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移位术的解剖学基础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移位术的解剖学基础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移位术的解剖学基础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移位术的解剖学基础

#基础研究#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移位术的解剖学基础

李晓静 郑和平 汪春兰 曹东升

=摘 要> 目的:为眼轮匝肌蒂颞侧皮瓣转位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标本,解剖观测眼轮匝肌形态及血供。结果:1眼轮匝肌眶下部的中部、内侧部及外侧部宽分别为(2.5?0.3)cm 、(0.8?0.2)cm 和(2.6?0.5)cm 。o眼轮匝肌眶下部血供主要来源于内眦动脉、眶下动脉及颧眶动脉等分支,其外径在0.2~0.8mm 之间。这些动脉相互间形成丰富的吻合。结论:以眼轮匝肌眶下部为蒂的颞侧皮瓣可用于转位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眼轮匝肌 颞区皮瓣 面部缺损 移位术Anatomical basis of transplantation for temporal flap pedicled w ith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Li Xiaojing *,Zheng H e pin g ,Wan g Chunlan ,et al.*

Department o f Plastic Surgery ,the First Aff ilia ted H osp ital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 f ei 230022

Objective: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for transplantation of temporal flap pedicled with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to repair soft tissue defects of middle jaw faces.Methods :The configuration and the blood supply of orbiculari s oculi muscle were observed on 30sides of adult cadaver perfused with red latex in artery.Results :1The width in middle part,medial part and lateral part of the infraorbital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was 2.5?0.3cm,0.8?0.2cm and 2.6?0.5cm respectively.oThe blood supply of infraorbtal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mainly come from the angular artery,the infraorbital artery and the zygomaticoorbital artery,whose external diameter is 0.2~0.8mm.These artery formed many anastomosis.Conclusion :The temproal flap pedicled wi th infraorbi tal part of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can be used to re -pair the soft tissue defects of middle jaw facies.

Key words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Temporal flap Facial defect Transplantation

中颌面软组织缺损并非少见,修复方法颇多[1~3],对效果的评价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缺陷和不足也是存在的。Youshimura(1991)等[4]

报道了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修复上睑缺损,此后有文献报道眼轮匝肌蒂颞侧皮瓣转位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获得满意的效果[5,6]

,但有关此术式的应用解剖学专题报道尚鲜见。为此,作者密切结合术式,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标本上,对眼轮匝肌形态及血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1侧标本进行眼轮匝

肌蒂颞侧皮瓣摹拟术式设计,以期提供解剖学基础。1 结果

1.1 眼轮匝肌的形态

为环形扁肌(图1),围绕于眼裂周围皮下,深面紧贴于眶部骨膜及睑筋膜的浅面,在眶上、下、外侧部较宽,内侧部较窄。内侧部中间为眼轮匝肌肌腱(睑内侧韧带)。眼轮匝肌眶下部的下界平鼻翼上缘,其中部、内侧部及外侧部宽分别为(2.5?0.3)cm 、(0.8?0.2)c m 和(2.6?0.5)c m

图1 眼轮匝肌的形态及血供

1.2 眼轮匝肌的血供

安徽省教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单位:230022 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李晓静、汪春兰、曹东升);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郑和平)

眼轮匝肌的血供属多源性。面动脉、颞浅动脉、眶下动脉、鼻背动脉、额动脉、眶上动脉、泪腺动脉等均有分支分布(图1)。本文重点观察了与肌蒂(眼轮匝肌眶下部)关系密切的下列血管。

#

354#CHINESE J OURNA L OF CLINICA L ANA TO MY Vol.18 No.4 2000

1.2.1眶下动脉起自上颌动脉,经眶下裂、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其终末支分布于眼轮匝肌眶下部中份、上唇、泪囊以及鼻的外侧面等。并与内眦动脉、上唇动脉、面横动脉及鼻背动脉等吻合。动脉出眶下孔处外径0.2~0.8mm、长度(1.2?0.7)c m。

1.2.2内眦动脉内眦动脉有两种起源:1眼动脉)鼻背动脉的分支者,占66.7%。此型,面动脉终止于上唇或鼻外侧,未形成内眦动脉,仅有一极细分支与内眦动脉相吻合;o面动脉的终末段者,占33.3%。面动脉行至面部,沿口角及鼻翼外侧,迂曲上行到内眦,易名内眦动脉并与鼻背动脉吻合。其外径0.3~0.7mm。

1.2.3颧眶动脉起源于颞浅动脉后,除分支分布颞区皮肤并沿颧弓上缘前行,经颞筋膜的浅、深两层之间,至眶外侧支配眼轮匝肌,并与眶下动脉、泪腺动脉分支相吻合。动脉外径0.3~0.7mm。长度(1.7?0.7)c m。

1.2.4面横动脉自颞浅动脉发出后,向前横过咬肌,行于颧弓与腮腺管之间,分支支配腮腺、咬肌及附近皮肤(也有细小分支达眼轮匝肌),并与面动脉、眶下动脉等分支相吻合。

1.2.5眼轮匝肌眶下部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内眦动脉、眶下动脉、面横动脉及颧眶动脉除在眼轮匝肌内形成吻合外,还在眼轮匝肌眶下部表面皮下组织内形成吻合网,极少数(10%)形成吻合弓。

1.3眼轮匝肌的神经

面神经的颞支由腮腺上缘发出后浅出,行于颧弓表面。面神经在颧弓表面介于两层筋膜之间,向上行于颞区,位于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再向上行走分布到额肌和眼轮匝肌。

1.4摹拟术式设计

1.4.1切口及皮瓣设计切口同眼袋整复手术,根据缺损区需要在颞侧设计一皮瓣,皮瓣近端部分包含眼轮匝肌蒂(图2)。

图2手术切口及皮瓣设计1.4.2皮瓣切取按设计切口,由皮瓣远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颞浅筋膜浅面,继而切开上下缘,将掀起的皮瓣剥离至近端。

