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

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

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
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

曹顺庆先生如何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

付飞亮

曹顺庆先生是国内比较文学界的顶尖人物,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提出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变异学理论令国际比较文学界瞩目。由他领军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曹先生不仅自身学术造诣独步学界,而且在比较文学博士生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的贡献也是首屈一指的。先生从1993年就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并开始招收博士生。1998年,他以学术带头人的身份为四川大学成功申报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迄今,先生已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博士,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先生指导李伟昉的《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研究》,是全国第一篇比较文学领域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叶舒宪的《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和尹锡南的《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以十九世纪以来的英国作家为例》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先生总是以成为学术大师的远大目标激励博士生。他慨叹于当下是一个“没有学术大师的时代”[1],而扭转这种颓势的希望在于培养更多出类拔萃的青年学子,为造就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打下人才基础。比较文学博士生以中西打通作为培养原则,最应该成为涌现学术大师的群体。先生以“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教导学生,激励博士生自觉地努力学习。概括起来,其具体的培养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研元典,背诵名篇

先生要求博士生系统学习《十三经》。每一位跟随先生攻读博士生学位学子,都要经过这种严格的古文功底训练。博士生入学考试时,都要考中国古代文学典籍。范围包括经史子集,题型多样,涵盖面极广。既有大量的填空、古文断句、翻译等纯识记的客观题,又有相当数量的简答、分析、论述等主观题,让考生叫苦不已。没有全面深入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是不可能心存侥幸、蒙混过关的。每年在这门专业课上败走麦城的考生数量,常常与在英语课考试上落马的考生数不相上下,甚至更多。这也就杜绝了一些平时不努力的考生靠在考试中“撞大运”

的想法。入门严,选拔公正,这就保证了每一位博士生的素质,至少是保证了每位博士生古代文学的水平。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1995年开始,每一位曹门博士生入学后,都要求系统学习《十三经》[2],而且采用的教材是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阮元校注的繁体字版本。先生反对使用白话译本,认为这种古文今译的读本已经不是文学元典了。他强调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生,应该能直接阅读古代典籍原著,以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深厚的古文基础。先生带领博士生从《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记》、《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等一部部学下来,切切实实、原汁原味地近距离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经典。

经过这种严格的学习元典的训练后,博士生紧接着要迎接更大的挑战,这也是每一届曹门博士生最难忘的学习体验——背诵古代经典文论。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对于每一位博士生,这都是一种“魔鬼般的训练”。每位同学在课堂上要当堂背诵包括《文心雕龙》里面的至少十章、陆机的《文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李贽的《童心说》等古代文论。相信每一位了解古代文论的人都知道,对这些古代文论,能理解就很不错了,更遑论要一字不漏地全文背诵。但是先生却坚持此举,不容通融。他曾经解释过自己的用心所在:“我的用心,就是试图作一个教学改革尝试,让同学们能读到原汁原味的东西,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与智慧,而不是大讲空论,凌空蹈虚。”[3]

比较文学界的一些中国学者,古文造诣不深,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很多学者,竟然把《古文尚书》当作先秦的资料来引用,全然不知道《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已被确证是伪作,至多只能当作秦汉以后的资料来用。先生认为,这些错误都是学风空疏的造成后果。他自己以导师杨明照先生为榜样,在杨先生的言传身教下,对古代经典文论熟悉到能全文背诵的程度。而正是这样扎实的学术基本功,使他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令人叹服的成绩。所以,先生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十三经,背诵中国古代经典文论,是为培养比较文学高级人才奠定坚实的国学基础。

二、双语教学,英文教材

给博士生讲西方当代文论时,先生使用双语教学,采用的教材是英国理论名

家伊格尔顿的英文原著《文学理论导论》[4]。此举措是针对国内一些理论译著整体水平不足,甚至错讹屡出的状况而采取的。

有一位博士生,入学前曾在一所高校教授西方文论课程多年。在学习《文学理论导论》英文原著时,他恍然大悟地说:“新批评的细读原来是这样的!”原来他信奉一些中文译本教材,或是改编教材,以为“细读”就是“仔细地阅读”,孰不知“细读”是对英文原文“close reading”不准确的翻译。根据新批评理论的整体情况来看,“close reading”这一术语是指“封闭式阅读”,即把那些传统批评理论中的历史因素、传记材料、读者反应等与文本剥离,而只注重文本,重视文本内部的分析。所以,先生曾在课堂上一再强调,应该将“close reading”翻译为“封闭式阅读”,这样更能体现此一术语的内涵,而且不会像“细读”那样容易导致误解和误读。

