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2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2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2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美国糖尿病协会

王新军于文译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A1C≥6.5%。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

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

OGTT 2h血糖≥11.1 mmol/L。试验应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相当于75 g 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

在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

●在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见“2012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表4),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将来糖尿病的风险。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B)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E)

●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A1C、 FPG或2h 75g OGTT均可使用。(B)

●对于那些已经明确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B)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中,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方法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B)

●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用75g 2h 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诊断切点见“2012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表6。(B)

●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产后6~12周用除A1C以外的方法筛查永久性糖尿病。(E)●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3年筛查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B)

●如发现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为糖尿病前期,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糖尿病(A)

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

●对于糖耐量异常(IGT)(A)、空腹血糖受损(IFG)(E)或A1C 在5.7~6.4%之间(E)的患者,应转诊到具有有效持续支持计划的单位,以减轻体重7%,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如步行)的体力活动。(B)

●定期随访咨询对成功非常重要。(B)

●基于糖尿病预防的花费效益比,这种咨询的费用应由第三方支付。(E)

●对于IGT(A)、IFG(E)或A1C 在5.7~6.4%之间(E),特别是那些BMI>35kg/m2,年龄<60岁和以前有GDM的妇女,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预防2型糖尿病。(A)

●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每年进行检测以观察是否进展为糖尿病。(E)

血糖监测

●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应该每日进行3次或以上自我检测血糖(SMBG)。(B)

●对于胰岛素注射次数少、非胰岛素治疗或仅用医学营养治疗(MNT)的患者,SMBG 或许有助指导治疗。(E)

●为使餐后血糖控制达标,餐后SMBG或许有用。(E)

●处方SMBG后,应确保患者获得SMBG技术并用以调整治疗的初始指导和定期随访评估。(E)

●对于年龄25岁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并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降低A1C的有效方法。(A)

●虽然CGM在儿童、青少年和青年患者中降低A1C的证据不强,但CGM或许有对该人群有所帮助。是否成功与这种仪器的持续使用具有相关性。(C)

●在无症状低血糖和/或频发低血糖的患者,CGM可作为SMBG的一种辅助工具。(E)

A1C

●对于治疗达标(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年应该至少进行两次A1C检测。(E)●对更改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未达标患者,应每年进行四次A1C检测。(E)

●应用即时A1C检测有助及时更改治疗方案。(E)

成人的血糖控制目标

●已有证据显示降低A1C到7%左右或以下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果在诊断糖尿病后立即治疗,可以减少远期大血管疾病。所以,在许多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1C控制目标是<7%。(B)

●如果某些患者无明显的低血糖或其他治疗副作用,建议更严格的A1C目标(如

<6.5%)或许也是合理的。这些患者或许包括那些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和无明显心血管并发症的病人。(C)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及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尽管实施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合理的血糖检测、

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有效剂量的降糖药物,而血糖仍难达标者,较宽松的A1C目标(如<8%)或许是合理的。(B)

2型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一经诊断,起始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除非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A)。

●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及A1C水平明显升高,一开始即考虑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其他药物。(E)

●如果最大耐受剂量的非胰岛素单药治疗在3~6个月内不能达到或维持A1C目标,加第二种口服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E)

医学营养治疗

整体建议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的MNT,优先考虑由熟悉糖尿病MNT的注册营养师指导。(A)

●因为可以节省花费并可改善预后(B),MNT应该被相关保险公司及其他支付所充分覆盖。(E)

能量平衡、超重与肥胖

●建议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风险的个体减轻体重。(A)

●为减轻体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低脂卡路里限制饮食或地中海饮食在短期内(至少2年)或许有效。(A)

●对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患者,监测其血脂、肾功能和蛋白质摄入(有肾病患者)情况,并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E)

●体力活动和行为矫正是控制体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最有助于保持减轻的体重(B)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建议

●在有2型糖尿病风险的个体,预防措施重点应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适度的减轻体重(体重的7%)和规律的体力活动(每周150分钟),饮食控制如减少热量摄入、低脂饮食能够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A)

●有2型糖尿病风险的个体,应该鼓励食用美国农业部(USDA)推荐的纤维含量(14g 纤维/1000千卡)膳食及全谷食物(谷物中的一半)。(B)

●有2型糖尿病风险的人体,应该鼓励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B)

糖尿病的治疗建议

糖尿病治疗中的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最佳比例或许应该调整,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C)

●采用计算、食品交换份或经验估算来监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仍是血糖控制达标的关键。(B)

●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少于总热量的7%。(B)

●减少反式脂肪摄入能降低LDL胆固醇,增加HDL胆固醇(A),所以应尽量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E)

其他营养建议

l 成年糖尿病患者如果想饮酒,每日摄入量应限适量(成年女性每天≤1杯,成年男性≤2杯)。(E)

l 不建议常规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因为缺乏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的证据。(A)

l 建议个体化的饮食计划应包括优化食物选择,以满足所有微量元素的每日建议容许量(RDA)/饮食参考摄入量(DRI)。(E)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l 糖尿病诊断确定后应根据需要按国家标准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接受DSME。(B)l 自我管理和生活治疗的效果是DSME的关键,应该作为治疗的一部分进行评估和监测。(C)

l DSME必须接受心理咨询,因为情感与糖尿病预后良好相关。(C)

l 因DSME可以节省花费并能改善预后(B),所以费用应该全部由第三方支付者报销。(E)

