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业局总则讨论稿03长沙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

电业局总则讨论稿03长沙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

电业局总则讨论稿03长沙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
电业局总则讨论稿03长沙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

长沙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总则

5.供配电系统

5.1配变电所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5.2电能质量与电压选择

5.3负荷计算

5.4无功补偿

6.配变电所

6.1所址选择

6.2配电变压器选择

6.3 主接线

6.4配变电所形式和布置

6.5对土建、暖通、给水排水的要求

7.低压配电系统

8.配电装置防雷与接地

8.1 防雷

8.2 接地

9.计量装置

1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长沙市城市规划区内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及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引用文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45-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621-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JD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DL/T599-96《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电力工业部第8号令《供电营业规则》

3术语

3.1 居住区

本标准中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包括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模上涵盖了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零星住宅。

3.2 公共服务设施

一般称公建,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

3.3 高层建筑

指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建筑,高层住宅建筑为十层以上(含十层)的住宅建筑。

3.4 建筑面积

房屋的建筑面积系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

3.5 变电所

指10kV及以下交流电源经电力变压器变压后对用电设备供电的设备及其配套构筑物。

3.6 配电所(开闭所)

指只安装有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设备及其配套建筑物(母线上无主变压器),俗称开闭所。

3.7 环网柜

泛指以负荷开关为主开关的装在钢板金属柜体内的一组供电单元。

3.8 电缆分支箱

指用于电缆线路的接入和接出,作为电缆线路的多路分支,起输入和分配电能作用的电力设备,简称分支箱。

3.9 配电变压器

指将10kV电压等级变压成为400V电压等级的变压器,简称配变。

3.10 箱式变电站

指把配变、高压设备、低压设备装在一个箱体内的组合配电设备,简称箱变。

3.11 室内变电所

指一面或数面墙与建筑物的墙共用的变电所,简称室内变

3.12公用变电所

指为居住区内终端用户直接服务,一户一表,由供电部门直接管理的变电所(含室内变、箱式变),所供负荷一般为住宅居民生活用电,简称公变

3.13 专用变电所

指为居住区内公共用户服务,由产权人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自行负责管理的变电所,所供负荷一般为电梯、消防、水泵、公用设施等,简称专变。

3.14 电能计量装置

电能计量装置指包含各种类型计量表计(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

及其二次回路、负荷控制装置、远方集中抄表装置、电能计量柜(箱)等。

4总则

4.1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相协调,结合我市城市经济发展和配电网现状,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经济、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特制定本导则。

4.2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居住区的供配电设施建设均应执行本导则,改建、扩建的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应参照本导则。

4.3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当地电力发展及城市发展规划。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与居住区详规设计同步。居住区总体规划应包含居住区供配电系统及电力通道的规划设计,应视居住区建设规模及容量大小,配套建设相适应的10KV变电所用房及电力通道,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预留高压变电站的站址及电力通道。建筑面积在20万m2及以上住宅小区,应先做小区电力规划设计,再行施工设计。

4.4 居住区供配电方案的制定,应根据负荷性质和容量,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和便于管理的原则,以缩短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质量为目标,满足居民生活水平增长对用电的需求。

4.5 居住区内供配电设施应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以简化设计、施工,缩短建设周期,方便运行维护,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4.6 居住区供配电设备的选型应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采用运行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维护方便(免维护或少维护)、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型的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不合格的产品。

4.7 居住区内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从美化环境、提高供电可靠性出发,建设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

4.8居住区供电采用公用变电所或公用变电所与专用变电所相结合的形式。居民用电采用公用变电所一户一表供电,由供电企业抄表到户,其配电设施由供电企业管理。居住区消防、商场、广场、居委会、学校等为小区居民服务的公共用电设备由专用变电所供电,由产权人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自行负责管理。

4.9 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建设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的

相关标准规范。

5供配电系统

5.1配变电所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居住区内建筑物及配套设施负荷性质不同可分为一、二、三级负荷。

5.1.1 居住区内一级负荷有:

1 十九层及以上居住类建筑的电梯、泵房、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用电等;

2 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人防工程。

3 Ⅰ类汽车库、机械停车设备以及采用升降梯作车辆疏散出口的升降梯用电;

4 高级旅馆;建筑高度超过 50m 或 24,m 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 1000m2 的商业楼、综合楼;建筑高度超过 50m 的普通旅馆、办公楼。

5.1.2 居住区内二级负荷有:

1 十层至十八层居住类建筑的电梯、泵房、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用电等;

2 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5000m2的人防工程;

