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9.1.2函数的图象(2)教案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9.1.2函数的图象(2)教案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9.1.2函数的图象(2)教案
2014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9.1.2函数的图象(2)教案

函数的图象(2)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2.理解解析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

过程性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用图象表示函数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在前面,我们曾经从如图所示的气温曲线上获得许多信息,回答了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二、探究归纳

先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气温的?

分析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是t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是T轴,表示气温.这一气温曲线实质上给出了某日的气温T (℃)与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例如,上午10时的气温是2℃,表现在气温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是(10,2).实质上也就是说,当t=10时,对应的函数值T=2.气温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坐标(t,T),表示时间为t 时的气温是T.

问题2 如图,这是2004年3月23日上证指数走势图,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上证指数的?

分析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表示上证指数.这一指数曲线实质上给出了3月23日的指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例如,下午14:30时的指数是1746.26,表现在指数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是(14:30, 1746.26).实质上也就是说,当时间是14:30时,对应的函数值是1746.26.

上面气温曲线和指数走势图是用图象表示函数的两个实际例子.

一般来说,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组成的图形.图象上每一点的坐标(x,y)代表了函数的一对对应值,它的横坐标x表示自变量的某一个值,纵坐标y表示与它对应的函数值.

三、实践应用

例1画出函数y=x+1的图象.

分析要画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关键是要画出图象上的一些点,为此,首先要取一些自变量的值,并求出对应的函数值.

解取自变量x的一些值,例如x=-3,-2,-1,0,1,2,3 …,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为表达方便,可列表如下:

由这一系列的对应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有序实数对:

…,(-3,-2),(-2,-1),(-1,0),(0,1),(1,2),(2,3),(3,4),…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有序实数对(坐标)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通常,用光滑曲线依次把这些点连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这里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通常称为描点法.

例2 画出函数x y 2

1 的图象. 分析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

解 列表:

描点:

用光滑曲线连线:

四、交流反思

由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描出的点越多,图象越精确.有时不能把所有的点都描出,就用光滑的曲线连结画出的点,从而得到函数的近似的图象.

五、检测反馈

1.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x y 2

1=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连线).

2.画出函数x

y 6-=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光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3.(1)画出函数y =2x -1的图象(在-2与2之间,每隔0.5取一个x 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

(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函数y =2x -1的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应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画的函数图象上:

(-2.5,-4),(0.25,-0.5),(1,3),(2.5,4).

4.(1)画出函数23

1+-=x y 的图象(在-4与4之间,每隔1取一个x 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图).

(2)判断下列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函数23

1+-=x y 的自变量x 与函数y 的一对对应值,如果是,检验一下具有相应坐标的点是否在你所画的函数图象上:

)312,2(-,)2

12,23(-,(-1,3),)211,23(. 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 =4x -1; (2)y =4x +1.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让学生 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内容: 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元)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 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中心完小一年级分班实施方案

寨乐镇中心完小一年级新生分班 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构建和谐教育生态,引领师生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我校根据纳雍县教育局精神,坚持对一年级新生实施平行分班,切实解决好社会关注的学生择师、择班问题,给学生同一条起跑线,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对平行分班工作意义、原则、方法及步骤的宣传,营造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平行分班的良好氛围。 2.建立科学管理、阳光操作的平行分班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平行分班工作。 3.面向全体学生,均衡配备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教育。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实行新生平行分班制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它的推进实施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薄弱学校改造,有利于控制学生择班择师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教师业务绩效的科学评价。为此,我们要从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与新形势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高度重视平行分班工作。 2.加强领导、细化安排。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平行分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以积极的态度,周密的部署,严格的秩序,严密的组织做好平行分班工作。 (1)分班领导小组 组长:戴伟 副组长:李国锋陈刚 成员:李玉琴熊倩史正军岳嵩 (2)分班监督小组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小学一年级新生是怎样分班排座的

