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可与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通“捧”,用手托。

⑶拜送书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召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 …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臣等不肖,请辞去(告辞)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公子引车入市(带领)

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信)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词类活用

豕人立而啼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外连横而斗诸侯

毕礼而归之

动词用作名词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用作名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是故圣亦圣,愚亦愚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种类(见课件)

名词作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名+名)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代)

3.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

5.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名)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名+介词结构)

7.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名+连词+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示例:

1、杖汉节牧羊。

2、驴不胜怒,蹄之。

3、寻向所志。

4、二月草已芽。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一狼洞其中。

7、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

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代词前的名词

名词后的名词

副词后的名词

往往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介词短语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名词+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见课件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有:

一、表示时间

1、时汉连伐胡。(当时)

2、日侍坐备顾问。

怨酷日深,艰辛历尽。

“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每日、每月、每年”之意。用在形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思。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3、惠等哭,舆归营。

(用车子)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童子隅坐而执烛。

(在墙角)

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当面)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从水路、从陆路)

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

3、孔子东游。

(向东)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名词用作动词)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名词用作状语)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见课件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2、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

为动词。

3、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

物动词。

示例:

1、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2、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3、敌人远我。(远离)

4、稍出近之。(靠近)

6、与先君子善。(交好)

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见课件)

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5、蚕食鲸吞

6、不胫而走

7、风餐露宿

8、星罗棋布

9、日理万机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这个动词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翻译。

使动用法(比较)

使动用法(例句)见课件

使动概念: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

示例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4、令诸君知天亡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例子

(二)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答案: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答案: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使秦国(的势力)削弱。

③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答案: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

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

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二、意动用法(解说)

意动用法(例句)见课件

意动用法: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的意思的叫做意动用法。

【动/形/名+宾】=【以】+宾+【为】+动

翻译形式: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患:以……为忧患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文言文中,有

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子

(一)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答案: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答案: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简析]①句的“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②句的“小鲁”“小天下”,是

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二)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③孟尝君客我。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名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案:动词“奔”用作名词,意即“奔马”,作句子的宾语。

(二)◆动词→为动用法

死国可乎。

答案:“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三)◆动词→使动用法

君将哀而生之乎?

答案:“生之”即“使之生、“使我活”的意思。

(四)◆动词→状语

登高而招

答案:《劝学》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

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闻:见识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小练习: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所进入的地方见:所见到的景象

于是余有叹焉。

二、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

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规律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3、谨食之,时而献焉。

?规律二: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3、渔人甚异之。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大将军奇其才。

7、(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四、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例如:

2、执刃而立弃甲曳兵而走儿惧,啼告母

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动词)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形容词)

③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综合练习

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2、瓜分豆剖.

3、自高其能.

4、战而不知兵,是鼠斗耳。

5、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6、人皆苦之.

7、其勇力不足惮.

8、季文子相宣、成.

9、曾饭友人处.

10、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随堂练习

1、指出下例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见课件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师郯子②卒廷见相如

③朝歌夜弦④毕礼而归之

⑤公子怪之⑥择善而从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燕赵之收藏

A、①③/②⑦/⑤⑥/④⑧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②/⑥/⑦⑧ b

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方法归纳

首先,辨析词类的活用,必须要弄清该词原来的词性和基本义。如“明”应为形容词,明白清楚的意思。

其次,弄清该词在文句中位置、成分和作用。如:“亦以明死生之大”中的“明”应作谓语动词,为“表明,阐明”之意。

词类活用初级中学例子(适合高一新生)高等考试语文知识点

词类活用 ★考试时,往往要求“加点词的用法”或“词性”“词类活用”,是同一个意思。 ★翻译时一定不要生硬地套用词类活用,在直译的前提下,结合语境,看看前后文,确定是否是词类活用。秘诀: ①总的记住5 1、XX词活用为XX词: 2、名词用作状语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②后面的3种记住3---321: 后面的3个项依次又是321(名词的、动词的、形容词的)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XX词活用为XX词 两个“XX词”,“XX词”是指的词性,前一个指的是翻译前的古文,后一个指的是翻译后的现代文。这里的词性指的是他们分别在现代文中的词性(最常用的词性)是什么。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 应该是:(公)一鼓,(士兵)作气,

