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演讲术要略

实用演讲术要略

实用演讲术要略

李炳南教授著述

第一章绪言

甲、言语学之重要

讲演之道,为处世之大端,中外古今,莫不崇尚。释门说法,常赞无碍辩才;孔氏四科,言语高列次要;烛武数语,能退秦师;展喜片言,立存鲁国;富翁费里浦愿学演说,不乐资本家;铁王卡内基屡拟退休,拟习讲演术。可见言语之学重且要也。

乙、初步难免小困

生则畏,熟能巧,此理之常。初步讲演,不免少有困难,睽睽众目,集中我身,一语有失,立招哄堂,欲说不能,欲止不得,此等窘迫,确难为情。如美国文豪马克?吐温自言若棉塞口,演说家詹宁斯两膝抖战似敲,英相路易?乔治自觉舌抵上膛,德相俾士麦每句咳嗽数次。彼等时杰,尚且如斯,是知凡事开端,原为试验,失败成功,似皆不足准,只求一直向前,自有驾轻就熟之日。

丙、成功诀在熟习

成就学问之道,条件甚多,固有借于天才,而勤加练习,实居重要。果能勤习,钝铁亦成精钢。如盘特一偈,久持开悟;曾参三省,圣学贯通。大道如此,世技亦然,苏秦悬发以攻书,贾岛撞马而觅句,庖丁目无全牛,画师胸有成竹,自非神合心专,焉能艺术超众。京剧谭、梅二伶,名倾宇内,闻其每当登场,必先对镜演作。小善必采,微疵必除,以故愈演愈精,时翻新样。兹欲讲演而成名家,亦无他术,只于讲材、讲态、声调,勤加揣摩而已。上举贤杰之行,皆足借鉴。

第二章数据结构

甲、首定主旨

讲演之意义,专在发表主张,以及宣传某种事理,希望唤起同情,互相携手,故其性质,偏于主观。因是构造讲辞,自必先立主旨,明白标出,使有向心。此外千头万绪,说古论今,无非皆助主旨作渲染也。

乙、次明节段

挥毫撰文,登台讲演,其迹虽异,其旨则同。文当构思,应分事理宾主,使有节段阶层;言当发动,亦必条理分明,尤须情景兼到。主旨若君,焉可无佐;陪文渲染,故应并尊。譬诸游赏山川,意所向者,本在山川,而山川之外,必有林花亭台,种种点缀,始能引人俯察仰观,流连不去。否则秃山髡水,一览无余矣。是以讲辞,必如文体之起承转合,顿挫抑扬也。不有陪文渲染,则无辟阖之奇;不有节段阶层,则无涛澜之势。可知陪文节段,皆为主旨有力助缘,以叙述演变,测度将来,以及陈说利害,批评是非等,激动兴感,多在于斯,出言有章,从古所尚矣。

1、起首段:讲辞开端,不可遽将主旨揭露,否则意尽气竭,其后便成赘文。此处格局,

本系导言,如将雨云起,将晴风来,欲说正题,先作姿态而已。宜于人物时缘,预加推度,或使起信,或启生疑,或挑动其喜乐,或感触其悲伤,此等设施,最富诱掖之性,当能引动对方,特别注意。

2、承接段:可说主旨,可说宾陪,可说正方,可说反方。但视上段语气,要取关连;又当留有余地,作下发挥。惟着笔时,纵尚不说主旨,不说正文,然亦不可离题太远。盖前喻扣门入径,只睹庭树砌花;此已履席升堂,当见屏床几案。

3、转折段:前段如已露出主旨,作正面说时,此可提出反诘,以作洄澜。前如只用反映,此可转入正题。或前说事,于此说理;前批评是非,此陈说利害;总与前段相折相拗,方无合掌之嫌。

4、合结段:辞旨既尽,事理已圆。揽纳群言,结于数句。犹若百川汇海,总发潮音;而大海一沤,仍是百川之响。语重决然,意尚劝请。若为振起全篇,要取雨中撼电声势;希图延长余味,当出弦外有音奇特。

