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探究一(八上学案)

综合探究一(八上学案)

综合探究一(八上学案)
综合探究一(八上学案)

综合探究一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早期文明的区域:对比分析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所在的位置及诞生时间。

2.过程与方法: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从文字、工程、城市、国家机构与制度及文化上进行深入对比。

3.探究文明繁荣的原因:从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科学技术、制度的变化等角度探究文明繁荣的原因。

【学习重点】对比分析古代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所在的位置及诞生时间

【学习难点】辨识早期文明的异同:从文字、工程、城市、国家机构与制度及文化上进行深入对比。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9)完成:

1.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2.早期文明的诞生

3.早期文明的异同

文字生产力、大型

工程城市国家机构与

制度

文化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中国(夏商周)西方(古希腊、罗马)古代文明名称周边的河流、海洋名称文明诞生的大致时间

A B C D E

(二)合作探究

造就这种东西文明双峰并峙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结合课本师生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

(四)当堂测试

1、下列地区出现奴隶制小国或城邦的先后顺序是()

①两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尼罗河流域④黄河流域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2、下列考古发现可以证明我国迈入文明时代的有()

①北京人生活过的洞穴里发现厚厚的灰烬堆

②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象征权力的玉器

③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宫殿

④河南安阳出土的刻有甲骨文的龟甲碎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合理的解释是()

A.这是历史的巧合

B.大河流域有许多城市

C.大河流域自然环境比较适宜人类居住与生产

D.大河流域降水比较充沛

4、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征有()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附近

②都曾经是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大帝国

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④土地肥沃,以农业经济为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有()

①农耕、畜牧业的产生②文字的发明③定居生活的实现④国家的产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七天一星期制度源自()

A.两河流域的先民

B.尼罗河流域的先民

C.恒河流域的先民

D.印度河流域的先民

7、下列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古希腊文明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②没有奴隶劳动,就不可能有高度发展的古希腊文明

③在古希腊,人人充分享有自由、平等和快乐

④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推动其文明高度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上述三幅图片展示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几种文字,其中图一是____文字,图二是____文字,分别发源于____流域和____流域。

(2)请你对图中的这一文字作一简单解说。

(3)用一句话概括人类创造发明文字的重要意义。

三、总结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Word版,28份,)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屠格涅夫及相关文学常识,扎实掌握“濡湿、铿锵、颤抖、头晕目眩” 等重点词语。掌握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朗读和分析,欣赏 文中优美的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让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 活中的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一课时 I教材助读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严密,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的回味。代表作有 《父与子》《前夜》《猎人笔记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猎人笔记》是他的 成名作品,《树林和草原》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一、整体感知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朗读的基本要求: ⑴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⑵态度要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⑶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出喜爱之情。 2. 找出你喜欢的句段,反复品味,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3通过朗读,你认为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哪两个地方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4.再次诵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其特点的语句,概括地填到下列表格内。

n预习自测 1. 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濡湿()苦艾() 养麦()轧轧()铿锵()() 蔓草()榛树() 清澈()朦胧()()青苔() 穹窿()贪婪() 草垛()头晕目眩( ) 2. 给下面的多音字主要并组词。 颤:读 _________ 音时,可组词 _________。读___________ 时可组词_________ 。 3. 选词填空。 ⑴蕴蓄蕴藏 夜里________ 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点拨: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蓄积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的意思。主要区别:“蕴蓄” 一般指抽象的事物,“蕴藏”既可以指抽象事物,也可以指具体事物。) ⑵疲倦疲乏 你背上枪,不顾 _______ ,迅速地走着…… (点拨:都是形容词,都有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的意思。主要区别:“疲 倦”侧重精神感受,“疲乏”着重指体力缺乏,如“身体非常疲乏”。) 我的疑问:请你将预先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 老师和同学们探究解决。 第二课时 「学始于軀一^思考’我牧获 1. 作者是如何将自然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的? 2. 该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 3. 文章第四段用那么多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II质艇探充一质疑解疑合作探咒 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 可是眼看着黄昏来临了。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蔽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落下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 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 提示:这里的景物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 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水底升 起。 提示:你能体味出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吗?

