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技术

第一章农业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农业信息技术的形成、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信息技术的定义简要地说,农业信息技术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研究和调控农业生产活动中信息流的科学,也可以概括为研究农业信息、认识农业信息和利用农业信息的科学。

(二)理论基础:农业信息的结构、性质、分类及其表达

农业信息的传输机制与信息流的形成机理

农业信息的管理与调控技术

主要学术思想是将信息系统原理与信息管理技术等创造性地应用于农业产业系统的研究和管理。

技术体系:农业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模拟信息模拟

三)、农业信息技术的特征

1、农业信息技术是一种信息科学体系。

农业信息学具有系统化、模型化、知识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等特征。

2、农业信息技术是一个多维技术体系。

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精确农业技术等系统的综合。3、农业信息技术是一种应用系统平台。

第二节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

1、农业数据库技术

2、农业信息监测技术

3、农业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4、农业系统模拟技术

5、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6、农业决策支持技术

7、农业信息服务技术

(三)农业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农业空间信息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GPS是有24颗卫星组成的空间定位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确定任何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即空间位置属性。

农业上的应用包括:①空间变量信息采集的定位,如作物产量的定位计算等;②用于农田面积和周边的测量;③引导农业机械实施操作。

五)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六)农业管理决策技术DSS

根据职能可概分为农业宏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第六章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一)数据库系统概念

1.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三部分组成。

(1)数据库的功能和特性

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可降低数据的冗余度,实现数据共享

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能够保证数据是安全的、可靠的

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能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BMS的功能

存储数据

建立并维护数据结构

允许多个用户并发访问

加强安全性和保密性

允许提取和操作已存储的数据

实现数据录入和数据加载,提供对指定数据快速提取的高效索引机制

提供不同记录的一致性

通过备份和恢复过程保证数据免遭丢失

(3)数据库管理员

专门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叫做数据库管理员(简称DBA)。(二)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1.人工管理数据阶段

2.文件系统管理数据阶段

3.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1)数据是结构化的

2)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冗余度小、数据共享度高

3)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和程序之间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4)数据库系统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控制。

(三)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一个数据库系统有数据、用户、硬件和软件构成。

(四)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

1、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2、容易被人理解

3、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

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2、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1、概念模型—基本概念

实体属性域键

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实体集:某个实体型下的全部实体,叫做实体集。

实体型之间的关联可以分为三类:

一对一关联(1:1)一对多关联(1:n)多对多关联(m:n)

2、数据模型

目前常用的数据模型有三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数据之间联系的表示方式不同。

关系模型的优点

①数据结构简单

②具有很高的数据独立性

③可以直接描述多对多的关联。

④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编码的原则:唯一性可扩充性识别性简单性完整性

第三章农业数据库系统

(一)数据库的概念与结构

1.数据库的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包括了以数据为主体的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系统的系统软件DBMS,

还包括了支持数据库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环境、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人、方便使用和管理系统的各种技术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2.数据库的功能和特性

数据库的功能和特性主要有:(1)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2)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可降低数据的冗余度,实现数据共享;(3)具有较高的独立性;(4)数据库技术能够保证数据是安全的、可靠的;(5)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6)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能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可以被定义为是可以用来管理并与数据库相互作用的工具。大多数DBMS可完成以下功能:存储数据;建立并维护数据结构;允许多个用户并发访问;加强安全性和保密性;允许提取和操作已存储的数据;实现数据录入和数据加载,提供对指定数据快速提取的高效索引机制;提供不同记录的一致性;通过备份和恢复过程保证数据免遭丢失。

分类:(1)层次DBMS(2)网络DBMS (3)关系DBMS(RDBMS)(4)面向对象的DBMS

4.数据库管理员

专门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人叫做数据库管理员(简称DBA)。(二)农业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1.农业数据库的分类

1)农业资源库

2)农业技术库

3)农业统计库

2.建立农业数据库的要求

(1)安全;(2)系统;(3)方便;(4)全面;(5)准确

3.农业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1)分布式数据库

2)多媒体数据库

3)面向对象数据库

(4)进一步适应Internet发展

第二节农业数据库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一、农业数据库的研制

一).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设计

(1)数据库的设计目标

(2)数据库的数据分析

(3)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4)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三)农业数据库的应用

