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陈婷婷一杨建昌?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通讯联系人,EGm a i l:j c y a n g@y z u.e d u.c n)

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B i o c h e m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i n

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f o r H i g h Y i e l d a n d H i g h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e dR i c e

C H E N T i n gGt i n g,Y A N G J i a nGc h a n g?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r o p G e n e t i c s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y o f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C o l l e g e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Y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g z h o u 225009,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EGm a i l:j c y a n g@y z u.e d u.c n)

C H E N T i n g t i n g,Y A N GJ i a n c h a n g.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s i n t h e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b i o c h e m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i n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h i g h y i e l da n d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e d r i c e.C h i n JR i c eS c i,2014,28(1):103G110.

A b s t r a c t:T h ew a t e r c r i s i s i s t h r e a t e n i n g r i c e 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 a n d f o o ds e c u r i t y i n t h ew o r l d.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t i s t sh a v e

d e v e l o p e da v a r i e t y o f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s y s t e m s i no r d e r t od e a lw i t hw a t e r s h o r t a g e s

m e a n w h i l e t oi n c r e a s ef o o d p r o d u c t i o n.T h i s p a p e rr e v i e w e dd o m i n a n t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a p p l i e di n

t r a n s p l a n t e d 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s u mm a r i z e dt h e i r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b i o c h e m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f o r r i c e g r o w t h,h o r m o n e s, a n da c t i v i t i e s o f k e y e n z y m e s i n v o l v e d i ns u c r o s eGt oGs t a r c hc o n v e r s i o n.T h e p r o b l e m s e x i s t e d i n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h i g hGy i e l d i n g a n dh i g hGe f f i c i e n c y o f r i c e a n d r e s e a r c h p r o s p e c t s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a n dd i s c u s s e d.

K e y w o r d s:r i c e;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h i g h y i e l da n dh i g he f f i c i e n c y;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b i o c h e m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

陈婷婷,杨建昌.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中国水稻科学,2014,28(1):103G110.摘一要:水资源匮乏威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和增加粮食产量,农业科学家开发了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和生产体系.本文综述了当前移栽水稻生产上主要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并从水稻生长二激素二蔗糖G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等方面阐述了其生理生化机制,提出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关键词:水稻;节水灌溉;高产高效;生理生化机理

中图分类号:Q945 17;S511 07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1G7216(2014)01G0103G08

一一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约30亿人口提供了35%~60%的饮食热量,也是用水量最大的作物[1].据统计,水稻灌溉面积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75%,灌溉水量约占亚洲农业用水的80%[2G3].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二城镇和工业的发展二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用于作物灌溉的水资源愈来愈匮乏,严重威胁作物特别是水稻生产的发展[4G5].实施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干旱限制粮食生产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内外稻作科学工作者对水稻的需水供水规律二需水供水的形态生理指标二不同稻作制度下的灌溉模式和技术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创建了多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技术二间歇湿润灌溉技术二控制灌溉技术等[6G11].

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等影响不同,例如控制灌溉二调亏灌溉等虽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是产量却有所下降[12G16].如何在水资源减少投入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水稻产量甚至进一步提高产量,实现水分养分的高效利用,这是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研究水稻的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其节水增产机理,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实现水分养分的高效利用,推行节水型稻作和节水型农业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均有重大意义.本文概述了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

收稿日期:2013G04G07;修改稿收到日期:2013G05G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310611404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1641,31071360).301

中国水稻科学(C h i nJR i c eS c i),2014,28(1):103-110h t t p://w w w.r i c e s c i.c n

D O I:10.3969/j.i s s n.1001G7216.2014.01.015

生理生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的研究展望,旨在为水稻高产高效节水栽培和抗旱节水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一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

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传统的水稻生长在其全生育期内保持灌溉水层[3].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是不同的,且长期淹水条件下根层土壤环境发生恶化,不利于水稻根系发育,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导致化肥和水的流失,造成资源浪费[17G19].

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根据水稻自身各生育期需水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用水,但同时又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水稻高产和水分养分的高效利用目标的一种灌溉技术.它的特征是水稻返青后整个生长期间稻田土壤表层间隙有浅水层,这样不仅节约灌溉用水,而且能增加产量,还可以减少土壤和水资源污染,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减少病虫害,增强区域水分平衡[20G21].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南部地区就出现了水稻节水灌溉,最近几年来,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水稻生产实践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节水灌溉技术.

1.1一通气稻栽培

通气稻栽培(a e r o b i cr i c es y s t e m)是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 R R I)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利用抗旱性较强的通气稻品种,生长在没有积水的土壤透气条件下,通过雨养或少量灌溉,获得较高的产量并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22G23].通气稻由旱稻演化而来,但与旱稻不同的是,通气稻系统需要特殊的通气稻品种并补充水分灌溉,才能获得高产[3,24].

通气稻栽培已在巴西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示范和应用[25G26].通气稻系统减少了整田期需水,减少了渗漏二渗透和蒸发,从而最大地减少水分投入并提高水分生产率.另外,通气稻也减少了劳动力输入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在通气稻栽培中,水稻可以用干的种子直接播种或移栽,并在整个生长季节使土壤保持通气有氧.通气稻品种相对于传统的高地水稻品种而言,比较适应于干旱土壤并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27].然而,如连续进行通气稻栽培,会使病害加重,产量下降,稻米食味性变差,这限制了通气稻技术的广泛采用[16,28].

1.2一水稻强化栽培

水稻强化栽培(s y s t e m o f r i c e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 S R I)最初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H e n r i d eL a u l a n i e 提出的[29].S R I基于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包括施用有机肥二小苗移栽二稀植二人工除草二生育前期间隙湿润灌溉等[30G32].由于S R I生产投入低,节约水资源,增产增收,已被南亚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所采用.

在21世纪初,S R I受到广泛关注.U p h o f f 等[33]报道,在马达加斯加采用S R I管理能获得超过当地常规水稻栽培2~3倍的产量.R a f a r a l a h y[34]报道,马达加斯加高地采用S R I能获得高于15t/ h m2甚至20t/h m2的产量.然而S h e e h y等[35G37]对这些报道的S R I产量提出质疑,认为S R I产量高得离奇,怀疑S R I措施的效用二实验设计以及出版机构的真实性.S R I采用间歇灌溉会减少用水,但施用有机肥和人工除草等高人工投入及小苗移栽和间隙湿润灌溉等农艺技术的高要求限制了S R I在水稻生产上的广泛应用[38G41].

1.3一覆盖旱种

水稻覆盖旱种(n o nGf l o o d e d 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Gt i o n)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水新技术[42G43].水稻覆盖旱种,就是利用地膜或者稻秸秆二麦秸秆覆盖,进行旱种旱管,以降雨灌溉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灌溉的一种节水栽培方法[44G45].这一技术在缺水稻区或灌溉条件较差的旱地二丘陵山区及高沙土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6].在以稻麦轮作为主的长江流域,由于麦收与栽植水稻的间隙较短二麦秸秆处理费工等问题,农民往往将大量的麦秸秆付之一炬,这不仅浪费资源二污染环境,而且对土壤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47G48].利用麦秸秆进行覆盖旱种,不仅可以解决麦秸秆的有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提高养分资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有关覆膜旱种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研究结果不一致.F a n 等[49]二L i u等[50]和T a o等[51]报道,覆膜旱种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保持水分养分,抑制杂草生长,较传统水层灌溉产量增加,而覆草旱种则使产量下降.但是,塑料薄膜的使用耗财耗力且污染环境.覆草旱种实现秸秆的再利用,在温度不是限制因子的缺水稻区或有发生季节性干旱的稻区可以应用该技

401中国水稻科学(C h i nJR i c eS c i)一第28卷第1期(2014年1月)

术.X u等[52G55]认为,在南方,覆膜旱种会过高地提高土壤温度和冠层温度,进而降低产量和品质;覆草旱种则使稻株光合速率增加二根系活力和籽粒蔗糖G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增强,因而产量不会显著下降.但覆草旱种需要加大人工的投入,移栽的花工时多,因而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1.4一饱和土壤灌溉

饱和土壤灌溉(s o i l s a t u r a t e d i r r i g a t i o n)是在作物生长期进行无水层灌溉,保持土壤耕层水分饱和状态的节水灌溉技术[55].该节水灌溉技术早期应用在半干旱热带的澳大利亚大豆生产体系中,获得了较好的节水增效效应[56G57].饱和土壤灌溉,由于减少积水层带来的的压力从而减少稻田渗漏和渗透,节水量也因土壤类型和地下水位而异.据报道,饱和土壤灌溉能显著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叶片中氮素,在节水的同时产量不会显著下降[58].开沟作畦也是饱和土壤灌溉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59].但饱和土壤灌溉在实践中应用困难,它需要每天或者每隔一天补充灌溉以保持土壤水分,灌溉的频率过高.

1.5一干湿交替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a l t e r n a t e w e t t i n g a n dd r y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AWD)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60G62].所谓干湿交替灌溉(AWD),是指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在一段时间里保持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不严重干裂时再灌水二再落干二再灌水,如此循环[63G65].AWD有明显的节水效果,较多的研究表明,AWD可较水层灌溉或其他节水灌溉技术显著增产,但也有报道AWD可造成减产[63G65].这可能与各地的气候条件二土壤理化性质二土壤落干程度等有关[66G67].

