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单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单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单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单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情况

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

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2.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D.毛泽东

3.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B

A.《联共(布)党史教程》 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C.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4.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A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5.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度、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的是()B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6.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进程中的()B

A.初级阶段 B.初始阶段 C.准备阶段 D.起步阶段

7.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C

的科学判断。

A. 基本情况

B. 基本矛盾

C. 基本国情

D. 基本任务

8.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我国()D

A.已经进入小康社会 B.正处在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过程之中

c.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正确的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尚未建立的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只要党的政策正确,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可以逾越的,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10.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必须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阶段,是由()D决定的。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B.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状况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生产力发展状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B

A. 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C. 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特征是()A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转变为缩小差距的阶段

D.逐步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B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C

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的阶段

B.加快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阶段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阶段

D.完全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16.在新时期,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进行大规模表述的是()B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C.1982年十二大 D.1987年十三大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的矛盾

B.物价上涨幅度过大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B

A.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产品供给能力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改革

19.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又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B A.1982年十二大 B.1987年十三大 C.1992年十四大D.1997年十五大

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B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2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2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C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三个有利于”标准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D

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5.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D

A. 改革和开放

B.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C.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D.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26.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A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党的基本路线

C. 党的思想路线

D.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7.“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上说的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C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C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A.经济体制改革

B.改革开放

C.经济建设

D.政治体制改革

3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D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就是()A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3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A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C.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D.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33.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D。基本政策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A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35.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是()B

A.1949年全国政协 B.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D.1964年三届人大

36.我国现代化任务经历了由“两步走”到“三步走”战略的变化,提出“两步走”的是()D

A.七届二中全会 B.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

C.1956年八大 D.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

37.新中国成立前后,最早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构想的是()A

A.七届二中全会 B.七届三中全会 C.七届四中全会 D.党的八大

38.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修改原来关于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是()B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79年接见外宾时

C. 1982年十二大 D.1987年十三大

39.新时期正式提出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是()C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82年十二大

C.1987年十三大 D.1992年十四大

40.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C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41.我国进入现代化进程新阶段的标志是()D

A.十六大宣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

C.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

4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3.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主要表现,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D

A.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B.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实,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开始出现由生存型消费到发展型消费的历史转变

C.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D.人均GDP值达到1000美元

44.在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A

A.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由贫穷到富裕

C.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跨越 D.由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45.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C A.有利时机 B重要契机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大好机遇

4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C.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47.邓小平第一次使用“小康”的概念是()B

A.1978年12月 B.1979年12月 C.1980年1月 D.1982年10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旷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5.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6.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跟班方法是统筹兼顾。意义:第一,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它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第三,它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有机统一的,也是相互促进的,中国改革的启动和推进始终着眼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目的,使一切改革措施,改革手段,方法和步骤都尽可能的适应发展的要求,满足发展的愿望,把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在稳定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踏踏实实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用稳定的环境增强人们的信心,这也是中国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9.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机器大工业,列宁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则更高。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强调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和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而逐步地提出和形成的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1958年11月,在郑州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术语。1959年,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教训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时间。1961年,毛泽东在接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科学内涵包括以下: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利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

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科学内涵包括以下:第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利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树立共同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发展进程,对它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五个方面,此后,经过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五大又从九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