也正是因为类似原因,先生才大力提倡使用英文原文理论教材。其实在国内高校中,还存在许多靠贩卖二手、三手西方理论,并且常常是以误解误读的理论而误人子弟而且还正在继续误人子弟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三、巧设课程,中西碰撞

对于课程的设置,先生也是打破常规,精心安排。一般是白天上西方文论课,当天晚上讲授中国古代文论。一天之内,带领博士生从西方的文化跨越到中国古代文化。这个跨越如此之大,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学识素养要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真正达到学术大师的修养,而且,还要求学生真正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心无旁鹜。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先生认为,这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科要求决定的。比较文学要求学生能掌握至少两门以上的语言,熟悉两国以上的文化,包括古代文论与现当代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进行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比较研究,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国内现在的比较文学学界,真正既懂中国古代的东西又通西方文化的学者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在比较文学学界,最常见的两种情形是:一些学外语出身的学者与学生,他们外语很好,但是不懂中国古代的东西;而中文系出身的人,往往外语又不是太好。因此,很难真正做到将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纯正的西方文化进行对撞,也就很难产生真正有

震撼力的研究成果,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放眼比较文学学界——当然也包括其他人文学科领域,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人云亦云,缺乏创新能力。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就是不重视基础,学风空疏,对中国的东西没学好,对西方的东西又没真正吃透,所以创新乏力,只能去跟风模仿。这也就是先生曾撰文批评过的令人痛心的中国文论“失语症”现象[5]。

为了解决这种只会照搬照抄、用西方的术语来批评中国文学的疲状,先生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时特别强调中西打通、中西互释。即不仅要能用西方的文论来阐释中国的文学理论,也要能运用中国的理论——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古典文论来阐释西方的理论,在两种完全异质的、跨文明的文化圈中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基于此种理念,先生设置“全盘西化”的英文理论与“彻底复古”的古代文论两门课程,并且故意将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天进行,以期让博士生在这两种完全异质的文化世界内能迅速转换、快速适应。如在用英文教材讲授西方文论阐释学(hermeneutics),分析西方的“逻各斯中心说”的言意观特点时,马上又要求学生将之与中国的“言不尽意”等言意观进行对接[6]。这种转换虽然难度颇大,一开始让博士生叫苦不迭,但是在先生严格的要求与督促下,在他以身作则、亲自示范的带领下,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博士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高强度的、近乎野蛮的学术训练下,基本上能够做到自如地在中西文化中畅通无阻地遨游,获益匪浅。

此外,在这种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强烈对撞的课堂上,先生会提出一些非常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引导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查找资料,撰写论文。例如,他指导博士生关注中国南朝形式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区别,因为两者皆重视形式,重视文学技巧、文采、音韵、平仄。但是南朝形式主义一向被轻视、被批判,而从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南朝形式主义是有其价值的,应为其翻案。又如,先生认为,《文心雕龙》中的《原道》篇中的“文德论”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有相通之处的。国内《文心雕龙》注释的十几个版本中,对“文之为德者大矣”中的“德”字的理解都不是非常精准。周振甫将“德”字理解为“属性”[7],最接近刘勰原意。但是,“德”最准确的解释应该是“道”。从全篇来理解,“文之为德者大矣”应该是“文章作为道的外在显现很广”。这既符合对道的传统认识,也可更好地疏通全篇。而黑格尔著名的“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8],

与刘勰的文德论——即“文章是道的外在显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生正是以自己精深的学术造诣,通过这样的点拨方式、巧妙的课堂教学,把学生迅速带至学术前沿。