体力活动

l 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体力活动(50%~70%最大心率)至少150 分钟,每周活动至少3天,无体力锻炼的时间不能连续超过2天。(A)

l 对无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患者鼓励每周进行至少2次耐力运动。(A)

心理评估与治疗

l 包括心理学和社会状态的评估应始终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E)

l 心理筛查和随访应包括但不限于:对疾病的态度、对治疗和预后的期望值、情感/情绪状态、一般及与糖尿病相关的生活质量、生活来源(经济上、社会和情感方面)以及精神病史。(E)

l 当自我管理较差时,考虑筛查抑郁和糖尿病相关的压抑、焦虑、饮食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C)

低血糖

l 无意识障碍的低血糖患者治疗首选葡萄糖(15~20g),也可选用任何含有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治疗15分钟后SMBG依然为低血糖,应该再次给药。SMBG血糖正常后,患者应该继续追加一次正常饮食或小吃,以预防低血糖复发。(E)

l 所有具有明显严重低血糖风险的患者、照护者或家人均应给予胰高血糖素,并教会如何用药。胰高血糖素不要求由专业人员治疗。(E)

l 对于无症状低血糖或出现过一次或多次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降低血糖控制目标,严格避免近几周内再次发生低血糖,以降低无症状性低血糖并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B)

减肥手术

l BMI≥3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或相关合并症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者,可以考虑进行减肥手术治疗。(B)

l 接受了减肥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接受长期生活方式咨询与医学监测。(E)l 尽管小型研究表明BMI在30~35kg/m2之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减肥手术也可更好控制血糖,但目前没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除研究之外对BMI<35 kg/m2的患者进行手术。(E)

l 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手术的长期获益、花费效益比及风险,应该通过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与合适的药物及生活方式治疗加以比较研究。(E)

免疫接种

l 年龄≥6个月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C)

l 所有2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须接种肺炎球菌疫苗。65岁以前曾经接种过疫苗的年龄>64岁患者,如5年前接种过需再接种一次。再接种指征还包括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病及其他免疫损害者如器官移植后。(C)

l 成年糖尿病患者接种乙肝疫苗应按照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议进行。(C)

高血压/血压控制

筛查和诊断

糖尿病患者每次随访时均应测量血压。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的患者,应该改天重复测量。再次测量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0mmHg,确诊为高血压。(C)

目标

l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130 mmHg是合适的。(C)

l 基于患者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略高或略低的收缩压压目标可能是合适的。(B)l 糖尿病患者舒张压应该控制在<80 mmHg。(B)

治疗

l 收缩压130~139 mmHg或者舒张压80~89 mmHg的患者可以仅接受生活方式治疗,如果3个月血压仍不达标,则加用降压药物治疗。(E)

l 在诊断或随访时,较严重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

90mmHg),除接受生活方式治疗外,还应接受药物治疗。(A)

l 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治疗包括超重者减轻体重;包含低盐饮食、增加钾的摄入的DASH饮食方式;适量饮酒;以及增加体力活动。(B)

l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应该包括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果一类不能耐受,应该用另一类代替。(C)l 为使血压控制达标,常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最大剂量的2种或多种药物)。(B)l 一种或多种降压药应在睡前服用。(A)

l 如果已经应用ACE抑制剂、ARBs或利尿剂,应监测肾功和血钾水平。(E)

l 患糖尿病和慢性高血压的孕妇,为了母亲长期健康和减少胎儿发育损害,建议血压目标值为110~129/65~79 mmHg。妊娠期间,ACE抑制剂和ARBs均属禁忌。(E)

血脂异常/血脂治疗

筛查

l 大多数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测一次空腹血脂。处于血脂异常低危状态的成人(LDL-C<2.6mmol/L,HDL-C>1.3mmol/L,TG<1.7mmol/L),可以每两年评估一次血脂。(E)

治疗建议与目标

l 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取;增加n-3脂肪酸、粘性纤维、植物固醇/甾醇的摄入;减轻体重(如有必要);增加体力活动,以改善血脂。(A)

l 所有下列糖尿病患者,无论血脂水平如何,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

n 有明确的CVD。(A)

n 没有CVD,但是年龄超过40岁并有一个或多个CVD危险因素者。(A)

l 对低风险人群(如没有明确CVD及年龄在40岁以下者),如果患者

LDL-C>2.6mmol/L或者具有多个CVD危险因素,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E)

l 没有CVD的糖尿病患者,主要目标值是LDL-C <2.6 mmol/L。(A)

l 伴有CVD的糖尿病患者,应使用大剂量他汀使LDL-C<1.8 mmol/L。(B)

l 如果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没有达到上述治疗目标,LDL胆固醇比基线降低约

30~40%是另一个替代目标。(A)

l 其他指标的治疗目标是TG <1.7 mmol/L,男性HDL-C>1.0 mmol/L,女性HDL-C>1.3 mmol/L。然而,他汀类药物控制LDL-C达标仍是首要选择。(C)

l 如果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没有达标,可考虑联用他汀和其他降脂药物使血脂达标,但尚未有评估其CVD结局和安全性的研究。(E)

l 妊娠期间禁用他汀治疗。(B)

