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

关于科技部“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

动”项目申报的通知

院内各有关单位:

根据江西省科技厅通知(详见附件),科技部《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年)》2007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年)》200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涉及推进地方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展开节能降耗减排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生态保护与治理环境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内容。申请人可根据指南相关内容的申报要求和条件自行或联合申报。各有关单位请认真做好申报组织工作。

申请人请填写《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项目建议书》一式三份,于2007年8月2日前交医学科技处项目管理科。

联系人:石萍,叶仰真

联系电话:6361756,6083333(石),138********(叶)

医学科技处

2007-7-20

附件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

2007年度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设区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技部《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的精神,大力推进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将科技部《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200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随文转发给你们,请组织好项目的申报工作,于2007年8月5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科技厅社发处。

联系人:苏虎联系电话:0791-*******

二00七年七月十七日

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

2007年度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落实《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年)》的任务,大力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发布《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年)》200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推进地方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

——编制地方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

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2006—2010年)》制定地方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今年以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

——节能降耗减排科技普及和宣传

编写《节能减排市民手册》等宣传资料;支持建立“绿色学校”,开展社区居民节能减排培训;建立企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基地;调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积极性,设置专栏性的节能减排科普节目。

——节能减排技术成果集成与推广

对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成果进行筛选汇总,编制节能减排适用技

术手册,加以推广普及。

二、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根据当前区域发展状况和新时期区域发展的趋向,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以及城乡发展的要求,组织开展区域发展评价、评估和相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探索创新区域发展模式的思路,提升我国区域发展政府宏观决策的科学水平与综合协调能力。

——区域发展重大问题与关键制约因素研究

围绕区域自然、经济、社会以及相互协调性状况,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区域自然环境基础、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增长方式、社会和谐、人文环境、科技水平等方面的科学评估,针对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与关键制约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重点污染地区跨区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针对污染严重地区,研究探索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与发展补偿如生态补偿等长效机制与政策,以平衡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有效遏止生态环境的破坏。

——资源枯竭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方式研究

在资源、环境的客观约束下,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区域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对区域发展的生态安全性以及潜力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和方案。

三、展开节能降耗减排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针对我国当前节能减排的迫切需求,从地方具体情况出发,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突出全民参与,在社区、企业、区域三个层面上开展综合示范,通过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切实推动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1、节能减排型社区建设

以节能和污染物减排为核心,建设若干个各具特色的节能减排型小区。

(1)节能型小区建设

包括新能源利用示范小区(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地热取暖等)、节能器具利用示范小区(推广节能电器、炉具等)、绿色建筑示范小区(推广节能建材等)等。

(2)废物最小排放型小区建设

节水卫生器具示范应用;社区中水回用、再生水分质利用示范应用;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收集示范小区等。

申报社区类型包括住宅小区或成熟社区。

2、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

(1)产品生态设计

以地方重点企业的关键产品为对象,对现有产品进行生态设计技

术和绿色生产工艺的改进,充分考虑关键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回收全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通过典型产品的生态设计示范,单位产品能耗的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下降显著高于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

(2)高耗能高污染工艺及设备改造

生产余热利用技术示范应用;水分质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应用;废水废气高效处理技术应用示范;废渣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示范等。

申报企业需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并提供适当的配套经费和有效的配套管理措施。

(3)地方支柱性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示范

以废物源头减量、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和污染物减排为主要内容,开展可以在行业内广泛推广的清洁生产工艺集成与示范。

所建立的清洁生产成套技术在行业内推行的企业数不低于10个,企业总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高于国家节能减排目标。

3、区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

选择典型城市、村镇等,开展区域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示范应用,包括:

(1)城市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

节能照明技术应用示范;集中供热技术应用示范;生活垃圾减量

化与资源化技术应用示范;餐饮烟气处理技术应用示范;机动车尾气控制技术应用示范;高效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应用示范等。

(2)村镇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

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应用示范;节能建筑应用示范;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示范;垃圾堆肥技术应用示范等。

申报区域需提供适当的配套经费和有效的配套管理措施。

(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针对地方典型产业园区或企业群,对现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再生和资源化技术加以综合,形成各具特色(如节水、节材、节能、物质循环利用率等)的生态产业示范园区或企业群示范。

示范区建成后需达到以下要求:节水型示范区水回用率高于85%、节材型示范区重要原材料下降高于30%、节能型示范区节能比例高于30%、所有示范区的污染物总量排放的下降幅度高于10%。

四、生态保护与治理环境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严峻局面,力争通过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区域层面推动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工作开展主要借鉴现有成熟技术,根据各地方特色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新型环保产业培养、生态型城市示范等工作的实施,选择10个生态修复技术综合集成应用示范工程,5个生态旅游实验示范点,

在10个以上城市开展生态技术服务体系示范和生态型城市示范。

1、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

在受污染或破坏地区开展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技术的综合集成和示范应用,重建或恢复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旅游设计、生态移民工程以及各种生态技术服务等方式,改善脆弱区域生态环境。

