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wto

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wto

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wto
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wto

W T 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

一 A TC与服装出口配额取消时间表

许多人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名正言顺地享有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关于开放纺织品服装贸易协定的好处,并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每年审查给予我国的服装进口配额问题。另外,作为世贸成员国,我国还可以通过WT0争

端处理机制来解决服装出口中的贸易摩擦,减少服装出口的麻烦。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1. 短期内服装出口配额不会完全取消。在世界服装贸易中一直有一个《多种纤维协定(MF A)》。该协定使服装成为除农产品外在国际贸易中受限制最大的产品之一。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同时作为让发展中国家开放服务业市场的对等交换,各国达成了逐渐取消MFA的《纺织品与服

装协定(A TC)》。世贸组织正式运行后,乌拉圭回合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将彻底取代原先管辖该类贸易达数十年之久的《多种纤维协定》,服装配额将逐步取消。如果我国加入WT0,则将按照新协定的规定,享受好处与承担义务。

新的协定跨越10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即从1995年1月至2004 年12月31日,取消现有包括服装在内纺织品贸易配额的51%,剩余49%配额

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另外,发达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情况,&己决定每个阶段的入选服装类别。比如,以美国和欧洲第一期入选的服装为例,那些入选第一批开放的品种,要么本来就不在MFA限制之内,要么就是那些市场需

求不足,利用配额不能形成有效限制的服装品种,那些紧俏的配额品种却没有进入第一期的开放名单。

如此看来,服装贸易在10年转型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开放。如果发达国家到

2005年才真正开放服装市场,那么,由于我国服装配额都是通过双边贸易谈判得到的,即使成为WT0成员国,短期内也不会大量增加服装出口。

2. 服装出口配额取消不等于天上掉下了金元宝。虽然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但同中国其它产品的出口贸易一样,我国的服装出口贸易并未因此而受到太大的障碍。服装出口一直是我国的创汇大户,我国服装出口额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事实上,除欧美外,我国在所有国家都享有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服装出口的配额障碍主要来自美国、欧盟,对

服装进口的国别配额一直是欧美,特别是美国要求我国开放服务业、金融业等

市场时计价还价的主要砝码。即使在美国,我国也享有最惠国待遇,只是美国

需要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进行年度审查。而且,欧美等国给予我国的服装进口

配额基本上是我国服装大类产品中的出口强项,比如中低档服装。配额完全取

消后,一些完全开放的高档服装,并不是我国的强项。

二、非关税壁垒:我国加入世贸后扩大服装出口的主要障碍

加入WTO后,主要考虑配额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是很不全面的。配额只是2000多种非关税壁垒中数量限制的一种。如果我国加入WT0,美欧就不得不按照WT0的非歧视性原则,取消所有服装进口配额。但是,美欧仍旧可以保留大量符合WT0规定的、限制我国服装进入欧美市场的其它非关税壁垒。

乌拉圭回合后,随着《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实施,迫于国内服装企业的压力,各国政府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本国服装产业实施保护。美国主要利用原产地规则,或实行歧视性服装贸易政策保护本国服装市场;欧盟则主要从技术指标上对进

口加以限制,同时推行环保标准,包括生态标签、废物管理与利用等,保护本

地区服装生产企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区域贸易集团趋势的加剧,也使得

WT0体制下的服装自由贸易大打折扣。

1.非关税壁垒之一:关于服装的国际生态标准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直不断发展服装的健康、安全和环保规定,要求越来

越高,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服装产品质量不仅要求外观、质地和功能,而且

更多地要求安全、卫生、无害、无污染,并且限制生产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欧共体在1992年10月颁布实施的法律规定,产品从生产到生命周期终结都要

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出口形成“绿色技术壁垒”。

由于发展中国家环保落后,服装的环保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规定的标准,由此

发达国家可减轻来自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服装进口带来的市场压力,达到

护国内服装市场的目的。关于生态服装的内容,国际生态学研究测试协会发布

的纺织品和服装生态标准作了如下规定:

(1) 服装原料的生产过程必须符合生态学标准。生产服装用纺织纤维的生态

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植物纤维的栽培、施肥、植被保护、生长助剂的

使用,以及提供动物纤维的动物饲养、保健、防病和生长剂的使用要尽量减少

或消除纤维上的农药毒性残留,避免大剂量使用农药与化肥造成的生态失衡和

破坏土地肥力。另一方面要求尽量使用生态良好的化学纤维。

(2) 服装的生产、加工和包装必须符合生态学标准。一方面做到清洁生产,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保证最终产品PH值达到最佳值,不含解吸的染料及有害化学物质,不含杀菌剂,以避免服装使用过程中对消费者产生不

良影响。

(3) 服装使用后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依据尽量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恰当选择诸如回收作用、回收再循环使用、降解化学原料与焚烧等方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数服装一次性使用后即处理掉,因此服装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十分重要。

