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设计深度和技术规定

广东电网公司

2006年7月

目录

前言 (1)

1 总则 (2)

2 引用标准 (2)

3 术语和定义 (2)

4 光缆的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3)

5 光缆线路设计 (4)

6 光缆的技术要求 (8)

7 光缆的试验和检验 (15)

8 光缆金具的技术要求 (19)

9 光缆金具的试验和检验 (20)

附录1 本规定用词说明 (23)

附录2(规范性附录)典型的ADSS光缆的各项性能要求 (24)

附录3(资料性附录) G.652B光纤的主要技术指标-ITU G.652(03/2003) (26)

附录4(资料性附录) G.652D光纤的主要技术指标-ITU G.652(03/2003) (27)

附录5(资料性附录) G.655B光纤的主要技术指标-ITU G.655(03/2003) (28)

前言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是目前广东电网通信系统重要的通信通道方式,良好的设计是保障电力通信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为规范和完善ADSS光缆及金具的设计和技术要求,保障ADSS 光缆工程的建设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的主要参考资料在正文“2.引用标准”中给出。

本规定由广东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起草单位:广东电网公司电力通信中心、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1 总则

本规定规范了广东电网公司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架空送电线路上附挂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以下简称ADSS光缆)的设计原则,并提供了ADSS光缆及其对应金具(包括附件)技术要求。适用于广东电网的新建、扩建和改建ADSS 光缆工程。

ADSS光缆的设计和技术要求,除按本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2315 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

GB/T 2317.1 电力金具机械试验方法

GB/T 2317.4 电力金具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

GB/T 7424.1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eqv IEC794-1-1-1996)

GB/T 18899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GB/T 15972 《光纤总规范》

GB/T 9771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DL/T 767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 788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 5092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58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

IEC 60794-4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沿电力线架设的光缆

IEC 60794-4-1 光缆第4-1部分:用于高压架空电力线的光缆

IEEE Std 1138 用于公用电力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IEEE标准

IEEEP 1222 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全介质自录式光缆IEEE标准

EN187200 电子元件质量保证一致体系—分规范—沿高压电力线(OCEPL)架设的光缆ITU-T G.650 单模光纤有关参数的定义及测试方法

ITU-T G.652 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ITU-T G.655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3 术语和定义

3.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all dielectric self-supporting optical fiber cable (ADSS光缆)

根据特定条件架设在输电线路上的全介质无金属自承式光缆。

3.2 电痕和电腐蚀 tracking and electricity corrosion

ADSS光缆对导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容耦合,使光缆表面感应一个电位。在污秽地区,当出现雾、露或雨后,将在潮湿的污秽层表面形成导电层,进而在感应电压驱使下,形成漏电流和干带电弧放电,干带电弧可在光缆表面造成树枝状的碳化通道即电痕,从而导致聚合物的破坏,干带电弧也可产生热,使聚合物自身的结合度下降,慢慢形成电腐蚀。电痕和电腐蚀最终造成光缆的外护套破坏。

3.3 额定拉断力 rated tensile strength(RTS)

按光缆结构计算出的拉断负荷。

3.4 年平均运行张力 everyday stress(EDS)

无风无冰的年平均气温计算情况下的弧垂最低点张力。

3.5 最大允许运行张力 maximum allowable tension(MAT)

在满足光缆中光纤应变和附加衰减的条件下,光缆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平拉力。

3.6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

光缆线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 以上),光缆选型及防振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3.7 稀有风速, 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d, rare ice thickness

根据历史上确实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大风、覆冰情况所拟定的验算气象条件。

4 光缆工程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4.1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要求

4.1.1 描述工程必要性、设计依据和范围、电力通信系统现状。

4.1.2电力通信系统现有资源可利用情况及调研概况。

4.1.3 对各种可能的路由,可能的布放方式做出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同时对原有送电线路杆塔的负荷情况进行校验,对于超出原设计负荷的杆塔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4.1.4 根据送电线路的气象条件、电场强度分析、对交叉跨越物距离、系统通信确定的光缆芯数和光纤标准等要求,推荐ADSS光缆的选型及挂点方案。

4.1.5 列出推荐的ADSS光缆的机械电气特性。

4.1.6 根据送电线路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和推荐ADSS光缆的选型,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4.2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4.2.1描述可行性研究批复情况、工程的必要性、设计依据和范围、电力通信系统现状和资源可利用情况。