抗血小板药物

l 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的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10年危险性>10%),考虑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治疗(剂量75~162 mg/天)。这包括大部分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并至少合并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C)

l CVD低危的成年糖尿病患者(10年CVD风险<5%,如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且无主要其他危险因素者)不应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CVD预防,因为出血的潜在副作用可能超过其潜在益处。(C)

l 这个年龄段具有多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如10年风险在5~10%),则需要进行临床判断。(E)

l 有CVD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 mg/天)作为二级预防治疗。(A)

l 有CVD且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剂量75 mg/天)。(B)

l 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阿司匹林(剂量75-162 mg/天)联合氯吡格雷(剂量75 mg/天)治疗一年是合理的。(B)

戒烟

l 建议所有患者不要吸烟。(A)

l 戒烟咨询和其他形式的治疗是糖尿病常规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B)

冠心病

筛查和治疗

筛查

l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不建议常规筛查冠心病,因为只要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就给予治疗,并未证明常规筛查冠心病会改善结局。(A)

治疗

l 确诊伴有CVD的患者,考虑使用ACEI(C)、阿司匹林(A)和他汀(A)治疗(如果没有禁忌证)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既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在心梗后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2年。(B)

l 如果能够耐受,无高血压的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也是合理的,但缺乏数据。(E)

l 对于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C)

l 对于病情稳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者,如果肾功能正常,可以应用二甲双胍。在CHF病情不稳定或因CHF住院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C)

肾病筛查和治疗

整体建议

●为了减少和或延缓肾病进展的风险,优化血糖控制。(A)

●为了减少和或延缓肾病进展的风险,优化血压控制。(A)

筛查

●对于1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及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从诊断开始,应该每年评估尿白蛋白排泄率。(E)

●对于所有成人糖尿病不管其尿白蛋白排泄率多少,至少每年测定血清肌酐。血清肌酐应该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对慢性肾脏病进行分期(如果有CKD)。(E)

治疗

l 除了妊娠期间外,应该使用ACE抑制剂或ARBs治疗微量或大量蛋白尿。(A)l 如果一种不能耐受,则应该用另一种替代。(E)

l 对于糖尿病伴有早期慢性肾病和晚期慢性肾病患者,蛋白质摄取量分别减少到0.8~1.0g/kg/d 和0.8 g/kg/d均可改善肾功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GFR),因此推荐。(B)

l 应用ACE抑制剂、ARBs、利尿剂者,监测血清肌酐及血钾水平观察是否发生肌酐升高和高钾血症。(E)

l 建议持续监测尿白蛋白排泄率,以便评估疗效和肾病进展。(E)

l 当估计GFR(eGFR)<60 ml·min/1.73 m2时,评估和治疗CKD的潜在并发症。(E)

l 如果肾病发病原因不明确、处理困难或者晚期肾脏疾病时,应该把患者转诊给肾病专家。(B)

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治疗

整体建议

l 为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并延缓其进展,优化血糖控制。(A)

l 为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并延缓其进展,优化血压控制。(A)

筛查

l 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或10岁以上的儿童在糖尿病发病后的5年内,应该接受眼科专家或验光师散瞳后综合眼科检查。(B)

l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该尽早接受眼科专家或验光师散瞳条件下综合性眼科检查。(B)

l 此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由眼科专家或验光师复查。检查结果正常者,可以每2~3年检查1次。视网膜病变进展者,应该增加检查的频率。(B)

l 高质量的眼底照相可以检测出大多数有临床症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由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阅片。虽然视网膜照相可以作为一个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工具,但不能替代全面的眼科检查。应由眼科医师在在糖尿病诊断之初即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并随访。(E)

l 育龄糖尿病女性如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者应该进行综合性眼科检查,综合评价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或/发展风险。眼科检查应该在妊娠早期进行,随后整个妊娠期间和产后1年应密切随访。(B)

治疗

●对于患有任何程度黄斑水肿、严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或任何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的患者,应该立即转诊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A)

●对于高危PDR、临床严重的黄斑水肿和部分严重NPDR患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以降低失明的危险。(A)

●视网膜病不是阿司匹林预防性保护心脏的禁忌证,因为阿司匹林不会增加视网膜出血的风险。(A)

神经病变筛查和治疗

l 所有2型糖尿病诊断时和1型糖尿病诊断5年后应该使用简单的临床检测手段筛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PN),以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B)

l 除非临床特征不典型,很少需要进行电生理学检查。(E)

l 2型糖尿病诊断时和1型糖尿病诊断5年后,应该筛查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很少需要到特殊检查,而且特殊检查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E)

l 建议应用药物减轻痛性DPN和自主神经病变的特定症状,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E)