小学一年级新生是怎样分班排座的原标题:小学一年级新生是怎样分班排座的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一年级新生家长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学校午间食堂能否满足孩子的口味?老师如何安排座位?到学校接送孩 子方便吗?孩子入学前该做哪些准备?能分到一个好班吗?孩子能 否适应小学生活?记者昨日就家长关注的问题分别走访了部分小学. 星光小学:实行专人负责制 记者来到星光小学,看到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星期,食堂服务人员已进行岗前体检,并对食堂进行全面大扫除,对餐具进行消毒.食堂领班李胜侠说:“我们这里有30个工作人员,从最开始的购买食品材料,到烹饪、盛放,都实行专人负责制.” 青年路小学:注意营养合理 青年路小学总务处孙勇主任向记者介绍:“我们学校从厨师到工作人员,每年定期做卫生体检,及时更换健康证.每位员工岗前必须经过 培训.每天的菜谱都能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大马路小学:餐后听老师阅读 “大马路小学食堂严格进货渠道,建立进货索证登记制度,并设置档案.午餐时,由班主任带学生集体去洗手池洗手.在学校用餐的学生午饭后还会有一道精神大餐———听老师阅读.孩子会听着故事进入梦乡.”大马路小学校长张艳介绍. 鼓楼小学:优先考虑家远的学生 记者看到鼓楼小学的食堂工作人员对餐具、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本着吃饱、吃好、营养合理搭配的原则,精心设计食谱,并保证费用放

到最低.鼓楼小学的王芬主任告诉记者:“学校食堂条件有限,优先考虑家远的学生就餐问题.” 民富园小学:签订安全责任状 民富园小学的“小饭桌”, 重视饭菜质量及营养的合理搭配,每天采购新鲜菜品,降低成本;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建立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从校长到食堂管理主任、厨师、采购、食堂工人,明确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 提前消毒 营养搭配 家长的担忧:一些双职工家长和住得离学校稍远的家长对学校食 堂的伙食比较关心,孩子能吃饱吃好吗? 鼓楼小学:安排教师看管学生午休 鼓楼小学周娅校长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学校开学后学生中午休息时间为11点50至2点,学校会安排教师进行看管. 青年路:可休息可看书可画画 青年路小学总务处的孙勇主任向记者介绍:“我们学校每班会派一名老师看管孩子的午休,老师会让学生趴在桌子上休息,不愿意午休的同学可以在教室看课外书、画画,做一些喜欢做的事.” 民主路小学:提供床铺保证午休 “专门设有午休室,提供床铺,保证新生午间休息.在就餐和午休时,班主任及其他老师进行现场看护,使就餐和午休安全有序.”民主路小学的大队辅导员马媛介绍道. 民富园:可到操场有序活动 民富园小学校总务处权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学生饭后可到操场有序活动,由老师分区看护、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活动结束后,学生进教室,老师看护他们休息、阅读或写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调查一下,还可以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刚才你们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最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师:要想知道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最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师: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订做校服的人员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出示统计表) 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中。采用同样的方式统计其余三种颜色的数据。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各种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最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最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分班数学试题(大全)

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分班数学试题(大全) 数学测试卷(一) 姓名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看图完成。(共35分) 1、看图数数,把两边的物品数分别与中间的数字连线。(10分,每物品1分。) 2、比一比,在小横线上填上数字。(共4分)

3、给右面的4个字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并向左边的图连线。(12分,每小题3分。) (1)一()片 (2)两()朵 (3)一()只 (4)一()尾 4、把每行中不同类的物品圈一圈。(9分,每小题3分。) 二、考考你(共64分)

1、请你写出你喜欢的6个声母、6个韵母。(12分,每个拼音1分。) 2、你知道下面的节日是哪一天吗?请连一连。(共4分。) 国际儿童节10月1日 中国国庆节6月1日 3、口算。(30分,每小题2分。) 2 + 3 = 7 - 4 = 6 - 6= 5 + 5 = 10 - 2 = 8 - 6 = 1 + 7 = 5 + 2 = 7 - 6 = 3 + 5 = 2 + 6 = 4 + 4 = 3 - 3 = 10 - 9 = 4 + 6 = 9 – 6 = 4、分别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角星。(共7分) 5、你认识下面的字宝宝吗?把它们组成两字词语,写在括号上。(12分,每个词2分。) 人上大学开 心水门口小 ()()() ()()()