4.2.2 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原有送电线路杆塔的负荷情况进行校验,对于超出原设计负荷的杆塔必须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4.2.3 在可行性研究批复意见的基础上,根据送电线路的气象条件、电场强度分析计算、对交叉跨越物距离、系统通信确定的光缆芯数和光纤标准等要求,推荐ADSS光缆的选型及挂点方案。

4.2.4 列出推荐的ADSS光缆的机械电气特性。

4.2.5 根据送电线路杆塔的结构形式和荷载情况,提出推荐的ADSS光缆金具串的组串型式。

4.2.7 根据送电线路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和推荐ADSS光缆的选型,编制工程概算。

4.2.8 图纸内容:初步设计说明书、线路路径方案图、ADSS光缆张力特性表、金具串组装图(主要型式)、杆塔型式一览图、挂点一览图、设备材料估列清单和初步设计概算书。

4.3 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要求

4.3.1应严格按照初步设计审批意见进行施工图设计。如有重大变更,应详细说明原因并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审批。

4.3.2 图纸内容:

(1)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应明确设计范围和原则、施工注意事项;

(2)杆塔明细表:应明确各塔位的塔型和挡距、光缆的配盘情况、挂点位置、金具串和附件的配置及线路的交叉跨越物;

(3)光缆张力特性表和张力弧垂放线表;

(4)线路路径方案图;

(5)杆塔型式一览图;

(6)光缆挂点位置安装图

(7)金具串组装图,含防振措施;

(8)光缆导引夹具、接头盒及余缆架安装方式;

(9)挂点连接金具加工图;

(10)杆塔补强措施施工图(需杆塔补强时);

(11)设备材料清单(应列出光缆及附件的备品和专用的施工器具的数量);

(12)厂站内光缆敷设施工图:应明确导引光缆的敷设路径和敷设方式;

(13)光纤纤序和色谱对照表;

(14)纤序和光路对照表;

(15)成端端子对照表;

(16)施工图预算书(业主有要求时)。

5 光缆线路设计

ADSS光缆附挂于现有的输电线路上,在设计上必须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5.1光缆的应用场合

ADSS光缆宜附挂于现有的22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杆塔上,对于新建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建议采用OPGW。

5.2光缆的路径

ADSS光缆线路路径应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光缆线路的可靠性、维护及施工方便,进行光缆线路路由论证,对各种可能的路由、敷设方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

5.3光缆的设计气象条件

ADSS光缆的设计气象条件应按照DL/T 5158《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以及相关的线路设计规程确定,宜采用线路本体的设计气象条件。

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将全国各地的气象组合条件划分为9个气象区,详见表1所示,广东省的送电线路设计根据省内各地的气象特点,划分为6个气象区,

详见表2所示。

5.4 光纤选型设计

综合考虑性价比及应用需要,宜采用符合ITU-T G.652B 、G.652D 或G.655B 标准的光纤。 5.5 光缆的机械特性设计 5.5.1 光缆的设计安全系数

光缆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且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光缆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式6.4.1计算

T max ≤

C

P

K T (6.4.1) 式中:T max —光缆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 ;

T P —光缆的额定拉断力,N ;

K C —光缆的设计安全系数。

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0%,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6%。

5.5.2光缆的年平均运行张力及防振措施

光缆的年平均运行张力上限不得大于额定拉断力的25%,并应根据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采取相应的防振措施。

光缆的年平均运行张力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由光缆和配套金具的供应商提供并负责。如采用防振鞭作为防振措施,为避免防振鞭与金具预绞丝末端过近产生电弧,防振鞭距金具预绞丝末端的距离应满足表3要求的数值。

5.5.3光缆的塑性伸长处理

光缆的塑性伸长较小,在弧垂计算中可不考虑。

5.6 光缆的挂点位置设计

光缆的挂点位置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光缆挂点位置的电场强度应满足表4要求的光缆外护套对应的电场强度值;

(2)光缆在最大计算弧垂下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物的距离不应小于表5所列数值;

(3)杆塔挂点的构件强度和杆塔整体强度均能承受光缆产生的机械荷载;

(4)在各种工况下,光缆与导线或地线在档中不应发生碰撞;

(5)光缆悬垂金具串在最大风偏摇摆时不碰触杆塔构件;