3 Ⅱ、Ⅲ类汽车库和Ⅰ类修车库用电。

4 区域性的增压泵房、智能化系统网络中心等。

5 除一类建筑以外的商业楼、综合楼;建筑高度不超过 50m 的普通旅馆、办公楼等。

5.1.3 居民用电负荷及其它不属于上述一级或二级的负荷为三级负荷。

5.1.4 供电要求

1 居住区一级负荷一般为双电源供电。

2居住区二级负荷一般为双回路供电。

3 居住区三级负荷一般由单电源供电。

4对于住宅小区中的特别重要负荷,除正常供电电源外还应配自备发电机等保安电源,并和小区的市电电源有可靠的闭锁,同时应避免与市电电源网络的计费混淆。

5.2电能质量与电压选择

5.2.1居住区受电端供电电压的偏差允许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系统电压的±7%;

2 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标称系统电压的+7%、-10%;

3 电压监测点为计量表计的进线端。

5.2.2居住区内公建设施用电为一、二级负荷时,采用10KV供电,由居住区内专用变电所提供电源;公建设施用电为三级负荷时,且总容量在100kW以下者可采用0.4KV供电,由居住区内公用变电所提供电源。

5.2.3 为降低三相低压配电系统的不对称度,低压配电系统时应采用以下措施:

1户住宅用电容量≤10KW时,采用220V供电; 10KW<户住宅用电容量≤12KW时,宜采用220V供电;户住宅用电容量>12KW时,应采用380V供电。

2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应均衡分配到三相上,宜使三相负荷平衡。

5.3负荷计算

5.3.1居住区配电容量的配置原则

需用最高电力负荷(kw)= 建筑面积×单位面积负荷密度×综合同时率

综合同时系数是指用电高峰时电器设备同时使用的频率

需安装配电变压器的容量(KVA)= 需用最高电力负荷(KW)×容载比

其中容载比 = 1/65%,取1.5。

居住区公建设施(电梯,水泵等大楼公用负荷),原则上不分远近期,以实际设备装接容量计算。

5.3.2 居住区公用变电所变压器容量:按20-32VA/m2进行配置;为考虑发

展及线路敷设方便的需要,其配套的导线、母线、开关设备等按上限值并放大一级配置。

居民用电户容量按以下原则确定:

5.3.3居住区专用变电所总容量:按公建三级负荷用电容量与两倍一、二级负荷装接容量之和综合计算,当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小于火灾时切除的非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时,消防负荷不计入负荷计算。

5.3.4居住区主干网导线截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分支线截面按最大负荷电流选择。

5.4无功补偿

5.4.1 居住区无功补偿遵循就地补偿的原则,采用低压电容器,电容器安装在配电所的低压侧,电容器容量按“公变”容量的15%-20%,“专变”容量的20%-30%配置;经补偿后Cosφ≥0.9。电容器的投切方式宜采用自动投切、三相自动平衡、无涌流投切开关(无触点型)。

5.4.2 当电容器回路的高次谐波含量超过规定允许值时,应在回路中设置滤波装置,电容器额定电压宜选0.45KV等级。

6配变电所

6.1所址选择

6.1.1 所址选择应遵循密布点、短半径、均衡分布的原则,应深入或接近负荷中心,在居住区内合理布置。单独建造时外形、颜色、门、窗、通风孔要与环境总体协调,户外箱变宜布置在住宅区道路旁或绿化带中。

6.1.2 整体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区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配电所,10KV线路正常运行方式下的解合环点宜设在独立配电所内(主结线见附录图A)。当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在满足电气相关要求和防火要求的情况下,也可进入公建设施。

6.1.3 综合电压降、线损、安全经济运行及用电负荷增大的可能性,规划设计时,居住区每占地1平方千米或建筑面积每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内,应考虑至少设置一处公用变电所的位置。

6.1.4 居住区公用变电所宜采用户外箱变方式布置。在居住区难以布置户外箱变时,也可采用室内变电所或箱变方式布置。若建筑体具备负二层及以上时,变电所也可选在负一层布置。

6.2配电变压器选择

6.2.1居住区公用箱变的单台容量宜采用315~500kVA,单栋高层住宅公用配变可采用单台1000KVA及以下容量的室内布置。专用配变单台容量宜采用1250kVA及以下容量配置。

6.2.2 配变宜选用Dyn11接线组别、SCB11及以上节能变压器。

6.3主接线

6.3.1 根据居住区负荷容量及地理位置的不同,10kV电网可分别采用树干型、放射型、环网型接线(主结线见附录图B-1、B-2、B-3)。

6.3.2 开闭所、环网柜采用放射型接线时,每路出线所带配变不应超过2级。电缆T接箱可接在开闭所、环网柜开关出线后,其出线回路数不大于3回,每回只能接入1台“公变”。环网柜应采用技术先进、维护方便的进口(或合资)产品,并按4I规格标准配置。

