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多元化课程,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建设多元化课程,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建设多元化课程,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建设多元化课程,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建设多元化课程,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深圳中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复评报告

校长:王占宝 2010/12/9

一、历史与进程:

深圳中学创建于1947年,拥有63年的悠久办学历史和辉煌的办学成就。

深圳中学于2002年提出进行新课程建设的设想;2003年9月,开始课程改革先行性尝试;2004年9月,顺利地迈进新课程建设的里程。

二、理念与理解

依据“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要求,深圳中学确立了“建设多元化课程,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的课程改革理念。即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实施中,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建立既具基础性又具选择性的“多元优质课程”体系,使之既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实现其个性化卓越发展,同时,对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实行学术性管理,以追求学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故曰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三、内容与实施:

深圳中学创造性地开设了所有国家必修课程和120多个模块的国家选修课程,并在校本课程领域开发了学科竞赛课程、国际课程、人文与科学讲座、学生成长课程、学生活动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升学备考课程等7大类精品校本课程近200个模块,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在兴趣爱好、学科特长、高考升学、出国深造、生涯规划等诸多领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学会选择,自主发展”的期待。

在学校精品校本课程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荣誉)课程,AP物理、AP英语、AP 微观经济、AP历史、AP微积分等国际课程,生涯规划等学生成长课程,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模拟联合国协会、话剧社等学生活动课程的实施因其已经取得的卓越成就享誉全国,蜚声海外,堪称国内高中学校同类课程中的精品。

学校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课程开发制度、课程设置方案、学生选课与指导制度、模块教学实施规范、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学分管理制度等制度规范;并以推行选课制为核心,逐步建立起标准、实验、荣誉(奥赛)、国际四大课程管理体系,对所有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进行规范的精细化分类管理。

四、成就与影响:

深圳中学的课改经验和成果,得到了国家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界同行和专家、社会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2004年,我校被定为“国家新课改样板校”;2008年,教育部专家组调研深中课改,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9月,前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在深圳中学调研后表示“我最想看到的学校,我终于看到了”;2009年12月,深中作为唯一中学代表在于南京市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主题发言;2010年3月,教育部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决定在我校召

开全国高中课改深圳中学现场会。

2005年以来,我校累计接待全国各级各类课改调研、观摩、考察团体400多个,5000多人次。

近年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累计报道我校课改60多次。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学生获国际学科奥林匹克金牌9枚,200多人升入北大、清华,年均约30人。

近三年来,200多人升入美国前50名校。

五、思路与任务

深圳中学的教育使命: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2010年9月16日《中国教育报》)。

国家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深圳中学新课改基本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自主发展

深圳中学新课改深化理念: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

自主发展:多元课程自主选择

充分发展:激发高层次需求,提供丰富选择,实现卓越成长

思路:

一个中心:建设学术性高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两个课题:思维研究,美育研究

三个特质: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审美情趣

五个基本点:学术性科组,学术性体系,学术性社团,研究性教与学策略,“本校的课程”

在“研究”中培养人:耕耘一片“研究”的土壤,创造一种“研究”的气候,尝试回答中国基础教育的难题

说明:此前,深圳中学课改重点是建设丰富、多元、具选择性的课程及学生成长平台,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未来,我们将根据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及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多元课程——特别是学术性课程,提高校本课程的学术性标准,完善学术性评价方案,建设研究性校园文化,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具体任务:

1、制定并实施深圳中学校内职级制、深圳中学学生素质评估方案

2、成立深圳思维研究所、深圳美育研究所(各学科研究性教与学基本策略与课型研究)

3、开发课程:学科拓展课程、跨学科主题课程、全球实验室课程及学生自我效能课程

4、编写教材与编辑刊物:

《学科思维导学手册》

《年度学科新进展》(学科前沿、学科与现代生活、学科与学习策略)

《师道——教师教育文摘》

《成长》(学生杂志)

《学术性高中的探索与实践》

5、实施“鹏程计划”,探索“中学整体教育实验”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

深圳中学的努力:

深圳中学因为课程改革,把一所普通的学校与一个伟大国家的教育联系

在了一起。这不仅仅是深中的骄傲,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骄傲。我的前任王铮

校长以他的勇气和才气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未来的深中必将勇担使命,超越自我,为中国“学术性高中”的课程改

革不懈努力!

谢谢诸君,敬请指教!

()学科学术素养项目建设及要求

浅谈学科思想、学科思维与教学策略

郭胜宏

一、明确新课程培养目标,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

数学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数学教学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关于这一点可参看新课程标准)这直接决定了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当多的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始终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体当作认知体来看待。

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2)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3)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决不能以单一的知识、技能甚至所谓的思维能力训练,来遮蔽对学生进行人格培育的光芒。(4)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

人文主义心理学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部属来对待,不要忘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获得生动、和谐的发展。教师要从神圣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学生“只有卸下心理上的包袱,才会迸发出创造的潜能”。在这种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

二、明确学科思想、学科思维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的认识,它是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固有的,是数学的灵魂。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反映,它是数学的根本。它在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数学思想对数学方法起着指导作用;而数学方法较之数学思想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可促进数学思想的发展。因此,人们通常将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一数学思想方法。

何谓思维,一般简单的说法就是思考,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了对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阶段。通过了思维的运用,我们才能从客观事物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再经过分析、综合,来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思维力,就是一个人进行思维的能力,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必须培养与具备的智力素质之一,一方面将我们的内在知识

含量外化为行动,另一方面,同时将外界的新知识和新能力内化到头脑当中,使我们的内在素质不断提高。

可以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软件”,方法是数学思维的“硬件”。它们都是基于数学知识,又高于数学知识,与数学知识具有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知识教学中,必须站在方法论的高度来研究教材从而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发现和创造,而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实质上就是在数学学习中合理的运用逻辑与非逻辑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等多种方式,使有关的数学知识有序化,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用认知结构中的诸多观念之间的关系获取新的信息,事先并不知道那些旧信息是有关的,转化的规则也不清楚。

然而创造性学习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创造性思维是学习的最高层次,归纳概括是一般层次的数学知识系统学习的突出特点。创造性是“归纳概括一发现”基础上的创新。尽管使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归纳概括一发现一创造”能力。学生在数学素质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的内核,所以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强调和推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三、树立正确的数学知识观,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加涅的知识观,强调数学知识是客观存在于学习者之外的,是可以通过教学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加工过程,从而使学习者更容易获得知识、累积智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则强调数学知识是发展变化的,是学习者与环境双向构建的结果,反对知识客观存在的观念和外部事件作为促进学习发生的方法,而是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个人建构自己关于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主观知识和概念,使得他们与社会所接受的知识和概念相适合。”究竟哪个正确或更好?实质上两种知识观是由哲学层次认识论的不同所造成的,前者倾向于客观主义,后者倾向于相对主义,它们都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念,只是视角不同而已,我们认为应当将两种观念互补,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经历教学觉醒树立这样一种理解,即数学知识是客观知识与个人建构、社会建构并存的状态,并在个体建构与社会建构上趋于融合,并深切体会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有关数学知识主张,即“数学是一种人类活动,这种活动始终是建构性的。把数学看成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已经形成的系统。”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太依赖情境的高度程序化的数学知识,如集合的运算、不等式的解法等建议采用加涅的教学设计,对于可依赖特殊情境的程序化知识如圆锥曲线方程、空间点、线、面之间的距离求法等建议采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围绕着主问题或主目标自主活动,甚至是动手做实验的形式,体验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成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争议点、易错点、误区点、探究点,建议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引起学习者产生深刻的积极的认知变化。