(6)尽量方便施工和运行维护。

5.7空间电场强度校验

根据实际挂点位置的空间电场强度选择和校核光缆外护套的级别,并应结合线路的污秽条件,考虑外护套在运行中的性能衰减。光缆挂点所处的空间电场强度控制值如表4所示。

5.8 交叉跨越距离

光缆对电力线路、弱电线路、建筑物等的交叉跨越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下不应小于表5所列

数值。

5.9 杆塔荷载校验

ADSS光缆的架设依附于电力线路,杆塔荷载的校验必须遵照相应的线路设计规程。利用旧有电力线路附挂ADSS光缆,杆塔荷载校验可执行该线路原建设时期的设计规程。

附挂ADSS光缆后超过原设计荷载的杆塔,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如更换杆塔构件、加装拉线或在该杆塔旁边合适的范围内另立光缆的支撑杆塔。

5.10 光缆的配盘

光缆的盘长配置应综合考虑施工、运行维护等因素,盘长应计及施工用线长度、两侧引下线长度及光缆两次熔接长度,一般宜取3~4km,靠设备侧的缆盘长度宜大于1km。

盘长计算中,施工用线长度一般宜取60~70m,两侧引下线长度一般宜取光缆挂点距地高度加15~20米,光缆两次熔接长度一般宜取10m。

5.11 光缆金具及附件

所采用金具的标称破坏荷载及连接尺寸应符合GB/T 2315 《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的相关规定。

5.11.1 金具的设计安全系数

金具的安全系数应符合送电线路相应设计规程的要求。

对于一般线路,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 2.5

断线、断联情况 1.5

对于大跨越线路,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运行情况 3.0

断线情况 2.0

验算情况 1.5

5.11.2 悬垂线夹

光缆应采用预绞丝式悬垂金具。单悬垂线夹两侧悬垂角的平均值不应大于15 ,双悬垂线夹两侧

悬垂角的平均值不应大于30 。 5.11.3 耐张线夹

光缆应采用预绞丝式耐张金具。耐张金具应能承受光缆的张力,其性能需与光缆的结构参数相对应。

5.11.4 连接夹具

连接金具主要按原电力工业部1997年修订的《电力金具产品样本》规定选用,不足部分可采用非标金具。 5.11.5 引下夹具

光缆引下部分应沿铁塔构件内侧引下,引下线宜每隔1.5至2m 安装一个夹具将光缆固定在杆塔构件上。引下部分在弯曲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厂家提供的允许值。 5.11.6 接线盒

据接线盒的形式确定接线盒与杆塔、构架的固定方法,安装在离地面7m 以上的位置,接线盒入口向地面,以避免接线盒积水受潮。 5.11.7 余缆架

余缆架内的光缆最小盘绕直径不应小于光缆的弯曲半径要求。余缆架放置在距离地面7米以上的位置,尽量选择在易于盘放余线的地方,如铁塔的横格面上。 5.11.8 光缆配线架(ODF )

引入光缆进入机架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直径的15倍。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应装保护套及衬垫。光纤、尾纤无论处于何处弯曲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7.5mm 。 6 光缆的技术要求 6.1 产品分类 6.1.1 型式

光缆的型式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均用代号表示,同时采用分隔符号“—”隔开,如图1所示,其中结构特征指缆芯结构特征。

图1 光缆型式的构成

6.1.1.1 分类代号及其意义

ADSS 光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6.1.1.2 结构特征的代号及其意义

光缆结构特征应表示出缆芯的主要结构特征。当光缆型式有几种结构特征要注明时,可用组合代码表示,其组合代码按下列相应的各自代号自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D-光纤带结构

无符号-松套层绞式结构

护套 结构特征 分类

X-缆中心管式(被覆)结构

6.1.1.3 护套的代号及其意义

PE-普通聚乙烯护套

AT-抗电痕护套

ZY-阻燃聚乙烯护套

6.1.2 光缆规格

光缆的规格代号由光缆中光纤的数量、类别和光缆的最大允许使用张力(MAT)组成。

6.1.2.1 光纤数量

光纤数量代号用光缆中同类别光纤的实际有效数目的数字表示。

6.1.2.2 光纤类别代号

B1.1(B1)-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B4-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Ala-50/125μm 渐变型多模光纤

Alb-62.5/125μm 渐变型多模光纤

6.1.2.3 光缆的最大允许使用张力(MAT)

光缆的最大允许使用张力以kN为单位,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6.1.3 产品型号和标记