目前,国内外对AWD的水稻产量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结果[62G67].下文以AWD为主要内容,概述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和产量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理.

2一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

2.1一节水灌溉与水稻生长发育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器官,也是植株蒸腾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在正常情况下,叶面积指数在水稻营养生长末期达到最大.受水分胁迫时,叶片细胞的扩张和分化受到抑制,叶片生长减慢[68].Y a n g 等[55]研究表明,AWD能降低最高分蘖数和水稻总叶面积,而对有效分蘖数和有效叶面积没有显著影响.这就有效减少了冗余的营养生长,改善了稻株冠层结构.AWD在土壤落干期不会显著降低叶片光合速率,复水后则可以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55].

根系是固定植物二吸收养分水分二合成氨基酸和激素等的器官,与地上部保持着一定的形态与机能的平衡.在AWD条件下,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为水稻根系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研究表明,与水层灌溉相比,AWD的水稻根系层深度增加了10~20c m,总根数和白根数均增加了20%以上,复水后根系活力显著增强[69].AWD的水稻根系衰老慢,特别是在生长后期能够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较好地缓解了高产与根系早衰之间的矛盾[70].2.2一节水灌溉与水稻抗逆生理性状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防御活性氧毒害的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二过氧化氢酶(C A T)二过氧化物酶(P O D)等是细胞抵御活性氧伤害的重要保护酶类,它们在清除超氧自由基二过氧化氢和过氧化物(丙二醛)以及阻止或减少羟基自由基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71].另外,可溶性糖二游离氨基酸是细胞质中参与渗透调节的重要有机溶质,它们可以维持胞内酶的结构,减少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是逆境条件下植物抗逆性的重要调节基础[72].

张自常等[73]研究表明,与传统水层灌溉相比, AWD条件下P O D二C A T二S O D活性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变化.表明AWD条件下水稻能及时适应环境,使剑叶P O D二S O D和C A T等酶活力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有利于清除自由基,降低质膜过氧化水平,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对膜的伤害.徐芬芬等[74]观察到,在AWD条件下,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渗透调节能力增强;在土壤落干期不会显著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但复水后水稻表现出补偿性生长效应,物质生产明显增加.这是在AWD灌溉条件下水稻高产节水的重要生理原因.2.3一节水灌溉与水稻内源激素变化

细胞分裂素(C T K)是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包括细胞分裂二叶绿体形成二芽和根的分化二茎端分生组织的发生和生长二逆境忍耐和器官衰老的一类植

501

陈婷婷等: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图1一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

F i g.1.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n db i o c h e m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i n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h i g h y i e l d a n dh i g h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r i c e.

物激素[75].水稻颖花中细胞分裂素(C T K)的水平与种子的形成密切相关[76].Y a n g等[77]报道, WM D复水期叶片中C T K水平提高会有利于源活力(叶片光合速率)增强,而籽粒中C T K含量升高,可以促进胚乳细胞分裂,调节碳同化物从源到库运输,从而促进籽粒灌浆提高产量.

脱落酸(A B A)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促进衰老的抑制性激素,近两年研究表明,水稻和小麦灌浆速率的增加与水分亏缺条件下谷物中A B A浓度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78G79].Y a n g等[55,79]报道,AWD能增加A B A在植株中的积累,A B A含量的增加可以减小气孔导度,减少蒸腾,但不会显著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A B A可以提高茎中蔗糖磷酸合酶活性和籽粒中蔗糖合酶(S u S)活性,促进营养组织中贮存同化物向籽粒调运,进而提高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率.2.4一节水灌溉与水稻灌浆期蔗糖G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

稻米的主要成分为胚乳,而胚乳细胞的充实物质主要是淀粉[80G81].籽粒灌浆充实的过程实际上是胚乳细胞中淀粉生物合成与累积的过程.源器官光合同化物以蔗糖的形式经韧皮部运输到籽粒,之后在一系列酶作用下形成淀粉[82].N a k a m u r a等[82]指出,水稻胚乳发育期参与籽粒碳代谢的酶有33种,但5种酶在碳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这些酶包括蔗糖合酶(S u S)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 G P)二淀粉合酶(S t S)二淀粉分支酶(S B E)和淀粉脱支酶(D B E).在灌浆期水稻和小麦籽粒中,这5种酶活性与籽粒灌浆速率和淀粉积累速率正相关[83].J i a n g等[84]和K a t o等[85]研究认为,水稻弱势粒粒重较低与其蔗糖G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低密切相关.Y a n g等[86]和Z h a n g等[87]报道,在AWD的复水期,籽粒中蔗糖G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弱势粒灌浆速率增大,进而提高了结实率二粒重和稻米品质.

综上,可将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简单概括如图1.

3一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3.1一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分子机理

水稻作为模式植物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之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一直走在其他作物的前列.其中,蛋白质组学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并成为功能基因组学时代的前

601中国水稻科学(C h i nJR i c eS c i)一第28卷第1期(2014年1月)

沿和热点[88].目前,水稻蛋白质组学主要集中在对各个器官或组织蛋白质的基本表达模式的研究,环境胁迫下水稻应答过程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和水稻亚细胞水平的蛋白质组研究等几个方面,有关节水灌溉条件下蛋白质组学和分子机理研究报道甚少[89G91].从蛋白质组学二基因表达二基因组学等方面深入研究在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可以获得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机理的新认识,对丰富和发展作物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3.2一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C O2)二甲烷(C H4)和氧化亚氮(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的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稻田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占有重要份量,而灌溉方式是影响稻田C H4二C O2和N2O排放的重要因子[18].目前,有关节水灌溉技术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虽有报道[92G94],但研究的数量少,结论也不一.深入研究节水灌溉模式对稻田C H4二C O2和N2O排放规律的影响,并对其温室效应进行评估,探索和推广稻田高产优质二节能减排技术,对保证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农业,控制全球变温具有重要意义.

3.3一肥水耦合对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作物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肥力二土壤水分状况和施肥量等有十分密切的交互作用.但国内外有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在节水灌溉条件下养分吸收特性以及优质二高产二高效的肥水管理耦合模型的系统研究甚少.以下内容需要深入研究:1)不同土壤水分或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特性,作物主要生育期对养分吸收的特性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2)不同土壤水分或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根系的分布与生长特性二根系的生理变化特性及其与植株水分二养分吸收的关系;3)不同土壤水分或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植株地上部生长发育特点,养分在植株体内的分配以及施肥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4)不同土壤水分或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氮二磷二钾肥的施用期和施肥量对植株养分吸收二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的利用效率;5)不同土壤水分或不同灌水量条件下水肥互作效应的耦合模型:优质二高产二高效的肥水管理模式和技术.

3.4一高产、优质与水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选用抗旱性强的品种或利用地膜覆盖等保墒节水技术可以达到高产与节水的目的.但是,大多数抗旱性品种,特别是旱稻品种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较差,地膜覆盖生产的稻米品质也存在稻米品质较差的问题[52,54].高产二优质与水分高效利用能否协调统一,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研究:1)作物水分吸收利用与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2)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3)高产二优质与水分高效利用协调统一的途径和技术.

3.5一高产节水灌溉的实用诊断指标

目前用于指导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指标有土壤形态水(田间持水量二饱和含水量二地下水埋深等)二土壤外观形态(表土的颜色和裂缝等)二植株形态(叶色二卷叶状况等)和植株生理状况(叶水势二叶片含水量二根系伤流量等).土壤形态水作指标受到土壤类型的局限,且难以精确地获得瞬时的土壤水分状况.以土壤外观形态和植株形态作指标,精确度较差.以植株生理状况作指标,测定的难度大.用土壤水势作指标可以克服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含水量不同的局限性,但需要测定土壤水势的仪器.用土壤水分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势,虽然方法较简单,但仍有较高的技术难度且易损坏,农民不易接受.建立一个适用性广二测定简易二诊断准确的高产节水灌溉指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一F a g e r i aN K.P l a n t t i s s u e t e s t f o r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o p t i m u m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u p t a k

e o

f n i t r o

g e n a t d i f f e r e n t g r o w t

h s t a g e s

i n l o wl a n d r i c e.C o m m u nS o i l S c iP l a n,2003,34:259G270.[2]一B o u m a nBA M.Ac o n c e p t u a l f r a m e w o r k f o r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c r o p w a t e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td i f f e r e n ts p a t i a ls c a l e s.A g r i c

S y s t,2007,93:43G60.

[3]一B o u m a nBA M,T u o n g TP.F i e l dw a t e rm a n a g e m e n t t o s a v e w a t e r a n di n c r e a s ei t s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i r r i g a t e dl o w l a n dr i c e.

A g r i cW a t e rM a n a g,2001,49:11G30.

[4]一B e l d e r P,S p i e r t z JHJ,B o u m a nBA M,e t a l.N i t r o g e n e c o nGo m y a n dw a t e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 l o w l a n d r i c e u n d e r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F i e l dC r o p sR e s,2005,93:169G185.[5]一B o r r e l lA,G a r s i d eA,F u k a i S.I m p r o v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o fw a t e r u s e f o r i r r i g a t e d r i c e i n a s e m iGa r i d t r o p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F i e l d

C r o p sR e s,1997,52:231G248

[6]一S i n g a n d h u p eRB,R a j p u tR K.R e s p o n s eo f r i c e t o i r r i g a t i o nGs c h e d u l e a n dn i t r o g e ni ns o d i cs o i l.I n d i a nJ A g r o n,1987,32:130G133.