6.3.3 居住区公用变电所10kV侧采用树干型或终端型接线(负荷开关配电操机构),0.4kV侧采用单母线4~6回出线(供高层住宅时低压侧出线回路数按实际需要确定),低压出线开关额定电流应≥400A,开关采用可调型。低压主进线开关采用框架开关,进口元器件,取消失压脱扣。(主结线见附录图C)

6.3.4 居住区专用变电所:

1. 专用变电所变压器总容量在1260KVA以上时,其10KV主控制应采用断路器并装设微机保护(主结线见附录图D-1)。

2. 居住区内由总配变电所以放射式向分配变电所供电时,分配变电所的电源进线开关宜采用能带负荷操作的开关电器,当有继电保护要求时,应采用断路器。(主结线见附录图D-2)

3.配变电所电压为10KV及0.4KV的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居住区内有一、二级负荷时,其10KV电源、变压器、0.4KV母线、0.4KV馈线应采用双路备份。(主结线见附录图D-2)

6.4配变电所形式和布置

6.4.1 10KV箱变采用户外式时,应充分考虑箱变的检修通道和运输通道,围栏的范围应考虑操作时的通道和箱变内设备更换所需的空间。

6.4.2 10KV配变电所设在建筑地下层,如只有人员进出通道而没有设备进出通道时,则应在配电所对应上方地面建筑内,专门设置吊物孔;如地下配电所只有一条人员进出通道,则吊物孔应考虑人员进出功能。

6.4.3 配变电所与建筑相结合时,应尽量安排在物业办公、社区服务、商场等用房内,避免与居民住宅直接为邻。建筑内管道(包括上、下水道及消防设施)不能在配电所内通过。

6.4.4 户外箱变屋顶应采用坡顶形式,自然泻水。

6.4.5 每处户外箱变的占地面积应≥20m2 箱变宜目字型布置。

每处室内公用变电所其建筑面积应≥50m2,设备宜单列布置。

每处室内专用变电所其建筑面积应≥150m2。设备宜双列布置

每处室内电表房其建筑面积宜≥12 m2,表箱宜采用嵌入安装方式,双面墙布置。

箱变平面布置参照附录图E。

6.5 对土建、通讯的要求

6.5.1 对建筑物的要求

1. 居住区内建筑物地面的平均静荷载:配电变压器≥15KN/ m2;10KV开

关柜≥6KN/m2;低压开关柜≥5KN/m2。

2. 净高度:配变电所及设备进出通道净高度≥

3.6米。

3.防火及防小动物要求:按照二级防火设置;消防设备按照电气类型配备,应有火灾报警装置;电缆沟应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采用钢沙网及堵洞防小动物。

4.防水要求:电气室地面宜高于该层地面标高0.1米(或设防水门槛)。

电气室正上方上层建筑内不得设置给排水装置或卫生间等用水场所。电缆沟应采取完善的防水措施及排水系统。

5.对设在居住区建筑物内部的公用配变电所应与建筑物内其它设备(或其他性质用途的用房)以防火墙形式隔离,并具有独立门户。

6. 隔离噪音及电磁屏蔽要求:屋顶及侧墙应内敷钢网及钢结构和阻音材

料。钢网及钢结构应焊接并可靠两点接地。

7. 配变电所及电表房等散热通风一般以所本体为主自行沟通,自然通风。

每台变压器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小于2.5—3平方米,并设置事故强制通风系统。

应避免使用建筑内公共通风道进行送风或抽风,若室内变电所须采用公共通风系统时,应满足消防要求,防止事故时通过通风道扩散到站外区域。

6.5.2 对基础的要求

1 环网柜、分支箱、箱变基础应高于地面0.4米,四周设有通风口,通风

口设不锈钢细密网窗,进出线电缆管处作好放水封堵,应设人孔井便于进出电缆层

2 在公共土地上的环网柜、分支箱、箱变,应设围栏保护,材质宜采用不

锈钢,高度统一为1.7米,网格为150MM。

6.5.3 电缆的走廊与敷设方式:

1 为避免电缆的迂回,避免占用主干电缆通道,小区内的高压电缆走廊应考虑与临近道路或住宅小区等建筑之间的直接电缆走廊。高低压电缆走廊应根据规划及最终电缆数量确定建设规模,一次建成。公用变电所、专用变电所的电缆通道应严格分开。

2 电缆沟:适用于变电站出线电缆敷设集中段,临近无燃气管道及机动车通道条件下使用,一般每处沟槽敷设电缆宜在6-20条左右,户外电缆沟的沟壁宜稍高出地坪,电缆沟支架必须采用热镀锌。电缆沟沟壁、盖板及其材质构成,应满足可能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耐久的要求。可开启的沟盖板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单块重量不宜超过50kg。

