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它学科教学。各中小学要全面普及“4312”艺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全市统一作息时间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规范办学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各级各学校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

作息时间表,根据相应时段和学段统一使用,任何学校不得更改或变通使用。各县(市、区)确有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需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各学校要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按照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市教育局将随时对各县(市、区)和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违犯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 2.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3.聊城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完整word版)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关岭自治县关索中学义务教育 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和《贵州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新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务处在向各教研组长征集校本课程设置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组织机构 为保证我校义务教育设置试点方案的实施,我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夏凯 副组长:龙政翰柴其军 组员:杜虎吴波汐何英红熊智肖平王智

(二)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其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特征。我校具体设计如下: 1.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安排学生阅读,利用课堂的前5分钟安排学生朗诵、辩论、戏剧表演等活动。 2.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主要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安排模拟商店、数学小游戏、制作教具等。 3.思想品德、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校内安排道德讲坛和模拟法庭、校内定向测定等活动。 4.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分组实验、小制作为主,校内可开放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小发明和制作的展示,

浅谈小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21世纪中国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课程设置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培养个体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发展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课程结构配比不合理,学科内容量多难度大;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少,缺少横向渗透。 关键词: 课程设置;全面发展;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在各个地区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我国在教育事业上的一大进步和飞跃。与此同时,国际交流的频繁化和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对于我们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指导理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课程设置作为小学教育的中流砥柱,也伴随着课程改革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作为制度化的机构,学校被赋予了特殊的责任和权利,他们必须教授那些在社会或授权机构看来是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学校被认为拥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并以此来评判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课程设置是制度化的,它必须遵循着某些特定的规律、颁布的标准以及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有用的东西来发展,这也就决定了课程设置必须是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而在我国这个目标就是用成绩来衡量的,期中考试成绩、期末成绩、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被人们戏称为“一考定终身”,在这样的教育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做试卷的高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几乎为零,至于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早早的被忽视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中小学生可以在国际竞赛中屡屡获奖,而至今没有一个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的中小学课程设置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一、小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从课程标准、设置到教学大纲、教材甚至是各年级的教学进度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这对保证学校基本教学质量具有根本的意义,但是,统一的过多过死,就会缺乏灵活性。这严重的脱离了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极度不平衡的实际,也不利于儿童和青少年个性的发展。而且课程结构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 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 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 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课程设置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学校艺体工作,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国家、省课程方案,现重新修订聊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规定。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严格落实中小学课程设置。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有关精神,坚持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小学要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各中小学要全面普及“4312”艺体活动,寄宿制学校要组织学生上早操,确保学生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集体锻炼不少于1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全市统一作息时间是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规范办学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各级各学校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各县(市、区)以县为单位统一印制作息时间表,根据相应时段和学段统一使用,任何学校不得更改或变通使

用。各县(市、区)确有实际情况需要调整的,需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三、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初中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禁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各学校要严格遵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按照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市教育局将随时对各县(市、区)和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遵守作息时间和违犯国家课程设置标准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附件:1.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 2.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 3.聊城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表

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韩家楼联校关于课程设置情况汇报 为了加强我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营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课程设置的规定和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我校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 我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到校时间不早于8点,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5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小学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上午为早8:00-11:45至下午14:30-17:10(含课间休息时间、两操一活动时间),初中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上午为早8:00-11:45至下午14:40-17:55(含课间休息时间、两操一活动时间)。 2、严格规范课程设置 严格按照国家、省关于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的规定要求,积极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建设。按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不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及校本课程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做到: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