四、鼓励参与,实践锻炼

先生总是鼓励博士生参与各种学术训练,集体讨论、会议交流、参与课题、编书等,在实践中培养博士生的科研能力。他引导组织博士生每周定期进行集体讨论,先要求每位博士生写一篇论文,然后由其他的博士生来分析批评,每周评点一位博士生的文章。在开学伊始,他就会给所有的同学申明,被评点的那位同学,届时无论怎样被批评,都不能生气。每次,先生都会安排两位博士生作“刀客”,由他们负责“主攻”,专门挑论文的刺,丝毫不能手软留情面,批评得越尖锐越好。而其他博士生负责“协攻”,每人都要找出一两点论文的不足。找不到问题的博士生就要被先生批评。由于这种压力,大家都抛开了学术讨论常见的那种虚伪客套,各显神通,对本周提供论文的同学进行火力猛烈的集中“攻击”。虽然有言在先,但是由于论争时场面火爆,一方咄咄进逼,尤以两位“主攻手”为甚,一方使出浑身解数,尽力应战招架,这往往会让被批评者脸红耳赤,甚至真的又气又急。当然,等到下次他成为“刀客”,自然也不会客气。这种学术争鸣的气氛,让人既紧张又兴奋,成为大家每周期待的学术盛宴。通过这种讨论,一学年下来,博士生的学术敏感性增强,知识面大大拓宽,论辩能力增强,写出来的论文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大家每周一聚,在论辩中促进了友情,懂得了合作。

同时,先生还大力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很多博士们都从中收获颇多。如胡志红博士,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西方生态批评研究》,就是先生鼓励他去参加全国生态学术会议后获得的构思。胡志红博士凭着他对西方生态批评的研究,后来又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生鼓励博士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或向会议投稿,或观摩学习,以期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在互相探讨中激活学术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生鼓励博士生不要囿于门户之见,而是要游学于四方,主动吸取各种不同的学术思想,参与学术交流。

先生还经常让博士生参与他的课题研究,让博士生投入学术前沿的研究,锻炼他

们的实践能力。如先生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成果中,都可见各位博士生的参与。先生另一个锻炼博士生能力的方法是编教材。如比较文学教材,他主编的已有五本,基本上都是组织博士生集体参与编撰[①]。每一次编撰会,就是一次学术讨论会。先生将他在比较文学领域的最新思想与研究心得呈献给大家,尤其是他开创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核心思想——变异学理论,并且将其渗透到他主编的教材中[②]。

五、因材施教,指导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先生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洞察能力,对每位博士生的优点和不足了如指掌。他善于根据各位博士生的学术兴趣、爱好与特长,因材施教,结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范畴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指导他们扬长避短,确立自己的毕业选题方向及研究内容。

对于古文功底好且思辩能力强的博士生,先生就鼓励他们做中国文论话语的研究,如代迅的《断裂与延续——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历史回顾》、李杰的《中国诗学话语》等;对于外语好的博士生,先生就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外语的优势,研究中国文学在西方,或西方文学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如王晓路的《中西诗学对话——英语世界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那些外语好而且思辩能力也强的,先生就鼓励他们做纯西方文论的研究,如蒋承勇的《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古希腊到18世纪》;对古文与英文皆好的博士生,先生就鼓励他们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如傅勇林的《诗性智慧的和弦——中外古代文论诗学语言学比较研究》。对那些掌握小语种的博士生,先生更是鼓励他们将小语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与导师研究的方向相结合。如靳明全日语好,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是《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有一位博士生,是学法语出身的,法语非常好。先生在了解到当时还没有法语全译本的《文心雕龙》后,就鼓励这位博士生把《文心雕龙》全部译出,并且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最后写出博士学位论文《<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大获成功。因为单凭她把《文心雕龙》全文译成法语,填补了空白,就非常有价值,就已经是世界第一人了。

对有跨学科特长的博士生,先生就鼓励他们将其跨学科的优势发挥出来。如彭兆荣、徐新建等对人类学感兴趣,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就分别做了《仪式谱系:

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民歌与国学》;何云波爱好下围棋,最后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曾小月喜爱武术,博士学位论文就写了《武术与中国文学精神》。

由先生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来看,真的是不居一格、精彩纷呈。在多年的博士生培养中,先生带领其弟子,已逐渐形成了几个颇具特色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与模式,而且都做得非常好。这些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向与方式,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些研究领域与研究模式。虽然博士们选题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方向,他还是不断地鼓励博士们开创新的研究领域,打破已有研究模式与套路。

