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电大2011秋《简明中国古代史》成形性考核作业

重庆电大2011秋《简明中国古代史》成形性考核作业

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成形性考核作业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细石器

时代。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人,距今约有 170万年。

4、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委发展不平衡,其中四肢发展最快。

5、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最著名的部落联盟是神农和皇帝。

6、被商族首领汤率兵打败的夏代国君是夏桀。

7、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和父系氏族阶段。

8、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北京的_ 山顶洞人__人。

9、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存有发现于浙江余姚的 __河姆渡文化_、发现于河南渑池的_仰韶文化

_。

10、陕西西安的__半坡村文化___________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

11、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存有发现于山东章丘__龙山文化_、发现于山东泰安的_大汶口文化___、

发现于甘肃广河的____齐家文化_____。

12、今陕西西安市的_ 半坡村文化_______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仰韶文化最著名的遗址。

13、商代的而文字主要是甲骨文,也叫___钟鼎文___。

14、______司母戊______重875公斤。

15、夏朝是夏族首领__禹__-建立的,时间约在___公元前2070年___。

16、__禹___死后,其子____启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____禅让_____制,确立了____世袭____制。

17、夏朝末代国君__夏桀___暴虐无道,被商族首领___汤____率兵打败,放逐而死。

18、商朝在__盘庚____位时,由奄迁到___殷___,从此定居下来。

19、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__青铜铸造业_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___司母戊____。

20、商代的货币叫做__________,以十枚为一朋。

21、商代奴隶主贵族把奴隶杀死,以供奉祖先鬼神,叫____人祭______。

22、在_牧野___一______战中,周武王率军击败___纣王_____,后者自焚而死。

23、商代有《盘庚》三篇,是商代的成文法,起刑法十分残酷。

1、公元前 __772________年,周平王被迫迁都__雒邑____,西周结束。

2、1978年在湖北曾侯乙出土的___编钟_________是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代表作。

3、吴起是_卫______________国人,他在____楚国_________进行改革,其国力日盛。

4、战国时,魏国的邺令__西门豹___________征发农民开渠引漳河水灌田,发展了农业。

5、春秋后期的__扁鹊_______是一位杰出的民间医生。战国时期著名的医书有___《黄帝内经》_______,分《素问》和《灵柩》两部分。

6、春秋时期_____齐国_______国最先实行了赋税改革。

7、在诸子百家中,__墨子___________一派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兼爱和非攻。

8、春秋五霸的一般说法,是指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____。

9、____《诗经》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0、周王分封诸侯,卿大夫分封___大宗________,使其直接统治人民。

11、齐桓公时,任用_ 管仲________为相,进行改革。

12、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役是____巨鹿之战____,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赖以生存的军队。

13、秦代,狱吏__程邈__________根据民间已行用的新字体,造隶书。

14、汉武帝时,以__五铢钱_________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

15、刘秀为加强中央集权,消弱三公权力,加强了__尚书台___________。

16、汉搜粟都尉___赵过_________总结西北农民的生产经验而推广代田法。

17、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___

丝绸之路_____。

18、秦代统一岭南时,开凿了重要的水利工程______灵渠____。

19、刘邦建国之初,在地方上实行行政制度实际上是_____郡县制_____。

20、公元年97年,_甘英_____奉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国。

21、李斯主持文字改革,以_____小篆___作为规范性文字。

22、___匈奴___是我国北方草原上一个度老的民族。

23、汉武帝时,曾两次命张骞出使______西域___,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文化交流。

24、东汉名医__张仲景___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圣,其代表作为_____《伤寒杂症论》__。

25、___张衡____不仅制造了浑天仪,还制造了指示地震很准确的______地动仪___.。

26、东汉和帝时,宦官___蔡伦__,改进了造纸法,造出了质量较好的纸张。

1、公元200年曹操____袁绍_____为争夺黄河中下游地区,战于____官渡_______结果曹操取胜,为统一北方奠

定了基础。

2、曹魏的屯田分___军屯_________和_____民屯_________两种。

3、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__夷洲_________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人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4、东晋建立前后,曾几次北伐,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由___祖逖________和______桓温_______领导的两次。

5、东晋谢玄招募徐兖二州侨人组成的一支精锐部队,号称______北府兵_______。

6、东晋在侨人聚居之地设置与侨人籍贯同名的州、郡、县极其行政机构,叫做___侨置____。

7、南朝刘勰所著____《文心雕龙》______________书,是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8、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寺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甘肃敦煌的__莫高窟____、山西大同__云冈石窟___,

洛阳的____龙门石窟____。

9、东晋南朝有三大画师,即东晋___顾恺之___,刘宋___陆探微____,萧梁___张僧繇_____。

10、公元581年,__杨坚_____废周静帝自立,他即隋文帝。

11、隋朝于公元___588____年灭陈,统一了中国。

12、隋朝末年,__王薄_____在长白山揭义旗,反抗隋朝暴政。

13、617公元年,隋太原留守_____李渊_________在太原起兵后攻入长安建立了唐朝。

14、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杀其兄和弟,逼高祖李渊退位,史称___“玄武门之变”。