2.非关税壁垒之二: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保护国内服装市场非常有效的非关税壁垒之一。美国1996年7月宣布实施的以缝合地取代裁剪地作为服装原产地判定标准的《服装原产地规则》,主要是针对中国和亚洲服装出口加工国设置的,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该规则使得我国、泰国、印尼等劳动力低廉地区的服装出口配额大幅度缩减。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则是此规则的主要受惠者,现在墨西哥已经取代我国成为美国服装的第一大供应国,因为墨西哥出口美国的成衣中,极少使用北美以外的面料。

除了上述非关税壁垒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同样使我国对欧美传统服装市场的出口处子不利地位。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199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出现

下降,而墨西哥、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岸出现超过或接近10%的增长。1999年欧

元启动,欧盟取消对东欧六国的服装设限,我国对欧盟出口面临严峻的贸易转移考验。

三、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入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影响,必须考虑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1. 出口总量第一,但盈利微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服

装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服装出口贸易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注: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口略有下降。)但

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主要是出口加工型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只是外国服装经销商的加1:车间,仅能从中赚取一些微薄的加工费。目前我国最好的服装出口企业利润不到2%,服装单件创汇不到4美元,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 贸易方式多元化,低层次竞争为主。我国服装对外贸易,包括进料加工、来

料加工和直接出口,同时进口棉花、羊毛原料,以及棉纱线、纯棉坯布等中间投入品,也进口一些成衣。1998年服装进料加工贸易大幅度下降,来料加工贸

易出口与1997年持平,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略有提高,主要因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使服装出口竞争力下降,这说明了我国服装的出口仍旧停留在较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层而上,易于受政策因素影响。

周边一些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带来的价格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对我国服装出口形成双重压力。由于部分国家工资成本的变化,国际服装贸易

的竞争格局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以对美国出口为例,1998年泰国、韩国、

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口增长在10%以上,而按照新产地原则,我国下降了3.5%。另外,我国出口服装附加值较低,仅相当于法国、意大利的1/4,德

国的1/2。

当代服装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已从劳动成本的比较,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精

美设计、技术含量、优质名牌和文化价值在当今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中越来越

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目前的服装设计水平较低,高级设计师人才更是奇缺。而且,我国约有70%的出口服装以定牌生产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短期内以

自己的品牌出口尚有一定困难。名牌和具有名牌带动效应的出口龙头企业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更少。缺少国际知名品牌,是我国中高档服装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服装难以产生世界级名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文化环境的不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文化差异十分明显。比如西服,国外叫做“绅士套装”(gentlemen suit),西服则是西方出口到

中国的洋名词。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广为发达国家消费者接受的服装名牌或品牌是多么的困难。

3.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风险大。我国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五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香港和日本就占了近50%的份额,五个

大市场加起来就占我国服装出口的2/3 [1-P29 ]。出口市场过度集中不利于

服装出口的进一步增长,也会增加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增加

服装出口的风险。服装出口企业为争夺货源与客户常常形成多头对外、高价争购、低价竞销,极不利于我国服装出口。

4. 我国服装出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服装市场具有进入壁垒小、竞争

性强、

消费需求弹性大等特点。

我国服装出口的国际市场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我国的服装出口产品结

构与东南亚国家类似,同时,发达国家出于某种目的,给予某些发展中国家更

优惠的待遇促进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服装出口。如美国和欧盟均宣布大幅度提高

自印度进口服装的配额水平,占印度出口的2/3;多米尼加获得免费输欧的优待;加勒比海诸国更是占尽先机,对美国服装出口剧增。如前所述,墨西哥已

经取代我国成为对美国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但是,丝绸服装是我国具有较大

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欧美市场尚无可以匹敌的竞争对手。

5. 内需衰退,出口供给乏力。由于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内服装需求不旺。据对全国15个大型交易市场的调查,1998年有一半左右的服装市场交

易额与上年持平或下降,进场摊主较往年有所减少,农村集市贸易也出现需求

不足现象。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1998年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支出470元,

比1997年下降7. 6%左右。农村居民扣除物价因素服装支出同比下降10% [2-

P26]。根据国际贸易领域的需求偏好理论,一国在本国具有需求偏好的产品出

口中具有比较优势,包括价格优势、技术开发优势等等。因此,我国服装增强

出口竞争力,直接取决子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水平。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周期理

