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常识(填空)简析

国学常识(填空)简析

国学常识(填空)简析
国学常识(填空)简析

《国学经典选读》常识问答

C、成语“沉鱼落雁”出自何书何文?答:《庄子》之《齐物论》。

C、除了兼爱、非攻,墨子还主张什么?答: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明鬼、天志。

D、《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答:《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李耳)。

D、道、儒、墨、法各家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答:道家:天道,无为,间世,齐物,自由。儒家:仁义礼智忠孝,王道。墨家:兼爱、

非攻、尚贤、尚同等。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霸道。

D、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答:天道。

D、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老子、庄子。

F、佛学兴盛于何时?答:南北朝、隋、唐。

H、韩非对儒墨之学怎么看?答:愚诬之学,杂反之行。

H、韩非反对施予贫穷者土地的理由是什么?答:韩非认为,没有天灾人祸而贫穷的人,不是奢侈就是懒惰,施予他们不利于鼓励

人们努力耕作、节俭家用。

H、韩非与荀子都认为人性是恶的,两者的对策有什么不同?答:韩非的对策是用法律来惩治;荀子的对策是主要用礼义来教化,

“化性起伪”,兼用法律来制约。

J、什么叫谥号?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K、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答:孔子重视“礼”强调“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K、孔子对人性怎么看?答: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K、孔子如何定义好学?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L、“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谁的理想?答:孔子。

L、“礼不下庶人”是哪一家的主张?答:儒家。

L、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L、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答:四大:道、天、地、人。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L、吕思勉把我国学术分为哪七个阶段?每阶段以什么学术为主?答: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两汉儒学。魏、晋以后玄学。南北朝、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现今新学。

L、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的是哪阶段的学术?答:先秦学术。

M、孟子批评哪两位先秦诸子为“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答:墨子、杨朱。

M、孟子认为人人都有的善端表现在哪几方面?答: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M、墨子认为哪几种人是“国家之珍,社稷之佐”?答:厚乎德行者、辩乎言谈者、博乎道术者。

M、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什么?答:不相爱。

M、墨子认为为政之根本是什么?答:尚贤。

N、哪几家为先秦显学?答:儒家、墨家。

N、哪位先秦诸子主张“天治天事,人治人事”?答:荀子。

Q、钱穆推荐的《论语》注释是哪四种?作者是谁?答:何晏《集解》,皇侃《义疏》,朱熹《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

Q、请写出4个以上出自《庄子》中的成语。答:沉鱼落雁、朝三暮四、游刃有余、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绰约多姿、越俎代庖、庄周梦蝶、跳梁小丑、踌躇满志、薪尽火传等。

R、“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是谁的观点?答:孟子。

R、儒家集大成者是谁?答:荀子。

R、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答:孔子、孟子、荀子。

S、“间世”是谁的主张?答:庄子。

S、“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答:儒教、佛教、道教。

S、“尚人文”起于何时?答:周朝。

S、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

T、“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是哪位诸子的名言?答:庄子。

T、提倡君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分别是谁?答:孔子,孟子。

T、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是谁?答:董仲舒。

T、提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的是谁?答:章太炎。

T、痛斥荀子乡愿、卖孔的是哪一位学者?答:谭嗣同。

X、现今流传的33篇版《庄子》是谁编定的?答:郭象。

X、孝、悌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年长于自己的人。

X、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答: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X、荀子有哪两个法家弟子?答:韩非、李斯。

Y、与道家“天道”观念相近的是哪一家的什么观念?答:墨家,“天志”。

Z、“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诸子是哪位?答:庄子。

Z、“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答:道家。

Z、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一)常识

B、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C、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

C、词的特质表现为细腻体察、意境幽深、结构曲折、婉雅声情。

J、《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J、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J、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L、《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Q、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R、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R、“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S、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S、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T、唐诗的风神体现在阔大意境、少年精神、刚健气息和优美情调四个方面。

X、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

X、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

X、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X、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X、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Y、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Y、元曲的特点包括语言通俗、气质俚俗、情怀质朴、形式自由。

Y、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Z、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Z、《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Z、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Z、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Z、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填空题

A.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___,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答案:迁怒

Z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则殆。”答案:思而不学

Z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答案:传不习乎

Z、主张“得民心”与反对“得民心”的分别是哪两位先秦诸子?答:孟子,韩非子。

Z.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___。”答案:其言也善

Z.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___。”答案:周公

Z.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答案:三十而立Z.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___?答案:不亦君子乎

Z.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答案:道远

Z.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___?”答案:何陋之有

Z.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答案:患不知人也

Z. 子曰:“不在其位,___。”答案:不谋其政

Z.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___而已矣。”

答案:忠恕

Z. 子曰:“朝闻道,___。”答案:夕死可矣

Z. 子曰:“朝闻道,___可矣。”答案:夕死

Z. 子曰:“德之不___,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答案:修

Z. 子曰:“父母在,不___,游必有方。”答案:远游

Z.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__也。”答案:自省

Z. 子曰:“君子___,小人长戚戚。”答案:坦荡荡

Z.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___。”答案:可谓好学也已

Z. 子曰:“君子喻于___,小人喻于利。答案:义

Z.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何有于我哉?”答案:诲人不倦

Z.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___。”答案:勿施于人

Z. 子曰:“巧言令色,___。”答案:鲜矣仁

Z.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___。”答案:仁

Z.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___,斯仁至矣。”答案:仁

Z.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___也。答案:夺志

Z. 子曰:“三人行,必有___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我师

Z. 子曰:“温故而知新,___。”答案:可以为师矣

Z.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___者也。”答案:好色

Z.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___,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答案:忧

Z. 子曰:“兴于诗,立于___,成于乐。”答案:礼

Z.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___,是知也。”答案:不知为不知

Z.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之者。”答案:乐

Z.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___。”答案:惮改

Z. 子曰:弟子入则___,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答案:孝

Z.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___矣。答案:孝

Z. 子曰:君子不___。答案:器

Z. 子曰:为政以___,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答案:德

Z. 子曰:温故而___,可以为师矣。答案:知新

Z. 子曰:温故而___,可以为师矣。答案:知新

Z.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___,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答案:而立Z.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则殆。答案:思而不学

Z.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___。”答案:昼夜

(三)问答题

C. 从子学的内容回答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P127

答:概而言之,中国哲学主要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天人论。二是本体论。三是名实之辨。四是运行之理。

H. 韩非学说的思想体系有那几个特点?P125

答: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以性恶为重法的基点。第二,以法后王为变革依据。

第三,以实用为求治的根本。第四,以法治为德治的替代

J. 经学的意义何在?P25

汉代经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谱系的形成,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统治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达成共识,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帝制的结束。而对中国文化的浸润作用,到现在仍在延续。经学以其形态,充当了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儒学的基础性学说。

J. 简答《尔雅》的研究价值?P69

答:《尔雅》的价值,一在于作为训诂的基础,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字的本义。二是奠定了类书先例。古代的类书就是按类编纂,《尔雅》也是按照天地、日月、四时、禽兽来划分的,这是最早的类书体例,对后世很有启发。三是博物资料。其中了很多名物资料,如四野、五方等,对汉代博物意识的形成很有启发,博物意识催生了汉赋的排比和博物。四是作为汉语史料《尔雅》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语言,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资料,来研究上古汉语。

J. 简答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P108

答: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官吏流散。平王东迁以前,学者主要集中在官府和贵族阶层,这时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是王官之学。东迁之后,中央政权衰微,原先供职于王室的官吏开始流散,道术为天下裂,由于各种官吏所掌握的知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对天下的问题的认识亦不相同,这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学派。

二是士阶层形成。学术最初是在“士”以上阶层开始普及的,天下大乱之后,士阶层就谋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开始建构自己的

学说,来完善自己的学术体系,以达到救世之弊的目的。

三是官学解体。商周时期,学在官府、学在贵族,而下层的人民掌握不了文字,自然也掌握不了学术的根本。东迁之后,官府解体,除一小部分人留任外,多数则流散民间,或者投奔诸侯。前者以办私学的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后者则寄食诸侯、贵族

门下,相互辩难,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四是人才需求强烈。春秋时期的诸侯不再单纯地向上天乞求自己的合法性,转而向民间寻求对自己的国家和政权有所帮助的人,

因此礼贤下士成为社会普遍的风气。春秋旧中国是士阶层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只要有才学,通过游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就促使更多的士人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提出见解。

