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作者:朱熀白亚男王连生来源:国土资源信息化访问次数:705 发布时间:2011-03-29

摘要:批后监管是国土部门创新工作新机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与新机制相配套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成为保障机制运行,推动工作不断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等有关情况实行全面监管、全程监督,构建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本文在分析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并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海量数据访问、时态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库引擎和网络发布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乱占、乱用土地的情况较为突出,信息技术在辅助批后监管和执法监察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武汉市武昌区早在2006年建立了规划国土建设工程批后动态监管信息系统,青岛市于2007年建立了土地规划管理局业务跟踪监控系统,深圳市福田区设立了地政监察信息系统。这些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有助于实现土地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监测,提高土地管理效率。

但目前投人应用的信息系统并没有有效梳理以用地审批为标准,分时段、分阶段的监管工作机制,大多仍然是为了实现执法监察功能而开发的单一环节应用软件,而执法监察在批后监管工作机制中已经处于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与完备的批后监管工作机制相呼应,急需建立配套的信息系统,作为保障和推进批后监管工作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国土资源管理要求,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等,开发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在宏观上满足对国土资源监控的管理要求,提高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工作效率,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建设需求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业务对信息化的要求,其核心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整合国土、规划、建设、市政等相关部门的基础数据,建立批后监管数据库,紧密结合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建设用地的监管,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立体化管理模式。

我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决定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有如下特性和需求(图l)。

(1)建立建设用地审批资料数据库

通过系统整理出让、划拨等用地项目的基础信息,建立宗地审批资料数据库,完成建设项目整个审批流程和审批结果的人库,达到摸清家底,明了宗地情况的目的,为后续分析工作做好数据基础,体现真正精确管理土地的土地管理理念。

(2)构建土地批后监管数据库

批后监管数据库是建立在宗地审批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手段以及建立跟踪监督管理档案等方法实现对土地利用管理的动态监察,实时监控违法和违规用地的产生,从而构建完善严谨的辅助分析系统,体现科学管理土地的核心诉求。

(3)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基础数据库

批后监管数据库需要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地籍、土地出让等数据库支持,针对目前政府部门前期已经投人了一定的力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因此在建设批后监管数据库时,可以考虑避免将别的系统或数据库的数据经转换后“拿”到自己的系统里面来,而是将各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以Web的形式向批后监管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4)构建完善的批后监管分析体系

及时更新行政审批结果,适时启动新一轮的批后监管工作;对土地利用状况做好持续监测,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客观真实地判断土地利用状态和利用程度,更新完善土地利用相关基础数据,从而准确及时的判断违法违规用地的发生以及具体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进行解决,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土地的目的。

(5)构建联合执法、多方参与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

土地批后监管数据库的应用不仅可以体现土地管理部门工作的效果,而且数据库本身可以进一步扩充成为各部门联合执法、共同使用的城市建设监管信息系统。通过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加强各职能部门联动。系统还将实现建设用地开发信息的实时发布,为公众参与监管提供环境,加强全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力度。

2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建设目标是基于已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土地储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参考“金土工程”技术标准,依据批后监管业务的工作要求,以及时准确监管建设用地情况为主要目标进行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基于B/S模式进行开发,采用SOA架构。选配高性能计算机作为数据库服务器,Oracle10g作为数据库管理平台,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库引擎(利用SDE提供的数据结构、索引方式、访问机制),实现对批后监管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采用WebService实现对各基础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等)的访问与数据同步。利用Mapguide 提供数据的访问技术,在C#.NET编程环境下实现系统的开发。

系统在逻辑上分三层构件,即基础数据层、业务支撑层和业务应用层。结构设计如图2。

(l)基础数据层:提供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最底层的数据支撑,负责数据库之间的通讯、数据同步、数据安全、数据交换等功能。

(2)应用支撑层:以服务的方式支撑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实际业务服务的执行部分,实现空间数据发布、监管过程监控、各职能部门的数据通讯、协同工作、综合分析等功能。

(3)业务应用层:提供具体的用户操作界面,通过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输出信息和收集数据,是用户使用应用支撑层服务的接口。在批后监管系统中,业务系统主要实现用户交互模式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功能。整个客户层完全从底层开发,以文本、报表、图形、动画、流程图等方式表达实时监控结果。客户端桌面软件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Office、XP等多种界面风格。

2.2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以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动态管理为主线,通过ArcSDE调用数据服务器上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采用服务的方式,开发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包括项目审批管理、违法违规用地跟踪管理、档案管理、综合分析、历史回溯等相关业务功能;采用C#.Net开发语言实现系统设置、数据管理、身份验证、权限管理等功能。系统功能设计如图3。

