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汶上构建

社会养老服务新体系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王永军)汶上县高度重视社会养老问题,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医养联合、医养组合等形式,着力解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需等问题,初步构建起了社会养老服务新体系。

汶上县采取民营投资、政府扶持的方式,建设了汶上开发区如意老年公寓,让老年人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相结合的贴心服务。结合全县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投资3600余万元,新建了以社会公办养老服务为主体的社会福利中心,让老年人感受到福利中心大家庭的温暖。积极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把汶上县康复医院等五家单位重新组合,提供老年人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日间照料、残疾人托养等各种服务,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完全实现医疗与托养相结合。汶上县通过养老服务的组合分配、优势互补、综合利用,满足了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

确保了社会养老服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

微山强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

本报微山讯(通讯员李旭)微山县把转方式、调结构继续作为主抓渔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立体推进淡水渔业大县向渔业强县转变,使渔业工作呈现快步猛进的良好发展势头。

微山县积极推行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由“以水养鱼”到“减渔养水”,推动了渔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抓好渔业标准化生产促进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大力推广南四湖生态网围养蟹技术,积极选育微山湖鲤鱼和黄颡鱼优良品种,实施滨湖带池塘生态化标准化改造及退池还湖建设工程,形成了乌鳢鱼苗孵化、成鱼养殖、病害防治、饲料供应、乌鳢营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二是抓渔业品牌化运作促进渔业发展方式的升级。成功申报了微山湖乌鳢、微山湖大闸蟹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积极推介“中国河蟹之乡”荣誉称号和“微山湖”商标品牌。品牌渔业发展正成为增加微山湖水产品附加值和促进渔业发展方式升级的重要保障。三是注入科技力量发展现代渔业。着重打造现代生态渔业区、渔业博览馆等“五区一馆一中心”,逐步形成了科研、放流、繁殖、加工、美食等多种产业链。

2014年5月7日星期三

3

发展·改革

□主编丁庆新编辑周媛黄芳芳视觉编辑赵峰电子信箱fzggjxs@https://www.doczj.com/doc/5210585303.html,

任城强化载体建设突出项目支撑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郭省娟杜庆伟)任城区融合原市中区、原任城区服务业产业优势,纵深推进“服务业强区”战略,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转方式调结构的总引擎,积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城市经济,实现了服务业发展质量效益的持续提升。今年第一季度,任城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8.6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57.53%,同比增长9.9%;同比提高了1.53个百分点。融合资源集聚发展,服务业发展优势凸显。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任城区充分放大资源优势,产业规模和实力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全区三次产业比达到4.8:36.9:58.3,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426家,同时,服务业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47个,总投资规模400亿元;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后劲活力持续增强。规划布局明显优化。提出了“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发展战略。重点培育商务商贸、金融保险等产业,初步形成了太白楼路传统商贸商圈、红星路金融商圈等商业圈。产业优势愈加凸显。新任城区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基本形成了商贸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商贸物流服务、旅游集散服务等服务业“兼容并蓄”发展的良好局面。抓载体引项目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任城区依托城市开发改造,推动城市开发与产业成长有机结合,抓好片区综合开发招商,积极发展大型高端商务地产,着力打造品牌化商务楼宇集群和特色商贸商务板块,形成商业新地标,着重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年内投入运营。

强化领导,加大扶持推动服务业发展。成立了以区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完善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体系,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优惠政策的实施,吸引了知名商家来投资兴业。目前,全区拥有各类连锁店、加盟店、品牌专卖店达200余家。大力推进服务业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行指挥部推进机制,全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了首办负责制、挂牌销号制、限时办结制,全力打造高效便捷、周到细致的项目建设绿色通道。

邹城转变发展理念促进融合提升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张敏吕传银)近年来,邹城市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13年服务业产值达到261.3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61:57.96:35.43,产业结构融合趋势开始显现,邹城市服务业步入良性循环、提速发展的新阶段。

围绕融合发展抓机制保障。突出规划引领。根据产业发展目标、市场格局与区域分布,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对市域主体功能分区进行科学定位,全力实施城市“一核四区”规划发展,为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指明方向。加强政策扶持。结合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引导发展农业服务业,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出台了包括手续办理绿色通道、税费补助、土地优先供应、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等一系列政策。项目专班推进。全面实施百项重点工程建设,对列入全市百项重点工程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成立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项目专班,细化项目推进方案。按照时间节点,督促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强化服务协调。

