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几个问题探讨

关于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几个问题探讨

关于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几个问题探讨

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是财务理论的最高层次,是对财务理论的总结、抽象、凝练和升华;研究财务管理概念框架应该以财务本质为起点。在制订该概念框架要素时,应尊重、遵循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财务固有的属性和特点,寻找反映财务管理内在规律性的本质要素。

中国会计学会财务专业委员会将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作为近期研究的任务之一,李心合教授率先撰写了第一篇有关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文章。在拜读了李教授的大作后颇有感慨,引发了笔者参与此问题讨论的兴趣。以下对建立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设想、构建思路及建议等谈一些想法,也是对李教授文章中部分内容的商榷和补充。

一、关于建立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思考

作为财务管理的最近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或许是其概念框架构建最直接的参照系。最早自觉研究会计准则评估的理论著作是Paton&Littleton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两位作者在该书序言中说,“我们尝试将会计的基本概念交织在一起,......构建一个框架,随后在此框架中建立起对公司会计准则的说明。在这里,会计理论被视为一个凝固(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而且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用准则的形式予以紧凑地表达出来。”这一开山之作奠定了概念框架的本质是一种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交织在一起的”,同时也清楚地指出概念框架的作用在于建立其对准则的说明。葛家澍和杜兴强在《会计理论》一书中阐述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部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组成的、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体系”,他们从根本上揭示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性质和作用,也给我们拟构建的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以重要启迪。现在提出建立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不是为了建立框架而建立,而是对近百年来财务理论发展和演进的总结、凝练、抽象和升华,在此基础上,构建指导实务的财务准则(或指南)体系才会形成相互关联、前后一致的逻辑体系。鉴于此,笔者对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有如下理解。

第一,财务管理概念框架应该是承前启后的,是对财务理论发展与演进的总结、抽象和升华,也是该学科最高层次的理论凝练。她应该是集前人研究之大成,汲取其精华,总结其共识,并根据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予以创新,同时也给后人留有诸多创造发展空间的内在逻辑体系。所以,在研究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时,应该将已有的几十年乃至近百年来财务界学者们已经成熟的、公认的或约定俗成的概念先确定下来,然后再拾遗补缺。这样可能会“事半功倍”——既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又肯定了好的研究成果,吸取了已有的研究精华。如果实在无法获取和全部不可吸取,再通过创造性劳动提出新的观点。例如,资本结构(MM)理论、资产定价(CAPM)模型等都被公认为是20世纪50—70年代财务学界的伟大理论创举,自然应成为构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理论基石,在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对一类对象共同具有、且仅为该类对象具有的属性。如果对某类对象来说,某种属性仅为其中部分成员所具有,则为偶有属性;如果为该类成员共同具有,则称之为固有属性;如果这种固有属性仅为该类对象具有,就是其本质属性了。在对财务管理本质属性的认识上,尽管曾经、现有那么多观点,但能够延续下来,继续为同行们广泛接受的并不多见。这可能就是某些观点在一定时期反映了

财务的偶有属性,以后就不再表现为此属性了。如“货币关系论”、“微观分配论”等观点在彼时可能是反映了财务的一些特征,但现在看来就不那么适宜了。笔者曾经总结了财务本质“五类十种”观点,列举了这些观点出台的时代背景和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在出台之时有其特有属性,有些是固有的或持续的,而有些可能是偶有的,故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被其他观点所替代。

笔者非常赞同以财务学界大家较为一致认可、至今仍然盛行的“资金运动论”作为财务的本质。因为这是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各教科书用得最广泛的一个观点,也是历经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和多年实践检验较为合适的一种说法。由于资金始终被公认为是企业的“血液”,流动于企业像人体一样须臾不能停止。企业资金的运动从一种形态不断地向另一种形态变化,“在时间上继起,在状态上并存”,这句话虽“老”,但形象地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特征:“继起”是资金的单向运动路径,不可逆转;“并存”则反映了管理的结果——预算和计划的结果、调度和控制的结果、资源配置再配置的结果,这是用其他语言难以表述的,也是其他管理职能所不能达到的,因而是财务管理本质的、固有的属性。

第二、在建立一门学科的概念框架时要明确该学科的外延。例如在经济学中首先应该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会计学中应该区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从AICPA、APB到现在执掌规范制订大权的FASB,均是主要针对会计学中的财务会计建立概念框架的。那么,对于财务管理学是否也应该界定其外延范围,区分细科呢?李教授文章中用了“公司财务”,那么一般所说的财务管理是涵盖于其上还是并列于其旁呢?与之相关的投资学是大财务学概念还是另一门学科?现在还有资本运营(涵盖并购、重组等)是涵盖于其中还是另列其旁呢?相关的还有企业价值评估、国际财务管理等,也与之有扯不清、斩不断的联系。人们常说财务管理是一门新兴、年轻的学科,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她的包容性、发展性乃至裂变性都很强。这种特点也对其概念框架的确定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界定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其概念框架的首要问题。当然,对于概念框架这样的“原则”问题宜粗不宜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既如此,概念框架应该更有概括性和包容性。按逻辑学原理,概念内涵与外延是反变关系。内涵的限制较小而其外延则必然较宽泛。如果以财务管理为名,是否更具有普遍认同、较为一致的内涵呢,因而也就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概括性了呢。因为用财务管理可广泛涵盖公司财务(或公司理财)、资本运营、并购重组、国际财务管理,甚至于企业价值评估、投资学、筹资学等细分的学科,从而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应该首先确定制订该学科概念框架时应该用财务管理这一概念涵盖之。