1.4.3蒂部游离将皮瓣肌蒂部皮肤翻开,距切口下1~1.5cm平行切开肌肉,形成宽1~1.5c m的肌蒂,并将眼轮匝肌表面皮下组织一并游离。在皮瓣旋转点与受区间的皮下组织内制备隧道备用。

1.4.4皮瓣转移将皮瓣旋转经隧道移转至受区并全层缝合皮肤。供区直接缝合。

2讨论

2.1术式特点

1皮肤的颜色、质地与受区接近;o血运可靠,皮瓣旋转角度大,可提供中颌面部任何部位的组织缺损修复,尤其可用于组织来源困难的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的修复;?手术操作简单,可在局麻下完成;?供区较隐蔽,可直接缝合,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可同时达到消除鱼尾纹的作用;?因皮瓣是在颞浅筋膜浅面分离,无损伤颞浅筋膜深面的面神经分支之虞,不影响额肌和眼轮匝肌的功能;?皮瓣通过皮下隧道,局部不臃肿,无/猫耳0形成,手术可?期完成。术后供区无明显疤痕;?皮瓣面积有限,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力不从心是其不足。

2.2应用要点

1由于眼轮匝肌蒂皮瓣不是轴型皮瓣,故手术过程中必须保证肌蒂有足够的宽度,蒂宽不小于0.8cm。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血供,皮瓣部分必须连同SMAS 筋膜一并切取;o为避免影响闭眼和眨眼功能及下睑外翻畸形,应保留眼轮匝肌睑部和内泪囊部的完整,眶部切取不宜过宽,应将睑板外侧端固定于眶外侧缘的骨膜上,以加强韧带的作用;?皮瓣切取的最大宽度,以用拇指与示指在与眼裂平行方向捏夹的区域为宜,便于直接缝合,以免遗留明显疤痕。必要时可扩张皮瓣,增加皮瓣面积;?皮瓣的旋转轴点以不超过眶下孔为宜,以保证眶下血管供血。若转轴点超过眶下孔向内移时,尽量将眼轮匝肌表面皮下组织一并游离。

3参考文献

1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38~186 2Stephens on CM.Reconstructi on of the eyelid usi ng a myocutaneous island flap.Ophthal mology,1983,90:1060

3丁祖鑫,张涤生,周丽云.应用耳后游离皮瓣修复鼻尖和部分鼻翼、鼻小柱缺损.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1,4(5):215

4Yoshimura Y,Nakajima T,Yoneda K.Recons truc tion of the enti re upper eye-lid area w i th a subcutaneous pedicle flap based on the orbiculari s oculi mus-cle.Plast Reconstr Surg,1991,88:136

5汪春兰,李晓静,曹东升.以眼轮匝肌为蒂颞侧皮瓣修复中颌面软组织缺损.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33(2):115

6陈光宇,周刚,李罡,等.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修复面部缺损.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2):130

(收稿:2000-01-05)

#

355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年第18卷第4期

解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解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AI型题〕 以下毎一考题下面有A、B、C、D. 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壺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得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下列各脅中,不属于长骨 A?股骨 B.肋骨 C?跖骨 D.指骨 E?肋骨 2?下列参骨中,不属于规则骨 A?蝶骨 B.上颌骨 C.弼骨 D.椎骨 E.跟骨 3.根据解剖方位,人体可有互相垂直得三种类型面 A?点状面、水平面与横切面 B?点状面、冠状面与额状面 C?水平面、横切面与冠状面 D、点状面、冠状面与水平面 E?以上都不就是 4?关于肋得组成下列哪项就是正确得 A?真肋:1—7肋,假肋;8—12肋 B.真肋:1—5肋,假肋;6—W肋;浮肋:11—12肋 C?真肋:1—8肋,假肋;9—12肋; D.真肋:1—7肋,假肋;8—10 4^;浮肋:11—12肋 E?以上都不就是 5.骨性鼻中隔得构成 A.鼻骨与筛骨 B.犁骨与筛骨垂直板 C.额骨与犁骨 D.泪骨与筛骨 E.蝶骨与筛骨 6.眼眶内侧壁主要由下列骨组成 A?上颌骨、泪骨.筛骨与堞骨体 B.鼻骨、泪骨、蝶脅小翼与筛脅 C.蝶骨大冀、额骨、筛骨、蝶脅小翼 D.蝶骨大冀、额骨、顯骨与鼻脅 E?以上都不就是 7?肩关节脱位常见得方位就是

A.上方 B?后方 C?前上方 D.前下方 E.后上方 &骨盆 A?由嫁骨与两侧得競骨构成 B?正常位置为两侧膀前上棘与两侧耻骨结节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C.借界线分为大骨盆与小骨盆 D?骨盆上口呈水平位 E?上.下口都就是前后径大于横径 9.髓关节脱位常见得方位就是 A.前方 B.上方 C.内侧 D?外侧 E?后下方 10.膝关节 A ?就是人体灵大,就复杂得关节; B.关节面由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构成 C.关节囊包裹着礁脅 D.滑膜层包裹着关节囊内得所有结构 B?关节腔被完全分隔为上、下、內侧、外侧四个腔 门?如肩胛骨固定,一侧斜方肌收缩 A,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同侧 B?使颈向对侧屈,脸转向对侧 C.使颈向对侧屈,脸转向同侧 D?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 E?使头后仰 12.膈 A?超自胸廓下O得周缘 B?整块肌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C?就是重要呼吸肌 D.上面全被胸膜覆盖 E.下面全被腹膜覆盖 13.关由内脏,错误得为 A,包括消化器?呼吸器.泌尿器与生殖器四大系统 B.它们得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物质代谢与繁殖后代 C?内脏各系统均借孔、道与外界相通 D?除结构与功能上得共同性之外■内脏在发生过程中,彼此没有任何关

