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roject Progress Report sample 1

Project Progress Report sample 1

Project Progress Report sample 1
Project Progress Report sample 1

216 Visibility of Traffic Signal Displays

for Aging and Color Deficient

Drivers Ed Miska

Project Number Project Title Project Chairman

Sept 1993 Mar 1994 Sept 2001 Project Submission Date Project Acceptance Date Progress Report Date

5 Sept

2001 Progress Report Number Est. Completion Date

Project

Status: %

Completed

Last Report This Report

1. Project Study Group 100%

100%

2. Project Work Plan 100% 100%

3. Project Research Study 100% 100%

4. Project

Alternatives 100%

100%

5.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s 100% 100%

6. Draft

Report 100% 100%

7. Final

Report 50% 100%

8. Impact

Statement 0% 100%

9. Educational

Materials n/a n/a

FINAL REPORT

Project Title: V ISIBILITY OF T RAFFIC S IGNAL D ISPLAYS FOR D ATE: S EPTEMBER 6, 2001

A GING AND C OLOUR D EFICIENT D RIVERS

1. Problem Description (Motivation):

Old age drivers and drivers with color vision deficiencies s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traffic signal colors.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se drivers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normal population. The project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 has evolved into two phases. Phase 1 of this projec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mproved signal head design (i.e., larger lenses, larger backboard and a reflective border) on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all drivers. Phase 2 has evolved as an extension to Phase 1, increasing the conspicuity of the reflective border using standard backboards with 3M yellow diamond grade reflective tape at the along the outer edge.

2. Scope, Objectives, and Results:

Phase 1: New Signal Design

Phase 1of this project was to field test and review a new signal design consisting of 3 - 300mm signal lenses and a backboard with an additional 75mm reflective border. The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if the new signal design caused a reduction in driver’s reaction times, resulting in a reduction in traffic accidents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The new signal design is expected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rear-end accidents and, to a lesser degree, right angle and other miscellaneous intersection accident types. Ten intersections on major highway corridors in Burnaby, Maple Ridge, and Saanich were selected as test sites.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new traffic signals was completed on April 1, 1994. A safet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signals was completed in 1996 and again in 1997. The results of Phase

1 of this project are as follows:

A simple before and after analysis of safety performance was completed for

the test sites.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indicated a 32% reduction in total

accidents and a 21% reduction in severe accidents (injury and fatal).

A more detailed subsequent safety study which utilized the empirical bayes

analysis technique,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of 24% in the total number of

accidents at the test sites and a 16% reduction in injury and fatal accidents.

Details of this study have been published at the 7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TRB (Jan 11th – 15th, 1998), Paper No. 980206, authored by Sayed et a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d to the new standard signal design in BC, consisting of 3 - 300 mm lenses, rather than the 300 - 200 -200 mm design,

used previous to this study.

Phase 2: New Signal Backboard Design

A new and related project was initiated by ICBC in the summer of 1998, which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Phase 2. The project entitled, Safety Benefits of Improved Signal Backboard Visibility, aims to study the road safety performance impacts of highly reflective tape on signal head backboards. In September 1998, 3M diamond grade VIP reflective tape was placed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backboards on the signals heads of six intersections located along McKenzie Avenue Expressway between the Patricia Bay Highway and the Trans Canada Highway in Saanich BC. The progress on this phase of the project is described below.

Installation of the reflective board occurred in the fall of 1998, with 6 signal locations being fabricated and installed with the modified signal head border,

located near Victoria BC.

The Saanich Police Department collected the accident data for the study, including three-year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stallation date. The data

included nighttime accidents only.

A simple before and after safety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with the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aggregate collision frequency was reduced from the before

to after periods. The MoTH report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ollision types did change and thus,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est corridor

albeit that the sample size was small.

4. Project Results

This NCUTC Project (Project 216) has been continuing and evolving for over seven years with several reports generated to summarize the results. Four reports have been generated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1) Visibility of Traffic Signal Displays for Aging and Color Vision Deficient Drivers

MoTH: Highway Safety Branch Report

2) Post-Improvement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New Signal Head Design

ICBC: Road Improvement Program

3) Safety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Signal Head Design (TRB – Sayed et al.)

UBC Dept. of Civil Engineering with ICBC and MoTH

4) Diamond Grade Tape on Signal Backboards on McKenzie Ave. Expressway

MoTH: Highway Safety Branch Report

Based on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ese reports, the B.C.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has partnered with ICBC on a multi-year program to upgrade all primary signal displays to 300 mm lenses with yellow backboards with 3M VIP Diamond Grade reflective sheeting. As well, a number of B.C. municipalities have started using a reflective tape boarder around backboards. While the majority of applications have been of yellow tape on yellow backboards, there have been

applications of white tape on black backboards. None of the municipalities stated that they had done before and after studies.

