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 2006-2013.10历年真题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 2006-2013.10历年真题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 2006-2013.10历年真题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 2006-2013.10历年真题和答案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

A.文化内涵

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D.文化产品

2.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这个寒暖交错D 期上起西周,下迄

A.秦末

B.两汉

C.唐末

D.明初

3.在二十四正史中,较为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在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C

A.《滑稽列传》

B.《秦始皇本纪》

C.《货殖列传》

D.《游侠列传》

4.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基调是

A.和睦

B.统一

C.和平

D.友好

5.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

A.五六千年之久

B.四五千年之久

C.三四千年之久

D.二三千年之久

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

A.渔业

B.农业

C.林业

D.手工业

7.《古代社会》的作者是

B.恩格斯

C.斯大林

D.摩尔根

8.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

A.夏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9.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

A.市

B.集

C.庙市

D.墟

10.《周礼·地官·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下列选项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径、涂、畛、道、路

B.径、畛、涂、路、道

C.径、畛、涂、道、路

D.畛、涂、径、路、道

11.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

A.黄帝

B.伏羲

C.后稷

D.鲁班

12.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伦理政治

B.强权政治

C.议会政治

D.民主政治

13.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

A.前期的禅让制

B.前期的母权制

C.后期的父权制

D.后期的禅让制

14.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

A.口试

B.策问

C.笔试

15.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6.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

A.天神祭祀

B.地神祭祀

C.人神祭祀

D.四时祭祀

17.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A.物质文化

B.生产生活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18.《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凶过吉生矣。”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案思维模式是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19.道教炼丹术,推动了古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创立道教丹鼎一系的葛洪,其所著名著为

A.《正一经》

B.《千金要方》

C.《抱朴子》

D.《效验方》

20.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

A.张道陵

B.张鲁

C.丘处机

D.寇谦之

21.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A.李白

B.刘禹锡

C.王维

D.杜牧

22.普通话的标准是

A.上海语音

C.北方语音

D.南方语音

2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

B.章炳麟

C.瞿秋白

D.钱玄同

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流与融合是

A.佛教的传入

B.伊斯兰教的传入

C.基督教的传入

D.犹太教的传入

25.现代新儒家的鼎盛时期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中国文化又称

A.中华文化

B.汉文化

C.华夏文化

D.炎黄文化

E.民族文化

27.桐城人以文章扬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

A.黄宗羲

B.戴震

C.方苞

D.姚鼐

E.章学诚

28.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及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包括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9.中国古代建筑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有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

C.外观的多样性

D.强烈的人文性

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30.下列哪些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E.敬惜字纸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民族文化: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32.《阿房宫赋》:作者杜牧。该作品的撰写虽是带有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历史实情:“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是对统治阶级滥砍乱伐林木,在北方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揭露

33.什伍里甲制度:是古代中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最早是春秋齐国推行。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闾里治安。后代里甲制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34.仁爱孝悌::仁者,爱人也;梯者,顺也。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35.“儒学文化圈”:历史上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政治伦理、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深受中国本土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韩国及东南亚均属儒学文化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

37.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答:①所谓“家天下”,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行与衰亡。(1分)

②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

之。”(2分)

③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1分)

④从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结束达2000年之久,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2分)38.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39.简述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约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3分)

②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3分)

为促进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40.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采取了哪些措施?

1)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

2)加强民族语文法制建设;

3)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语文理论、政策的宣传;

4)搞好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

5)促进民族语文的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事业;

6)推进民族语文的学术研究、协作交流和人才培养;

7)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41.试述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

42.试述中医药学的腹脏、经脉、针灸等学说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013年4月江苏省高等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一、单选题

1.上层文化传承的媒体是()

A.口头传承

B.民间传唱

C.文字典籍

D.影像记录

2.中国历史上鲜卑、金人、契丹、满族等都发源于()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江淮平原

3.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

4.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代初期

B.元朝中期

C.清朝后期 D明朝前期

5.商代自武丁以后,占主要位置的宗教崇拜是()

A.天神

B.祖先神

C.地神

D.图腾

6.春秋时期,成为私营劳动阶级思想代言人的是()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道家学派

7.东汉时期,基层组织最小的单位是()

A.县

B.乡

C.亭

D.里

8.北朝以来实行的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

A.兵商合一

B.兵农合一

C.兵官合一

D.兵学合一

9.安史之乱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

A.东南方转移

B.西北方转移

C.东北方转移

D.西南方转移

10.在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周敦颐

B.张载

C.程颐

D.陆象山

11.在明朝,东南沿海“倭寇之乱”的“倭”指的是()

A.朝鲜人

B.蒙古人

C.日本人

D.俄国人

12.属于明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

B.《长生殿》

C.《桃花扇》

D.《聊斋志异》

13.我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于()

