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3月统一考试语文(a卷) 解析版

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3月统一考试语文(a卷) 解析版

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3月统一考试语文(a卷) 解析版
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3月统一考试语文(a卷) 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3月统一考试语文(A卷)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这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

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才智人士纳入官员队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B.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信条与“以学取士”科举制度密切结合,被一代代读书人奉行不渝。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由“贱”入“贵”的主要路径。《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身上便体现了这一点,

D.“学而优则仕” 的传统使士子们能平等参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平等”观念方面的缺失,实现了难得的公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而优则仕”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宗法制度“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得把平生所学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B.“学而优则仕”是封建学子们的金科玉律,博取功名跻身官僚队伍成为他们十年寒窗皓首穷经的目的。

C.被仕宦功名所引诱俘获的士子们,丧失物质和精神的独立性,仰人鼻息,唯唯诺诺,惟君王之命是从,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

D.封建士子受忠君报恩思想的影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帝王的“家天下” 耗尽心力,以求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也明白“守江山治天下”,必须倚靠读书人,尊重士人,文吏治国是他们的统治要诀。

B.中国历史上的“贵族”阶层,对社会各等级的人是开放的,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社会也在流动中保持了活力。

C.面对狂傲不羁的名士,那些历史上的英雄和奸雄都相当容忍,有所忌惮,原因就在于“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

D.在科举制度已废除百年的今天,“逢进必考,择优录取”成为国家选聘公务员的严格规定,可以看作“学优而仕”传统具有巨大合理性的体现。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六岁那年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京戏。拜师后的头一天,就从练基本功撕腿开始。练撕腿的同时,还要练下腰、压腰。全是一清早戴着星星就得起来练,不论三伏三九全是一样。当

我练得稍稍有些功底时,先生又给我加了功,教给我练习一些较大的功夫了。将近一年的光景,一般的腰腿功差不多全练习到了,先生又给我绑起跷来练习。练完站功后也不许摘下跷来休息,要整天绑着跷给先生家里做事,像扫地、扫院子、打水等体力劳动,并不能因为绑着跷就减少了这些活。

荣先生的脾气很厉害,你干活稍微慢一些,就会挨他的打。荣先生对我练功非常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弯腿,所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弯上,一弯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这虽等于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唱青衣(正旦)戏要学习青衣的身段,每日要单练习走脚步。走步法的时候,手要捂着肚子,用脚后跟压着脚尖的走法来练习,先生说练熟了自然有姿势了,将来上台演出,才能表现出青衣的稳重大方,才能使人感到美观呢!

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肚子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这种怀疑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产生的。为了要表现旦角的端庄,所以先生就叫学生捂着肚子走路,实际上这又如何能表现出端庄的姿态来呢?我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有意识地向生活中寻找这种身段的根源,但这个问题一时没有得到解决。没有解决的事,我心里总是放不下,随时留意揣摩着。有一次我在前门大街看见抬桥子的,脚步走得稳极了,这一来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就追上去,注意看着抬桥子人的步伐,一直跟了几里地,看见人家走得又平又稳又准,脚步丝毫不乱,好看极了。王瑶卿先生告诉我,练这种平稳的碎步可不容易了,要拿一碗水顶在头上,练到走起步来水不洒才算成功。我听到这种练法之后,就照这样开始去练习,最初总练不好,反使腰腿酸痛得厉害,我并不灰心,还是不间断地练习,慢慢地找着点门道了。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走起来又美又稳又灵活的窍门。从此,我上台再不捂着肚子死板板地走了。后来我在新排的《梨花记》里第一次用上去,走起路来又端庄、又严肃、又大方、又流丽,很受观众称赞。

(摘编自程砚秋《我的学艺经过》)

材料二: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学戏很苦!边学边唱边挨打,荣家的生活琐事也都要做,当听差使唤,无异于童仆。荣蝶仙脾气又坏,稍有不欢举鞭就打,常常无端拿他出气。程砚秋每天要劈柴生火,洗衣做饭,学戏的时间很少。就这样,也难免挨打。

在大名士罗瘿公的赏识、帮助下,未满八年的程砚秋提前出师并追随罗瘿公读书习字,钻研音韵。所以,后来的程砚秋不但精通经史,一手字也写得不错。特别是对京剧的行腔咬字,深具工夫,这是文人雅士熏陶所致,也是艺人当中少有的。

一九一九年,罗瘿公安排程砚秋拜梅兰芳为师,为他添置行头,编排新戏,又特意为他介绍了一位武师教武术。罗瘿公又介绍他师从王瑶卿。据说王最初并不怎么看重程砚秋,后来终被他的刻苦和钻研精神所感动,依据他的别样禀赋,为他设计出新的唱法,独创一格。

一九二二年春节,在罗瘿公的精心安排下,十八岁的程砚秋以一出改编的京剧《龙马姻缘》轰动了京城。程砚秋又请荣蝶仙任戏班社社长。师徒间的合作,颇能显示出程砚秋的胸怀。

台湾的戏曲研究家齐崧先生说:“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了,最后唯有以身相殉。”这话近于谑,可还真无法否认。