人体解剖学试题和答案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体或任一局部在标准姿势条件下作相互垂直的三个切面,它们是 ,,。 2、按照解剖学姿势,近颅的为,远颅是的为。 3、腹部由两条纵线及两条横线分为9区,它们分别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胸骨线是 A、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B、胸骨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C、沿胸骨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D、胸骨外侧缘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2、对于胃的粘膜层,最能表达其与其它层次的关系术语是:() A、上、下 B、前、后 C、侧与外侧 D、和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解剖学姿势不因人的姿势改变而改变。 B、无论是倒立还是睡势,足底是下,而头顶是上。 C、水平面就是横切面,在描述器官的切面时,也是如此。 D、侧与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与人体正中面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 (三)、多项选择题 1、中空性器官 A、多呈管状或囊状。 B、管壁通常分为4层或3层。 C、管腔口径可在神经或体液调节下发生变化。 D、粘膜常有腺体。 (四)名词解释 1、矢状面 2、冠状面 3、解剖姿势 (五)问答题 1、请描述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2、上、下 3、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季肋区、右外侧区、脐区、左外侧区、右髂区、腹下区、左髂区 (二)单选题 1、C 2、D 3、C (三) 多项选择题

1、ABCD (四)名词解释 1、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2、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五)问答题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许多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人体有四种组织,它们是肌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某个器官,完成一定功能。由几个器官参与构成一个系统,完成比较复杂的特定功能,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等构成,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多个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人体是更为复杂的富有情感的有机体。 第二章骨学 二、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骨按部位可分为、和三部分;按外形分为、、 和四类。 2、颅盖的密质骨形成较厚的_________和________其间的松质称_________。 3、长骨呈状,两端较,一般都有光滑的,体又称,部容纳 ,中部有1~2个通向髓腔的小孔叫。 4、骨的基本构造包括、和。 5、骨在的可改变其形态结构的特性叫。 6、颈椎的一般形态特点是、、。但第、、 颈椎形态较特殊。 7、胸椎的侧面和横突末端有与肋相连的、棘突,伸向。 8、腰椎的椎体,棘突为,呈位,伸向后方。 9、胸骨角在______骨,横突孔在______骨,大转子在_______骨上。 10、上肢带骨包括和;下肢带骨包括。 11、肩胛骨前面凹陷叫,后面的高嵴叫,其上、下分别有、;外侧角的浅窝叫,其上方的突起叫。侧角平,下角平。 12、髂骨分和两部。髂骨翼上缘叫,最高点平对,前后端的突起分别叫和;侧面前部称,其下界的骨嵴叫。 13、下颌骨体的结构有、、;下颌支的结构有、、、 。 14、颅中窝的孔裂包括、、、。 15、颅后窝的孔是、;沟是、;门是向通;坡是 ,向上与相续。 16、颅的侧面的门:;弓:;窝:、;点:。 17、颅的前面有两深窝叫,孔叫。 18、骨性鼻腔前口是,后口称;正中有一矢状位的,它由和的垂直板构成。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和三条。 19、鼻旁窦位于,含,与相通,它们包括、、

解剖学基础第九章神经系统题库

解剖学基础第九章神经系统题库 1.躯体运动区位于() [单选题] * A.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B.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正确答案) C.角回 D.颞横回 E.距状沟两侧 2.脊髓灰质前角的神经元是() [单选题] * A.交感神经元 B.副交感神经元 C.运动神经元(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元)(正确答案) D.联络神经元 E.感觉神经元 3.关于交感神经,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至腰3节段 B.节前纤维短 C.节后纤维短(正确答案) D.周围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 E.分布范围广 4.关于内囊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B.是大脑内一囊状结构(正确答案)

C.当一侧内囊损伤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和运动障碍 D.由上行感觉纤维束和下行运动纤维束组成 E.是一白质板 5.在脊髓的被膜中,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称() [单选题] * A.硬膜外隙(正确答案) B.蛛网膜下隙 C.终池 D.胸膜腔 E.腹膜腔 6.正常成人脊髓下端平对椎体下端 [单选题] * A.第一胸椎 B.第一颈椎 C.第一腰椎(正确答案) D.第三腰椎 E.第三胸椎 7.中枢神经系统内,由起止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 [单选题]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 D.纤维束(正确答案) E.神经核 8.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称() [单选题] * A.第三脑室

B.第四脑室(正确答案) C.侧脑室 D.终池 E.第一脑室 9.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 [单选题] * A.蛛网膜下隙(正确答案) B.硬膜外隙 C.海绵窦 D.乙状窦 E.椎动脉 10.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构成的条索状或束状结构称() [单选题] * A.神经核 B.纤维束 C.神经(正确答案) D.白质 E.灰质 11.支配面部面肌(即表情肌)的脑神经是() [单选题] * A.展神经 B.三叉神经 C.面神经(正确答案) D.坐骨神经 E.视神经 12.不属于运动性脑神经的是() [单选题] *