3 电缆埋管应采用电力专用排管,每组排管一般以6-20孔为宜,管顶埋置深度应大于1米,排管之间需填细沙水夯实,宜选用玻璃钢管或CPVC管,电缆保护管

必须是内壁光滑无毛刺,电缆跨道必须使用抗压强度达到标准的保护管;每隔50m -60m设立工作井,电缆中间接头应设接头井,井盖采用防盗盖板,并有明显的电力标志。

4 电缆引出地面应穿套敷设,不得裸露。进户线不得与弱电线同孔入户。电缆进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堵,管子应密封。

5 进户线穿管至计量装置,其穿墙硬管的安装应内高外低,其露出墙部分不应小于30mm。管径选择应使导线截面之和占管子总截面的40%。

6 电缆桥架:在地下室水平敷设电缆时,应使用电缆桥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应大于40%;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除通道处外应不低于2.5米,通道处应不低于3.6米;桥架应采用防火阻燃型,尺寸宜为600*200mm。

7 电缆竖井:当电表箱表前主干线须进入电缆强电井时,强电井应设专用防火电缆桥架并分层隔离(宜每隔约7m设置阻火隔层)。强电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如强电、弱电同设在一个管道井内,必须分左右道分别敷设支架(间距大于300mm),而强电井,特别是设置在电梯前室或公共走道位置的,应增设混凝土门坎,高300mm,以防止公共场所打扫或冲洗地坪时,有水溢入井内,造成漏电事故,分户门应安装门锁。竖井大小除满足布线间隔及端子箱、配电箱布置所必须尺寸外,还宜在箱体前留有不小于0.8m操作、维护距离,管道井面积宜大于2m2,防火电缆桥架尺寸宜为600*200mm。禁止热力管道在强电井内通过。

6.5.4 对通讯的要求:

配变电所的选址应能保证其GPRS数据的正常通讯,以满足远程自动抄表功能。

7公变低压配电

7.1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线路末端电压降≤4%,且供电半径不应超过150m。

7.2 为公用设施供电的低压线路应与为住宅供电的低压线路分开敷设、采用

不同通道。

7.3 住宅供电低压线路宜采用三相四线等截面的交联电缆,各相负载电流不平衡度应小于15%。

7.4低压电缆分接可采用电缆分接箱,如在电缆竖井内,也可采用预分支电缆及穿刺线夹;分层集中装表的表前主干线宜采用单芯交联电缆。

7.5每户电表的进出线,应采用≥10mm2铜芯绝缘导线。总表箱的进线,应采用≥150mm2交联电缆(10~20户),≥70mm2交联电缆(10户以下)(见图G)。

7.6低压配电网原则实行按片区分片供电的方式,低压网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低压配电线路不宜跨片区供电。

8配电装置防雷与接地

8.1防雷

8.1.1 10kV架空线的柱上负荷开关(含断路器开关),应设置避雷器。

8.1.2 10kV电缆网与10kV架空线连接部位应设置避雷器,避雷器应采用17kV/50kV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低压侧宜加置100KA的浪涌保护器。

8.2 接地

8.2.1 10kV避雷器的接地,如独立设置,其接地电阻应≤10欧,如与变压器低压零线共同接地,其接地电阻应≤4欧,低压避雷器与变压器低压零线共同接地。

8.2.2 配电所的低压电网,采用“TN-C-S”系统(见图F),配电所的零线主接地电阻应≤4欧,为保证主接地良好,配电所采用二点接地。

8.2.3低压电网每路出线的中间、末端及引入建筑物处应加置重复接地,其接地电阻应≤10欧。

9计量装置

9.1 居住区内的变电所应安装总电能计量装置。

9.2 居民住宅用电应实施由供电部门直供直抄,采用一户一表、集中安装的方式。

9.3 居住区内不同电价分类的用电负荷,应分别装设计量表计。对执行同一电

价的公用设施用电,应相对集中设置公用计量表计。

9.4 居住区应采用远程自动抄表方式。

9.5 居住区内各类计量箱应按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制造。表箱总体应遵循“线进管、管进箱、箱加封”的原则,其封闭性能应满足防窃电功能。表箱由进线『含开关(消防联跳)、分线排』、表体、出线三部分组成(见图H),中间应相互隔离,其中进线与表体两部分应能可靠加封,出线部分单独设门;表箱正面应设观察窗,应为远方抄表系统预留安装位置。

9.6 对于多层及中高层建筑(<10层),应以单元为单位设置电表房,将电表集中安装。电表房应布置在负1层-2层,表箱层应设专用的配电通道,电表房内设导线的独立通道。每只总表箱内宜布置8~20只电表,表箱宜采用嵌入安装方式,安装高度宜为表箱中线对地距离1.4-1.6米之间。

9.7对于高层建筑(≥10层),当每单元每层住户数≥4户时,可以每层或分层集中装表,当每单元每层住户数<4户时,应分层集中装表,每只总表箱宜布置4~20只电表。总表箱设在电缆竖井附近的墙内暗装。