6.1.3.1 型号

光缆型号由光缆的型号代号和规格代号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用空格隔开。

6.1.3.2 标记

光缆产品的标记由光缆的型号代号和本标准编号两部分组成。

例如:非金属加强件、层绞式结构、聚乙烯护套、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4根B1类和12芯B4类单模光缆,光缆的最大使用张力为12kN。则光缆产品的标记应为:

ADSS-PE24B1+12B4-12kN

例如:非金属加强件、中心管式结构、抗电痕护套、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36根B1类单模光缆,光缆的最大使用张力为12kN。则光缆产品的标记应为:

ADSS-XAT36B1-12kN

6.2 光缆的工作环境

光缆必须能在下列环境下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

(1)海拔高度:H<1000m

(2)最大风速:40m/s(离地面15米高处15年一遇10分钟平均最大值)

(3)最高环境温度:45℃

(4)最低环境温度:-15℃

(5)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95%

(6)最大日温差:25℃

(7)日照量:0.1w/cm2(风速为0.5m/s)

(8)雷暴日:110日/年

(9)污染:盐雾0.03~0.35mg/cm3

6.3 光缆的总体要求

6.3.1 在两个节点之间不应混合不同厂家的光缆,同一条光缆中不应混合不同厂家生产的光纤,在同一个管内的不同组之间、同组内的光纤通过颜色可彼此加以区别,光纤着色应优先采用UV处理法,其颜色应不迁移,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应不变色),色编码对单独的光纤标识和光纤组标识来说是光纤标必不可少的,色编码应遵照EIA/TIARS—598《光缆色编码》的规定。

6.3.2 光纤筛选张力不应小于8.6N(应力为0.7Gpa,100kpsi,光纤应变为1.0%),加力时间不小于1s,卖方应提供光纤筛选时每千米光纤的拉断次数、与光纤寿命有关的M值和N值。二次涂覆层宜采用防潮防水及机械性能好的松套结构, 缝隙中应用油膏填充, 填充的油膏必须满足IEC794-1和IEC811-5有关条款的规定。

6.3.3对于未使用的槽道, 要用填充物封堵, 以防止潮气侵入和保证缆的机械整体性。

6.3.4 所有光缆应盘绕在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的木盘或金属盘上运输和储存,缆盘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光缆在运输、储存和安装时出现破损;木盘应采用干燥木材或使其干燥到水分含量小于18%,并无枯朽的木材制造。它们符合ANSI/AA或与之一致。

每一段长度的光缆应紧紧地均匀缠绕在一个单独的盘上发货运输。

每一盘光缆应用防热屏蔽物覆盖,并用光缆套板防止在运输,安装,储存过程中出现损害。

每一缆盘都应标出方向识别标记,防止缆盘转动使光缆松懈。

每一缆盘均以极度可见方式永久地标识制造厂商和盘号。

盘标应包括并不少于以下内容:

制造商名

用户名

光缆使用说明

制造厂商的厂家序号

光缆序号

光缆长度

长度前端和末端的标识

总重量

净重

6.3.5 光缆的外部端点位置应清楚地标在缆盘上。光缆的每端应有缆端护套加以保护光缆使湿气不至于侵入。光缆的每端应牢固地固定在缆盘上,以保护光缆在运输与放置期间不至于松动。光缆的每端应均可用于测量的测试末端,大约为3米。

6.3.6 提供的光缆的实际长度应有余度,该部分将在设计配盘中考虑。

6.3.7 光缆外护套表面应光滑、无裂痕、无气泡、无砂眼、无机械损伤。

6.4 光纤的技术要求

6.4.1 G.652B光纤的技术要求

光缆的光纤材料、结构尺寸的设计、制造和电气性能必须符合ITU-T G.652B规定。光纤不允许含有工厂熔接点。

(1)纤芯数: 具体视各工程情况而定

(2)工作模式: 单模

(3)模场直径: λ= 1310nm 时9.3±0.5μm,λ= 1550nm 时10.5±1.0μm

(4)模场同心度误差: ≤0.6μm

(5)包层直径: 125μm±1.0μm

(6)包层不圆度: ≤1%

(7)涂层总直径: 245±10μm

(8)涂层不圆度:≤6%

(9)涂层与包层同心度误差:≤12μm

(10)涂层剥离力:3.2N

(11)衰减常数:λ=1310nm时≤0.36dB/km,(在1288≤λ≤1339nm范围内,任一波长上的衰减系数与λ=1310nm时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λ= 1550nm 时≤0.21dB/km。

