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社会学考研必看】_社会学研究方法多种简答题附答案

简答题:

1、对社会研究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以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

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

应用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理论研究包括哪些类型?

一般来说,即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

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

(建立假设得到理论解释——观察、概括、抽象、检验已有理论,提供新理论解释)

4、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论性研究现实的社会价值?

一方面应该提倡理论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将理论研究的选题方向更多地集中在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表述方式,或者通过科普读物的方式给普通读者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5、简述应用性社会研究的主要领域?

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发展指标和社会影响评估等。

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各领域也需要社会科学的应用性研究)

6、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部分:一是实地考察;二是请教专家;三是查阅资料。

7、简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比较简单,不太严格。观察法、访谈法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一些典型个安调查,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假设,而是为提出理论假设提供初步的根据和其他相应的信息。

8、解释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复杂,方法更精致、更严谨,针对性也更强。

9、普查的主要特点?

第一,普查资料本身可准确地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第三,普查所涉及的调查项目一般都较少,并且对资料的深度要求不高。

第四,普查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

10、抽样调查的特点?

首先,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其次,由于调查规模有限,因此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再有,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

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1、个案调查的特点?

第一,是其调查的深入性。

第二,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少,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

第三,个案调查一般只需要由研究者或少数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因此调查的质量往往更高。

第四,个案调查对调查人员的要求很高,一般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来担当调查工作。

第五,个案调查不能按照统计学的原理来将其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

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简答题:

1、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一般从哪几个方面去确定研究题目?

一是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即要研究什么问题;

二是要确定研究的角度,即从什么角度、方面去研究该问题;

三是要确定题目的层次,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题目;

四是要确定研究的目标,是解决理论问题,还是实际问题,或二者皆有。

2、社会研究的选题一般有哪些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

客观标准的基础在于选题要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重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的原则)

主观标准: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的条件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设置的标准。

3、社会研究的题目有哪些主要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4、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有哪些主要的选题方式?

研究者选题、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学术界选题等方式。

研究者选题又分:纯自主选题、课题申报二种。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又分:上级定题、委托研究课题等方式。

5、社会研究选题过程包括哪些工作?

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研究的领域、确定研究的题目、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以及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等。

6、研究设计一般包含哪些主要的内容?

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对象与分析单位、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以及选择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7、在研究设计阶段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明确研究目的?

首先,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目的的层次。(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不同层次)

其次,研究者还需要对研究项目的具体目的做出分析和陈述。

8、在社会研究中,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有何不同?

一个社会研究项目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研究对象。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以后,还需要确定调查对象。

研究者可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以及调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简捷性等方面的要求而灵活选择调查对象。

9、如何理解资料收集方案的多样性?

资料收集方案是指收集资料的内容和各种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总和。

包括:各种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技术、文献选择及文献收集技术等等。

每种研究方式有各自的收集资料方案,每种研究方式中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收集资料方案。

10、如何理解资料分析方案的多样性?

资料分析方案包括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及技术。

首先,对于不同类别的资料有不同的资料分析方法和技术。

其次,对于同样的调查资料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论述题:

1、分析选题过程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意义?

社会研究的选题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和自身的研究兴趣及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

首先,从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一个合理的选题过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有效地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从而使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其次,从研究过程来看,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从研究实践上看,后面各个阶段中的研究工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是按照在选题阶段所确定的研究目标、研究视角及研究方向而进行的。

2、简述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的程度和工作?

(1)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相关领域中有哪些应该研究的问题?(提出问题)

2.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重要性)

3.其他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新颖性)

(2)初步选择研究题目。(最为重要、新颖、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

(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价值、使上级领导和研究资助者明白题目的意义,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4)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

(5)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进一步理解研究项目及其所需要的方法,获得上级的技术和经费支持)

3、分析社会研究选题的一般标准?

(1)选题的客观标准。

选题客观标准的基础理论在于选题要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此基础上要根据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来选择研究题目。

(2)选题的主观标准。

首先,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要受自身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

其次,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还受其学术兴趣的引导,尤其是在一些理论性的研究项目中,研究者在选择题目时往往会更倾向于选择他们更喜欢的题目。

4、分析研究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最主要包括: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对象与分析单位、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以及选择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1)确定研究目的和性质。

一是确定研究目的的层次。(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不同层次)

二是对研究项目的具体目的做出分析和陈述。

(2)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

(3)确定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的设计)

第一步是选择研究方式。(选择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的方式)

第二步是选择资料收集方案。(确定收集资料的内容和各种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第三步是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设计资料分析方案。(内容、方法、技术)5、在社会研究中如何设计研究方法?

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目标、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各种条件等因素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

从程序上看包括:确定研究方式、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安排研究工作的组织方式及工作程序。

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选择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可用一种或多种)

…………………第二步是选择资料收集方案。(收集资料的内容和各种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第三步是设计资料分析方案。(内容、方法、技术)

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简答题:

1、社会理论有哪些特点?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2、在社会研究中应该如何推测两个社会现象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首先,要确定两个社会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共同变化的情况;

其次,要按照两个现象发生的时间上先后顺序,按照“前因后果”的原理去确定其因果关系;

再有,要按照已有的理论和常识去判定两个具有共同变化效应的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3、简要分析社会研究中理论模型各种表述方式的优缺点?

变量结构图示法:优点:一是可以包含很多变量;二是能够较清楚地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和影响关系。缺点:难以表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坐标法:优点:能够表示出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变量承受时间的变化情况。缺点:只能包含少数几个变量,而无法表述众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公式法:优点: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缺点:只能包含少量的变量。

4、简述社会研究中的抽样--推论原则的含义?

指在社会研究中要通过对部分成员的调查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在社会研究中往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足够数量的个案来加以调查,并用样本调查的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

5、简述定性研究的方法特点?

与定量研究不同:不需要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不需要在正式收集资料前严格设计一个假设性的理论模型,而是直接进入研究场所,长期性的深度接触,深入访谈,获得有关定性资料,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论述题:

1、简要分析社会理论的来源?

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即通过有限的经验观察而获得的对一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概括。属于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还可以用这个理论去解释新发生的现象,并预测未发生的现象。

2、简要分析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首先,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一是来自社会实践;二是来自理论的发展。)

其次,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再有,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一方面,理论可以引导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定的概念和分析框架;再一方面,一定理论可以指导社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

最后,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3、简要分析经验归纳原则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和局限?

