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试行)》(2002年7月)的要求,为确保内镜诊治安全有效,对医院内镜检查治疗的消毒方法作如下规定。

1.内镜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1)必须灭菌的内镜及其附件腹腔镜等进入人体无菌部位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的内镜(术中内镜),以及进入破损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2)必须消毒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子母镜、喉镜等。

(3)内镜消毒与灭菌方法内镜的消毒与灭菌应首选物理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消毒法。

(4)压力蒸汽灭菌121℃作用20~30min,用于金属直肠镜与直接金属喉镜的灭菌(但灯泡与导线部分的消毒采用化学消毒方法)。

(5)环氧乙烷灭菌在环氧乙烷灭菌器内消毒6h(于55~60℃,环氧乙烷800mg/L,相对湿度60%~80%)。可用于各种内镜的消毒与灭菌。在空气中放置8h以上方可使用。

(6) 2%戊二醛浸泡消毒与灭菌消毒为10~20min;灭菌需10h。

(7)电解酸性离子水消毒1 050mV以上高氧化还原电位产生的离子水,在pH<2.7时,对细菌、病毒皆有杀灭作用,10min可杀灭芽胞。可用于消化道内镜的消毒。

(8)煮沸消毒煮沸20min,可用于金属内镜部分的消毒及某些内镜附件的消毒。

(9)其他消毒方法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剂和消毒器,具体用法见产品使用说明。

2.内镜室消毒的基本设置

(1)内镜检查应在内镜室中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应分室进行。对于检查数量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应在X线检查室进行,用于作ERCP的十二指肠镜更应严格消毒。

(2)应划分清洁区和检查区,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消毒室,检查区内配置内镜消毒专用槽(四槽:清洗槽、洗涤槽、消毒槽、冲洗槽),应使用含酶洁液洗涤。流动水洗涤是内镜消毒的重要措施之一,水洗流量应达到24L/min以上,并保持排水通畅。清洁区作为存放内镜及其附件用。镜房或储存柜内应每周清洁消毒1次。

(3)内镜清洗消毒槽本身也要进行清洗消毒,其方法为:

①清洗/洗涤槽:每日工作结束后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60min;HBsAg

阳性患者检查后应用2 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60min,消毒完毕后刷洗干净备用。

②消毒槽:更换消毒液前须彻底洗刷槽内壁,注意槽内橡皮垫、槽底及槽角处残垢的刷洗,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始可更换新配制的消毒液。

③清洗消毒过程中所用海绵垫也应每日消毒或更换,以防其内隐藏病原微生物。

(4)每日工作结束后,开窗通风并对地面、台面等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环境Ⅲ类标准。每周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消毒。内镜室应备有消毒工作记录本。

3.内镜消毒的基本要求

(1)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穿工作衣、戴手套(每例1副),对要求灭菌的内镜操作应按外科要求进行穿戴与消毒。内镜操作过程中应以一手操作操纵旋钮,另一手插入内镜,插入过程中此手已被镜身污染,一般不再接触内镜操纵旋钮,如操纵部已被污染,检查结束后,操纵部也应消毒处理。

内镜检查过程中如要向活检孔道内注水,必须使用消毒注射器,注射器应每日更换,所注入的用水应为无菌水。

(2)床单、枕套应每日更换,如有污染应立即调换。

(3)消毒液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活化和稀释,保证有效使用浓度和时间,低于有效浓度和超过使用期限者不得使用。应有消毒液测试记录,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

(4)每日检查前应先将要使用的内镜再放入消毒液中浸泡10~20min,为保证内镜管道的消毒效果,应拔去注水注气按钮,换上专用活塞,以保持连续注气状态;去除活检孔阀门,装上专用阀门,用注射器反复抽吸2~3次,使活检孔道内充满消毒液。洗净镜身及管道内的消毒液后,分别用消毒纱布和75%乙醇纱布擦拭镜身后备用。

(5)内镜清洗消毒方法

①擦净与水洗:内镜检查结束后用纱布擦去附着的黏液,放入清洗槽内充分清洗。方法为去除活检孔阀门,在流水下清洗镜身并抽吸活检孔道,再用清洁刷刷洗活检孔道2~3次。为保证活检孔道被充分刷洗,洗刷中必须两头见刷头,水洗时间不得少于3min。