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原句和名词后面没有谓语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矛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种植,培育) 会天大雨,道不通。大雨:下大雨 江水又东。东:向东流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蹄子踢②动词活用为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亲近;远:疏远。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⑤数词活用为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⑥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 ) 流至此回。中:在中间;东:向东 犬:像狗一样(其,《狼》中的狼)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

淮海中学高三语文组学案序号: 题目: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使用时间:月日 主备人:王汉同参与人:高三语文组 课题类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明确把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掌握准确辨析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规律和辨析的方法2、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概念阐述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 三、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3)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动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 (2)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形容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 数词(1)数词活用为动词 (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 (3)数词活用为名词 四、规律方法探究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3)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⑸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孟子》)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⑹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 ⑺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 ⑻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相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捉) (2)名词活用为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动词的活用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例: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4.数词的活用 数次活用为动词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例: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李将军列传》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广令诸骑曰:“前!” 即有急 用坚其意 胡兵亦终怪之∕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及见怪 得李广必生致之 汉下广吏 尝夜从一骑出∕沛公从百余骑 呵止广∕止广宿亭下 南绝幕 《管仲列传》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因而信之 然孔子小之 齐桓公以霸 桓公北征山戎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管仲既任政相齐 《屈原列传》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蝉蜕与浊秽 莫不求忠以自为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其后楚日以削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词类活用答案 《李将军列传》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名作动诱饵 广令诸骑曰:“前!”名作动前进 即有急形容词作名词紧急的情况 用坚其意使动使坚定 胡兵亦终怪之∕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及见怪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形容词作名词,奇怪的现象 得李广必生致之使动,使。。。来 汉下广吏名作动,交付 尝夜从一骑出∕沛公从百余骑使动,使。。。跟从 呵止广∕止广宿亭下使动,使。。。停下 南绝幕名词作状语向南 《管仲列传》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使动使。。。穷困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为。。。而死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 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使动,使。。。富强 贵轻重,慎权衡贵,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慎,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对待管仲因而信之使动,使。。。守信用 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看轻 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 桓公北征山戎名词作状语向北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美,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东西,不好的东西 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 《屈原列传》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谗谄动词作名词说坏话的人;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邪曲和方正,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和端方正直的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蝉蜕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脱壳一样 莫不求忠以自为忠,形容词作名词,忠诚的人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反覆,使动,使。。。翻转过来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每天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 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同,轻,意动用法,认为。。。一样;以。。。为轻,看轻

必修三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 《指南录后序》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3、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日:在白天 5、夜趋高邮夜:在晚上 B.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2、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4、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5、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C动词作名词 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五人墓碑记》 A名词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为之声义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5、缇骑按剑而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显荣于身后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7、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8、而为之记记,名词动用,作记 9、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B形容词/副词活用 1、激昂大义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2、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 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4、则尽其天年尽,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C动词活用 1、不敢复有株治株治,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离骚》 A名词作动词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作动,取名 2、字余曰灵均字,名作动,取字 B形容词作名词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质 C动词作名词 1、纫秋兰以为佩佩,动词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D名词作状语 1、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2、夕揽洲之宿莽;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 A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 2、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3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 B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C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1、既东封郑封: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2、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D动词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E动词的使动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2、烛之武退秦师使动,退,使……退却 F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导读: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 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④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里划线处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⑤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成语与词类活用的教学 (1)