(l)数据管理模块—对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2)空间数据发布模块—基于B/S架构,提供空间数据发布服务。

(3)项目审批模块—从建设用地预审到征地、农转用,再到土地供应,土地登记及验收环节的审批信息的记录、报表统计和通知。

(4)项目动态监察模块—项目监查时间及其他信息记录,提供重点监察片区方案,支持监察结果上报。

(5)违法、违规用地跟踪管理模块—根据监察结果判断违法、违规用地,及监管意见发放,并形成重点监察对象提交给项目动态监察模块。

(6)档案管理模块—实现合法建设项目备案,及建设项目台帐提交及管理工作。

(7)公众信息模块—实现网上公示、查询,接受投诉举报。系统设计相应的分析模块,采用相关分析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设计调查信息的标准化和分类处理方法,实现对收集信息的提取和凝练,供决策人员参考。

(8)系统维护模块—实现用户权限设置、日志管理、数据库备份等功能。

3关键技术

在整个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设计以下关键技术。

(l)海量数据快速访问技术

系统数据分为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其中,空间图形数据是集成了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地籍信息、市政信息等矢量数据,数据以标准分幅进行存放。采用分布式数据架构方案,结合MapGuide的快速数据引擎,辅以无缝接边技术、无空白漫游技术、多尺度自适应可视化技术等可以大大提高图形的访问和检索速度。

(2)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空间数据只记载空间自然属性信息,自身具有唯一标示ID,而非空间数据只记录监管项目的过程信息。数据库的设计要考虑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相对独立存储,两者可以通过ID进行关联。

(3)历史数据回溯

宗地是最基本的空间数据单元,而宗地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时间维度L可能与多个建设项目相联系,寻找支持连续时间的历史查询或某一历史时间点上所有宗地信息。构建时态数据库是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

(4)空间数据库引擎(SDE)

目前商用数据库几乎都是基于关系原理建立的,但GIS强调空间性及拓扑关系,这些在数据库中都不能直接表示和查询。所以ArcSDE在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数据引擎,ArcSDE将客户端对空间数据、拓扑数据、属性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等操作转换成数据库的关系操作。同时ArcSDE对这些表格操作进行优化,系统为客户端或系统管理员

提供了GIS的概念模型.通过Arcsde,使用户脱离了关系数据库中许多繁琐的细节,可以直接以GIS的概念对数据进行维护和权限管理等,ArcSDE还可以实现某些关系型数据库做不到的数据自动检查维护功能,如拓扑一致性检查等。

(5)工作流引擎设计

建设项目审批涉及多个委办局,批文也出自多个部门,为保证下一步审批方知道上一步审批的内容,以及各个部门的系统办公,需要利用工作流技术促进业务流的顺利进行,保证信息及时通达。

(6)基于因特网、政府专网和企业网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采用“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B/S结构运行模式,大大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而且这种方式对前端的用户数没有限制,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实现公众参与模块的开发。而C/S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B/S方式相比对图形数据具有更强的事物处理能力,对空间数据的存储效率较高,因此对服务器端的管理及数据库维护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由于批后监管业务本身需要考虑其系统安全性,因此各部门协同力、公业务应在政府专网上运行,采用B/S模式进行架构。采取以B/S为主、C/S为辅,严格区分政府专网及因特网上运行的业务,可以充分发挥因特网、政府专网和企业内部网的优点。

4结束语

在国家不断加强土地调控的背景下,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切实加强对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力度已经成为国土管理部门的一个日常工作内容。本文研究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需求,并根据这些关键需求提出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通过在典型地区的开发实施,证明了该系统的建设是可行的,较好解决了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下实现各部门协同进行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问题。

本文所论述的系统建设方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系统建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

(l)做好与工作机制的衔接

各地批后监管工作机制有所不同,要建立由土地管理专家和信息系统建设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保证系统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是信息系统技术开发人员一定要在构建工作机制阶段就介入,对整个系统构架和运行方式有清晰的了解,顺利衔接系统需求分析。

(2)按照国家最新的行政审批要求制定表单

国家对于预审、划拨、供应、登记发证等环节相继出台了最新的行政审批政策,为了保持系统的有效性,所有审批表单和审批台帐的制定都应该以最新政策为准。

(3)为拓展批后监管内容留有接口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国土部门所有审批的批后监管,更能够上升为区域性的批后监管,所以目前建立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要为国土部门内部各类审批环节和其他审批部门留有数据出入接口,便于系统升级拓展。