1.农业数据库的应用

世界上早期形成了四个大型数据库,即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系统数据库(AGRIS)、国际食物信息数据库(IFIS)、美国农业部农业联机存取数据库(AGRICOLA)、国际农业生物中心数据库(CABI)。

(2)我国农业数据库应用现状

199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构建了中国最大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

第五章农业专家系统

一、专家系统的概念

功能上,专家系统定义为“一个智能程序,它能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应用难题提供专家水平的解答”;

结构上讲,可把专家系统定义为“由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库,以及一个能获取和

运用知识的机构构成的一个问题求解系统。

二、专家系统的类型

1. 诊断专家系统

2. 预测专家系统

3. 解释专家系统

4. 设计专家系统

5. 规划专家系统

6. 监视专家系统

7. 控制专家系统

8. 咨询专家系统

9. 教学专家系统

9. 教学专家系统

三、专家系统基本原理

专家系统的核心是知识,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是知识获取、知识表达和知识运用技术。四、专家系统的特征

1.专家系统具有显示表达的专门领域的大量知识。

2.能进行符号处理。

3.具有智能性

4.能对推理过程进行解释

5.包括知识库、数据库、模型库,涵盖了领域专家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基本信息。

6.人机界面友好。

第四章农业模拟模型

第一节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一)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和类型

1.模拟模型的概念

农业模拟模型以农业系统中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为基础,综合系统内在特征、环境效

应、技术调控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对系统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简化的数学表达。

2.模拟模型的类型

农业模拟模型按不同的功能特征以及建模的目的和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经验(Experiential)模型和机理(Mechanistial)模型

(2)描述性(Descriptive)模型和解释性(Explainatory)模型

(3)统计(Statistical)模型和过程(Process)模型

(4)应用(Application)模型和研究(Research)模型

(二)、农业模拟模型的特征

系统性;动态性机理性预测性通用性便用性灵活性研究性

1、与动态分析的比较

模拟模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物与非生物系统的过程及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具有规律上的解释性以及连续的时空变化特征。

动态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不同时段系统的整体输出结果,而未涉及系统内不同成分的变化过程及其机理关系,具有简单描述性和间断性的特点。

2、与农业统计的比较

(1)农业统计一般只对农业生产系统的最终结果(如产量)进行比较,而不揭示结果(产量)形成的机理性过程及因果关系。而农业模拟模型完全可以揭示生物生长与生产过程及其动态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生长和生产的机制与结果。

(2)农业统计一般只能考虑与结果(如产量)有关的少数技术措施(如品种、肥料、密度等),无法用农业统计的方法综合研究和分析。模拟模型可以对农业生产系统进行综合。

分析和合成,同时考虑许多因子的作用,并可进行大量的计算机模拟试验。

(3)农业统计的研究结果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而模拟模型同时受外部环境和内在特征所驱动,因而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地点、时间和生产系统。

三)农业模拟模型的作用与功能

1.模拟模型的意义

农业模拟模型最重要的意义是对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知识进行综合,并量化机理性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即综合知识和量化关系。

2.模拟模型的功能

理解、预测、调控。

第二节农业系统的等级性和水平

(一)农业生产系统的等级性

根据系统分析的原理,农业生产系统一般可分解成区域、农区、农田生态、作物群落、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等不同层次或等级。

农业模拟研究的一般规则是,对于一个机理性和经验性兼顾的农业模拟模型而言,模拟的层次应低于研究目标的两个级别。

(二)农业生产系统的水平和过程

1.光温潜力辐射强度、光能截取和利用效率是研究的关键因子。

2.水分限制在这一水平,关键因子是土壤水分的蒸发程度和作物利用效率。

3.氮素调控

4.磷钾等养分的调控

5.病虫草害等生物灾害的影响

第三节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术

(一)系统分析方法

二)机理性与经验性的关系

机理性或经验性的选择取决于以下四个因子:一是应用与研究,应用性模型有较强的经验性,研究性模型则注重机理性;二是资料的可用性,丰富的资料可深化对机理性过程的认识。三是黑箱模拟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机理性,但要以合理的假设为基础。四是系统的级别,级别低的模型具有较强的机理性。

经验性模型的优缺点主要表现为:容易理解和使用、输入变量和资料少,但模型的解释性和广适性差。

机理性模型的优缺点是:具有内在的动态反馈机制、较强的解释性和广适性,但难以理解和使用、输入多而输出欠稳定。

三)模拟研究的尺度

农业模拟的尺度具有三维的特性:时间性、空间性、复杂性。

四)支持研究

一般认为,需要从事的农业模拟支持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已知因果关系或基本模式,但缺乏特定的数量表达或算法程序;二是相对不了解而有待探索的某些过程,称为黑箱。五)析因方法与系数化