足诊治

l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以确定足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足部检查应该包括视诊、足动脉搏动、保护性感觉丢失(LOPS)的检查(10g单尼龙丝+以下任何一个:128-Hz音叉检查振动觉、针刺感、踝反射、振动觉阈值)。(B)

l 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给予糖尿病足自我保护的教育。(B)

l 对于足溃疡及高危足患者,尤其有足溃疡和截肢病史者,应该进行多学科会诊。(B)

l 吸烟、有LOPS、畸形、或既往有下肢并发症者,应该转诊给糖尿病足的诊疗专家进行预防性治疗和终生监护。(C)

l 初期筛查外周动脉病变(PAD)时,应该包括跛行的病史,并评估足背动脉搏动。应该计算踝臂指数(ABI),因为许多外周动脉病患者并无症状。(C)

l 明显跛行或踝肱指数异常者,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血管评估,考虑运动、药物和手术治疗的选择。(C)

常见合并症的评估

l 对有危险因素、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考虑评估和治疗常见的糖尿病相关疾病(见“2012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表4)。(B)

儿童和青少年

血糖控制

l 对于患1型糖尿病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当设定血糖目标时,考虑患者年龄因素。(E)

筛查和处理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肾病

l 一旦儿童达到10岁,且糖尿病病程业已5年,应该每年筛查微量白蛋白尿,取随机时间点的尿样,计算白蛋白与肌苷的比值(ACR)。(B)

l 追加测定2次非同日尿样本,如ACR均升高,应该考虑应用ACEI治疗,逐渐加量,尽可能使白蛋白排泄率达到正常。(E)

高血压

l 正常高值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0百分位数)的起始治疗应包括饮食干预、运动、控制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如果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血压仍不达标,应考虑药物治疗。(E)

l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高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5百分位数或持续>130/80 mmHg)一旦确诊,应该考虑药物治疗。(E)

l ACEI类药物应该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由于其潜在的致畸副作用,应进行适当的生殖咨询。(E)

l 控制目标值是血压持续<130/80 mmHg,或低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0个百分位数,以较低者为准。(E)

血脂异常

筛查

l 在血糖得到控制后,所有>2岁的儿童在诊断糖尿病后,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应该立即检查空腹血脂谱:1)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总胆固醇>240 mg/dl);2)家族在55岁前出现心血管事件;3)家族史不明。如果不必担心家族史,应青春期(≥10岁)后开始进行首次血脂筛查。所有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后确诊的糖尿病儿童都应在确诊时进行空腹血脂筛查测定(血糖控制达标以后)。(E)

l 如果血脂不正常,应每年监测血脂。如LDL胆固醇值在可接受的危险水平以内<2.6 mmol/L,每5年复查血脂谱是合理的。(E)

治疗

l 起始治疗可包括优化血糖控制和根据AHA饮食步骤Ⅱ实施医学营养治疗,目标是降低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含量。(E)

l 对于10岁以上的儿童患者,如在医学营养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后,LDL-C>4.1 mmol/L,或LDL-C >3.4 mmol/L且伴一个或多个CVD危险因素,加用他汀类药物是合理的。(E)

l 治疗目标是LDL-C<2.6 mmol/L。(E)

视网膜病变

l 儿童≥10岁且患糖尿病病程3~5年,应该进行首次眼科检查。(E)

l 首次检查后,一般建议每年进行常规随访。按照眼科医师的建议,可以减少检查次数。(E)

乳糜泻

l 1型糖尿病的儿童血清IgA水平正常者,在诊断糖尿病之后应该尽早检查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或抗肌内膜抗体以筛查乳糜泻。(E)

l 如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体重不增或下降、腹泻、胃肠胀气、腹痛或吸收不良症状或儿童频发不能解释的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良时,应该复查。(E)

l 抗体阳性的无症状儿童应该转诊给胃肠病学专家进行内窥镜和活检评估以明显乳糜泻。(E)

l 活检确诊乳糜泻的儿童应进行无麸质饮食,并咨询擅长糖尿病和乳糜泻的营养师。(E)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l 1型糖尿病患儿在确诊后即应筛查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E)

l 代谢控制正常后可检测TSH浓度。如果TSH水平正常则每1~2年复查一次,特别是如果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症状、甲状腺增大或生长发育速度异常者。(E)

从儿科到成人治疗的过渡

l 青少年过渡到成人期间,医疗卫生人员和家人必须认识到会有许多弱点(B),并在青少年早期到中期做好准备,在过渡前至少准备1年。(E)

l 儿科医师和成人健康保健人员应帮助青少年和刚成年的患者,为他们提供支持和衔接。(B)

孕前治疗

l 准备怀孕的患者应尽可能将A1C控制到接近正常(<7%)。(B)

l 从青春期开始,所有育龄妇女应将孕前咨询纳入常规糖尿病门诊随访内容。(C)l 计划怀孕的糖尿病妇女,应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CVD的评估,如果有治疗指征应该予以治疗。(B)

l 孕前应评估患者所用药物,因为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常用药物对于孕妇来说可能是禁忌或不推荐使用的,这包括他汀类、ACEI类、ARB类药物和大多数非胰岛素降糖药。(E)

l 由于许多妇女可能是意外怀孕,在所有育龄妇女考虑怀孕所禁忌的药物潜在的风险和受益,并告知用这些药物的妇女。(E)