(4)做好与现有信息化基础的衔接

由于各地已经陆续开展了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系统建设,因此在进行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技术平台及数据库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数据,避免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马文芳.县(市)级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6(15),146一148

[2]卫海燕等.基于WebGIS的西安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20一24

[3]刘小松.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J].研究与探索,37一39

[4]郭炜,朱明.武昌区规划国土建设工程批后动态监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与数字工

程.2006,34(11),120一122

[5]韩杰.基于GIS的土地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07(6),55一60

[6]沙宗尧等.基于实体一关系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组织及其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2(5),20一28

[7]孙紫英,郭晓虹.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地籍数据库模型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1),109一111

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

建设项目征地工作的程序 建设项目征地工作的程序 一、选址(项目单位、国土局、建设局)、立项(计委)。 二、勘测定界(项目单位聘请资质单位)。 三、建设项目预审(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同级国土部门)。 所需资料: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项目单位、国土局)。2、预审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项目基本情况、用地规摸、用地类型、补充耕地初步方案等(项目单位)。3、需审批的项目还应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和可研报告(计委)。4、初审意见。内容包括:拟建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是否符合供地政策、用地标准和总体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补充耕地方案是否可行等(市、县国土部门)。5、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局)。 6、需调整规划的,要附有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的规划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时的影响评估报告,听证会和修改规划听证会纪要(国土局组织)。 7、土地利用分幅图(国土局)、项目总体平面布置图、线性工程平面图、横断面图(项目单位)。 计划部门核准或备案(计委)。 1、项目核准所需资料:(1)规划部门意见;(2)国土资源局用地预审意见;(3)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意见;(4)其他相关文件。 2、项目备案所需资料:(1)投资项目备案审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3)项目简介;(4)有关许可文件;(5)其他证明材料。 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所需资料:(1)县政府申请调整规划的请示文件;(2)依法取得的项目建议书批复、核准或备案证;(3)规划调整方案;(4)项目规划实施的影响评估报告;(5)规划、环保部门意见;(6)专家论证意见;(7)听证会纪要;(8)标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调整规划程序。(1)制定方案;(2)听证;(3)征求相关部门意见;(4)专家论证;(5)申请和受理;(6)会审。 可以调整规划的项目范围。(1)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2)经省政府批准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3)列入或为实施省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计划的项目;(4)列入或为实施市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项目;(5)列入或为实施市级及以上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6)军事、卫生防疫等具有特殊选址要求的建设项目;(7)县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规模和布局变化的且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8)符合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原则的,由设区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一般生产性建设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的;(9)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确需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和国家、省生产性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基本农田的。 征地组卷报批。 程序:(1)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将拟征地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2)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对征地的面积、权属、地类及地上附着物等进行确认。(3)组织征地听证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讨论意见和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签字画押证明。(4)由国土局编制“一书四方案”等组卷逐级报省政府或国务院批准。(5)经批准后向被征地村发布县政府公告和县国土资源局公告。 2、征地所需资料(单独选址)。(1)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审核表(国土局);(2)建设用地申请表和建设用地申请(项目单位、国土局);(3)一书四方案(国土局);(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市级以上国土部门);(5)计委立项批复或核准征、备案证(计委);(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计委);(7)项目初步设计及批复文件(计委);(8)是否压覆重要矿床评估报告(项目单位聘请资质单位);(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项目单位聘请资质单 位);(10)省国土资源厅对补充耕地的验收文件及补充耕地位置图;(11)以有偿方式供地的,应当提供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地价评估报告和技术报告(项目单位、国土局);(12)占用基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图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办事指南 一、受理范围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实行分级预审。需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由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预审。 2.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由市国土资源局出具预审意见。 3.需报国家、省、市预审的建设项目用地,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应出具初审意见,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预审 二、审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7号)。 三、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用地单位申请预审的报告(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情况,拟用地情况、拟用地类型和集体土地面积,补充耕地初步方案等) 3.项目总平面布局图或线性工程平面图,以及辅助附属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图、用地位置(线性走向)示意图。 4、需审批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两荐合一的只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涉及占用耕地的)。对拟采用委托补充方式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的项目,应说明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标准以及确定缴费标准的依据和资金安排落实情况 6.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图件 7.对拟占用基本农田的,应通过选址方案比选等方式说明确需占用的理由 8.对拟占用基本农田比例超过50%或面积超过35公顷的,应附专家论证意见