[7]一R a m a s a m y S,B e r g eH F M T,P u r u s h o t h a m a nS.Y i e l d f o rGm a t i o n i n r i c e i n r e s p o n s e t o d r a i n a g e a n d n i t r o g e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F i e l dC r o p sR e s,1997,51:65G82.

[8]一O c k e r b y S E,F u k aS.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r i c e g r o w no n

701

陈婷婷等: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r a i s e db e d s w i t hc o n t i n u o u sf u r r o wi r r i g a t i o n.F i e l d C r o p s R e s,2001,69:215G226.

[9]一B o u m a nBA M,P e n g S,C a s t aňe d aAR,e t a l.Y i e l d a n dw aGt e r u s e o f i r r i g a t e d t r o p i c a l a e r o b i c r i c e s y s t e m s.A g r i cW a t e r

M a n a g,2005,74:87G105.

[10]L i u XJ,W a n g JC,L uS H,e ta l.E f f e c t so fn o nGf l o o d e d 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o n c r o py i e l d,n u t r i e n t u p t a k e a n dn u t r iG

e n t b a l a n c e i n r i c eGw h e a t c r o p p i n g s y s t e m s.F i e l dC r o p sR e s,

2003,83:297G311.

[11]T a oH,B r u e c kH,D i t t e r tK,e t a l.G r o w t ha n d y i e l d f o r m aGt i o nf o rr i c e(O r y z as a t i v a L.)i nt h e w a t e rGs a v i n gg r o u n d

c o v e r 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s y s t

e m(G C R P S).F i e l d C r o p s R e s,

2006,95:1G12.

[12]Z h a n g J,S u iX,L i B,e t a l.A n i m p r o v e dw a t e rG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f o rw i n t e rw h e a t

g r o w nu n d e r r e d u c e d i r r i g a t i o n.F i e l dC r o p s

R e s,1998,59:91G98.

[13]K a n g S,S h iW,Z h a n g J.A n i m p r o v e dw a t e rG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f o r m a i z e g r o w nu n d e rr e g u l a t e dd e f i c i ti r r i g a t i o n.F i e l d C r o p s R e s,2000,67:207G214.

[14]L i FS,Y u JM,N o n g M L,e t a l.P a r t i a l r o o tGz o n e i r r i g a t i o n

e n h a n c e d s o i l e n z y m ea c t i v i t i e sa n dw a t e ru s eo fm a i z e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r a t i o s o

f i n o r

g a n i c t o o r g a n i c n i t r o g e n f e r t i l i z e r s.A gG

r i cW a t e rM a n a g,2010,97:231G239.

[15]G r a t e r o l YE,E i s e n h a u e r DE,E l m o r eR W.A l t e r n a t eGf u r r o w

i r r i g a t i o n f o r s o y b e a n p r o d u c t i o n.A g r i cW a t e rM a n a g,1993,

24:133G145.

[16]Z h a n g J,Y a n g J.C r o py i e l da n dw a t e r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B a c o n M A.W a t e r 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i nP l a n tB i o l o g y.O x f o r d,U K:

B l a c k w e l l P u b l i s h i n g,2004:189G218.

[17]程建平.水稻节水栽培生理生态基础及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14G18.

[18]程大旺.水稻节水高效栽培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杭州:浙江大学,2001:10G13.

[19]L i Y H,B a r k e rR.I n c r e a s i n g w a t e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f o r p a d d y i r r iG

g a t i o n i nC h i n a.P a d d y W a t e rE n v i r o n,2004,2:187G193.[20]T a l p u rM A,J iC Y,J u n e j oSA,e t a l.Ar e v i e wo nt h ee nG

h a n c e m e n t o f 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p a d d y f i e l dw i t hm i n i m u mi nG

p u t o fw a t e r.A f rJA g r i cR e s,2011,6(33):6776G6779.[21]茆智.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工程科学,2002,7:8G16.

[22]S i n g hS,L a d h a JK,G u p t aR K,e t a l.W e e dm a n a g e m e n t i n

a e r o

b i cr i

c es y s t e m su n

d

e rv a r y i n g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m e t h o d s.

C r o p P r o t,2008,27:660G671.

[23]L a m p a y a nR M,B o u m a nBA M,d eD i o s JL,e t a l.Y i e l do f

a e r o

b i

c r i c e i nr a i n f e dl o w l a n

d so f t h eP h i l i p p i n

e sa sa

f f e c t e d

b y n i t r o g e n m a n a g e m e n ta n dr o ws p a

c i n g.F i e l dC r o p sR e s,

2010,116:165G174.

[24]L a f i t t eR H,C o u r t o i sB,A r r a u d e a u M.G e n e t i c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r i c e i n a e r o b i c s y s t e m s:P r o g r e s s f r o m y i e l d t o g e n e s.F i e l d

C r o p sR e s,2002,75:171G190.

[25]P i n h e i r oBDS,C a s t r oED M D,G u i m a r e s C M.S u s t a i n a b i l iG

t y a n d p r o f i t a b i l i t y o f a e r o b i c 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 i nB r a z i l.F i e l d

C r o p sR e s,2006,97:34G42.

[26]S a i t oK,L i n q u i s tB,A t l i nG N.R e s p o n s e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i m p r o v e d r i c e c u l t i v a r s t oNa n dPf e r t i l i z e r i nn o r t h e r nL a o s.

F i e l dC r o p sR e s,2006,96:216G223.

[27]A t l i nG N,L a f i t t eH R,T a oD,e t a l.D e v e l o p i n g r i c ec u l t iGv a r s f o rh i g hGf e r t i l i t y u p l a n ds y s t e m si nt h e A s i a nt r o p i c s.

F i e l dC r o p sR e s,2006,97:43G52.

[28]N i eLX,P e n g SB,C h e n M X,e t a l.A e r o b i c r i c e f o rw a t e rGs a v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e.A g r o nS u s t a i nD e v,2012,32:411G418.[29]S u r r i d g eC.T h e r i c e s q u a d.N a t u r e,2002,416:576G578.[30]U p h o f fN,K a s s a m A.Ac r i t i c a l a s s e s s m e n to fad e s ks t u d y

c o m p a r i n g c r o p p r o

d u c t i o n s y s t

e m s:T h e e x a m p l e o

f t h e s y sG

t e m o fr i c e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 v e r s u s b e s t m a n a g e m e n t p r a cGt i c e .F i e l dC r o p sR e s,2008,108:109G114.

[31]U p h o f fN,K a s s a m A.C a s eS t u d y:S y s t e mo f r i c e i n t e n s i f i c aGt i o n,f i n a l r e p o r t a g r i c u l t u r a l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 o r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S T O A p r o j e c t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 o r

d

e v e l oG

p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R o m e:F A O,2009:1G65.

[32]S t o o p W A,U p h o f fN,K a s s a m A.Ar e v i e w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r e s e a r c hr a i s e d b y t h es y s t e m o fr i c e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S R I)

f r o m M a d a

g a s c a r: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f o r i m p r o v i n g f a r m i n g s y sG

t e m s f o r r e s o u r c eGp o o r f a r m e r s.A g r i cS y s t,2002,71:249G274.

[33]U p h o f fN,R a n d r i a m i h a r i s o a.R e d u c i n g w a t e ru s e i n i r r i g a t e d 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w i t h t h eM a d a g a s c a r s y s t e mo f r i c e i n t e n s i f i c aGt i o n(S R I)//B o u m a nB A M.W a t e rGw i s eR i c eP r o d u c t i o n.L o sB a n o s,P h i l i p p i n e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 i c e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2002:151G166.

[34]R a f a r a l a h y S.A n N G O p e r s p e c t i v eo nS R Ia n d i t so r i g i n s i n M a d a g a s c a r//U p h o f fN.A s s e s s m e n to f t h eS y s t e m f o rR i c e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S R I).N e w Y o r k:C o r n e l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G

t u t e o f F o o d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2002:17G22.[35]S h e e h y JE,P e n g S,D o b e r m a n nA,e t a l.F a n t a s t i c y i e l d s i n t h es y s t e m s o fr i c e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F a c to rf a l l a c y?F i e l d

C r o p sR e s,2004,88:1G8.

[36]S i n c l a i rT R,C a s s m a nK G.A g r o n o m i cU F O s.F i e l dC r o p s R e s,2004,88:9G10.

[37]D o b e r m a n nA.Ac r i t i c a l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t h es y s t e m o f r i c e i nG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S R I).A g r i cS y s t,2004,79:261G281.[38]B a r r e t t CB,M o s e r C M,M c H u g hOV,e t a l.B e t t e r t e c h n o lGo g y,b e t t e r p l o t s,o rb e t t e rf a r m e r s?I d e n t i f y i n g c h a n g e s i n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r i s k a m o n g M a l a g a s y r i c e f a r m e r s.A mJA gGr i cE c o n,2004,86:869G888.