15、唐后期出现的飞钱类似现代的汇票,是我国最的汇兑制度。

16、、唐代扬州僧人_____鉴真____克服重重困难,六度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贡献很大。

17、___武则天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她改国号为_____周__________。

18、、古文运动是指唐代的一次文学运动,__柳宗元________和____韩愈_________是这一运动的旗手。

19、、唐代石窟艺术又有发展,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的_____莫高窟__。

20、_____孙思邈_____________是隋末著名的大医学家,世称“__药王____”。

21、、著名的赵州大石桥为隋代著名工匠__李春_________所建。

22、、隋唐时期发明了__雕版_____印刷术,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有图有文。

23、、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后被高氏篡政,改国号为_____齐__________。

24、范缜所著的___《神灭论》__是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

25、唐代玄奘所著__《大唐西域记》_____________一书,是研究我国西北、中亚南亚等历史语言的珍贵史料。

26、_______户调式___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

27、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曹操父子、____建安七子_和蔡琰等。

28、___《唐律疏议》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典。

1、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______大契丹____________。

2、辽统治者“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管制有___北面__官和_____南面____官之分。

3、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___交子_________,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公元1115年,_女真______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___大金____________。

5、南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商港是__广州__、_____泉州______、____明州_______。

6、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___铁木真___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____成吉思汗。

7、北宋仁宗庆历年间,_毕昇_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宋仁宗年间,以___范仲淹____为首的一批官僚进行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9、南宋袁枢所著 ___《通鉴纪事本末》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10、清实行的地丁合一制度是为改变___丁税________的征收办法的改革。

11、公元1271年,__忽必烈_________建立元朝。

12、公元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___南京___迁到北京。

13、公元1689年,清朝与俄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尼布楚条约_。

14、王小波、李顺起义中,提出了___“均贫富”__的口号。

15、元代__驱口____的身份比佃农还低,可以公开买卖。

16、1405年—1433年,__郑和____先后其次下西洋。

17、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__张居正_实行了一条鞭法等改革。

18、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___文天祥_________坚决抗元,写下了悲壮的《过零丁洋》诗,流传至今。

19、台湾在元朝时在澎湖设____澎湖巡检司___,管台湾事务。

20、元代__黄道婆__从海南岛回内地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织棉技术和工具。

21、明成祖时,在和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置_奴儿干都司___,下辖周围广大地区的一百八十四卫,二十所。

22、“土木之变”后,瓦刺军进围北京,明朝兵部尚书____于谦____主张坚决抵抗,率军击退敌军,取得了北京

保卫战的胜利。

23、明末天启年间,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形成了__东林____党与____阉党的斗争。

24、公元1727年,中俄双方签订了__《布连斯奇条约》__条约,1728年,又签__《恰克图条约》__条约;确定

了中俄中段边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的婚姻形态是( B )。

2、商代国都最后定于(殷)。

3、北京人距今约有 ( 70至20万年 ).。

4、北京人进化最快的部分是(手)。

5、据专家考证,最早在(元谋人)时,大约已经知道用火了。

6、我国人类使用弓箭是在(新人)时期。

7、彩陶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

8、父系公社时期,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是(黄帝部)。

9、我国私有制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

10、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尧舜禹时期)。

11、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2、我国青铜器产生于(商代)。

13、反映夏朝人活动的主要文化遗存是(二里头文化)

14、商朝的建立者是(成汤)。

15、商朝中央机构的百官之长叫(冢宰)。

1、领兵灭商,建立西周的是(周武王)。

2、西周分封的诸侯中,封于今河南,建都于商丘的是 ( 宋 ).。

3、周王自称(天子)。

4、春秋时期最早实行的赋税改革是(案田而税)。

5、我国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是(邗沟)。

6、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7、城濮之战是(晋、楚)。

8、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是(魏)。

9、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设计大败魏军的著名军事家是(孙膑)

10、屈原在放逐中的抒怀之作是(《离骚》)。

11、西周分封诸侯国,都于营丘的是(齐)

12、“三家分晋”的三家(赵、魏、韩)。

13、《诗经》中主要为民间歌谣的部分是(国风)。

14、秦代以(小篆)作为规范性文字,推行于全国。

15、对于古代生活在我国哦东南沿海和五岭以南的民族,史书上统称(百越)。

16、汉文帝时,上《治安策》的政论家是(贾谊)。

17、汉武帝时,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双方的联系。

18、王莽改制的最主要的政策是(“王田、奴婢”政策)。

19、西汉末农民大起义中绿林军的首领是(王匡、王凤)。

20、张角用来发动农民起义的宗教是(太平道)。

21、刘秀实行的度田制政策的主要内容为你(清查田地、户口)。

2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23、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交替掌握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中。