第三,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核心之一是确定财务管理要素。因为这既是作为概念框架研究的重要命题,同时又是财务管理理论中颇具争议、难以确定的问题。前面说过,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其他管理提供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是一种基础性工作;而财务管理则是一种职能管理,通过对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再加工同时借助其他相关信息,用财务特有的方法予以管理,从而实现理财的目标。财务与会计的确有着密切的、天然的近邻和姊妹关系,但两者又确实不同——抹杀和混淆两者之间的界限会重新回到财务和会计的“包容论”或“大”“小“之争,如果“借用”会计的某些要素就有照搬或雷同之嫌。鉴于此,我们在界定财务的要素时,要尊重财务的本质特征,从其原本要处理的事务——财务活动中寻找——这就是投资、融资、资产营运和资金分配活动;同时,将处理这些事务所用的

方法——包括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等方法也包括进来作为其要素——因为这些方法也是财务管理所特有的、固有的属性。

第四,环境要素是外生变量,不应该纳入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之中。笔者非常认同现代市场环境下的理财环境对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甚至有时起到了关键的决定性影响。然而,环境毕竟是外在的,是所有企业共同面对的因素,属于外生变量,对企业造成的可能是一种系统性风险。企业必须在一定时期特定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活动,但并不等于环境能够为企业所控制;成为财务管理要素的应该是企业的内生变量,例如投资、融资等可以由企业做出决策并由企业进行管理。又如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环节都属于企业管理主体的理财行为,属于企业可控的要素,故应该纳入财务要素之列。正因为如此,笔者不赞同将财务环境纳入财务管理概念框架。若其然,那么,任一学科都有一个需要面对的环境,都是否成为其概念框架的要素之一呢?

第五,在确定概念框架时,应该区分“起点”和“终点”。笔者一直赞同“本质起点论”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即在研究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时,必须从财务的本质出发,抓住资金运动这一主线,始终围绕资金及其运动和变化以便把握财务管理的脉搏,这是由该学科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而不是比照别的学科或是套用既定模式。而企业目标乃至逻辑地推演的“理财目标”则是财务管理力求确保获取、始终追求的目标,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所以也可以看作财务管理理论逻辑框架的终点。将起点和目标(终点)加以区分,或许就不会造成学术界一些无谓的词语之争。当然,很多学者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将会计目标作为其逻辑起点,这是与该学科的性质密不可分的。然而由于上文所说的理由,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需要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所以这一会计目标也是研究其概念框架的出发点;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则不同,它是企业上下努力奋斗的目标,是需要经过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职能予以实施的结果,所以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奋斗的终点而不是研究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起点。

第六,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是指导财务通则的制定、具体规范人们财务行为的理论基础。联系先后出台和修订的两部《企业财务通则》,可以看出,我国的财务理论已经在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尽管有人以国外没有专门的财务准则为由,认为应该取消该通则(“取代论”)或应该完全与国外接轨(“接轨论”),笔者认为这些论点都有不妥。因为在我国特殊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已经积累了由国家相关部门(财政部)定期颁布的相关法规、制度,以及规范、指导和监督企业财务活动的经验。从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发布后的实践来看,这些通则和制度事实上已经起着重要的规范财务行为、指导和监督财务实践活动的功能。例如,作为特殊性的企业财务管理主体包括主管财政机关(当然指国企)、投资者和经营者,这在国外是不可理解的。考虑到现实经济体制发展变化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新通则中增添了财务战略、财务分析、资产运营等新的理念,其实也是与上文的财务管理要素密切相关、有着内在联系的,是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之理论的必然延伸。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国内外成熟的财务理论内在地按一定逻辑体系联系起来,形成“一部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组成的、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体系”,以指导财务通则乃至财务制度的制订。

二、关于财务管理概念框架、要素与释义

笔者基本赞成李心合教授关于财务管理的概念框架,但对具体的排列和相关要素及其定

义有不同看法,故下文做一点修改和补充。财务管理概念框架列示见图1。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图1 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不意图

(一)第一层次: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财务本质

以财务本质作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因为它本质地反映了事物的内因,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联系,毛主席经典的“温度可以把鸡蛋变成小鸡,但是不能把石头孵出小鸡”的名句至今犹如在耳。李教授在文中也已详细旁征博引,论证了财务本质是研究财务理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然而财务的本质为何物?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有“资金运动论”(余绪缨,1995;齐寅峰,1997;王庆成,1999;杨淑娥,2000;谷祺、刘淑莲,2003;刘志远、李海英,2010等)、“本金论”(郭复初,1993;冯建,1999),也有“资源配置论”(李心合,2010)但比较起来,似乎还是以资金运动论较为成熟。笔者考察了比较经典的国内外教材,也多以财务本质(什么是财务管理)为起点;在肯定“本质起点论”的基点上,多以资金运动(国内较多)和以财务的对象或内容(国外较多)来定义财务本质。故笔者认为,在确定了财务本质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理论研究起点的大前提下,对提法相近的“资金运动论”、“本金起点论、“资源配置论”等观点可予以整合,以便求大同存小异。

(二)第二层次:财务管理的职能与特征、财务管理的假设与原则

1.关于财务管理职能

职能一般是由事物的内在特质和固有属性所决定,而任务一般是根据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赋予的。所以,职能是客观的、内在的,而任务则是主观的、外在的。根据与财务管理的本质特性相一致的特性,余绪缨(1995)认为财务管理职能应该包括财务决策、运筹(具体有调

节、配置、平衡)功能;也有学者将财务管理的职能称之为财务管理环节(王庆成,2004)、财务管理方法(杨淑娥,2002)、财务管理工具(赵德武、干胜道,2000)。笔者归纳总结了各家关于财务管理的职能,认为比较合适的提法应该是财务预测、财务预算(含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检查等职能。这与上述“环节论”、“方法论”、“工具论”异曲同工,从而也与下一层次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2.关于财务管理特征