9.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还应提供以下材料: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专家论证意见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听证会纪要 四、审批时限 20个工作日 五、收费事项 无

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办法

枣庄市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保障用地行为依法进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8]90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从批准供地到项目竣工验收期间,依照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等,对土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情况进行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市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管理工作。 区国土资源部门具体承担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其中市中区城市规划区内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枣庄高新区所辖区域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由市国土资源部门具体承担。 发改、经信、财政、监察、住建、规划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 第四条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开工、竣工,是否存在土地闲置; (二)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三)是否完成规定的投资强度; (四)改变用途、容积率的,是否办理相关手续,补缴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 (五)是否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六)是否超期使用临时用地; (七)其他需要列入监管的事项。 第五条实施建设项目用地开工、竣工申报制度。 土地使用者应当在项目开工、竣工时,向国土资源部门书面申报,国土资源部门应对合同约定内容进行核验。 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未开工、竣工的,土地使用权人要在到期前15日内申报延迟原由,国土资源部门应按合同约定认真处理后,可通过增加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条款或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对申报内容进行约定监管。 对不执行申报制度的,由同级政府向社会公示,并限制其在一年内不得参加土地购置活动。 第六条建立国有建设用地批后公示制度。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下发或有偿使用合同签订后,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土地使用权人在宗地现场显著位置设置用地信息公示牌,将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号(合同号)、用途、面积、四至、容积率、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监管机构、举报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方便社会监督。

建设用地预审

一、建设用地预审定义: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二、预审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四)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三、预审的权限划分 (一)需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二)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三)应由国务院或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信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应由省政府或省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信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市、州、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涉密军事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建设用地单位直接向国土资源部提出预审申请。 四、提出预审的时间 (一)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建议书批复后,可研批复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二)需要核准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三)需要备案的建设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报省国土资源厅预审、需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预审申请。 五、预审的程序 (一)由建设用地单位向负责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申请。 (二)应报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单位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初审申请,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但建设项目选址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单位向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初审申请,由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 (三)应报省国土资源厅预审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单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决定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预审审查内容,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作出如下修改: 一、将第七条修改为:“申请用地预审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拟选址占地情况、拟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用地面积是否符合土地使用标准、拟用地是否符合供地政策等; “(三)审批项目建议书的建设项目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需核准的建设项目提供建设项目列入相关规划或者产业政策的文件。 “前款规定的用地预审申请表样式由国土资源部制定。” 二、将第八条修改为:“建设单位应当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进行查询核实;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或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办理用地预审手续后,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登记等。” 三、将第九条修改为:“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转报用地预审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依据本办法第十一条有关规定,对申报材料作出的初步审查意见; “(二)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三)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规划修改方案。” 四、将第十一条修改为:“预审应当审查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二)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修改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是否符合有关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对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以及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建设项目,是否已组织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并出具评审论证意见。 “占用基本农田或者其他耕地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还应当审查是否已经组织踏勘论证。” 五、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3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已经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申请预审。” 六、将第二条、第四条、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二条中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修改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相关规定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相关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所进行的审查。 为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2004年10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004年第27号令),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机器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要求,依法实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规定土地预审是项目审批、核准必经的前置性审查程序。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农用地专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预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程序: 申报:由建设单位向有权预审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预审申请; 受理:收到预审申报材料后,对报件材料进行程序性审查,即审查材料是否齐全; 审查: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规定,对项目用地情况进行审查或初步审查并编写项目预审报告。预审报告将征求有关

职能部门的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有关职能部门意见提出处理办法并进行汇总; 批复:负责预审的争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项目单位出具预审批复意见。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符合,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宗日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的修改方案、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二年。 土地预审意见 预审意见应当包括对土地预审内容的结论性意见和对建设用地单位的具体要求。 预审意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的必备文件,并作为初步设计阶段用地标准和规模控制的重要依据。 已经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申请预审。 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偏转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017年1月1日最新)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预审审查内容,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作出如下修改: 一、将第七条修改为:“申请用地预审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拟选址占地情况、拟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用地面积是否符合土地使用标准、拟用地是否符合供地政策等; “(三)审批项目建议书的建设项目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需核准的建设项目提供建设项目列入相关规划或者产业政策的文件。 “前款规定的用地预审申请表样式由国土资源部制定。” 二、将第八条修改为:“建设单位应当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进行查询核实;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或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办理用地预审手续后,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登记等。”

