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姓名:赵程琳

班级:网络工程131班

学号:13910111

2.1总线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一、熟悉触发器的用法

二、熟悉总线单部件写和多部件读的功能特性。

【实验内容】

一、熟悉触发器用法,能够对触发器进行读写

二、在触发器的基础上,利用统一时序实现“总线写”和“统一读”的功能

【实验步骤】

一、熟悉触发器的用法,能够对触发器进行读写(本实验主要讲述D触发器,对于其他类型的触发器,其原理是类似的)

1、为本设计实验建立一个专门文件夹。

2、双击桌面上Multimedia Logic的图标,即新建一个文档。

3、选择元器件

在默认的条件下,文档区域会出现一个可以移动的工具箱。通过单击工具箱中的工具,即选定相应的工具,然后在文档中单击,即可以把相应的工具放置在文档中单击的位置。最后,按照下面的原理框图绘制逻辑电路图。

4、存盘

File→Save As,将已经设计好的逻辑电路图保存到刚才建立的文件夹中,其扩展名为.lgi。

5、运行

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拨动开关实现0或1的锁存。

二、在触发器的基础上,利用统一时序实现“总线写”和“统一读”

1、为本设计实验建立一个专门文件夹。

2、双击桌面上Multimedia Logic的图标,即新建一个文档。

3、选择元器件

在默认的条件下,文档区域会出现一个可以移动的工具箱。通过单击工具箱中的工具,即选定相应的工具,然后在文档中单击,即可以把相应的工具放置在文档中单击的位置。最后,按照下面的原理框图绘制逻辑电路图。

4、存盘

File→Save As,将已经设计好的逻辑电路图保存到刚才建立的文件夹中,其扩展名为.lgi。

5、运行

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拨动开关实现单个部件总线写操作和多个部件总线读操作。

【实验报告】

一、MML环境下绘制的原理图

1.1触发器原理图(D触发器)

1.2“总线写”和“统一读”

二、记录实验数据

D CP Q Q’

0 ↑0 1

1 ↑0 0

2.2“总线写”和“统一读”

实现“总线写”操作的开关波动序列为:

1、在总线上写入逻辑“1”,

先将开关C1置1,在将开关C2置1,最后将三态门开关C3置1,此时,总线上便写入了逻辑“1”;

2、在总线上写入逻辑“0”,

先将开关C1置0,在将开关C2置1,最后将三态门开关C3置1,此时,总线上便写入了逻辑“0”。

实现“统一读”操作的开关波动序列为:

将总线上的信号读入到触发器D1中:

将开关C4置1;

将总线上的信号读入到触发器D2和D3中:

将开关C7置1;

将触发器D1的输出信号写入总线中:

将开关C3置0,再将对应的三态门开关C5置1,以免总线会有不同的输入信号。将触发器D2和D3的输出信号写入总线:同上

2.2存储器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一、熟悉MML的运行环境,并利用本软件完成相关的电路设计。

二、熟悉存储器的用法

三、熟悉ROM和RAM的功能特性

【实验内容】

一、利用Memory部件构造ROM

二、利用Memory部件构造RAM

【实验步骤】

由于一些通用的步骤在2.1节总线设计实验中已经有提到,这里不再详述。这里主要讲解一些在设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过程,以及给出重要步骤中一些原理框图。

一、利用Memory,开关和显示器构造MAR和MDR及其输入与输出

上图给出了MAR和MDR的框图,在构造MAR和MDR的过程中,将地址输入端开关置零,数据输入端开关用8个开关进行控制,而读写控制端开关用1个开关进行控制。Memory的输出对于MAR和MDR而言,其连接方式是不同的。对于MAR,Memory 的输出是与RAM或ROM的地址输入端相连;对于MDR,Memory的输出是与RAM的数据输入端相连。为了能够显示Memory的输出结果,其输出端与RAM或ROM连接的同时,也与8段LED相连。

二、利用Memory部件构造ROM和RAM,并且实现读写功能

对于利用Memory部件构造ROM,将ROM的数据输入端和读写控制端置零,地址输入端与MAR的输出信号相连,其输出信号连接8段LED灯。下图给出了ROM的逻辑框图,根据逻辑框图,画出其电路原理图。

对于利用Memory部件构造RAM,将RAM的数据输入端与MDR的输出信号相连,地址输入端与MAR的输出信号相连,用开关连接其读写控制端,其输出用8端LED 灯显示。下图给出了RAM的逻辑框图,根据逻辑框图,画出其电路原理图。

三、利用数据文件对存储器内容进行初始化的步骤

由于在设计这些器件时,都用到了Memory这个最基本的器件,而对于Memory 这个器件,必须利用数据文本对其进行初始化。对于设计MAR和MDR器件,由于Memory器件的地址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不变,我们就在其数据文本中写入“00”,这样便可在运行之初,使MAR和MDR输出为“00”。而对于ROM和RAM器件,由于Memory 器件的地址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会改变,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因此我们在MAR和MDR的数据文本中写入“00”~“FF”,这样,我们就能根据其地址输入端的输入信号判断其输出是否正确。

【实验报告】

一、在MML环境下绘制的原理图

1.1 MAR原理图

实现MAR写操作的开关波动序列为:

由于我们在MAR的数据文本中写入的是“00”,因此在运行之初,MAR的输出信号为“00”。你可以将MAR的数据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任意设置一个值,比如“FF”,即数据输入端的所有开关都置1。再将MAR读写控制端开关置1,此时,“FF”已经输入到MAR中地址为0的空间中,即“FF”替代了最初的“00”,但并没有通过输出端进行显示。最后将读写控制端信号置0,即将MAR中地址为0的内容输出,此时,MAR的输出显示为“FF”

