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的一般检查

血液的一般检查

血液学检验试题精修订

血液学检验试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第三章血液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A.肝脏 B.脾脏 C.卵黄囊 D.骨髓 2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 A. IL-2 B. IL-5 D. IL-6 3血友病A、B分别缺乏以下凝血因子 A. Ⅳ、Ⅷ B. Ⅲ、Ⅴ C.Ⅷ、Ⅺ D.Ⅷ、Ⅸ 4下列各项中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是 A. APTT B. SCT C. PT D. CT 5下列哪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粒红比例2~5: 1 C.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占8% 6下列哪项不符合DIC A.血小板减少延长含量减少减少7绿色瘤常伴随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8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109/L,网织红细胞15%,可能是下列哪种疾病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急性型ITP 9血清铁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高、内铁减少,可能是以下哪种疾病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贫血 10为区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用 染色染色染色 D.α-NAE染色 11POX 染色多呈阴性,PAS反应阳性产物为红色粗颗粒状或块状,底色不红,可能是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 红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2下列出现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是RARA融合基因 ABL融合基因 C. t(9;11) D. t(15;17) 13下列哪项组合是错的 A.血友病时,APTT延长 B.严重肝病时,PT 延长 C.继发性DIC早期,3P试验阳性 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凝血酶消耗试验正常 14有关APC 的作用,下列错误的是 A.灭活因子Ⅴa、Ⅷa B.抑制因子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C.激活纤溶系统 D..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 15下列不属检测血友病的筛选试验的是 A..STGT APTT (涂硅试管法) (普通试管法) 16胞核偏位,核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有浑浊泡沫感,可见核旁淡染区,可能是 A.中幼红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始单核细胞 17下列概念错误的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染色阴性 B.红白血病——幼红细胞PAS染色阴性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片分类计数中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18健康成人骨髓象中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不应超过 % % % % 19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均可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因子Ⅷ又称

血液一般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后的平均寿命约为: A、50天 B、80天 C、100天 D、120天 E、150天 2、血液的pH值就是: A、6、80~7、00 B、7、35~7、45 C、7、00~7、25 D、6、00~7、00 E、5、50~6、50 3、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 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 A、N×5×10×104×200 B、N×5×10×105×200 C、N×25/5×10×106×200 D、N×5/25×10×106×200 E、N×25×10×106×200 4、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就 是: A、HbA B、HbA2 C、HbF D、SHb E、HbH 5、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 A、沙利法 B、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6、国内推荐哪种方法作为血红蛋白测定的次 选方法: A、沙利法 B、血气分析法 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7、血红蛋白测定法中基本淘汰的就是: A、沙利法 B、血气分析法 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8、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所用波长: A、500nm B、530nm C、540nm D、560nm

E、570nm 9、血液分析仪与血红蛋白测定仪多采用哪一 波长测定血红蛋白: A、500nm B、540nm C、560nm D、575nm E、600nm 10、测定Hb时,静脉血比毛细管血的结果: A、低10~15% B、高10~15% C、基本相符 D、低5~10% E、高5~10% 11、下列何种物质被认为就是最强烈有力的 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A、胆固醇 B、纤维蛋白原 C、α-球蛋白 D、γ-球蛋白 E、β-球蛋白 1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 疾病就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多发性骨髓瘤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1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 造血功能: A、正常 B、活跃 C、低下 D、重度低下 E、以上均不就是 1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5、高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 A、影红细胞 B、口形细胞 C、锯齿状红细胞 D、球形细胞 E、椭圆形细胞 16、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 A、脂蛋白变性 B、胞浆内残留的DNA变性 C、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 D、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余物 E、纺锤体的残余物 17、铅中毒时,血中哪种细胞明显增加: A、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1

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1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0分一.单选题(共 733题,每题 0分) 1.下列哪项不符合髓外造血 ( C ) A.多见于儿童 B.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明显增高的一种代偿C.是机体正常反应,不属于病理改变 D.造血部位可以累及到胸腺 E.可导致相应器官的肿大 2.下列哪种疾病不是造血干细胞异常疾病 ( D ) A.CML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男,58岁,诊断为M2型白血病,化疗后缓解。近日来感两下肢无力,逐渐发展成截瘫。检查血象及骨髓象仍处部分缓解状态,CSF 中蛋白(++),白细胞0.025×109/L。患者截瘫原因可能是( E ) A.第二肿瘤转移 B.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C.细菌性脑膜炎 D.化疗药物损害 E.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4.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 D ) 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 B.女性多于男性 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 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E.病程常大于一年 5.临床上患者尿检查中,检出哪一项异常对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意义最大 ( E )