六、重视德育,全面培养

博士生在社会大众的眼中,一般是古板的学术机器,不修篇幅、不苟言笑、情商不高,甚至有心理问题。但是,先生带的博士生,却打破了这种社会成见。他的博士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大都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热爱生活,懂得团结与合作。先生桃李芬芳,弟子遍天下。这些学生不仅与老师经常联系,亲如家人,而且学生之间也是关系融洽,时常联络。这些都与先生的教育密不可分。先生有一项编外任务,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约定,渐成传统,届届相传。原来,每届博士生刚入学,都要组织一场文艺晚会,原则上是每位博士新生至少都要奉献一个节目,吹拉弹唱舞,形式不拘,只要能展现风采与个人魅力,开心快乐就好。而先生每次在晚会上也要表演节目,或拉小提琴,或引吭高歌,或拉上夫人翩翩起舞。许多已经毕业多年的博士,在博士生入学时特意赶到成都,回到四川大学,就是为了参加这一年一度的聚会。他们畅谈学术理想,也谈生活琐碎,既拜见了恩师,又重温了当年同窗之谊,还认识了新的师弟师妹。同门欢聚,其乐融融。每当看到一些博士生不堪压力,精神出问题,或消极悲观、或崩溃自残的报道时,我们越发能明白先生组织研究生们举办晚会的良苦用心。尊师重教、快乐学习、热爱生活、团结合作、和谐相处,这就是先生言传身教的真义,也是他培养出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的博士的一个“秘诀”。

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学贯中西的学术精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先生以其近20年的博士生培养实践,给出了信服的答案。他培养的博士几乎个个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博士奋战在社会的各

条战线,做出了令人优秀的成绩。很多博士自己也早就成了博士生导师,尤其是傅勇林、蒋承勇、叶舒宪、张荣翼、徐新建、王晓路、罗婷、何云波等众多的曹门弟子,更是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先生以其学贯中西的大师级的学养、先进的育人理念、紧随时代的发展意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超一流的组织能力,以无疆之大爱,躬耕于杏坛,在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卓越成就。

参考文献(略)

(摘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第7期)(责任编辑周玉清)

比较文学答案

试题名称:比较文学 层次:(专/本)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 A ) 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 C )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家是() 2、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在新时期复兴的重要标志,钱钟书的比较文学巨著 ()于1979年出版。 3、整体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国文学文学的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还可以是一个文学流派和()。 4、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从法国比较文学家()开始的。 5、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诗学发达的一共有三个大的地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还有一个就是今天欧洲的广大地区。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比较文学既研究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也研究其他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对文学的影响。(对) 2、中国元代的戏剧《赵氏孤儿》在欧洲流传的过程十分复杂,要弄清这一过程需要收集大量的实证材料。(对) 3、作家接受影响往往都是有意识的。(错) 4、“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外国人的形象的学问。(错) 5、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所谓“气”的概念,其含意很复杂,它有时候指人的主观才情,有时候指作品的风格,有时候指一种似乎先天存在的神秘的本体。(对)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第 1 页共3 页

