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特概论一~四章

毛特概论一~四章

毛特概论一~四章
毛特概论一~四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原因)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

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2、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②、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③、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现实

依据。

五、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①、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在许多方面

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

系。

②、主要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理论;三是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四是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五是思

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六是党的建设理论;七是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

理论,等等。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①、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

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

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由此形成了新的科

学理论体系。

②、主要内容。一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是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五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战略理论;等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①、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

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主要内容。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

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

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等十六个方面。

六、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①、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②、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它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①、它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②、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③、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

论武器。

七、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就是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相互区别的。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辨证统一关系。

八、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九、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十、怎样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理论体系?

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根本依据。

②、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现实基础。

③、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重要借鉴。

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十一、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要更有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一,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第二,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

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休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十二、小问题

小问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①、判断:错误。

②、理由:

第一,二者相互区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第二,二者相互联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第三,二者之间是辨证统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同毛泽东思想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辨证统一关系,它们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

小问题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个人思想。

①、判断:错误。

②、理由:

第一,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是相互联系的。毛泽东个人思想中的正确内容属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党的其他领导人无法替代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第二,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是相互区别的。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除了毛泽东个人思想中的正确内容外,还包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的错误内容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关系。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或者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问题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①、判断:正确。

②、理由:

第一,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概括,使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成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使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新的思想、新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小问题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①、判断:正确。

②、理由:

第一,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

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

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

和平与发展的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它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小问题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思想体系。

①、判断:错误。

②、理由:

第一,“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

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

小问题6:“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一致的。

①、判断:正确。

②、理由: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要充分实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以人为本,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并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贯彻,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成绩。

4、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一度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二、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1、邓小平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突出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2、江泽民丰富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特别强调“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丰富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3、十六大以来深化了对思想路线的认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特别强调“求真务实”的重要性,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

要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透过现象揭示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到理论与实际、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

实践和新的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2、理论联系实际。

①、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把握理论,不仅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要注重把握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要认清实际,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中国实际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把握;三要“有的放矢”,以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②、理论联系实际,就要既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要善于看准问题和善于正确总结经验。看准了的问题,就大胆试大胆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正,新问题出来就抓紧解决。看准问题和正确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而判断是否看准问题和是否正确总结经验的标准,又是实践。

③、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尊重群众,尊重群众的利益、愿望和在实践中的创造。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所以尊重实践就要尊重群众,尊重群众就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各种新鲜经验,为新的理论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因此,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3、实事求是。

①、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经典解释。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实事求是的三层含义。

第一,从前提和基础来看,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也就是对客观事物表露于外的表面现象和外在特征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提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努力获得和掌握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第二,从根本途径和方法来看,实事求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从目的和实质来看,实事求是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做到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

要判断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②、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实践性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赋予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它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新的实践产生矛盾时,不能以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容,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容。

3、“实事求是”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简明概括。

五、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概括。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3、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每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每个方面和

每个基本观点之中。

4、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始终。

六、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容。

2、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重大。

4、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

八、怎样科学理解理论创新?

1、创新的含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

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原因。

①、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变革的客观需要。

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实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

3、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①、实现理论创新,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实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和思想方法,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

主义。

③、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④、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九、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

就是要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

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3、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4、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走自己的路,意味着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

十、小问题

小问题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①、判断:正确。

②、理由:

第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第三,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小问题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①、判断:错误。

②、理由: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不仅内在地

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而且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虽然属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范围,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的内容。

小问题3:坚持解放思想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①、判断:错误。

②、理由:

第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互一致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都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用这种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两者在目的和归宿上是相互一致的。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互区别的。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受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如果不通过解放思想破除这些思想束缚,就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二者有相互区别的方面。

第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间是既相一致又相区别的。因此,把它们完全等同起来或完全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问题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辨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①、判断:正确。

②、理由: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就是要使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只能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检验。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都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

小问题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①、判断:正确。

②、理由:

第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是反映时代要求

和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先进的开放的思想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总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科学理论,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从未把它当作教条。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所在,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小问题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是辨证关系。

①、判断:正确。

②、理由: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体制,才能做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才能做到实事求、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客观基础。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保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正确方向,最终达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离开实事求是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只能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不仅违背客观规律,而且还会把思想引向邪路,把事业引向失败。

第三,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只有保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小问题7: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宏扬与时俱进精神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①、判断:正确。

②、理由: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以实事求是作为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就能保证科学准确地审时度势,从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第二,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可以保证解放思想永远没有止境和实事求是始终一以贯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实事求是离不开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第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们内在地统一于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活动中。

小问题8:解放思想就是放飞思想,做到绝对的意志自由。

①、判断:错误。

②、理由:

第一,从解放思想的内涵上看,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敢于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不受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

第二,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做到实事求是,就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关于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获得新胜利。

第三,解放思想的实质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使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小问题9: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