(12)色散常数:1288≤λ≤1339nm时≤3.5ps/(nm.km),1271≤λ≤1360nm时≤5.3ps/(nm.km)λ=1550nm时≤18 ps/(nm.km)

(13)零色散波长:1300≤λ≤1324nm

(14)零色散梯度:≤0.093ps/(nm2.km)

(15)偏振模色散系数(PMD):≤0.2ps/km

(16)光缆截止波长λcc:<1260nm(在20m光缆+2m光纤上测试)

(17)λ=1550nm时的弯曲附加损耗:≤0.5dB(在Φ30mm卷筒上绕100圈)

(18)所提供光缆中的任两根光纤熔接衰耗:平均值≤0.05dB;最大值≤0.10dB

(19)用OTDR检测光纤时,任何一段500m长度上的光纤衰减应不大于(a mean+0.1 dB)/2,其中a mean为单盘光缆该根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6.4.2 G.655D光纤的技术要求

(1)在λ= 1383±3nm处的抽验平均衰减值不大于在1310nm的衰减最大值(参照IEC 60793-2-50);

(2)其它性能要求和G.652B相同。

6.4.3 G.655B光纤的技术要求

光缆中使用的G.655B光纤材料、结构尺寸的设计、制造和电气性能必须符合ITU-T G.655B的规定。光纤不允许含有工厂熔接点。

(1)纤芯数: 具体视各工程情况而定

(2)工作波长;λ= 1530~1565nm

(3)模场直径: 8~11μm

(4)模场同心度误差: ≤1μm

(5)包层直径: 125μm±1.0μm

(6)包层不圆度: ≤1%

(7)涂层总直径: 245±10μm

(8)涂层与包层同心度误差:≤12μm

(9)涂层剥离力:3.2N

(10)衰减常数: ≤0.22dB/km(在1525≤λ≤1565nm范围内,任一波长上的衰减系数与λ=1550nm时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11)色散常数: 1--10ps/(nm.km)

(12)光缆截止波长λCC: ≤1260nm(在20m光缆+2m光纤上测试)

(13)零色散梯度:≤0.1ps/(nm2.km)

(14)偏振模色散系数(PMD):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PMD)≤0.125ps km;光缆链路(20盘或以上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PMD)≤0.1ps km

(15)弯曲附加损耗:(在Φ30mm卷筒上绕100圈)λ=1550nm时,≤0.1dB;λ=1625nm时,≤0.5dB

(16)所提供光缆中的任两根光纤熔接衰耗不大于0.15dB

(17)用OTDR检测光纤时,任何一段500m长度上的光纤衰减应不大于(a mean+0.1 dB)/2,其中a mean为单盘光缆该根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6.5 光缆的结构

6.5.1 光缆结构的分类

光缆的结构应依据跨距、弧垂、气象条件、空间电位和其他性能要求等进行严格的设计。

光缆结构为被覆内垫层的缆芯外或中心管外均匀缠绕芳纶纱,然后被覆黑色聚烯烃护套,其结构如图2,图3所示。

图2 松套层绞ADSS光缆结构示意图图3 中心管式ADSS光缆结构示意图

6.5.2 缆芯

(1)缆芯分类

光缆的缆芯结构主要分为层绞式和中心管式两种。层绞式缆芯由含多根光纤或光纤带的充油松套管及可能有的塑料填充绳绕中心加强件绞合而成,绞合方式为单螺旋式或SZ螺旋式。中心管式缆芯应为含多根光纤或光纤带的充油松套管。

松套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水解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加工性能,一般宜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其它合适的材料。

(2)扎纱及包带

为了保证光缆结构的稳定性,应在松套管绞层外交叉扎纱(或可能有的包带)。包带应具有足够的隔热和耐电压性能。

(3)阻水结构

缆芯间隙应采取有效的阻水措施。松套管内、松套管间的间隙处宜连续填充复合物或其他干式

缆芯阻水材料,阻水材料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填充复合物应符合YD/T839.3的规定,其他阻水材料也应符合相关标准。

(4)光纤

松套管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来识别,其标志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若松套管中含多组光纤束,则每束光纤应包扎标志纱,标志纱的颜色应符合GB/T6995.2的规定。光纤标志颜色的优先顺序见表6所示。光纤带的色谱识别应符合YD/T979中的有关规定。原始色码在整个光缆的设计寿命期内应可清晰辨认。