综观世界各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并朝着混沌主义的方向发展,其中加涅建立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超越了行为主义,发挥着主要的现实作用和积极的未来影响作用。在加涅的理论体系中,体现的是以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特征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很有把握地根据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学习结果的类型以及某类学习当时所处的学习阶段,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打破原有教学论中教无定法的传统观念。其突出思想是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要以学习方面的研究理论为依据,教师要明确教什么和掌握教是如何传递的,要有“教无定法,教有优法”的信念。

附件Ⅰ:

数学学科学术素养项目建设任务分配

一、学科思想与典型问题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收集数学有关“学科思想”方面的重要文论;

(2)收集有关“学科思想”相配套的典型数学问题,对这些问题能从理论上阐述其教学意义;

(3)整理学科核心思想及典型问题,并推荐几本值得阅读和学习的有关书籍,并写出推荐阅读理由(读后感).

2、项目负责老师:高三全体数学老师(郭玉竹老师主负责)

二、学科思维特点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收集阐述学科思维的文论;

(2)整理数学学科思维特点,并推荐几本值得阅读和学习的有关书籍,并写出推荐阅读理由(读后感);

(3)在竞赛或实验体系组建数学思维研讨社团(10-20人),并能定期为数学学术园地供稿,协助数学科组搞好一年一度的数学思维智能邀请赛活动.

2、项目负责老师:竞赛体系、实验体系数学老师(姚亮老师主负责)

三、学科教学策略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收集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文论;

(2)推荐几本值得阅读和学习的有关书籍,并写出推荐阅读理由(读后感).

(3)收集和整理科组老师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文章;

(4)收集和整理本科组教师一些重要的教学设计,特别是研究课例、参赛课例、接待课例的教学设计,并给出提示性点评

2、项目负责老师:实验体系数学老师及其他感兴趣老师(备课组长郝变化老师主负责)

四、学科与学习策略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收集学科各模块学生学习特点、学生学习习惯(对与错)方面的文论;

(2)整理科组教师对学科学生学习习惯的看法或研究(最好就高中数学每一章节的学习谈论)

2、项目负责老师:高一标准体系数学老师(备课组长余组良老师主负责)

五、现代信息技术及学科教学运用策略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方法、研究课堂教学应用现代技术创新方法等

(2)在科组介绍、培训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如几何画板、TI图形计算器使用等);

(3)整合全数学科组力量,搞好数学网站建设,以建立数学学习超市为建设目标,推动学科教学效果;

2、项目负责老师:史强,郭慧清,曾劲松,黄大华,刘斌直,郭胜宏,郝变化,贺险峰,王红玲以及有兴趣参加的其他老师或同行,(史强主负责)

六、数学学科前沿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整理和收集数学学科前沿问题文论;

(2)帮助科组老师和深中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研究动态.

2、项目负责老师:高二标准体系数学老师(备课组长王红玲老师负责)

七、学科专业精神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收集阐述数学学科专业精神文论;

(2)收集体现学科专业精神的案例;

(3)提炼、整理学科专业精神要求方面的文章或科组老师的好的见解.

2、项目负责老师:高二标准体系数学老师(备课组长王红玲老师负责)

八、学科审美情趣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收集数学学科审美情趣文论;

(2)提炼、整理学科审美情趣追求案例.

2、项目负责老师:实验体系数学老师(备课组长陈正福老师负责)

九、学科与现代生活

1、项目建设工作要求:

(1)收集学科与现代生活关系研究论文、报告等;

(2)能定期在数学学术园地或数学活动周中展示,以提高数学学科影响力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项目负责老师:数学组全体老师(科组长郭胜宏老师负责)

附件Ⅱ:数学科组推荐:来自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总结文章,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参考性,值得阅读一下

1、数学学科教学策略的构想

2、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分析与思考

3、高中数学问题研究学习法的实践与思考

4、数学课堂教学追“新”现象冷思考

数学学科教学策略的构想

教学策略,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课题。保罗.埃金等人强调,教学策略是指“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两方面;D.C.阿姆斯特朗定义为“有系统地安排的教师活动,用以帮助学生达到某一单元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也有学者认为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系统决策与设计”等等。纵观上述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教学策略重点研究“如何教”一类的问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来分析和解决现代生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问题。因此,作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数学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的能力,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方式方法,诸如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测等,以适应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动态信息的处理。本文侧重从数学教学目标;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教学发展人的功能等方面来探讨数学教学策略的构思和内容。

一、根据教学目标构思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以,为使学生掌握学习就必须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构思教学策略,其显著的特点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在教学目标的控制下进行。数学教学目标,通常指的是三个主要领域的学习目标,即与学生智力发展相关的知识目标,与学生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情感目标和与学生应用发展有关的技能目标。无论哪一类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首先必须明确:通过教学应达到什么目标,怎样去达到这些目标?

1、知识目标:

(1)对数学基本概念而言,应自始至终抓往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内部联系,了解概念的体系,注意概念的引入,剖析概念的本质,掌握概念的符号,重视概念的巩固。重点放在分析定义的关键字、词上,揭示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例举的外延,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由于概念比较多,教学设计时应有侧重,注重方法。在概念引入时可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模型。例如:在提供大量的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零下”,“收入、支出”,“增加、减少”)的现实原形的基础上,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领会概念的目的、意义。同时,类比方法也是概念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教学中有些概念表面看来差不多,如乘方与幂;相似与位似......甚至一些词义容易混淆,如“如不相等”与“不全相等”,“都不为零”与“不都为零”,“a=0或b=0”与“a=0且b=0”。所有这些,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区别。

(2)对数学基本定理而言,因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教学中应分两步走:一是认识定理的结构,要求教师让学生通过具体事物的观察、测量、计算等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或通过演绎的方法进行联系,以弄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并能确切、简练地表达,讲解时注意加强分析,突出形象性和论证性,并通过连贯、完整、严密的推导帮助学生掌握定理;二是熟悉定理的应用,要求教师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笔运用定理去分析并作出合理的阐释。

2、情感目标:

数学教学涉及到学生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情绪态度、动机兴趣、意志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获得良好发展的一系列标准,有些是可以通过认知目标的达成被有效强化,有的则需要教师进行多方面的渗透,方可“潜移默化”。因此,数学情感教学必须重视以下策略: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本身蕴含的大量情感因素,恰到好处地插入一些激发学生装情感的事例,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作出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直至“内化”成品质。例如:在“圆周率”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伟大成就,他求得3.1415926< ;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中,讲讲动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在

“定积分的概念”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进而可探讨是非曲直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情感中.