程砚秋的嗓子外显柔和,内敛锋芒,加上标新立异的唱法,唱起来真有鬼斧神工之妙。最耐人寻味的是《玉堂春》一剧,他柳眉入鬓,凤眼传神。行腔乍疾乍徐,一股细音,唯其独有。高出则如天外游云,低唱则似花下鸣泉,听来惊心动魄。化装也别致,身着红色罗衣罗裙,脸似鹅蛋,眼皮上一层黛绿涂得停匀,妩媚中带出憔悴和满腔哀怨的神情。程砚秋身材高大,观众初见,都暗自吃惊:“这么大块头的一个旦呀!”但等演过了一阵,被他的各种身段表演所吸引,你便不会觉得他是个庞然大物,而是个美妙妇人。简淡蕴藉,洒脱雅致。程砚秋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锁麟囊》是集程派艺术之大成的剧目,为设计安排唱腔,花去了程砚秋整整一年的时间,真可谓禅精竭虑。他每编出一段都要就正于王瑶卿。一般来说,京剧唱词都是很规整的七字句或十字句,但程砚秋要求剧作者写长短句,比如这样两句喝词:“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边厢,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鹤,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这种句式,在传统京剧里是根本没有的。而程砚秋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融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间情感和惊人美感。程砚秋不具备梅兰芳响遏行云的金嗓子,但他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抗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

1924年罗瘿公患病住院诊疗,程砚秋每日亲侍饮食,从无间断。罗瘿公遗嘱写道:“程君砚秋,义心至性,胆淹古人,慨然任吾身后事极周备。”罗瘿公归去之际,程砚秋是第一个赶到的!他见恩师遗嘱,捧之大恸,几至昏厥。回到家中,为设灵堂,除朝夕哭奠,唯伏案抄写经书。罗瘿公丧事所用祭奠、棺木、墓地之费都是程砚秋一手经办,务极完美。出殡那天,程砚秋身服重孝,抚棺痛哭。人家算了一笔帐,罗瘿公自病至死,费金过万元。而程本人绝口不提一个钱字。这事儿,搁在士大夫身上都很难做到,一个艺人做到了。难怪康有为赞程砚秋为“义伶”。

(摘编自章诒和《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程砚秋往事》)

(1)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记述程砚秋自己少年时一段学戏的经历和自己对戏剧角色一些表演动作的思考和改进,语言质朴平实,感情表达比较节制。

B.“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肚子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表明程砚秋学

青衣戏时就已怀疑这种表演不能表现美。

C.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叙述程砚秋跟随荣蝶仙学戏时,都突出了老师教戏时的简单粗暴,程砚秋在学戏、干苦力活时挨打是家常便饭。

D.《梨花记》、《玉堂春》和《锁麟囊》都是程砚秋表演的京戏剧目,材料中写它们,旨在介绍程派艺术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成就。

E.材料二充满感情地记述程砚秋演艺事业的经历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程砚秋京剧表演艺术造诣的极力推崇。

(2)材料二中引用戏曲研究家齐崧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在程砚秋京戏表演生涯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4)作为“四大名旦”之一,除了有创新,程砚秋的成功还能给读者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六卷,上之。迁太常丞,坐举进士失实,降监卢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斩之。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起知襄州,又知潞州。州有杀人者,狱已具,曙独疑之。既而提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召为御史中丞。玉清宫①灾,系守卫者御史狱。曙恐朝廷议修复,上言:“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又请三品以上立家庙,复唐旧制。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户部侍郎。再知河南府,迁吏部。召为枢密使,逾月,首发疽,卒。曙方严简重,居官深自抑损。初,钱惟演留守西京,欧阳修、尹洙为官属。修等颇游宴,曙后至,尝厉色戒修等曰:“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祸邪!”修起对曰:“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曙默然,终不怒。及为枢密使,首荐修等。子益恭,字达夫,为卫尉寺丞。性恬淡,数解官就养。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终父丧,遂以尚书司门员外郎致仕。

注:①玉清宫:宋真宗时耗巨资修建的大型建筑,宋仁宗时被雷电击中焚毁。

5.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B.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C.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D.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6.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图阁,北宋收藏太宗御书、典籍、图画、宝瑞,宗室名册、谱牒等文物的地点。

B.家庙是汉民族儒教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C.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工程营造及一切财政事宜。

D.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曙虽然很有才干,但初期仕途坎坷。他是进士出身,任职初就表现出色,总结过古往今来官用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

B.王曙为政严明果断,善于辩奸断狱,他在益州做官时,能迅速判断出有人报告军队作乱不实,任职潞州时,也能在已经判罪定论的案件中找出疑点。

C.王曙避免劳民伤财,委婉上奏进言,玉清宫焚毁后,他援引古例,认为这场灾害,就是上天对下界的警示,他建议不应重建玉清宫,以此回应上天的警示。

D.王曙为人严肃正派,荐才不计前嫌,他曾严厉教导过欧阳修等人,担心他们耽于享乐而惹祸,却遭到欧阳修的顶撞,但他掌权后,还是首先推荐了这些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2)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饮酒 (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9.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寿,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

(2)李白在《蜀道难》中,不仅描写了蜀道奇异的自然景色,也通过“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对剑阁防御的担忧。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说,自己想要飞往月宫,但“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了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材料概括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剔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无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

(选自《四川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

B.付春在城里的酒店当厨师,因为酒店破产,自己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回到家里,他感到无颜面对爹妈,所以一声不吭的钻进屋里,独自流泪。

C.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又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使付春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说明妈是个了解儿子、智慧的人。

D.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

E.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他返城创业成功,他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

(2)小说两处写到付春妈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和酸菜土豆汤,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付春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知识基础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战国末期,秦王占据关中,依靠精兵良将和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席卷天下,在短时间内便实现了灭亡六国的宏图霸业。

②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家梁思成就地提出完整保留老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可惜经历大拆大建运动的北京城如今已失去了古城的韵味.