围绕融合发展抓产业集聚。加快拓展商贸流通产业集聚。以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二手车市场等内容为依托,打造建成的鲁南汽车贸易

园,现已入驻26家4S 店,经营40多个知名品牌;以义乌商贸城、千泉装饰城等为主的千泉商贸物流园区,涵盖钢材、木材、家居、汽配等多个产品种类。积极引导金融保险产业集聚。截至目前,共入驻银行业金融机构15家,证券公司2家,期货公司1家,财务公司1家,各类保险公司37家。全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企业,截至目前,累计入驻各类企业60余家,规划打造兖矿物流、邹城市交通运输物流园区等物流配套园区建设,逐步形成了大型物流集聚区。

围绕融合发展抓项目提升。抓好城市功能区项目提升。邹城市围绕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启动了孟子湖新区、邹西大工业板块、青岛保税区邹城功能区等建设。抓好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峄山综合开发项目连续两年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2.1亿元的投资。同时,不断加大邹鲁生态园等生态旅游产品营销推介力度,打响“邹东深呼吸”乡村旅游品牌,全力推进蓝陵桃花源、中心草莓园、三仙山风景区、绿鑫春生态园等景区建设,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抓好市场网点布局提升。科学编制社区蔬菜直销网点建设规划和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方案,深入开展各专业市场的清理整治。

聚集现代新兴服务业打造生态科技高新区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刘凯)济宁高新区以发展高端产业为方向,纵深推进服务经济转型发展。新兴服务业实现集聚裂变、产业体系全面提速,有力助推了科技新城建设。一季度,服务业实现总收入143.6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同比增长12%,占GDP 比重33.9%,对全区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和提升。

鲜明产业导向,突破高端新兴项目。围绕科技金融、生产性服务、软件及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产城融合等重点领域,2014年集群化布局了55个重点项目,其中,现代新兴服务业项目14个,总投资69亿元。科技创新平台项目17个,总投资40.3亿元。城建功能项目24个,总投资140.8亿元。此外,软件及服务外包板块方面,全球最高端的IT 项目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推进顺利,5年内将建成4大业务板块、聚集百家软件企业、形成千亿销售收入。目前,高新区新兴项目集聚、特色服务经济优势明显。

突出平台建设,放大区域磁场效应。完善功能区布局,强力推进产业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好五大功能平台。综合保税区,建设外向型经济发展、外资和技术引进、国际竞争参与的重要平台。惠普产业园,实训中心、演示中心、软件产业园、软件测试中心建设速度加快,充分发挥品牌

优势和集群效应。大学园,积极推动济宁医学院、

济宁学院、惠普实训中心入驻办学,建设高校实训基地。滨河科技园,开发建设济宁“母亲河”,初步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先期规划了一批功能性项目。产学研基地,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平台等综合配套功能,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注重增值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并建立企业满意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放大资源配置和管理创新效应,建设行政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区域。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构建多渠道融资体系,制定动态匹配的企业投融资解决方案。同时充分利用好省、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有利于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工业发展深度融合,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济宁高新区将发挥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知识产权建设“三试点”高新区的品牌优势,以全球眼光谋发展、高端视角促超越的战略思维,围绕新兴服务业细分领域,培育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特色鲜明、辐射强劲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兴服务业聚集区。

肩负起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神圣职责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王家麟王珺)5月5日,市委副秘书长、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颜廷洲到市发展改革委,给全委党员干部讲授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党课。

颜廷洲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肩负起“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神圣职责》为题,结合发改系统的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和深入浅出的论述,就如何正确认识、把握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律、道德底线,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立发改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市发展改革委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表示,经过这次专题学习,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贯彻“善谋善为、创新创优”的工作理念,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穿工作始终,切实增强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责任感,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英吉沙县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进行考察对接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李璞)为加大招商项目推进力度,推动鲁喀产业合作向纵深发展,近期,英吉沙县县长米日姑·玉买尔率领党政代表团来我市相关企业考察对接。代表团重点考察了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并积极邀请如意集团到喀什投资兴业。如意集团执行总裁杜元姝女士表示,董事会十分重视在新疆地区的发展机遇,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投资事宜,并计划组织专门代表团赴喀什考察投资项目。代表团还参观了兖州市育达集团、邹城市得阳枣业等企业。各企业对英吉沙县的政策和资源状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表达了浓厚的投资愿望。

