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62例_李乐军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62例_李乐军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62例_李乐军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62例_李乐军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62例

李乐军1,2*,陈丽萍1,刘晓丽1,肖辉1,黄蓉1,常辉1,李玉梅1,杨崇河2

(1.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2.江苏省沛县中医院脑病科,江苏沛县 221600)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单纯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简式Fugl-Meyer法进行上肢功能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Ashworth痉挛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脑梗死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P<0.05或P<0.01),以及缓解疼痛和改善上肢痉挛、提高认知功能评分和SS-QOL评分(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可提高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肩手综合征;针灸推拿疗法;康复训练;生活质量

中图号:R25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482(2013)030283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62 Cases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Herbal Soaking plus Acupunctureand Massage Therapy

LI Le-jun1,2*,CHEN Li-ping1,LIU Xiao-li 1,XIAO Hui 1,HUANG Rong1,CHANG Hui 1,LI Yu-mei 1,YANG Chong-he2(1.Lianyungang Affiliated Hospital,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ianyungang,222000,China;2.En-cephalopathy,Peix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eixian,22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herbal soaking plus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122cases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62cases)treated with herbal soaking plus acupuncture and massagetherapy,and the control group(60cases)treated with single rehabilitation therapy.After the treatment,observing the clinicaleffect by Fugl-Meyer,NPS,Ashworth,SAS,SDS as well as SS-QOL scores,thus evaluating the life qualities of patients.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markable to different degrees.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 had improved(P<0.05,P<0.01).Symptoms(including pain and spasm of upper limb)were relieved andcognitive function as well as SS-QOD scores were improved(P<0.05,P<0.01).In terms of curative effect,the treatment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Herbal soaking plus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can improvethe curative effect of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shoulder-hand syndrome;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rehabilitation therapy;lifequalities

肩手综合征(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尚未有特效方法,我们采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患者来源于2009年1月-2012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病人共122例,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同意参加本研究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随机分配方案将患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5月第29卷第3期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29 No.3 May2013

收稿日期:2013-02-04;修稿日期:2013-04-11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专项课题(LZ11161)

作者简介:李乐军(1972-),男,江苏仪征人,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通信作者:lilejun999@163.com

纳入2组进行治疗。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2组患

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

性别

男女

年龄/岁病程/dⅠ期Ⅱ期Ⅲ期

治疗组62 32 30 65.35±6.43 30.21±6.12 40 20 2对照组60 29 31 63.95±7.26 28.23±6.83 35 22 3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肩手综合征诊断要点[3]:脑卒中患者有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局部无外伤、感染的证据,也无周围血管病的证据;患病病程<2个月;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配合查体;年龄介于40~80岁之间。

1.3 排除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经检查证实神经功能缺损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心脏病、代谢障碍等疾病引起者;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既往有痴呆病史者;原先有脑血管疾病且留下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文盲及严重视力与听力障碍者;各种肌病和关节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1)治疗组。采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疗程均为21d。中药泡洗方用肩手通络汤(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提供),组成如下:生川乌10g,生草乌10g,生黄芪3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桃仁10g,地龙10g,僵蚕10g,泽兰10g,伸筋草10g,桑枝30g,桂枝30g,红花10g,怀牛膝30g,川椒10g,炙甘草10g。将患侧上肢放入装有药物的塑料袋中,后放入盛有热水的桶中,或直接将药物加温后放入特制的容器中,水温保持在38~40℃之间,每次泡15~30min,每日2~3次。

针灸治疗。穴位选用:阿是穴(以痛为俞)、肩髃、肩贞、肩井、缺盆、天宗、天泉、曲池、尺泽、内关、合谷。

推拿治疗。①点法:肩髃、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②捻法:患侧手指;③掌揉法:患侧手背、足背;

④滚法:沿患侧上臂外侧经肘关节、前臂外侧至手背;⑤关节被动活动:指关节、掌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康复训练。①采用垫软枕等方法使患侧肩关节处于向前、向上姿位,防止肩关节下降、退缩,同时使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轻度背屈、手指伸直并外展(即处于反射抑制性姿位);②被动运动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动作要轻柔;③被动辅助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在治疗师辅助下做肩关节前伸、内收和外展运动,同时拍打患肢伸肌;④自我辅助训练:让病人两手手指交叉握拳,向前伸直两臂,然后做上举、屈伸肘关节、前臂旋前旋后等动作。

2)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方法和治疗时间同治疗组。

2.2 观察项目

2.2.1 安全性指标

①一般检查项目:体温、血压、脉搏、呼吸;②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③血脂、血糖、肝肾功能;④心电图。以上检查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检测1次。2.2.2 疗效性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4]。痊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手部小肌肉无萎缩;好转: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2)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采用简式Fugl-Meyer法[5]于治疗前后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总积分66分。