③这个建筑设计事务所设在新世纪广场的顶层,在这里,员工们可以看到整个南京城的风景,视野格外开阔。

A.居高临下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B.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居高临下

C.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居高临下

D.居高临下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与会专家认为,建设文化名城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文物、遗址等方面的展示与开放,而是整个城市各种文化元素共同作用营造出的文化氛围。

B.对于对手球队的这次堪称教科书般的战术配合,主教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队员作了精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大家从中获益匪浅。

C.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改变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以此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D.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认为,女性将是机器人取代趋势中最大输家,因为她们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低增长行业,如销售、管理、餐饮服务。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能够概括出来吗?描述一个时代的来龙去脉,这是史学的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只有用文学的观察方法,才能深入时代的精神深处,获取时代的灵魂瑰宝。

A.文学的企图就是抽象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

B.史学家擅长用考据和发掘的方法去把握一个时代的脉搏

C.但抽象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怎么说也是文学的企图

D.哲学则形而上地居于云端,用冷静的眼光俯瞰整个时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的人们对过度医疗的危害已有相当的认识,①。其实,我们感受强烈的考研热、高考热、补课热、择校热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便是过度教育惹的祸。过度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兴趣、自信、潜能以及亲子关系等受到损害,还会在各层次受教育者间递次产生挤兑效应:②,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这是巨大的教育成本和智力资源的浪费。可见,学时并非越长越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③,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

17.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传播国学的文化交流机构。下面是孔子学院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心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终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事业成功的企业家满怀深情地说:“现在想来,父母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吃苦,让我在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能够有勇气有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做大做强。”

在一个成才交流会上,一位孩子事业成功的母亲自豪地说:“我最大的欣慰就是,孩子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让他吃过苦,给他足够的零花钱,让他交了很多的朋友,懂得了大度,收获了自信,为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性格基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表述错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信条与“以学取士”科举制度密切结合是从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开始的,并不是“两千多年”。

2.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因果关系不成立。

3.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原因就在于……”说法不准确,原文是“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说明历史上英雄和奸雄容忍名士的原因还有很多。

4.(1)AE

(2)①说明程砚秋的戏和梅兰芳的戏给观众带来的艺术体验不同(或“二人的戏有不同的艺术效果”)。②暗示程砚秋虽曾师从梅兰芳学戏,却有青出于蓝之势。③行文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答“承上启下”也可)。

(3)①向生活学习。摸索改进舞台表演时青衣出场时的步法,一改传统的表演程式,更好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美。②唱法标新立异,化装别致。有一种“简淡蕴藉、洒脱雅致”的魅力。

③要求剧作者创作出传统京剧根本没有的长短句式的唱词,并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融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问情感和惊人美感。

(4)①要刻苦学习。在学戏生涯中,程砚秋凭着刻苦和钻研精神,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抗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②要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在表演中,程砚秋对传统表演程式的不足有很深的体验和思考,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③要常怀感恩之心。程砚秋请老师荣蝶仙任戏班社长,为罗瘿公侍疾送终。④善于借助外力。获得他人的帮助。程砚秋演戏生涯中,得到了罗瘿公和王瑶卿非常重要的帮助,演艺事业不断得到突破。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学青衣戏时就已怀疑这种表演不能表现美”表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这种怀疑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产生的”;C项,“突出了老师教戏时的简单粗暴”表述错误,突出了老师的严格和苛刻;D 项,“旨在介绍程派艺术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成就”表述错误,重点是为了表达程砚秋自己在一些艺术上的思考与实践活动。

(2)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文章中语句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了,最后唯有以身相殉。”从内容上写出了梅兰芳和程砚秋唱戏效果的不同,更是突出表现了程砚秋唱戏的魅力;从结构上,为下文介绍程砚秋独特的唱法、优美的唱腔、创新的唱词作了铺垫。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重点在于分析题干的要求,“程砚秋在戏剧表演中的创新之处”主要从材料二中筛选信息,如“程砚秋的嗓子外显柔和,内敛锋芒,加上标新立异的唱法,唱起来真有鬼斧神工之妙”,“程砚秋要求剧作者写长短

句……这种句式,在传统京剧里是根本没有的”,“程砚秋据此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融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间情感和惊人美感”。材料一中“我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就有意识地向生活中寻找这种身段的根源”写出了领悟知识不囿于老师的教法,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经验。

(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程砚秋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可得知,材料一“我六岁那年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京戏。拜师后的头一天,就从练基本功撕腿开始。练撕腿的同时,还要练下腰、压腰。全是一清早戴着星星就得起来练,不论三伏三九全是一样。”写出了他的刻苦精神;“当时我感觉一个小姐的角色总是捂着肚子出来进去的怎么能算是美呢?这种怀疑是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产生的。”写出了敢于质疑,向生活学习;材料二中写到“罗瘿公、梅兰芳”等,写出了老师对他的支持和帮助;“程砚秋每日亲侍饮食,从无间断。……出殡那天,程砚秋身服重孝,抚棺痛哭”写出了程砚秋的感恩之心。以上因素是他成功的保障。分析时,做到从文本出发,有理有据。

5.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上文的语意,这是王曙欲阻止仁宗修复被雷电击中焚毁的玉清宫时上书的一番话,想通过历代的教训来规劝仁宗。“以为……故……”表示的是因果关系,故应该在“故”前断开,排除AD;“不听”的主语是“文帝”,所以应在其前断开,排除C。

6.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文化常识的能力。工程营造归工部管辖。

7.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说法不当,前三次的贬官是个人的原因,第四次贬官是因为“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意思是受到了岳父寇准的牵连才被贬的。