J. 简述教材所举的研读《楚辞》的基本书目?P165

答:研究《楚辞》的代表性性作有如下几种:

1、王逸的《楚辞章句》

2、洪兴祖的《楚辞补注》

3、朱熹的《楚辞集注》

L.《吕氏春秋》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33

答:《吕氏春秋》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诸说、弃封建。第二,隆君主、明时变。第三,蹈清静、尚实用。

L. 礼学的四个层面是什么?

一是物质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M. 《孟子》在仁义和民本思想四个方面的讨论是什么?P52

礼学分成四个层面:一是礼义,它是对礼的本义的阐述,包括礼的来源原则、内涵等,是从理论的角度,或者说是思辨的角度进行的形而上的概括。二是礼仪,即那些形而上的概括如何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中。三是礼制,礼仪是规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而礼制规定的是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器物的形制和数量,包括礼器和礼数。四是礼度,即讨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对礼仪和礼制的调整的尺度。

Q 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P17

答:一要有文献根底。中国的传统学术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这是我们进行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库。二要重小学基础。要掌握文字、音韵、训诂的基本方法,这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基础。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即现在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这是阅读古代典籍之前具备的学术素养。明训诂、辨章句、通旨趣、括精要是读书的

四个步骤。文字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形成,比如象形、指示、会意、转注等。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读音。

“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三要以实证为法国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因为其中很多现象、事件、思想,与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还原过去的“情景”才能想清楚,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结果。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提出的,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对比,可解析传世文献记载中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后这个方法发展成三重证据法,就是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实物进行对照。这是考古学常用的方法。

四要能纵横兼通。研究国学很大程度上要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历史时空观,才能准确地看出某一人和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通常我们把一个现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研究,如地域文学、地域文化、区域风俗、方言等,正是用空间的视角加以考察的。或者运用时间建立一个坐标体系,把某一现象放在这坐标中看,就很容易清晰地看出其前后变化的意义、内涵和特征,同时再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因素,就能看出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

R. 如何研读集部著作?P171

答:一、以总集求博览二、读一家求玩味三、以纵观审通变。

四、以横观较长短五、以文体明法式六、以篇章赏意趣

S. 史书研读要注意哪些问题?P80

一、明大势:明晓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知得失:以史为鉴,以历史上的兴衰成败作为现在的借鉴。

三、审源流:分析中国古代历史制度变迁。

四、阐幽微:认真阐述中国史书的细节。

五、辨真伪:辨析典籍的真伪。

T. 谈谈楚辞的文学价值?P162

答:第一,文体启发。一是前四后三的字句;二是对偶句式;三是参与到散体大赋的建构之中,成为散体大赋的组成部分,促进

了散体大赋的产生和演变。

第二,文法价值。一是象征;二是感兴。象征和感兴是中国诗歌构建意象和意境的基本手法。

第三,文风影响。楚辞的文风是非常肆丽的,丽是绚烂之丽,肆是恣肆之美。

第四,文气形成。所谓的文气就是文章中所流淌的气韵。

T. 谈谈老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追求对后世的影响?P114

最主要的有三方面:一是言不尽意的倾向:任何可以表达的道理都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任何可以称呼的名称都不是恒久不变之名。二是反对世俗的价值:回归于天性,天性即自然。

三是启发了重自我的一派:强调为我利已,轻物重生。

T. 谈谈教材中所说的阅读儒家经典的三大原则和四种方法?

三大原则:一、以扬弃的意识择善而从。阅读经书,要注意吸收其精华的东西,抛弃糟粕的东西。我们现在也需要对儒学重新阐释,重新认识,来看哪些东西为我们时代所需,而不必一定复古,更不必回归原始经义。

二、以客观的眼光审视得失。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这局限性既来自于视角,也来自于时代。对于儒学,更要

作如是观。我们要避免在不了解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先入为主,妄加评论。要注意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和社会上的每一个现象,思考它产生、变异的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去分析,而不要先入为主建立某些价值判断。

三、以自新的理念寻求出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加强研究,把积攒了几千年的学问好好梳理一下,看有多少财富可资交流。从整个学说体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学说体系。这一体系中有一些是落后的,不能与时俱进;但其中也有很多沉睡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和方法资源值得提倡。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先进的内容从传统文化中分析出来,关注其对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文明形态的影响。

四种方法:一是循传注而精训诂。要选好的注本来读,把里面的意思弄清楚。

二是通大义而知宗旨。字句疏通之后,要知道每一段是什么意思,每一篇讲的是什么意思,是围绕什么问题在说,通过章句之学而知篇章义理,进而通晓全书宗旨。

三是明演进而晓流变。儒学的发展具有时代性,读任何一本经书都要留意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如何释。

四是守一经而立根基。要研究中国传统学术,至少要精读一本,精通其本经、传疏和研究状况,这也是古代学者常用的入门方法。把一本经书及其历代研究作为根底,而把其他的作为辅助进行略读。我们一生能把一本经书读透了,精通了,已经很难得。

W. 魏晋南北朝儒经转型期的标志是什么?P26t

魏晋是经学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有两个:

一是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二是经学玄理化。

Y. 以子学学派的地域性特点简介几个主要学派?P109

春秋时期,不同地域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术体系,或者说是不同的学说体系适宜在特定的地域发展。两者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学

派的地域性:

一是邹鲁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半岛一带,他们主要讲仁、义、礼、教化等,以孔子、孟子及后来的荀子为代表。

二是荆楚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湖南、湖北、河南南部一带,以尚道、守雌、虚无为旨,老子和庄子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

三是燕齐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河北、山东北部、河南东部,以空疏迁怪之谈见常,与邹鲁派的严谨守成不同。

四是三晋派,主要分布在战国时期燕、赵、韩等地,即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北部一带。

Y. 由子学看中西哲学的方法差异?P158

答:视角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中西哲学之间的方法差异也是非常鲜明的。

一是求道理与求知识的不同。西方哲学注重追求对知识性的掌握,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道理,即侧重探讨天地运行和社会运行中

所蕴涵的伦理和道德。西方哲学求知识是注重研究客观规律,而不甚关注这些规律的文化意蕴和伦理意义,在思考的时候强调细

部分析;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整体的观照。

二是主体化和对象化的不同。中国哲学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将对象主体化。西方哲学常常采用对象化的方法,把要分析的

事物作为客体,即把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加以思考。

三是重整体和重个体的不同。中国哲学或者中国学术对万物进行讨论的时候是从整体着眼的。重视整体的圆融观照,更关注物与人、天与人、人与人交际的领域,并将各种关系作为讨论的焦点。

四是重变异和重概括的不同。西方学术强调使用计量的方法来分析,而后通过归纳或演绎将各种现象概括出来,并通过形而上来

概括描述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这种概括更多是看到了事物的不变性。而中国哲学看来,天下万物都在变化,变化的事物是

无法概括的。中国哲学不追求对一个事物进行准确的概括,而侧重用通变的观点来审视事物的演进。

Z. 中国文学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73

答:中国文学有着与西方文学不同的特质,就文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诗歌重抒情而轻叙事。西方文学有着发达的史诗系统,如《荷马史诗》等。但中国古代却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中国诗歌重视感情的表达,而轻视对事件的叙述,这是一个基本倾向。

二、小说重情节而轻人物。中国传统小说重视情节的叙述,相对忽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这是由于中国小说在明清时期,多出于

说书人表演的缘故。中国具有发达的史传系统,侧重刻写历史人物,小说有一部分是从史传系统中分化出来年,在形式上多有要

采用纪传体,不可避免地更注重对故事情节的刻画。

三、戏曲重写意而轻情节。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戏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戏曲追求的是一写意性,而西方戏剧追求的是写实性。西方的戏剧重视三一律,即要求时间、地点和人物要有一致性。中国戏剧的写意性表现在:一是程式化;二是抒情性;三是

虚拟性;四是综合性

四、文论重参悟而轻分析。西方文论靠的是逻辑的力量和推理的过程,因而其文论重思辨。中国文论则重参悟而轻分析,在表述

话语上常常点到辄止。中国艺术讲究感悟,感悟完全是一种心领神会的沟通。它不追求说服对方,不依靠严密的论证,而强调一

种觉悟,即重知音、重意会、重神通。受这种方法的影响,中国古典文论中有很多术语,如妙赏、风骨、神韵、肌理等,都是带

有形象感的总结,其追求的是一种参悟式的理解。

Z. 庄子的思想立足于那两个基点?P116

庄子的修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心斋。庄子所强调的心斋,就是虚心应物。虚心是让心灵清虚,把心灵打开;应物就是应对天

