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闲来多读历史故事。明白古往今来统治者老了性情固执。

港中乱局。群龙无首。执权者互相攻奸。如三国群臣汝虞我诈。

唐太宗的一生功过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军事家。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

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9年)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

窦皇后的次子。614年李世民娶妻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617年,李渊以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都督、统右三军,起兵反隋。攻克长安后,李世民官拜京兆尹、受封秦国公。618年,迁赵国公。李渊称帝后,李世民拜尚书令、晋为秦王。此后,李世民经常出征。自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与三场大战役:一、破李轨,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自西方的威胁;二、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唐京军民以崇隆的欢迎。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空前未有的天策上将、领司徒、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辟弘文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一个小内阁。

此后,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

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征、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

随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绩、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建成、元吉诸子,占李元吉之妻。--这是李世民唐太宗最大的遗憾呀~

尔后李渊让出军权予秦王。数日后,秦王晋为皇太子,未久禅位于李世民,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元年(627年),人口因隋末战争锐减,户不满三百万,经李世民君臣四分之一世纪的努力,政治安定、国力强盛,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人口增加了八十万户,奠下了高宗、武后、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630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东突厥(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李世民因此被各国尊为「天可汗」。在位期间,唐朝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写《帝范》十二篇

颁赐给太子李治。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得了痢疾(一说是服用丹药暴病),医治最终无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649年7月李世民崩在唐京含风殿。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与身边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等的对答亦在开元十八、十九年间辑为《贞观政要》一书,以发扬太索励精图治的治国精神。

魏征辅佐太宗十七年,史书称他:“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之霁威。”就是形容他对太宗进谏时的模样,虽然太宗天威震怒,他还是神色坚定,毫无惧色,而太宗也能渐渐的息怒,聆听谏言。他们两人,一个从善如流,一个直言敢谏,君臣之间,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的佳话,有许多的事绩,一直到今天仍令后人传诵不已。

魏征对于太宗,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只要他认为不恰当的地方,都会马上提出纠正。太宗非常喜欢打猎,也非常喜欢玩一种叫做“鹞鹰”的鸟。为了这个嗜好,他还特地成立了一个“鹞坊”,派专人饲养着大批的鹞鹰。有一次太宗带鹞

鹰出去玩时,就叹息着说:“唉!玩鹞鹰的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总没个够!”可见他沉迷之深了。

一天,太宗得到了一只小鹞鹰,非常喜欢,正放在手上逗着玩儿呢,忽然看见魏征走过来了,便赶快把小鹞鹰藏入怀中坐好。可是魏征远远的早就看见了,于是就故意把话题拉长,讲个没完。好不容易等魏征走后,太宗急忙把怀中的小鹰取出,一看,哎呀!小鹰早已闷死了!经过了这件事后,太宗终身都不再玩鹞鹰了!

还有一次,太宗要去终南山打猎,这事儿被魏征知道后,就跑到宫门口去等候,想要劝阻太宗。可是等了半天,都没见太宗出来。不得已只好跑到宫里看看,只见太宗全副猎装端坐在那里,可是又不像要出门的样子。魏征只好硬着头皮上前问道:“听说陛下要去终南山打猎,怎么还没去呢?”太宗笑着说:“我本来是要去打猎的啊!但我想你一定会来劝阻我的,所以我决定不去了,你放心的回家吧!”于是魏征就笑瞇瞇的叩拜出宫去了。

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曾多次请魏征到卧室,商量政事,请教得失。魏征有见识才略,个性忠直,又碰到明君,所以更加知无不言。而太宗也十分信任魏征,对于他的意见,无不欣然采纳。但是这种治国雅量,也是需要反复磨练,才能成熟的。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宫后,盛怒未息,对长孙皇后说:“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急忙问道:“陛下要杀谁呀?”“魏征总是当面侮辱我,不给我留情面!”皇后听完后,立刻换了礼服出来向太宗道贺说:“君明则臣直。魏征忠直,敢于犯颜直谏,正说明你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太宗听完后,怒气渐消。想起魏征的为人处世,内心油然生起了无限的敬意。所以太宗曾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妩媚耳。”就是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啊!

贞观四年,西域各国君主在长安请求唐太宗为「天可汗」,意为天下总皇帝或天下共主。「天可汗」除了是一种对唐朝皇帝的荣衔,还是一种有实质意义的国际组织体系,以维持当时各同盟国的集体安全。

面对自己空前的文治武功,太宗到晚年也出现一些过失。首

先纳谏不如贞观早期积极,比如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其次奢侈之风日重。不过晚年他还是能反省自己过度奢侈的错误。

太宗年轻时还曾经嘲笑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方术的行为。但中年起,经历二子争嫡、伐高句丽未果,并有家族遗传的「气疾」之病,致健康大不如前,开始迷信古印度方士的长生药。最后因为长期服用方药,导致暴病不治,年仅五十岁。

司马光说唐太宗「好尚功名,不及礼乐,父子兄弟之间,惭德多矣」。

新唐书评价太宗皇帝: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唐太宗论弓矢》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屡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参考译文和答案】 9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 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箭 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 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比较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