八年级上册学案参考答案(全套)

八年级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一) 二、预习检测: 1.150 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2.水中生活陆地生活空中生活 3.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4.鳞片鳃尾部的摆动鳍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2.(1)鱼通过躯干部、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进行游泳; (2)动力:躯干部、尾部的摆动平衡: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方向:尾鳍 3.(1)交替张开闭合(2)水由鱼的口流入鳃, 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3)鱼鳃鲜红, 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多片鳃组成且鳃丝既多又细. 当鱼离开水时, 鳃丝则相互粘结在一起, 几片鳃相互覆盖, 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加上空气干燥, 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 就会窒息而死亡. 4.生活在水中, 体表被有鳞片,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六、课堂反馈检测: 1D;2C;3B;4D;5B;6D;7C; 8.无脊椎游泳 9.①口鳃有(或发生)氧气二氧化碳②交替开闭 10.展开扩大黏结减少 §5.1.1水中生活的动物(二) 二、预习检测:(略) 三、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①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 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②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 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③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 它们体表有甲. 2.各种水生动物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3.人类活动正在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如: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冲进水体等等. 所以我们要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活动的场所, 工厂和生活污染物要净化后再排放, 尽量少使农药和化肥, 应该用生物防治害虫和施用农家肥等等. 六、课堂反馈检测: 1C;2B;3B;4B;5A;6C; 7.1)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 2)⑤⑤①②③④ 8.腔肠动物:海蜇甲壳动物:虾鱼类:鲤鱼、海马软体动物:乌贼、章鱼 爬行动物:乌龟哺乳动物:鲸鱼 §5.1.2 陆地生活的动物(一) 二、预习检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全册)

八上生物导学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年级:八年级班级:姓名: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 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其中大多数生活在 中,例如、、、等;少数生活在中,例如。 2. 水螅的生活在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用于和。 3. 水螅体形呈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 种刺激、捕食和进行。 4. 水螅身体由和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 成的腔叫;外胚层上的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部位尤其多。学习目标: 1. 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 学习难点: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动物),属于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吃进去 要特征。 的食物在内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排出,因为它 无。 反思与补充:7、涡虫的身体呈对称,也称对称。除涡虫外还 有、和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器官,靠在人和 动物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 9.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体表有细胞, 有无。 10.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背腹, 有无。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 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 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保护腔肠动物? 5. 涡虫是怎样捕食的? 6.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将鱼不煮熟就吃,这样不安全,为什么? 7. 消灭血吸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8. 大多数扁形动物属于寄生虫,对人和动物都有危害,为什么人类仍 然不要轻易使它灭绝? 检测案 1. 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 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2. 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 .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 C .发达的肌肉 D .口的吞噬 3. 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进行()生殖。 A.有性B.分裂 C .出芽D.孢子 4. 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 , 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 ) 。 A. 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 游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 送入口中 5. 涡虫排出食物残渣是通过()。 A.肛门B.口C.胞肛 D.细胞膜 6. 水螅的体壁是由 ________和 ________两层细胞构成的。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 ________它与 ________相通。 7. 涡虫背腹,体形像一片柳叶。身体前端呈各有一个耳状突起, 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 明暗。______形 ,两侧可以辨别光线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导学案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学习目标】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学习重点】 公民应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活动过程】 活动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12页,思考问题: 1、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活动二:参与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13-14页和31页第1段,思考问题: 2、【了解】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3、【归纳】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重要内容的区别。 活动三: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请阅读课本第31-33页,思考下列问题: 4、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有哪些?