经验归纳是指人们通过对特定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经验观察的资料累积中总结出关于该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在社会研究中遵循归纳原则最大的好处是保证研究结论能够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为建立普遍性命题打下基础。但研究者常常无法观察到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的所有情况。因此仅靠归纳法来得出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普遍性概括是具有缺陷的。

4、简要分析假设--检验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及应用?

假设--检验方法是指研究者先通过有限的前期调查研究而提出关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相关的经验资料去检验这一理论假设,从而得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解释。

是一种有待于经验检验的理论雏形。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可以采用证实和证伪两种研究逻辑。(证明为实或为假)

5、简要分析社会研究中“理论方法”的研究逻辑?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归纳;人文主义强调理解的方法。所谓理解的方法是指在社会研究中通过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语言和行为的实际意义来真实地认识研究对象。理解方法的哲学基础在于其认为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研究者常常通过研究对象的语言和外部行动去推测其行为的意义,但现实社会中人的语言和行为的意义都是多样化的。一方面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性,再有,人具有主体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行为。

第五章:抽样

简答题:

1、简述非概率和概率抽样的主要区别?

同等的被抽中的可能性是区别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根本标志。

2、简述研究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区别?

研究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元素的集合体。

目标总体有时也称为调查总体,是实际抽取样本的元素集合体,它是排除了研究总体中的一些特例后的总体。

一般来说,样本只能推论目标总体而不是研究总体。

3、为什么说“街头拦人”不是随机抽样?

虽然方便抽样旨在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纯粹依靠客观机遇来抽取对象,但它并没有通过随机过程,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有相等的被抽中概率。

4、简述等距离抽样的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确定开始抽取人选的位置。

其次,计算抽样间距。k=N/n

k:抽样间距 N:总体规模 n:样本规模

第三,确定抽取元素的方法。

等距抽样是从起始点开始每隔一个抽样间距抽取一个元素。

5、简述滚雪球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

特别适合用来对成员难以找到的总体进行抽样。也可对具有一定网络联系的总体进行抽样。

理想的结果:大于所需样本规模则中止雪球滚动。也可能是无法再扩大,同属一个圈子被介绍完了,滚不下去了,需要找到圈子以外的人,达到样本规模为止。

6、在社会研究中为什么要抽样?

主要是考虑研究成本和研究的可行性。

首先,在社会研究中,由于经费预算的约束而需要控制被调查者的数量。

其次,难以经常性地对一些太大的总体进行普查。

只要抽样是按随机原则实施的,被抽出的少数能精确地代表全体对象的情况;对象少了,也可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得到更全面的研究资料。

7、抽样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设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评估样本等步骤。

设计抽样方案:首先界定总体;其次是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第三是要确定样本所含个体数目;最后是根据不同的目标总体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8、分层抽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确定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分层变量,分层变量的值就是总体的层次。

其次要确定各层之间的样本比例,可采取等比例分层和不等比例分层抽样。

第三是确定实际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一是先将所有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并计算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接着如果采用等比例分层抽样,则直接将总体比例视为样本比例;如果采用不等比例分层抽样,则需要对样本比例做一定的调整。然后,再按确定的样本比例,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抽出适量的样本元素。另一种方法适用于等比例分层抽样。先将所有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然后将各层的总体元素,一层一层连续排列,最后,对连续排列的总体元素进行等距抽样。

论述题:

1、试析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哪一种方法能获得更具代表性的样本,为什么?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指研究者严格按照随机原则来抽取样本。

分层抽样是指研究者先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同质的层,然后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从每层中抽取样本元素。

与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相比,分层抽样能减少抽样误差,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而且当研究者感兴趣的某个类别在总体中比例很小,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很有可能会漏掉该类别的元素。

2、试析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配额抽样是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是一种概率抽样方法。配额抽样是在非随机的前提下进行的定比抽样,分层抽样并不一定是定比例的抽样。配额抽样实际上是不随机的分层定比抽样。

3、试析影响样本规模的各种因素?

抽样精度是影响样本规模的首要因素。抽样精度越高,样本规模也越大。对较大总体,在给定精度的条件下,总体规模与样本规模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样本增大并不会带来精度的线性增长。

总体标准差是反映总体元素间异质性程度的指标。给定抽样精度,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样本规模也越小,代表性越好。此外,研究者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研究计划要使用的时间长短对样本规模都会有影响。

4、试析随机性原则对于概率抽样的意义?

随机原则意味在选取对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排除任何事先设定的模式,满足等概率要求;另一方面,对象之间相互独立,满足独立性要求。

抽样过程中引入随机性有两条理由:

首先,随机抽样由于排除了研究者个人对样本的主观决定,可避免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偏见。

其次,随机抽样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因此可以计算参数值和抽样误差。

概率抽样和等概率抽样在概念上并不相等,概率抽样:非零概率被抽中,抽中概率可相等,也可不等。随机抽样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简答题:

1、社会测量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概念化?

首先,概念是人们主观上对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

其次,有些测量对象纯粹是一种理论建构,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定义。

2、测量有哪几个层次?

在量化测量中,按精确度由低到高,分为四层:

1.定类测量。(根据属性不同)

2.定序测量。(不仅根据属性进行分类,而且还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顺序排列。这个距离不等于所测属性强度的间距。)

3.定距测量。(以相等的固定间距来确定属性强度的实际距离。但数字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等于属性强度的关系。)

4.定比测量。(将属性强度间的比例关系用间距数字间的比例关系表示出来)

3、信度与效度有什么关系?

信度与效度是评估测量质量的两个标准。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首先,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

其次,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

再有,可信的测量,不一定都是有效的。

4、操作化具有什么意义?

概念化的过程是在理论层次上对概念进行了名义定义。即在经验层次对概念进行操作定义。

通过操作定义,概念转换为变量形式,即转变成了能有不同取值的概念,可以直接观察的变量又称为指标,对于比较具体的概念,可以通过单个指标进行测量,对于多维度、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必须用一组指标才能进行测量,每个指标负责测量其中的一个维度。变量是多个指标的一种综合,能通过对指标观察结果的综合来实现。这种综合观察被称为复合测量,常见的形式包括量表和指数。由概念到指标,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可能会有不止一个指标与之相对应。

5、社会研究中常用的效度有哪几种?