论表明,一国出口的产品首先在国内开发、生产,当其进入成长期后逐渐打入

国际市场。因此,如果国内市场不能够获得大力发展,发展国外市场就缺乏后

劲与基础。

目前我国服装生产相对过剩,结构失衡,原料供不应求。由于我国棉花价格居

高不下,超过国际市场价格,不得不大量进口原棉、棉丝和棉布。这表明,我

国服装业的发展快丁?其上游部门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瓶颈”现象。这是因为

我国纺织工业设备陈旧,技术更新缓慢,导致面料、辅料生产与服装生产脱节,

缺少适合高档服装的面料,导致每年约有60%的高档面料不得不依靠进口,而

这又不利于降低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加大了我国服装业角逐国际市场的

难度。

四、发展我国服装行业的对策思路

1.机遇

(1) 全球服装需求稳中有升。服装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稳定;中高档服装需求量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价格需求弹性较大,有较大发展空间。全球服装贸易自90年代以来年平均增长率为7%,以后几年更会出现小幅恢复性增长。

(2) 我国服装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己经处于1990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全球棉花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国内外棉花价

格水平的基本持平,有利于提高我国服装的出口竞争力。加入WTO后,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丁?服装生产企业进口低成本服装面料和低成本服装加工机械设备,从而降低服装生产成本。此外,我国近期实现的纺织突破口配套政策的完善,

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等政策倾斜措施,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服装国

际竞争力。

(3) 不同服装企业机遇不同。第一,从事服装出口企业。主要以面向国际市场为主的服装生产企业,特别是面向欧美市场的中低档服装出口企业,比如生产针织内衣、夹克衫的服装企业,因为配额的取消,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因为欧盟、美国已经存在的包括原产地规则在内的其它非关税壁垒,仍旧有效地阻碍我国服装进入欧美市场,而且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在美国市场上有更大的出口优势,欧洲国家在欧盟也有更大比较优势,所以不宜过分乐观。从另一角度考虑,一些原先出口欧美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由予不再有获得配额的优势,将面临其它国内企业的竞争,极有可能出口下降。而一些主要面向欧美以外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可能通过增加对美国出口,提高获利空间。

第二,面向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服装加工企业,在国内市场将面临国外服装生产厂家的竞争。我国在出口服装的同时,也进口服装,比如大家看到的牛仔裤、高档西服等。1998年我国进口的110. 12亿美元的纺织品中,面料占60亿美元,成衣进口约占50%。我国中低档成衣始终具有比较优势,可以说不用担心国外服装的竞争。

高档服装则是我国服装业的一个弱项,特别是我国许多面向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比如雅戈尔、杉杉股份,尚未全面完成产业的升级,在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外竞争不可避免。但是,加入WTO后,在国内市场上,国外高档服装对国内服装企业不会产生很大威胁。比如,一套意大利产西服售价4000多元人民币,远高于国产名牌杉杉西服售价。除非国外服装厂通过在我国设立合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否则,国外中高档服装难以借我国加入WT0之机进占我国服装市场,构成对我国中高档服装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后,为国内市场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立足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发展。

第三,出口市场并非欧美的服装企业及其它服装企业。我国加入世贸后,以服装加工贸易为主,主要面向非欧美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受影响不大。比如美尔雅、多佳股份、苏常远东和茉织华等企业,出口市场主要在日本、香港,这些企业主要应该考虑增加对欧美市场出口。大量利用进口面料作为投入品的企业,由于中间投入品成本相对降低,这些企业将增强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加入世贸后我国服装行业的对策

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机遇和挑战,我国服装界必须积极思考对策,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 政策支持和有序管理服装出口。国家应该规范服装出口企业行为,减少

不必要的低层次削价竞争。同时,对重点服装出口企业减少规费,争取更多的

出口配额。可以成立服装出口行业协会,开展市场调查研究,维护出口企业利益,加强对外联络和宣传,提高国际市场服装需求的信息服务,组织展览和展

销等促销活动,维持出口秩序和对外诉讼等工作,向出口企业提供进口国对服

装的一些技术标准和法律规定。服装行业协会要配合服装出口企业对我国服装

出口薄弱环节的拉美、澳新、中东欧等地区的调研,积极开辟新兴的和潜在的

国际市场,积极帮助服装企业出口的多元化战略。

(2) 组建日本式的服装出口航母级巨头。日本式的大企业组织,比如松下电器,

以生产最终产品的大型企业为龙头,作为整个企业集团的核心,生产中间产品

的企业、生产原材料的企业唯龙头企业马首是瞻,以最终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

组织生产和科研开发。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服装出口的整体优势,必须积极寻

找切入点,加速促成以具有名牌带动效应的重点企业为龙头,联合相关服装原料、服装面料、金融、广告、外贸等多领域企业,组建大型服装企业集团。

(3) 创建国际服装名牌。名牌对企业来说代表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我国服装

要真正进占国际市场,就必须创造出自己的国际名牌。目前我国己经有一批国

内名牌,比如雅戈尔、杉杉等,但在国际市场声誉还有待提高。我国服装进入

国际市场时,要做好商标在国内外的注册工作,依法保护商标不被抢注。

(4) 逐步变革现有服装生产布局,降低生产销售成本。服装行业是古老的产业,早已是不落的西山太阳。目前,全世界服装生产能力已经绝对过剩。在供

给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成本竞争成为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为此,我国服