8.(1)仁宗受到感动而醒悟.于是减轻守卫者的罪责。不久下诏告谕天下不再重修玉清宫。

(2)王曙任参知政事时,在西京洛阳修建宅院,益恭劝他以年老为由退休,王曙最终也没有离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感悟:感动而醒悟;已而:不久;谕:告诉。(2)治第:修建宅院;谢事:退休;引年: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

9.诗的前六句通过环境和其他草木的衬托,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春夏季节,各种草木都葱郁繁茂,松树掩没其中平凡无奇,但岁寒霜降后,众草凋零木叶尽脱,只有松树独傲霜雪,卓然挺立,四季常青。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青松的形象,首先分析前六句的内容,用“众草没其姿”写出了青松生在东园,为众草所掩没;“凝霜”时节方见其挺拔之英姿;“连林”“独树”写出了青松的与众不同。可见运用了对比和环境衬托的手法写出了青松的独立、不惧严寒、与众不同的品格。

10.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拔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前六句塑造了不惧严寒、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实际上“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写出了青松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意在表明自己是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与众不同。后两句从“梦幻间”“尘羁”分析出作者感慨人生短暂,不愿被束缚,追求自由的情怀。

11.(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3)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理解型的默写,要注意分析题干的意思要求,选择合适的语句填写,还要注意书写的正确性。易错字:晦朔、蟪蛄、匪亲、豺。

【备注】无

12.(1)AE

(2)角度:前面一处是直接写,实写,结尾一处是间接写,虚写。前面一处的作用:①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妈做的饭菜使付春突然想到城里流行的私房菜.决定返城专做私房菜。

②结构上,为结尾写付春仿佛闻到妈做的饭菜的味道作铺垫。

结尾一处的作用:①结构上,照应上文付春吃妈做的饭菜。②形象上,表现付春由忽视亲情到思考亲情的转变。③内容上,突出亲情所具有的感染力。④效果上,留有余味,给读者留下付春会不会回家为爹妈做年夜饭的猜想。

(3)①悟性高,善创新。吃了妈做的菜后,当即想到了城里流行的私房菜,决心专做私房菜,经过不断创新,很受欢迎。②有志气,敢打拼。自信能成为城里人,能做出个样子,经过努力,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③重事业,轻亲情。在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五年间很少回家;刚回家就为了成就梦想而离家;只顾做私房菜.连续好几年都不回家陪父母过年。

(4)①情节上,营造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促使付春反思亲情。②人物形象上,用建筑老板反衬付春,建筑老板牵挂父母,希望父母过年不用操劳,而付春总是借故不回家陪父母过年,更加突出了付春忽视亲情的特点。③主题上,突出小说主题,使父母总是牵挂着子女,子女也应该心里装着父母的主题更加鲜明。④手法上,扣合小说题目。丰富小说内容。小说题目是“年三十的私房菜”,写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而父母为老板做好了私房菜,令人深思。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感到无颜面对爹妈”理解错误,是感到未来生活无所适从的苦恼和无奈。C项,“付春的妈为了启发和激励付春”说法不当,给付春做饭是出于母爱,关爱儿子的目的。D项,“反衬儿子亲情淡漠”表述错误,不是为了反衬,是为了表达老板有孝心,进而引出付春思考亲情的问题。

(2)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语句的作用,可从结构、内容两个角度分析。第一次写母亲给付春做菜,从内容上表现了母亲关爱儿子,非常用心给儿子做他喜欢的饭菜;从结构上,为后文付春受到启发进城做私房菜作铺垫。第二次出现这些菜时,是付春的想象,仿佛闻到了妈妈做的菜的味道,从内容上写出了付春对亲情的思考;从结构上,照应了上文。

(3)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动作、神态:“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写出了付春自尊心强;心理:“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写出了付春的聪明,领悟能力强,有创新意识;“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写出了付春工作努力,忽视亲情;“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写出了付春对亲情的思考,暗示他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做私房菜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角度进行分析。建筑老板非常重视亲情,带上厨师给父母做菜,可是父母也准备了一桌好菜等儿子,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塑造老板这个孝子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塑造付春这个主人公的

形象;在情节上,引发读者的想象。分析时,重在理解文本内容,把握小说的主旨,做到理据充分。

13.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①重点强调不可遏制的力量与形势,所以选择“高屋建瓴”合适。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②重点强调的是有远见,所以选择“高瞻远瞩”。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②重点强调的是占据高位,所以选择“居高临下”。

14.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关联词应为“不只是……更是……”;B项,语序不当,“精彩的示范和准确的阐释”应为“准确的阐释和精彩的示范”;C 项,成分残缺,“表明”后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态度”。

15.C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从上文的“精神气质”,和下文中的“文学”可知,话题不再是“史学家”了,排除B;根据文意,应该和上文形成转折关系,所以选择C。

16.①但对于过度教育的危害却认识不清②高学历者因供过于求而低就业③接受合适的教育不唯学历凭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空,从上文的“过度医疗”的话题,和下文中“过度教育”危害的内容,可知应该填写“人们没有意识到过度教育的危害”;②空,从前面的冒号可知,应该紧接解释说明的内容;从后文内容“低学历者不得不从事更低端工作甚至失业”可知“高学历存在低就业的问题”;③空,属于总结句,什么才是正确的教育就业观,“不凭学历凭能力”才是正确的教育就业观。