②含酶洗涤液刷洗:洗刷程序同清洗槽,槽内含酶洗涤液须每日更换(8ml适酶+1 000ml 清水)。使用含酶洗涤液可预防有机物和蛋白质凝固,避免注水注气孔道堵塞和内镜表面发黄、结痂,从而增强内镜消毒效果。

③水洗:用水擦洗镜身和抽吸活检孔道,清除残留的含酶洗涤液。

④浸泡消毒:清洗后将内镜放入消毒槽内,按规定时间将内镜在消毒液中浸泡10min

以上(消化道内镜)或20min(支气管镜)。

⑤洁净水洗:去除残留消毒液,洗毕以消毒纱布擦干镜身,再以75%乙醇纱布擦拭后备用。如进行ERCP、内镜下乳头切开(EST)、治疗性内镜手术(息肉摘除、注射硬化剂等),要求用灭菌用水冲洗活检孔道,用量不少于300ml。

⑥内镜检查结束后的终末消毒:清洗消毒过程同上,但内镜浸泡时间不短于20min。

(6)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

①活检钳:要求一人使用一钳,每日检查结束后集中灭菌处理。方法为清洗后即浸泡于稀释的含酶洗涤液中,用小牙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再将活检钳放入超声振荡器中振荡10min,清洗后挂起晾干或擦干,钳瓣处滴硅油,处理完毕后将活检钳集中浸泡消毒(2%戊二醛10h),以无菌水冲净残留消毒液后放入双层治疗单内备用,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将活检钳清洗后,放入消毒袋内,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活检钳更安全可靠。

②注射针:采用一次性注射针,用后剪断丢弃。

③其他附件:如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在应用过程中接触破损黏膜的机会大,均应彻底清洗后进行灭菌处理。

④清洗刷:每次使用前必须在流动水中用手指揉搓刷头,以去除黏液等。使用后立即浸泡在消毒液中;全天检查结束后置2%戊二醛液内浸泡消毒10h后取出,悬挂晾干,减少细菌滋生。鼓励按活检钳消毒法,用环氧乙烷灭菌消毒。

⑤牙垫:可使用一次性牙垫;反复使用者在清洗后,可用煮沸法消毒,也可浸泡在1%过氧乙酸溶液中30min后取出,用洁净水反复冲洗后放入消毒桶内备用。

⑥弯盘:可使用一次性弯盘;反复使用者在清洗后,浸泡在2%戊二醛消毒液中30min,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备用。凡一次性用品均须先消毒,后丢弃。

⑦内镜注水瓶:应每日清洗消毒1次,方法为倒尽瓶内余水,将注水瓶和连接管完全浸泡于2%戊二醛液中30min后取出,用灭菌水反复冲洗后,吹干连接管后旋紧注水瓶盖备用,注水瓶内的灭菌用水应每日更换。

⑧敷料缸:应设三缸,分别装有消毒干纱布、75%乙醇纱布和灭菌水。敷料缸应每日清洗及高压消毒。

⑨吸引瓶:检查结束后及时倾倒吸引瓶内污水,吸引瓶内倒入2 000mg/L

或1%过氧乙酸液浸泡消毒30min后刷洗干净。盖上吸引瓶盖备用。吸引管同时浸泡消毒,老化的胶管应及时更换。

⑩凡可高压消毒的附件,应在清洗、干燥后,放入袋中,统一进行高压消毒。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十九、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三十、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菌落数)/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三十一、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毫升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毫升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 毫升,加入2只直径90毫米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营养琼脂15毫升,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毫升分别接种90毫米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第五章其他

三十二、医疗机构设有内镜诊疗中心的,其建筑面积应当与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消毒灭菌室、内镜贮藏室等。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当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手术室应设置内镜手术间、清洗室、器械准备室、消毒灭菌室。

三十三、配置有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医疗机构或内镜诊疗中心,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操作,在放入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前,应行人工彻底清洗。