装企业必须努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低成本优势与国外同行竞争,确保我国加入世贸后服装市场城池不失,同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斩获。

我国中西部地区,生产服装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在生产服装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东南沿海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具有生产服装的技术优势,以及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信息优势,因此,加入WTO后,我国服装界

应该调整服装企业布局,逐渐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乡村和中西部地区,把出口及产品开发部门设在东南沿海地区,实现技术、出口市场和低生产成本的有机集合,保持和增强我国服装生产的比较优势。

(5) 增加服装款式和花色品种。服装行业是关于国际民生的行业,是基础行业但不能成为支柱行业。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服装业己经进入成熟期,几乎所有国家、所有企业都具备服装生产能力。因此,增加服装花色品种和款式,就成为服装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中国有服装生产的悠久历史,中国人特有的心灵手巧为我国生产服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条件。不过,-国仍旧零开办国际一流的服装大学,培养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为我国服装行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顾强.1998年我国纺织经济运行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 (3)

[2] 石军伟.我国服装出口存在问题透视[J].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2)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3-02-17 00:00 原文链接 2012年,受到外需不振、内需增长趋缓、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行业进入调整转型期,增速放缓,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但是,全行业通过努力创新,依然实现了两个市场增长的不易成绩。 一、内销: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2012年一季度,服装内销基本延续2011年四季度趋势,增速明显放缓。至2012年三、四季度,随着中国经济筑底企稳,服装内销增速逐步回升。全年来看,内销市场保持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1、全年服装内销增长前低后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32.5亿元,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90347亿元,同比增长14.5%。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8611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明显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但比2011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2012年1-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额1823.2亿元,同比上升12.57%,比2011年下降7.04个百分点,低于2008年(18.96%)、2009年(15.51%)同期水平。 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数据显示,2012年11月份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 5%,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2%,比2011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 分季度来看,随着经济筑底企稳,2012年内销市场增速呈逐季回升的态势。 2、价格增幅回落,年末销量增幅有所上升 2011年以来,国内服装价格上升较快。价格上涨对服装内销金额增长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对服装销售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为明显。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2012年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2.31%、15.19%,而销售量仅同比增长2.56%。之后的7个月,服装销售数量同比增长一直较低,除个别月份外,基本处于2%左右。至三季度后,随着价格涨幅回落,服装销售量也出现较明显增长,至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平均价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4.68%、16.4%和11. 2%,销售数量和金额呈现同时增长。 2012年三季度以来,价格增幅的回落,一方面是年关将近,节日来临,各地零售企业打折、满赠、抽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装出口国有中国、韩国、意大利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区。(意大利是传统的服装王国,产品以迎合小批量、高档次的消费需求着称于世)。我国服装行业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口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2001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增长倍,而同期中国服装出口增长了倍,美国增长倍;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度分别增长倍和倍;从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2001我国内地服(图一:1980年-2001年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装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排名第二的香港区,占世界出口额的12%。实际上香港出口中大部分为内地的转口贸易。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我国的服装出口在世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数为,法国,德国,美国。 (图二:主要服装贸易国家服装产品竞争力比较) 在国际贸易配额限制的束缚下,多年来中国向设限区出口服装只占该区进口额的5%左右,而向非设限区出口的服装占到该区进口额的35%。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中规定了纺织品服装设限国在2005年以前必须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4类产品也未规定每类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其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精编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 景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1)服装行业现状?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

长%。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亿美元,增长%。?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 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 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随着中 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 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 的深刻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年均复合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元,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比2010年提高%,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预计,2011年至2020 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左右;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增长率为15%左右。? 2007-2011年消费品及衣着消费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2006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 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

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 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产业深度发展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四.行业政策分析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3、外贸政策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 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 五、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内状况: 一、市场概况 二、竞争形势 三、销售管道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 (4)品牌效应 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 (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

