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人民版选修三:专题3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选修三:专题3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选修三:专题3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选修三:专题3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学案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教材整理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使德国出现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②纳粹党利用当时的民族复仇情绪和人们对现实状况的强烈不满,赢得各个阶层的大力支持。

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2)内外政策及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政治上

a.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解散资产阶级政党,使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的政党。

b.1934年8月,希特勒自任国家元首和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

②经济上: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把国民经济迅速转入军事化轨道。

③军事上: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一支庞大军队。

2.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

①经济:经济危机使日本工业总产值下降,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多,农民破产,社会矛盾尖锐。

②政治: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要求在天皇制下建立法西斯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

(2)过程

①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整个中国东北。

②1936年,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二二六兵变,最终确立了法西斯在军部的统治地位。

③二二六事件后,日本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

④日本在中国不断扩大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步形成。

[课中思考]德、日两国的法西斯政权在建立方式、政权特点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示】①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的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实力大增;日本则是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

②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通过取缔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政党而建立起来的法西斯纳粹党一党专政。而日本法西斯政权主要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形成的,是在军部与政党内阁以及军部内部的斗争中实现的。

③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其针对的目标首先是国内的革命力量。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以后,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日本首先发动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教材整理2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原因: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遭受沉重的打击,墨索里尼企图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2)概况: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不久,吞并埃塞俄比

亚。

(3)英、法、美的政策:对意大利进行了经济制裁,但并未对意大利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1)背景:1936年,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内战爆发。

(2)概况:德、意联合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

(3)英、法、美政策:英、法两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4)结果:反法西斯力量无法获得物资和军事支援,遭受了严重打击;法西斯分子却获得了德、意的大力支持,法西斯气焰更加嚣张。

3.日本扩大对华侵略

(1)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938年底,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2)滔天罪行

①1937年12月13日,制造南京大屠杀,中国遇难者总数达30万人以上。

②七三一等日军部队在中国实施了极其残忍的人体细菌实验、细菌战和化学战。

③日军对华北游击区实行“三光”政策。

教材整理3慕尼黑阴谋

1.背景

(1)1938年3月,希特勒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武装吞并了奥地利。

(2)希特勒利用苏台德问题作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突破口。

(3)英、法不愿冒大战的风险,极力压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希特勒的蛮横要求。

2.慕尼黑会议

(1)时间:1938年9月底。

(2)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

(3)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①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中政治选修3选考真题