[39]L a t i fM A,I s l a m M R,A l iM Y,e t a l.V a l i d a t i o no f t h e s y sGt e mo f r i c e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S R I)i nB a n g l a d e s h.F i e l dC r o p s R e s,2005,93:281G292.

[40]T s u j i m o t oY,H o r i eT,R a n d r i a m i h a r y H,e t a l.S o i lm a n a g eGm e n t:T h e k e y f a c t o r s f o r h i g h e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 t h e f i e l d s u t iGl i z i n g t h es y s t e m o fr i c e i n t e n s i f i c a t i o n(S R I)i nt h ec e n t r a l

h i g h l a n do fM a d a g a s c a r.A g r i cS y s t,2009,100:61G71.

801中国水稻科学(C h i nJR i c eS c i)一第28卷第1期(2014年1月)

[41]H o r i eT,S h i r a i w aT,H o mm aK,e t a l.C a n y i e l d s o f l o w l a n d r i c e r e s u m et h ei n c r e a s e st h a ts h o w e di nt h e1980s?P l a n t P r o dS c i,2005,8:259G274.

[42]B e l d e r P,S p i e r t z JHJ,B o u m a nBA M,e t a l.N i t r o g e n e c o nGo m y a n dw a t e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 l o w l a n d r i c e u n d e r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F i e l dC r o p sR e s,2005,93:169G185.

[43]梁永超,胡锋,杨茂成,等.水稻覆膜旱作高产节水机理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99,32(1):26G32.

[44]F a n M S,L i uXJ,J i a n g RF,e t a l.C r o py i e l d s,i n t e r n a l n uGt r i e n t e f f i c i e n c y,a n dc h a n g e s i ns o i l p r o p e r t i e s i nr i c eGw h e a t r o t a t i o n s u n d e r n o nGf l o o d e d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P l a n tS o i l,2005,277:265G276.

[45]L uX,W uL,P a n g L,e t a l.E f f e c t so f p l a s t i c f i l m 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u n

d

e rn o nG

f l o o d e dc o n d i t i o no nr i c e q u a l i t y.JS c i

F o o dA g r i c,2007,87:334G339.

[46]黄义德,张自立,魏凤珍,等.水稻覆膜旱作的生态生理效应.应用生态学报,1999,10(3):305G308.

[47]刘天学,纪秀娥.焚烧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土壤,2003,35(4):347G348.

[48]M i u r a Y,K a n n a T.E m i s s i o n so ft r a c e g a s e s(C O2,C O,

C H4,a n d N2O)r e s u l t i n g f r o m r i c es t r a w b u r n i n g.S o i lS c i

P l a n tN u t r,1997,43:849G854.

[49]F a n M S,L uS H,J i a n g R F,e t a l.L o n gGt e r m n o nGf l o o d e d 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i n f l u e n c e sr i c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s o i lo rG

g a n i c c a r b o n.S o i lU s eM a n a g,2012,28(4):544G550.[50]L i uXJ,A i Y W,Z h a n g FS,e t a l.C r o p p r o d u c t i o n,n i t r o g e n r e c o v e r y a n dw a t e r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i n r i c eGw h e a t r o t a t i o n s a s a fG

f e c t e db y n o nGf l o o d e d 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N F M C).N u t r

C y c lA g r o e c o s y s,2005,71:289G299.

[51]T a oH,B r u e c kH,D i t t e r tK,e t a l.G r o w t ha n d y i e l d f o r m aGt i o nf o rr i c e(O r y z as a t i v a L.)i nt h e w a t e rGs a v i n gg r o u n d

c o v e r r i c e p r o

d u c t i o ns y s t

e m(G C R P S).F i e l d C r o p s R e s,

2006,95:1G12.

[52]X uG W,Z h a n g ZC,Z h a n g JH,e t a l.M u c h i m p r o v e dw a t e r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r i c e u n d e r n o nGf l o o d e d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J

I n t e g P l a n tB i o l,2007,49:1527G1534.

[53]Z h a n g Z,X u eY,W a n g Z,e t a l.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g r a i n f i l lG

i n g w i t h a b s c i s i c a c i d a n d e t h y l e n e u n d e r n o nGf l o o d e d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JA g r i cS c i,2009,147:423G436.

[54]Z h a n g ZC,Z h a n g SF,Y a n g JC,e t a l.Y i e l d,g r a i n q u a l i t y

a n dw a t e ru s ee f f i c i e n c y o fr i c eu n d e rn o nGf l o o d e d m u l c h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F i e l dC r o p sR e s,2008,108:71G81.

[55]Y a n g JC,Z h a n g J H.C r o p m a n a g e m e n tt e c h n i q u e st oe nG

h a n c eh a r v e s t i n d e x i n r i c e.JE x p B o t,2010,61(12):3177G

3189.

[56]H u n t e rM N,J a b r u nPL M,B y t hDE.R e s p o n s e o f n i n e s o yG

b e a n l i n e t o s o i lm o i s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c l o s

e t o s a t u r a t i o n.A u s t J

E x p A g r i cA n i m H u s b,1980,20:339G345.

[57]T r o e d s o nRJ,L a w nRJ,B y t hDE,e t a l.S a t u r a t e d s o i l c u lGt u r e i n i n n o v a t e dw a t e rm a n a g e m e n t o p t i o n f o r s o y b e a n i n t h e t r o p i c s a n d s u b t r o p i c s//S h a n m u g a s u n d a r a n S.S o y b e a n i n

T r o p i c a l a n d S u b t r o p i c a l S y s t e m.T a i w a n,S h a n h u a:

A V R D C,1985:171G180.

[58]W e l i g a m a g eP,G o d a l i y a d d aG G A,J i n a p a l aK,e ta l.P r oG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w a t e r,f o o d s e c u r i t y a n d

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i nS r iL a n k a,B M I C H:Ⅰ.I r r i g a t i o nf o r f o o d

s e c u r i y.C o l o m b o,S r iL a n k a: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W a t e r M a n a g eG

m e n t I n s t i t u t e,2009:172G182.

[59]G h u l a m a h d iM,M e l a t iM,S a g a l aD.P r o d u c t i o no fs o y b e a n v a r i e t i e su n d e r s a t u r a t e d s o i lc u l t u r e o n t i d a ls w a m p s.J

A g r o nI n d o n,2009,37(3):226G232.

[60]T u o n g T P,B o u m a nB A M,M o r t i m e r M.M o r er i c e,l e s s w a t e rGi n t e g r a t e da p p r o a c h e s f o r i n c r e a s i n g w a t e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 i r r i g a t e d r i c eGb a s e d s y s t e m s i nA s i a.P l a n tP r o dS c i,2005,

8:231G241.

[61]Y a n g J,L i uK,W a n g Z,e t a l.W a t e rGs a v i n g a n dh i g hGy i e l d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f o r l o w l a n d r i c e b y c o n t r o l l i n g l i m i t i n g v a l u e s o f s o i l

w a t e r p o t e n t i a l.JI n t e g P l a n tB i o l,2007,49:1445G1454.[62]Z h a n g H,Z h a n g S,Z h a n g J,e ta l.P o s t a n t h e s i s m o d e r a t e w e t t i n g d r y i n g i m p r o v e s b o t h q u a l i t y a n d q u a n t i t y o f r i c e y i e l d.

A g r o nJ,2008,100:726G734.

[63]B o u m a nB,H u m p h r e y sE,T u o n g T,e t a l.R i c ea n dw a t e r.

A d vA g r o n,2007,92:187G237.

[64]T a nXZ,S h a oDG,L i uH H,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a l t e r n a t ew e tGt i n g a n dd r y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o n p e r c o l a t i o na n dn i t r o g e n l e a c h i n g

i n p a d d y f i e l d s.P a d d y W a t e rE n v i r o n,2013,11:381G395.[65]G a r g KK,D a s BS,S a f e e q M,e t a l.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m o d e lG

i n g o f s o i l w a t e r r e g i m e i n a l o w l a n d p a d d y f i e l d s h o w i n gp r e fG

e r e n t i a l t r a n s p o r t.A g r i cW a t e rM a n a g,2009,96(12):1705G

1714.

[66]G u n W o n J,S o oC h o i J,P h i lL e eS,e ta l.W a t e rs a v i n g b y s h a l l o wi n t e r m i t t e n t 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 g r o w t ho f r i c e.P l a n tP r o d

S c i,2005,8(4):487G492.

[67]C a b a n g o nRJ,C a s t i l l oEG,L uG,e t a l.I m p a c t o f a l t e r n a t e w e t t i n g a n dd r y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o nr i c e g r o w t ha n dr e s o u r c eG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B a r k e rR,L o e v eR,L i Y H.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G

t i o n f o rR i c e:P r o c e e d i n g so fa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W o r k s h o p o n

W a t e r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i n P a d d y R i c e H e l di n C o l o m b o S r i L a n k a: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w a t e rm a n a g e m e n t i n s t i t u t e,2001:55G79.

[68]张明炷,李远华,崔远来,等.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机制研究.灌溉排水,1994,13(4):6G10.[69]贾宏伟,王晓红,陈来华.水稻节水灌溉研究综述.浙江水利科技,2007,151(3):19G25.

[70]张荣萍,马均,王贺正,等.不同灌水方式对水稻生育特征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144G150.[71]王霞,侯平,尹林克.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理.干旱区研究,2001,18(2):42G46.