3)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法,对每例患者在入选时、治疗结束时分别进行评价。以0~10分记: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1~9表示疼痛由轻到重的程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5月第29卷第3期

4)Ashworth痉挛评分。0分:肌张力不增加;1分: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在持续被动运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或释放];2分:肌张力较明显增加(在>50%ROM范围,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被移动);3分: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分被动屈曲时呈现僵硬状态而不能动)。

5)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6)患者生活质量评定标准。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由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医学院Williams等研制,是以患者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包括49个项目,分12个领域,为自评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1~5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显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的综合治疗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62 40 14 8 87.7**

对照组60 19 20 21 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87.17,**P<0.01。

3.2 2组治疗前后NRS评分、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NRS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分比较(珚x±s)

组别时间例数NRS评分Ashworth评分治疗组治疗前62 6.81±1.63 2.81±0.21

治疗后62 1.55±0.83**

△1.02±0.11**

△对照组治疗前60 6.13±1.80 2.13±0.20

治疗后60 2.85±1.03**1.45±0.12**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2组治疗后比较,△P<0.05。3.3 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4。

表4 2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比较(珚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分数差值

治疗组62 12.38±2.38 32.65±3.57**20.27±2.67△△对照组60 12.65±2.76 24.89±2.54**12.24±2.3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2组间治疗前后分数差值比较,△△P<0.01。

3.4 2组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珚x±s)

组别时间例数SAS评分SDS评分

治疗组治疗前62 40.52±9.94 37.72±8.66治疗后62 44.59±10.88**43.08±7.89**

△△

对照组治疗前60 41.02±7.73 38.11±7.35治疗后60 46.18±12.07**51.63±6.38**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2组治疗后比较,△△P<0.01。3.5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6。

表6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珚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62 116.23±27.32 213.23±26.23**

△对照组60 123.87±28.23 195.37±25.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2组治疗后比较,△P<0.05。3.6 安全性评价

经过安全性评测,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4 讨论

SHS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血管运动中枢,直接引起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出现肩胛周围和手腕部水肿、疼痛,而疼痛刺激又进一步由神经末梢传至脊髓,引起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激,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以及淋巴、血液流动障碍所致[6]。康复功能训练能够通过被动活动关节,减轻肌肉痉挛,牵伸挛缩组织,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被动活动范围,刺激对侧脑皮质功能代偿,从而改善肩手综合征症状[7]。对于SHS的治疗,目前国内外至今尚未有一种特效方法。中医药和康复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均具有一定疗效,在治疗方面也有极强的互补性,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能促进SHS患者手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8]。本课题意在探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SHS一般发生于中风病后

李乐军,等: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62例 第3期

3个月内,此时根据患者多已处于中风病恢复期,从患者整体情况来看,“风”已逐渐平息,而瘀血、痰浊却未去,患者整体辨证可能有痰浊、瘀血、气虚、阴虚、火热等证候,但肩手综合征的病机改变则可能只限于局部,产生局部的障碍。所以我们认为上肢局部瘀血、痰浊阻滞经脉可能为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病机。活血化瘀通络之中药泡洗患肢,使药物通过皮肤直达患处,可以温经通络,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减轻浮肿和疼痛。针刺一般取阳明经穴,正所谓“治痿独取阳明”,从而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对患肢的疼痛、麻木和瘫痪具有治疗作用。而推拿按摩疗法多能活血通络除痹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于受伤组织祛瘀生新,得以恢复[9]。

本研究泡洗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祛风除湿止痛,地龙、僵蚕祛风化痰活血,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泽兰、怀牛膝活血化瘀利水,伸筋草、桑枝、桂枝祛风舒经通络,川椒温阳行气通络,生黄芪益气活血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针灸穴位选用:阿是穴(以痛为俞)、肩髃、肩贞、肩井、缺盆、天宗、天泉、曲池、尺泽、内关、合谷,从而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对患肢的疼痛、麻木和瘫痪具有治疗作用。而推拿按摩选取肩髃、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等穴位,多能活血通络除痹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于受伤组织祛瘀生新,得以恢复。康复功能训练能够通过被动活动关节,减轻肌肉痉挛,牵伸挛缩组织,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被动活动范围,刺激对侧脑皮质功能代偿,从而改善肩手综合征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缓解疼痛和改善上肢痉挛、提高认知功能评分和SS-QOL评分,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均逐渐提高,治疗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接受综合中医药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促进了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加快其适应社会,回归社会和家庭的进程,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采用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明显的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等治疗作用,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Diagnostic points of variou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Chin JNeurol,1996,29(6):37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te en-cephalopathy research group).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troke[J].J Beijing Univ Tradit ChinMed,1996,19(1):55.