比较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 关于李世民的材料:1,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由于他的勋业,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柏杨) 2,玄武门在唐代多次政变中均处于关键地位,谁能控制它,就容易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取得胜利,因此乃兵家必争之地。(陈寅恪) 3,“一日之恶”成就“三年之善”:李世民是在为自己鸣不平。他的“一日之恶”只能是玄武门之变,“三年之善”当然是贞观之治。(孟宪实) 4,天下英雄,尽入吾豰中:李世民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他拥有一个人才济济的心腹集团,他们团结一致,投入战斗,因而制胜。(胡如雷) 5,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二人就有着极其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贵族,惯于玩弄权术。他们都在父皇的统一大业中都立下大功。两人都是次子,都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取得王位,都成功的在东北亚建立了军事霸权,都被各族人民所热爱,一个被称为“天可汗”。一个被称作为“圣人可汗”然而不同的是,两个人得到了不同的结局,一个称 为世人尊崇的一代圣君,一个则身败名裂,成为中国声誉最差的皇帝之一。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用人方面,杨广问题很大,而李世民则遵循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的原则。 《随书》中对杨广有这样的评价“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改 评价虽有其苛刻的地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杨广一方面重用宇文述等奸佞小人, 另一方面又嫉贤妒能,自然无法很好治理国家,在加上他穷奢极欲,好大喜功,所以 怎能不亡国呢? 6)李世民爱才。李世民有一套自己的选人标准,“打天下用人在于人和,治天下用人 在与无才不用、用尽天下才。”鼓励运用德才兼备的人,爱才,尊重人才,无论出生 贵贱,皆一视同仁。他在晚年写得《帝范》中就反复强调:国之匡辅,必有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一生要做的99件事

一生要做的99件事 自我的陶冶 1、每35年写一个小自传 2、追寻你中的导师 3、向自己的极限进行一次挑战 4、利用21天时间改掉一个不好的 5、到施工工地等地方与普通劳动者生活一天 6、每天阅读15分钟 7、在陌生环境中用自己的谋生技艺生存一段时间 8、独自在远离人烟的旷野露宿 9、为自己录个像,看看在别人眼中的你 10、订立每周计划、每年计划或更长期的计划 11、购买令人赏心悦目的衣服——注重自我形象 12、利用一切机会汲取知识的营养 13、参加一次体能或智力竞赛——赢人先赢己

彻悟的力量 14、凭吊古战场,感受苍凉和悲壮 15、亲手播种、收割一次 16、为自己种一棵树——让生命在树中延续 17、在长城上回眸历史 18、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一次升旗仪式 19、倾听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20、用一生的时间铭记一个教训或一个有益的忠告 21、看一次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观 22、以难以忘怀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23、换个角度看世界 24、想像生命的最后一刻——感悟生死 25、到每年的岁末,检视自己一年来的行为的安顿 26、参加一次游行狂欢活动——感受激情与狂野 27、见一个你心中景仰的名人 28、学会一种乐器 29、从日常生活的小处着手,做个环保者 30、做动物的,真心地爱护它们 31、重整人生的行囊——清扫生命;掌握取

舍的艺术 32、做一名志愿者或无偿为弱者服务 33、为灾区及慈善福利机构募捐 34、买几张彩票——碰碰运气 35、投稿,并在自己最的报刊上发表一篇文章 36、保持宜人的——不让光临你的世界 37、写下遗嘱,死后捐献有用的器官 38、培养某种个人爱好 的麦田 39、重回居住的地方 40、珍藏一件凝聚的物品 41、拜访你的恩师 42、大声说出你的爱 43、深情热烈地爱一次 44、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45、常回家看看 46、为往事干杯——参加一次同学聚会 47、保持美满 48、寻找久已联系的旧日朋友 49、给或朋友送件体贴的礼物 50、到站台上送别——体验离愁别绪、之痛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故事 《唐太宗论止盗》一文出自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传当时的唐朝鸡鸣狗盗之徒 甚多,百姓家家户户都担心夜里有小偷来偷东西,为了治理这一社会问题,唐太宗李世民 与群臣商讨“止盗”的方法。 唐太宗问群臣要如何解决盗贼猖獗这个问题,有的大臣主张用严厉的刑罚来处罚被抓 住的盗贼。唐太宗认为:百姓中之所以会有人去做盗贼,是生活所迫,是因为国家不够富裕,是因为贪官污吏太多。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贪官,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百姓人人都 有余粮,吃得饱,穿得暖,那么鸡鸣狗盗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自此,唐太宗开始自上而下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上,开始节俭以减少开支,惩治贪官,君主不骄奢淫逸,做官的清廉,百姓自然不用多交赋税来供养这些人;对下减轻百姓的赋 税及劳役,兵役,百姓生活富足,自然不用以偷盗为生。推行这些政策几年后,唐朝社会 治安秩序井然,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可见唐太宗推行的这些政策是从 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后来唐太宗常对身边的侍卫说:自己不敢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君主的欲望通常 都要百姓来承担,国以民为本,剥削百姓供养君主,国家也会随之衰弱的呀!后人将唐太 宗止盗的理论记录下来,《唐太宗论止盗》成为了历代君王拜读的治国之道。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民风开化,经济繁荣,一派祥和, 直到今天,我们提及他的“贞观之治”都不免感叹当时的盛况。而唐朝之所以能如此昌盛,与李世民爱民如子息息相关。其中唐太宗吞蝗讲的就是他爱民的一个典故。 有史料记载,贞观二年,长安城里大旱,长时间的大旱必然引发虫灾,果然不久四处 便开始闹蝗虫。李世民进入百姓的庄园看粮食的受灾情况,看到蝗虫遍地,便捉了几只放 在手心,对着手心的小虫子说道:“粮食是百姓的根本所在,你吃了粮食,百姓就会挨饿。百姓如果有什么罪过,应当是我这个一国之君没有做好,应该由我来承担,如果你能显灵 的话,就吃我的心吧,把粮食还给百姓!”说罢,就要吞下蝗虫,群臣阻拦,说万一吃了 生病呢!唐太宗说:“我愿意承担百姓的所有灾难,小小的疾病怕什么?”说罢不等群臣开口,就将蝗虫吞了下去。说来也算离奇,自此蝗虫不再成灾,而唐太宗吞蝗的事迹却流芳 百世。虽然这个故事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也从侧面表示了唐太宗爱民的形象。 唐太宗吞蝗事件中唐太宗对蝗虫说的那些话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将一个国家的君王的形象烘托的高大伟岸。在国家有难之际,唐太宗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担忧的是民生,无怪乎当时的百姓对唐太宗如此的爱戴了!