[72]陈晓远,凌木生,高志红.水分胁迫对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河南农业科学,2006(12):26G30.[73]张自常,李鸿伟,陈婷婷,等.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杂交水稻,2009,24(3):4988G4998.

901

陈婷婷等:移栽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74]徐芬芬,曾晓春,石庆华.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水稻节水增产机理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24(3):72G75.

[75]A r g u e s oCT,F e r r e i r aFJ,K i e b e r J J.E n v i r o m e n t a l p e r c e pGt i o na v e n u e s: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o f c y t o k i n i n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r e s p o n s e p a t h w a y s.P l a n t C e l l E n v i r o n,2009,32:1147G1160.

[76]Z h a n g H,T a nG,Y a n g L,e t a l.H o r m o n e s i n t h e g r a i n s a n d r o o t s i nr e l a t i o nt o p o s tGa n t h e s i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i n f e r i o ra n d s u p e r i o r s p i k e l e t s i n j a p o n i c a/i n d i c a h y b r i d r i c e.P l a n tP h y s i o l

B i o c h e m,2009,47:195G204.

[77]Y a n g J,Z h a n g J,H u a n g Z,e t a l.C o r r e l a t i o no f c y t o k i n i n l e vG

e l s i n t h e e n d o s p e r m s a n d r o o t sw i t h c e l l n u m b e r a n d c e l l d i v iG

s i o na c t i v i t y d u r i n g e n d o s p e r m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r i c e.A n nB o tGL o n d o n,2002,90:369G377.

[78]Y a n g J,Z h a n g J,W a n g Z,e ta l.H o r m o n a l c h a n g e s i nt h e

g r a i n so fr i c es u b j e c t e dt o w a t e rs t r e s sd u r i n gg r a i nf i l l i n g.

P l a n tP h y s i o l,2001,127:315G323.

[79]Y a n g J,Z h a n g J,W a n g Z,e t a l.I n v o l v e m e n t o f a b s c i s i c a c i d

a n d c y t o k i n i n s i nt h es e n e s c e n c ea n dr e m o

b i l i z a t i o no f

c a r b o n

r e s e r v e s i nw h e a t s u b j e c t e d t ow a t e r s t r e s s d u r i n g g r a i n f i l l i n g.P l a n tC e l lE n v i r o n,2003,26:1621G1631.

[80]Y o s h i d aS.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a s p e c t s o f g r a i n y i e l d.A n nR e vP l a n t P h y s i o l,1972,23:437G464.

[81]M u r a t aY,M a t s u s h i m aS.R i c e//E v a n sL T.C r o p P h y s i o l oG

g y.C a m b r i d g e:C a m b r i d g e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75:75G99.[82]N a k a m u r aY,Y u k iK.C h a n g e s i n e n z y m e a c t i v i t i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c a r b o h y d r a t em e t a b o l i s md u r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i c ee nG

d o s p

e r m.P l a n t S c i,1992,82:15G20.

[83]Y a n g J C,Z h a n g JH,W a n g Z,e t a l.A c t i v i t i e s o f e n z y m e s i nGv o l v e d i ns o u r c eGt oGs t a r c h m e t a b o l i s mi nr i c e g r a i n s s u b j e c t e d t ow a t e r s t r e s s d u r i n g f i l l i n g.F i e l dC r o p sR e s,2003,81:69G81.

[84]J i a n g D,C a o W X,D a iTB,e t a l.A c t i v i t i e so f k e y e n z y m e s

f o r s t a r c hs y n t h e s i s i n r e l a t i o n t o

g r o w t ho f s u p e r i o r a n d i n f eG

r i o r g r a i n so n w i n t e r w h e a t(T r i t i c u m a e s t i v u m L.)s p i k e.

P l a n tG r o w t hR e g u l,2003,41:247G257.

[85]K a t oT,S h i n m u r aD,T a n i g u c h iA.A c t i v i t i e so f e n z y m e s f o r s u c r o s eGs t a r c h c o n v e r s i o n i nd e v e l o p i n g e n d o s p e r mo f r i c e a n d t h e i r a s s o c i a t i o nw i t h g r a i n f i l l i n g i n e x t r aGh e a v y p a n i c l e t y p e s.P l a n tP r o dS c i,2007,10:442G450.

[86]杨建昌,袁莉民,唐成,等.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品质及籽粒中一些酶活性的影响.作物学报,2005,31(8):1052G1057.

[87]Z h a n g H,L iH W,Y u a nL M,e t a l.P o s tGa n t h e s i s a l t e r n a t e w e t t i n g a n dm o d e r a t e s o i l d r y i n g e n h a n c e s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k e y e nGz y m e s i ns u c r o s eGt oGs t a r c hc o n v e r s i o ni ni n f e r i o rs p i k e l e t so f r i c e.JE x p B o t,2012,63(1):215G227.

[88]喻娟娟,戴绍军.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若干重要进展.植物学报,2009,44(4):410G425.

[89]R a h a r j oTJ,W i d j a j a I,R o y t r a k u l S,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 p r oGt e o m i c so f C a n n a b i ss a t i v a p l a n tt i s s u e s.J B i o l T e c h n o l,2004,15(2):97G106.

[90]A g r a w a lGK,H a j d u c hM,G r a h a m K,e t a l.I nGd e p t h i n v e s t iG

g a t i o no ft h es o y b e a ns e e dGf i l l i n g p r o t e o m ea n d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a p a r a l l e l s t u d y o f r a p e s e e d.P l a n tP h y s i o l,2008,148:504G518.

[91]L e eDG,A h s a nN,L e eS H,e t a l.A na p p r o a c ht o i d e n t i f y

c o l dGi n

d u c

e dl o wGa b u n d a n t p r o t e i n si nr i c el e a f.C R B i o l,

2007,330(3):215G225.

[92]L i uS W,Z h a n g L,J i a n g JY,e t a l.M e t h a n e a n dn i t r o u s o xG

i d e e m i s s i o n s f r o mr i c es e e d l i n g n u r s e r i e su n d e r f l o o d i n g a n d

m o i s t i r r i g a t i o nr e g i m e s i nS o u t h e a s tC h i n a.S c iT o t a lE n v iGr o n,2012,426:166G171.

[93]Y a n g SH,P e n g SZ,X u J Z,e t a l.M e t h a n e a n d n i t r o u s o x i d e

e m i s s i o n s

f r o m p a d d y f i e l da s a f f e c t e db y w a t e rGs a v i n

g i r r i g aG

t i o n.P h y s i c sC h e m E a r t h,2012,(53/54):30G37.

[94]K a t a y a n a g iN,F u r u k a w aY,F u m o t oT,e t a l.V a l i d a t i o no f t h eD N D CGR i c em o d e l b y u s i n g C H4a n dN2Of l u xd a t a f r o m

r i c e c u l t i v a t e d i n p o t su n d e r a l t e r n a t ew e t t i n g a n dd r y i n g i r r iG

g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S o i l S c iP l a n tN u t r,2012,58:360G372.

011中国水稻科学(C h i nJR i c eS c i)一第28卷第1期(2014年1月)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811动物生理生化

广东海洋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动物生理生化》(811)试卷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本科目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动物生理学(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对肺泡表面张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肺泡表面液体层的分子间引力所产生 B. 肺泡弹性纤维所产生 C.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产生 D. 肺泡内皮细胞所产生 2.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出现()。 A. 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B.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血液中起关键作用的缓冲对是()。 A. KHCO3/H2CO3 B. NaHCO3/H2CO3 C. K2HPO4/KH2PO4 D. Na2HPO4/NaH2PO4 4. 窦房结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0期的形成是因为下列哪种离子的流动所形成()。 A. Ca2+内流 B. Na+内流 C. K+外流 D. K+内流 5. 条件反射建立的结构基础是()。 A. 固定的反射弧 B. 刺激 C. 非条件反射 D. 食物 6.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 为零 B. 较高 C. 正常 D. 无限大 7.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 Nacl B. KCl C. 白蛋白 D. 红细胞

8. 哺乳动物体内精子与卵子受精的部位通常在( )。 A.子宫颈部 B.子宫体部 C.输卵管伞部 D.输卵管壶腹部 9. 正常人的心率为60-100次,当超过15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快速射血期缩短 B. 减慢射血期缩短 C. 充盈期缩短 D. 等容收缩期缩短 10. 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何种受体结合?() A. N受体 B. M受体 C. α受体 D. β1受体 11. 能参与机体对蠕虫免疫的白细胞是()。 A. 嗜碱性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单核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12. 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 A. 去大脑僵直 B. 脊髓休克 C. 上肢肌紧张下降 D. 下肢肌紧张下降 13. 动物出现发情症状时,体内哪种激素水平显著升高()。 A. 孕激素高峰 B. 黄体生成素 C. 雌激素 D. 雄激素 14. 在静息状态下,可兴奋细胞内K离子向细胞外转移的方式属于()。 A.单纯扩散 B.异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吐作用 15. 胸膜腔内的压力等于()。 A. 大气压+肺内压 B. 大气压+肺回缩力 C. 大气压-肺回缩力 D.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6. 试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 17. 简述动物大量饮清水后的尿量变化,并说明原因。 18. 小肠是单胃动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试述其理由。