1.2 MDR原理图

实现MDR写操作的开关波动序列为:

实现MDR写操作的开关波动序列为:由于我们在MDR的数据文本中写入的是“00”,因此在运行之初,MDR的输出信号为“00”。你可以将MDR的数据输入端的输入信号任意设置一个值,比如“FF”,即数据输入端的所有开关都置1。再将MAR读写控制端开关置1,此时,“FF”已经输入到MDR中地址为0的空间中,即“FF”替代了最初的“00”,但并没有通过输出端进行显示。最后将读写控制端信号置0,即将MDR中地址为0的内容输出,此时,MDR的输出显示为“FF”。

1.3 ROM原理图

实现ROM读操作的开关波动序列为:对于ROM读操作,我们要先得到ROM的地址,才能从ROM中相应地址读出对应的数据。然而,怎么得到ROM的地址呢?我们是用MAR的输出信号给出ROM的地址的。因此,我们先在MAR的数据输入端的开关C1给出一个输入信号,再将MAR的读写控制端从低电平换到高电平,再换到低电平,此时,MAR数据输入端的信号已经通过MAR显示在其输出端了。由于ROM读写控制

端始终为0,因此,当MAR的输出信号改变时,此时,便将ROM中地址为MAR输出信号的内容进行输出。最后,将MDR读写控制端开关C2从低电平换到高电平,再换到低电平,便将相应的数值写入MDR并通过8位LED灯进行显示。

1.4 RAM原理图

实现RAM写操作的开关波动序列为:要实现RAM写操作,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拨动MAR的数据输入端的开关给出任意一个值,比如“00000010”;2、拨动MAR读写控制端开关C1,使其从低电平变到高电平,再变到低电平,此时,MAR 的输出信号显示为“02”;3、由于RAM读写控制端开关C3的初始状态为低电平,且由于RAM的数据文本为“00”~“FF”,此时,便将RAM中地址为“02”位的内容进行输出,即RAM的输出信号为“02”;4、在MDR的数据输入端的开关中任意输入一个值,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RAM的功能,此时不要将输入设置为“00000000”或者“00000010”,这里我们假定输入为“00000011”;5、拨动MDR读写控制端开关C2,使其从低电平变到高电平,再变到低电平,此时,MDR的输出信号显示为“03”;

6、最后拨动RAM读写控制端开关C3,使其从低电平变到高电平,再变到低电平,此时,便将数值“03”写入了RAM中地址“02”位中,其输出结果为“03”。

2.3 IO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1、熟悉MML的运行环境,利用本软件完成相应的电路设计。

2、熟悉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3、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基础上,完成I/O设备和主机交换信息的其中一个控制方式,这里主要完成程序查询方式设计,中断方式在综合实验里面设计。

【实验内容】

利用MML的各种IO部件,实现程序查询方式相应电路

【实验步骤】

一、I/O设计实验的总体结构

在设计I/O实验时,我们用开关信号控制译码器的地址线,进而控制译码器的输出信号。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假定当译码器输出信号为“1011”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其设为“2”),对外设进行清零;当译码器输出信号为“0111”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其设为“3”),让外设进行工作;当译码器输出信号为“1101”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其设为“1”),将外设的末位写入数据总线;当译码器输出信号为“1110”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其设为“0”),将外设的所有位写入数据总线。下图为I/O设计实验总体结构的原理框图,根据此原理框图,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

二、利用计数器构造外设

由于采用程序查询方式实现主机和I/O设备交换信息,要求I/O接口内设置一个能反映I/O设备是否准备就绪的状态标记,CPU通过对此标记的检测,可得知I/O 设备的准备情况。由于计数器的输出端有一个溢出信号,可以作为该设备是否准备就绪的状态标记,因此,我们利用计数器来构造外设。由于计数器本身没有时钟信

号,因此我们利用振荡器在计数器外部形成一个时钟信号,但由于振荡器高低电平存在时间太短,因此我们要对其功能特性进行设置,在这里我们将其高低电平值均设为10000000。由于计数器涉及到清零和计数功能,因此需要将译码器的输出信号“2”和“3”,经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到计数器的时钟信号端。将计数器的置位端接0,将译码器的清零信号“2”在经过非门之后连接到计数器的复位端。下图是计数器构造外设的原理框图,根据原理框图,设计相应的电路。

三、状态触发器的实现

在设计状态触发器时,由于要使D 触发器保持在高电平状态(清零时除外),而对于清零信号“2”,当其为低电平时,执行清零功能;当其为高电平时,清零功能无效。因此,将清零信号“2”与D 触发器的D 端想连接。而对于D 触发器的时钟信号,由于计数器溢出信号C2对D 触发器产生作用,因此溢出信号C2是D 触发器时钟信号的一个输入;同时,由于清零功能有效时,也需要将D 触发器清零,所以,清零信号“2”是D

触发器时钟信号的另一个输入。下图是状态触发器实现的原理框图,根据原理框图,设计相应的电路。

四、数据缓冲寄存器实现

数据寄存缓冲器是用器件Memory来构造的。由于其只是实现数据缓冲作用,因此,将该器件的地址输入端接地,并将其数据文本写为“00”。由于计数器溢出时,计数器的输出信号显示为“00”,为了数据缓冲寄存器的输出能有所改变,因此,将计数器输出信号接非门后,再与数据缓冲寄存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至于数据缓冲寄存器的读写控制端,其与溢出信号C2相连,这样当计数器溢出信号从高电平变成低电平时,计数器输出信号取反之后会通过数据缓冲寄存器进行输出。数据寄存器的输出与8端LED灯相连。下图是数据缓冲寄存器的原理框图,根据原理框图,设计相应的电路。