唐太宗的性格

唐太宗的性格: 喜好文史、英明果敢、坚毅不屈、智勇双全、虚怀若谷、能言善辩、 唐太宗的优点: 胸怀大志、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任人唯贤、量才授职、广开言路、鼓励直谏、虚心纳谏、独立思考、优化选择、从谏如流、以人为本、用人不疑、恩威并举、文韬武略、求贤敬贤、宽刑简法、体恤臣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执法如山、大义灭亲、以史为鉴、善于反省、公正无私 唐太宗缺点: 反复无常、固执己见、私欲满溢、滥用民力 变革时代,个人或组织生存发展之道:顺势、定市、做事、做实 唐太宗是个有领导力的皇帝: 领导力就是正确规划个人或组织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整合、内化相关资源,并积极影响相关人员决策和行为,从而实现个人价值或组织效益最大化(的能力) 《李世民成霸业的用人韬略》 作者:李肖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1.把蠢材变成人才 李勣,山东曹州的一个泼皮无赖,才学浅陋,胸无大志,整日与酒徒为伍,吃喝嫖赌、无恶不作。自从他投靠李世民后,经过李世民的悉心调教,更名改姓,“徐世勣”变成了“李勣”,身上恶习一扫而光,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还屡次帮助李世民守卫边疆,他和李靖并肩作战,多次击败游牧骑兵的骚扰,被誉为唐军之长城。 2.善于人才组合 中书令房玄龄谨小慎微,办事稳重,善于出谋划策,兵部尚书杜如晦精明果敢,剖断如流,在决策、判断方面胜人一筹。将二人组合在一起,就形成房谋杜断的最佳黄金组合。 3.把敌人边亲人 魏征是作为太子洗马,多次鼓动太子李建成先下手为强,欲将李世民置于死地,斩草除根。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后有一次质问魏征:“你离间我们兄弟关系为了什么?”魏征却神色自若地回答道:“皇太子如果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唐太宗听后,不仅没杀魏征,反而把他提升为谏议大夫。不久,还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他的儿子,使两人从仇人变成了亲人。 4.宽刑简法,把杀人变成救人 李世民曾对大臣说:“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因此,唐太宗李世民对死刑的审核极为慎重,在审核程序上要求三复奏,即向皇帝报告三次,后来又增加到五复奏。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腊月太宗视察朝廷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等待批准,执行死刑。这些犯人都是罪大恶极之人,但是李世民本还是着人文主义精神进行终极抚慰,经过亲自审问,得之死刑犯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再回家看看。李世民便立即答应,要求只有一个,即死刑犯们要在来年九月初四一个不落地回来。最后,规定的期限到了,除了一个犯人没有如约而至外,其余犯人都按时回到狱中,正在大家埋怨那个犯人的时候,最后的这个犯人拖着病体坐在马车里也赶来了。李世民点头微笑,下令大赦

