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工程师复习笔记(大全)

网络工程师复习笔记(大全)

网络工程师复习笔记(大全)
网络工程师复习笔记(大全)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第3章交换技术

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

2、分组交换

3、帧中继交换

4、信元交换

一、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

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三、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四、信元交换技术

1、ATM信元

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2、ATM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ATDM,ATDM采用排队机制,属于不同源的各个信元在发送到介质上之前,都要被分隔并存入队列中,这样就需要速率的匹配和信元的定界。

3、应用独立:主要表现在时间独立和语义独立两方面。时间独立即应用时钟和网络时钟之间没有关联。语义独立即在信元结构和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之间无关联,所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都在信元的信息域中。

3、ATM信元标识

ATM采用虚拟通道模式,通信通道用一个逻辑号标识。对于给定的多路复用器,该标识是本地的,并在任何交换部件处改变。

通道的标识基于两种标识符,即虚拟通路标识VPI和虚拟通道标识VCI。一个虚拟通路VP包含有若干个虚拟通道VC

4、ATM网络结构

虚拟通道VC:用于描述ATM信元单向传送的一个概念,信元都与一个惟一的标识值-虚拟通道标识符VCI相联系。

虚拟通路VP:用于描述属于虚拟通路的ATM信元的单向传输的一个概念,虚拟通路都与一个标识值-虚拟通路标识符相联系。

虚拟通道和虚拟通路者用来描述ATM信元单向传输的路由。每个虚拟通路可以用复用方式容纳多达65535个虚拟通道,属于同一虚拟通道的信元群,拥用相同虚拟通道标识VCI,它是信元头一部分。

第4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主要内容: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3、TCP/IP协议集

一、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0、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三、TCP/IP的分层

1、TCP/IP的分层模型

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TCP/IP最底层。功能: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层:IP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然后把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传输层:是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管理信息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的地按序到达。

2、TCP/IP模型的分界线

协议地址分界线:以区分高层和低层的寻址,高层寻址使用IP地址,低层寻址使用物理地址。应用程序IP层之上的协议软件只使用IP地址,而网络接口层处理物理地址。

操作系统分界线:以区分系统与应用程序。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

3、复用与分解

发送报文时,发送方在报文中加和了报文类型、选用协议等附加信息。所有的报文以帧的形式在网络中复用传送,形成一个分组流。在接收方收到分组时,参考附加信息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分解。

四、IP协议

1、Internet体系结构

一个TCP/IP互联网提供了三组服务。最底层提供无连接的传送服务为其他层的服务提供了基础。第二层一个可靠的传送服务为应用层提供了一个高层平台。最高层是应用层服务。

2、IP协议:这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送机制称为internet协议。

3、IP协议三个定义:

(1)IP定义了在TCP/IP互联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格式。

(2)IP软件完成路由选择功能,选择数据传送的路径。

(3)IP包含了一组不可靠分组传送的规则,指明了分组处理、差错信息发生以及分组德育的规则。

4、IP数据报:联网的基本传送单元是IP数据报,包括数据报头和数据区部分。

5、IP数据报封装:物理网络将包括数据报报头的整个数据报作为数据封装在一个帧中。

6、MTU网络最大传送单元:不同类型的物理网对一个物理帧可传送的数据量规定不同的上界。

7、IP数据报的重组:一是在通过一个网络重组;二是到达目的主机后重组。后者较好,它允许对每个数据报段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且不要求路由器对分段存储或重组。

8、生存时间:IP数据报格式中设有一个生存时间字段,用来设置该数据报在联网中允许存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如果其值为0,就把它从互联网上删除,并向源站点发回一个出错消息。

9、IP数据报选项:

IP数据报选项字段主要是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包括:记录路由选项、源路由选项、时间戳选项等。

路由和时间戳选项提供了一种监视或控制互联网路由器路由数据报的方法。

五、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UDP协议功能

为了在给定的主机上能识别多个目的地址,同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台主机上工作并能独立地进行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设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使用UDP协议包括:TFTP、SNMP、NFS、DNS

UDP使用底层的互联网协议来传送报文,同IP一样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服务。它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2、UDP的报报文格式

每个UDP报文分UDP报头和UDP数据区两部分。报头由四个16位长(8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和。

3、UDP协议的分层与封装

在TCP/IP协议层次模型中,UDP位于IP层之上。应用程序访问UDP层然后使用IP层传送数据报。IP层的报头指明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地址,而UDP层的报头指明了主机上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4、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

UDP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复用与分解都要通过端口机制来实现。每个应用程序在发送数据报之前必须与操作系统协商以获得协议端口和相应的端口号。

UDP分解操作:从IP层接收了数据报之后,根据UDP的目的端口号进行分解操作。

UDP端口号指定有两种方式:由管理机构指定的为著名端口和动态绑定的方式。

六、可靠的数据流传输TCP

1、TCP/IP的可靠传输服务五个特征:面向数据流、虚电路连接、有缓冲的传输、无结构的数据流、全双工的连接。

2、TCP采用了具有重传功能的肯定确认技术作为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的基础。

3、为了提高数据流传输过程的效率,在上述基础上引入滑动窗口协议,它允许发送方在等待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多个分组。滑动窗口协议规定只需重传未被确认的分组,且未被确认的分组数最多为窗口的大小。

4、TCP功能

TCP定义了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可靠的传输而交换的数据和确认信息的格式,以及计算机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到达而采取的措施。

5、TCP连接使用是一个虚电路连接,连接使用一对端点来标识,端点定义为一对整数(host,port)其中host是主机的IP地址,port是该主机上TCP端口号。

6、TCP使用专门的滑动窗口协议机制来解决传输效率和流量控制这两个问题,TCP采用的滑动窗口机制解决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但并未解决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7、TCP允许随时改变窗口小,通过通告值来说明接收方还能再接收多少数据,!

通告值增加,发送方扩大发送滑动窗口;通告值减小,发送方缩小发送窗口。8、TCP的报文格式

报文分为两部分:报头和数据,报头携带了所需要的标识和控制信息。

确认号字段指示本机希望接收下一个字节组的序号;

顺序号字段的值是该报文段流向上的数据流的位置,即发送序号;

确认号指的是与该报文段流向相反方向的数据流。

9、TCP使用6位长的码位来指示报文段的应用目的和内容

URG紧急指针字段可用;ACK确认字段可用;PSH请求急近操作;RST连接复位;SYN同步序号;FIN发送方字节流结束。

10、TCP的三次握手

为了建立一个TCP连接,两个系统需要同步其初始TCP序号ISN。序号用于跟踪通信顺序并确保多个包传输时没有丢失。初始序号是TCP连接建立时的起始编号。

同步是通过交换携带有ISN和1位称为SYN的控制位的数据包来实现的。

握手可由一方发起也可以双方发起,建立就可以实现双向对等地数据流动,没有主从关系。

第5章局域网技术

主要内容:1、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2、各种流行的局域网技术

3、高速局域网技术

4、基于交换的局域网技术

5、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城域网技术

一、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即LAN: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1、局域网三个特性:(1)高数据速率在0.1-100Mbps(2)短距离0.1-25Km (3)低误码率10-8-10-11。