专题一: (2016年4月选考)34、【加试题】某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其代议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据此判断,该国 A、是多党制国家 B、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C、可能是议会制国家 D、可能是总统制国家 (2016年10月选考)33.2016年6月2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依据上合组织宪章,签署了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义务的备忘录,打开了“扩员”的窗口。这说明国际组织 ①由常设机构处理日常事务②由多个国家的政府组成 ③有其特定的宗旨和原则④独立运作并自主开展活动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17年11月选考)33.【加试题】近代以来,民主共和制之所以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最好的政治外壳和有效的国家管理形式,是因为 A.唯有这一外壳才使资产阶级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统治 B.君主立宪制并不适合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运行 C.采用这一外壳可以掩盖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 D.采用这一外壳可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多数人的统治 专题二 (2016年10月选考)34.英国“脱欧”公投结束、卡梅伦宣布辞职后,保守党党代会选举特雷莎.梅为新党首。随后英国女王任命特雷莎.梅为新首相并授权其组阁。由此可见,在英国() A.首相拥有党政大权 B.国王拥有一定的人事任命权 C.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D.党首担任政府首脑 (2017年4月选考)33.【加试题】日前,由英国内阁提交的脱欧法案在下议院获得通过,上议院最后也向下议院妥协,通过这一法案。在女王批准该法案后,内阁启动了脱欧程序。恰在此时,苏格兰要求再次举行独立公投,内阁首相严辞拒绝了这一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英国 A.采用地方集权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B.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C.上议院和下议院在立法方面有同等权力 D.内阁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政治外壳 (2015年10月选考)41.【加试题】2015年3月30日,英国女王同意首相卡梅伦提出解散议会、举行大选的请求。5月8日,在新一轮大选中保守党赢得下院650个席位中的331席,工党赢得232席。大选结束后,女王召见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随后,卡梅伦提出内阁名单,经女王任命后组成新内阁。 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英国保守党与工党的政治关系。(2分) (2)分析材料体现的英国国王、首相各自拥有的权力。(7分) 解答:(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 (2)女王同意首相卡梅伦提出解散议会、举行大选的请求,并根据议会选举结果,任命多数党领袖卡梅伦为首相,根据其提名任命内阁成员。这表明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其拥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5分)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8.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0.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教案(高三历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问题导学 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 ——《凡尔赛和约》材料二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德国兵役法》(1935年)(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二、慕尼黑阴谋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下图漫画中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 (1)材料一中的“狗”代表哪一个国家?这只“狗”为何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吠叫? 材料二照片中英国首相张伯伦自慕尼黑回国,声称已赢得“我们时代的和平”。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那只“狗”不会咬人的证据。 (3)请你对这只“狗”的行为作一评述。 全面认识西方国家推行的绥靖政策 (1)含义:绥靖政策是一战后某些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确保既得利益,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的一种妥协、纵容的政策。 (2)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①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受到极大削弱,导致其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②1929年经济大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③因一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 ④法西斯国家巧妙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⑤英、法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3)实质: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一种绥靖政策。 当堂检测 1.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如今在思想知识界及政治舞台上,共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共产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势力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三股势力”的典型代表是() A.苏、日、德B.中、美、日 C.中、美、德D.苏、美、德 2.20世纪30年代后期,许多西班牙人移居到拉丁美洲,他们为拉美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及文化多元化作出了贡献。其“移居”的主要背景是()A.同属拉丁语系B.西班牙内战 C.受经济危机影响D.二战爆发 3.“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高中政治选考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一课、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本质: (1)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国家本质: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 按照国家性质划分,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专政与民主: (1)专政的含义: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民主的含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3)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二者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3)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即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课、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4、现代国家管理形式(政体)的基本类型 --- 三种政体的比较: 基本类型: (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2)民主共和制(议会制与总统制) 内容: ①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及职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世袭、象征性、无实权。 议会制:选举,虚位、无实权。 总统制:选举,有实权。 ②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 议会制:议会。 总统制:总统。 ③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议会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总统制: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④议会产生的方式及职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议会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总统制:选举,立法、监督权。

高中政治选修全部内容

政治选修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 的组织形式。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并服务于国体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 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③国体和整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政体的分类: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分为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3、议会制: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任命。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或由政府首 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总统制:总统担任国家 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4、单一制国家的特征: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联邦制国家:联邦和其组成单位分别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以及各自的权利机关体 系。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法主体。 5、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 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6、怎样维护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的团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不 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 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7、国际组织的分类:①按照成员的性质,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②按照地理范围,世界性国际 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③按照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8、国际组织的作用:①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国际组织参 与国际事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某些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 霸权的工具。 9、英国国王的作用:①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②是英国政党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协调者和缓冲器。③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作用。④成为联系英联邦各成员国的纽带。 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 的,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这一政体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①英王和王室逐步演化 为贵族的资产阶级的代表。②议会:上院主要由贵族组成,下院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掌控,议会的上院和下院 没有本质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力。③保守党和工党没有根本区别,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 产阶级利益。 11、法国政体的特点:①半总统半议会制②实行行政双头制(总统和总理由基本分工: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 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 济)③多党制 12、英法两国政体的不同点:政体: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半总统版议会制政体。 ①议会: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②国家元首:英国国王一般只承 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君主”;法国总统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③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 法国是多党制,由议会多数派组成多党联合政府。④政府首脑: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大; 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小。 13、英法两国政体的相同点:①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来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 都是资产阶级政权,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②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英法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③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英法两国都出现了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④从困扰和弊端来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渐趋成熟,但它们同样面临着困扰和弊端。这些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所导致的,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 14、美国联邦制的特点:①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利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利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利 ③联邦地位高于州 15、美国联邦制利弊:优点:①联邦制是调和资产阶级内部矛盾的有效形式②联邦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弊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 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