9.8当公寓式住宅楼每层住户数≥12户时,可以分层布置电表箱。每只电表箱宜布置8~20只电表。总表箱设在电缆竖井附近的墙内暗装。

9.9总表箱的表后线竖向宜采用硬塑管护套,应执行一管一层的原则;在强电井内明敷时,可采用电缆桥架或槽板,暗敷时,宜采用PVC塑管敷设;表后线敷设时必须吊牌,明确标识住户编号,接线时绝对保证电度表与住户一一对应。

江苏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设施规划设计导则

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设施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江苏省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水平,根据江苏省《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DGJ32/J11-2005)(以下简称“省居标”)、《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规范》(DB32/T1008-2007)及江苏省电力公司《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试行)》,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规定了江苏省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所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原则,相关工作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第三条本导则是新建居住区供电方案制定的依据,在答复客户时,必须要求客户把方案所确定中压开关站、配电室的布点及线路通道纳入居住区详规设计中,并做好相关土建配套建设。 第四条本导则适用于各供电公司按照《江苏省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苏价工【2009】号414文)执行的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

二、术语和定义 第五条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1.居住区供配电设施:是指从电网电源点起至居民电能计量装置(含表箱、电表)及低压供电公建设施的产权分界处止的电气设施。 2.居住区用电负荷:包括居住区低压用电负荷和中压用电负荷。 3.居住区低压用电负荷:为居住区内所有居民基本配置容量与低压供电公建设施用电容量的总和。 4.居住区中压用电负荷:为居住区内所有中压用户报装容量(包括中压供电的公建设施用电容量)总和。 5.低压供电半径:指配电变压器低压桩头至用户计量表计之间的低压导线长度。 6.配置系数(Kp):指配置变压器的容量(kVA)或低压配电干线馈送容量(kVA)与居住区低压用电负荷(kW)之比值,根据变压器或低压配电干线所供居民住宅总户数的多少,综合考虑同时率、功率因素、设备负载率等因素确定。 7.变压器配置容量=低压用电负荷×配置系数(Kp)。 8.变压器设置容量=变压器配置容量/。 9.居住区供电容量=区内变压器总配置容量+居住区中压用电负荷 10.多层住宅:是指九层及以下居住类建筑。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修订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 (2016年版)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总则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 1.0.5.3a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条文说明】 1.0.5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术语、代号 2.0.32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它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导读:本文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2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目前的城市状况 “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

城市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优化分析

城市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优化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提供安全、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对小区供配电设计水平、系统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在城市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过程中,常出现各类设计问题,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为切实满足建筑使用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城市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优化要点,希望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设计参照,进一步提高城市住宅小区的供配电设计水平。 标签:城市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优化要点 一、城市住宅小区用电特点及负荷的确定 1、用电特点 多数城市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用电用户多样性特点,主要由公共建筑用电以及生活用电所组成。其中,生活用电分为集中供热用电、住宅用电等若干种类。此外,分布着幼儿园、物业会所、地下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不同配套设施的用电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城市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结合使用需求,针对性制定规划方案,开展用电负荷计算工作,准确评估城市住宅小区的各项用电指标。如此,方可保证小区供配电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2、用电容量计算 设计人员需要准确计算不同用户的实际用电容量,根据计算结果来明确工程设计要求,确保供配电系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用电容量计算环节,设计人员遵循相关计算原则,选择适当的容量计算方法。例如,在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计算时,根据相关计算原则,应将住宅面积在60-90m2范围内的用户用电容量设定为6kW、150m2以上用户用电容量为12kW。如若建筑为独栋或是联排别墅,则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参照,对用电容量进行单独计算;针对城市住宅小区中办公区域所配置用电设施,将其用电容量计算标准设定为100W/m2,将公共区域用电设施的电容量计算标准设定为30W/m2;在用电负荷计算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以各建筑物的户型面积以及套数等信息作为主要参照,针对性计算各建筑物负荷大小,配置适当型号的变压器设备。 同时,针对不同使用用途的建筑,相应用电标准也有所不同。例如,商业性建筑的用电指标为80-1,50W/m2,地下车库的用电指标为15-20W/m2,幼儿园用电指标为30-50W/m2. 二、城市住宅小区供配电方案设计 1、接入电源供电设计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2.do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 页面功能[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编辑:zjx ] 浏览2825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一、总则 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二、术语、代号 1、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1)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1 生态城市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1.1 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1.2 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2.1 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1.2.2 高效性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1.2.3 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1.2.4 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1.2.5 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2 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 2.1 目前的城市状况“九五”期间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五年,集中体现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民族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措施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大幅增加、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等方面。但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有36%城市河段的水质为劣5类,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大气污染十分突出,受监测的341个城市中,有66.7%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固体废物、城市垃圾、“白色污染”仍然严重;全国城市垃圾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的还不到总量的10%;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2001年监测区域55.7%的城市噪音处于中度以上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市民发生多种疾病。 2.2 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许多城市如上海市、长沙市、宜春市、扬州市、威海市、深圳市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以及他们的地方学会举办了多次全国性地方性学术讨论会,将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到了高潮。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于2002年8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市召开,《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是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将对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3 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3.1 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笔者认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建清洁、优美、安静的城市,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和谐的生态文化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 3.2 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