24、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是(张角)。

25、佛教传到中国的时间是(西汉)。

26、《周髀算经》成书于(西汉)。

27、使用“麻沸散”、发明“五禽戏”的医学家是(华佗)。

28、我国造纸术首先传入(朝鲜)。

29、秦末农民起义中,基本上消灭了秦朝主力军队的是(巨鹿之战)。

30、西汉末年,赤眉起义的领导人是(樊崇)。

31、《汉书》的作者是(班固)。

1、蜀国最著名的手工业是(织锦)。

2、代魏称帝,建立西晋的是(司马昭)。

3、东晋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孙恩)。

4、建安年间,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5我国的石窟寺最早开凿于(新疆)。

6、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为“书圣”的是(王羲之)。7南朝大数学家祖冲之提出的的约率和密率,比欧洲早(一千余年)。

8、隋炀帝时,曾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9、隋朝的都城建在(长安)。

10、唐后期,最为流行的佛教宗派是(禅宗)。

11、唐代文学中最有光彩的是(诗歌)。

12、唐代的“诗圣”是(李白)。

13、在(唐太宗)时,开始设置使馆,专修前朝及本朝史。从此,官修史书成为制度。

14、《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是(李吉甫)。

15、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东晋和(前秦 )。

16、台湾在三国时称作(夷洲)。

17、地理名著《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18、大运河南起余杭,北达(涿郡)。

19、唐末农民大起义军的首领是王仙芝和(黄巢)。

20、西晋末年爆发的统治者内部的大斗争是(八王之乱)。

21、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是(窦建德)。

22、唐王朝由胜而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23、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

1、五代十国时期,将幽云16州割给契丹的是(石敬瑭)。

2、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党项)族。

3、宋代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是(二程)。

4、元朝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

5、元杂剧最富盛名的作家是(关汉卿)。

6、明代土木之变后,率领军民保卫北京的将领是(于谦)。

7、清代实行闭关政策是在(乾隆时期)。

8、明末清楚地思想家中,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是(王夫之)。

9、明朝时,东方最大的商港是(皋州)。

10、《资治通鉴》一书的体例是(编年体)。

11、明朝中后期,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殖民者是(葡萄牙人)。

12、清代军机处建立的时期是(雍正时期)。

13、清代的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是(《四库全书》)。

14、五代十国时期,在北方和东北地区建立辽王朝的少数民族是(契丹)。

15、北宋户籍中的主户指的是(官户与民户)。

16、公元1120年,送派人与金议和,合力攻辽,灭辽后,燕云16州还宋,岁币转送金,这件事史称(海上

之盟)。

17、公元1125年,金军围攻开封,宋钦宗主张议和,力主抗金的是(李纲)。

18、北宋靖康二年,被金军掠去的北宋二帝是(徽宗、钦宗)。

19、在“采石之战”中,指挥宋军大败金军的南宋将领是(虞允文)。

20、率领南宋军队大败金军,取得郾城大捷的宋将是(岳飞)。

21、金朝末年,山东地区爆发了杨安儿领导的(红袄军)。

22、南宋时期流行的纸币除了交子外,主要又有(会子)。

23、中国开始使用指南针于航海是在(北宋)。

24、中国发明火药是在(唐末)。

25、北宋编撰的四部大型类书是《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

26、忽必烈时,重视发展农业,组织编写了一部农书,叫(《农书》)。

27、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北方红巾军的领导人是(刘福通)。

28、元代有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最受压迫,叫(驱口)。

29、明中叶,在今河北、山东地区爆发了(刘六、杨虎起义)。

30、明末首先揭开农民大起义序幕的是(陕西农民王二起义 ).

31、公元1644年,判明降清,并为清军打开了入关之门的叛将是(吴三桂)。

32、清代财政经济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在(嘉庆时期)。

33、清代中国的疆域,北到(唐努乌梁海)。

34、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是(《古今图书集成》)。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元谋猿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是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了。所发现的为同一个体的一左一右两颗上内侧门齿化石,此个体可能为一成年男性。此外,还发现有同一时期的石器、兽骨和一些碳屑及烧黑了的骨头等。据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当时人类用火的痕迹。

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有70至25万年了。先后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六具,还有一些头骨残片及股骨、胫骨、下颌骨、牙齿等,属于40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北京人的身体各部进化得不平衡,四肢进化较快。在其洞穴中还发现了10多万件石器,还有用火的痕迹。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还会保存火种。

3、青铜器——青铜器是商代代表性的手工业。在殷墟一地出土的青铜器有数千件之多。主要有礼器,以酒器为主,造型美观,纹饰精巧。还有兵器和生产工具。这类器械质坚刃利,使用方便。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司母戊,含铜84.77%,锡11.64%,铅2.79%,锡铅合计14.43%,符合铸造青铜器硬度要求。司母戊鼎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32.84公斤。