地之万物,完全泯灭自己的内心,泯灭自我和万物之间的界限,而把天地万物都摄入自己的心中,把自己和宇宙运行的大道、宇宙混沌状态结合在一起,排除自己的一切杂念。

二是坐忘。坐忘就是独处。儒家所讲的独处,叫坐忘。慎独是指在你独处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道德。

(二)名词解释

B. 别集P165别集是作家的作品集,在汉末形成。按照内容分,可分为全集、体裁集、选集、分期别集。别集集中保存某一作家的

诗、词、曲、散文作品,

B.“白马非马” P130“白马非马”是离坚白派的标志性观点,他是说白马不等于马,其理由有:第一,马是一个类的概念,白马

只是类中的一部分,故白马不能等同于马。第二,马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着,而白马则是实在的。第三,白马是有专色指称的,而马则可以指称任何色的马。

E.二十五史P91二十五史”是中国25部正史的合称,“二十五”这个数字是历代累积而成的。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先后有“前三史”、

“前四史”、“十史”、“十三史”、“二十四史”等合称。最近的一次是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后来学界习惯将《清史稿》列入,称为“二十五史”。

G.国学P11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

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

H.《汉书》 P91—92《汉书》,又名《前汉书》,是东汉班固待人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反秦到王莽新

朝败亡期间共230年的史实。该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

H.合同异 P128—129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这一派认为天下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其与庄子的齐物论有点相类似。实际上

是泯灭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差异。惠施的合同异则是建立在逻辑表述之上的,是方法推导的一种结论。合同异泯灭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在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其相同点,在差异性中寻求其相似性,忽略事物的个性,而重视其共性。

J.今古文经学P24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

L. 《论语》P60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S.《尚书》P46《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

S.《诗经》六义P5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

S.《史记》P91—92《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有时也省称为“太史公”。它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自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大约近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全书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T. 《通鉴纪事本末》P88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他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每事做一个标题,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上,他编集了239个事目,从“三家分晋”开始到“世宗征淮南”结束,共42卷。

T.《通典》P88是杜佑所编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该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刊、州郡、边防9门,其下属子目共1584个。目下按照朝代顺序进行记述,以时代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书取材广博,其中注明出处的资料来源就有248种。特别是其所记载的唐代制度详于“两唐志”,并收集了很多唐代诏敕、奏疏、纪事,多是原始资料。

W. 《文心雕龙》P169《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这本书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而讲究文法,全部彩了骈文的形式,辞采优美,内容丰富。全书共50篇,其中总论5篇。

W.《文献通考》P89—90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全书分24门,共348卷。由于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四裔19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之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门,为马端临的新创。对中唐以后史料的记述,最有价值。

W.王阳明 P155真正将陆九渊心理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的是明中叶的王阳明。王阳明初学朱熹学说,批判地吸收了朱熹注重先验性的“理”的本体论。后来又出入佛、老,受宗教心性学说的影响,继承了思孟学派的“尽心”和“陆九渊”的“心即理”说,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求理于心的”观点。王阳明认为心就是理,把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结合了起来。吸收了南宋以来的事功派的理论。

Z《资治通鉴》 P87—88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作为全书的骨架。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国君理政提出借鉴,全书以政治、军事、外交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Z.朱熹 P151朱熹早年学习佛道,31岁时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后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体系继承并总结了北宋理学的结论,而成为明清的官方哲学。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由无极而太极。第二,理气同体。第三,理一分殊。第四,性分天理和气质。第五,人心分为道心和人心。第六,居敬穷理。

Z. 庄周梦蝶 P116《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晚上睡觉时梦见了蝴蝶,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是我梦见了蝴蝶还

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可以看出,在庄子心目中,物和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Z. 总集P168 总集是汇编多人的作品而成的。有其选择的标准,标明“全”的总集,过分地追求大而全,而不分好歹地全部收录,其人微言轻资料可以,但阅读起来却很不方便,便有人从中选择编集。

Z.《竹书纪年》P85—86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

三、阅读分析

H、阅读《韩非子·显学》,回答下列问题:P119

①韩非子斥责儒墨显学,用了哪八个字来概括?答:愚诬之学,杂反之行。

②韩非举了哪些例子证明儒墨“非愚则诬”?其依据是什么?答: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墨子俭,孔子侈。漆雕廉,宋荣宽。依据是“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③文中“轻物重生之士”、“学士”、“自好之士”分别对应哪个诸子学派?答:轻物重生之士指道家(杨朱、庄子);

学士指儒家;自好之士指墨家(侠客)。

H、阅读下段《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P128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

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无有一,然而世皆乘车射禽者何也?隐栝之道用也。虽有不恃隐栝而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不恃赏罚而恃自善之民,明主弗贵也。何则?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

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

①为什么圣人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答:因为自善之民少,而所治者众,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

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②末句“行必然之道”指的是什么?答:以法治国。

③既然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稀少,为何良工“弗贵”?答: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

④从本节可看出,韩非对人性持什么看法?答:人性本恶。

H、阅读下面《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P129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

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有度之主弗受也。故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

①韩非所说“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与荀子什么观点相似?答: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

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②韩非用毛啬、西施、脂泽粉黛说明什么?答:说明仁义就像毛啬、西施极其稀有,而法度则像脂泽粉黛可让每一个

人变美那样使每个人趋善。

③韩非为何批评“以仁义教人,是以智与寿说也”?又认为“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答:韩非认为“仁义”与智、寿一样是不可学不可事的,换言之,“仁义”之人即便真有,也像聪明人、长寿者、漂亮如绝世美女毛啬、西施一样罕见,而治

理国家“所治非一人”,因此他认为少数人的仁义无益于治国。

L、老子阅读《老子·七十七章》,回答下列问题:P22

①老子以“张弓”比喻什么?答:天道运行。

②解释“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并说明两句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有何关系?答:圣人顺道而为而不自

恃有道,有功于天下而不占据功劳之位。“无为”并非不为,而就是“为而不恃”,这也就是老子“人法天”的具体体现。

“无为”一方面强调按照天道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强调“不恃”、“不处”,就像天道赐予人们风调雨顺,人们不必感谢天道一样,圣人(有道之君)也不让百姓称赞他的贤明与功绩。

③举例说明天道与人道有什么不同?答: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人道应该是属于哲学范畴。字面的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由于人们

对天的解释不同,所以对天道的理解也不相同。人道一般指社会人事之中人们必须遵守的共同的思想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哲学家

大都认为天道与人道一致,以天道为本。也有一些哲学家主张,天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天人互不干预。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天

有意志,天道和人事是相互感应的,天象的变化是由人的善恶引起的,也是人间祸福的预兆。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天道具有某种

道德属性,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天道是人类效法的对象。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L、阅读《老子》第二十一章,回答问题:P16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状哉?以此。

①请解释“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答:让自己的真德虚空,以容纳天道,只顺从天道。

②“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形容道的什么性质?答:形容天道不是一般普通的物,它广大深远而又恍惚不明,难以看

清。

③举例说明你对“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理解?答:“有象有物”指道遍布于万物之中,是万物的总和,

因而似乎能让人从万物身上看见道的形象与存在;“有精有信”指道总是以精妙可信的方式运行于万物,使万物顺从道的规律而各自千变万化。“有象”“有物”、“有精”、“有信“,意为“道”包容万物、无处不在,抽象幽深不可认知,但仍有众多显现,如征象、物证、精微、信验(规律性)等。(举例提示:比如从“四季更替”的现象可以看到道的客观存在,也可以明白道的运行规律之一。)

L、阅读《论语》节选《为政第二》,回答下列问题:P48

①孔子回答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各侧重于什么?答:答孟懿子侧重遵礼;答孟武伯侧重能养;答子游侧重能敬;

答子夏侧重敬、养关系。

②孔子说“无违”就是“孝”,又解释“无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那么,孝与礼是怎样的关系?