析因法的主要特征是以系数的形式来分别建立不同单因子的响应模型或效应因子模型,然后以一定的数学方法来定量这些系数间的互作,即将多因子响应模式进行简化处理。

系数互作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最小法和乘积法。

(六)遗传参数

遗传参数是指描述非逆境下品种基本遗传性状的一组特征值。一个品种的遗传系数一般以10-15个左右为最适,最多不超过20个。

(七)模型开发环境与工具

(八)构件化程序设计

构件化程序设计的特点

(1)构件具有重用性;(2)构件的重用是黑箱重用,无须知道源代码;(3)构件的重用不受开发环境的制约;(4)即插即用,便于修改和维护。

2.软构件的基本标准

(九)农业生长系统的表示方法

1.系统的界定

2.农业模拟模型的结构成分

3、输入输出资料

模型的输入资料以最少为原则,既可容易获得,又可简化模拟运算。

模型的输出要求动态、完整、易于理解,具有先进的可视化及多媒体特点。

第四节农业模拟模型的研制步骤

一)模型选择与系统定义

二)资料获取与算法构建

一是自己已有的工作积累或文献资料。二是通过合作途径,可以从同行科学家那里获取相关资料。三是必须通过补充试验或支持研究,围绕某个方面获得全新的资料。

三)模块设计与模型实现

(四)模型检验与改进

1.敏感性分析

2.校正

3.核实

将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将实际结果与模拟结果按同一时间坐标绘1:1图进行比较;

检验模拟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

(1)平均离差(Mean Deviation,MD)

即预测值与实际值之差总和的平均值。

(2)平均预测误差(MPE)即预测值与实际值之差绝对值总和的平均值,反映模型的精度。(3)预测均方法

(4)均方差根

(5)拟合指数

(6)偏斜度

二)模拟模型与其它技术的耦合

1.与专家系统或知识模型的结合

2与RS技术的结合

3.与GIS的结合

4.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结合

5.与可视化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6.与组件技术的结合

7.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第四章3S农业

一、农业遥感的定义、作用、发展动态

(一)农业遥感的定义

是指从不同高度的遥感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Remote 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的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1.遥感特性

1)间接性

2)光谱特性

探测波段从可见光波段向两侧延伸,不仅能获得地物在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信息,而且还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

(3)时相特性

(4)信息数据齐全

(5)遥感的分类

⑴根据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波段,遥感可以分为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⑵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

被动遥感是指传感器自己不发射信号,而是接收目标物辐射的电磁波或反射的太阳辐射;主动遥感则是传感器向目标物发射电磁波,然后收集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遥感方式。

⑶按传感器的扫描方式又可分为扫描式遥感和非扫描式遥感

⑷按传感器图像获得方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

⑸按照探测目标不同可分为海洋遥感、气象遥感、农业遥感等。

⑹按照遥感平台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有遥感平台、传感器及遥感信息的接收和处理等三部分组成。

(1)遥感平台

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遥感平台(Platform),按高度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等。

2)传感器

传感器(Remote Sensor)是记录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部分。

数据记录方式:非成像传感器成像传感器

工作的波段: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

工作方式:主动传感器(雷达)被动传感器(摄象机、扫描仪、辐射计)

(3)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

1)遥感信息的传输

一种为直接回收;另一种为视频传输。

二)农业遥感的作用

1.科学效益

首先是提高制图精度。

2.经济效益

首先表现在节约时间,再次,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第二节

农业遥感原理

一、电磁波和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波段从波长短的一侧开始,依次叫做γ射线、χ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二、太阳辐射与大气窗口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2.大气窗口

由于大气对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使大气在不同波段对电磁波的衰减程度各不相同。换句话说,大气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有不同的透射率,因此有些波段电磁波能顺利透过去,而在另一些波段的电磁波则很少透过,甚至完全不能透过。大气对电磁波衰减较小,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1)可摄影窗口

是目前遥感上应用最广的窗口,被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及其它遥感探测所使用2)短波红外窗口