5. IMPACT ASSESSMENT

The installation of reflective tape on backboards reduced night-time crashes at intersections resulting in a safety benefit. The cost of applying this treatment at new installations or as a retro-fit is minimal (limited to four strips of tape per backboard and several minutes of staff time) when combined with regular signal construction or maintenance activities. The costs to retrofit a backboard with reflective tape for BC MoT $34.15. Hence for a large BC MoT intersection backboards for through movements and protected left turns (total of 12 backboards) the cost is $410. As backboard use in various agencies is dependent on local policy it is not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cross Canada however the BC costs should be representative since most of the cost is the tape itself.

6. RECOMMEND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MUTCD Section B3.2.3 Backboards be amend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following:

The night-time visibility (conspicuousness) of traffic control signals may be

enhanced by adding up to a 75 mm border of yellow prismatic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conforming to ASTM D4956-01 Type IX, around the outside edge of the backboard.

Submitted By:

(signature)

MoT.

Ed Miska P.Eng., PTOE B.C.

(Please print name) (representing) Accepted Rejected Returned for Revision Project Number (if accepted): 216 Project Chair: Ed Miska, P.Eng., PTOE

APPENDIX A

Effectiveness of Diamond Grade Yellow Tape on Signal Backboard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McKenzie Corridor

(Revised September 2001)

Effectiveness of Diamond Grade Yellow Tape on Signal Backboard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McKenzie Corridor

(Revised September 2001)

B ACKGROUND

In September of 1998, diamond grade yellow tape was placed along the outer edge of the backboards of signal heads at al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along McKenzie Avenue from the Patricia Bay Highway to the Trans Canada Highway in Saanich. This was done in an attempt to frame the signal heads and make them more visible to motorists with the intent of improving intersection safety at night. The type of accident that is likely to benefit from the improvement is rear end accidents.

Loca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study was along McKenzie Avenue from the Patricia Bay Highway to the Trans Canada Highway. There were six intersections in the study area. The intersections involved were: Route 17 Northbound Off-Ramp at McKenzie Avenue (Douglas Street and McKenzie Avenue)

?

? ? ? ? ? Route 17 Southbound Off-Ramp at McKenzie Avenue Glanford Avenue and McKenzie Avenue

Carey Road and McKenzie Avenue

West Burnside Road and McKenzie Avenue Highway 1 and McKenzie Avenue/Admirals Road

Data

The accident data used in the study was obtained from the Saanich Police Department. One year of nighttime accident data was supplied for the before improvement period and 3 years for the after improvement period. The before improvement period is from October 1997 to September 1998 and the after improvement period is from October 1998 to July 2001. Nighttime accident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Saanich Police Department and were based on the time of day and the month in which they occurred. Only accidents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ing periods of time were considered nighttime accidents: Month

Time

January to March 1700-0800

April

to

June

2000-0500

July to September 2100-0500

October to December 1700-0800

Summary of Results

The two tables below summarize the findings. The first table lists the before and after accidents by intersection and the second table lists the accidents by primary accident types.

Table 1: Total Night Accidents by Intersection

Intersection Before

Improvement

(Oct 1997 to Sept

1998)

1st year after

Improvement

(Oct 1998 to Sept

1999)

2nd year after

Improvement

(Oct 1999 to Sept

2000)

3rd year after

Improvement

(Oct 2000 to Jul

2001)

Rte 17 N/B Off-Ramp

(Douglas Street and McKenzie Avenue)

1 1 1 0

Rte 17 S/B Off-Ramp at McKenzie

Avenue

0 0 0 0 Glanford Avenue and McKenzie Avenue 1 1 2 0 Carey Road and McKenzie Avenue 3 5 0 3

West Burnside Road and McKenzie

Avenue

3 2 0 0

Highway 1 and McKenzie

Avenue/Admirals Road

6 5 2 0

Total 14

14

5

3 Table 2: Total Night Accidents by Primary Accident Type

Primary Accident Type Before

Improvement

(Oct 1997 to Sept

1998)

1st year after

Improvement

(Oct 1998 to Sept

1999)

2nd year after

Improvement

(Oct 1999 to Sept

2000)

3rd year after

Improvement

(Oct 2000 to Jul

2001)

Intersection 90 1 3 0 1

Left Turn 3 1 1 0

Right Turn 1 1 0 0

Rear End 7 2 3 0

Overtaking 0

1

0 Off Road 0 1 1 1

Unknown 2

5

1 Total 14

14

5

3

The total number of accidents the year after the improvement was the same as the previous year, but the

second year after the improvement showed a reduction in accidents from 14 to 5 and the third year shows a

reduction to 3. When looking at the primary causes of the accident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can be seen

in rear end accidents. In the year prior to the improvements there were 7 rear end accidents, 2 in the year

after the improvement, 3 in the 2nd year, and 0 in the 3rd year.