政治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汇编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必背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1、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高中政治选修二重要知识点复习提纲

经济学常识复习资料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 一、1、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 (1)主要观点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⑵简要评析 ①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②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2.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基本观点 ⑴基本观点 ①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②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市场,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 ⑵评析 ①科学性。认识到市场通过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未能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分等问题。 3.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⑴主要观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别国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⑵评析: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二.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理论 1.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是影响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家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资本积累来自利润。主张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2).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3).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李嘉图的上述认识,从质的方面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4).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相对工资是

高三政治复习: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最新考点知识归纳梳理(专题二)

2009 年高三政治复习: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最新考点知识归纳梳理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国王 一、“光荣革命”与英王的保留英国政体的显著特征是存在君主。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形式上有权任命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有权批准法律。但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制约,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二、英王的现代职能与危机 1、英国国王的作用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维持英联邦的团结。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的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2、英国王室的危机对英国王室的社会功能提出质疑;认为英王代表着特权阶层利益,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纳税人每年为王室提供巨额资金是否值得;王室内部的丑闻打破了王室充当道德模范的神话,加深了王室的困境,引发了争议。 3、决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的因素决定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到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一、至尊的议会 1、英国议会是“议会之母” :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1688 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逐步获得至尊无上的地位,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后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制,因此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 。 2、英国议会的地位及上、下两院的权力议会是英国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有上议院和下议院组 成。英国议会下院历来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上院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表现在监督下院工作、协助下院立法、通过行使“延搁权” 修改或否决议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20 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议会的工作日程也受内阁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下院多数党组成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它们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代价。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背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 背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政治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备知识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考点1: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考点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考点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相互区别 两者含义不同。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相互联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考点4:代议制的含义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考点5: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1)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①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②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相对于君主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基本管理形式。 (2)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国家领袖 轴心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 总理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 党) 意大利贝尼托·墨索里 尼 意大利王国首相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日本裕仁日本天皇大本营·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人物职务政党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总统民主党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首相保守党 中国蒋中正(蒋介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 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 根本原因 一、是由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起的。经济上,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对其的严惩和限制,(军队中没有100名以上的年轻人,没有总参谋长,没有重炮或军用飞机,没有超过9840吨级的舰只,这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条约给德国的规定,其目的是在德国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随着失败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马克的下跌,大范围的失业,德国也不能对任何国家产生经济或贸易上的威胁。但 在1932年的选举中,德国国社党赢得37%选票,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实际上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他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就已很清楚地阐明了奋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练习人民版选修3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一、选择题 1.(原创题)日本的法西斯组织很多、形形色色,其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专政,在这些法西斯组织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法西斯势力是( ) A.日本天皇B.日本军部 C.日本海军D.纳粹党 解析:日本是通过中下级武士开展倒幕运动、再进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封建残余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军部,故军部是日本势力最大的法西斯组织。 答案:B 2.(原创题)《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它是英法牺牲弱小国家满足德国法西斯欲望的产物。但它却符合国际条约( )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非战公约》D.《五国条约》 解析:《非战公约》主要废弃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国际争端,故英法虽然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也做到了没有使战争在当时爆发。故选C。 答案:C 3.下图为参加慕尼黑会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希特勒和意大利的首相墨索里尼,请判断谁是希特勒(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左臂上的“”纳粹党符号可以看出④是希特勒,故选D。 答案:D 4.(原创题)日本原计划速战速决,用3个月的时间灭亡中国。结果日本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海军、空军和最精锐的陆军20多万人,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鏖战,才攻占了中国最大的城市。这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B.大战台儿庄 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解析:根据“中国最大的城市”可以判断该市为上海,而日军历时3个多月进攻上海的