丙、章法变化

前举起承转合,不过略示通常,泥此成规,反失呆板,贵在本此基条,多生变化。一篇固当分段,一段亦当分层。假如篇分若干大段,段析若干小层,譬之树有一本,本生多枝,枝抽万条,条发繁叶,始可参天荫地,抟风栖云,此表形貌之变化也。惟此每段每层,又当各异其义,就生避熟,莫使雷同;或扬或抑,忽正忽奇;此合彼开,前伏后起。要如大海卷涛,洄洑不定,始得万象森罗,无可穷际,此状意态之变化也。而在构思之间,所应注意者:分层分段,虽有多端,必须互相联络,轻重匀停。

丁、引经举喻

世间群言,折衷孔子,自非放僻邪侈,谁肯甘冒离畔?出世之法,圣量为依,一阐提外,莫不推尊。故据典引经,有坚信之力。惟当守所范畴,不越本学以内者为善。事有直述,而难以明,理有费辞,而愈不了。能近取譬,可为仁方;权巧辩才,设喻得解。四库百科,三藏五教,或指物体,或作寓言,采用此法,触目繁多。故举事设喻有启悟之功,能随机生风,指点眼前情景者为妙。

戊、故事插趣

讲演场合,有学术及通俗之分。二者虽各有难易,比较而通俗讲场感困尤多,因在场听众,根器不齐,无论讲材深浅,总不能尽契群机;而插入故事,似为调和枯燥之一端,亦须守住范围,不越本学,若欲旁采史书,必详审察,果其意趣,不与本学径庭,偶一为之,未为不可。

己、点缀偈颂

偈如中国诗歌,乃无弦管之音乐,雅俗共赏,人每喜闻,插入讲演辞中,颇能引起兴趣;古人文章,不论散文骈体,杂诗歌者,其例甚繁;佛经尚质,未尝有遗,可想其性重且要也。然在运用之时,并无定式,在前在后,或居中间,要视全篇行气,相机安排。

庚、全篇结构

一篇讲辞,不计长短,贵分若干节段,无数阶层,虽则综错复杂,要使部位分明,全体浑然,脉络连贯,尤宜先浅后深,先虚后实,先淡后浓,先缓后紧;写景写情,说事说理,

据典引经,提举譬喻,点缀诗歌,插入故事,俱当井然有条,丝毫不紊。但制表式,不必撰文,上列几纲,下列几目,不赘繁辞,各得要领。

辛、拟定题目

构造讲辞,本有主旨,当为针对一事,自不待言。然于筹措「起伏、掩映、转折、开合」等意境,经过「草创、讨论、修饰、润色」等工夫,于其意旨本元,往往少有变质,故宜辞成以后,再拟其题,就其全篇,察其总纽,提出了了数字,要已具足全神,名与旨符,辞方生动,犹之画龙壁上,而后点睛也。是题目者,几等于全篇之总论,可忽之哉,可忽之哉。

壬、病忌

形诸笔谓之文,出诸口谓之言,文必有欣赏之节,言必有动听之论,始能印入人心,冀彼接受。否则扞格而意不通,嗫嚅而辞不达,或添枝生叶,带水拖泥,失去艺术审美,招起听众厌烦,又安能希其接受哉。惟其辞令之得体,在乎事前之思维,上已略述梗概,足资观摩。然其病忌,尤必知而避之,病去格纵不高,亦不失为平正之作。特将病忌数端,录列参考。

1、不合前列各条之方法者。

2、一事举二喻,引二故事,(一反一正者例外)及一切重复等文。

3、宾辞强,主辞弱,前张后弛。

4、事理、宾主、节段、阶层,混杂不清。

5、层次脱节,前后不联。

6、文不符题。

7、比喻及故事等,牵强而与题不合。

8、典籍义理,未能明了,望文生义,轻率揽入。

第三章讲态仪式

甲、登台礼节

讲场有临时者,有长期者,在登台时,皆有礼节。遇临时讲场,察系佛教团体,先向佛像合掌致敬,对总理遗像及悬国旗,同用合掌,似亦不妨(此时无人司仪,只向上笼统敬礼而已,不必强分先后)。次向主席来宾,按次行礼。就讲位后,对于听众礼亦如之。如非佛教团体,自系仅悬遗像、国旗,可对鞠躬,向主席、来宾、听众,亦犹是也。

