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爱玲笔下充满悲剧意识的婚恋观

张爱玲笔下充满悲剧意识的婚恋观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张爱玲笔下充满悲剧意识的婚恋观

作者:张雷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刊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2009,15(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私语 1992

2.张爱玲金锁记传奇 1986

3.张爱玲张爱玲文集·自己的文章 199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董广智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探析-理论界2005,""(10)

悲剧意识是张爱玲生活中最重大的情感体验,这些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她的作品中.张爱玲的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笼罩着悲剧的氛围,作品中的人物都生活在悲剧的阴影里.本文试从张爱玲悲剧意识的来源着手,通过对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深层次地探析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

2.期刊论文马雯.MA Wen浮华的美丽绝世的悲哀--浅析张爱玲的悲剧意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3)

悲剧意识的产生与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张爱玲在她所创作的诸多"传奇"悲剧中,有着比他人更深刻的悲剧感、末世感.文章旨在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各种人物自身悲剧的揭示,以及对作者种种悲剧意识的表现和这种悲剧意识形成的特点、成因的总结,从而浅探张爱玲的悲剧世界,以求在更多的层面上对其悲剧意识的种种加以剖析.

3.期刊论文路敏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东京文学2009,""(1)

张爱玲的作品,写尽人间苍凉. "千疮百孔的感情"充满了悲剧意味.张爱玲在小说中诉说的苍凉人生,令人惊惧,令人叹惋,在对人生的悲剧性展示中普通凡人的感情里,咀嚼出浓稠的人生悲凉的况味,使其小说始终贯传着强烈、明晰而独特的悲剧意识.张爱玲的浓重悲剧意识根源于她对人生无常、生命悲凉的悲剧性生活感受,但又超越了人生感悟的层次,涉及到对人类生存和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张爱玲的作品世界是一个由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构成的悲凉世界,这世界的人,生的意志强烈却从未明了为何而生,凭着本能在人生舞台上挣扎,收获了他人为其制造的苦涩与悲凉的同时也在为他人制造痛苦和孤独.

4.学位论文魏晓苗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2009

张爱玲以其融汇古今,雅俗共赏的文风独立于40年代的上海文坛,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孤岛”文坛,创造了一段令人回味不已的“传奇”。张爱玲的作品充溢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凉”或者“苍凉”成为其小说的情感基调。本文立足于文学批评,从女性批评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整体的眼光纵览张爱玲创作全貌,全面梳理、剖析和阐释小说文本中所呈现的女性悲剧意识,追溯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探讨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与价值。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张爱玲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童年以及婚姻的不幸和她所接触的周围环境,及名著《红楼梦》的影响,酿成了她的悲剧的人生观,同时也酿成她小说的悲剧创作意识。

第二部分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的具体体现。张爱玲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冷冷地撕开生命外表的华美,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还表现在对人生命运的写照上,她的小说处处穿透着一个失落者的人生感悟,不时渗出人生的沧桑,读之恻然不已;情爱的关系也是张爱玲小说中永恒的主题,但无一不是“破碎的闺阁梦”;张爱玲的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人物,表现出对女性的极大关注。

第三部分为张爱玲女性悲剧意识的独特文化意义和价值。通过文化批评的角度和对“五四”新女性文学的影响,进而确立她的女性悲剧意识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同凡响的地位和意义。

5.期刊论文邓寒梅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5)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用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和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种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张爱玲敏感内省的气质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形成了对世事的否定情绪和敌对的人格心理.张爱玲潜意识中的文化心理是她在特定时代对东西方文化悲剧性体认的结晶.

6.期刊论文马欣从《金锁记》谈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4)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篇极有影响的中篇小说.在<金锁记>中我们看到了张爱玲创作所独有的悲剧意识.无论从她自身的原因还是从作品的取材及写作特征来看,张爱玲式的"苍凉感"始终笼罩着她的作品.张爱玲将一种从乱世中悟出的人生体验变成了一种女性敏锐的艺术直觉,叙写了一个个悲哀的启示.

7.期刊论文马藜.朱晶.MA Li.ZHU Jing从觉醒与困惑到重建与自审——庐隐与张爱玲的女性悲剧意识比较-湘南学院学报2009,30(1)

庐隐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突出的时代象征性.她们的作品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悲剧意识,由于时代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她们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也有着相似和区别.身为女性作家,她们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通过文学创作把她们对女性长期遭受的苦难表达出来,反映了她们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庐隐的女性意识刚觉醒,还很困惑;张爱玲则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性自身,重在对女性命运的重建的思考.

8.学位论文钱芳张爱玲与萧红女性悲剧意识的比较2008

萧红与张爱玲是极为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她们的作品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她们深刻体会到男权社会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以及由此带来的女性痛苦、悲哀的人生。她们从自己的生存体验出发,以女性的观察和笔触,把目光投向受压抑的女性,以家庭为主线,描写了女性悲剧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并揭示了这种悲剧的根源。

萧红和张爱玲从小失去母爱、缺失父爱,家庭不是温暖的港湾,带给她们的只有痛苦和悲哀。与家庭决裂走向新的世界后,艰难的生活经历和曲折的人生之路更促使她们人生悲剧意识的产生和形成。她们的小说都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反拨,体现出对传统观念冷静、清醒的叛逆和批判精神。对爱

情她们持怀疑态度,通过对无爱的婚姻与无爱的性的描写展现了女性情感缺失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关于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的共同之处在于:女性要摆脱生存困境必须从女性精神的改造和女性自立意识的觉醒着手。她们在有关女人的悲剧是源于封建制度的扼杀和残害,也来自于自我和独立意识的缺失等方面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萧红主要强调的是女性受男性中心社会的压迫而导致的异化;张爱玲关注的是人性的物化和人性的荒凉。

9.期刊论文王玲宁.高万年悲凉而绝望的歌--张爱玲、白先勇小说的生命悲剧意识浅论-天中学刊2001,16(3)

张爱玲、白先勇是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但其小说则有非常相同的悲剧意识内涵:即作为异化的人在被遗弃、被背离的境地中,不能重建自我完善的人格,而是人性的扭曲,人性裂度的加深,构筑出一种悲凉绝望意味更浓的悲剧.张爱玲、白先勇的生命悲剧意识完全源于二人相似的人生体验和所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及现代文学传统的影响.

10.期刊论文张琴凤.Zhang Qin-feng论鲁迅和张爱玲的主体悲剧意识-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9(6)

如果说鲁迅的悲剧意识在主体性原则上体现为"孤独英雄"的悲剧命运,那么张爱玲的悲剧主体意识则体现为女性地位的丧失.二者在各自的作品里探讨了知识分子和家族女性在转折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其中所表现出的孤独、苍凉、悲悯的悲剧意识,显示了二者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和承继性.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49731673.html,/Periodical_nmgmzdxxb-j200903007.aspx

授权使用:黄石理工学院(hslg),授权号:85b97f48-79e9-421a-bf6b-9e4100f426c4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3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