The traffic volume along the corridor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istent from 1998-2001. The following

table details the traffic volume for the 4 years.

Table 3: Traffic Volume for 1998-2001

Year AADT

1998 22,730

1999 23,184

2000 23,648

2001 24,120

Police Opinion

The Saanich Police Department did not notice any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safety or motorist behavior as a result of the improvements.

Benefit/Cost Calculation

Cost Calculation

Cost of Tape $30.60 / backboard Cost of Labour $3.55 / backboard Maximum number of backboards / signalized intersection12

Number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in BC530

Material Cost for al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BC$194,616

Labour Cost for all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BC $ 22,578

Taxes $ 15,204

Total Material and Labour Cost$232,398

Total Material and Labour Cost/Year(Assuming10year service$23,240

Benefits

Accident Type

Total

Accidents

ARF

(%)

ICBC

Collision

Costs

Estimated

Savings /

Year

Fatal 1 30 $282,000

$7,050 Injury 188 30 $44,000

$206,800 PDO 192 30 $5,000

$24,000 Total $237,850

Notes

1. Accident data from 1987 to 1998 (12 years)

2. Accident data only for nighttime, straight-ahead rear end accidents occurring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from Highway 1 to 101.

3. Although a 70% reduction in rear end accidents was seen in this preliminary study, only a 30%

reduction was used for the benefit-cost analysis to account for the uncertainty in the results due to the short period of analysis.

4. ARF = Accident Reduction Factor

Benefit/Cost Ratio = 10

Conclusion

Feedback from the Saanich Police Department indicated that no differences in driver behavior were notic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in backboard visibility. The accident totals between the year before and the year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ape to the backboard were the same, but decreased the following years.

A reduction was seen in rear end accidents from the year before the initi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in all years following the improvement. Rear end accidents decreased from seven before the improvement to only two, three and none in the years after. This is an encouraging sign since rear end accidents are the primary accident type that should benefit the most from the improvement. Other accident types such as

left/right turn accidents are caused primarily due to a judgment error in determining a suitable gap and the use of diamond grade tape on the signal backboard would not affect the judgement of the motorist. Since the sample size is small, it is not possible to hav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 Now that the Ministry has adopted the reflective borders as a standard for backboards there will shortly be a much larger sample size for analysis.

Another benefit of using reflective tape is that during a power failure the reflective tape will still frame the signal and drivers will be more likely to recognize the situation and treat the intersection as a four way stop.

Recommendations

The use of using diamond grade yellow tape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appears to have a safety benefit at minimal cost albeit that the results are based on a small sample size. However due to the low cost involved ($34/ backboard or for the largest BC MoT intersection with 12 backboards $410) and based on the reduction in rear end accidents seen along the McKenzie corridor,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Ministry apply diamond grade tape to all signal backboar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amond grade tape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ignal heads and should be applied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 signal bulbs are replaced. The use of fluorescent diamond grade tape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as it may have the added benefit of reducing accidents in the daytime as well as at night.

甘特图实验报告doc

甘特图实验报告 篇一:Project实验报告 Project实验报告 朱曦朦 学号:XX306202412信管1001 实验目的: 通过做出一个标准的实验,了解project的基本运用方法和实验步骤,掌握设定项目的开始日期的基本方法。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对工期做一个初步的调整, 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掌握PERT的方法,实现整个过程(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5f12636090.html, 小草范文网:甘特图实验报告)的最优配置。对甘特图,关键路径等基本定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步学习到PROJECT的基本内容。 一;定义起始时间: 在定义项目中进行时间的确认: 一直保存至第三步,进行初始化的设定。 二复制新产品模板. 三调整资源的最大单位 修改资源“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为200%,并增加资源“生产线”(工时资源,100%,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原来工程师需要5小时完成的任务,生产线只要1小时就能完