比较文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 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什么是“期待视野”?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三、论述:(54分) 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填空:(16分)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 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 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题材研究? 2、什么是“文学误读”? 3、什么是“套话”? 三、论述:(54分) 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 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4、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 的。 5、比较文学的变异研究包 括、、、接受学 和。 6、梵·第根的代表作是。 7、中国大陆第一部以“比较诗学”为名的著作是。 8、《原始文化》的作者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 2、跨文明阐发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在文学的他国化过程中,接受国如何以本民族的文化规则和思维方式为主? 4、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试论述诗学与比较诗学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 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 --------系-------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4) 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二.名词解释:(15) 1.比较视域 2.套话 3.他者 三.简答题:(45) 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 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 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 四.论述题:(36) 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 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 --------系-------班----------姓名---------学号---------------- 一.填空:(6) 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5) 2.文道论 3.注视者 4.理念说 三.简答题:(45) 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 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 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 四.论述题:(34) 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 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 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二.名词解释:(15) 1.(答:强调主体性。比较文学的本体) 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 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 三.简答题:(45) 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 2(答:不同。1。理智与非理智。2。狂热与虚静。3。神赐与积累。同。1。强调直觉。2。与宗教有关)3(答:1。流动性与联系性。2。开放性。3。自觉性) 四.论述题:(36) (答:1。变异性。2。综合性) 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 B. 文学创作 C.文学研究 2、“诗学”概念起源于()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钟嵘 C.司空图 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 A.倭寇 B.小日本 C.鹰钩鼻 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 A.阐发 B.接受 C.平行 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形而上悲剧 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 B、鲁迅 C、郭沫若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 A.王维 B.谢灵运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 A.《典论论文》 B.《昭明文选》 C.《文章辨体序说》 D.《文体明辨序说》 E.《文章流别论》 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 E.陆游 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开放性 B、综合性 C、跨越性 D、讽刺性 E、赞扬性 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悲剧 E.悲喜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 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跨国界跨学科 2、19 3、交流、吸收、改造 4、国际文学关系 5、中国印度 6、朱光潜 7、综合 8、创造性的误读 9、渊源学 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11、语言学科 12、世界文学她种文学 13、环境时代 14、理念方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打通 17、国际文学关系 18、《共产党宣言》 19、浪漫主义 20、统一性(或同质性) 与差异性(或异质性) 21、《赵氏孤儿》 22、钱钟书 23、弗莱 24、选择性共鸣 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 26、影响研究 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 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29、互识、互证、互补 30、抒情、叙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 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 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 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与影响,这种研究就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就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 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与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瞧法。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她种文学的性质。民族文学就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 文类学就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与理论的一门学问。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与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平行研究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与空间,但其对象缺乏严格的限定而容易滑向泛文化的领域。 8、缺类研究: 探讨某一文类在某一或某些国家一度存在或盛行,而在其她国家却没有出现的现象,叫做缺类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各民族文化心理、审美特点的差异的理解。 9、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一词在不同情况下多次使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尽相同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指全球文学,即通过对许多国家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的评述写出一部世界文学史。第二种涵义指“伟大的”、“经典的”作品,或者说世界公认的最好作品。第三种涵义即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 10、个体流传: 个体流传即一国的某个作家在她国的命运与对她国某个作家或她国文学的影响。这就是一种围绕个体的传播路线展开的研究,它包括个体对个体的影响与个体对群体的影响两种。11、对比: 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与文学体系的特点,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 12、历史比较文艺学: 历史比较文艺学就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的文学联系与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现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3、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就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就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她艺术形式以及其她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14、美国学派: 美国学派就是在向法国学派的挑战中崛起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雷马克、奥尔德里奇等。她们力图摆脱法国学派理论与方法上的束缚,倡导平行研究。她们要求比较文学应注意文学的内部联系,注意文学的美学涵义与文学批评的美学原则,以纠正法国学派只考证事实而忽视文学特征的倾向。从而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15、渊源学: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 与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C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 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在形象学的研究中,一定要兼顾对历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形象学的“主观性”才不至于走向极端。 7. “乌托邦想象”产生的动因是( C )A 认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文化。B 无意识地通过贬低别民族的文化而赞美本民族的文化。 C 对本民族的制度和文化感到不满意,而向往更美好的社会。 D 这样的向往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梦想。 8、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 C )A 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所收罗进去。B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 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 C 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 D 《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 D )A 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B 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 C 相似的故事情节。 D 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 10、下面有关比较文学的“译介学”的研究对象的说明中,哪一项是正确的。(C)A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作品。B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C 译介学主要研究一个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环境中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D 译介学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语言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作语言的蕴含。 11、下面所列举的在文学翻译中的词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是文化意义增加的例子。( C )A 象“阴阳”、“道”、“气”这样一些词,很难在西方语言中找到等价的词。B 西方人把银河系叫做“Milky Way”,而中国则把它叫做“银河”。C 美国的小说《麦迪逊县的桥》,被翻译成中文后,成了《廊桥遗梦》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D “狗”在中国往往被用在贬义词当中,而西方通常不带有这样的贬义。 12、比较诗学的出现时期是( D )A 比较诗学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就有了。B 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出 现以后就有了。 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 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比较文学模拟考试试题 与答案

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C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评”。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 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在形象学的研究中,一定要兼顾对历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形象学的“主观性”才不至于走向极端。 7. “乌托邦想象”产生的动因是( C )A 认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文化。B 无意识地通过贬低别民族的文化而赞美本民族的文化。 C 对本民族的制度和文化感到不满意,而向往更美好的社会。 D 这样的向往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梦想。 8、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 C )A 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所收罗进去。B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 C 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 D 《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 D )A 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B 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 C 相似的故事情节。 D 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 10、下面有关比较文学的“译介学”的研究对象的说明中,哪一项是正确的。(C)A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作品。B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C 译介学主要研究一个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环境中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D 译介学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语言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作语言的蕴含。 11、下面所列举的在文学翻译中的词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是文化意义增加的例子。( C )A 象“阴阳”、“道”、“气”这样一些词,很难在西方语言中找到等价的词。B 西方人把银河系叫做“Milky Way”,而中国则把它叫做“银河”。C 美国的小说《麦迪逊县的桥》,被翻译成中文后,成了《廊桥遗梦》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D “狗”在中国往往被用在贬义词当中,而西方通常不带有这样的贬义。 12、比较诗学的出现时期是( D )A 比较诗学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就有了。B 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以后就有了。 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 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比较文学几套试题及答案.doc