长期讲场,分别是否佛教团体,有无佛像,有无总理遗像、国旗;每次讲演,可循常规。此场并无主席,亦无来宾,只向听众,合掌或鞠躬而已。

乙、开讲以前

登台向前,须和蔼而庄重;先将全场听众环视,态取自然,使人心中皆存讲者精神贯注与我之感;讲前不宜先笑,于台上静立数秒钟,俟听众秩序定后,徐徐发言。

丙、头部面部

面部之眼,最能表现心情,喜怒哀乐蕴于内者,都能以目表而出之,如张目表怒,呆目表疑,闭目表想,瞠目表惊,仰视表筹计,俯视表忧愁,斜视表有邪思,侧视表怀畏怖等;头部余官,亦能表态,如侧耳表听,掀鼻表拒,蹙额表不安,皱眉表厌恶,摇首撇觜表反对,

张口挢舌表恐惶等。凡此种种,均可用于讲时,能助言语生动,而使听众入神。

头部表情,亦较他部易显,于气度深隐之中,不妨其动,或偶俯,或偶仰,或环视,或远瞻,此系随意为之,非谓有何表示。如瞑目摇首以表感伤,点首微笑以表喜乐,或轩渠欢哗,或忿怒作色,是有所表示矣。然宜微露即止,不可过分任情,态度固尚活泼,要以不失庄严。

丁、身与手足

身与两足,常静为宜。惟恐言语有讹,必向黑板书字;或在讲时,指示黑板,势须回身,而有动转;如身立处,遮掩板上之文,亦当另移方向,让人读看。余则稳重如山,俨然屹峙。讲经取乎坐式,乃是其常,立今亦通行,乃是其变。讲演一端,只取立式。

手与两臂,表意尤多:举手俯点是远招,垂手仰引是近接,竖掌引身后方是表摈斥,向前一摇即停是表禁止,拇食二指相捏画圈是表研究,一指斜伸屡加挑动是表决然,抵掌作声表契机,两掌仰簸表失意,拍案是作惊奇,挥拳乃示强拒,弹指表短,数握表多,合掌抱拳表恭敬,袖手垂臂表冷观。手能作势,手能代言,千状百姿,不可穷尽。以其最能表情,必须知而备采。惟须出之自然,否则如优孟矣。

戊、讲毕下台

讲演已毕,仍向全体听众环视一周,合掌或鞠躬,以示完结。并视所任之讲务,临时或长期,为佛教团体,为普通机团,于离开讲案,分别情形,再如登台仪规,实行应举之礼节。

己、姿态病忌

1、不合前列各条之方法,及仪式者。

2、登台以后,未语先笑,及厉颜厉色,或态度呆板,如木鸡然。

3、讲话两目仰视,或俯看讲稿,或回对黑板,或偏视一方。

4、两手无措,抬放不定,摸头摸项,或背手而挺胸,或弯腰而蹲膝,以及叉腰、抱膀、耸肩、摇胯,两足忽伸忽缩,两手捉袖拈襟。

5、上、下台行步慌张,礼节失次。

第四章言语声调

甲、始终发音

讲前须将讲表温习揣摩,以免遗忘,迨开讲后,以不再看为佳。盖讲演一道,贵乎痛快淋漓,看表即停顿不连,则失悠然自得之致。讲演数据如池水,言语声调如流泉,不有言语技术,讲资几等哑铃。习讲演者,先决问题,必须口齿清楚,节段分明,所以文经王沔一宣,多得登第,言语妙天下,岂不信然。

始讲言语宜缓,声调不妨低平,从此步步向前,节节推进,语应渐急,声应渐高,至终结时,状如万流赴壑,语急声高,要达至最高度。读白乐天《琵琶行》,玩其赞弹琵琶一段,可借悟机。然此不过通常一法,非谓尽当如是也。

中段之辞,尤须注意,因其发挥主旨,多在于斯,应用全副精神,集中以赴,如舟泛中流,与长风巨浪互相激荡,一战成功,要于此处显好身手也。

结束之时,按诸常例,语取紧张,声取高响。然有时亦当言语放缓,声调引长,以示诚恳,或言语略带迟疑,声调渐次低落,以表敬谦。

乙、辞文配合

文篇有澜,前已略述。发挥议论,亦重辞澜;表稿材料是讲体,段落层次是其澜;言语声调是讲用,缓急高低是其澜;段落层次之间,各有起伏开合之式,缓急高低之处,复备铿锵琮琤之音,此又澜外之澜,法中之法也。