不能用胶片摄影,只可用扫描仪和光谱仪来测量和记录。可探测农作物叶片温度状况,某些波段对区分蚀变岩石有较好的效果,是遥感地质应用上很有潜力的一个窗口。

3)中红外窗口

信息只能用扫描仪和光谱仪进行探测与记录

(4)热红外窗口

要是用扫描仪和热辐射计来获得地面目标的电磁波信息

(5)微波窗口

是全天候的遥感波段。

第三节农业遥感方法

一、地面遥感试验研究

1.地面遥感

具有成本低,精度高,方便灵活,适用性强,可用数据多等特点。

地面遥感传感器主要有普通相机、数码摄像机、摄影经纬仪、ASD Field Spec Pro FRTM光谱仪等光谱辐射计等摄影仪

地物波普:物体在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其辐射、反射、吸收和透射电磁波的特征是波长的函数。将这种函数关系,即物体或现象的电磁波特性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了地物电磁波波普。遥感的依据为地物波普

ASD的测定条件:太阳垂直辐射、天气晴朗,风小云少、身着深色或黑色衣服、北京时间10:30—14:30测定

2.地物波谱测量的作用

其一,传感器波段选择、验证、评价的依据;其二,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关系;其三,将地物光谱数据直接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应用模型。

二、空间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空间遥感信息的获取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航空相片;另一类是各种卫星影像资料

2.数字图像的校正

1)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

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2)地形起伏的影响

3)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4)大气折射的影响

5)地球自转的影响

(2)辐射校正

(3)大气校正

所谓大气校正就是指消除主要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直方图法和公式计算法。

回归分析法

直方图校正法

4)几何纠正

在用几何纠正法处理遥感影象信息时,常用的几种具体的基本空间变换有:①平移变换;②以y轴为对称轴的变换;③以x轴为对称轴的变换;④以原点为对称点的变换;⑤缩小变换;

⑥放大变换;⑦旋转变换。

几何校正的原理

一是像元坐标变换;二是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

像元坐标变换

首先要确定原始图象和纠正后图象之间的坐标关系。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数字图象灰度值的重采样

有三种方法:

最近邻法:用距离投影点最近像元灰度值代替输出像元灰度值。

双线性内插法:考虑周围4个相邻像元灰度值,并根据各自权重计算输出像元灰度值。

双三次卷积法该法是取与投影点邻近的16个像元灰度值计算输出像元灰度值。

(5)图像放大

3.数字图像增强

(1)对比度变换

⑵空间滤波

⑶彩色变换

单波段彩色变换

单波段黑白遥感图像可按亮度分层,对每层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成为一幅彩色图像。这种方法又叫密度分割,即按图像的密度进行分层,每一层所包含的亮度值范围可以不同。

多波段色彩变换

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三种原色,就可以合成彩色影像。

HLS路变换

HLS代表色调,明度和饱和度(Hue,Lightness,Saturation)的色彩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用近似的颜色立体来定量化。

⑷图象运算

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差值运算和比值运算两种方法。

⑸多光谱变换

三)植被指数模型

植被指数是指由多光谱数据,经线性和非线性组合构成的对植被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各种数值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

NDVI被定义为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波段数值之差和这两个波段数值之和的比值,即NDVI =(IR-R)/(IR+R)。

比值植被指数(RVI)

指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红波段数值的比值,即RVI=IR/R。

环境植被指数(EVI)

又称差值植被指数,被定义为近红外波段与可见光波段数据的差值,即EVI=IR-R。

绿度植被指数(GVI)和垂直植被指数(PVI)

第8章精确农业技术

第一节精确农业技术的定义、发展

一、精确农业的概念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PA):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技术(DSS)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为基础,定位、定量、定时地面向大田作物生产的精确农作技术。

三、精确农业的特征

1.地域性2.综合性3.系统性4.渐进性5.可操作性

第二节精确农业的支持技术

一、3S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2.遥感技术3.全球定位系统

二、决策支持技术(DSS)

三、可变量投入系统

可变量投入系统的种类

(1)基于地图的变量投入技术

(2)基于传感器的变量投入技术

四、智能机械装备技术

第三节精确农业技术实施过程

一、数据采集

1.产量数据采集2.土壤数据采集3.作物营养监测方法4.土壤水分监测5.苗情、病虫草害数据采集6.其它数据采集

第四节精确农业技术的应用

一、精确农业技术的分类

1.精确农作

2.精确林果业

3.精确养殖与畜牧业

4.精确设施农业

三、精确农业技术的应用

1.精确灌溉

精确灌溉的含义是以大田耕作为基础,按照作物生长过程的要求,通过现代化监测手段,对作物的每一个生长发育状态过程以及环境要素的现状进行监控预测,根据监控结果,采用最精确的灌溉设施对作物进行严格有效的施肥灌水,以确保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需要,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节水的农业灌溉设施。完整的精确灌溉技术体系主要有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变量投入3个重要内容。