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准则效度:实用效度或预测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以原有的方式或指标为准则进行比较所得到的效度;

构造效度:即结构效度,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

论述题:

1、测量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哪些意义?

第一,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第二,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因此通过一定工具而进行的测量往往比仅靠人自身感觉的测量要精确得多。

第三,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第四,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第五,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2、试述测量的主要步骤?

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或形成概念化认识。

第二步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加工,将它们变为可测量的变量。(先将概念操作化成指标,然后再将指标设计成在调查中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提问。其中构造指标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步,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3、试析量表和指数的联系和区别?

量表和指数都是对抽象概念进行复合测量,即基于一项以上资料的测量。量表能测出变量的大小,反映出变量的强弱结构,因此能获得比指标测量更多的信息。从测量层次看,量表测量仍属于定序层次。从使用频率看,指数比量表运用得更加频繁。

4、试述处理缺失值的常用方法?

首先,如缺失值占的比重不大,可考虑删除那些有缺失值的被访者。考虑:一是剩下的数据是否还能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二是否会使样本代表性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到分析结果。

其次,如果指数有多个指标,可以考虑用已有数据的平均值来代替缺失值。当指标太少时,最好不用平均值方法。

第三,在大样本和指标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随机方法给缺失值赋值。如果在统计分析时还要将该指数与其他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则最好不要采用随机赋值的方法,因可能会增大相关分析中的误差。

5、试论述各种信度与效度的不足之处?

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不足:第一次测量产生的“练习效应”会对第二次测量产生影响,如缩短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比较容易回忆出测试的题目,延长间隔则容易受外部影响而变化。

复本信度是等值性信度的一种,比再测信度的工作量大,但完善的复本是很难构造的。

折半信度,没有一种理论推导,严格证明其有效性。带有一定随意性。

表面效度最容易评估、也是最基本的效度类型,但没有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一方面它的评估比较容易受到测试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每种测量方法总有一些表面效度,很难判定哪个测量不具备表面效度,也就无法评估测量质量。

内容效度是通过主观判断来实现的,但由于有概念定义作为客观依据,随意

性比表面效度小。

准则效度的不足之处在于准则的选择,仍然是靠主观判断的,有些作为准则的测量工具,只是被假定是有效的,没有理论依据。

第七章:问卷设计

简答题:

1、问卷设计有哪些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问卷在内容上要符合测量方案;

其次,问卷在语言上要注意用日常语言表达;

第三,问卷具有规范性的结构。一方面被调查者较方便地选择回答;另一方面得到的资料较规范化,便于进行数量化分析。

2、什么是填答指南?简要介绍其各个类型?

填答指南就是关于如何填答问卷的说明,一般有三种类型:总体性的填答指南、问卷各部分的填答指南、个别问题的填答指南。

总体性的填答指南:适用于整个问卷,放在封二的致被调查者信之后,标有“填答指南”或“问卷填写说明”的标题。

问卷各部分的填答指南:放在各部分内容的前面,指示被调查者进行思维转换。

个别问题的填答指南:针对可能使被调查者发生混淆的问题,一般用括号标示在相关问题之后。

3、高质量问卷的标准包括哪些?

1.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一方面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确是测量着我们所要测量的变量(效度);另一方面测量不受时间、地点和对象变化的影响(信度)。

2.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3.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

4.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

4、如何做到“问卷设计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

首先,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手工分析还是计算机分析。(少而简单:手工分析;较多复杂:计算机分析)

其次,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主要是进行定量分析还是进行定性分析。(开放题:定性分析;封闭题:定量分析)

最后,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还是复杂的统计分析。

5、解释问卷设计中的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

在规范的社会研究中,问卷初稿设计出来后,不能直接用于正式调查,而必须对其适用性进行检验。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都是检验其适用性的主要手段。

客观检验法:抽取一个小样本,派访问员使用问卷初稿面访。

主观评价法:将问卷初稿送给相关专家,请他们阅读分析问卷初稿,评论后提出修改意见。

论述题:

1、试析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

1.满足研究需要原则。

一方面要求设计者全面考虑研究目的,尽可能地搜集所需资料;另一方面也要求设计者能够准确地理解研究目的,将测量指标转换为问卷中的适当问题。

2.考虑被调查者原则。

首先,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

其次,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语言习惯;

第三,需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文化心理背景;

第四,避免设计过长、过于复杂的问卷;

第五,需要保持问卷卷面的简洁明快;

第六,尽量避免设计太多复杂的回忆性问题。

3.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

首先,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手工分析还是计算机分析。

其次,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主要是进行定量分析还是进行定性分析。

最后,问卷设计者应当明确对调查后的资料是进行简单的描述统计还是复杂的统计分析。

4.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

如采用邮寄问卷或通过报刊、网络刊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需自己填答的,问卷卷面、致调查者信、填答指南、问题的数量、表述、排列等都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如通过电话进行访问:设计适当的调查内容、严格控制问卷的长度、注意提问的简洁。

如聘请访问员对调查者进行面访:问卷中的问题可以适当多一些,相对复杂一些。

2、试析问卷调查的优点与不足?

1.问卷调查的优点。

第一,问卷调查可以面向众多的调查对象搜集信息。

第二,如果面向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搜集信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要比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或实验法等节省资源。

第三,问卷调查通常具有较好的匿名性。

第四,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要比其他一些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为标准化、规范化。

第五,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通常比使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更便于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

2.问卷调查的不足。

第一,问卷调查通常预设,研究者可以找到具有效度与信度的测量指标,但很多指标并不具有绝对的测量效度与信度。

第二,问卷调查通常是以研究对象能够一致地理解问卷内容为前提的。难以保证每个研究对象对于问卷的理解是一致的。

第三,问卷调查事实上假定调查对象愿意回答研究者的问题,而这一假定

恰恰是个成问题的假定。

第四,问卷调查事实上难以完全控制调查对象对于问卷的回答不受调查情境的影响。

第五,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研究对象的回答是真实的。有些研究对象由主观、客观的原因不说真话的情况常常存在。

第六,问卷调查实际上假定通过对于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够发展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经验世界的规律性,这是很多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的重要原因。但很多时间只能得出社会现象的部分的、表层的、静态的认识。

第八章:访谈法

简答题:

1、简述访谈法与观察法和问卷法的关系?