4、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主要阶段。它的初期距今约有10万至1万年,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其发展时期月距今1万至5000年。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从妻而居,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世纪星族外婚制,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慰夫妻。后来发展成为对偶婚,就是在互婚的男女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

仍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共财,实行原始共产主义。母系氏族公社初期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山顶洞人、峙峪人、左镇人,其发展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和半坡村文化遗址。

5、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是由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事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为若干个大家庭,个大家庭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在瓦解,代之以地缘为条件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贫富的不断分化,阶级在形成中。

6、禅让时代——神农、黄帝、蚩尤之后,又传数百年,为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当时中原地区部落联盟尧年老,选择舜为继承人,四岳十二(牧部落领袖)同意,尧传位给舜,舜老,又得四岳十二牧同意,传位给禹。这种职位禅让的做法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

1、国人暴动——西周后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山林川泽有所开发。至厉王时,他把王畿以内的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控制,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亦不准劳动人民进入樵采捕捞。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当时,周公告诫他这样做会“民不堪命”。厉王不但不听,反而派人监视对他不满的人。对“谤王”者,一该屠杀。以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人”是居住在国都以内的人,多是平民,省份较高。至公元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

2、悝改革——战国时法家。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使魏国国富兵强。提倡“尽地力之教”,实行发展农业的政策。创立了“”平籴

法。丰年由官府评价购进余粮,荒年由官府平价发卖米谷。后开世均输、常平仓等法的先导。公元前407年,他集诸国刑法,编成《法经》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这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3、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即《易》、《尚书》、《诗》、《礼》、《春秋》。

4、文景之治——史学家对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前179年—前1441年)的称颂之辞。汉初实行“与民修息”的政策。减轻税赋徭役,重视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田野开辟,人口增加,呈现繁荣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5、昭君出塞——西汉元帝是的宫女。名嫱。公元前33年春,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长安朝觐时,要求“婿汉氏以自亲”。王昭君于当年与呼韩邪单于联姻。带着汉王朝赠送的礼物前往漠北单于庭。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赵军出塞,巩固了汉匈两族已有的和平、友好、团结的关系。她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6、《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史书。全书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汉武帝时),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体例严谨,内容丰富,世我国古代第一部创新性的纪传体通史。为此后二千年间的正史编篡创立了规范。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7、郡县制——是在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形成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地方行政组织机构。秦统一六国,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增为四十郡。国君控制郡县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并直接任免郡县长官,并加以考核,从而统治整个国家。

8、三公九卿制——历代中央政府的最高官位。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

秦、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秦代的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政,掌皇族、宗室谱系、名籍;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九卿之外,还有列卿。三公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称三司。为最高军政长官。唐宋仍沿此称,但系虚衔。明清亦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一般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

1、澶渊之盟——宋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和、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围攻定州。宋朝君臣大惊,有的大臣建议真宗南逃,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请真宗北上“亲征”,以鼓士气,打退辽兵。真宗勉强接受这个建议,于十一月率众亲征。这时,辽军以打到了黄河北岸,宋军迎至澶州,与辽军对垒。前军用伏弩射死在阵前视察地形的辽军统帅萧垯览,大挫辽军锐气。宋真宗登上澶州城督战,宋军时期大振。辽方恐惧,有意退兵,于是,双方有意议和。议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纳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匹;宋辽边境维持现状,仍以白河沟为界。史称此议为“澶渊之盟”。

2、猛安谋克——这是金朝专门在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女真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诸部落人民没有其他徭役,全体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应征,兵器干粮自带。部落酋长称孛堇,行军打仗时则称猛安或谋克,是君豪死长官称号。猛安、谋克的人数本无定制,有三百户为一谋克,谋克即百夫长,,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即千夫长。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司马光。该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又有考异和目录三十卷。叙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以事系年,详略得当,史料翔实,考证严谨,文笔简洁。以述事论人为主,兼及制度、文化、地理、民族,为一部极好的编年体通史。

4、《文献通考》——是宋末元初人马端临所撰。该书共三百四十八卷,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嘉定年间,以典章制度为主,收罗较齐全,略古祥今,由以唐中期以后最有价值。共分二十四门,体例仿《通典》。此书与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合称“三通”。

5、郑和下西洋——郑和,回族,云南昆阳人,世奉伊斯兰教。原因:明成祖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扩大在海外的政治影响,招致各国来朝贡。就派郑和出使西洋。经过:郑和出使西洋,从永乐年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共七次。历时28年。郑和带的船队遍访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并且越过了赤道。意义:一是在世界航海事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三是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