老年人

l 对于活动自如、无认知障碍、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应该制定年龄较轻的成人糖尿病治疗目标。(E)

l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如难以达到上述目标,则应放宽目标,制定个体化的标准。但是所有患者都应避免出现高血糖临床症状或急性高血糖并发症。(E)

l 老年患者的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处理后的利弊考虑治疗。对于所有患者都应该积极治疗高血压。调节血脂和阿司匹林治疗在预期寿命长于一级和二级预防试验的患者中,或许有益。(E)

l 老年患者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发症应该个体化,但应该特别注意那些引起功能障碍的并发症。(E)

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CFRD)

l 在所有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从10岁开始每年用OGTT筛查CFRD(B)。不建议用A1C 筛查CFRD。(B)

l 在囊性纤维化患者病情稳定期间,可用一般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CFRD。(E)l CFRD的患者应该用胰岛素治疗,以达到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A)

l 建议每年监测糖尿病并发症,应从CFRD诊断5年后开始。(E)

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所有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在其病历档案中明确记录。(E)

●所有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进行血糖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告知所有治疗团队成员。(E)

l 血糖控制目标:

n 危重患者:血糖持续高于10 mmol/L的患者,应该起始胰岛素治疗。一旦开始胰岛素治疗,建议大多数危重患者将血糖控制在7.8~10.0 mmol/L之间。(A)

n 更严格的目标,如6.1~7.8 mmol/L对某些患者可能是合适的,只要在无明显低血糖的前提下能达到这一目标。

n 重症患者需要静脉点滴胰岛素,这已经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可降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不会增加严重低血糖的风险。(E)

n 非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尚无明确证据。如果用胰岛素治疗,餐前血糖目标一般应<7.8 mmol/L,随机血糖<10.0 mmol/L范围,应安全达标。以前严格控制血糖稳定的患者可制定更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有严重伴发病的患者,应放宽血糖目标。(E)

l 按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包括基础胰岛素、餐前胰岛素、校正胰岛素是非危重患者达到和维持血糖控制的首选方法。(C)

l 对于接受有发生高血糖风险治疗措施的任何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包括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肠道营养治疗或奥曲肽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进行血糖监测(B)。如果出现持续性高血糖,需进行治疗。该类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糖尿病患者相同。(E)

l 每个医院或医疗机构应制定低血糖治疗流程。应对每位患者制定低血糖预防和治疗计划。医院内低血糖发作应做记录并进行跟踪。(E)

l 所有糖尿病患者如果入院前2~3月未检测A1C值,住院期间应进行A1C检查。(E)l 未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如住院期间如发现血糖升高,出院时应制定合适的随访检测和治疗计划。(E)

改善糖尿病治疗的策略

l 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慢性病治疗模式的一部分,以保证有经验的治疗团队和知情的患者之间保持经常沟通。(A)

l 如果可能,医疗系统应支持团队治疗、社区参与、患者注册和嵌入式决策支持工具以满足患者需求。(B)

l 治疗决策应基于循证指南及时调整,并注意个体化,考虑患者的喜好、预后和合并症。(B)

l 以患者为中心的交流模式应考虑患者的喜好、评估患者的文化程度和计算能力并照顾不同区域的文化习惯。(B)

要学会区分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好胆固醇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 L),因为它的传输是通过高密度脂蛋白。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使血管扩张、

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是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的好胆固醇。相反,坏胆固醇被称之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流中传输。除了传输模式以外,

在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之间还存在目地的不同。另一方面,好胆固醇是通过高密度脂蛋白

携带,就意味着高密度脂质有将胆固醇带出动脉的倾向,并将它送到肝脏,当做垃圾最终

排除体外。

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一旦极低密度脂蛋

白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每种脂蛋白都携

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而余下的三分之

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低密度脂蛋白

结合,吸收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

血脂包括:三酰甘油、少量二酰甘油和一酰甘油、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及非脂化脂酸(游离脂酸、自由脂酸)。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 )、乳糜微粒残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高密度脂蛋白(HDL)。这些脂蛋白各自的脂质成分、载脂蛋白种类、来源及生理功能都有所不同。其中,对判断血脂中的胆固醇状况起着关键作用的为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糖尿病防治指南考试

您已完成摸底考试,答对题数9道,正确率为60% ?1、(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 A.ACEI或CCB B.ACEI或ARB C.ARB或CCB D.ARB或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A.10g B.15g C.25g D.35g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磺脲类药物禁忌症是: A.1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大手术者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若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 A.继续基层医院进一步治疗 B.请示上级医生后,继续基层医院治疗 C.立即转诊至上 级医院D.建议患者出院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减重目标为: A.1个月减轻体重5% B.1个月减轻体重10% C.3-6个月减轻体重5%-10% D.3-6个 月减轻体重20%-30% 正确答案:C ?10、(多选题)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降糖 B.降压 C.调脂 D.抗血小板治疗 E.生活方式干预 1、(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 正确答案:ABCDE 2、(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C.8.2% D.15.3%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糖尿病 正确答案:C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提示●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则进入药物治疗(A)●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A)●在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时,可开始二联治疗、三联治疗或胰岛素多次注射(B) 一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浓度从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双胍类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抵抗;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

