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练习试题(附详细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练习试题(附详细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练习试题(附详细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练习试题(附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胪溪中学试卷

高一地理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读“我国东部某市2000~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及未来2年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所示2000-_2016年中,该市人口总量达最大值的年份是( ) A .2000年 B .2006年 C .2014年 D .2016年

2.2008年后人口 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该市( ) A.产业转移和升级 B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C .出现逆城市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答案】 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左纵轴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右纵轴是人口机械增长率。根据曲线判断,该市人口总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人口总量不断增加,最大值年份是2016年,D 对。

2.2008年后人口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最可能是该市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需

要的劳动力人口减少。A 对。居住用地紧张不是迁入人口下降的原因,B 错。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没有逆城市化现象,C 错。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小于0,呈波动状态,D 错。 考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总量变化,人口迁移的原因。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

3.据表可判断:( )

A.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B.C 省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C.B 省发展耗水型产业的条件最佳

D.D 省城市人口数量最多

4.表中A 、B 、C 、D 代表的省区依次是:( )

A.青海、黑龙江、河南、浙江

B.河南、青海、浙江、黑龙江

C.青海、河南、黑龙江、浙江

D.河南、青海、黑龙江、浙江

【答案】 3.B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资料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B 城市,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大,A 错;C 省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B 正确;B 省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发展耗水型产业的条件最差,C 错;D 省城市化水平最高,但不等于城市人口数量最多,D 错。选B 正确。

4.A 水资源丰富,耕地广,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应是青海;B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大,水资源短缺,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应的应是华北地区的省份-河南;C 省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持衡,城市化水平较高,对应的是东北地区-黑龙江;D 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面积小,水资源相对充足,应是南方沿海发达省份-浙江。选C 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资料分析能力和中国地理。

图为“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数及增长率统计图”。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第3页 共72页 ◎ 第4页 共72页

5.我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处于( ) A .原始低增长阶段 B .加速增长阶段 C .增长减缓阶段 D .低增长阶段

6.“单独两孩”政策逐步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 C.城市化水平得以提升 D.男女比例出现较大波动

【答案】 5.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5.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目前的人口再生产处于低增长阶段,已步入现代型增长模式。

6.“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可能是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自然增长率提高,因此A 正确;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比重逐渐上升,仅靠“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短时期内老龄化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B 错误;“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没有直接影响,C 错误;男女比例不会出现较大波动,D 错误。 考点:我国的人口问题

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7.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正确的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甲 B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 .丙国正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

D .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8.目前,甲国应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的( )

A .原始低增长阶段

B .加速增长阶段

C .增长减缓阶段

D .低速增长阶段

【答案】 7.D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乙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国,因此该国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丁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人口出现负增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8.甲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3%,应处于加速增长阶段。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9.推动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B.各国经济收入的差异

C.各国自然资源的差异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当今,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故选B

考点: 人口迁移

10.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 .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C .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D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1.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 .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答案】 10.C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0.由表格数据可知,男性15至44岁共39.82万人,相应年龄的女性为48.73万人。因此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C 正确。

11.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的因素。迁入人口对迁入地区经济环境影响有利有弊。如增加大量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当地就业紧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加大等。故D 正确。 考点: 人口流动与迁移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市2000-2008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以下问题。

12.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A .2003年 B .2005年 C .2007年 D .2008年 13.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

市(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 .出现逆城市化

C .产业升级和转移

D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答案】 12.D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2.该时段内,该市自然增长率为负或零增长,机械增长率一直是正,两者相加为正,说明人口一直在增加,则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最后的年份2008年。

13.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结合选项,产业转移和升级导致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没有直接联系,我国目前还没有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居住用地紧张一直存在,只有C 项符合条件。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下列分别是某国的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以及某年的人口金字塔图。

14.该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人口总数逐年下降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

D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 15.人口金字塔反映的年份是( ) A .1982年 B .1990年 C .2000年 D .2010年

【答案】 14.B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14.读图,该国人口老少比稳定上升,说明老年人口占比例不断增大,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逐年上升, A 错。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老少比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B 对。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说明人口平均年龄上升,C 错。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D 错。

15.根据右图中数值分析,14岁以下少年儿童占的比重约7﹪,65岁以上人口约占3.5﹪,老少比约为50﹪。根据左图曲线判断,约是2000年,C 对。 考点:主要人口问题,人口金字塔。

下表数据为“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表”。

16.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正确的判断是( ) A .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 .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17.2010年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比苏北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南经济发展水平比苏北高 B .苏南人口出生率比苏北高 C .苏南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D .苏南的水热资源比较丰富

【答案】 16.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1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小于苏南、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该省人口数量受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的共同影响,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17.苏南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苏北高,工资和收入水平较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因此2010年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比苏北高。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第7页 共72页 ◎ 第8页 共72页

下图为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2020年该省的老年人口数约为( ) A .750百万 B .800百万 C .850百万 D .900百万

19.2013~2020年( )

A .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B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 .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D .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20.如果该省2014年后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则之后十年内,该省( ) A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B .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C .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答案】 18.B 19.A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18.读图得知,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约3160万,老年抚养比25%,少儿抚养比约35%,所以劳动年龄占100%-25%-35%=40%。根据“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所以老年人口约316百万÷40%=790百万。选B 。

19.根据图中数据显示,人口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一直是增长的,且增长状况是先慢后快。所以本题选择A 选项;图中体现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先升高后降低,而不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B 选项错误;2016年为劳动年龄人口的最大峰值,不是总人口的最大峰值,C 选项错误;图中显示2013~2020年期间,左侧的总数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指标,右侧的百分比为抚养比的指标。D 选项人口总扶养比=少年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所以一直在上升,D 选项错误。 20.“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会改变人口增长低缓的状况,但不会带来大幅的人口增长,但会使得人口的峰值推迟;十年内新增的人口不会转变为劳动年龄的人口,所以“用工荒”问题不会因此而缓解;十年内新增的人口又成为新增的少儿抚养对象,加大了少儿抚养比,提高总抚养比;老龄化问题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应继续重视老龄化产业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读 “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