访谈法比观察法更深入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内在信息,调查者常常也要观察被调查者的非语言信息,最基本的获取信息途径是通过直接语言交流。

访谈法不同与问卷法,因为:一方面问卷调查除了采用直接访谈之外,有时还采用通过邮寄问卷、网上调查、报刊调查等方式让被调查者自己阅读问题并填答问卷;另一方面,访谈法有时候要利用问卷而进行,这类访谈一般被称作问卷调查访谈,但很多时候调查者并不是按照事先拟订好的问卷来与被调查者访谈,而是围绕相关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比较自由、广泛和深入的交谈。

2、在访谈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熟悉调查内容。

2.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

3.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

4.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

5.准备工具。

3、在访谈之初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由于陌生感而使被调查者拘束无言。

2.调查对象以各种原因拒绝受访,访谈者因此产生怯场或不耐烦情绪。

3.由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地位不平等,产生不自然感。

除对访谈对象表示礼貌外,可以先谈谈调查对象具备或熟悉的方面,有利于调查的气氛后,就可详细说明要调查的内容,提出第一批问题。

4、对访问员进行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1.研究指导者作简要介绍。

2.阅读问卷、调查员手册或访谈指南及其他与该项研究有关的材料。

3.举行模拟访谈。

4.结合模拟访谈,集体讨论。

5.建立监督管理办法。

5、作为小组访谈的主持人,如何对小组访谈进行正确的指导与控制?

1.打破短暂的沉默。

2.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

3.开展民主、平等的讨论。

4.把握访谈的主题。

5.做一个谦逊、客观的主持人。

6.做好被调查者之间的协调工作。

7.应当场做好访谈记录。

论述题:

1、试析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信息量大。 2.灵活性高。 3.适用范围广。

4.控制性强。

5.访谈法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缺点: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

2.成本较高。

3.访谈通常时间长。

4.匿名性不够强。

5.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2、试评小组访谈法?

小组访谈法: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小组座谈的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是访谈法的一种扩展形式,同个案访谈法一样都是进行直接的口头调查。特点:同时访谈若干个被调查者,是若干个被调查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围绕着某个专门的题目展开,这类调查方法被称为“专题小组访谈”或“焦点小组访谈”。

缺点:一是容易受到其他受访者的影响;二是保密性差;三是比较费时。

第九章:观察法

简答题:

1、科学观察有何特征?

1.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的通过观察获取资料;

2.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

3.有系统完整的记录;

4.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

5.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

2、参与观察有哪些种类?

公开的参与观察;隐蔽的参与观察。

3、简述实验室观察中对变量的操控?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对研究自变量进行操纵,以此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如何解决“测不准效应”?

在采用观察法时,由于调查人员的介入,被调查单位或个人也会做出种种假象来掩饰事实的本来面目,产生“测不准效应”。我们获取资料时要注意:

1.检查观察资料是不是严格遵循调查提纲获得的。

2.如果能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的资料,则应把通过观察法获取的资料和通过其他方法获取的资料进行比较、核实。

3.当观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时,调查人员要随时将获取的信息同小组其他调查人员所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

4.对于较重要的问题要注意调查时间的长短。

论述题:

1、试析观察法有哪些缺点和局限性?

优点:第一,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第二,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第三,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

缺点:第一,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二,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到人的隐私行为。

第三,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当感觉到有观察者的在场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

2、试析如何解决观察的信度问题?

观察的信度的高低决定了观察研究科学性的高低。有很多因素影响观察的信度:

1.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

2.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

3.环境的变化。

4.人的变化。

要提高观察的信度,增加观察研究的科学性:

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观察的内容,尽量减少观察内容的随意性。

其次,必须对观察的类别进行严格的定义,减少分类的随意性。

第三,必须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人在时间中的变化。

3、试析如何解决观察的效度问题?

观察的效度指的是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能够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程度。

影响观察的效度的因素:

1.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当性。

2.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

3.“观察者偏见”。

4.“被观察者效应”。

5.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措施:1.在观察的准备阶段注意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和收集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观察方式、观察人员和观察时间。

2.针对研究需要选择确定观察的内容,尽量明确和具体。

3.虽然在观察和处理资料过程中不能做到完全客观,不存偏见,但承认存在观察者偏见的可能性就为减少或消除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4.在不违反科学研究伦理规范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匿名的方式。

5.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其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4、试论直接观察的各种类型的特点?(包括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的特点)

直接观察是跟间接观察相对的,直接观察的对象也就是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一般都是直接观察。

实验室观察兼具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客观和可重复验证性,可用来收集研究对象的自然发生的行为的最真实完整全面的资料。缺点:由于实验情景要对干扰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实验对象进行人为的操纵,一定程度上失去人类生活的现实性,如集群行为或隐私行为,不可能通过

操纵在实验室中发生。

与实验室观察相比,实地观察研究具有更大的弹性,可随时根据需要修正研究设计,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性。缺点:常常无法观察到与研究有关的行为和事件,容易受研究者个人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也较差。

参与观察较少受研究者先入之见的影响,能获得最丰富、最真实的资料。观察者完全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生活。缺点:依赖于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技巧,观察者的主观作用和影响很大,由此获得的资料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度,当知道自己正被观察时,被观察者往往会表现出与通常情况不一样的行为,影响资料的真实性。

非参与观察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缺点:只能获取表面的资料,不能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

结构式观察的结果可以做严格的数理推理并用来检验研究假设。但需事先作大量的探索性研究。但过于标准化的观察范畴和记录工具将会降低观察的灵活性。

非结构式观察没有严格界定的观察项目和标准化记录方式的约束。优点在于它的弹性。缺点在于观察过程、内容、记录会因观察者不同而不同,带有个人色彩,观察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难于重复验证。资料没有统一的形式,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第十章:实验法

简答题:

1、简述实验法的一般逻辑原理?

先测量在没有受到A的影响之前B的情况(前测),然后施加实验刺激A并保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再对受A影响后的B进行测量(后测)。最后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来判定A和B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前后两次情况发生变化,则能够初步认为A是导致B变化的原因,即A-->B。

2、简述有控制组实验原理?

实验者在实验中增加一个控制组,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放到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给实验组加以了实验刺激A,而控制组没有实验刺激。然后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如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变化情况不同,说明实验刺激的因素产生了作用。反之,情况是一样的,说明这种变化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3、简述选择受试者的原理?