的基本措施。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会逐渐增大。临床上常需要口服药物间及口服药与注射降糖药间(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 (一)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对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显示,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为HbA1c下降%~%,并可减轻体重[101-103]。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使HbA1c下降%~%[104-105]。在500~2 000 mg/d剂量范围之间,二甲双胍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效应[104,106],在低剂量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PP-4抑制剂的疗效与将二甲双胍的剂量继续增加所获得的血糖改善程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相似[107-108]。UKPDS结果证明,二甲双胍还可减少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78]。在我国伴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针对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对再发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结果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1.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2.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3.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4.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 2.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 3.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更新要点七 血糖监测章节,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2019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江苏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的筛查 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糠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摘登 1 2型糖尿病的诊断 我国采用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如无特殊提示,文中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靠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年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ADA 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5.6mmol/L,但目前对空腹血糖在 5.6-6.0 mmol/L 的人群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否明显增加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故我国血糖异常切点仍沿用 WHO1999年标准。就临床诊断而言,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急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 升高,若无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急消除后复查。 糖代谢分类mmol/L 糖代谢分类WHO 1999年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正常血糖<6.1 <7.8 IFG 6.1-6.9 <7.8 糖耐量减低(IGT) <6.1 7.8-11.0 T糖尿病(DM)≥7.0 ≥11.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mmol/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质量下降)加随机血糖(指不 考虑上次用餐时间,1d中任意时段的血糖。或空腹血糖(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7.0 11.1 2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测血糖以明确诊断 2 糖尿病的治疗 2.1 口服降糖药 基于2型糖尿病的2个主要异常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 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 岛素分泌;噻唑烷二酮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吸收。 由于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的环节不同,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联合治疗。 饮食和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如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或者有严重的高血糖,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1.1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该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 糖,许多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亚 组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此外,双胍类药物还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进展。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低血糖,并有降低体质量的趋势,但常常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联用可增加 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女性>12.8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篇

一、免疫接种 ★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 二、预防2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龄<60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标值 ★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7%;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标值<8%。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和/或血糖≥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五、抗血小板药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继续治疗或许也有益处。 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为<140/90mmHg;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降压目标值为 <130/80mmHg,可能适合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减少胎儿生长受损。 ★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使用的药物类型包括: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二氢吡啶类CCB,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采用ACEI或ARB的可耐受最大剂量治疗。一种药物不能耐受时,应采用另一种药物替代。 ★对于三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未达到降压目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禁止将ACEI和ARB、ACEI和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服用ACEI、ARB类或利尿剂的患者,应监测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血钾水平。 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考虑应用ACEI或ARB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有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在心梗后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2年。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若eGFR>30ml/min应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但不稳定或正在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起始治疗应选用二甲双胍,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用经证明可减少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率的药物(目前为恩格列净列净和利拉鲁肽)(坎格列净也被认为可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病情稳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如果eGFR>30mL/min,可以应用二甲双胍。CHF病情不稳定或因CHF住院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2019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重磅:美国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7年12月10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公布了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ADA指南每一年更新一次,在国际上具备普遍影响力。最新版指南对于药物防治的保举以下,倡议珍藏浏览。 一、免疫接种 依照惯例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一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不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不曾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斟酌接种3次。 二、防备2型糖尿病 对付糖尿病后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纪 历久利用二甲双胍能够惹起维生素B12短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随血虚或四周精神病变的患者,应按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的值 多半非怀胎成人正当的AIC目的是 对付有重大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无限、有早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病发、利用了包含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医治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的值

对付变动医治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医治 无忌讳症者,肇端医治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斟酌肇端两药结合医治。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有显著高血糖症状和/或AIC程度≥10%和/或血糖≥16.7mmol/L,斟酌开端胰岛素医治。 假如单药医治或两药结合医治在3个月内没有到达或保持AIC目的,加用别的一种降糖药物。 对付没有到达血糖目的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该推延药物强化医治,包含斟酌胰岛素的医治。 没有明白的证据支撑对不短缺的患者饮食弥补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并且历久摄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够存在平安性成绩。 五、抗血小板药 伴随动脉粥样软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防备医治;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利用氯吡格雷(75mg/d)。 包含至多有一项其余重要风险身分(高血压、抽烟、血脂非常或卵白尿)的大多半&gt;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身分者,可斟酌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防备。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医治一年是正当的,继承医治或者也有好处。 六、糖尿病归并高血压 多半糖尿病归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的值为 怀胎期糖尿病归并高血压者,降压目的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削减胎儿发展受损。 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端接收药物医治;≥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结合医治。 对付糖尿病归并高血压者,保举利用的药物范例包含: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CCB,以削减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变乱。 对付糖尿病肾病归并高血压者,保举采纳ACEI或ARB的可耐受最大剂量医治。一种药物不克不及耐受时,应采纳另一种药物代替。 对付三种降压药物(包含利尿剂)未到达降压目的的高血压患者,应斟酌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医治。 制止将ACEI和ARB、ACEI和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整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部分.