消毒隔离制度试题

消毒隔离制度试题 1.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必要时(),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规程。 2.收住患者应按()与()疾病分别收治,需采取隔离措施的患者应有()。 3.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或保护性隔离患者房间,应执行(),必要时穿()、戴()等。 4.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 5.患者衣服、被单每周更换()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6.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或用()擦洗;无菌操作必需佩戴()。 7.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垃圾袋由专人负责回收。 8.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包装、()回收。 9.病房及卫生间清洁用具()使用、标记清楚并晾挂。拖布每次用()mg/L含氯消毒液浸泡()min,清水清洗后晾干备用 10.体温计、垫巾、止血带、扫床巾、擦桌布等用物(),患者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每日()次,病床湿式清扫每日()次。 11.器械、药品应分类定位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内服药用()标签,外用药用()色标签,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应加锁专人保管。保障班护士每周四对科室常备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12.室内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应标明(),过期或潮湿应重新消毒灭菌;一次性用品用后按要求毁形。 13.医疗垃圾严格分类,医疗垃圾封口后须标明垃圾类别、科室及时间;传染性医疗垃圾需用()封存并标注();医用口罩使用有效时间为()h,用后为()垃圾。一次性手套用后为()垃圾 14.洁尔碘打开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天,酒精及酒精容器每周更换()次 15.氧气湿化瓶、管芯清洗后用()浸泡()min,清水冲洗,干燥保存,有效期为()天;湿化瓶内为();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h更换消毒,吸氧管()更换一次 1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纱布、棉签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版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消化内镜相关制度 一、消化内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布局合理,设立病人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等;内镜的清洗消毒必须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二、内镜室建筑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功能相匹配,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不同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清洁消毒应当分槽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三、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内镜、附件数量及清洗消毒设备,保证所用器械与使用前达到规定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要求。 四、使用的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清洗消毒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胸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和进入皮损皮肤、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阴道镜等应当达到高水平消毒,弯盘一人一用消毒。 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采用化学消毒剂经浸泡灭菌的环境,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照无菌储存,储镜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清洗;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的规定。 5、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化学消毒剂侵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工作制度 1.在严格落实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技术操作规程、规章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全 程质量控制管理。 2.内镜医师准入资格: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 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 3.预约: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宣教:候诊室播放检查流程和演示,以及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面向广大 群众普及胃肠镜检查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 5.内镜检查前"告知"并签署内镜诊疗知情同意书。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术后书写规范的内镜报告。 6.介入治疗要实行术前讨论,对重大、疑难手术须制定预手术方案。严密观察 有否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开展介入治疗的内镜室应配备氧气、抢救药品及监护设备,并保持其性能良好。 7.消毒:内镜及附件按最新版清洗消毒规范处置。 8.内镜保养:专人日常保养,定期联系厂家售后人员对内镜进行专业保养,检 查前确保各种设备、器械性能良好。 9.ERCP诊疗操作要规范化,做好放射安全工作,医务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对 急危重患者,应优先诊疗,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并由申请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10.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做到对各类并发症尽可能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严 格按"诊疗、护理常规"要求,及时、有效、快速处理各类并发症。对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已发生的各类并发症,应寻找其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一医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

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新。 篇二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消毒隔离制度4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定期组织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3、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技术操作规程。 4、监督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 5、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6、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消毒灭菌及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不带首饰,指甲不能超过指尖,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会议室和医院以外的环境。进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介入中心等重点部门应按重点科室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要求更衣。 2、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诊疗工作中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3、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介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区域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采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至少消毒1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6、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应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7、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 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 9、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重点部门和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每日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10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传染病(疑似)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 摘要】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 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消化内镜是深入身体消化腔道的医疗器械,其结构比较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因此, 对消化内镜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 一定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的相关规范、要求,在对消化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清洗、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使用后立即清洗、消毒。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 照“水洗—酶洗—清洗—消—冲洗—吹干”的程序来对其进行操作,并用计时器来对 清洗、消毒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保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消化内镜及其附件均 处于安全范围内。确保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让消化内 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地改善 , 为内镜诊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9)10-0231-02 随着医用内窥镜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临床医疗能力不断提高,消化内镜在 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认可[1]。消化内镜是指专用于食管、胃、大小肠、胰胆管的 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光学仪器,属于软性内镜。是由插入部分、操作部 及导光插头部组成,通过人体消化道自然腔道进入体内,帮助观察消化道器质性 病变及通过钳道对病变进行活检取材的一种医疗器械,在消化系统诊疗中具有重 要作用。 由于消化内镜是随人体消化道自然腔道插入的一种光学器械,属于侵入性的 医疗器械。在检查和诊疗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容易造成 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此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清洗消毒工作格外重要。 在消化内镜的诊疗过程中,首先做好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保养工作。具 体操作步骤如下: 1.床侧清洗 在对患者完成内镜诊疗后,应当立即用纱布蘸上洗涤液或多酶清洗液彻底擦 拭内镜插入部,同时检查内镜插入部有无破损,更换清洗专用按钮反复送气、送水、吸引各10s,关闭内镜主机电源,盖好干燥且密封性完好的内镜防水帽并用 内镜转用车送到清洗消毒室。床侧清洗的目的是防止黏液干燥后难以清除,同时 点检内镜的外观。 2.测漏 取下各类按钮、检查气源、测漏装置并连接,维持压力,将镜身和附件全部 浸没水中(不少于30s),用注射器或水枪向各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 调节内镜先端部各个方向并仔细观察内镜各部位有无气泡冒出,以检查内镜是否 漏气;如果内镜漏气,将内镜从水中取出并将内镜擦拭干净,然后关闭气源取下 测漏装置,联系工程师予以维修;如不漏气,将内镜从水中取出,先关闭气源, 待内镜内部气体全部溢出,取下测漏装置进行初洗。整个侧漏过程不少于30s。 测漏的目的是在第一时间掌握内镜漏水情况,进行及时修理,避免内镜进水后对 内部器件造成严重损害。 3.初洗 将整条内镜放入清洗槽,拆卸按钮及附件,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内镜,用内 镜专用刷刷洗各管道及按钮、附件,用纱布擦洗镜身表面,将污物清洗干净;有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不短于2个月,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