3、技能目标:

教学技能的形成过程是将一连串外部操作方式或内部心智活动方式,经过反复练习而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的反应过程。前者指技能操作近于“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如用数学符号、图形、字母来描述教学问题;绘制常见的图形;根据图形,描述各数量间的关系等。后者指技能操作过程在头脑中进行的数学认知过程,它不象外部操作技能那样呈现可见的外部实际动作,它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显示出的心智活动:如选择解题方案,探索数学总是求解思路等。对技能目标的研究,许多学者定为:观察、准备、模仿、熟练、创造五级,这五级操作技能体现了心智成份,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因此,在数学技能训练中必须考虑以下策略;(1)明确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基本途径,必须对练习加强指导,在“怎样做”上下功夫,以规范动作引导学生模仿,掌握要领,并不断强化。特别要注意抓住关键,例如看图的训练要抓住图形的分解和组合,推理论证的训练要抓住“言必有据”,“书写规范”两条基本要求;

(2)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做”,教会他们观察、分析、启迪他们的科学思维;

(3)设计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原则、方法、途径、步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促进他们技能的广泛迁移。

二、根据数学认知结构构思教学策略。

根据数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来构思教学策略,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但只停留在这一层面的教学策略只是浅层次的,尤其是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认识活动。因此,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结构,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在头脑是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结构。首先应明确: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次,数学认知结构是由学生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建立起来的。鉴于这两条基本思路,必须从数学认知结构出发构思数学教学策略

1、数学知识结构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发展的基础

(1)加强数学知识的整体联系。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知识相互联系,教学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组织应能促进学生从前后联系上下照应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构建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经纬交织的知识网络。

(2)注意揭示数学思维过程。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但是数学的思维价值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决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能创造出来的,课堂教学中,教

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其间应注意两个环节:①问题情境的适切性,关键是要使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认知冲突,同时,情境的创设要紧扣课题,有利于当时所研究课题的解决。②启发引导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切不可超前引路,越俎代疱。只有通过教师的多种方式的启发,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示,学生才能真正体会、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

(3)有机渗透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思维的“软件”,数学方法是数学思维的“硬件”,它们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这就要求在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有机渗透,让学生学会对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和抽象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一个活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

2、数学认知结构是由学生主动的认识而建立起来的

一方面,认知结构总是在学生头脑中进行建构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是建构认知结构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认知结构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原有认知结构是构建新认知结构的基础,新认知结构是原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引导他们主动去建构认知结构。

(1)对整体水平高的班级集体,由于学生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的较强的形成“思维链”的能力,因而可采用快(教学节奏)、多(问题是系列)、变(习题丰富多变)等思路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

(2)对学生基础和发展水平中等的班级集体,教师应以课本为本,按教材本身的内在逻辑有序地组织教学,理清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注意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整体水平较低的班级集体,重在考虑以下策略:①采用“小步子”方式循序渐进,经常“回头观望”,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的难易度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②尽可能多地利用多种手段(例如:形象生动的语言或多种教学媒体的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③对学生因新旧知识衔接不良难以迁移时,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对策,通过提问、书面作业、补充辅导等帮助学生过渡,以取得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从教学知识结构本身以不同层次学生主动认识的构建出发来探讨教学策略,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

三、根据“数学教学发展人的功能”来构思教学策略。

根据数学认知结构来构思教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但是,教学的根本问题乃是人的问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学习主要不只是为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从当前看,学生的学习容易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从未来看,他们的学习又有待于发展到完全独立而主动的自学阶段,因些,数学课

堂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起独立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以“人的发展”为主题,进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和构思是一种趋势。

“人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课堂教学如何促进人的发展呢?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突破口,独立学习的实质是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即课堂教学在先,学生复习作业在后。然而独立学习将这种天经地义的教学关系(或顺序)颠倒过来,先学后教,即学生首先必须独立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解决学生在独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此时的课堂教学是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其教学策略则应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检查阅读笔记和作业本以及课堂小测验或提问来了解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

(2)反映和解决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奖大部分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得以解决,小部分问题则通过质疑,讨论来解决;

(3)教师应充分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学生充分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教师留心寻找学生的创见,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契机,使全班同学共同受益。

(4)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的方法把小结内容记入阅读笔记。

初看起来,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似乎教师的教学任务轻了。其实不然,在独立学习基础上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就学生而言,课堂上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课堂教学因此具有了永恒的内在动力。就教师而言,教学再也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须在发现问题、启发思维、培养司性上下功夫。这种教学,客观地要求教师不断地超越学生、超越教、超越自我,从而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根据教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情感及技能目标来构思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但从更深层次来说构思教学策略还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从数学思维规律的培养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来构思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有限的中学学习中从“学会”变会“会学”。同时还应掌握“独立学习”能力,使学校成为从“终结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的场所,因此从教育发展人的功能的角度来构思教学策略是一种趋势。教学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合理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选择是一项艺术。

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思维方法训练,中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生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要求把数学思维方法训练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归纳等数学思维方法,这是培养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譬如:在讲“简单的三角方程”一节时,由于当时对这一教学思想缺乏认识和重视,整

堂课虽然精心准备,对三角方程的几种不同解法作了归类,但由于过于求全,没有将各种类型分析透。我用讲解法求答案,但忽视了讲清结论的研究方法和机制过程,对学生思维方法训练不够。通过作业、检查,发现学生只是大量记住解三角方程现有的五种类型,把解答数学问题看作为对类型、套模式、代公式、凑结论的过程,用死记硬背和机制模仿取代了严格的思维训练,这样不令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而且影响了逻辑能力的发展,把教学中的知识应用性、创造性、思维发展性等三特点反动抹杀了,学生思想僵化、机械,这样尽管题做得很多,但不能生“巧”,学生智慧的潜力得不到提高。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就在平时的备课和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解题,更要使学生会想题。课堂上教师当然要讲怎么解题,但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分析、探索和归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充分展示自己的分析、探索、归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在俯和理解我的思维活动同时,也逐步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例如:在“等差数列”这节课中,我想让学生在熟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的基础上应用“小变化、小转弯、小综合”等手段,提高学生变式训练和综合分析能力,其目的仍在:加强学生数学思维方法训练。

如:二次函数y=x2+4x+34-3n(其中n为自然数),它的图象的顶点是An,由An作x轴的垂线AnHn,Hn为垂足,如果AnHn的长为hn,求数列h1,h2,h3......hn (20)

之和。

我们知道y=x2+4x+34-3n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通过配方,设其图象的顶点为An(Xn,Yn),则An(-2,30-3n),要求数列{hn}的前20项之和,必须分析{hn}是何数列?它与顶点坐标An(-2,30-3n)有何联系?

不妨分析顶点坐标特点,试算A1(2,27),A2(2,24),A3(2,21)……An(2,30-3n)……

分析、归纳、猜测yn=30 – 3n是等差数列

验证:yn – yn-1=-3,根据等差数列定义知{yn}是等差数列。

观察图象特点:抛物线顶点是在x=-2直线上作上、下移动,由An作x轴垂线AnHn得hn=|AnHn|,从图象上得到结论:数列{hn}是由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构成的。即hn=|yn|

比较数列{yn}:y1,y2,y3,…,yn,… {hn}:h1,h2,h3,...,hn,...

(i)若yi(i∈n)为正或零,则hi=yi ;

(ii)若yi(i∈n)为负,则hi=-yi,即数列{hn}每一项均为非负.

因此必须考虑yn何时为负?

由不等式yn≥0,即30 –3n≥0,∴n≤10,所以数列{yn}从第11项开始,yn恒为负值,∴S20=(h1+h2+h3+…h10)+(h11+h12+h13+...h20)= h1+h2+h3+…h10)–

(h11+h12+h13+...h20)=300 .