五、地址,命令译码实现

对于译码器,其主要功能就是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将译码器的使能端接地,其输入端与2个开关相连接。译码器的输出端产生控制信号“0”~“3”,为了能更加清楚的看到控制信号的值,因此,将其输出端与控制信号连接的同时,并用LED 灯显示。在此需要主要注意,与开关信号对应的那个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其余控制信号为高电平。

【实验报告】

一、根据上述实验步骤,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二、根据上述电路图实现查询方式的开关波动序列:

要实现查询方式,首先必须对相关器件进行清零,即拨动开关“10”,对应的控制信号“2”为低电平,其余为高电平,便能实现清零功能;然后让设备进行工作,即拨动开关“11”,对应的控制信号“3”为低电平,其余为高电平,计数器便开始计数;接下来让计数器的末位写入到数据总线,并经LED灯进行显示,此时,需拨动开关“01”,对应的控制信号“1”为低电平,其余为高电平,数据缓冲寄存器的末尾在经过数据总线之后显示在LED灯;最后,将数据缓冲器的所有位通过数据总线显示在LED上,此时,需拨动开关至“00”,对应的控制信号“0”为低电平,其余为高电平,数据缓冲器的所有位经过数据总线通过LED进行显示。如果要重复进行类似的工作的,只需按照“2”“3”“1”“0”的顺序依次执行即可。

2.4 运算器实验

【实验目的】

一、熟悉MML的运行环境,并利用本软件完成相关的电路设计。

二、熟悉运算器的用法

【实验内容】

利用MML提供的运算器,构造相应电路做实验,实现逻辑运算功能

【实验步骤】

一、构造基本电路

由于一些通用的步骤在之前的实验设计中已经有涉及,这里不再详述。在这里主要给出与运算器有关的原理框图,然后根据原理框图设计相应的电路。

在画原理框图之前,必须对ALU器件进行熟悉,了解它每个接口的作用,这样才能在设计电路时得心应手。下图是关于运算器ALU的原理框图。在该图中,两个小键盘是运来控制ALU的两个输入端,选择器通过控制ALU的控制端来使ALU进行不同的运算。至于来自低位的进位,溢出位,LED显示,由于其比较简单,这里不再介绍。在设计电路时,要注意ALU运算的范围,尽量防止溢出现象的发生。

二、实现AH + BH,AH - BH,AH * BH,AH / BH, AH = BH, AH < BH, AH << BH, AH >> BH

在ALU的控制端有3位的控制信号输入,通过调整这些控制信号“000~111”,使ALU分别实现加,减,乘,除,比较是否相等,比较大小,左移和右移的功能。

当ALU的控制端S为“000”时,实现AH + BH;当ALU的控制端S为“001”时,实现AH - BH;当ALU的控制端S为“010”时,实现AH * BH;当ALU的控制端S为“011”时,实现AH / BH;当ALU的控制端S为“100”时,验证AH = BH是否成立;当ALU的控制端S为“101”时,验证AH < BH是否成立;当ALU的控制端S为“110”时,实现AH << BH;当ALU的控制端S为“110”时,实现AH >> BH(这里“A”和“B”是指小键盘上的数值,而不是指十六进制中的A和B)。

【实验报告】

根据上面的原理框图,在MML中画出所要设计的电路图。

二、实现AH + BH,AH - BH,AH * BH,AH / BH, AH = BH, AH < BH, AH << BH, AH >> BH的键盘和开关波动序列

为了实现AH+BH的算术运算,只需将选择器置0,由于选择器默认值为0,因此不需要对选择器进行调整,此时,ALU的控制端为“000”,即执行加法运算。然后在2个小键盘上分别输入“A”和“B”,切记,要将来自低位的进位置0,此时,ALU的输出显示“15”,即实现了AH+BH 的算术运算。

为了实现AH-BH的算术运算,只需将选择器置1,即ALU的控制端为“001”,执行减法运算。然后在2个小键盘上分别输入“B”和“A”(由于小键盘A中的数值为被减数,小键盘B中的数值为减数,因此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小键盘A中的数值要比小键盘B中数值大),切记,要将来自低位的进位置0,此时,ALU的输出显示“01”,即实现了AH-BH的算术运算。

为了实现AH*BH的算术运算,只需将选择器置2,即ALU的控制端为“010”,执行乘法

运算。然后在2个小键盘上分别输入“A”和“B”,切记,要将来自低位的进位置0,此时,ALU 的输出显示“6E”,即实现了AH*BH的算术运算。

为了实现AH/BH的算术运算,只需将选择器置3,即ALU的控制端为“011”,执行除法运算。由于在ALU的输出端只显示商,不显示余数,因此,我们尽量选择2个能够整除的数来对ALU的除法运算进行验证。比如,在2个小键盘上分别输入“6”和“3”,切记,要将来自低位的进位置0,此时,ALU的输出显示“02”,即实现了AH/BH的算术运算。

为了实现AH=BH的运算(比较是否相等),只需将选择器置4,即ALU的控制端为“100”,执行比较运算。在这里我们分2种进行讨论:1、如果小键盘A和B中的数值相等,则输出结果为“01”;2、如果小键盘A和B中的数值不相等,则输出结果为“00”。