A.蛋白尿(++++) B.血尿 C.蛋白管型尿 D.原始细胞 E.本周蛋白 6.红细胞膜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约为 ( A ) A.1:1 B.1:2 C.1:3 D.1:4 E.1:5 7.肝硬化病人易发生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某些因子缺乏 B.血小板减少 C.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D.维生素K缺乏 E.组织因子缺乏 8.下列哪项不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B ) A.严重肝病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B.血友病A时出血时间延长 C.DIC时凝血酶时间延长 D.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ELT延长E.Ⅻ因子缺乏症APTT延长 9.最适宜用来识别T细胞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是( B ) A.CD33 B.CD7 C.CD19 D.CD41 E.CD34 10.凝血过程中起加速作用和自我催化作用的凝血因子是( A ) A.凝血酶 B.组织因子 C.Ca2+ D.接触因子 E.因子Ⅺ11.血小板粘附率减低见于 ( D ) A.血栓性疾病 B.糖尿病 C.妊娠高血压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E.肾小球肾炎 1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致病因素中,正确的是 ( C )

血液的一般检查

实验室诊断 第一节血常规 一、红细胞 1、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1)参考值 (2)临床意义

造血功能障碍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丢失过多指失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机体缺氧,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2、红细胞形态改变和大小改变 注意: ①小细胞低色素里面的四种贫血,都是导致Hb合成障碍,出现大量细胞质不足(小细胞),及Hb含量减少(低色素)。 ②MVC:红细胞平均体积;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③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④骨髓病性贫血(MA)或称骨髓浸润性贫血,是骨髓被肿瘤细胞或异常组织浸润,造血骨髓微环境遭受破坏,造血功能受损引起的贫血。其特征是骨痛、骨质破坏、贫血伴幼粒幼红细胞血象。 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表现为骨髓中各系造血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但看明显发育异常的形态改变;外周血中各系血细胞明显减少。而且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危险性很高。 椭圆形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 2、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2)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 脾脏是血细胞的火葬场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①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也见于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反应、急性中毒等。 ②核右移:5叶者超过3%时称为核右移。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 核左移说明正常的中性粒细胞损伤过多,或者造血功能出现问题。右移是造血功能下降。 3、几种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减少 过敏性疾病伤寒的极期 寄生虫病应激状态 皮肤病休克 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库欣综合征

临床血液学检验重点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名词解释 1. 白血病: 2. 急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复发: 4. 部分缓解: 5. 微量残留白血病: 6. 柴捆细胞: 7. 非红系计数:。 8.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9. MICM分型: 10. FAB分型: 11.Ph染色体 12.全髓白血病 13.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14.尿本-周蛋白 15.类白血病反应 16.R-S细胞 17.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8、M蛋白 19、重链病 20、类脂质沉积病 21、血清β2-微球蛋白 三、问答题 1. FAB分型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亚型的形态特点各如何?

2.我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是什么? 3.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是什么? 4.根据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哪两大类?细胞免疫分型时所用的一线单抗和二线单抗各有哪些? 5.M3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有哪些?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要点。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其标准。 8.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 9.试述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0.试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 11.什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程度如何区分?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中有不能控制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分化成 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四大症状即贫血、发烧、出血及浸润。 2.指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的白血病,其骨髓髓中以原始及幼稚白血病细胞增生为主。 3.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为复发,①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5%且<20%,经过有效的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后仍为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20%;③骨髓外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4.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细胞+幼单核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5%~≤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 5.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估计约106~8个)的状态。 6.细胞胞浆中有多条棒状小体,从形态上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因而得名,柴捆细胞主要见于M3。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A卷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三个时期。2.幼稚红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期。3.五大血细胞系统中,在幼稚阶段能进一步分成早幼、中幼、晚幼三期的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均以____________细胞与_____________细胞之比来进行,通常分为______级。 5.正常成人在1.5cm×3cm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巨核细胞_______个,其中以 _________细胞占主要比例。 6.骨髓涂片低倍镜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7.通常情况下,骨髓检验能对白血病、急性再障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肯定诊断。 8.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于________,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完成。10.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中,___________具有粘附功能,_____________而具有聚集功能。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干抽: 2.溶血性贫血(hemoiytie anemia): 3.白血病裂孔现象:

2血液一般检查

血 液 一 般 检 查 一、名词解释: 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 5、网织红细胞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维持体温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2和CO2 E 提供铁 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90天 B 30天 C 100天 D 50天 E 120天 8、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A 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 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 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 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 C 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 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 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 大细胞性红细胞 D 镰形RBC E 缗钱状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成熟池和功能池 B 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具有分裂功能 C 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 D 粒细胞的半衰期为6~7小时 E 剧烈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12、粒细胞减少症是指:()

A 白细胞总数<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 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 中性粒细胞数<1×109/L 13、以下可使ESR增快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白蛋白 C 卵磷脂 D 镰形RBC 14、急性溶血时:() A 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B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C 脾脏显著增大 D 白细胞计数不变 E 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B型题 问题16-21 以下红细胞见于 A 球形红细胞 B 缗钱状红细胞 C 靶形红细胞 D 泪滴状红细胞 E 裂红细胞 16、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A ) 17、多发性骨髓瘤( B ) 1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 ) 19、地中海贫血(C ) 20、骨髓纤维化( D ) 21 弥散性贫血内凝血( E ) 问题22~25 A 中毒颗粒 B 嗜酸粒细胞增多 C 异形淋巴细胞 D 单核细胞增多 E 嗜碱粒细胞增多 22 支气管哮喘( B ) 23 化脓菌感染( A ) 24 流行性出血热( C ) 25急性感染恢复期( D ) X型题 26 据国内标准,Hb测定值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 A 成年男性低于120g/L B 成年女性(非妊娠)低于110g/L C 妊娠期<100g/L D 初生儿至3个月低于150g/L 27、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实验指导 (供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组编 2005年12月

第一章血细胞形态(示教) 概念:是指血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多媒体示教2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各种血细胞外形及核的形态、胞浆着色情况、核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点。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示教)4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画出每一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 (一)粒细胞系统 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特异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10~14μm,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小体 环 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β 答案:B 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答案:B 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答案:D 13.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A.粒细胞:成熟红细胞 B.有核细胞:全部血细胞 C.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D.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全部血细胞 答案:C 和B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答案:B 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E 16.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活动始于 A.胚胎第12周 B.胚胎第10周 C.胚胎第8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3~4周 答案:E 17.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答案:A 18.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脏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答案:C 19.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答案:E 20.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正常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色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案:A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D) A、锚蛋白 B、收缩蛋白 C、肌动蛋白 D、跨膜糖蛋白 E肌球蛋白

诊断试题(血液)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 5、网织红细胞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维持体温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2和CO2 E 提供铁 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90天 B 30天 C 100天 D 50天 E 120天 8、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A 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 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 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 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 C 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 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 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 大细胞性红细胞 D 镰形RBC E 缗钱状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成熟池和功能池 B 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具有分裂功能

C 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 D 粒细胞的半衰期为6~7小时 E 剧烈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12、粒细胞减少症是指:() A 白细胞总数<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 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 中性粒细胞数<1×109/L 13、以下可使ESR增快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白蛋白 C 卵磷脂 D 镰形RBC 14、急性溶血时:() A 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B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C 脾脏显著增大 D 白细胞计数不变 E 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 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B型题 问题16-21 以下红细胞见于 A 球形红细胞 B 缗钱状红细胞 C 靶形红细胞 D 泪滴状红细胞 E 裂红细胞 16、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17、多发性骨髓瘤() 1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9、地中海贫血() 20、骨髓纤维化() 21 弥散性贫血内凝血()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知识点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知识点 (一)粒细胞系统 1. 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 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 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 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 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 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 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 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 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 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 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 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 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①中性晚幼粒(neutrop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明显 凹陷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不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无核仁;胞浆量多,浅红色,充满 中性特异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10~16μm,核形及结构与中性晚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橘红色的、大小一致的嗜 酸性特异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basophilic metamyelocyte):10~14μm,核 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分布有少量嗜碱性非特异颗粒。 5. 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 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10~15μm,核凹陷程度超过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 1/3以上,呈带状弯曲,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胞浆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tab granulocyte):11~16μm,核与中性杆状相似;浆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basophilic stab granulocyte):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题(1)解析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练习题(1) 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单选题): 1、下列哪种细胞常呈蝌蚪形或棱形,瑞氏染色下胞质中的颗粒常呈深紫红色,颗粒粗大,大小均匀,排列紧密。() A.淋巴细胞B.组织细胞C.内皮细胞D.纤维细胞E.组织嗜碱细胞 2、正常成人的骨髓中,粒细胞系统所占的比例是:() A.60%~70%B.50%~70%C.40%~60%D.30%~50%E.20%~25% 3、某细胞胞体为椭圆形,成堆分布,胞体边缘清楚。胞核椭圆形,偏于一侧,染色体呈粗网状,有1~3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胞质丰富,蓝色,有空泡,离核校远处有一个椭圆形的淡染区。你初步认为是什么细胞。()A.浆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组织细胞E.内皮细胞4、下列哪项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 A.细胞体积由小到大 B.核浆比例由大到小 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核仁从无到有 E.颗粒从有到无 5、正常人骨髓中,粒红比值为多少() A.1:1B.1~2:1C.2~3:1D.2~4:1E.2~5:1 6、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的,见于以下哪种疾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多发性骨髓瘤 C.缺铁性贫血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 7、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是,通常根据骨髓中什么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值来判断