2、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个技术:(1)用以传输数据的介质(2)用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3)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控制方法。

3、设计一个好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三个基本目标:(1)协议要简单(2)获得有效的通道利用率(3)对网上各站点用户的公平合理。

二、以太网Ethernet IEEE802.3

以太网是一种总路线型局域网,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CSMA的控制方案:(1)一个站要发送,首先需要监听总线,以决定介质上是否存在其他站的发送信号。(2)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3)如果介质忙,则等待一段间隔后再重试。

坚持退避算法:

(1)非坚持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假如介质是忙的,等待一段时间,重复第一步。利用随机的重传时间来减少冲突的概率,缺点:是即使有几个站有数据发送,介质仍然可能牌空闲状态,介质的利用率较低。

(2)1-坚持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立即发送;假如冲突发生,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重复第一步。缺点: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的。

(3)P-坚持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以P的概率发送,而以(1-P)的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等于最大的传播延迟时间;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重复第一步;假如发送被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则重复第一步。

2、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这种协议广泛运用在局域网内,每个帧发送期间,同时有检测冲突的能力,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一串阻塞信号,通知总线上各站冲突已经发生,这样通道的容量不致因白白传送已经损坏的帧而浪费。

冲突检测的时间:对基带总线,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的传播延迟的两倍;对于宽带总线,冲突检测时间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传播延迟时间的四倍。

3、二进制退避算法:

(1)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量为L=2;

(2)退避间隔取1-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2a;

(3)当帧重复发生一次冲突时,则将参量L加倍;

(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二、标记环网Toke Ring IEEE802.5

1、标记的工作过程:

标记环网又称权标网,这种介质访问使用一个标记沿着环循环,当各站都没有帧发送时,标记的形式为01111111,称空标记。当一个站要发送帧时,需要等待空标记通过,然后将它改为忙标记011111110。并紧跟着忙标记,把数据发送到环上。由于标记是忙状态,所以其他站不能发送帧,必须等待。发送的帧在环上循!

环一周后再回到发送站,将该帧从环上移去。同时将忙标记改为空标记,传至后面的站,使之获得发送帧的许可权。

2、环上长度用位计算,其公式为:存在环上的位数等于传播延迟(5μs/km)×发送介质长度×数据速率+中继器延迟。对于1km长、1Mbps速率、20个站点,存在于环上的位数为25位。

3、站点接收帧的过程:当帧通过站时,该站将帧的目的地址和本站的地址相比较,如地址相符合,则将帧放入接收缓冲器,再输入站,同时将帧送回至环上;如地址不符合,则简单地将数据重新送入环。

4、优先级策略

标记环网上的各个站点可以成不同的优先级,采用分布式高度算法实现。控制帧的格式如下:P优先级、T空忙、M监视位、预约位

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ISO9314

1、FDDI和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标准接近,有以下几点好处:

(1)标记环协议在重负载条件下,运行效率很高,因此FDDI可得到同样的效率。

(2)使用相似的帧格式,全球不同速率的环网互连,在后面网络互加这一章将要讨论这个问题

(3)已经熟悉IEEE802.5的人很容易了解FDDI

(4)已经积累了IEEE802.5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将它做集成电路片的经济,用于FDDI系统和元件的制造。

2、FDDI技术

(1)数据编码:用有光脉冲表示为1,没有光能量表示为0。FDDI采用一种全新的编码技术,称为4B/5B。每次对四位数据进行编码,每四位数据编码成五位符号,用光的存在和没有来代表五位符号中每一位是1还是0。这种编码使效率提高为80%。为了得到信号同步,采用了二级编码的方法,先按4B/5B编码,然后再用一种称为倒相的不归零制编码NRZI,其原理类似于差分编码。

(2)时钟偏移:FDDI分布式时钟方案,每个站有独立的时钟和弹性缓冲器。进入站点缓冲器的数据时钟是按照输入信号的时钟确定的,但是,从缓冲器输出的信号时钟是根据站的时钟确定的,这种方案使环中中继器的数目不受时钟偏移因素的限制。

3、FDDI帧格式:

由此可知:FDDI MAC帧和IEEE802.5的帧十分相似,不同之处包括:FDDI帧含有前文,对高数据率下时钟同步十分重要;允许在网内使用16位和48位地址,

比IEEE802.5更加灵活;控制帧也有不同。

4、FDDI协议

FDDI和IEEE802.5的两个主要区别:

(1)FDDI协议规定发送站发送完帧后,立即发送一幅新的标记帧,而IEEE80 2.5规定当发送出去的帧的前沿回送至发送站时,才发送新的标记帧。

(2)容量分配方案不同,两者都可采用单个标记形式,对环上各站点提供同等公平的访问权,也可优先分配给某些站点。IEEE802.5使用优先级和预约方案。5、为了同时满足两种通信类型的要求,FDDI定义了同步和异步两种通信类型,定义一个目标标记循环时间TTRT,每个站点都存在有同样的一个TTRT值。

四、局域网标准

IEEE802委员会是由IEEE计算机学会于1980年2月成立的,其目的是为局域网内的数字设备提供一套连接的标准,后来又扩大到城域网。

1、服务访问点SAP

在参考模型中,每个实体和另一个实体的同层实体按协议进行通信。而一个系统内,实体和上下层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服务访问点SAP来定义接口。

2、逻辑连接控制子层LLC

IEEE802规定两种类型的链路服务:无连接LLC(类型1),信息帧在LLC实体间,无需要在同等层实体间事先建立逻辑链路,对这种LLC帧既不确认,也无任何流量控制或差错恢复功能。

面向连接LLC(类型2),任何信息帧,交换前在一对LLC实体间必须建立逻辑链路。在数据传送方式中,信息帧依次序发送,并提供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功能。

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IEEE802规定的MAC有CSMA/CD、标记总线、标记环等。

4、服务原语

(1)ISO服务原语类型

REQUEST原语用以使服务用户能从服务提供者那里请求一定的服务,如建立连接、发送数据、结束连接或状态报告。

INDICATION原语用以使服务提供者能向服务用户提示某种状态。如连接请求、输入数据或连接结束。

RESPONSE原语用以使服务用户能响应先前的INDIECATION,如接受连接INDIC ATION。

CONFIRMARION原语用以使服务提供者能报告先前的REQUEST成功或失败。(2)IEEE802服务原语类型

和ISO服务原语类型相比REQUEST和INDICATION原语类型和ISO所用的具有相同意义。IEEE802没有REPONSE原语类型,CONFIRMATION原语类型定义为仅是服务提供者的确认。

五、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1、IEEE802.2是描述LAN协议中逻辑链路LLC子层的功能、特性和协议,描述LLC子层对网络层、MAC子层及LLC子层本身管理功能的界面服务规范。