战役为淞沪会战。淞是吴淞口,在黄埔江下游,为上海的门户;沪是上海的简称,故选D。 答案:D 5.日本政府的一次声明称:“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10 400人,而在其周围有22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当时日本“先发制人”的真实背景是( ) A.日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掠夺中国财富以医治创伤 B.日本制定“基本国策纲要”,要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C.蒋介石推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D.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使日本加快侵略步伐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南满铁路”可判断这是考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日本受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需要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嫁危机,故选A。B、C、D都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 答案:A 6.西班牙内战时,英国与法国实行的“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侵略政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客观上限制了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进行援助 B.直接支持佛朗哥叛军 C.直接支持德、意公开干涉西班牙 D.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器援助 解析:英法名义上是对西班牙交战双方都不提供武器,但听任德意法西斯国家从英法两国购买武器后提供给佛朗哥;由于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没有这样的盟友(苏联无权从英法手中购买武器),也就在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装援助,故选D。 答案:D 7.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意大利正在(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进攻埃塞俄比亚 C.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 D.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叛军 解析: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和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都是在1935年。A项发生于1922年。C项发生于1937年。D项发生于1936年。 答案:B 8.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民族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A.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题

训练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一、选择题 1 ?在资本主义企业中,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 资本主义 工资是 () ①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劳动力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③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的绝 大部分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Ao ?@ B 。Co ②④D.②③ 2。 剩余价值是 () A.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B. 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 C o 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 3。 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 ①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②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 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③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 一左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 ④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 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B. ②?? Co ??④ 4. 关于剩余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②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 ③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④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 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③④ Bo ③ Co ??④ 5.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 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 ) A.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 Ao D. ?(2X4) Ao D.②??

高二政治选修3全套练习题专题三

第三专题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美国宪法对联邦和州的立法权限做了比较明确的划分,联邦和州分别在各自的立法权限范围内进行立法。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了联邦和州立法权限划分的准则:联邦拥有宪法“授予的权力”,州拥有“保留的权力”。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有以下特征() ①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②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③联邦与州的分权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④联邦地位高于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美国建国以来,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争夺从未停止过,关于二者的权力,下 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各州政府官员由总统任命②都享有对人民的直接管辖权 ③各州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 ④联邦与州都拥有外交权,是独立的国际交往主体 A.②③④ B.② C.②③ D.①②④ 3.下列说法不符合美国联邦制的是() A.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B.联邦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C.美国内战的结束有利于联邦制的巩固 D.“州权主义”活跃有利于联邦制的发展 在选举中,政党的命运取决于选票,两党为争夺民众,不得不竞相提出符合选民利益的政策主张。据此回答4-5题。 4.这些政策和立法在客观上() ①.反映了一定的民意②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有利于政治体制改进 ④.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④ D.②③ 5.这些政策和主张不能体现其实质的是() ①.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②为了争取民意,满足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③.为了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得到保障④.使本政党兴旺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③④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背)

政治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备知识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考点1: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考点2:专政与的关系 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围,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考点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相互区别 两者含义不同。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相互联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考点4:代议制的含义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考点5: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制与君主立宪制。(1)制与君主立宪制 ①制 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政体。在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②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相对于君主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基本管理形式。 (2)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①议会制:又称阁制、议会阁制、责任阁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遗产 一、1、斯密的劳动与分工理论 (1)主要观点 ①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的政策。 ⑵简要评析 [ ①看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难得可贵的。 ②但他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2.斯密关于市场的作用与自由放任政策的基本观点 ⑴基本观点 ①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他认为增加社会财富的途径,一是扩大社会分工,二是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反对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②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的过程中,人们会受到“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市场,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 ⑵评析 ①科学性。认识到市场通过供求、竞争和价格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积极作用②局限性。未能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单

纯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分配不分等问题。 ` 3.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⑴主要观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别国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⑵评析: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二.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理论 1.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是影响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家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资本积累来自利润。主张降低地租的方式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2).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3).按照李嘉图的观点,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李嘉图的上述认识,从质的方面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 (4).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5).李嘉图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观点。 ①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是工人获得的名义工资;工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是工人获得的实际工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全面总结--新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归纳集合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