会计学界在讨论会计概念框架时,以相当大的精力探讨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孙铮、杨世忠,2005),这主要是基于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质量高低和好坏对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讨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时,就不能照搬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而是要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在职能寻找其不同于会计和其他管理的职能特征。笔者认为,财务管理职能特征应该包括以下五种:一是其综合性。这是财务管理最具公认和典型的特征之一。财务管理主要以其价值(或货币)为计量手段,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将企业内外的经营、投资和其他运营活动反映出来,这是其他管理所不能企及、不可具备的功能。

二是其开放性。开放性也正好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的特有属性。企业从资本市场取得资本和资金,同时又把新创造的价值回馈于社会,使以利润形成的资金又重新进入资本市场,或归还贷款,或上缴利税和回报股东。这种输入输出的能量在不断聚集与释放,构成了资金层面的开放性。在此同时,信息的取得和披露也是开放性的。企业需要根据外界的有用信息确定自身的决策;而它自身信息的对外披露,又使外界具备了与之建立各种联系的需求。正是这种信息的开放性,使得企业与外部(包括各要素市场、供应商与顾客等)建立了总体层面的密切联系,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与投资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是其柔韧性(或弹性)。所谓柔韧性(或弹性),是财务管理不同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又一个特征。这种柔韧性表现在企业无论在预测或决策中,都可能因管理者的素质、气质和魄力,对同样的内外界环境、条件做出不同的方案选择。在财务的各种决策中常常表现出这种灵活性。但对已经确定的方案,在执行和控制中仍然是不可含糊的。在分析时,虽然按事先确定的预算(计划)方案为依据,但具体还可以根据实际达到的业务量选择相应的标准,如弹性预算,就可按实际达到的不同业务量进行考核。

四是面向未来性。财务管理以决策为重点,故是在对过去决策结果(以会计信息为主)分析的基础上,在寻找内外环境和条件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预测、估算和计算等手段面对未来进行决策的;它虽以价值计量为手段,但不是惟一计量手段,对不能进行定量分析的就用定性分析。在价值计量时,往往采用货币时间价值折算成现值,以便将未来预期收益折算到现在以方便决策。

五是现金流比利润更为重要性。在https://www.doczj.com/doc/5813024101.html,财务管理及其决策中,最为常用的是现金流指标而不是利润指标。后者是会计常用指标,也是(主要是)以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而财务决策则是要面对未来的,故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利润没有实际意义。财务使用的更多的是现金流指标(对过去的分析关注实际现金流,对未来的预测则用预计现金流折现)。由于现金流仅仅是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另一种表示,故它不是财务要素,而是财务的一种特性,以区别于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职能的特有秉性。

3.关于财务管理假设与原则

在会计研究中常常用惯例一词,而财务中更多的是用假设和原则。假设与原则是不同但又是密切联系的财务理论。两者虽然完全不同,在实际运用中又是容易混淆的相关范畴。假设(postulates),也有称假定(assumptions)。前者主要是指不言自明的公理,是研究事物的前提;而后者主要是指逻辑推理的结果,是事物的次要前提,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允许进行合理的推断。一般借鉴已有的公理、定理和习惯,先提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再通过先验的或经验的论证和实证予以证实或证伪。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也同样具有这两层含义,第一层次是指对在财务管理中无需证明的“当然”之理,是逻辑推理的出发点,另一层次是指在已有的财务知识基础上对观察到的一些新现象做出理论上的初步说明,是有待于继续证明的命题,在一些实证研究文献中,离不开对某一命题的假设。在实践中这两层含义一般不做严格区别。笔者赞成财务假设的层次观,但在财务管理的概念框架中,主要应该确定其第一层次的、基本的财务管理假设。笔者认为这些财务管理假设应该包括:理财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有限理性假设、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

原则是与假设并列的另一重要财务管理理论问题。原则是确定财务公理问题时所持的基本准则或规范。财务管理原则是人们依据经济理论和市场运作规律,在处理财务事项时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思想和观念。财务管理原则不同于财务法律规范和制度,但与财务法律法规、制度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共同约束着人们的理财行为。同时,财务管理原则又是财务理论对财务实践活动的一种总结和抽象,反过来指导财务实践活动。理论界在总结和研究这些原则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观点。笔者认为,我们研究的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中的财务原则也应该是最高层次的一级原则。在此一类原则下,不同的人依然可以派生和理解出许多级别的原则来。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应该有:资源有效配置原则、成本效益最优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杨淑娥,2002;2010)、酬资本结构优化原则、现金收支平衡原则等。

(三)第三层次:财务管理的要素,包括财务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笔者曾经多次论述过财务管理的“两个循环”——其一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循环,也即企业财务活动,从投资、融资、资产营运到资金分配四个阶段的循环往复;其二是财务管理的方法循环,即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再到财务分析这一依次顺序循环的方法体系(也有称之为“环节”,体现的是依次进行之意)故本文再次主张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财务管理方法作为其概念框架的要素,理由如下。