1)农田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在精确灌溉系统中,需要在较精确的空间尺度上获取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的空间分布信息,包括利用不同的传感技术采集数据,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转变为易理解和可利用的可视化空间分布图信息等。

2)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是精确灌溉技术思想的核心,完整的农田灌溉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模型库、数据库、专家知识库、图形库、人机交互友好界面等。

(3)变量投入技术

2.精确植保

与精确施肥和精确灌溉的内涵相同,在同一块地,土壤的肥力、质地、含水量和有机质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杂草、虫害和病害的发生也是不均匀的。

1)信息获取

(2)可变量技术组成

(3)可变量应用系统

3.精确施肥

精确施肥是以不同空间单元的产量数据与其他多层数据(土壤理化性质、病虫草害、气候等)的叠合分析为依据,以作物生长模型、作物营养专家系统为支持,以高产、优质、环保为目的的变量处方施肥理论和技术。精确施肥是3S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和化工技术的优化组合。

四、我国精确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1、实现精确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实施精确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3、发展精确设施农业

第九章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第一节农业资源信息服务

一、农业资源信息发布

一)、图片形式BMP、JPG、GIF、PNG、PCX、TIF

二)、动画形式目前使用较多的动画形式主要有A VI动画和FLASH动画两种。

第三节农业物流服务

一、物流信息发布与物流管理

农业物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等活动”。

(一)、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的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2.有利于绿色食品生产和参与农产品出口竞争。

3.有利于扩大劳务输出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4.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5.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

6.有利于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现状

1、农业物流的规模不断扩大

2、农业物流主题向多元化发展

3、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农业物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4、农产品销售方式有所创新,农业物流信息化有一定发展。(四)、我国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农业物流的科学认识。

2、农业物流成本过高。

3、农业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4、农业物流信息化滞后。

5、农业物流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

6、农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五)、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1、增强现代农业物流意识。