∴数列h1,h2,h3...hn..的前20项和为300。

研究数列{hn},先研究数列{yn},通过分析、归纳、猜测、验证,归纳出数列{yn}是等差烽列,由观察图象,两数列的比效,找出数列{h n}的特点,从而解决了这样一个由已知数列形成新数列的求和问题,通过这样数学问题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与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最后,还提出变更结论:求前几项的和,这样的问题更具一般性和抽象性,通过让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结论变了。但解题的思维方法仍不变,具体的求解过程留给学生。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在有限问题研究中获得智力上的发展,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在数学思维方法上得到训练。教学中也克服了“题海战术”的盲目性,学生在解题中更主动,从而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题的能力。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让我体会颇深,在回顾和总结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学中加强教学思维方法训练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克服“满堂灌”的弊病,一定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推理,把解题思路形成过程教给学生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以学生为主体去探索、去判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代替,当然也不是机械地一问一答,在几个关键点上教师要作些引导、解惑,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寻求到解题思路方法。这方面的尝试、努力和总结,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数学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可以说,数学不仅是科学的,同样也是艺术的。而数学课是让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教学也应是科学和艺术的。

一、数学教学道德首先是科学的

凡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是科学,而数学正是研究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公理体系基础上,一切结论都需加以严格证明的科学。

1、数学在本质上是科学的。从原始计数到当今数学的高速发展,数学史上每一步的成就都是源于现实而又被实践所检验或验证的,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它是科学的。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学的准确性。任何一处关于数学的定义、公理、公式的含义都是非常严密,数学结论的叙述必须精炼、准确;对结论的推理论证应注意条件的充分性和符合逻辑理论的要求。在数学语言表述中用词应非常准确,其准确到:关键字、词是不能用其它字或词来替代,否则其意义就会完全相反。教师在教学每一章,每一课题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时

都必须正确无误,并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区别,力求准确。

(2)数学的逻辑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的逻辑性则表现在它反映客观世界的辩证规律。恩格斯指出:“数学: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这就意味着数学最有利于培养辩证观点和辩证思想。如数学概念:对应,函数,极限,变换等,若对它们的量的特征以及事物间量之间的本质关系有较透彻的理解并能运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辩证观点。一系列重要的数学方法,如转化、换元、归纳、分析、综合等,其本质也是辩证的,只有对解题过程作辩证的分析,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重要的数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具体性和抽象性有机结合,从具体的实例来提示规律,但决不是简单的形象比喻,必须经过一个抽象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等逻辑方法,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改造。

(3)数学的系统性。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存在着严密的系统性,这是人所皆知的特点。例如:数学中的各种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互逆运算。一方而相互对立,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数的概念扩充与运算密切相关,从现代数系扩充的理论来说,自然数集对减法运算封闭;从而引入负数,加上零,构成了整数集;整数集对除法不封闭,从而引入分数,形成有理数集;由不可约通量的存在,引入了无理数;实数集对于开方不封闭,从而引入虚数,形成复数集等等,不仅体现了数学运算和运算对象之间的辩证关系,即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常常是对象的性质决定了运算的适用范围,而运算的适用范围扩充又产生的新的对象,同时也体现了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性。正因为数学的准确性、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才能使数学这门建立在公理体系基础上,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在本质上是科学的。

2、数学是一种科学的公共语言。数学不仅基本质是科学,而且正因为它是科学的,因此它的语言也是规范的。数学语言被广泛地运用于各门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们中的不少概念是用数学语言来加以精确定义的。如物理中的瞬时速度,社会生活中的人口增长率等,它们中的不少法则和规律是用数学语言来加以表达的,如体积,温度与压强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外,数学语言还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或者去检验已经发现的一些依存关系。或者作出科学的预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规范的公共语言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正体现了“数学是科学”的这一特点

二、数学教学是艺术

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典型性,称之为艺术。数学教学是一项艺术活动。

1、数学的表现形式是艺术的。数学中存在着美学因素,这是对数学稍不外行的人们所不争的客观事实。以数学概念为例,就闪耀着美的风彩。严谨准确,精确恰当,体现的语言美;数学内容,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提示了事物的体质特征体现了真实

和科学美;表达一个教学概念,往往需要语言、图形、数学符号三者有机结合,一方面显示了数学现象的绚丽多姿,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数学概念整体的统一之美;尤其突出的,数学有一种对称和谐的美。如许多研究对象成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对称多项式等具有一种内在对称之美;许多研究手段(坐标轴,坐标系,中心投影等)有一种直观对称美;许多成对概念(正与负,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有一种辩证对称之美等等,不仅如此,数学中大量的公式、定理的形式的一种悦目对称之美。而这外在形式美又反映着内在的美,再性的美。罗素指出:“数学的美是一种既不投合人类之天性的微弱的方面,也不具有绘画或音乐的那种华丽的装饰,而是一种纯净而崇高的美,以致足以达到一种只有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现的那种完美境地。”

2、 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数学教学是教师教数学,学生学数学的统一活动,“是教师借助于一系列辅助手段”(教科书、直观教具、教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复杂控制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掌握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并非易事,需要讲点方法,讲点艺术。列夫.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里唤起自身感受过的一种情感,然后运用动作、线条、颜色或语言表达的形式,把那种情感传达出去以便旁人可以感受到那种情感,这就是艺术活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学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作为一名好教师不会轻易放弃学生思维活动最初阶段的“设疑”——这一利于启发学生、开拓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提问既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又能启发、引导学生思维,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确实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心中有数,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

除了在教学方法中要讲究艺术外。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因素,启发学生的审美意义,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审美示范,只有对教学美有较深刻的领悟,并能艺术地表现出来,才能感染学生。例如:在推导椭圆的标准议程时,由定义“到两定点F 1(c,0)F 2(-c,0) 距离之和为定长2a 的点的轨迹,可直接写出方程:12||||MF MF + =2a 。此方程虽正确,但不简练,故化简整理成 22

2221x y a a c +=-, 仍觉不合谐,于是令b 2=a 2-c 2,得到标准方程22221x y a b

+=,则得到相当完善的形式,方程中的b 开始纯粹是为了追求方程的和谐美而引进的,但进一步发现a ,b 恰为椭圆的长、短半轴,b 竟有鲜明的几何解释。人们内心世界所追求的美恰好在外部世界得到如此完美的印证,体现了美与真之间微妙和谐的统一。教师在推导过程中的示范,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励学生去开发美的信息。数学美往往很含蓄,不是每个人都能领略到的。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利用适当的机会给予充分的揭示。古希腊的毕达右面拉斯及其学派就是从数的比例中发现美的

形式——“黄金数”,人们也就是在这一美的感受中,唤起了艺术的灵感,黄金分割也因此在欧洲的建筑的艺术中占重要地位,在现代最优化论证中仍焕发异彩,优选法中的0.618就是黄金争割的体现。这些灵感正是数学思维这一艺术活动的体现,在这一活动中赋予了发明和创造。作为学校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会数学世界的精髓并接受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思想的熏陶,在感受的发现中,创造数学美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引深拓广。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直觉能力的同时,也在感受和追求数学美之际又具备了方法论的功能,这才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只有当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科学与艺术也就交融了。

如何通过生物前沿知识打造学术科组

(徐丽丽发言提纲)