人体解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人体解剖学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小腿三头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该肌可上提________。 2.临床上常把________到________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________与_______交点的稍下方。 4.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上呼吸道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射精管是由____________末端与____________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7.心的传导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分支等部分。 8.睾丸动脉起自_________动脉,卵巢动脉起自__________动脉。 9.眼球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位于中脑的躯体运动神经核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脊髓颈段有__________节,腰段有__________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3.肱骨体后面中份有 A.尺神经沟 B.桡神经沟 C.大结节 D.小结节 E.鹰嘴窝 14.黄韧带连于两个相邻的 A.椎弓板之间 B.椎弓根之间 C.椎弓之间 D.棘突之间 E.椎体之间 15.属于面颅骨的是 A.额骨 B.下鼻甲 C.蝶骨 D.颞骨 E.枕骨 16.下列哪块肌参与大腿后伸 A.股四头肌 B.长收肌 C.大收肌 D.梨状肌 E.臀大肌 17.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A.胃 B.十二指肠水平部 C.肝 D.脾 E.胆囊18.由双层腹膜形成的韧带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圆韧带 C.子宫主韧带D.骶子宫韧带 E.卵巢固有韧带 19.胆总管 A.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B.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 C.行于肝胃韧带内 D.行于肝门静脉的后方 E.无血管营养 20.阑尾 A.无系膜 B.由回肠动脉直接营养 C.位于右腰部 D.属于腹膜外位器官 E.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套系统解剖学试卷及答案 系统解剖学试题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30个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小腿三头肌由________和________合成,该肌可上提________。 2.临床上常把________到________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 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________与_______交点的稍下方。 4.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上呼吸道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射精管是由____________末端与____________的排泄管汇合而成。 7.心的传导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分支等部分。8.睾丸动脉起自_________动脉,阑尾动脉起自__________动脉。 9.眼球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位于中脑的躯体运动神经核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12.脊髓颈段有__________节,腰段有__________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肱骨体后面中份有 A.尺神经沟B.桡神经沟C.大结节D.小结节E.鹰嘴窝 2.黄韧带连于两个相邻的 A.椎弓板之间B.椎弓根之间C.椎弓之间D.棘突之间E.椎体之间 3.属于面颅骨的是 A.额骨B.下鼻甲C.蝶骨D.颞骨E.枕骨 4.下列哪块肌参与大腿后伸 A.股四头肌B.长收肌C.大收肌D.梨状肌E.臀大肌 5.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 A.胃B.十二指肠水平部C.肝D.脾E.胆囊 6.由双层腹膜形成的韧带是 A.子宫阔韧带B.子宫圆韧带C.子宫主韧带D.骶子宫韧带E.卵巢固有韧带7.胆总管 A.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B.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C.行于肝胃韧带内D.行于肝门静脉的后方E.无血管营养 8.阑尾 A.无系膜B.由回肠动脉直接营养C.位于右腰部 D.属于腹膜外位器官E.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 9.右主支气管的特点是 A.细而短B.粗而长C.粗而短D.细而长E.较横平 10.肾 A.长轴呈垂直状B.位于腹膜后方C.位置右侧较左侧高 D.后面下部有第12肋斜过E.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11.输尿管 A.属于腹膜间位器官B.通过肾门C.分为腹部(段)和盆部(段) D.腹部下行于腰大肌前方E.开口于膀胱体两侧 12.输精管道不包括 A.精囊腺排泄管B.尿道C.射精管D.输精管E.附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8), 1773-1776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912890019.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912890019.html,/10.12677/acm.2020.108266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in the Repair of Limb Soft Tissue Guoxin Ouyang, Chengpeng Mao, Jinghong Xu, Zhihui Tang, Ming Li Xinjiang Bingtuan First Division Hospital, Aksu Xinjiang Received: Aug. 3rd, 2020; accepted: Aug. 20th, 2020; published: Aug. 27th, 2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in the repair of limb soft tissue defects.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9, 12 patients with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of limbs were repaired with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Results: In the 12 cases of skin flap, 9 cases survived completely, skin flap necrosis was ob-served in 3 cases; 6~36 months after follow-up, the skin flap survived well, and the sensation was partially recovered. Conclusion: Transplantation of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is an ideal treatment for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 of limbs. Keywords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Repairing, Tissue Defect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欧阳国新,毛成鹏,许景红,汤志辉,李铭 新疆兵团一师医院,新疆阿克苏 收稿日期:2020年8月3日;录用日期:2020年8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8月27日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肢体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16年2月至2019

护理_专接本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有()。 A、三叉神经 B、舌咽神经 C、展神经 D、面神经 2. 锥体交叉位于()。 A、脑桥 B、延髓 C、中脑 D、间脑 3. 与脑干背侧相连的脑神经是()。 A、面神经 B、前庭蜗神经 C、滑车神经 D、副神经 4. 薄束结节、楔束结节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小脑 5. 孤束核属于()。 A、躯体运动核 B、躯体感觉核 C、脏感觉核 D、脏运动核 6. 非脑神经核是()。 A、薄束核 B、疑核 C、动眼神经核 D、孤束核 7. 属于后丘脑的结构是()。 A、视交叉 B、外侧膝状体 C、灰结节 D、视上核 8. 仅在优势半球皮质具有的中枢是()。 A、书写中枢 B、听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9. 位于大脑外侧沟深面的是()。 A、额叶 B、颞叶 C、岛叶 D、顶叶 10. 不属于基底核的是()。 A、豆状核 B、尾状核 C、齿状核 D、杏仁体 11. 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 A、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B、颞横回 C、额下回后部 D、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12. 听觉中枢位于()。 A、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B、颞横回

C、额下回后部 D、海马旁回 13. 视觉中枢位于()。 A、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B、颞横回 C、额下回后部 D、海马旁回 14. 通过囊膝的纤维束是()。 A、视辐射 B、丘脑皮质束 C、皮质脊髓束 D、皮质核束 15. 硬膜外麻醉是麻药作用于()。 A、脊髓前角 B、脊髓丘脑束 C、脊神经根 D、脊神经前支 16. 直接延续为颈静脉的硬脑膜窦是()。 A、海绵窦 B、直窦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结果本组72例患者72例皮瓣,57例完全成活,6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或移植皮片愈合;8例因血管变异及1例完全坏死,改用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成活均良好,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标签: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 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1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四肢皮肤 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共72处损伤,其中男59例,女13例;年龄16~54岁,中位年龄32岁。缺损原因:车祸伤35例,机器挤压伤10例,深度烧伤创面14例,肿瘤切除术后创面13例。缺损部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21例,足背足跟皮肤缺损46例,小腿骨外露及钢板5例。缺损程度: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外露、肌腱外露、血管神经外露、钢板外露,缺损面积为8 cm×6 cm至22 cm×15 cm。急诊手术16例,清创择期手术56例。 12手术方法(1)创面处理:急诊外伤在患者情况允许及彻底清创后修复; 深度烧伤在切除焦痂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后修复;良性肿瘤切除后及时修复;恶性肿瘤在术中病理报告证实切缘和基底无肿瘤细胞残留后修复创面。(2)皮瓣设计:患者平卧,下肢中立位,以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髂髌线)中点,即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一肌皮支穿支点A,髂髌线中点A至腹股沟韧带中点连线,即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1];按创面形状设计皮瓣,皮瓣大于创面10%~20%,使皮瓣上1/3中央部位于A点,术前可以多普勒探测穿支点血流回声强弱。(3)皮瓣切取:做皮瓣的内侧切口并向外侧游离至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分开肌间隙,即可见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向远端游离可见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肌皮支2~5支,游离至皮瓣的远端,再做外侧切口,并从外侧游离皮瓣向中间汇合,游离到肌皮穿支时应带部分肌袖,肌袖的大小可根据受区缺损的组织多少来决定,并根据受区决定皮瓣血管蒂长度,皮瓣断蒂后,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必要时可将股前外侧皮神经包含于皮瓣内,与受区的相应神经吻合。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缝合缩小后采用皮片移植覆盖。 2结果