【课外阅读】剑桥隋唐史对唐太宗的评价

【课外阅读】剑桥隋唐史对唐太宗的评价 唐政权的巩固者唐太宗 (626—649年在位) 后来的太宗李世民本为高祖次子,公元600年生于今陕西省武功县。他母亲出身于一个极有权势的氏族——窦氏;她的姐姐是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的夫人。窦氏和隋、唐的皇室一样,是一个含有异族血统的氏族(其原始姓是纥豆陵氏),它在初唐时期一直非常有权势,出了两个皇后、六个王妃、八个驸马和一大批高官。太宗的母亲生长于她舅父北周武帝(他的妹妹是她的母亲)宫中,据说李渊在那里的一次射箭比赛中和她订了婚;她死于614年。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自然只是一个贵公子,不可能受到任何准备将来作帝王的特殊教育。他受的肯定是当时上流阶级的典型儒家教育,因为后来他作皇帝时表现出他深通经、史,而且是一个书法家。李氏家族具有强烈的北方民族传统,当然是佛教信徒;高祖的几个儿子都有佛教的乳名。但和大多数的汉—突厥混血贵族一样,太宗早年受的教育侧重武术,尤重骑射。当时的史书里充满了关于他的勇敢和富有军事天才的故事。他擅长骑术;装饰他陵墓的他所喜爱的六匹骏马的浮雕,现在仍然被保存着。 和他的兄弟们一样,他很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了第一次战争考验。当他还只十几岁时就随他父亲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据传统记载,太宗仅仅15岁时就曾率领一支人马,在山西北部长城的雁门救出被东突厥包围的隋炀帝。这个故事历来被看作是太宗第一次出现于历史的记载,但恐怕不可靠。 李世民的身份在唐朝的最初年代基本上还是一个军事将领。作为一个英勇而常胜的指挥官,他的品格形成于他夺取帝位的多年的艰苦野战时期。他确实有帝王之姿,在朝廷上显得很庄严威武。他好冲动,易被激怒,当他发怒时面色紫胀,使周围的人不寒而栗。他在处理突厥事务上的成功,多半应归功于他坚强的个性和英雄的风度。 太宗认为,是人,而不是天,决定人们的命运,他采取的理性主义态度是与这一时期的传统信念背道而驰的。例如,他即位不久全国各地的官员不时奏报祥瑞和凶兆,他驳斥

谈唐太宗李世民名言中的领导决策

浅谈唐太宗李世民名言中的领导决策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与作为贞观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的领导决策有着直接的联系。 一、符合国情的治国总方针 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唐代地主阶级,都亲身经历了隋王朝由盛到衰,溃于一旦的过程,他们亲眼目睹在反抗隋王朝暴政中人心向背所产生的巨大威力,因而在深为震惧之余,十分重视汲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与其臣下谈论隋亡的教训,仅记载于《贞观政要》之中的就有近50处。唐太宗曾深有感慨地得出隋亡的教训是:“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蕺。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属,殒于匹夫之手。”显然,李世民已从隋亡的教训中,认识到关键是要以隋的暴政为戒,要注重人心向背。因此,他不但在教戒太子时反复多次以水比喻人民,以舟比喻君子,强调“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谓惧!”而且对臣下一再强调“先存百姓”的重要性。李世民以隋亡为教训,深怀忧惧,面对“百姓凋残,敝于兵革,田亩荒废,饥馑荐臻”的现实,以“安人宁国”为总方针,一方面采取一系列与民休

息,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少兴土木,慎动兵戈的让步与改革的政策;一方面则擢用贤能,求谏纳谏,重视法制,整饬吏治,力戒奢靡,使朝野上下形成一种以隋亡为戒的勤谨为政,清廉自律的风气。 二、高超的用人艺术 由于官吏是执行国家职能和政策的工具,所以,唐太宗一贯重视人才问题。登基之前,在他手下就有著名的十八学士常与他纵论天下,指点江山,成了他的智囊团。贞观元年,唐太宗初登大宝,便对大臣们说:“正主御邪臣,不能治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治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在任用官员时,他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知人善任,扬长避短。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李世民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珠联璧合,同心辅政,人称“房谋杜断”;魏征敢于进谏,被封为谏议大夫,李世民将其视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孔颖达精通经学;姚思廉擅长文史;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温彦博“敷奏详明,出纳惟允”;戴胄“处繁理剧,众务必举”;王“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都是一时之俊杰。李世民均让其各自发挥特长,各尽所能。 2.不计旧怨,真诚相待。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劝李建成尽早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魏征召来,当众斥责魏征离间他们兄弟俩的关系,周围人都为魏征捏了把汗,但魏征神情自若并说太子若早听他的话,就不会