21.图中导致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省际人口的迁移 B .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C .人口寿命的延长 D .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

22.2014年我国“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这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 .社会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 B .造成性别比失调 C .人均GDP 快速增长 D .可暂时缓解老龄化

【答案】 21.A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江苏、广东两地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这主要和这两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慢有关;预测2050年上述两省老年人口比重将低于全国平均值,而广西、贵州两省老年人口比重将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值,这主要是因为这两省经济较为落后,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向省外迁移,省内老年人口比重增长。

22.我国“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适当的放宽了生育制度,可能是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可能暂时缓解老龄化现象。

考点:我国人口问题

截至2014年3月,全国已有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23.我国启动此项政策的国情是因为( ) A .人口死亡率增高,老龄人口增多

B .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C .经济增长快,环境承载力提高

D .人口出现负增长,总人口下降 24.到2030年,此项政策将( ) A .就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 .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 .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

D .降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

【答案】 23.B 24.D 【解析】 试题分析:

23.由于我国长时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所以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劳动力将会出现不足,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会加重,为了缓解此问题,所以启动此项政策;

而此项政策,不会减少老龄人口的数量;环境承载力没有提高;我国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总人口数量还在增加。故选B 。

24.到2030年,这部分人口正是求学年龄,所以就学压力加大,对就业影响不大;因老年人口数量不会减少,所以养老金支付总额不会减少;因出生人口数量较少,对我国现在性别比影响不大;而会影响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受此影响,会降低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故选D 。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25.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中,最可能分别表示贵州和上海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6.近年来,我国某省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大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 .技术人才外流 C .水资源匮乏 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答案】 25.C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上海市户籍人口约1600万人,常住人口约3000万人,与图中数字④相近。贵州省约3800万人,常住人口约3500万人,与图中③相近。所以C 对。

26.近年来,我国某省人口迁移率,指的是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大下降,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导致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迁入人口减少,A 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会是技术人才外流,B 错。与水资源无关,C 错。主要是迁入减少,不是本地人口外行,D 错。 考点:我国各省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人口迁移率的变化。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27.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8.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 .人口密度 B .人口容量 C .人口构成 D .人口素质

29.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 27.D 28.B 29.B 【解析】 试题分析:

27.生态移民就是由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三峡区移民是为了修建水库而进行的移民为工程移民,东部知青迁入西部边疆是国家政策,属于政治因素。

28.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带来因人口迁入诸如:人口压力、资源紧张、社会稳定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29.我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各地区文化存在差异。京津沪地区位于华北地区,故应该是华北平原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特点。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迁移及文化差异。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30.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均GDP 水平越高,则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31.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第11页共72页◎第12页共72页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

30.C

31.D

【解析】

试题分析:

30.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人均GDP最高的是浙江省,但对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却是河南省,所以A选项不正确;

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大的是浙江,所以B选项也不正确;人均GDP最高的浙江省,

城市化水平也是最高的,而且两者是呈正变化的,所以C是正确的;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对水资源的压

力是最大的,故选C.

31.青海城市化水平低,人口少,技术落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是最差的;河南是四省区中最缺水的,所

以不能发展耗水多的产业;浙江对耕地的紧缺度最大,所以是不能发展用地多的产业;黑龙江的人均耕地是

最多的,而且水资源也丰富,可以发展商品农业,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资源及经济的有关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入户。读上海市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比分布(2010

年)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2.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近郊区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心区

B.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

C.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

D.远郊区迁入人口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33.外来入户人口对上海区域发展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就业机会

B.增加交通和环境压力

C.推动城郊农业现代化

D.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

32.BC

33.BD

【解析】

试题分析:

32.根据图中中心区和近郊区面积及人口柱可知,图中中心区人口密度大于近郊区人口密度;由图可知,近

郊区外来人口柱高,说明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中心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少;远郊区

人口较多,也有一定外来人口迁入,故农业生产活动不是主要产业。

33.外力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对上海市的交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

但同时可以促进与外部地区的文化交流;外来人口增多,不会扩就业机会;农业现代化依靠的是科学技术,

不是外来人口。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与人口。

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4.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5.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答案】

34.C

35.A

【解析】

试题分析:

34.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也叫迁移增长)。读图,在①、②时期,人口增长为负值,

A、B错。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但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且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呈现正增

长,C对。④时期人口增长率值更大,不是开始时期,D错。

35.读乙地区图,①至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到③时期为最大值,A错,D对。

③时期以后到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不断减少,到⑤时期为最小值,B错。②时期未到最大值,

C错。

考点:该考查人口增长。

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它可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下表为

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劳动参与人口最少

B.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高于男性

C.劳动参与率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

D.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37.对我国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A.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 B.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C.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 D.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答案】

36.C

37.D

【解析】

试题分析:

36.印度的人口基数大,所以劳动参与人口多;女性劳动参与率在各国均低于劳动参与率,可以推测男性拉

动参与率大于女性;根据表中四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劳动参与率不能判断出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

正相关或是负相关。故选C。

37.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劳动力充足会造成劳动力剩余,就业部充分,劳动参与率下降,A错;经济发展水

平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与我国现状不相符,故BC错;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低,就要做更多的工作,

来增加收入,劳动参与率高。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问题。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

尔(面积1.14万平方千米)举办。读两国简图,回答下列小题。

38.近年来,卡塔尔出现外籍人口大量迁入的现象,导致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该国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吸引人们大量涌入