1.随机法。

2.配对法。

3.排除法。

4.纳入法。

4、实验的实施阶段具体包括哪些过程?

1.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

2.在随机原则下组合实验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实验必须的指导。

3.对因变量进行前测。

4.进行实验刺激。

5.进行实验后测。

6.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和原因,询问他们的实际感受。

论述题:

1、试析实验法的特点?

1.人为设定观察情况。

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产生:1.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研究结论不全面或不真实;2.自觉或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向。

2、试析单变量实验设计方法。

假设自变量只有一个,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

1.后测设计。

分为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为实验组,只作一次实验检测。

2.前测后测设计。

在两个组未进行实验前都进行测定,主要目的是排除因实验组的控制组实际上不完全同质造成的实验误差。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小,差异性较大情况。缺点:前测的反作用效果。

3.四组设计。(又称所罗门设计)

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二组为实验组,二组为控制组,二组中一组有前测,一组无前测。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2X2方差分析,经费较大。

3、试述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实验效度表明实验所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1.内在效度评估。

通过测量实验数据统计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得到。

根据坎贝尔和斯坦利的看法,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如下原因:

1.特殊事件。

2.被研究者的变化。

3.受测经验的增加。

4.测量工具信度差。

5.统计方法的影响。

6.被试者流失。

7.前测影响。 8.实验组与控制组出现沟通。

2.外在效度的评估。

指实验结论在推论和应用上的准确程度。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因素如下: 1.实验控制的影响。2.样本的代表性影响。

3.测量工具的影响。

4.指标设计有局限性。

4、比较霍桑实验和权威服从实验,谈谈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的相同点与相异点?

1.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创设人工情境,很多实验刺激都是人为虚构的,如1974年美国斯坦利·米尔斯莱姆关于权威与服从的研究。

2.霍桑实验。

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后来成为“社会人”假设的基础。

3.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比较。

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是典型的实验室实验,而霍桑实验是典型的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现场实验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调查方式,特点:隐蔽性好,真实性较高。

第十一章:文献研究

简答题:

1、简述二手资料分析的优缺点?

1.二手资料分析的突出优点是省钱、省时、省力。比较容易做对比研究和趋势研究。

2.二手资料分析也有明显的缺点:二手资料的效度有时难以保证。有时候原始资料中包含一些错误和偏差,二次分析者对此不了解,可能使结论发生偏差。

2、简述现在统计资料分析与二手资料分析的异同及其用途?

现在统计资料分析是指利用官方或准官方的统计资料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式。与二手资料的相同点:所用的资料都是现成的。不同点:二手资料分析所用的资料是原始数据,现在统计资料分析所用的资料是经过统计汇总的资料。

现在统计资料分析的用途:可作为一种补充的资料来源,也可以成为主要的资料来源。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在统计资料分析的范例。

3、历史文献在社会研究中是怎样得到运用的?

首先,在对某此社会规律的研究中需要从历史文献中发掘有用的资料,以发现或证明在不同的时间里都存在的一些社会规律。历史学研究是去发现某种历史事实的真实情况;而社会研究则是发现某此规律。

其次,社会研究者在对当代的某此事件进行研究时,有时需要向过去追溯事件发生的源头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状况。

4、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成本低、省时省钱。便于重复研究。允许研究者对一段历史时期内发生的过程进行定量研究。

缺点: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同时由于研究者不能控制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编制过程,内容分析常常要面对信度和效度方面的问题。

5、文献是如何分类的?

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的不同,可分为:书面文献、声像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

根据文献具体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原始文献、第二手文献两大类;也可分为:个人文献、官方文献、大众传播媒介三大类。

论述题:

1、试析文献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第一,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

第二,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

第三,适于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第四,费用较低。

缺点:第一,文献内容无法控制。

第二,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于对比。

第三,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

第四,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2、进行二手资料分析应着重注意哪些问题?

1.研究主题的选择。

2.研究资料的搜寻。

一是查阅有关的实证研究文献。

二是通过因特网进行搜寻。

3.资料的审核。

1.搞清文献的作者、出版者的背景。

2.注意文献编写的时间。

3.在二手资料的审核中还应该特别留心不真实的数据或伪造的文献。

4.对资料的加工。

首先,应该仔细研究所获得的资料。

其次,决定如何利用这些资料。

5.资料的分析。

3、试述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是如何利用现在统计资料分析方法的?

19世界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相信,导致自杀的各个具体原因背后,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首先,引起他特别注意的是自杀率的相对稳定性。接着他又考察了年龄、性别及其他许多因素。提出以下的假设:社会秩序的破坏导致自杀率的增高,或说社会稳定和整合可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提出了“社会整合度”的概念。他认为:自杀率是社会整合度的一种反映。即社会整合度越低,自杀率越高;社会整合度高,自杀率就低。

4、试述内容分析的主要环节?

1.抽取文献样本。

首先要确定文献总体,即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所有的文献。然后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从中抽取用于分析的文献。

2.确定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我们需要描述和解释的个体单位,它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要保持清醒,否则极容易产生“区位谬误”。

3.进行编码。

1.明确计数单位。

2.建立分类体系并编制编码表。

3.对计数单位进行编码。

4.数据的加工处理。

5.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是检验其内在效度;二是检验其外部效度。

5、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要注意哪些问题?

1.明确分析单位。

2.注意效度问题。(方法:逻辑推理和重复验证。)

3.注意信度问题。

4.对现存统计资料的审核。

a.指标的定义和分组标准问题。

b.指标的统计总体范围的一致性。

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

1、资料审核工作一般遵循哪些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标准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

4.完整性原则。

2、资料整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1.条理化是指对资料进行分类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创造条件。

2.系统化是指从整体上考察现在资料满足研究目的的程度如何,有没有必要

吸收补充其他资料。

3.统计汇总是指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整理,以把握其总体上的数量特征。

3、简述分类的类型及意义?

分类的方法有两种:现象分类方法和本质分类方法。

根据事物外部特征或外在联系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现象分类法;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部联系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本质分类法,本质分类法也被称为科学分类法。

现象分类法可以帮助调查研究者建立资料存取系统,便于资料的存取和查找、利用。

本质分类不仅是资料的存取、检索系统,而且是调查者对客观事物和规律认识的总结系统。

4、简述选择分类标志的原则?