成,但必须同时配1名产品工程设计进行监控)。 通过视图进入资源工作表,将“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改为 200% 在甘特图中未找到工程师,所以未对其进行修改。 三.为了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采用PERT技术规划项目工期(选取2到3个任务进行规划)。 设置PERT权重 设置后观察得到PERT项工作表。 选取2,3个项目后确定乐观工期,预期工期,悲观工期,通过计算PERT得出结论。 四.分析项目工期由哪些任务决定,确定压缩工期的方法。通过格式中的甘特图向导,对关键路径进行确认,从而得到确定项目工期的任务,由红线显示。编号为2,3,5,6,8,9,10, 11 对项目进行优化,可以通过2种路径,一是调整关键路径的工期,将其缩短。二是删除原有的链接关系,将后面的工期开始时间提前,如下图所示。 篇二:MS Project 上机实验报告 MS Project 上机实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完整word版标准实验报告模板.docx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实验箱1 示波器1 数字万用表1 交流毫伏表1 信号放生器1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 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 1.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 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 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 5~ 10 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R B1U CC I E U U I C CE=U CC-I C(R C+R F1+ R E) U B R B2B U BE R B1R E R F1 电压放大倍数: A Vβ R C //R L 其中 r be= 200+26 (1+β)/I E r be(1)R F 1 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r be+(1+β)R F1 ] 输出电阻: 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 12V 电源、调节R W,使 U E= 2.0V ,测量 U B、 U E、U C、 R B2值。记入表 1.2.1 。 表 1.2.1U= 2.0V E 测量值计算值U B( V)U E( V)U C( V)R B2(KΩ) U BE( V) U CE( V) I C( mA) 2.665 2.07.853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U -U E =0.665V,U = U - U E =5.8V,I ≈ I = U /R =2/(1.1)=1.82mA BE B CE C CE EE 实验数据显示,Q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59757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要求 一、预习报告要求 1.预习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五个部分,采用学校统一的“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实践性环节报告用纸”书写,不允许打印。 2.预习报告要求有一定的字数,不能过少,该有的图、表一定要画上。 3.预习报告内容要求能反映实验所有环节,学生能直接看预习报告完成实验的内容。 4.无预习报告者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二、原始数据记录要求 1.原始数据记录要求清晰明了,该有的物理量、包括单位一定要写上。 2.原始数据必须得到实验老师的认可,有实验老师的签名才算有效。 3.原始数据要求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签字笔书写(画图除外)。 4.原始数据记录一经教师签字即不允许作任何改动,否则视为无效。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记录,数据处理、思考题七个部分,采用学校统一的“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实践性环节报告用纸”书写,不允许打印。 2.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记录要求将原始数据的数据在实验报告中重新誊写一份,以便处理,不能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记录或者在原始数据记录页上直接处理数据。 3.数据处理中所有要求画图的处理方式均应在正果的坐标纸上进行作图。 4. 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不能互用,预习报告中写过的部分实验报告要求重写。 5.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要求有详细地处理步骤,不能仅有最终答案。误差处理参考课本第一章和第二章。 四、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1.装订实验报告时要求实验报告在前、实验原始数据在中间、预习报告在后统一装订在一起,不要分开装订。 2.报告的第一页要求写清楚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缺一不可。 五、实验报告上交要求 1.上交实验报告时以班级为单位放好,每班放置一摞,不要管是否同一个实验。 2.一般是第二周或者第二次做实验时上交第一个实验的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project项目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 课程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

目录 1、项目概况 (2) 1.1项目简介 (3) 1.2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 (2) 1.3可用资源 (2) 2、项目的实施计划 (3) 2.1初始计划 (3) 2.2初始计划的调整和优化 (5) 3、跟踪监控 3.1第一轮监控 (7) 3.2第二轮监控 (21) 3.3第三轮监控 (25) 3.4第四轮监控 (25) 4、项目完工总结分析报告 4.1总结分析报告 (26) 4.2分析实施和管理的成效 (26) 4.3目标实现措施的分析 (26) 5.学习思考总结 5.1问题思考 (27) 5.2问题分析与总结 (28) PROJECT项目管理课程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项目的主要工作是维修某主要道路下一段长约1公里的供水管道,市政局要求电力部门配合施工,同时铺设一条地下电缆,以增加该道路两侧的用电用户。由于该项目是在现有道路上开挖,故市政局决定在回填后顺便铺设新的混凝土路面。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以管理、协调该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电力工程和道路工程。整个项目从2016年7月1日提交预算报批为开始,市政局希望将项目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故希望该项目能在2016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 1.2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 项目各项任务逻辑关系及固定成本(设备费、材料费等)、资源需求量如表1。 表1 工程工艺关系、固定成本及所需资源表 编号工序名称固定 成本 紧前 工序 资源需求 技工壮工 人数工日人数工日 1 道路及配套工程 2 准备工作 3 预算报批5000 4 对外公告1500 3 5 开走路上停留 的车辆 2000 4 3 6 6 开挖槽沟50000 5 15 200 7 供水工程5000 8 维修水管50000 6 12 200 35 500 9 压力试验1500 8 5 10 10 电力工程 11 支设新电杆15000 5 5 50 10 75 12 铺设电缆50000 6 8 50 25 150 13 吊装变压器75000 11,12,16 15 100 25 250 14 电力入户25000 13 20 240 20 240 15 道路工程25000 16 剪除树枝1500 5 6 12 17 复铺路面150000 9,12 20 300 30 420 18 恢复交通14,17 预算报批需1周,对外公告需2周时间。 1.3可用资源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2156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 实验过程: 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ERP沙盘实务》总结报告评分标准 每人根据自己的角色撰写一份沙盘总结报告打印稿,按照给定封面格式,要求每人不少于2500字。可根据物理沙盘结合电子沙盘来展开分析(可以采用杜邦分析和波士顿矩阵),杜绝网上抄袭,一旦发现,以不及格处理。 内容应包括: 1、实验过程描述(较详细地描述实验过程) 2、实验问题分析(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 3、自己心得体会(完成实验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其中1与2内容可以交叉,边叙述过程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视其内容而定。 (一)优秀(90分以上):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深刻。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能结合案例论述企业战略方面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二)良好(80-90分):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能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 (三)中等(70-8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较详细的分析,但不全面。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四)及格(60-7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简单,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简单分析和描述。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五)不及格(60分以下,或具备下面一项者为不及格): 1.没有交报告。 2.基本上是抄袭。 3.内容太空泛,太简单。