①、判断:错误。

②、理由:

第一,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有的可能是已经被实践否定的旧的理论观点的沉渣泛起,有的可能是适合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发展条件的理论观点的简单照抄,也有的可能仅仅是杜撰的新名词的堆砌和脱离实际的空想。

第二,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积极因素,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借鉴外国文化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而不应该不顾自身的需要和条件一味地生吞活剥,否则会“食古不化”或“食洋不化”,而非真正的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正确概括和总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没有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正确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它们统一于中国革命伟大的历史进程之中。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三、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3、中国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它能够承担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四、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

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

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

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

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五、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①、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统

治;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

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

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

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②、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

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

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派

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

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

政权奠定基础。

③、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

命的依托。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

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

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

第一,由于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既存在少数近代化的工商业城市,又有广大的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村,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且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这就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提供了经济和政治条件。

第二,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在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受到大革命的影响,有过党的组织,发生过工农运动高潮的地方,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这就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③、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社会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人民大众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必将促进中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④、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

人民军队是红色政权的支柱和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关键。如果没有相当力量的正规革命军队,单靠地方性赤卫队的力量,只能对付小股地方武装的敌人,而不能对付强大的正规的反革命军队,因而便不能形成红色政权武装割据的局面。

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

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

发展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

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

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有什么重大意义?

1、它从中国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

2、它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

理论。

3、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

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

义。

4、它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具有启迪意义。

七、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①、三大法宝的基本内容。

第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第三,党的建设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②、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

第一,三大法宝之间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二,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

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

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

勇战士。

毛特概论(一)复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形成、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基本依据、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5、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了解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贡献? 3、正确认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5、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全面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4、了解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5、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全面正确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2、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 4、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认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问题的论述。 3、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4、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了解确定对外开放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的依据。 考核题目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五、材料题(共1题,20分)

毛特概论考试卷E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期末(课内)考试卷(A 卷) 班号 515806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毛泽东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一切从实际出发??C 理论联系实际?? D 解放思想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A.农民问题 B. 工农联盟问题 C.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 统一战线问题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 ) A .坚持党的先进性 B .坚持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阶级性 D .坚持与时俱进 6、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 A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 .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 .商品经济不发达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8、我国的国体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根据课Array本中的知识原理回答下列问题。简明扼要,观点正确。 9、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0、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1、十七大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简要回答什么是 创新型国家?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9毛中特 概论 试卷及答案 A卷

总分核分人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 (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作答一律无效。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党的 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 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 A.六大 B.七大 C.八大 D.十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3. 1943年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中第一 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 ) A.王稼祥 B.刘少奇 C.陈云 D.刘伯承 4.毛泽东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 系,其核心和精髓是( )

A.事实就是 B.以人为本 C.与时俱进 D.解放思想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 A.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B.先富带动后富的 人 C.官二代和富二代 D.社会边缘化的群 体 6.“实事求是”作为一个命题,最早出现在 写的《汉书· 河间献王传》中。( ) A.班固 B.班超 C.司马迁 D.蔡文 姬 7.邓小平发表的 重要讲话,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 D.《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8.新旧民主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其相 同点不包括:( ) A.社会形态相同 B.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C.革命任务相同 D.指导思想相同 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民族的文化 B.科学的文化 C.大众的文化 D.草根的文化 10.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 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以下关于三个法宝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统一战线 B.为人民服务 C.一致对外 D.艰苦奋斗 11. 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

毛特概论第十三章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 ) a. 和平与发展 b. 改革和开放 c. 竞争和协调 d. 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2.( )决定了我国不仅自己永远不称霸, 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a.世界格局 b.综合国力 c.地缘政治 d.社会主义性质 3.邓小平提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b )基础原则的基础上.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平等友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认为( ) a.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世界大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c. 世界大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世界大战是不可能避免的 5.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最根本的原则是( ) a.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b.独立自主 c. 互相尊重 d. 完全平等 6.和平与发展反映了( ) a.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b.世界形势发展的趋势,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 c.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迫切要求 7.邓小平说: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欧日大国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 ) 国家 a. 独立自主 b. 社会主义 c.人口第一 d.热爱和平 8.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地区冲突 b. 霸权主义 c. 单极世界 d. 社会制度 9.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国际恐怖主义 c. 核军备竞赛 d. 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 10.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 a. 和平问题 b. 发展问题 c. 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 d. 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命运 11.两极格极已经终结,世界正朝着( ) a. 多极化方向发展 b. 超级大国主宰的单极化方向发展 c. 和平方向发展 d. 大国集团主宰的方向发展 12.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 a. 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上 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 c. 充分发挥联合国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d. 世界各国的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 13.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 ) a. 性质决定的 b.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c. 国际环境决定的 d.政策决定的 14.国际竞争的重点正在转向( ) a. 科技的发展 b.经济力量的发展 c.军事力量的发展 d. 综合国力的发展 15.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b.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相支持、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专题五:《毛特概论》试题精选