西方教科书几乎全都将企业财务活动或财务管理的内容约定俗成地确认为投融资等四项,国内教材在上世纪90年代财务会计改革前还将成本管理也纳入其中,之后也照搬了西方的四项内容,将成本管理从教科书中剔除。事实上,在实务中,企业做法各异,但谁也不敢将成本置之度外不予管理。新修订的《企业财务通则》仍然以一章的篇幅专门规范成本管理工作,可见其重要性(当然,重要归重要,并不一定要纳入财务管理概念框架,这是另话)。那么,会计的四要素或七要素是否在财务管理中不重要呢?其实不然。由于会计提供的信息特别是财务报表本来就是财务管理关注的对象和重点,所以对财务管理来说,资产、权益、收入、成本、利润、利得、损失等必然是其管理的重点。但这些要素分布或体现在投资、融资、资产营运和资金分配活动中,只不过是以财务报表的特定格式反映在这些要素中而已。公司财务管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管理,同样可以达到管理的目的。这正是财务和会计的差异

所在,差异正好体现了各自的特殊性。这是其一——财务管理的内容要素。

与此同样重要的,还有财务管理的方法要素。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财务管理特有的职能纳入财务管理的方法要素,也是顺其自然,尊重和遵循了财务管理本身的特点总结和提炼的。如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法一样,是反映财务管理本质特征的要素,这是其他管理职能所不具备和无法比拟的,故应该与以上四项内容要素相并列,作为财务管理的要素,纳入其概念框架之中。

在制定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时,可以参照相邻最近的会计学科,但没有必要也像财务会计那样,从资产、权益,收入、成本、利润,再到利得、损失(可视为内容要素),从确认、计量再到报告(可视为方法要素),构建几乎一样的框架。正如前文所论,这两个学科的性质和特征不同、服务对象和目标不同,所以在确定框架时也不必相同。而如果将会计要素借入或嫁接到财务管理的概念框架要素中来,就有雷同和混淆之嫌,反而冲淡了财务管理固有的特性,不利于其概念框架的构建。

三、关于构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建议

在讨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过程中,笔者建议:

第一、借鉴美国制订GAAP的经验,吸取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教训,做好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制订工作。纵观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到目前其制定机构经历了数次更迭(葛家澍,杜兴强,2005)。从最初的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39-1959)到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59-1973),再到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3-),FASB的成立不但摆脱了CAP和APB 隶属于美国会计师协会的(AIA)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局面,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独立的专职委员会构成,确保了形式上的独立性和机构的权威性。最为关键的是,虽然FASB制订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受到指责,但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善的会计标准,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获得了SEC权威的明确支持。我国前后两次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均是由国家权威部门——国务院或财政部发布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制订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时也应与之结合。当然可以先由专业学术机构草拟,再由权威机构审定批准发布,此为一。其二,FASB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理论上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相对具有前后一致的逻辑性。这不仅可以抵制外来利益集团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为后续具体准则的制定留下发展空间和创新余地。这也是在制定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上的又一借鉴;其三,在概念框架制订中要体现充分性和透明性,需要发挥民间、学界和权威机构的多重功能。

第二、在构建财务管理概念框架之同时,进一步开展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尽管财务管理概念框架是对财务理论的高度概括,财务管理概念框架的建立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形成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目前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态势有一个纲领和方向。反过来概念框架的构建又需要借助于财务理论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才能使构建的体系结构充满生机和活力。目前在财务管理研究中,有一股过度崇尚惟实证研究、似乎惟有此才是“科学研究成果”之风,加之学术上的浮躁和功利主义,必然导致对基本理论研究的忽略和漠视,希望借此东风重振财务基本理论研究之风。

财务管理相关概念

股权资本 亦称自由资本或权益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股权资本的筹集方式主要是有股票、吸收直接投资、留存收益和认股权证筹资等方式。 具有以下属性: 1:股权资本的所有权归企业所有。 2:企业对股权依法享有经营权。 我国的股权资本,主要包括:资本金、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可分别列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和留存收益两大类。 三、筹资过程中影响资本结构的几个问题 (一)对的影响 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时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和筹资费用。是、的主要依据,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资金来源的依据,是筹集方式的标准。是确定最优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资金的使用是存在成本的,不同资金的成本也是不同的。理论上,如果只考虑时间价值产生的成本时,不同方式的筹资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债券<优先股<留存收益<普通股。如果考虑到资金既包括时间价值产生的成本也包括,存在税收,有金融风险,那么,融资的顺序首先是,其次是借债,再次是进行,最次是扩充股权。体现在扩充股权的中,因为控制权的丧失会产生一系列矛盾问题。借债的,债务人会受到债权人非常强烈的约束,同时非常强烈、直接地受到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非常容易波动,并且一旦波动会使企业陷入不利的境地。 (二)负债在中的 一定程度的负债有利于降低企业。企业利用债务集资所支付的利息率可略低于支付给股东的。债务利息从税前支付,可减少缴纳税的数额,在企业息税前盈余较多,增长幅度较大,适当的利用债务资金,可增加,从而使企业股票价格上涨,起到的作用。 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企业为取得而增加债务,必然增加利息。 既要考虑带来的利益也要考虑带来的各种成本,并对他们进行适当平衡来确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的企业可以比较多地利用负债,而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只能利用较少的负债;有形资产多的企业比无形资产多的企业能更多地利用负债;企业的越高利用负债的可能性越大,如果税率很低采用举债方式的减税利益就不十分明显。 (三)企业规模和行业因素对的影响 企业规模越大,筹集资金的方式越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吸收国家和法人单位投资,一般较低。一些中小企业主要靠借款,负债一般较高。 不同行业差别很大。处于不同竞争状态的行业对公司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充分竞争的行业更倾向于,倾向于,而相对垄断的行业更倾向于。由于控制权市场的存在,在公司设计中,一方面既要考虑公司经营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公司股权有效率地流动。的设计不能封闭,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计大多数呈现出相对封闭的特点。(四)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对的影响 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对也有重要影响,因为企业资金结构的决策最终是由他们做出