[3]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

Miu HS,Zhu YL.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Stroke[M].Beijing:Huaxia publishing house,1996:149.[4]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26-231.

Wang MB.Moder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emiplegia[M].Beijing:Huaxia publishing house,1990:226-231.

[5]桑德春,纪树荣,张缨,等.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64.

Sang DC,Ji SR,Zhang Y,et al.Application of Fugl-Meyerscale in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instroke[J].Chin J Rehab Med,2007,22(3):264.

[6]蔡亦强,余兢兢.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4):304.

Cai YJ,Yu JJ.Curative effects observation on shoulder-handsyndrome by rehabilitation[J].Chin Rehab Med Theory Pract,2005,11(4):304.

[7]李玲,袁华,牟翔,等.功能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后Fos和Hsp70表达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0):901.

Li L,Yuan H,Mou X,et al.Effect of functional training onthe expression of Fos and Hsp70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J].J Fourth Milit Med Univ,2001,22(10):901.

[8]张焱,孙岚,王征美.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74-75.

Zhang Y,Sun L,Wang ZM.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TCM Rehabilitation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J].Chin Re-hab Med Theory Pract,2008,14(1):74-75.

[9]王田,刘更,张惠利,等.中风后患肢肿胀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6-117.

Wang T,Liu G,Zhang HL,et al.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limb swelling after stroke[J].J Emerg TraditChin Med,2010,19(1):116-117.

(编辑:周建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5月第29卷第3期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体会

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体会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是中风后的一种并发症,常伴有肩手疼痛、肿胀以及运动障碍。一般发生在中风后1~3个月,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一般分为III期。I期的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会持续大概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有效地治疗,会很快的转入到II期以及III期,一旦进入到III期,根本无法控制其病情,手可能会完全废掉,落下终身残疾。本科对I期的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标签:肩手综合征;早期康复训练;体会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是由Keen和Morehead在1864年首先报告出来的,它的发病通常与上肢创伤有关[1]。但是也有患者上肢并没有创伤史,这类患者通常伴有心脏病、脑损伤或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性疾患等。它是中风后的一种并发症,常伴有肩手疼痛、肿胀以及运动障碍。一般发生在中风后1~3个月,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一般分为III 期[2]。I期的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会持续大概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且采取有效地治疗,会很快的转到II期以及III期,一旦进入到III期,根本无法控制其病情,手可能会完全废掉,落下终身残疾。本科对I期的患者进行了早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2012年来我院就诊的60例(男35例,女25例)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3.4± 2.35)岁;其中脑出血34例,脑梗死26例;病程15~50d;所有的60例患者均符合肩手综合征I期的评定标准[3]。 1.2方法 1.2.1正确摆放良肢位正确摆放良肢位,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腕部屈曲,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以及消除患者手部的肿胀。及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坐位方式,让患者24h保持腕关节背屈;仰卧位时,患者患侧肩胛骨下方要垫上枕头,患侧的下肢也要垫上枕头,掌心向上,呈伸展状;患者的患侧上肢也要伸直有支撑,保持掌心向前伸位;患侧卧位时,患者的患侧上肢要伸直、掌心向健侧、肩胛骨要前伸。 1.2.2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认知意识通过各种途径以及方式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正确认识了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如个别指导、讨论、讲解、提问等。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帮助患者有意识的提高康复水平,让患者不要因为疼痛而拒绝锻炼,鼓励他们能够持之以恒的锻炼下去。

脑梗塞后遗症康复治疗

脑梗塞后遗症康复治疗 作者:刘良芳临床证明:脑梗塞后遗症是由于脑组织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病变引起的。对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及时治疗是康复的关键。北京德胜门脑病诊疗中心指出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最好的方法是脑通疏络宁栓疗法。 北京德胜门脑病诊疗中心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同时北京德胜门脑病诊疗中心还是国家定点医保医院。院内的脑病科是北京德胜门脑病诊疗中心的重点科室,专业治疗脑萎缩、脑瘫、帕金森、脑发育不良,脑中风后遗症的脑部疾病,创国内领先领域,在全体专家组成员的努力下,发明了国内首个治疗脑萎缩的国药准字号药物。获国家发明专利。经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已形成10余个病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并不断补充和完善,赢得全国各地患者信赖,前来就诊。 北京德胜门脑病诊疗中心脑梗塞后遗症治疗的新突破:“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治疗系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综合应用中医理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与传感器技术等,而研发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智能化、规范化诊疗设备。使疗效达到客观化、标准化水平,且无副作用,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有效率达93.8%,充分反映了现代中医治疗。