答:孝是本质、内涵,礼是形式、方法。无论是从礼与孝的内在作用机制,还是从礼、孝在整个儒学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来看,二者均是内情外行、孝里礼表的关系。如果说,孝乃为德之本,为天经地义之事,为万事万物之纲纪,那么,礼是指导行孝的具体实践原则和实践规范,或者说,人们的孝心、孝行无不通过合乎礼仪的行为表达出来。

③孔子回答学生同样的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假如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怎么理解?答:孝的内容是广泛的,如同对其他概念一

样,孔子对“孝”也从未作过全面的定义。因为他明知,这种做法不仅过分学究气,而且难以收到现实针对性的效果。是针对不同的人,针对着对孝有着不同的理解,针对着在孝行方面有着不同表现的人,予以不同的答复。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想。孔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同时又善于针对其特点进行教育,此所谓: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与孝无直接关系)

L、阅读《论语》节选《颜渊第十二》,回答下列问题:P55

①孔子回答颜渊、仲弓、司马牛“问仁”,答案各不相同,其中贯穿的相同思想是什么?答:相同思想即孔子回答颜渊

的“克己复礼为仁”。

②孔子为何认为“言讱”即仁?答:孔子认为,做起来困难的事,说起来就要更加小心。也就是说,无论说话还是做事,

都要“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克己”的表现,而只有“克己”,才能“复礼”,才能算得上仁。

③如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尊重与仁爱,那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否同样是对他人的尊

重与仁爱?为什么?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希望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成功先让别人成功,自己想别人理解,先要理解别人。这两句一正一反,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同一个观点。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为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已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

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L、阅读《论语》节选《阳货第十七》,回答下列问题:P58

①宰我为何反对当时通行的“三年之丧”?答: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②孔子为何认为“三年之丧”是合理的?答: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③孔子为何说宰我“不仁”?答: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宰我食稻衣锦心安理得,故“不仁

④你认为孔子与宰我谁更有理?为什么?答: 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从上古行到现在,很古老了。三年什么都不能动,结果

什么都坏了,像稻谷一样,旧的割掉了,新的又长起来,钻燧改火,时令也改变了,岁月换了,我看守丧一年就够了

M、阅读《孟子·告子上》节选,回答下列问题:P68

①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你是否同意?请举

例说明为什么?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礼、义、智的端倪。正因为人心有这样的端倪,所以人性都是善的。也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修养工夫就是要寻求本心的善,只要挖掘出内心深处仁的端倪,仁德就会到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②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也”,人的智力(认识能力)能够判断一切是非吗?请举具体事例说明,如何判断“是非”?

答:其一,能够判断是非,确实是“智”的体现。其二,但智力并不能判断所有是非。因为人的智力是有限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比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目前难断是非。其三,“是非”会因条件、环境、立场的不同而变化,给判断带来困难,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究竟属“是”还是“非”?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上答案仅供参考。举例雷同将扣分。

③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答:孟子之意为:学问没有其他目的,只是寻

找到善的本心而已。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罢了。什么是真正的“学问之道”呢?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自己原本的善良本性不受到物欲的污染,不会迷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真心,不丢失本性。这是君子修身之本。

M、阅读《墨子·兼爱上》,回答下列问题:P109

①墨子为何提出“兼爱”主张?答:墨子认为,人与人、国与国不相爱是乱的根本原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因此,

治乱的根本就是提倡人与人、国与国兼相爱。

②比较墨子“兼爱”与孔子“泛爱”,说明两者有何异同?答:墨子所说的兼爱,就是无条件地爱人如己,没有血缘亲疏与等

级差别而一视同仁。孔子所说的“泛爱”,虽然有与墨子兼爱相近之处,都接近“博爱”,但孔子的“泛爱”是有前提有条件的:孝亲。孔子甚至把孝亲看得比遵纪守法还重要,所以主张“子为父隐”,即父亲如果犯了法,儿子要替父亲隐瞒。同样,如果父亲与别人发生了矛盾,那么,儿子一定是帮父亲,而不论是非对错。因此,兼爱与泛爱表面相似,实质不同。

③你如何评价墨子“兼爱”主张?答:墨子提倡“兼爱”,是因为人都自私自爱而不爱人。可见墨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起码是

自私的。墨子相信只要兼爱,社会就会大治。由此可见,假如“兼爱”真的能实现,那么人性就应该是善的。从墨子提倡“兼爱”的现实原因与目的动机看他对人性的理解,两者相互矛盾,因此,他的“兼爱”主张不免于空想色彩。而且,社会的混乱,绝非仅仅因为“不相爱”这一个原因,因此,治乱也绝非“兼爱”就能包办。

M、阅读《墨子·尚贤》,回答下列问题:P101

①墨子说:“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请解释此句。答:国家管理者的重要事务,就在于使国家的贤者增多。

②墨子提出的使国家贤良之士增多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答:对贤能之士,无论出身与亲疏,富之贵之,敬之誉之;高予之爵,

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 痪俟 澹 偎皆埂?

③墨子提出“尚贤”主张,主要针对哪一家的什么主张?答:儒家的“尚亲”。

M、阅读下段《孟子·告子》节选,回答问题:P70

①孟子用富岁、凶岁、种麰麦打比方说明什么?答:说明圣人与普通人是同类,天性都是善的,不善是因为受外部环境影响、

不努力追求所?隆?

②孟子又用了哪几个比喻说明他的观点?答:天下之足同、口同嗜、耳同听、目同美。

③孟子认为心所同然者为理与义。你是否赞同孟子的观点?答:说共同的口味,共同的听觉,共同的对于美人的欣赏和喜爱,

那更是人之常倩,无可辩驳的了。关键是我们在承认这些共同性的同时,也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承认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样才相于把自助。

X、阅读《荀子·性恶》,回答下列问题:P79

①荀子为何主张“性恶”?答:是为了更强调礼义教化的作用。

②荀子主张“性恶论”依据是什么?答:是人天性自爱而自私。

③荀子强调“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你怎么看?答:荀子强调礼义教化对人性恶的矫正作用。Z、阅读《庄子·逍遥游》“大瓠”、“大樗”两节,回答下列问题:P26

①惠子因为哪两个具体原因,把大葫芦击破了?答:其一,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其二,剖之以为瓢,则廓落无所容。

两个原因实际上是一个:无用。

②庄子说惠子“拙于用大”,那么,庄子认为如何用大?请以庄子原话回答。答: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

江湖。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③请概括两段中惠子与庄子各自的观点。答:惠子认为,人就该像物一样有用,尤其是对庙堂有用,无用就该掊之、去之。庄

子认为,“有用”有不同的用法,世俗所谓有用,常常只是小用,就像防龟裂的药膏,常人只能用以艰难谋生,而会用之人就能用以列土封疆。世俗所谓有用,常常有害,就像狸狌死于网罟。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无用于庙堂,有用于生命。正如树木不被用作栋梁之材,而用于“尽享天年”——在天地间自由生长。

④你赞同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理由。答:都不赞同,因为人与植物,动物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有自己的智慧,人应该根据自己

的思想来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有用”之处,并且避免“有害”的负面影响。

Z、阅读下段《庄子·齐物论》节选,回答问题:P30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变?

①本段主要观点是什么?答:天下没有绝对是非与绝对真理,仅有从个体视角而言的相对是与非。

②鱼鸟麋鹿看见美女毛嫱、西施,为何逃走?答:人类的视角与动物的视角不同,人类以为毛嫱、西施很美,动物却不管人类

美丑,只认为人类对它们有害,因而逃走。

③本段处处用人与动物进行对比,表达了庄子什么样的思想?答:庄子把(动)物与人相提并论,是其“齐物”思想的体现。

④本段以“正处”、“正味”、“正色”三个比喻来说明什么?答:天下没有绝对的“正处”、“正味”、“正色”,因而天下也没有绝对的“正义”。

四、评论综述

1、综述孔子主张的“孝”。

孔子重视孝道,要求弟子首先要致力于孝悌等道德修为。什么是孝?我以为孔子所谓的孝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情感上真心敬爱。子游问孝时,孔子对当时社会把赡养父母就当做孝的全部感到不满,他说,犬马也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心存敬意,那么赡

养父母和饲养犬马就没什么区别。子夏问孝时,孔子说:“色难。”(不容易的是对长辈的脸色)也就是说尽孝最不容易的是出

自真情的和颜悦色。因为心系父母,所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的长寿,惧的是父母的

衰老,一喜一惧,皆系之真情。所以一旦父母真的离世,孝心的子女会不由自主地充分发挥内心的悲哀(“人未有自致者也,必

也亲丧乎”)。所以君子在为父母守丧期间,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家里不觉得舒服,总为父母的离去而悲痛。这就是:孝不孝,“观其志”。二、形式上以礼相待。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时,孔子说孝就是不违背礼(“无违”)。接