财务管理教案完整版

第一章财务管理导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学也称理财学或财务学。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管 理工作。 一、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营运、分资(即收益分配)引起的资金运动(流入与流出)。具体包括: (一)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二)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三)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 (四)企业分资(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二、财务关系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相关利益主体发 生的经济关系。具体包括: (一)企业与所有者(即投资者或股东)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所有权的性质,反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 (二)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债务与债权关系的性质。(三)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所有权的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四)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债务与债权关系的 性质

(五)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职工间的薪酬结算关系以及内部各单位间的资金结算关系。 (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 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即理财目标,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根本目的。 一、几种代表性理财目标 (一)利润最大化 优势:1.利润=全部收入一全部费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2■利润是企业补充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对股东和企业自身均有利;3.逐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缺陷:1.利润是绝对数,只反映产出,未反映投入,不能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比较经济效益的高低;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2.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3.未考虑风险;4.易诱发短期行为。 例1: 例2:单位:万元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商管理同等学力考试考纲:财务管理》第一章)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1.概念: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2.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a.起点、前提和导向:环境、假设、目标; b.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原则、方法; c.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 管理、企业分配管理; d.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理论:并购、国际企业、集团、 小企业、通货膨胀、破产; e.财务管理理论的其他领域:发展理论、比较理论、教 育理论; 第二节财务管理环境 1.概述:概念、分类、意义; 2.宏观环境:经济、法律、社会文化; 3.微观环境:企业类型、市场环境、采购环境、生产环境;第三节财务管理假设 1.理财主体假设 - 自主理财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 理财分期假设; 3.有效市场假设 - 市场公平假设; 4.资金增值假设 - 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 5.理想理财假设 - 资金再投资假设; 第四节财务管理目标(右边四种)1.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2.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理论: 1)理论: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预测和指导现实世界的现象 和行为。 2)理论的作用: a.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 b.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2.财务管理理论: 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 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3.结构:

1)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2)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a.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 b.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4.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 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1.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财务本质起点论: 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 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 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b.假设起点论: 好处:为本科学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 问题:a.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 b.并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时候都以假设 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 c.本金起点论: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好处: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次展开,从 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问题: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 d.目标起点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 化; 2.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 境; 宏观环境: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财务的五次发展浪潮: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前言 目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内容。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非常重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已纷纷建立起各自的概念框架体系。随着 2006 年 2 月 15 日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发布,我国现阶段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新的基本准则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诸多方面继续努力完善,才能早日转化为更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005 年 6 月 2 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即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年 2 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财政部规定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争取所有大中型企业在短时间内执行新准则,即从 2007 年开始,中国企业将采用与国际逐步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进行其经营活动。 由于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建立时间不长,国内学者对于作为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新基本准则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本文通过纵向差异分析和横向国际对比,全方位介绍了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对其特色和不足之处作了深刻地评价,本文为我国基本准则的进一步修订给出的 3 点具体意见以及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未来发展提出的4 点宏观性建议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概述 1.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定义 1976 年,美国 FASB 在《概念框架研究计划的范围与影响》中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简称 CF)”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 篇一:财务管理基本原理测试卷 第一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公司制企业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容易转让所有权 B、无限债务责任 C、双重课税 D、存在代理问题 2、下列关于财务管理内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三部分,长期投资、长期筹资和营运资本管理 B、公司对于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目的是获得再出售收益 C、资本结构决策是最重要的筹资决策 D、营运资本管理分为营运资本投资和营运资本筹资两部分 3、财务分析的方法不包括()。 A、比较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4、下列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投资资本相同、利润取得的时间相同,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 B、股价上升意味着股东财富增加,股价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含义相同 C、股东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 D、每股收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均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和风险问题 5、下列各项中属于狭义的利益相关者的是()。 A、经营者 B、供应商 C、股东 6、下列关于财务管理原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投资分散化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优势互补 B、引导原则是行动传递信号原则的一种运用 C、比较优势原则的依据是分工理论 D、“搭便车”是引导原则的一个应用 7、在项目投资决策中,要求计算增量现金流量,体现的原则是()。 A、自利原则 B、比较优势原则 C、有价值的创意原则

D、净增效益原则 8、在下列关于财务管理“引导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引导原则只在信息不充分或成本过高,以及理解力有局限时采用 B、引导原则有可能使你模仿别人的错误 C、引导原则可以帮助你用较低的成本找到最好的方案 D、引导原则体现了“相信大多数”的思想 9、能够提供固定或根据固定公式计算出来的现金流的证券是()。 A、公司债券 B、固定收益证券 C、权益证券 D、衍生证券 10、在以下金融资产中,收益与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相关程度较高、持有人非常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的证券是()。 A、变动收益证券 B、固定收益证券 C、权益证券 11、金融市场最主要的资金提供者是()。 A、企业 B、居民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 总论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及财务管理目标的科学表达,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和财务管理环境。 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活动 ▲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活动——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主要是现金收支)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筹资活动——前提 途径主要有两个: 1.负债(借入资本) 2.接受投资(投入资本) 思考:为了扩大规模,企业从盈利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增加企业资金规模。这种方式会引起哪种资本的变化,属于哪种筹资途径? △投资活动 狭义投资——企业对外的资金投放 方式:现金、实物、无形资产、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广义投资——企业对资金的使用过程,包括两部分:企业内部的使用和对外的资金投放注:广义投资包含狭义投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去理解广义投资。 △资金营运活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主要资金的收付活动) △分配活动——利润的分配 国家的政策