一、行业概况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

【精品】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韩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对1980 年前韩国具有竞争力的前五十大出口企业的统计表明,韩国的纺织与服装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1990年初韩国纺织业面临大多数东亚经济体的低工资国家和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国际市场占有率减少,国内企业转往低成本地区生产;2000 年后为适应市场变化,重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实施差异化策略,由内需转为出口导向,发展自我品牌产品,使得纺织业在韩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居重要地位。 1 韩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1.1 生产与进出口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韩国重要的产业之一。2000 年韩国纺织服装业占国民总产值的8%,从事纺织业的人数占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9%;2002 年韩国棉纺业通过结构调整,将细纱机保有量减少了20 万锭,使棉纺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大幅度提升。韩国成衣主要出口地区为美欧、日本及中国,近年来对中国出口增加。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01 年韩国纺织品出口值为153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为4.4%,居世界第五位;2002 年成衣出口总额38.52 亿美元,2003 年增长到66 亿美元;2004 年纤维类产品的出口总额为152 亿美元,其中纺机设备的出口金额为11.13 亿美元,比2003 年的出口额9.26 亿美元增长了20.2%。韩国纺织业年贸易顺差一般在100 亿美元左右,纺织及成衣业出口值占制造业出口总值11.3%,其中成衣业占3.4%。 1.2 消费现状 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2003 年,韩国成衣卖场面积在3 000 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商店共1 863 家,其中803 家分布在汉城、仁川及京畿地区。其中,一般商店 1 458 家,折扣店238 家,百货商场98 家,购物中心46 家,批发中心 5 家。大型折扣店及购物中心较1999 年增长174%、48%,增长幅度最大。另外电视购物及网上购物等无店铺的流通方式亦迅速发展,2003 年网上购物、电视购物及邮购等无店铺市场销售额分别占39%、36%、24%。韩国的家用纺织品消费呈快速上升趋势,服装消费市场分布非常广泛,除了连锁店、专卖店,还有很多大型市场。如汉城的东大门纺织品服装市场,每年约有12 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光临。像这样规模的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韩国至少有30 多个。 1.3 对外投资现状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服装行业概述 1.1服装行业概要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 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属地化销售的产品本土化生产。过去几年,一些沿海地区品牌争相开辟中西部地区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淘汰,部分品牌已经稳固了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市场,并以此为原点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辐射。为了满足市场对产品更新速度的需求,一些品牌将部分生产转移到这些内陆地区。不仅生产,还包括物流系统建设的触手也伸入了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国内服装行业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

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由于中国男装市场品牌发展起步较早,相较于其它服装成熟,但由于各地新品牌层出不穷,因此竞争仍异常激烈。前十名品牌占据全国几乎50%的市场,前三名:雅戈尔、杉杉和罗蒙市场地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 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 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3、消费市场: 1)国际市场: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2002年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创汇达617、7亿美元,占到了全国的18、97%。而顺差为474、62亿美元,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156、14%。欧美经济的衰退,订单减少,我国服装出口下滑,对欧美市场依存度高的企业陷入困境,市场单一,不能改变国际需求萎缩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回暖、边境贸易异军突起。 2)国内市场:占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超过10644亿元,销售总额10024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全国服装和纺织行业70%的利润来源于内贸市场,内贸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战场。服装业的“外转内”外贸企业做内贸市场。纺织品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服装行业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装出口国有中国、韩国、意大利等,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区。(意大利是传统的服装王国,产品以迎合小批量、高档次的消费需求著称于世)。我国服装行业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口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2001年世界服装出口总额增长4.86倍,而同期中国服装出口增长了21.81倍,美国增长5.56倍;发展中国家泰国、印度分别增长13.26倍和10.22倍;从1994年起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2001我国内地服 (图一:1980年-2001年部分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状况) 装出口占世界出口额的18.8%。排名第二的香港区,占世界出口额的12%。实际上香港出口中大部分为内地的转口贸易。如果加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我国的服装出口在世界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根据WTO2001年度报告数据计算,在世界主要服装进出口国家中,中国的服装竞争力系数(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94,接近最大值1,居各国之首。同年墨西哥和意大利的竞争力系数为0.37,法国-0.36,德国-0.48,美国-0.77。

(图二:主要服装贸易国家服装产品竞争力比较) 在国际贸易配额限制的束缚下,多年来中国向设限区出口服装只占该区进口额的5%左右,而向非设限区出口的服装占到该区进口额的35%。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配额的逐步取消,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中规定了纺织品服装设限国在2005年以前必须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但由于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对4类产品也未规定每类必须取消的比例,因此在前三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织物和制成品。而高附加值的,对其冲击较大的服装,其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后阶段取消。如美国最后阶段应取消配额比例为纱线12%,织物59%,制成品13%,服装83%。因此2005年配额完全取消后,我国服装的出口空间将被彻底打开。 服装行业的特点使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00年国际纺织服装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排名世界第48位。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西欧的1/20左右,韩国的1/8;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但我国纺织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质要远远胜过他们。近几年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我国中西部的劳动力优势还远远没有释放,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我国劳动力优势将为纺织业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至少在未来十几年内,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我国服装业具有绝对的国际竞争力。 十三亿人口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是发展服装行业的非常优质的土壤和市场空间。从

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及国际化战略

中国服装行业S W O T分析及国际化战略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摘要通过对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针对我国服装业现状应该采取的战略选择。希望从中能给中国的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壮大,以及有朝一日可成为服装出口强国带来一些可供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国际化 1我国服装行业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中国服装行业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服装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价格是生产成本的要素之一。根据美国Wernevr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数据,国际服装业每小时工资水平报告:中国劳动力价格为每小时每人0.96美元,综合排名世界第四十八位,该水平相当于日本的 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3,可见中国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是凭借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的廉价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中国的出口产业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 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据统计,2003年服装年产量127亿件,2004年中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从2003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24%。2005年,我国服装出口金额是735.6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9.40%,服装出口数量为219.73亿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1%,属于服装出口大国。