着孔子告诉弟子樊迟说,“无违”的意思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当宰我提出服丧三年时间过长、服丧

一年就可以了的看法时,孔子批评宰我“不仁”,说服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这种制度

化的礼节不能改变。三、生活上尽力赡养。在子游、子夏问孝时,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赡养父母,不仅仅是替长辈做事、给长

辈酒食。这引人深思的回答,包含了孝的最低层次: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继承孔子思想的子夏也提倡,有道德修养的人要“事

父母能竭其力”。所以“父母在,不远游”,要在父母的有生之年物质生活上照顾好父母。四、行为上顺从遵从。孔子认为子女

对父母要百依百顺,绝对服从。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委婉地劝说,如果父母听不进去,子女还是要对父母恭

恭敬敬,并不违抗,替父母操劳而不心生怨恨。甚至对父亲偷别人的羊的错误行为也包庇、隐瞒,对虐待自己的后母也顺而不怨。

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其他方面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父母唯其疾之忧”)。不得已要离开父母出远门时,

要告诉父母自己所去的确切地方(“游必有方”)。对活着的父母要顺从,对死去的父母也要遵从。孔子认为,一个人当父亲死后,多年不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就是尽孝。所以曾子听到过老师对在父亲死后却不更换父亲旧臣和政治措施的孟庄

子大加赞赏。孝有什么作用?我认为,在孔子看来,孝有多方面的作用。一、孝能造就人才。当子贡问怎样才可以叫做士时,

孔子说第二等级的士是孝敬父母、兄弟友爱的人(“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子夏也认为,具有孝、忠、信等品质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文献典籍也已经是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了。可见,孝是德识兼具的人的必备的品质。二、孝悌之人才有资格从政。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从政时,孔子说把孝悌的道理延及政事就是从事政治(“…孝乎为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治国应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从事政治;自己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而且

是通过孝的教育在间接参政。三、孝能使百姓忠于朝廷。季康子问如何从政时,孔子说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女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孝慈,则忠”)。这反映了统治者的孝与百姓的忠的紧密关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政者遵守礼法,是孝慈的表率,自然会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从而受到群众的拥护,得到群众的效忠。在这里,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目的。四、孝能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孔门弟子有子说,孝悌的人却好冒犯上层统治者的,很少;不好冒犯上层统治者的人却好造反作乱的,没有。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孝敬父母,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在儒家看来,孝是仁的

根本内容,孝是一种维护社会安定的手段,做人要以孝为根本点在家孝悌的人,不会犯上作乱,因此,孝家可以稳国。对孔子的

孝的观念,我们要批判地吸收。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一的孝,其内涵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确应该真心爱父母,体谅父母,赡养父母,报答父母,这是人性的体现,是美好品行的基本点,也是建设和谐而稳定的文明社会的需要。但我们

不必拘泥于那些外在的礼节和形式,不必那么不讲是非原则的顺从、遵从父母,不必那么等级等级森严的“父父、子子”“父叫

子亡子不得不亡”。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就是既长幼有别、又平等独立、互爱互尊、互帮互助、亲子兼

朋友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语“百行孝为先”孝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圣人所说孝字当先不无道理。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对生他养他多年的父母都无感激之情,见他父母老年凄凉都无悲悯之念,那么这个人还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吗?他既然对父母都无

孝敬谦恭之心,还用想他能为国、家、天下,做有用之事,行仁义之法吗?自古至今听过哪一个孝子德行不正了吗?而又听过哪

一个不孝子流芳百世了吗?,这只是我自己乱想的,对与不对还望见谅?

2、综述“义”与“利”

在对孔子义利思想既往的考察中, 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重义轻利。其实, 孔子并非是只要义而否定利, 而

是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以义制利。正确理解和客观阐释孔子的义利观,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 应明确利是义的前提和基础, 把人民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 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 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义利观。利与义什么关系?义与利,人之所良友也。人字的结构就好像义与利相互支撑一样。正义,在个人层面其端正行为,符合道义。在社会

层面,其建立公平公正道义的制度。谋利,即谋取利益。做为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性辉煌所在,后者是生命延续所据。我方认为,正其利当谋其义,就是以义率利,义利兼得。这一立场,可以从义利关系的理性认识和义利取舍的社会实践两方

面得到证明。首先,从义利关系的理性认识来看,第一,义利关系是辩证的,利是义的存在基本,义是利的价值导向。正义而谋利就是强调,即没空洞的义,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第二,义利关系是动态发展的。谋利,促使人们既谋生存

之利,更谋发展之利,既谋个人之利,更谋天下公利。正义,推动听们谋利有道,取舍有至,利已利人,共谋发展。无义之利,

就会危害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无利之义,必然是空洞的悬谈,从正其义不谋其利到正其义当谋利的认识飞跃,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从义利取舍的社会实践来看。第一,正义而谋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人类一直以谋利为生存奠基,以治恶

成为历史动力。另一方面,人类一直以正义战胜邪恶,使得谋利的效率的追求被正义的道德规矩所规定,所推动。从传统到现代,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封闭社会到开放世界,谋利的个人财富积聚与社会总财富增加总是处于正义追求的总目标之下的。现

代化史就是正义而谋利史。第二,正义而谋利,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大方向,中国问题的本质,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不适应物质文

化的需求,中国发展的关键,是为全公民众供给一个公平公正道义基本上,共谋发展的局面。前者,要求谋利,后者,推动正义,前者,是实际目标,后者,是远大目的,不正义的谋利,短视短浅,不容于法律与道义,正义而谋利,长远长期,是中国希望之

所在,对此,我方认为,正其义当谋其利。在讨论两个层面的时候,对于个人层面来说,应该是端正行为,符合道义,就是这里的正其义。就是我在自由辨论中所说的,个人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基本之上去谋利,谋正当之利,可不可以?第二,在社会

层面,也就是说这时社会是主体的时候,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今天中国建立一个法治制度,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正其义的进程,在这个平台已经搭建好之后,我们人,也就是社会层面的个人,在这里进行正义的行为,谋利,又可以

不可以呀?可能用西方的一个很简章的类比能让对方辩友明白这个道理,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之中,打了一个比方,就是蛋糕,我

们今天强调,要把蛋糕切好分好的同时,强调的是正义,但是,蛋糕要做大,这是谋利,所以,做大蛋糕,切好蛋糕,正其义,

谋其利

3、综述“人性”

关于人性,除孟子性善论外,古今中外还有其它多种人性观,或言性善,或言性恶,或言善恶混杂,或言有善有恶,或言非善非恶,性超善恶,等等,尽管在一定层面都言之有据论之成理,但都未能从根本处认识和把握人性,用佛教的话说,皆非究竟,唯

性善论才堪称穷源彻底的“第一胜谛”(即“最高真理”之意)。以水性为喻。有的人见到海水污浊,便谓水性浊;有的人见到湖泊有清有浊,便谓水性有清有浊,有的人见到江河时清时浊,便谓水性清浊混杂或无清无浊,固然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但都未能真正认识水性。只有“来到水穷处”,见到源头水,才知道水性的清澈澄明。

人性由个体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三个要素构成。人们的个体性和群体性是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就已形成的性质,两者相互结合,构成人性的内层。人的社会性是已经具有个体性和群体性的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的性质,是一个吸收了社会环

境作用的因素,也是一个直接面对社会环境的因素,在人性结构中处于外围,对现实的社会行为有直接的控制和支配作用。总而

言之,人性是人们普遍具有的性质;每个人都有人性,而且,每个人的人性都有相似的组成因素和相似的结构,因而,人性具有

普遍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社会性呈现多因素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人的社会性的组成因素和内容都发生了分化,因此,不同

的人的人性的内容和结构又具有差别性;例如,由于阶级性的内容不同可以形成若干类型的人性;因而,人性又具有特殊性。

在人性结构中,我们可以把内层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看作是原始人性或自然人性。人们是在这个原始人性的基础上,在自然人性和

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社会性的;因此,人们的社会性中也渗透着原始人性的因素。同时,人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

只是被动地被改造,而且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动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的存在部分是物理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人性发挥作用

的结果。诚然,社会的发展是和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发展相联系的,然而,任何社会发展的过程都是人们积极活动的结果,而且,

即使是物质条件本身,也是在人们的活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人们的活动中起着控制和支配作用的人性的作用是不可以