() A.粒系细胞B.有核细胞C.巨核细胞D.淋巴系细胞E.有核细胞 8、某细胞,核染色质密集,核分两叶,其胞质中颗粒粗大,大小一致,呈圆形,不覆盖胞核,该细胞最可能是() A.早幼细胞 B.中性中幼粒细胞 C.巨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9、下列哪种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鉴别意义最大() A.PAS B.ACP C.NAS-DCE D.NAP E.POX 10、临床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固定方法是() A.冷冻固定法 B.干燥固定法 C.化学固定法 D.火焰固定法 E.无需固定 11、为了鉴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红白血病,首选下列哪项细胞化学染色()A.PAS B.α-NAE C.NAS-DCE D.NAP E.POX 12、下列哪种疾病NAP积分表现为降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粒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C.急性化脓必感染 D.类白血病反应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铁染色的原理是() A.氧化酶法B.普鲁士蓝法C.钙-钴法D.偶氮偶联法E.Gomori硫化铅法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

二聚体:是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多聚体的产物。原发性纤溶亢进时,因血中没有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所以D-二聚体不升高,只有在继发性纤溶亢 进时才升高。是反应原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试验: 即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释放出FPA和FBP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FM,纤溶酶可作用于纤维蛋白产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 ,若存在继发性纤溶,FDPs(主要为X片段) 与FM在血浆中同时存在,二者亲和力强,会形成可溶性复合物.硫酸 鱼精蛋白可分离这种复合物,使FM游离出来,并自行聚合凝固。 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PNH患者的红细胞由于膜有缺陷,对补体溶血效应的敏感性增加,这类RBC在酸化血清()中孵育,可被激活的补体破坏, 产生溶血。而正常RBC不被破坏,无溶血现象。若血清经56℃加热 30min,使补体灭活,RBC则不被溶解。 (微小残留病灶):急性白血病患者经过诱导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的完全缓解,但机体内仍然存留微量的白血病细胞的状态称为微 量残留白血病。在此状态下,仍然存在106-108个白血病细胞,这 些细胞的增殖与侵袭是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根源。MRL的检测在治疗 方案的选择、疗效评估、复发的早期预测有重要作用。 5.血红蛋白病:是一组由于珠蛋白肽链的结构异常或合成肽链速率改变,而引起 血红蛋白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溶血性疾病。主要包括:珠蛋白合成障 0碍性贫血,是因调节珠蛋白合成速率的基因缺陷引起;异常血红 蛋白病,由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珠蛋白一级氨基酸构成异 常。 6.铁幼粒红细胞: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根据铁颗粒的多少、粗细 分为型、型、型、型。当幼红细胞胞质中存在铁颗粒5个以 上,围绕核周1/3以上排列时,称为环形铁幼粒红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单纯髓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伴发育异常、无效造血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 险增高为特征。绝大多数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多发于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表现为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异常增殖,即血清中出现过量 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他多肽链亚单位,即M成分。临床上以溶 骨性骨病、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为特征。 9.总铁结合力:指血清中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简接反应了循环血液中转 铁蛋白的量。正常人血清中仅有1/3的转铁蛋白与铁结合,可用分 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

血液学基础和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血液学基础及血液分析一般原理 目录 第一章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血液的功能和组成 第二节血液一般检验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简介 第一节血液分析仪主要检测项目 第二节血液分析仪基本检测原理 第三节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检测原理 第四节液体定量方法 第五节血液分析各参数的结果来源 第六节血液分析仪的技术发展 第七节选择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原则 本部分要点: 主要论述了血液的组成、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功能,血液常规分析的目的和内容以及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及技术发展。 本部分为血液学及血液检测最基本的知识,除非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建议各业务人员应对本部分的内容进行通读,并能掌握有关英语缩写、基本术语的含义以及血液分析仪各检测参数的产生过程。 第一章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血液的功能和组成 1.血液的功能 ?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的载体。 ?人体所需水分、氧及排出二氧化碳的载体。