2、LL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IEEE802.2定义了三个界面服务规范:(1)网络层/ LL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2)LLC子层/MA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3)LLC子层/ LLC子层管理功能的界面服务规范。

3、网络层/LL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提供两处服务方式

不确认无连接的服务:不确认无连接数据传输服务提供没有数据链路级连接的建立而网络层实体能交换链路服务数据单元LSDU手段。数据的传输方式可为点到点方式、多点式或广播式。这是一种数据报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了建立、使用、复位以及终止数据链路层连接的手段。这些连接是LSAP之间点到点式的连接,它还提供数据链路层的定序、流控和错误恢复,这是一处虚电路服务。

4、LLC子层/MA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本规范说明了LLC子层对MAC子层的服务要求,以便本地LLC子层实体间对等层LLC子层实体交换LLC数据单元。

(1)服务原语是:MA-DATA.request 、MA-DATA.indication、MA-DATA.confir m

(2)LLC协议数据单元结构LLC PDU:

目的服务访问点地址字段DSAP,一个字节,其中七位实际地址,一位为地址型标志,用来标识DSAP地址为单个地址或组地址。

源服务访问点地址字段SSAP,一个字节,其中七位实际地址,一位为命令/响应标志位用来识别LLC PDU是命令或响应。

控制字段、信息字段。

5、LLC协议的型和类

LLC为服务访问点间的数据通信定义了两种操作:Ⅰ型操作,LLC间交换PDU 不需要建立数据链路连接,这些PDU不被确认,也没有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

Ⅱ型操作,两个LLC间交换带信息的PDU之间,必须先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正常的通信包括,从源LLC到目的LLC发送带有信息的PDU,它由相反方向上的P

DU所确认。

LLC的类型:第1类型,LLC只支持Ⅰ型操作;第2类型,LLC既支持Ⅰ型操作,也支持Ⅱ型操作。

6、LLC协议的元素

控制字段的三种格式:带编号的信息帧传输、带编号的监视帧传输、无编号控制传输、无编号信息传输。

带编号的信息帧传输和带编号的监视帧传输只能用于Ⅱ型操作。

无编号控制传输和无编号信息传输可用于Ⅰ型或Ⅱ型操作,但不能同时用。

信息帧用来发送数据,监视帧用来作回答响应和流控。

六、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MAC服务规范三种原语

MA-DATA.request 、MA-DATA.indication、MA-DATA.confirm

2、介质访问控制的帧结构

CSMA/CD的MAC帧由8个字段组成: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SFD;帧的源和目的地址DA、SA;表示信息字段长度的字段;逻辑连接控制帧LLC;填充的字段PAD;帧检验序列字段FCS。

前导码:包含7个字节,每个字节为10101010,它用于使PLS电路和收到的帧定时达到稳态同步。

帧起始定界符:字段是10101011序列,它紧跟在前导码后,表示一幅帧的开始。帧检验序列:发送和接收算法两者都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来产生FCS字段的CRC值。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IEEE802.3标准提供了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功能说明,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数据封装(发送和接收),完成成帧(帧定界、帧同步)、编址(源和目的地址处理)、差错检测(物理介质传输差错的检测);介质访问管理,完成介质分配避免冲突和解决争用处理冲突。

七、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标记环局域网协议标准包括四个部分:逻辑链路控制LLC、介质访问控制MA

C、物理层PHY和传输介质。

1、IEEE802.5规定了后面三个部分的标准。LLC和MAC等效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PHY相当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LLC使用MAC子层的服务,提供网络层的服务,MAC控制介质访问,PHY负责和物理介质接口。

2、介质访问控制帧结构

标记环有两个基本格式:标记和帧。在IEEE802.5中帧的传输是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发送,而IEEE802.3和IEEE802.4正好相反,帧的传输是从最低位开始一位一位发送的,这一点对于不同协议的局域网互连时要进行转换。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帧发送:对环中物理介质的访问系采用沿环传递一个标记的方法来控制。取得标记的站具有发送一帧或一系列帧的机会。

(2)标记发送:在完成帧发送后,该站就要查看本站地址是否在SA字段中返回,若未查看到,则该站就发送填充,否则就发送标记。标记发送后,该站仍留在发送状态,起到该站发送的所有的帧从环上移去为止。

(3)帧接收:若帧的类型比特表示为MAC帧,则控制比特由环上所有的站进行解释。如果帧的DA字段与站的单地址、相关组地址或广播地址匹配,则把FC、D A、SA、INFO以及FS字段拷贝入接收缓冲区中,并随后转送至适当子层。

(4)优先权操作:访问控制字段中的优先权比特PPP和预约比特RRR配合工作,使环中服务优先权与环上准备发送的PDU最高优先级匹配。

八、快速以太网

1、快速以太网的类型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是一个新的IEEE局域网标准,于1995年由原来制定的以太网标准的IEEE802.3工作组完成。快速以太网正式名为100Base-T。

共享介质快速以太网和传统以太网采用同样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CD所有的介质访问控制算法不变,只是将有关的时间参量加速10倍。

快速以太网的三种标准:100Base-4、100Base-TX、100Base-FX

快速以太网的产品:

适配器:一边是总线结构,将数据传送至主机、中继器或HUB;另一边接到所选的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光纤,或者是一个介质独立接口MII,MII是用来连接外部收发器用的,其功能类似于以太网的AUI。

HUB:可分为共享机制的中继器和交换机制的交换器。

九、基于交换技术的网络

1、交换网结构

交换技术的两种主要应用形式是:折叠式主干网和高速服务器联接。

2、全双工以太网

全双工运行在交换器之间,以及交换器和服务器之间,是和交换器一起工作的链路特性,它使数据流在链路中同时两个方向流动,不是所有收发器都支持它的全双工功能。

3、在下列情况下全双工最有用:

(1)在服务器和交换器之间。这是目前全双工应用最普遍的配置。

(2)在两个交换器之间。

(3)在远离的两个交换器之间。

3、多媒体

多媒体的应用基于MPEG、JPEG、H.261等视频压缩算法。

缺点:是由网络缓存产生的延迟,一方面为了平滑抖动数据要插入足够的缓存,另一方面缓存又不能太大,以至引起无法接受的视频延迟。

对视频应用的低延迟需求有四种解决方案:(1)采用10Mbps交换器(2)采用100Mbps中继器(3)用100Mbps的交换器(4)采用流控技术

4、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也有铜线及光缆两种标准。

铜线标准1000Base-CX,最大传输距离,25英尺,并需用150欧姆的屏蔽双绞线STP,

光缆标准1000Base-SX,850nm的短波长,300m传输距离。

1000Base-LX,1300nm波长,550m传输距离。

十、ATM局域网

十一、无线局域网

1、IEEE802.11体系结构

无线LAN最小构成模块是基本服务集BSS,它由一些运行相同MAC协议和争用同一共享介质的站点组成。一个扩展服务集ESS由两个或更多的通过分布系统互连的BSS组成。

2、基于移动性,无线LAN定义了三种站点:

(1)不迁移,这种站点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只是在某一个BSS的通信站点的通信范围内移动。

(2)BSS迁移,站点从某个ESS的BSS迁移到同一个ESS的另一个BSS。如果进行数据传输,就需要具备寻址功能以便识别站点的新位置。

(3)ESS迁移,站点从某个ESS的BSS迁移到另一个ESS的BSS。服受到破坏。

3、物理介质规范

(1)红外线:数据率为1Mbps或2Mbps,波长在850nm和950nm之间。

(2)直接序列扩展频谱:运行在2.4GHzISM频带。最多有7个通道,每个通!