公司的章程 注:利润的分配要合理:既要兼顾各利益方的利益,又要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关系——经济利益关系 外部关系: 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纳税) 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权) 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债务债权) 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债务债权)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所有权) 内部关系: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资金结算)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成果分配) ▲财务管理概念:产生于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基础之上,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1.基础 2.管理的方面:价值方面 3.管理的内容:财务活动 4.管理的实质:处理好财务关系 5.性质: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的特征 价值管理——基本特征、本质特征 广泛的联系性、综合性 第二节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活动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总体目标(三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大说明企业财富增加越多。

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订的背景 我国于1992年11月颁布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它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建国后不久,即从1951年下半年起,我国就实行了分部门、分行业、分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它与当时的计划经济是适应的,在维护财经纪律、保证财政收入、促进增产节约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后,它就逐渐暴露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缺陷。这种缺陷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对内,由于实行部门、行业和所有制三个分割,使不同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同时,由于会计制度一统到底,使企业运用会计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没有灵活性。对外,我国统一会计制度从账户设置、会计处理,到会计报表,都同国际惯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不可能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一部分,从而也就不可能在对外交流中起到应有的媒介作用。1992年开始的用会计准则取代统一会计制度的改革,把我国会计改革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轨道。 近五年来,我国的会计改革,仍以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为中心而继续走向深入。五年中,共完成了约30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并反复进了修改。根据需要,财政部在1997年5月22日又出台了继1992年11月份以来的第二份企业会计准则,也是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同时还公布了这份准则的指南,要求上市公司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上述举措,消除了国内外可能产生的疑虑: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否

由于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而停止制订了?其实,会计准则的制订,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入的调查、细致的研究,需要反复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这当然需要时间甚至恰当的出台时机。每一个国家制订会计准则都走过这样的道路。我相信,不久,我国更多的具体会计准则将会陆续出台。 二、我国应建立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结构 从我国会计准则制订开始到现在,我国会计界有一点是没有分歧的,那就是:我们将建立一个在《会计法》的指导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会计准则指南为补充(当然,在过渡时期还应同时采用相关的行业会计制度)的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我们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它是用来指导方向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所要运用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二层是具体会计准则,它是准则体系的主体,是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恰当规范。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话来说,它才是“应当如何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具体种类的交易和其他事项的权威表述”。第三层是会计准则指南,它是用来说明具体会计准则的各个部分,加上必要的举例,以提高操作性。 三、基本会计准则的性质及财务会计与概念框架的关系 我国1992年1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都认为它是一份基本会计准则。确实,今天看来,它具备了基本会计准则的雏型,但需要修改与完善。 讲到基本会计准则,人们会想到西方的概念框架。这里需要研究

财务管理的定义、内容和特点

财务管理的定义: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 财务管理的特点 1、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每个部门也都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与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包括:企业与其股东之间,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企业与其内部职工之间等等。 2、综合性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诚然,其它管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并大多采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一个部分实施组织、协调、控制,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部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整个企业的营运实施管理。财务管理则不同,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正因为是价值管理,所以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的收付及流动的价值形态,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资运行状况,并可以通过价值管理形态进行商品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的概念最全版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的概 念

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壹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目标 概念:它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壹)利润最大化 1、选择该目标的原因 (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造剩余价值是运营活动的目的,而剩余价值能够用利润这个价值指标来衡量。 (2)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3)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该目标的缺陷: (1)利润是指企业壹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它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2)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和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期间之间的比较。 (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4)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1、含义: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运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 在股份X公司中,股东财富由股票数量和股票价格俩方面决定的。在数量壹定时,财富由股票价格决定。因此,阿兰·C·夏皮罗教授所说:在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能够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当下的股票价格。 2、和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的优点:

(1)考虑了风险因素,因股票价格体现了风险。 (2)避免了短期行为。因预期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有影响。 (3)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励 3、缺点:(1)只适用于上市X公司; (2)只强调了股东利益,对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 (3)股票价格且非X公司所能控制,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它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运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和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1、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是: (1)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3)在企业发展中注重了各方面利益关系 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非常抽象,企业价值计量比较困难。尤其是非上市X公司 财务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 风险和报酬的关系:风险和报酬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必要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K=RF+RR =RF+b×V 其中:RF为无风险报酬率b为风险系数,V为风险程度 筹资方式

[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基本理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基本理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下面为你介绍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马科维茨为此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

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夏普因此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 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认股权证等)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 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斯科尔斯和莫顿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很多企业管理者事前没有采集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并编制预算,在事中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事后评价和分析不到位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2、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财务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网络技术的限制,采用较分散的管理模式,电子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上下级之间无法共享,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开发出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知识)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目标 概念:它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一)利润最大化 1、选择该目标的原因 (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造剩余价值是经营活动的目的,而剩余价值可以用利润这个价值指标来衡量。 (2)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3)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该目标的缺陷: (1)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它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2)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期间之间的比较。 (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4)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1、含义: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 在股份公司中,股东财富由股票数量和股票价格两方面决定的。在数量一定时,财富由股票价格决定。因此,阿兰·C·夏皮罗教授所说:在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在的股票价格。 2、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的优点: (1)考虑了风险因素,因股票价格体现了风险。 (2)避免了短期行为。因预期未来的利润对股票价格有影响。 (3)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励 3、缺点:(1)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2)只强调了股东利益,对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 (3)股票价格并非公司所能控制,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它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1、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优点是: (1)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3)在企业发展中注重了各方面利益关系 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非常抽象,企业价值计量比较困难。尤其是非上市公司 财务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 风险与报酬的关系:风险和报酬的基本关系是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必要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K=RF+RR =RF+b×V 其中:RF为无风险报酬率b 为风险系数,V为风险程度