(2)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首位。竞争力系数是衡量一个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指某产业贸易顺差(逆差)占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 竞争力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竞争力系数大于0时,表明该产业贸易顺差,否则逆差;当竞争力系数趋于1时,表明竞争力愈强,反之则愈弱。据海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虚拟经营已在部分服装盛行。在中国服装行业,国内最早实施虚拟经营的是美特斯邦威。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集团在国内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虚拟经营是企业把一条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割,企业集中资源于其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将其余的环节外包,企业突破有形的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将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环节在企业内外进行整合弥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运作体系。 美国着名的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是指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如图1,每个环节都有资金的投入并带来相应价值的增加,从而使这一系列环节联结成一条活动成本链。在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整条价值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上下游环节分别集中在设计和营销,而美特斯邦威就是抓住了上下游中的这两个重要环节,将整条价值链进行分割,将资源全部集中于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而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外包。经营模式见图2。

中国服装品牌的生存现状

中国服装品牌生存现状 【摘要】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服装品牌纷纷进驻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服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关键词】服装品牌;市场;趋势 一、国内外品牌服装卖场之对比 在中国你会发现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不同档次的商场聚集了不同层次的服装品牌,也就吸引了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在巴黎也有综合性的百货商场比如老佛爷,但是里面充满了亚洲游客。这种独特的以商场为主导的中国服装市场环境也就给了服装品牌不同的运作命题。现在有消费意识的年轻人在购物时已经不再简单迷信于销售导购的伶牙俐齿,也不会单纯迷恋某一个品牌,而是喜欢上逛街的乐趣,喜欢上“淘”的乐趣。所以现在消费者在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服装前会选择逛适合自己的品牌,选择逛适合自己的楼层,选择逛适合自己的商场。一个品牌形成一个小的购物空间,一个楼层形成一类大卖场,一个商场就能形成一个购物集群。 在国外品牌开街边店是为了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店铺

传达最快的资讯、最新的形象,并且整体风格表达的更彻底。然而在中国,顾客更信赖商场购物环境,中国的消费者更愿意相信什么样层次的品牌进驻什么样档次的商场,所以他们在选择购物时总是选择适合自己级别的商场。现阶段在国内打造中高端品牌最好选择适宜的商场更容易让消费者认同。街边专卖店的好处是形象效果容易把控,现金流转比较迅速。如果经常去国外的时装界人士会发现每个地方的时装经营方式都各不相同。在欧洲国家,众多知名品牌都集中于各大名街,比如米兰的多莫教堂附近有自己的名品街;佛罗伦萨河边也是名牌云集;还有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和美国第五大道等等都是国际知名大牌集中的区域,各店都有各店的风格,街边的橱窗也都争相斗艳。 这个阶段寻找到与自己目标顾客群相对一致的商场,在这类商场里已经汇集了一定数量的目标顾客群或目标延展群体,比较容易达成预计目标。在目标顾客群相对集中的区域开设街边旗舰店,进行完善的品牌氛围包装,这两类做法的区别也要从不同方面去考虑:1、街边店铺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相对自由,装修风格和服务方式都能彻底执行品牌战略,而商场就要被限制的较多。 2、回款方面商场就要相对死板一些,至少押款一个月 3、如果在品牌档次上有要求,商场的定位是一定的目标顾客群信赖并追逐的原因——类似北京的国贸、王府,所以在开设这两类店铺时还要确切地看自己品牌的价格、价值定位。

纺织服装行业竞争者动态分析报告

纺织服装行业竞争者动 态分析报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纺织服装行业竞争者动态分析报告(2007-2008) 1董事会报告分析 1.1雅戈尔(600177) 1.1.12007年总体经营思路 -2007年,公司董事会始终将品牌服装作为公司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产业; -房产方面,走出宁波,继续强化在“长三角”区域的品牌影响; -秉持谨慎、稳健的原则在股权投资领域进行探索 1.1.22007年主要经营业务及经营情况 2007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3389.71万元,同比增长17.71%;营业利润364321.99万元,同比增长259.87%;净利润247571.00万元,同比增长220.45%; 1.1.32007年各产业主要工作 1.1.3.1服饰产业 -获准筹建全国衬衫分技术委员会,担负部分衬衫制造标准修订、审查工作,建立从产品经营—品牌经营—制定标准的品牌运作模式; -建立从新疆优质棉田——全国先进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的垂直产业链; -加强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稳步提升零售终端;