17.标志是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了地球、逗号和鸽子等要素。“汉”字代表汉语言和中国文化,地球图案表达把汉语向全球推广之意。逗号则又象征汉语推广与交流的永无止境。昂首高飞的鸽子彰显了“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国文化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徽标类。分析构图要素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遗漏信息。如中心部分的构图要素是:“汉”的变体,其融合了地球、鸽子、逗号等要素;分析徽标的寓意主要结合徽标的主题“推广汉语、传播国学、文化交流”,通过联想和想象,逐个分析构图要素的寓意。

18.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多材料作文题,分析立意时,首先分析两则材料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的异同来分析立意。第一则材料,事业成功的企业家赞成吃苦,强调了吃苦给自己带来的精神财富;第二则材料,一位母亲自豪宣称,儿子没有吃苦,所以得以广交朋友、大度、自信,最后事业成功。这两则材料重点论述对待吃苦的态度,有赞成的有否定的,写作时,可从赞成的角度,写吃苦可培养一个人的毅力、意志,助人走向成功,重点可写吃苦给人带来的精神鼓舞;也可从否定的角度,写吃苦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苦可以使人消沉、堕落等。也可从辩证的角度,写吃苦要有限度,谈吃苦的两面性。

河南省洛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洛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2分) (共7题;共31分) 1. (2分) (2016八下·梁子湖期中) 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璀(cuī)璨不逊(xùn)宽恕(shù)禁锢(gù) B . 觅(mì)食畸(jī)形轩(xuān)昂犀(xī)利 C . 迁徙(xǐ)蜿(wǎn)蜒尴(gān)尬虐(nüè)待 D . 繁衍(yǎn)诘(jié)责镶嵌(qiàn)睥睨(ní) 2. (2分)(2019·深圳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感到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B . 中国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许多外交难题自然就会山穷水尽了。 C . 读书要做笔记,摘抄美文中的优美词句,断章取义,博采众长,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D . 日本政府企图通过购买钓鱼岛实现对钓鱼岛所谓的国有化,这其实是自欺欺人。 3. (2分) (2019九上·克东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 .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B .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 . 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就必须了解当地市场,适应和熟知当地法律与文化。 D . 甲骨文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4. (2分)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1957年“物理学奖”获得者。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奥本海默。 B . 《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何为。贝多芬,美国作曲家,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C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D . 《观舞记》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现当代女作家冰心先生,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5. (4分)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方格内。 大模大样绕有兴趣痛改前非看风使鸵 八面玲珑威名大振横冲直撞逢场做戏 错别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改正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9.0分)(2017·北塔模拟) 默写。 ①客路青山外,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2018年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拟咏怀·其二十六① 南北朝庾信 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初试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抑郁。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②亭障:边境的堡垒。③白狄:古民族名。 12.从题材看,本诗属于()。 (1分) A.咏史 B.怀古 C.怀人 D.羁旅 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2分) A.纯一混茫 B.凄惨萧索 C.苍凉壮阔 D.清幽凄冷 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三)8分 12. 1分选D“羁旅” 13. C,2分;B,1分。 14. 5分 答案示例一: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

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 评分说明: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崇明县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代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2.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 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越高亢 B.轻快自然 C.平易俗白 D.清婉秀丽 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13.B 14.本诗把五更时听到的雨打梧桐声说成最好的声音,一改前人借雨打梧桐抒发愁闷的惯例(1分)。本诗写了作者秋夜梦中醒来,凉雨打湿衣襟,但他却不因“屋漏床湿”而忧愁(1分),而是由此联想到溪流满注,进而千里稻田因雨欣欣向荣,借雨打桐叶寄托此时内心的欣喜(1分)。这一切源于作者将己心比农人之心,表达了与民同喜同乐,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由此拓展了诗境(1分)。 奉贤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试卷分析

2018高考试卷分析 语文组李坤 2018年的高考在6月8号结束时已经变为历史。斯宾诺莎曾言:如果你希望现在与过去不同,请研究过去。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聚在一起的意义。 关于试卷:坚持大方向,留有小心机 考前多种预测,谁能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考题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措手不及。拿到试卷完完整整做一遍,发现今年全国卷一坚持大方向不动摇,以“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为目标,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但整套试卷处处显示着出题人的“小心机”。 心机1:论述类文本相较去年的“气候正义”简单很多,唯一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审题,由我们常见的正确不正确不正确变成了不正确不正确正确,打破固有思维,考验学生细心度。 心机2:文学类文本考前一直纠结于小说散文到底要考哪一个,结果考了一篇不像小说的小说,第四题直接是送分题,56题看似是小说的常规题型,但并不好得分,以第5题为例,表面上看是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查,由常规的概括人物形象变为筛选对应信息,想要得满分并不容易,尤其是“拔俗的文人气质”,若学生不理解“文人气质”,答案很容易就变成了“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叙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只能找到这一条,其实文人气质不应局限于文字类文学类,更包含着不俗的情趣、浪漫的情调、聪明智慧等,这道题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答案虽出自文本,但如何筛选整合却需要学生的真本事。 心机3;诗歌选择题由五选二变为四选一,难度降低。但C选项需要学生将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绝胜烟柳满皇都”与试题材料中“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相比较,不要求学生直接默写相关诗句,但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名篇名句的基础上,结合试题的情境作出判断,考查学生平日的积累。同时李贺诗歌“辞尚奇诡”,加大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的难度,整首诗表达了李贺虽不遇于时,但依然乐观自信,不甘沉沦的情怀。考的那句“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学生非常容易想起考前那些相似的情感类术语: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愤懑,加上尾句的“烟濛濛”理解为对前途的迷茫,素质不错的学生再联想一下李贺生平,越想越觉得自己答得对,其实根本没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中,沾沾自喜而不自知。所以平时的诗歌教学,除了术语外,更应该关注读懂诗歌。 心机4:语言文字运用题是今年变化最大的题。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同时学生反映较难的20题启事改错题和图表题都直指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 总体来说,我觉得今年高考题选择题难度降低,主观题相对以往的套路题,更灵活,也更侧重对学生思维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考的知识细,能力强,得分并不容易,属于典型的“一看题不难,一写就不会,一看答案都知道”。 关于备考:水石相激雷响万壑 韦应物有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所以在我看来,要想在高考中实现语文突破,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我们15级教师团队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备考: 一、就高考题紧扣时代的特点,我们编印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关注时代,提升格局。一周一次的《时评》坚持到高考前一周;在周老师建议下,将《人民日报》上所有的“暖闻热评”集结成册,既积累素材,又学习议论;全组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分担相应