三、将第九条修改为:“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转报用地预审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依据本办法第十一条有关规定,对申报材料作出的初步审查意见; “(二)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三)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规划修改方案。” 四、将第十一条修改为:“预审应当审查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二)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修改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是否符合有关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对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以及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建设项目,是否已组织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并出具评审论证意见。 “占用基本农田或者其他耕地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还

建设工程规划报批流程

新划拨用地办理《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用地科、规划科) 申请报告 授权委托书 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房地产开发项目 工商营业执照 发改委立项批文 信息中心地形图使用受理回执 建设用地界限工作图(委托书) 填写《建设工程选址申请表》 、《建设(用 地工程)规划定点申请表》 建设(用地工程)规划定点申请表》 建设工程选址申请表》、 出具规划选址意见 绘制规划选址范围 图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 见书(5个工作日) 建设单位提出申请 受理 办理完毕,窗口发证

建设用地界限图 建设单位征求相关部门 消防、环保等相关部门意见 土地部门意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 同) 《建设(用地工程)规划定点申请表》 《建设工程选址申请表》、 建设用地选址范围图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填写审核意 见 第二阶段 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 建设单位提出申请 可证 ( 5个工作日)

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单、通知单、红线图、 规划设 出具规划 设 计条件 绘制建设用地界限 图 计条 件) 办理完毕,窗口发证

土地证(附宗地图)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一式三份(设计单 位、建设单位盖章、签字) (电子磁盘数 据一式两份) 申请报告 授权委托书

建设工程方案审批表(按要求填写并加盖公章)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 发改委立项批文 建筑设计方案文本一式两份 区外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要提交市建设主管部门批准承接设计 的手续 建设项目区位图 专家评审会 项目12个工作日) 土地证或批准书及附件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设计 作者:朱熀白亚男王连生来源:国土资源信息化访问次数:705 发布时间:2011-03-29 摘要:批后监管是国土部门创新工作新机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与新机制相配套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成为保障机制运行,推动工作不断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等有关情况实行全面监管、全程监督,构建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本文在分析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并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包括海量数据访问、时态数据管理、空间数据库引擎和网络发布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乱占、乱用土地的情况较为突出,信息技术在辅助批后监管和执法监察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武汉市武昌区早在2006年建立了规划国土建设工程批后动态监管信息系统,青岛市于2007年建立了土地规划管理局业务跟踪监控系统,深圳市福田区设立了地政监察信息系统。这些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有助于实现土地精细化管理和动态监测,提高土地管理效率。 但目前投人应用的信息系统并没有有效梳理以用地审批为标准,分时段、分阶段的监管工作机制,大多仍然是为了实现执法监察功能而开发的单一环节应用软件,而执法监察在批后监管工作机制中已经处于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与完备的批后监管工作机制相呼应,急需建立配套的信息系统,作为保障和推进批后监管工作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国土资源管理要求,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等,开发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在宏观上满足对国土资源监控的管理要求,提高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工作效率,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建设需求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业务对信息化的要求,其核心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整合国土、规划、建设、市政等相关部门的基础数据,建立批后监管数据库,紧密结合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建设用地的监管,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立体化管理模式。 我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决定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息系统有如下特性和需求(图l)。

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建设用地审批程序 1、征用土地的程序: ①拟定征用土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由拟征用土地所在的地县、市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 ②审查报批。征用土地方案拟订后,由县、市人民政府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批准权限,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人民政府批准。 ③征用土地方案公告。征用土地依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当地予以公告。 ④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⑤公告征地裣安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⑥清理土地和实施征用土地。 2、城市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区内使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审批程序是:

①由县、市人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现有建设用地的利用情况,拟订城市建设用地统一开发方案,向省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其中直辖市城市建设用地统一开发的,向国土资源部申请;涉及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的,应当同时拟订农用地转让、征用土地和占用耕地补偿方案,一并上报。 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和占用耕地补偿方案及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情况等进行审查,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③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和占用耕地补偿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将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和供地方案予以公布,按批准的用途和范围一次或分期实施,并设定各类建设用地的具体用途及供地方式等,按建设项目实行供地。 采用招标、拍卖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招标、拍卖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 采用招标、拍卖以外方式提供土地的,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经审查报市、县人