为了实现AH

为了实现AH<

为了实现AH>>BH的运算(右移运算),只需将选择器置7,即ALU的控制端为“111”,执行右移运算。在这里我们分2种进行讨论:1、如果右移位数较少,比如小键盘A中的数值为“6”,小键盘B中的数值为“1”,则没有发生溢出现象,输出显示为“03”,结果正确;2、如果右移位数较多,比如小键盘A中的数值为“6”,小键盘B中的数值为“8”,则发生了溢出现象,输出显示为“00”,结果不正确。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华科_计算机系统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实验1: (1) 实验2: (7) 实验3: (24) 实验总结 (34)

实验1:数据表示 1.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中整数和浮点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实验目标:加深对数据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了解。 实验要求: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运算操作实现一组给定功能的函数。 实验语言:c。 实验环境:linux 1.2 实验内容 需要完成bits.c中下列函数功能,具体分为三大类:位操作、补码运算和浮点数操作。 1)位操作 表1列出了bits.c中一组操作和测试位组的函数。其中,“级别”栏指出各函数的难度等级(对应于该函数的实验分值),“功能”栏给出函数应实现的输出(即功能),“约束条件”栏指出你的函数实现必须满足的编码规则(具体请查看bits.c中相应函数注释),“最多操作符数量”指出你的函数实现中允许使用的操作符的最大数量。 你也可参考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来了解所需实现的功能,但是注意这些测试函数并不满足目标函数必须遵循的编码约束条件,只能用做关于目标函数正确行为的参考。 表1 位操作题目列表

2)补码运算 表2列出了bits.c中一组使用整数的补码表示的函数。可参考bits.c中注释说明和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了解其更多具体信息。 表2 补码运算题目列表 3)浮点数操作 表3列出了bits.c中一组浮点数二进制表示的操作函数。可参考bits.c中注释说明和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了解其更多具体信息。注意float_abs的输入参数和返回结果(以及float_f2i函数的输入参数)均为unsigned int类型,但应作为单精度浮点数解释其32 bit二进制表示对应的值。 表3 浮点数操作题目列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2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代码6013749 实验时间2013 年12 月15 日 指导单位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年级 学号专业 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 6A-417 实验二通用寄存器单元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学时8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1.了解通用寄存器的组成和硬件电路; 2 .利用通用寄存器实现数据的置数、左移、右移等功能 要求: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实现通用寄存器移位操作。了解通用寄存器的工作原理运用。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CPT实验机,连线

实验原理及内容 1.实验原理 <1>通用寄存器单元的工作原理: 通用寄存器的核心部件为2片GAL,它具有锁存、左移、右移、保存等功能。各个功能都由X1、X2信号和工作脉冲RACK来决定。当置ERA=0、X0=1、X1=1,RACK有上升沿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通用寄存器。可通过设置X1、X0来指定通用寄存器工作方式,通用寄存器的输出端Q0~Q7接入判零电路。LED(ZD)亮时,表示当前通用寄存器内数据为0。 输出缓冲器采用74LS244,当控制信号RA-O为低时,74LS244开通,把通用寄存器内容输出到总线;当控制信号RA-O为高时,74LS244的输出为高阻。 图1 通用寄存器原理图 <2>寄存器实验构成 1.通用寄存器由2片GAL构成8位字长的寄存器单元。8 芯插座RA-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端8芯扁平电缆, 把数据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2.数据输出由一片74LS244(输出缓冲器)来控制。用8 芯插座RA-OUT作为数据输出端,可通过端8芯扁平电 缆,把数据数据输出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3.判零和进位电路由1片GAL、1片7474和一些常规芯片 组成,用2个LED(ZD、CY)发光管分别显示其状态。

计算机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 实验一 Visual C++开发环境使用 大气科学专业实验日期 4月 18日姓名:学号 1.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 (3)掌握C语言上机步骤,了解C程序的运行方法。 (4)能够熟练地掌握C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2. 实验内容 输入如下程序,实现两个数的乘积。 #include ; int main() { x=10,y=20 p=prodct(x,t) printf("The product is : ",p) int prodct(int a ,int b ) int c c=a*b return c } (1)在编辑状态下照原样键入上述程序。 (2)编译并运行上述程序,记下所给出的出错信息。 (3)再编译执行纠错后的程序。如还有错误,再编辑改正,直到不出现语法错误为止。 3.分析与讨论 (1)记下在调试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系统给出的出错信息和对策。分析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2)总结C程序的结构和书写规则。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C语言的特点,初步认识程序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一般步骤,掌握C语言程序编译、链接和运行过程,为我进一步学好C语言打下了基础。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大气科学专业实验日期4 月 25日姓名:刘园园学号327 1.实验目的 (1)理解常用运行符的功能、优先级和结合性。 (2)熟练掌握算术表达式的求值规则。 (3)熟练使用赋值表达式。 (4)理解自加、自减运算符和逗号运算符 (5)掌握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 2.实验内容 (1)整数相除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7,c=100,d,e,f; d=a/b*c; e=a*c/b; f=c/b*a; printf("d=%d , e=%d ,f=%d\n",d,e,f); return 0; } (2)自加、自减运算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8; printf("a++=%d\n",a++);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汇总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一 一、实验目的 通过了解高级语言源程序和目标机器代码的不同表示及其相互转换,深刻理解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语言和不同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要求: 在VC6.0中创建下列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i=100; int j=-1; int k; k=i+j; printf("%d",k); } 然后对该程序进行编译、链接,最终生成可执行目标代码。 三、实验报告 1.给出做实验的过程. 关键代码如下:

2.给出源程序(文本文件)的内容(用十六进制形式表示)。 3.给出可执行目标文件(二进制文件)的内容(用十六进制形式表示)。

4.VC6.0调试环境:设置断点、单步运行、变量的值(十进制、十六进制)、变量的地址、变量的存储。 断点设置如下:

变量的值十进制: 变量的值十六进制: 变量的地址:

5.VC 6.0反汇编:查看源程序对应的汇编程序、可执行目标程序的二进制编码、了解如何给变量分配内存、系统函数程序段的调用。 6.分析或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同一个源程序在不同机器上生成的可执行目标代码是否相同。 不相同。因为不同的机器硬件的组成不同,因此同一个源程序在不同的机器上生成的目标文件不同。 (2)你能在可执行目标文件中找出函数printf()对应的机器代码段吗?能的话,请标示出来。 不能。因为源程序中的printf函数在可执行文件中已转换为机器语言。被翻译的机器语言中有printf函数,但是不知道是从哪一段开始翻译的。 (3)为什么源程序文件的内容和可执行目标文件的内容完全不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二

实验二存储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了解存储器组织与总线组成的数据通路。 二、实验原理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存储部件,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是计算机信息存储的核心,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计算机就是按存放在存储器中的程序自动有序不间断地进行工作。本系统从提高存储器存储信息效率的角度设计数据通路,按现代计算机中最为典型的分段存储理念把存储器组织划分为程序段、数据段等,由此派生了数据总线(DBUS)、指令总线(IBUS)、微总线( BUS)等与现代计算机设计规范相吻合的实验环境。该存储器组织由二片6116构成具有奇偶概念的十六位信息存储体系,该存储体系AddBus由PC指针和AR 指针分时提供,E/M控位为“0”时选通PC,反之选通AR。该存储体系可随机定义总线宽度,动态变更总线结构,把我们的教学实验提高到能与现代计算机设计规范相匹配与接轨的层面。 连线信号孔接入孔作用有效电平 1 DRCK CLOCK 单元手动实验状态的时钟来源下降沿打入 2 W K6(M6) 总线字长:1=16位字操作,0=8位字节操作 3 XP K7(M7) 源部件奇偶标志:1=偶寻址,0=奇寻址 4 X2 K10(M10) 源部件定义译码端X2 三八译码 八中选一5 X1 K9(M9) 源部件定义译码端X1

四、实验过程 1. 存储器数据段读写操作 (1) 数据段写操作(字) 在进行数据存储器字操作时,地址线A0必须为0(偶地址)。向数据段的0000~0005h 存储单元写入11 22 33 44 55 66一串数据,以0000h 地址单元写入数据1122h 为例表述操作流程。 置地址I/O=0000h AR 地址写入(0000h)置数据I/O=1122h 存储器写入(1122h)关存储器写X2 X1 X0=011XP W=11 LDAR(K17)=0 MWR(K21)=1按[单拍] E/M(K23)=1LDAR(K17)=1按[单拍] MWR(K21)=0 (2) 数据段读操作(字) 依次读出数据段0~0005h 单元的内容,这里以0000h 地址单元读出为例阐述操作流程。 置地址I/O=0000h AR 地址写入(0000h)关AR 写使能存储器读出(1122h)数据总线显示存储器值 X2 X1 X0=011XP W=11 LDAR(K17)=0 E/M(K23)=1LDAR(K17)=1按 [单拍] X2 X1 X0=100W=1 2. 存储器程序段读写操作 (1) 程序段字节写操作 计算机规范的取指操作均以字节为单位。所以本实验以字节操作方式展开。程序段写入必须从定义地址入手,然后再进入程序存储器的写入。 PC 指针是带预置加法计数器,因此在输入起始地址后一旦后续地址为PC+1的话就不需重装PC ,用PC+1指令完成下续地址的读写操作。 PC 地址装载写入与PC+1写入流程 置地址I/O=0000h PC 地址写入(0000h)I/O=1234h 12h →[PC]地址增量PC+1关存储器写X2 X1 X0=011XP W=11 E/M(K23)=0LDPC(K22)=0MWR(K21)=1W=0,按[单拍] LDPC(K22)=1MWR(K21)=0 E/M(K23)=1LDPC(K22)=1按[单拍] LDPC(K22)=0MWR(K21)=1XP=0,按[单拍] (2) 程序段字节读操作 PC 地址装载读出及PC+1读出流程 X2 X1 X0=011XP W=11 E/M(K23)=0LDPC(K22)=0X2 X1 X0=100XP=1, W=0 LDPC(K22)=1按[单拍] E/M(K23)=1LDPC(K22)=1按[单拍] 按[单拍] 五、结果分析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587-65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范例(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 (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 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

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班/王帅、王鹏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

计算机实验报告

2016-2017上学期《计算机通信网》 实 验 报 告 姓名:# # #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