人生最值得你去做的20件事

1、给自己的想法和梦想一次破茧而出的机会。 得到一次机会与把握一次机会在人生中可谓是意味深长。你无从知道自己的尝试是否会奏效,但你也知道无作为更不可能会有成效。大多数时候,你就是要有“老子豁出去了”的心态去争取一切可能。而且,无论最终结局如何,也不会太差强人意。因为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够从中学到许多东西。所以,勇于尝试是一种不会亏本的投资。 2、相信自己已作好了迈出第二步的准备。 你已经做好了准备!万事都已具备,就看你是否迈出关键性的第二步了。若机会向你敞开大门,你怎能不接受挑战?只有这样,你才能成长。 3、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与可靠、真诚,同时又与你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哪些人是你乐意去相识的?哪些人是你所仰慕的?哪些人向你展现出了他们对你 的爱与尊敬?哪些人珍惜你的善意与许诺?这些人便是你最佳的结 交对象。与人交往时,你不仅要观察他们说的话,还要观察他们做的事。行动往往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4、给新鲜面孔一次深入了解你的机会。 你与一些朋友的友谊迟早有走向终结的一天,这虽然听上去很难接受,但确是事实。人们的社交圈与亲密朋友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一些友谊会淡去,一些友谊会增强。对于不再合适的友谊,那就去淡忘它吧;对于可能增强的友谊,那就去培养它吧。相信自己的判断,结交新的朋友;作好学习的准备、作好接受挑战的准备,更要作好与你人生中的下一个知己相遇的准备。 5、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 受他人鼓舞、感激他人、向他人学习等都是好的,但你要是拿自己与别人作比较的话,那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在人生的这场赛跑中,你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人,那就是你自己。你的目标就是不断超越自己,突破自己的极限,做更好的自己。 6、为他人的胜利欢呼吧! 发现别人身上令你欣赏不已的地方并告诉对方。学会欣赏别人会给你带来许多益处,如充实平和。所以,要是别人在进步,你就要为他们感到高兴。不仅如此,你还要祝贺他们,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献出真诚的赞美。这样,他们也会反过来为你的成就呐喊助威的。 7、发现困境的积极面。 当事情不尽如人意,而你又感到灰心丧气时,不妨先深呼几口气,然后去寻找困境的积极面——希望的微弱曙光。没有哪个人不是经历了种种磨难才最终强大起来的。处于困境时,你要时常想想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和曾取得的胜利,让这些积极的回忆坚定你前进的步伐。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还没有得到的东西上,想想那些你已经拥有的东西吧! 8、原谅你自己,还有其他的人。

唐太宗事迹

唐太宗事迹 篇一:唐太宗善于用人的故事 各有所长,各尽其能 山东聊城文轩中学张玉英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曾说过:“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这一理论在唐太宗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计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开创了大唐帝国的雄伟基业,更是为后人树立了用其所长的丰碑。 篇二:魏征、马周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意林20XX年03期“历史碎片” 李世民:死了都要爱VS死了都不放过你 ●马少华 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哥俩儿一个爱提问题,一个爱听问题,都达到了没心没肺的终极境界。 然而,让无数人大跌眼镜的是:魏征去世后没几天,李世民就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还把已经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的衡山公主给要了回来。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几天前还如胶似漆,恨不得把对方当镜子,刚死了没几天就立马砸了人家的墓碑,还不顾皇家的脸面公然毁约。 不过,从另一个人的事来看,倒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魏征死后六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马周去世。这马周也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贞观名臣。当年李世民搞了一次征文大赛,让大臣们每人写一篇文章,结果武将出身的常何拔得头筹。李世民当然知道常何有几斤几两,要让他写出这么有水平的文章,就是杀了他也办不到,于是就问他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杨妃吗

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杨妃吗?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隋炀帝杨广的女儿究竟有多少个,不过从各处零散的史料可以得知,杨广唯一明确有封号的女儿是长女南阳公主,而在杨广被弑后跟随嫡母萧皇后去了突厥的至少有3个女儿,杨广下江都前留在长安的又有数女,其中一位因为为唐太宗生育了皇子,得以在史书中留下一笔记载。 而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史书中对其的记载只有一句话:“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看似出身高贵,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且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不足一年,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当时看起来与皇位无缘的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只是个五品的孺人。 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恪却在李唐武德二年(619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守孝期间怀的孕,竟然连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都做不到。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了,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乐昌公主被赏给杨素做妾,宣华夫人被没入了隋掖庭,还有一个被赏给了贺若弼;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杨贵妃,贵妃的封号是死后追封,可见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号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贤妃升为德妃的,原因是阴德妃之子李祐谋反被诛,阴德妃也由此被降为了嫔。还有一位郑贤妃,应当是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你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生平吗?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在位期间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开创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早年经历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

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7]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父亲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晋阳起兵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农历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进封秦王。 四方征战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男人一生要做的50件事

男人一生要做的50件事 这一生,实在有太多的无奈,和太多的遗憾。然而,总有一些事,是值得你去争取的,你也完全有能力把它做好,当最后一扇门即将推开之际,你可以对自己说:作为一个男人,此生,我了无遗憾。 男人一生要做的50件事第一部分 作为一个男人,你能做的,就是始终如一循着自己的梦想,无怨无悔地走过。这一生,实在有太多的诱惑,和太多的遗憾。然而,总有一些事,是值得你去争取的,你也完全有能力把它做好,当最后一扇门即将推开之际,你可以对自己说:作为一个男人,此生,我了无遗憾。 1 重回童年居住的地方 2 为自己种下一株乔木,壮志凌云随树长 3 到大海去远航,海阔天空荡胸襟 4 至少学会一种乐器,为亲人带来快乐 5 写一封情书,给至爱的人 6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自由走天下 7 记得送花给你心爱的女子 8 独自漫步郊野,聆听自然的声音 9 拥有几个同患难、共祸福的朋友 10 深情热烈地爱一次 11 年轻的时候,开始漫游世界 12 接受一次爱的考验