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那么,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所谓国情,就是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基本状况的总体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形成,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结晶。 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社会集团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他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社会。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说来是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本阶段最基本的特征。从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就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大比重,逐步转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单选、多选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单选、多选题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图在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始作俑者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铁托 3.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 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4.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 ) A.《联共(布)党史教程》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C.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在党的领导人中,较早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思想的领导人中,除了邓小平以外还有() A.陈云 B.李先念 C.叶剑英 D.胡耀邦 6.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 )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A.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C.四项基本原则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1)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创,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相互关系: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既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又体现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集中体现。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3.“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哪些?如何理解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010-06-25 10:25:0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645次评论:0条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总体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认识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从而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授课对象:本科生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2学时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法 导语:观看“大跃进”的相关视频,思考出现大跃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认清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认清了当时我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国情,才正确把握了社会和革命的规律,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需要搞清楚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会发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革”这样的严重错误和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清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在当时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指导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清社会的发展阶段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多么重要。下面,我们将重点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问题,使大家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认清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中国国情处于不清晰状态;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这是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详讲)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但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其中将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创始人并没有判断。 2.列宁: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已经成为实践问题。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并未能对这一思想作进一步的阐发。 主要回答的是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 3.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二战结束后,经过经济重建,1952年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4.毛泽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曾比较正确地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明确肯定,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尚未完成。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中共十三大提出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1998年理科第10题,文科第6题,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000年理科第13题,单选题)即从我国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1992年文科第23题,多选题)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等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阅读知识点)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三大报告作过一个概括。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了论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多选) 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是由其历史前提、现实国情以及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原来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而言,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2.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3.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4.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5.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6、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8、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9、如何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0、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2.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过设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未来社会将经历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亲身经过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社会的发展会有什么变化,他们并不能预测,但恩格斯在晚年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不断改革的社会,这蕴含着社会主义阶段是不断发展的。 (2) 苏联的认识 列宁: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 (1913知道,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 年,俄国的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13,英国的4/10,法国的6/10,俄国农村在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这样,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这与马克思的设想是不一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D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一国两制”理论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在( D ) A.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B.党的十四大提出的 C.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 D.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C ) A.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4.唯物史观认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D ) A.阶级斗争 B.生产关系 C.市场经济 D.生产力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C)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6.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 C ) A.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B.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 7.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选择了社会主义,但是( A )的充分发展 阶段却是无法逾越的 A.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 8.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D) A.基本理论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D.基本纲领 9.( B )是立国之本 A.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C.实事求是 D.现代化建设 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 D )为中心不动摇 A.改革 B.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经济建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方针,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的思想,并第一次概括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命题。1985年,邓小平提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第一次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联系起来。 1987年10月在党的十三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内容可以理解为:一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即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说明党的基本路线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二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目的,即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说明了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涵。党的基本路线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四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队之中自然得到发展,因此,有必要把合作学习的技能作为经验教给学生。如:讨论前,小组成员要独立思考,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倾听,然后再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里面包括:小组长怎样组织学习,其他同学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人沟通,怎样质疑不同的观点,如何获取他人的信息,如何注意别人对自己观点的评价等等。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在

第六章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2.新时期30多年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有“两个没有变”,主要是指()AB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没有变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没有变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出发,从而意味着我们()ABC A.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 B.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 C.不能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和主观附加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 D.不能从社会主义空想出发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弄清楚()ABC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 5.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BC A.社会制度性质 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和阶段 D.社会发展模式 6.在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证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ABCD A.只讲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方向不讲发展程度与水平,会产生“左”的错误 B.只讲发展程度与发展水平,不讲性质与方向,又可能离开社会主义 C.只有坚持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水平的统一认识和把握,才能自觉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全面把握社会性质、方向与发展程度的水平才能克服“左”和“右”的干扰 7.党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科学论述,是因为()AB A.有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实践 B.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迫切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的认识问题 C.有了十二大以来的认识基础 D.需要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 8.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里讲的“不够格”主要是指()ABC A.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B.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无法逾越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 C.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D.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阅读精选(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阅读精选(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即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 (3)“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针

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四位一体的宏伟的奋斗目标。 ——富强即经济现代化(物质文明);民主即政治现代化(政治文明);文明即文化现代化(精神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领域的现代化(社会文明)。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规律,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阅读精选(3):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坚持了这一规范的表述。党的十七大党章把党的基本路线的末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就使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更加全面,内涵更加丰富。党的十八大沿用了这一提法。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邓小平同志在各种场合多次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申明:我们这一基本路线不会变、不能变、不许变。他说,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为什么?因为实践证明现在的政策是正确的。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立论基础,也是现阶段去我们党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本章的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教学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正确理解“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百年不动摇的坚定信心。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教学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正确理解十七大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难点分析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