财务管理梳理笔记

《《财财务务管管理理学学》》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一、 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1、 企业资金运动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从经济形态上看是商品经济。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是使用价值的 生产和交换过程。价值具有相对独立性,通过一定数额的货币表现出来。 2、 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 3、 企业资金运动形成的财务关系:⑴企业与投资者和受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⑵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 ⑶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 ⑷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⑸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4、 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包括: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资金耗费管理、资金收入和资金分配管 理。 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 二、 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 1、 各种资金形态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2、 资金的收支要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协调平衡; 3、 不同性质的资金支出各具特点,并与相应的收入来源相匹配; 4、 资金运动同物质运动存在着即相一致又相背离的辩证关系; 5、 企业资金运动同社会总资金运动存在着依存关系。 三、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 财务管理目标概述: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他决定着企 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财务管理目标作用:⑴导向作用; ⑵激励作用; ⑶凝聚作用; ⑷考核作用。 财务管理目标特征:⑴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 ⑵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⑶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总体目标与分部目标具体目标的比较:总体目标:经济效益最大化; 分部目标: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目标等; 具体目标: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资金占用量 2、 实现财务目标的若干具体问题:⑴利润最大化; ⑵资本利润率最大化和每股利润最大化; ⑶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四、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1、 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2、 收支积极平衡原则; 3、 成本效益原则; 4、 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5、 分级分权管理原则; 6、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五、 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是指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制度。 1、 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 ⑴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 ⑵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⑶建立成本开支范围制度; ⑷建立利润分配制度。 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⑴资金控制制度; ⑵收支管理制度; ⑶内部结算制度; ⑷物质奖励制度。 (小型企业,通常采取一级核算方式;大中型企业,通常采取二级核算方式。)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对象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对象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并对其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财务关系进行协调、组织的一系列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管理的需要而产生,随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二、财务管理的对象 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财务关系所进行的管理。要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必须对资金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企业的资金运动与财务管理对象的关系。 (一)企业资金的运动形式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是从货币资金开始,顺序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供应过程,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物资并验收入库,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随着材料的领用,生产工人对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并发生人工和其他管理费用,储备资金也随之转化为生产资金;随着产品的完工并验收入库,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通过产品的销售,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企业的资金完成了一次循环。由此看出,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的资金也在周而复始的运动,并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表现为货币资金形态、储备资金形态、生产资金形态和成品资金形态,并通过产品的销售实现资金的增值。工业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如图1-1。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引起资金发生增减变化的各种活动都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资金分配活动,而资金运动都是通过各种财务活动来实现的。这些活动都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二)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又称企业的理财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回、分配等一系列经济行为,其中资金的使用、耗费、收回称为投资。 1.筹资活动。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的过程。筹集资金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资金运动的起点。 2.投资活动。投资活动就是把通过筹资取得的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和其他领域,并根据需要使用资金的活动。 3.分配活动。分配活动主要是指对收益的分配。

[财务管理]总论-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总论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日趋重要 财务是一个经营者的眼睛,从财务中能够反映出公司的所有情况,对财务的把握就是对企业命运的把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 1964年,美国Eastern Airline 股价为每股60多美元,而Delta公司股价只有20余美元。80年代以后,Eastern Airline 公司股价每股不到4美元,而Delta公司股价则接近50美元。Delta公司盈余和股息逐年稳定增长,公司员工都有一份安全、丰厚的工作,而Eastern Airline 公司在1969年以后就没有支付股息,并经常解雇员工,削减员工的薪金。 导致两个公司这种明显差异的因素很多,但公司理财因素是其中最主要因素之一。Eastern Airline 公司一直沿用传统理财思路,大量使用负债,而Delta 公司主要运用权益资本融资。1984年,Delta 公司约有50% 权益资本和50%负债,Eastern Airline 公司约有12% 权益资本和88% 负债。80 年代美国市场利率急剧上涨,以60年代末的6% 上涨到21% ,这就极大地增加了Eastern Airline 公司的成本,降低了公司的利润,但对Delta 公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简单的说,概念框架就是用来阐释整个会计报表的主要导向的基础性说明。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 目前,各个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都在研究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按照美国FASB的解释:概念结构一项章程,是一个具有相互联系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的首尾一贯的体系,它应导致相互一致的会计准则的产生,并规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性质、功能及范围。其内容主要包括:(1)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目标;(2)对财务报表要素作出定义;(3)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4)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5)分析某些重大财务会计问题。 扩展阅读: 1.no 开放分类: 构建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原则的实施等带来经济贸易的高度自由化,使会计面临的环境更加自由、开放和复杂,用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指导和规范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在构建中国特色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方面,比起会计改革的其他方面,略显滞后。 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财务会计本质。主要回答财务会计的“属”和“种”的问题,即财务会计“是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财务会计是一个能够提供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的系统,其原本目的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或者说是为了认定和交卸受托责任的,因为在信息社会认定和交卸责任的主要或唯一手段是提供有用的信息。 财务会计环境。一般是由财务会计系统以外的与其有关的因素所构成,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其发展受制于一系列环境因素,财务会计环境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财务会计的发展和文明程度。 财务会计假设。会计学领域中无需证明的前提条件,或是对会计学领域中某些尚未确知、目前还无法正面加以论证的事物,根据已知的客观情况所做的合乎事理的逻辑推断或假设。它是一个具有公理性和层次性的概念,其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是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总论 ——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及财务管理目标的科学表达,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和财务管理环境。 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活动 ▲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财务活动——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主要是现金收支)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筹资活动——前提 途径主要有两个: 1.负债(借入资本) 2.接受投资(投入资本) 思考:为了扩大规模,企业从盈利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增加企业资金规模。这种方式会引起哪种资本的变化,属于哪种筹资途径? △投资活动 狭义投资——企业对外的资金投放 方式:现金、实物、无形资产、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广义投资——企业对资金的使用过程,包括两部分:企业内部的使用和对外的资金投放注:广义投资包含狭义投资,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去理解广义投资。 △资金营运活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主要资金的收付活动) △分配活动——利润的分配 国家的政策 公司的章程 注:利润的分配要合理:既要兼顾各利益方的利益,又要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关系——经济利益关系 外部关系: 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纳税) 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权) 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债务债权) 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债务债权)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所有权) 内部关系: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资金结算)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成果分配) ▲财务管理概念:产生于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基础之上,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1.基础 2.管理的方面:价值方面 3.管理的内容:财务活动 4.管理的实质:处理好财务关系 5.性质: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财务管理的特征 价值管理——基本特征、本质特征 广泛的联系性、综合性 第二节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活动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总体目标(三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大说明企业财富增加越多。 缺点:绝对指标,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系,不同投资规模的企业难于比较;没有考虑风险的问题,一般,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易导致短期行为,不考虑长远发