2、提高农业物流的技术水平。

3、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技术装备建设。

4、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

5、抓好现代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

6、强化政府对农业物流的调控与服务职能。

7、加强对现代农业物流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农业信息化技术试题样本

当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注:所有答案都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农业信息技术》(李军主编)一书上,请自己看书总结。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是指获取、解决、传递、存储、使用信息技术,是可以扩展人们信息功能技术。 2.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指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感知域、敏捷度、辨别力和作用范畴技术,涉及传感、测量、辨认和遥感遥测技术等,但当前广泛使用重要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 3.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也称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延伸,涉及数字程控互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讯、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讯、信息高速公路等,用于迅速、精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4.信息解决技术:信息解决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播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性辨认,信息与互换码之间转换,信息整顿、加工、生成,以及运用数据库、知识库实现信息存储和积累技术。 5.信息控制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功能是依照输入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外部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实行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扩展延伸。重要涉及显现技术、人机接口技术、遥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6.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递、解决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征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技术总称。 7.农田气候:农田气候普通指距农田地面几米内空间气候,是各种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赖以生存空间气候。 8.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具备一定温度和其他环境因子调控设施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办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类。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以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抢占21世纪国际生物技 术制高点的新形势下,参加北京“国际周”现代农业高层论坛的专家呼吁,要密切关注现代 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益显现的研究成果商品化、研究方式规模化和基因资源争夺白热化的趋势,在即将到来的生物世纪里,真正占据自己的位置。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 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 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据业 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基因资源争夺呈白热化。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发达国家各主要生物技术 公司对生物资源及其知识产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其核心就是对基因的争夺。谁掌握了基因,谁就掌握了生物技术的制高点,就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有专家称,转基因植物技术知识产权很可能就是未来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贸易壁垒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报道 表明,为了获取我国丰富的生物基因组资源,国外公司已在我国境内悄悄地开展活动。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指出,基因资源是有限的、可视专利的战略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建立自己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指望在别人的公益性研究完成后捡便宜的想法,会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一、供应商资格要求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2、供应商的资质要求:无 二、技术要求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为实现农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山东省农业厅规划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和提升改造,构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建成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云”的基本框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1.2.项目目标 整合种植业、经管、畜牧、农机、农村“三资”管理等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全省农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构筑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多维度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建设原则 1.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对农业厅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梳理,建立农业数据资 源库和接口规范;建立统一平台框架,现有系统和将来新建的系统可以通 过接口实现单点登录、统一用户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 2.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从农业发展和农业工作实际出发,先期完成农业综 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建设、整合及应用建设,后期随着业务的开展和平 台的运行再继续建设其它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加强农业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关联分析等方面 工作。 三.建设内容 3.1.总体要求 3.1.1.总体框架 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依托山东省政务云平台提供的云资源环境,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十项标准、十二个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总体建设框架。 1、一个平台 实现全省农业相关数据在农业信息数据管理服务交换平台上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分析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业、社会科学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的应用、深入基因研究,解决健康长寿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医学健康农业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recent 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tructure, to solve food shortage problem, in-depth application of genetic research, solve the longevity and health problems, us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content, pointed out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以2O世纪7O年代初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l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可以预测,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导致生产体系与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 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1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农作物病虫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之可避免或减少病虫害。近年来,抗黄杆菌的水稻、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与耐贮性高的番茄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根据人类的需要,还可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可达到改良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如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等;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破坏水果细胞壁纤维酶,保证猕猴桃、桃、西红柿等水果成熟但不变软而提高水果的保鲜度,便于水果的运输。从1996年到2o02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从170万ha扩大到5810万ha,即增加35倍,显示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强大的生命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孙化 学号: 1551204458852 指导教师:鲁泽冰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年级:15秋 学校:黔江广播电视大学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趋势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新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对科技新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农业新技术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业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新技术路线的体现[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致力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技术则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农业新技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一全面的探讨很有必要。 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在农业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摘要: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作者从现代农业的信息化特征出发,详细论证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指出了现代信息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经济;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网络技术飞速更新,全球经济正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手段已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正带动着其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1]。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与共享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重视农业信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唯一出路。而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发挥农业信息的资源优势,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信息农业之路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国际贸易地位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农业信息的重要性,各地政府都把农业信息化当做当地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例如甘肃省在2011年5月初,智能大棚公共服务平台(1.0)已顺利上线,温室监控终端已确定了最终的产品形态并投入批量生产,产品电信资费套餐已正式在省内各电信营业厅接受用户受理,该产品已具备全省广泛推广和应用的条件。目前,首批产品已在甘肃临洮三易花卉基地、临夏市、康乐县、和政县、民勤县三雷镇中陶村示范园区、金昌市等地市县销售500套实施和部署,计划2011年在全省销售5 000~10 000套产品。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方面是在全省推广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物联网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结合物联网射频技术与电信通讯技术相结合,在永靖县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实施自动卷帘技术、温室水、电控制、土壤含量监测、视频监控等一系列温室智能控制的农业信息化基础应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以上事例表明,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既有利于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更快、更多地获得国内外各种农业信息和科技服务,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现代农业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最显著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信息资源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2]。在信息化社会,生产力已由注重物质和劳动密集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注重知识和信息密集的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在一个农业生产单位,只要建立一个小型局域信息网,把生产单位的各个生产环节连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使农业经营管理运行、农业基础设施的运转和农业技术的操作通过网络传递,全面实现自动化调节和控制。 现代农业信息化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信息网络是现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1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经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实施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必须充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这壹管理和传播手段。 第壹节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从那时起到今天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共经过了三次产业革命。和此相对应的三个历史时代被称为蒸气时代、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今天,我们正进入壹个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电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融合为特点的信息时代,也就是说人类正面临第四次产业革命。 于信息时代里,信息作为壹种新颖的资源于社会生产的经济发展中起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将逐渐减少同以物质资源为代表的自然打交道,而更多的和信息资源打交道。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这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运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进程。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播、贮存等方面的技术。 第二节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 ②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③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 ④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⑤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⑥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第三节主要农业信息技术介绍 根据信息技术于农业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气象遥感技术、卫星位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等。 壹、气象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就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行器对地面、海洋、空气等进行监测的壹项新技术。我国从80年代就开始研究用遥感手段监测和评估洪涝灾害。从最开始时用诺阿气象卫星的AV I RR数据,发展到用陆地卫星的T M影像,用全天候的机载和星载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 A R)来监测洪水。于遥感数据传输方面,也于“八五”期间研制成功了实时传输机载S A R图像的“机-星-地”系统。此外,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DOC 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 摘要:针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农业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所面临的形势及条件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人口爆长,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科技;革命;现代生物技术;进展 一关于新农业科技革命 (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与此同时,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也将兴起。知识经济和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对我国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但也是挑战。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农业经济(主要依靠