《毛特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统一战线 D.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6.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命题是()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发展 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是非题(蓝色为正确答案)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辨证的统一体。

《毛特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XXXXXXXXX大村计划生育 现状调研 学院:物理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XXXX 任课教师:赵华琛 选课班序号:5 二0一四年三月

深入了解农村生育观的变化 --XX村居民生育观念现状调研 年前的寒假,我走进家乡--XXXXXX村,对乡民生育观的变化展开了为期多日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对于家乡近几年的生育观变化进行了调查,深入村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村民们生育观的变化,从他们的口中我真切的感受近几年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走出学校大门,我们进入社会。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在社会实践这一方面的经验是远远不足的,我们走进社会,亲身体验,才能让自己更进一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跨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的假期生活更加充实。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人口问题也一直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非常巨大,因此,农村的生育问题也受到了关注,关注农村人口问题对国家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生育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是关于生育的意愿、价值、知识、行为等观点、看法和认识的综合,内容包括生育的需求、动机、意愿、偏好。生育观念构成生育文化的观念层面。生育观念、生育动机、生育意愿和生育偏好相互关系,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生育观念整体体系,从人们生育数量,何时生育子女等生育意愿和生育性别偏好可以推断出人们为什么会选择某种生育行为,选择某种生育行为的目的何在及其基本动因是什么,这就构成了人们的生育动机。生育动机又是个人或群体生育行为的外部或内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育需求以及影响人们产生某种生育行为背后的利益导向。人们的生育动机和生育需求共同决定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偏好。 在长达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完全是一种重男轻女的格局。那时的男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家族的兴蓑。但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这种封建思想仍有存留,妇女主内,处于从属地位,社会地位低下,有的甚至无什么社会地位。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的观念。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逐步走向非农化,机械农业日益普及,极大地弥补了女性劳动力在生产上的劣势。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广大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城乡差别逐渐缩小。我正是利用了此次寒假,对家乡部分农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生育观的调查和访问。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让我切实的了解一些近几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 在我们父亲这一代,少说也有两三个兄弟姐妹,在老一辈的人们眼里,孩子越多越好,而且要生男孩,男孩既可以传宗接代也可以养家糊口,在农村可以很大程度上可以承担体力活,这样就可以减轻家庭的压力。这种观念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根植在人们的思想里,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农村的信息交流贫乏,所以“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观念便由此而一直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民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育观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了,正在逐步向国家的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靠近。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在农村,生育观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了家乡,展开了我的调研活动。经过多份调查问卷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取得了很大成效,农村受到信息化的熏陶,

2016年10月毛特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26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革命统一阵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革命性质问题 B.革命动力问题 C.领导权问题 D.革命前途问题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 A.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5.在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中,居于主导地位是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表明 A.我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B.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 D.我国已进入共产主义 7.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认清 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B.历史发展和风俗习惯 C.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 D.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 8.实现社会主义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9.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除两极分化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增强国家软实力 10.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充分就业 B.共同富裕 C.老有所养 D.病有所医 11.十八届三中全会,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 A.改革开放 B.民族复兴 C.祖国统一 D.科教兴国 1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 D.全方位、高规格、宽领域 13.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法律制度 B.政治制度 C.社会制度 D.经济政策和管理 14.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合作制 1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主导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辅导性作用 D.协调性作用 16.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17.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竞争力 B.领导力 C.控制力 D.影响力 1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是 A.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博爱、仁义、自信、独立 20.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普及和发展教育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推动和促进就业 D.改进和完善医疗 21.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毛特概论

《毛特概论》第8--15章应重点复习的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特征?答:内涵: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中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质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吗,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什么、改革的原因、确立的根据、应坚持的两项原则)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原因:①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社会主义建设时间的经验与教训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确立的根据: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应坚持的两项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阴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是什么、由什么决定、两方面的各自含义意义,二者结合的意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它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车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4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①坚持当的领到、人民当家作主的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加深政治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⑤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5.依法治国及其意义? 答: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官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先发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失误,管理经济文化是也,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到;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热敏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毛特概论第五章习题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仅选一个答案) 1.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 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创新 B. 实事求是 C. 发展 D. 廉洁 3.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A. 根本任务 B. 优越性 C. 根本目的 D. 发展动力 4. 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 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C. 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D.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 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A. 1992年南巡谈话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二大 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改革开放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增强综合国力 D. 发展生产力 7.邓小平讲,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 A. 科技和教育 B. 经济和军事 C. 科技和经济 D. 资源优势 8.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9.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 A.靠自己的发展 B.消灭剥削和压迫 C.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1.“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2018年4月自考毛特题及答案完 整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l2656)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领导 B.人民大众 C.反帝反封建 D.农村包围城市 4.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竞赛 B.和平过渡 C.议会斗争 D.武装斗争 5.新中国建立初期,在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其中“两参”是指 A.领导干部参加劳动,技术人员参加管理 B.技术人员参加劳动,工人群众参加技改 C.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D.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技改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最根本的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 B.基本矛鹰不同