长沙文化

长沙传统民居概述 长沙山水环抱,民风淳朴,气候温和湿润。长沙的传统民居在这种条件下经历了数千年的劳动洗礼和生活磨炼,留存至今,其建筑文化特色无不反映出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长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春秋短促,冬夏绵长。长沙距海洋较远,又处于冲积盆地,边缘地势高峻,向北倾斜,北方空气深入聚集。冬春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东西山势高耸,雨量充沛但不均匀。针对这种气候特征,长沙民居朝向多以南向为主。有的因地基限制不能建成南北向的,则主卧多设八边形楼房,以保证南北通风。多以天井院落解决内部通风采光和下水的问题,多数都有防潮层,勒脚较高。屋顶多盖小青瓦或筒瓦,以硬山、悬山、歇山为多,坡度较大,以利于排水。粉墙或清水墙,木构柱身大部分外露,与柱间的粉墙色彩调和,给人以质朴之感。 长沙地区由于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形成高下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以及中为尊、东为贵、西次之、后为卑等礼仪制度。这种制度反映在民居上,无论是城镇公馆还是村落民居,都形成以堂屋为中心,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扩展,天井院落有序变化的基本格局。 长沙城和长沙周围集镇官员的私宅称“官邸”,俗称“公馆”,民国时期的较豪华民房亦称“公馆”。这些公馆一般都是由单独的大门、庭院和主体建筑构成的独立住宅。长沙近代公馆多为砖木结构,多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砖、瓦、石灰、花岗石多为木地材料,至今还可见得建筑物红砖上的“裕湘”字样。基础处理习惯用花岗石鼓形墩作木柱基座,墙基以石灰、砂、碎砖三合土垫底。早期公馆外墙多为青砖清水墙,墙体以“六一尺”(20*3.33*33.3厘米)薄砖斗砌填土,或“六九寸”(10*20*30厘米)大砖眠砌。后期公馆逐渐以机制红砖取代青砖。正屋所用屋架常用五柱落地,进深较大的常用七柱落地。屋面一般用小青瓦,中后期公馆发展为机制筒瓦。院墙挑出檐口用方椽,一般挑出45—60厘米,不做封檐与沿沟。主体建筑提出檐口用钉挂楼板,并加沿沟。 处于治安和人身安全的需要,院墙较高,一般高于4米。沿街及沿院墙一般布置辅助用房、入院大门和天井。

长沙市城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

长沙市城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 技术导则(试行) 2009年 9月 1日发布 2009年9月 1日实施长沙市建设委员会审定发布

前言 《长沙市城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是遵照国家和我市有关对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依据国家、电力行业相关规范、标准、导则,参照其它省市调研成果,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的。 本导则的编制,目的在于指导、规范全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配置设计、方案选定、设备选型。 本导则共分九章,主要内容有:总则、供配电系统、配变电所、低压配电系统、配电装置防雷与接地、计量装置等 本导则由长沙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资料和意见向长沙市建设委员会、湖南省电力公司长沙电业局反映,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导则提出单位:长沙市建设委员会 本导则主编单位:湖南省电力公司长沙电业局、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总则 5.供配电系统 5.1配变电所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5.2电能质量与电压选择 5.3负荷计算 5.4无功补偿 6.配变电所 6.1所址选择 6.2配电变压器选择 6.3 主接线 6.4配变电所形式和布置 6.5对土建、暖通、给水排水的要求 7.低压配电系统 8.配电装置防雷与接地 8.1 防雷 8.2 接地 9.计量装置 10.附录: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典型接线图

1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长沙市城市规划区内居住区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及改造。 2导则引用规范性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其引用文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45-9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621-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DL/T59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86-2005 住宅建筑规范 电力工业部第8号令《供电营业规则》 3术语 3.1 居住区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16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 (2016年版)1993-07-16发布 199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 总则 【条文说明】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从全局出发考虑居住区具体的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城市规划法》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日照标准、房屋间距、密度、建筑布局、道路、绿化和空间环境设计及其组成有机整体等,均与所在城市的特点、所处建筑气候分区、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四、城市居民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区内度过,因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研究居民的行为轨迹与活动要求,综合考虑居民对物质与文化、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及确保居民安全的防灾、避灾措施等,以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五、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长和残疾人占有一定比重,是我国在相当时期内的现实状况。老年人的活动范围随年龄增大逐年缩小,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残疾人的活动范围不如健康的人,是生理缺陷所致。因而,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工作条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活动、社交的场所,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方便、安全的居住生活条件,使老人能欢度晚年,使残疾人能与正常人一样享受国家、社会给予的生活保障,应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不容忽略的重要问题。 六、住宅建筑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也易因此而造成住宅形体整齐划一、平淡单调。因而,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标准化与施工机械化的要求,同时也要结合规划用地特点,对建筑单体的选型、体量、色调等提出要求,并通过不同的布局手法、群体空间设