2019年洛阳市中考复习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洛阳市中考复习一模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知识(32分,选择题每题4分,填空题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嫩芽(nèn)酬和(hé)人声鼎沸(dǐng)B.精致(zhì)和煦(xù)囊萤映雪(yíng)C.籍贯(jí)妖娆(ráo)微不足道(dào)D.宽恕(shù)伦理(lún)迫不急待(j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煦葱茏杜绢花B.雄姿膘悍千里马 C.静谧璀灿萤火虫D.澄澈空灵水墨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字,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B.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科学推进,统筹谋划。 B.中国乒乓球男队第21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实现了“九连冠”的壮举。 C.中美经贸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的最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促成的。 D.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曰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C.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 6.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B.③⑤①④②C.⑤③①②④D.⑤③①④②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8.(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杜甫《登楼》) (3)____________,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4)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郴州市某校“亲近文学,走进经典”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茶。你所在的九(一)班为分 享读书心得,准备组织开展“《三国演义》读书汇报会” 9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河南省洛阳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古诗文默写。 (1)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李商隐《无题》) (3)杜牧《泊秦淮》中,巧用典故表达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嘲讽,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π (4)面对历史遗迹,诗人常常感慨万千。杜牧在《赤壁》中,借“______,______” 抒发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镌.刻/意味隽.永禁.锢/情不自禁.贻.笑大方/心旷神怡. B. 阴晦./诲.人不倦差.遣/参差.不齐肆无忌惮./弹.尽粮绝 C. 炮.火/如法炮.制胸膛./瞠.目结舌任.重道远/光阴荏.苒 D. 夜幕./蓦.然回首和.煦/和.衷共济视若寇.仇/豆蔻.年华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恻隐孺子牛满腹经伦蔚然成风 B. 羁绊三部曲侍才放旷相得益章 C. 绮丽度假村器宇轩昂谈笑风声 D. 缔造打擂台舐犊情深相濡以沫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治学严谨,勤奋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 B.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 ....,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俸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 ....的交响乐 D. 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 ....的地步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5.下面一段话中,两个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 在时光的咏叹调中,人正如一朵花①自己的果实,全靠自己是否投入地去吸收大自然的营养。时光无情的平等,②它无时无刻告诉你:青春有过但只有一次,肌体活过也仅此一生。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记者从洛阳市环保局获悉,为实现“治霾留蓝”的美好愿景,今年洛阳将出台新标准,在杜绝渣土车横行、环境监管纳入城市管理等方面开出“应急药方”,同时为防止“踢皮球”,划清了与治霾有关的20个部门的职责。 材料二:洛阳市环保局局长陈亚利告坼记者,2014年洛阳市形成雾霾的原因,主要是电厂烧煤、尾气和油烟。在过去的一年里,洛阳市环保局已采取相应措施,全年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材料三: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一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默写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对这套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这则文言文首先考察了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属于传统上对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其次是断句,断句题须在学生读懂、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对。本次考试没有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文化常识是近年来高考的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仍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然后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是可以答对的;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字的理解有些偏差,如“恩遇弥厚”中的“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得理解出来,其实学生如果能够联想到“欲盖弥彰”这个词语的话,那么这个“弥”更加的意思就相对好理解了。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仍需注意,如“释褐”中褐指的是粗布或粗布衣服,依照旧制,新进士必须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来比喻做官或者进士及第授予官职。这样的词语积累多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次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是唐朝白居易《夜筝》,而且有一问是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这个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用这一方式,考查的是平日里考生对古诗,对课本,对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更为关键是,如果考生没有将《琵琶行》背下来并且理解,此题则全然无法下手。由此看,基本功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知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首诗中的“紫袖”代指的是弹筝人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的学生没有读数来,他们把紫袖的称谓纷纷指向作者。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我会把“紫袖”代弹者,和“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这些特指的指代对象告诉学生。其次重点分析第二句中的炼字,两个“自”字,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的乐伎大多有一本辛酸史,诗中的弹筝人虽未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是从“暗低容”三个字就能使读者想象无穷。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去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是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读者去领悟,去想象那筝曲的绝妙之处,着一点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默写题考得都是刚讲过的古诗文,分别是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几个名句,原则上考察的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这道题答得并不好,平均分3分4分左右。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句子锁定准确,但是有个别字确实不容易写对。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以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抽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等记在心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其中的重点字词书写出来,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卷面上,争取做到这样的题一分不失。 最后说作文,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这次的作文仍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材料。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到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而且题中明确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也就是对文体特征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题材不限了。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社会的层级差别也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上辈资本,过着得风得雨的生活,有些人出生于社会底层,便牢骚满腹,却不知行动。面对现实,青年们要有怎样的姿态生活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考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则材料要求写议论行文: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现实是怎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有厚度。这里的“伞”是个喻体,比喻的是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个人的天赋、超人的优势等,也就是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洛阳市老城区中考语文试卷