(1)生态旅游实验示范

以尽量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以及宣传生态、环保理念为目的,通过景点开发、线路设计、理念宣传、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等工作方式,在区域内设计适合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方案,建立融合政府、有关单位、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共同参与、共同实施、共同推动的生态旅游景区,以实验示范的方式带动地方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2)生态转产实验示范

根据国家区域规划和生态恢复要求,开展合理化森工转产、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由放牧到圈养牧业模式等实验示范,建立适合地方特色的产业转换评估体系、补偿机制、管理模式等,以原地合理转换产业模式带动生态环境的改善。

(3)生态移民实验示范

开展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目的的生态移民示范工程,结合各地方

的特色和需求,通过区域规划设计、迁出地保护方案、迁移路线设计、宣传教育、生态转移、合理化安置、移民管理等工作环节,使迁出地、迁入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移民过程中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

2、生态型城市示范

针对城市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改善相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开展生态型城市示范。

(1)绿色消费型城市

以大型连锁超市为切入点,推动适度包装技术和环境友好包装材料,引导城市居民绿色消费方式。

(2)资源节约型城市

在中小城镇建立集物流分析、分类收集、回收利用于一体的废旧物资综合管理网络,并开展示范。

3、新型环保产业培育

结合地方需求,培育一批以技术服务特色的新型环保企业,推动我国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和环保产业的升级。

(1)环境咨询型企业培育

包括环境法律咨询、生态产品设计、清洁工艺设计、区域环境政策咨询等。

(2)环境设施运营管理企业培育

包括企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环保设施、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等运营和管理。

(3)环境技术服务企业培育

包括环保设施设计、生态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等。

优先支持有较好工作基础的企业申报。

五、卫生保健

充分发挥公众健康领域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和地方优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l、公共卫生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1)乡镇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示范

主要目标:建立乡镇卫生服务机构示范基地5—15个;明确硬件设施、科室设置、床位数量、人员配备、药品储备和医疗仪器设备配置等乡镇卫生服务机构相关标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机制和模式。

主要内容: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综合示范,加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示范的机制和模式。

申报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必须是经由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周边农村和农民有较大的辐射范围,如乡镇的地理位置便利、服务半径较大、辖区人口较多;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如示范工程应用环境建设,基本的网络设备等;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充分到位。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示范

主要目标:建立上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示范基地8—10个;明确硬件设施、科室设置、床位数量、人员配备、药品储备和医疗仪器设备配置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标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机制和模式。

主要内容: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综合示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示范的机制和模式。

申报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必须是经由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具备较好的科研基础和研究设施,如示范工程应用环境建设,底层网络升级,相关接入设备的购置和升级,终端工具的购置等;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与综合/专科医院具有良好的联动基础;确保地方和本单位配套资金及时充分到位。

(3)公众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示范与应用

主要目标:构建符合中国人口特色的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涵盖中国人健康相关指标数据库、重大疾病预警指标数据库和重点疾病诊疗监控指标数据库的健康信息资源库;完成国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的示范应用,初步搭建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主导,以信息交互平台为依托,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和体检中心共同参与的健康管理示范基地8—9个。

主要内容:针对我国个人健康管理的需求,开展国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系统战略构架与布局研究,集成国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构建国人健康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国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示范与应用研究。

申报要求:课题申请单位必须是经由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具备参与示范应用“中国人个人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水准和研究水平,应具备比较深厚的前期工作基础,初步具备开展蓝卡工程示范应用的人力资源、技术力量和专业设备;确保地方和本单位配套资金及时充分到位。

(4)医疗设备国产化示范基地建设

主要目标:通过建立国产化医学影像设备、手术急救设备、临检及生理参数分析设备、肿瘤治疗设备等应用示范基地9-13个;获得一定的临床病例及其国产设备在应用中间题的分析、反馈;完成国产数字X射线机等若干医疗设备示范基地的推广;强化医疗设备科技

与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有自主产权的医疗设备产业化和市场推广。

主要内容:建立国产化医疗设备应用示范基地,研究解决国产设备在应用中提出的技术、设备实用性和适应性问题,提高乡镇、社区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诊断、治疗水平,同时推动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国产医疗设备的研发、应用、推广,强化医疗设备科技与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国基本医疗装备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完成国产数字x射线机等医疗设备示范基地建设,为国产医疗设备提供一手临床数据,促进有自主产权的医疗设备产业化和市场推广。

申报要求:鼓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乡镇、社区基层医院及县市级综合医院申请课题,要求在所申请的相关设备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基础和病员数量,设备使用人员有一定的资质、对设备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完成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同时能够为国产仪器厂商提供较为完善、规范的建议、意见。申请医疗设备的企业要有必要的场所、基础设施等配套条件。

(5)全民防病科技普及与示范基地建设

主要目标:建立社区和乡镇防病知识传播平台,如电视播放,健康类报纸或综合报刊专栏,医院候诊室等公共场所电子屏幕播放等平台20-25个;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教育公众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和增强体育运动;联合国内医药领域著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医院、大型制药企业,举办“健