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载体支撑,持续加大投入,培育重点产业,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292.86亿元、增长12.1%,分别高于GDP 增速、工业增速1.1个和0.3个百分点,占GDP 比重达到36.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完成988.17亿元,同比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5.2%。服务业实现税收154.82亿元,同比增长28.76%,占全市税收比重为37.51%,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但总体来看,服务业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存在着比重低、层次低、主体不强、投入不足、县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当前,国家、省对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更加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希望山东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加快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要实现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束缚,坚持运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和办法,积极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加快转变,产业内部结构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加快转变。省长郭树清在去年11月4日召开的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电视会议讲话中指出,要切实把发展服务业放到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集聚各类资源向服务业倾斜,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全省服务业大踏步前进。我市是全省经济大市,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产业占有相当比重,重工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64.5%,而服务业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GDP 总量较大的同时伴随着较大的煤炭消耗量和较大的污染物排放量。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增长结构已成为我市经济科学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要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努力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取得新突破,一方面要着力实施工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战略,建设工业强市,另一方面,要集聚资源,加快发展服务业,使其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把服务业作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产业来抓,确立其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依托我市资源、产业、人文、区域优势,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档次提升。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突出规划引领。服务业门类众多,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要结合发展实际,与《鲁西科学发展高地规划》相配套、与《济宁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

《济宁市现代服务业规划(2014-2020)》,尽快出台《济宁市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定位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以及重点工程,以更具前瞻性、导向性、战略性的规划引领我市服务业取得更大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努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服务性需求日益增大,服务业发展也将迎来重大机遇。2013年我市城市化率为48.3%,低于全省5.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低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要大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努力构筑以中心城区为龙头、济兖邹曲嘉组群为核心、以县城和小城镇为支撑、以中心镇为节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单元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

能协调、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体系,促进人口、产业及各类要素资源向城市、城镇密集区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大力培育载体扩大投资。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是推动我市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抓好市级服务业载体建设,持续推进“2355”工程。重点培育古槐、金城、仙营等20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镇(街),济宁

软件园、高新区国际物流园、水浒文化产业园等

30个市级重点服务业园区,济宁蔬菜批发市场、九龙贵和、恒良物流等50个市级重点服务业企业以及济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江北粮食物流产业园、济宁云计算中心等50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项目。充分发挥“四大载体”集聚、引领和带动效应。要持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要搞好银企项目对接,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围绕重点产业,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开展服务业专项招商活动;研究国家、省服务业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获国家、省扶持;用活用好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吸引社会资本、生产要素投向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深化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及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开展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及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切实改变服务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全、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要重点分离农业企业中的种苗研发、农技推广业务、农资供销、农产品流通以及农业生态旅游业务,组建专业的法人企业。规范、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经纪人等业态,注册成为法人企业。将工业企业中的物流业务、专业配套服务和中介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和信息服务、后勤保障服务分离出来,组建专业的服务企业。将在文化、旅游、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单位注册或管理的艺术院团、民营教育机构、学校餐厅、医院餐厅、民营医疗机构、营利性社团法人及社会中介机构等非企业法人机构分离出来,注册成为服务业法人单位。整合具有一定规模的交通运输等各类个体工商业户,创新发展模式,升级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强化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在解决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发展

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有

重要支撑作用。抓好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行业协会参与建设。围绕济宁高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建立工业集群配套服务中心,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点行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并面向行业开展公共服务。围绕农业产业园区,建立农业生产服务平台,扶持生物育种、设施农业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绿色环保型农业、优势特色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研发。围绕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提供信息、人才、资金等多方面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组织领导。要加强调度考核,完善对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和服务业“四大载体”的考核办法,将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加强对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的调度考核。要认真落实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研究、协调、解决行业有关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主力军作用。要强化政策支持。尽快出台《济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突破性、创新性、可操作、含金量高的新举措。加强已出台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召开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认清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全市服务业科学跨越发展。

(市服务业办公室)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强孔子修学游品牌

本报曲阜讯(通讯员周元)曲阜市紧紧围绕建

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深入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推动修学游繁荣发展,努力促进儒家文化传承创新。

曲阜把修学游产品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围绕“东方圣城——

—游学胜地”发展定位,着力打造“游曲阜知天下”和“游学孔子感知中国”两大品牌,策划推出“中华成人礼”、“仁义礼智信”等新的修学游专项产品。将旅游景区、演艺活动、旅游要素充分融合形成合理的专题旅游线路,重点打造涵盖“参观游览、课堂学习、场景体验、游戏参与、生活体验”五位一体的主题鲜明、层次完整的修学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打造修学游特色品牌。在品牌塑造上做足功课,以三孔景区、孔子六艺城等景点为核心,以成人礼、开笔礼、晨钟暮鼓等演艺活动为辅助,以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活动为依托,完善提升孔子修学旅游节,将孔子修学游打造成中国知名修学游节事品牌。