6、郑成功——郑成功,福建泉州人,父芝龙,母,日本女翁氏,出生于日本,七岁回国读书。十五岁为南安县学生员。原名森,字大木,唐王甚器重,赐国姓(朱姓),改名成功,人称“国姓爷”。他不肯随父降清,入海抗清,以金门、厦门两岛为基地。郑成功善于治兵,军纪严明,势力日益强大。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军二万五千人,由金门岛料罗湾出发,二十四日抵达澎湖列岛。四月一日,大队船只齐进台湾鹿耳门,顺利登岸扎营。郑军速即攻克嵌城(今台南),荷兰侵略者退守台湾城(今安平)。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致书荷兰总督揆一招降,揆一不降,郑军急攻不下,乃筑长围以困之。郑军又在海上屡败荷兰援军。台湾城内无水。揆一无计,于十二月十三日出降。从此郑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为祖国收复了台湾,在台湾督兵,大兴屯田,招集福建、广东人民前来开荒,设官府,兴学校,进一步开发了台湾,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并死于台湾,终年39岁。

四、简答题

1、是从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创造人”这一原理。

答:北京人的身体各部进化得不平衡,四肢进化较快。手的进化最快,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很接近。头部比较落后,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骨壁较厚,脑容量小,平均为1043毫升,吻部突出,下颏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头骨的原始性。四肢因是劳动器官,所以进化较快;头骨不是劳动器官,所以进化较慢。这一是事实证明了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人”这句话是真理。

2、简述商代文字的基本特征。

答:商代的文字是甲骨文,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4500多字,已确认的约有2000字左右。基本构造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有些卜辞的文字整齐、笔画均匀,刻技熟练,字形美观。卜辞一篇月四五十字,最长的有百字左右。铜器铭文长的有四五十字,短的只有一二字或五六字。

3、简述我国主要文化遗存的大致情况。

答我国原始社会前期的文化遗存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后期有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母系氏族阶段的文化遗存有山顶洞人、峙峪人、左旗人,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村遗址。

4、简述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特点。

1、答: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从妻而居,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世纪星族外婚制,同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慰夫妻。后来发展成为对偶婚,

就是在互婚的男女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所生子女仍知母不知父。这时氏族共财,实行原始共产主义。

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事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父系氏族公社内部以男子为中心分裂为若干个大家庭,个大家庭又分裂为若干个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至此,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在瓦解,代之以地缘为条件的农村公社在形成,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私有制在产生,人们随着贫富的不断分化,阶级在形成中。

1、简述西周初年的分封

答: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或谓之“分诸侯,建藩卫”。所封诸侯都在王畿以外,各建邦国。受封者有三种原因:一为周王同姓(姬姓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税、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事君主,在封国内业实行分封制,层层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政治宝塔,压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自天子至士,为各级贵族,庶民主要是农业劳动者。

2、什么是“初税亩”?其意义何在?

答:是于公元594年,在鲁国进行的一次税赋改革。就是开始实行以亩积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也就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化,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其意义在于:在一定时期其中,扩大了诸侯们的税源,充实了府库;但是,同时也放弃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3、刘秀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答: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以中兴汉家相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调整政治、军事制度。退功臣,进文臣;二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刘秀消弱三公的权力,加强尚书台的权力,是他重要的集权措施之一。三是加强监察制度。设御史台,司隶校尉、州刺史;四是,集军权于中央,消弱地方的军权,加强中央的军权。

4、简述秦朝中央机构

答:秦始皇建立中央机构的基本情况如下: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中央机构下,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是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政,掌皇族、宗室谱系、名籍;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九卿之外,还有列卿。三公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1、北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改革的内容:一是整顿吏治。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又制定俸禄制度,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同时制订了橙汁贪污的办法。二是实行均田制。均田内容如下: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露田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年满七十,还田于桑。桑田为世业,不还官。桑田按照规定,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宜蚕桑的地区,改授麻田,男子十亩,妇人五亩。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壮牛一头,授田三十亩;每户限受四牛之数,不再给桑田。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均田制名为均田,实际上是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土地占有不均的状况不变。只是规定了每户占有的数量,并不准买卖。三是实行三长制。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这是用来代替宗主都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符合中央集权制的要求。四是废除九品混通制,实行定额租税制。五是迁都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统治整个国家,摆脱一百多年来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几盘和干扰。六是改易风俗。易鲜卑服装为汉服,规定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迁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改鲜卑所有贵族的姓氏汉姓。

改革的意义:一是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于消除百余年来的官吏、守宰鱼肉人民之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地作用。二是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发展,有助于招引广大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荒地,恢复发展生产。三是提倡鲜卑族接受汉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2、隋末主要有哪几支农民起义军?