道的数据率为1Mbps或2Mbps。

(3)频率跳动扩展频谱:运行在2.4GHzISM频带,在研究之中。

4、介质访问控制

IEEE802.11形成的一个MAC算法称为DFWMAC分布式基础无线MAC,它提供分布式访问控制机制,处于其上的是一个任选的中央访问控制协议。

(1)在MAC层的靠下面是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子层DCF,采用争用算法,为所有通信提供访问控制,一般异步通信采用DCF。

(2)在MAC层的靠上面是点协调功能PCF,采用中央MAC算法,提供无争用服务。

5、分布协议功能

DCF子层采用简单的CSMA算法。DCF没有冲突检测功能,为了保证算法的顺利和公平,采用了一系列的延迟,相当于一种优先权机制。首先考虑称为帧间空隙IFS的简单延迟。

十二、城域网

城域网是在5Km-100Km的地理覆盖范围内,以高的传输速率充分支持数据、声音和图像综合业务传输的一种通信结构网络。它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其传输率为100Mbps或更高。IEEE802.6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为城域网的标准。

第6章广域网技术

主要内容:1、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

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3、分组交换网X.25

4、帧中继网FR

5、异步转移模式网ATM

6、数字数据网DDN

7、移动通信及卫星通信网GSM

8、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9、数字用户线XDSL

一、电话网

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是向公众提供电话通信服务的一种通信网。电话通信网主要提供电话通信服务,同时还可提供非话音的数据通信服务。

1、计算机交换分机CBX

采用数字电话:可以建立综合声音/数据工作站

分布式结构:具有分布智能的多级或网关结构的多路形状的可靠性提高。

非阻塞结构:所有电话和设备都有专门的指定端口。

CBX的结构:核心是某种数字开关网络。开关负责对数字信号流进行操作和交换,数字开关网络由某些空分和时分交换级组成。接到形状的是一级接口单元,通过接口单元访问外界或外界可访问接口单元。通常接口单元完成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功能,以适应多个输入线。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全双工操作,单元要用两条线与开关相连。

二、点到点通信

1、点到点的通信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1)是成千上万组织有各种局域网,每个局域网含有多众多主机和一些联网设备以及连接至外部的路由器,通过点到点的租线和远地路由器相连;(2)是成千上万用户在家里使用调制解调器和拨号电话线连接到internet,这是点到点连接的最主要应用。

2、串行IP协议(SLIP)

SLIP是1984年制定的,协议文本描述为RFC1055。

工作过程:当工作站发送IP分组时,在帧的末尾带一个专门的标志字节(OXCO),如果在IP分组中含有同样的标志字节,则加两个填充字节(OXDB、OXDC)于后,如果IP分组中含有OXDB,则加同样的填充字节。

存在的问题:(1)这种协议无任何检错和纠错功能;(2)只支持IP分组;(3)每一方需要知道另一方面的IP地址,且在设置是不能动态赋给IP地址;(4)不提供任何的身份验证;(5)未被接受为internet标准。

3、点对点协议(PPP)

PPP由internet IETF成立了一个组来制定的数据链路,描述于RFC1661。

主要功能:成帧的方法可清楚地区分帧的结束和下一帧起始,帧格式还处理差错检测;链路控制协议LCP用于启动线路、测试、任选功能的协商以及关闭连接;网络层任选功能的协商方法独立于使用的网络层协议,因此可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控制协议NCP。

工作过程:(1)PC通过调制解调器呼叫ISP路由器,然后路由器一边的调制解调器响应电话呼叫,建立一个物理连接。(2)接着PC对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L CP分组,用这些分组以及其响应来选择所用的PPP参数。(3)当双方协商一致后,PC发送一系列的NCP分组以配置网络层(NCP的功能就是动态分配IP地址)PC 就成为一个internet主机,可以发送和接收IP分组。(4)当PC用户完成发送、接收功能后不需要再联网时NCP用来断开网络层连接,并且释放IP地址,然后LCP 断开链路层连接。(5)最后PC通知调制解调器断开电话,释放物理层连接。

三、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由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和各国标准化组织开发的一组标准,这些标准将决定用户设备到全局网络的联接,使之能方便地用数字形式处理声音、数据和图像通信。ISDN提供了各种服务访问,提供开放的标准接口,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户通过公共通道、端到端的信令实现灵活的智能控制。

1、ISDN的系统结构

NT1:网络终端设备,不仅起到了接插板的作用,它还包括网络管理、测试、维护和性能监视等。是一个物理层设备。

NT2:是计算机的交换分机CBX,NT1和NT2连接,并对各种得以和、终端以及其他设备提供真正的接口。

CCITT为ISDN定义了四个参考点:R、S、T、U。U参考点连接ISDN交换系统和NT1,目前采用两线的铜的双绞线;T参考点是NT1上提供给用户的连接器;S参考点是ISDN和CBX和ISDN终端的接口;R参考点是连接终端适配器和非IS DN终端;R参考点使用很多不同的接口。

2、ISDN的功能:线路交换、分组交换、公共通道信令、网络操作和管理数据库以及信息处理和存储功能。

(1)线路交换支持实时通信和大量信息传输,速率为64Kbps,ISDN环境中,线路交换连接由公共通道信令技术控制。

(2)分组交换支持像交互数据应用那样的猝发通信特性,速率为64Kbps。(3)公共通信令用于建立、管理和释放线路交换连接,CCITT公共通信令系统CCSSNO.7用来交换信令。

3、ISDN定义交换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两种数字位通道接口

基本速率接口BRI:2B+D,两个传输声音和数据的64 Kbps的B通道和一个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16 Kbps分组交换数据通道D通道。144Kbps 一次群速率接口PRI:23B+D或者30B+D,在北美日本,欧洲国家使用

ISDN公用了公共通信信令技术,以实现用户网络访问和信息交换。允许使用公共通道信令通路来控制多个线路交换连接。

4、ISDN协议参考模型

ISDN参考模型与ISO/OSI参考区别在于多通道访问接口结构以及公共通道信令,它包括了多种通信模式和能力:在公共通道信令控制下的线路交换连接,在B 通道和D通道上的分组交换通信,用户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令、用户之间的端到端的信令,在公共信令控制下同时实现多种模式的通信。

用于线路交换的ISDN网络结构笔协议,它包括B通道和D通道。B通道透明地传送用户信息,用户可用任何协议实现端到端通信;D通道在用户和网络间交换控制信息,用于呼叫建立、拆除和访问网络设备。D通道上用户与ISDN间的接口由三层组成:物理层、数据链路层LAP-D、CCSSNO.7。