鱼类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1.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3.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4.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5.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6.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7.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8.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9.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如鲥、鲚等。10.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11.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12.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13.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二、填空题1.仿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圆筒形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2.颐(颏)部峡部喉部3.眼、鼻、须鳍皮肤、鳞片4.仿锤形腹棱5.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水域底层或山涧溪流中6.颐须鼻须颌须吻须7.鳞片鳍条鳍棘前者由双根组合、分节、有的分枝、柔软,后者单根、不分节、不分枝、坚硬8.臀鳍腹鳍9.DⅧ,1310.表皮真皮真皮淡11.黏液腺毒腺黏液腺12.环片基片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增长13.运动平衡推进和转向14.盾鳞鳞棘栉鳞后区有栉齿状 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选择题1.C 2.B 3.B 4.C 5.B 6.C 7.C 五、问答题1.侧扁的鱼其背腹轴较大,左右轴较小,整个身体呈菱形而侧扁,如团头鲂;平扁的鱼其左右轴显得特别大,背腹轴特别小,且尾尖,整个身体呈扇形,如鳐。背腹轴和左右轴差不多大小,且头尾轴特别延长的鱼属于圆筒形,如黄鳝,它们的身体粗细均匀,头一般较小,尾则尖细,常适宜于穴居生活。2.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尾长是指尾部的长度,即指从肛门开始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尾柄长是指臀鳍基部末端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3.因为鱼类的眼没有眼脸,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4.鱼类头部后方两侧,两个相邻鳃片之间的裂缝,即鳃裂。有的鱼类,头部两则无鳃盖骨,它们的鳃裂直接向外开着。因此可以直接从它们头部两侧或腹面见到5-7对鳃裂,如鲨、鳐。鳃孔是指具有鳃盖骨的鱼类,其鳃盖骨的启闭之孔,它们的鳃裂都是开在鳃盖骨内方的鳃腔内。5.白鲢的背鳍式和臀鳍式分别为D3,7,A3,12-14,据鳍式可知,白鲢的背鳍和臀鳍均由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组成,无鳍棘。并且不分枝鳍条均为3枚,分枝鳍条分别为7和12-14枚。这两种鳍条的最大特点是前者末端不分枝,后者末端分枝。6.不同鱼类的口,其位置不同,如翘嘴鮊的口开于吻端,且下颌的长度大于上颌,为显著的上位口,它主要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以捕食该水层的虾及小型鱼类为食,且善游。7.特点:表皮一般薄而柔软,无角质层构造,并且分化出许多腺细胞,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有大量色素细胞分布,且有血管和神经。机能:防御机械损伤,防护化学物质的伤害,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抵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入。衍生物种类:黏液腺、毒腺、色素细胞、鳍条、鳞片、珠星等。8.因为鱼类表皮层中有单细胞的黏液腺,当渔体受到刺激后,可释放大量的黏液物质,所以鱼体总是滑溜溜的。黏液时鱼体有保护作用,不易被敌害捕捉,同时可减低鱼类游泳时的阻力,并且有助于 第二章鱼类内部器官构造与机能 一、名词解释14.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15.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16.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17.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18.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19.能协同呼吸的瓣膜为呼吸瓣。鱼类的呼吸瓣有着生在上、下颌内缘的口腔瓣和着生在鳃盖骨后缘的鳃盖瓣。20.鱼类在呼吸过程中,由相邻两半鳃的末端连接形成“V”形的结构称为鳃栅。它能有效阻拦水流,使之从两侧的鳃小片间通过,提高呼吸效率。21.鳔具有鳔咽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无鳔咽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花鲈。22.着生在鳃弓外缘,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结构为鳃片,鳃丝两侧的薄片状突起称为鳃小片,主要由二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是鱼类的呼吸场所。23.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24.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25.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能有节律的搏动。26.输送血液出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27.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28.外方没有卵巢膜包围,裸露在腹腔中的卵巢称为裸卵巢,如软骨鱼类,外方有卵巢膜包围的卵巢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考答案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 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 1.零负正 2.两条或两条以上三级 3.α-螺旋、β-折叠、β-转角 4.碱基磷酸戊糖 5.超螺旋 三、单项选择题 3. 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五、简答题 1.简述RNA的种类及功能。 答: RNA: 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rRNA: 核糖体RN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类型。

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折叠、盘绕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或结构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回转等。 3.比较DNA 和RNA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区别。 (1)构成DNA 的碱基为A、T、G、C;而RNA 的碱基为A、U、C、G; (2)构成DNA 的戊糖是β-D-2-脱氧核糖;而构成RNA 的戊糖为β-D-核糖。 (3)DNA 的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而RNA 的结构以单链为主,只是在单链中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叫米氏常数。 2.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叫单体酶。 3.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 4.与酶蛋白结合较松驰的辅因子。 5.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辅因子。 二、填空题 1.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2.酶蛋白辅因子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四、多项选择题 1.A B C 2.D EK 五、简答题 1.酶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 答:酶所催化的反应条件都很温和(常温、常压下); 酶催化据有高效性;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酶的催化活性可控制。 六、论述题 1.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影响;抑制剂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激活剂影响。 第三章参考答案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复习习题 一、名词解释: 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下,逐一测定吸光度, 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即标准曲线。 斐林(Folin)-酚试剂法:又称lowry法,它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是双缩脲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可利用其在650nm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茚三酮显色法: 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紫色的二酮茚-二酮茚胺。其吸收峰在570nm,而且在一不定期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 氨、茚三酮与还原性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570nm 处的光密度,可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 淀粉酶: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真空渗入: 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离心技术: 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实用的离心场中的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是1.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必备的手段之一, 也是2.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差速离心法基于待测物质颗粒大小、密度、沉降速度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 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同工酶: 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本身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迁移率: 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它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它的移动速度是电场和粒子的有效迁移率(m)的乘积,即:V=mE。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 1.零负正 2.两条或两条以上三级 3. a -螺旋、B -折叠、B -转角 4 .碱基磷酸戊糖 5.超螺旋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D 3. B 4.C 四、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D 五、简答题 1. 简述RNA的种类及功能。 答:RNA: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rRNA:核糖体RN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 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类型。 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折叠、盘绕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或结构单元。如a 螺旋、B -折叠、B -转角、自由回转等。 3 .比较DNA和RNAE学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区别。 (1)构成DNA的碱基为A T、G C;而RNA的碱基为A U、C、G;

(2)构成DNA的戊糖是B -D-2-脱氧核糖;而构成RNA的戊糖为B -D-核糖。 (3)DNA 的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而RNA 的结构以单链为主,只 是在单链中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叫米氏常数。 2.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叫单体酶。3.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 4.与酶蛋白结合较松驰的辅因子。5.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辅因子。 二、填空题 1.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2 .酶蛋白辅因子 三、单项选择题 1.B 2 .C 3 .D 四、多项选择题 1.A B C 2 .D EK 五、简答题1.酶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答:酶所催化的反应条件都很温和(常温、常压下); 酶催化据有高效性;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酶的催化活性可控制。 六、论述题1.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影响;抑制剂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 激活剂影响。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相邻活细胞的原生质借助胞间连丝联成的一个整体,也叫内部空间。2.胞间层、细胞壁、细胞间隙 也连成一体,也叫外部空间(自由空间或无阻空间)。 3.指由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质膜所组成连续的膜系统。 4.指由单层膜包裹的小颗粒,内含有几十种酸性水解酶类。根据是否含有底物可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5.细胞质中存在的纤维状无膜结构的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并相互联结成 主体的网络,对细胞起支持作用,所以叫细胞骨架,也叫微粱系统。 、填空题 1 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2 .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3 .运输囊泡扁平囊泡分泌囊泡 4 .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 5 .蛋白质 6 .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7 .液泡叶绿体细胞壁 8 .不饱合脂肪酸 9 .水膜电荷 三、单项选择题 1.C 2 .D 四、多项选择题 1.ABD 2 .ABCD 3.ABC 4.BD 五、论述题

生理生化B.