A.唐代晚期

B.宋代初期

C.明代中叶

D.清代末期

14.我国古代坐商招徕顾客的传统标志是()

A.卖声

B.广告

C.商幌

D.匾牌

15.我国苗族的吊脚楼、北方的四合院,说明与居住方式有直接关系的是()

A.生活方式

B.自然条件

C.民族习惯

D.宗教信仰

16.古代达官贵人衣服的颜色通常是()

A.黄色

B.紫色

C.蓝色

D.灰色

17.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八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

B.畛

C.涂

D.道

18.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历法是()

A.阴历

B.公历

C.回历

D.四分历

19.我国古代祭祀天神的时间在()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秋分日

A.宋代的张载

B.唐代的刘禹锡

C.汉代的董仲舒

D.战国时代的荀子

21.学思结合的原则最早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2.属于元代文学作品的是()

A.《西游记》

B.《金瓶梅》

C.《西厢记》

D.《水浒传》

23.元明清时期,中国戏曲成果辉煌,其中《牡丹亭》的作者是()

A.汤显祖

B.关汉卿

C.王实甫

D.孔尚任

24.著名人物画《女史箴图》的作者是()

A.吴道子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张择端

2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修辞格属于()

A.复叠

B.顶真

C.回文

D.对偶

二、填空题

26.法家文化源于: 三晋

27.太康失国发生的朝代是: 夏

28.儒家的创始人是: 孔子

29.提出“尚贤”、“尚同”思想的学派是 :墨家

30.改封建制为郡县制的朝代是 :汉

31.就人类的生产生活而言,首先发展的产业是: 农业

32.狭义的西域是指 : 新疆

33.中国古代科举制最大的优越处是 :公平

34.元朝吧统治下的人民分等对待,其中一等人是 : 蒙古人

35.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指王夫之、顾炎武和 : 黄宗羲

三、名词解释

36.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依据,是统一国家内民族共同体文化。

37.永嘉之乱:公元311年,刘渊攻陷洛阳,掳走晋朝怀帝的乱事。

38.摊丁入亩:是清康熙年间进行的税制改革,将人头银额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

39.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建立的以分科考试为选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40.类比思维:根据事物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四、简答题

1.祖师崇拜

2.师徒传承

3.行业禁忌

42.简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

43.1.字辈谱 2.家谱 3.家风 4.人生礼仪 5.血缘凝聚力 6.地缘凝聚力

43.简述中国“礼”的主要内涵

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部分,礼义是礼制的核心精神,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在古代社会除了一般的伦理原则外,礼在社会上下层有不同的表现,在社会上层表现为等级分明的贵族礼法制度,社会基层表现为乡里庶族家礼俗规。

44.简述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

1.以木结构为主

2.左右对称

3.具有强烈人文性

45.简述传统识字读物的特点

1.知名的知识分子很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

2.儿童教材流行时间长、范围广

3.注意初学儿童的特点,把汉字内容编成韵语,便于记诵。

五、论述题

46.试述中国制度往往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官选官制度与科举制,在世界上独具特色;

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给予西方启蒙家深刻印象和极大启发;对西方议院制、考试制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

47.试述“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47. 积极影响:

(1)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

(2)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

(3)造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

消极影响:

(1)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

(2)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对民族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

(3)空想的理想主义易脱离实际

(4)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难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A.文化政策B.文化传统

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

2.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的发生,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古埃及文明发生于

A.两河流域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

3.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

A.牧业经济B.狩猎经济

C.牧业及狩猎经济D.农业经济

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

A.“四渠通漕”B.“通漕四渠”

C.“渠漕四通”D.“渠通四漕”

5.司马迁的《史记》是

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

C.国别史D.典志史

6.夏朝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夏文化是

A.尚忠的文化B.尚孝的文化

C.尚义的文化D.尚礼的文化

7.“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A.儒家的思想核心B.法家的思想核心

C.墨家的思想核心D.道家的思想核心

8.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

A.市B.墟

C.集D.庙会

9.近代枪炮的雏形管形火器发明于

A.唐代B.北宋

C.南宋D.元代

10.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A.唐B.宋

C.元D.明

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

C.研究太阳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12.在宗法制度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

A.父子相承B.兄弟相及

C.五等爵位制D.嫡长子继承制

13.《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

A.等差性B.调和性

C.规范性D.唯一性

14.古代国家礼仪制度“五礼”是

A.冠、婚、丧、祭、乡B.冠、婚、射、朝、聘

C.祭、凶、宾、军、家D.吉、凶、宾、军、嘉

15.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

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6.秦朝,名义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

A.丞相B.太宰

C.太尉D.御史大夫

17.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

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D.“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9.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