一、内部提升:

1、分派任务

2、教师对资料的资料的搜集、学习、讨论

3、教师对资料的整合、编辑

4、应用于教学

二、外部培训:与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合作

1、介绍华大基因研究院

2、提升教师对前沿知识的认识

3、提升教师对实验操作能力

4、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5、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参与创新拔尖班

附件1:

生物科学新进展

生物学自08年以来有如下成果:

进入新纪元

《自然》杂志公布全球首个个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世界进入个人基因组时代,从4月开始,相继有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基因组图谱、首个女性基因组图谱、首个癌症基因组图谱、首个汉人基因组图谱出炉。这些成果为疾病的研究带来新的视野。

科学家发现新物种

古生物学家在乌拉圭海岸发现新啮齿类物种josephoartigasia monesi长约53厘米的头颅化石,此种动物估计重量超过1000公斤,是已知曾存在过最大型的啮齿动物,(naturenews) 科学家发现人类蛋白质与病毒的增值有关

美国科学家利用rnai技术检测数千个基因,进而辨识出273个与hiv病毒增殖有关的人类蛋白质,使艾滋病医疗除传统针对病毒本身的药物以外,也可能以人类蛋白质为目标的疗法

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新发现

卡内基研究院的科学家发现,某些微生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并没有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净出入,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类称为synechococcus的蓝细菌,(sciencedaily)

中国科学家改写生物进化史

美国自然史博物院与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院的古生物学家,在一具1998年出土于蒙古的迅猛龙化石标本上,发现羽茎瘤(quill knobs)的存在,显示这类生物身披羽毛。

中国科学家在《Nature》上改写进化史,恐龙-鸟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拼图被中国科学家补上,张福成等研究人员的新发现,改写了恐龙-鸟类演化的历史,他们还原了历史的真相。《Science》改写癌症研究:肿瘤转移并不是晚期事件

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经典的癌症理论,肿瘤细胞转移并不是癌症晚期事件,其实癌症转移从癌症发生的早期就已经悄悄开始了。这一新的发现,将改变癌症的治疗策略。

《科学》十大突破最高奖:细胞程序重排技术

细胞程序重排技术iPS技术2008年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12月入选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它的研究意义在于开启了再生医学领域的新篇章,人类疾病治疗手段也因它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英国放行"人兽胚胎":不会出现"人猿战士"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科学家们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克隆技术上,希望通过动物的卵细胞构建人兽混合胚胎以走出困境,英国成为首个吃螃蟹者,国家立法批准人兽胚胎的研究。

克隆研究重大突破:冷冻小鼠的健康克隆体

从一个在零下-20℃保存了16年的小鼠脑组织死亡细胞中提取细胞核,通过克隆技术产生了12个健康的克隆胚胎,这不是梦想,是现实,科学家新开发的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

这意味着,将来人类可以克隆恐龙、埃及法老,只要能获得死细胞,科学家就能把它他复活。《柳叶刀》发布干细胞治疗大突破

干细胞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2008年,干细胞理论研究取得了诸多成绩,可是干细胞治疗技术一直没有突破,《柳叶刀》这项成果在干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质的飞跃,研究者用患者的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器官,再移植到患者体内,成功治愈患者。这项里程碑式成果加速的干细胞治疗的步伐。

世界首例人造无核红细胞诞生,献血将成为历史

血液,生命的液体。2008年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人体无核红细胞,这意味着人类在人造血液的进程上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后人们就不用担心血液短缺的问题了。一旦这项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实际生产,你想要多少血液就有多少。在未来,献血因此而将成为历史。

蛋白翻译新发现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科研小组揭开了分子生物学家称之为“暗物质”转录产物背后的神秘面纱。所谓“暗物质”是指不是来源于已知基因,而是来自“无用DNA”区域的基因组产物。当发现遗传信号,即RNA转录产物是来自这些区域后,许多人认为这里存在着一个全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这比之前预测的可能更为复杂。

然而,由来自班亭和拜斯特医学研究部(Banting and Best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和细胞和生物分子学研究部特伦斯唐纳利中心(Terrence Donnelly Centre for Cellular and Biomolecular Research)的Harm van Bakel博士后研究员和Timothy Hughes 教授领导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这些信号可能是来源已知基因信号的副产物。研究还表明,相对于有意义的信号,其它的大多数信号与背景噪音更一致。

其神秘性还有部分是来自于研究方法。之前很多有关“暗物质”信号的研究报道利用的都是“Tiling芯片”,而这将会造成大量假阳性的出现。但是最近研究使用的能够对大量转录产物进行测序的方法,就使得科学家能够确定原因不明的暗物质仅占总暗物质的2%,比原先认为的要少得多。在这2%中,又有大部分是与已知基因非常接近的,这就表明它们很可能就是基因本身的一部分。

大多数暗物质转录产物可能与已知基因有关的事实就表明,这些信号并不是来自于基因组背后的隐秘世界。虽然,现在就排除其的一些功能作用还为时过早,但是暗物质转录产物可能主要是正常基因表达的副产物。

转录复合物的形成与癌症表达有关

最新一期《细胞生物学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林、李逸平研究组合作完成的最新科研进展:Wnt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分子Dishevelled蛋白,通过c-Jun蛋白的介导作用,结合到下游靶基因的启动子上并调控了启

动子上的转录复合物的形成。这一成果揭示了Dishevelled蛋白在细胞核中调控Wnt信号的作用机制,并阐明了c-Jun蛋白在Wnt信号途径中的新功能。 Wnt信号转导途径是一类在生物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早期胚胎发育;同时在成体中Wnt信号途径异常活化会导致人类一系列高发性肿瘤的发生。在Wnt信号途径激活的过程中,Dishevelled 蛋白在细胞质中接受上游信号通过抑制APC、Axin以及GSK3β等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的功能,从而稳定了细胞质中游离的β-catenin蛋白;细胞质中积累的β-catenin蛋白进入细胞核与TCF/LEF家族的转录因子结合从而开启了下游靶基因的转录。科研人员发现,Wnt信号可以诱导Dishevelled和c-Jun两个蛋白在细胞核中的相互作用并结合到Wnt下游靶基因的启动子上,与TCF和β-catenin等蛋白形成稳定的转录复合物。Dishevelled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在启动子上调控β-catenin蛋白与TCF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β-catenin蛋白可以稳定地结合到靶基因的启动子上。另外,c-Jun蛋白在Wnt信号途径中的主要功能是作为Dishevelled蛋白与TCF转录因子之间的接头蛋白而发挥作用。c-Jun蛋白作为原癌基因与一系列肿瘤的发生都有关联,而Wnt信号途径的异常活化也与众多的肿瘤的发生有关;近年来研究也发现Dishevelled蛋白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自然中国”在对该文的评述中认为,该工作揭示的Dishevelled与c-Jun两个蛋白调节Wnt信号的新机制为癌症及其他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个可能的药物靶点。该研究还得到了上海生科院斑马鱼研究平台的支持。

癌细胞研究的新发现:

来自Genentech、Affymetrix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错配修复检测技术和互补方法,发现了几种人类癌症中的体细胞突变。