如果你要结婚,就请把戒指献给一个真心爱你的女子。结婚是一件庄严的事情,是你一生的真正开始,从此以后,你才真正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男人。面对这庄严的一刻,浪漫要完全服从于现实。当然,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是这样的:和你并肩走入礼堂的,是一位你爱而且是爱你的公主。 13 保持微笑,快乐每一天 14 每天一个新点子,成功属于有心人 15 选择一个相爱的女子结婚 16 亲手卖出一件商品 17 每天阅读15分钟 18 大声说出我爱你 19 每年献一次血,为健康投资 20 选择一个自己热爱的职业 21 要做本行业的领袖 22 寻找一颗失落的童心 23 拜见一个心中景仰的名人 24 拜访你的恩师 25 热爱家庭,经营爱的港湾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那么李世民的年号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李世民的年号,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元626年,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就此开启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登基后,看见全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景象,心中很是担心。因为隋末战争的缘故,唐朝人口不到三百户,为了兴旺人丁,唐太宗决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除此之外,他亲眼见证隋朝的灭亡时因为朝廷的腐败,为了汲取经验,唐太宗一直虚怀若谷,励精图治,积极听取朝中大臣们的意见。经过一系列的稳定措施,社会各方面逐步呈现回升趋势。 在政事上,李世民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并且倡导朝廷政治的清明。唐太宗曾经派遣房玄龄和李靖等朝中重臣考核各地官员的业绩,在全国范围内巡察,整顿风评。唐太宗亲自选拔地方官,并且将他们的功劳和过失写在宫中屏风上,确保政治上的清明。除此之外,唐太宗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要轮流值班,以便朝廷即时召见。 在军事上,李世民派遣李靖到塞北平定突厥,在李世民的军事战略之下,突厥被唐朝所灭。这一战让西域各国的首领记住了唐太宗李世民,此后尊称他为“天可汗”。

经济上,唐太宗重视农业的发展,并且减少了农民的赋税,让百姓能安定生产生活。对于商业,唐太宗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在政策的鼓动之下,各地商品经济逐渐萌芽和发展,推动了唐朝经济发展。 在外交上,唐太宗积极和其他国家展开友好外交政策,使国内外保持密切频繁的联系。促进了唐朝和印度、吐蕃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开启的贞观之治,为唐朝中期的繁荣盛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李世民除了政事治国的才能以外,他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 当初,李渊起兵晋阳讨伐隋朝就是李世民的主意,李世民看清了时局形势,才敢让父亲果断起义出兵。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与他个人的努力和天分是分不开的。 公元615年,李世民受率领军队到雁门关去营救隋炀帝。 公元616年,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多次奋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曾经成功应对抗突厥人的进攻。随后,在李世民的劝说自己,父亲李渊决定出兵讨伐隋朝。李世民被父亲授予重职,统帅右三军,李世民率兵进攻长安,一举灭掉了隋朝。公元618年,李渊称帝,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封李世民为右元帅,进封秦王。李渊下令让李世民他率兵四处征战,扩充唐朝的疆土。李世民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率兵击败了刘武周,巩固了北方的势力;随后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获取了华北统治权。李世民征战四方,扩充了唐朝的

人生最值得你去做的10件事

人生最值得你去做的10件事 1、与对的人分享你的时间。 这些“对的人”就是爱你、欣赏你、鼓励你的人,和他们在一起让你感到很舒适。他们的存在让你感觉自己的人生更加鲜活,他们不仅接受现在的你,还接受并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一个人,而且是无条件的。 2、直面难题,勇往直前。 并不是你所面临的困境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你对此作出的回应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除非你采取行动,否则难题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在恰当的时间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你就会收获成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的本质就是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假以时日,你自然会走到终点。 3、真诚地面对自己。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都要坦诚地去面对。此外,你还应抱有相同的心态去改变自己。你想要完成哪些事情?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都需要你坦诚地去回答。因为你是唯一一个你能够指望的人,所以你就应该要坦诚地面对人生中的方方面面。向你的灵魂发问,寻求至高无上的真理,你便能认识你自己。这样,你就能对自己为何处于人生的这个阶段以及自己是如何走到这步的有个更清晰的理解,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借此更清楚地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以及如何达到目的地。 4、把自己的幸福事业放在首要位置。

你自己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假如你不珍爱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设身处地地着想、假如你不为自己辩护,那你就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请记住,在照顾到身边的人的需求的同时,你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可以做到的。一旦你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你就可以更自如地帮助最需要你的人了。 5、自豪地做最真实的自己。 假如你渴望成为另外一个人的话,那你就没有善加利用真正的自己。做你自己,而不是模仿别人。做那个有独立思想与特长还有自己的闪光点的自我吧!去做那个令你深信不疑的那个自我吧!尤其重要的就是真诚地对待你自己,要是你的内心并不认同一件事,那你就该避免此事。 6、关注当下,并活在当下。 此时此刻便是一个奇迹时刻。因为只有此时此刻才是你所拥有的货真价实的时光。此时此刻便是生命。所以,不要空想未来的日子有多美好,也不要为无关紧要的往事拿捏不下。学会活在此时此刻中,体验此时此刻中的生活。感激世界赐予你的所有美好吧!就在此时此刻! 7、珍视自己从错误中学到的经验教训。 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错误是取得进步的基石。假如你没有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话,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努力、你没有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勇于尝试、遇到障碍、跌倒了、爬起来、再去尝试。不断把自己推向极限、不要停止学习、成长与提