1.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

2.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

3.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

4.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5、简述统计表的意义和结构?

意义:1.能有条理、有系统地排列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一目了然。

2.能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便于对照比较。

从外表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上端中部)、横行标题(左端)、纵栏标题(表上方)、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6、简述统计分析的特点?

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是保证正确使用统计分析的重要条件。因为:1.统计分析是根据数据资料进行的,而社会调查中的数据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反映事物属性的统计指标。

2.统计分析时依据一定公式计算的。

2.统计分析有一套专门的方法和技术。

论述题:

1、试述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第一,编码。(主要是建立编码手册)

第二,登录。(过录到资料卡片上)

第三,录入。(录入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

第四,程序编制。(计算机输入指令,指令就是程序)

2、试析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

1.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2.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预测,探索未来的重要方法。

3.统计分析技术是处理调查研究资料的必要工具。

3、试述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类型及其作用?

集中趋势分析,经是用一个数值去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常用的集中分析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作用:首先,集中量数说明某一社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其数量的一般水平。

其次,集中量数可以对于在不同空间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

再有,集中量数可以对一定社会现象在不同时间中的变化进行比较,以说明这些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最后,集中量数可以用来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标准差这三种离中数的计算方法,它们分别对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作补充说明,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是配合使用的。

相对差异量数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离散系数和标准系数。

4、试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及其异同?

分为两类:一类指事物之间具有完全确定性的关系,成为函数关系;另一类指事物之间的不完全确定关系,成为相关关系。表明关系密切程度的量数就是相关系数。具有共变特点的关系,都可以应用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但从本质上说,相关分析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描述。

回归分析是对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关系的形态选一合适的数学模型用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平均变化关系。这个数学模型称为回归方程式。回归分析具有推理的性质,可以进行预测。用Y表示因变量(结果),用X表示自变量(原因)。相关是回归的必要条件,有相关关系未必有回归关系,无相关关系必无回归关系。相关关系还可试题回归方程对实际资料的拟合程度。确定两个因素有因果关系时,相关系数越高,预测的准确性就越大。

5、试析置信区间、置信度和抽样误差及其相互关系?

置信区间:通过样本统计值去推论总体参数值存在的范围。范围的大小标志着推论的精确度。范围越小,精确度越高。

置信度:对置信区间进行推论时总体的实际参数值真正处于置信区间中的概率度,即这种推论的可靠性程度。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而导致的样本与总体之间在被研究的变量上存在的差异。是随机抽样本身所固有的误差。

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抽样误差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的范围也就越大。如追求较小的置信区间,则推论的可靠性要随之降低。抽样误差可用标准差计算,置信度根据研究项目的要求来确定。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简答题:

1、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如何划分?各类型的研究报告都有什么特点?

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可以区分为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定量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量化资料的统计分析展现研究的结果和发展,特点:多采用公式和图表等数量化的工具来表达其研究结论。

定性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定性资料的文字描述和分析展现研究的结果和发现,特点:非数量化和以文字表述为主。

2、为什么说“主题是研究报告的灵魂”?

研究报告的主题是研究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议题。统领整个报告的内容和材料。明确的、恰当的主题是一个好的研究报告的前题,是撰写过程顺利开展的基础。

3、为什么说“材料是社会研究报告的血肉”?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报告 杨磊 本人通过前人经验分别从每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把一些自认为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成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读书报告,个人能力有限,如有错漏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常识:众人经验的积累。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分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利用经验去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三、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

系; 四、研究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 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2.衡量理论优劣的标准:范围广泛,精确性高,结构简练。 二、理论的结构: 1、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提供观察的视角能够分类和概括构成理论的元素;3.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4.变量间关系:相关关系(共变关系)因果关系,共变关系,时间顺序非虚假关系;5.命题:关于概念的特征或概念间关系的陈述;6.假设:关于变量的特征或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7.理论建构研究:归纳推理从观察到概括从概括到理论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8.理论检验研究:演绎推理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 第三章:选择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1、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主题问题领域2、研究问题的来源:社会现实,个人经历,相关文献。 二、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意义、价值;理论、实践; 2、创造性:知识积累、独特之处 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城市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管理研究 2、城市社会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占有主导地位的理论流派:人类生态学派、社区学派。 3、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是城市社会学方法论;二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三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章 1、定义城市的不同学派有:防御说、私有制说、集市说、地利学说。 2、中世纪东西方城市发展有哪些不同点?答:a、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B、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欧洲的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C、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的城市内部主要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的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D、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特点不同。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中国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村,而且在政治上控制农村。 第三章 1、试模仿沃思论述的“城市人格”及其成因方法,分析“乡村人格”及其成因。答:第一个因素:人口规模。农村人口减少,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机会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原先的竞争、理性的关系被初级程度降低,社会互动呈现实名制的特点。第二个因素:人口密度。一方面,密度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压力变小,是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变得友善;另一方面,密度减少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第三个要素:人口同质性。同质性构成了阶段和种族的界限。同质性越高,社会分化减弱。公共生活实名性和个人性程度提高。 2、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 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第四章 1、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是城市功能地域结构的表现。 2、城市区位优势指:a、交通的便利性b、经济腹地c、沿海通商条件d、原料产地 3、工业布局理论奠基人是韦伯 4、库利在货运中转理论中发现,城市可以成为服务周围地区的中心集散点。 5、传统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城市域模型。 6、都市带指有许多都市区连绵而成的巨大的、多核心的城市密集地域结构系统,它是城市发展经历了以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和聚集与扩散并行的两阶段之后形成的一种布局,是伴随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新阶段在地域形态上的反映。 7、城市地域运动的两个特性:结节性和均质性,从而呈现两种地域运动:结节运动和均质运动。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阶级住宅带,居住环境十分优越,具有一流的旅馆和公寓,并且出现地方性的商业中心;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路建设的高级住宅区。 扇形理论: 是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与1939年提出的是以房租指标研究城市地域运动,交通干线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功能地域沿交通路线扩展,是城市呈扇形向外发展。 该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交通线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同心圆模式的变种。 多核心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多核心模式与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相比,多核心模式不仅强调城市地域分化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产生离心作用,城市的生长是围绕多个核心进行的;多核心模型强调郊区的存在;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地域分化的重要影响,强调交通条件对城市地域分化的影响,最开始是分割继而导致离心化。 9、简述地域分化的结果。