实验一数通实验平台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数通实验模拟软件eNPS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的数通网络组网拓扑,并熟悉各数通设备的硬件,了解其功能。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eNPS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说明 1、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了解数通设备的配置环境的搭建方法。 2、通过现场讲解让学习掌握数通设备的配置方法及常用命令。 3、让学习上机独立完成数通设备的环境搭建过程及熟悉相关命令。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说明 1、eNPS软件介绍 此处为设备类型,包括路 由器、交换机、终端、通 信介质等。 2、以一台交换机和两台PC组建小型拓扑 1.开启eNSP客户端。 2.向工作区中添加一台交换机和两台PC。 a.在设备类别区选择。 b.在设备型号区选择具体的型号“S5700”。 c.在工作区单击左健即完成,或者直接将设备拖至工作区。参考以上 步骤添加两台PC至工作区。您还可以添加更多的设备,组建更大 型的拓扑。

说明:每台设备都带有默认描述,通过工具栏的,可在拓扑中任 意添加描述。 3、向工作区中添加两条网线,使两台PC分别与交换机相连 a.在设备类别区选择。 b.在设备型号区选择具体的型号“Auto”。 c.在工作区依次单击交换机和一台PC。 类似步骤连接交换机和另一台PC。 4、完成拓扑图的绘制 5、启动工作区的设备。右键单击设备,选择“启动”。您也可以在工作区中用鼠标选 定一个区域,单击工具栏的,批量启动该区域的设备。 3、两主机数据通信实验 1.配置两台PC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a.在工作区双击一台PC图标。 b.在“配置”界面,IP地址配置为“192.168.1.2”,子网掩码配置 为“255.255.255.0”。 c.类似的步骤,配置另一台PC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 “192.168.1.3”和“255.255.255.0”。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 (以上由学生填写)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2017年12月8日 实验成绩记载 课程Array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题目:Win7得基本操作、文件管理与控制面板得使用 二、实验目得: 1.掌握“计算机"(资源管理器)得使用。 2.掌握文件与文件夹得基本操作。 3.了解显示属性得相关内容,掌握显示属性得设置。 4.掌握鼠标、键盘得属性设置。 5.掌握应用程序得添加/删除功能。 6.掌握输入法得设置方法.

7.掌握系统属性得设置方法。 8.掌握计算机名或域得查瞧及更改方法。 三、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实验主要内容得介绍、主要得操作步骤) (列出实验主要内容通过截屏显示出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文件与文件夹得管理 1、双击桌面上“计算机"→选择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重命名 文件夹→改名为“windows练习”→双击“windows练习"→右击空白处分别新建三个文件夹为“LX1”、“LX2”、“LX3”. 2、双击“C盘”打开→搜索框搜索“*、wmf”单击搜索按钮→选择任 意三个图片文件→右击→选择“复制”→粘贴至“LX1"文件夹中→并对三个文件分别重命名为“图片1、wmf”、“图片2、wmf”、“图片3、wmf”。 3、打开“LX1”文件夹→右击图片“1、wmf”→剪切→打开“LX2” 文件夹→右击空白处点击“粘贴”→选中剩下得两个文件→复制→打开“LX3”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右击“LX2”选择“剪切” →打开“LX1”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

4、右击“LX3”文件夹→选择“属性”→选择“常规”属性卡→勾选“隐 藏”→右击“LX2"文件夹→选择“常规"属性卡→勾选“已读"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了解Linux系统内核代码结构; 掌握实例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 一、实验要求 1、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键盘命令、系统调用;掌握在Linux 下的编程环境。 ●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实现文件拷贝的功能; ●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分窗口同时显示三个并发进程的运行结 果。要求用到Linux下的图形库。 2、掌握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通过编译内核方法,增加一个新的系统调用。 另编写一个应用程序,调用新增加的系统调用。 实现的功能是:文件拷贝; 3、掌握增加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通过模块方法,增加一个新的设备驱动 程序,其功能可以简单。 实现字符设备的驱动; 4、了解和掌握/proc文件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了解/proc文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监控系统状态,显示系统中若干部件使用情况 ●用图形界面实现系统监控状态。 5、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的文件系统(选作) 二、实验一 1、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实现文件拷贝的功能 要实现文件拷贝功能,主要用到的函数是fopen、fputc、fgetc。 主要用到的头文件: #include #include 设计思路:由scanf函数获取2个文件名,根据其文件名和路径分别打开该2个文件,设置一个循环,从源文件复制1个字节到目 的文件,直到源文件指针到文件尾,最后关闭2个文件。 在可能出错的地方需要加上相应的报错代码,并输出错误信息,以方便调试。 理清楚设计思路后,首先搭建linux下编程环境。 安装gcc: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安装codeblocks:sudo apt-get install codeblocks 在集成开发环境Code::Blocks IDE下根据需求写出相应的源代码copy.c,将程序编译并生成exe可执行文件。 然后手动创建一个测试文件test.txt ,运行copy.exe文件,并输入