5、公民怎样做到有序(正确/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 6、公民为什么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 1.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实际活动可能有()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 ③参加共青团的活动④参加选举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维护国家利益④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增强公民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C.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与作用 4.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的是() A.是否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B.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C.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是否经过国家机关的同意 5.【2013·浙江卷】2012年6月,中组部举办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上投票活动,短短十天收到的选票就超过4300万张。这表明() ①我国民众对政治参与具有巨大热情②我国政治越来越走向娱乐化大众化 ③网络是一种扩大政治民主的新载体④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探究: 6.【2013·北京】为了保护和节约水资源,某校学生会正在草拟倡议书,向同学们征集倡议。结合《政治生活》中关于公民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两条倡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倡议书(草稿)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北京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但在生产生活中,有些人节水意思匮乏,有的企业直接排放生产污水,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倡导建设节水型城市。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我们向全校同学倡议:倡议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向所在社区和学校提出节水建议。 理论依据:公民依法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 倡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倡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倡议二:自觉节约用水,如注意拧紧水龙头等。 理论依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倡议三:对破坏水资源(或不合理用水)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 理论依据: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答出其他倡议及其理论依据,如倡议参与水价制定、积极建言献策, 理论依据为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等,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_(全册有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 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 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 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 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 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 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 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 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8、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思考: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有什么异同?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小结。 三、巩固反馈 1、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她灿烂的文化中,汉字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请写出几个是轴对称的汉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奥运会五环图案有下列各说法:①它不是轴对称图形;②它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2课时)学案

综合探究二导学案(第2课时) 备课人:沈桃林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能说出低、中、高纬度和五带的划分; 2、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能运用经度计算时差; 4、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或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难点:计算时差。 【课前预习】 1、观察课本P55 图2-58,完成下表: 2、观察课本P55 图2-59,完成下表: 3、中国的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来看);(东、西半球来看)。 4、中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大部分位于。(A.热带 B.温带 C.寒带) 5、计算时差:中国最西端的经度为73o E,最东端的经度为135o E,东西跨经度度,根据经度相差15度,时间即相差1小时来计算,中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的时间大约相差 小时。 【课堂练习】 1、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一个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 A.20°W,纬度0°B.160°E,纬度0° C.180°E,90°N D.经度0°,90°S 2、读甲乙地理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地经纬度判读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 B.甲地是120o W,50o N C. 甲地是120o E,50o N D.乙地是120o E,40o N (2)关于甲、乙两地相对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北方 B.乙地位于甲地的正北方 C. 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 D.甲乙的相对位置无法判断 3、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点经度为,纬度为,B点经度为,纬度为。(2)从高、中、低纬看,A点位于纬度,B点位于纬度。 (3)从温度带来看,A点位于带,B点位于带。 (4)A点在B点的方向。 【教师个性化设计】 【学后反思】

《春》导学案

11《春》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②理清思路,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名诗词。 【自主学习案】 一.朗读指导 ①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理由。 2.你最喜欢“春”的哪一幅画面?说说理由。 二.知识链接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三.基础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鸟巢.蓑.衣嘹.亮应和.薄.烟黄晕. 水涨.捉迷藏. 2.解释词语 酝酿: 应和: 卖弄: 欣欣然: 呼朋引伴: 宛转: 花枝招展: 【课堂探究案】 【合作研讨·文本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天的?请分别给每幅画面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4.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5.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请将自己搜集的写春天的诗文写下来。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

12.《为人民服务》导学案学习人:课题:时间: 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剥削、兴旺、哀思、炊事员、精 兵简政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 绕中心论点论述的(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难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1、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实践论》等等。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2、时代背景 ①张思德生平: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是个孤儿。苦难的生活,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1933年10月第一个报名参加仪陇县的少先队,后加入红军,在战斗中立过功,因在战斗中浑身是胆,被战友们誉为“小老虎”。1935年5月跟随红军长征。1937年因伤病被编到警卫连,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调往延安,在中央警卫营任通讯班长。1942年10月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带领战士挖窑烧炭,窑洞即将完成塌方,他奋力救出战士,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他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 ②写作背景 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数学导学案八年级备课组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1)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 2、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熟练 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P2-3页,完成下列要求: 1、理解并背诵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注意全等中对应点位置的书写。 3、理解并记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三、展示容: 1、________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____。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 2、能够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__、__、__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4、______叫做对应顶点。_______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_相等。 6、课本P4练习1、2 7、如图1,△ABC ≌△DEF ,对应顶点是______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7

8、如图2,△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图3,△ABN≌△ACM,∠B=∠C,AC=AB,则BN=____,∠BAN=______,_____=AN,_____= ∠AMC. 10 9 10、如图,△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 和∠BCE相等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19登勃朗峰 导学案 两套 (1)