忽略的。

4、综述对“人性”善恶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人性论思想对现实的影响意义问题,学术界还是存有一定争议的。有些学者提出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性问题的观点尽管多种多样,但骨子里面都是以性善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谈到人性问题时人们为什么脱不开“性善”的羁绊?为什么自觉不自觉地总要以人性善为理论前提和归宿?合理的回答只能是:善性的确是人之为人的最本质的性质。在单个人身上以“善”的形式出现的这种人性实质上体现、反映的是人的共同的社会性和族类性这种人类的类本质。如果就人类之初的单个人来说的话,每个人是没有善与不

善的特性的,正所谓“洪荒无揖让之道。”(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五)的确,洪荒时的人可以被环境熏陶为善者也可以被熏陶为恶者。但是,人类的进化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个的人出现的,而是以群、类、族出现的,每个人只有在这个族类中才能存在和生存、

发展,他(她)并不只是个单个的自己而是深深地印上了族类的印迹,即是类化了的一个人,所以,他(她)必然就要体现出族类的本性,这种类本性就是单个人的本质所在。即使某些低等动物也能体现出个体身上的类族性,例如,当蚂蚁、蜜蜂等群体遇到外来

危险而面临亡族之时,它们就会主动牺牲个体以维持种族。人的这种社会性、类本质性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表现出来就成为人性,也就是人的“仁”、“义”、“礼”、“智”等等的善性了。之所以说它是善的,是因为它的目的和行为旨在使人与人之间

达到团结、和谐,这本身就有益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类这个大类的和谐发展。不过,孟子给“仁”、“义”、“礼”、“智”

赋予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内容而已。可见,包括孟子在内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们之所以要屡屡地指出和强调人性之善,

即使明确主张人性为恶的苟子也不得不把人性善作为其人性恶理论得以成立和贯彻下去的逻辑前提,正是由于人的这种善性反映、表现的是人的社会性、类族性的本质。尽管这种善性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族类那里具有不尽相同的规定,但只要有

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就必定会有人的善性,并必定要大力提倡人的这种善性。相反,另外有些学者认为,荀子的“性恶论”比孟

子的“性善论”更胜一筹,因为荀子把性和情结合起来,提出性情论,驱走了人性论的神秘感,增添了现实性,荀子把人对物质

生活的欲求作为研究人性的出发点,比空谈“寡欲”论调更实际、对社会影响更大。当然,大多数学者认为,性善论、性恶论在

人类认识发展上,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有其进步意义和作用,不能对之才去简单的否定态度,也不能片面的扬彼而抑此。

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在理论形态上各执一端,看似水火不容,其实殊途同归。孟子从“源头上”说性,展示善良的人性

原型,主要阐述人的理性、自满性、理想性,检讨修己的可能性和主动性(自律性),旨在“为仁由己”,“存心养性”,防善

变恶,提倡高尚的人生;荀子则从“流弊上”说性,揭露邪恶的人性原型,主要阐释人的感性、自缺性、现实性,探索修己的必

要性和被动性(他律性),旨在“约之以礼”,“化性起伪”,抑恶扬善,改变堕落的人生,二者都看到人的先天自然本性,涉

及人的抽象普遍性与具体特殊性,因而具有相反互补之辩证逻辑意蕴。

5、综述古人“无用”与“有用”

所谓无用之用,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的结论用之现在仍一语中的。世间本没有无用的东西,所

谓“无用”,只不过是人们或者是有人认为无用罢了。父母认为,对孩子而言,学习成绩以外,都是无用的;教师认为,对学生

而言,学校功课以外,都是无用的;专业人员认为,对职业而言,本行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都是无用的;老板认为,对企业而言,利润以外都是无用的;雇员认为,对个人而言,报酬以外都是无用的……,概括可能有点儿绝对,但并不牵强,如果说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也不过分。尽管其中误区显而易见,大多数人仍旧乐此不疲,对这“显而易见的误区”情有独钟,甚而学校的教育、企业

的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常常被笼罩在这个误区中。现在,高考在国内已经成了一个“重大事件”,学子的紧张与压力自不用说,家长的付出、媒体的渲染、政府的辅助,加上商业的煽情,使得每年必经的那几天,高考热流弥漫在空中,比时值盛夏的天气还

要高出些温度,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那是因为上不上大学对一个人的前途的确影响极大,因为太多的单位在招聘中是非大

学生甚至硕士生免谈的。要想有一个好的开端和基础,必须有不断提高的学历。然而,事实上,一个人的能力与事业中的成绩并

不与学历及学校中的学习成绩成正比,更有多少人是用非所学呢。且不说名人传记中经常有某某学者在就学期间曾有几门功课考

试不及格,某某专家并没有上过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云云,就是国外一般百姓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也比国人开放得多。据说德国

父母从来不在饭桌上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学习,而且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位德国教师有一个6岁的女儿,她有时候会爬到

三层楼高的苹果树上,趴在树上喝饮料,但这个老师一点都不紧张,倒觉得孩子有运动天赋。这对中国父母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不仅会认为孩子的行为无用且无益,而且会以各种理由坚决制止。殊不知,这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和打击,而且很可能就此关

闭了孩子的创造之门。有用与无用本是相对的。于己无用的不见得于他人无用,于现在无用的不见得于将来无用。因此发掘、关注、启动“无用之用”十分必要。IBM公司每年都会招收一些文科生从事科技工作,因为他们发现这些文科生的总体表现并不比

数学和工科毕业生差,而且在如何让使用者易于理解机器指令的设计上,文科生更有优势。这些文科生在大学中读的那些自己喜

欢的科目,在IBM的工作中成了“无用之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规定第二年必须修一门课,通过研读小说,让学生了解如何

从病人的主述中获取信息。实践证明,这一似乎对学医者无用的知识,却可以改善从医者的风度,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医生。有用与无用也是互相转化的。正当我们拼命地与国际接轨,把一个个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秦汉名城、唐宋重镇改建为高楼大厦鳞

次栉比的现代化城市的时候,一位世界顶级的建筑设计大师,却对此不以为然,对它们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拆起来容易。”因

此有人说,一个没有特点,没有文化含量的城市是缺乏灵性的建筑堆砌,他的光泽外表下掩盖的是城市的自我迷失和渐渐消亡。

从建筑学的角度讲,历史名城和现代化都市,孰有用?孰无用呢?有一个美国小孩巴柏西血友病缠身,不久于人世。母亲得知孩

子长大以后想做消防员的愿望以后,找到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消防队员鲍伯,希望满足孩子临终前的愿望——让他坐在消防车上在

街角绕几圈。三天后,巴柏西穿着消防制服,坐上了消防车。这一天当地发生三场火警,巴柏西亲临三个现场。梦想成真的巴柏

西无比激动,比医生的预期多活了三个月。弥留之际,消防队赶到医院,把云梯架到巴柏西三楼病房的窗口,14名男队员与1名

女队员通过云梯来到巴柏西面前,依次与他拥抱。巴柏西问他们:“我算真正的消防队员吗?”他们说:“算!巴柏西。”享受

到人间至爱的巴柏西微笑着闭上了眼睛。这种特殊的关爱可以延长生命,与药物治疗相比,孰有用?孰无用呢?如今,父母和社

会都在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然而那大多是人们认为有用的物质需求,在我们周围,如果有一个父母为了爱提出上述一幕的要求,恐怕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即使实现了又有什么用呢?远不如用药物和营养维持生命来得

直接。然而恰恰是这许多被认为是无意义的“无用之用”,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真正给他们带来一生受益不尽的养分。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被认为有用的东西,教人技能和本领,而性格和智慧却大都是由被认为是无用的东西陶冶出来的。一个人步入

社会以后能否成功,后者可能会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这也是“无用之用”的真正魅力所在。人们常说“风度”“气质”“魅力”,还有“能力”等等,这些都与收获了许多“无用之用”有关。一般来说,风度、气质和魅力并不因金钱、地位而改变,甚至学识

也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它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丰富阅历、对大自然的感觉、对周围林林总总事务的敏锐和对所有那些润物无

声的营养的汲取,以及由此造就的文化底蕴。能力更有多种多样,只关注“有用之用”的人,只能获取一方专业之技能,只有那

些懂得珍惜“无用之用”的人们才有可能拥有内行、外行都可以统帅,握大局于掌股之中的本领。因为他们看得多、经得多、见

得多、听得多、学得多,潜移默化的吸收,让他们懂得并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才可以从容处理任何事情,哪怕信手拈来,都能得心应手,出神入化。我想,所谓“大手笔”可能就是这样的。94岁高龄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向温家宝总理坦言:“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父亲让我学理科,同时又让我