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要求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4.1.2 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各科室消毒隔离章程制度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设独立小区,小儿诊室和输液室与成人诊室和输液室分开。 2.医务人员上班要衣帽整洁,无菌操作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各诊疗区域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洗手池、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 4.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有职业暴露可能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5.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将病人转至指定隔离室诊治,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不同传播途径的病人要分开安置,无条件安置时要及时汇报,规范转诊。 6.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7.做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去污,密闭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8.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9.观察室、输液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 10.物品、环境清洁消毒详见相关制度。 11.生活垃圾应放入黑色袋内,医疗废物应置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锐器放入锐器盒内,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室内宽敞明亮,有空气消毒设备及专用的清扫用具。 2.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注射室各项规章制度,衣帽整洁,进行各种治疗前用皂

液、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严格执行手卫生。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4.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每日坚持湿式打扫,紫外线消毒一次,有记录。 5.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原则执行。 流产室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人流室内须穿工作衣,在指定地点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除相关工作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入内。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定时通风换气。每晨进行湿式清洁,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分区使用,标记明显,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悬挂凉干备用。每周全面大扫除一次。要求达到环境整齐、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 3.每次手术结束后应进行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手术后及时清洁手术床、器械台、地面等。当物体表面和地面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液等污染时需消毒。消毒方法: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作用30分钟,消毒后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4.室内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有消毒记录。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5.工作人员术前按外科手要求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技术。 6.手术器械、物品一用一灭菌,确保灭菌合格率100%。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带。 7.做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去污,密闭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试行)》(2002年7月)的要求,为确保内镜诊治安全有效,对医院内镜检查治疗的消毒方法作如下规定。 1.内镜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1)必须灭菌的内镜及其附件腹腔镜等进入人体无菌部位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的内镜(术中内镜),以及进入破损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2)必须消毒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子母镜、喉镜等。 (3)内镜消毒与灭菌方法内镜的消毒与灭菌应首选物理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消毒法。 (4)压力蒸汽灭菌121℃作用20~30min,用于金属直肠镜与直接金属喉镜的灭菌(但灯泡与导线部分的消毒采用化学消毒方法)。 (5)环氧乙烷灭菌在环氧乙烷灭菌器内消毒6h(于55~60℃,环氧乙烷800mg/L,相对湿度60%~80%)。可用于各种内镜的消毒与灭菌。在空气中放置8h以上方可使用。 (6) 2%戊二醛浸泡消毒与灭菌消毒为10~20min;灭菌需10h。 (7)电解酸性离子水消毒1 050mV以上高氧化还原电位产生的离子水,在pH<2.7时,对细菌、病毒皆有杀灭作用,10min可杀灭芽胞。可用于消化道内镜的消毒。 (8)煮沸消毒煮沸20min,可用于金属内镜部分的消毒及某些内镜附件的消毒。 (9)其他消毒方法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剂和消毒器,具体用法见产品使用说明。 2.内镜室消毒的基本设置 (1)内镜检查应在内镜室中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应分室进行。对于检查数量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应在X线检查室进行,用于作ERCP的十二指肠镜更应严格消毒。 (2)应划分清洁区和检查区,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消毒室,检查区内配置内镜消毒专用槽(四槽:清洗槽、洗涤槽、消毒槽、冲洗槽),应使用含酶洁液洗涤。流动水洗涤是内镜消毒的重要措施之一,水洗流量应达到24L/min以上,并保持排水通畅。清洁区作为存放内镜及其附件用。镜房或储存柜内应每周清洁消毒1次。 (3)内镜清洗消毒槽本身也要进行清洗消毒,其方法为: ①清洗/洗涤槽:每日工作结束后用1 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60min;HBsAg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最新资料推荐------------------------------------------------------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 1/ 17