用于低速分组交换的ISDN网络结构和及协议。它使用D通道,本地用户接口只需要执行物理层功能,作用如同x.25的DCE

四、分组交换网

1、分组交换网工作原理

公共分组交换网PSDN已经成为广域网中的重要传输系统。分组交换是一种在距离相隔较远的工作站点之间进行大容量数据传输的有效方法,它结合线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将信息分成较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的带宽。

优点:出错少、线路利用率高。工作方式:数据报,虚电路。

主要特性:由于建立和拆除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和数据分组在同一通道和同一虚电路上传输,其结果是占用了通道频带;虚电路的复用发生在第三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都需要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公共数据网(CCITT X.25网)

X.25实际上包括相关的一组协议:X.3、X.28、X.29、X.75协议等。

X.25描述了将一个分组终端连接到一个分组网络上所需要做的工作。通过虚电路它能负责维护一个通过单一物理连接的多用户会话,每个用户会话被分配一个逻辑信道。提供了高优先级类型和正常优先级类型。

X.25网络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一般是通过专用设备或网关、路由器来解决的。

X.3描述了一个X.25 PAD的功能和控制参数;X.28定义了一台终端与X.25 PAD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常规的X.25网络连接;X.29定义了一台主机和其相连的PAD之间的交互作用。

X.25互连方案:(1)采用路由器和网关同时联接x.25和本地局域网,这种方案适合规模较大、多种协议共存的网络;(2)采用一台微机作为路由器,安装相应的x. 25网卡和路由软件,使用于中小规模且协议比较小的网络;(3)使用PAD机,这种方案只适合x.25协议的环境,与远程其他协议的网络互连受到限制。

3、X.25分层协议

X.25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层,这三层对应于OSI模型的最底下三层。

(1)物理层:涉及站点与把这个站边到分组交换网的链路之间的新产品。其标!

准X.21。

(2)链路层:所用的标准LAP-B,是HDLC的一个子集。

(3)分组层:提供外部虚电路服务。

三层之间的关系:用户数据被送到X.25第三层,在第三层加上含有控制信息的报头,从而组成了一个分组。控制信息用于协议的操作。整个X.25分组然后送到LAP-B实体,LAP-B在此分组的前后各加上控制信息组成一个LAP-B帧,在帧中加入控制信息也是为了协议的操作。

4、虚电路服务

X.25的分组层提供虚电路服务,数据以分组形式通过外部虚电路传输。虚电路有两类型:呼叫虚电路,是通过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等过程动态地建立起来的虚电路;永久虚电路则是固定的虚电路。

虚电路实现的过程:

5、X.25的分组格式

用户数据被分成多个块,每个块加上24位或32位的报头形成数据分组。

报头含有12位的虚电路号,其中4位号为组号,8位为通道号。

P(S)、P(R)用于流控和差错控制。M位和D位可用于流控和差错控制也可用于X.25完全分组序列。

五、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是由X.25分组交换技术演进而来的,由于光纤通信的误码率低,为了提高网络速率,活动了很多在X.25分组交换中的纠错功能,使帧中继的性能优于X.25分组交换的性能。

1、帧中继的主要特点:中速到高速的数据接口;标准速率为DS1,即T1速率1. 544Mbps;可用于专用和公共网;仅传输数据;使用可变长度分组。

2、帧中继网与X.25网比较

载送呼叫控制信令的逻辑连接和用户数据是分开的。因此中间节点毋需为每个连接的呼叫控制保持状态表;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发生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从而减少了处理的层次;结点到结点之间毋需流控和差错控制,由高层负责端到端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帧中继的优点:精简了通信处理。协议对用户-网络接口以及网络内部处理的功能降低了,从而得到了低延迟和高吞吐率的性能。

4、帧中继在H信道上的应用:大信息量的交互数据应用;大的文件传送;低数据率的多路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5、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协议有两个分开的操作平台:(1)控制平台(C),它涉及逻辑连接的建立和终止。(2)平台是用户平台(U),负责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

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是控制平台,而端到端之间则是用户平台协议。

控制平台:帧模式传输服务的控制平台类似于分组交换服务中用于公共通道信号的控制平台。其中,控制信号使用一个单独的逻辑通道。链路层用LAP-D(Q.9 21)提供可靠的数据链路控制服务,在D通道的用户(TE)和网络(NT)之间进行流控和差错控制。数据链路服务用于交换Q.933控制信号报文。

用户平台:用户之间传输信息的用户平台协议是LAP-F由Q.922(是LAP-D Q.921的增强版本)定义。

6、LAP-D的核心功能

(1)帧的定界,组合和透明性;(2)帧的多路复用/多路分解;(3)对帆进行检查以保证在零位手稿前以及零位剔除后,帧的长度是字节的整数倍;(4)对帧进行检查以保证其长度符合要求;(5)检测传输差错;(6)冲突控制功能(LAP -F新增功能)。

7、帧中继的呼叫控制

呼叫控制方案选择:

(1)交换访问(Switched Access)在用户连接到交换网络,而本地交换不提供帧处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从用户的终端设备到网络帧处理器的交换访问。

(2)集成访问(Intergraded Access)用户接到帧中继网络或者交换网络,其中的本地交换提供帧处理功能,因为用户能对帧处理器进行直接逻辑访问。

帧中继和X.25一样支持在一个链路上利用多个连接,称为数据链路连接,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惟一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其数据传输涉及的步骤如下:(1)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逻辑连接,并指定惟一的数据链路标识DLCI的值;(2)交换数据帧;(3)释放逻辑连接。

呼叫控制逻辑连接的DLCI=0,其帧的信息域中包含有呼叫控制报文,至少需要四种报文类型:建立(setup)、连接(connect)、释放(release)、和释放完成(release complete)。

8、用户数据传输

LAP-F帧格式类似于LAP-D和LAP-B,但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即没有控制域。即意味着:(1)只有一种帧的类型,即用户数据帧,没有控制帧。(2)不可能用i nband信号。逻辑连接只能用于传输用户数据。(3)不可能进行流控和差错控制,因为没有顺序号。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 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 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 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 桥信息网Chi 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 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 LCD)操作系 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

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L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 K B、MB GB 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 性(MTBF 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 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 特点10个请看书P8) &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 IC)技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 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 与主板的分类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 书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考点归纳总结全)

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 (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 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分类,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7、数据的表示方法 原码和反码 [+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 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 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2、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3、特性:并行性、共享性 4、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5、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6、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7、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8、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 (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 (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 (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9、死锁的预防:1、预先静态分配法2、有序资源使用法3、银行家算法 10、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11、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佳置换算法OPT 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 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 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 12、虚拟设备技术:通过共享设备来模拟独占型设备的动作,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13、SPOOL系统:实现虚拟设备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又Spooling系统,假脱机系统。 14、作业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IFO:按照作业到达系统或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选择。 (2)、优先级调度算法:按照进程的优先级大小来调度,使高优先级进程得到优先处理的调度策略。 (3)、最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每个作业都有一个优先数,该优先数不但是要求的服务时间的函数,而且是该作业为得到服务所花费的等待时间的函数。