研究人员聚集于几百个乳腺、肺、卵巢、前列腺和胰腺肿瘤中大约1500个编码基因,发现了近2600个体细胞突变,包括2400多个过去未曾报道过的。正如预料的那样,突变种类和突变频率随肿瘤类型而异,不过多个受影响的基因往往落入肿瘤相关的通路。

研究人员使用了错配修复检测技术以及Affymetrix的tiling array技术,检测441个肿瘤中大约400万个DNA碱基中的体细胞突变,这些肿瘤包括183个乳腺肿瘤、134个肺部肿瘤、58个卵巢肿瘤、58个前列腺肿瘤和8个胰腺肿瘤。

研究小组发现了2576个体细胞突变,影响了967个基因。其中95%的突变是新的,在过去的癌症研究中未曾报道或不在数据库中。在经常突变的基因中,研究人员检测了一些蛋白激酶基因和编码G蛋白偶联受体的基因。尽管突变常常发生,但突变的频率和性质通常随肿瘤类型而异,显示出癌变遗传机制的复杂性。

同时,研究小组的统计分析揭示,有77个基因在所检测的肿瘤类型中明显更可能突变,包括肺鳞状细胞癌的19个基因和肺腺癌中的18个基因。当他们使用罗氏454测序来查看另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进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逐步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现遵循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作用和教育功能,通过对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科学地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通过学生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知识能力和谐发展,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评价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诅价,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每一学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毕业时的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各个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要让学生的发展过程成为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一个非学业性的评价。如果只采用分数或等级等量化的东西来对它进行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只有根据它的过程性、发展性的特点,采用诸如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4.日常表现和标志性发展结合的原则 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取得的成绩,又要注重学生在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5.以激励促发展的原则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重在未来,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让评价成为激励成长的有效手段,要求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发展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享受成功的愉悦,鼓励学生从评价中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6.诚信、公正、公开的原则 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因此评价要实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眼镜光学》课程教学设计 边云卓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传播的开放,学会学习将成为学生今后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成为他们转岗、再就业的必备条件。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存技能。因此,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树立成才自信心。 眼镜光学课程是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的一本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临床视光中用到的各类镜片的设计、制作、光学成像特性、矫正屈光不正原理、眼镜放大率与视场、度数的转换与书写等,教学内容偏向物理光学理论和数学计算,面对学生中一半以上都是文科生的现状,怎么教让学生不触头,怎么教让学生能掌握专业知识,就成为眼镜光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 1 以临床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如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进行主动的学习,就成为保证课堂效果的关键。针对眼镜光学课程枯燥的光学知识,引入临床镜片应用实例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与教师一同探讨的意愿,再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镜片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意义。如,在教授柱面透镜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柱面性质的理解存在困难,当带入哈哈镜的生活应用后,学生对柱面成像性质就容易理解多了。小时候大家都玩过的哈哈镜,会使得人变胖变瘦、变高变矮,变形的原理就源于哈哈镜是柱面反射面,由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屈光力不同,引起的放大率也不

同,所以人的成像就出现的不成比例的变化,接下来再举例柱面透镜(散光镜片)临床应用中会出现视物变形的现象时,学生就彻底懂了为什么了。 2 淡化公式原理推到,重视公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对我们现在的学生而言,逻辑推理的东西很难接受,他们从心里抵触公式原理的推到与计算,我们高职教育最终要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是研究性人才,对于高深的数理知识需求不高,因而在教材内容处理上,淡化公式推导,实行“拿来主义”,要求学生能用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就行,不管公式是怎么来。如,讲授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度数的转换公式时,只要求学生理解如何使用,理解在矫正眼睛屈光不正时,眼镜片放置位置不同所需度数也是不同的,能用它来解释临床上近视的人总是喜欢把眼镜推近眼睛看远处东西的现象。 3 以练习册习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我们知道人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日积月累,单单仅靠课堂记忆是不行,还有赖于学生课下练习巩固。高职学生一大特点就是学习惰性明显,自主学习性差,因而,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制定奖惩措施,让学生学习有紧迫感,能很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 以弹性考核方式,助推学生专业技能掌握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因此,我们的课程考核目的不是选拔人才,而是培养技能过硬的人才。传统的刚性考核模式,考试只有一次机会,考完了就完了,不会的仍旧是不会,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假若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学习问题,实行弹性考核机制,给学生提供两次或多次考试机会,给学习差的学生降低考核难度,对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将会很有意义。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定本纲要。 一、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是指普通高中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预防并解决学生发展中的困扰而开展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理想、心理、学业、生活与生涯等方面,是当代普通高中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与教学、管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当代高中学生成长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年轻一代奠定基础。 3.开展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主、预防矫正为辅;尊重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考虑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等方面的个性化需要;注重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 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4. 主要目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

和自主发展的品质,促进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促使学生获得步入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的能力,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5.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预防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等方面出现问题和困扰;培养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和困扰时的求助意识,减少其对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 三、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内容 6.主要内容:包括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及生涯等方面。 理想方面:主要包括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相结合。 心理方面:主要包括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促进学生情绪情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挫折耐受力;有效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扰及其不良影响。 学业方面:主要包括促进学生的入学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选课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应对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的技能技巧;有效识别、诊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要求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我受益匪浅,教师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 / 7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三年多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参与改革的专家学者,不断呼吁教师观念和行为要有切实的转变。 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要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但就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运行状况而言,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巨大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构成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 那么,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和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新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教育学院,马高超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许多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局限于从课堂、书本掌握知识,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处在哪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兴趣、知识能力、逻辑思维方式和目标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且这些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随着年龄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简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并着重在学生质疑能力、兴趣和个性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 念转换来的。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導,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质疑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孟庄镇初级中学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制度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全面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制度”,构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使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受教育者享受到同等的关爱和尊重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制定孟庄镇初级中学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制度。 一、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学生学习指导中心 主任:主管教学校长 成员: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研组长、 各班班主任、各学科任课教师、心理咨询老师 2.该中心主要职责是指导导师开展学生学习指导工作,帮助协调师生关系,了解导师指导情况,评估导师履行职责情况,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导师指导艺术的研究等。 二、基本原则: 1、导师一般由任课教师担任。 2、导师与被指导学生的确定,可由年级组指派完成。 3、导师必须在其职责范围内指导学生,学生必须尊重导师,双方以师生相称,以朋友相处,坦诚相待,教学相长。 三、实施原则 (一)尊重了解原则。学生有了解导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能力、学术水平、个性兴趣等的权力,导师有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品行、学习成绩、个性需要、潜能兴趣、同伴关系等的义务。导师双方彼此尊重,在了解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理想的学导关系。 (二)全面关爱原则。导师应关心学生在学业、生活、品行、心理、人生等方面情况,纠正其缺点和不足,并给予正确适当的导引,要不断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和成就,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因材施教原则。导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及个别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选择,施以适当之指导,使其正常发展,养成健全人格。答疑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依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研讨对策。 四、导师职责: (一)总体职责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但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来获得这种理解,学生无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知识观念或已有的观念。为了改变已有的观念,学生需要自己建构他们的知识结构,为此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按照这种标准来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课堂教学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且是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李培根校长语)。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 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便于高效率地将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 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教学过程。其严重不足之处是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不利于培养学习能力, 不利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的成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要求学生由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要求教师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是传授的内容而成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所形成的要素结构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其基本特征是: ( 1) 学生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2) 教师角色发生变化,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 3) 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由考虑如何高效、系统讲授转变成考虑如何通过创设情景, 组织协商会话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 4) 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学生由单纯从书本获取知识,转变成通过自主学习从其他途径( 课本、网络、图书馆)获取大量知识; ( 5) 教学媒体( 黑板、教具、电子课件) 作用发生变化, 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毫无疑问,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 形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 甚至比掌握一两门学科知识还来得重要。当然在这种模式中, 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学”, 因此当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 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当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时, 就不容易使学生整体达到培养要求; 当学习复杂知识时, 就会因主动探索而使得效率降低。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设计, 这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常用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随即进入式”。不管用什么方法均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有机会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协商,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协商会话形式。 3.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的方式有小组对个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自己。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等方面。评价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的特点是: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这样的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做必备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学