实验报告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7

实验报告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7 班级 178 学号姓名 【实验目的】 1. 掌握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2. 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3. Windows 7控制面板的使用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Windows7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 完成实践教程第18页中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新建文件或文件夹 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文件夹”,键入新文件夹的名称,然后按 ENTER 键。 2.如何选定多个相邻文件或文件夹如何选定多个不相邻文件和文件夹如何选中全部文件和文件夹 选定多个相邻文件的操作是:单击第一个文件,然后按住Shift 键,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Shift 键,就是Ctrl 键上面那个。 选定多个不相邻文件操作是:单击第一个文件,然后按住Ctrl 键的同时,单击其他待选定的文件 Ctrl 键,就是键盘最左下角那个。 如何选中全部文件和文件夹:ctrl+A 3.试列举对文件/文件夹进行复制和移动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鼠标右键进行操作。 第二种:可用ctrl+c 进行复制;ctrl+x 进行移动(也就是剪切)ctrl+v进行粘贴 4.如何对已删除的文件进行“还原” 如果没清空回收站,在回收站里还原就行。 5.如何对按照修改日期搜索文件或文件夹 我的电脑右键选搜索,打开搜索界面,在搜索选项里按日期,选中并输入日期 6.如何“隐藏”文件/文件夹如何显示被“隐藏”起来的文件/文件夹图标 把想隐藏文件的文件夹或文件,打开文件夹属性,隐藏打钩或去掉即可以选择这个文件是否隐藏或显示打开任意的文件夹的工具选项卡的文件夹选项——查看选项卡——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上面有2个选择,选择显示隐藏文件夹即可看到隐藏文件 二.Windows7系统设置 完成实践教程第23页中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改变桌面的背景、屏幕的分辨率并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开始—控制面板—外观和个性化—个性化,然后进行桌面背景、窗口颜色、屏幕保护调整。

计算机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 实验一 Visual C++6.0开发环境使用 大气科学专业实验日期 4月 18日姓名:学号1.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 (3)掌握C语言上机步骤,了解C程序的运行方法。 (4)能够熟练地掌握C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2. 实验内容 输入如下程序,实现两个数的乘积。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x=10,y=20 p=prodct(x,t) printf("The product is : ",p) int prodct(int a ,int b ) int c c=a*b return c } (1)在编辑状态下照原样键入上述程序。

(2)编译并运行上述程序,记下所给出的出错信息。 (3)再编译执行纠错后的程序。如还有错误,再编辑改正,直到不出现语法错误为止。

3.分析与讨论 (1)记下在调试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系统给出的出错信息和对策。分析讨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2)总结C程序的结构和书写规则。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C语言的特点,初步认识程序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一般步骤,掌握C语言程序编译、链接和运行过程,为我进一步学好C语言打下了基础。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大气科学专业实验日期4 月 25日姓名:刘园园学号20151301327 1.实验目的 (1)理解常用运行符的功能、优先级和结合性。 (2)熟练掌握算术表达式的求值规则。 (3)熟练使用赋值表达式。 (4)理解自加、自减运算符和逗号运算符 (5)掌握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 2.实验内容 (1)整数相除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7,c=100,d,e,f; d=a/b*c; e=a*c/b; f=c/b*a; printf("d=%d , e=%d ,f=%d\n",d,e,f); return 0; } (2)自加、自减运算 #include int main() { int a=5,b=8; printf("a++=%d\n",a++); printf("a=%d\n",a); printf("++b=%d\n",++b); printf("b=%d\n",b); return 0; }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3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计算机控制系统》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积分分离PID控制仿真实验 实验时间2017.11.2 专业自动化班级1503 姓名汪涛学号1070415333 指导教师陈珺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学会PID 三个系数的选取。 2、了解积分分离值的模拟实验选取。 3、掌握SIMULINK 的仿真方法。 二、仿真软硬件环境 PC 机,MATLAB R2012b 。 三、实验原理 如图,R 为输入,C 为输出。计算机不断采人误差E ,进行积分判别与PID 运算,然后判结果是否溢出(若溢出则取最大或最小值),最后将控制量输送给系统。 四、PID 算法 PID 控制规律为:? ++ =t D I p dt t de T dt t e T t e K t U 0 ]) ()(1)([)( 其中:e(t)为控制器输入;u(t)为控制器输出。对上式进行零初始条件下的拉氏变换,得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1 1()()()(S T S T K S E S U S D D I P ++== 五、整定调节参数与系统开环增益 用临界比例带法整定参数。设采样周期为50ms ,先去掉微分与积分作用,只保留比例控制,增大K P ,直至系统等幅振荡,记下振荡周期T u 和振荡时所用比例值K pu ,按以下公式整定参数(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T=0.167Tu ,K p =0.27/K pu ,T I =0.4T u ,T D =0.22T u

六、SIMULINK仿真结构图 七、自定义函数设计 实现积分分离功能的自定义函数设计(文件名jffl): function y=jffl(x)y=x; EI=5(或2);else y=0;if abs(x)<=EI end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 1.能看懂教学计算机(TH-union)已经设计好并正常运行的数条基本指令的功能、格式及 执行流程。并可以自己设计几条指令,并理解其功能,格式及执行流程,在教学计算机上实现。 2.深入理解计算机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与组成原理 3.深入学习计算机各类典型指令的执行流程 4.对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指令分类等建立具体的总体概念 5.学习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主要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三大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分为: 1、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 2、启动运行后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什么事; 3、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如加法、减法),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 4、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三.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由下地址字段及控制字段组成.TH—UNION教学机的微指令格式如下: 其中高八位为下地址字段.其余各位为控制字段. 1)微地址形成逻辑 TH—UNION 教学机利用器件形成下一条微指令在控制器存储器的地址. 下地址的形成由下地址字段及控制字段中的CI3—SCC控制.当为顺序执行时,下地址字段不起作用.下地址为当前微指令地址加1;当为转移指令(CI3— 0=0011)时,由控制信号SCC提供转移条件,由下地址字段提供转移地址. 2)控制字段