网络工程师复习(背熟必过秘籍)

网络工程师笔记 - 1 -

目录 网络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数据通信基础 ................................ - 3 - 第二章局域网技术 .................................. - 5 - 第三章广域网和接入网技术 ......................... - 16 - 第四章因特网 ...................................... - 22 - 第五章路由器与交换配置 ............................ - 34 - 第六章网络安全 .................................... - 50 - 第七章网络管理 ................................... - 58 - 第八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 - 72 - - 2 -

- 3 -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一、基本概念 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T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 极限数据速率为 22log 2log N N R B W == 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 (1)2log S N C W += 1010log S N dB = 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 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 编码: 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 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 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 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这种码元自定时 不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不归零,1表示电平翻转,0不翻转。 双相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这种编码抗干扰性好,实现自同步。 曼彻斯特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相反亦可。码元中间电平转换既表示数据,又做定时信号。用于以太网编码,编码效率为50% 差分曼彻斯特码: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翻转,有电平翻转表示0,无电平翻转表示1。中间的电平转换作为定时信号。用于令牌环网,编码效率为50%。 ASK 、FSK 和PSK 码元种类为2,比特位为1。DPSK 和QPSK 码元种类为4,比特位为2。QAM 码元种类为16。 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

西交09春学期传热学课堂笔记-奥鹏教育

西交09春学期《动力测试技术》第四章拓展资源 引言 温度是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又极其重要的热工参数。无论是在动力、机械、化工、冶金、制冷以及电子、医药、食品、航天等工业部门,还是国防、科学研究领域里,都有大量的温度测量问题。可以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必不可少的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温度?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温度?我们如何衡量温度的高低?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测温方法有哪些?本章将为我们一一解释这些问题。 一、温度、温标及常用测温方法 ①、摄氏温标 ②、国际温标

③、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规定纯水的冰点为32度, 沸点为212度,两点间等分为180格,每小格为华氏1度,记为1℃ 。 华氏温标、摄氏温标、国际温标三者间的变换公式为: )32(9 5 -= F C ; 15.273+=C K 上述公式中,C —摄氏温度; F —华氏温度; K —国际温度。 2.常用测温方法

二、热电偶温度计 1.热电偶测温原理 由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当两导体A和B的两个结点处温度不同时,则回路中产生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A 、中间温度定律 应用热电偶实际测温时,工作端和参考端有时会很长。根据中间温度定律,可以用补偿导线连接加长热电偶。在一定范围内(0℃--150℃)补偿导线具有和所连接热电偶相同的热电性质。 若热电偶与动圈仪表配套使用时,如果冷端温度比较恒定,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时,可将动圈仪表的机械零点调至热电偶冷端温度,这相当于在输入电势之前就给仪表输入一个补偿热电势。见下图。

B、中间导体定律 回路中加入第三种导体,只要加入的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回路的热电势没有影响。 根据中间导体定律,可以用开路热电偶对液态金属或金属壁面测温。具体应用见下图。 3.标准化热电偶 标准化热电偶指已大量生产和使用,工艺稳定,性能符合专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具有统一分度表的热电偶。

三级网络技术笔记

三级网络技术笔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 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计算机种类: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 PIC)技术 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主板的分类 (2)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其功能为:(见书P11)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文档(功能说明部分)组成。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

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

网络规划设计师学习笔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知识 设计基础 1.1网络基本元素 我从XXX网站下载一部电影,这一愿望得以实现,主要依靠一下网络元素的有机结合。 1.2 网络互联设备 作为网络规划师,我们着重关心的不是电影的质量,而是各种互联设备的质量。比如它们的优缺点、工作原理、使用场合等。这些都是网工的基础,不懂的看书P274-278 和第1章的相关内容。 1.3 网络性能 这个很重要,如果不能给客户一个直观的网络性能参数的描述,他们很难采用你的方案,所以,大多数网络改造项目的建议书上,先是用一堆量化的技术参数对你现有网络进行彻头彻尾的“批判”:你的网络啊,响应时间像蜗牛那么慢;链路利用率像失业率那么高,可靠性像党员的党性那么差… 随后就是对他所设计新方案的美妙畅想… 所以下面这些参数要熟记于心,常出于口,才能证明你不是一个白丁规划师。如果在你的规划书中没能找到一个下面的词汇,那你就等同于被捞上来的鱿鱼了,更别说要通过这次考试了。 ● 响应时间、延迟 响应时间指从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它是评估网络用户体验的关键值。如果点击一幅美女图片,当意淫了半天它还没有出现,这是所有男人都不能容忍的。数据传输的过程就像小溪中的流水,遇石石拦遇沟沟挡,数据经过每一个设备每一条链路都会造成延迟,如:经过网卡有网卡延迟;经过链路有链路延迟(二层交换环境下的局域网内习惯叫物理介质延迟);跨过路由器,穿行广域网叫网络延迟;各种服务器要处理得产生服务器延迟。至于轮询延迟和等待时间只在多个终端通过通信集中器的网络环境里提到,这些延迟加起来就构成了响应时间。书上把网络结构分成多个层次来讨论延迟问题,有点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利用率(CPU利用率、链路利用率) 利用率是个左右逢源的技术参数。例如,某公司把升级网络系统提上日程,让你来评估现有网络并作出规划方案。如果你发现其某些网络设备(路由器CPU等)的利用率或链路利用率徘徊在百分之一二十左右,你可以给出结论:网络结构不合理,部分网络设备和链路利用率太低,造成网络资源浪费;而如果你发现设备CPU利用率或链路利用率平均在百分之七八十左右,你就可以说:目前网络利用率太高,过于繁忙,不能及时处理突发业务。然后你就可以给出一个利用率平均在40%左右的网络新方案,特点就是:架构布局合理,网络利用率动态变化平稳,同时又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来容纳业务流量的增加。 ● 网络数据传输率 传输率没啥好说,记住书上P284表中内容吧,虽然有些已经过时或压根就没有推广应用。但也请记住它们吧,技术也是需要有历史的,记得有一哥们提起网络就说:当年,俺用14.4K的猫上DOS下的外挂中文BBS,两夜等来一个回帖,热泪盈眶啊!听起来特有沧桑感,特厚重。另外,一些典型的应用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比如数字音频(如网络电话)得1~2Mbps;压缩视频(视频会议、在线影视)得2~10Mbps;非压缩视频(如高端的视频监控系统,一般不应用于通信领域)就得:1~2Gbps。这些得有印象,如果老板让你做套视频会议系统,你非要拉条2M的ADSL来搞,那你就弱智了。(题外话:奉告职场中的朋友们一句话,能把事情办好,可以多花钱;多花钱,也要把事情办好!) ● 吞吐量