《毛特概论》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C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A)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D ) A. 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活的灵魂是( A )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统一战线 D.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6.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命题是( C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发展 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是非题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B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A 3.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B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辨证的统一体。A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可持续发展。B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 A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C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创新 C 实事求是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5.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A ) A.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B. 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 C. 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D. 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D)。 A.执政为民 B. 理论联系实际 C.党的先进性 D.与时俱进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B)。 A.理论联系实际 B. 执政为民 C.党的先进性 D.与时俱进

最新毛特概论综合练习题汇编

毛特概论综合练习题 1、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是() A、张如心 B、刘少奇 C、王稼祥 D、邓小平 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抗日战争时期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关系 B、继承关系 C、继承和发展关系 D、发展关系 4、“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基本的是()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提高综合国力标准 6、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强调“与时俱进” B、强调“创新” C、强调“三个代表” D、强调“实事求是” 7、江泽民最早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点是在()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高州 1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 A、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B、生产关系的地位 C、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D、共同富裕的目的 1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A、坚持治理整顿 B、坚持改革开放 C、发展经济 D、发展科技与教育 30、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C、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37、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

毛特概论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A.傅立叶B.欧文C.魏特林D.圣西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民主政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D.走共同富裕道路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5.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A.发展B.党的领导C.制度D.发展社会事业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是坚持() 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建设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A.教育B.民生C.创业 D.改革 9.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A.最低生活保障B.教育公平 C.考试制度 D.社会保障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 A.经济发展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共同富裕D.增强社会活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中发表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特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特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 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A) A.毛泽东B.邓小平 C.江泽民D.胡锦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3.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C) A.人口多,底子薄 B.地区发展不平衡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

4.毛泽东在《星星之火,能够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B)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以乡村为中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5.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A) 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D.军民一致,官兵平等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7.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 A.大力发展生产力B.控制社会需求的过快增长 C.维护社会稳定D.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8.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C)A.农业现代化B.工业现代化 C.科学技术现代化D.国防现代化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 A.配第、斯密、李嘉图 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 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毛特概论课”对话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毛特概论课”对话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课程改革的节奏不断加快,高职院校“毛特概论课”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针对新时期的教学特点产生变化,对话教学模式已经受到重视。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高职院校在“毛特概论课”的教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好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然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带来影响。 标签:“毛特概论课” 对话教学模式 1 导语 “毛特概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主干课程,提高课程质量是实现“两个转变”(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根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剖析“毛特概论课”的精髓,提升“毛特概论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教学方法上同样要推陈出新,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通过对话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使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能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毛特概论课”才能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2 高职院校“毛特概论课”的教学现状 2.1 教师课程教学中的方法概述 虽然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已经推进,但受到传统课程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手段的多方面影响,高职院校课程教育中始终未能真正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式的接受,使思政理论课内容的说服力、可信性以及对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和转变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因为教材内容的相对单调,学校对教学科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教学效果并不能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上,学生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2.2 学生学习状况的概述 在高职院校,“毛特概论课”作为一门思想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对学生的影响力有限。在一些学生的理解中,认为“毛特概论课”内容虚无空洞,理论抽象,因而,学习兴趣不高、热情不足。还有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自己距离较远,没有实际作用,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是浪费时间,导致学习性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甚至个别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持完全排斥的态度,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取“毛特概论课”的课程学分,与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相悖较远。学生的这些消极心理状态给教学任务的落实带来巨大困难,也使实际教学效果更是大打折扣。“毛特概论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概念多、理论性较强,部分内容在初高中教材中已经出现,导致“毛特概论课”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重复性。学习内容的重复性,往往会造

毛特概论第十一章习题

一、单选题 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b.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c.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二、多选题 1.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毛特概论(1—15章)复习题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1— 15章)思考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P1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是什么?P6上 3、了解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形成、科学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P13~P32 4、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基本依据、思想涵和重大意义?P33、P36、P37下 5、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P12下 +P13上+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了解是怎样确立党的实事思想路线的。P44~45 2、、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贡献?P45~47双横线部分 3、正确认识党的实事思想路线的基本容。P48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P55下 5、认识坚持实事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P56 第三章新主义革命理论 1、全面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新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容。P69如何理解新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72~73 2、中国共产党新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主要容是什么?P76~78 3、正确认识新主义革命与旧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新主义革命和旧主义革命虽然存在原则区别,但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附:新主义革命和旧主义革命比较: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畴。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旧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观念,新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旧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国,新主义革命是在完成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⑤结果不同。旧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