B.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

C.该国政治稳定,成为周围动荡国家人们的避难所

D.该国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

39.两国在农业生产中垦殖指数都不高,其自然原因()

A.相同,都是因为水资源缺乏

B.不同,俄罗斯地广人稀,卡塔尔地少人多

C.不同,俄罗斯气温低、冻土广布,卡塔尔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相同,都是因为地形崎岖所致

【答案】

38.B

39.C

【解析】

试题分析:

38.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卡塔尔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不适合居住;该国及其邻国政

治比较稳定,不会成为避难所;位于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该国

没有大型的沙漠化防治工程的建设,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39.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夏季短,农作物生长期短,

只能一年一数,且冻土面积大,适合发展农业的耕地面积少;卡塔尔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降水少、

沙漠广布,水源十分缺乏,不是发展种植业。

考点:该题考查世界上的国家。

下图表示1978~ 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

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0.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劳动力日趋紧缺

41.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

【答案】

40.B

41.D

【解析】

试题分析:

40.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甲曲线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增加,使得该城市人口将大大增加,加重该城市人

口压力,B项正确。

41.丁曲线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差减少,应该为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浙江省符合题意,D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人口的数量变化原因

42.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第15页 共72页 ◎ 第16页 共72页

A .甲→乙→丁→丙

B .乙→甲→丁→丙

C .丙→乙→甲→丁

D .丁→甲→乙→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增长减缓阶段(高、低、高)和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符合的是丁→甲→乙→丙。正确答案选D 。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四个阶段。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43.若a 、b 、c 、d 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 ,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

C.c

D.d

44.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 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 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 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 >Y >X

B.X >Y >Z

C.Y >Z >X

D.Z >X >Y

【答案】

43.D 44.D 【解析】 试题分析:

43.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若a 、b 、c 、d 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 ,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 ,所以本题D 正确。

44.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 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 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 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Z >X >Y ,所以本题D 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45.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 A .迁入率持续上升 B .迁出率持续降低

C .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46.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 A .上海 B .安徽 C .湖南 D .河南

【答案】 45.D 46.A 【解析】 试题分析:

45

.观察曲线图变化,在1995~2009期间该省的人口迁出率和迁入率有升有降,机械增长率(迁入率 — 迁出率)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即: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所以选D 项。

46.现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人口从欠发达地区迁入发达地区,该省的人口迁入率在1995~2009期间一直大于人口的迁出率,该省在此期间为人口净迁入省份,应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选A 正确。

考点:人口迁移

47.下表是我国某城市1982—2010年幼年人口与老年人口分别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影响2000年后老年人口比变化的原因,与下列哪种现象关系最密切( )

A .人口政策强调晚婚与晚育

B .生育率下降,幼年人口减少

C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大量人口迁入城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数值,2000年后,老年人口比下降。人口政策强调晚婚与晚育,只是生育率下降,可能老年人口比升高,A 错。生育率下降,幼年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上升,B 错。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与老龄化无关,C 错。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劳动力人口比增加,导致幼年人口比与老年人口比都下降,D 对。 考点:影响幼年人口比与老年人口比的因素。 “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图反映了人口增长与构成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48.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49.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

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

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答案】 48.B 49.A 【解析】 试题分析:

48老龄化趋势显著,B 49命,A 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50.新疆( )

A .2010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 .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 .农业人口2010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51A B C .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D 52A .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C .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答案】 50.A

10?左右,已接近“三低”模式,A 对。中国的人口密度/ K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 错。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2010年比A 错。D 错。

A 对。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C 错。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生物资源少,D 错。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

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

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题。

) ) 2015年前后我国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口比重大,青少D 正确。

第19页 共72页 ◎ 第20页 共72页

考点: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回答下列各题。

55.下列不属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是( ) A .人口基数大 B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 .人口素质低 D .老龄化严重

56.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目的是( )

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③减轻国家负担

④放弃计划生育政策 ⑤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答案】 55.B 56.B 【解析】 试题分析:

55.中国的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低,老龄化严重,A 、C 、D 属于。我国人口模式是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 不属于,选B 。

56.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出生率,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①对。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②对。不能减轻国家负担,③错。没有放弃计划生育这一基本政策,④错。减缓老龄化程度,有利于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⑤对。所以B 对。 考点:中国的主要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及调整措施。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57.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58.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59.四省中关于所在地地域文化描述正确的是( )

A.青海主要位于青藏高原文化区,农业以畜牧业和绿洲农业为主,尤以优质棉花和甘甜的瓜果著称

B.河南主要位于华北平原文化区,饮食多面食,服饰多为棉装,传统民居为泥草房和泥瓦房

C.黑龙江位于东北黑土文化区,位于温带森林草原地区,棉、皮服饰,饮食多杂粮,民间文艺代表是泼辣幽默的东北二人转

D.浙江主要位于华南妈祖文化区,有干湿季之分,米食为主,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答案】 57.C 58.D 59.C 【解析】 试题分析:

57.根据材料,根据表格中数值,四省中人均GDP 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大小不是正相关,A 、D 错。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对耕地压力也不是正相关,B 错。表中人均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C 对。

58.四省中青海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不适宜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A 错。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大,说明人均水资源短缺,不能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B 错。浙江地形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不适宜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C 错。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D 对。

59.青海主要位于青藏高原文化区,农业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尤以青稞著称,A 错。河南主要位于中原文化区,饮食多面食,服饰多为棉装,传统民居为砖木结构,B 错。黑龙江位于东北黑土文化区,位于温带森林草原地区,棉、皮服饰,饮食多杂粮,民间文艺代表是泼辣幽默的东北二人转,C 对。浙江不属于华南,也是妈祖文化区,位于季风气候区,米食为主,崇拜海神,敬奉妈祖,D 错。