解剖学 15中枢神经系统习题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的位置(B ) A 、几乎与椎管同长 B 、上端于枕骨大孔续延髓 C 、成人下端至第一骶椎下缘 D 、小元下端平第3 骶椎 E 、脊髓末端膨大称腰髓膨大 2脊髓(C ) A 、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到第2 腰椎下缘 B 、在胸段大部分有侧角 C 、有31 个节段 D 、背侧有一条深的后正中裂 E 、在新生元下端平齐第1 腰椎下缘 3成人脊髓下端平齐(D ) A 、第1 骶椎水平 B 、第2 腰椎下缘水平 C 、第3 腰椎与第4 腰椎之间 D 、第1 腰椎下缘水平 E 、第1 骶椎下缘水平 4有关脊髓的外形说法,错误的是(D ) A 、脊髓第四颈节段至第一胸节段为颈膨大 B 、脊髓第二腰节至第三骶脊髓节为腰髓膨大 C 、脊髓的末端称脊髓圆锥 D 、脊髓后正中沟有后根附着 E 、脊髓的前正中裂比后正中沟深 5成人脊髓的终丝(D ) A 、全长被硬脊膜包裹 B 、附着于骶骨的背面 C 、内有神经细胞 D 、在第2 骶椎水平以下被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 E 、在第2 腰椎处出硬脊膜,止于第2 骶骨背面下缘 6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 ) A 、第1 腰椎 B 、第2 腰椎 C 、第5 腰椎 D 、第1 、2 骶椎 E 、第3 腰椎 7 第7 颈脊髓节平对(B ) A 、第4 颈椎体 B 、第5 颈椎体 C 、第6 颈椎体 D 、第7 颈椎体 E 、第1 胸椎体 8马尾主要由(E )

A 、胸、腰脊神经根形成 B 、胸、骶脊神经根组成 C 、胸、尾脊神经根组成 D 、胸、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E 、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9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应在哪个棘突间隙(C ) A 、第于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隙 B 、第一腰椎与第二腰椎棘突间隙 C 、第三腰椎与第四腰椎棘突间隙 D 、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间隙 E 、骶管裂孔处 10胶状质属于脊髓灰质何层内的结构(B ) A 、板层I B 、板层II C 、板层III D 、板层IV E 、板层V 11后角固有核是何板层的细胞群(C ) A 、板层I 和板层II B 、板层VIII C 、板层III 和板层IV D 、板层V 和板层VI E 、板层VII 12右侧颈5 一胸2 后角受损时产生(D ) 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13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B ) A 、后角固有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核 D 、胸核 E 、中间内侧核 14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B ) A 、胸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柱 D 、中间内侧核 E 、网状结构 15关于脊髓中间外侧核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 、它形成灰质的侧角 B 、存在于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本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绪论 绪论 一、选择题 ( 一 ) 单选题 1.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 B A. 水平面 B. 矢状面 C. 冠状面 D. 横切面 2.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C A. 体表 B. 四肢的附着部 C. 正中矢状切面 D. 腹、背 3.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C A. 内、外 B. 内侧、外侧 C. 近侧、远侧 D. 深、浅 4.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 D A. 垂直轴 B. 水平轴 C. 冠状轴 D. 矢状轴 5.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D A. 正中矢状面 B. 矢状面 C. 水平面 D. 冠状面 6.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C A. 上肢下垂 B. 下肢并拢 C. 手掌相对 D. 足尖向前 7.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D A. 前后 B. 内外 C. 上下 D. 浅深 8.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B A. 近侧和远侧 B. 头侧和尾侧 C. 内侧和外侧 D. 内和外 ( 二 ) 多选题 . 1. 解剖学姿势中不同于“立正”姿势的是DE A. 身体直立 B. 上肢下垂 C. 两眼平视 D. 手掌向前 E. 两脚尖并拢向前 2. 人体的冠状面ABCE A. 与矢状轴垂直 B. 与水平面垂直 C. 有冠状轴通过 D. 与人体长轴垂直 E. 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二、填空题 1. 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 人体九大系统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3.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 按解剖学方位,人体有三种互相垂直的轴,即(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常用的面有三种即(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器官的切面有(纵切面)、(横切面)。 5. 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称(水平面);前、后两部的切面称(冠状面);左、右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正中矢状面)。 6.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病人仰卧在手术台上时,近(上)者为前,近(下)者为后;人在游泳前进时,近头者为(前),近足者为(后)。 三、正误判断、改错题 1. 描述空腔器官,近内腔为外,远离内腔为内。 1. 错,描述空腔器官,近内腔为内,远离内腔为外。 2. 通过人体正中线,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称正中矢状切面。 2. 错,经人体正中线,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切面称正中矢状切面。 3.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3. 错,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四、名词解释 1. 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 anatomy) 1. 系统解剖学: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相关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局部解剖学 (topographic anatomy) 2. 局部解剖学:按照人体局部或器官,描述人体器官的配布、位置关系及结构层次的科学。 五、简答题 1. 简述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1.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人体解剖学》试题与答案