实验报告格式与要求

作业格式要求 一、作业题目 围绕如何学习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掌握专业知识等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论述。 二、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作业应按规定格式用计算机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A4复印纸,单面打印。 页面设置: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下方(地脚)应留边25mm左右,左侧(订口)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317mm左右。页码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 三、作业内容打印要求 作业中所有标点符号必须是中文全角逗号、句号。 (一)目录 采用四号字,其中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 目录(黑体小3号) (自然空一行) 第一章 XXXXXXXX ……………………………………………1 (黑体小4号) 1.1 XXXXXX ………………………………………………2 (宋体小4号) 1.1.1 XXXXX …………………………………………6 (宋体小4号) 第二章 XXXXXXXXXX ………………………………………40(黑体小4号)(二)正文字体要求 每章题目居中、黑体小三号;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四号加黑;每小节题目左顶边、宋体小四号加黑。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字符。 (三)行间距要求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章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每节题目后设单倍行距,段后0.5 行。 正文行距设置:设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四)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第一章,第二章…。 节,编写为:1. 1、1. 2…,2. 1、2. 2…。 小节,编写为:1. 1. 1, 1. 1. 2…。 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①, ②…。层次采用如下格式: 例如: 第一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1.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小四号宋体)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小四号宋体) (下一章另起一页) 第二章 XXXXXXXX(黑体小三号)(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 1 XXXXXXXX(宋体四号加黑)(单倍行距,段后0.5行) 2.1. 1 xxxxxx(宋体小四号加黑) (首行缩进2个字符)(1)xxxxx(宋体小四号) (首行缩进2个字符)① xxxxxx(宋体小四号) (五)报告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二章的第4个公式。 公式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图与表中的文字小于正文中的文字字号。 图与表以章分组编序号,如图3-5表示第三章的第5幅图。

Project实验报告

Project实验报告 朱曦朦 学号:2010306202412 信管1001 实验目的: 通过做出一个标准的实验,了解project的基本运用方法和实验步骤,掌握设定项目的开始日期的基本方法。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对工期做一个初步的调整, 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掌握PERT的方法,实现整个过程的最优配置。对甘特图,关键路径等基本定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步学习到PROJECT的基本内容。 一;定义起始时间:

在定义项目中进行时间的确认: 一直保存至第三步,进行初始化的设定。二复制新产品模板.

三调整资源的最大单位 修改资源“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为200%,并增加资源“生产线”(工时资源,100%,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原来工程师需要5小时完成的任务,生产线只要1小时就能完成,但必须同时配1名产品工程设计进行监控)。 通过视图进入资源工作表,将“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改为200% 在甘特图中未找到工程师,所以未对其进行修改。

三.为了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采用PERT技术规划项目工期(选取2到3个任务进行规划)。 设置PERT权重 设置后观察得到PERT项工作表。 选取2,3个项目后确定乐观工期,预期工期,悲观工期,通过计算PERT得出结论。

四.分析项目工期由哪些任务决定,确定压缩工期的方法。通过格式中的甘特图向导,对关键路径进行确认,从而得到确定项目工期的任务,由红线显 示。编号为2,3,5,6,8,9,10,11 的链接关系,将后面的工期开始时间提前,如下图所示。