考点:不同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向比较,区域产业发展条件,地域文化差异。

60.如下图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地域,有关甲、乙、丙三地域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是由于文化教育引起的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迁移

C.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前者属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后两者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到城市,从甲地迁到乙、丙两地;这种人口的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加快经济发展,缩小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考点:人口迁移

图为1971-2009年世界、东亚、中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GDP 增长率(%)”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题。

61.图中表示东亚数据曲线的是( ) A .Ⅰ、① B .Ⅱ、② C .Ⅱ、③ D .Ⅲ、①

62.关于图中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显示我国人口负担均较重 B .东亚经济增长高于世界水平

C .图中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率(GDP )与人口变化呈相关性

D .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经济(GDP )增长呈正相关

【答案】 61.D 62.C 【解析】 试题分析:

61.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世界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世界领先,II 是中国;中国的人口总数多,目前劳动人口占比重还是很大的,③是中国;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III 是东亚;而且东亚地区劳动力人口比重大,尤以中国为主,①是东亚。选D 正确。

62.图中显示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比重大,人口负担还不十分严重;东亚经济增长快,近年来高于世界水平;我国经济增长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经济增长率(GDP )与人口变化呈相关性;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上升趋势,与经济(GDP )增长呈波状变化的,两者不是正相关。选C 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下表是江苏省苏北与苏南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63.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南地区人口性别比高于苏北地区

B.盐城市区人口总数比连云港少

C.苏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

D.经济越发达年增加人口数越少

64.淮安市人口年增长率远低于苏州市,其主要原因是淮安市近年来( ) A.经济发展比苏州市快 B.人口死亡率远比苏州市低 C.净迁出人口比苏州多 D.女性人口比重比苏州市低

【答案】 63.A 64.C 【解析】 试题分析:

63.据图可知苏南地区人口性别比高于苏北地区,A 正确;盐城市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数比连云港小,不代表盐城市区人口总数比连云港少,因为,我们不知道两城市总人口数,B 错;苏北地区人口年增长率为负值不代表自然增长率也为负值,因为,人口增长既有自然增长,也有机械增长,C 错;经济越发达年增加人口数越多,D 错,故本题选A 。

64.淮安市人口年增长率远低于苏州市,其主要原因是淮安市近年来净迁出人口比苏州多。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这将对我国未人口产生影响。图为“我国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

6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00年—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最多的是甲省区

B .2000年—2010年乙省区老龄化进程最快

C .2000年—2010年丙省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D .2000年丁省区0—14岁人口总数最大

66.“单独二胎”政策实施10年后,丙省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 A .应继续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 .城市化水平得以提升 C .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 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答案】 65.B 66.A 【解析】 试题分析:

65.读图可知,2000-2010年丙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最多,故A 、C 错误;2000-2010年,各省65岁以上人口比重变化最大的为乙省,故B 正确;2000年丁省0-14岁人口比重最大,但不确定其各省人口总数,无法判断其0-14岁人口数量,故D 错误。

第23页 共72页 ◎ 第24页 共72页

66.“单独二胎”政策实施10年后,人口老龄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需继续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故A 正确C 错误;“单独二胎”实施10年后,这些新生儿还没有劳动能力,无法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用工荒”问题,故BD 错误。

考点:人口年龄构成分析。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下面图表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67.下列有关表格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

B.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

C.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D.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

68.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B .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C .60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D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答案】 67.B 68

.A 【解析】 试题分析:

67.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与人口性别比关系不大A 错误。该地区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入D 错误。户籍人口数的减少,反映出生率下降C 错误。农村人口比重下降主要受人口迁移的影响B 正确,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迁移的主流就是从农村迁向经济发达的城市。

68.注意三轴坐标的读图,需要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纵坐标,以纵坐标读数,故图3反映,该市从2000年到2010年,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下降;15---59岁青壮年劳动力比重上升;60岁以上老年人比重略有上升。故选A 项

考点:考查人口问题及三维坐标图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近日有关网站报道:江苏省农业大县如东县成为我国最“老”的县,由于该县比全国提前10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比全国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去年如东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8%。回答下列各题。 69.有关如东县人口老龄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计划生育政策 ②人口迁移 ③教育及生活、医疗条件的进步 ④自然灾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0.如东县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增加

B .中小学校的数量减少

C .社会养老压力减小

D .劳动力素质下降

【答案】 69.A 70.B 【解析】 试题分析:

69.人口老龄化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新增人口少有关,①对。外出打工青壮年人口多,与人口迁移有关,②对。教育及生活、医疗条件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延长,③对。自然灾害不会使老龄化提高,④错。所以A 对。

70.人口老年化可能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A 错。儿童减少,中小学校的数量减少 ,B 对。社会养老压力增大,C 错。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素质提高,D 错。 考点: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影响。

下图是2013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1.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甲

72.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最有可能的现象是( ) A .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 B .逆城市化现象 C .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D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答案】 71.B 72.B 【解析】 试题分析:

71.图示三地是我国的城市,甲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市中心机械增长率

为负值,应是城市规模太大,人口向郊区或卫星城市迁移。所以甲是我国特大城市,人口最多。乙地人口增

长率较高,机械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应是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吸收大量人口迁入,城市规模

较大。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机械增长率较低,市区人口增长慢,可能是中小城市,引力小,人口最少。

所以B对。

72.结合前面分析,根据甲城市市区人口迁出,分析最可能是我国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B对。逆城市化人口迁移到郊区或卫星城镇,A错。老年人口比重大,C错。经济发展水平高,D错。

考点:城市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征,逆城市化现象。

读1996 - 2011年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73.北开普省人口密度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气候湿热 B.气候干旱

C.雨林广布 D.河网稀密

74.西南沿海沙滩游玩人数最多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

73.B

74.A

【解析】

试题分析:

73.由图可知北开普省位于24°--33°S之间的大陆西岸,处于信风带或者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同时

西部沿海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所以该省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疏,故选项B正确。

74.西南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或者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根据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海洋升温慢,所以沿海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成为避暑胜地,沙滩游玩人数最多,当地的夏季为

北半球的冬季,代表性月份是1月份,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人口总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

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某国总和生育率和人口总抚养比变化。完成

以下问题。

75.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分别可能是()

A.儿童减少劳动人口增加 B.老人减少儿童增加

C.劳动人口减少老人增加 D.儿童减少老人增加

76.影响该国目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是()

①教育程度提高②生活节奏减缓③生活成本上升④人的寿命延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7.未来该国人口总量变化最有可能是()

A.很快减少 B.缓慢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

75.D

76.A

77.C

【解析】

试题分析:

75.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该地区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少年儿童比重可能降低,人口总抚养比

下降;2010年之后,该地区少年儿童比重较低,而人口总抚养比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76.教育程度提高会影响人口的生育观念,生活成本的上升,导致总和生育率下降;生活节奏减慢,生活压

力小,总和生育率可能上升;人的寿命延长和总和生育率无关。

77.该国总和生育率虽逐渐下降,然而一段时间内自然增长率仍可能大于0,人口数量会增加;随着总和生育

率的持续下降以及由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而导致的死亡率上升,该地人口数量可能减少。

考点:人口自然变化

下表为区域人口抽样统计表,根据表格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7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②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③死

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④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

大,增长数量越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第27页 共72页 ◎ 第28页 共72页

79.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①乙表示发展中国家,甲表示发达国家 ②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78.B 79.D 【解析】 试题分析:

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出生率指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出生人口及人口总数两个因素有关;死亡率指死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死亡人口及人口总数两个因素有关;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79.乙国少儿死亡率较高,老年人口死亡率较低,可能为发展中国家,甲国相反,可能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小于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死亡率甲大于乙;甲地老年人口比例高,人口死亡率较高。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下表数据为我国西部某城市部分年份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增长率,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80. 表中表示人口增长率的数字代号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1. 该市的人口变化可能导致该市( )

①交通拥堵 ②资源枯竭 ③环境污染 ④用工紧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80.B 81.A 【解析】 试题分析:

80.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结合图中的数据可知,①③④三组数据两组之和等于另一组数据,在根据公式可知,①为人口出生率,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故③为人口自然增长,④为死亡率,则②为人口增长率。

81.由表格可知,该市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也爱在逐渐下降,而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说明有大量人口迁入该市,导致该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资源逐渐枯竭。大量人口迁

入,为该市提供大量劳动力,不会导致用工紧张。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 阅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82.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 .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 .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 .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83.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 .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 .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 .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 .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84.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A .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人数下降 B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 .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D .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天气频现。

【答案】 82.B 83.C 84.D 【解析】 试题分析:

82.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导致的,故A 错;由表格可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故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故B 对;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故C 错;目前人口任在增加,没有出现负增长,故D 错。

83.由于受大学教育人数(每10万人)中人口总数在增加,故人口素质明显提升,故A 对;10年间15岁-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增加,故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B 对;表中没有显示人口移动的方向,故C 错;表中显示出城市化水平在增加,故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故D 对。所以选C 。

84.由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中西部转移,这样导致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故选D 。

考点:人口增长,东部沿海“民工荒”的考查。

下图为某地区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5.近年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的老龄化 B .战争及动乱 C .自然环境的改善 D .经济的发展

86.甲、乙、丙、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 ) A .甲和乙 B .甲和丙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答案】 85.D 86.A 【解析】 试题分析:

85.由图可知,近年来该地区人口迁入数最多的为30岁左右的人口,这些人都是主要劳动力,故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故选D 。

86.乙为主要劳动力,它们迁入一个地区工作,会使得自己子女也会迁入该地区上学,故乙和甲有明显关联性。

考点:人口迁移的考查。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总出生人口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下图示意1950~2050某人口大国生育率、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的变化情况(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7.图中表示总抚养比的曲线数字代号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8.该国老年人口数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出现在( )

A .1963年

B .2005年

C .2011年

D .2017年

89.为提高生育率,该国政府可采取的积极措施有( )

A .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 .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多胎政策

C .创立更多的贵族幼儿园学校

D .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

【答案】 87.A 88.D 89.D 【解析】 试题分析:

87.读图,③曲线呈波状下降趋势,是一次次的人口生育峰值,后期略有上升,对应出生率。②曲线70年代后,呈持续下降,是因为计划生育,少年儿童比重减少。后期因人口政策调整,出生率略有增加,对应少儿抚养比。④曲线后期呈快速增长趋势,说明人口老龄比重增加,对应老年人口抚养比。总抚养比包括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数值较大,对应①曲线。所以A 对。

88.读图,根据曲线,结合前面分析,老年人口数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出现在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的时候,图中约2017年左右,D 对。

89. 为提高生育率,该国政府可采取的积极措施包括为儿童提供免费医疗和教育,减轻家庭负担,D 对。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忙于工作,不利于提高生育率,A 错。通过立法强制推行多胎政策 ,违背计划生育的根本原则,B 错。创立更多的贵族幼儿园学校,不能有利于大众,C 错。 考点: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

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省份。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0.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 )

A .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B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 .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D .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91.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

A .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 .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答案】

第31页 共72页 ◎ 第32页 共72页

90.A 91.C 【解析】 试题分析:

90.人口总抚养比等于少年人口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抚养比之和。图中少年人口抚养比基本没有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加迅速,故A 正确,C 错误。图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表现为先升后降,B 错误。总人口最大值出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为负的时刻,即人口零增长的时刻。图示无法判断此时刻是否出现,故D 错。

91

.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会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推迟总人口规模峰值的到来。A 错。未来10年内,随着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少年人口抚养比增加,会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B 错。图示显示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迅速,故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正确。未来十年内人口的增长不会增加新增劳动人口,故D 错。 考点: 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考查地理信息图判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

2010年,三亚市流入人口20. 0万,比2000年增长1. 16倍,其中,外省流入人口12. 1万,省内其他市县流入人口7. 9万;而流出人口仅3. 1万。读三亚市2010年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单位:%), 完成下列各题。

92.据图可知,三亚(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

C.低年龄组人口性别比偏低

D.育龄妇女总量较少 93.影响三亚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婚姻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答案】 92.