E ?棘上韧带为连于胸?腰?骶椎各棘突之间的纵行韧带 7.膈的裂孔 A.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平第 10胸椎 C ?腔静脉孔由下腔静脉通过 E.主动脉和迷走神经通过主动脉裂孔 8.腹外斜肌 A.参与形成胸腰筋膜 B.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 C. 肌纤维方向是由外下到前上 D.参与构成腹股沟镰 9.可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 A.三角肌和胸大肌 B.三角肌和冈上肌 D. 三角肌和大圆肌 E.三角肌和肩胛下肌 10.臀大肌对髋关节的主要作用是 A. 屈B.伸C.展 D.收E.旋内 11 .有一患者,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以阑尾炎收住入院;检查发现:右下肢做后伸、外展和旋 内时明显加剧腹痛。 手术证实阑尾炎症波及右髂窝软组织充血肿胀。 试分析下列哪块肌与上述检查发 现有关: ( ) A.髂腰肌 B.梨状肌 C ?闭孔内肌 D ?闭孔外肌 E.腹横肌 12.有一患者股骨骨折,行动困 难,靠拄拐杖行走,三个月后下肢完全恢复功能,但出现患侧肩关节 外展功能障碍,体怔表现为“方肩”畸形,可能是下列哪个肌损伤: ( ) A.斜方肌 B.三角肌 C.冈上肌 D.斜角肌 E.胸大肌 13. 有一患者足呈背屈、外翻畸形,可能是下列哪个肌损伤: ( ) A.腓骨长肌 B.胫骨前肌 C.胫骨后肌 D.踇长屈肌 E.趾长屈肌 14.关于咽,下列正确的是 ( ) A ?口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B .上端附着颅底,下通食管和气管 C. 鼻咽后壁有咽鼓管咽口 D ?口咽侧壁有咽隐窝 E. 喉咽下端续气管 15.食管异物与食管癌易发生于 ( ) A ?食管穿膈处 B ?食管第四、五胸椎间水平 《人体解剖学》 选择题: 1. 计数椎骨序数的骨性标志是 A.齿突 B.隆椎棘突 C.胸椎棘突 D.腰椎棘突 E.骶椎棘突 2.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约平对 A.第1腰椎棘突B.第2腰椎棘突 C.第3腰椎棘突D.第4腰椎棘突 3.关节囊内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 颞下颌关节 B. 肩关节 C. 肘关节 4. 参与构成椎管后壁的韧带是 A.前纵韧带 B.后纵韧带 C.黄韧带 5. 有关膝关节的叙述,何者为错 ? A.由股骨下端与胫、腓骨上端构成 C.有囊内、外韧带加强 E ?可沿冠状轴作屈伸运动 6.脊柱的连结 A.前纵韧带构成椎管前壁 C.黄韧带连于相邻椎弓根 E.第5腰椎棘突 D ?髋关节E.踝关节 D.棘间韧带E.棘上韧带 B. 关节囊薄而松弛 D. 关节腔内有内、外侧半月板 B. 后纵韧带参与构成椎管后壁 D. 棘间韧带在颈部称项韧带 ( B. 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右前方 D. 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胸导管通过 E ?腱膜形成腹股沟管皮下环 ) ( C.三角肌和冈下肌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朱孜冠1综述,唐举玉2审校 1.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手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湖南长沙410008 The progress on study of 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 ZHU Zi-guan,TANG Ju-yu Department of handsurgery,Nan Hua Affiliated Hospital,Nan Hua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1,China 【中图分类号】R658.3;R61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5X (2010)03-347-04【收稿日期】2010-01-15 【作者简介】朱孜冠(1984-),男,湖南双峰人,医学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显微外科修复和手功能重建研究,现工作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E-mail:zhuziguan@https://www.doczj.com/doc/5912890019.html, 【通讯作者】唐举玉,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tjy7301@https://www.doczj.com/doc/5912890019.html,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系徐达传等[1]于1983年首先发现,随后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得到了推广应用。该皮瓣优点众多而誉有“万能皮瓣”之称,但也因其包含全层皮下脂肪和阔筋膜,部分患者受区外形臃肿、功能恢复差,供区遗 留难看疤痕甚至功能障碍。1989年Koshima 等[2] 提出“穿支皮瓣 (perforator flap )”概念,并于1993年[3] 首先报道了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 )的临床应用。ALTPF 可改善受区修复效果且尽可能的减少了供区损伤,近年来一直被广大学者所关注。为全面了解ALTPF 并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ALTPF 的定义与特征 穿支皮瓣指仅以口径细小的穿支血管(穿深筋膜后口径≥0.5mm )供血的皮瓣,它由皮肤和皮下浅筋膜组织构成,为其供血的穿支血管经主干发出后,按一定轴向穿过深部组织到达浅表皮肤[4],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ALTPF 至今尚无明确定义,结合股前外侧皮瓣和穿支皮瓣的概念,ALTPF 可定义为以穿过阔筋膜后口径仍≥0.5mm 的穿支供血,仅包含皮肤和浅筋膜皮下组织的轴型皮瓣,其轴心穿血管由旋股外侧血管系发出(含动静脉)。该皮瓣还具有如下特征:①在阔筋膜以浅切取皮瓣;②保留阔筋膜、不携带股外侧肌、不损伤股神经分支;③大腿供区直接缝合而不需植皮。 2ALTPF 的解剖研究进展 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解剖技术”对ALTPF 进行了研究,其侧重点为穿支血管在浅筋膜内走行特性和单穿支血供面积两方面。Schaverien 等[5]经“灌注-数字减影技术”对18侧标本股前外侧穿支血管末梢形态进行四维重建,发现该区穿支 均以 “树枝状”结构穿过脂肪层到达皮下形成血管网,浅筋膜内相邻穿支间存有粗大交通支;在不损伤筋膜内分支前提下于阔筋膜浅面切取皮瓣或适当削薄并不影响皮瓣成活,但非规范的手术操作则可能影响皮瓣存活面积;重建结果证明穿支在浅筋膜内走行 特征与Kimura 等[6] 临床所见一致,可归为三类:①穿支及其分支垂直穿过浅筋膜直接到达皮下(直接皮下丛型);②穿支在阔筋膜以浅平面向某个方向潜行并不断发出分支垂直经过脂肪层达到皮下(间接筋膜丛型);③穿支在阔筋膜浅面发出水平分支形成血管网,再发出分支垂直穿过脂肪层到达皮下(混合型)。Saint-Cyr 等[7]以同样方法对15具新鲜标本进行研究,认为股前外侧浅筋膜内各穿支间的交通支在压力失衡或缺乏灌注的情况下可代偿开通,为单穿支蒂大面积ALTPF 的制作提供了重要解剖依据。国内江亦恒[8]等分别对保留和破坏筋膜支的“氧化铅-明胶”灌注标本进行数字化重建,认为数字化模拟技术能够客观模拟股前外侧各皮穿支在皮瓣修薄前后供血区域的变化;股前外侧区真皮下血管丛较发达,皮瓣修薄后即使缺乏筋膜丛,其皮肤血供亦不受影响。 周鹏等[9] 对6具经氧化铅动脉灌注的新鲜尸体标本进行显影、摄片和重建,发现股前外侧大于0.5mm 穿支16支,走行于浅筋膜内的平均长度为2.63cm ,其平均供血面积为45.61cm 2,根据单穿支“解剖供区-动力供区-潜力供区”三级跨区血供特性可分别切取“10cm ×6cm ”、“20cm ×10cm ”、“30cm ×20cm ”大小的皮瓣;认为超过潜力供区的超长超大皮瓣难以成活,单穿支蒂皮瓣切取长度小于30cm 较为安全。 3影像定位技术及数字化ALTPF 研究进展 ALTPF 的血管解剖复杂且具有不恒定特性[10],术前采用影像学和数字化技术可获取轴型血管的各种信息,提高手术效率和安 全性。Yu 等[11] 认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较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更为准确可靠,粟翠英等[12]对120位健康志愿者双侧股前外侧穿支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彩色多普 勒超声能直观显示穿支管径、 管壁、走行方向与肌肉皮肤关系以及大致分布范围,可用作体表标记,也可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和评价血管质量。Rozen 等[13]通过CT-血管造影立体导向定位技术对ALTPF 进行术前定位,认为较超声技术而言其获得的穿支信息更全面、精准、假阳性率低,重建的影像可直观显示穿支血管在肌肉组织中的分布和走形情况。任义军等[14]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 前,注射造影剂通过CT 或MRI 扫描, 应用Amira4.1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轴型血管的走行与变异情况,避免术中因血管变异而导致手术失败,认为可以减少术者对经验与教训的依赖,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数字化ALTPF 因难于显示0.5mm 以下的穿支血管,目前尚未见ALTPF 内在血供结构数字化重建的临床报道。4ALTPF 的临床应用进展4.1ALTPF 修复四肢体表缺损 Wei 等[15]、Rodrigeuz 等[16]通过回顾比较研究认为在深筋膜浅面解剖ALTPF 可完整保留阔筋膜,减少供区损伤,适合修复手足及踝部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Hallock 等[17]利用5例ALTPF 修复手以及前臂的创伤缺损,认为ALTPF 供区损伤少、外形满意、功能良好,是手部创伤修复的理想皮瓣。Kimura 等将其用作手 背、虎口等部位,最大面积为“30cm ×15cm ”[18] 、最小面积为3cm × ·综述·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 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交感神经 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最新解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上课讲义