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

泗水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乔元孝相海龙)全市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及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泗水县立即部署安排,建立组织机构,迅速开展工作。召开了全县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及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泗水县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及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推进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5个专业小组实行集中办公,在第一时间开展相关工作。截至5月4日,共分离培育服务业企业107家,企业分离培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面摸清底数,科学制定分离目标。

为做到应分尽分,泗水县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摸底,详细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分离意向等,科学确定了企业分离培育目标。

强化政策和服务支撑,调动企业积极性。泗水县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含金量更高的财政、工商管理、税务等政策,切实做到不给企业增加负担。工作中实行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对个别企业手续缺项情况,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在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实行“先办理后完善”制度。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企业是开展主辅业务分离的主体。泗水县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向企业

宣传主辅业务分离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及市县出台的“企业你分离,一切我来办”的优惠政策、“不向企业多要利,不让企业多交费”的支持政策、“分离费用财政担,增加税收财政返”的财政政策,积极营造企业主辅业务分离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同时,派遣专业人员帮助企业分析能够分离出来的非核心业务,让企业认识到主辅业务分离是推动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谁抓住了政策机遇谁就能实现率先发展,实现了“由政府要我分离到我要主动分离”的转变,最大程度上激发了企业分离的积极性。

我市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及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成果逐步扩大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张凤菊)全市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及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开展两个月来,各县(市、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企业分离培育工作成果逐步扩大。截至5月4日,全市累计分离、培育服务业企业855家。从分离培育类型看,农业龙头企业分离、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9家,工业企业分离318家,教育、卫生等单位分离餐饮等企业24家,组建交通运输企业86家,限额以下转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98家;从办理三证情况看,三证齐全的476家,办理两证的160家,1证的219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措施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邓小平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这就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民族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包括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应该说政府是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之一,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和出口,中国的很多增长都将是不可能的。似乎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国际体系采取的战略都还是防御性的战略,如保护主权,使自己免受伤害,等等。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角色似乎不得不发生真正的改变,这样它才会对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秩序作出贡献。 在过去较长时期,出口导向和扩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而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角色。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则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不仅会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消费升级,而且也会逐步提高产品消费的环保意识,这恰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09年政府主导投资的投资乘数作用小,为世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多数投资带动的仍是过剩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过剩行业并无扩大投资的需要,所以投资的乘数作用小。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得到有效落实,居民收入增加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乘数作用必然扩大。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工作: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 做过努力,但是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扭转, 弊端越 来越严重,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长方式及所 产生的弊端,并对如何转变经济增方式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集约型转变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 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 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 即粗放 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 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的方式来实现。 益,早在1987年党即提出要将粗放经营逐步转变为集约经营。 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 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 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了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 历史性转变。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合理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然而在我国经济迄今为止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在原有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 高污染、多占地为特征的 “四高一多”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 又积 累了较多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仅表现为以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一 二三产业”发展比例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国际收支不协调和自主创新能力 低下为表征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也表现为以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矛盾和问题为特征的经济发展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 不仅使我们为经济增长所付的代价日益 增大,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也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矛盾性 结构。而在当前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和较低通胀率的表象下, 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可能隐蔽 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式, 集约型增 长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 中国政府如果再不下大 力气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未来将令人堪忧。 二、粗矿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弊端 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一系列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资源浪费严重。这是我国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经济 增长方式的主要标志,我国目前的社会总体发展方向依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切能够发展 经济、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手段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被政府所青睐, 这种发展理念严重 扭曲了中国人的经济价值观。我国目前的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 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取产 品的数量,但是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很大,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 《中国资 尽管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 本文试图透过分析我国经济增 入来增加获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① 长期以来,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 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1995年党更在提出实现经济 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 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一、单选题 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2000年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冰雪圈 d.岩石圈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东南 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空气污染 d.采集薪材 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 a.气候异常 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 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 d.森林减少 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柴薪 b. 煤 c.石油 d.天然气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 2、气候不同于天气() 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 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 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 一、单选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同时对金融知识、现代服务业基础、沙河玻璃行业现状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宣传好、实践好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世界经济格局快速调整,技术创新一日千里,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物价的上涨,股票的大跌,雷曼的破产,通用的合并,以前的公司巨头恍惚在一夕之间就破产或是兼并。忽然间在感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以后的事情呢。现在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以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经济发展的快,资源也就消耗的快,环境也就污染的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三个转变、两个重