2016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最全版

2016年3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 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 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 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 上行速率在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在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 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主要内容: 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3、TCP/IP协议集 一、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0、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三、TCP/IP的分层 1、TCP/IP的分层模型 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TCP/IP最底层。功能: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层:IP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然后把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软考网络工程师教程-成功笔记】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软考网络工程师教程-成功笔记】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 自从有了计算机,就有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SAGE->飞机订票系统SABRE-I->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信息服务系统。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中,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并减轻主机的负担,己经使用了多点通信线路、终端集中器以及前端处理机等现代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对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多点线路连接的终端和主机间的通信建立过程,可以用主机对各终端轮询或是由各终端连接成雏菊链的形式实现。 2.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是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建成的ARPAnet实验网开始的。ARPAnet的主要特点是: (1)资源共享; (2)分散控制; (3)分组交换; (4)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5)分层的网络协议。 3.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阶段 1974年,IBM首先推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1975年,DEC公司宣布了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NA) ; 1976年,UNIVAC宣布了分布式通信体系结构(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这些网络技术标准只是在一个公司范围内有效,遵从某种标准的、能够互连的网络通信产品,只是同一公司生产的同构型设备。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国际标准OSI规定可互连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遵从OSI协议的网络通信产品都是所谓“开放系统”。 4.微型机局域网的发展时期 1972年,Xerox(施乐)公司发明了以太网,以太网与微型机的结合使得微型机局域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一个单位内部的微型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互相连接起来,提供了办公自动化的环境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1980年2月,IEEE组织了一个802委员会,开始制定局域网标准。 5.国际因特网的发展时期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为两大类,即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

H3C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H3C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

IP基本原理 1、IP相关协议号:TCP协议号为6,UDP协议号为17,工作于传输层。 2、ICMP、IGMP、ARP、RARP工作于网络层。 3、网络接口层:以太网、令牌环、FDDI、HDLC、PPP、X.25、帧中继、PSTN、ISDN等 4、用唯一的IP地址标识每一个节点 5、用唯一的IP网络号标识每一个链路 6、IP路由器选择适当的路径将IP包转发到目的节点 7、IP网络由多个网段构成,每个网段对应一个链路 8、路由器负责将网段连接起来,适配链路层协议,在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 9、网络号用于区分不同的IP网络 10、主机号用于标识该网络内的一个IP节点 11、网络号和主机号全为0时,代表所有网络,常见于指定默认路由。 12、网络号和主机号全为1时,代表全网广播地址,代表所有节点。 13、若目的地址所处网络号与本机所处网络号相同,则目的处于直连网段 14、路由器经过查找路由信息判断下一跳路由器地址 15、ICMP消息可分为ICMP差错消息和ICMP查询消息

16、32位IP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用以标识网络和主机 17、主机将跨网段IP包交给默认网关,路由器负责跨网段转发数据包 18、ARP协议用于把已知的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19、RARP用于在数据链路层地址已知时解析IP地址 20、ICMP定义了网络层控制和传递消息的功能 21、TCP/IP协议族的传输层协议主要包括TCP和UDP 22、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支持在并不可靠的网络上实现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23、UDP是无连接的传输协议,主要用于支持在较可靠的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或用于对延迟较敏感的应用 24、传输层的作用:提供面向连接或无连接的服务、维护连接状态、对应用层数据进行分段和封装、实现多路复用、可靠地传输数据、执行流量控制。 25、TCP/UDP端口号:Telnet(23)、FTP(20/21)、Http(80)、SMTP(25)、DNS(53)、TFtp(69)、SNMP(161)、BootP(67、68)。 26、TCP协议号为6 ,UDP协议号为17。 27、TCP连接的建立 28、TCP和UDP经过端口号标识上层应用和服务 29、TCP经过三次握手建立可靠连接

软考网络工程师笔记

软考网络工程师笔记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网络工程师笔记

目录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一、基本概念 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T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 极限数据速率为 22log 2log N N R B W == 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 (1)2log S N C W += 1010log S N dB = 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 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 编码: 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 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 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 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这种码元自定时 不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不归零,1表示电平翻转,0不翻转。 双相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这种编码抗干扰性好,实现自同步。 曼彻斯特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相反亦可。码元中间电平转换既表示数据,又做定时信号。用于以太网编码,编码效率为50% 差分曼彻斯特码: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翻转,有电平翻转表示0,无电平翻转表示1。中间的电平转换作为定时信号。用于令牌环网,编码效率为50%。 ASK 、FSK 和PSK 码元种类为2,比特位为1。DPSK 和QPSK 码元种类为4,比特位为2。QAM 码元种类为16。 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

西门子系列课程笔记

西门子系列课程: -S7 PLC(十天); -ProfiBus DP(2-3天); -工业以太网Ethernet(2-3天); -WinCC/WinCC Fexible(5天); -6SE70 CUVC(交流传动)/CMVC(直流传动)(5天)/基础、故障诊断 -S120交流传动(5天) -PCS 7(10天) -TDC(10天) 6/26:Day 1 -------------------- Rack n: 机架; Slot n: 模块所处的槽号; PS:Power Supply 电源,S7-300时,组态电源可以允许不配置,但实际24V电源一定要提供; CPU:中央处理器; SM:Signal Module信号模块,数字量DI,DO,模拟量AI,AO; CP:Communication Peripheral通讯接口模块; FM:Function Module专用功能模块; FRCE:Force强制信号; BATF:Battery Fault后备电池故障; SF:System Fault系统故障; SUSF:Bus Fault总线故障; INTF:Internal Fault系统内部故障; EXTF:External Fault系统外部故障; IM: Interface Module接口模块; * 扩展机架的作用: - 为了解决一个机架上的物理空间的受限,以及最右侧模块的电源信号减弱的问题,采用扩展机架的方式解决; -每个机架上都必须有一个电源配置; -整个系统中,只能有一个CPU来控制所有的模块,地址统一编址; -主机架上是IMS,Sender发送侧,相当于Sever; -扩展机架上是IMR,Receiver接收侧,相当于Client; * SET PG/PC Interface: -SIMATIC Manager-Options-SET PG/PC Interface; -Windows-Control Panel-SET PG/PC Interface; -作用:设置PG/PC的网络通讯接口,告诉S7 Manager系统是通过哪个网络硬件端口、选用哪种网络通讯协议、选用哪个网络传输速率! -往往借助于此工具来进行最基本的网络通讯检测!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手写笔记

1?的扫描器是主动扫描的?种 Internet Scanner?络设备咱动的安全漏洞分析system Scanner 机代理侦测主机内部漏洞X Scanner哆线程?式对指定功地址段进?安全漏洞扫描瀪顨两种操作?式 MBSA微软的安全评估?具 ws us n扫越漏洞修补?法 综合题 81邛地址基础 考核?式给定阤址与其??掩? ?求 _ ?地址类别A10-1271131128-1911C11922231 No2?络地址?络位祾主机号全部劅 ?了直接?播地址?络位不变主机号全部置1 - No4主机号1主机地址?络位归0主机号不变 ?5??内第?个可?功地址?络地址1i f?内最后?个可?功地址直接?播地址1