答:主要有三支。一支是河北起义军。其领袖是窦建德。主要活动在河北、山东交界一带。使河北大部分地区都为起义军所有。有力支援了瓦岗军的斗争。二是瓦岗军起义军,在三支农民起义军中,力量最为强大。其创始人是翟让。三是江淮起义军。领袖人物是杜伏威、辅公祏。控制了江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威胁隋朝的军事重镇江都。

3、试述唐朝三省六部制。

答:唐朝初年的三省六部制如下: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执掌与隋制相同。尚书省下设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六部,执掌与隋制相同。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故习称唐代时三省六部。

4、列举唐代最富盛名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及其主要作品。

答:“唐初四杰”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代表作如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杨炯—《战城南》、《从军行》、《王勃集序》。卢照邻——《五悲文》、《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在狱咏蝉》、《送郑少府入辽》,《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骆临海集笺注》。

盛唐有孟浩然、王维、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其代表作如下:孟浩然——《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春晓》。王维——《渭川田家》《鸟鸣涧》《过香山寺》《山居秋暝》《终南山》《鹿柴》《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汉江临眺》《观猎》等等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河岳英灵集》、《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高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王昌龄——《闺怨》、《芙蓉楼》、《送辛渐》、《出塞》《采莲曲》、《塞上曲》、《塞下曲》《长信怨》、《春宫怨》、《从军行》。王之涣——《登鹳雀楼》、《送别》、《凉州词二首》。

中唐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其代表作有:李白——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杜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客亭》白居易——《杜陵叟》、《轻肥》、《歌舞》《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

晚唐有李商隐、杜牧。李商隐——《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祭裴氏姐文》以及为辞乐籍而作的《上河东公启》.。杜牧——《山行》、《过华清宫绝句》、《江南春》、《泊秦淮》。大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其代表有:欧阳询——《千字文》、《隋上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大画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其代表作有: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太宗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卷》、张萱——《捣练图》、《號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5、列举隋、唐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答:隋代的焯——《黄极历》是一部很精密的历法。唐代一行和尚——《大衍历》是一部比较准确的历法。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是一部祥论病因、疾病分类、鉴别和诊断的著作。隋至唐初的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两部著名的医学论著,共收集了 5300多个药方,记载了800多钟药物。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安济桥,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桥梁之一。宇文凯——设计建造了隋唐时期的长安城。玄奘——设计建造长安城内的大雁塔、小雁塔。

6、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举例说明。

答:唐朝后期,的社会矛盾主要变现如下:一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这是当时阶级矛盾尖锐激化的基本原因。二是赋税繁苛。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定税计钱,折钱纳物;但由于铜钱的流通额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致使钱价不断上涨,物价不断下跌,即是税额不变,纳税者的实际负担也在增加。三是统治集团腐朽贪钱。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以致库府空虚,政治黑暗。宰相路岩生擅权纳贿,仅他的亲信边咸的家产便可供两年军饷。四是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有裘甫领导的浙东农民起义,有驻守桂林的800戍卒发动兵变。最后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1、列举北宋农民起义的大致时间、地点、领导人姓名及纲领口号。

答:北宋东南农民起义:时间是宣和二年(1120年),地点:睽州青溪地区;领导人:方腊。纲领口号“诛朱勔”。北宋北方农民起义。时间:约在宣和元年(1119年)前;地点:河北、山东一带。领导人:宋江。

2、北宋初年是怎样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答: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君臣总结唐末五代君弱臣强,政权屡更得教训,认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为此,在权、兵、钱、法等几个方面逐步加强中央集权。首先是中央机构设置。在形式上大致沿袭唐朝制度,但实际上省、台、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增设“宰执”、枢密使,和三司。这样将原来集军、政、财权为一身的宰相权力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北宋的监察系统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置谏官。谏官不仅有谏议之责,还常与台官一道弹劾宰执、大臣,使相权进一步受到牵制。其次,是地方政权机构的设置。将全国分为道、路、州、县。通过监司控制地方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再次,是完善科举制,以加强中央集权。五是军事制度,取消殿前督点检这个重要的统帅禁军职位。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同时保证对地方的军事优势。七是在财政与法律方面,保证中央的绝对控制权力。北宋初年,通过上述各种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基本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弊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简述元代行省制度。

答:行省的初义,即将中书省的职权临时在某处行使的意思。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演变成为常设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个行省设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一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贫瘠皆与中书省官相同。全国设十个行省(陕西、甘肃、辽阳、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的权利很大。凡地方一切民政、财政、军事无所不统领。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在边疆设置行省,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4、明初专制主义统治的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在中央制度方面,一是设置中书省和吏、兵、户、刑、;礼、工六部;二是废丞相,设内阁;三是设五府、督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机构,以管理军事、监察、刑法等事。其次,在地方制度方面。设置省、道、府、县三级制。再次,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卫所制度。将基层制、组织分为卫、所两级形成将不专军,军无私将。军权集于中央。四是普及官学,继续实行科举制,为封建统治培养人才。五是制定《大明律》和颁布《大诰》。用严刑峻法治理民臣。也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一种手段。