“脑通疏络宁栓疗法”的优越性。 一、多学科定位,综合中西疗法精粹:囊括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脑病诊疗规范,在国际权威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医疗康复机构诊治标准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研发“脑通疏络宁栓疗法”康复工程。 二、多维定制,“一对一”针对性治疗:“脑通疏络宁栓疗法” 是第一个提出多维治疗、立体治疗的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治疗体系,该体系分别从细胞学、免疫学、基因学、心理学各学科去综合考虑患者的致病因,按照“一对一”针对性治疗准则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根据患者具体康复情况调整治疗进程。 三、全面评估病情,杜绝药物损伤机体:首次引进全数字化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病源灶精确定位系统,彻底根绝常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为患者带去的伤害,不损害肝、肾等功能,不给患者身体留下后遗症。 四、治疗时间短,康复效果佳:“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是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能短时间内修复患者受损脑细胞,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激活受损“休眠” 脑组织细胞,促进脑细胞新生。入院治疗一周,97%患者的脑机能将有重大改善,配合后期康复训练,中成药调理,康复效果明显,彻底解决了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不能治愈的历史难题。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23T14:55:08.1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隋爽程广红[导读]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造成很高的残疾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隋爽程广红(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中图分类号】R4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85-02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是指在中风急性期或恢复期,病侧上肢出现浮肿、疼痛及肩部疼痛,使肩手的运动功能受限及血管运动性改变的疾病。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范畴。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脑血管病及其所并发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造成很高的残疾率,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 和生存质量。笔者所在科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以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1]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排除心肌梗死或脑脊髓外伤所引起的肩-手综合征及卒中前明显疾病所致疼痛或运动障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1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病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入院后即给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正确的体位摆放和康复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与护理是中风单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风患者出现愠怒心理及过度期望等一些心理改变,还可发生抑郁、焦虑等情感方面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多鼓励、多安慰,使患者对康复有信心;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心理,配合康复活动;安排适当的娱乐,使其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培养积极乐观态度。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肢位摆放,为防止肢体挛缩,要及早做与挛缩相反方向的动作,以充分牵伸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正确的肢位摆放:(1)仰卧位时患侧上肢适当外展、外旋,适当抬高,避免上肢受压,肩下垫软枕,避免肩后缩。(2)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掌心向上。(3)健侧卧位时胸前放软枕,患肢在上面。(4)坐位时防止患侧手下垂,注意托手,保持患肢的舒适位,腕关节轻度背伸,防止腕关节掌屈。 改善患肢静脉回流,手部做向心性按摩。肿胀的患手用细线做向心性缠绕,缠绕的顺序为大拇指、其他逐个手指、手掌、手背、腕关节,并教会患者及家属。也可采用冰疗法:将患者手浸泡于冰与水之比为2:1的冰水中。时间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难以耐受者可改为温水-冷水交替浸泡法,冷-热-冷20分钟左右。 被动活动患侧上肢被动活动可防治肩痛,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活动时操作者应动作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宜。主动运动法鼓励患者做患手主动运动,也可用健手协助患手及患侧上肢活动。患者仰卧上举患侧上肢,刺激伸肘肌活动,肌肉的收缩可产生肌泵效应,促进静脉回流。在有疼痛和水肿时不宜进行肘伸展位负重练习。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30例,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 5)。 3 讨论 关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至今尚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合理的治疗应该基于对疾病病因的彻底的认识,然而当前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虽然当前的一些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但有一个共识就是早期治疗。Chu Ds[3]指出:如果肩-手综合征出现后没有及时的治疗和特殊的护理,将导致严重的肢体功能的障碍。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诊断和全面的护理对于成功的治疗和预防严重的肩、手关节挛缩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一出现手部水肿、疼痛和运动受限时,就立即予以治疗,效果最佳。即使在数月之后,若仍有上述表现,治疗仍然有效。一旦发生实变,手的大小、颜色已恢复正常,将很难改变手的挛缩。