解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Al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下列各骨中,不属于长骨 A.股骨 B.肋骨 C.跖骨 D.指骨 E.肋骨

2.下列各骨中,不属于规则骨 A.蝶骨 B.上颌骨 C.筛骨 D.椎骨 E.跟骨 3.根据解剖方位,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面 A.点状面、水平面和横切面 B.点状面、冠状面和额状面

C.水平面、横切面和冠状面 D. 点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E.以上都不是 4.关于肋的组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真肋:1—7肋,假肋:8—12肋 B.真肋:1—5肋,假肋:6—10肋;浮肋:11—12肋 C.真肋:1—8肋,假肋:9—12肋; D.真肋:1—7肋,假肋:8—10肋;浮肋:11—12肋 E.以上都不是

5.骨性鼻中隔的构成 A.鼻骨和筛骨 B.犁骨和筛骨垂直板 C.额骨和犁骨 D.泪骨和筛骨 E.蝶骨和筛骨 6.眼眶内侧壁主要由下列骨组成A.上颌骨、泪骨、筛骨和蝶骨体B.鼻骨、泪骨、蝶骨小翼和筛骨C.蝶骨大冀、额骨、筛骨、蝶骨小翼

D.蝶骨大冀、额骨、颞骨和鼻骨E.以上都不是 7.肩关节脱位常见的方位是A.上方 B.后方 C.前上方 D.前下方 E.后上方 8.骨盆 A.由骶骨和两侧的髋骨构成