比较文学几套试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课程》试卷一 一、填空:( 16 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世纪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和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 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 二、简要回答:(30 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2、什么是“期待视野”?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三、论述:( 54 分) 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比较文学课程》试卷二 一、填空:( 16 分) 1、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 课堂和。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渊源学分为,,,和集体的渊源。 4、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和三大类。 5、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跨越性和三个条件组成。 6、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各种文学关系大致包括、和三个方面。 7、《管锥编》的作者是。 二、简要回答:( 30 分) 1、什么是题材研究? 2、什么是“文学误读”? 3、什么是“套话”? 三、论述:( 54 分) 1、试从形象学研究的角度谈19 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人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试述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比较文学课程》试卷三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16 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年由在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世纪年代。 3、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大学派。

比较文学题库及答案

比较文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 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法 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3、套话: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 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 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它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渊源学: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 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来源。 5、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 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6、主题学: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 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7、主题: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往 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 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6、什么是总体文学? 7、什么是世界文学? 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其次,“互补”是指相互吸引,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得和自己一样,也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和理解。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6、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例如浪漫主义几乎在各民族文学中都有自己独特反映,总体文学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正如比较文学必须以国别文学为基础一样,总体文学也必然与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密切结合。 7、“世界文学”可以解释为世界各民族最优秀的,具有世界意义和世界水平的文学宝藏的总和。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1、从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答:(1)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剧的重组与更新。(2)文化转型与文化多元。(3)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附:标准答案 一、填空(共计30分,每空1分。) 1、存在于不同文化中不同文学之间 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3、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 4、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 5、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 6、认同离异 7、危机和断裂重组和更新 8、逻辑学范式现象学范式 9、和而不同多元并存 10、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 11、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 12、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人文现象 13、文学观念 14、文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题5分。) 1.诠释学:诠释是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探讨。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 2.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3.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主体和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这种认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的而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空间。 4、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文学创作方式强调的是由内而外,虚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自内而外地不受干扰地纵情想象万象万物,做到“神与物游”,“意静神旺”正如苏轼所说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5、情境:西方文论强调的则是由外而内地寻求能以表现“内在心灵需要的特殊个体”,黑格尔把这种“特殊个体”称为“情境”。他认为:“情境一方面是总的世界情况经过特殊化的具有定性,另一方面它既具有这种定性,使艺术所要表现的那种内容得到有定性的外现”,并强调说:“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 6、名、类、旨、辞、言:“名”指“托象以明义”中的象,即外在的物象;“类”指事类,即物象所包含的事实;“旨”即抽象遥含义;“辞”指辞章文饰;“言”是能准确表现的语言。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考研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将答案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1.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以________跨文化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请列举其中两个潮流________、________。 3.法国学者罗兰·巴尔特提出分析符号的两个分析层次,指的是直接意指层与________。 4.表征意味着用语言向他人就这个世界说出某种有意义的话来,或者有意义地表述这个世界。简言之,表征是通过________生产意义。 5.福柯的话语概念试图克服传统理论中人所说的与所做的之间的鸿沟,从这个意义上说,话语涉及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领域。 6.以下书籍或影片作者各为何人? (1)________《超越父神》(Beyond God the Pather) (2)________《斯芬克斯之谜》(Riddles of the sphinx) (3)________《明星凝视:好莱坞电影和女性观众》(Star Gazing) (4)________《女权辩》(Vindication of the Right of Woman) 7.激进自由派和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者对性/社会性别制度的诠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哪几大议题上?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何谓形象学?形象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2.简述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差异。 3.简述在女性主义方向下对精神分析的探讨。 4.何谓主题学?主题和母题有何区别? 三、论述题(第1题35分,第2题40分,共75分) 1.试选一个好莱坞经典电影文类,并聚焦于一位代表性电影导演/作者的作品,以其为范例,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一些观点,对好莱坞经典电影中有关性别的议题进行探讨。(35分) 2.比较中西戏剧在主题、结构、心理描写等的差异。(35分)