成语与词类活用的教学 在古代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一词类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不同,一词多义是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释为“手指”是名词,释为“指点”、“提出”则是动词,而词类活用是临时活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词类活用通常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如“沛公军霸上”学生常释为“沛公的军队在霸上”,这就是对词类活用的陌生所造成的),因此这也成为古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每遇词类活用,学生都会如临大敌,精神高度紧张,而教师也总是小心翼翼,唯恐有所闪失。我常想,如能恰当运用学生已掌握的,或略加解释则懂之的词语与之相对照、印证、补充,会收到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效果,何乐而不为。我在教学中发现,其实成语中也保留着大量的词类活用的现象,而“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而且成语大多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并为学生容易接受,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会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相应规律,并对此进行准确判断和解释。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用用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下面以名词作状语和使动用法为例作简单说明: 一、名词作状语: 在汉语语法中,名词一般在句子中作主语和宾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可表示行为的方式、状态、工具、处所、时间等内容,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1、表示行为、动作的特征和状态,有比喻的作用,常翻译为“像……一样”,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就是“像鸟的翅膀那样”。这种用法在成语中仍大量保留下来:“星罗棋布”就是“像星星一样罗列天空,像棋子一样布满棋盘,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席卷天下、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狼吞虎咽、神出鬼没…… 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或方式,它的翻译方式为“以(用、拿、凭)……”像这种结构的成语有口诛笔伐(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言传身教、刀耕火种、耳闻目睹…… 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翻译为“于(在、向、以)……”,这样的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要搞清楚各类词的基本用法和活用用法,同时要多作练习——通过套用格式来分析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它的基本用法,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和句子成分,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一一般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一般活用 1、名词作状语基本结构:名词+动词基本用法:主语+谓语活用用法:状语+谓语 ① 动作的特征状态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②表动作的对待方式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③表动作的凭借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前往)④表动作的时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⑤表动作的处所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2、名词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名词+名词或代词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复指短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① 词+宾语驴不胜怒,蹄之(踢) ②名词+介宾结构沛公军(于)霸上(驻扎)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统一)不日,其盟渝也。(《谷梁传?隐公元年》)(书写日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下大雨) ④“而”“则”前后的名词 客逾庖而宴(吃饭) 出则车舆,入则扶持(06湖北卷)(乘坐车舆) (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 1、活用为动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代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素善留侯张良(跟…交好) 2、活用为名词 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动词 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活用用法: 动词或数词或介词或之、其+形容词—→谓语+宾语或介词+宾语 积善成德(善行)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作用) 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边邑 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肆其西封(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 第5课《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 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头发上指(上,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左右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断其坐股(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6课《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 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

间至军中(间,作状语,从小路 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作动词,称王 籍吏民(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作动词,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刑,作动词,处罚 道芷阳间行(道,作动词,取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 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 拔剑撞而破之(破,作使动,使……破 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急,作名词,紧急情况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作名词,老交情 素善留侯张良(善,作动词,与……交好 必修二 第4课《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黄,作动词,变黄 雨雪霏霏(雨,作动词,下 夙兴夜寐(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岂不日戒(日,作状语,天天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二三其德(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 第5课《离骚》

词类活用例子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 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比喻 a.嫂蛇行匍匐。 b.狐鸣呼曰。 c .赢粮而景从。 d .天下云集响应。 e.常以身翼蔽沛公。 f.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对人的态度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人人皆得以隶使之。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a.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在朝廷上 b.童子隅坐而执烛. 隅:在墙角 4.表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方式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词类活用例子

词类活用例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或主谓,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 a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b.籍吏民,封府库。 c.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冬雷震震夏雨雪。 2.名词后紧跟代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a.驴不胜怒,蹄之。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c.名余曰正则兮。 3.名词放在副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日将暮,取儿槁葬。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呢过愿动词后,便活用为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云青青兮欲雨。 c.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d.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5.名词带介宾结构做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7.名词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a.置人所罾鱼腹中。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认为宝贵、认为低贱、认为卑下、认为高贵)2.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活用为动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3.形容词在“之”“我”能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稍出近之。(靠近) 4.形容词后带介宾结构做补语,它活用为动词。 令尹子兰……率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数词活用做一般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做状语

词类活用教的学案.docx

词类活用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 2. 理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特征。 3. 掌握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高考考试说明 文言文阅读 理解 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概念解释 1.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 的语法功能(词性和意义) ,而活用作另一类词(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2.词类: ——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定语 )+宾语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3.词类活用分类: (1)名词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

(2)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 用法 (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 词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数词作一般动词,数词作形容词 三、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 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 动作化罢了。 例如: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4)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5)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 1.【规律 1】名词 +名词(非修饰关系)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②刑人如恐不胜。 . ③籍吏民,封府库。 . 【分析】“陈胜”与“王”构成主谓关系,“刑”与“人”,“籍”与“吏民”是动宾关系,都作动词。译为“称王、处罚、登记”。 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词类活用之一