土地)、工业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和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尚未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既要继续完成工业经济建设,又要开始知识经济建设,使两者协调发展,以便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新动向 1996年9月,总书记就发出了“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伟大号召,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并且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 199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当前国际竞争形势的发展又发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001年7月1日,总书记的讲话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 这些是党中央对我国各项工作,也为我们农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研究和掌握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发生背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资料1.doc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资料1 第一节 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 分类体系。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 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 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

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转基因育种? 作物转基因育种 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2、植物组织培养 定义:离体(in vitro)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条件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3、外植体(expl ant):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5、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将来自已分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恢复细胞的分裂活性。 6、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有转变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7、双根嫁接苗简介: 双根嫁接又叫双砧双贴法,是利用双砧木嫁接黄瓜接穗的一种新型嫁接方法。8、蔬菜嫁接育苗又称“嫁接换根”,指将切去根系的蔬菜幼苗或带芽枝段接于另一植物的适当部位,两者接口愈合后形成一株完整的幼苗。无根的蔬菜幼苗或枝段称为接穗,提供根系的植株称为砧木。 9、转基因技术:又称重组DNA技术或基因工程,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10、转基因生物: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将DNA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如抗病虫害、增加营养成分)基因片断,通过基因技术加入目标生物中。 11、转基因食品: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愿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12.无土栽培定义: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凡是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值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二、简答 (1)、无土栽培的优缺点 优点: 1、栽培地点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能避免土传病虫害及连作障碍; 2、肥料利用率高,节约用水; 3、作物长势强,产量高,产品清洁卫生; 4、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自动化和现代化管理。 缺点: 1、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2、技术要求较高。 3、管理不当,易造成某些病害的大范围传播。 (2)、优良砧木应具备的特点 嫁接亲和力强,共生亲和力强; 对接穗的主防病害表现为高抗或免疫;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科研手段的变革、农业科研协同的实现、农业成果转化的创新和农业科研管理的进步。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农业将迈入智慧农业的发展阶段,农业信息科学的研究也呈现出智能化、精确化、标准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文章对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进行解读,综述了农业信息系统应用现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应用的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农业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状况,对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障碍提出了主要解决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应用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我国农业的各个领域,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1]。信息技术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地走向农业现代化之际,农业信息化己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关键,它是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并主导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2]。 1农业信息技术的涵义、作用 所谓信息技术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从这一定义出发,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实现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发布等方面的相关技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在农业中找到相应的应用领域,或者可以与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通过交叉渗透,实现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着广泛的范围和丰富的内容[3]。 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技术,农业信息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其作用主要体现在[4]①信息、知识和智力资源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农业信息系统成为发挥该战略性资源强大功用的核心平台。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的高耗、低效型的产业结构将被新兴的低耗、高效的产业结构所代替。③农业信息系统是农业增长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它将改变农业科研的方式方法,大大缩短农业科研的周期。 2 农业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及特点

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探讨

关于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探讨 课程名称:农业信息化导论 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业发展,存进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下将对机器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做重点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技术机器视觉技术 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的生产、供销、管理和相关服务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信息运用水平,更好的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管理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实现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发布等方面的相关技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在农业中找到相应的应用领域,或者可以与传统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相结合,通过交叉渗透,实现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信息技术广泛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串通农业向现代信息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农业信息技术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 ②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灾 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③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 ④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⑤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⑥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目前国际上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称之为农业信息技术,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含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细农业、生物信息学、数字化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国家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等诸多领域。 二、机器视觉技术 在农业科研与生产的许多方面,大量的工作都是通过对农作物或农产品外观的判断进行的,诸如水果和种子品质的检测、果实成熟度的判别、作物病虫害的 监测、作物生长状态的识别以及杂草辨别等等。这些过去主要依靠人类视觉 进行辨别与判断的工作,可以利用机器视觉技术部分地替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生产与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眼做测量和判断的系统,它通过光学装置和非接触传感器自动获取目标对象的图像,并由图像处理设备根据所得图像的像素分布、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的投入,使得现代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作物和家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于现状研究,预示了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必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不断应用与革新,其已经成为21世纪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之迅速,趋势之良好,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农业技术,使得现代农业技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农业中,优质、高产、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将生物技术视为高新技术,这是由于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食品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有助于国家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发展而进行的过度环境开发利用等行为,其给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众所周知,地球每小时都可能有一个物种灭绝,并且我们的地球已经面临着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严重现象。这些现象给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生物技术的出现却给人类的未来送来了一丝曙光。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亦可称“生物工程”或“生物工程技术”,其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基础,结合其它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按照预先的设计,达到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的目的,从而生产出所需的特定生物产品或达到某些预定的目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其中,现代生物技术则又是在传统生物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又和传统生物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二、农业生产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第一节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