贵州大学畜牧兽医函授大专《动物生理生化》试题(B ) 姓名:市/县:年级: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 动作电位 2 心动周期 3 逆蠕动 4 突触 5 酶的活性中心 6 ATP 7 半保留复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 在一定时间内,能引起细胞产生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 ,低于它的刺激叫。 2. 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它们是: (1) (2) (3) (4) 。 3 呼吸这一过程在高等动物包括三个环节,即、 、。 4 消化方式有三种, 即、、 。 5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温度、、、 、酶浓度和底物浓度。 6酮体包括有乙酰乙酸、和三种物质。 7幼龄动物缺钙会引起病。 8碱贮是指血浆中所含的的量。 9新陈代谢包括、和三个阶段。 10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的激素是,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激素是。 三、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16分) 1 钠离子大量外流引起去极化过程。() 2 球蛋白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体。() 3 等容舒张期出现在快速充盈期之后。() 4 正常状态下毛细血管静脉端有效滤过压总是小于零的。() 主要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5 CO 2 6 反刍动物饲料中的纤维素主要依靠微生物分解,其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 7 体温调定点是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热的感受阈值。() 8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之一是双向传递。()

9 大多数蛋白质在正常体液环境下都能解离为阳离子。() 10 细胞外液是动物的所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11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酸。() 12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是胰岛素。() 13 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 14 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并能传代。() 15 合成DNA和RNA都要先合成RNA引物。() 16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都是在细胞的胞液中进行的。() 四、问答题:(共39分) 1 什么叫酶的特异性(专一性)?分为哪几类?并加以解释(6分) 2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7分) 3 为什么小肠是主要吸收场所?(11分) 4 试述葡萄糖酵解的化学过程。(注:须注明每一步是何种反应,不写结构式,可写符号。 15分)

鱼类学综述论文

鱼类学 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材,像鲫鱼、鲤鱼、鲢鱼、鲶鱼、草鱼等。古人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之说。老祖宗造字,就将“鲜”字归于“鱼”部,而不入“肉”部,将鱼当作“鲜”的极品,因此,鱼历来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但是要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去阐述鱼到底是什么,却发现很难做到。通过这学期的《鱼类学》课程,我对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什么是鱼? 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物种。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 很多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如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鲫鱼: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滋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另外研究发现,鱼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它有缓解精神紧张、平衡情绪等作用。所以吃鱼抗忧郁;新鲜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或减少人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哮喘病的发作正是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密切相关的。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一定的减轻气管炎症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复发或减轻哮喘病的症状程度。所以说吃鱼防哮喘;科学家认为,DHA是大脑细胞活动和保持活力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有助于改善神经的信息传递、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因此,老年人多吃鱼,可减少痴呆症的发生。另外,例如吃鱼还有防中风、防衰老等好处。 鱼不仅改变了人类的膳食结构,还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很多鱼具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品种不下数千种。它们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来自温带地区,有的来自热带地区。它们有的以色彩绚丽而著称,有的以形状怪异而称奇,有的以稀少名贵而闻名。在世界观赏鱼市场中,它们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如来自中国和日本的温带淡水观赏鱼,主要有红鲫鱼、中国金鱼、日本锦鲤等。 二、鱼的形态构造 (一)鱼的体型 鱼类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与之相适应的体型。就以淡水养殖的鱼类来说,大致有如下三种体型:1.纺锤型(又称梭型) 这种体型的鱼类,头、尾稍尖,身体中段较粗大,其横断面呈椭圆形,侧视呈纺锤状,如草鱼、鲤鱼、鲫鱼等。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在静水或流水中快速游泳活动。 2.侧扁型鱼体较短,两侧很扁而背腹轴高,侧视略呈菱形。这种体形的鱼类,通常适于在较平静或缓流的水体中活动,如鳊鱼、团头鲂等属此类型。

植物生理考题规范标准答案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20分) 1. 渗透势 2. 呼吸商 3. 荧光现象 4. 光补偿点 5. 代谢 库 6. 生长调节剂7. 生长8. 光周期现象9. 逆 境10.自由水 二、填空(每空0.5分,20分) 1、缺水时,根冠比();N肥施用过多,根冠比();温度降低,根冠比()。 2、肉质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是因为()水解为()。 3、种子萌发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4、光敏色素由()和()两部分组成,其两种存在形式是()和()。 5、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向上运输。 6、植物细胞吸水有两种方式,即()和()。

7、光电子传递的最初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8、呼吸作用可分为()和()两大类。 9、种子成熟时,累积磷的化合物主要是()。 三.选择(每题1分,10分) 1、植物生病时,PPP途径在呼吸代谢途径中所占的比例()。 A、上升; B、下降; C、维持一定水平 2、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北种南引,要引( )。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中熟品种 3、一般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 A、10℃; B、35℃;C.25℃ 4、属于代谢源的器官是()。 A、幼叶;B.果实;C、成熟叶 5、产于新疆的哈密瓜比种植于大连的甜,主要是由于()。

A、光周期差异; B、温周期差异; C、土质差异 6、交替氧化酶途径的P/O比值为()。 A、1; B、2; C、3 7、IAA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是( )。 A、只有极性运输; B、只有非极性运输; C、既有极性运输又有非极性运输 8、()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 C、伤流 9、树木的冬季休眠是由()引起的。 A、低温; B、缺水; C、短日照 10、用红光间断暗期,对短日植物的影响是( )。 A、促进开花; B、抑制开花; C、无影响 四、判断正误(每题1分,10分)

最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柯玉琴-期末试卷A、B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 2006 —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考试时间90分钟 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标准曲线: 2、离心技术: 3、同工酶: 4、酶活力: 5、诱导酶: 6、呼吸速率: 7、种子生活力: 8、抗逆性: 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0、光合速率: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32分) 1、测定植物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以为横坐标,以_ 为纵坐标。 3、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含量时,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_________,

_________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_________,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nm处的光密度,求出氨基酸的含量。 4、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α-淀粉酶不耐,β-淀粉酶不耐。 5、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实验中,电泳存在三大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和。 7、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_____ ,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_______ 的作用。 9、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色,在反射光下呈色。 10、在研究植物矿质元素中,常用的植物溶液培养法有__ 、 __ 和 __________。 11、水培时要选用黑色容器装营养液,这是为了防止______ 。 12、常用________ 法确定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13、用活体法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取样前叶子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_______________,产生更多________________,加速硝酸盐的还原。 14、植物光合速率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A、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 B、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 D、酶能提高反应的平衡点C、与底物浓度无关 2、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它们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波长处。 A、260nm B、650nm C、540nm D、280nm 3、斐林(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应选用的波长是()。 A、260nm B、650nm C、540nm D、280nm 4、叶绿素提取时,叶片匀浆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 A、使研磨更充分 B、加速叶绿素溶解 C、使叶绿素a、b分离 D、保护叶绿素 5、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 A、2:1 B、3:1 C、1 :2 D、1:3

中农大动物生理生化在线作业A

动物生理生化-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 FSH.LH.ACTH.GH )。 (5.0 分) a TRH.FSH.LH.ACTH b TSH.FSH.LH.GHRH c TSH.GH.ACTH.CRF d FSH.LH.ACTH.GH 腺垂体主要分泌7种激素,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黑素(MS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GTH(包括FSH和LH))、 2.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先给无关刺激后给非条件刺激,两者在时间上多次结合)。 (5.0 分) a 先给无关刺激后给非条件刺激,两者在时间上多次结合 b 先给非条件刺激后给无关刺激,两者多次结合 c 多次反复给予非条件刺激 d 多次反复给予无关刺激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 合成尿素的器官是:( 肝脏) (5.0 分) a 心脏 b 肌肉 c 肝脏

d 肾脏 4.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类固醇激素)。 (5.0 分) a 蛋白类激素 b 生长因子 c 类固醇激素 d 肾上腺素 5. 下列何者是DNA复制的底物?( dTTP ) (5.0 分) a dTTP b dUTP c ATP d dGDP 6. 基础代谢率是( 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率。 (5.0 分) a 最高 b 单位时间内 c 最低 d 基础条件下 7. 下列哪种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 (5.0 分) a 胃液 b 唾液 c 胆汁 d 胰液 8. DNA损伤后切除修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切除修复包括有重组修复及SOS修复)。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1.大黄鱼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 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鳞片类型。盾鳞、硬鳞、骨鳞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 8.脊柱作用。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 9.尾鳍类型(1)原型尾(2)歪型尾(3)正型尾 10.肌肉的基本单位。肌肉细胞 11.鱼类的肌肉分类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红肌 12.鱼类消化管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 取食器官(1)捕捉型(2)吸盘型(3)吸吮型(4)研磨型(5)食浮游生物型 14.胃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肝脏、胰腺、胃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及辅助呼吸器官皮肤、肠<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组成。 18.鱼类的泌尿器官是肾脏(前肾和中肾),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 19.鱼类的精子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根据形态结构分为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植物生理生化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生理生化(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元素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A.N B.P. C.Ca D.K 2.能诱导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植物激素是() A.ABA B.IAA C.ETH D.CTK 3.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 A.快一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慢一快 4.植物细胞中质子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H+,这一过程称为()A.初级主动运输 B.次级主动运输 C.同向共运输 D.反向共运输 5.植物叶片中进行亚硝酸还原的主要部位是() A.线粒体 B.细胞基质 C.液泡 D.叶绿体 6.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 A.P680 B.P700 C.A0 D.Pheo 7.植物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C.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D.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8.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680~700nm B.600~680 nm C.500~600 nm D.400~500nm 9.1mol NADH + H+经交替氧化途径将电子传给氧气时,可形成() A.4molATP B.3molATP C.2.molATP D.1molATP 10.若某一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C02摩尔数和吸收O2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则该组织在此阶段的呼吸底物主要是() A.脂肪 B.淀粉 C.有机酸 D.葡萄糖 11.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A.750 B.75 C.7.5 D.0.75 12.下列蛋白质中,属于植物细胞壁结构蛋白的是() A.钙调蛋白 B.伸展蛋白 C.G蛋白 D.扩张蛋白 13.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过程中,随着暗期的延长() A.P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B.Pf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C.Pf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D.P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植物材料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植物生理实验使用的材料非常广泛,根据来源可划分为天然的植物材料(如植物幼苗、根、茎、叶、花等器官或组织等)和人工培养、选育的植物材料(如杂交种、诱导突变种、植物组织培养突变型细胞、愈伤组织、酵母等)两大类;按其水分状况、生理状态可划分为新鲜植物材料(如苹果、梨、桃果肉,蔬菜叶片,绿豆、豌豆芽下胚轴,麦芽、谷芽,鳞茎、花椰菜等)和干材料(小麦面粉,玉米粉,大豆粉,根、茎、叶干粉,干酵母等)两大类,因实验目的和条件不同,而加以选择。 植物材料的采集和处理,是植物生理研究测定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仪器测定上,而对于如何正确地采集和处理样品却不够注意,结果导致了较大的实验误差,甚至造成整个测定结果的失败。因此,必须对样品的采集、处理与保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原始样品及平均样品的采取、处理 植物生理研究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或准确性),首先取决于试材对总体的代表性,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那么测定所得数据再精确也没有意义。所以,样品的采集除必须遵循田间试验抽样技术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根据不同测定项目的具体要求,正确采集所需试材。目前,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该不断提高采样技术的水平。 在作物苗期的许多生理测定项目中都需要采集整株的试材样品,在作物中后期的一些生理测定项目中,如作物群体物质生产的研究,也需要采集整株的试材样品,有时虽然是测定植株的部分器官,但为了维持器官的正常生理状态,也需要进行整株采样。 除研究作物群体物质生产外,对于作物生理过程的研究来说,许多生理指标测定中的整株采样,也只是对地上部分的采样,没有必要连根采样,当然对根系的研究测定例外。采样时间因研究目的而不同,如按生育时期或某一特殊需要的时间进行。除逆境生理研究等特殊需要外,所取植株应是能代表试验小区正常生育无损伤的健康植株。