肩手综合征由于长时间的腕关节强制性掌屈;腕关节过度伸展,可产生炎症样的浮肿及疼痛。这些并发症不仅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带来不良影响,而且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其康复积极性,因此,应给予足够重视,早期预防,进行有效的预防,尽早实施康复训练,不但可以控制或阻止病程进展,防止手部出现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而且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参考文献 [1]黄运训,梁绣龄.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9-261. [2]缪鸿石,朱镛连主编.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第一版,北京:华厦出版社,1999.236. [3] Chu Ds,Petrillo C,Davis SW,Eichberg R. Shoulder-hand syndrome:importance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J].J Am Geriatr Soc, 1981,29 (2):58-60.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偏瘫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1-3个月内发生。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色改变。一般分为III期,I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持续约3-6个月,此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会很快转入II期、III期,一旦进入III期,将无法控制病情,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患侧肘、肩、手指疼痛,手指僵硬、多汗、皮肤颜色以及温度受到影响而改变,患者的关节活动也受到阻碍。 I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只要一出现水肿、疼痛、运动受限,应立即给与治疗。一旦发生实变,将很难改变手的挛缩。因此,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是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诊断 (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2)手和腕部水肿; (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肩手综合征,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肩手综合征。 康复治疗 加强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手指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至关重要。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塞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因此,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很重要。本期专家观点特邀胥方元主任,为您详述脑梗塞的康复治疗原则。 脑梗死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脑梗塞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要求患者理解并积极投入。在急性期,康复运动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脑梗死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共存”,采取个体化的方案,循序渐进。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等的康复。已证实一些药物,如溴隐亭等对肢体运动和言语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巴氯芬对抑制痉挛状态有效,由小剂量开始,可选择应用。可乐定、哌唑嗪、苯妥英钠、安定、苯巴比妥、氟哌啶醇对急性期的运动产生不利影响,故应少用或不用。 严密观察脑梗死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它们会严重地影响康复进行和功效。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脑梗塞的康复治疗 一、主动活动: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二、床上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矗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三、保持良姿位: 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劝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摘要】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200万人,每年直接医疗支出超过97亿元人民币。因中风死亡人数已超过全国总死亡人数的20℅,其中2∕3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和劳动能力的丧失,需要长期护理,无法重返社会。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中风后患者存有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情感障碍等。其中肩手综合征较为常见,发病率为12.5%-70%,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正常活动功能。有研究表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不仅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疼痛,而且还影响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本论文通过阐述中西医的各种康复手段,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做一个综述。主要有其发病机制,如何对其功能评定和治疗。其中治疗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以及西医的物理治疗法和作业治疗法。 【关键词】中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 一、理论链接 (一)现代医学的认识 肩手综合征是偏瘫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根据Davis 等的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中风后1-3个月内发生,而由Braus报告的发生率甚至高达27℅。严重的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如果不予以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影响手的功能,甚至有更严重的后果,其发生,不但严重阻碍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是其残存的功能再次丧

