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十二章羧酸

羧基-COOH

一元饱和脂肪羧酸的通式为:CnH2n O2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1.按烃基的种类可分为:

①脂肪族羧酸: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

②芳香族羧酸

2.按羧基数目可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

二、命名

1.据来源命名

HCOOH 蚁酸

CH3COOH 醋酸

HOOCCOOH 草酸

2.系统命名

①含羧基的最长碳链。

②编号。从羧基C原子开始编号。

③脂环族羧酸。简单的在脂环烃后加羧酸二字,复杂的环可作为取代基。

COOH CH

CH2CH2COOH

2

环已基甲酸4—环已基丁酸

④芳香酸可作脂肪酸的芳基取代物命名。

COOH

CH 2CH 2CH 2COOH 4—苯基丁酸

苯甲酸

§12—1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状态

C 1~C 3 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 C 4~C 9 有酸腐臭味的油状液体。 > C 9 腊状固体,无味。 2.沸点

C O

O

R

H

C O

O H R

易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高于分子量相近的醇。乙醇分子间氢键键能为25KJ/mol ;甲酸分子间氢键键能为30 KJ/mol 。 3.熔点

随着C 原子的增加呈锯齿状的变化。偶数C 原子酸的熔点比相邻的两个奇数C 原子酸的熔点高。 4.溶解度

随着烃基的增大溶解度(水中)减小。羰基是亲水基团,可与水形成氢键。 二、羧酸的光谱性质

IR : C=O ν 1700—1725 cm -1; —O H ν 2500—3000 cm -1 NMR :—COOH δ=10.5~12

§12-3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的结构:Array

R

H

羧基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键长:C=O 与C—OH 有平均化趋势。

H酸性

α

一、酸性

++

CH3COOH CH3COONa H2O

1.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1)诱导效应

①吸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增强。

F CH2COOH >Cl CH2COOH > Br CH2COOH > I CH2COOH > CH3COOH

pKa值:2.66 2.86 2.89 3.16 4.76

②供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减弱。

CH3COOH > CH3CH2COOH > (CH3)3CCOOH pKa值 4.76 4.87 5.05

③吸电子基增多酸性增强。

ClCH2COOH > Cl2CHCOOH > Cl3CCOOH pKa值 2.86 1.29 0.65

④取代基的位置距羧基越远,酸性越小。

CH3CH2CHCO2H CH3CHCH2CO2H CH2CH2CH2CO2H Cl Cl CH2CH2CH2CO2H

> > >

2) 共轭效应

当能与基团共轭时,则酸性增强,例如:

CH3COOH Ph-COOH

pKa值 4.76 4.20

2.取代基位置对苯甲酸酸性的影响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与取代基的位置、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同时存在和影响有关,还有场效应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可大致归纳如下:

①邻位取代基(氨基除外)都使苯甲酸的酸性增强(位阻作用破坏了羧基与苯环的共轭)。

②间位取代基使其酸性增强。

③对位上是第一类定位基时,酸性减弱;是第二类定位基时,酸性增强。

二、羧酸中羟基的反应

2O C R'

O

酯酰胺酰卤酸酐1.成酯反应

RCOOH R'OH RCOOR' + H

2O

+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去反应生成的水可高酯化率。

酯化反应可采取两种脱水方式:

C OH O

R C OR`O

R +H 2O OR`+H ①

羧酸的酰氧键断裂C O-H O

R

C OR`O

R +H 2O

R`

+HO

醇的烷氧键断裂

②大部分按羧酸的酰氧键断裂方式,可通过下列反应证明。

OH

O

R C OR`

O

R +

H 2O OR`

+

H 18

18

酸催化下,酯化反应一般按酰氧键断裂历程进行。

+C

OH

O R H

+

C OH R +

OH

OH H

R`

C OH OH R O H R`

+

C

OR`

O H 2

+

OH

C R OR`

C O

R OR`+H +

少数酯化反应也有按醇的烷氧键断裂历程进行。

+H 2O +H +R 3C-OH R 3C +

C

OH

O `R C O `R R 3C +

+O H 3

+

+H

+

C

O-CR 3O `R

2.酰卤的生成

C

OH

O R +PCl 3

H 3PO 3 亚磷酸C

Cl

O R +

C

OH O R +++POCl 3 三氯氧磷

PCl 5

C

Cl O R HCl ↑C

OH

O R C

Cl

O R +SOCl 2

SO 2↑HCl ↑

++

3.酸酐的生成

C

OH

O R C

OH O R +C O O

R H 2O

+

25

COOH COOH

C O O C O

O R

4.酰胺的生成

CH 3COOH NH 3

CH 3COONH 4CH 3CONH 2△

三、脱羧反应

1.