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及办理的说明

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及办理的说明 所谓建设用地指标是指国家对省市的土地年度开发建设总量控制及全国耕地保有量平衡的管理计划,根据土地法规划,在开发建设使用地时,必须遵从“用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的政策”即开发一亩用地于建设必须先补充一亩耕地。原则上未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前必须进行耕地调剂及建设用地指标的办理,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必须具征地手续、建设用地批复文件、用地控规、建设用地指标四大条件,在完善征地手续、建设用地批复文件,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后才可以办理耕地调剂及建设用地指标,办理指标业务是完善办证四大条件之一。 1、耕地及建设指标有偿转让是省内地级市国土部门之间在建设用地指标与耕地用地指标不变的前提下互相调剂的合法调剂业务,不存在违规违法。 2、用地单位或开发商为用地指标申请方,首先向国土部门提出指标申请,申请书上申请单位盖章交代办方,并委托代办方协助办理该业务,由代办方负责取得同意批复。 3、用地单位提供以下文件 (1)用地的红线图。(2)四置图。(3)规控图。(4)

航拍图。(5)购地合同(包括发票和收据)。(6)征地批复。(7)未有征地的必须提供该地95%的村民签名。 4、用地单位与代办方签订委托协议。 5、如果用地单位需要代办方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的,双方可以签订代办协议。条款包括:用地单位提供资金证明,完成出证时间,办证费用。包括每亩的价格、指标费、税费等等。 6、在用地单位所属地的银行办理“代办费用”银行监管手续。 7、由代办方完成省市指标的调度工作。 8、通知用地单位缴纳耕地调剂费用。 9、由当地的市国土部门发出建设用地指标批复文件。 10、用地单位查询确认后,指标办理业务完成,解付监管帐户代办方费用给与代办方。 代办方代理办证的,用地单位应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缴纳税费。

农村建设用地的审批的程序

农村建设用地的审批的程序 题要 (一)户主申请(说明申请事由,用地面积和土地类型,家庭状况)村、社签字。(二)本户的户口簿复印件及户主身份证复印件。(三)规划内要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外要办理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有着巨大的利用空间,开展农村建设项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要进行农村土地建设必须要进行审批,那么审批程序是怎样的呢?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农村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请大家继续往下阅读。 ▲农村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 不同情况的建设用地审批程序不同。 ▲一、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一)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工业建设项目用地) 3、项目用地平面布置图 ▲(二)办事程序 提出申请——现场踏查——办理项目用地预审手续——区国土资源局初审——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三)承诺时限 对手续齐全、符合用地条件的,自大厅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上报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审批 ▲(四)收费标准 ▲二、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兴建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项目用地审批 ▲(一)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 3、联建协议(本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建设的除外) 4、建设项目用地申请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计委立项批复文件 7、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批复 8、联建协议(本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建设的除外) 9、原集体土地使用证 10、勘测定界报告书及勘测定界报告图 11、项目用地平面布置图(①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绘制;②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标注定位点、主要设计数据;③设计说明:用地平衡、经济技术指标、建筑物统计及其它说明事项;④设计单位晒图、盖章确认) 12、其他相关材料

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报材料有关要求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报材料有关要求的通知 2011-05-10 | 作者:| 来源:信息中心| 【大中小】【打印】【关闭】 国土资规函[2011] 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做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件系统与用地预审网络在线报备系统的衔接,部信息中心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2号)(以下简称《预审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用地预审电子报盘软件进行了修改完善和升级,并对电子报盘的有关内容作了相应调整,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电子报盘的申报要求 (一)电子报件材料的制作要求。采用部升级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电子报盘软件(2.0版)制作预审项目电子报件材料。报盘软件、预审申请表、电子文档报送要求请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http://https://www.doczj.com/doc/5310525801.html,中的政务大厅栏目)上下载。 电子报件的制作,要遵循软件说明书的要求填写,不能以表格方式填写的文字材料要以材料(材料清单见表2)为单位制作成PDF文档,可通过原电子格式的文档转换成PDF文档(带红章的材料页必须通过扫描后插入PDF文档),也可直接扫描后再转成PDF文档(报盘软件附带扫描图像转PDF的工具),要求PDF文档在1:1的显示比例下文字清晰,页码顺序与纸质材料一致,单个项目报件电子材料大小控制在100M以内。申报单位对电子化的附件材料与纸质附件材料的一致性负责。 (二)土地分类标准要求。土地分类标准采用《全国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3〕231号),增加围填海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表示到二级地类及可调整地类。 二、电子报盘申报方式 建设用地预审申请单位及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在申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时,将电子报盘格式的电子报件刻制成光盘,同纸质报件一同报送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在2011年5月20日之后,所受理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需采用新版建设用地预审报盘软件(2.0版)制作,不符合制作要求的政务大厅将不予受理。 三、电子报盘的内容 (一)在用地预审申请表(附件1)中增加行业分类、项目批准类型(审批、核准、备案)、征地补偿标准、涉及围填海的增加了占用海域面积。 (二)属《预审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情形的,电子报盘材料中应增加地质灾害评估备案表、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证明材料等内容。