第四章教育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

教育研究方法 主讲:宋学红 第四章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概述 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调查研究法概述 一、调查研究法特点 二、调查的类型 一、调查研究法特点 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1、适用性广调查研究是以间接的方式研究客观现象,而不是直接研 究对象行为本身。如父母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只能通过向家长调查间接了解。 2、效率高、范围广调查研究基本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 限制,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3、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调查研究既可通过访问、座谈、问卷 等方式,向熟悉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又可通过测验、收集书面材料等途径来了解情况,从而掌握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4、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有 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同时它主要是通过考察现状而不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因而不需要像实验法那样控制实验的对象,比较简便易行。 调查研究的不足:

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出于种种原因,有时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二、调查的类型 调查的方法 第二节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三、概率抽样的方法 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 调查对象的选取应视对象总体的数量大小和课题要求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能代表总体。 当总体研究不能实施,或者能够用抽样研究替代总体研究时,就应运用抽样研究。 二、抽样的基本概念 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为了使统计推断正确可靠,抽取的样本对于总体来说必须具有代表性。 抽样方法基本分两大类: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称为概率抽样。不是按照随机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对于城市社会学的认识与探究 摘要纵观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引擎,综合应用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创新的途径。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社会学研究越来越重要。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日益成为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社会学思想在欧洲诞生以来,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形成了多种研究范式,每种研究范式都规划出不同的学科框架,但是统一的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境下,我国的城市社会学究竟怎样建设和发展,是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社会学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可以为我国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乃至城市建设提供启示。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同时,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发展轨迹城市问题城市建设城市气质女性视角 正文 一、城市社会学的发展轨迹 1.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的引擎 欧洲社会学家关注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开端。19世纪的工业革命加快了德、法等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速度,大量农村人涌人城市。伴随着城市人数激增,许多城市失业问题突出,食物、住房、医疗卫生设施严重短缺,进而引起疾病流行,犯罪率上升,城市秩序混乱,城市人生存状态不断恶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滕尼斯、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等社会学家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城市。滕尼斯比较了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阐发了城市生活的特性;齐美尔从城市社会心理的角度揭示了城市的高节奏和理智化的精神生活特征;迪尔凯姆发现城市社会是典型的有机团结,存在着非人格性、异质化和竞争等问题;韦伯建构了城市理想模型,把中世纪城市看作历史上唯一的完全城市社区。指出现代城市因过分理智和重视利润而衰落。虽然这些社会学家没有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但是他们采用乡村与城市相对照的模式来研究和揭示城市的特性,发掘当时城市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以理论方式对当时城市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 美国城市社会问题触发了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研究。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大量农民和移民涌进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城市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社会失序程度相当严重。在工业发展迅速的芝加哥市,“举目皆是移民和季节工”。庞大的城市贫民队伍使城市更加混乱不堪。“几乎所有都市都存在大面积的贫民窟。贫民窟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又反过来造成这里人口教育水平低下、道德水准滑坡、暴力、犯罪、种族冲突盛行。”城市几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帕克在做新闻记者期间,广泛地观察和接触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的越多,他的困惑就越多。“几乎可以肯定,帕克在面对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时候,缺少一种思维和分析的武器,不能解决他自己的困惑。”这些困惑驱使帕克转入社会学研究来寻找解答,于是帕克带领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对芝加哥市展开大规模研究,旨在发现城市人口和社会机构组织而成的特定秩序及其影响因素,解除当时出现的城市失序状态。 英国城市住房问题是新城市社会学的缘起。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涉及医疗保健、住房改革、城镇规划、教育等方面,试图逐步用社会化的消费方式解决市场模式存在的问题。雷克斯和帕尔等社会学家关注这一问题,孕育了新韦伯主义城市社会学理论。 欧洲的城市社会危机引发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城

17春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2017秋17春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 中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澳大利亚 正确答案: 2. ()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 A. 教育 B. 文化 C. 课程 D. 认知 正确答案: 3.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正确答案: 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正确答案: 5.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正确答案: 6.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正确答案: 7.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正确答案: 8.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正确答案: 9.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正确答案: 10.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 11.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正确答案: 12.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正确答案: 13.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使得社会学成为了能够研究社会规律、解释社会秩序和进步的科学。 一、观察法 孔德指出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观察,越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越是需要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孔德将在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他认为,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就是建立在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对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其中,对于社会静态现象的观察必须在社会静力学的指导下进行,而对于社会动态现象的观察自然离不开社会动力学理论的指导。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一种让研究者探索因果关系的观察方法,孔德在排除了直接实验用于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只能采用间接实验的方法。 所谓间接实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状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三、比较法 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两点重要性: 1、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出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 2、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 一点不足:就其本质而言,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它不能揭示社会状态的连续性、事物发展的先后过程,而只能把他们当做同时并存的现象加以表述,因此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要求人们具有明确的社会发展总体观念。 四、历史法 历史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只不过是他们比较的时空不同,历史的方法是相对于过去事物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较。 小结 接下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关于社会改建的实证主义思想孔德特别强调的是普遍的道德教育和发挥牧师的特殊作用。 第一部分,孔德的实证政治纲领,孔德在从社会动力学

城市社会学概念整理

城市社会学(也叫“都市社会学),是一门以城市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社会学科。具体地讲,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为一门科学其主旨在于尽可能多的对那些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人类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 社会: 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识,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社会学视角的城市: 1、城市反映了一种社会空间辩证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们在改变城市空间的同时,又被他们所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空间所改变 2、城市社会展示出多种多样、各具特征的邻里单元的镶嵌体(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空间单元,处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中山路改造) 3、城市的社会结构反映了她们周围的经济、人口、文化、和政治背景。因此,北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欧洲城市不同的特征。(欧洲城市特色与北美城市特色的比较)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系统分析法 系统是由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组合成的有机体,系统内部的诸要素必须同外界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在研究城市时,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内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又要研究城市外部即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2、比较分析法 纵向比较就是沿着时间的顺序,从发生发展的程序上对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城市现象延续了几千年,纵向比较有很宽的对比幅度和对比领域。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间刻度上对不同地域的城市进行比较。 3、历史分析法 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一个有小到大、有少到多、有原始简单到现代复杂形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把分布在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城市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学要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研究城市,揭示各种因素和各种力量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分析城市发展的推动或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预测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 4、结构功能分析法 结构功能分析的任务在于揭示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积极克服负功能。不断完善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社会的稳定。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研究城市,就要分析城市社会的结构(如地域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以及这些结构所发挥的功能,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完整版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 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以由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社会研究定义为一种以经验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而,即是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 2、测量 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是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是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效度 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深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5、抽样 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即抽出总个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时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 6、操作化 就是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7、二次分析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以由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社会研究定义为一种以经验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而社会研究方法,即是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 2、测量 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是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是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效度 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深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5、抽样 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即抽出总个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时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 6、操作化 就是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7、二次分析