(岳政办函[2011]65号)关于印发《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岳政办函[2011]65号 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机关各单位,麓山景区及桔子洲景区管理处,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岳麓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长沙市岳麓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生态品位和城市价值,根据《长沙大河西先导区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长先管发[2011]11号)、《长沙市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和2011年市政府环保考核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这一主题,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保证,突出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环境治理、环境创建等重点,全面深入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基本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氛围浓厚的环境友好目标。 二、具体任务 (一)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优势 1、切实保护原生态。按照《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基本生态控制线》要求对我区范围内面积大于2公顷的湿地、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相对高差大于30米的山林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生态廊道等都予以重点保护,除市政公用设施外禁止开发建设。一是通过严格环境前置管理,切实保护现有原生态不被破坏。各街道(乡、镇)引进的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严格环 1

长沙的特色作文600字(4篇)

长沙的特色作文600字(4篇) 下文是关于长沙的特色作文600字(4篇)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优秀作文》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2011-04-09 15:52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16 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亿农民工,它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约有1000 多万留在家乡,而且这个数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16 岁以下的孩子,在学龄上一般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据统计,目前全国约

有亿农民工,它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约有1000 多万留在家乡,而且这个数逐年在增长。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制约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现代化进程,尤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公正、和谐社会的实现,亟需社会共同的关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决。因此,对长沙市宁乡县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调查,并把这次调查结果与湖南省浏阳市山田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课题组所调查的长沙市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数据作了相关比较分析,据此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并探讨了相关对策。 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现状长沙市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巨大且有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农村约有1000 万左右15 岁以下的“留守儿童”,

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计算出留守儿童占全体儿童的比例为%。2000 年人口普查得到14 岁以下儿童总量为人;由此得出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已达到万人。从长沙市农村留守儿童摸底表的数据来看,全市农村乡镇1310 所中小学校共有留守儿童(学前班至初中) 万余名,占在校学生的30%。在区域结构上,经济薄弱地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宁乡县相对于另外几个县市来说,人口较多,经济较弱,所统计摸底的16 个乡镇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近3 万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 4 万多人,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的53%。该县资福乡万多人口,外出打工的有1 万余人,占总人口的近1/3;其中合心村邓家组16 户家庭就有11 户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户占到了总户数的68%。而地处长沙市近郊的望城县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外出打工人数明显少于宁乡县,留守儿童仅占在校学生的%。年龄

海南电网销[2010]636号关于印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0

海南电网公司文件 海南电网销〔2010〕636号 关于印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 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公司本部相关部室(中心),直属相关单位,各供电局:为贯彻落实公司201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小区抄表收费到户步伐,理顺物业小区电力抄表收费关系”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住宅小区抄表收费到户工作,公司制定了《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现将该技术规范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疑问,请及时向公司住宅小区抄表收费到户工作小组反馈。 (联系人:陈少忠,电话:65317373) 二○一○年七月六日

海南电网公司 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试行) 二○一○年七月

目录 1. 总则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5) 4. 供配电设计 (7) 4.1 负荷性质的确定 (7) 4.2 用电负荷计算 (8) 4.3 住宅小区供电方式 (10) 4.3.1 电源要求 (10) 4.3.2 高压供电方式 (10) 4.3.3 低压供电方式 (11) 4.3.4主接线形式 (13) 4.4 高压配电线路 (13) 4.5 配电装置接地 (15) 4.6 配套设施 (15) 5.电能计量及低压集中抄表系统设计 (17) 6.设备选型 (19) 6.1导线 (19) 6.1.1 架空导线 (19) 6.1.2 进户线 (19) 6.2 电缆 (19) 6.2.1高压电缆 (19) 6.2.2低压电缆 (20) 6.3 配电变压器 (20) 6.4 环网柜 (20) 6.5高压开关柜 (21) 6.6 低压开关柜与无功补偿柜 (21) 6.7 低压分接箱 (22) 6.8 低压母线槽 (22) 6.9 金具 (22) 6.10 电能计量装置 (22) 7.施工验收 (23) 8.附图 (25)