批后监管系统工作流程

批后监管 1、批后监管办法概述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从批准供地到项目竣工验收期间,依照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等,对土地使用权人使用土地情况进行的监督管理。 2、省市县批后监管职责 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省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管理工作。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全市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管理工作。 区国土资源部门具体承担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 发改、经信、财政、监察、住建、规划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 3、批后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开工、竣工,是否存在土地闲置; (二)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三)是否完成规定的投资强度; (四)改变用途、容积率的,是否办理相关手续,补缴

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 (五)是否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 (六)是否超期使用临时用地; (七)其他需要列入监管的事项。 4、批后监管工作流程 4.1、项目用地开工、竣工申报 土地使用者应当在项目开工、竣工时,向国土资源部门书面申报,国土资源部门应对合同约定内容进行核验。 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未开工、竣工的,土地使用权人要在到期前15日内申报延迟原由,国土资源部门应按合同约定认真处理后,可通过增加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条款或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对申报内容进行约定监管。 对不执行申报制度的,由同级政府向社会公示,并限制其在一年内不得参加土地购置活动。 4.2、建设用地批后公示 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下发或有偿使用合同签订后,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土地使用权人在宗地现场显著位置设置用地信息公示牌,将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号(合同号)、用途、面积、四至、容积率、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监管机构、举报电话等内容进行公示,方便社会监督。

建设用地审批 - 工业用地审批流程

建设用地审批- 工业用地审批流程 一、挂牌公开出让规程 1、受理材料 2、看现场 3、测绘放桩 4、出用地红线图 5、拟文要求提供规划要点 6、出宗地图 7、拟文委托书、公示 8、出评估报告 9、拟出让方案(含签发、送文) 10、挂牌 11.与国土资源局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宗地出让合同(原件一式三份)(由本局服务大厅提供给受让方填写签名盖章)(限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12.土地登记 二、所需材料: 1、申请报告(原件及A4纸)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件及A4纸复印件各一份) 3.营业执照及企事业代码证(核对原件存A4纸复印件各两份)(限单位申请用地) 4.法人代表身份证书(原件两份)(限单位申请用地)(由本局服务大厅提供给申请者填写盖章) 5.法人代表身份证(核对原件存A4纸复印件两份)(限单位申请用地) 6.代理人身份证(核对原件存A4纸复印件两份)(限委托办理)

7.委托书(原件两份)(由本局服务大厅提供给申请者填写盖章)(限委托办理) 8.立项批文(原件)或经核对的政府常务会议记要(A4纸复印件) 9.项目可行性报告及批文(原件) 10.资信证明(原件) 11.项目平面布置图(原件) 12.环保、林业、消防部门意见(原件) 13.用地红线图(本局信息中心出的原件两份、规划局出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14.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原件)(由本局服务大厅提供给申请者,不用填写只在第4页“本宗地指界人签名”处签上经办人名字即可) 15.需提供的其他部门书面意见 备注:1、申请者先到本局服务大厅领取相关表格后到信息中心出建设用地红线图; 2、备齐材料后再到本局服务大厅递交申请。 三、审核要求: (一)投资强度 工业用地最低投资强度为:1000万元/万平方米。 (二)资信证明 1.资信证明应不少于上述投资强度标准。 2、如同一家银行出具两张以上(含两张)资信证明,必须为不同帐号。 3、如多家银行出具资信证明,必须是同一日期。 (三)工业项目配套设施用地的规定 1、工业项目用地必须明确规定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这四项指标,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因行业不同可有所差别,建筑密度不能低于30%。 2、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等配套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变相建成套高尚主宅、专家楼、商场、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2020修正)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2020修正) (1999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公布根据2019年11月30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法应当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受理、审查、报批工作。 第四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预申请。 受理预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第五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

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单位有关资质证明;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四)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五)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六)占用耕地的,必须提出补充耕地方案; (七)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六条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七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办理流程