水稻田杂草防治方案

水稻田杂草防治方案 一、秧田除草 (一)旱秧除草:40%噁草?丁草胺,每分地用10ml(一袋)。注意事项:1、播种后覆土1cm;2、土壤封闭处理;3、如遇高温,及时揭膜。 (二)水秧田:水稻秧苗二叶一心期以后,杂草露出水面的三分之二,用一奇(40%苄嘧?二氯喹啉酸),每分地用5g(一袋)喷雾处理。 二、移栽田除草可选药剂 1、20%甲磺隆?乙草胺移栽田防一年生杂草,稗草、三棱草、节节菜、眼子菜等。 2、10%苄嘧磺隆、30%苄嘧磺隆,移栽田防一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 3、特芜农(10%苄嘧磺隆):对眼子菜、三棱草、光棍草、矮慈姑效果特佳,可用于扒田处理,也可在后期使用。一包一亩,若特别严重可加量。 4、20%苄?乙?甲移栽后5-7天,拌细土、拌肥等撒施,一亩一包(30g),可防水稻田的所有杂草。 5、50%苄嘧?苯噻酰在水稻返青后拌土、拌肥撒施,用于移栽、抛秧田防一年生及部分多年生杂草。 6、10%苄?甲磺隆,主要用于移栽田阔叶杂草的防治以及部分禾本科杂草的防治;10%苄?甲磺隆+展扩100(高效助剂)对眼子菜、浮萍、节节菜、四叶萍等效果好在水稻移栽返青后;也可用游龙或者赛

龙撒施。防治眼子菜(水案板)等杂草在其由红转绿时防治效果最好。 7、稻力(30%苄嘧?双草)+展扩100(高效助剂),水稻茎叶处理剂,防稗草,三棱草、水花生、浮萍、光棍草、马唐、野慈姑、眼子菜等,移栽后5-20天一包一亩,喷雾,对田埂效果也特别好,安全,一次用药禾阔双除。 8、50%二氯喹啉酸,防治稻田稗草的选择性除草剂。 9、30%苄?丁,水稻抛秧田、移栽田防治一年生及部分多年生杂草。 三、实际应用的几种方案 (一)、用20%甲磺隆?乙草胺+10%苄嘧磺隆在移栽后5-7天,即秧苗返青后,拌细土、拌肥等撒施。基本上能防水稻田里的所有杂草。(二)、以莎草、四叶萍、眼子菜(水案板)为主的田块。 可用稻乐(30%苄嘧磺隆)、特芜农、30%苄?丁、游龙(31%苯噻酰泡腾剂)、赛龙(53%苯噻酰?吡嘧磺隆)等产品。 (三)、以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 可用50%二氯喹啉酸、一奇(40%苄嘧?二氯喹啉酸)等。 (四)、以野荸荠(光棍草)、三棱草、红浮飘为主的田块,提倡防与治的结合。 1、扒田,75%苄嘧?草甘膦或特芜农,移栽前7-10天使用。 2、移栽5-7天后用30%苄?丁、特芜农等。 3、错过防治期的田块:移栽后15-20天内杂草出齐时用稻乐(30%苄嘧磺隆)喷雾处理,喷雾时有浅水层保水5-7天。如不喷雾可以适当加量拌细土,撒施并保水5-7天时间。

植物生理生化复习卷Word版

试卷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Tm值:就是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2.ω—氧化:脂肪酸的ω-碳原子先被氧化成羧基,再进一步氧化成ω-羧基,形成α、ω-二 羧脂肪酸,以后可以在两端进行α-氧化而分解。 3.解偶联剂:指一类能抑制偶联磷酸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使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所产生的 能量不能用于ADP的磷酸化,而只能以热的形式散发,亦即解除了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因 此解偶联剂又可称为拆偶联剂。 4.束缚水:细胞内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而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5.灰分:无机物,可以是锻烧后的残留物也可以是烘干后的剩余物。但灰分一定是某种物质中 的固体部分而不是气体或液体部分。 6. 春化作用:一般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 长的现象。 7. 光合作用:指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 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8. 衰老:通常指植物的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理活动和功能的不可逆衰退过程。 二、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 Z 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水,电子最终受体是NADP+ 。 2、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二者都有等电点是因为它们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两性分子。 3、一个脂肪水解可以产生 3 个脂肪酸,一个硬脂酸通过β-氧化后再充分可产生120 个ATP;;DNA解链时解开一个碱基对消耗 2个ATP。 4、C 3途径每同化一个CO 2 需要消耗 3 个ATP和 2 个NADPH,还原三个CO 2 可输出一个 磷酸丙糖。 5、溶质势可根据范特霍夫公示ψs= 来计算。由于细胞膜有渗透性,细胞中的溶质势又可称为渗透势。 6、有氧呼吸的底物一般是糖,其RQ值通常= 1 ;而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 7、遗传密码中,不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AG 、 UGA 和 UAA。 8、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氧气与水分,有些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农学联考动物生理生化历年真题

415 2011年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l~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能使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水平是 A. 局部电位 B. 阈电位 C. 锋电位 D. 后电位 2.白细胞吞噬细胞的跨膜转运方式属于 A. 被动转运 B. 主动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3.引起骨骼肌产生强值收缩的动作电位表现为 A. 可发生重叠 B. 不发生重叠 C. 可发生融合 D. 可发生融合 4. 血液中使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的因素是 A. CO2分压升高 B. PH值升高 C. 2,3-一二磷酸甘油酸减少 D. 温度降低 5. 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 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 由肺泡I型上位细胞分泌 D. 成分为二磷酸磷脂酰肌醇 6. 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A. 延髓 B. 脑桥 C. 视前区-下垂脑前部 D. 大脑皮层 7. 安静时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 肝脏 B. 脾脏 C. 肾脏 D. 肺脏 8. 毁坏哺乳动物的视上核和视旁核后,其尿液会发生的变化是 A. 尿量减少,尿稀释 B. 尿量增加,尿浓缩 C. 尿量增加,尿稀释 D. 尿量减少,尿浓缩 9.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使肾小球滤过率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大 10. 关于肾小球滤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λ球小动脉收缩,原尿增加 B.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原尿减少 C. 肾小囊内压升高,原尿增加 D.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原尿减少 11. 消化道平滑肌经常处于微弱且持续的收缩状态,这种现象产生的前提是 A. 交感神经的兴奋 B. 副交感神经的抑制 C. 慢波的存在 D. 壁内神经丛的抑制 12. 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是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抑素 C.胃泌素 D.促胰液素

鱼类学简介

《鱼类学》课程简介 我国有关鱼类研究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殷朝,已有我国养鱼的记载。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鱼类学的研究范围愈来愈广,并分出了一些分支学科,主要的有下列一些方面: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和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是以古鱼类学、形态学、发生学及动物地理学为基础,在海洋、湖泊及江河水库的调查、捕捞、养殖等工作中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 〈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经济鱼类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如从广义的范围来讲,鱼类学还可以包括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等。鱼类研究的发展与渔业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长达18000多km漫长曲折的海岸线,还有5000多个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在内陆还有纵横交叉的大小湖泊和河川,在那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鱼类资源。 鱼类学是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仅是学好鱼类生理学、鱼病学、鱼类增养殖学等课程的基础,而且部分课程内容直接与渔业生产有关,是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掌握鱼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熟悉常见鱼类和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问题、提高增养殖效果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鱼类生理学、鱼类遗传育种学、鱼病学、鱼类营养与饲料学、池塘养鱼学、大水面增养殖学等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鱼类学知识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三者的结合,使学生得到鱼类生物学研究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能够独自准确观测样本,整理、分析有关数据,解决一些与渔业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