去学绘画和音乐。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他开拓科学创新思维。”其实,把握“无用”以用之,有

时候,并不一定需要下什么特别的功夫,在日常生活中,凡属“来者”,无论是知识的,还是娱乐的;无论是“正规的”,还是“在野的”;无论是愉悦的,还是烦恼的;也无论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正的”还是“反的”,均不简单排斥和摒弃,顺其自然,细致体会,就一定能为己所用,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商品社会崇尚实用,无可厚非,但

如果成了实用主义,大概就不值得恭维了。因为过分的实用,带来的只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狭隘与偏见。想起了一句

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想,精彩在于丰富,而无奈,可能就在于无法获得吧。看不到“无用之用”的确是一种悲哀。

6、综述古人“尚贤”与否尚贤、尚同。“尚贤”,

简单地说,就是任用贤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墨子说,做君王治理国家,如果不关注仁人志士,就会亡国;如果见到贤人而不急于任用,就会延误国君;怠慢了贤人,忘记了志士,还能保全一个国家是从来没有的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贤者呢?墨子认为,一个贤能的人必须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德行厚道,能够爱人利人,爱利百姓;二是能言善辩,具有良好的口才;三是精通治国的道理与方法,具有胜任其事的才能。墨子提出这样的“贤”的标准,目的是为了实现他改革政权机构,建立贤人政治的愿望,即把那些世袭的无才无德的贵族撤换下来,将符合“贤”的标准的人士选拔上去。墨子认为,国家的富或贫,人民的众或寡,刑政的治或乱,都取决于是—否贤者在位,因此他说,尚贤,是政治的根本。格外值得注意的是,墨于提出了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能人士参与政治管理的主张。他认为,行政机构的官职,也应当平等地向着农夫、工人和商人开放,只要你是贤者就可中选而为高官,身负重任而有决断之权。这样明确地提出乎民有平等参与政治管理的权利,在我国历史上还属首次。然而,即便了有了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够去爱自己的邻人,国与国之间不发生利益纠葛,因此,墨子认为,应该把人

们的思想在贤者治国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样就更加能够保证“兼爱”“非攻”的实现了。尚同,是在“尚贤”的基础上求得全社会思想舆论一致的措施。尚同,意思是人们的思想都要统一于他们的长官,下级要统一于上级,以此统一思想舆论。墨子注意到“尚同”如果离开“尚贤”这一前提,就会成为不问是非好恶的思想专制,所以十分强调自天子、三公、诸侯,直至地方上的乡长、里长都必须是选立的贤者,即自上而下建立贤人政治的体制。只有确立了这一前提,才可能使思想舆论的统一有正确的方向。

7、如何立规矩,规矩对人的发展有何影响?

“懂规矩”是人和人之间开展良好交际的基础。如何让孩子“懂规矩”?比如管孩子前,先考虑一下:孩子这种行为的需求是什么?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原则?只有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能力发展水平时,家长才能恰如其分地给孩子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应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尊重孩子。家长要走出那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误区,合情合理地给孩子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应倾听孩子的心声。毛毛的妈妈非常注意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从两岁起就试着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洗手绢、系鞋带。开始时,毛毛没少挨训,妈妈嫌毛毛贪玩,洗手绢时常常水花四溅,系鞋带时常常用鞋带绕着手指胡乱打结。到4岁时,毛毛逐渐学会做这些事了,但他一点也不喜欢做,他没有获得成就感,而是觉得做这些事“没意思”。给孩子立规矩时,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也不能脱离孩子的能力水平,要使用在他那样一个年龄段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的方式。系鞋带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力量,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也不尽一致,如果看到别人孩子能做的事,也强求自己的孩子马上做到,就不切实际了。

家长如何做:比如洗手绢这种事,开始做时,只要孩子有能力做、愿意做,先不要要求洗的质量,让孩子先尝试,通过赏识的方式,逐渐提高他的水平。给孩子立规矩,不应该只考虑家长的感受,更应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尊重孩子。否则,孩子会有逆反心理,表面上看是遵守了家长的规矩,但孩子的内心会非常痛苦。长久下去,孩子会形成心理问题。推荐阅读 ? 让孩子“懂规矩”,很多时候就是适当地约束孩子的行为,这实际是让孩子在正常的轨道中前进、发展,这才是家长让孩子“懂规矩”

的真正目的。为此,家长平时要多给孩子立规矩、提要求、定标准,看似很繁琐很劳神,但是却是必须的,如果家长不这么做,孩子就有可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到头来发生状况的时候,家长唯一可以选择的应对方式,可能就只剩下惩罚了。在所有家庭教育方法中,惩罚应该是最后一招,不得已才用之。在教孩子“懂规矩”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行为不全是不合理的,有时候是他创造性的表现。只要孩子不伤害到自己和别人,还是要保护孩子的创造性的。当你发现他会用橱柜里的瓶瓶罐罐敲打出自己的节奏时,何不和他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呢?也就是说,一些不涉及原则性的生活习惯,家长还是可以“顺”着孩子的。让孩子“懂规矩”,也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老师、家长每天的叮嘱、提醒才能慢慢形成。所以,家长首先要明确知道如何做,然后帮助孩子建立,让他在重复练习和感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秩序。

当这些规则被孩子接受后,就将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8、综评孟子“礼也、义也”,

针锋相对庄子,天下无“正处、正味、正色”孟子思想的核心便是“义”。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心之同然者何也?谓礼也,义也”。礼、义也表现于人的心理,礼、义则是羞愧、憎恶。

同情和怜悯是对别人的,羞愧和憎恶则一半对别人(憎恶),一半对自己(羞愧)。但不管对谁,义,都有批判性、否定性和战斗性。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就不太好讲了(难言也)!但有几点可以肯定。第一,它是正义积累的结果(集义所生);第二,它和道义相伴生(配义与道);第三,它一旦为道义和正义所培养(以直养而无害),就最伟大、最刚强(至大至刚),能够充盈于所有的地方(塞于天地之间)。可见,势源于气,气源于义。有义则有气,有气则有势。正义在胸,则气势磅礴。作为哲学家,庄子认为,世界上什么最可宝贵,什么最有价值。什么最可宝贵呢?生命。什么最有价值呢?自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由平等。这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为了生命和自由,庄子把很多问题都想得很开,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天下没有绝对的“正处”“正味”“正色”。有的只是相对之理,没有绝对之理。显然,庄子看来,有名有用,都不如活着。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为了生命之外的东西去死,那就可悲了。为此,他连儒家极其推崇的“以身殉国”、“舍生取义”也予以否定,我们不能以这样一种现代观念来苛求古人。而且,由于庄子是那样地注重人的个体生命和自由精神,他的哲学便充满了聪慧和灵气,让人读后心驰神往,久久不能望怀。

国学常识100题(含答案) 为孩子转

国学常识100题(含答案)为孩子转! 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2.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3.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B 、表意字 10、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无盛世

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C 、上都D、南京 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 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 、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 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 、干B、戈 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

国学常识200问(附答案解析)

国学常识200问(附答案解析) 国学常识200问(附答案解析)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B、姻缘 * “婵娟”的意思常用有三:形容姿态曼妙优雅;美女、美人; 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 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屠苏,酒名。古代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饧” 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

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表示扬善隐恶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口:“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女口:“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女口:《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国学常识100题及答案

国学常识100题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 A.《金陵记》 B.《石头记》 C.《西厢记》 D.《紫钗记》 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D.李煜 4.孟子说: “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 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A.8条 B. 10条 C.15条 D.22条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代 的是什么? A.月亮 B.姻缘 C.人名 D.地名 8.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什么? A.新婚

B.搬家i B.房屋 C.酒 D.庄稼 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 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双手相握 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刚正沉稳 D.忠厚老实 答案:1-6BBACC A 7-11ACCA 12.“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 B.二十岁 C.十六岁 D.十八岁 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文章 B.书法 C.绘画 D.刀工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 A.300首 B.305首 C.350首 D.500首 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A.孙武 B.孙膑 C.孙权 D.孙良 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李商隐 B.骆宾王 C.王昌龄 D.李贺

国学常识200题(附答案与详细解析)

国学知识200题(附答案与详细解析)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A、月亮 B、姻缘 *?婵娟?的意思常用有三:形容姿态曼妙优雅;美女、美人;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屠苏,酒名。古代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饧” 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表示扬善隐恶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紫色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诗中的?床?字,是比较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今传五种说法。①指井台。②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③?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