注:若松套管中的光纤数高于12芯时,应采用光纤色环加以区别。

(5)中心加强构件

非金属中心加强件宜用纤维增强材料(简称FRP)圆杆,其拉长杨氏模量宜不低于50GPa,弯曲杨氏模量宜不低于45GPa,伸缩率不少于2.0%。在光缆制造长度内,FRP不允许接头。

(6)填充绳

填充绳用于在松套光缆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完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完整光滑。所用塑料应与填充材料相容。

(7)缆芯标识

对于层绞式缆芯,松套管应用全色谱来识别,其标志颜色应符合表6的规定,也可采用红绿或红蓝领示色谱来识别,领示色可以是松套管或填充绳。

6.5.3 聚乙烯内垫层

对于层绞式光缆应在缆芯外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内垫层,其厚度的标称值不小于0.8mm,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应不小于0.6mm。对于小跨距(不大于100m)的光缆可以无内垫层。

6.5.4 外置加强构件

外置非金属加强构件宜采用芳纶纱,一般位于内垫层或中心管外,芳纶纱应以合适的节距和张力绞合在内绞层或中心束管周围,且应均匀分布,相邻芳纶纱绞层的绞合方向应相反,最外层应右旋。

芳纶纱杨氏模量应不低于9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每束芳纶纱不允许有接头。

6.5.5 外护套

(1)根据光缆能使用的电场范围,外护套可以分成两个级别:

A级:光缆架设区空间电位不大于12kV;

B级:光缆架设区空间电位不大于20kV。

(2) A级外护套宜采用黑色聚乙烯护套料,其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7的规定;

(3) B级外护套宜采用耐电痕黑色聚烯烃护套料,其主要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8的规定;

(4)若用户要求外护套具有阻燃性能,则外护套应采用阻燃聚烯烃护套料。

(5)外护套表面应光滑完整、无裂缝、无气泡、无砂眼和机械损伤等。

(6)外护套标称厚度应不大于1.7mm,任何横断面上的厚度应不少于1.5mm;光缆外径不大于13mm时,最大偏差应不大于±0.25mm,光缆外径大于13mm时,最大偏差应不大于±0.5mm。

6.6 光缆的机械性能

6.6.1 光缆的机械性能

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卷绕、微风疲劳振动、舞动过滑轮、蠕变、扭转、磨损等项目,应通过实验来检验。

6.6.2 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扁力

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如表9所示。

光缆允许承受的压扁力如表10所示。

6.6.3 光缆允许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

光缆允许的最小静态弯曲半径为光缆外径的15倍,动态弯曲半径为光缆外径的25倍。

6.6.4 光缆的温度特性

光缆的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有三个级别,分别为1级、2级和3级。光缆的温度特性如表11所示。

6.7 典型的ADSS光缆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ADSS光缆附挂于10kV、110kV 和220kV 输电线路的杆、塔上,按照广东电网情况,典型的ADSS 光缆分为A1、A2、A3、A4共4类,为保证光缆及线路的安全,其安全系数不小于2.5。

典型的ADSS光缆的各项性能要求如附表1所示。

7 光缆的试验和检验

7.1 光缆试验

7.1.1 光缆试验项目

ADSS光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1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

光纤特性除必须满足6.4节所述的指标外,应提供1310nm和1550nm波长上的光纤衰减的直方图及样本数。在测试验收时,还必须用OTDR检测每盘光缆的光纤,任何一段500米长度上的光纤衰减应不大于(a mean+0.1dB)/2,其中a mean为单盘光缆该根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7.1.2 光缆结构检查

应在距光缆不短于100mm处用目力检查光缆结构的完整性、色谱,并取样检查结构尺寸。

7.1.3 光缆标志检查

7.1.3.1 标志擦拭

(a)试验方法:GB/T7424.1-E2B试验方法《光缆标志磨损》的方法2;

(b)负载:20N;

(c)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

(d)验收要求:用目力仍可辨认外护套上的标志。

7.1.3.2 计米标志误差

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减去用钢皮尺沿光缆量得的长度对后者的相对差。

7.1.4 光缆长度检查

光缆长度应从光缆两端的计米标志(有黄、白两色标志时以黄色为标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用光学方法(如OTDR仪器)的测量长度作为参考。

7.1.5 光缆的机械特性试验

7.1.5.1拉伸(参照DL/T 788-2001 8.5.2 拉伸)