B 93.

C 【解析】 试题分析:

92.由图可知三亚人口比重最多的为20-24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劳动适龄人口,故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大,故选B 。

93.三亚人口流入多,影响人口流动的应是经济发达,提供较多就业机会,故选C 。 考点:人口迁移的考查。

94.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 .拉丁美洲 B .非洲 C .欧洲 D .亚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非洲人口增长最快。 考点:考查人口增长速度的区域差异。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完成下面问题。

95.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6.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答案】 95.C 96.D 【解析】 试题分析:

95.一个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率)。由图可知,①、②时期两个人口率的和为负值,区域人口减少。到③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之和等于0,自此之后,二者之和大于0,所以,等于0时为甲区域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故选C 。

96.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②以后虽然增长率下降,但仍为正值,所以人口依然增长,至③时自然增长率达到0,此时人口数量最多。③以后增长率变为负数,人口数量不断下降,至⑤时达到最小值。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下图是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97.该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出现在()

A.1971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4年

98.目前,该国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科技移民移入数量多 D.劳动力短缺明显

【答案】

97.B

98.D

【解析】

试题分析:

97.当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多。图中自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至1982

年前后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此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所以选B。

98.由图可知,目前该国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且从上世纪70年代起出生率就不断下降,所以,目前该国

劳动力不足,该国可能会有移民现象,但并非科技移民,所以选D。由于出生率虽然降低但依然大于1,所以

该国原则上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城市化水平不高,逆城市化不明显。

考点: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99.少年儿童(老年)抚养比指某一人口中少年儿童(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是中国某城市

1982-2000年人口抚养比(单位:%)的变化。读图,该城市2000年后老年抚养比的变化,最主要是因为()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下降

C.人口大量迁入 D.晚婚晚育的政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显示该城市2000年后老年抚养比下降,根据老年抚养比的概念可知,导致下降的因素可能是

青壮年人口的增加或者老年人口的迅速减少,大量人口迁入,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该城市老年

抚养比下降。

考点:人口问题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00.1996年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高—低”模式 D.“低—低—低”模式

101.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中国东部

C.印度 D.孟加拉国

【答案】

100.D

101.B

【解析】

试题分析:

100.注意纵坐标的单位为千分之几。1996年,该地区出生率约为1.1%,较低;死亡率为0.7%,较低;自然

增长率也较低。答案选D。

10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印度和孟加拉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高—低—高”模式。

中国东部目前已经是现代型。答案选B。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和图表判读。

下表是世界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下题。

102.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103.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经济发民展水平最低 B.年净增人口最多

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答案】

102.B

103.C

第35页 共72页 ◎ 第36页 共72页

【解析】 试题分析:

10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②地区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最低,

自然增长率也小,说明②地老龄化最为显著。选B 正确。

103.①地区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年净增人口多,但人口总数少,年净增人口不是最多;人口总数少,劳动力资源不是最丰富的;人均收入低,但经济发展水平最你低的是③地区,不是②;选C 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读资料能力和人口知识。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抚养比是指在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读“韩国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含预测)”,回答下题。

104.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韩国老年人口数开始超过儿童人口数的时间大概是( ) A .1983年 B .2005年 C .2011年 D .2017年

105.下列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婚事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

B .社会经济发展—养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

C .社会经济发展—儿童抚养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

D .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上升

【答案】 104.D 105.C 【解析】 试题分析:

104.由图可知:老年抚养比在2017年超过儿童抚养比;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可以判断,韩国老年人口数在2017年开始超过儿童人口数。选D 正确。

10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生育意愿降低,婚育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从而儿童抚养比下降。选C 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人口知识。

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 )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6.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A .>3000m 的区域 B .500 – l000m 的区域 C .100 - 500m 的区域 D .<25m 酌区域 107.图中信息表明,我国的人口( )

A .分布较均匀

B .大半在平原、丘陵区

C .随海拔升高递减

D .高原地区地广人稀

【答案】 106.C 107.B 【解析】 试题分析:

106.结合图示分析,热口密度为单位面积上人口数,从图中各海拔高度范围内人口比重和面积比重分析,可得在100-500米区域人口密度最大,C 正确3000米以上区域人口密度最小,A 错。

107.从上题分析,人口主要分布在100-500米区域,地形为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势较平坦,B 正确D 错;我国人口分布不均,A 错;随海拔升高,我国人口先增加后减少,C 错。 考点:我国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

图为1982 - 2010年不同时段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08. 1982—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是( ) A .老城区 B .中心城区 C .近郊区 D .远郊区 109.据图可推测该市( )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

D .域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答案】 108.A 109.B 【解析】

试题分析:

108.观察图分析,从1982年-2010年老城区人口不断外迁,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人口先迁入,后迁出;

近郊和远郊人口以迁入为主,故选A项正确

109.人口由中心向近郊和远郊迁入,出现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A错,B对;城市化后期

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出现市中心空洞化,C错;城市人口规模在中期不断扩大,D错。

考点:人口迁移方向;城市化进程及特征

读“甲、乙、丙、丁四国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下列四国中,与图中丁国相符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111.图中箭头最有可能表示( )