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1、常见病 2、终身疾病 3、可控制疾病 4、需配合部分管理的疾病 5、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1、糖尿病家族史 2、超重、肥胖 3、多食少动 4、年龄>45岁 5、出生时低体重<5斤 6、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糖尿病有哪临床表现? 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有典型症状的糖尿病病友通常会主动就诊,而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友,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友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若不加以注意,则慢慢地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才会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症状。 二、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1、反复生痔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 2、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 3、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4、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者; 5、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 6、下肢麻木、烧灼感; 7、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

2型糖尿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吗? 在临床中发现,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多数是“小胖墩”,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共性,如偏食、嗜食肉类、薯片等油炸类食品,排斥蔬菜、水果,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贪睡,不爱运动,一有时间不是玩电子游戏就是看电视。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小胖墩”越来越多,也使2型糖尿病离孩子们越来越近。 夫妻,母子、祖孙之间会“传染”糖尿病吗? 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即父母与孩子之问、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无论哪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遗传因素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会传染糖尿病,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即使有紧密接触,也没有传染糖尿病的可能。 当然,妻子得了糖尿病,不会因为做家务、做饭就把疾病传染给丈夫和孩子,奶奶也不会因为带孙子就把糖尿病传染给孙子。但是,与糖尿病病友有血缘关系的人到底会不会得糖尿病,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环境因素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性格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篇)

一、免疫接种 ★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个月地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岁地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地,应接种次乙肝疫苗;≥岁地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次.b5E2R。 二、预防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年龄<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地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型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缺乏.服用二甲双胍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地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p1Ean。 三、目标值 ★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地目标是<;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地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地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地糖尿病患者,目标值<.DXDiT。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地患者,每月检测一次. 四、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地型糖尿病患者,如≥%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地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水平≥和或血糖≥,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地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地治疗. ★没有明确地证据支持对不缺乏地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RTCrp。

五、抗血小板药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地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地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5PCzV。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地大多数>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jLBHr。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地,继续治疗或许也有益处. 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为<;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降压目标值为<,可能适合心血管疾病高危地患者.xHAQX。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值为,以减少胎儿生长受损. ★诊室血压≥地患者,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地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使用地药物类型包括:、、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二氢吡啶类,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LDAYt。 ★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采用或地可耐受最大剂量治疗.一种药物不能耐受时,应采用另一种药物替代.Zzz6Z。 ★对于三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未达到降压目标地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禁止将和、和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服用、类或利尿剂地患者,应监测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血钾水平. 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地患者,考虑应用或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有既往心肌梗死地患者,应该在心梗后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年. ★对于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地患者,若>应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但不稳定或正在住院治疗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dvzfv。

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文档版-全)

2014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美国糖尿病协会(王新军王转锁译)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A1C≥6.5%。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或 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无热量摄入。或 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试验应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相当于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或 在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在无症状患者中筛查糖尿病 ● 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B ●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E ● 可使用A1C、空腹血糖或75g OGTT 2h血糖筛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B ●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B 在儿童中筛查2型糖尿病 ● 在超重并有2项或2项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考虑筛查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E 筛查1型糖尿病 考虑将1型糖尿病的相关亲属转诊到临床研究机构进行风险评估。E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 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首次产前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方法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B ● 在无糖尿病史的孕妇,妊娠24~28周筛查妊娠糖尿病(GDM)。A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发布日期:20150201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Chinese Diabetes Society)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2):7388、 内容介绍: 2010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糖尿病MNT(医学营养治疗)指南,近三年来,由于《制定循证指南得方法学》更新,同 时糖尿病MNT与代谢治疗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 会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得修订工作,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及并发症防治、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等诸多领域,并新增了“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与营养治疗”章节,将“应激性高血糖”章节扩 展为“创伤与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等。2013版指南依然坚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服务于 临床得宗旨。以下就是各章节得推荐意见一览。 1、任何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MNT,建议由熟悉糖尿病治疗得营养(医)师指导下完成更佳(A)。 2、MNT可预防糖尿病,改善生活质量与临床结局,节约医疗费用(B)。 3、对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减轻体重(7%)与规律、适度得体力活动(每周>150 min)、合理饮食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A)。 4、制定MNT方案时,应考虑患者具体需求、就是否愿意改变及具有改变得能力(D)。 5、MNT能够改善肥胖糖尿病患者得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A)。 6、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MNT能够减少感染及并发症得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胰岛素用量(B)。 一、能量 1、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目标就是既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满足不同情况下得营养需求(B)。 2、对于所有患糖尿病或有糖尿病患病风险得肥胖或超重个体,应建议减重(A)。 3、在超重或肥胖得胰岛素抵抗个体中,适当减轻体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A)。 4、就减重效果而言,限制能量摄入较单纯调节营养素比例更关键(B)。 不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 kCal/d)得营养治疗(D)。 二、碳水化合物 1、推荐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60%(B);如碳水化合物得来源为低GI食物,其供能比可达60%(A)。 2、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血糖控制,但对于血脂仅观察到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 3、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可高于健康成年人推荐摄入量,推荐25~30 g/d或10~14 g/1 000 kCal(B)。 4、蔗糖引起得血糖升幅并不比相同能量得淀粉引起得升幅更高,但摄入量太高时可能升高血糖及TG水平,不推荐常规摄入(B);不推荐在糖尿病饮食中常规添加大量果糖作为甜味剂,过量果糖不利于血脂代谢(A)。 5、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如饮酒则需计入全日总能量,具体摄入量可参考:女性每天不超过1个酒精单位,男性每天不超过2个酒精单位,建议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D)。 三、脂肪 1、脂肪总摄入量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得影响并不明确(B);膳食总脂肪得摄入以每天占总能量得25%~35%为宜 (B);对超重或肥胖患者,脂肪供能比应控制在30%以内(A)。 2、应增加植物脂肪占总脂肪摄入得比例(A)。 3、限制饱与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得摄入量,饱与脂肪酸得摄入量不应超过供能比得10%(A)。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致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症,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引起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代谢综合征。急性代谢紊乱可致危象而危及生命,而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更是糖尿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进行防治。 【临床表现】 1.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乏力(三多一少)症状。可伴有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2.2型糖尿病一部分亦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在体重减轻前常有肥胖史。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前期,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但不少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始发现血糖升高,或因为并发症就诊才诊断为糖尿病。 【诊断要点】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DA1997或WHO1999) 1.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加上随时血糖*≥11.1mmoi/L(200mg/dl),或