实验总结: 通过按要求做实验,初步掌握的project的基本方法,但大部分还是按照书本的内容照搬,自己缺乏独立的融会贯通并将只是运用到实际甘特图中,并且,在有一些需要拓展的部分自己还是缺乏想法,没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后面还需要多加练习,对制图还有一定的兴趣,但还是缺乏足够的训练。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实验报告格式及写法 (一)实验报告的特点 1.实录性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整个实验的主要过程,如实验步骤、方法、实验结果等。 2.科学性科技实验报告既可以描述创新的内容,又可以记述重复实验的工作。另外,实验报告可以不要求具有明确的结论,只要对科学研究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无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都可以写成科学实验报告。 3.目的性以如实记载实验过程与结果为目的的所有科学实验工作都可以写成科技实验报告 4.规范性一般的实验报告如分析报告、教学中的实(试)验报告、病理化验单等,内容比较单一,而且项目固定,并按一定的格式印成表,由实验者根据要求逐项填写;比较复杂的实验,要按一定的格式写成实验报告,其写作方法具有特定的规范性。 (二)实验报告的种类 1.教学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理工科大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重复科学技术史上前人已做过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学科定律或结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其实验步骤和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自己拟定的,只不过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种实验报告通常印制成表格,由实验者逐项填写。它是重复前人已做过的实验,不具有学术价值。

2.科技实验报告这类实验报告主要指科技工作者撰写的实验报告。它是描述、记录某项科研课题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报告,是科技报告中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种报告形式。它是科技工作者自己设计、具有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不是简单重复和再现前人的成果。这类实验报告往往具有科技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 三、实验报告的格式写法 实验报告的写作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即实验或试验项目的名称。有时在项目之前加“关于”两字。如“关于xxx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要力求明确、醒目,集中反映实验的内容。 2.作者及单位凡是直接参加实验研究的全部工作或主要工作,能对报告负责的人,都要署名并写明所在单位,这样既表明了成果的归属,同时也是文责自负,也便于读者联系。署名要用真名,不能用笔名,单位要写明全称和地址。 3.摘要摘要是对报告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具有独立性、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写摘要要注意:一般应说明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等;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位于正文之前。 4正文 (1)引言。引言部分应是一系列间题的说明,如:研究的对象、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此前该项工作的发展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实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实 验 报 告 撰 写 要 求 实验操作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报告的撰写又是知识系统化的吸收和升华过程,因此,实验报告应该体现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有效性。现将实验报告撰写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首页包含实验一般信息。主要有下面选项:系班级、姓名、学号、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实验名称、指导老师,这些选项请大家如实填写;续页不再需要包含首页中的实验一般信息。 实验报告正文部分,从七个方面(目的、内容、步骤等)反映本次实验的要点、要求以及完成过程等情况。 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2、实验仪器 实验所使用的主要器件、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规格。请写上仪器编号。 3、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个步骤。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4、实验过程与分析(故障排除及数据记录分析)详细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并进行故障分析,说明故障排除的过程及方法。根据具体实验,记录、整理相应数据表格、绘制曲线、波形图等。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计算的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5、实验结果总结 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完成思考题目,作出结论。 6、小结 对本次实验的体会、思考,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7、附录 实验研究过程中收集积累的重要的原始资料、实验研究中引起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录等。 注意: ?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的实验报告纸书写,附录用A4纸书写,字迹工整;曲线、波形图要用铅笔画在座标纸上;线路图要整齐、清楚(不得徒手画);图、表请注明图、表序号及其简单说明,图请在图下面注明,表请在表头注明。 ?实验报告将记入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 ?每次实验开始时,交上一次的实验报告,否则将扣除此次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 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XXX” ;分析XXX。 (二)所属课程名称 (三)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实验环境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八)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文字叙述: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 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 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十-)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十二)鸣谢(可略) 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 (十三)参考资料 详细列举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参考资料. 格式: 作者年代书名及页数出版社

MSProject上机实验报告

MS Project 上机实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 项目的主要工作是维修某主要道路下一段长约1公里的供水管道,市政局要求电力部门配合施工,同时铺设一条地下电缆,以增加该道路两侧的用电用户。由于该项目是在现有道路上开挖,故市政局决定在回填后顺便铺设新的混凝土路面。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以管理、协调该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电力工程和道路工程。整个项目从2014年7月1日提交预算报批为开始,市政局希望将项目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故希望该项目能在2014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 1.2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 项目各项任务逻辑关系及固定成本(设备费、材料费和管理费等)、资源需求量如表1。 预算报批需1周,对外公告需2周时间。 1.3 可用资源