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了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分为两种方式:为研究同一问题资料中,分析该问题不同的新问题;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分析别人资料,以对研究结果检验,能否得到不同结论。 8、变量 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畴、不同的属性,或是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9、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就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10、文献研究 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11、分层抽样 又称为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12、整群抽样 它是从总体(成群的个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居民家庭、班级工厂车间等),然后由所抽取出的若干个小群体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整群抽样中对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 13、个案研究 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焦点集中、对对象特别深入和详细) 14、纵向研究 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社会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选择:与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这门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学眼中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教育科学派:德国的克里克、罗荷纳等,反对个人本位主义教育学的思辨化、观念化、片面化;采用实证、科学的方法;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寻求建立具有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论; AGIL图式:帕森斯,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组成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外部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内部整合功能及模式维持功能。地位:这一图式不仅被用来对整个教育系统,而且被用来对教育的分支系统与分支范畴进行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人际或群体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有合作与对抗之分。 抵制理论:即反抗理论,艾普尔,吉诺斯,威利斯。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的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产生的。 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 前喻文化: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专指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前喻文化意味着前途未卜的晚辈,“未来就是现在”。美国文化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前喻文化特点。前喻文化下的教育取向:开放性的“师导生”制教育模式。 后喻文化: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专指以重复过去为使命的文化类型。后喻文化意味着学富五车的长辈,“未来就是过去”。中国被认为具有明显的后喻文化色彩。全部特点是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有生活方式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予以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后喻文化下的文化价值取向:封闭式的师授学承模式。 机会:用来测量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具体内容有:①校外物质因素②校内物质设施③家庭心理因素④学校心理因素⑤教学条件。 教育机会:①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入学的机会,现已分化;②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突破。 文化教育:以迪尔泰、诺尔为代表,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活动,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独特性与历史性特征,决定了教育不可能有普遍性的目地,教育方法也不可能从类似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推导出来; 结构功能主义(和谐论):社会由不同部分构成稳定的结构;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社会因价值共识而整合;社会系统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平稳运行状态; 冲突论:以社会冲突为基本线索来考察教育现象,后来内部形成两个基本的分支学派,即新韦伯主义(柯林斯、金)和新马克思主义(鲍尔斯、金蒂斯); 解释论:于70年代初在英国首先掀起,认为宏观教育社会学不能解释学校教育的实际过程,从而对学校教育的实际内容与实际过程进行剖析,以图解释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包括3个分支学派,即教育知识社会学、符号互动论、人种方法论; 符号互动论:以凯迪、沃兹为代表,运用情景、脉络。视野、文化、交涉、策略等概念,来解释学校与课堂的生活过程; 教师预期职业社会化:个体为适应将要承担的教师角色而进行的准备性个体社会化; 教师继续职业社会化:个体在承担教师角色后,为了更好地扮演教师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 二、问答 1.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规范化与验证性; 规范化: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社会学主要是作为可资在实践中提高教师能力之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来设置的,被称为“服务于教师的社会学”;②20世纪20年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以直接服务于实践为基本取向,被成为“服务于教育的社会学”;③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用社会学理论解决各种教育问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成果的理论性均较欠缺,被称为“教育问题的社会学”。 以上其基本取向都是应用社会学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最终任务是提供并阐述可供实践适用的范式,如此便形成了教育社会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研究范式 验证性:①纯科学性质,事实分析取代价值判断;②研究目的侧重于建立社会学理论,而不是改进教育实践;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是隶属于社会学论文最早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讨论现代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结构组织,研究的方向是社会学中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城市社会学论文包含了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提供了121条优秀的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除夕安排 3. 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 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 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 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 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 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 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 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 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 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 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 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 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 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 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 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 “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 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 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 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 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

论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 【摘要】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众多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都可以普遍采用的一般性方法。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论述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不同。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统计调查的几个关键步骤:建立研究构架、确定调查、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制定抽样方案、汇总统计资料等。普查的几个特点: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实地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访问法等,其中以参与观察法运用最多。实地研究的程序的特点:准备阶段较短,调查阶段很长;在调查阶段中要经历一个由观察→发现→再观察→再发现……的过程;调查阶段与研究阶段紧密结合。 【关键词】研究方法统计调查实地研究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个案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理解成“社会学用以研究社会的方法”或“进行有关社会方面研究的方法”,那么,也可以将其称为“社会研究方法”。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是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准确性原则)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及时性原则),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完整性原则)。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校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一、统计调查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 (一)、普查普查是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对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普查资料常被用来说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全面情况。如人口普查就是对全国人口一一进行调查登记,规定某个特定时点(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作为全国统一的统计时点,以反映有关人口的自然和社会的各类特征。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财力、物资资源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种全面调查,具有资料包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他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间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普查的几个特点: 1. 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 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 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 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我国通过普查进行的统计调查内容和时间周期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包括:(1).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进行,如2010年进行了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 第三产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3”的年份进行,如2003年进行了中国第二次第三产业普查。(3).工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5”的年份进行,如2005年进行了中国第四次工业普查。(4).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福师《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属于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 A. 中国 B. 日本 C. 俄罗斯 D. 澳大利亚 满分:2 分 2. ()作为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依赖于两种基本机制:一是显性控制机制二是隐性控制机制。 A. 教育 B. 文化 C. 课程 D. 认知 满分:2 分 3.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 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 分 4. 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 A. 群体化形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形式主义阶段 D. 瓦解阶段 满分:2 分 5.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满分:2 分 6.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7. ()可将课堂控制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A. 按控制的层次分 B. 按控制的手段分 C. 按控制的实现途径分 D. 按控制方式分 满分:2 分 8.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9. ()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10. ()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在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会在面 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A. 意大利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满分:2 分 11.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 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 分 12. ()是教育制度所必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 分 13.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 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