CH 3COONa NaOH CH 4 ↓

Na 2CO 3

++

2.α—C 原子连有吸电基的一元羧酸

+CO 2↑

CH 3CCH 2CH 3CCH 3O

O

3.洪赛迪克尔反应:

RCOOAg + Br 2

R -Br + CO 2 + AgBr

CCl 4

CH 3CH 2CH 2COOAg + Br CH 3CH 2CH 3-Br + CO 2 + AgBr

CCl 4

Δ

四、α—H 的卤代反应

羧酸的α-H 可在少量红磷、硫等催化剂存在下被溴或氯取代生成卤代酸。

RCH 2COOH

RCHCOOH R-C-COOH Br 2Br

Br Br

Br 2

控制条件,反应可停留在一取代阶段。

CH 3CH 2CH 2CH 2COOH + Br CH 3CH 2CH 2CHCOOH + HBr

P

Br

五、还原反应

2OH

H 2O

RCHO

CH 3NH 2

Li H +

LiAlH 4

H 2O

RCH=NCH 3

§12-4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一、 氧化法 1.烯烃的氧化

[O]

2RCOOH RCH=CHR

2.芳烃的氧化

CH COOH

AlBr 3

[O]

+CH 3Br

3.醇、醛的氧化

伯醇

羧酸

羧酸

二、 水解法

1.腈的水解

KCN

RCN

H 2O RCOOH

H +

2. 三卤代物的水解

COOH

CCl 3

H 2O

3.羧基衍生物的水解 L :—X ;—OCOR ;—OR ;—NH 2

水解的难易成度:酰氯 〉酸酐 〉酯 〉酰胺 〉腈 三、格氏试剂与CO 2作用

RCl

Mg

RMgCl R —C —OMgX RCOOH

H 2O O=C=O

四、烯烃的羰基化法

RCH=CH 2+CO H 2O

+Ni(CO)4

RCH-COOH CH 3

§12-6 二元羧酸 一、物理性质

固态晶体。熔点比分子量相近的一元酸高得多。因为两端都有羧基,分子间引力增大,熔点升高。极性增强。水中溶解度增加。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第一个H +电离常数比第二个大。pK a1 > pK a2

R C

L

O

+

H 2O

RCOOH

2.受热分解

① 草酸、丙二酸加热失羧

②丁二酸、戊二酸加热失水成环(酸酐)

③ 已二酸、庚二酸加热同时脱羧失水,成环酮

§12—7 取代酸 一、羟基酸 1.制法

① 卤代酸水解 用碱溶液处理卤代酸时可生成对应的羟基酸。

COOH COOH

150℃

HCOOH CO 2

+COOH H 2C

COOH

CO 2

CH 3COOH

+

140~160℃COOH H 2C COOH

H 2C

O

O O

C

C H 2O

+

COOH

H 2

C H 2

H 2C

COOH

O O

O C

C

H 2O

+

COOH C H 2

COOH H 2C H 2C H 2C △

O

H 2O

+

CO 2

+

COOH C

H 2

COOH

H 2C H 2C C H 2

H 2C

O

H 2O

+

CO 2

+

H 2O

R-CHCOOH

X

OH R-CHCOOH OH +X -

② 氰醇水解 可以得到α-羟酸

`R

R C O +HCN

`R

C CN R C COOH OH

水解

③ 列佛尔曼斯基反应 α-卤代酸酯在锌粉作用下与醛酮反应,产物水解后即得到β-羟酸酯。

Br-CHR`COOC 2H Zn

Br-Zn-CHR`-COOC 2H 5

RCHO

H 2O

R-CH-CHR`C-OC 2H 5

OH

O

2.化学性质:

① 酸性 由于羟基的吸电子性,其酸性比羧酸强。

②α-羟基酸的氧化:α-羟基酸中的羟基比醇羟基容易氧化。托伦试剂与醇不发生反应,但能把α-羟基酸氧化为α-羰基酸。

③α-羟基酸的分解

④失水反应

α-羟基酸与另一分子α-羟基酸失水,形成环酯(又叫交酯)。

H 3C H

C OH

COOH Ag(N H 3)2N O 3

H 3C C COOH

O

稀R CH OH

COOH

RCHO HCOOH

H 2SO 4

+

R CH HO

C

OH

O R

CH OH C HO CH

O

C O R CH O C O

β-羟基酸中失水形成α,β- 不饱和酸。

δ或γ羟基酸发生分子内的酯化,产物叫内酯。

二、羰基酸 性质:

§12—8 酸碱理论 一、 布伦斯特酸碱理论

定义:凡是能释放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酸;碱就是能与质子化合的分子或离子。

酸(A )碱(B )共轭酸

共轭碱

H ++

R

H C OH

H 2C COOH R H C H

C COOH +H 2O

△H 3C C COOH O

H 2SO 4

稀CH 3CHO

+

CO 2

H 3C C COOH

O

24CH

3COOH +浓或

CO

CO 2

H 3C C COOH

O

CH 3COOH +Fe

22

HAc Ac -ROH

RO

-H ++H ++

水对CH 3COOH 来说是碱,但水对CH 3COO -来说是酸。

水对NH 4+来说是碱,水对NH 3来说是酸

二、路易斯酸碱理论

定义:酸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任何分子、基团或离子,所以路易斯酸又称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含有可以给予电子对的分子、基团或离子,所以路易斯碱又称电子对的给予体。

路易斯把酸碱看作为电子授受过程,而电子授受过程又是在化学反应中经常发生的,因此路易斯的酸碱应用更广泛。

(酸)

(碱)+CH 3COOH H 2O

CH 3COO -H 3O ++(酸)

(碱)

(酸)

(碱)+CH 3COOH H 2O CH 3+(酸)(碱)

OH

-(酸)(碱)+NH 3NH 4++(酸)

(碱)H 2O

H 3O

+

(酸)(碱)

+NH 3NH 4++(酸)(碱)

OH -H 2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