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程实施方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课程实施方案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度过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职业就像生命的台阶,我们须站在不同的阶层、位置和高度,开阔眼界、丰富自己。 中国未来十年的主导职业:精算师、计算机、软件设计、环保、健康与保健医学、三维打印技术、保险、法律、老年医学、休闲服务、公关与服务、市场营销、生命科学、咨询与社会工作、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等。有了职业之后,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是行走职场、走向成功的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上职业的选择、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简单的讲,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希望做出什么样的成就,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学习与工作实习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认识自己把握现实,目的是做自己愿意做和有能力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 在中学阶段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是必须,会使大学生活更加有意义有目的,学习和工作有效率。先准备一步,多一些计划,会获得多一些,成功早一点。职业与中学生并不遥远。

本课程包括职业、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含义、职业生涯规划特征、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如今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现状、当今经济形势与求职现状等内容。 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依据和前提 (一)课程依据 1.发展心理学的依据 高中阶段属于青年早期,处于青年早期的学生将开始发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并且感知他们适合哪一种工作②。美国的职业学家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高中阶段(15-17岁)属于职业发展的试验期,这个时期是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最近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高中阶段人的个性基本形成,基本的人格类型接近成年,在人格类型刚刚稳定的时候发掘自己的职业潜质,并在这个时候就为自己制定一套长远、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 2.存在专业选择失误和职业困惑的现实依据 很多学生因为当年填错志愿,大学四年一直不满意自己的专业,导致四年后还要通过考研来转换专业方向;或是“所学非所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曾经有一个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认为目前这个专业不是他所喜欢的;85%的学生认为,如果再给他一个机会,他不会选择现在这个专业。曾经参加过一次学校组织的清华北大学生的座谈中了解到:有好多学生对

朋辈学生发展指导项目-初中生生涯历奇团队项目

朋辈学生发展指导项目-初中生生涯历奇团队项目招标文件 项目名称:朋辈学生发展指导项目-初中生生涯历奇团队项目 项目编号:SZCG20180720 招标人:深圳中学 二零一八年七月 第一章投标人须知

投标文件初审表 第二章招标项目基本情况及要求 一、项目概况

在信息爆炸和知识扩张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越早全面认识自己,就能更早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自我价值。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尤其初中阶段,成长发育的速度最快,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不确定性较大,但同时可塑性也较大。近两年,我校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相比往年在咨询个案量上和严重个案上都有增加,尤其是初一年级,近年社会各界对初中部的期待也在上升,所以初一年级的学业压力也较大,而小升初的衔接良好,对于初中学习的展开来说,也是事倍功半的。 因此,申请对初一年级的16个(包括4个竞赛班)的学生进行全员生涯历奇培训,结合朋辈教育和生涯教育理念,开展生涯课程,促进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也实现早干预的积极预防心理支持系统,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培训安排:1、开学前进行半天(3小时)的培训,每场培训200名(16组)学生,进行4场。2、开学后每个班(50名学生,分成4组)4场(一场45分钟),共16个班,64场次。 二、商务要求 1、服务地点:用户指定地点 2、服务时间:签订合同后200天(日历日)内。 (投标文件中的服务期条款为不可负偏离条款,若投标文件中响应的服务期限超过招标文件规定期限时,其投标文件按投标无效处理) 3、本项目长期服务类项目,第一年为本次招标的中标服务期限,我校可根据项目需要和中标供应商的履约情况确定合同期限是否延长,但最长不超过三年。若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发现项目有异常情况,以主管部门意见为准。 4、付款方式:签订合同后支付合同金额的50%,项目完成后支付至合同金额的95%,合同金额的5%在质保期满后15日内支付。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观念转变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1、远程教育:丁兴富 《论远程学习的理论和模式》 (1)远程学习圈 a)定义及特征 远程学习圈这一新概念,用以表示构成远程教育微观层次、以学生为中心、以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于一体的远程学习时空域。其实质 是远程教育运行(教与学)系统中学生、教师和课程三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时 空区域。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在远程教育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思想主要地 可归纳为:远程教育和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以学生为本;远程教与学 全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远程学习的组织规划控制逐步实现学生自治;远 程教育院校和教师为远程学生提供包括人际交流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在 内的各类学习支助服务。 b)转变原因及因素 教学三要素中有两个人本要素,即作为教的行为活动主体的教师和作为学的行 为活动主体的学生,他们之间的作用、地位和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传统教育 以教师为中心或主导,以教师的课堂集体面授为主;而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即远程教与学以学生主体自主的远程学习为主。

c)转变的预期目标与效果 综合考察各国远程教育的实践以及国际远程教育文献,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和 体制在远程教育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思想主要地可归纳为:远程教育和 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以学生为本;远程教与学全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 主;远程学习的组织规划控制逐步实现学生自治;远程教育院校和教师为远程 学生提供包括人际交流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在内的各类学习支助服务。 以学生为本、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治和学生学习支助服务这四项远程教育中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远程学习的交互理论 在关于远程教育和远程学习的各种理论学说中,远程学习的交互理论得到较多关注并产生较多研究成果。这类研究主要关注远程教与学中的双向通信与交互作用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与控制机制,及其对远程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远程教学及远程学习实践的指导。 第一种是学生和(教学、学习)内容的相互作用。 第二种是学生和教师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种是学生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3)远程学习模式 (一)远程学习的组织模式:个别学习和班组学习 (二)远程学习的协作模式: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三)网络远程学习模式 2、《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吉其廷 a)定义及特征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模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围绕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方式、需要来组织、设计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后者是课堂教学环境下的集体学习活动。 b) 现状: 就当前电大系统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 究而言,试点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职成年人,其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学习时间的

浅议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浅议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发表时间:2012-01-09T13:28:49.793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建柳[导读]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河北省安平县第三中学张建柳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宗旨就是试图通过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推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 一、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互动的关系 教师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知识,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学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教师的成长过程。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互动是本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课程和教师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可以说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想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就必须行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实践性,但课程的实践性是以教师为核心人物的,再好的新课程,必须出现由教师去实施。教师是教室层次及经验层次课程转化的中枢人物。因此,教师是教室层次课程的设计者,新课改要成功,教师是关键。 (二)新课改将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 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活动发生了大大的改变,教师由授课者转变为引领者,教师须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课堂设计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方式转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在设计课程与整合课程之中促进自专业发展。 新课改追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受体,而是自我导向的知识积极追求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认知水平,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使师生双边积极参与,坦诚踫撞,交流沟通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度的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 二、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观念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课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有人文精神,关爱每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一种服务意识。新课程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整合到一起,使其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或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间要建立一种合作共建的教学活动,形成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关系,从而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创造的环境。 (二)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既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既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三)功能的转变 教师多少年来被称为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久而久之被称为“教书匠”,近乎于木匠、铁匠之类,会一门手艺、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生存的资本。英语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教师的功能就不再是单一传授知识,不再是单向与学生交流。课程就是一个小社会,就是学生走向世界的生活场所,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进行有灵魂的、有理性的教育,必须确立终身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理念,从而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成为一种事业,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和探索,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标。 总之,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在课改的洗礼中得到专业的锻炼和成长,这不仅是教师个人的选择,更是教育情境的规定,是新课程发展的趋势,教师要在课改中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不断调整教育观念,丰富专业技能,通过不断发展和变化,把自己铸造成适应新课改要求的一代新型教师。