财务管理教学大纲

财务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 英文名称: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相关课程: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 开课院系: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张霓 每学期学时:7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简介 《财务管理》是财务与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其它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为框架,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等理论问题以及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问题;以及在新的理财环境下企业购并与破产、国际财务管理等特殊财务问题。 课程性质 财务管理学是应用性的经济、管理学科,它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其核心问题是研究资金如何在企业和市场内的有效配置,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 财务管理学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有较强的理论性,计算内容较多,且与实践结合紧密,有广泛的适用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财务管理的含义,目标和特点,认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懂得各种财务活动的联系以及财务活动同其他经济活动的联系;在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各种业务方法,具有一定的财务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为经营决策服务,并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熟悉营运资本项目管理、投资管理、收入和利润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能力;熟悉金融市场。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具有从事经济管理所必须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基本达到会计师、经济师所应具备的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学习本课程要紧密联系实际来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并以有关理论问题为指导研究各种业务方法问题,要虚实结合,防止单纯注意具体方法的倾向。对业务理论问题要求加深理解,防止浅尝则止,对业务方法问题要求熟练掌握,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与常规作业,防止以看懂教材中的实例为满足。 本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为九章:第一章介绍了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价值观念以及财务管理的环境;第二章介绍了筹资决策,资本成本的计算以及资本结构理论问题;;第三章介绍了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第四章介绍了项目投资管理的概念、原理与方法;第五章介绍了对外投资的管理与决策方法。第六章介绍了收入与利润管理问题。第七章介绍了财务预算的概念、内容与编制方法;第八章介绍了财务控制的概念与方法,以及责任会计控制制度。第九章介绍了财务分析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二、开课专业及教学用书: 1.开课专业、年级 工商管理专业2年级 物流管理专业2年级 电子商务专业2年级 2.教学用书(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 《公司财务管理》(第二版)作者:尹晓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 3.相关参考书(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 (1)《财务管理》,作者:陆正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版,2001.8. (2)《财务管理》,赵德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3)《财务管理学》,郭复初,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2. ⑷ 200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 ⑸全国自学考试,《财务管理学》,王庆成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0. ⑹ [美]斯蒂芬A·罗斯、W·威斯特菲尔德、杰弗利F·杰富:《公司理财》,吴世农等译,原书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

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订的背景我国于1992年11月颁布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它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建国后不久,即从1951年下半年起,我国就实行了分部门、分行业、分所有制一统到底的会计制度。它与当时的计划经济是适应的,在维护财经纪律、保证财政收入、促进增产节约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后,它就逐渐暴露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缺陷。这种缺陷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对内,由于实行部门、行业和所有制三个分割,使不同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同时,由于会计制度一统到底,使企业运用会计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没有灵活性。对外,我国统一会计制度从账户设置、会计处理,到会计报表,都同国际惯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不可能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一部分,从而也就不可能在对外交流中起到应有的媒介作用。1992年开始的用会计准则取代统一会计制度的改革,把我国会计改革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轨道。近五年来,我国的会计改革,仍以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为中心而继续走向深入。五年中,共完成了约30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并反复进了修改。根据需要,财政部在1997年5月22日又出台了继1992年11月份以来的第二份企业会计准则,也是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同时还公布了这份准则的指南,要求上市公司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上述举措,消除了国内外可能产生的疑虑: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否由于遇到什么困难

和阻力而停止制订了?其实,会计准则的制订,是一项严肃而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深入的调查、细致的研究,需要反复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这当然需要时间甚至恰当的出台时机。每一个国家制订会计准则都走过这样的道路。我相信,不久,我国更多的具体会计准则将会陆续出台。二、我国应建立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结构从我国会计准则制订开始到现在,我国会计界有一点是没有分歧的,那就是:我们将建立一个在《会计法》的指导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会计准则指南为补充(当然,在过渡时期还应同时采用相关的行业会计制度)的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我们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它是用来指导方向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所要运用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二层是具体会计准则,它是准则体系的主体,是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恰当规范。用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话来说,它才是“应当如何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具体种类的交易和其他事项的权威表述”。第三层是会计准则指南,它是用来说明具体会计准则的各个部分,加上必要的举例,以提高操作性。三、基本会计准则的性质及财务会计与概念框架的关系我国1992年11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都认为它是一份基本会计准则。确实,今天看来,它具备了基本会计准则的雏型,但需要修改与完善。讲到基本会计准则,人们会想到西方的概念框架。这里需要研究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基本会计准则是什么性质的准则?第二,基本会计准则与概念结构有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