19 登勃朗峰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其作品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喜剧的情节和智慧、幽默。 而从《登勃朗峰》这篇游记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2.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米,它是西欧的最高峰。 【自主学习】 1.标注字音 翌()日隧()道俯瞰()穹()顶 巍峨()皑皑()蔓()延颠簸() 沟壑()旷()野纷至沓()来 2.解释下列词语 翌日: 巉峻: 拾级: 霓裳羽衣: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游记,请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 【第一部分(第1段)】 写作者徒步前往勃朗峰时在路上的所见所想。 【第二部分(2—6段)】 写作者抵达阿冉提村前看到的勃朗峰变幻的美景。 【第三部分(7—11段)】 写作者前往沙蒙尼途中偶遇的奇人奇事。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所见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3.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4.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分析? 【拓展延伸】 品析文章语言 (1)“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提示: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象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2)“眼前的绚丽景色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价值会是多少呢?”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提示: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又是虚幻的短暂的。 19. 登勃朗峰 【学习目标】

八年级上学案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案 课题:Unit 2 Topic 3 Section A 黄有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hurry, hurry up, question, go ahead, spread, among, prevent, all the time, keep away (from) 2. Go on learning the modal verbs should and must: (1)What should we do to prevent it? (2)We should keep our rooms clean. (3)—Must we do exercise to prevent the flu? —Yes, we must./No, we don’t have to./No, we needn’t. 3. Asking for and giving advice. 4. Talk about how to prevent the flu: (1)We should exercise often to build us up. (2)We should wash our hands and change our clothes often. Ⅱ.Learning process 学习过程 (一):1.课前预习课本 2.自读课本,找出新词,新句型。 3.详细讲解 (二)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1. T: Suppose the flu spreads quickly among people these days. What should we do to prevent it? (教师出示开窗通风的图片。) Ss: We should keep the air fresh. T: Yes, we should keep the air fresh all the time. (板书并让学生掌握。) all the time (教师出示一幅画有拥挤人群的图片。) T: If the flu spreads, is it right to go to crowded places? Ss: No, we had better not go to crowded places.(引导学生回答。) T: Yes, we should keep away from crowded places. (板书并要求掌握短语,理解生词。) crowded, keep away(from) 2.T: Look at the picture in 1a. Kangkang is watching TV. On TV, a journalist is interviewing his father.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Let’s listen to 1a. (板书,并让学生理解。) journalist T: Now,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1)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How much advice does Dr. Li give in the dialog?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明确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能正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能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新课导学: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阅读课本第1至3页,回答以下问题: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条线段连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表示法(如图1)三角形ABC可表示为:; (3)ΔABC的顶点分别为A、、; (3)ΔABC的内角分别为∠ABC,,; (4)Δ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或,、; (5)顶点A的对边是,顶点B的对边分别是,顶点C的对边分别是。 三角形的分类: (1)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各有什么特点? (2)下图中,每个三角形的三边各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图形你认为三角形可以如何分类?试一试 ①按角分类: ②按边分类: (4)在等腰三角形中,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两