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 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一、支撑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理论 总体上依据霍兰德的学生兴趣理论,是最初的生涯发展(学生选择)指导理论,它将研究个人心理特质与学生因素相匹配,注重分析个人兴趣、人格等类型对个人生涯选择和学生成功的影响;舒伯的“彩虹理论”,将个体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并用一条彩虹图来描绘;MBTI性格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二、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 审视自我、择已之长;规划蓝图,择世所需;人职匹配,谋求发展。 三、生涯教育目标 指导学生学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涯规划知识、技能与态度,使之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智慧、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 四、生涯教育模式 (一)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课时安排 学生生涯指导课程进入我校课表,使用由校长等参与及主编的校本教材《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实验教材》。指导教师有39名,其中专职教师6名,兼职教师33名。高一和高二学年每学期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1课时,高三学年以专题报告和指导会形式开展。每双周按不同学生需求进行一次校内职业体验活动,每月带领学生到校外职业体

验基地参观学习。 (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我校生涯规划指导教育工作以“一条主线”和“四个模块”进行开展。 1.“一条主线”:是以学生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为核心,从“学生自我认知和评价、高校信息和社会职业信息认知与分析、校内外职业体验、职业方向选择与学业规划”四个纬度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总体设计,根据这个总体设计开发了生涯规划指导流程。 2.“四个模块”:指是在“一条主线”指导下,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学科教学生涯规划渗透、以德育活动及社团为载体的实践活动和职业体验,这成为我校落实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载体。 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多样化生涯规划职业体验活动: 一是开展校内职业体验和实践模拟活动,建设了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活动中心分"自我测评分析区、高校社会职业信息展示区、多元智能探索活动区、职业体验活动区、职业实践模拟活动区"。又增建了一所水稻博物馆,中心实际利用率很高,每学期课时达330节次。 二是利用工业开发区和企事业资源,建立校外职业体验基地,学生参观项目工艺流程和见习企业管理。目前共建有职业体验基地25个。 三是定期邀请县内外教育、建筑、卫生、石油、水利、交通、信息通讯、金融、电力、商品流通等行业成功人士来校开展职业规划讲座,已经邀请了24位,共开展讲座36次。 四是利用方正县作为内陆旅日侨乡这一地缘优势,与日方合作学校积极对接,定期开展师生互访活动,让学生与日方交流生一起按照"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摘要]近些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然而,在实际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具体指什么?本文将从学生的角色(learner’s roles),学生的言谈(learner’s talk),以及师生互动模式(Interaction pattern)这三个方面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课堂教学(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中学生的因素进行论述。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语言课堂教学学生的角色学生的言谈师生互动模式 近些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课堂的主导者由老师转换为学生,教学的重点也更偏向教学对象——学生。然而,在实际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具体指什么?如何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他们在课堂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哪些模式?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就成了一句空话,甚至会误导课堂教学。本文将从学生的角色(learner’s roles),学生的言谈(learner’s talk),以及师生互动模式(Interaction pattern)这三个方面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课堂教学(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中学生的因素进行论述。 一、学生的角色(learner’s roles) 根据Chaudron(1988)的观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以几种角色: ——互动者:在教师,其他学生,教学内容和教材之间的产生互动 ——倾听者:一个学生既需要听老师的教导,也要听取其他学生的观点。 ——协商者:一个学生应该有能力和老师以及学习小组里的其他组员进行协调协商,比如:如何调整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进程,学习速度,和学习成果。 ——贡献者和接收者:学生是课堂讨论和决策制定的贡献者,同时也是建议和意见的接收者。 ——表演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表演者,同时也参与了个人成长的进程。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学院:环科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学号:2013438034 姓名:杨兴洋

一·什么是新课改 内容提要: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要知道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 1、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革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首先是专业知识。总的来说,就是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就其核心而言,自然是任教学科的系统知识,是任教学科的教学理论。正因为这样,一方面要巩固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它们转化为活的知识,转变为能动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学的专业知识,使之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不停地发展。不仅如此,还必须突出其核心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已有的学科知识,不懈地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并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新颖的教学理论来武装头脑。 其次是专业能力。教师不光要发展教学专业知识,更要发展教学专业能力。具体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将教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专业能力,将教学专业理论升华为教学专业技能。因为不是有了教学专业知识就能上课,有了教学专业理论就能辅导。也就是说,不论是上课还是辅导,都需要教学专业能力,都需要教学专业技能,因为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想完善上课,就必须按照科学规律来进行设计;要想完美辅导,就必须按照艺术要求来进行构想;而要想进行科学设计,就需要教学专业能力;要想进行艺术构想,就需要教学专业技能。 第一是专业理想。就是当教师的追求,就是做教师的理想。换句话说,教师应当为什么样的目标去奋斗,为什么样的梦想去拼搏;应该当一个什么层次的教师,做一个什么品位的教师。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似乎也可以这么说,没有专业追求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没有专业理想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名教师。正因为这样,许多教师为专业追求而活着,为专业理想而拼着:他们有人追求做学者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艺术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做奉献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智慧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做改革型的教师,有人追求当创新型的教师。因此,只有发展了教师的专业理想,才能提高教师的档次,提升教师的品位。 第二是专业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体验,产生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多样的教育总结,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教学中,你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组织教学活动,你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活跃课堂教学。二是在教育活动中,你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教育活动,你以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从事教育工作。由于教育专业思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的。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产生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进而,使自己的教育专业思想不断向前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三是专业品格。就其内容而言,可能有许许多多,但其核心部分,也只有以下三点:一是终身从教。因为教师职业是个崇高的职业,是个灿烂的职业;它关涉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类的发展与未来。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热爱教师职业,更要立志终身从教。二是育人为本。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职工作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非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进一步说明了这样的观点,提出:“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清楚地解释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真正含义,阐明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 2 如何构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1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体育对增强体质与终身健康、对提高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对保证精神充沛地完成学业与未来就业,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国家与民族的兴旺发达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的认知水平。 2.2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 教师应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原有基础等,选择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果由于受到课程资源的制约,部分学生不能选到自己最理想的项目而需要调整志愿时,教师一定要说明原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3帮助学生确立单元与课堂学习目标 体育教师在实施单元教学前,应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学习本单元(或模块)教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单元(或模块)学习目标。而单元学习目标的实现是以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为基础的,所以,每次课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确立课堂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这堂课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达到什么具体要求。 2.4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把“激发运动兴趣”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将提出来,并强调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