李世民-读书心得体会

李世民大帝 我读过的历史题材小说不下十本,只因我对历史题材的小说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丝毫不逊色于人们对于宫廷穿越剧的喜爱。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有名的皇帝被我读了个遍,可谓增长了不少知识。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我从各代帝王的为人处事,勾心斗角的荡气回肠的事迹中想到我党在文革期间所犯错误的必然性——那是伟大领袖行帝王之术,捧杀功臣,正所谓兔死狗烹。文革中对大功臣的冤案错案的发生,有了自己的体会。 这个学期了解参读的有关的帝王有:汉高祖,汉武帝,汉光帝,李世明,武则天,朱元璋,朱棣,雍正。他们大多是开国皇帝,他们的事迹足以震天撼地,在中华的大地上呼风唤雨,改写乾坤。他们都是永垂不朽之人,他们为中华儿女做出的丰功伟绩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他们好比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中华文明的滔滔历史长河之中,是中华名族的无价之宝,值得后人歌功颂德。 当然,历史小说参差不齐,寻求一本文笔刚毅但有不乏韵味的历史小说堪比大海捞针,总感觉我校图书馆购买的书似乎未经筛选,大多数小说书都是滥竽充数,经不起时间的考验,难以下咽阅读。然而我却有幸在图书馆找到一套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关于书写中 国古代帝王的书籍。其中《李世民大帝》(董云卿著)让我难以忘怀,阅读这本书如或珍宝,不由得闲暇时翻上一番,细细品味,惬意不已。这本书多彩的故事背后有着引人深思的智慧,故事中的人物韬光养晦

的策略之后的辛酸苦楚,他从一位将军之子到九五之尊历经多少的刀光剑影。血与火,诗与歌,在这位帝王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我不由得想将这一位传奇帝王的故事娓娓道来。 隋末杨广荒淫无道,黎庶百姓饥寒交迫白骨盈野,饿殍遍地,当时地面上先后出现了各路皇帝,刘武周,李密,李渊,薛秦,王世充,宇文化及等人,林立于中华大地,令人应接不暇。这些豪杰,包括他的父亲在内,都败在了他的谋略之下。 消灭这些人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但早期的李世民就彰显包揽四海之志,深藏经略天下之心。李世民一生跟随他的谋士不计其数,第一位大贤当属刘文静,此人大家听的很少,但他有将相之才,要在隋末当一回逐鹿人,此人必不可少,李世民当初太原起兵时,他帮了大忙。也正因为此人,李世明结交了更多的海内大贤。只因他与李渊不和,又是李世民的第一死党,怕他威胁自己的皇位,趁李世民外出打仗之时,李渊以某逆之罪将其杀害。其他的各位功臣名将都没刘文静这么倒霉了。《隋唐英雄传》里的人物相比大家耳熟能详,历史中李世民的武将有李靖,李勋(徐世勋),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等护其左,打江山,伴其右,得天下。可以说李世民的江山是他一手经营的。 喋血宣武门,李世民登帝位之后,谦虚谨慎,勤俭节欲,从谏如流,终于有了后人所称谓的贞观之治。他在位是甚至出现了一年仅有29人判死刑的清明之治。文成公主进西藏,玄奘取经著《大唐西

一生要做的50件事

一生一定要做的50件事 第一篇帮助个人成长一定要做的10件事 01 设定你自己的人生目标 02 为你的人生写一个“剧本” 03 参加一次葬礼,感受生命的意义 04 在众人面前进行演讲 05 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06 成功跨过一次挑战 07 每天都温习你的目标 08 参加一次慈善活动 09 做一回志愿者 10 每天反省,让自己不断进步 第二篇创造事业成功一定要做的10件事 11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工作 12 发表一篇文章或写一本专著 13 至少赢得一次升迁的机会 14 向老板要求一项艰巨的任务 15 成为行业里的专家 16 与同事完美地合作 17 给自己的进步鼓一次掌 18 做一回团队领袖 19 与老板分享你的好想法 20 理智地跳一次槽 第三篇获取财富一定要做的10件事 21 绘制自己的财富目标 22 做一次成功的投资 23 给家庭做一次理财规划 24 做一次成功的推销 25 做好储蓄,留足过冬的粮食 26 购买一份商业保险 27 尝试进行一次创业 28 选择合理避税的方式 29 向有钱人请教成功的秘诀 30 在工作之余赚一次外快 第四篇构建情感生活一定要做的10件事 31 写一封情书,给你心爱的人

32 彻底地爱上一个人 33 给爱人制造一次浪漫 34 看望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人 35 工作前,探望一下你的恩师 36 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爱意 37 请你的邻居来家里做客 38 永远信任你的家人 39 设计你的空间——家 40 关注孩子的未来 第五篇享受生活一定要做的10件事 41 做生活中的艺术家 42 走出城市,享受大自然 43 学会做几道拿手莱 44 每月看一部打动你的电影 45 欣赏音乐,并懂得用音乐调节自己 46 培养健康好习惯,为健康投资 47 拥有几个同患难的挚友 48 独自去你心仪的远方 49 每天“悦”读半小时 50 拥有一辆车,享受自驾游的愉悦 如果自己原本没想过,只是别人告诉你要立一个远大的志向,那是没有用的。立志是因为自己经历了一些事,看到听到体会到一些事才会发自内心的产生某种想法,只是靠别人告诉是没有意义的,经历才是关键。不过有了经历以后,告诉会产生一种辅助作用,让他更快更早更清楚的认识到这段经历的意义。