大学生计算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3.1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经贸1103 姓名——- 学号201118910315 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1.10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班/王帅、王鹏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银行家算法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银行家算法 二、实验目的:银行家算法是避免死锁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编写 一个简单的银行家算法程序,加深了解有关资源申请、避免死锁等概念,并体会和了解死锁和避免死锁的具体实施方法。 三、问题分析与设计: 1、算法思路:先对用户提出的请求进行合法性检查,即检查请 求是否大于需要的,是否大于可利用的。若请求合法,则进行预分配,对分配后的状态调用安全性算法进行检查。若安全,则分配;若不安全,则拒绝申请,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拒绝申请。 2、银行家算法步骤:(1)如果Requesti<or =Need,则转向 步骤(2);否则,认为出错,因为它所需要的资源数已超过它所 宣布的最大值。 (2)如果Request<or=Available,则转向步骤(3);否则, 表示系统中尚无足够的资源,进程必须等待。 (3)系统试探把要求的资源分配给进程Pi,并修改下面数据结 构中的数值: Available=Available-Request[i]; Allocation=Allocation+Request;

Need=Need-Request; (4)系统执行安全性算法,检查此次资源分配后,系统是否处于安 全状态。 3、安全性算法步骤: (1)设置两个向量 ①工作向量Work。它表示系统可提供进程继续运行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数目,执行安全算法开始时,Work=Allocation; ②布尔向量Finish。它表示系统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分配给进程,使之运行完成,开始时先做Finish[i]=false,当有足够资源分配给进程时,令Finish[i]=true。 (2)从进程集合中找到一个能满足下述条件的进程: ①Finish[i]=false ②Need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周期cpu设计 实验日期:2017/4 实验者: 计算机44申腾2140505086 一、实验内容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所学知识,分别完成单周期cpu各个部件,并使用VHDL 语言设计顶层设计将其合并,对各个模块进行介绍。 二、实验设计 由所学知识可知,单周期cpu的指令集可分为R型,I型,J型3种,他们的格式如下: 按照实验要求分别设计总共12条指令。 1)数据通路(SingleDataLoad):进行数据的运算、读取以及存储功能,通过总控制器 产生的各个控制信号,进而实现对数据的各项操作。 2)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数据通路调用此模块,根据得到的控制信号对输入数 据进行处理,处理功能有:addu、add、or、subu、sub、sltu、slt等。 3)数据存储器(DataStore):当WrEn控制信号为1时,此时就将输入数据存储到此 存储器中,当WrEn为0时,则根据输入的地址,找到地址对应的单元将单元中的 数据输出。 4)数据寄存器(Registers):在此程序中功能和实现基本和数据存储器相同,但在实 际CPU当中使用的逻辑器件及获取数据的方式还是有所区别的。 5)取指令部件(GetCode):指根据PC所提供的地址从指令寄存器中取出要执行的指 令,再根据各控制信号,得出下一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注:指令寄存器中存 放的就是一个程序或一段代码所需要执行的指令,这里也是程序设计者自己给出的 一些指令的值。) 6)总控制器(Control):总控制器通过从取指令部件获得的指令,进而产生各个控制 信号,并将控制信号返回个数据通路,就此实现各项功能。 他们的完整结构电路为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 1957电子管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1958 1964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 第三代计算机1965 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2.主要应用:计算机的应用极其广泛,早期的计算机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慌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总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大方面. 1.办化自动化 2.计算机辅助系统 3.虚拟现实 4.人工智能 5.电子商务 3.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监视资源 2)决定分配资源策略 3)分配资源 4)回收资源 2.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1)命令行界面 2)图形化界面 4.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 简单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5.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程序。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一个专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2018】《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 实验报告 编制教师:信息技术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审定:唐年庆 2018至2019学年第1学期 计算机科学学院

实验报告说明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四周开始,每次课需要扫码签到、完成【勤学网】每周任务,十八周结束,共32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实验课注意事项如下: (1)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 ..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 ..完成。 (2)每次实验课将考勤 ..,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3)每次实验完成后,亲自 ..批阅 ..,否则实验成绩无 ..将实验报告交实验指导老师检查 效。 (4)实验报告中学生必须填写【实验地点 ..完成。 ....】,注意:必须手写 ....】、【实验时间 (5)每次实验完成后,请将实验结果压缩后上传 .....到服务器。 (6)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册》交各班级班长或学习委员, 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 ........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附实验成绩登记表

实验一:操作系统基本练习 实验日期:2018年月日实验地点:第三实验楼机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 7 的启动和退出。 2.学会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的使用方法。 3.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Windows 7 系统设置。 4.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选定、复制、重命名、删除和查找等操作。 二、实验任务: 1.实验准备:在【勤学网】(网址:http://17 2.16.26.3)下载“实验1”资料包,并解压于D盘,并将解压后的文件夹重新命名为你的姓名。 2.在“Text”文件夹中建立名为Test1.Txt文本文件。在所建立文本文件中用一种输入法输入以下文字内容: 3.查找C盘中所有jpg图片,然后按照大小排列,拷贝前.两.个到“Image”文件夹下;把资料包中audio文件夹下的css文件的扩展名修改为.txt类型,并设置为隐藏属性。 4.把任务栏调整在左边并取消“显示时钟”,然后抓取当前桌面图像,利用画图程序保存,命名为“窗口图像.jpg”,放在Image文件夹下。 5.在桌面上分别为“记事本”和“画图”两个应用程序建立快捷方式,并把这两个快捷方式复制到Text文件夹下。 6.查询磁盘的状态后然后回答下列问题:C盘:文件系统类型、已用空间、可用空间、容量。 7.选择合适的适配器模式,模式为:分辨率为800×600,增强色(16位),60赫兹。 8.给当前计算机添加一个用户,用户名为:JKXY,密码为:jkxy2340,账户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