诗词大会推荐的国学常识题含答案

《诗词大会》推荐的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国学常识200问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 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 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 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 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 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 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 B、戍 C、戌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 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A、早上B、中午C、傍晚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国学常识(小升初奥语经典考题)

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0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这里的“屠”指的是:(C) A、 B、房屋 C、酒 D、庄稼 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0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07. “床前明月光”是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18年国学知识竞赛题200题及答案(精选)

2018年国学知识竞赛题200题及答案(精选)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C ) A、《孟子》 B、《易经》 C、《论语》 D、《中庸》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 B )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D ) A、射 B、御 C、礼 D、武 6、“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7、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8、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C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9、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10、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1、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C ) A、李商隐 B、李贺 C、李白 D、李煜 12、“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C ) A、周 B、元 C、商 D、夏 13、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4、“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5、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6、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7、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 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8、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 B ) A、月老 B、千金小姐 C、新郎 D、岳父 19、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 C ) A、杏林 B、悬壶 C、黄芪 D、歧黄 20、“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 2.九十年,国祚废。中的“祚”读作() 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 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 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 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 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 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

A:lè B:yuè正确答案:B 9.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 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 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 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 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 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 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 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 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确答案:C

经典国学常识100题

经典国学常识100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回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 1、诗经 2、屈原 3、司马迁史记 4、刘勰文心雕龙 5、王羲之兰亭序 6、山海关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同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7、可马相如8、陆机9、王献之10、李白杜甫11、程颐12孔雀东南飞13、凌濛初14、三国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毂梁转》 20、“三吏三别”指唐朝社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史》、《》、《潼关吏》和《新婚别》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无家别》六篇。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星”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钢、(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条把的牛、羊、()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勝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200题)

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竞赛试题库 及答案(共200题) 1、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 A读到一本好书B听到一段好乐曲C看到一篇好书法D看一场好戏 2、“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D) A朋友B孩子C病人D学生 3、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C) A比赛B选取伴侣 C 通报消息D娱乐健身 4、“鼎”的最初用途是:(C ) A祭祀用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D求雨器具 5、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 《史记》B《论语》C《庄子》D《老子》 6、“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 A 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D24点 7、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A狮子B金钱豹C河马D长颈鹿 8、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 A十面埋伏 B 高山流水C四面楚歌D《秦王破阵乐》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

10、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A咫 B 尺C一样长 11、“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C ) A、周B、元C、商D、夏 12、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A、永济B、桑落C、汾阳D、绵竹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4、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 A、嵇康 B、曹植 C、山涛 D、阮瑀 16、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其中陆游声名最著,下列各诗句不是陆游所作的是(C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折腰曾愧五斗米,负郭元无三顷田。 D、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17、下列哪一个名称的由来与伍子胥有关?(B )

最新国学知识竞赛习题(含答案及解释)

最新国学知识竞赛习题(含答案及解释) 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解释:“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 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解释:原文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解释:润笔,是指拿毛笔泡水这个动作,使用毛笔时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

作画的报酬。 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孔子 B、屈原 解释: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05、"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解释: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故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解释:《山海经·海外北经》卷八: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清朝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

国学常识知识点

国学常识知识点 “二十四”型测试题 94.下面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A.《新唐书》 B.《南齐书》 C.《明史》 D.《资治通鉴》 95.下面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立秋 D.冬蜇 答案: 94.D95.D “十二”型测试题 90.“十二生肖”指鼠、牛、()、兔、龙、蛇、马、羊、()、鸡、狗、猪。 91.“十二地支”指子、丑、()、卯、辰、巳、午、未、申、()、戌、亥。 92.“十二时”指夜半、()、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 93.“十二律”指()、()、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答案: 90.虎猴91.寅酉92.鸡鸣人定93.黄钟大吕

“九”型测试题 85.“九州”在《书·禹贡》中指冀、()、青、徐、扬、()、豫、梁、雍。 86.“九族”在《书·尧典》中指高祖、()、祖、父、己身、子、孙、曾孙、()。 87.“九流”指()、道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答案: 85.兖荆86.曾祖玄孙87.儒家法家 “五”型测试题 58.“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虞舜。 59.“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60.“五常”通常指仁、()、礼、智、信。 61.“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五种伦理关系。 62.“五谷”通常是指稻、黍、()、麦、菽。 63.“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五种毒虫。 64.“五行”指()、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65.“五彩”指青、黄、()、白、黑五种颜色。 66.“五味”指酸﹑辛﹑()﹑苦﹑咸五种滋味。 67.“五音”,亦称“五声”,指我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羽五个音级。 68.“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69.“五岭”指()、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70.“五经”指《诗》、《书》、《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答案: 58.唐尧;59.秦穆公;60.义;61.朋友;62.稷;63.蟾蜍;64.金;65.赤;66.甘;67.徽;

小学生国学常识200题与答案

国学常识200题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

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 国学经典有它独特的魅力,那对于国学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出guo的“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请点击出guo查看。 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2、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3、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D、李清照 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A) A、诗经 B、唐诗三百首 C、论语 D、大学 5、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6、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D ) A 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7、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 )。 A.王羲之《兰亭序》 B.米芾《蜀素帖》 C.苏轼《寒食诗帖》 D. 颜真卿《祭侄文稿》 8、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 A.李斯 B.荀子 C.朱熹 D.董仲舒 9、《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 )岁。 A.20 B.30 C.40 D.50 10、下列传统节日中,( D )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11、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B )。 A.欧阳修 B.王勃 C. 柳宗元 D.王安石 1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B ) 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13、战国思想家荀子是( A )学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14、《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B )。 A.大雅 B.国风 C.小雅 D.颂 15、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 C )。

小学生国学常识题及答案

国学常识200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xx,复照青苔上 C、xx蓑笠xx,独钓xx D、接天莲叶无穷xx,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xx B、xx C、xx D、xx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初中语文200道国学常识题(附答案)

初中语文200道国学常识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国学知识100题

国学知识竞赛复习重点 学前部语文组 1、“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观点。 6、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7、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杜甫的《蜀相》) 9、“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11、“小楼一夜听春雨”出自陆游的作品《临安春雨初霁》。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13、《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国风。 14、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5、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16、屈原在不朽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中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7、苏轼评价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 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 2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北宋晏几道的《临江仙》) 2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2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谁的诗歌?答:李白

国学常识200题解析26-30

国学常识200题第26至30题讲解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A 、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 、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 、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C ) “结发”有三种含义:一是古时原意是指 男女成年。古代汉族男子年二十时束发而 冠,女子年十五时束发而笄.;就是把头发盘成髻(j ),男子行冠礼(并赐以字)、女子 行笄礼,即行成人礼。所以男子二十岁被称为“ 加冠”(也称弱冠),女子十五岁则称 笄(j )1:古代的一种簪(z an )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二是 指成婚。结发,古时婚礼中的仪式之一。包括许婚系缨和成婚脱缨两个程序。 据《礼记?曲礼》载:“女子许嫁,缨。”缨,一种五色丝绳。凡女子许嫁,便用它来束 发,以示确定了婚配的人家。据《仪礼?士昏礼》载: 指新郎。说明,“缨”需在成婚之日,由新郎亲手取下 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结一起作为信物,表示同心偕老 器的一种瓢。 上述成婚“结发”和“合髻”的讲解源于《中国风俗辞典》 三是指妻子,后亦指原配。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 A 、大草原 B 、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帐 D 、美丽的地方 (C ) 鄂尔多斯是蒙语译音,汉语的意思是“很多的宫殿”。据史料记载,鄂尔多斯是蒙古 语“翰尔朵”的复数演变而来,在蒙古语中翰尔朵是“官帐”的意思。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四大翰尔朵。成吉思汗死后,元朝统治者规定了缜密的祭 祀成吉思汗“八白室”的活动,把成吉思汗用过的物品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守护大 汗官帐的近卫军变成专职守护成吉思汗陵寝。到十四世纪时,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卫士 将自己“艾马克”(部)的名称,改称鄂尔多斯部。 十五世纪中叶,鄂尔多斯部落随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进入现在的鄂尔多斯地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 一直没有离开此地。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被叫做鄂尔多斯了。 26、 为“及笄”。 “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主人, 合髻则是唐中期以后由结发而演变成的一种婚仪。 即新婚夫妇在饮合卺 酒(交杯酒) 卺(j 古代结婚时用作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