词类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的常性,词有定类:某一个词属于摸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如: 人、树、山、火、水,这些是名词通常作主、宾、定。 视、走、听是动词,通常作谓语。各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这种情况古代与今天基本一致,但古代汉语在词类又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便是实词的活用。 什么叫实词的活用呢? 就是某个词原属甲类,但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却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结构特点,临时当作乙类词来使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这里“水”本是名词,根据名词作谓语名词的语法特点。它不能受能愿动词修饰,不能做位于,但在这里它受了能愿动词的修饰,作了谓语。这是名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是把名词临时当作动词 ◎二.活用主要包括: (一).名词用为一般动词 (二).形容词用为一般动词 (三).使动用法(形、动、名) (四).意动用法(形、名) (五).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 (六).名称用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称在意动的语言结果中临时应为一般动词。这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在什么情况下,名词或用为动词呢? 1.两各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那么,就必定有一个是名词活用。 例如: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目:指用眼睛示意。 ②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留侯世家》 ③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④许子冠.乎?《孟子》 ⑤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词一般不修饰代词,因此,名词跟后面的代词一般不构成修饰关系,另外,一般也不构成主谓关系,这样,只要名词后面出现了代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后用作动词)代词就是它的宾语。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专项练习(1)答案 一、名词 指出下面句子中名词活用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1、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筑巢,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户籍,名作动)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名作状) 4、旬余,杖.至百(打板子,名作动)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伸张,名作动)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消灭,名作动) 7、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穿,怀里揣着,名作动) 8、谢家事.夫婿/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侍奉,名作动)(做,名作动) 9、牖.其前以通明(开窗,名作动) 10、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统一天下,称王,名作动) 1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名作状) 12、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每天,名作状) 13、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作动) 14、岸土赤而壁.立(像墙壁似的,名作状) 15、前.辟四窗(在前面,名作状) 16、樯橹灰.飞烟.灭(像灰一样,像烟雾一样,名作状) 17、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在荒野中,在露天里,名作状) 18、一旦长成,遽躬.蹈之(亲自,名作状) 19、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按情势,名作状) 20、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

21、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买,名作动) 2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 ..委质事楚(用丰厚的礼物,名作状) 23、蝉.蜕于浊秽(像蝉一样,名作状) 24、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名作状) 25、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那样,名作状) 26、浴乎沂,风.乎舞雩,永而归(吹风,名作动) 27、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在表面上,名作状) 28、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2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名作动) 30、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 3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挨饿受冻,名作动) 3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成仙,名作动) 3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吃饭,名作动) 34、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用木匣,名作状) 35、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责怪,名作动) 36、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谋划,名作动) 37、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像蚂蚁似的,名作状) 38、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用背,名作状) 39、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穿衣戴帽,名作动) 40、晋于是始墨.(穿黑色的丧服,名作动) 4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下雨,名作动) 4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往下游,名作动) 43、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名作动) 4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名作动) 45、孔雀东南 ..飞,五里一徘徊(向东南,名作状) 4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作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 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 词类活用的类型 1、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词活用作状语 3、动词活用作名词 4、使动用法 5、意动用法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7、形容词活用作动 8、数词活用作动词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总结规律: 。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3.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归纳: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6.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归纳: 。9.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归纳: 。1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14.江水又东(《水经注》) 归纳: 。15.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16.扣弦而歌《赤壁赋》 归纳: 。 总结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动词: 1.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2.用在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3.用在兼词前的名词(兼词即一个词具有两种词性) 4.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5.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6.用在所字后的名词 7.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 8.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其中一个名词 9.两个重叠使用的前一个名词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1.表示比喻。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6.表示时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归纳规律:

第五章 词类活用

第五章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法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第二节虚词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副词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代词 3、形容词、名词的用作一般动词3、介词、连词 4、名词用作状语4、语气词、词头和词尾 汉语词类的划分 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汉语词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古代汉语也如此。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四类 (现代汉语代词、副词都是实词)。 虚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本教材没有助词。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 1、词类活用: 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所谓词类活用,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临时性,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另一类词。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没有这种用法了,原来是什么词类还是什么词类。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等,这是词本身所固有的,不随具体环境而改变。如: (1)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齐策》(2)相如每朝时。《史记》 两个“朝”字,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这是词的兼类问题,不是活用。因为即使离开了上述语言环境,人们也知道“朝”字有两个词类,可以作动词,(朝见),也可以作名词(朝廷)。这是“朝”本身所固定的。、 可见,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类别。这是 词自身所固有的,也是人们都知道的。它的各种用法是稳定的、经常的。其特点就是稳定性。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标准:是临时性的,还是稳定性的。 一、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①孟子将朝王②武丁朝诸侯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左传》使……饮 (2)阳货欲见孔子。《论语·阳货》使……见(xian),出现 (3)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使……来朝见 (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战国策》使……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