-2007年,公司以1.2亿美元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美国kellywood公司旗下男装业务 1.1.3.2股权投资 2007年,实施了如下股权投资: 1.2七匹狼(002029) 1.2.12007年公司总体经营情况 1.2.1.1品牌塑造及市场推广:“男士着装顾问”的品牌定位,通过举办各类活动 提升企业形象,通过销售支持等方式支持各地代理商举办个性化广告活 动,注重提升终端的SI建设;

中国几个主要的服装产业之都

从品牌分布看谁是中国服装产业第一城? 城市战争曾经讨论过谁是中国金融第一城、谁是中国汽车第一城、谁是中国快递第一城、谁是中国科创第一城、谁是中国互联网第一城……今天我们讨论一个轻松的话题,那就是谁是中国服装产业第一城? 相比金融、汽车、高科技、快递等新兴行业,服装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行业,没有那么多的资本与概念可以玩,也很难引起人们的讨论,但千万不要低估这个 行业。要知道,日本首富与欧洲首富可都是卖衣服的。 改革开放以来,从贴牌到自创品牌,我国的服装企业度过了艰难而又充实的三十余年,产生了一批知名品牌。这些服装品牌像一张张名片,展示自身风格特色的同时,也充当了各自所在城市的“形象大使”。部分原本“默默无闻”的城市也因此被人熟识。下面,我们就简单粗暴地按照品牌分布来探讨一下中国几个主要的服装产业之都。 杭州:杭派女装的发源地代表品牌:江南布衣、秋水伊人、COCOON 、三彩、香影、红袖优势:靠近面料市场,当地高校输出专业人才不足:风格类似,同质竞争较严重,品牌建设和经营意识较弱 杭派”女装的概念大致出现在1996 年。上个世纪90 年代初,当时正值中国 服装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初期阶段,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杭州高等院校的服装系毕业生纷纷创业。得益于当时的寄卖、代销制度,创业者不用跑市场,可以把心思全部放在服装设计和制作上。 杭州一直享有“丝绸之府“之美誉,丰富的人文底蕴、发达的丝绸产业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令杭州人的审美偏向江南古韵,而外来文化的进入与原有的审美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从原始积累到扩大生产规模,再到企业化运作、品牌打 造,杭派女装逐渐形成了清新不轻浮、前卫不张扬、精致不繁缛”的独特个性, 并产生了一批江南气息与时尚兼具的女装品牌,其中以江南布衣是最具代表性。 宁波:盛产男装代表品牌:杉杉、雅戈尔、罗蒙、太平鸟(包括旗下乐町等)、唐狮、步云优势:服装文化底蕴身后,服装生产技术精湛,同时具备港口优势不足: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宁波是红帮裁缝”的发源地。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

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 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06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分析 一、服装总体市场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十四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飞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后,中国市场将进入精品消费时代,服装消费将不再仅仅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满足需求跃进,特别是几千万人口跨入中产阶级后,其对反映自身社会地位和品位的服饰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将成就一批抓住了该阶层需求的服装品牌。 国内服装市场将越做越大,市场细分将越来越小,但今后国内服装市场的消费趋势将集中在精品化和个性化上。 二、服装市场细分分析? 1、性别细分? 女装市场分析:女装市场一直是服装市场的大头,其一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是时尚、个性的代表。女性购买服装的频率和金额是所有服装消费群体中最多的,有得女装者得天下一说。因此众多企业和资源混战在女装市场里,女装品牌众多,各品牌之间差距不大。据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间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差距并不大,总和也只在15%左右。国内女装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色彩,还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形成规模和影响,例如颜色鲜艳、色块

较大、结合时尚流行款式的“汉派”服装,带有江南文化气息的杭州女装产业和具有港澳风格的深圳、广东虎门女装产业。众多国内女装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档市场,在中高档市场上还没几家知名品牌。 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女装大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女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女装品牌纷纷进住国内的一线城市,或专店或专柜。虽说其目前渠道较少,价格定位较高,但其对女装高档市场的影响和对国内女装时尚趋势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档市场。同时国外品牌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和占椐中高档女装市场,与国内品牌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男装市场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国男性人口数量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见,中国的男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容量不容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男装业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基础:男装企业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产品市场定位相对明确,质量比较稳定。继2001年11家衬衫品牌荣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价的“中国名牌”后,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我国男装产品实物质量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品牌集中度较高、产业集群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生产经营向系列化、休闲化、国际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企业间资源整合周期缩短;企业注重利用品牌效应,建立产品跨地区、跨国市场营销网络。由于中国男