B.正常位置为两侧髂前上棘和两侧耻骨结节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C.借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D.骨盆上口呈水平位 E.上、下口都是前后径大于横径 9.髋关节脱位常见的方位是 A.前方 B.上方 C.内侧 D.外侧 E.后下方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均进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后,患者皮瓣功能恢复率为100.00%、骨缺损率为1.00%、感染率为2.00%、二期修整率为0;随访1年后,患者皮瓣功能恢复率为100.00%、骨缺损率为0、感染率为 1.00%、二期修整率为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病情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方式,可修复患者创伤面,促进其病情恢复。 关键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个性化手术;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主要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是近年来新型研制的手术方式,不仅对人体创伤小,还可在不伤及患者下肢血管前提下,完成手术操作,且效果显著[1]。本文旨在探索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见下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100例皮肤组织缺损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男55例、女45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5.61±7.75)岁。致伤原因:20例患者为机床切割伤,20例患者为重物压伤,20例患者为机械绞伤,20例患者为热压伤,20例患者为车祸伤。受伤部位:80例为小腿,10例为足跟,10例为前足。患者皮肤组织缺损最小面积为5 cm×8 cm,最大面积为15 cm×28 cm。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书面同意书。 1. 2 方法①急诊清创:首先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随后修复神经、血管、肌腱组织,确定好相应吻合神经和动、静脉后,制作相应大小样布,并在对侧或同侧进行穿支皮瓣移植修复。②穿支皮瓣修薄和切取:术前对患者缺损部位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可将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作为估计穿出点,将此点作为基础点,随后设计皮瓣形状以及估计缺损面积。首先可将外侧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切开,使用电凝进行止血,确定股外侧皮神经前支位置后,做好标记,随后将外侧阔筋膜切开,将皮瓣穿支完全暴露于术野,保留阔筋膜面积,维持在3.0 cm× 2.5 cm~4.0 cm× 3.0 cm, 沿着患者血管走行,游离、结扎、电凝各肌支,将血管蒂长度维持在8.0~11.0 cm,待血运正常后,以阔筋膜盘为中心,将其皮下脂肪削去、修薄,修正后其厚度约3.0 cm,待患者机体供血无异常后断蒂,供区创面植全厚皮或直接缝合。③移植:将皮瓣移至相应静脉或动脉,并对其进行吻合,皮肤全层缝合,并关闭创口,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 1. 3 观察指标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效果,且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观察其恢复情况。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VOL.34NO.12016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 唐举玉1,魏在荣2,张世民3,汪华侨4,章一新5,顾立强6,刘元波7,沈余明8,路来金9,王欣10,徐永清11,梅劲12,张家平13,赵洪伟14,王健15,章伟文10,韩岩16,郑和平17,劳杰18,陈宏10,巨积辉19,陈世新12,王达利2,柴益民20,穆籣21,刘小林6,唐茂林12,徐达传22,侯春林23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 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3.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4.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 5.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6.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外科;7.中国医学科学 院整形外科医院四肢重建外科;8.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9.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外科;10.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 11.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骨科医院;12.温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13.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科;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口腔医院; 15.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外科;16.解放军总医院整形科;17.南京军区福州总院;18.上海华山医院手 外科;19.苏州瑞兴医院手外科;20.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2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2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Experts consensu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perforator flap TANG Ju-yu 1,WEI Zai-rong 2,CHANG Shi-min 3,et al. 1.Department of Hand and Microsurgery,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8,China; 2.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563003,China; 3.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urgery,Yangpu Hospital,Tongj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90,China 【中图分类号】R616.2;R622【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16.01.002 皮瓣手术的应用在人类史上已有两千多年,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最初的局部旋转皮瓣和后来的远位带蒂皮瓣、游离皮瓣、带血管蒂皮瓣、穿支皮瓣等阶段。近40余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诞生解决了小血管吻合难题和显微解剖研究深入认识了皮瓣的血供规律,先后诞生了游离皮瓣和穿支皮瓣。游离皮瓣解决了过去处理极为棘手、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法修复的创面难题,是皮瓣外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穿支皮瓣突破了深筋膜血管网是皮瓣赖以生存必备条件的传统观念,使皮瓣移植迈向了“自由王国”,实现了以最小的供区损害获得最佳的受区外形和功能,代表目前皮瓣外科的最新进展,是皮瓣外科发展史上又一次飞跃。 穿支皮瓣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有些领域已跃居国际领先水平,为了更好地推广与普及穿支皮瓣技术,促进我国皮瓣外科规范、健康发展,有必要探讨和制订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 传统的皮瓣应用原则包括:“以次要部位修复主要部位、宜近勿远、宜简勿繁、宜带蒂勿游离”。这一原则在皮瓣外科技术发展早期和对皮瓣外科技术初学者来说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这个阶段,由于没有完全突破皮瓣成活的瓶颈,不管是对术者还是对患者而言, 皮瓣成活、创面愈合即为成功。随着皮瓣外科发展,皮瓣移植技术日趋成熟,许多单位皮瓣移植成功率已达95%以上,皮瓣移植成活、创面愈合已不是难题,术者和患者更多关注受区外形与功能的恢复及供区外形与功能的损害。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皮瓣存在下列问题:①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效率低,存在组织浪费(近蒂端),供区不能直接闭合,需要皮肤移植,存在第二供区损害;②带蒂皮瓣(如交腿皮瓣、交臂皮瓣、腹部带蒂皮瓣、邻指皮瓣等)不能一次完成创面修复,蒂部组织浪费更大,固定时间长,病人痛苦增加,供区损害较大;③带血管蒂(轴型血管)皮瓣修复效率提高、皮瓣组织浪费减少,但修复较大创面时皮瓣供区也难以直接闭合, 供区大面积植皮对第二供区会造成较大损害,对损伤严重的患肢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为此,皮瓣外科技术成熟的显微重建中心在临床多已突破传统的创面重建阶梯原则,根据患者需求、受区重建要求采用电梯重建原则,自由选择最佳的供区,包括游离皮瓣移植或游离穿支皮瓣移植,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 穿支皮瓣技术诞生后使皮瓣移植实现了供区选择自由化、皮瓣切取微创化、皮瓣受区与供区美观化,达到了“成活、功能、外形和供区微创”的完美统一。传统的皮瓣阶梯选择原则已不能完全适用当今皮瓣外科发展,当今皮瓣移植不能仅以皮瓣成活、创面愈 【收稿日期】2015-11-10 ·专家共识· · ·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