A.人口迁移方向 B.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方向

C.能源输出方向 D.农产品输出方向

【答案】

110.C

111.B

【解析】

试题分析:

110.由图可知丁国人口密度大,而人均GDP低;在四个选项中,美国、日本经济发达,人均GDP高,故排除

选项B、D;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人口密度大,但是印度经济相对落后,人均GDP低比中国低,故选项

C正确。

111.仔细读图,图中箭头与人口密度大小、人均GDP高低的关系,从而推断是什么地理因素。由图可知箭头

是由人口密度小的国家向人口密度大的转移、由人均GDP高的国家向人均GDP低的转移;人口一般向经济发

达,收入高的地区迁移,故排除选项A;。能源输出与人口密度、人均GDP无关,故排除选项C;落后国家一

般向发达国家输出农产品,故排除选项D;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所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向外转移,故选

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产业转移。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和“袖珍”小国卡塔尔(面

积1.14万平方千米)举办。读两国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12.两国都具有的优势能源资源是()

A.石油 B.太阳能

C.森林资源 D.煤炭

113.近年来,卡塔尔出现外籍人口大量迁入的现象,导致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该国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吸引人们大量涌入

B.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

C.该国政治稳定,成为周围动荡国家人们的避难所

D.该国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

114.两国在农业生产中垦殖指数都不高,其自然原因()

A.相同,都是因为水资源缺乏

B.不同,俄罗斯地广人稀,卡塔尔地少人多

C.不同,俄罗斯气温低、冻土广布,卡塔尔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相同,都是因为地形崎岖所致

【答案】

112.A

113.B

114.C

【解析】

试题分析:

112.根据题干要求森林资源不属于能源,故排除选项C;根据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可知,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

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资源自给的国家,该国石油、煤炭等能源丰富;卡塔尔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

富,故选项A正确。

第39页 共72页 ◎ 第40页 共72页

113.卡塔尔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没有大的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该国及其邻国政治比较稳定,不会成为避难所;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故选项B 正确。

114.农业生产中垦殖指数也可以称为耕作制度;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冻土广布,适合发展农业的耕地面积少,而且由于气温低,只能满足一年一熟;卡塔尔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源缺乏,故选项C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按照年龄可将老年人口分为年轻老年人(60~69岁)、中年老年人(70~79岁)和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下图为我国某省2000~2050年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口变动统计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5.据图可知,该省( )

A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30~2040年所占比重快速增加

B .60~69岁老年人口在2025年所占比重最小

C .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变化剧烈

D .2025年以后,老年人口的增加主要表现为中年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增加 116.目前,该省( )

A .少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B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C .人口生育率上升

D .劳动力出现短缺 117.适应人口变化,未来该省应大力发展( ) A .文化教育产业 B .建筑、房地产业 C .休闲、医疗、保健服务业 D .交通、贸易产业

【答案】 115.D 116.B 117.C 【解析】

试题分析:

115.注意图中不同年龄段老人的图例差异及其曲线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在2030~204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缓慢;60~69岁老年人口在2025年所占比重最大;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变化缓慢;2025年以后,中年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所占比重高,故选项D 正确。

116.本题主要通过图中老年人的比重变化进行合理的推测来获得答案。由图可知该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远超10%,说明该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该省出生率应该较低,青少年比重降低,少年人口抚养比应该下降;由老年人口增加可知,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劳动力状况无法推断,故选项B 正确。

117.图中显示出来的该省人口变化,就是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为适应这种人口变化,未来该省应大力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休闲、医疗、保健等行业,故选项C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8.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 A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 .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 .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 .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119.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迟退休年龄 ②调整生育政策 ③输出国际劳工 ④提高消费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118.D 119.A 【解析】 试题分析:

118.仔细读图,注意经济增速的差异及其比重变化,与人口抚养比曲线的对应关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70—1980年间抚养比有所升高;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变化不大;影响经济增速的因素很多,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等,人口红利不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但是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抚养比增加,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故选项D 正确。

119.由图可知该国人口抚养比上升,老年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可以推迟退休年龄,弥补劳动力不足;调整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增加国际劳工的输入;消费水平与人口抚养比基本没有影响,故选项A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读我国某城市2013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1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 多亿),人口增长快。 J 型曲线,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2、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5、、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 ●6、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 (1)模式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 (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 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3)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 C、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b、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 c、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 ●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 D、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总数,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负担轻重 1.2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供应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3、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 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高一地理必修一练习题59095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1-2题。 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2. 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3-4题。 3. 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4. 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a到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位于b到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位于c到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位于d到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5. 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产生昼夜 B.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C. 昏线的东边是昼半球 D. 昼夜交替周期为23时56分4秒 2017年12月18日电据外媒报道,当地官员表示,印度尼西亚中爪哇一座火山一侧当地时 间18日发生滑坡事故,造成至少8名矿工死亡,3人失踪。 6.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 地壳上部 B. 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核 7. 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 A. 大气环流 B. 三圈环流 C. 热力环流 D. 季风环流 8.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波③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地震波④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 地震波④进入②层时,波速突然下降 C. 地震波④和③在进入①层时波速明显减小 D. ①②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读下图,回答9-10题。 9.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A.a B.b C.c D.d 1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是 A.a B.b C.c D.d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1-12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讲解整理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 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如:俄罗斯,德国,日本。原因:生产力水平高,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生育观念转变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二战后,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④人口死亡率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5图1.6) 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判断方法 类型原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均﹥3% 及型低自然增长率 特点传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 型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较低,自 型低自然增长率然增长率﹤1%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课本P6~7)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地区差异影响人口增长模式 转变的因素 ⑴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⑴生产力水平是根 ⑵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由传本原因 统型向现代型转变⑵国家政策⑶社