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最新资料推荐------------------------------------------------------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具备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 15m2。 2.每个诊疗区域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须符合手 3/ 17

消化内镜中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镜中心 临 床 技 术 操 作 规 范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 1.内镜数量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 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3.器械购置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4.其他器械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SOP》。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感染性疾病科格按照《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SOP》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SOP》进行设置管理。 3.按照《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和《医院消毒药械购置、验收、使用管理制度》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4.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所有诊疗物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5.抽出的药液放置不得超过2小时,各种溶媒开启后存放均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6.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更换2次,容器每灭菌2次。无菌器械保存液每更换1次,容器每灭菌2次。 7.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U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l-2次;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及空气定期细菌学监测,洁净手术室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学监测,要有记录。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识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病床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9.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特殊感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制度 (1)内镜室工作制度。 (2)疑难病会诊制度。 (3)内镜中心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4)仪器管理制度 1)仪器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 2)各种仪器出人、维修及报废必须做好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型号、维修原因及签名等。 3 )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后,必须及时向技师及上级汇报,不得隐瞒。 4)内镜中心计算机网络为储存内镜资料专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下载内镜资料。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病毒感染。 5)所有仪器登记,使用后认真保养,未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查保养。 (5)内镜中心急诊值班制度 1)负责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患者内镜检查及护理,白天术中、床边内镜。 2)听从协理医生或主诊医生安排,接到通知后及时赶到内镜中心。 3)急诊值班一周一轮,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 4)急诊值班期间如有事不能到位须提前告知并找人替换。 5)每天下班前准备好急诊所需物品、器械。 6)严格做好查对制度,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7 )患者资料正确输入电脑,收取费用。 8)使用后内镜及附件及时清洗、消毒。

(6)参观管理制度 1 )参观内镜中心经院或部门领导批示后,由中心负责人安排 2)参观人员听从安排,不得干扰内镜中心正常诊疗工作,不得大声喧哗。按照中心陪同人员安排的顺序进行,不得随意走动。 3)在检查室内有患者检查时,不得拍照。 4)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动用仪器设备。 5)陪同参观者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详细介绍内镜中心情况。 (7)消毒隔离制度要符合2004年卫生部内镜清洗与消毒规范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持通风良好。 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因条件限制的确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且其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手套、帽子等。 6)内镜与附件的数目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患者安全。 7)工作人员进行内镜操作时,每检查一位患者后更换手套并进行手消毒。 8)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9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消毒隔离制度 (2)

一、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无菌持物镊及缸每或4小时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时间。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布包装灭菌有效期一般为二周,梅雨季节性为7天。 5.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每周消毒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并签名。 6.冰箱每周消毒保养1次,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7.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8.病室每天通风换气2次,地面每日湿式除尘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监测1次;紫外线消毒有登记,灯管有强度监测,不合格及时更换,超过1000小时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识。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器械、被服、房间严格终末处理,敷料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12.医务人员及病人的脏被服应分开存放及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13.口腔科和放射科要求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所有诊疗器械必