2.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由有形成分(血细胞等)和血浆组成。 ?血清:血液自然凝固,除去固体部分(血饼)后所获得的液体部分。 ?血浆:血液经抗凝处理,在离心作用后获得的清液部分。除血清所含成分外,还 包括蛋白质、凝固因子等成分。 血清 血浆蛋白质 血液凝固因子 红细胞血饼 有形成分白细胞 血小板 其他有形成分 3.血液细胞构成 红细胞 血液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1). 红细胞: ?形态和功能: 红细胞模型图

红细胞为扁圆状结构,中央凹陷,细胞内无核、柔软,可进入比本身直径更小的毛细血管,平均直径7~8μm。内含血红蛋白,富含铁元素,容易氧化。负责将氧气输送致全身,并将二氧化碳收集至肺部排出。 ?红细胞的成熟: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红系祖细胞,后者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下,分化为原红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而依次发育为早幼、中幼、晚幼红细胞,后者已丧失分裂能力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由网织红细胞再发育成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从早幼红细胞开始,已能利用铁蛋白和原卟啉合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珠蛋白肽链结合而成为血红蛋白,幼红细胞越趋向成熟,合成的血红蛋白越多,直到网织红细胞阶段仍能合成少量血红蛋白。 一般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的含量不超过1%,网织红细胞中仍残留有RNA,由此可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网织红细胞越成熟,DNA含量越低,由此可计算出网织红细胞成熟程度。 (2). 白细胞: ?白细胞的分类和分群: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只有将白细胞的种类分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 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分析才被认可为白细胞分类。除此之外的只 能算作白细胞分群。但在国内,白细胞分类和分群的界定并不十分严格。以下是 白细胞的分类或分群: 小型白细胞(淋巴细胞) 二分类 大型白细胞(其他白细胞) 小型白细胞(淋巴细胞) 三分类中型白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 大型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五分类嗜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形状和功能: 白细胞为球状结构,细胞内有核,直径7~15μm。产生人体免疫机能,直接攻击外 来细菌或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单核细 侦察淋巴细胞(细胞性免疫) B型淋巴细胞(体 产生 病源体

血液学检验试题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第三章血液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A.肝脏 B.脾脏 C.卵黄囊 D.骨髓2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 A. IL-2 B. IL-5 C.IL-4 D. IL-6 3血友病A、B分别缺乏以下凝血因子 A. Ⅳ、Ⅷ B. Ⅲ、Ⅴ C.Ⅷ、Ⅺ D.Ⅷ、Ⅸ4下列各项中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是 A. APTT B. SCT C. PT D. CT 5下列哪项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B.粒红比例2~5:1 C.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占8% 6下列哪项不符合DIC A.血小板减少 B.PT延长 C.Fg含量减少 D.FDP减少 7绿色瘤常伴随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8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8.5×109/L,网织红细胞15%,可能是下列哪种疾病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急性型ITP 9血清铁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高、内铁减少,可能是以下哪种疾病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贫血 10为区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用 A.POX染色 B.PAS 染色 C.NAP染色 D.α-NAE染色11POX染色多呈阴性,PAS反应阳性产物为红色粗颗粒状或块状,底色不红,可能是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 红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2下列出现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是 A.PML/RARA融合基因 B.BCR/ABL融合基因 C. t(9;11) D. t(15;17) 13下列哪项组合是错的 A.血友病时,APTT延长 B.严重肝病时,PT 延长 C.继发性DIC早期,3P试验阳性 D.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凝血酶消耗试验正常14有关APC的作用,下列错误的是 A.灭活因子Ⅴa、Ⅷa B.抑制因子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C.激活纤溶系统 D..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 15下列不属检测血友病的筛选试验的是A..STGT APTT B.ACT C.SCT(涂硅试管法) D.CT(普通试管法) 16胞核偏位,核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有浑浊泡沫感,可见核旁淡染区,可能是 A.中幼红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始单核细胞 17下列概念错误的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OX染色阴性 B.红白血病——幼红细胞PAS染色阴性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片分类计数中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18健康成人骨髓象中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不应超过 A.2% B.5% C.7% D.10% 19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均可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A.MDS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因子Ⅷ又称 A.组织因子 B.凝血酶原 C.抗血友病球蛋白 D.抗血友病因子乙21BT延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小板无力症 C.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D.血友病A 22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含量增高不见于下列哪项 A.糖尿病 B.多发性骨髓瘤 C.急性感染 D.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23下列哪项不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参与抗凝的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