第1题 腰的夹角叫做 , 叫做底角。 (5)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底边和腰 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问题1:如图,现有三块地,问从A 地到B 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的距离最近?请将你的设计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3)阅读课本第3页,填写:三角形两边的和 (4)用式子表示:BC + AC AB (填上“> ”或“ < ” ) ① BC + AB AC (填上“> ”或“ < ” ) ② AB + AC BC (填上“> ”或“ < ” ) ③ 4、例题:用一条长为18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解:设底边长为xcm ,则腰长是 cm 因为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所以: 所以x= cm 答: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 、 、 课堂练习: A 组 1.①图中有 个三角形,分别为 ②△ABC 的三个顶点是 、 、 ; 三个内角是 、 、 ; 三条边是 、 、 ; 2、如图中有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3.判断下列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B 地 A 地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编写意图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 ◆导学案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进入有路径,似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路径不平坦,有台阶。 ◆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二、导学案编制原则 1、高效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四个符合:一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二要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三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四要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2、导学案的编制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问题设置有层次性,切实引领学生的自学、讨论、思考,防止简单化、习题化。 三、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概括地讲,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四个基本统一”,即: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格式。 1、统一基本设计程序。通常,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研究下一周的导学案,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并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课前个人“复备” (形成“个案”)——课中“续备” (形成“续案”)——课后“补备”(形成“补案”)。基本要求为: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原则上每课一案,先个人“初备”,再返回学科组“群议”,形成“共案”,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补备)。 2、统一基本设计要素。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要素,受高效课堂课型的一定影响,在共性中寓于个性。课型一般有综合课型、自学课型、展示课型、反馈课型及其他组合课型。关于这一点在前面“分层设计学习程序”部分已做了扼要说明。这里重点关注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综合课课型设计要素。通常综合课型导学案设计包括以下要素:(1)学情调查;(2)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重难点预测; (5)知识链接;(6)自主学习;(7)合作探究;(8)整理学案;(9)达标测评;⑽.反思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全册 备注:本文档包括整册书10个单元的导学案,环节齐全,思路清晰,练习到位,是教师备课的助手,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必备资料! Unit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A) 课时:第1-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谈论过去的事 2.学会谈论节假日的活动 学习重点: 1.一般过去时的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回答和特殊疑问句 学习难点: 熟练使用本单元重点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一、课前尝试: (一)写出下列动词的单三,现在分词和过去式(go goes going went) 1.be _____ ______ _____ 2.study _____ ______ _____ 3.watch _____ ______ _____ 4.eat _____ ______ _____ 5.have _____ ______ _____ 6.sit _____ ______ _____ 7.see _____ ______ 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5e11001507.html,e _____ ______ _____ (二)词汇知识先知道: 1.dear(同义词)________ 2.guide(名词)_____ _ 3. friendly(反义词)_______ 4.friendly (名词)_____ 5.activity(复数)__ 6.dislike (反义词) ____ 7.like(反义词)_____ 8.decide(名词)___________ 9.make(过去式)____ 10.building(动词) ________ 11.visit(名词)____________ 12.go(过去式)______ 13.wait (名词) ___________ 14.difference(形容词)____ 15.cry(现在分词)___ (三) 短语互译: 1.呆在家里__________ 2.由于__________ 3.看望我叔叔_________ 4.去夏令营___________ 5.去爬山________ 6.去海滩__________ 二、课堂探究

登勃朗峰导学案

登勃朗峰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理清本篇游记的游人行踪。 2.能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美和风格美。 3.能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愉悦之情。 【学习重难点】 1.能理清本篇游记的游人行踪。 2.能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美和风格美。 3.能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愉悦之情。 【学习过程】 一、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 2.作家作品。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雇.()翌.日()陡峭.()隧.道() 俯瞰.()巉.峻()穹.顶()巍.峨()

皑.皑()妩媚 ..()颠簸.()沟壑.()打嗝.()纷至沓.来() 2.解释词语。 轻歌曼舞: 瞬息万变: 名副其实: 纷至沓来: 3.朗读课文,根据文中的写景状物部分和叙述奇人异事部分,把文章划分为两个层次。 4.我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浏览课文,找出本篇游记的游踪线索。 马蒂尼——黑首——()——勃朗峰高地——河谷——()——阿冉提 2.品读第4、5自然段,找出作者在描绘勃朗峰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标注出来,并分析其作用。体会马克·吐温游记语言的形象美。 3.在勃朗峰上,作者由眼前不断变幻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二)综合探究。 1.细读课文7-9自然段,体会作者在叙述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时,蕴涵淡淡的幽默的语句,并稍作品味。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80页)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80页) 1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 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 4、常识填空: 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 第二则: 学习研讨 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拓展学习 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在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用横线画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并回答:导语交代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中用“风平浪静”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哪些词语描述了我军的“英勇”和“英雄式的战斗”?请在文中勾画出来。 (4)从结构看,这篇新闻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部分。 厦门拟到墨西哥办中医学院 厦门市中医院有望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在该市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 记者昨日获悉,目前墨西哥方面已正式邀请厦门市政府与医院代表到墨西哥进行市场调研与合作考察。 据悉,由厦门中医院与瓜达拉哈拉市合作,开办中医学院和中医医疗保健机构事宜,是由美国永嘉公司董事长黄永平先生提议并出资的,目的是宏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扩大厦门市与瓜达拉哈拉市两个友好城市的医学交流。 11、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一课一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