⑶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会福利 型的过渡阶段⑷文化观念⑸宗⑷中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已基本教信仰 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⑹自然环境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测2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 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 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图, 完成5—6题。 5.在t1一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 因是()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6.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截止到2025年,实施该政策的影响有() 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老年人口的数量 D.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湘教版必修二试卷第1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必修二试卷:第1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30.3 美国110.0 墨西哥26.7 德国21.1 印度22.2 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 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从表中数据看出,人口迁出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均为发达国家。第2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 2015·北京调研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3~4题。

3.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 3.C 4.A 【解析】第3题,从题干可知,该区域并非是高校集中的区域,因而外国留学生较少。第4题,该地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迁入。 读表,回答5~6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区)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5.M省(区)的人口流入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区)最有可能是( )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 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 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 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 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如图: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 “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 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 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2、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数量排序: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3、目前,世界各大洲人口分布密度: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三、人口迁移: 1、含义: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根据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主要移出地:欧洲; 移入地:美洲与大洋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作为劳工被招募到东南亚和美洲)。 意义:人口迁移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环境承载力是() A.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B.文化和消费水平是制约它的首要因素 C.不随对外开放程度而变化 D.可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 2. 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 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 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3. 人口合理容量() 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B.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C.等同于环境承载力 D.等同于人口密度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4-6题。 4.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 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 5.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b)、中国的 环境承载力(c)三者的关系正确是() A.a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姓名:坐号: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1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东飞,飞行员的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练习题和答案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读右图,a 、b 、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 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分析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 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 A .70% 鼓励生育 B .60% 计划生育 C .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励人员出国 右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完成6—9题: 6.④国目前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阶段( ) A .原始低增长阶段 B .加速增长阶段 C .增长减缓阶段 D .低速增长阶段 7.反映印度人口状况的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图中①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老龄化问题 B .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C .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D .失业人口增加问题 读X 、Y 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9—11题: 9.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造成X 、Y 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 死亡率% ① ② ③ ④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高中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本练习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 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虚线表示物体运动原方向,实线表示物体偏转方向)() A.1和3 B.2和3 C.1和2 D.2和4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4.“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5.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6.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7.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八区的区时 B.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东经120°地方时 D.北京(116°E)的地方时 8.如右图所示,正确的是()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B.M昼短于N C.N点正处于黄昏时间 D.N地太阳正午高度大于M地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9~10题。 ①②③ 9.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 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 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

人口与环境练习(附解析答案)

阶段质量检测(一)人口与环境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四点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2.如果图中四点表示一个区域人口发展的不同阶段,且资源环境一直没有被破坏,则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反映的是2001~2011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从该市近几年的人口发展的实际状况看,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 4.2009年以来,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总人口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多②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经商者增多③出生率上升,少儿人口增多④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离开原籍在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表,完成5~6题。 5.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人口流动量大 C.经济发达D.人口大省 6.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预测称,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将减至1.16亿,比2010年的1.4亿减少约2 400万人。据此回答7~8题。 7.为了阻止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克里姆林宫实行授予多生孩子的妇女为“英雄母亲”的做法,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谋求合理人口容量 C.弥补劳动力不足D.充分开发利用资源 8.2011年11月,一调查机构通过公共调查所得出“22%的俄罗斯成年人想要移居国外”的结论。导致这些人移居国外愿望强烈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经济因素B.人口政策C.地理环境D.政治变革 (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2.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黑子和耀斑爆发时释放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 C.太阳辐射能是我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表示某种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地处在地球表面,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 6.若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甲、乙表示地球表面,则()A.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a为极地东风带 C.乙处容易形成锋面 D.甲处因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关于I、Ⅱ两层的正确说法是() A、Ⅰ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B、Ⅱ层上部热下部冷,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C、Ⅰ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D、Ⅱ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9.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全册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一、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1、自然增长率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总数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密切相关。) 2 、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工业革命之前——比较缓慢的工业革命之后一段时间——增长快速目前——趋于平缓 3、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①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自然灾害、战争、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卫生等。 ③分布:工业革命之前 现在少数落后封闭群体中。 过渡模式 ①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水平提高等。 ③分布:18世纪末的或19世纪初的发达国家,目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低”模式 ①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原因: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高,子女孕育成本高,福利制度完善等。 ③分布: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 4、人口问题

二、人口的迁移 概念: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多以行政区边界判定移动范围),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定居地改变)。地区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迁移人口)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旧大陆新大陆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人口贩卖 (2)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①古代:战争、行政力量、自然条件 ②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疆建设、户籍制度等 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政策、经济因素、向发达地区。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①生态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②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③社会文化因素(宗教) ④社会政治因素(战争、政策) ⑤其他因素 (4)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高考地理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 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答案】13.B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14.C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 【答案】15.A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6.D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D. 政治因素婚姻家庭 B. C.人口老龄化 A. 素17.D【答案】.该国可能是18.德C B.巴西 A.中国 D .泰国国 【答案】18.C 34题。1.完成33、【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 表 日本德国印度国家名称美国 9 9 25 14 出生率‰)8 8 10 死亡率(‰) 9 .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33( .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德国 B 高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印度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日本【答 案】33.B ()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④人口总量大③人口增长过快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 D C .③④.②③.①③.①② A B 34.C 【答案】 35,回答13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题。36 2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选项。 3.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回答3~4题。

3.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 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 4.此图所反映的是 A.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B.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013年11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高一地理试题第 1页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 B.聊城昼长达到最长 C.聊城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 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北京时间20XX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并于6月13日13时18分实现了与“天宫一号”的顺利对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回答7~8题。 7.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远在英国伦敦留学的小明收看 的时间是 A.10日5时22分 B.10日9时52分 C.11日9时38分 D.12日1时38分 8.神舟十号发射升空时,地球大体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d-a之间 9.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0W 0W D A B C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10.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