失。[1] 1、分期标准 Ⅰ期(早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出现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引起疼痛。Ⅱ期(后期),肩手的自发痛和手的肿胀消失,皮肤萎缩,手的小肌肉萎缩日趋明显。手指活动范围日益受限;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疼痛肿胀完全消失,手的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完全挛缩,畸形僵硬。[2] 2、诊断标准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标准:瘫手部疼痛、皮肤潮热、发凉、发紫,伴肩、肘、腕关节活动受限,掌指关节局部无外伤、感染等;X线及其它相关检查排除肩周炎、关节肌肉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疾病。 3、病因病机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西医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一般认为: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血管运动中枢,可直接引起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的痉挛性反应,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出现肩胛周围和手腕部水肿、疼痛;而疼痛刺激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起脊髓中间神经元的异常兴奋,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一种恶性循环的病变,其诱因为:(1)患肢长时间处于非良肢位;(2)过度掌屈位;(3)患肢未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4)患肢输液时渗漏至血管周围组织诱发水肿;(5)手的过度牵拉或意外损伤诱发水肿疼痛。[3] (二)中医学的认识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5-08-28T11:25:46.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刘巧云 [导读] 南通市第3 人民医院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于1-3 个月内[1]。 刘巧云 (南通市第3 人民医院 226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4 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的消除水肿,对患者出现肌肉僵硬、挛缩、疼痛等并发症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57-02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于1-3 个月内[1]。目前,国内将肩手综合征分为Ⅰ-Ⅲ期。其主要表现为患侧肩部、手部、腕关节疼痛,且相应关节活动受限,血液流动障碍并导致皮肤发红、发绀、温度增高;更甚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皮肤及肌肉萎缩或痉挛,同时,活动时会导致疼痛加剧,从而影响患者瘫痪上肢的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我院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成绩,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 2 年5 月~2014 年5 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 例,均符合全国第4 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其中,男4 3 例,女17 例;年龄38~75 岁,平均年龄(48.72±5.23)岁;均为肩手综合征Ⅰ期,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胀、发红、温度升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时疼痛加剧。 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脑卒中性质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1. 2.1 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如:给予脑梗死患者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等;给予脑出血患者脱水、止血和神经营养等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以及其他对症处理。 1.2.2 医护人员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2.2.1 正确的摆放体位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肩关节损伤现象。患者取坐位时,应将上肢放在膝上或桌上,且可以再轮椅上放置一桌板,能很好的防止患者手悬垂,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因手臂的机械性悬吊造成肩胛骨损伤及疼痛。 1.2.2.2 避免腕关节弯曲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夹板、石膏以及弹力绷带等辅助器具将患者的腕关节固定在背伸位,能有效的改善静脉回流,避免腕关节的损伤。 1.2.2.3 关节注射对部分肩部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可以给予其7mg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5mL 利多卡因和2mL 维生素B12 注射液进行肩关节腔内注射。 1.2.2.4 向心性缠绕手指、手腕选取直径为1~2mm 的线绳从远端向近端进行拇指缠绕,依次为其他手指。首先再患者指甲部位绕一小环,向近端缠绕至指根部,力度要适中;缠绕完后从指端小环处迅速拉开线绳,将手指完全暴露;在掌指关节处缠一线环,从掌指关节向近端缠绕,在拇指根部部位时,令患者拇指内收,以便将拇、掌指关节一并缠绕,直至腕关节后,从掌指关节处迅速拉开线绳。 1.2.2.5 冰疗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浸入盛有碎冰和水的桶中,时间为1~2min,碎冰和水的比例为2:1,浸入冰水中的时间为1~2min,并间隔30s~1min 后再次浸泡,浸泡3 次。 1.2.2.6 电针治疗医护人员采用0.30mmX40.00mm 规格的不锈钢针,采用平补平泻法,选取穴位为阿是穴、肩耦、天宗、手三里、曲池、内关、外关以及合谷[2]。针刺得气后,将其接通KWD-800H 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刺激,频率通常为200HZ,可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度进行调整,每日治疗1 次,每次20min。 1.3 疗效判定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的变化,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有效:患者的关节水肿明显消失,疼痛得到缓解。 显效:患者的关节水肿和疼痛感完全消失,且活动不受限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4 统计学处理在SPSS17.0 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n(%)] 3 讨论肩手综合征又名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通常在脑卒中患者3 周~3 个月之内出现,病发的几率为20%~30%[3]。专家认为,肩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和脑卒中患者在早期采取的不正确体位、运动等,从而导致肩、腕关节出现损伤、上肢体液回流受阻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患者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会加重临床症状,对手或手指的压力不能忍受,且在后期会出现手畸形、关节活动功能丧失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60 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同国内朱前超文献报道结果相似[4]。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有效的消除水肿,对患者出现肌肉僵硬、挛缩、疼痛等并发症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1] 张鸿萍.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3:380-381.[2] 冷晓辉,庄红仙,翟剑霜.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所致抑郁的护理干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1,06:528-530.[3] 朱慧,季淑凤.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出现患者肩关节及手部肿痛活动受限或伴有皮 色改变其早期常表现为患手出现肿胀产生明显的运动受限手指变粗皮纹消失皮肤呈粉红色或紫红色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手被动旋后腕背伸受限手指间关节处于伸展位屈曲时受限被动活动时可引起疼痛 按照病情演变分为三期: I 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 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 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III 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但不典型的形式也可只表现为其中的某一期或受累的肢体远端或近端的某一部分 对于本病的治疗有三个环节分别是:控制病程进展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和减小畸形发生 对本病的患者应给抗炎药物如保太松衍生物(phenylburazone derivatives)和颈星状神经 节反复封闭手指动力性夹板有助于防止发生畸形和恢复手指手的肌力使用皮质类固醇尤其在疾病早期不仅可减轻疼痛而且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疾病预后对情绪不稳精神忧郁的患者要引导身心健康适当用安定(valium)和利眠宁(librium)避免长期使用麻醉剂和镇静剂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协助治疗止痛功能锻炼和颈星状神经节封闭(0.5%~1% sylocain)均有助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恢复血管扩张药也可采用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机制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到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运动中枢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发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末梢血流增加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从而出现水肿疼痛疼痛刺激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发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激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 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影响中风患者的上肢康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防治方法及治疗机制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治疗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如体位摆放、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向心性加压缠绕和支具的应用),药物和脊髓刺激疗法对疼痛的处理,交感神经阻滞,针推及中药疗法等多综合应用,并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提出参考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因素和临床特征,评价各种疗法的作用,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发挥中医药疗法的优势,提高诊疗水平。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脑卒中防治进展