7.1.5.2压扁(参照DL/T 788-2001 8.5.3 压扁)

7.1.5.3冲击(参照DL/T 788-2001 8.5.4 冲击)

7.1.5.4反复弯曲(参照DL/T 788-2001 8.5.5 反复弯曲)

7.1.5.5扭转(参照DL/T 788-2001 8.5.6 扭转)

7.1.5.6卷绕(参照DL/T 788-2001 8.5.7 卷绕)

7.1.5.7外护套磨损(参照DL/T 788-2001 8.5.8 外护层磨损)

7.1.5.8微风疲劳振动(参照DL/T 788-2001 8.5.9 微风疲劳振动)(

7.1.5.9舞动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5.10 舞动试验)

7.1.5.10过滑轮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5.11 过滑轮试验)

7.1.5.11蠕变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5.12 蠕变试验)

7.1.6 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

7.1.6.1温度循环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6.2 蠕变试验)

7.1.6.2光缆热老化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6.3 光缆热老化试验)

7.1.6.3渗水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6.4 渗水试验)

7.1.6.4滴流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6.5 滴流试验)

7.1.6.5阻燃光缆阻燃性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6.6 阻燃光缆阻燃性试验)

7.1.6.6低温下U形弯曲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6.7 低温下U形弯曲试验)

7.1.6.7低温下冲击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6.8 低温下冲击试验)

7.1.6.8光缆抗紫外线性能(参照DL/T 788-2001 8.6.9 光缆抗紫外线性能)

7.1.6.9耐电痕试验(参照DL/T 788-2001 8.6.10 耐电痕试验)

7.2 光缆检验

7.2.1 术语定义

1 单位产品

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允许交货长度的光缆。

2 检验批

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产期内(例如1天或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

3 样本单位

一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查的一个单位产品。

4 试样

一个试样应是样本单位的全段光缆或者是从其上取的一小段光缆,该小段可在试验前截取成独立段,也可试验后再从全段上截取。每一试样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

7.2.2 出厂检验

7.2.2.1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3规定,它们是光缆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试验。

7.2.2.2 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

(1)按照表13规定的比例,根据检验批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检验样本单位内的光纤特性时,待测光纤数应按光缆内的光纤数和表14规定来确定。这些待测光纤应在随机的原则下分布于不同的松套管,并有不同颜色。

(2)被试样本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测,如果是光纤不合格,应重测双倍数量样本中的全部光纤。如仍有不合格时,则应对该全部光缆的这一项目进行检验。

(3)任何样本在检验中有任一个项目不合格,则该样本单位应判为不合格产品。在剔除不合格产品后的该批产品判为合格产品。

7.2.2.3 不合格样品单位的处理

不合格品如果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制造长度时,可重新单独提交检验。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并做上标记。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他有关项目。7.2.3 型式检验

7.2.3.1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表13所列全部项目,并且应在抽取的样本单位经出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其它项目的检验。

7.2.3.2 检验周期

光缆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光缆产品试制定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应每年进行一次;

(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主管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g)大批量产品的买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检验时。

7.2.3.3 抽样方案

一般情况下,每次检验应从检验批中抽取每种型式1个样本单位进行检验,其规格应有代表性,并且光缆中的光纤特性检验的抽样数应是表14规定的两倍。但是,在定型鉴定和主管质量监督机构要求进行型式检验时,抽样方案可由主管部门决定。

7.2.3.4 判定规则

如果被抽取检验的样本单位有出厂检验项目不合格时,允许重新抽取新的样本单位重新检验。

如果1个样本单位未能通过其它检验的任一项试验,则应判定为不合格。但是,允许重新抽取双倍的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为合格;如果仍有任何一个项目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为不合格。

7.2.3.5 重新试验

如果型式检验不合格,制造厂根据不合格原因,对全部产品进行改正处理。在采取接受的改进措施以前,应停止产品鉴定和验收。在采取改进措施以后,应重新抽样进行型式检验,对新的样本单位重做全部试验,但是,经主管部门决定或经交收方商定,可酌情减少部分已合格的试验项目。

7.2.3.6 样本单位处理

已经通过型式检验的样本单位,如果是短段试样,不能做成品交货;如果是在端部进行试验的大长度试样(例如标准制造长度),切除由于进行压扁、冲击、扭转等试验产生的缺陷部分后。只要不小于允许的短段交货长度,可作为成品交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