C.礼、智、信D.恭、敬、诚

20.孔子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记载这句话的是

A.《周礼》B.《仪礼》

C.《老子》D.《论语》

21.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

A.《胡腾》B.《胡旋》

C.《绿腰》D.《霓裳羽衣舞》

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

A.场合B.对象

23.商代出现的文字是

A.金文B.甲骨文

C.隶书D.篆书

24.佛教在中国的初传阶段是在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2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孙中山B.胡适

C.钱穆D.张之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第二条件包括

A.自然环境B.地理条件

C.生产方式D.生产工具

E.典范人物的影响

27.名家发展到公孙龙和惠施时,主张

A.离坚白、合同异B.弄清事物的概念与实际

C.尚贤D.尚兼爱

E.无为而无不为

28.以下各项属古代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的有

A.周朝的“司民”B.齐国的什伍制

C.汉代的“算民”D.汉代里甲制

E.清朝的“一条鞭法”

29.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

A.孔子B.荀子

C.程颐D.朱熹

E.王阳明

30.唐代出现的正字著作主要有

A.《说文解字》B.《颜氏字样》

C.《九经字样》D.《干禄字书》

E.《康熙字典》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1.文化思潮

32.《齐民要术》

33.三省六部制

34.因材施教

35.四大发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我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主要成就。

37.简述宗法制的特点。

38.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39.简述中国人的语言观念。

40.简述孔子“正名”思想的历史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

42.试述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稳定性

D.等级性

2.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A.水源

B.水运

C.水量

D.水利

4.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

A.西夏

B.西戎

C.西狄

D.西羌

5.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唐宋文化

6.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

B.锡器制造

C.青铜器制造

D.铝器制造

7.截止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A.半坡文化遗址

B.二里头文化遗址

C.赤山文化遗址

D.河姆渡文化遗址

8.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A.赵公明

B.黄道婆

C.太上老君

D.鲁班

9.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A.商周

B.春秋战国

C.两汉

D.南北朝

10.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

A.宋代人

B.元代人

C.明代人

D.清代人

11.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

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

12.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秦代

13.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A.太师、太傅、太保

B.尚书、中书、门下

C.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太尉、太常、太仆

14.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昭穆制

15.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16.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

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

A.《礼论》

B.《正论》

C.《天论》

D.《乐论》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辩证发展思维方式的观念是

A.中庸之道

B.天人合一

C.知行合一

D.重义轻利

19.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

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C.《荀子??礼论》提出了“天人之分”的观点

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密切的联系

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

A.礿

B.禘

C.尝

D.蒸

21.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A.避讳

B.语音

C.语系

D.崇拜

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代

C.西汉

D.唐代

24.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

A.官话

B.天下语

C.国语

D.雅言

25.汉字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

A.抽象艺术

B.形体艺术

C.形象艺术

D.动感艺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

B.国别文化

E.东方文化

27.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

A.和平

B.联合

C.融合

D.谦让

E.战争

28.汉武帝在遣使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先后派出的使者有

A.唐蒙

B.司马相如

C.班超

D.许慎

E.张骞

29.七巧板又称

A.七巧图

B.七巧积木

C.智慧板

D.万花板

E.鬼谷算

30.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抽象思维

D.辩证思维

E.形象思维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中国传统文化

32.法家

33.政绩观

34.察举制

35.“儒学复兴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古代林木滥砍乱伐的重要原因及严重后果。

37.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

38.简述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

39.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种类。

40.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42.试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出入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A.查

B.验

C.测

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l2世纪

D.公元16世纪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

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

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

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

A.张道陵

B.张角

C.张鲁

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

A.王维

B.柳宗元

C.杜牧

D.自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

A.仁

B.义

C.礼

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

A.三大语系

B.四大语系

C.五大语系

D.六大语系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A.白虎观会议

B.熹平石经

C.三体石经

D.五经文字

2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陈寅恪

D.钱穆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牡丹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

A.渔业的布局

B.盐业的兴办

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

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

A.战争

B.宗教

C.农耕

D.渔猎

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

A.求子礼俗

B.催生礼

C.洗三

D.满月礼

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

A.陶渊明《归园田居》

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

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

A.北朝的鲜卑语

B.隋代的高丽语

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

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谨慎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33.制度义化: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她既是物质文化的反应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起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础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为苞、姚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尚经术,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 维新 [C] 政治 维新 [D] 国防 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 [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 朝 [C] 唐末[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 [A]石鼓文[B]金文[C]甲骨 文 [D]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 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 文 [C] 隶书[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9A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

一、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zj.com/doc/5011250143.html,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 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二、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论述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 1、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1)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2)汉水、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3)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 (4)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完整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1]“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于()。 答:C A《论语》 B《庄子》 C《周易》 D.《尚书》 [2] 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方式有()。 答:D A农商兼宫 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 D公司经营 [3]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俗规约伦理特征的是()。 答:D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自觉性 [4]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答:C A个体思维