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训练

一例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训练护理查房 现病史患者余国正男,68岁,7月5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面部及肢体麻木,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构语困难,疼痛阈值下降。偶有头昏不适,门诊头颅CT示右侧丘脑梗塞,拟脑梗塞收住我科。查体神清T36.5°P88次/分R22次/分 BP140/90mmhg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三年,脑梗塞病史一年 张华脑梗塞后遗症的概念 脑梗塞后遗症是指在脑梗塞发病一年后,如果还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语言障碍或口眼歪斜等症状,就叫做脑梗塞后遗症,该时期也叫做脑梗塞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脑梗塞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该患者变现为左侧面部及肢体麻木,左侧偏瘫,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构语困难,疼痛阈值下降。 叶曹煜脑梗塞后遗症的根本原因 在于脑血管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由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结果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导致脑局部的血流中断和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影响到由脑神经控制的运动神经系统,就会出现偏瘫、肢体障碍等相应的后遗症;如果影响到脑神经控制的语言中枢神经,就会导致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 蒋嫩华护理诊断 自理缺陷与肢体无力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与脑血栓损伤神经引起偏瘫有关 语言沟通障碍与语言中区功能受损有关 知识缺乏与对病情及治疗不了解有关 护理措施 陈珊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计划的实施决定于训练者的合作态度。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很重要,应该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各种功能锻炼可以得到很大改善,让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耐心照顾,体贴患者基于温暖和关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每个康复阶段善于自我总结一级级的心态去争取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该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集中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有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我们及时与患者沟开导,消除恐慌心理,让患者有一个概念,接受有疾病带来的不适,积极配合治疗,细心观察患者的思想反映,及时帮助患者,解决病人的各种需求,使病人自始至终保持良好情绪。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适时鼓励患者,增强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刘爱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硬气假性球麻痹治吞咽困难的患者,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误吸,吸入性肺炎,影响患者的康复。 1)选择合适的体位进食。可取半卧位,即让患者躯干上抬30°仰卧位,头部前驱,亦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减少呛咳误吸的发生。进食时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避免干扰因素。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 一、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单纯脑梗死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曾有脑梗塞病史,遗留肢体偏瘫或者智能障碍,可近期加重。 2、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头晕、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头颅CT提示MRI提示有老年脑改变,或者多发性脑梗塞(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 (三)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2、无意识障碍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有各种类型意识障碍 3,进展型 (五)治疗常规 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 2、抗血小板,调脂治疗 3、改善脑循环 4、神经保护治疗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6、康复治疗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 (七)选择用药。 1.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时,可选用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等。 2.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调脂药物:如他汀类。 4.中药治疗。 (八)标准住院日:7-10天 (九)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肢体或语言功能稳定或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合并症,进展性,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 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患者拒绝出院