数学测试卷(二) 一、摆一摆、比一比。(15分) 1、第一行摆5个: 2、第二行摆8个: 3、第二行比第一行多()个。 二、写一写。(15分) 三、填一填(10分) 5 7 8 15 13 11 四、看下图回答问题.(20分) (1)一共有()只小动物. (2) 把左边的4只小动物圈起来. (3)从左往右数,排第();从右往左数,排第().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

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 =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新课标第一网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全部)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匯編全集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最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精编版

2020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 精编版

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 学科数学教案 二年班 执教者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

实验小学一年级分班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 2016年一年级新生阳光分班实施方案为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切实解决社会关注的学生择班问题,根据县教育局阳光分班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坚持阳光操作原则。 2.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坚持科学性、人文性原则。 二、参加人员 学校分管领导、一年级全体教师、自愿参加阳光分班活动的家长(拟邀请260名),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全程监督。 三、分班方式 现场学生分组、现场抽取教师搭配、现场班主任抽取班级、现场班主任抽取学生 四、基本流程 9月5日8:30—11:00,参加人员到问理楼四楼会议室参与阳光分班活动。 阳光分班活动基本流程共三个,一是宣读阳光分班实施方案,二是现场阳光分班,三是介绍一年级教师。 现场阳光分班分四步,分别是

(一)现场分组 根据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性别、父母一方工作单位) 由工作人员逐一进行分班:一是男生分组,依照男生父母一方的工作单位,按照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体、单亲等特殊情况的次序分到各组。二是女生分组,方法同男生分组。三是双胞胎、重名、同一单位学生比较多的学生分组,以上三种情况学生不分到同一个组。四是特殊学生分组,离异和单亲家庭子女不分到同一班级。五是男女生均衡搭配。每组学生确定后,现场打印学生信息(含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父亲姓名及工作单位、母亲姓名及工作单位),抽取三名家长代表签字,并由家长将组号和学生名单装入信封。 (二)现场抽取教师搭配 学校根据教师情况进行均衡搭配,准备二至三套方案,全部放进信封,选一名家长代表抽取其中一套教师搭配方案执行使用,同时公布其他两套方案。 (三)现场班主任抽取班级序号 班主任现场抽取班次,并和任课教师一起进行签字。 (四)现场班主任抽取学生 班主任现场抽取学生,并宣读家长代表签字进行确认。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日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表格式)

弋阳县701学校教师电子备课要求及管理办法 (试行) 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交流教学经验,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制定《弋阳县701学校教师电子备课要求与管理办法(试行)》。 一、备课要求: 1、电子备课以年级为单位,备课教师共同参与备课。 2、学期初由备课组长负责分配教学设计量,具体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或反思,分析教材和学生,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3、各单元每课主备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师用书,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要求,结合实际撰写好详细的电子教案,并要提前一星期将教学设计传给组内相关教师,并在组内活动时讨论,研究形成共案,然后其他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及时进行动态修改。 4、上课教师要及时撰写教学后记,教后记为必备栏目,写在正文末尾。可结合具体反思内容命名为:智慧瞬间、一课一得、课后反思、教学点滴等,要言之有物,及时写,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 5、电子备课采用统一的格式(见后页)。 6、教案中要做到“八有”“一体现”:即有教学目标(包括课时目标)、教学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法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能体现课改精神。 二、管理办法: 1、各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详细的备课分工计划,经备课组长审核后上报教导处。 2、教学设计至少提前一周传给相关教师,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参考,在教研活动时充分讨论、交流。 3、每篇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等,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和整理,加入本人的教学思路,非本人主备教案若无动态修改记录或完全抄袭网络教案则视作无教案。 4、开学初教师必须打印好一个月的教案,教师的备课必须有一周的提前量。 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1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化,用除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联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可以分给几人?每人分3支或4支、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作求解”的状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分的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10支铅笔,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