点。三个转变: 1、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由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两个重点: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由经济大国发展为经济强国,进一步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引导创新技术产业化大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国民经济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关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决心,施重典,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评价机制,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利用区域日照和风力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和扶持能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排污少等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全区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加快从居民生活到工业、建筑、交通等层面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尽快研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对接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挂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立足市场,联合开展新技术引进、新产品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项目实施等活动,推进产学研立体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培育出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知名品牌;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增加鼓励科技创新的支持资金比例,大幅提高对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标准,完善留住人才的保障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产业落户,不断培育和发展规模性高新技

术产业。 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精神,结合各省市县(区)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要积极完善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创业注册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从项目招引、立项、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提供全过程优质服务;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和成长步伐,鼓励金融单位加大向中小企业放贷;发挥引智工作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引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成为有效促进社会就业、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内需消费的重要推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转方式、调结构需要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样才能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但过犹不及,连年追求超高速经济增长也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各地为了追求短期超高速经济增长,不断加大投资,而且大上工业特别是重化工项目,挤压消费。投资增速过高,粗放扩张,必然要付出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为保经济增速,财政支出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和增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内容摘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出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淮安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淮安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 关键词: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 伴随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和变革,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研究部署,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策应中央工作部署,省里也明确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淮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目前淮安正处于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淮安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相继出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强化政策扶持,重抓项目建设,突出企业帮扶,初步呈现出产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引进应用到自主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体系。新材料在新型化工新材料、特钢新材料和非金属新材料方面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