(整理)农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农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农业生产管理呼唤信息技术 1.作物栽培技术是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 建国以来,作物栽培技术发展较快。20世纪50年代注重研究影响作物生育的各种环境因子及其变化规律,形成经验,示范和推广。60年代至70年代初,主要研究作物的外部形态指标,重点研究作物的株高、分蘖、叶面积等数量性状同栽培措施的关系,探讨群体的合理结构,全国出现了研究作物群体结构热。70年代至80年代末,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指标化栽培、高产数学模型以及模式化栽培,90年代以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体系及其优化调控理论研究为主,突出质量型栽培,使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明显提高。这些理论和技术基本定量了各种环境因子对作物生育的影响;明确了作物某些基本生理过程及其相互影响,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之间的关系;定性描述了一些农艺措施如施肥、灌溉等对作物生育的影响;制订了一系列定量或定性描述作物系统行为的指标。这些成果为建立数据库、专家系统和作物生长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依据。 2.信息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农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子系统,受气象、土壤、作物及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综合考虑这些多因子的互相作用、预测和分析作物生长趋势等方面,信息技术有其它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数据库能储存多年、多种作物的生产和生育资料,便于查询;专家系统能模仿专家的思维,解决生产问题;作物模拟模型能快速决策农艺措施的效应和进行目前在大田无法实施的试验研究,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等。 3.发展市场农业和调整农业结构需要信息技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灵活组织和安排农业生产,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因此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必须有充分、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依据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目标、社会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加以调整,调整农民种植作物的种类,生产丰富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各个层次的需求,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作物种类的增多,迫切需要相关的栽培、加工、储藏等新技术和营销新信息,农业信息技术能可推进市场农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4.信息技术是农业新技术的高度浓缩与传播载体

【农业信息化技术】

【农业信息化技术】 以有线电视利用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通过有线电视播放、自由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并以计算机和多功能传真等作为补充,传递农户和农协之间的发货和销售信息; 农产品电子商务由企业运作,形式多种多样,有利用大型综合网上交易市场和综合性网上超市的规模、品牌优势销售农产品的,也有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和农产品网上商店。 六韩国韩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系统。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农民和公众提供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土壤环境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详细的原始土壤图的制备、土壤详图数据库、稻田和早地土样分析等信息。农场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向农场主、农户发布作物生长条件、农场全方位技术、害虫预测信息、农业标准设备的设计规划、特殊地点农户实用技术和农村生活等信息。农场生产环境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天气预报信息。牲畜出口产品管理系统提供畜产品价格动态分析信息。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开发和提供农业管理项目。此外,韩国农业电子商务也极为发达。 第二节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普及、发展和提高阶段。 起步阶段(1979-1985):解决农业领域中的科学计算和数学规划问题。1981年,建立了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 普及阶段(1986-1990):主要以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信息管理为主,农业专家系统成为热点,农业模拟研究相继开始。 发展阶段(1991-1995):农业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863计划的重点课题,专家系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概念介绍 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与传统生物技术又有着质的差别。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1961年破译了遗传密码,揭开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蛋白质这秘密。1972年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进行重组后导入其它生物或细胞,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以导入细菌,由细菌产生大量有用的蛋白质或作为药物;也可以直接导入人体进行基因治疗。显然,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现代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的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类等新品种;可以进行再生能源的利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可以扩大食饲料、药品等来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进行无废物的良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规律、探索植物生长发育机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遗传性状、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学科。 (1)植物育种和繁殖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使得EFE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成功限制了乙烯的生成,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一个月以上不会软化、不会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将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