比较文学期末题目和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世纪发生的特洛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相传公元前9世纪左右,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伊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利亚特》《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机体主义精神。两部史诗结构智勇敢和坚强意志,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集体和乡土的眷恋之情。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荷马史诗是认识希腊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赫西奥德世纪初)著有教诲诗《工作与时日》,为最早的长诗运用格前7(前8世纪末-并庙会丰富多彩的农村律和方言。内容上多反映氏族贵族仗势欺凌小农的现实,生活和美丽的农村景色。另一长诗《神谱》,叙述诸神由来,收集古代传说。把神的谱现今流传下的古希腊神话,宇宙起源,不同神话传说组成一个完整体系。系,多出自这首长诗。 古希腊抒情诗世纪,大多用来歌唱。源于民歌,多以双管、排箫和世纪至前5盛行于公元前7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和琴歌,分独唱体和合唱体,反映上层贵族的情趣。诗的内容主要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最著名有萨福,她的诗篇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其他有阿里后者多讴歌诗体清新优美;克瑞翁和品达,前者大多赞美自然风光和真挚爱情,神和英雄,诗风庄重崇高。 P19 伊索寓言世纪6 和抒情诗同时兴起的另一文学体裁是散文体的动物寓言,相传由公元前现存多由后人编撰写实际上是希腊人民民间口头创作的结晶。的奴隶伊索所作,谴责则左右。反映的是下层平民与奴隶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点。总数在定,400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动物本残酷压迫,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专制暴虐、性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语言和思想,并阐明道理或观点,发人深省。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动恰当,对后来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著名有《农夫与蛇》《龟兔赛跑》等。 萨福P19 (公元前610—?)古希腊抒情诗最著名的女诗人,以写作爱情抒情诗为主。她的诗篇大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热柏。烈,音乐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她的诗体被后世诗人模仿,称为“萨福体”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P19 品达)古希腊抒情诗合唱体的代表诗人。他的诗主要赞美神和描—442(公元前522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格庄重凝练,具有崇高美,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诗人充满爱国热情和道德教训,诗风庄重,词藻华丽。17把他的诗看作“崇高的颂歌”的典范,密尔顿、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风格。P26 《伊利亚特》主要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最后阶段的殊死战斗。或称《伊利昂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 一、选择题 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 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 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 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 B ) 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 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 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 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C )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 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 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C )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 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 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 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

确的。( A ) 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 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 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D 在形象学的研究中,一定要兼顾对历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形象学 的“主观性”才不至于走向极端。 7. “乌托邦想象”产生的动因是( C ) A 认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文化。 B 无意识地通过贬低别民族的文化而赞美本民族的文化。 C 对本民族的制度和文化感到不满意,而向往更美好的社会。 D 这样的向往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梦想。 8、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 C ) A 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所收罗进去。 B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 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 C 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 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 D 《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 D ) A 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 B 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 C 相似的故事情节。 D 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 10、下面有关比较文学的“译介学”的研究对象的说明中,哪一项是正确的。(C) A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作品。 B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 C 译介学主要研究一个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环境中进 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 D 译介学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语言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作语言的蕴含。 11、下面所列举的在文学翻译中的词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是文

比较文学几套试题(附带答案完整版)

《比较文学课程》试卷一 一、填空:(16分) 1、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1886 年由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确定并使用的。 2、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19 世纪70 年代末至90年代。 3、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5、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大学派。 7、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8、《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10、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两方面。 12、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二、简要回答:(30分)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资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2、什么是“期待视野”? 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如古典小说读者对“金榜题名”等大团圆结局的期待。 3、什么是“社会总体想象物”? 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三、论述:(54分) 1、试论述跨学科研究。 (1)定义:是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学科(如各种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为另一端,对它们相互关系的研究。因而又称为科际整合。目的在于揭示不同知识形态的一致性、共通性,同时也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把握文学的内在规律。 (2)必须注意文学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 (3)举例:比如文学与音乐:《诗经》与音乐的关系;文学与哲学:存在主义与文学。 2、试述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意义。 消极一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