2020年(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5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J137-90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一、总则 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以下图表中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5、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 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6) 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7) 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8)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完整版)长沙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0505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发展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规划建设管理水 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文 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长沙市总体规划的专项 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 应遵守本规划。如对本规划进行调整修改,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程序进行。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 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平方 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 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 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 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第三条划定市域重要绿色空间的保护范围,明确要突出体现的自然地域风貌特色。重点表现长沙山、水、洲、城相融相彰的基本构架,创造 平衡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绿地应合理安排、均匀分布,充分 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历史文化的 保护与发扬充分结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使物种的多 样性通过科学的物种规划与安排来促进和提高。注重植物景观的塑 造和树种选择,绿化建设应该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近、远 期开发建设的内容和进度,最大程度达到城市绿地按计划、有步骤 建设的目的。 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分近、远两期,近期为2003 年~2008年,远期为2009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文件)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年) ●《关于印发〈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的通知》(建设部城建[2000]106号文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务院[2001]20号令) ●《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

长沙城市特色

长沙城市特色 1.“山、水、洲、城”城市格局彰显城市风貌 一个城市的独特往往由它的城市风貌所展现, 而长沙的独特风貌则要从这座城市的格局来领略。 1.1.山 在地形上, 长沙属于丘陵地带, 山体资源非常丰富, 尤其以岳麓群山为著。山势南北走向, 横成岭而侧成峰, 各个方向上都有作为过渡层次的从山环侍, 因此在城市范围中各个角度和距离上观山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 景观层次丰富, 这也成为了长沙市的绝对城市标志, 并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山体被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保护起来, 延续传统山水格局所蕴涵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本质, 形成山城互鉴, 水映洲城的新格局。 1.2.水 作为城市景观组织的基础——水体, 在长沙是很容易见到的, 湘江、浏阳河、年嘉湖等水体点缀在整个城市之间。长沙在此基础上, 利用河岸线形成了极具特色湘江风光带, 在景观上构筑长沙市城市绿色生态圈, 在功能上形成了开敞空间, 为市民提供了休闲亲水好去处。这也成为长沙构筑“山、水、洲、城”城市空间格局重要的构图元素。

1.3.洲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这是毛泽东所描述的橘子洲头优美景色, 这也让橘子洲头成为了长沙的标志。在此基础上, 橘子洲和傅家洲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和一系列的特色景观公园的设置, 向人们展 示了这两座岛屿在城市历史变迁中的经历和沧桑, 成为长沙特有的城市景观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1.4.城 长沙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中明确指出城市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主、两次、四组团”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 沿湘江、319国道两条生长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这种布局相应的构筑“两带、两区、六轴、五城”的城市形象骨架。 长沙市规划建设者们通过对城市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以及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需求, 将长沙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通过城市规划和富有创意的城市设计导引, 将“山、水、洲、城”格局穿插在一江两岸、西文东市、六桥三环城市布局中。古城、青山、绿洲、碧水——长沙便象一幅独具韵味的山水画般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这些正是长沙区别于其他城市形象的根本所在。 2.强化名城地位, 延续城市特色 据考证, 远在20~15 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原始先民在长沙地域出现。因此长沙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辈出的英贤以及丰富革命的史迹、独特的城市风貌, 使得长沙素有“楚汉名城”之称, 同时已在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例如五代遗庙开福寺, 古诗曾写“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陕西恒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西安市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陕西恒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西安供电手续办理西安高低压配电柜西安电力抢修西安电力增容手续 (试行)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总则 5.供配电系统 5.1 经营性用房申报原则 5.2 用电负荷标准 5.3 无功补偿 6.配(变)电站 6.1 站址选择 6.2 配电变压器选择 6.3 主接线 6.4 配(变)电站形式和布置 7.公变低压配电系统 8.配电装置防雷与接地 8.1 防雷 8.2 接地 9.计量装置 10.配电自动化要求 陕西恒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西安供电手续办理西安高低压配电柜西安电力抢修西安电力增容手续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住宅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及改造。 陕西恒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西安供电手续办理西安高低压配电柜西安电力抢修西安电力增容手续 2标准引用规范性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引用文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但是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45-9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0-93(2002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DL/T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86-2005 《住宅建筑规范》 GB 50096-1999(2003版)《住宅设计规范》 电力工业部第8号令《供电营业规则》 3术语 3.1配(变)电站 指10kV及以下交流电源经电力变压器变压后对用电设备供电的设备及其配套构筑物。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总则 1.0.1为确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经济、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0.3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 3a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1.0.4居住区的配建设施,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1.0.5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0.5.2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1.0.5.3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 1.0.5.4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1.0.5.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1.0.5.6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 1.0.5.7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1.0.5.8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1.0.6居住区规划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代号

2.0.1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4居住区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2.0.5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0.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2.0.7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2.0.8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2.0.9小区(级)路 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2.0.10组团(级)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2.0.11 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2.0.12 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2.0.13 配建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