2.空腹Δ血糖≥7.0mmol/L(140mg/dl),或 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11.1mmol/L。 以上各条诊断标准均应另日重复核实。 注:*,随时血糖指一日之中任何时间采血,不考虑与前餐的时间关系;Δ,空腹指禁食8小时以上;OGTT2Hppg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小于7.8mmol/L为正常。 (二)分型、病情及并发症的评估 1.根据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判定糖尿病的类型(1型、2型、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 2.确定并发症的有无及其程度。 3.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确定。为此应进行一下检查: (1)糖化血红蛋白测定(A1c):有条件每位新诊断的患者均为应常规测定,以后一年至少2次,或每季度一次。 (2)胰岛素及(或)C肽释放试验。 (3)微量白蛋白尿,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等,血压,BMI,心电图、眼底,神经传导速度等。 (4)疑为1型或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者,需测定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Ab、IA2-Ab、IAA。 在缺乏上述检查条件的单位,医师在判断糖尿病的类型及病情评估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临床经验。因此对一些病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要点 一、中国1型糖尿病(T1DM)患者生存状况 (一)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 (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 (三)中国T1DM患者寿命短 二、中国T1DM胰岛素治疗方案与国外差异 中国3C研究发现,国际倡导的“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我国应用率低,接受调查的 764例T1DM患者,仅34.7%使用每日注射4次的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而有45.0%采用每日2 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且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者以儿童、青少年居多。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对1 270例入组患者的分析显示,仅有12.5%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34.3%的患者使用每日注射4次的基础加餐时胰素治疗方案。西太平洋地区T1DM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胰岛素治疗以每日2次方案者居多(占67.9%),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使用率较低(4.7%),与西方国家相比有显著差距。

三、规范中国T1DM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 规范我国T1DM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和糖尿 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胰岛素类型 一、按制剂来源分类 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 二、按作用时间分类 1. 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也称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如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2. 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目前国内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常规胰岛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静脉输注胰岛素剂型,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静脉输注,但评估和注意事项较多,未被广泛推荐。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只能用于皮下注射,不能用于静脉输注(表1)。 T1DM胰岛素治疗 一、T1DM胰岛素治疗原则 1. T1DM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完全或部分需要外源性胰

2019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版)知识讲解

2019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江苏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的筛查 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诊疗指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糖尿病诊疗指南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A1C≥%。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滨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 ●空腹血糖(FPG)≥ 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 OGTT 2h血糖≥ mmol/L。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 ●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 mmol/L ●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症状,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 ●在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表4),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将来糖尿病的风险。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B)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E) ●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A1C、 FPG或2h 75g OGTT均是适用的。(B) ●对于那些已经确定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B)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中,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标准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B) ●在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的怀孕妇女中,在妊娠24~28周用75g 2h OGTT筛查妊娠糖尿病,诊断切点见“2011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表6。(B) ●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产后6~12周筛查永久性糖尿病。(E) ●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3年筛查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E) 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 ●对于糖耐量异常(IGT)(A)、空腹血糖受损(IFG)(E)或A1C 在~%之间(E)的患者,应该制定长期计划,以减轻体重7%,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如步行)的体力活动。(B) ●定期随访咨询对成功非常重要。(B) ●基于节约糖尿病预防的潜在医疗费用,这种咨询的费用应由第三方支付。(E) ●对于那些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尤其是尽管进行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后血糖仍进展(如A1C>6%),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2型糖尿病。(B) ●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每年进行检测以观察是否进展为糖尿病。(E)血糖监测 ●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自我检测血糖(SMBG)每天3次或以上。(A)

美国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治疗篇)

美国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治疗篇)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订的糖尿病诊疗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2018年版最新版指南关于药物防治的推荐如下,建议收藏阅读。 一、免疫接种 ★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 二、预防2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龄<60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标值 ★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7%;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标值<8%。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和/或血糖≥16.7mmol/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五、抗血小板药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继续治疗或许也有益处。 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