5、列举清前期为巩固、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而进行的重大斗争。

答:清朝初年,为了巩固、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进行下列重大斗争:一是康熙历时八年,平定了波及十数省的三藩之乱。二是统一台湾。康熙任用施琅为水师提督,攻克、收回了台湾。并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管理,还设总兵一员,驻军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二千。康熙收复台湾,完成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促进了以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从此,台湾成为我国东南海上的重镇,有利于加强东南沿海的国防,抵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三是平定各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平定策妄阿拉布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统一新疆;平息葛尔丹叛乱,统一外蒙古。此外,支持、欢迎土尔扈特部落归国;平定萝卜藏丹叛乱,平定青海。其中,最为艰难的是平定准葛尔部首领叛乱。这场叛乱始于康熙年间,继续于雍正年间,终于乾隆年间,历时达七十余年之久。清朝最终平定了准葛尔叛乱,关系到国家队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的统一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6、清朝时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答:清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才去了以下措施。一是在中央制度方面,设内阁。内阁的职务主要是在于票拟,这是内阁权利的集中表现;设军机处,适应对西北用兵的需要,也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与三司(刑部、督察院、大理寺),这些机构分掌各方面的政务;设理藩院,掌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事务,体制同于六部,地位列于工部之上;设内务府,掌管皇家家务。二是在地方制度上,实行行省制前期共设内地十八省,末年共有二十三省,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总督和巡抚。督抚以下各省均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设布政使,按察使各一人;设道。省下有道,道有道员;设府、县。三是在边疆地区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统治制度,与内地制度有所不同。在东北地区,设户、礼、兵、刑、工五部,各置侍郎一位长官,分掌盛京财赋、祭祀、、军事、刑狱、工程事务。在内外蒙古地区,军事札萨克制,即盟旗制度。设盟长,由中央任命,后为世袭。在青海设办事大臣一人,驻甘肃西宁府,专掌青海军政。在新疆,设伊犁将军,驻驻惠远城,又设参赞大臣为辅,总理天山南北之路军事、政治、边防。在西藏拉萨设“办事大臣”,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四是兵制。清朝军队主要有八旗军二十余万,和绿营军六十余万。并将其交错分布在京师和各省重镇要地,在全国构成军事控制网,既便于防御和镇压人民发抗,又便于八旗兵监督和控制绿营军。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五、问答题

1、试述青铜业制造的大致情况。

答:青铜器是商代代表性的手工业。在殷墟一地出土的青铜器有数千件之多。主要有礼器,以酒器为主,造型美观,纹饰精巧。还有兵器和生产工具。这类器械质坚刃利,使用方便。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司母戊,含铜84.77%,锡11.64%,铅2.79%,锡铅合计14.43%,符合铸造青铜器硬度要求。司母戊鼎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32.84公斤。

2、简述禹、启、汤、盘庚的主要事迹。

答:禹----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夏侯氏族部落领袖。姓似,又名大禹。鲧之子。鲧因治水无功被杀,禹奉舜命继续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用疏导法根治水患,后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继位。启----传说中夏朝国王,姓似,禹之子。禹死后,启杀伯益而自立。“禅让制”由此废除,开始王位世袭制。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建都安邑。汤----又称成汤。姓子。商原为下的属国之一。夏朝末年,王室内部矛盾尖锐,广施苛政。成汤则在国内布德施恩,轻赋薄敛,使百姓亲附,政令通行。成汤实力渐强。夏桀曾将汤囚于夏台。汤返回国后,在景毫召集诸侯开会,申明奉天命伐夏。在鸣条一战,夏师败绩,夏桀奔南巢而死。成汤成为商代的第一位国王。即位后,以宽治民,国力强盛。盘庚----商朝国王,阳甲之弟,汤的第九代孙。继阳甲即位。因商王朝多次发生争夺王位的内乱,国势衰弱,位挽救危机,他避开水灾的威胁,不顾贵族和平民的反对,“去奢行简”将都城从庵迁到殷。作《盘庚》三篇告诫。后“行汤之政”,加强统治,号称中兴贤王。

1、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答: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个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了落后于关东各国。关东的大国看不起秦国。公元前361年至前338年,秦孝公决心彻底改革。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实行变法。

内容:商鞅变法时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350年,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下:1、政治方面——是以池底废除旧的以嬴氏贵族为主体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为加强中央集权制所需要的政治制度为重点。a、制定二十级爵——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以后根据人们的军工大小受与爵位。b、实行县制——分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c、实行什伍制度——秦之都乡邑聚集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要求居民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2、经济方面——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a、废井田,开阡陌,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3、社会方面——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人口增长。意义:增强了秦国势力,国势稳健发展,为后来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试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