洛阳市老城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共5题;共10分) 1. (2分)(2016·黔西南)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分歧拆散小心翼翼花团锦簇 B . 哂笑狂澜荒草萋萋锋芒毕露 C . 炽痛仄歪妇儒皆知荡然无存 D . 疟子诘问大庭广众长途跋涉 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B . 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 .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 .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3. (2分) (2019九下·滨州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 . 据银监会分析,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股市一路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C . 据测算,亚太区域未来十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49万亿元人民币,仅“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铁路线路规划就在1万公里左右,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 D . 要不是同桌及时提醒了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4. (2分) (2015八上·天津期中)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里各种鸟类,鸣声不断。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A . ②③① B . ③①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①③ 5. (2分) (2017七上·丰城期中) 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试卷分析】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这次考试,在考纲变化但没有标准的试卷样式前提下,我们高三没有借鉴他校的新题型来命题,而采用了20**年高考语文的试卷样式,只是要求学生选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题,可以说,既不变却也跟着考纲的变化在变,一方面,不作大幅改变,更不盲目改变,一切猜测的改变只会扰乱学生的心,先让学生接触小说类题型,这已经足够。所以试卷总分150分,各种试题的题型、题量、赋分值完全与云南省20**年高考试题接轨,可以说试卷中规中矩,没有偏题与怪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一份现代气息浓、时代色彩强、人文内涵广的较好试卷。 二、试题具体特点 (1)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言文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辨别与筛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试题的设置都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2)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积淀的考查。如名句名篇的默写6分完全选用高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古诗鉴赏11分更是直接命题,涉及古诗词部分竟达25分之多,可以说有力地考查了古典文化的积淀。 (3)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无论是成语辨析,还是现代文阅读,都显示了命题人的特点风格和文化底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再也不能在语文的试场上成为佼佼者了,这也就为高三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焦点指明了方向。 二、我校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参考人数,理科721人;及格人数,398人;最高分 110分;最低分64;总均分90.47;及格率55.20%,在富源县六个高中排名第三,与第一名胜景中学差距比较大,与富源一中差距不大。文科6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66,总均分,91.45分,及格人数401,及格率63.25%,全县排名第三。各班级的状况也参差不齐,重点班均分差距不到2分,在允许值范围之内,普通理科班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近6分,文科普通班差距达2分之多,这反映出各班学生备考的状况不平衡,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全心投入,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学生考试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不够。(2)个别班级有作 弊现象。(3)考试之前老师没有带领学生复习一节课,都是上到哪,就停在哪,这样,学生没有考试的整体思维。(4)一轮复习都是分专题的,学生忘记的以前学的专题的知识。 2、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的问题:(1)学生文化积淀较薄弱,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成语题普通班据不完全统计,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 5.6分,难度系数0.7,全校重点班班平均分未达到6分,而理专平均分竟只有3分 多。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检查背诵的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不肯下功夫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不多。 (2)学生鉴赏能力不强,表述欠规范、欠准确,特别是古典诗词怎么应对,无所适从,学生既不懂如何鉴赏诗词,不懂诗词本身的内容和情感,更不懂按照什么步骤组织语言,有没有具体的套路,这道题均分1.1分,有的班级只有0.5分、0.8分。学生头脑中没有积淀诗词鉴赏必要的专业术语,不会说行话,下笔多正确的废话,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3)应试技巧掌握不够到位,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三、古诗鉴赏 所选诗歌并不难,难的是命题的角度,侧重于对文学作品风格的鉴赏,这一点其实是高三同学备考时容易忽略的部分,也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是比较难的,所以题目不太好答。我以前强调过,高中学生应该掌握一部分古代文论的知识,像这种题目就用得上了。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解析:这种题就属于考查大家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了。ABD三个选项都是写山水风景,而C项有“笛中闻折柳”一句呀,很明显的是边塞诗。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4分)解析:估计很多同学不知“诗话”“词话”为何物,不知道也没关系,你总得知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吧,这是古代人评析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特方式,并且题干中也说明了,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照着葫芦画瓢吧。这种题目平时如果能练习,就是再简单不过,跟对联差不多。 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析:比较风格的题目倒是首次出现,以前多是比较手法或者感情。比较风格看似麻烦,实则简单,关键点在于能够懂得一些表示艺术风格的术语,并且能够引用诗句做具体分析。人大附要求高三的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辞典》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上海大学学报曾发过一篇李晓婉的《山水同辉,风格迥异》的一篇文章,就是分析李白和王维艺术风格比较的。我把这篇文章附在后面。 16、所谓理解性背诵其实还是相当于给上句对下句。 四、现代文阅读 17.依次填人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占据掉落炫耀B.占有溅落炫耀 C.占据溅落显摆 D. 占有掉落显摆 解析:这个题考得是近义词辨析。首先需要大家多懂一些词汇,第二需要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第一个词原句是: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甲】(占有/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占据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占有更侧重于状态。另外,这句话的宾语是“空间”,肯定应该是占据。第二句肯定是溅落比掉落更生动。第三句显摆和炫耀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显摆是北方方言,作者写的是北京的事,所以用显摆恰当一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将四合院鱼鳞瓦与故宫琉璃瓦的色彩进行对比,目的在于突出灰色瓦浪的力量。 B.作者重返老院,面对四合院和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触景伤怀,悲痛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C.文中鱼鳞瓦上的狗尾巴草生命力顽强而持久,其枯黄稀疏的姿态表现出四合院的沧桑。 D.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不乏生动形象,细腻的文笔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这种选择题,大家要懂得命题者容易把错误点设在什么地方。A项涉及的是手法,对比的谜底是为了突出,凡是突出的内容肯定是有关文章主旨的,