B理论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⑸ 下列我国古代有关天人关系的重要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答:D A天人合一 B天人交胜 C天人之分 D天人相分 ⑹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它是()。 答:D A道教 B儒教 C袄教 D禅宗 [7]“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的提出者是()。 答:D A张载 B二程 C朱熹 D周敦颐

[8]"修辞立其诚”出自于()。 答:C A《论语》 B《庄子》 C《周易》 D《老子》 [9]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次。 答:B A1 B2 C3 D4 [10]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 答:A A打制石器的使用 B农业 C制陶 D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11]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一是土地的过当开垦,二是()。 答:A A林木资源的过量开米 B乱修水利

C运河的开凿 D牧马场的广布 [12]儒家的创始人是()。 答:A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子思 [13]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模式有()。 答:D A市 B集 C墟 D [14]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礼俗规约伦理特征的是( )。 答:D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自觉性 [15]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2010年4月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试卷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 B.永济渠 C.广济河 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 B.祖丁时期 C.武乙时期 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 B.头像 C.灯具 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 B.阶层标志 C.仪礼标志 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 B.畛 C.涂 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 B.回文 C.顶真 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 B.“名字相应” C.“名因姓取” 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A.5%以上 B.10%以上 C.15%以上 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 B.六种 C.七种 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 B.汉代 C.春秋时代 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藏文 B.彝文 C.蒙古文 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 B.60余种 C.70余种 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 B.吴敬梓 C.孔尚任 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 B.元朝中期 C.清朝后期 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 B.周文王时期 C.汉文帝时期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汇总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选题;共50题,50.0分, 1中国封建历史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因素是;,。 A、 保证税收 B、 官工制度 C、 土贡制度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2敬授民时代表的是什么~;, A、 祭祀占筮的需求B、 君主统治的需求C、 农耕文化的需求D、 游牧民族的需求正确答案;C 3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 A、 舟水关系 B、 同体关系 C、 主仆关系 D、 君臣关系 正确答案;B 4周初的时候有一些殉葬现象:是因为;,。 A、 祭祀活动 B、 战争占筮 C、 天灾人祸 D、 殷商遗民 正确答案;D 5儒家思想产生于什么背景之下~ A、 1/14页 礼乐文明 B、 史官哲学 C、 宗教祭祀 D、 经济发达

正确答案;A 6先秦时期有三朝划分:分别为内朝、中朝、外朝:外朝主要职责是;,。 A、 治理家室 B、 治理国事 C、 治理万民 D、 治理夷狄 正确答案;C 7文治政府在古代的优点是;,。 A、 实行仁政百姓安居B、 任用下层精英分子C、 道德至上的政治理想D、 统一的国家政权正确答案;B 8媵嫁制度兴起于;,。 A、 夏 B、 商 C、 西周 D、 汉 正确答案;C 9老子思想产生的基础:以下不正确的是~ A、 史官哲学 B、 宗教祭祀 C、 2/14页 宗教神灵 D、 礼乐文明 正确答案;D 10根据儒家心性之学:达到天地境界必须;,。 A、 起信神灵 B、 敬畏自然 C、 培育善根 D、 巫术崇拜 正确答案;C 11中国古代文化强调“和”:下列对“和”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A、

盐梅和羹 B、 和而不同 C、 天下一家 D、 天下大同 正确答案;A 12分封制是一次重大改造:被改造的是;,。 A、 原始的血缘关系B、 原始的居住 C、 原始的生活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13佛教的最高宗旨是;,。 A、 仁义礼智信 B、 文行忠信 C、 四大皆空 D、 无欲无求 正确答案;B 3/14页 14二重证据法指的是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考证古史的方法:由;,提出。 A、 鲁迅 B、 王国维 C、 陈寅恪 D、 钱谦益 正确答案;B 15《诗经?采薇》属于哪种礼的范围~;, A、 宾礼 B、 军礼 C、 祭礼 D、 家礼

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狭义的文化又称() A.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 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 C.文化思潮 D.文化事象 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 A.青藏高原地带 B.华北平原地带 C.江汉平原地带 D.黄土高原地带 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 A.大兴水 B.大兴武功 C.大兴土木 D.大兴文治 6.司马迁的《史记》是()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国别史 D.典志史 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部落的代兴 B.部族的代兴 C.族群的代兴 D.方国的代兴 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 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 B.夏朝史实 C.商朝史实 D.西周史实 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A.栽培高粱 B.整修田埂 C.使用水车 D.栽培水稻 11.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正东 B.正南 C.东南 D.西南 12.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皇甫谧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 D.汉朝 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井田制 C.察举制 D.分封制 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2017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1.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 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A.府 B.路 C.县 D.道 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 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