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新医药产业已具备研究和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等多种门类产品的能力;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光伏及太阳能利用、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风电、垃圾发电竞相发展的格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过引进阿里巴巴、搜狐、微软、联创等一批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一个核心区、四个特色区”的发展基础;高端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在关键设备制造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成套化的新产品比重持续增长;智能电网产业初步建成以南瑞淮胜电缆为依托的一次设备产业基地。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22.2%,同比增长32%,占比较“十一五”末提高了9.6个百分点。化工新材料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安邦电化乙烯利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六氯环戊二烯生产规模世界第二,嘉诚化工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淮河化工硝基甲苯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金属新材料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淮钢特钢已具备年产300万吨特钢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三甲,管坯钢生产规模全国第一;非金属新材料形成了年产40万吨凹土系列产品的规模,玖川科技成为国内最大的非金属矿物高附加值凹土产品生产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已具备60MW太阳能电池片、300MW电池组件、23MW光伏发电、45MW秸杆发电、400MW燃气发电的生产能力。新医药产业拥有20亿支水针剂、4000万瓶大输液、30亿片(粒、袋)固体制剂的生产能力。 (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推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研发,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士力帝益药业一类新药右佐匹克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独家生产,二类新药阿德福韦酯、替莫唑胺胶囊国内首创。诚意药业腺苷、缬氨酸和麦德森制药肝素钠、硫酸软骨素等产品技术国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被称为“中国奇迹”。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的高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经济发展“只快不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降低消耗;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式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能耗指标却没有达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使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经济发展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的“快”可以用经济增长速度或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而经济发展的“好”则指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快没有好,就会出现像拉美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矛盾。我国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次序的变化,它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思路将更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年均GDP增长达到9.7%,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成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增长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见图1。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经济今后保持平均以7.2%的速度持续增长,就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GDP排名,中国以16493亿美元排在第七位。①到2005年GDP达到18.3万亿元,约为2.26万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计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0年左右超过德国,2020年左右超过日本,2040年左右超过美国(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英赶美”,对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2001年至200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比世界平均水平(3.8%)高出5.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1%)高出7.4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8%)高出3.7个百分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时期增长最宽的国家。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平均贡献率为14.3%,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 表1列出的是中国和日本、亚洲四小龙之间经济增长的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高速增长延续时间之长、速度之高,已经超越了战后全球经济中最受瞩目的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的“经济起飞”,如果说存在着“东亚奇迹”的话,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增长就是真正的“中国奇迹”。 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 1、消耗了大量资源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投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51797万吨标准煤,到2006年增加到24566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出年均GDP的增长率。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目前,我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重要资源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美国居首位)。多年的粗放扩张,使我国资源状况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制约,成为最突出的瓶颈。全国各地许多能源材料纷纷告急,煤、电、油、水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国人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水荒”等资源短缺的苦涩。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资源正在被过度过速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2、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的快速增长没有把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延续了西方国家发展初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工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污染环境,尤其污染江河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我国七大江河水系,有54%的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6%的河流受到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大量消耗资源,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剧增,固体废弃物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2006年我国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3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1348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05年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多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根据中国科学院2003年的估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普通老百姓的直接感受是,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 3、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比重低。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2006年,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40.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下面就我的家乡就我的家乡甘肃省而言,甘肃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北省份,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既是甘肃两千六百多万人民的迫切要求,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如何从甘肃实际出发,走出西部省份赶超东部并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省上下探索的核心问题。循环经济是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晶,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在保持适度规模和速度的前提下,实现物质消耗减量化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讲,循环经济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如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问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实现形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具体体现。甘肃省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分析了省情,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甘肃虽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效益不高、部分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摘要: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 关键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abstract: this paper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is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goals and strategic measures, china is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faces important and pressing the realistic subject.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the key work puts forward opinions at 8. . keywords: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改革与创新,又涉及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更新与调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2011-3-17 19:28 提问者:276183555|浏览次数:7562次 2011-3-18 18:47 最佳答案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选择题17题,判断题21题,问答题55,共93题) 一、选择题 1.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CD) A.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B.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C.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原则 D.对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八大载体的构建进行了部署 2.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什么机遇和条件?(ACD) A.中央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B.广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C.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 D.广东的人文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厚实的文化积淀 3.“三来一补”是指什么?(ABCD) A.来料加工 B.来样加工 C.来件装配 D.补偿贸易 4.怎样深化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ABCD)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D.改革一些具体的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 5.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什么?(ABD) A.投资 B.消费 C.进口 D.出口 6.广东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B.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保水平,不断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C.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D.采取鼓励消费政策,刺激居民消费 7.广东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B.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C.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D.改善投资服务 8.广东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采取哪些措施?(BCD) A.发展对外贸易 B.培育现代产业项目,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C.抢占世界产业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推进绿色增长 9.广东对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采取哪些措施?(AB) A.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 B.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C.加大“腾笼换鸟”政策力度 D.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10.广东对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强产业转移力度 B.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C.加强政策调节 D.完善配套措施 11.广东的主体功能区域有哪些分类?(ABCD)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生态发展 D.禁止开发 12.广东对推进自主创新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B.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提升发展高新产业园区,完善自主创新平台 D.完善组织协调与法规政策,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解读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落实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一、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发展阶段因经济增长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发展从较低的阶段跃升到较高的阶段。 当前,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清晰、明确的界定。狭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在体制上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具体地说,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换和升级。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内需拉动,还是主要靠外需拉动;是主要靠投资拉动,还是主要靠消费拉动;等。 二是经济增长投入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从供给方面看,支撑经济增长的有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来支撑,还是主要靠知识和技术来支撑;是主要靠低水平的技术来支撑,还是主要靠高水平的技术来支撑;等。 三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商品和服务由不同的产业创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国民财富是主要来自于第一、第二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是主要来自于低附加值的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高附加值的产业;等。 四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转换和升级。体制机制既决定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又对发展有反作用。良好的体制机制,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严重缺陷的体制机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既涉及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 当然,经济转型升级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城乡区域结构合理化等内容。但是,上述四个方面,应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最应当引起关注的方面。 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大调整,未来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将可能延续较长时期,中国外需超常增长的“风光”不会再现。“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力量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演进。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多极化演变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壹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壹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壹起来,于发展中促转变,于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壹、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壹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和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试答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可能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近年来,以( C )为主体的全球投资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单选题3分) o A.TTIP o B.TPP o C.自由贸易协定 o D.世界贸易组织 ? 2.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机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单选题3分) o A.物质基础比较雄厚 o B.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o C.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o D.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 ? 3.下列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o B.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但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o C.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但依然滞后 o D.产业布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区域产业差异性过大 ?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列对“五个更多”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单选题3分) o A.更多地依靠外需特别是出口贸易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o B. 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o C.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o D.更多地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着力”上,对“四个着力”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 o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o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 o D.着力培育封闭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 6.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是( D )。(单选题3分) o A.建立自贸区 o B.改革开放 o C.出口 o D.投资、消费 ?7.要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破除( D )。(单选题3分) o A.农村传统风俗习惯 o B.现有行政区划 o C.户籍制度 o D.城乡二元体制 ?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单选题3分) o A.全面从严治党 o B.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o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o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一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与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部门,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各类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实施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廉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消费、就业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入。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从强化制度入手 尽快形成相应体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