项目施工可用资源(仅考虑劳动力)及其费率如表2所示,项目实施期间的日常管理费用为每天50元。 表2 项目可用资源(劳动力)数量及费率 资源名称最大限量(人)费率(元/工日)备注 技术工人(技工)2050 非技术工人(壮工)5030 二、创建初始计划 1、打开Microsoft Project 2003,出现甘特图界面。点击“项目”,选择“项目信息”,如图2.1,将项目开始日期改为2014年7月1日。 图2.1 项目信息对话框 2、点击“工具”,选择“更改工作时间”,新建一个自己的日历“道路及配套工程”,复制“标准”日历。如图2.2。 图 2.2 创建新日历 将所选日期设置为“使用默认设置”,点击确定,如图2.3。

图2.3 设置工作时间 标准日历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个小时(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其中,上午12点到下午1点为午餐时间)。 3、点击视图栏中的跟踪甘特图,输入任务名称,并将任务分级,设置主任务和子任务,(升级),(降级),如图2.4。 图2.4 任务升级和降级例如:道路及配套工程为主任务,选中其子任务:准备工作,供水工程、电力工程、道路工程及 恢复交通,然后点击即可。同理,可以设置以上子任务的分部任务,再降一级即可。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 在excel中进行罗伦兹曲线的制作与集中化指数的计算。 仪器设备: 硬件:计算机 软件:Offices 实验内容一: 根据某地区各个亚区的GDP数据制作2000年与2003年的罗伦兹曲线、计算集中化指数,并比较不同年份该地区GDP在亚区之间分布的集中化程度。 1.原始数据: 《计量地理学》教材p45:习题2.8表---某地区各个亚区的GDP数据 2.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 3.实验结果及分析: 最终的图形,集中化指数,不同年份对比 实验内容二: 根据某地区各个亚区的人口与GDP数据,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制作罗伦兹曲线,并近似的计算基尼系数。 1.原始数据: 《计量地理学》教材p46:习题2.10表---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人口与GDP数据2.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 3.实验结果及分析: 最终的图形,基尼系数 心得体会: 个人心得体会

实验目的: 1.在excel中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2..在excel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 仪器设备: 硬件:计算机 软件:Offices 实验内容一: 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1.线性规划模型: 《计量地理学》教材p184第四题的第一小题 2.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 3.实验结果及分析: 说明x1,x2取何值时得到最优解为多少 实验内容二: 根据某地区某年度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1.原始数据: 《计量地理学》教材p224:习题7.2表 2.实验步骤: 针对6个小题,逐一说明如果操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6个小题的答案 心得体会: 个人心得体会

实验三利用SPSS软件对某地区若干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 利用SPSS软件对某地区若干统计指标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仪器设备: 硬件:计算机 软件:SPSS软件 基本原理: 数据的统计处理:数据处理的方法;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原始数据: 《计量地理学》教材p116习题3.16表。 实验内容: 1.用最短距离聚类法对2004年某地区35个城市综合实力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画出聚类谱系图; 2.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35个城市7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3.以第一、二、三主成分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实验步骤: 操作步骤,可参考实验指导书《SPSS在计量地理学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总结实验结果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可以输出实验结果,然后粘贴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体会: 个人心得体会 注: 1.需体现具体数据,如数据量较多,可复印或打印粘贴 2.黑色字体为统一规定,要求照抄; 红色字体为温馨提示,不可照抄。

PROJECT软件实验报告

PROJECT软件实验报告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2006年10月

实验一、项目基本设定与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Microsoft Project2003的基本功能。 (2)对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创建项目及进行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有一定掌握与认识。 二、实验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3部分: (1)Microsoft Project2003的基本介绍,主要包括:操作界面、常用视图、获得帮助。 (2)自选项目,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创建。 (3)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包括在项目中建立任务、输入任务的工期、调整任务的层次、设定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在任务中加入更多说明。 三、实验步骤 (1)创建一个项目: (2)设置项目的基本信息: (3)日历的新建、日历的关联、日历的优先级、日历的共享: (4)输入任务: (5)周期性任务输入: (6)调整任务的层次关系 (7)显示WBS编码、定制WBS编码: (8)建立树状WBS; (9)输入与设定任务工期 (10)PERT分析; (11)建立任务的逻辑关系 (12)里程碑设定 (13)辅助功能设定(设定任务信息、设定备注信息) (14)任务拆分

实验二、项目资源与成本的分派与设定 一、实验目的 对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资源与成本的分派与设定有一定掌握与认识。 二、实验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3部分: (1)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建立项目所需资源。 (2)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将资源分派到任务中。 (3)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录入成本信息及查看成本。 三、实验步骤 (1)建立项目所需的资源(工时资源、材料资源): (2)将资源分配到任务中: (3)成本信息录入: (4)查看任务的成本信息; (5)查看项目的总成本信息; (6)输入资源成本在过程中的变化信息; (7)固定成本的输入:

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657-49 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实验报告要求和格式(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实验报告要求 1. 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海洋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 报告中的电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数据使用钢笔、圆珠笔不得使用铅笔。 3.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4. 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格式 1. 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 实验题目; 3. 目的要求; 4. 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

分度值等)、用具名称; 5. 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即要写出原理依据的公式名称、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公式成立的条件。画出电路图、光路图等; 6. 实验内容:应包括主要实验步骤、测量及调节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释等; 7. 数据处理: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写出处理过程及误差。 8. 结果讨论:写出结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想法等进行讨论; 9.作业题;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1 Windows编程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创建一个Win32应用程序Ex_SDK,在程序中构造一个编辑框控件和一个按钮。 (2)编辑框用于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当单击“计算”按钮,获取方程系数得的根通过TextOut显示在窗口客户区中。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编译器:Visual C++ 6.0的开发环境 三、实验准备和说明 (1)具备知识:简单的SDK编程基础。 (2)准备本次上机所需要的程序。 (3)创建本次实验工作文件夹“…\Visual C++程序\实验\实验1”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Visual C++ 6.0 打开计算机,启动Visual C++ 6.0系统。 2.创建工程并添加代码 ①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打开应用程序向导,显示出“新建”对话框。单击“工程”标签,从列表框中选中Win32 Application(Win32 应用程序)项。在工程名称框中输入Win32应用程序项目名称Ex_SDK。单击浏览按钮...将工程定位到文件夹“…\Visual C++ 6.0程序\实验\实验1”。 ②单击“确定”按钮继续。在向导第一步对话框中,选中An empty project(一个空的工程)项。单击“完成”按钮,系统将显示AppWizard(应用程序向导)的创建信息,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将自动创建此应用程序。 ③再次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显示出“新建”对话框。单击“文件”标签,在左边的列表框中选择C++ Source File项,在右边的“文件”下的编辑框中输入Ex_SDK.cpp,单击“确定”按钮。 ④在打开的文档窗口中输入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函数返回根的个数 int GetRoot(float a, float b, float c, double *root) { double delta, deltasqrt; delta = b*b - 4.0 * a * c; if (delta<0.0) return 0; // 无根 deltasqrt = sqrt(delta);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规范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规范(试行)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以及评价学生实验课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文件,撰写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真实的记载实验过程,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实验结果,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加强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报告的管理,特制订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规范。 一、每门实验课程中的每一个实验项目均须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每个实验中心(室)应将实验报告按学期或按单独设课课程装订成册,统一印刷。 二、实验报告内容一般应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项目名称: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和要求:明确实验的内容和具体任务; 3、实验内容和原理:写出简要原理、公式及其应用条件(避免照抄讲义); 4、实验主要仪器设备:记录主要仪器的名称、型号和主要性能参数; 5、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写出实验操作的总体思路、操作规范和操作主要注意事项,准确无误地记录原始数据(避免照抄讲义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6、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科学、合理地设计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的记录表格; 7、实验结果与分析:明确地写出最后结果,并对自己得出的结果进行具体、定量的结果分析,说明其可靠性;杜绝只罗列不分析; 8、问题与建议:提出需要解决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与建议。避免抽象地罗列,笼统地讨论; 9、实验预习报告:简明扼要,思路清楚,并列出原始数据表,需经指导教师签字批改,附在实验报告后。 三、实验报告封面用学校统一的格式书写(A4纸),具体内容参照规范格式书写(有统一实验报告本的可参考规范自行设计)。总体上要求实验报告字迹工整,文字简练,数据齐全,图表规范,计算正确,分析充分、具体、定量。对抄袭实验报告或编造原始数据的行为,一经发现以零分处理,并按《大连理工大学学生违记处分规定》第二十六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格式

网页制作实验报告格式 sp; 实验一:站点设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mx;flashmx;fireworksmx)等网页设计软件; 三、实验原理 通过"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创建一个新站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执行"站点管理站点"命令,在弹出的"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站点"命令。 2)在弹出的"站点定义为"对话框中单击"高级"选项卡。 3)在"站点名称"文本框中输入站点名称,在"默认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所创建的站点文件夹。在"默认图象文件夹"文本框中选择存放图象的文件夹,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管理站点"对话框。 4)在"管理站点"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站点创建完毕。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开始之前要先建立一个根文件夹,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站点存在自己建的文件夹里,这样才能使实验条理化,不至于在实验后找不到自己的站点。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选项,计算机一般会有默认的选择,最后不要去更改,如果要更改要先充分了解清楚该选项的含义,以及它会造成的效果,否则会使实验的结果失真。实验前先熟悉好操作软件是做好该实验的关键。 实验二:页面图像设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mx;flashmx;fireworks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