建设用地规划xx的办理 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二、受理范围 1、xx、迁建单位需要使用土地的; 2、原址扩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 3、需要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 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 三、办理总程序 1、送审规划设计方案 2、申请《建设用地规划xx》 四、送审规划设计方案应提交的文件资料 (一)新建、迁建单位需使用土地的,原址扩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的土地或者需要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提交以下资料: 1、填报《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方案申报表》; 2、计划部门的当年投资计划文件或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4、按我局规划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规划设计方案(含管网综合图)两套及CAD DWG格式电子数据壹套; 5、建设单位与土地现使用单位的土地出让意向书及上级部门意见。 16、其他需要说明的图纸、文件等。 (二)由拍卖等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工程,提交以下资料: 1、填报《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方案申报表》; 2、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附件; 3、根据拍卖地块的范围及规划条件,由具有相应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规划设计方案(含管网综合图)两套及CADDWG格式电子数据壹套; 4、其他需要说明的图纸、文件等。 五、送审规划设计方案的办理程序及期限 建设单位送齐应提交的文件资料,经窗口受理申请并发给建设单位立案回执后,将在法定工作日二十天内审查完毕(不含市政府审查、专家审查和方案公示时间),发给建设单位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意见单。 1、建设单位根据审核意见修改规划方案后,再次填报《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方案申报表(第二次送审)》,报窗口受理。 2、如无修改意见,建设单位可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六、建设单位报送规划设计方案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送审图纸应符合规范化要求,须有设计单位图签、设计单位资格证书编号、设计人、校对人、审核人签名,及有关部门颁发的出图章。 七、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提交的文件资料 1、填报《建设用地规划xx申报表》 2、《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方案审核意见单》原件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初审

1.审批事项基础信息调研表 审批事项基础信息调研表事项名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初审 许可(办理)依据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许可(办理)类型审批 许可(办理)条件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符合产业政策、供地政策 3、落实补充耕地方案及措施 4、符合项目集约利用标准 5、规划图件齐全 申请材料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3、县级国土资源局初审意见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5、规划部门选址意见书 6、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7、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意见 8、听证材料(公告、告知书、回执、放弃听证证明材料) 9、耕地占补平衡材料(验收文件、图件、表格) 10、规划修改前、后规划图(1:1万或是1:5万) 如果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附具以下材料 11、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12、基本农田补划专家验收意见 13、基本农田补划图(规划前、规划后) 许可(办理)程序受理申请材料—>科室审查—>局领导审批—>发放办理结果 法定许可(办理)期限20个工作日,经局负责人批准可延长10日 承诺许可(办理)期限15个工作日 审批结果材料材料类型:√批复□证照□其他(其他的下划线处写明)

材料名称: 审批结果材料的电子件或纸制件(电子件附后,纸制件单独提交)联系电话 备注 2.项审批过程调研表 审批事项审批过程调研表 事项名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初审 申请表名称 流程概述该许可事项先由政务大厅工作人员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出具《受理通知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后由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正确,内容符合规定的,提交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签署审批意见,审批通过后由窗口人员向申请人发放办理结果。 审批流程环节一 环节名称受理 办理部门烟台市国土资源局政务大厅 办理时限即来即办 提请材料及份数同前 需要打印的材料受理通知书、不予预受理通知书环节二 环节名称预审 办理部门烟台市国土资源局政务大厅 办理时限即来即办 提请材料及份数无 需要打印的材料无 环节三 环节名称审查、审批 办理部门规划站 办理时限13个工作日 提请材料及份数无 需要打印的材料批复 环节四环节名称发放办理结果

盘锦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办法

盘锦市人民政府令 第44号 《盘锦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办法》业经2013年7月4日盘锦市第六届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蹇彪 二○一三年七月二十四日盘锦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规范国有建设用地管理行为,保障依法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有偿使用合同,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自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至建设项目竣工使用土地的行为进

行全过程检查验收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工作。 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工作。 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城市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工作。 第五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用途、建筑容积率等规划设计条件的实施情况; (二)投资强度、投资总额等情况; (三)土地出让金、划拨成本、土地闲置费、违约金等价款交付情况; (四)用地位置、面积; (五)土地使用权变动情况; (六)开工时间、竣工时间; (七)出让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载明的其他事项履行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六条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人员在监管工作和执法过

程中,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当事人及其证人; (二)现场勘测、拍照、摄像; (三)查阅、复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四)要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就有关土地利用情况作出说明; (五)责令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条实行建设项目开工、竣工申报制度。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在项目开工、竣工时,向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书面申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内容进行核验。 第八条实行建设用地供后公示制度。 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下发或有偿使用合同等签订后,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在宗地现场显著位置设置用地信息公示牌,将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号(合同号)、用途、面积、四至、容积率、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监管机构、举报电话等内容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