答:秦朝统一中国是历史的趋势。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发展,可是当时的诸侯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严重的矛盾。战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普遍厌战。因此,消除封建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一百年间,政治方面,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经济方面,彻底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制,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又实行了奖励耕织的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在军事方面,对士卒严格训练,实行“军功爵”的政策,所以士卒勇于战斗。秦的疆土压不断扩大。以远远超过了关东六国所剩疆土的总和。至此秦以具备了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必要条件。

3、武帝为何改革财政?列举其主要改革措施。

答:原因:汉武帝即位时,国家十分富庶。这样丰厚的粮秣储备曾帮助汉武帝对匈奴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可是打了十多年之后,物资粮饷耗费严重,国家财政困难,而战争仍在进行。汉武帝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持战争需要,在桑弘羊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

主要措施:一是改革币制。公元前118年,下令有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而且严禁各郡、国官府和私人仿铸。旧时货币一律废除。五铢钱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二是实行盐铁专卖。三是推行均输、平准法。均输法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准法是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四是实行算缗、告缗制度。算缗,是征收财产税。告缗就是针对那些隐匿财产,不如实报税的富豪大家进行告发。这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财政,为打击匈奴的侵扰,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

1、何为“贞观之治”,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唐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对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太宗即位后以隋亡为戒,任贤纳谏,休养生息。经过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因太宗年号为“贞观”,而称“贞观之治”。

2、试述唐代科举制。

答:科举制始创于隋朝。至唐初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僚的主要方法。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秀才等。其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应试者主要集中在明经和进士两科。常举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礼部主持。常举考中以后,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方能授官。

制举——只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不常举行。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百多种。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与官职或提升。

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3、试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内容、意义。

答:原因:唐朝政府实行的一系列理财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赋税征收中的混乱现象,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因此,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这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而称“两税法”。

主要内容:一、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傜、杂税,但保留丁额;二、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记入户籍,交纳赋税。三、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四、无固定住所的行商也要纳税。税额初为三十分之一,后为十分之一。五、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六月交完,秋税十一月交完。六、“量出制人”。中央财政根据指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出总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

意义:一、此法把租庸调和各种杂傜、杂税合并,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和收入,也是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二、此法规定官僚、贵族、不定居商人都要纳税,扩大了税源。此法按土地资产多少征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三、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物的规定,在赢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答:背景:北宋初年,虽然社会比较稳定,可是,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发展之中。至仁宗时(1022—1063年)时,社会危机日夜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二、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予苛重,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内容:新法的内容可分为理财,强兵和选拔人才三个方面.

理财方面有:(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2)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3)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强兵方面有:(1)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2)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 i% E8 ^3 p* B* W! g# j

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有:(1)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2)太学三舍法,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考试合格的升舍,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3)编写《三经新义》,对《诗》,《书》(《尚书》),《周礼》三部典籍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

失败原因:直接原因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法代表并不代表广大贫苦农民的利益,因而,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它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2、简述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一条鞭法是张居正改革在经济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一条鞭法是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产物,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历史的要求,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一些特点。主要内容:一条鞭法把原来按户按丁派役转向按地按丁派役,说明封建国家对户口人丁己控制不住,于是转向地亩。把差役改为雇役也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有利于使一部分人相对摆脱封建国家劳役的束缚,反映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一条鞭法以赋税折银和徭役改为代役银的形式出现,这是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一条鞭法的施行只是使一般商人的负担减轻了,因为过去按户、丁派役,卢等是按资产定,现在按地、丁派役,更多地转入地产。而那些少地无地的农民的负担却加重了。既量地又计丁,丁银仍然很重,特别是北方,在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无银可纳;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则多遭受高利贷和商业资本的剥削。

3、简述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情况。

答:明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稀疏出现.苏州有很多以织绸为业的"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工出卖劳动力,计日领取工资维持生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一种新的自由雇佣关系。在浙江嘉兴县石门镇的榨油业中,也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记载。在广东韶州、惠州等处的冶铁业中也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方式。在云南的铜矿业中,在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

明代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属于未来社会的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萌芽,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了。4、

4、试述清代地丁合一制度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

答:背景:明末清初几十年的战乱,是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人口疏散,土地荒芜,城市萧条。清廷为此颁布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措施,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其中一项就是地丁合一。

内容:就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旨在改变丁税的征收方法。此法分两部实施。第一步。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廷决定,一康熙五十年的丁税作为定数,以后新增人丁,不收丁税。把丁税固定下来。第二步是实行地丁合一。此法先在康熙末年开始行之于广东、四川等省,到雍正元年(1723年),以后,相继在各省普遍推行。所谓地丁合一就是摊丁入亩,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亩上。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税。地银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

意义:地丁合一表面上是一种赋税征收方式的改变,但其进步意义和社会影响却是巨大的。改革之后,原来独立的丁税已不存在,而是丁税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贫民就不必因担心丁税而杀生、逃匿。这对家庭人口增长、国家人口统计都有好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