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认真执行课程设置方案,践行课改,开足开齐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劳动等学科,学校在师资力量较困难的情况下,精心安排专职教师进行上课,本学期,我校安排了2名品德、2名体育、2名音乐、1名科学、1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进行教学。 合理安排地方课时和校本课程课的内容,以本校传统课程经典诵读、小学数学分层测试、攀登英语和乡土风情为主要内容,乡土风情充分利用社区、网络等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建设校本课程。 3、阳光体育活动 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表。不得减少体育课时,不得挤占体育课,非天气、气候原因,不得将体育外堂课随意改为内堂课。二是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要统一安排在每天上午9:40—10:05,时间是25分钟。在大课间活动期间,要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冬春两季,组织学生进行适度的集体跑步。三是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第二节课后,由体育教师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学生坚持每天出早操。我校把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4、常规教务管理 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的进行课时分配,由教务处负责教师课程表的安排,在每学期正式上课之前分

2021年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欧阳光明(2021.03.07)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

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⑤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⑥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报告

思政课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报告 学院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 班级:10级四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2012 年 9 月 22 日 随着人们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没有直接找工作,而是选择了继

续读研,读博,我们不排除有人仅仅是想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但是大部分都是为了以后能找一份相对较好的工作,有大部分人甚至是为了逃避本科生激烈的就业形势,那么,为什么本科生就如此不好就业呢?不管是校园招聘,还是工作面试,甚至是参加电视求职节目,本科生没有企业需要的技能成了很多大公司拒绝求职者的重要理由。作为一名大学本科生,看到这样的形势,确实会让人心寒,因为那些公司可能更会招一些低学历但是有经验的人,所以,我们虽然付出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成本,但回报却并不和付出成正比。究其原因,这和大学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有莫大关系的。 为了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认识和探讨,这个暑假我做了关于这方面的社会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全部是在校大学生,主要分布在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贵州大学,长安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等12间大学,分布在6个省。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有用问卷78份。 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有大约5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大约76%的人觉得工作不好找或者要通过关系才能找到一份工作,而有55%的同学认为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和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大学课程的设置并没有考虑到课程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生产方式更是几乎年年更新,那么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专业性技术人才也在变化,而且现在企业越来越注重操作实践能力,但是大学似乎并没有理会这些变化,还是按照原来陈旧的专业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刚毕业就会被社会淘汰,他们会觉得在大学里学的东西根本用不到工作实践当中,同时,由于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过分注重理论的知识,导致了毕业生操作能力远不能达到企业要求,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社会现状。实际上,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部分大学生专业理论与实际运用脱节,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眼高手低,这也是造成他们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大学开设的课程,很多课程根本和专业知识扯不上关系,但是因为是必修课,学生是必须要学的,不然就拿不到学分,我们也是怕拿不到学分,怕不能毕业才不得不学的,实际上学习的太多太杂会让我们失去方向,不知道哪方面才是重点,结果是各方面都只学到了皮毛,看似什么都懂一些,但实际上什么都不懂。而且,很多专业课老师上课的时候也不会提醒你哪些方面是要重点把握的,哪些是可以随便了解一下的,如果我们问哪些是重点的话,老师肯定会以为我们只不过是想要考试的重点而已,呵呵。”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傅其杰同学这样说道。 实际上我很能理解傅其杰同学的说法,就像我们专业吧,城乡规划,但是我们要学习环境化学,而且学的是是一些微观的知识,我们搞规划的怎么还要研究物质分子原子吗?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调查,我还采访了贵州省某建筑设计公司的杨总,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出来是不能和有经验的高中生比的,因为他们虽然没有高的学历,但是他们的经验都是和企业技术密切相关的,当然这不能怪大学生们,这可能和大学的专业设置老化有关。” 同时,我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戴教授,他告诉我:“学习知识到达一定程度可以拿到某某证,这是中国当代教育现状。有了某某证才能在某单位上班,这是中国当代企事业单位用人的现状。所以中国无数创新人才逼迫放弃实践和创新,去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来应试,所以中国也就出现了无数应试天才却无实际工作能力的书呆子,大学已经失去了原有大学的意义,她不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而是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场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要想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那么,既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又该怎样改善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湖北大学教务处长邵士权说:“大学应改正“因师设课”的局面,把中心放到学生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