高三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第四题 13题,文言文翻译 (1)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3分) 译文:王彦超第二天献表请罪,皇帝派中使前去劝慰他,让他到朝廷进见。(3分。“奉表待罪”“慰谕”“谒”各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句中重要的实词不能根据语境准确地翻译出来,而是很随意地译出大意,如把“慰谕”译成“告诉”“下旨给他”等。 该题多数学生得1~2分。 (2)彦超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4分) 译文:王彦超全部辞退了吃闲饭的男女仆人,日常生活穿戴费用,都遵循节俭的原则。(4分。“斥去”“服用”“俭约”各1分,“仆妾之冗食者”句式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翻译时句式落实不到位,题中的“仆妾之冗食者”是典型的定语后置句,很多同学不能在译文中体现。 ②译文不通畅,“咸遵俭约”应译为“都遵循节俭的原则”,不少同学不能补充出句子的中心词。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3)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3分) 译文:现在我已经老迈无能,希望能够告老退休返回家园,这是我的愿望。(3分。“衰朽”“乞骸骨”各1分,“臣之愿也”句式1分)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重要文言知识积累不够,如:“乞骸骨”,在《张衡传》中学习过,很多同学不能准确翻译。题中的“臣之原也”是判断句,有不少同学没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建议: 学生翻译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学生对重点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够,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能力差。 14题,诗歌鉴赏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4分,“高远明净”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不清,很多同学没审清本题的落脚点是对景物特点的概括,竟答成了情感基调。 ②答题不规范,大部分学生答题没有小标号,没有步骤,只是笼统地写感受。 ③鉴赏性的词语匮乏,答题时表述不够准确。如对于画面特点的概括,不少学生用了“美丽”“诗意”等笼统的词语。 该题多数学生得1~2分。 (2)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前两句从“了却公家事”到“倚晚晴”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五六句巧用伯牙、阮籍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后两句“归船弄长笛”与“与白鸥盟”表明自己意欲归隐。(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意识不强,题中明确要求“联系全诗”,但是很多同学没有联系诗中的具体诗句去分析情感。 ②答题时缺乏步骤,没有序号标注,得分点很容易隐于纷杂的卷面中。 ③对诗歌整体把握能力不够。从试卷上呈现的答案看,不少学生没有准确地把握住这首诗歌,竟出现了“壮志难酬”“思乡”“对朋友的思念”等不准确的情感判断。 该题多数学生得2~3分。 建议: 加强训练,增强学生审题意识、规范答题意识,形成答题模式;准确理解诗意,掌握答题术语。 15题,名句名篇默写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 书写不规范、潦草,字迹不清,识记不牢,错别字多,几乎每一句都会有错别字。((1)也—者;鹃—娟;(2)齐—其;(3)夙—素,砧—毡、拈;(4)义—亦) 该题多数学生得3~4分。 建议: 名句名篇要强化背诵,更应重视书写,写规范,写正确,重在抓落实,坚持不懈。 第五题 16题,参考答案:③⑥①④②⑤(4分。答对3项得1分,4项得2分,全对得4分)

洛阳市洛龙区中考语文试卷

洛阳市洛龙区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珐琅(lánɡ)洗劫(jié)脂粉(zhī) B . 苟同(ɡǒu)绸缎(duàn)瞥见(biē) C . 箱箧(qiè)琉璃(liú li)赃物(zānɡ) D . 给予(jǐ)晨曦(xī)行窃(qiè) 2. (2分) (2017九上·卫辉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藻饰杀手锏萍水相逢自以为是 B . 陨落黄粱梦别出心裁久负胜名 C . 窸窣压榨机浮想连篇与日俱增 D . 倒坍城皇庙涕泗横流通宵达旦 3. (2分)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农民的眼光里,有(),有();比较得多了,也有(),有()。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A . 羡慕嫉妒嘲笑轻蔑 B . 嫉妒嘲笑轻蔑羡慕 C . 轻蔑羡慕嫉妒嘲笑 D . 羡慕嫉妒轻蔑嘲笑 4. (2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下面语段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三月的扬州,是旅游的好季节。/(B)游客们纷纷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C)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个个景点风光如画,个个景点游人如织。/(D)逛着扬州小巷,品着扬州美食,看着扬州美景,忍不住让人生出“人生只合扬州居”的感慨。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共1题;共16分) 5. (16分) 茅盾自传

①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来从外祖父学中医。外祖父名陈我如,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在杭州、嘉兴、湖州、苏州一带很有名的中医。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 ②我10岁丧父。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当时北京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又曾参加《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小说新潮栏”编辑工作。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同年12月底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文学研究会”,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说月报》原为上海鸳鸯蝴蝶派文人所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小说月报》上提供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同时,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辑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打杂”。《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 (1)第①自然段介绍了作者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时主要介绍了什么? (3)作者在主编《小说月报》时提倡________ ,抨击________ 。 (4)从“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辑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一句可以看出茅盾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共5题;共68分) 6. (21分)阅读《黔之驴》,回答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 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 ②稍近益狎________ ③稍出近之,慭慭然________ ④蔽林间窥之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②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 试卷分析报告 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 第一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或”误译为“或者”。“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 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第二个句子—— 评分细则: 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 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 解决方法: 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 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 二、诗歌鉴赏8、9题—— 第8题—— 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 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 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