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高危险性器械必须灭菌。 14.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呼吸器、雾化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15.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6.门诊化验单经消毒后才能发出。 17.门诊应设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监督检查: (1)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下开展工作,协助医院感染科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控制感染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培训,要有活动内容记录。(2)各科室应在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领导下完成规定的各项消毒灭菌检测工作,并按要求作好记录。 (3)各科消毒隔离制度上墙,对抽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有分析和改进措施,有“医院感染监测质量控制反馈表”。 (4)医院供应室、手术室、化验室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不少于四种标本,其中必须有空气、手、消毒液、物体表面监测项目。每季度接受区疾控中心进行卫生学监测。 (5)对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或暴发流行要及时报告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做好调查、分析、提出有效控制方案,若隐瞒不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中心基本管理制度 (1)内镜室工作制度。 (2)疑难病会诊制度。 (3)内镜中心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4)仪器管理制度 1)仪器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保证检查、治疗顺利进行。 2)各种仪器出人、维修及报废必须做好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型号、维修原因及签名等。 3)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或损坏后,必须及时向技师及上级汇报,不得隐瞒。 4)内镜中心计算机网络为储存内镜资料专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下载内镜资料。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病毒感染。 5)所有仪器登记,使用后认真保养,未使用的仪器定期检查保养。(5)内镜中心急诊值班制度 1)负责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患者内镜检查及护理,白天术中、床边内镜。 2)听从协理医生或主诊医生安排,接到通知后及时赶到内镜中心。3)急诊值班一周一轮,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 4)急诊值班期间如有事不能到位须提前告知并找人替换。 5)每天下班前准备好急诊所需物品、器械。 6)严格做好查对制度,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7)患者资料正确输入电脑,收取费用。 8)使用后内镜及附件及时清洗、消毒。 (6)参观管理制度 1)参观内镜中心经院或部门领导批示后,由中心负责人安排。 2)参观人员听从安排,不得干扰内镜中心正常诊疗工作,不得大声喧哗。按照中心陪同人员安排的顺序进行,不得随意走动。 3)在检查室内有患者检查时,不得拍照。 4)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动用仪器设备。 5)陪同参观者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详细介绍内镜中心情况。(7)消毒隔离制度要符合2004 年卫生部内镜清洗与消毒规范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持通风良好。 3)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因条件限制的确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且其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手套、帽子等。

内镜中心应急预案

内镜中心应急预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内镜中心应急预案 为及时、高效、顺畅地处理好消化内镜中心突发事件,协调组织人员及设备,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制定消化内镜中心应急预案,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预案,明确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任务。 (一)心搏骤停的应急预案(图7-6-1) (1)患者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ECG显示:心室颤动,心电停止呈直线,心电机械分离。 (2)立即进行就地抢救,同时报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3)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 (4)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 (5)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 ●图7-6-1 心跳呼吸骤停及窒息的应急预案 (6)病情观察及记录。 (7)护送病房或ICU,做好转科交接。 (二)出血应急预案(图7-6-2) (1)紧急评估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频率和程度,若有气道阻塞,需清除气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心肺复苏。 (2)绝对卧床休息,头部立即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备好吸引器,及时吸出口腔内血液。 (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及氧饱和度。 (4)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建立大静脉通道,必要时建立多条静脉通道)。 (5)紧急配血、备血,输入血制品。

(6)备好抢救车及抢救药品。 (7)病情严重、呼吸困难者请麻醉医生行气管插管。 (8)备好注射及冲洗的止血药、注射针、止血夹、高频电及止血钳等,必要时备好透明帽。 (9)镇静,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图7-6-2 内镜诊疗术中大出血的应急预案 (三)穿孔的应急预案(图7-6-3) (1)高风险的操作内镜注气选用二氧化碳气体。 (2)操作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氧饱和度,以及有无皮下气肿。 (3)发生穿孔后立即停止当前的操作,止血夹夹闭创面。 (4)报告科室负责人。 (5)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营养及消炎药。 (6)吸尽腔内液体,少充气。

8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为医护人员执行护理操作提供消毒隔离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3.定义:消毒隔离是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是控制医院 感染关键之一。 4.权责: 4.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督查。 4.2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监督制度落实。 4.3全体医护人员落实和相互监督。 5.作业内容: 5.1 全体医护人员着装整齐(统一工作服、鞋、护士帽、长发必须戴头花及发不过肩),不 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院外公共场所。 5.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3 诊疗、换药、护理、处置等工作前后,用皂液流水洗手2~3分钟,按“七步洗手法” 搓手15 秒以上。晨间护理、测量体温、治疗、护理间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接触传染患者后应严格消毒清洁手2 分钟;接触或疑有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清洁双手。 5.4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 须达到消毒要求。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一床一巾湿式扫床,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湿擦,吸氧湿化瓶及管道每人使用一套,湿化液每天更换,待该病人使用结束浸泡消毒处理,体温表每病人一支,每次测量时护士予75%酒精棉签擦拭消毒,待病人出院后送患者带回。 5.5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每次静 脉采血均戴手套,一人一更换。治疗车及治疗台面一用一擦拭(75%酒精)。止血带一用一消毒。 5.6 无菌物品必须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根据季节为7-10 天。所有 无菌包存放以左进右出为原则,专人专班次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期和质量,无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应重新按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