李世民是哪里人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出生在陕西武功一个贵族家庭的“别 馆”中。他的祖先李虎,曾是北周时“荣盛莫与为比”的所谓“八大柱国”之一。父亲李渊,在李世民出生时,虽然其荣耀已非昔日的祖宗可比,但却也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历任谯、陇、岐等州的刺史,荥阳、楼烦等郡的太守以及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重要职务。李世民生长在这样的贵族世家,接触的是世族豪门,结交的是贵族子弟,从小习艺练武,善于骑马,好弄弓矢,锻炼了骁勇超人的武艺,也养成了强悍、临机果断、意志坚强的豪放性格。 隋朝末年,独夫民贼隋炀帝的统治,犹如一叶扁舟,漂浮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惊涛骇浪之中。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之下,隋朝的封建统治者内部也爆发一次又一次的分裂。613年,杨玄感起兵反隋;616年底至617年的春夏之间,罗艺、徐园朗、梁师都、刘武周、薛举等官僚、豪强地主,纷纷起兵割据,拥兵自重。隋朝的统治很快就要被颠覆了。这时,充当隋的太原留守的李渊,虽是这个地区的最高长官,但却时时受到了隋炀帝的猜忌与怀疑,日日要“纵酒纳赂”以为“自安之计”。他也看到“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的局面,正是自己积蓄力量、起兵反隋的绝好机会。于是,积极准备发动兵 变。“聪明勇决、识量过人”,年仅20岁的李世民是他起兵的最主要的得力助手。 李世民在跟随父亲来到太原之前,已经成长为一位英武少年,并已在“解雁门之围”的战斗中初露锋芒。他年轻有谋,善于用兵,交结和收罗了不少天下英豪。来到太原后,他又奉命“密招豪友”。当时,亡命在晋阳的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他优礼结交的对象;晋阳县令刘文静,更是他无话不谈、无事不商的密友。这些人,以后都成了晋阳兵变的最主要的骨干力量。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发动了兵变,公开举起了反隋的旗帜。兵变胜利后,李渊即“法檄各郡,称义兵,封李世民 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指挥右三军”,南下霍邑、围困河东。十一月攻克了长安,建立了唐王朝。接着,李世民执行了“先西后东”的战略方针,在唐初的统一战争中,立下了辉煌的业绩。 617年,李世民率军在浅水源(今陕西长武县东北)大败薛仁杲军,并将其残部消灭在折摭(今甘肃泾川东北)。 619年,李世民挂帅亲征,按照原定的计划,“平殄武周,克复汾、晋”,巩固了唐的西北地区。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摘要: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这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制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唐朝的统治者把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唐朝的统治者在羁縻府州设置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 关键词:唐朝;羁縻府州;羁縻政策 中国历代王朝在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都曾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在行政管理上则实行羁縻民族政策。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羁縻,是笼络联系的意思,原指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用在政治上就是“以夷制夷”。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种政策始见于汉朝,最早大规模使用“羁縻”制度的是汉武帝,汉通四域,设立西域都护和屯田驻军,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和确保与中亚,西亚交通路线的畅通,并不是要征服和直接统治这一地区。只要各属国相安无事,保证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汉王朝并不要求西域同内地一样划一管理,这就是羁縻的由来,到了唐朝,我国封建社会已发展到颠峰时期,高度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而统治者开放,开明,日趋完备,渐成系统的治国策略更能给人以诸多启示。羁縻府州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唐独具特色且颇为成功的一项民族措施,这一特殊的行政管理政策,曾为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上承秦汉以来的边州制度,下启明清的土司制度,在中国地方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乃至对正确领会和执行现阶段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也不乏借鉴意义。 —、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概况 羁縻府州是唐朝的边疆民族地方管理机构,主要建置于关内,河北,陇右,剑南和岭南五道,《新唐书》(卷四三下)对其建置情况详细记载如下:“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者,为府二十九,州九十。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降胡,高丽隶河北者,为府十四,州四十六。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隶陇右者,为府五十一,州百九十八。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二百六十一。蛮隶江南者,为州五十一,隶岭南者,为州九十二。又有党项州二十四,不知其隶属。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1] 唐政府又在“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2]设边州都督府,在边远民族地区设边州都护府主掌少数民族事务,包括“慰抚,征讨,斥堠,安辑蕃人及诸赏罚,叙录勋功,总判府事” [3]等职责,唐朝共设有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个大都护府,上述史书记载的856个羁縻府州就主要统辖于这六大都护府之下。其中,单于,安北两大都护府管辖北疆,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管辖西域,安东大都护府管辖东北,安南大都护府管辖南疆。 事实上,唐朝羁縻府州的数目还远不止上面提到的856个,这些只是较稳定的羁縻府州,还有许多因时置时废而未列入其中,以东北各民族地区为例,据学者研究,当时曾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