讲演之时,运用言语声调,其缓急高低,自应随其段落层次。文紧张处,当用急语高声顺其势以振之,文和缓处,当用缓语低声顺其势以行之,遇细浪则随其细,遇洪澜则随其洪,缓急得中,有扬有抑,譬如作乐,方成其音。

推辞澜以助文澜,文益增其雄迈,藉文澜以鼓辞澜,辞益森其锋芒。若于全篇段落,不加详研,笔当和缓,反用急语高声,笔已紧张,却用低声缓语,是谓自相乖戾,文与辞均失其神矣。是知前条所举,乃是其常,本条所论,乃是其变,常只数端,变则多式,固当先知其常,尚须精通其变。

丙、事与声调

决定辞:语宜急而强烈,语或缓而引长。

犹疑辞:语宜缓,声宜引长转低。

劝请辞:语或缓或急,声俱宜高。

拒绝辞:语宜急,声或高或平而连续。

游戏辞:语缓急,声高低,无定。(讥诮辞同)

愤怒辞:语宜急,声宜强烈。

恐怖辞:语或急促声微高,语或断续声平低。

喜乐辞:语缓声取平,语急声取响。

愁苦辞:语宜缓,声平引长。(怨恨辞同)

哀悼辞:语或缓或急,声高低俱宜引长。(惋惜辞同)

责让辞:语或急或缓,声或高或低。(警告辞同)

惭愧辞:语或急或缓,声俱取低。(规劝辞同)

丁、言声病忌

1、不合前列之方法者。

2、语无次序,颠倒错乱。

3、字句说不清楚,半吞半吐,使人不解其意。

4、停滞不能连续。

5、时时咳嗽。

6、言语重复,词义絮聒。

7、夹杂闲字,土语,秽语,伤众语,涉及听众短处语。

8、好用术语、古典、文言、外国语等。

9、声音不能使全体尽闻。

10、努力发音,使声嘶哑。

11、词意已尽,复事拉扯堆垒,俗名挂铃铛。

12、不能遵守时间停止。

第五章观机

甲、观众根器

入场之时,先察听众根器,男性女性,老年青年;次观其面貌神情,推断其聪明鲁钝;再细审其有无携带笔记文具,及何种服装,测其教程高下各占数量。于剎那间,如是观察已,神而明之,得一轮廓,应机发言,自易契合矣。

乙、应付群机

基上事实,拟撰讲材,自不宜过于主观,致生扞格。若夫长期讲场,尚可使他从我,倘系临时讲场,似必随顺大众;因其程度问题,千差万别,出演一音,决难众类各解。故在讲期以前,构思讲材之际,要当文白并收,事理兼纳,始能登场,裕如应付,左之右之,相机采用。然此语气混杂之篇,深浅不律之句,衡诸文章体裁,大是疵病,但对万类不齐之讲场言,即须使之雅俗共赏,此又为势所迫,不得不然者也。

听众教程高者,数量若多,采取讲材,应以说理为主体,用现代通行言语,多发议论,讲时目光则分射于能解诸众。逾数分钟,可引譬喻及故事,改用地方白话,务使辞意显明,此为应付教程底者,一种通融,斯时目光,则改射于低级听众。随顺变化,不守一常。教程高者,能于理论感到新奇,教程低者,能于事喻鼓起兴趣,其心既使俱受影响,讲演之功方不唐捐。

场中教程低者,数量若多,采用讲材,应以述事为主体;宜用地方白话,莫杂文言,多说事喻,少发议论;亦当数十分钟,一变方式,要顾到教程高者,误会浅卑;一切设施,参照前法,仍须使两者深浅之间,各获印象。

丙、观众动态

所讲数据,虽属预先构成,而能以临时变化,乃为最佳,如其不能,遇必要时,可以缩短,不一定按段讲毕也。此须视听众动态,而为转移;如坐而瞌睡,或矫首暇观,看表看钟,以及多人起去,即当减缩,早作结束。

丁、严守时间

赴人讲演之约,要准时间;讲时长短,亦须询明主人,必须遵守,不可逾超,无论主人,尚有他事,或有他宾,继待讲演,而听众心中,既存有时间限度,倘以拖长,便不能继续镇静,众已不听,何复呶呶;讲材不契合者,人已早不欲闻,若事延长,定引生厌;纵讲材契机,亦应恰到好处为止,与其兴趣全尽,何若含蓄有余,使对方有未厌足之感,而思再欲追求之为愈乎。

实用演讲术要略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