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场分析

。 中国服装行业的市场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服装市场形成了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从事OEM出口贸易与致力于在销需求增加国外品牌进入较少的条件下作品牌服装销生产和销售的两大市场。然而目前国际国两个市场都发生着结构性的变化: 出口市场:由于我国OEM企业长期以国外贸易公司加工基地的形式存在,依赖单一客户;且集中于常规大类商品的生产,加工程度较低,又惯于大批量 生产,市场反应速度较慢。特别是2001年开始,由于日本的经济萧条, 使占日本市场77%出口的中国服装企业甚至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欧美 市场从2002年1月1日到2004年的配额从部分取消到全部取消要到 2005年全部释放,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更低劳动成本国家在服装贸 易中的兴起逐渐消弱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抗风险能力,而各国OEM厂 商间竞争加剧,订单价格日益下降,不断挤压着OEM企业10-20%的 盈利空间。 尽管某些国成功的关键在于: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市场快速反应机 制的建立,高效的管理和严格的成本控制,较深的加工程度和一定的设 计能力(避开粗加工的激烈竞争),以及在这些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抗风 险能力。但同样面临大多数OEM企业竞争激烈,定价主动权掌握在国 外品牌商手中挤压着OEM企业的盈利空间的事实。 国市场:据了解国外服装企业平均毛利率达40%,高于国企业25-30%的平均水平。在国生产和成功经营的某国外服装品牌公司毛利率更高达80%。“大市场”营销策略曾让许多企业在过去20年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随着服装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使“大市场”经营难以为继。加之我国品牌服装企业存在市场定位模糊、品牌经营不力、中低档次过度竞争的问题。2002年行业年报统计:我国6,850家服装企业中,80%集中在中低档产品的生产,2001年有1,396家企业出现亏损,占企业总数的20.4%。中低档次产品的产能难以被社会消化,2004年库存比2005年增加9.2%。降价促销风亦愈演愈烈,除2000年外,国服装价格从1995年以来年年下跌,不断地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大市场”营销促使企业销售增长放缓毛利率下降、经营费用上升。

服装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服装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服装行业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竞争激烈是其主要特点。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竞争的方式有很大差异。 1.成本和价格的竞争:即低层次的竞争。企业主要靠低廉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以降低产品价格为手段参与竞争,对设计和品牌开发投入很少,产品主要靠来样加工和抄袭。整个行业表现为总量增长,利润率下降; 2.质量和使用价值的竞争:即较高层次的竞争。主要靠满足消费者物质用途和美观需要,包括质量、功能和材料创新,从而提高产品价格,扩大利润空间。使用价值的竞争可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空间,同时使行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品牌与营销网络的竞争:即更高层次的竞争。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服装已突破其遮体御寒、美化生活的使用功能,而逐渐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名牌服装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品牌与设计的竞争突破了服装行业传统的利润空间,使其成为国际上先进服装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同时,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服装,国际上品牌营销已从制造商品牌向零售商品牌过渡,流通能力成为品牌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由国际知名服装品牌控制的营销网络快速扩大。 4.目前我国多数服装企业仍处于成本价格竞争阶段。少数先进企业已处于使用价值竞争阶段,并开始步入品牌与营销竞争阶段。而跨国公司的竞争手段早已发展到品牌设计与营销网络竞争的阶段。 服装行业产业内部竞争状态:依靠成本、价格进行激烈竞争是中国服装工业的现状,多数企业忽视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型人材的培养,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研发,重仿制轻独创,忽视设计、品牌和创新。

1.市场体系建设是影响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乏成熟、高效的服装流通体系,缺乏像沃尔玛、日本迅销一类的大型服装流通企业。 2.诚信建设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企业间缺乏契约与诚信合作,造成交易成本高企,商品流通阻滞。 3.相关产业及替代品的发展:服装的相关产业主要有服饰产业和文化产业。服饰产业主要包括鞋类、手袋、首饰、配饰、皮革品、化妆品等;文化产业中与服装相关的主要有广告传媒、流行色推广、时尚出版、模特、摄影、会展、设计等。多年来这些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服装行业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4.新进入者的威胁:由于服装行业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且投资少,见效快,进入壁垒低,特别是许多面料企业纷纷向服装下游的扩张。随着竞争形式向品牌和设计阶段的过渡,未来服装行业的进入壁垒将不断提高,加之行业利润率的下降,新的进入者将放慢进入的步伐。 从以上因素分析看出,我国服装行业在要素供给方面基本无约束;市场需求方面虽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但国际市场的出口空间很大;相关产业和无替代品不构成对其威胁。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服装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行业内部低水平削价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又决定了行业利润率不会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服装行业市场绩效评估:所谓的绩效考核,就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是对企业员工在某个时间段为企业所做贡献的评价过程,其典型的基本特征:清晰界定责、权、利,强化“标准”权威,改变传统的“人管人”的管理模式为主动型的“自我管理”,强调结果导向,要求数据量化,事实清晰化描述。绩效考核,现试分析如下: 其一:用人方面,绩效考核做工作分析,以岗位说明书的方式,使企业的价值观,体制规范得到确立并认同,员工创造绩效和企业交换所需,形成员工与企业之间共赢的新型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