康科技高峰论坛”,推动全民防病知识宣传与普及。

主要内容:针对我国的全民防病政策和法规,结合我国在优生优育、重大传染病、重大疾病等方面的科技发展现状,加强全民防病科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普及有关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优生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出生缺陷、重大传染病、重大疾病等干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全民防病科普知识宣传机制和模式。

申报要求:申报单位在优生优育、重大传染病、重大疾病等方面等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具有优生优育科技知识宣传与普及的相关工作经验,在国内、本省(市、县)或乡镇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能力。

(6)食品药品安全科技普及与示范基地建设

主要目标:完善我国现行的国家药品安全标准,力争1-2家GMP 的示范基地得到WHO或发达国家的认证,初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药品生产管理数据库;建立国家药品安全网,健全国家药品安全预警体系,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与数据库;建设食品综合示范基地5—1 0个,辐射基地20—30个,建立一套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主要内容:完善我国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完善我国已有的药物临床前(gLP)和临床(OCP)研究规范;完善我国药品生产规范(GMP),并初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药品生产管理数据库;提出我国药品上市后

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的技术方法,建立国家药品安全预警体系和国家药品安全网。针对我国畜禽及其制品、水产品、蔬菜、苹果及其果汁、粮油、茶叶等食品的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综合示范,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探索和建立适合当地且有推广价值的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和模式。

申报要求:1)申请药品安全示范区原则上要求申报单位具有长期从事药品安全性研究、GMP有关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开展药品检验、药品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研究基础,居国内领先水平,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2)申请食品安全示范区应有相应的研究及前期相关工作基础。具有规模化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出口创汇基地、大型外向型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申报本项目可优先考虑。

(7)生物与医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主要目标: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产业的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以共性关键技术、重要技术标准和重大产品研发为纽带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30个。联盟应整合官产学研各方优势,培育生物与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达到技术水平一流、产业规模第一的产业发展目标。

主要内容:选择一批技术水平世界一流、产品市场占有率在世界前列的生物与医药产品和企业,在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等领域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契约方式将相关优势企业、大专院

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形成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契约型技术创新组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与企业。

申报要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强大的研发队伍、良好的研发机制、充足的研发经费,有巨大发展潜力,在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方面起引领作用,符合国家战略目标。联盟需建立在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以企业为主体,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分担;联盟技术方向应与国家重点产业需求吻合,体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联盟成员需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保障技术创新合作关系的稳固和持续。

2、中医药区域优势发展及示范基地建设

(1)建立中药产业产学研联盟

主要目标:以15~17个大型、科技型中药企业牵头,联合重点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联盟,解决企业重点大品种中成药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技术含量,把大品种做得更大、大企业做得更强。

主要内容:以大品种为主线,研究解决企业重点大品种中成药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在线生产质量控制、有效性安全性控制、机理研究等。

申报要求:重点支持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推荐的课题;申报企业必须是年销售额达五亿元以上大型企业;申报的中药大品种年单品种国内销售额必须在一亿元以上;课题以大企业牵头,组

成企业、研究院所和大学的产学研联盟;申报企业能够配套国拨经费两倍以上的资金。

(2)建立中药材标准化基地

主要目标:以企业重点大品种中成药中最常用的30种道地中药材为主,建立中药材标准化基地。研究制定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繁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有效成分和质量、中药饮片炮制的系列标准,打造品牌中药材。

主要内容:以中成药大品种为主线,针对所用中药材中最主要的30种道地药材开展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中药材生产相关标准,申报企业中成药大品种所用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系列标准,如种子种苗标准、合理施肥标准、病虫害防治标准等;与中药材质量相关的标准;与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相关的标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与优选标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整理。

申报要求:重点支持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及国际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省推荐的课题;申报课题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具有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与大型中成药生产企业联合申报。

3、生物经济产业基地和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1)生物经济产业基地建设与示范

主要目标:结合地方优势及特色,在生物技术领域建立10~15个生物经济产业基地,以发展生物经济为目标,探索并形成区域经济

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将基地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示范点,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和机制创新,保障基地建设和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的实施;组织实施一批解决本地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的生物技术示范项目或工程,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工业、人口和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突出科技引导作用,集成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注重总体布局、强调项目或工程的区域典型性和辐射带动性。

申报要求:区域内生物技术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0亿人民币以上:区域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与医药产品5个以上;区域内生物技术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内生物技术企业与周边大学及科研院所能够形成有效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政府和上级科技主管部门需对国拨经费进行5倍以上匹配,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2)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与示范

主要目标:结合地方优势及特色,在医药领域建立15~20个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以发展医药产业为目标,大幅度提升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医药、器械、保健、医疗服务业全面

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医药健康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主要内容: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和机制创新,保障基地建设和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的实施;组织实施一批解决本地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的医药技术示范项目或工程,加强新药研发、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研制、医药大品种改造升级、药物研发平台建设等工作,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突出科技引导作用,集成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注重总体布局、强调项目或工程的区域典型性和辐射带动性。

申报要求:区域内医药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00亿人民币以上;区域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与医药产品5个以上;区域内医药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区域内医药企业与周边大学及科研院所能够形成有效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政府和上级科技主管部门需对目拨经费进行5倍以上匹配,加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项目建议书

(格式)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盖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二00七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