LOT 煞是有限?播地址255.255.255.255 ?形式送给本?络中的所有主机路由器?来将?个组以?播 则阻挡该分组通过将其?播功能限制在本?内部1 92路由器配? No1静态路由配置 Router conf ig ip route?的?络地址 ??掩码下路路由器的功地址 No2默认路由配置1?标?络未知 Router Icon fig ip route o0o0ooo 你跳路由器的功地址 No了POS接?配置 OR outer Icon fig if l Bandwidth250000-0单位叨 ②Crc校验位161321?特殊说明都填321 ③Pos framing sd hr sonet -l ③Pos flag slsozlsiso NO lt?域?同步串?接?配置 0要会拼写

①如惭 hdl cl封装HDLC或PPP协议yncapsu la tim e-7缺省 为HDLCI No5.0?配置 ①启?0SPF在全局模式下router ospf process ID ②定义参与0SPF的??地址 10network A?号??掩码的的area0 20area orange仔?号??掩码 同区域在定义参与09?的??地址时也可以??下壆No6动态路由协议RIP 灬router rip1?进程引 No7路由器DHCP配置 address_xxxxx MX ①i p d ncpexcluded ②租约的时间格式days I hours minutes I hnrrni省略93交换机配置 No1管理卭地址 switch35681on fig int vlan1

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_(完整版).

目录 第1章交换技术第2章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第3章局域网技术第4章广域网技术第5章网络互连技术第6章网络操作系统第7章网络管理第8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第9章 Internet第10章企业网与Intranet 第11章 TCP/IP联网第12章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第13章网络应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 (1)单总线结构 (2)、双总线结构 (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 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7、数据的表示方法 原码和反码 [+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 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 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 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 (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 (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 (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死锁的预防:1、预先静态分配法 2、有序资源使用法 3、银行家算法

第八章 组网技术(网络工程师笔记)

第八章组网技术 8.1 交换机和路由器 8.1.1 交换机和路由器 1. 交换机的分类 (1)根据交换方式划分: ·存储转发式交换(Store and Forward) ·直通式交换(Cut-through) ·碎片过滤式交换(Fragment Free) (2)根据交换的协议层划分: ·第二层交换: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 ·第三层交换:根据网络层地址IP进行交换 ·多层交换:根据第四层端口号或应用协议进行交换 (3)根据交换机结构划分 ·固定端口交换机 ·模块化交换机 (4)根据配置方式划分 ·堆叠型交换机 ·非堆叠型交换机 (5)根据管理类型划分 ·网管型交换机 ·非网管型交换机 ·智能型交换机 (6)根据适用范围划分 ·接入层交换机 ·汇聚层交换机 ·核心层交换机 2. 交换机的性能参数 (1)端口类型 ·双绞线端口 ·光纤端口:SC端口(Subscriber Connector)可提供千兆位数据传输速率,用“100 b FX”标注 ·GBIC端口:交换机上的GBIC插槽(Slot)用于安装吉比特端口转换器(Giga Bit-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GBIC),GBIC模块是将位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热插拨器件·SFP端口:小型机架可插拨设备(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 SFP)是GBIC的升级版本 (2)传输模式 ·半双工(half-duplex) ·全双工(full-duplex) ·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 (3)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率,指交换机进行数据包转发的能力,单位为pps(package per second) (4)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端口处理器和数据总线之间单位时间内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标志了交换机总的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总带宽=端口数X端口速率X2(全双工)(5)MAC地址数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17年9月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 1.弹性分组环(RPR)中每一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与FDDI一样使用双环结构。传统的FDDI环中,当源结点向目的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要由源结点从环中回收,而RPR环限制数据帧只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的光纤段上传输,当源结点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之后,这个数据帧由目的结点从环中回收。 RPR采用自愈环设计思路,能在50ms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结点和光纤段,提供SDH级的快速保护和恢复,同时不需要像SDH那样必须有专用的带宽,因此又进一步提高了环带宽的利用率。 RPR将沿顺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外环,将沿逆时针传输的光纤环叫做内环。内环和外环都可以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2.RAID是磁盘阵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磁盘存储容量但是不能提高容错能力。 3.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 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无源光纤网PON,按照ITU标准可分为两部分: 1、OC-3,155.520 Mbps 的对称业务。 2、上行OC-3,155.520 Mbps,下行OC-12,622.080 Mbps的不对称业务。 5.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LAN、WiMAX、WiFi、WMAN和Ad hoc等。 6.802.11标准的重点在于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结点通信问题; 802.16标准的重点是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 802.16a增加了非视距和对无线网格网结构的支持,用于固定结点接入。 7.光纤传输信号可通过很长的距离,无需中继。 Cable Modom使计算机发出的数据信号于电缆传输的射频信号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并将信道分为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 ASDL提供的非对称宽带特性,上行速率64 kbps~640 kbps,下行速率500 kbps~ 7 Mbps。 802.11b定义了使用直序扩频技术,传输速率为1 Mbps、2 Mbps、5.5Mbps与11Mbps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将传输速率提高到54 Mbps的是802.11a和802.119。 8.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 9.水平布线子系统电缆长度应该在90米以内,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10.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专门为利用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而设计。Cable Modem 把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连接起来。 11.服务器总体性能不仅仅取决于CPU数量,而且与CPU主频、系统内存、网络速度等都有关系。 12. 所谓"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是以传统的电信网络为基准的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称为"带内",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的则称为"带外",宽带城域网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

2017软考网络工程师整理笔记

网络工程师笔记

目录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一、基本概念 码元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送的码元个数,如果信道带宽为T 秒,则码元速率1B T =。 若无噪声的信道带宽为W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 与码元种类N 关系为2log N n =,则 极限数据速率为 22log 2log N N R B W == 有噪声的极限数据速率为 (1)2log S N C W += 1010log S N dB = 其中W 为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平均功率,S N 为信噪比 电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速率的2/3左右,即20万千米/秒 编码: 单极性码:只有一个极性,正电平为0,零电平为1; 级性码:正电平为0,负电平为1; 双极性码:零电平为0,正负电平交替翻转表示1。 这种编码不能定时,需要引入时钟 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回归到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转换边为0,负电平到零电平的转换边为1。这种码元自定时 不归零码:码元中间信号不归零,1表示电平翻转,0不翻转。 双相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这种编码抗干扰性好,实现自同步。 曼彻斯特码:低到高表示0,高到底表示1。相反亦可。码元中间电平转换既表示数据,又做定时信号。用于以太网编码,编码效率为50% 差分曼彻斯特码:每一位开始处是否有电平翻转,有电平翻转表示0,无电平翻转表示1。中间的电平转换作为定时信号。用于令牌环网,编码效率为50%。 ASK 、FSK 和PSK 码元种类为2,比特位为1。DPSK 和QPSK 码元种类为4,比特位为2。QAM 码元种类为16。 一路信号进行 FSK 调制时,若载波频率为 fc , 调制后的信号频率分别为 f1 和 f2 (f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