脑梗塞出院记录

脑梗塞出院记录(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出院记录 入院日期: 2016-08-25 出院日期: 2016-09-04 共住院10天第1 次住院 入院诊断:1.脑梗塞后遗症 出院诊断:1.脑梗塞后遗症 入院时情况:患者黄冬成,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便1月余”为主诉入院。查左侧肢体活动不便,说话欠清。纳可,二便可。脊柱四肢无畸形。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张力Ⅲ级。关节无红肿及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诊治经过:入院后予以完善相关检查及其结果回报示:三大常规、二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生化、TCD、胸片等回报无异常。常宁市人民医院(脑梗死。西医:1.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中风—气虚血瘀;诊断明确后西医治疗予以配合口服改善脑循环药,中医治疗以补气活血、通经活络,配合针刺、神灯照射及按磨推拿、口服中药、平衡功能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出院时情况:患者左侧身体活动较前明显改善,说话清,无头痛、左侧肢体稍乏力,无胸闷、气促,无胸痛、无咳嗽咳痰二便正常。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凹陷性浮肿,右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对称,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考虑患者病情稳定予以出院 出院医嘱:1.出院带药方剂:血竭10克、全蝎10克,地龙10克,桂枝10克,红花各10克、柴胡20克,姜黄10克,升麻20克,桔梗20克,威灵仙10克,蔓荆子20克,川芎20克,菖莆30克,山甲10克,制川乌10克,甘草10克。每日1付,水煎分早.中.晚服 2:注意休息,注意按时服药巩固治疗 3:注意功能锻炼 4:如有不适,请随诊。 医师签名:______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分析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04T16:16:21.2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作者:罗国晖 [导读] 肩手综合征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型营养不良,多是在患者出现脑卒中后伴随有患侧的上肢的肩胛带和手部位的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结合西医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自拟通络活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对应VAS、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中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优化相应的症候评分,对患者的治疗转归非常有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肩手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 肩手综合征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型营养不良,多是在患者出现脑卒中后伴随有患侧的上肢的肩胛带和手部位的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随着时间的延长还会出现血管运动型改变,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和晚期的皮肤症状,在患者发病后的一年半内较为多见,或者在脑卒中后一个月内及两年后出现[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综合分析,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CT检查确诊有脑出血或者脑梗塞病症,排除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及有风湿性关节病变等导致的上肢运动障碍的患者。结合患者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分别5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其年龄在42~70岁,平均年龄为60.3岁,其病程在5~45天,平均为17.5天;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其年龄在41~70岁,平均年龄为59.8岁,其病程在5~46天,平均为17.4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结合西医和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处理,并且结合循环、神经营养因子辅助改善等常规方法,同时进行康复治疗,首先做好肢体位置摆放,防止患肢上肢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下垂的状况,并且让腕关节保持背曲状态,同时进行促静脉回流处理[2];对患者进行向心性压缩缠扎,要结合小线绳从患侧肢体的末端向近端做相应的缠绕至指根,让后将其松开,反复进行;结合冷热交替法进行温水和热水的浸泡,每天三次;对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不要让患者感受到明显的疼痛,并且鼓励其进行主动运动,在此过程中要避免对肩关节的牵拉[3]。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自拟通络活血汤进行治疗,方剂中包含益母草、薏苡仁、川木瓜分别30g、白芍、白芷和赤芍分别20g,红花、独活、羌活分别15g,胆南星10g,甘草、制半夏分别9g,细辛分别3g[4],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评分改善情况。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痊愈为患者的关节活动和疼痛情况均完全恢复正常,并且水肿完全消失,肌肉也无萎缩存在;显效为患者的水肿、疼痛均完全消失,但是关节的活动受到限制,手部小肌肉没有萎缩症状;有效为患者的水肿病症基本消失,同时疼痛有所缓解,其关节活动有轻度的首先,但是手部的肌肉萎缩不显著[5];无效则为患者的相关症状和活动受限均未见任何改善。治疗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的比率和。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中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结合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评估标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对应VAS、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中医上将其归于痹症,其发病机制有所不同,将肩手综合征归于中风范畴。中医认为中风后出现气血的运行不畅,并且经脉肌肉失去了相应的给养,气滞血瘀,同时风寒乘虚而入,导致静脉阻塞和气血梗阻,经脉失养导致。但是中风后出现肩手综合征的西医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临床认为其发病发展是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涉及周围性神经、交感神经、神经源性炎症以及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

康复科-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肩手综合征(卒中后)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同时符合第一诊断为中风(TCD:BNG080)及第二诊断为中风后肩痛,且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痛。 2.西医诊断:同时符合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或脑出血(ICD-10:I61),及第二诊断为肩-手综合征,且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手综合征症状。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中风病(急性脑血管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3)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诊断要点。 ①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 ②手指屈曲受限; ③局部无外伤、感染的证据,无周围血管病的证据; ④多发生在脑血管病1~3月内。 2.疾病分期 (1)Ⅰ期:急性期 (2)Ⅱ期:营养障碍期 (3)Ⅲ期:萎缩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气虚不运,血瘀水停证 痰湿阻络,血瘀水停证 阳虚寒凝,血瘀水停证

阴虚热灼,血瘀水停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标准。 1.诊断明确,同时符合第一诊断为中风及第二诊断为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手综合征症状。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同时符合第二诊断为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本次住院主要表现为肩-手综合征症状。 2.昏迷、合并心肌梗塞、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四项、电解质、血糖; (5)心电图; (6)凝血功能; (7)影像学检查:肩关节正侧位、胸部正侧位片、头颅CT或MRI; (8)康复评定项目。 2.可选择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上肢静脉彩超、头颅MRA或CTA、C反应蛋白、TCD、心脏彩超、全身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11999611.html,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对策 作者:林湘萍吴格怡王月珍郑美乔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14期 【摘要】目的:老年病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常见,本文拟总结老年病区患者康复治疗护 理对策,观察护理给患者带来的好处。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75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本科严格制定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ADL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护理对策 doi:10.14033/https://www.doczj.com/doc/5911999611.html,ki.cfmr.2017.14.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70-02 脑梗死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疾病,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坏死[1]。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 是由于血管痉挛、血栓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后者是最常见的病因。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2]。救治及时的存活患者中,有60%~80%留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15%患者无法生活自理[3]。其康复工作在老年科任务繁重,笔者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住院环境、心理干预、语言锻炼、肢体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研究,观察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75例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明确有脑梗死病史,且处于脑梗死后遗症期。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1±9.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1±10.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肌力分级、合并症、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脑梗死诊断并处于后遗症期。(2)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入组研究,取得患者配合,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3)有自主意识,能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工作。 1.3 排除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